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土木工程就业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此次调查的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大学生就业应具有的素质,调查的地点在大学城附近的工地,通过调查及有关人员的讨论,使我们对土木工就业及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我们通过上网及查阅有关资料发现:
建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它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的要求,又促使了相关科学的发展。
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土木工程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计算机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引入等都将使土木工程有一个新的飞跃。
大家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大家都很担心将来进入单位后不会被认可。施工单位的张经理这样对我们说:要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要有较强的自立能力,要热情积极,多到工地上看、学、听,要虚心向前辈学习,莫要心高气傲,要锐于进取,心理承受能力要强。这样就能学到知识,取得成绩,被单位认可。监理张工说到:要学会积极从自身找毛病,要搞好群体关系,要合群,积极参加单位里的各种活动,积极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当同学们问到土木行业的就业及发展前景时,张经理信心满怀的告诉我们:土木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全国的土木行业都缺有用的人才,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到哪都会有人要,而且是高薪。当同学们问到怎样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当工作中发现问题怎样处理时,费总说道:出现问题大家就要当面讲清楚,事后是不算数的,不论大家争的多麽面红耳赤都没关系,但是大家的共同目的都是想要把事情做好,并不存在像你们想象的事后打小报告的情况。你们不要把社会想象的那么险恶,社会并不像小说、电影描写的那样复杂。
我们通过上网及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又发现:最受招聘单位欢迎的毕业生应具有的素质有:
1:冷静、自信、应变能力强。
2: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
3:有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4:有工作热情,能带动其他人。
5:思想品德端正,诚实可靠。
6:有一技之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招聘单位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应聘者拥有优良的专业技能,更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品格和沟通合作能力。
在这次实践调查活动中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自己行业的情况,消除了对社会、工作的种种迷惑,而且深深的体会到:欲要做事,先学做人。正如李开复老师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中,说到如何提高个人素质时他强调到这几个方面:
1:诚信和正直。
2:培养主动意识。
3:客观、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4:挑战自我、学无止境。
可以看出李老师强调的亦是个人的品格。所以我们大学生应加强个人品格及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为服务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把握好在剩余的一年大学生活中应该发展的方向,培养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努力学习、积极锻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华的和平之崛起积极准备。
热门分析:随着建筑材料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新型的土木工程师将站在该行业的前列。一些知识陈旧、老化的土木工程师们将不得不面临第二次学习的挑战。所以,这个行业是永远欢迎年轻人的,它对年轻的土木工程师们的快速成长非常有利。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率
考生类别:理工类。
就业前景:主要到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就业行业或部门百分率
其他事业单位 2.57%
高等学校 2.33%
科研设计单位 9.12%
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 0.79%
录取研究生 5.47%
国有企业 44.85%
机关 2.46%
民营及私营企业 9.40%
部队 2.65%
金融单位 0.50%
三资企业 0.87%
出国 0.27%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就业前景
土木工程分为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两大类。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国家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那么在一些沿海城市、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深圳等)或者国家(比如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位薪酬会相对其他更高一些,当然他们的技术要求更高。
土木工程专业各行业就业前景:
一、施工方向
大多数土木专业毕业生选择的一个方向。大的施工单位和小的施工单位工资待遇相差非常大。对于规模大的施工单位涉猎范围更大一些,到处去做工程,不利于人脉资源的积累,而且人多,发展空间虽然更大,但是竞争激烈更加辛苦一些。(参考年薪:应届毕业生3.5~5万,工作三年后5~10万)对于小规模的施工单位涉猎范围虽然小一点,开始可能待遇不及大单位,但是在附近的范围施工,可以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对于日后想自己创业单干的比较有利,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小企业竞争压力小,比起大单位更加轻松一些。(参考年薪:应届毕业生2~3万,工作三年后3~6万)。
二、设计院
设计院相对其他方向门槛比较高,因为他的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同时每个星期有固定的双休是施工单位没法比的。如果你大学学习成绩不错,cad画的还行,精通pkpm。也就可以去设计院试一试,当然学历越高越容易。但是土木专业的转建筑设计也是很难的,因为在设计创新方面土木的还是比不过建筑设计的,毕竟人家是专业的。(甲级院参考年薪:应届毕业生2~3万,工作三年后6~20万;乙级院参考年薪:2.5~3万,工作三年后4~8万)。
三、工程预算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涉及预算的知识还是太浅,因为预算是大四的专业课,那时候大家都快毕业了忙着找就业单位没心思学了。预算分为工地上的预算单位、第三方预算单位还有甲方的预算单位。(参考年薪:应届毕业生2~3万,工作三年后4~8万;考上造价工程师后年薪基本上是10万以上)。
四、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是近些年来开始新兴的一个职业,随着我国对建筑、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得重视,就促成了工程监理这个职业的发展,国家工程监理制度的日益完善。监理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因此也是一个与执业资格制度结合得相当紧密的行业,其职业得晋升与个人资质取得紧密相关。一般来说,监理员需要取得省监理员上岗证,项目直接负责人需要取得省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员上岗证,有工作经验丰富、有较强得工作能力,从事现场监理、测量、资料管理工作。(参考年薪:现场监理员2~2.5万,项目直接负责人2.5~4万,专业监理工程师3~5万,总监理工程师4~8万)。
五、公务员、教学及科研
公务员制度改革为普通大学毕业生打开了进入机关工作的大门,道路桥梁、建筑行业得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才需要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得需求随之增长。因为这个行业工作比较稳定,工作又比起其他较为轻松,所以其竞争一般非常激烈,需要求职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普通话水平。想要从事此类行业,一方面在校期间要学好专业课,使自己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特别要注意理论知识得学习和个人得综合素质培养,使自己具有较高得普通话、外语、计算机水平和较好得应变能力。(参考年薪:高级教师2.5~4.5万,中等专业学校教师1.8~3万,普通公务员2~3万)。
六、幕墙、钢结构设计
对于幕墙,土木工程专业得课程几乎没有提到,我们几乎都不知道幕墙是什么。建筑外立面干挂的石材,玻璃,铝塑板都属于幕墙的一部分。幕墙行业一般是一个幕墙公司,设计、原材料制作以及施工都是一体化的。幕墙的骨架是铝型和钢材。也是需要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的,通常幕墙企业也做一些钢结构厂房,和一些采光顶,轻钢雨棚。钢结构公司也搞一些幕墙设计,他们也招土木专业的,但是大多都不愿意去,以为专业不对口。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幕墙行业学土木的最适合去做,但是由于学土木基本不了解幕墙行业,都往施工工地跑,同时机械行业得毕业生过剩,导致幕墙行业和钢结构行业做设计基本上都是学机械的在搞。所以土木专业的,也可以考虑做幕墙设计和钢结构设计,幕墙和钢结构设计工作和建筑设计院得工作是差不多的。(参考年薪:应届毕业生2~3万,工作三年后5~12万)
七、其他
(1)房产、大企业的基建处,就是大企业有东西要建设,需要懂的人,去规划和设计院去协调。虽然一开始工资很高,但是学不到太多东西。
(2)通讯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的施工以及设计单位。就是造通信塔,还有路灯钢杆等,一般是事业单位。
两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都是可观的。
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与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建筑就业前景非常好,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其行业薪酬水平近年来更是呈现出管理高于技术的倾向,而从技术转向管理,也成为诸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颈。
通信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无论是移动通讯、固定电话、网络、卫星等通信系统,还是手机制造商等通信产品制造企业,或是民航、金融等需要建立大型内网的服务型企业,还有众多的科研单位,只要有信息和通信电子技术的地方,都需要通信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特点
1.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年我系毕业生就业表现分布广、涉及面大、受就业单位欢迎的特点。*届毕业生就业分布在21个省市,其中在北京、天津、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有44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0.47%。在国有大型企业就业有62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8.84%。如中国第九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中铁十二局集团等。
2.考取硕士研究生、专升本效果明显。*年211人毕业生中,
仅有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人专升被录取、考取公务员2人,合计6人;而在*年有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3人专升本被录取、考取公务员1人,,合计1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91%。比例及人数明显提高。
3.宣传和激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届毕业生赴边疆、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增多,今年赴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就业毕业生共有9人,这为前三届毕业生的总和。
二、特色和创新工作
1.领导机构健全:成立了系党政领导挂帅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学院干部调整后,及时调整领导小组,确保*届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开展专场就业讲座,做到早动员、早准备、早就业;毕业生实习回来系党总支书记组织了学生分别做了“正确认识自己,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政策和注意事项”、“就业状况分析及技巧”的专场就业讲座(*年11月),并要求毕业班班主任结合主题班会的形式先后开展就业指导。
3.在推荐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系部坚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以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为主,根据综合测评成绩高低依次推荐。为了准确掌握学生就业信息,我们对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分别以班为单位,把学号、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民族、政治面貌、生源地、综合测评分、专业分、名次、计算机过级、外语过级、获奖情况、联系方式等近20项学生情况进行分类,方便了推荐工作和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需要。
4.为了及时传递就业信息,系部专门设立了就业信息公告栏,要求每个毕业班由负责任学生担任联络员,分别收集记录学院和系部公布的就业信息,同时上网查询有关硕士研究生、专升本考试、报名,供需见面会等信息,准确、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同学。
