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统计学的重要性范文

统计学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统计学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统计学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统计学;重要性;认识

一、统计学是经济类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

在当今高科技高信息时代社会里人们生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生存问题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学知识储备知识就是为了将它用到社会上,也是为了在这社会上生存。通过知识的积累,说大了就是为社会和公民造福做贡献说小了就是为了谋生之道。我们知道知识是渊博的,人一生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说这个道理。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学科储备知识,而这些学科之间紧密相连的。例如:统计学和新闻专业也有本质的联系,也许有的同学可能问我们为什么要学统计学?统计学和新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搜集信息是他的职责范围,那么他用什么方法搜集数据信息呢?这当然用统计的方法搜集。统计学对于写论文具有很重要作用,比如:动态数列分析方法在各经济类学科中的运用很频繁。

二、统计学是实践性很强而且应用性很广的学科

(一)统计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国家各大要害部门,像国家统计局、省、自治区、市、人民政府统计局及地区、乡、镇各部门都设有统计部门,还有非统计行业各企事业单位都设有专门统计部门和所需的专门统计专业人员。例如:医院需要统计人员,对病人、职工人数的统计,还有各种病情性质不同方面分为神经科、外科、内科、耳科、眼科、少儿科妇科等等都是用统计方法进行分类的。法院也需要统计人员,如对死刑犯的统计,各类死刑案件的统计。学校里对各院(系)的分类,每院系里各专业分类,学生人数和学生宿舍的统计等等都用了统计方法。还有人口普查是利用统计学的各种统计方法进行统计的:还有古代也很早就用了统计方法,如: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治世界时,他把军队分为十户、百户、千户、万户等,十户有十户长、百户有百户长、千户有千户长、万户有万户长这样有利于作战,有利于管理军队。1.统计学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同学们将来就业的时候,都想以后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前途,发挥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有用。大家想过吗?就是拿统计学这门课来说,学好统计学我们就有机会到各个统计部门上班。统计学对于写论文具有很重要作用,比如:动态数列分析方法在各经济类学科中的运用很频繁。2.统计学与我们工作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是很多院系组成的,系里有很多老师和员工组成的而这些老师当中的班主任是有很多学生,学生公寓来说,公寓有长,而公寓长管理着各个楼,楼里分为宿舍,这些都是用统计方法统计的。

(二)统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统计学家不像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一样在家里就可能推断谋中公式。统计学家(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调查。因为、统计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都是来源于仔细的调查和整理。在民族学学科当中统计调查的实地调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个民族地方的土地、人文化进行调查这些都是用统计方法的。

三、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我们都知道早先人类创造文明发明东西事先必须具备一定理论、逻辑思维,在这基础上进行各种实验创造价值。统计学也是通过对理论上的学习,才把各种统计方法运用到社会,这就是所谓的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很多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也是把理论变成现实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栗方忠.统计学原理[M].东北财经大学大学出版社,2014.

第2篇

本文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教学实践出发,论述了计算机教学对统计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能引起开设统计学相关专业的学校的重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计算机;R语言;统计学

2013级以前我都是讲授《信息处理技术》这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随着教学的深入,发现学生的信息处理技术课上有很多题,无论是理论题还是操作题都涉及到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点。于是我很自觉的加入到统计学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也发现了统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也是整个中国计算机专业最热门的时候,几乎全国理工类大学或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当时就听老师在争论计算机科学属于理学范畴,而技术属于工学范畴,两个合在一起命名的专业毕业时到底是拿理学还是工学的学位证书?反正我大四毕业时,学校认定的是工学学位。

据本人感觉计算机是一个工具,学好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计算机的技术又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方面的技术,一个是软件方面的技术。计算机硬件我们俗称是计算机的“躯体”,计算机软件我们俗称计算机的“灵魂”。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不需要掌握很多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但是与本行业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是必须掌握的。虽说现今的软件设计的都比较人性化、智能化,甚至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人只要动动鼠标就可以搞定。但是对于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而言,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还是必要的。今天我们探讨的是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技术,主要想说说计算机软件与统计学的结合。如何通过计算机技术让它在统计分析与预测中发挥作用。

统计学是以现象的数量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身特有的方法,探索现象发展规律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对于最基本的统计图表,微软公司办公软件Office中的Excel就可以完成。对于Excel2007以前的版本只能画简单的柱状图、饼图、圆环图、散点图等,还能运用统计函数做一些相关的计算,生成数据汇总表或数据透视表。Excel2007以后的版本在做统计分析前,要安装一个“数据分析”功能包,安装好后它会出现在数据菜单下的“分级显示”模块的右边。有了这个数据分析包就可以做时间数列分析(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推测法)、假设检验(如:均值的假设检验、两样本方差的F检验、独立性卡方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

Excel是一个通用的办公软件,它有一部分的统计功能。而对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使用SAS、SPSS、R。SAS全称STATISTICALANALYSISSYSTEM,它是由美国NORTHCAROLINA州立大学1966年开发的统计分析软件。SAS系统主要完成以数据为中心的四大任务:数据访问;数据管理;数据呈现;数据分析。但是由于它专业性强,需要一定的编程基础,而且要付费购买正版软件,所以只适用于大型公司或企业里进行统计分析。它是由美国IBM公司收购并继续研发的统计分析软件。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输出结果美观漂亮。用户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精通统计分析原理,就可以使用该软件为特定的科研工作服务。R语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免费开源,在某种程度上它与SAS,就像Linux和Windows的区别。它小巧好用,源代码开放,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更改,也可以在R的综合档案网络CRAN中下载安装不同的功能包。但是优点同时又是它的软肋,由于随意性大对于非常用函数还是自己写比较好,下载别人的函数包使用风险比较大。

下面我以一个班的学生成绩举例,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文理科偏好,从而对R语言的编程步骤进行说明。这个例子首先把Excel表里的数据导入R,求出保留3位小数的样本相关系数矩阵,根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主成分的标准差,及相关矩阵的六个特征值和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9%已经超过了80%。第一主成分对应的系数符号前三个(数理化)为负,后三个(语史英)为正,绝对值均在0.4左右,反映了理科和文科成绩的类别差异,有的学生是理科好文科差(如6,7,45号),有的理科差文科好(如30,49号);第二主成分对应的系数符号都相同,反映学生各科成绩的一种均衡特点,比如有的学生各科成绩均好(如26,33号)或者有的均差(如8号)。因此我们可以把第一主成分理解为课程差异因子,第二主成份理解为课程均衡因子。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软件(R语言)对统计学分析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光掌握了统计学的原理不会用软件编程,靠自己手工计算的年代已过去,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应该借助计算机软件分析大数据背后的关联,为今后工作的安排和制定,提供预测依据。

因此就本人在高校工作十多年的经验来看,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大一上学期需要开设计算机基础类相关课程,了解计算机的基本软硬件知识并且熟练掌握Office办公组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大一下学期再开设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本人建议是C语言,在计算机众多编程语言中,C语言是基础,学好了它再学习其他的编程语言,只是写法上形容词的不同,算法思想是一致的。如果没有进行过编程语言的基础学习或编程思维的基本锻炼,想用好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也是不切实际的。而R语言是现今统计学界最流行的工具软件,作为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很好的掌握并运用它。

第3篇

关键词:统计学;体验式教学理念;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266-02

一、体验式教学理念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体验式教学理念顺应学习的本质要求

什么是学习?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由反复经验所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即人的学习“是一种以语言为中介,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什么是体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亲身经历。显然,学习和体验之间有密切联系。学习本身是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是主体自我感知、亲身经历的过程,它受外界因素影响有限,只有在经历中产生共鸣,才有深刻体会,学习领悟到的东西才更加深刻。因此,学习本就是一种体验的过程。然而,目前大学教育,包括《统计学》在内的大部分课程的教学理念完全忽略学习的本质所在,以陈旧的教学观念、落后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式,把知识强行填压给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学习兴趣全无,主动学习变成“被学习”,学习目的也发生偏差,出现“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拿奖学金”的功利化现象。

体验式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及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该模式的基本理念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其操作的基本流程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实践运用。体验式教学完全打破了现今大学的教育模式,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符合对学生学习本质的要求,为包括《统计学》在内的所有大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鲜思路。

