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合伙企业的管理范文

合伙企业的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合伙企业的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合伙企业的管理

第1篇

一是有限合伙企业的所得税纳税义务人。税收法律作为税收管理的特别法,在税务管理上的效力要高于普通法。有限合伙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由于不是自然人,因而征收的所得税是企业所得税。即对企业的同一项生产经营所得,就不同身份的投资主体,既要征个人所得税,又要征企业所得税。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条明确,合伙企业是指依照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在我国境内成立的合伙企业。在我国境内成立的合伙企业包括有限合伙企业,所依照的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财税[2008]159号文件的出台也明确了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有效地弥补了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漏洞,有利于规范合伙企业中的有限合伙人的所得税管理。

二是有限合伙企业所得税的管辖机关。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明确了有限合伙企业的法律地位,为投资者创办有限合伙企业奠定了制度基础,有助于拥有资金的有限合伙人和拥有技术的普通合伙人的优化组合,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类型的经济组织将会大量登记设立。按照现行的所得税征管范围划分体制,个人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征管;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管辖,其中2009年以后按纳税人流转税的主体税种确定主管税务机关,即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管辖,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管辖。新增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仍由国家税务局管辖。2009年以后登记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流转税的主体税种是营业税的,其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由地方税务局管辖。2009年以后新登记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流转税的主体税种为增值税、消费税的,其个人所得税仍然由地方税务局管辖;但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增企业企业所得税管辖机关的标准来看,其企业所得税应为国家税务局管辖,特别是当有限合伙人为外国企业时,企业所得税更应由国家税务局管辖。在这种情形下,将会出现一个企业的同一项生产经营所得,由两家税务机关共同管辖所得税,普通合伙人所得由地方税务局征收个人所得税,有限合伙人所得由国家税务局征收企业所得税。整个所得的计算和确定过程都是依据个人所得税的有关政策,最终分化到不同的合伙人身上,由两家税务机关征收两个所得税。按照财税[2008]159号文件要求,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具体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照《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财税[2000]91号)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实际上,现行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同属所得税,但在收入确认、扣除标准、优惠政策、避免双重征税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两个所得税政策明显不对等的情况下,对有限合伙企业同一项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不同的所得税,必然使矛盾放大,既给基层税务机关征管带来不便,又会增加纳税人的办税成本,从而不利于推动有限合伙企业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短时期内应维护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不论有限合伙企业从事何种经营范围,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应统一由一家税务机关管辖。鉴于合伙企业的所得是依据个人所得税政策核算的前提,最佳的管辖机关应该确定为地方税务局。

三是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的适用税率。遵循“先分后税”的原则,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需要在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之间进行分配,分配后再按不同税种的要求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按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目征收,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规定较为具体且统一,便于操作执行。企业所得税虽然采用比例税率,但由于存在税收优惠,有限合伙人适用税率的认定就显得较为困难了。新《企业所得税法》法定税率为25%,但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优惠税率。由于有限合伙企业只对有限合伙人征收企业所得税,假定有限合伙企业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均符合优惠条件,企业分配给有限合伙人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也不超过30万元,该情况下有限合伙人是按法定税率25%申报,还是按低税率20%申报,相关政策并未明确规定。而且,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是服务于整体企业的,其贡献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因此从合理性角度分析,还应对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按一定比例在两个税种间进行分配,从而给适用税率的选择带来困难。因此,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应明确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可以适用低税率优惠待遇,对于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的限制指标宜采取整体企业的指标,无需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间进行分配。

四是有限合伙企业利息、股息、红利的所得税管理。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是分类计征,共有11个税目,对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属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为避免重复征税,合伙企业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不再并入收入总额征收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目的个人所得税,而是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在合伙人之间进行分配后,单独计征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目的个人所得税。如果合伙企业的合伙人都是自然人,这样征税不存在问题,但如果是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所分配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不适用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不存在缴纳利、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问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除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外,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投资主体不同,在税收待遇上出现如此大的反差,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因此,为了公平税负,理应对同一企业的对外投资收益不再区分投资者身份性质不同,适用相同的税收待遇,对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分配给有限合伙人的作为企业所得税的免税收入,分配给普通合伙人的作为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免税收入,不再单独征收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安全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普遍推广,各机关组织和企事业单位都开展各类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建立。企业的发展运作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信息安全通过保护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不仅保护了企业各类信息资产的安全,还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信息安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信息安全进行规划和管理。

一、企业中信息安全管理经常存在的问题

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用户安全意识和观念薄弱的占58%,第二位的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培训,占39%;其后,依次是保障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安全信息共享和安全产品不能满足要求。

不仅在日常管理中,在技术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CSDN泄密门事件中,专业IT博客“月光博客”撰文表示“整个事件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像CSDN这样的以程序员和开发为核心的大型网站,居然采用明文存储密码”,“稍微懂一点编程的程序员都知道,为了用户的安全,应该在数据库里保存用户密码的加密信息,这样黑客即使下载了数据库,破解用户密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见,有些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与技术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到位有关。

为了了解企业内部员工在信息安全问题上的看法及所做的努力,我们对一家电子商务企业和一家银行的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在企业员工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是信息安全意识方面,被调查者认为信息安全对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要。但大多数受访者对信息安全的问题了解很少等。

2.很多受访者认为信息安全属于技术人员的事情;与技术人员的交流非常少;忙于业务,没有时间去处理。

3.是用户认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效果不好。有些信息安全行为的规范标准虽然挂在网上或贴在墙上,很少有人去关注;公司发动的信息安全的培训活动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二、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

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导致信息安全事件频发、风险损失严重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安全是一个多维问题,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在信息安全问题上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有些情况下,无法明确责任,使得信息安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及有效的管理。

2.风险平衡理论认为,人会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与你采用多少的安全防护措施无关。有时即使有条件可以到达绝对安全的状态,由于人性的缘故,也不会那样去做。

3.信息安全与效率和便利性本身是矛盾的。信息安全加强了,受到的约束也就多了,相应地效率也就降低了。比如简单规律地密码,可以不必费力去记;插入U盘时进行杀毒,必然要耽误时间;没有接入网络,不可能受到网络攻击,但也就失去了网上浏览所需信息、网络交流的自由,因此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最安全的计算机是拔掉网络的那台计算机”。

4.由于某些缘故,网络中总是存在黑客,专门窃取信息或破坏网络系统。他们的水平都非常专业,一般的用户难以预防。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信息安全的水平总是在这种攻击与防守中进步的。

5.信息安全问题的不确定性。信息安全问题的不确定性主要指是否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无法精确地评估当前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的难以把握。

所有这一切因素,都使得信息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关注和重视,无法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避免。这也是导致信息安全事件发生频率居高不下,风险损失较大的主要原因。

三、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针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问题,文章运用管理学的理论进行论述。企业管理涉及四个功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

1.从计划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确立信息安全的发展战略,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和管理信息安全,确保信息安全所引发的风险达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从全局角度制定信息安全的策略,确立信息安全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需要的行动方案。

2.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的管理的观点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取决于组织战略 。在许多企业组织结构中,只有技术部门,没有信息安全管理部门。S.H.(basie) von Solms 曾讨论过,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两个部门必须设置成为两个独立的部门,否则无法保证安全评估的客观性。因此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负责信息安全管理的部门,这个部门并不负责具体的技术,但是要懂技术,主要是开展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3.从领导的角度来看:根据wilde的风险平衡理论,一个人会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 “风险平衡”观念会让整个机构处于盲目乐观的过度自信状态,不管是企业的员工还是管理者都倾向于追求效率 ,从而忽视信息安全的投入。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信息安全、风险意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增进员工与技术人员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开展有效的安全意识活动。

4.从控制的角度来看:对风险的控制要求企业对自己的安全状况不断评估,时时防范。这就要求安全管理部门每隔一定时间向上汇报信息安全的进展情况,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文章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对信息安全问题做了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信息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文章运用管理学的理论,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角度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参考文献:

[1]Wilde GJS.The theory of risk homeostasis: implications for safety and health. Risk Analysis 1982;2(04):209-25.

[2]秦志华.企业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

[3]廖三余,曹会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

第3篇

您好!

欣闻您荣膺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请允许我们石岛港全体员工向您致以最诚挚的祝贺。数十年砥砺,曾经沉寂的青岛港,在您非凡的领导下,众志成城,一路浩荡,港口吞吐量自1994年起每年以千万吨的速度增长,2001年以后更是以两千万吨的速度跨越,2004年港口吞吐量一举突破1.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TEU,外贸吞吐量雄居中国第二,缔造了国际港口界的“东方神话”,成为雄霸中国北方的世纪大港。

历史见证青岛港日新月异的辉煌,数今朝风云豪杰,你是一代天骄。

您“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博爱胸怀令我们永远敬仰并孜孜以求,您是青岛港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此,我们石岛港全体员工预祝青岛港在您及您带领的16000多名员工的共同奋斗下,将开创更加瞩目的奇迹,引领更加超越的先锋,荣膺更璀璨无比的殊荣。

同时,作为中国北方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卫星港,我们石岛港将紧抓市场契机,破难攻坚,激流勇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成青岛港卫星港群中最大最亮的一颗。借此佳机,我们石岛港衷心祈愿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厚爱,能够有幸与青岛港牵手合作、共享繁荣,我们将一如既往并不遗余力。

顺祝

万事如意

第4篇

关键词: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企业;存货管理

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01

根据存货管理理论,存货的功能有: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即防止生产中断、停工待料现象;②有利于销售,即一定数量的产成品储备利于市场销售;③便于维持均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④降低存货取得成本,即达到一定数量时享受价格折扣和降低订货成本;⑤保持必要的存货保险储备,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制造业在开展存货管理活动时,应围绕存货管理目标,即在满足经营所需存货的条件下使存货成本最低,实现存货功能,让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实现存货功能和目标,笔者认为,第一,要熟悉上游原料行业特征以制定原料采购及库存管理策略;第二,要熟悉下游客户所在的行业特征以制定成品销售及库存管理策略,特种水产饲料企业也不例外。