5.对少数在就业过程中有困难的同学,我们充分发挥学院班主任、教师的积极作用,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并从业务上给予学生指导,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6.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到学院来选拔毕业生:如陕西省中航建筑设计院,系领导积极邀请设计院到学院来,推荐毕业生,经过双向选择,先后有5位毕业升与中航建筑设计院签订了就业协议,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奠定基础。由于系部的热情接待和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推荐效果。比如汉中安信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燎原航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中航工程承包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面向全校的招聘工作也选在土建系进行。
7.全面了解、关心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的情况,分管毕业生就业的老师,能深入了解毕业生情况,至少面向全体毕业生谈话一轮,掌握毕业生综合情况,就业意向以及能否顺利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等情况。用人单位需要进一步了解时,能提供真实信息,在这方面,学院全面、准确的推荐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8.适时召开全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会,向班主任、毕业生传达学院、系部签约情况,新的就业动向、政策等。特别是对那些在就业过程中目标过高、期望值较高、就业表现不积极或信心不足、与多家用人单位有过面试而久拖不定、轻易解除就业协议等同学要分别谈话,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思想和意识。
四、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完成,我们认识到,尽管我系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社会需求较大,但在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还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社会需求市场影响毕业生就业;
2.毕业生择业观念和志向影响就业工作;
3.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1.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导致就业方向的局限
从本校土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到施工单位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要占到就业总数的80%以上,而这些施工单位大多存在施工环境艰苦,流动性大,很多施工项目尤其是路桥项目在远郊甚至农村居多。本文作者对本校86名土木工程专业贫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结果发现,87%的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大中城市是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最低选择也是留在中小城市;相比较施工企业,贫困大学生更多倾向于稳定的开发单位和设计单位。这反映了贫困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一方面,他们来自农村或者是贫困地区,在择业地点上很难再去选择回到基层,而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的主流方向——施工单位的工作地点很多在基层;另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来改变目前窘迫的生存环境,他们往往会选择收入颇丰的甲方,在择业方向上就会比较狭窄,导致就业方向的局限。
2.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成长视野的局限导致就业选择的盲目
土木工程专业的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家庭,他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往往具备朴实、勤奋、认真、好学的特点,这是贫困大学生的优势与长处。然而,受他们家庭环境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往往急于改变自己目前的生存环境,很少考虑到今后或者说长远的发展,往往更看重福利待遇,尤其是对从业初期的待遇十分看重,倾向于从业初期就能给予较高待遇的企业,从而容易忽略是否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这与贫困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这种压力巨大的生存环境会影响学生的成长视野,从而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上的盲目。
3.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欠缺导致步入职场的困难
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求职乃至从业的重要基础。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欠缺已成为导致其步入职场的绊脚石。这是因为,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市场化,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评判标准更多也更复杂化,除了把大学生专业、技能、证书等基本可以量化的标准变成基本素质要求以外,在校期间的社会活动参与情况、获奖情况、工作实习经验等附加条件也越来越多,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在基础教育阶段和素质教育培养等方面的劣势就因此凸显出来。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家庭条件好、社会关系多的学生就业的面相对就广,而家庭条件差、社会关系单一的贫困学生就业途径就少。甚至在工作一定时间后,这种竞争力的缺失还可以体现,作者做过一项非正式调查,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后两年内因表现欠佳而更换工作的频率是普通大学生的两到三倍。
4.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专业信仰的淡薄导致放弃专业的案例增多
贫困学生在高考后的专业选择上往往会倾向于就业率高,毕业后容易找到就业机会的专业。这样做往往是因为贫困学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而进行的无奈的选择。因此,很多贫困学生在选择土木工程这一热门专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是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往往是强迫自己学习,即使成绩还不错,但缺乏最根本的专业兴趣,也可以说是对专业的信仰。这种信仰的缺失往往会导致贫困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时放弃自己的专业,亦或是在工作岗位上遇到困难后在选择新的岗位时放弃自己的专业。本文作者在对10名放弃土木工程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中有7名是贫困大学生。这些贫困学生中有1名是其他原因放弃专业,6名则是因专业信仰淡薄最终放弃专业。
二、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1.转变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拓宽成长视野
就业观念决定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因此,要解决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针对贫困大学生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尽早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做好贫困学生的生涯设计与规划。根据土木工专业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针对施工单位条件艰苦、流动性大的特点,应尽早鼓励贫困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鼓励贫困大学生立足从基层做起的就业观念,这也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基层的锻炼是为他们今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视野问题,学校及辅导员老师要与学生家庭做好沟通与联系,因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与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学校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给学生正确的求职导向,有关部门还应该在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各种生活上的困难给予一定的帮助,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空间相对较大,要尽量避免学生因为生存压力而做出被动的选择。同时,择业、就业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关键是工作经验的积累,要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一职定终生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充分就业。
2.提升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解决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是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在个人能力成为求职关键的前提下,必须全面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建筑类行业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严格要求,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是十分看重的,因此增强这些能力,是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从贫困大学生的精神素质方面入手,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贫困大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精神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等存在一定的欠缺。学校应及时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了解从学生到职业人身份转折过程中所带来的精神困惑,掌握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良好的精神素质是保障贫困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其次,要巩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很多实践性强的专业一样,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想要提升自己的求职砝码,就需要考取各种从业证书。学校在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时,应该把为就业服务清单列出来,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所需各类证书,根据每个贫困生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力量。土木工程专业性强,不仅要发挥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更要加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正面指导,历年来的就业情况显示,土木工程的学生就业很少偏离本专业,是对口就业率最高的几个专业之一。很多专业教师不仅能在专业技能为学生保驾护航,还能利用同学、校友等社会资源为贫困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供就业平台。
3.强化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专业信仰
一、土木工程毕业生的特点
土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大方向,分别是建筑工程与道路桥梁工程,在就业上,这两个方向又大致相同,只是在细节上有些许差别,总体上来说,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去向逐渐趋向多极化,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很少有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打算继续深造提升自身学历,极少数毕业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这表明当前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就业思想不开放,缺少对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面对就业的压力,选择提升学历的学生只是为了避免此压力的无奈之举,初衷为学生研究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他们愿意从事的行业依次是:工程师,管理人员,商人,科研人员,教师。在绝大多数毕业生中,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会积极主动的到用人单位应聘,赢得信任,越来越少的毕业生通过学校的渠道,被推荐到用人单位。由此显现出,土木工程毕业生的择业观越来越自主,更加追求风险择业。
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学生思想态度不端正
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随之而兴起的房地产行业和在建筑业中存在的隐藏规则也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造成了思想上的冲击,学的再好不如分的企业好,如果没有关系就接不到好的工程,发家致富的都是不上学的,这些错误的观念动摇着毕业生打思想,导致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从主观上就排斥专业课程,导致毕业时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精,不被用人单位所聘用。