(二)体验式教学理念符合《统计学》的课程性质

首先,《统计学》对实践的高要求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核心不谋而合。高教出版社《统计学》第一版前言提到,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统计学不同于其他理论性课程,它要求学生应具备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从统计工作的程序来看,无论是统计数据的收集,还是统计数据的整理或分析都要求学生要有极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如何能搜集整理出有效可靠的数据,怎样得到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真实信息,学生仅从课本和课堂的学习无法真实体会,只有让学生真正与统计相融,就某一问题实地调查走访,动手设计问卷,亲自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体会,才能达到学习《统计学》的真正目的。另外,从统计方法理论的学习来看,统计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体系,描述统计涉及的指标运用和计算较易掌握,但对推断统计部分的理解难度则较大。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预测的统计方法,它是《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统计思想的基本体现。其中诸如“小概率”原理、抽样分布、显著性水平等核心概念的理论性较强,且以上推断方法的实际运用对统计软件使用的要求较高。如果按照现行教学模式,学生不但会认为这些体现统计学重要思想的概念难以理解、理论枯燥乏味,更觉《统计学》在现实无任何用武之地,开设《统计学》课程也毫无意义。因此,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理念在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引入已刻不容缓。体验式教学理念的应用,除了能让学生亲临其境、参加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观能动性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它可以有效改变任课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进而更新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新兴的教学手段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认识《统计学》,体会到《统计学》的重要性,更加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机制。

其次,《统计学》的应用性要求体验式教学理念必须引入课堂。在统计学科建设方面,业界曾经提出“大统计”思想,即强调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认为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的交叉学科,它不但综合了多门自然学科,更与诸如生产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医学领域、气象领域、军事领域等其他社会学科紧密不可分。其实,《统计学》对学生动手实践的高要求恰恰也体现出其应用型的特点。在余明江、丁家云的《论我国统计高等教育的改革取向》一文中明确提出,“统计高等教育必须突破传统观念,逐步建立起以现代统计为基础,以信息科学为方向,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以市场经济导向为为终结的大统计教育观。”诚然,大统计教育观是针对应用型的《统计学》而提出,那么这种大统计教育观又需要通过怎样的教学理念来体现呢?应用型的学科需要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又需要多元立体的教学模式培养,正如前文提到,这种多手段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恰恰是体验式教学理念的体现。所以,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理念能够很好体现大统计教育观的精髓,更应是所有应用型学科积极提倡的全新教学观念。

(三)体验式教学理念符合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培养目标

我们首先应该给非统计专业开设的《统计学》课程进行定位。在非统计专业中,《统计学》作为一门看似独立的课程,实则与其他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仅以经管类非统计专业为例,在课程横向设置方面,与《统计学》相关的课程就有《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生产运作管理》、《管理学》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无一例外都是将《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和推断方法付诸实践,用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如若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全然不知,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则障碍诸多,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无法运用自如了。因此,《统计学》在非统计专业的定位就是“服务”。在非统计专业中,《统计学》应作为一门应用课程,一种技术工具,服务于其他专业之所学。那么,对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定位恰好也确定了其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服务的职能标示了对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培养目标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对统计思想及基本理论能灵活运用的同时,还应掌握EXCEL、SPSS等基础的统计分析软件,从而有对现实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除此之外,社会对具备统计素养的人才需要也决定其培养目标的确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如何能在纷繁复杂的数据和现象中寻找出有效的信息则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正如袁卫在其主编的《统计学》教材中提到,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和公司、企业的经营及决策,还是科学研究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理、工、农、医、人文、社会、管理、军事等所有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市场对具备统计素养人才的需要给我们《统计学》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培养实践型、应用型的统计人才。

教育培养目标决定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显然,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对非统计专业《统计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制定出一套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而这正是体验式教学理念所倡导的核心本质。

二、体验式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实施的条件

体验式教学理念的本质即是给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营造宽松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反思,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也给现行的大学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及时转变观念,主动营造良好开放的课堂气氛,创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等交流的平台,保证学生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对学生的评论能做到正确引导、公正评价,为后续的教学模式改革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其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外出实践中,教师必须有充备的事前设计能力,并在整个活动流程中有效组织和管理,对整个过程的节奏能收放自如,控制得当。最后,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对《统计学》的教学,要求教师能在课本内和课本外做到游刃有余,及时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案例,通过大案例引入、多媒体教学、统计软件应用、课外实践指导四方面达到多元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二,对院系和相关行政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验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尤其《统计学》的课程性质更加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际机会和适当的实践场所。除了教师的一己之力,更加需要院系和高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通力配合,能积极帮助教师和学生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场所,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只有教师、院系、学校三方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袁卫,庞皓,等.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余明,丁家云.论我国统计高等教育的改革取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1,(4).

第4篇

儿童 数学心智 思维能力

曾经,权威教育周刊对1000多名中学生展开关于学习状态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78%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过30分钟;87%的学生难以“当堂消化”知识;70%的学生有了问题不会主动求助老师。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绩,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祸首就是早期数学教育质量太差。其实数学教育在儿童阶段非常重要,儿童生活需要数学心智,也离不开数学心智,要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必须发展儿童的数学心智。反过来,在生活中儿童又能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心智。例如,衣服上有几粒扣子,掉了一粒,是第几粒?再比如,用钱购物,怎样合理使用,如何与人交换……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的需要”。

一、早期数学心智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巨大

研究证明,0~6岁特别是2~6岁阶段,是儿童大脑发育思维能力建构,良好习惯形成,逻辑能力推理能力建立的关键期,培养这些能力的关键就是数学教育。蒙台梭利博士在敏感期的论述中告诉我们,抓住儿童数学心智,发展敏感期的教育能使儿童一生钟爱数学。激发儿童学习、研究数学的兴趣,会使儿童终生受益。儿童0~6岁的早期教育和教育品质,将决定12~18岁的学习状态和成绩,影响他的未来。优质的早期数学教育,能让儿童更聪明,更善于思维,更具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二、良好的数学心智能增强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

我们知道,幼儿对外界环境的秩序有种独特的敏感力(出生后就有),环境必须依据秩序来调整,外界的秩序与内在智力的发展必须相一致。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了题为“数学等同于机会”的教育白皮书,在书中用大量数据说明了数学对把握机会的重要性。白皮书指出:“在今天的美国,掌握数学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那些很好的掌握了数学的学生在学术和职业上就有更大的优势;数学的学习成功将为高中更困难的数学和科学学习扫清障碍,同时也为将来上大学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数学教育关乎儿童的未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创造性、探索性思维的人。

三、儿童数学心智的培养

童年时期正是培养思维的时期,通过对智力迟钝儿童的思维研究,孩子不会思考和理解应用题,这乃是他们不会抽象思维,无法从具体东西里解脱出来的结果,必须教会儿童抽象思维。必须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单纯地使用记忆,就会死记呆读,那样就使头脑变得更加迟钝了。但是通往抽象的道路,只有经过深刻的理解具体事物才能到达。孩子通过一次次观察成人怎样的操作,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表象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体验事物的变化,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取材于儿童生活的数学学习才能够激发儿童的大脑思维,让他们学会思考。如果儿童没有学会思考,思维过程没有使儿童的大脑机能加强起来,那就谈不上在数学方面,更谈不上在其他学科方面获得良好的知识了。儿童虽然具有吸收性心智,能吸收环境中的经验,但学习数学还需要为儿童准备特殊的教育环境。也就是按照“自然法则”来帮助孩子发展,使孩子在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能达到完美。

我们可以结合不同时期孩子的特点,开展一些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心智的训练。

1.开展感知训练,促进幼儿数学估算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没有数量概念时,对数的认识是朦胧的,笼统的。1~2岁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落后,是和幼儿感觉器官不灵敏是分不开的。从日常数学活动入手,融入感知联系,以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例如,在日常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较大的百宝箱(电视机的包装盒),在箱子里放满大小一样的皮球,让幼儿“猜一猜,百宝箱里有多少只皮球?”幼儿首先是对“猜”的行为感兴趣,其次要对百宝箱的空间有个基本的感觉,“大概能装多少皮球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或是换其他的物品,如年龄小的幼儿可以换成小的盒子,内装2~3只玩具狗等,幼儿非常乐意反复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练习,大多数幼儿能估算出箱内的物体数量。

2.刺激幼儿感觉器官,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3岁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是主客体互相作用和协调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运算是借助于实物来完成的。

如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穿牙签活动——用10只盛胡椒粉的瓶子,分别贴上数字0~9,准备45根牙签,让幼儿按瓶子上的数字一一对应,从瓶盖中的小洞中放入牙签,既发展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又让幼儿学习了一一对应,一一点数等数学知识。

3.创设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幼儿数学秩序感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实际上远比遗传重要,它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智慧和成败!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序的环境,就是为了促进幼儿数学秩序感的养成。

(1)创设安全,温暖,自在的环境。为了幼儿在教室内活动自由,教室环境的布置就像一个小小的“儿童之家”,所有的柜子、桌子、椅子都是“小号”的,所有的物品都是幼儿自己布置的,有序地一一摆放整齐,闹钟应该放在哪里?盘子,勺子应该放在哪里?插花应该放在哪里?等等。每一件物品孩子都能做到心里有数,有序的进行活动,有序的环境给了幼儿有序的学习习惯。