水产配合饲料是以鱼粉、淀粉类原料以及豆粕等其他蛋白类原料,根据养殖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按饲料配方经工业化加工而成的饲料产品,其种水产配合饲料产品主要应用于鳗鲡、石斑鱼、大黄鱼、龟、鳖、鲟鱼、鲑鳟、鲆鲽鳎、鲍、海参等特种水产动物的人工养殖,包括种苗期至养成期的人工养殖不同阶段。根据存货ABC管理法则,对特种水产饲料企业而言,生产周期短,成品库存保有量较低,存货管理的核心是原料库存管理,而鱼粉作为特种水产饲料企业的A类原料,是存货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企业的上游原料特征与采购库存策略

根据销售计划、工艺配方以及库存情况等因素综合制定年度采购计划。同时,在采购过程中视市场销售情况、原材料价格及供应行情灵活调整采购计划,例如:在原材料价格低点、市场销售预期增长、资金充裕时,适当增加原料采购规模,保障原材料供应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在原料价格高点、市场销售预期疲软、资金流及仓储能力有限时,缩小采购规模、缩短采购周期。计划采购与即时采购相结合的政策,可以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特种水产饲料企业生产用原材料以进口鱼粉为主,目前高等级的鱼粉主要生产国包括智利、秘鲁、美国、厄瓜多尔、俄罗斯等。鱼粉是一种资源性产品,其市场供应受到海洋气候、生产国捕捞配额、休渔期政策、运输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鱼粉供应由于受到成鱼捕捞季节的影响,其供应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如秘鲁政府宣布从2014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到次年的4月30日为剑鱼的捕捞季节,从5月1日到下年的9月30日,在秘鲁海域进行的剑鱼捕捞都必须暂停。鱼粉保质期较长,可以达到12~18个月,但对仓储条件要求较高。从进口鱼粉的上述若干特征来看,为满足生产需求,特种水产饲料企业需要对进口鱼粉进行提前备货管理。

鱼粉作为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产品最重要的原料,其本身是一种资源性、季节性产品。鱼粉采购需要通过对市场行情的实时跟踪以及与国外鱼粉生产商、国际鱼粉贸易商积极交流和信息互通,结合成本管理策略,制定鱼粉战略采购计划,争取市场的主动地位和竞争优势,保证鱼粉采购的持续稳定的供应能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大,各国对捕捞的控制及各种出口性限制趋严,在市场供需因素作用下,鱼粉价格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特种水产饲料企业应实时跟踪国际国内鱼粉市场行情,采取相对灵活的鱼粉采购策略。一方面,要保证生产所需鱼粉质量及供给的稳定性,根据国际海洋气候、行业信息、捕捞情况在国外捕捞季节前锁定部分鱼粉采购量,随着进口鱼粉的陆续到货进仓,每年5~10月生产旺季之前库存鱼粉量可以达到6个月左右的饲料生产用量,耗用鱼粉高峰期结束后,鱼粉库存量逐渐回落至3个月左右的饲料生产用量水平;另一方面,考虑鱼粉保质期为12~18个月,在鱼粉价格短期出现回调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鱼粉存货数量,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根据鱼粉战略备货思路,当未来鱼粉价格处于上涨趋势时,可以适当加大鱼粉采购的规模以控制生产成本,并在未来合适的时点对鱼粉超常规备货部分进行销售处理。

二、特种水产饲料企业存货的财务指标特征及存货内控加强

按照特种水产饲料企业上游主要原料鱼粉特征及采购库存策略的匹配性选择,鱼粉在供应高峰期采取战略性提前备货策略,安全库存量高,这必然导致财务上体现出存货周转率慢的特征,同时,在特种水产饲料产销淡季时仍会存在库存余额较高的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包含了古典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还具有以下的主要特征:①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②发达的要素市场;③市场的国际化;④有效的宏观调控;⑤逐步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⑥高度的法制化。在这样一个市场要素发达且高度法制化、国际化的经济条件下,笔者认为,存货相关的内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种水产饲料企业应加强存货内控管理,保证鱼粉等存货库存的安全。根据财政部的存货内控指南,结合特种水产饲料企业特性,与存货相关的关键控制点至少应包括:

①原料采购入库,采购入库环节应保证验收手续及单据完整,确保数量无误,确保质量指标符合生产要求。外部单据包括报关报检单、船运汽运物流单据、供应商送货单,内部单据包括质检部门的检测验收、仓管部门的验收以及采购部门的确认单证。

②生产领料,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企业的生产领料通常由中控系统自动根据研发部门的产品配方即BOM表领料出库。

③产品生产入库,产品入库需要生产部门、仓管部门、检验部门的验收以及财务部门的复核。

④产品销售出库,成品出库环节通常需要运输司机或客户签收、仓管确认。

第5篇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有效性;政府支持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48-02

一、前言

对于企业档案管理而言,档案管理分为内部档案管理和外部档案管理两部分。其中内部档案属于企业的自有信息,往往涉及到企业的敏感信息的商业机密,这部分档案一般都由企业内部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而外部档案主要是企业的一般经营管理信息和市场销售信息等,这部分资料企业通常会提交给政府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保管。其目的除了供政府搜集企业信息之用,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是降低企业档案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所以,对于企业外部档案,加强与政府沟通,或者政府支持,对做好企业档案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档案管理应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

企业在档案管理中,除了涉及企业核心机密的档案,其他的档案资料管理都应纳入到政府档案管理体系中。基于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是做好企业档案管理质量的关键。为此,企业在档案管理中要想获得政府的支持,就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档案管理应与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联系

由于企业档案中的绝大部分档案资料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纳入到政府档案管理体系中,所以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应与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联系,并建立良好的沟通,使政府档案管理部门能够掌握企业档案资料信息,进而为后续管理提供有力帮助。

(二)企业档案管理应掌握政府档案管理流程

考虑到企业外部档案需要纳入到政府档案管理的特点,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应掌握政府档案管理流程,便于在实际档案管理中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做好企业档案信息的整理和管理,达到进一步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和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目的。因此,掌握政府档案管理流程是争取政府支持的关键。

(三)企业档案管理行为应受政府的主管部门监管

基于企业档案的特殊性,以及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档案管理行为必须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只有保证这一点,才能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应加强与政府的主管部门的沟通,积极将档案管理行为纳入到主管部门监管之下。

三、企业档案管理应做好档案资料的分类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要想获得政府的支持,就要根据政府档案管理规定,对企业的档案资料进行合理分类,使企业中合格的档案资料都能够纳入到政府档案管理体系中,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实效性。为此,做好档案资料的分类,是企业档案管理获得政府支持的重要措施,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档案管理应对档案资料进行准确分类

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外部档案纳入到政府档案管理体系中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实现这一功能,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应对档案资料进行准确分类,并根据政府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分类,使企业归档资料能够满足政府档案管理要求,进而获得政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支持。

(二)企业档案管理应把握档案资料分类原则

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档案管理需要,在企业档案管理中,应根据政府档案管理要求,把握档案资料分类原则,将符合政府档案管理要求的所有档案都纳入到政府档案管理体系中,其中档案资料的分类应把握针对性、全面性和合理性原则,保证档案资料的分类达到预期目标。

(三)企业档案管理应合理划分企业内部档案和企业外部档案

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档案由于涉及企业机密,通常都是由企业自己的档案管理部门保管。外部档案由于不涉及机密信息,可以交由政府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划分企业内部档案和企业外部档案是十分重要的。

四、企业档案管理应引入政府管理机制

考虑到企业档案管理的特殊性以及档案管理的现实需求,政府的支持对提高企业档案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这一现实需求,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想获得政府支持,就要积极引入政府管理机制,保证企业档案管理取得实效,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档案管理应对政府管理职能有正确认识

企业在档案管理中能否获得政府支持,关键在于企业档案管理能否对政府管理职能有正确认识。通过对政府档案管理职能的了解,企业的档案管理将会获得有力支持,无论是在档案管理有效性还是档案管理的全面性上都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加强对政府管理职能的认识很重要。

(二)企业档案管理应根据实际需要引入政府管理机制

基于政府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企业要想获得政府在档案管理上的支持,就要根据实际需要引起政府管理机制,保证企业档案管理能够在管理机制上更加完善,并达到预期要求,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实效性,满足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

(三)企业档案管理应执行政府档案管理制度

在企业档案中有一部分档案不能转入政府档案管理体系,但是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并保证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在企业内部档案管理中也应执行政府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因此,执行政府档案管理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

五、企业档案管理应根据政府要求进行保管和存放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有些企业缺乏专业的档案保管场所,对于一些重要档案的管理,企业自己租用场地进行保管和存放的成本相对较高。基于这一现状,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获得政府在此方面的支持。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企业档案管理应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积极协调档案保管场所

企业在档案管理中,要想降低档案保管成本并提高档案保管的整体效果,就要在获取政府支持的过程中,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利用政府的公共档案管理场所实现企业档案的保管和存放,满足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达到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果的目的。

(二)企业档案管理应根据政府要求,对档案进行统一保管和存放

在政府档案管理要求下,档案资料应进行统一保管和存放,这不但是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效果和降低档案管理成本,同时也是推动企业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和改革。因此,企业档案管理应根据政府要求,对档案进行统一保管和存放,满足档案管理需要。

(三)企业档案管理应加强与政府沟通,获得政府的场地支持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档案保管和存放场所十分关键。基于企业现有资源的薄弱性,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应加强与政府沟通,并努力获得政府在场地上的支持,达到利用政府场地服务企业档案管理的目的。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对于企业档案管理而言,档案管理分为内部档案管理和外部档案管理两部分。其中内部档案属于企业的自有信息,往往涉及到企业的敏感信息的商业机密,这部分档案一般都由企业内部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而外部档案主要是企业的一般经营管理信息和市场销售信息等,这部分资料企业通常会提交给政府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保管。其目的除了供政府搜集企业信息之用,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是降低企业档案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所以,对于企业外部档案,加强与政府沟通,或者政府支持,对做好企业档案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玉萍,姚燕.关于科技档案信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作用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2]顾青,韩海林.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与使用[J].江苏船舶,2014(03).

[3]窦丽娟.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4]张斌,周晓英;企业的记忆与知识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13(01).