(二)就业指导的系统性不足
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针对目前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提供一些基本的求职技巧,以此提高就业率。这并不能满足当今竞争压力如此大的就业形式。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接近一成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的需要超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有较少数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口才造成了交际问题,成为就业的较大障碍。有近三成的毕业生表示存在与其他人交流、相处的压力。对自己所学习的土木工程专业真正热爱的学生只占一成左右,有接近三成多的毕业生反应,在大学这几年期间,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感觉,自己也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与实践脱节
大学生的学习课程从学习开始那一天,就是有一套有序的课程排列完成的。根据教育的目标设计出相应配套的课程体系。想要培养什么人才就对应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课程体系。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它的开放性较强。所以,学生在毕业后,想要有竞争力,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具备迎接国际竞争的素质。但是,目前毕业生的知识体系存在着掌握不均的缺陷。学生掌握专业高新知识的比较多,但是在这其中仅有一半的人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知识结构的不对称,导致毕业时的竞争力不足
三、应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得思路
(一)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将教学目标落实细化。针对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问题,要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让每名同学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让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存在于社会的一些问题,正视他们,不能被其所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网络建设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每个人基本都离不开手机,根据在我校的数据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每周会有五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用来上网。网络就业的明显优势在于,信息的时效性,经济性和隐蔽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到大量的就业信息,通过筛选工具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这种便捷式的就业途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三)革新专业课程、注重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不应局限于书本,更加注重实践。在专业课程上可以把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相结合,在专业课程上,不仅要注重高端技术,更应该在基础知识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每种知识的比例都要占有一定的比重,要培养出复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高职院校加大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达到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与理解能力的目的。与大型实习基地建立长久的稳定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培养实践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也应让学生掌握CAD等工程软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瞿爱良.地方院校土木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2]赵更歧.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学风下滑原因分析及对策[J].
[3]孙伟.地方高校教材建设的发展路径探微[J].
[4]陈国钦,杨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J].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土木与测绘工程系)
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探索建立专业教学新模式,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对贯彻落实十和十二五规划,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应用型高校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
1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国外在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向上,主要都是集中在追求宽口径就业上,具有非常突出的特征。岑艺璇在《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探析》一文中提到,最早在2O世纪70年代就有英国教育学者就提出过培养高校学生核心能力的新职业主义,并在后来的实践中被逐渐发展和完善。美国新职业主义重点强调要培养毕业生的实践适应能力,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倡强化实践教学,制订了相应的国家职业技术标准。顾祥林等在《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在对国内外众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研究后指出,各高校都应该将培养工程师作为培养方向,并且要针对不同专业各具特色。同济大学则提倡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的学时数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应有所提高。德国塔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对专业培养的要求就非常明确,表现出德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务实的特点。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与将来就业情况相关性不强,因此导致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明显下降现象,导致他们的就业与实践能力都有所降低。相关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本科生毕业后平均月薪还达不到3000元,而据2010年12月23日中国文化传媒网《北京建筑工人日薪300元,不输国贸上班白领》一文计算农民工一个月工资至少能达到6000元。如此现状使学生对成绩越来越不关注,对理论学习越来越抵触,以致使大量大学生仅满足于及格毕业,也变得越来越现实、功利,可见我国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培养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本科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现状,为科学预测未来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研究和目标创新
2.1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是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目标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应该做和最急需做的一件事,所以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研究则显得更加重要。当代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应该是施工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因此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研究是确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和研究的初始阶段,是培养高校核心竞争力、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2.2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影响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应强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它不仅能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更能使其理论教学内容得以强化和延伸。所以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加以改革并完善,以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诸如室内外实验、现场实习、模拟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也包括军训、系列创业大赛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这些内容既要符合现实社会需要,又应该体现出专业特色,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因此,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选用优秀实训教材,并结合应用型高校学生培养特点、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具体现状组织编写适用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借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这对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的更新必须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核心的技能,又能反映该学科最新实践环节的进展和动态。实践性教学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等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对实践能力往往要求极高,如果只靠他们在毕业之前在工程单位的短暂实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求高校要在教学全过程中合理地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合理优化整合,强化学生在校期间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提高专业的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应用型高校教学尤其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考核的内容上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采取单独计算成绩的方式,强化以“实践能力测试”为重点的现代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理念和考试模式转变的要求,通过独立考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技能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用型高校的专业教学对实践教学内容没有高度重视,很多应用型高校对实验人员重复使用多、系统培养少,不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所以,为优化教学资源,应用型高校就要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逐步实现数量、结构的合理性,最终实现整体优化。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强化实践教师的培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系统安排教师进入到一线施工企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甚至直接参与工程施工、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借以提高实践教师的业务水平。还可以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式,定期安排理论授课教师去一线施工企业实践并担任相应实践教学课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有机的结合;也可以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把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实践背景的一线管理或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来;在校内外招聘引进学历层次高、工作经验丰富与实践能力强的教学与管理人员;引进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和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各级各类的管理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借以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仕勇,张亚丹等.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岑艺璇.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9,6(6):58-61.