第5篇

立足教材是指深刻钻研高中教材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同时立足于初中知识的基础之上。初中“数据的分析”知识是高中教材中的“统计”部分的基础,北师大版该部分统计内容可以看作是初中知识的进一步拓展。高中统计知识中的两个主要思维:第一是抽样方法,第二是用样本估计总体。对于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在初中的“数据的分析”一节中已经有所涉及,例如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总的看来,高中几乎是初中相关知识的延伸。立足学生的实际是在开始进行教学吋,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初中知识相衔接。例如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某工厂要检查一个批次(10万个)螺钉的质量,请你给检验人员提供一些检验方法上的建议,并说明你的理由。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初中学习过的抽样调查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回顾,激起学生进一歩学习的自信和好奇心,这样也方便下一步教学。

二、统计教学要善用“事”

统计教学要善用“事”就是要善于利用案例。一个好的案例胜过许多枯燥干瘪的理论,善于利用案例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学是通过让学生经历事件的过程来体会其中的思维。在教学中选用案例,我们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创设情境,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同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法,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这样的设计,使导入的情境生活化,内容贴近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把握好学习的主动权。如在必修3例题中,一个人的身高与他的右手一拃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更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目前,社会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统计学:生物上有生物统计学;经济学上有计量经济学;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用到质量控制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这也是统计学在起作用;就连律师为了提供有力的证据也离不开统计学。所以说,只要教师用心钻研,新鲜案例处处可见。

三、统计教学要强调“求”

统计教学要强调“求”,是要让学生亲身感受统计数据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作出决策、总结规律,体会统计思想的来源。“求”是统计教学中的中心环节。统计内容是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教材中增设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引导学生对一些能较好的反映统计思想的案例进行分析,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亲身感受数据处理过程。统计知识与中学数学中的其他知识有很大的区别,统计思想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知道回归分析、随机抽样等的定义,而是让学生明白统计活动的整个过程,明确统计思维是一种不确定性思维,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因此,让学生真正地领会统计的思想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不应操之过急。在统计教学中,首先,在课题引入时要恰当地引入实际问题情境。例如玻璃的抗击打能力调查,我们只能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玻璃作为检验的样本,并且是不放回抽取,从而引进了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及概念。其次,教学要开展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例如通过探究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情况的案例,让学生接触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会运用茎叶图、平均数、方差等知识比较甲乙两人水平的高低,谁发挥更稳定,从而进一歩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最后,教学要立足于对实际问题的需求。例如在学习了三种随机抽样方法之后,在需要收集数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来选取样本。如某公司员工薪酬调查中,就需分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三类来进行抽样。

四、统计教学要突出“是”

统计教学要突出“是”就是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认知规律和统计知识内在规律性。由于统计思想的领悟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统计知识依然是统计教学中的最终落脚点。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掌握统计知识的内在规律,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高中学生处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巨变期,思维中可能仍有形象思维的成分,但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占主导地位,能够有计划和预见的解决问题。思维的抽象性、预见性和灵活性使得高中生的元认知能力大大增强,能够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思维活动,具有较强的自我反省能力,理解能力也发展到了一个较高水平。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可以看出,高中生能够承担统计知识的学习任务,并且可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五、结语

第6篇

1.1语言沟通在现代护理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是每位护理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

1.1.1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护士可用专业性的术语与其沟通;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对年轻病人可用随和的语气进行交流;对老年病人说话要慢,而且要反复说,病人才能记住;对幼儿,要用童稚语言,赞美的方式说话;对新来就诊的患者要耐心解释,正确指引,使护患沟通能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1.1.2对所有的病人都要使用尊称,比如:对年纪大的病人,称呼大爷或大娘,对同等年纪的病人,称呼先生或小姐;对小孩可亲切地叫小朋友等。

1.1.3使用礼貌性、解释性、保护性、安慰性的语言,对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尊称,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当病人提出各种问题时因人而异,恰如其分地给予解释。当病人对医护人员或医院有某些意见时更要及时予以解释,以减少或避免护患冲突,对于一些性病或癌症病人,护士要用保护性语言。

1.1.4注意说话的语调语调是指说话时句子中间高低、轻重、快慢、停顿的变化。护士与病人说话时要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语调,如与老年人,听力下降的病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一点。与正常人说话时,声音要亲切柔和。与小孩说话要用亲切的赞美声,如多聪明,多可爱、多勇敢等,让病人觉得护士既温柔又体贴。

1.1.5注意说话的语速护士与病人说话要匀速、亲切、平和,不要直、快、粗,否则会让病人觉得护士很不耐烦,严重者还会引起护患冲突。

1.2非语言沟通

1.2.1微笑服务微笑是最美的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最能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微笑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消除病人的陌生感,是消除沟通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护士不微笑,病人就觉得护士不和蔼可亲,难以接近,从而不愿与护士沟通。没有沟通,护士就无法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及心理需求,就不能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以微笑接待每一位病人,能更好地了解病人的身心需求,改变服务态度,缩短护患距离,消除了护患沟通之间的障碍。

1.2.2关爱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护士可通过眼神表达对病人痛苦的同情和倾听病人对病情的叙述。亲切热情的目光给病人以鼓励与爱护,平静柔和的目光,可使病人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更使病人感到被尊重及重视,从而愿意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使护士能及时了解病情,提供适时的帮助。

1.2.3认真倾听倾听是指全神贯注地接收和感受病人在交谈时发出的全部信息(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并做出全面了解。病人的倾诉是维持心理平衡、减轻心理压力及病痛的一种手段[1]。病人都希望得到护士及时、满意的答复,护理人员要专心、耐心、认真、有分析地倾听,做到聚精会神,避免分散注意力,与患者说话时适当地做出反应,可以轻声地说:“嗯”,“是”或点头等,表示接受对方所述的内容,并希望他能继续说下去,当病人将话题扯太远时,应适用适当的语言使之归入正题,不要轻易打断、插话[2],否则,病人就觉得护士不尊重他,从而就不相信护士,这样就给沟通带来很大困难。

1.2.4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往中通过手势、动作、体态或姿势、抚摸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和态度的一种沟通方式。护士在沟通中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有助于语言表达。用手势尤其要注意对方的习惯风俗,避免失礼性举止;对婴幼儿实施抚摸,可消除其“皮肤饥饿”,产生安全感,以利其身心健康;主动搀扶老人及动作不便者入病室诊治。

2做好沟通工作的措施与途径

2.1转变观念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把以前从“病人围护士”转向“护士服务病人”从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倡主动服务、人性化服务[3]。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将解释工作做到位,让病人感觉护士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可亲,更增加病人的信任安全感。

2.2加强业务学习是学会沟通的基础通俗易懂的知识使患者易理解记牢;丰富充实的知识让患者产生钦佩感;新鲜生动的知识对患者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时代的发展使护理知识也在不断拓展,护理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的疾病护理知识外,还应学习一些边缘学科知识,如: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护理美学、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塑造自身形象,言行举止儒雅大方,提高护患之间的亲和力,以利于护患沟通工作的顺利发展[4]。

2.3提高自身修养是沟通技巧的关键

2.3.1注重仪表护士应以庄重典雅为美,面部略带淡妆,足穿软底平跟鞋,身穿洁白、干净、得体的服装,优美准确,给患者留下纯洁、文静,可信赖的第一印象。

2.3.2强化气质美尊重和体贴能给患者带来自尊和温暖,从而对护士产生好感和亲切感。护士应该用温和、期待的眼神,婉言的疏导、劝慰,使患者对护士产生高度信任感,使其觉得应该把内心的苦衷真诚的倾诉出来,从态度上要始终保持精神饱满、主动热情、细心认真,要学习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护士信任感增加,提高行为护理的质量。

2.3.3追求语言美护士在患者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通俗性,注意语气语调变化,注意声调美、音调适中、语气温和、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3创新沟通手段

第7篇

【关键词】儿童 钢琴教学 基础练习、

如今,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钢琴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忽视钢琴的基础练习,这对儿童今后的进一步提高造成困扰,并直接关系到儿童在钢琴演奏中能否有完美的表现。

一、启蒙阶段

钢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首选乐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加强儿童艺术教育不容忽视。然而,合格的钢琴教师人数较少,很多对钢琴一知半解的教师也开始钢琴教学,教学方法不得当会对儿童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学习钢琴不仅锻炼儿童的大脑、眼睛、手、脚、耳朵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记忆能力、阅读能力、指挥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视听能力。