第6篇

关键词:前科学管理时代;现代企业;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02 文献标识码:A

管理学,比较一致的是从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时代开始。以泰勒的秒表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则和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共同构建了现代管理学的基石。但在科学管理之前,人类社会也存在着大量的管理活动和商业组织,这些社会商业事物是现代管理学和企业理论发展的渊源和演化的前身。对这些管理活动进行了解,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管理活动和商业企业。

一、工业时代之前的管理

管理活动自人类社会诞生之初就已然出现了。

社会本身就是具有阶层性的,如何统治民众,如何安排宗教事宜,如何分配剩余物资,都是最早的管理问题。人类最早,也是当时最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不约而同都是产生在河流附近,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于河流泛滥的防范与治理,是一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协同工作的任务。正是这种任务的挑战和不断实践,逐渐产生了协调与管理的需要,进而产生了文明社会。不论是埃及治理尼罗河泛滥,还是中国的大禹治水,都是这种活动的典型体现。宗教方面,中东地区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很流行建立共同的机构来管理一大批寺庙;军事方面,公元前六世纪,孙子提出了管理军队的《孙子兵法》;政治方面,公元前五世纪的孔子,除了德育教育,也提出了国家管理和官员选拔的主张,并影响了其后两千年的华夏社会管理;公元前3世纪,印度考底里耶的《政事论》也阐述了公共行政管理的思想。政治领域还诞生了最早的职业“宰相”,出现于公元前1750年,与法老实现了宗教事务与世俗事务的部分分权,并领导其下的官僚机构,以执行监测尼罗河水位、预测全国农业产量和实施分配等任务。

工业化前,组织主要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国家,这些古代的管理活动,取得了很多管理成就。埃及治理尼罗河泛滥时,已经形成了“以十为限”的管理原则,即一个监工只能管理十个奴隶,以保证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意识到管理的普遍性,不论在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还是在国家管理和家庭管理中。公元前370年,色诺芬观察到社会分工的好处,到罗马时代已普遍实现了社会工种的职业化。罗马时代还出现了类似于股份公司的组织,向公众发行以支付国家的战争支出。在世界的东方,也出现了如前述诸如印度考底里耶、中国孙子、孔子的管理思想。中世纪,封建主义促使十字军产生,而又促使封建主义的消亡。开辟了东西方的贸易道路,目睹了东方在各个方面的领先和繁荣,削弱了天主教的信仰,使欧洲社会生活更加世俗化,并且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不断活跃的商业活动,导致了记账技术的发展。复式簿记的记账原理自14世纪意大利商人就已使用,但规范的表述是在1500年的僧侣帕乔利,形成了第一个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二、早期的工厂管理

随着资本主义兴起,作为新商业阶段的代表――工厂及工厂制度广泛普及并发展开来。在早期的工厂活动中,经济活动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早期工厂的雇工通常不多,在伐木业中不多于12个人。在1840年之前,只有纺织业才可以达到40以上的固定雇工,常常以实物作为报酬。1832年,美国财政部长路易斯•麦克莱恩批准对美国制造业进行调查,发现不少产业中,只有1-2家企业能达到50人以上的雇工,只有六种工业能达到3-7家雇工大于50人的企业。

早期工厂的规模比较小,实际上也是由于管理技术、生产技术所决定的。以美国的工厂为例,在早期工厂内,面临着三个很大的问题:招募,培训和激励。早期的美国纺织工人独立性很强,大多是清教徒,像反对英国教会一样反对工厂的管理制度,反感工厂的强制性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此外,早期的专业人员非常缺乏,包括技术、管理和财务人员,因为没有成熟的学校体系来培养。会计制度当时依旧停留在帕乔利时代,而且除了记账,基本没有服务于管理。巴贝奇建议建立一种说明性的会计费用系统,但直到二十世纪管理学和会计学成熟才实现。此外,监督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监督手段落后、监督人力资源缺乏。

因此,早期工厂的管理手段非常简单并具有针对性。首先是实行监工合同,其实质是一种包工制度,以详细的合同约定监工的责任,将监督的职能转移给监工,但这种制度会产生包工为短期利益牺牲企业主的长期利益的问题,比如虐待工人和滥用设备。此外,对工人实施计件工资,实施个人的成果激励,到1833年,47.5%的工厂都是通过计件工资来激励的。同时实行罚款制度,但在劳动力不足的大环境下效果有限。资本家也尝试着建立新的工厂风气,用教会和宗教的力量来对人进行品德教育和约束。鉴于存在着很多需要监督的管理活动,资本家大量动用家族亲情,常常让亲属担任管理职务。

三、现代企业的形成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系列商业活动的技术和经营环境发生了改变。这种转变不仅促使了大型商业组织的出现,更直接形成了导致现代企业诞生的商业环境。

在运输方面,随着铁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这种快速而廉价的物流手段促使了全国性的大市场的产生。19世纪40年代,铁路技术快速发展,包括铁路、桥梁、涵洞等的修建和T型铁轨得到普及;火车头已经具备凸轮、水箱、驱动轮和平衡杆,乘客车厢和其他类型的车厢也基本发展成熟。在美国,1840年-1850年是美国铁路的第一次繁荣期,至1870年经济萧条来临,美国已经建成陆地的基本铁路网。此阶段,铁路公司已成功管理着数千名员工,数千万美元的设备,以及数亿美元的运货,具有规模的城市,已经实现一车到目的地。至1910年合并阶段结束后,美国铁路网形成了稳定的寡头局面,提供通遍美国的高速运输市场。

金融方面,商业银行和期货交易制度的形成帮助了企业的融资和成长。1840-1870年间,私人或小型投资团体为主的融资模式逐渐被政府资助、大规模公债、投资银行的权益资本等取代。大公司股票可以上市融资,投资银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第一个期货市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建立也起到了降低商业风险的作用。专业化降低了信息和交易的成本。

商业教育方面,大学商学院已经形成体系。188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登商业和财务学院教授会计和法律;1899后的十年,企业管理已经成为各大学的普遍课程;1908年,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院专业化的企业管理研究生教育开始,其主要为大型大企业服务,三门必修课程为会计学、商法和美国商业总论。1914年增设市场营销,经营政策也同期成为必修课,选修课程则针对了不同的行业门类和公司类型。管理咨询行业也随之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职业化的管理顾问或管理咨询形成。到1920年,管理咨询已经提供职能咨询。

分销方面,铁路和电报提供了大量分销的可能,大规模分销出现。可供理解的比较是在1840年,最大的经销商年销售额不过25万美元,雇员只有5人;到了19世纪70年代,最大的纺织品经销商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美元,雇员2000人;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现代大型零售业,如百货公司、邮购公司和连锁商店发展,1925年,西尔斯第一家零售店开张。另一方面,农产品交易所出现,农产品交易标准化、等级化,并出现期货交易。由于铁路保证了运输,电报保证了通讯,期货交易取代了传统的寄售交易,并大幅降低了交易的风险。

四、现代企业诞生

美国著名商业史学家钱德勒对现代企业做出了经典的定义:现代企业是包含多个单位(多地域、多功能),以及支薪管理阶层(包括由高层和中层经理构成的管理体系)的经济组织。这种企业在1840年在美国尚不存在,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在美国经济中占优势地位。

科学知识的产业化催生了大量生产技术,通讯和交通的发展催生了全国大市场,两者共同提升了流通量。从外部的市场协调顶点到内部的管理协调顶点,一系列不同的位置,都代表不同的资源配置和单位协调的方式组合,在不同的流通量下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性。当流通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支薪经理来实现管理内部化更优时,支薪经理就取代了外部的市场协调,从此现代工商企业就在流通量的压力下产生了。进一步继续扩大的流通量又促使了集中生产和纵向一体化,使得多单位结合在同一个管理机构下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规模增大导致了巨额的资本总量,促使了高层经理的职业化,从而实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至此,现代企业的建立宣告完成。

最早的现代企业诞生于美国的铁路业。铁路业的管理非常之复杂,因此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担负管理任务。这些管理任务远非资本家所能负担,所以必须聘请外部的支薪经理,从而就诞生了现代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阶层。

比如在技术方面,铁路公司的复杂性体现在调度的复杂。经常性的协调与控制是铁路管理的基本原则,此前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大的协调需求。铁路行使具有排他性,自从快速的蒸汽机车出现后尤其如此。到了19世纪40年代,铁路公司发现自己拥有火车,协调工作量和成本会更优,直到后来复杂的管理和计费系统诞生之前都是如此。时间安排也是如此,一个可供参考的铁道线是每天两端对开三趟列车,相对的列车每天交会12次,在没有电报的条件下极易出现事故。

此外,在会计方面,铁路公司也非常复杂。首先是资本量巨大。1815至1860年间,美国修建运河的总费用约为1.88亿美元,其中73%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筹集,而私营铁路公司的股票投资至1860年已达到11亿美元。当时干线铁路的投资额在数千万美元,相比之下,只有少数的纺织厂和炼铁厂的投资额超过100万美元。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纺织厂和运河,铁路公司的列车、采购、维修等多方面人员都会直接处理相当数量的资金流转。会计内容相对复杂。19世纪50年代时,最大的纺织工厂会计账目仅有5组,而铁路公司达到144组。纺织厂会计半年编制一次,而铁路公司每月编制一次。

正是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丰富,管理活动也日益复杂,从而出现了工厂、企业等复杂的现代商业组织。技术的演变、社会消费的扩大使得这些商业组织经济规模量持续扩大,迫使商业组织采用更加复杂的管理技术。这些动因推动了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继续进步,终于在20世纪初,孕育出了科学管理的思想,从而创建了现代意义的管理学。了解前科学管理时代的管理活动和商业组织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学创建和演进的脉络。

参考文献

[1]丹尼斯•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百年[M].海南出版社,2003.