[3]顾祥林,林峰.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50-53.
作者简介:郝贠洪(1977-),男,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导,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研究,(E-mail)。
摘要:
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分析了社会对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制定了新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提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发挥地域和行业优势,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专业设计和施工管理相结合,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等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2004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肇始于1958年成立的内蒙古建筑学院,是学校最早成立的教学研究单位之一,2005年被列为在建校级品牌专业, 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学院以品牌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带动相关专业的全面发展,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构建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师资建设为保障、以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有效运行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人才的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规格,所谓培养模式是指针对某一层次人才的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和培养措施的组合[1-2]。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各专业的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都有比较明确的方案,在教学时数、课程的设置和数量等方面都有相应的限制[3-4]。因此,如何在不太大的调整空间内实现预定的培养规格,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地探索。在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考虑土建行业优势和目前地方性工科院校的特点,在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上下工夫,探索出一套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方法。
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土木类专业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原来的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和桥梁工程等8个专业合并为新的土木工程专业[5]。新目录的颁布使土木工程专业正式规范于“大土木”的框架之中,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市场对人才要求的特点,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综合大学大多按大土木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这已成为一
种总趋势。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当时称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始建于1958年,1998年开始按土木工程大类招生,分为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两个专业培养方向,通过优化大类招生、分方向培养,坚持工程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二、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按照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指导性要求,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系统分析,结合原有专业的基础和现状,进行了专业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研究,1999年建立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基本规格、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计划,针对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分别于2003年、2006年和2009年对人才培养进行三次修改和完善,现已基本形成较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的目标培养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制为4年,达到学校授予学士学位实施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其中理论课程按照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理论课程学时约为2 600学时,普通教育课程约占45%,学科基础课程30%,专业课程10%,选修课程15%,实践教学环节44周。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教育内容与知识体系如表1所示。
(三)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特色
要按照“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调整实践教学环节及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两个结合”指的是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学院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例如:内蒙古巨华建筑集团、内蒙古新维集团、内蒙古三建、内蒙古三和监理公司、内蒙古土左旗万家沟测量实习基地和上海一建等,学生的毕业设计题全部来源于工程实践,参与完成的设计类型有教学楼、酒店、综合楼和办公楼等的设计。“三个层次”是指基础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是指从大一开始到大四,每年都开设实践课,组织学生去实践和学习,实践教学环节44周,开设学期的安排计划如表2所示。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在现有教师队伍基础上,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适度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教师(尤其是主干课程教师),选派部分专业教师赴国内重点大学进修,以及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等方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广大教师以
工程实践和横向科研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42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7名、讲师12名。学历情况为:8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具有硕士学位。部分教师具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监理工程师和注册造价师等资格。土木工程专业师队伍数量充足,且是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四、结语
学院经过多年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以下成绩:(1)土木工程专业经审批成为学校和自治区两级品牌专业;(2)结构工程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3)专业课程中已建成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
(4)招生与就业面扩大,招生分数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综上所述,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自治区同类专业中已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土木工程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生源充足,就业状况良好,历届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赢得了较高的声望,办学的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尽管目前在专业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如何紧跟时展,培养合格土木工程人才,完善专业建设是仍需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祥,葛友华.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 49-50.
[2] 白国良.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研究与实践[C]//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81-385.
[3] 陈丙义.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36-39.
[4] 吴萱,董俊.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30-34.
[5] 江见鲸,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HAO Yunhong, CAO Xi, CAO Yusheng, HAO Qingli, WU An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010051, P. R. China)
Abstract:
关键词: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41-03
随着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普及,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成为关注话题。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基础之上的更深层次的教育,是培养高技术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是中国能否向尖端技术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生尤其是工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毕业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今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度和方向,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一大批理论研究型及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以保证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对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上,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逐渐缩小高校教育和企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差距,使之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研究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可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和专业也逐渐增多,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深造和学习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上,各大高校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研究生培养模式单一。例如,悉尼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既有研究型为主的研究型学位,又有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工程型学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发展方向[1]。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一般为2年半,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又要撰写论文,阅读大量文献,同时还要为找工作做准备,这使得学生难以深入研究领域。
其次,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传统化。很多大学的研究生教学和本科教学并没有本质区别,即教师以口授为主,学生思维禁锢,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
再次,研究生教育大众化,论文答辩形式化[2]。高校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与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是罗列和堆砌前人的研究成果,较宽松的论文评价标准和流于形式的论文答辩体制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最后,研究生思想功利化。很多学生选择攻读研究生,其本身对科研并无兴趣,而是基于本科和研究生就业待遇的差异,这就造成研究生不能专心致力于研究,缺乏做研究所需的基本科研精神。
二、中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一)确定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及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应在保证硕士研究生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情操、具备坚实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使之能够具有解决实际工程中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与国际形势接轨、掌握建筑领域尖端技术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3]。
(二)明确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单一的培养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使研究生教育无异于本科教育,大部分缺乏独立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就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更应偏向实践和应用。
(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首先,高校应改革土木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例如将土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类型细化到理论研究型和工程实践型等方向,使研究生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土木工程学科所包含的知识面宽,涉及的内容广,因此,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和普遍性,多设置基础课程[4],使学生主要掌握学习方法,而非单纯地学习课程本身。同时,教师要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使学生有机会接受该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研究生从基础知识的学习、查阅文献到撰写论文等工作中学到做科研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使研究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验或实际操作中。
其次,针对研究生毕业后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的现状,高校应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鉴于土木工程本身的学科特点,实践与应用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育体制上应尽快为高校创造条件,如建立产学研培训基地,使研究成果直接转化成社会生产需要,企业可以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高校可以为企业运作带来技术保障。高校还应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真正掌握和更深刻地理解所做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高校应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度,学校导师可以从事科研生产工作,企业导师也可进入高校学习和指导,这样既可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体制,又可以使土木工程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上得到充分提高。
再次,应借鉴国外教育体制,实行研究生教育宽进严出制度,这样既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又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和质量。严格控制毕业论文的通过率,提高论文评价标准,避免论文答辩流于形式。可以借鉴国外论文评价体制,对论文的质量采用等级制度,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同时,在就业上应缩小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待遇差异,这样既避免了研究生学习的功利性,又节约了国家教育资源,使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真正培养出具有科研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最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和发展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创新能力是人才所需要具备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国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经济需要也是时代所趋[5]。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就是要在该领域提出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能在土木工程领域有所创新。由此,提高土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设立该学科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将部分高校作为试点,将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理念深入到教学和实践中。
就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而言,第一,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注重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各类能够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比赛和活动。如建筑模型设计比赛或软件应用竞赛,或者举办学术论坛、设置创新课题等,提高和锻炼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可以通过科学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调整课程安排,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研究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并且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而不是单纯地接受,墨守成规。第三,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应在保证研究生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第四,教师也应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完成科研工作,将创新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三、结语
通过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建议,借以引起教育工作者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视。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于学生本身,应以更好地促进研究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为目的,需要研究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高校,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都需要认真探索、科学改革,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更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检验来找到一条适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真正为国家培养出高技术人才,使之成为科教兴国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吴瑾.悉尼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特色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6-8.