启蒙教育是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直接影响着儿童以后的钢琴学习。钢琴教育的启蒙阶段主要是学习基本乐理和手型手指,养成良好的读谱、视谱习惯。在儿童接受启蒙教育期间,家长的配合很重要,在儿童独自练习时,家长要对儿童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成功的启蒙教育能够使学生热爱钢琴,打下坚实的基础,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对于钢琴初学者,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识谱。当学生接触一首钢琴作品时,教师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如何让学生准确无误地识别五线谱上的音符信息,而后进行演奏。在经过长期的练习后可以增强学生的视奏能力。背谱是很多钢琴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做的。将钢琴乐谱背下来有利也有弊,利在于背谱建立在对钢琴乐谱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基础之上,从而能够全身心地将注意力投入演奏中。但直接背谱很容易忽视作品当中的细节要求,如表情术语、乐句的划分等,容易出现错音的现象。准确地把握钢琴乐谱所蕴含的音乐信息,要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学起,其中作为基础的五线谱是学习钢琴,乃至学习音乐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熟练地掌握五线谱能够为以后更好的识谱打下坚定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初学钢琴的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音乐常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的学习乐理知识。

学生在使用五线谱记录音符信息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只要正确地掌握这些基本规则,就可以清晰地识谱,从而能够准确地弹奏。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三个部分组成。在五线谱中,如果符头的位置越高,表示该音符的音高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变音记号是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如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半音;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半音。对于这些基本的音乐常识教师可以做简单的讲解,随着钢琴曲目难度的增加进而向学生传授更高级的乐理知识。另外,在弹奏钢琴时,学生首先应将乐谱唱出,再开始弹奏,否则在弹奏的过程中会出现错音或者停顿现象,从而使整首乐曲的演奏变得不完整。

三、手指技术练习

在弹奏钢琴时,手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学生手指的生理结构和弹奏曲目难易程度而有相应的变化。

(一)正确的手型

弹奏钢琴正确的手型是手在放松的情况下放在钢琴上摆出的姿势。五指要自然分开。在弹奏的过程中,手指要随着乐曲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一味的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这样会造成学生手指变得僵硬、不灵活。因此,在钢琴演奏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手型要求,要跟着乐曲的节奏以及音乐的情感变化而变化,这才是正确的手型。

对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手型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正确的手型能够更准确地弹奏钢琴键盘,将身体的力量传输到手指,从而很好的利用身体的力量去弹奏。教师不要将手型姿势强加给学生,正确的手型要放松手指,而不是将手放在钢琴上很长时间“耗”着,这会使学生的手变得僵硬,也会让学生产生对正确手型的误解,影响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手型的位置,从而对学习钢琴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手指的要求

大多数初学钢琴的孩子手指还在发育的阶段,手指关节还没有完全成熟,控制能力比较差,在钢琴上很难保持住正确的手型,手指不能很好地支撑起手掌,从而导致折指,尤其是对于四五指的控制,这些问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要依照儿童手指结构、手掌大小进行钢琴练习,要让学生的手随时保持放松的状态,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来专门练习手指的控制力,但时间不宜太长。

(三)手指基础练习

手指要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要求每个手指都必须有独立触键的能力,独立灵活的手指能对各种速度音符进行很好的诠释。手指要具有力量,十个手指的触键力量是不同的,在训练时要区别对待,要求十指要具有相同的触键能力。

结语

钢琴的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是钢琴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钢琴教师,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式,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更好的诠释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司徒碧春.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3]陈祖馨.钢琴教学新思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第8篇

设计是指人们参与的旨在提升后继创新行为质量的活动或过程,意味着开发某些事物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执行计划之前,要经过一个系统的、精细的规划和观念生成的过程。就学生而言,设计是他们日常必做的事情。例如,制订学习计划和假期出游计划、决定自己房间的布置和摆放、设计自己的形象、选择合适的午餐等。而对更加具体、更有技术含量的设计,我们称之为简单的技术设计,一般以设计一个具体实物或者方案为目的。

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技术与设计1”与“技术与设计2”,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其至关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技术设计。学生在进行具体的技术设计时,通常不是不能设计,而是不能合理地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解决具体设计所受的各种限制条件。无论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还是一项设计的进行,其限制条件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设计对象的特点和设计的标准即内在限制条件,二是设计者的技术能力与条件即外在限制条件。内在限制条件一般是指具体产品的功能、特点和要求,外在限制条件则是指具体设计项目所受到的来自设计人员不同专业上的制约,即设计者是否具有解决问题所需知识和技能,以及设计所受到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限制。就学生的设计而言,基本上指的是利用现有资源,达到指定目标。因此,结合自身能力与条件对现有资源进行收集、取舍和利用,是学生需要解决的外在限制条件,而对设计目标的理解和处理是其需要解决的“内在限制条件”。

一、限制条件对技术设计的约束作用

通常来说,技术设计是从想法到产品的过程,必须严格地符合自然科学与技术这一“客体”的尺度,任何违背自然客体尺度的设计最终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不具备基本功能,不能被正常加工,不满足生产和销售的经济性要求,不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不符合使用者的正常审美需求等,都违背了设计的各种内在限制条件。例如,汽车内部装饰物(包括音响)如果出口日本,需要通过“内突规制”(轿车车辆内部突出物规定与限制),这其实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内在限制条件。对一般的技术设计来说,内在限制条件是设计成功的基础,必须被严格遵守。

与此相似,学生设计尽管非常常见和简单,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大量的资料,但由于生活经验的缺失,会造成一些显而易见的数据错误和功能忽视,以至于出现无法正确完成设计工作的情况。因此,要想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必须要很好地确定内在限制条件。

技术设计的顺利实施,不但存在内在限制条件,还会受到设计者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即所谓的外在限制条件。对同一个作品,一千个设计师就有一千种设计,外在限制条件从根本上控制了设计的整个形势。每个人都会因为自身的教育背景及对技术的掌握情况而受到限制。中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很难驾驭较复杂的技术设计。尤其是对需要制作模型或原型的技术设计,不但要考虑基本的功能和设计要求,还要思考加工的工具、工艺和场地,否则很难产生较为合理的设计。因此,对学生的设计来说,外在限制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设计是否真正完成,其重要性甚至要在内在限制条件

之上。

以学生设计台灯为例,使用220伏交流电时要保障其安全性,要思考灯罩的聚光性和不透光性该如何体现,台灯大小、造型以及开关位置要符合使用习惯,且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要好,各构件间的连接要牢固和易于制作等,这些是学生设计台灯的内在限制条件。如果我们无法满足内在限制条件,设计作品就必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外在限制条件要根据学生的主客观条件来决定。例如,甲使用葡萄酒的包装木盒制作台灯的支架,可能是因为在找材料时刚好看见家中有喝完酒剩下的木盒子;乙选择用卡纸制作台灯的灯罩,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动手能力较差,认为用纸材料加工会容易点;丙可能会用铁丝制作模仿小狗形状的台灯,也许在上网查资料时被一盏自制的小狗灯所吸引,自己想仿制;而丁所设计的台灯,显然是不能制作成功的(见图1)。每个学生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条件不同,对尤其需要学生实际制作完成的设计,更要认识到限制条件的重要性,真正了解和解决它。

图2和图3是不同事物的设计草图。从这些设计草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错误,如图2中将合页安装在凳面上会影响使用的舒适性,而且两条相交的木质凳脚开长槽,无论中间用什么连接都不可能在地面上支撑。图3的移动小书柜看似没有问题,但细究就会发现,由于尺寸没有标注单位,而我们一般会默认为毫米,就会发现这个书柜的尺寸实在太小,不实用。学生的设计草图,乍一看似乎不错,但由于受知识技能水平的制约,缺乏实际动手的经验,对设计的外在限制条件考虑不足,就容易出现“看上去很美”但实际无用的设计。

二、主要的限制条件及简单解决方法

在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限制条件无处不在,要想较好地了解学生对其的理解程度,应该把它放到各个环节中给予分别剖析。

1.收集资料阶段

以学生通过百度搜索查找小木桥的设计与制作受到的限制条件为例,当以设计、限制、限制条件、约束、约束条件、设计局限性、设计缺陷、设计误区等词语中的任何一个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均无所得,即使只想寻找一些其他学校的类似设计作品时,使用学生设计作品、小木桥的设计或木桥制作为关键词时,所得图片信息也非常罕见。这一问题还出现在百科类、提问类网站中。一个问题的提出,能得到的往往是大量的重复资料和无用信息,有用的资料微乎其微。

因此,教师要建议学生使用专业网站和论坛,如乐土网、肉丁网、专利之家、人人小站、工业设计之家等。此外,还可以参照真实物体进行辅助设计,如木桥设计可以参考真实的桥梁设计,简化后