第7篇

【摘要】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管理会计是重要的管理基础和参与者,其管理职能要转变、管理内容要拓展、管理观念要更新,以适应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加速推进,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管理会计是以新兴管理科学为基础,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其分析

管理会计的产生晚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两者在各自的职能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与决策,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记录。之所以出现管理会计,是由于在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践中,传统的财务会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自身的职能不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需求,而管理会计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财务会计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这个“短板”问题。管理会计的产生与不断完善,就是为了弥补财务会计在财务信息分析以及提供相关决策依据等方面的不足。

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四部分组成:

第一,组织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

第二,规划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发挥着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其职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与规划确定的。它应该在最终决策的基础之上,把确定好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相关预算当中。

第三,控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履行着控制经济过程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进行有机地结合,根据提前确定的科学可行的种种标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四,评价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评价与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

近年来,企业管理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与传统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成本管理方面来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更多价值都是建立在这种产品自身所包含的市场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在知识层面与信息层面增加各种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此时现代企业资金投入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而不是生产制造成本。面对这种情形.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而非传统认为的生产制造方面,所以成本管理成了成本计划,不再是成本控制。

为了使会计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对管理会计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革命性地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可以相应地拓展与调整为以下内容:第一,调整适当的投资规模,借此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第二,定期或者经常性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通过提高产品丰富性来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群策群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来控制企业的整体成本。第四,通过劳动投入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适时调节来降低企业的成本。 转贴于

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价与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决策的层面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取数分析的过程比结果计算更加重要,因此也更加具有决策相关性。经济行为分析中的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内外经济结构趋于不稳定,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的要求就是:第一,比较与分析模型理论前提和现实前提的吻合程度,从而确定所选模型或者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第二.严格遵守取数分析要求与一般过程,确定取数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第三,评价取得数据的可靠性与确定性,剔除所选数据巾存在的风险因素;第四,严格控制模型中所用数据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假如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一定要对取数的风险值进行测定,适当地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小全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观念必须与时更新

当前,世界已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也即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区域性强、市场结构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相比,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信息的收集和知识的运用,市场需求变化周期短,个性化非常强。目前的市场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更是呈几何级的增长,及时捕捉市场最新动态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因此管理会计的市场观念必须更新。

企业整体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应该有的观念。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管理会计,必须发挥其工作效能,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满足相关利益团体各方面的需要,同时促进企业长期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争取处于市场竞争的强势地位,企业一定要更加重视会计管理工作,加强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机制。会计要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报账会计应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以确保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和统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满足考核投资者对经营者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广泛的利益团体对企业了解的需要。

第8篇

摘要: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计价核算准确既能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又能提高企业资产的运行效率。存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情况,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存货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针对问题提出加强存货计价核算和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企业;存货;计价核算;管理

一、引言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的计价核算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存货管理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存货购入、消耗。在存货的管理中,提高管理水平,随时掌握存货的状态,防范其缺失、腐烂、变质等问题,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降低生成成本,保证企业正常的盈利水平。因此,企业有必要加强存货的计价核算和管理。

二、企业存货计价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的计价核算不准确

企业存货应该按照成本入账,一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存货的取得途径不同,其实际成本的构成也不同。但是在企业的存货核算工作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应该包括买价和采购费用,但是有些企业会忽略采购费用中的运输费,在计量存货成本时,只考虑了买价,而忽略了采购费用,却将一些与采购相关费用如进货费、运输费、整理费等计入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这样导致存货的购进成本不准确。有的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而企业错误的选择加权平均法。除此之外,由于市场变化,期末部分存货的当前市场价值可能已经不能确定,也就无法确定可变现净值,从而使企业的减值准备无法正确提取,使企业的存货缺乏准确计量。

(二)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目前,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认识到了存货管理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还有很多企业的存货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缺乏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甚至有个别企业内部根本未制定存货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缺乏明确规范有力的制度来约束日常的存货采购、领用等各种行为,造成企业存货管理的混乱无序,影响着企业资金正常运转,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企业还需要建立对存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但大部分企业存在着制度“挂在墙上”的现象,如不进行比选,缺乏完善的出入库制度,倒签原材料领料表等,从根本上缺乏存货计量与核算的准确基础。

(三)存货计价核算和管理水平较低,电算化管理难以实现

在存货计价核算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方面,很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健全的电算化核算体系,对存货未实施电算化管理。这样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更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相比较电算化的会计核算系统,手工核算比较容易影响存货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的数据和实际的存货信息不相符,使企业的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与公允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难以从报表中获得真实有用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相关信息。

三、企业加强存货计价核算和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存货的计价方法,加强存货的会计核算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需要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流转方式以及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和性质,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计价方式,以便于制定恰当合理的存货实际成本。当企业选择了适合自身的计价方式之后,财会部门需要根据各个部门的收发单据进行会计核算,合理确定存货的成本。企业需要根据存货的经济订货量模型,合理确定存货的适当订货量和恰当的订货时间,使存货的订货总成本达到最低,达到有效管理存货的管理目的。另外,企业需要根据存货的成本的结转核算资料,运用正确的存货计价核算办法,把成本正确的结转到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当中。对于期末存货成本的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要结合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大小,正确的决定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二)加强存货的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考核监督机制

加强存货管理制度建设,包括物资采购制度、仓库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在物资采购制度方面,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采购计划,严格规范物资的采购过程,制定标准化的存货定额管理制度、存货验收管理制度以及存货领发及退料管理制度。对于仓储管理制度,由于存货一经验收,所有的责任就会归属于采购方,企业的仓库保管人员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执行存货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制度。因此,存货的仓储管理对企业来说也是一项需要重视的活动。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财务人员要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保证准确的存货核算,同时保证账实相符。

完善企业考核监督机制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建立有效的存货内部审计制度。在具体操作方面,应从存货的采购与领用两个方面着手。在采购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应检查合同是否按授权签订,合同是否完善,合同数据与入库单数据是否相符。在合同的入库、日常盘点方面是否手续完善,有无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在存货领用环节,内部审计人员要检查出库单(领料单)是否属实,是否与具体生产经营要求相匹配,同时要重点关注退料与边角料、下角料、报废料的处置是否合法合规。在日常管理环节,要检查保管部门和财会部门日常核算的数据是否准确、一致,检查财务部门与生产部门对于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否准确,再对存货的收发部门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

(三)存货管理实行电算化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存货管理系统,实现存货管理的电算化,以便可以及时的获得与存货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存货的运行效率。如:企业可以引进erp系统,对存货经营管理的所有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其次,企业可以利用ERP系统对存货进行有效的盘点,增强核算的效率。再次,ERP系统能准确核算存货成本,便于获取最佳存货采购量与储存量,保留历史价格信息,提高了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成本计量的精确性。

四、结论

企业要加强存货采购与管理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采购、领用等相关工作流程,在计价与核算中保证其完整准确,使存货的数量、价值准确,同时也保证了企业成本的正确性。此外,企业还应完善自动化存货管理系统,如通过ERP 系统,跟踪存货的结存情况,制定合理的库存水平,减少积压,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社会价值;竞争形势;综合竞争实力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9-034-01

信息资源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信息资源在企业成长壮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因此,如何强化企业信息资源获取及管理效率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信息资源内涵、企业信息资源获取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实践性的解决策略,以为企业改进信息资源获取及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一、企业信息资源概述

(一)企业信息资源内容

企业信息资源主要是指通过管理人员加工处理后形成的有序化并大量累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目前企业信息资源地位与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并列,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内容主要包括内部资源及外部资源两部分,I内部资源为:人力资源、财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可控市场资源、内部环境资源等。外部资源包括:行业资源、产业资源、市场资源、外部环境资源。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及外部所能够获取到的有用信息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从而为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发展条件。

(二)企业信息资源特征

企业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具有以下特征:

1.共享性。自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是资源的享用者及提供者,企业也不例外。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具有普遍共通性的信息被企业上传至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企业间无障碍交流,共通探究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时效性。信息最鲜明的特征即在于时效性。在特定的时期内信息所包含的价值较大,对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如果企业没有有效获取及利用,那么信息便失去了时效性特征,无法发挥出自身具有的经济效益。

3.动态性。信息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旱现不断丰富、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内容呈现出了爆炸式增长态势,为信息动态性变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支配性。信息资源作为一种包含着巨大社会效益的资源,具有开发和支配其他资源的能力。

二、自媒体时代下企业信息资源获取及管理现状

(一)企业管理者尚未形成科学认知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占据了企业构成的主体地位,在信息资源获取及管理上相较于国内大型企业及国外同行业企业存在着极大的不足,其最明显问题就在于企业管理者尚未对企业信息资源形成足够的重视,导致相应管理工作还处于规划阶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相关理念及认知的缺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生命周期较短。而这也是我国企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今后发展如果仍未能够得到合理解决,那么企业信息资源将会失去时效性、社会效益严重降低,对企业成长不利。

(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尚未有效建立

企业信息资源是通过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之后形成的有序化并大量累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管理平台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以为企业提供更多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然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生存发展上,忽视了对信息采集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还在依靠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效率极其低下,信息资源失去时效性现象比比皆是,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信息也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三)专业化人才匮乏、现有管理人素质较低

企业信息资源是经由管理人员处理之后才形成对企业有用的信息集合,那么如何判断处理之后的信息对企业发展有利与否就需要专业人员利用自身专业性知识来加以判别,从向分门别累的进行整理,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情报。人才已经成为信息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国企业信息资源获取及管理恰恰存在着类似的问题,造成企业收集到的信息被大量浪费,不仅降低了企业工作效率,也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专业化人才匮乏、现有管理人素质较低问题是当前企业信息资源获取与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现代化信息管理机构尚未建立

在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今天,信息量呈现出了爆炸性增长态势,海量的信息给企业信息资源获取及管理工作带来了较为沉重的压力。通过分析国外企业关于信息资源获取及管理工作可知,其在发展过程中陆续建立了现代化信息管理机构,并聘请专业性人才加入到相关机构中,专门处理企业获取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以及信息内容获取的真实性、时效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企业信息资源获取及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现代化信息管理机构建设上还处于明显落后的境地,需要企业管理者能够迎头赶上,为自身及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自媒体时代企业的信息资源获取和管理优化策略分析