[2]黄东梅.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6):164-165.
[3]范峰,邹超英,陈春霜.浅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吕志涛.研究生培养中要抓好六个环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9):2-3.
[5]沈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LI Fanghui, ZHAO Yongjiang, ZHAO Wenjun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150080, P. R. China)
关键词 土木工程;实习基地;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65-02
人才,就像木材,培养它贵在因地而改,依时而变,这样才能用其所长。因此,不同区域的土木工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因时因地做出相应的改变。只有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和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学校和学生实现“双赢”,为国家的血脉里注入新鲜的血液。可见,地方性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尤其重要。
首先,要明白地域之间的差异。比如,我国东西部的土木工程高校的人才培养就有很大不同。西部地区虽然高校比较多,但土木工程起步晚,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的经济长期不发达,信息较落后,思想比较保守,人才缺乏等。现在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找到了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程实际需要,从而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东部地区则集中了我国大部分人口,与西方人口规模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土木工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优良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每个地方性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以及办学优势和办学经验,面向区域产业确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果一味地去模仿,去走别人的老路,只会走向死胡同。
其次,要确立自己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要时刻关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时了解相应信息。因为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护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所以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了解更多的前沿信息和问题。在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地对本校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
同时,每年也要对土木工程人才的就业方向进行调研,分析土木工程人才主要流向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还是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侧重点。因为这样能使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得到保证,就业才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王道。
而且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如果是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和师资力量选择一种方向进行对口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热情与日俱增。需要注意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一,许多高校存在教学内容丰富、课时受限的现象,在课程设置方面有许多弊端。如土木工程专业的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繁杂,它需要大量的课时才能讲好,而不少高校将测量学时压缩至54个学时,课时受限就无法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存在很大局限。
第二,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土木工程许多课程是专业课的基础课,其实践意义远大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活动一般以教学大纲为教学目标,然而教学大纲提供的教学内容复杂,实践操作忽略,教学重点没有集中突出,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现在许多高校开设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没有实践教学内容作支持,学生对理论知识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有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还不会操作经纬仪、水准仪。
第三,教学内容陈旧,没有新意。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陈旧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把实践性教学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科学思维的环境。适当加入一些合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联系课堂所学内容,活学活用。
由此可见,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是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最后,要认识到地方性土木工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为了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精英,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建设的教师队伍要有崇高的师德,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年龄、职称结构搭配合理。教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只有具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人才的水平;只有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才能胜任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大多数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并没实际工程经验,他们往往是毕业后从一个校门迈进另一个校门。而且一些高等院校过分看重教师的学历,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但是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则自动忽略了。
为了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应该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才能以岗位需求为基础设计教学体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才能不断扩展教学内容的知识宽度,最终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应该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相应的职业精神。
地方性高校还应建立实习基地来巩固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土木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加土木工程建设的能力,从而增强民事工程实践能力。组建土木工程实践团队,培养学生深入工程实践,进一步为学生的工程建设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
为了加强学生主修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理论课程和检测技能,培训项目应包括工程测量、结构检测、道路检测和桥梁检测技术等方面。这些都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保证传统的工程技能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这就使学生毕业后避免由于缺乏工程经验,不能上岗工作的情况。
与此同时,通过实践基地可以提高学生工程测量的实践能力,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基地可谓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以社会的需求为主要前提,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其培养模式在各个方面还有待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虽然大部分土木工程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但是都应当以社会需求为主要的导向,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实践基地,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翟安英,成建平.创新人才培养的概说与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4).
[2],刘冰峰.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与统一性[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2).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为设计和施工企业,因此,可以按照设计和施工企业的技术要求设置课程、实践环节,增加设计课程,如框架结构设计、轻型钢结构厂房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工程预决算、施工内业等课程,构建原来的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群供学生选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培养工程人才,强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系统化、规范化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土木工程涉及的实践性环节比较明确,一是设计环节,二是施工环节。多年来的制图、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实验体系比较完整,但系统化、规范化方面还有待改进。比如在以前的培养环节中制图强调得多,识图未得到重视,因此应增加识图环节;设计环节与课程结合的多,与分部分项工程结合的少;课程实验做得多,工程试验学生不了解。这些都需改进。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培养体系是总体方案,教学内容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目前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工程结合不够是主要问题。教学内容不能与工程实际结合,工程人才培养的特色就不会突出。教学内容不能与工程实际结合的原因包括:教师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把理论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讲授;教材理论内容多,例子虚拟,与工程结合不够。因此需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整。
1.建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为适应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以建设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为改革目标。同时要引进企业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学团队中来,兼职从事教育工作。目前,我校已经建立教师去企业实践的管理机制,并有部分教师到企业实践。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应在学校的教师去企业实践的管理机制下认真规划、合理实施。比如,对企业必须有选择,部分去设计单位、部分去施工单位、部分去监理单位、部分去检测中心,经过一轮后交换,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教师队伍得到不同企业的全面训练,在教学中的不同环节都有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引进企业的技术人员深度参与教学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只瞄准资深的技术人员,只要是一线的工程师职称以上的人员都可以满足学校培养工程人才的需要,要扩大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培养的人数。
2.调整教材的内容
在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严格按工程人才质量管理要求,从优化教材入手。目前的教材基本维持原来学术型教育的模式,即使是出版新一轮的应用型学校规划教材,但内容变化不多,因此,如果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执行,必须优化教材,出版或选择有利于工程人才培养的教材。特别是每个专业方向要针对几门体现专业工程能力要求、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首先组织有教学、工程经验的教师编写与工程应用对接的教材以及相关实践指导的教材。