使用。

2.设计分析与方案构思阶段

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面狭窄,阅历少,导致设计方案单一化、简单化。以台灯设计这一偏重设计的活动为例,在设计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最近几年流行的台灯设计作品,精选设计创新和制作简单的作品,或提供之前学生作品的照片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对于木桥制作这一偏重制作的活动,在设计前,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结构稳固性的知识和结构力学的经典应用案例,对其也会产生很大的

帮助。

3.设计方案的呈现阶段

设计师给人的最初印象是坐在绘图板前不停绘制和涂抹的人,这是因为他们要以一种非常视觉化和图形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因此,绘图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制约着设计的质量,也是学生进行技术设计时的最主要限制条件。但当前中学生绘制草图、三视图的能力普遍较差,基本上不会使用任何计算机绘图软件,导致设计表现方法欠缺,无法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完整地呈现出来,更无法给予进一步的交流和改进。

但画草图没有捷径,只有靠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一技巧。教师应有计划地增加学生画草图的训练,从最简单的立方体开始,然后是简单几何体的叠加和切割,慢慢增加几何体的数量,争取早日达到能绘制简单小家具的程度。另外,大多数学生之所以画不好草图,除线条不流畅、线条不直、粗细不均或弯曲不圆滑之外,主要的问题是空间想象能力欠缺和透视表现不够准确。准确的透视、流畅的线条,再加上对物体体积感的把握,是画好草图的关键。由于多数学生之前很少接触草图,而通用技术课的教学时间又严重不足,因此教师可选择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讲解,如谷歌公司推出的“SKETCHUP”(草图大师),其就是一个很好的三维绘图软件。

4.模型制作阶段

制作阶段,学生会受到加工材料和加工工具的限制。尽管在模型制作前通常会讲解一些关于材料、工具、设备的特性等陈述性知识,介绍加工工艺和技术操作规范等规范知识,但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尚存在较大的距离,仅仅从技术层面知道“怎么做”,并不能保证他实际上“会做”这件事。

而了解加工材料的限制是设计创新、设计可行性及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技术素养结构中知识要素的重要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知道一两种材料的特性,那这里的“知道”是什么意思。首先,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知道”材料的特性并不是要知道材料的化学结构,而只是对材料所体现的强度、硬度等力学特性有一些了解,这关系到产品设计的形态及制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其次,从学习要求看,要求知道一两种材料的特性,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识记陈述性知识,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任务情境了解不同的材料特性,如进行技术试验体会不同材料的抗拉和抗压特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对材料特性的学习与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结合起来。这同样适用于对加工工具的限制,并非简单地通过教一些模型或者工艺的陈述性知识,而应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思考。

综上所述,限制在学生的技术设计过程中无处不在,只有充分理解各个阶段的设计所受到的限制条件,才能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方案。

三、限制条件对技术设计的促进作用

技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在设计时必然受到自身技术能力的制约,必然带来不同程度的设计作品,每个产品都是他们精心设计的结果,凝聚和反射着设计师主观的影子和现实环境中无数客观的限制。因此,限制条件不仅对设计有着约束作用,很多时候也能够带来灵感和创新。图4是杭州西溪湿地博物馆的设计图。博物馆要求实用空间大,但要尽可能地拥有更多的绿化。这两个自行矛盾的限制条件让设计师产生很大的困惑,最后形成这样的一个方案:以“山丘”作为表现载体,将博物馆“埋”入“山丘”中,表面设有洞穴似的采光井;“山丘”内部呈空洞型,通过壳体结构形成巨大的空间;外部全部覆盖绿色的植被,远远望去,缓缓的山丘似乎融入西溪的山水之间。这一独特的设计完美地解决了设计最难的限制条件,由此产生一个经典设计。

限制条件不但会为设计者带来灵感,还是设计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是设计评价的基本准则。教师可以给出下列一些设计题目,让学生根据条件进行设

计。如:

1.请学生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柜子,材料和用途自定。

2.请学生设计一个在教室中使用的装置,用于解决下雨天雨具的存放问题。

3.请学生设计一种教室用雨伞柜,用于放置各种雨伞,设计时要满足如下要求:①供全班同学使用;②结构保持稳定、牢固,使用要方便、安全;③放置在教室的空置空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④使用雨伞柜时不能造成教室地面积水,要求尽可能的美观、创新。

可以发现,尽管前两道设计题目的限制条件较少,看似放宽了设计要求,尤其是第一道设计题几乎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但“太多的选择等于没有选择”。当学生碰到这类宽泛的设计题目时,反而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第三道设计题目要求明确,学生在克服一个个限制条件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会完成设计,反而更容易上手。同时,有了完整的设计要求,意味着能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而像“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柜子,材料和用途自定”这样的题目,很难在设计完成后对其评价和评定。

生活中每个人都知道真正的自由并非完全自由,真正的自由在于完全自由与限制性之间的平衡,设计活动也是如此。有人说“设计是带着锁链的舞蹈”,这一比喻非常形象。“舞蹈”象征着设计者对设计最佳效果的追求,“锁链”则形象地指出设计过程的难度,即本文提到的各种限制条件。从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作品是各种限制条件制约、妥协并综合考虑后得出的产物。一个好的设计者能够认识到设计的限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因此,当学生遇到教师提出的种种看似很难做到的设计要求时,应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会抱怨问题。我们要拥抱限制,习惯在限制下设计,这才是学会真正技术设计的第

第9篇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麝香保心丸; 速效救心丸; 心绞痛; 成本-效果分析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es of 3 Kinds of Chinese Patent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 Caused by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 Guang-we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35):144-145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 Heart pill of musk and Suxiao jiuxin pills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 caused by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Method: 96 CHD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3 groups(32 cases of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 the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Heart pill of musk and group C were treated with Suxiao jiuxin pills. The clinic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the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es of the 3 groups were conducted as well 4 weeks later. Result: The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was 90.61%, it was 81.25% in group B and it was 84.38% in group C.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among the 3 group(P>0.05). The cost-effectiv eness ratios were 1.65,1.28 and 1.44 respectively.The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s of gr oup A and C were 4.84 and 5.69 respectively as against group A. Conclusion: 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group A) is the preferred therapy for stable angina pectoris caused by CHD.

【Key words】 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 Heart pill of musk; Suxiao jiuxin pills; Angina pectoris;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Taiyuan Medicines and Equipment Supply Depot of Beijing Military Region, Taiyuan 03001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5.069

冠心病心绞痛是现代医学常见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被称作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1]。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临床根据其表现分为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不同证型。本病始终不离虚与滞,虚谓元气不足、推动无力,导致血瘀脉阻、气滞痰凝,因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多从活血化瘀入手[2]。目前治疗该病的中成药较多,而口服药物凭借其应用方便及良好的疗效为广大患者普遍应用,尤以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及麝香保心丸最为突出。但以上所述的药物中具体哪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尚无定论,本研究就以上三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于中国人民第264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6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3]。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2例,复方丹参滴丸组中男18例,女14例,中位年龄69岁(47~81岁),合并高血压病25例,高脂血症19例,糖尿病10例,吸烟者9例。麝香保心丸组,男17例,女15例,中位年龄71岁(42~85岁),合并高血压病22例,高脂血症24例,糖尿病6例,吸烟者10例。速效救心丸组男20例,女12例,中位年龄66岁(43~82岁),合并高血压病18例,高脂血症22例,糖尿病7例,吸烟者14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症及吸烟与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调脂稳斑等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给予相应的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个体化治疗。

1.2.2 复方丹参滴丸组: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70 mg,口服,3次/d;麝香保心丸组: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45 mg,口服,3次/d;速效救心丸组:速效救心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240 mg,口服,3次/d。

1.2.3 所有患者以28 d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价及成本效果分析

1.3.1 心绞痛症状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降低2级,原I、II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

1.3.2 成本的确定 成本是指社会在进行某一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案的全部过程中所消耗的所有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因间接成本及隐性成本难于计算,为便于计算,本观察只计算直接成本,将1个疗程的所有药物费用视为直接成本。

1.3.3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最重要的指标是成本效果比(C/E),即取得单位治疗效果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或货币单位。C/E的数值越小,表明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所付出的治疗费用越低。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则表示两种方案之间效果差异的单位成本[5]。以A、B两方案举例说明如下:ΔC/ΔE=(CA-CB)/(EA-EB)。可以了解方案每增加1个单位效果所需追加的成本[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复方丹参滴丸组有效率为90.61%,麝香保心丸组有效率为81.25%,速效救心丸组有效率为84.38%,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207,P=0.670)。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结果

组别 显效

(例) 改善

(例) 无效

(例) 有效率

(%)