(一)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资源的认识

企业经营的秘诀在管理,重心在经营,经营的核心则在于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与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直接关联性。而正确的企业决策正是建立在准确预测基础上。及时把握信息成为提高企业预测的重要手段。“控制信息就是控制企业的命运,失去信息就失去一切”。因此,我国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对信息资源管理关注度,从而实现企业及时掌握最前沿、最准确的信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二)建立现代化信息处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信息资源处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企业要想实现信息资源所包含的社会价值,就需要注重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任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将其培养成为具有经营头脑、良好信息素养、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运作及应变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同时也需要企业管理者将信息管理机构建设纳入工作日程,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充分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内容及流程,从中汲取有力的信息并融入白身管理机构的建设工作中,实现建立现代化信息处理机构的目的。

(三)实现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

集成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资源管理理念及手段,作为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正在逐渐渗透和应用到社会的每个领域。集成管理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对企业内外信息流的集成,通过各种信息获取及管理手段的集成来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企业信息资源获取与管理之间形成强大的协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信息资源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白媒体时代下企业信息资源获取与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其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从而制定完善、科学的改进策略成为当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基础。希望通过本文所提出的优化策略能够为企业改进信息资源获取及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念新,仲伟俊,梅姝娥.信息技术战略价值及实现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12(07):55-70

[2]孙凯在孵企业社会资本对资源获取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1,12(08):165-177

[3]马富萍,李燕萍资源型企业高管社会资本、资源获取与技术创新[J]经济管理,2011,12(08):51-59

第10篇

一、我国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的库存成本较高

存货的库存成本包括存货的订货成本、购货成本、存储成本、缺货成本等。存货采购过程中由于未掌握市场中及时、可靠的供求信息,未选择最佳采购时机,导致存货订货或购货时不能享受在付款条件及价格上的优惠条件。由于企业未对销售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资金筹措计划等制定出相应的仓储计划,而导致库存存货在结构和数量上总体不足。如:一些为非重要控制的存货一次性采购数量过多造成仓储空间浪费,而重要控制存货采购数量过少,有时甚至不能满足持续生产而要多次采购的现象就是库存存货在数量上不足的表现。

(二)存货周转速度慢

存货的周转速度可以用存货周转率来表示。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的周转次数。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1]。而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存货的资金占用水平偏高,没有对生产、销售所用的存货列出合理的仓储计划,存货流动性不强,周转速度慢。

(三)缺少定期稽核

1.管理人员未定期对各类存货进行清查盘点,以领带耗,盘存仅流于形式所以无法及时发现存货的灭失、损坏、变质和长期积压的情况,因而不能如实反映生产经营的消耗。内部稽核制度不健全,授权批准及审核的责任不明晰,或缺少审核步骤,使存货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互之间的监督。

2.账务核对不及时。仓储部门与销售部门及财务部门的账务核对不及时,无法监控存货的实际存储量,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无法做到根据存货的实际存储量来调整仓储计划使之适应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四)存货成本核算系统不完善

1.存货的流入、发出、结存缺乏真实记录。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不准确。如:对已领未用的存货没有办理退库手续,导致成本核算包含了这部分存货的价值而不准确。此外不注意加强对存货跌价的会计核算,使企业不能掌握存货的价值变动。

2.未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计价政策。这就对企业的所得税、净收益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和业绩评价不客观准确。

二、完善我国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一)降低存货的库存成本

1.降低采购成本

(1)对不同的物品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一般物品的采购可由有经验的采购人员,根据经验对供货单位的信息进行搜集、监控、分析,选择质优价廉的供货企业为供应商;对大型设备的采购则以招标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达到利用比价降低成本的作用。

(2)建立网络系统,获取及时、可靠的市场价格变动信息。由成本员、采购人员、保管员定期在市场中进行市场调查,把市场价格存入存货价格管理数据库,作为领导签字报销的依据,从而达到监督、控制的目的。

(3)采取双人采购,双人签字的方法来相互制约,以杜绝在采购

的过程中亏空企业的行为发生,同时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2.降低仓储成本

(1)在制定仓储计划时可以根据销售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资金筹措计划等来合理的确定库存存货的结构和数量。

(2)缩短储备时间,控制存货资金的占用。企业应该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存货的信息化管理,确保相关信息的及时传递,并对积压存货建立信息提醒,以做到及时的使用或处置积压存货,从而达到缩短存货储备时间和控制存货资金占用的目的。

(二)完善库存管理制度

1、完善存货的验收。存货验收时,必须将采购合同、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保证书与运输部门的运输单相互核对,并查看货物是否相符,质量如何。若发生破损则要确定破损数量是否在企业允许的破损率范围之内,以便与以后发出时相互核对。

2、加强对存货的控制。在办理存货业务的同一环节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经办,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库管人员还应对存货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统计和分析,看是否能够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如存货大量积压或滞销则应该提醒对存货进行处置,以免积压或滞销存货,浪费大量的仓储空间。

3、建立存货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并规定审批人的权限与责任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同时要严禁未经授权的人接近存货或办理存货业务。通过建立授权和批准制度可以严格的控制存货的流失和毁损,若一旦发生流失、毁损也可以查到相关责任人对企业的损失进行一定的弥补,使企业的损失减少。

(三)提高存货的周转率

要提高存货的周转率,就必须使存货的资金占用水平较低,流动性较强,存货变现速度加快。在存货的管理中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的方法来完成这一目标。可建立定额指标体系,使用ABC分析法,将A、B、C三类存货(金额比重约:A:B:C=0.7:0.2:0.1,品种数量比:A:B:C=0.1:0.2:0.7)分类保管。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大,品种数量少,可按每一个品种进行管理;B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企业可以通过划分类别的方式进行管理;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企业只需把握一个总金额就可以了[2]。

(四)健全稽核制度

1.定期开展财产清查盘点存货。制定严格的存货盘存制度,由成本核算员、保管员、部门经理组成盘存小组,按实计耗,盘存后经三方签字,会计核算才认可。清查方法的选择:对数量较小、金额较大、品种较少占总存货比率较大的采用全面盘点法;对数量较大、金额较少、品种较多占总存货比率较小的采用抽样盘点法。

2.及时与财务部门核对存货数量及金额。以保证账实相符。存货管理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对货到发票未到的存货,月末应及时办理暂估入库手续,使账、实相符。

3.对存货相关业务实现一体化管理,达到数据资源共享。加强库管、生产、销售与财务部门的相互沟通,以免信息滞后使成本上升,浪费资金。当储量小于或等于保险储备量时要及时与供应部门联系提醒采购;在验收入库时应该加强与生产和质量检测部门的互动;当储量出现某一类存货比例过大时要提醒销售部门加强对此类存货的销售力度。

(五)完善存货成本核算系统

1.要保证存货的流入、发出、结存记录真实完整。对已领未用的存货要办理退库手续,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来进行计量,即当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按取得时的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要按其差额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2.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的计价政策。根据存货的特点及其管理要求。对于不能互相替换的存货项目以及为特定项目生产和存放的存货,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对于可替换的存货项目可选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来计价。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第一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王秋霞.如何进行存货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7).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网络安全;防火墙;信息化管理

1.引言

电力企业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设置为企业内部网络环境构建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合理控制企业内的信息流,保障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与稳定,是当前局势下促进电力企业网络优化运行的必然举措。作为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对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整合,而防火墙的设置将网络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自由开放的无边界网络环境中隔离开来,这对有效控制电力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电力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

2.1 信息安全

作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的组成部分之一,电力系统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采用防火墙隔离技术来对外网用户进行限制,通过身份识别的方式来保障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问题,这些都是现阶段对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改善措施。从信息安全角度出发,电力企业推动网络信息安全的途径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LAN隔离访问控制、WAN与LAN间的隔离控制、监控局域网安全访问行为以及针对MIS系统的安全管理与控制。

2.2 运行安全

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依赖于控制管理系统的有效落实,通过对内外网络的即时监控来保障企业管理中的系统运行安全。运用防火墙隔离技术来实现对管理信息与自动化信息调度之间的分离,这时网络运行仅仅可以通过必要的数据单向传输来完成,而任何计算机是不能通过自动化操作来对系统信息进行获取或是修改,这对发挥网络控制装置的监督管理职能极为有利。

2.3 对外部黑客和病毒入侵的防范

除了系统本身的信息安全和运行安全之外,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的内容还包括了对网络黑客及网络病毒的有效防范,这是由于病毒破坏或是黑客攻击极有可能对电力企业系统实时监控产生严重破坏,甚至还会引发更大规模的网络安全事故。利用网络安全漏洞黑客能够对企业网络信息肆意窃取,甚至动用非法手段来破坏企业内部的网络系统,通过网络窃听的方式来获取管理员密码,对网络设备进行攻击,这极易造成电力企业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3.电力企业网络安全与内部网络防火墙技术的结合

3.1 防火墙的基本类型

3.1.1 包过滤路由器

包过滤路由器是企业内部网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防火墙类型,这一类型防火墙除了具备数据包转发的路由功能之外,还能够对数据包的内容进行过滤。包过滤路由器使用过程中,内网用户可以直接获取企业网络信息,而外网主机在对内网主机进行访问时却是存在访问局限的,其总体外部姿态表现为拒绝一切没有特别授权的数据包。

3.1.2 屏蔽主机防火墙

屏蔽主机防火墙由堡垒主机与包过滤路由器组合而成,这一防火墙的系统安全显然要优于包过滤防火墙系统,这是由于除了基本的信息安全保障功能之外,屏蔽主机防火墙自身的安全等级以及对于应用层安全管理的优越性也更加突出。外部入侵在进行网络破坏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攻破网络层以外,还需要对应用层进行破坏,这样两种安全系统的同时存在显然极大地增强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一般屏蔽主机防火墙的堡垒主机都位于内网之上,至于包过滤路由器装置则位于内外网之间,在对包过滤路由器进行设置之后外网访问只能局限于堡垒主机之上,而隔离了其余主机的信息,这就实现了对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安全的实时监控。

3.1.3 DMZ或屏蔽子网防火墙

DMZ或屏蔽子网防火墙的主要构件部件为一个堡垒主机与两个包过滤路由器,从部件组成方面也不难看出这一防火墙类型的安全性能是最高的。这是由于这一防火墙类型在对DMZ网络进行定义的同时也体现出必要的应用层与网络层安全管理内容,在DMZ网络中放置了信息服务器、堡垒主机、Modem组及其余的公用服务器装置,这就使得内外网的信息控制更加完整。DMZ网络一班置于内部网络与Internet之间,对DMZ网络进行配置便可实现对外网操作的禁止与隔离。