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每一门课都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个点,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的时候缺乏对该学习内容在工程中如何应用的认识,学习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有些学生动力不足,可以说目前的教学方法在工程应用的引导上存在问题。因此,需寻找一种可以让学生知道学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应用的教学方法并加以练习,同时坚持对应的应用考核即可达到效果。
1.以项目教学的方式使教学内容系统化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每一个阶段的实践环节都要结合实际工程,而不是按一些教材、参考书上一成不变的模式教授给学生,那样达不到工程能力培养的目的。给学生一个实际项目,从二年级做起,一直到毕业设计完成项目。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系统地认识项目。二年级时学生虽然对工程概念尚不清楚,但也可以用实际的工程项目对其进行诸如制图识图等方面的训练。
2.以项目训练加强能力培养
工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要练。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给学生足够多的训练机会,从大作业、课程设计、实验,一直到毕业设计都是在练。因此,必须要求教师结合工程对学生增加必要的训练。
3.进行工程应用的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工程能力的检验不能仅靠记住基本知识和会做几道与书中例子相似的题,还要考查在实际工程中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不能引导学生向工程人才培养方向努力的,需要增加与工程有关的考试内容,由完全的记忆变为学会使用书中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已经采用的“半开半闭”的考试方式,闭卷部分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卷部分考查应用能力,是符合工程人才培养的一种考试方式。
四、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三方面:设计类实践环节、实习类实践环节、实验类实践环节。设计类实践环节的根本问题是设计题目虚拟、设计内容理想化、设计标准与实际的工程设计结合不够。实习类实践环节的根本问题是学生参观性的实习多,不能深入接触工程施工。实验类实践环节的根本问题是实验内容与课程联系多、与实际工程试验结合少。因此,需针对上述问题调整实践环节的教学。
1.设计类实践环节
与设计单位联合培养,以项目管理的方式从低年级开始接触设计单位的项目,二年级学生可以工程设计题目为例学习、练习工程制图,不同学习阶段完成不同任务,在完成项目中学习课程知识,在完成项目后回味知识。
2.实习类实践环节
与施工单位联合培养,让学生在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环节参与项目建设,认识构件、了解结构,将原来固定几周时间的集中实习改为分散实习,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可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施工阶段学生的实习,总计时间达到规定的周数即可。
3.实验类实践环节
坚持在学生实验中采用理论实验+工程试验的模式,保持实验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实验部分,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性能的认识,又有工程试验、检测部分,训练学生熟练进行工程试验的能力。
五、结语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为设计和施工企业,因此,可以按照设计和施工企业的技术要求设置课程、实践环节,增加设计课程,如框架结构设计、轻型钢结构厂房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工程预决算、施工内业等课程,构建原来的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群供学生选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培养工程人才,强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系统化、规范化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土木工程涉及的实践性环节比较明确,一是设计环节,二是施工环节。多年来的制图、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实验体系比较完整,但系统化、规范化方面还有待改进。比如在以前的培养环节中制图强调得多,识图未得到重视,因此应增加识图环节;设计环节与课程结合的多,与分部分项工程结合的少;课程实验做得多,工程试验学生不了解。这些都需改进。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培养体系是总体方案,教学内容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目前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工程结合不够是主要问题。教学内容不能与工程实际结合,工程人才培养的特色就不会突出。教学内容不能与工程实际结合的原因包括:教师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把理论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讲授;教材理论内容多,例子虚拟,与工程结合不够。因此需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整。
1.建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为适应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以建设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为改革目标。同时要引进企业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学团队中来,兼职从事教育工作。目前,我校已经建立教师去企业实践的管理机制,并有部分教师到企业实践。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应在学校的教师去企业实践的管理机制下认真规划、合理实施。比如,对企业必须有选择,部分去设计单位、部分去施工单位、部分去监理单位、部分去检测中心,经过一轮后交换,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教师队伍得到不同企业的全面训练,在教学中的不同环节都有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引进企业的技术人员深度参与教学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只瞄准资深的技术人员,只要是一线的工程师职称以上的人员都可以满足学校培养工程人才的需要,要扩大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培养的人数。
2.调整教材的内容
在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严格按工程人才质量管理要求,从优化教材入手。目前的教材基本维持原来学术型教育的模式,即使是出版新一轮的应用型学校规划教材,但内容变化不多,因此,如果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执行,必须优化教材,出版或选择有利于工程人才培养的教材。特别是每个专业方向要针对几门体现专业工程能力要求、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首先组织有教学、工程经验的教师编写与工程应用对接的教材以及相关实践指导的教材。
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每一门课都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个点,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的时候缺乏对该学习内容在工程中如何应用的认识,学习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有些学生动力不足,可以说目前的教学方法在工程应用的引导上存在问题。因此,需寻找一种可以让学生知道学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应用的教学方法并加以练习,同时坚持对应的应用考核即可达到效果。
1.以项目教学的方式使教学内容系统化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每一个阶段的实践环节都要结合实际工程,而不是按一些教材、参考书上一成不变的模式教授给学生,那样达不到工程能力培养的目的。给学生一个实际项目,从二年级做起,一直到毕业设计完成项目。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系统地认识项目。二年级时学生虽然对工程概念尚不清楚,但也可以用实际的工程项目对其进行诸如制图识图等方面的训练。
2.以项目训练加强能力培养
工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要练。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给学生足够多的训练机会,从大作业、课程设计、实验,一直到毕业设计都是在练。因此,必须要求教师结合工程对学生增加必要的训练。
3.进行工程应用的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工程能力的检验不能仅靠记住基本知识和会做几道与书中例子相似的题,还要考查在实际工程中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不能引导学生向工程人才培养方向努力的,需要增加与工程有关的考试内容,由完全的记忆变为学会使用书中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已经采用的“半开半闭”的考试方式,闭卷部分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卷部分考查应用能力,是符合工程人才培养的一种考试方式。
四、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三方面:设计类实践环节、实习类实践环节、实验类实践环节。设计类实践环节的根本问题是设计题目虚拟、设计内容理想化、设计标准与实际的工程设计结合不够。实习类实践环节的根本问题是学生参观性的实习多,不能深入接触工程施工。实验类实践环节的根本问题是实验内容与课程联系多、与实际工程试验结合少。因此,需针对上述问题调整实践环节的教学。
1.设计类实践环节
与设计单位联合培养,以项目管理的方式从低年级开始接触设计单位的项目,二年级学生可以工程设计题目为例学习、练习工程制图,不同学习阶段完成不同任务,在完成项目中学习课程知识,在完成项目后回味知识。
2.实习类实践环节
与施工单位联合培养,让学生在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环节参与项目建设,认识构件、了解结构,将原来固定几周时间的集中实习改为分散实习,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可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施工阶段学生的实习,总计时间达到规定的周数即可。
3.实验类实践环节
坚持在学生实验中采用理论实验+工程试验的模式,保持实验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实验部分,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性能的认识,又有工程试验、检测部分,训练学生熟练进行工程试验的能力。
关键词: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27-03
一、前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学和工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05年6月创办的二级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学院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建设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056人。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程经历丰富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75%以上专任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6%,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7%。学院现有校级“师德标兵”1人,4人次获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现有3门校级优秀课程。学院下设三个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城乡规划实验室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具有多个教学实践生产基地。(以上数据统计截止于2015年4月)
作为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重人品、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自身拥有的办学资源及主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服务城乡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工程纷纷立项建设,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建国初期在许多学校就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一直很重视,1996年国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为一个大的专业,合称为“土木工程”,简称“大土木”。每年高考,土木工程专业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就业范围也比较广泛,设计院、建筑公司、铁路、科研、公务员、教学及房地产都是很不错的就业岗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07年7月首次招生,属于新办学院的新专业,截至今年(2015年8月)一共招生9届,毕业了5届,每年招生场面十分火爆。以2012年招生为例,仅第一志愿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上二本A线的就有近千人,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仅录取了133人,但也远超过计划名额70人。从已经毕业的五届毕业生在工作单位情况反馈信息来看,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专业课未开设,一些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精简,学生动手能力还需加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有400多名,共3个年级(12个班级),已远超过每年招生计划规定的名额,今后招生还是扩招的趋势,今年暑期又已招生142名土木生,这更增加了在农业院校创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难度。为了使毕业生毕业后具备最基本的工程设计能力、较强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及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使农业院校走出来的土木工程学生能和重点理工类高校毕业生一样得到社会的肯定,从专业申办至今,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调研和探讨,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进行合理分配,目的就是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我们参考一些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以下几方面对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究。