复方丹参滴丸组(n=32) 12 17 3 90.61

麝香保心丸组(n=32) 7 19 6 81.25

速效救心丸组(n=32) 14 13 5 84.38

注:本组数据理论频数小于5,检验方法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2.2 三种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组、麝香保心丸组和速效救心丸组的C/E分别为1.65、1.28和1.44。以麝香保心丸组(最低成本)为参照,复方丹参滴丸组及速效救心丸组与之对比ΔC/ΔE分别为4.84及5.69。见表2。

表2 三组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组别 C(元) E(%) C/E ΔC/ΔE

麝香保心丸组(n=32) 104.00 81.25 1.28 0

复方丹参滴丸组(n=32) 149.33 90.61 1.65 4.84

速效救心丸组(n=32) 121.80 84.38 1.44 5.69

3 讨论

《诸病源候论》中:“心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表明寒邪乘心,血脉不通。《素问·痹论》云“气忧思,痹聚于心”是对忧思郁怒,气血郁滞而发心痛的描述。此观点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患者容易产生各种消极心理,而不良心理会加重疾病,甚至诱发其他并发症理论相符[7]。目前对本病病机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虚,标实多为寒凝气滞、痰浊血瘀。病位在心,涉及脾、胃、肺、肝、胆、肾等脏腑[8]。对于该病的治疗,急性期主要以硝酸酯类药物为主,但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研究中的麝香保心丸成分为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功效。速效救心丸成分为川芎、冰片,主要起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作用。复方丹参滴丸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治疗机理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三者辨证治则基本相同,从西医角度讲,亦为增加冠脉血流作用。本研究结果示三者在改善心绞痛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三者在缓解心绞痛症状方面作用相当。但在兼顾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同时,临床医生亦应充分考虑治疗方面的经济性,以减少患者负担及合理配置社会资源[9]。

成本效果分析表明,复方丹参滴丸组、麝香保心丸组和速效救心丸组的C/E分别为1.65、1.28和1.44。以麝香保心丸组(最低成本)为参照,复方丹参滴丸组及速效救心丸组与之对比ΔC/ΔE分别为4.84及5.69。说明每增加1个单位疗效,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患者需多花费4.84元,而服用速效救心丸患者需多花费5.69元。虽然三者的疗效相当,但综合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考虑从临床获益角度讲,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更易被患者接受。既往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抗动脉硬化及降低血脂,特别是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优于小剂量阿司匹林[10-11]。鉴此,在治疗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笔者更倾向于选择复方丹参滴丸。

参考文献

[1] 顾秀琰, 王昕. 23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成本-效果分析[J]. 中国药房, 2009, 20(6): 459.

[2] 黄剑林. 两种治疗冠心病中成药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 中医杂志, 2011, 52(增刊): 18.

[3]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 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1, 9(1): 75.

[4] 于洁, 高传玉, 许文克, 等. 麝香保心丸在治疗心绞痛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2): 15.

[5] 赵静, 邱家学. 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基本药物进行经济学评价[J]. 中国药业, 2010, 19(14): 17.

[6] 刘安. 进口与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 中国药房,2006, 17(7):510.

[7] 邓新梅. 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综合护理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36): 90.

[8] 蒋红红.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10): 1544-1545.

[9] 梁晓玲, 闫潇琦. 吉西他滨联合不同铂类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经济学对比[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16): 156.

[10] 祝国光, 罗瑞芝, 郭治昕. 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性研究进展[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 12(2): 149-151.

第10篇

关键词: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教学 整合 必要性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进行整合是时展的趋势,更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中学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进行整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丰富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创造精神的激发和实践能力提高会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学的整合,是培养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的主体性。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同时,网络化、信息化为通用技术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重新认识和思考。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就是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结构设计、技术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引导和有效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讲解者,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课程整合进入课堂后,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构建主体。

二、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种最佳学习情境,以多样化、系统化、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用技术知识,可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简单化,使学生对通用技术课产生浓厚兴趣。如《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价值”的教学,通过多媒体依次展示:

场景一: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之梦。

场景二:“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胜利凯旋。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

场景三: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

老师一边在课堂上讲解,一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飞行过程,极大地丰富了通用技术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之向往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

三、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如在《技术与设计2》第二章:结构与设计“稳固结构的探析”的教学中,我们可根据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与处理,以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有关结构的基础知识。然后给学生设计任务:家乡附近桥梁调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提供的资料或自己上网查询到的信息进行个性化与合作化学习,了解要调查桥梁的修建时间、用途、结构类型、材料、主要组成部件、部件的连接方式及限载等相关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记载调查信息。课后带领学生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以学生居住地划分小组,分别到家乡较有名的桥梁附近进行实地考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升华,最后师生一同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

这样我们就通过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促进教育制度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四、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意味着在已有课程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我认为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出来,就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如在“三视图的作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的画图工具绘制三视图等。通用技术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整合后应用于教学,不但在知识面的接触上进行了拓宽,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进行整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获取最新的通信技术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共同解决困难和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思考、协作、探究等活动,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无疑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整合教学,为在最短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

[2]王伟胜.浅议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8.

第11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学生医德;医患沟通;技巧

高尚的医德是临床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医护人员的必备素质,提高医学生的医德建设是维持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同时医德也是学生在步入临床中,对学生最大的考验。医学生进入临床后,马上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如何与病人打交道,即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医学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关系,也是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离不开有效的医患沟通,因此掌握全面的医患沟通技能对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意义重大。

1.临床医学学生医德的重要性

医学生在步入临床诊疗中,与患者的工作是不可避免的,在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时,医护人员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正确的处理,显著出了临床医学生的医德。医德是调节医患关系,医护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身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职业道德,也是社会道德在医院中的体现。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社会对医德具有不同的标准。与此同时,医德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继承的性质,虽然在不同的区域下,对医德的评价标准具有不同之处,但却都具有同一特性,便是患者至上,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全世界对医德评价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临床医学院校开始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德。医德是我国传统医学历史发展历史中的高尚品德。在我国古代就流传着“医者父母心”、“医乃仁术”的思想,因此身为医护人员应具有济世救人的仁爱之心。学生首先要做到“仁者爱人”,要有强烈的仁爱之心和责任意识,肩负治病救人的重任,医德教育应该成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德培养也应该是医学生加强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2.临床医学学生医患沟通的现状

2.1沟通表达方式不清楚

临床医学生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习惯性的运用医学用语,患者对医学生表达的专业用语无法理解。据统计,四分之三以上的患者对医护人员表达的专业语言不理解,而懂得用通俗语言表达的医护人员仅占居10%左右,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阻碍了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2.2沟通中极少运用礼貌用语

据统计,约半数的临床医学生在与患者沟通时,不会使用礼貌用语,约四分之一的临床医学生会偶尔使用礼貌用语,极少部分的医学生经常使用“你好”、“请问”、“请稍等”等礼貌用语。

2.3医学生缺乏对患者病情的倾听

几乎所有的患者在对医护人员讲述病情时,都会并打断。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的了解方式主要通过讯问的方式,主动针对患病产生的部分进行讯问,而病人在讲述病情时,经常会讲述些医生自认为无关的是事情,为了减少时间的浪费,医生忽视了患者病情讲述的倾听。其次,临床医学生的生活经历少,在患者讲述自身病患痛苦时,医学生缺乏与患者的感同身受,对患者的病痛表现出习以为常、淡漠的心态,影响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3.临床医学生医患溝通技能缺失的原因

3.1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内容单一

大部分医学学校在临床医学学生的教育中,重视对学生医疗技巧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课堂教育中医德教育的比重不足,而且医学高校对学生医德与沟通技巧的培养方式单一,主观认识的不足,影响了医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

3.2医学高校的医德教育形式化

大部分医学高校在教育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对学生医德教育与沟通技巧的培养,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忽视了医德与医患沟通实践的重要性,医学生没有参加到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缺乏与患者接触、沟通的机会,无论是医德培养,还是医患沟通技巧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现医学生医德发展的预期目标。

3.3缺乏对教师医德水平的提升

在高校的医德教育中,只针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要求医学生掌握医患沟通技巧,缺乏对医学教师沟通技巧的提升。医德在广义上指的是在医护工作岗位中的所有人员,教师作为医学生教育中的主导者,其医德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对医学生的影响深远,只有提高医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实现言传身教,为医学生做出榜样。但是,实际上医学教师在人文素养、道德素质上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4.完善医德教育体系,促进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提升

4.1加快医德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建立较完整的医德教育教学体系

首先,增设医德教育相关课程,提高医德教育在医学课程中的比重,提高医学生与医德教育工作者对医德教育的重视性,明确医德教育与医患沟通技巧之间的关联。提高医学生的沟通技巧,需要医学生对患者心理的了解,因此在医学医德教育中,应融入心理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其次,扩展医学生医德教育平台,弥补医德教育第一课堂弱势的缺陷,又能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政治修为和道德修为,鼓励医学生从新角度、新视野去理解“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等医德理念。