3.2 电力企业网络安全背景下内网防火墙的选择

3.2.1 电力企业内网防火墙应当具备的性能

第一,电力企业内网防火墙选择除了基本的安全识别功能之外,还应当在信息加密处理、包过滤技术以及信息可信性甄别方面有所涉及。此外,针对电力企业防火墙的选择还应当拥有对用户身份的识别功能,对企业网络信息进行完整校验,并对网络控制进行必要的授权管理。

第二,在语言过滤方面防火墙的性能应当是灵活有效的,其过滤属性除了基本的协议类型与IP地址之外,还应就TCP/UDP端口表现出一定的过滤功能。

第三,从安全管理策略角度出发,内网防火墙的选择还应考虑到对服务机构的容纳性能,并及时更改自身的安全管理对策。此外,SMTP访问能力也是防火墙应当具备的功能,这对优化本地系统的安全管理性能极为有利。

第四,一旦防火墙使用涉及到Unix操作系统的内容,那么这时防火墙自身的安全问题就构成了防火墙安全防护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的防火墙既要保证系统信息及运行安全,同时还应及时对自身的系统安全进行更新操作,避免系统故障等问题的产生。

3.2.2 安全政策的落实

在进行电力企业防火墙选购之前,还应建立必要的安全管理计划,从安全管理政策落实方面突出防火墙使用中的针对性。此外,防火墙的网络系统位置选择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这对于提高内网防火墙的风险水平抵御能力极为有利。

3.2.3 防火墙的特性比较

电力企业面对不同类型的防火墙,还需要对其基本性能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的防火墙类型。除了必要的安全管理性能与实用性之外,还应当就内部网络防火墙的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进而突出防火墙不同性能之间的相互补充。

3.3 关于电力企业内网防火墙的设置

电力企业网络安全与内部网络防火墙技术的结合是保障企业信息化管理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在对防火墙进行设置时可将子系统隔离在防火墙的控制范围之内,类似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系统、运行控制系统或是信息管理系统等重要内容都应当形成各自部门内的单位内防火墙,这样的分段处理方式极大提升了防火墙对于网络安全的保障功能。这一防火墙功能体现依赖于企业内部管理规则的优化设定,因此在系统维护方面也应做到实时监控,切实解决电力企业网络安全防护问题。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网络安全环境的构建除了防火墙设置以外,还应对其系统架构进行合理规划,落实防火墙安全政策,从根本上促进电力企业内部网络信息环境的改善。

4.结束语

从当前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电力企业的网络安全与网络本身的开放性特征有着必然关联,造成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的因素来源于各个方面,这对电力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安全及运行安全显然极为不利。电力企业网络安全与内网防火墙技术的结合可能会受到技术背景及安全管理策略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在构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设置问题上从来没有统一的路径,只有切实从网络机构安全的实际问题出发,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与运行安全,促进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有序开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力企业网络系统的动态化特征,因此防火墙的设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网络安全问题,类似系统错误配置、系统动态管理等环节也是当前电力企业内部网络安全体系构建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消防;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火灾防控;作用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perty management services enterprises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articularly in the fire fighting, fire inspection, fir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publicity,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f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service enterprises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euse, on fire security will be a great leap forward.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esent situation and how to better from Guiyang city property management services business fire safety work to play the role of property management services enterprises in the analysis of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words: property management services enterprises; fire; fire preventi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D63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贵阳市发展日新月异,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相关规范、细则不够健全和完善,在诸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中,普遍存在物管人员消防业务素质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重效益轻安全,重防盗轻防火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如何发挥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火灾防控中的作用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和物业管理法规的发展

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第一家涉外商品房管理的专业公司深圳物业管理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涉外商品房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我国国内物业管理从此迈出第一步,标志着这一新兴行业的诞生。1994年4月建设部颁布了33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住宅小区应当逐步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物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对规范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我国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和物业管理法规从无到有,再到今天的发展壮大,在火灾防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火灾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体制不清,矛盾突出。

从我们长期从事消防监督工作来看,目前,贵阳市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业主选举产生的物业管理委员会、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出来的物业管理和专一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三类。从业主选举产生的物业管理委员会来看,机制不健全,不专业,临时性较强,不具备相应资质,并且是兼职,容易解散;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出来物业管理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决定了物业管理从属、依附、受制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加之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原规划、设计等方面遗留下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导致物业管理中消防安全上的种种弊端得不到根本解决,同时,在建筑消防安全领域中,部分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利用业主对消防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有意把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条款弄得模棱两可、模糊不清,对小区的消火栓和灭火器材等硬件消防设施尽量做到能少则少,可有可无,有的甚至就根本不提及这方面的内容;从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来看,情况比上述两种物业要好得多。

2.2经济效益、内部管理和火灾防控工作矛盾突出。

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部分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为了牟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忽视消防法律法规规定,在小区的一些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通道上搭设临时的建筑设施作为商业铺面、停车位,收取一定的租金;为了方便管理,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小区的一些主要消防车道上设置路障,严禁任何车辆进入;为了防盗,锁闭消防安全出口。以上现象充分暴露出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经济效益、内部管理和火灾防控三者之间的矛盾,等于无形中安置了一颗消防安全炸弹,试想如果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不能正常出入、被困人员逃生路线受阻、火灾扑救操作受限,后果将不堪设想。

2.3消防业务素质不高,消防知识、技能缺乏,管理能力不强。

在日常消防检查中发现:物业管理公司认为物业管理工作简单,为节省开支,聘用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未经过专门的消防培训,学历知识和专业技术偏低的现象。他们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能力较低,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更不用说了,开展好消防安全工作谈何容易,在防火巡查和初期火灾扑救中,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火灾防控工作的实际需求。

2.4资金缺乏。

按照《物权法》及有关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实施消防管理所需费用主要来自业主交纳的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收费遵循合理、公开以及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业主要求,服务质量与物业收费不成正比,是物业纠纷的核心所在。业主,往往采用拒交物业费作为自身的维权手段,长期积压、欠收的费用给物业服务企业造成较大压力,不得不缩减开支、压缩管理项目,造成服务质量降低,产生恶性循环。另外,商品住宅、售后公有住房住宅等虽有专项维修资金,但其使用条件和程序较为复杂,能够成功动用使用的在现实中并不多见。因而在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和火灾隐患整治中,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2.5部分隐患和违法行为整治困难。

在房屋改变使用性质等一些行为中,严重影响其他业主工作、生活和休息,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和其他隐患,由于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不具备执法资格,加上整治这些行为涉及到消防、工商、建设等多个部门,考虑到社会维稳工作需要,执法难度大,整治效果不明显,在加剧了业主和物业管理部门的矛盾,降低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的公信力的同时,物业管理服务企业面临多重困难。

2.6初期火灾扑救能力有待提高。

在火灾扑救中,当前物业管理服务企业能做的只有三件事,报警、迎接消防人员和联系受灾人员,在初期火灾扑救中基本是空白。造成怎样的一个现象主要是部分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没有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开展初期火灾扑救培训,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如果发生火灾,在公安消防部队赶到现场之前,按照5分钟计算,在消防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完全有可能将火灾在初期处置,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3加强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火灾防控中的建议

物业管理公司的火灾防控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作,共同努力,物业管理公司充分认识到火灾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才能为居民的安居乐业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消防安全保证,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3.1强化管理,落实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八条明确指出:“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公共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由此可见,社区物业管理单位不是无法可依,国家已经从法律层面上赋予了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社区管理服务中应当承担的消防安全职能和责任。同时,公安部61号令也明确规定: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在管理范围内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是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二是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三是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四是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其他物业管理单位应对受委托管理范围内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因而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应将消防安全工作层层分解,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加强对火灾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

3.2健全机制,规范服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并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物业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增强其消防安全观念,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按照《贵阳市消防条例》: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应对共用消防设施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将检测报告报送辖区消防部门和业务委员会,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演练,火灾发生时及时扑救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物资疏散。同时,有条件的物业管理单位还应该与小区业主委员会一道,充分利用社区人才优势,组建社区消防志愿者队伍、防火安全巡逻队,救灾帮扶组织,按照要求配齐相应的灭火器材,广泛听取业主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好经济效益、内部管理和火灾防控之间的突出矛盾,充分发挥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防火巡查和初期火灾处置中的重用。

3.3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火灾防控水平。

根据国家《社会消防安全培训规定》和《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纲要》规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完成自身消防培训的同时,应设置动态消防宣传栏、消防漫画、专题图片展,并利用社区文化站、社区楼宇电视和广播等手段,建立社区消防文化阵地来宣传防火、灭火及火灾逃生、安全疏散等消防基本知识,让居民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主动邀请消防部门上门培训,指导制定灭火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从而提升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和业主的火灾防控水平,真正前移火灾预防关口。

3.4明确物业消防管理费用的收取、列支和管理办法。

在物业服务收费中单列消防日常维护管理费用,在物业服务合同中明确消防管理开支的范围、条件、程序和标准,特别要明确第三方消防技术检测、维护保养、远程监控等服务所需费用来源和支出标准,详细界定日常设施设备故障老化更换、维修与大修、中修、更新、改造等需要动用专项维修资金的项目的情形和区别。对于消防设施瘫痪、严重故障等应当视为发生危及房屋安全等紧急情况,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简化专项维修资金支出程序和环节,保证建筑消防设施及时功能恢复和公共消防安全。同时,在立法和政策的更高层面上也要明确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管理和设施维护、更新经费的保障突进、落实机制、监管模式和制约措施。在特殊情况下(比如省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整治等),可以按照程序申请动用大型维修基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简化程序。

3.5 加强和相关部门的对接。

针对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好多问题在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层面上是无法解决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只有在自身加强劝说和制止的同时,及时和消防、工商、建设、城管等部门的对接,第一时间将违法情况上报,提供相关证据,协助相关部门将存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加强整治后的监督,防止隐患整治后反弹,以达到隐患整治效果的最大化。