二、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教学进程计划表
总学时: 513总学分:33
备注:《形势与政策》分散在第一至第六学期内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通过比较各大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易发现公共必修课的课程名称、学分安排及学期安排都差不多,但通过对学生的调研,了解到很有必要增加一些文化素质课、心理学、世界发展趋势、文献检索、土木与生态等相关课程作为限选课,建议学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
三、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教学进程计划表
学分要求:学分:(47 其中必修40.5学分, 选修6.5 学分)
由于房屋的建设和计算离不开力学基础,我们强烈建议在学科基础必修类别里面增加两门重要课程:《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32学时,2学分;《结构力学(下册)》,32学时,2学分。学科基础选修类别里面增加:《建筑灾害及其对策》,16学时,1学分;《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前四个学期都可以安排。
四、专业课程平台
学分要求:学分: (46 其中必修32 学分, 选修14 学分)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目前无法分方向教学,专业课有点散而不精,建议增加:《混凝土结构:中册》,32学时,2学分;《多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4学时,1.5学分。《砌体结构》16学时,可以并入《混凝土结构:中册》后阶段学习,不必单独开设,增加《砌体结构课程设计》1周,1学分(后续实践教学平台会再提);去除《道路勘测设计》,对于“大土木”来说,《路基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这两门课的课时可以适当减少。
近两年城市建设学院飞速发展,学校对我们学院越来越重视,学院领导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申请各种各样的省级科研项目,随着校区大迁徙,实验室建设也紧跟步伐,随着师资队伍的日益强大,预计未来三五年,土木工程专业可以采取“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即头两年半时间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后一年半时间分三个方向开展专业课的学习:建筑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建筑管理,专业得到细化,学生学得更精更细,更有利于毕业后工作上立即上手。
不管是现有“大土木”的笼统教学,还是未来“平台+模块”的教学,建议都必须开展以下专业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扩宽多方面知识面:《建筑设计》《PKPM结构设计》《工程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结构可靠度》《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监理》等。
五、实践教学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实践学时共38学时,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德育实践16学时1学分;其余22学时由各学院结合入学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在思政部的指导下以讲座、参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主动组织完成
课外
课外实践要求学生至少完成2学分,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认定
合计
一、引言
教育部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提出:中国要建成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左右,教育部把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
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着专业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以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橹饕?目标,全面提升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
1.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实践场地不完善。部分院校设立的土木工程专业在实验设备数量、质量和实验室面积都严重不足,且实验手段单一,实验仪器比较落后,实验开出率低,这就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场地不完善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建立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二是设备仪器无法达到实习标准,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平台,无法很好地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1]。
2.实践教学体系内容落后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近年来,新科技、新方法、新材料在不断涌现,土木工程专业部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程度落后于本学科的发展,部分实践内容比较陈旧,有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设备在工程实践中已经被淘汰,部分高校制定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是在原有专业本科教学基础上做了部分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在本质上没有发生改变[2],难以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3.专业教师实践经验和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地方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普遍薄弱,部分高校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大多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造成教学中讲授的工程应用较少,因此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效果不佳[3]。
4.实践教学中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目前有些实践教学只注重工程应用,按照常规进行操作,忽视实践设计环节,缺乏创新能力培养。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是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院校,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1.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加大实践投入。为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我校优化已有的教学实验室,并加大实践投入,新建相关实训室,满足全部实验实训需求。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为开展专业实验、培养学生系统设计和综合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学校与企业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实现学校和企业融合,工地与教室合一,学习与工作融合的模式,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能真正应用于工程实践。
2.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根据生产单位和社会需求,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解决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滞后和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①实验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亲自进行实验项目操作,熟练掌握试验操作步骤和过程,更好地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引入比赛机制,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拓展思维。②工程设计: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提倡真题真做,提高学生工程责任意识。加强课程设计指导,更新课程设计内容,使学生的设计更符合工程实际。聘请企业专家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设计方案可以直接为工程所应用,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③实习教学:土木工程专业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和测量实习等。认识实习由教师带队参观学校土木工程实训中心,使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专业总体概念,为将来学习相应课程作好准备。④实训教学: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现场实训教学,实训的内容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软件,进行情景教学,以案例场景为大环境,以案例工程施工过程为节点进行实训操作,解决学生施工工艺系统化学习,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⑤专业实践: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第7学期开展专业实践工作,学生在实践期间实行“双导师制”和“双考核制”。“双导师制”即学生在专业实践期间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同时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双考核制”即学生在实践期间同时接受学校和单位的双重考核。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建立“三结合”管理过程:即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就业工作相结合、专业技能实习与道德培养相结合的管理过程,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建设规模的扩大,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各类工程均有许多需解决的新问题,因此要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具体方案,细化实训的内容,使之符合工程实际的需要。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课程涉及到的预备知识和相关领域较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把握知识体系,理清实践教学脉络,教学中处理好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比如:工程地质是土力学的先修课程,为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课程服务的。土力学是专业基础课,基础工程是土力学的后续课程,是专业核心课,这三门课程的联系最为密切,此外还与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都有密切联系。在实践教学中补充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使知识点与工程实践相对应,解决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施工现场教学等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形式增加与工程相关的图片、动画演示、录像片等,丰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线进行讲授,采取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要配备具有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工程实践经验,达到教师与师傅的合一,完善“双师型”教师标准,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聘用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任教,建立校外兼职教师聘用评价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竞争机制,突出实践能力和产教协同的业绩贡献。