4.2提高医学德育教师的专业性

医学教师在实际的医德教育中,应起到榜样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模仿与实践的机会。同时医学高校应重视医德教育,重点培养医学生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因此,学校应重点培养教师的医德,定期进行医德专业培训,规范教师的医德医风,为医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4.3增加医学生与患者相处时间,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

上临床接触真正的病人,既是对临床医学生校内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快速提升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最佳办法。上述问卷调查也显示,临床医学生引发的医患冲突有近78.4%发生在实习前半年。因此,临床带教老师要尽可能鼓励临床医学生走近病患,多与病患交流,即使是遇到拒绝、冷面孔,也不能灰心丧气,实习管理部门也可以制定相应制度,如建立临床医学生每日问诊制等等,从制度上确保临床医学生与病人的直接沟通机会。

5.结语

结合上文可知,临床医学学生医德重要性,以及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的方法。具有高尚的医德与医患沟通技巧是调节医护人员与患者关系的剂,有利于加强对患者深入了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临床医学行业的发展。在临床医学学生的医德教育与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理论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高与患者沟通的平台,增加了患者沟通的机会,实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并及时地引导学生加以改正,促进医学生医德与医患沟通技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医学生医患沟通的现状及培养措施的探讨[J].郝建萍,秦玉婷,哈力达·亚森,江明,关丽.继续医学教育.2016(03). 

[2]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及评价方式探讨[J].杨继岚,沈丽达,谢琳.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5). 

[3]关于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评价体系的构建[J].陈国栋,李小艳,王艳,文兰,匡睿,贺军,刘江华.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06). 

[4]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探析[J].李慕白,张海娇,于燕,侯丽辉.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08). 

第12篇

急性药物中毒是指阿片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安定类药物、氨茶碱等进入人体引发的中毒情况, 患者病情进展快, 如果抢救不及时则很快将死亡。从临床实际来看, 小儿发生急性药物中毒的例子并不少见, 因而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急性药物中毒患儿的抢救工作, 包括治疗和护理。血液灌流是拯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重要方式, 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次研究对行床旁血液灌流治疗的急性药物中毒患儿的临床护理做了探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为我院于201 3 年6 月至201 5 年6 月收治的急性药物中毒患儿, 共印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床旁血液灌流进行治疗。其中, 男患儿34 例, 女患儿26例; 年龄2 口3 岁, 平均年龄( .5 2 1士1.34 ) 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3 哄小时, 平均( .3 52士.0 4 ) 小时。药物中毒原因: 有机磷农药中毒19 例, 安定类药物中毒2 例, 卡马西平中毒巧例,其他药物中毒4 例。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并在经过尿检和胃基础胃酸分泌量测定、胆碱醋酶检查之后确诊为急性药物中毒。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床旁血液灌流进行抢救治疗,同时, 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儿相应的急救护理: 第一, 建立l}部寸血管通路。采用动脉直接穿刺法为患儿建立血管通路但是,考虑到患儿可能躁动、不合作, 所以护理人员应使用约束带将患儿穿刺侧的前臂、手掌等部位约束起来, 限制其活动。同时,为防止穿刺针滑脱, 护理人员应使用弹力绷带将穿刺针的针翼固定住。在灌流结束之后将穿刺针拔出, 并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海半小时放松压迫一次,直至不出血 。第二灌流器护理。在灌流之前先将灌流器静脉端向上, 之后再启动血泵, 以每分钟5-0 100侧的速度预冲30 00侧生理盐水。冲洗5 分钟之后再以每分钟10 侧的速度将肝素生理盐水注入灌流器和体外管路中, 并保持动脉端线上, 从而使灌流器充分肝素化。在冲洗过程中, 护理人员可用手轻拍灌流器, 从而将其中的气泡和微粒彻底清除。第三, 血液灌流综合征的护理。如果患儿在灌流开始30 分钟内出现了躁动、寒战、血压下降等情况, 则首先考虑血液灌流综合征的可能。对此, 护理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护理:

①给患儿保温;

②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并将血流量流速调低至每分钟30 侧;

③输入10 耐生理盐水。等到患儿的症状缓解之后将血流量恢复至原来的数值。第四, 凝血护理。凝血会大大降低灌流效果, 甚至会使患者不得不终止灌流团。因此,预防凝血的发生非常重要。对此, 护理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预防:

①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从而保证灌流器充分肝素化。

② 灌流过程中定期监测A C 丁给患儿静脉输注肝素,等待10 分钟, 患者全身肝素化之后再开始进行血液灌流。灌流期间根据A -CI 结果追加肝素, 并在灌流结束前半小时内停用肝素。

③必要时给予患儿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④如果患者有凝血倾向, 则在灌流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快速冲洗。第五, 血液灌流报警的处理开始前调节合理安全的报警线, 灌流过程中如出现报警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解除报警。第六, 监测生命体征。在灌流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有创血压、心率等情况, 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如果发现患者血压下降, 则应及时降低血流速度, 并协助患儿取头低脚高位。如果血压下降是因药物中毒所致, 则应在灌流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升压药。

第六, 致热反应的护理。为预防致热、寒战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在灌流治疗开始前预防性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第七,灌流结束后的护理。在血液灌流结束后需进行回血。然而生理盐水回血可能导致毒物、吸附剂解离, 从而再次进入血液中,所以护理人员应在灌流结束后用空气回血, 但是回血过程中也应注意防止气体进入血管导致空气栓塞。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 经过床旁血液灌流与急救护理,60 例患者中有1 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另外59 例患儿抢救成功并痊愈出院。

3 讨论

第13篇

关键词:键盘教学 基础训练 兴趣培养 重要性

键盘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课堂乐器,以其常规乐器所没有的独特功能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在第一学期开始开设键盘基础教学这门课程,学生学习的气氛十分浓厚,并都热爱这门学科。笔者认为,中职生键盘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还要注重他们对键盘的兴趣培养。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基础训练与兴趣培养同步进行,对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注重中职生键盘基础训练教学

学生在入学开始,对于弹琴手型、指法、坐姿等各种要求认识不足。因为键盘弹奏要求又有别于钢琴,特别是在触键练习方面,起初学生总会有一些不适应,比如用力过猛或是手指打滑站不稳等等。这时候,作为键盘教师,就要想办法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们对键盘学习的各种不适应。笔者总结了几点经验,要想学好键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的坐姿、手型与弹奏方法

(1)基本坐姿。琴凳位于琴的中部,学生坐在琴凳前半部分,双脚踩地与肩同宽,身体稍微前倾,背部和肩、肘、腕各关节都自然放松,双手手心朝下自然放在左右腿上。坐正后,从肘部提起前臂并将五个指尖自然支撑在琴键上,肘关节下部略高于琴键为宜。

(2)基本手型。学生在初学阶段应注重手型的正确,这将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和速度、力度。在弹奏过程中,最基本的手型就是常说的半握球形,掌关节略微凸起,不能塌陷,手腕与键盘基本平行,手指之间稍微分开,各个指关节自然弯曲,第一指关节与键盘垂直,弹奏时不能折指。

(3)弹奏方法。学习键盘跟学习其他乐器一样,都应先学习非连音,等到巩固手型并完全放松后再学习连音,这样才能保持学琴的连续性,少走弯路。

2.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1)识谱准确。识谱正确是弹奏键盘的重要前提。识谱上出现问题必然导致练习过程的错误,影响练琴的效果。识谱时,一要看好谱号,确定弹奏位置;二要看好调号,明确几升几降、是什么调;三要看拍号,确定拍子及强弱规律;再有要看准节奏和节拍。

(2)注重指法。在曲谱上通常标记着很多指法,有好多学生经常忽略,愿意自己进行创编,不按照指法弹奏,这是一个不好的练琴习惯。用指不当,经常会出现弹不下去的情况,不但会影响练琴效果,还会影响弹奏的速度,练琴时间反而会更长。

(3)学会慢练。慢练是科学的练琴方法之一,其最大的优点是来得及想、来得及准备、来得及根据视觉及听觉得到的反馈信息来改正缺点和毛病。不止新曲子这样,即使是弹熟的乐曲,如果不在适当的慢速练习中做有意的加强和巩固,从技术上说,下意识的习惯动作会使弹奏逐渐变得模糊、不准确,在演奏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

(4)学会分段及突出重点难点的练习。练琴最忌讳的就是从头到尾反复地弹。分段练习,就是根据音乐或根据需要,把乐曲分成若干部分,逐段加以练习,练好一段再练下一段,最后连起来练。这样会针对性强,节约时间。在练琴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强调和指出,并做出正确的示范,再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加以解决。