4小结

综上所述,如何加强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火灾防控中的作用,需在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各级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层面上应充分考虑,特别是涉及到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消防安全和初期火灾扑救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应有详细的规定,各级消防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指导服务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物业管理条例》

(3)《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61号令)

第13篇

[关键词]铜加工企业;销售;货款管理

[作者简介]项育明(1979―),男,江西省铜业集团铜材有限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管理。(江西贵溪 335424)

一、铜加工行业销售和货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部分铜加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铜箔下游行业由于以民营企业为主,且规模不大,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很低,主要体现在信用政策、标准的制订及执行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经济性;不注重对应收账款尤其是逾期账款的防范和控制;对出现的问题又缺少有效的治理方法等。企业的这种管理水平严重抑制了企业正常的竞争能力,这与市场经济是不相符的。

(二)竞争机制不健全

铜加工行业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的话语权在买方的手中,所以铜加工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体现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售后服务,而是竞相采取赊销方式,比谁给客户的条件更优惠,以此作为产品促销的法宝,使企业从信用的角度对客户进行选择变得非常困难,极不利于对应收账款的有效防范与控制。这种竞争的结果也使众多企业陷入债务危机。

(三)经营者自我保护手段软弱无力

对于购货方不按期支付应收账款本身就是一种违约和违法行为。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中,特别是铜加工行业中以民营企业为主,债务人比债权人更有主动性,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存在,使得有债不愁、欠债有理的观念甚为流行。经营者或者由于不愿意恶化与客户的关系,或者不愿耗费人力、时间上门催讨,也就更难以想象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结果造成企业资金更加紧张,所以企业也情愿或不情愿地拖欠其他单位的货款,使企业间三角债务愈演愈烈。

(四)商业承兑汇票的滥用

商业承兑汇票对于丰富企业支付手段、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商业信用发展、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对铜加工企业来说,却是个极大的资金成本压力,因为铜加工企业销售产品收回的货款基本上是商业承兑汇票,而主要原料铜供应商必须以现金支付,铜加工企业不得不承担沉重的票据利息。

二、完善铜加工行业销售管理和货款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铜加工行业销售管理的对策

1.正确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销售政策是一项引导性、激励性销售措施。它的目的就是促进销售,给销售带来保障和轻松。对于铜加工企业来说,销售政策基本上被客户所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销售政策并不是单方面由铜加工企业制定出来的,而是由铜加工企业和客户所处的相对地位来决定的。双方的市场力量对比,决定了制定销售政策的主动权掌握在客户手里。因而铜加工企业的销售政策尤为重要并难于制定,正确的销售政策不但能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性作用,给企业带来收益,给货物和货款带来保障,而且能发挥客户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合作。选择的客户不能仅仅是大客户,因为大客户存在“店大欺客”的现象,也不能全是小客户,因为小客户规模小、风险大,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从中择优合作,大、小客户兼有。

2.合同的签订与履约。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合同在经济交往中越来越规范、标准、完整。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销售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铜加工企业的最大特性是以销售订单定产,即根据合同签订的数量和价格开展生产。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客户诚信档案体系,降低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

3.客户有效的信用控制系统。(1)建立合理的客户信用标准。对新客户的资信调查,授予适当的信用等级是信用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整个信用管理工作的基础。获取并分析客户的各方面信息资料,测算拒付风险系数,然后结合企业承担违约风险及市场竞争需要,具体划分客户的信用等级。(2)制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对于客户信用额度的制定,是信用管理的核心,也是信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信用额度制定要在控制信用风险和提高销售收入之间做到很好的平衡。(3)建立信息化信用管理系统。在信用管理模块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将所有客户资信信息全部输入信息数据库,并随时检查更新客户资信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与财务和销售模块的链接,将客户的销售与应收账款情况实时更新至信息数据库。将设定好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方法植入ERP系统,由系统根据信息数据库的信息对客户的信用打分并归入适当的等级。通过ERP可以全面搜集客户信息,及时并且连续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监控,及时更新客户信息,避免客户信息陈旧而带来决策上的失误。

4.科学的物流管理。销售部门按照经批准的销售订单开具销售通知单,仓储部门对销售通知单进行审核,严格按照所列项目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同时企业应当加强销售退回管理,分析退回原因,及时妥善处理。

在销售与发货环节做好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销售制度,加强销售订单、销售合同协议、销售计划、销售通知单、发货凭证、运货凭证、销售发票、收货回执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销售部门应设置销售台账,及时反映各种商品、劳务等销售的开单、发货、收款情况,并做好各方面原始记录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完善铜加工行业货款管理的对策

1.收款业务应当以银行转账方式办理,避免销售人员直接接触现款;对于商业汇票明确受理范围,严格审查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票据欺诈。

2.认真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业必须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

3.财务部每月做财务分析时,对应收账款的催收、风险评估等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4.不断完善收款政策,实行货款回收责任制,提高销售回款率。面对回款的难题,最关键的就是坚定地奉行现款现货的原则。但在铜加工行业中,很难实现,因此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回款方式加大清欠力度。从财务、销售和法律顾问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专门的清欠机构是一般通行做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清欠手段和灵活回款方式来加大清欠力度。清欠手段除了自己催账、委托专业追账机构和诉诸法律外,还可以向典当行、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个人转让债权。这样做的代价是要损失部分利益,但好处是收回了大部分的货币资金。

5.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为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诉诸法律,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6.对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责任人制。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账,无论责任人是否调离该公司,都要追究相关责任。相关机构应该及时查找出坏账产生的原因,明确相关责任人及部门,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信用管理部门和相关销售人员还应继续关注赊销客户的情况,一旦发现其财务状况好转,有了还款可能性,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并加以催收;财务部门也应对已注销的坏账进行备查登记,并加强监督,如仍旧定期寄送函证,以防止相关人员私自收回坏账并据为己有。

7.建立良好的对账制度。每月或每季度向客户寄发对账单,必要时企业财务人员与客户进行现场对账,不但能降低货款风险,而且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因而是一项有用的控制。对客户提出的异议要及时查明原因,做出相应调整;根据信用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督促相关销售人员提前催收账款,避免发生坏账损失。财务部门还应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应收账款等实时或定期进行分析,为信用管理部门制定新的赊销政策提供依据。

(三)完善销售和货款管理的辅助手段

1.不断巩固提高销售业务员的责任和素质。销售业务员是最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是最直接连接企业与客户的桥梁。“每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销售员群体”,一个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销售群体不仅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额,而且可以改变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一是细化考核内容,准确评定考核成绩,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努力消除 “粗、略、简、虚”现象。二是坚持“奖惩并重”的原则,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与奖惩挂钩。三是建立销售和货款管理监督工作考核档案,对考核情况及时通报。对考核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限期整改,对在销售和货款管理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个人给予表彰。

第14篇

关键词:QC小组活动企业基层质量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韶关钢铁有限公司板材厂多年来坚持开展QC小组活动,不仅每年在公司获奖,而且也获得过国家冶金质量协会QC小组竞赛金奖, 为该厂在改进质量、降低能耗、提高员工素质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取得不俗的成绩。QC小组活动是企业全员参与质量改进活动中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小组成员通过恰当、有效的方法和利用统计工具对质量改进中存在的主次问题及问题的主次方面进行充份分析,判断问题的症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逐步解决问题。

二、QC小组活动在基层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一)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基层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的重要理念,强调“全员参与”。“参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QC小组活动作为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以其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自主性、强烈的针对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员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全员参与基层质量管理,不仅企业达到了降成本增效益目标,而且成员基本素质得到实际提高。每一个QC成果中有效措施纳入到企业的工艺规程、技术规程、岗位规程等管理文件中,运用到设备技改、生产过程控制实际中,对基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完善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重要的依据,使企业的管理素质达到较高的境界,提升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二)开展QC小组活动在基层质量管理工作中的5个“有利于”。

QC小组活动,成员互助互学,有利于提高成员综合素质,激发巨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塑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基层质量文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统计方法贯穿QC小组活动,有利于基层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管理工作的改善与加强;QC小组活动,有利于产品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成本,创造经济效益;QC小组活动开展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企业通过持续地满足顾客需求可以获得长期的发展; QC小组活动有利于企业新工艺创造、新产品的开发。

三、QC小组活动在基层质量管理中的开展现状

(一)工作环境上面临客观不利因素。

QC小组的人员是企业的各工种、各岗位上的职工,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都可以组建QC小组。小组成员在认真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同时,再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管理、班组建设、提高效率等方面自愿结合或行政组织等方式组建QC小组。但开展活动时,往往出现成员在时间与精力上不足以互相应付的尴尬状态,或者是成员在QC活动中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后疏忽了本职工作得到上级批评等现象。工作环境上存在客观不利因素。

(二)思想作风上存在畏难情结,缺乏攻克难关的决心毅力。

QC活动开展过程中,个别成员在思想上出现矛盾状态:一方面表面为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别一方面遇到问题瓶颈时,个人能力不足、团队缺乏解决问题能力或是QC小组活动的成绩未能得到重视认可时,产生了放弃或是退缩的消极心态;或者是根本无心参与进去,迫于形势所逼,形势上参与,缺乏真心实意,缺乏攻克难关的决心和毅力。

(三)基层领导层对QC小组活动的开展重视程度不够,热于造势,冷于落实,没有形成浓厚地质量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氛围。

QC小组活动在基层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雷声大雨点小”或“走过场”现象。在完成QC小组活动课题指标压力下,最早推行QC小组活动时,热火朝天,全员涌入,一哄而起,短时间内形成过一定的氛围,取得过一些实际成果,但后来逐渐缺乏重质量的端正态度、缺乏合适有效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良好的质量持续改进局面,“雷声大雨点小”逐渐沉寂。

QC小组活动开展在实际质量管理工作中“走过场。”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完成下达任务,一些QC小组活动开展“闭门造车”,仅凭个人经验或网罗的各种理论造写出全套的QC小组活动内容,产生了“假、冒、伪、劣“产品,违背了QC小组活动坚持用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宗旨。

(四)QC小组成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QC小组活动成果水平。

质量培训对象不分等级。根据不同层次的对象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花了钱培训对象如果限制在领导、技术骨干身上,忽略了企业基层岗位职工,企业质量管理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进。对以工人为主体的现场型、服务型的QC小组成员更多时候感觉到自身质量知识与能力的溃乏,拥有实际的现场解决能力,却苦于理论不足,力不从心,苦于没有能继续提供质量专业知识的学习平台。培训不足,不能熟练掌握应用QC小组活动的基本方法、技巧与工具,久之即丧失了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或者QC小组活动成果水平难以提升。

四、如何正确发挥QC小组活动在基层质量管理中的本质作用?

