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范文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第1篇

按照攀枝花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仁和区定位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围绕这一总体规划的实施,仁和区明确提出“北联南扩”和“一线四点”城市发展战略,充分突出自身优势,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区。

一、树立环境资源理念加快城市化进程

2008年攀枝花市城市化率已达到58.6%,人均GDP达到4326美元,在全省率先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城市经济的转型时机已经到来。这一阶段按国际惯例必然迎来一个区域中心城市人口向外扩展,疏散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而仁和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产业优势等有利条件,必将成为攀枝花打造川滇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核拓展区,成为城市扩容的主要承载地,也将成为市内外有识之士居家生活、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首先,作为攀枝花的城市“后花园”,仁和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气温变化小,平均气温20.3℃,四季不分明,阳光充足,冬暖夏凉,空气质量全市最优,特色水果、蔬菜等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独特,加之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攀枝花市最宜人居和开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

其次,区内以成昆铁路、成昆高速公路、108国道与4条省道(石华公路、平大公路、乌盐公路、渡金公路)、攀枝花保安营机场、火车站以及区、乡公路,形成了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为骨架的现代交通网络。如此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区位并将随着丽攀高速公路、成昆高铁的开通真正使仁和成为连接川西南、滇中和滇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第三,仁和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城市用地开发潜力很大,居全市城区之首。其中:前进镇、大河中路街办、仁和镇、总发乡属于江南片区范畴,区域有100余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是攀枝花最平坦最完整的一块建设用地,也是未来城市中心区之一。

为配合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打造川滇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仁和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北联南扩”和“一线四点”发展战略,沿攀昆高速公路和“一河(大河)两岸”排兵布阵,把地处城区和绕城近郊的前进镇、仁和镇、金江镇和大河中路街道作为重点发展区域,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即:重点抓好仁和镇的规划建设,切实建立起以仁和镇为核心,大河中路街办、前进镇、金江镇、总发乡四个组团为烘托的中心城区构架;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一线”乡镇为副中心,形成设施完善、功能互补、发展有序、各具特色的城镇化体系。力争实现城市建设“一年一变,三年见雏形,五年具规模”,建成“出门见青山,抬头看蓝天,江河常流水,城市像花园”,打造攀枝花最宜人居和最宜发展的生态城区。

二、坚持统筹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区,在推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进程中,仁和区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历史任务,这一时期城市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仁和区在全市及至川西南和滇西北地区城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挑战与机遇并存,仁和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合理构建空间和产业布局,为统筹城乡发展,活跃城乡经济,推进全区经济非均衡发展,打造出具有本区特色的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二、三产业发展平台,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形成仁和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得以改善和提高;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城乡社会,协调经济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做大主城区,做强重点镇,带动辐射农村地区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仁和区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都市型工业经济,初步建成了南山循环经济集中发展区,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底、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路子。2009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5.1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49.7亿元,形成了以采掘、冶金、建材、化工、建筑为主的工业行业和门类,经济结构逐步趋于优化。

二是加快以生态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特色农业等优势行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生态产业,能源、资源占用少、消耗低,大多属于清洁产业,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仁和区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和旅游、生态等特色资源优势,基本构筑起现代服务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提升良性互动的格局,建设成为攀枝花市的知名旅游区和最佳人居城中心区、现代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三、发挥优势做大做强汽车服务业

汽车服务业是仁和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早在攀枝花建市之初,市车辆管理中心、车辆检测中心、机动车尾气治理中心、市汽车运输总公司、二零驾驶学校等机构就设在我区前进镇弯腰树片区。因此弯腰树堪称攀枝花汽车服务业的发轫之地,具有发展汽车服务业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受到众多汽车经销及相关配套产业商家的青睐。

第2篇

进一步提高政府产业组织水平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四川地处祖国西南腹地,不沿海,不靠边,没有区位优势可言。如何加快四川发展,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强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战略要求,也是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先后出台了《四川省技术创新工程方案》、《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并于1996年设立了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技术创新工作。省经委在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家经贸委的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推进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打造自主创新平台,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人手,着力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的问题。通过行业关键技术百亿投人工程、百户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新产品销售收入千亿工程“三大工程”的实施,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从实施“三大工程”三年来,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累计投入达271亿元,已经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133家,年度考核合格率达98%以上。今年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了8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以上。三年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924亿元。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企业拥有的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数量正逐年增加,质量也逐年提高。

新的一个五年规划期,四川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将根据工业强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切实贯彻《四川省技术创新条例》。坚持自主创新和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提高政府产业组织水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我省“十一五”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着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切实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大力提高我省工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会同省财政、地税、海关、科技等四部门,研究和落实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及工程实验室建设和完善运行机制,修订出台我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以建立企业自主创新基础支撑平台,全面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给予财政资金支持。通过对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四川长虹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川企,成为四川自主创新的主体,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上成为跨国公司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四川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

围绕实施工业强省“三百”工程,重点支持一批解决制约我省优势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拟通过这些重大创新项目,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技术链带动产业链发展,突破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产业技术瓶颈,为我省新上一批重点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并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及产业链的形成,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形成未来我省T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围绕T业强省的重点和目标,将推进企业信息化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集群功能,推进企业管理方式转变和信息利用环境条件改善有机结合,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产业的较快发展。

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结合绵阳科技城建设为重点的民工作,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有效整合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建立适应军民两用技术开发活动特点的新机制。要坚决贯彻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推进军民产业技术体系的相互融合,促进军民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技术、产业的双向转移。注重加强协调,统筹规划和实施军民结合的重大项目,实现军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引导全社会军民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形成技术和产业军民两线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加大城市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力度

全面开展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已开展的绵阳国家级技术创新试点城市、成都和内江省级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德阳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试点城市等试点和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工业城市全面开展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动员区域全社会力量坚定不移地坚持推进技术创新和创新体系建设,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带动企业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创新的发展新局面。

链接:中国科技人力资源世界居首位

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

第3篇

广播电视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城乡群众经济生活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为了加快发展我市农村有线电视事业,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事业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对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快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事业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顺应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其次,加快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事业是落实关注民生、为民谋利执政理念,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为农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第三,加快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事业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农村群众日益丰富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手段。第四,加快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事业是扩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范围,更广泛地传达党政意志,凝聚全市人民服务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事业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大力支持,促进我市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加快发展。

二、切实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步伐

近年来,随着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受到了高度重视,旬邑、彬县政府着眼于增强农民致富本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启动实施了农村有线电视入户推进工程,在广电网络传媒分公司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走出了一条“政企合作、共同投资、政策引导、行政推动”的发展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他县市区政府要向旬邑、彬县政府学习,结合各自实际,大力推进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快速发展。

(一)精心部署,科学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农村有线电视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力争利用2—3年时间使辖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同时,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实施意见》(咸政发〔〕40号)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确保在2014年前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目标。

(二)政策引导,财政支持。要本着“关注民生、为民谋利”的原则,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措施,按照“县财政补贴、广电网络公司适当减免”的要求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最大限度让利于农村群众,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入户率,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

(三)疏堵结合,优化环境。要将违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疏堵结合”,一方面扩大广播电视设施管理相关规定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责任意识;一方面集中力量查处非法销售、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行为,努力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根据各自实际,可对回收群众自购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予以适当补偿,设法减少群众损失,推动工作开展。

三、全力保障农村有线电视事业顺利发展

(一)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将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发展工作当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列入议事日程,研究计划方案。要由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从人员、设备、经费、制度上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农村有线电视事业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