二、培养学生学琴的兴趣及音乐感受力、表现力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任何一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没有兴趣就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智慧和灵感,就不会有自觉性。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部分学生在初学键盘时兴趣很浓、爱不释手,这是好奇心的表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面对指法练习、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单指和弦练习、多指和弦练习等基础训练,不少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学琴的兴趣。作为老师,这时不能采用权威和高压的方法强行督促学生练琴,而需要对学生进行诱导性的启发教学,同时还可以弹奏一些好听的乐曲让学生欣赏。所以每次上课前,我会示范弹奏新曲目或是播放音乐让学生们欣赏。比如我演奏一曲《花儿与少年》让学生欣赏,弹完后,我就启发他们:“要是这美妙的乐曲能由你们自己的手弹出来,该多好!同学们,坚持练琴,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能行!”从而,激发了学生练琴的兴趣,使他们知道键盘原来可以变化多种音色、节奏,提高学生学琴的兴趣。要及时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用鼓励、欣赏的语言帮助学生增加勇气和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键盘的兴趣,我还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选出了十几首儿童喜爱的歌曲,从简单的《湖上天鹅》、《粉刷匠》、《闪烁的小星》,到稍有难度的《瑶族舞曲》、《摇篮曲》,逐渐到难度稍大些的《铃儿响叮当》、《读书郎》等,再结合一些简单而动听的世界名曲,如《雪绒花》、《卡秋莎》、《猎人进行曲》等,配上指法、自动节奏和自动和弦,让学生进行练习。有时还进行分小组比赛,通过合奏、齐奏、独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们学习键盘的热情。学生对歌曲越来越熟悉,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弹边唱,兴趣很浓。比赛结束,大家脸上常常流露出成功的喜悦。作为老师,最值得欣慰了。

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其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体

随着学生学习键盘兴趣的不断提高,还要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让学生动脑筋主动去探索。首先要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然后教给学生各种指法标记。每学一首新曲子时,我都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曲子跟着钢琴先把谱子唱熟,然后在曲子上标出各种指法标记,让学生跟着老师边唱边空手练指法。这样,学生们既熟悉了曲子又明确了指法,然后再让学生们到键盘上自己去摸索,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通过动手弹一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再逐一解答,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这样教学效果果然不错,有的学生能不用老师辅导,自己看着谱子和指法一句句地弹下来。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亲自获得的本领,比老师手把手地教要深刻得多,同时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主动感知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每首乐曲,即便是一首最简单的低幼歌曲,都是用音乐这种手段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对学生手指、手腕等各种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在于理解和准确完美地表现音乐,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培养。如我在示范演奏《小白船》这首曲子时,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对宇宙空间充满幻想,尽情地表现在脸上。演奏完后,结合歌词与学生一起分析这首歌曲的意境,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曲子,并将这些感情融入到他们的演奏中。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平时多听(优秀的儿童歌曲、中外名曲等)、多看(文艺节目),学会学习,让他们在充满音乐的环境里得到熏陶。

第14篇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症; 举措; 双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46-001

一、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发展的催化剂。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形式上,教师与学生很少关注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文化导入的观点,但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只单向地学习英美文化知识,忽视了作为交际主体之一的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这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诞生。即很多英语学习者只是单向地、被动地学习到些许的英美文化知识,而做不到对等地、主动地“输出”本族的文化知识。

基于此,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测试、问卷等多种方法,提出了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所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如在讲授《美国文化的五个象征》时,许多教师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些象征性事物。为此,他们还特意准备了一些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图片,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个象征。大部分学生兴趣高昂,但面对他们所司空见惯的诸如剪纸、旗袍、唐三彩、对联、兵马俑、四大名著等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时却面面相觑,尴尬之情与遗憾之义无以言表,原因只在于他们无法从自己学了十年左右时间的英语里找到对应的表达。因此,英语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也要培养学生的“双文化”意识。

二、中国文化导入的具体举措

1.教材编写

当前,大学英语教材所选材料几乎皆出自英美出版物。其中,中国文化含量微乎其微。尽管学生能学到最真实的英美文化知识,却不知怎么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播只能靠师生们随意性的自我传播。所以,在大学英语教材中适当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势在必行。教材编写者应在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听、说、读、写、译等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增加教材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强化具有中国文化色彩词汇的英文表达。[1]至于教材资料,可选取中国通晓英文的作家所写的英文著作、中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的中国经典作品以及精通中国文化的外籍作家的作品等。

2.课程设置

为了提高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各高校可给非英语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历史概要”或“中国文化概览”等汉语选修课程;给高年级学生开设“中西文化比较”、“中国文化概况”或“英美文化概况”等英语选修课程。这样,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既继承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提高了对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又学习了西方文化的精华,从而促进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3.教师引导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与国情教育基本局限于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比较少。[2]因此,教师要力所能及地、有目的地训练中国学生们用英语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事物的能力。比如,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当讲授西方节日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进行对比,学习两个节日文化的习俗差别;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材料――中国人的英语文学作品和英语本族语作家写的有关中国的作品等;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除了国外英语电视电台节目外,要鼓励学生收听、收看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实践证明,把文化的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鉴赏能力、强化他们对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有效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也能够增加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表达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自信。

4.评估系统

《课程要求》仅宽泛地要求学生要“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在教学目的、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却缺乏进一步的、详细的以及系统的描述。所以,对中国文化教学的实施与评估也就缺少了具体、系统的指导和监督。[3]在如今中国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如果所学内容无法在考试中显现,师生就肯定不会对其重视,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将成为空谈。因此,如想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使他们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为自己的文化呐喊,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就必须在各级相关的英语测试中增加相关的文化知识的考核和测评,促使他们在外语学习中更加重视中国的文化,从而实现以测促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双文化”渗透的协调与统一

由于目前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在讲授文化知识的时候把重点放在了西方文化知识的渗透上,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渗透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但绝没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意向。总之,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西方文化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的共同渗透教育,使学生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坚持“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传承、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双文化”渗透的协调与统一,是外语教学工作者和大学生都必须承担的共同使命。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双文”渗透,“两性”统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途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13q081)。

参考文献:

[1]宋晓红.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第15篇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丹红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血管收缩和局部血栓形成,导致部分或全部血管阻塞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1]。中医学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根据其临床症状应归属于“胸痹”“真心痛” “心痛病”等范畴[2]。早在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编著的《金匮要略》中记载了该疾患的症状、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案。科学研究表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液黏度是治疗该病的一种重要的策略。本文选择2012年4月~2014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三种中成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每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分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拟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3]、《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指南》[4]。其中,实验组1男性22例,女性18例;实验组2男性21例,女性19例;实验组3 男性23例,女性17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因等方面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分别给予控制危险因素基础上持续吸氧,改善循环,抗血小板,抗凝、血管扩张剂、强化降脂等常规治疗措施[5];实验组1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次,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40~60滴/min,治疗1次/d;实验组2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注射液 15 ml,静脉滴注,15~20 ml/次,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后缓慢滴注,1次/d;实验组3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次/d。所有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采用血液流变学测定仪测定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粘度等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疗效判定[5] 疗效判定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心功能四个方面划分:显效:心前区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疲乏、出汗基本消失,心电图明显好转,心功能正常;有效: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心电图有所好转,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包为SPSS 16.0,计量的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经过治疗,三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 经过治疗,实验组1的总有效率为92.5%,实验组2与实验组3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67.5%,均较实验组1的总有效率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液黏度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的重要方案。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根据其临床症状应归属于“胸痹”“真心痛” “心痛病” “厥心痛”等范畴。阴寒、瘀血、痰浊等痹阻心脉而发病。一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6]。故活血化瘀为本病的治疗重点。现代中药药理学表明许多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患者血小板的生成,显著降低血浆粘度。

丹红注射液中主要含有丹参和红花,丹参可缓解心绞痛及临床症状,改善微循环,使血流速增快,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RBC2,3-DPG)增高[7],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患者血小板的生成,显著降低血浆粘度[8];红花黄色素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9]。因此,丹红注射液中丹参和红花的共同的作用之下,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本文研究表明,加用丹红注射液实验组1患者经过治疗,该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其临床疗效均较银杏叶注射液和川芎嗪氯化钠注射高,是一种临床上广泛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乔树宾.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系列丛书.冠心病诊疗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45-416.

[2]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75-687.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353-367.

[5]医学界心血管频道.2014AHA/ACC指南更新:更积极的治疗策略,更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2014/09/25.

[6]丁伟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0例[J].光明中医,2009,26(9):1873-1874.

[7]柴瑞震.丹参的药理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6):390-392.

[8]刘平,刘乃明,徐列明,等.丹参酸乙对四氯化碳体外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直接保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