基层质量管理中如何培养具有热情、具有理论水平、具有实践能力的QC小组活动人员?

(一)必须学会营造较好的轻松的QC工作环境,使自己的工作处在很好的氛围中。

基层成员要多和班组、工段等上级、同级单位沟通和交流,把QC小组工作安排告诉领导,尽可能赢得各级领导对QC小组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使自己的工作处在轻松的的氛围中。

(二)必须尽可能保质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使自己能够抽出足够时间参与到QC小组活动中。

QC小组成员都是具体岗位上的职工,假若本职工作繁忙,即使有心做好QC小组活动的工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事实上也不会有领导会欣赏把做QC活动课题而疏忽了本职工作。因此,提高自己做好本职工作的水平,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才能参与到QC小组活动中,这也是个人工作能力的一个体现,否则本职工作没有做好,领导会认为你不务正业,能力不足,不足以重用。

(三)企业领导者重视参与,营造浓厚质量管理氛围,激发岗位职工参与热情。

各级领导者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是提高QC小组活动开展有效性的关键。首先,各级领导要做履行质量职责的明白人、带头人。明白自己在整个质量管理中所处地位,所承担的质量职责,如何去实现。带头以身作则,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负责的质量职能及质量活动,并带动下属及相关人员完成质量职责。只动嘴或下达任务式公开演说不适合质量管理,领导者必须参与和质量管理有关的每一个方面工作并持续保持下去。很多成功开展QC小组活动的企业,都是各级领导亲身参与QC小组活动、亲手写成果报告、发表成果,身体力行地对QC小组活动给予大力支持,才推动了企业QC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优秀成果。各级领导参与、支持,许多问题,如:激励政策、考核奖励制度、QC小组活动的时间、活动资金和活动计划等问题才能实实在在得到解决,创造重质量降成本增效益的氛围,激发职工参与及创新热情。

(四) 组建和谐、高效、实干、以人为本的QC小组活动团队。

QC小组活动没有独立的英雄,不是靠哪一个人或几个人就可以完成,需要全体小组人员共同努力,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和认证才能完成。尊重与相信每一位成员,承认每一位成员的贡献;团队成员没有地位等级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尊重每一位成员的提案;QC小组领导多鼓励、多表扬以提高组员工作热情;人人充当好“服务员”角色,当小组成员遇上难题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通过有形的帮助,为他们提供一次展示才能的机会,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这样的QC小组才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培养一大批有热情、有理论与实际水平的QC小组活动骨干人员,才能高效完成小组活动目标。

(五) 持续不断地开展有目的的质量教育与培训。

针对不同层次的职工进行有目的的质量培训:对于企业技术专家或高技能人才应提供地方或国家等级别更高、更具权威的质量培训机构,以拓展视野,掌握了解更多更新的质量管理先进理念与方法等,更好地发挥其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领头羊作用。对于QC小组活动骨干人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自身要不断接受学习更新的质量理念、知识及技能,另一面要传授给QC小组的成员。不断加强质量管理理论知识与技术业务水平,掌握常用的数理统计工具和其他科学方法。对于全体职工,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技术研究、咨询诊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网络教育培训、职工书屋配发质量书籍等;或者是利用班组学习会、宣传栏等自行举办质量教育培训;还可以建立每年QC成果展示和历史成果汇编资料,编制以其为主要对象的教材等,保证每年均应享受到规定时间与程度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专业理论与QC活动技能学习的机会。

(六) 创建QC小组活动激励机制,完善基层质量管理制度。

有效的QC小组活动奖罚激励机制是保证QC小组活动正常开展十分有效的措施。公开公平的奖罚激励机制,承认基层员工的努力,及时兑现奖罚,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QC小组活动均能正常、健康开展,取得实效。

第15篇

有的企业反映,他们的审计部和财务部在一起办公,审计部的工资会计每月只忙几天,财务部的报表会计却每月天天忙,但工资收入水平却相差无几。要区分这两个会计岗位的工作业绩,首先要从岗位价值度上加以区分,然后再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岗位价值度区分出绩效工资预算值,最后根据实际工作表现计算出他们各自应得的绩效工资。

十一、如何对同一部门的员工进行成本等指标的考核?

这需要把握团队考核的意义,有些指标是对整个部门进行考核的,分不到个人头上,如果部门的成本控制指标没有完成,可以扣减部门的考核分数,自然会影响到部门内每个人的考核结果和绩效工资。具体针对这个问题,就看同一部门的员工是否可以分别承担节约成本的任务,如果可以,就按个人的任务指标进行考核,如果不能分清职责和责任,而强硬地将节约成本指标分解到个人头上并进行考核,其结果就只有弄虚作假,搭便车。

十二、对维修人员的工作数量如何制定量化考核指标?

维修人员的工作有时是很难量化的,通常是大家一起干,因而难以分出个人的工作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是可以按照岗位职责进行考核,比如,几个人共同修理5台机器,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只修理好了4台机器,考核时可以根据每个人各自的岗位职责确定;二是可以按照工作标准进行考核,比如,修理一个螺帽的标准工作时间是5分钟,其中一个人用了8分钟,则他的考核分数肯定不会在最高分数等级;三是可以直接按照集体考核结果作为每个人的考核结果,或按照几个人共同修理好4台机器的结果进行整体考核,各算分数。

十三、新老司机工资能够完全按照岗位价值度确定为一样的标准吗?

开小车的司机岗位一般被看作是熟练工种,所以有的企业就把新老司机的工资确定为同一岗位级别标准。但是,新老司机的技术经验和工龄是有区别的,而且在实际中很难把他们的工资确定为同一岗位级别标准,如果确定为一样的岗位工资标准,老司机心里就会不平衡。解决方案是:新老司机的岗位级别可以有些差别,岗位工资标准要有区别,但绩效工资的确定办法应该是一样的。司机的绩效工资一般是按公里数计算的,这可以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有的企业的司机的工资单元包括:岗位工资、津补贴、绩效工资、奖金(按公里数确定发放),其中,奖金和绩效工资是重复发放的,应当取消其中一个单元。

顺便说明的是,有的企业的生产涉及多个行业,司机岗位也就相应很多,比如,小车司机、汽车司机、大客司机、货车司机、大货司机、特种车辆司机、工艺车司机、吊车司机、装载机司机、推土机司机、挖沟机司机、铲运机司机、搅拌车司机、塔吊司机、拖车司机、凿岩台车司机、卡车司机、下井车司机、客货司机、运料车司机、吉普车司机、叉车司机、电机车司机、运矿车司机、电铲司机、穿孔机司机、水车司机、挖掘机司机、小铲司机、大板车司机、排土犁司机、轨道车司机。这些司机岗位的劳动负荷强度、危险程度、劳动环境都有很大区别,因此他们之间的价值度和工资标准应当有较大差别。

十四、对有些员工实施绩效考核,工作业绩或工作行为指标有的为年度考核周期,有的为月度考核周期,对年度指标如何进行考核?

对年度考核指标可以有三个处理方法:一是将年度考核指标的目标值分解到12个月,即放到每个月中去考核;二是将年度考核指标的目标值分解到12个月,然后视同完成,到年底再统一进行考核;三是年底考核。

十五、部门把握考核尺度不一样,给员工打分有的紧,有的松,如何解决?

某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做得很好,制度也制订得不错,就是各个部门自己考核自己,各部门交上来考核打分表,全都是优,根本起不到奖惩的作用。更严重的问题是,还有的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实际考核中存在不同部门给员工打分松紧不一样的问题。

对这两个问题,要采取强制分布法进行考核,分出部门和员工的好中差来。对于不同部门给员工打分松紧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完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因为部门考核是其他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考核,员工的考核要和部门考核结合起来,看部门考核的情况怎么样。考核好,负责相应工作的员工考核也不会差;考核不好,负责相应工作的员工考核也不会好,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考核松紧不一的问题。考核一定要先明确目的,为什么要考核?怎样进行考核?如果纯粹是为了走过场,就不如不考核。在这个问题上,领导班子要发挥作用,坚持绩效考核原则,树立绩效文化。如果实行真正的考核,一要有考核的原始记录;二要有考核的监督检查机构;三要有“考核职责履行度”指标,对负责考核的员工和部门进行该指标的考核。

十六、有的企业反映,人力资源部是权力部门,别的部门不敢给他们打低分,他们的考核指标很容易完成,怎么办?

首先,关于人力资源部在企业能够被别的部门“惧怕”,这很好,因为我们接触的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很难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人力资源部管起人和事来就缺少权威性,对工作开展十分不利。其次,在一个企业内,考核指标在各个部门的难易程度要大致相当,不能有的部门的考核指标很难完成,有的部门的考核指标却轻而易举完成。再次,对人力资源部的考核,不是一个部门打分决定其考核结果的,哪个部门与人力资源部有业务往来关系,哪个部门就与人力资源部有这个方面的考核关系,这个部门也就只在这个方面给人力资源部打分,或者互相打分,并不是这个部门要对人力资源部进行全面考核,人力资源部考核指标的完成是多个部门和高层领导共同考核决定的。最后,其他部门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人力资源部的权力,要实事求是地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打分。

十七、一些企业领导班子因抓生产而放松考核时,人力资源部如何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这个问题是部分企业反映的问题。人力资源部一方面要创造条件积极推进现代绩效管理,另一方面可先暂时采用第6讲的九种常见的绩效考核方法。运用先进的绩效管理制度是要有各级领导积极支持、指导和介入的,绩效管理是领导班子要负起责任的事,是各个中层管理者的事,是全体员工的事,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自己的事。如果没有班子指导和员工参与,绩效管理制度制定得无论怎样先进,其实施的结局都将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