?Y合实践教学知识,开展实验设计、结构模型大赛、测量能手竞赛等活动,使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土木工程;道桥方向;课程体系;实际工程;整合优化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8103
1996年国家教委进行改革,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4个专业合并成为一个大专业,称为“土木工程专业”。一般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上设置建筑工程和道桥两个方向。如何保证学生在学习了大量为拓宽就业口径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后,还能保质保量完成主攻方向的专业课程,既对大土木“通”又对小方向“精”,是许多高校力争解决的一个难题。如何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需求制定适合的课程体系,是高校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需解决的另一个难题。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的拓宽是可能的,但拓宽的方向和步伐需考虑国内目前
的情况,取决于社会需求的迫切感和校内条件的创造[1]。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实践性极强,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然而多数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文章立足于面向实际工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思想,以道桥工程课程体系作为对象,着力于研究实际工程与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对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力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 道桥工程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不同高校相同专业课程设置略有不同,不同教学目标下的课程教学内容也有一定差异。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土木工程专业下的道桥专业课程体系包含8门课程,即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桥梁施工、桥梁电算、路基路面工程、道路CAD、道路施工和道路勘测设计。8门课程之间联系紧密,均属于知识链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包含桥梁工程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以及桥梁方向毕业设计、道路方向毕业设计。
二、道桥工程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文章列举部分主干课程的改革措施,研究其与土木工程专业其他方向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关系。
(一)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课程改革措施
1.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课程特点
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桥梁工程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桥梁施工、桥梁电算等课程的基础,具有知识点多、教学难度大的特点[2];还需兼顾由于大土木平台课未顾及到的相关桥梁知识点,如桥梁设计荷载等课程本身需要在知识点设置上结合工程实际来安排;还需要考虑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及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回顾、搭接和深化。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大跨度桥梁的追求,预应力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课程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该课程有其独立的知识体系,然而在其知识构成里,部分内容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础专业课程)重复,课程安排上与桥梁工程产生矛盾: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应在桥梁工程之后开设,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却需要预应力
混凝土桥梁结构的知识才能完成,而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可能由于受到教学学时安排限制并未开设或未学完。
因此,需要对以上课程进行系统的内容整合,在遵循科学的专业教学体系完整性和连贯性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形成完善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
2.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课时内教授更多的专业知识,避免出现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交叉和重复,学校在新版人才培养计划中,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并入桥梁工程,课时由“56+32”并为72学时,使其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分布上更合理,不同课程分工明确,形成稳定的教学体系。
同时,对桥梁工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增加课内实践环节,如在简支梁桥相关内容介绍完后,增加简支梁桥施工图识图环节,为学生提供工程实际案例的施工图纸或标准图集,使其能够看懂图纸,提高识图能力,并了解施工图的规范布局和制图标准;在连续梁桥理论知识讲解完后,增加连续梁施工图识图环节,向学生展示不同施工方法下的连续梁桥施工图纸,使其熟悉不同施工方法下的连续梁钢筋构造的区别,通过识图的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增加实践经验,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教学、事故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等丰富的教学手段,使专业知识立体化呈现给学生。
为增强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新构建的教学体系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真正实现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3]。除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外,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穿行课堂外教学,例如结合学校“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基地”的桥梁结构实体模型进行现场讲解,结合施工图纸让学生了解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施工法的构造和配筋特点、熟悉预应力材料及设备等,甚至让学生亲自体验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
有如亲临施工现场,有助于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当前一些国家级、省级及高校组织举办的结构模型竞赛活动对专业课教学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桥梁工程教学中一种开放的实践环节[4]。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结构模型设计竞赛,并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中南地区结构设计竞赛。在2015年举办的“中辰杯”中南地区第四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由学生独立设计计算并制作的桥梁结构模型承受住了荷载考验,获得二等奖。类似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亦有促进作用。
(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措施
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设有理论教学、实验和上机三大环节,特点是知识点繁杂、难度大,与前期多门专业基础课联系紧密,同时对后期的施工课程有重要影响。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除了对理论教学环节进行知识点梳理以外,重点对实验环节进行改革,以实验室为基地,加强实验大纲要求中的基础实验部分教学,并通过增加新型演示性实验内容,丰富学生的工程实践观。研究该课程的考试环节,建立适应课程需要的新型考试形式。
该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尤其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多数院校将教学内容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制作可视化操作模型,并辅之以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中尽可能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5]。然而看似立体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却不能完全达到路基路面实体结构带给学生的视觉冲击。为此,学校在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下的“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时,特开辟路基路面工程专区,设置一批与施工现场高度一致的路基路面模型和材料设备,提供给学生参观学习。
(三)桥梁施工、道路施工和桥梁电算、道路CAD课程改革措施
这些课程分别为以施工企业和设计企业为就业去向的学生设置,致力于提高其专业核心能力中的“设计基本能力”和“施工基本能力”。前者偏重施工,仅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不足以满足学生对施工知识的学习要求,需进行教学方法、手段上的改进。施工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工程实例和施工图纸为载体,理论知识由实际案例引出,加强学生识图能力培养的同时,让其积累工程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后者以纬地、桥梁博士和MIDAS等市场上常用的设计软件为工具,以建成的各类型道路、桥梁实际设计案例为向导,使学生具备常规道桥设计软件应用能力。
(四)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教学环节仅流于形式,毕业设计质量急剧下滑,学生未能通过毕业设计真正提高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6]。
为解决这一共性问题,利用学校所在城市拥有多家大型设计、施工企业这一有利条件,将企业的实际工程引入设计环节,真题真做,突出面向工程实际的主旨。
同时,本环节还致力于使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关联体,改变原来实践环节独立分离的局面。以桥梁方向为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按“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简支体系―连续体系”两种方案进行关联性规划。
另外,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还要忙于考研或就业实习等工作,难以专心做设计。若能将课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演练,按毕业设计的深度来要求课程设计,则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由于对设计内容已十分熟悉,论文质量上有所保障,不至于因时间不足而降低标准。
为提供更好的毕业设计指导,2013年初,学校已建成功能全面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网站,涵盖结构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三方向。网站内容包括相关专业技术规范、设计指导书、优秀范例等,并设置互动师生平台、网上答疑等功能。该网站已用于学校近两届学生的毕业设计,符合毕业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效果良好。
三、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整合优化措施,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面向工程实际的道桥课程体系,使其与社会需求和就业趋势挂钩;优化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基础教学,围绕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能力中的“设计基本能力”和“施工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一方面顺应国家“大土木”的方针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培养和锻炼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其专业素养,适应高校对“双师型”人才的需求。参考文献:
[1]陈以一.需要与可能: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的宽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2):19-22.
[2]汪时机,李贤,蒋运忠.《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73-276.
[3] 金生吉,白泉,徐金花,鲍文博.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2):109-113.
[4] 林春姣.浅谈桥梁结构模型竞赛对桥梁工程教学的促进[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