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范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第1篇

关键词:地理素养;课堂教学效率;想学;爱学;会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时间变短,要在缩短了的时间内完成以往的教学内容,这就必须向课堂要效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提高思想认识

初中生甚至部分高中生都认为地理是“副科”,普遍不重视。而且在很多农村初中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教师也不重视地理,可想而知,地理教学会是什么样子。所以,首先要让师生们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教师好好教,学生好好学,让学生“想学”。

教师要告诉学生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自身包含了文科和理科,与生物、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均有联系,学好地理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地理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天气预报、地震、泥石流、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保护等,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初中生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就要向学生强调以上两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对他们自身是很有用的,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去认识,去体会地理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想学”。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一切,那么教师就必须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新的师生关系――民主。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赞赏的关系。只有这样的关系才是和谐的,只要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和学。有的时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教师抓得越紧他越不肯学,他们就是不想屈服于教师的威严。所以只有师生关系变得民主了,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就会自愿去学习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感兴趣,他学习起来就很快,也会学得很好,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就是指学习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效率就能提高不少。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教师对地理感兴趣

教师对地理有兴趣,上课就会有激情,就会去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教师的情绪、行动就会感染学生。学生听起课来就比较有精神,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2.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

不仅仅包括地理知识,还有其他,比如历史、化学、物理、政治等。地理知识本来就包罗万象,初中生好奇心又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才有话讲,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听”,昏昏欲睡,课后再去背诵。这样没有活力的课堂,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他们会对这样的课反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讲的东西,而没有兴趣,这样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课堂效率就比较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把学生吸引过来,让他们对地理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开展课外活动,留一些实际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课外去调查研究,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让学生去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让他们去找出污染源,再让他们去想方法解决污染问题。学生只要认真去做了,他们就会感受到河流污染的严重性,就会有一种使命感、责任心,这样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只有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爱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知识。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

综上所述,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得高效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做好引导者、促进者,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掌握知识,不是被动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掌握对其终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备课

1.备教材:仔细阅读材料,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归纳知识,总结规律。

2.备学生:编教材的专家不可能把每个使用教材的学生都切实考虑,所以备课时预测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出相应的调控方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用的。

3.编写导学单:导学单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每个环节。编写时应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基础知识、典型例题、当堂训练、课后巩固等知识,并且尽量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编写的内容要按易到难的顺序编排。

二、课中

我采用“一堂两段”教学方法,“35+10”,前35分钟进行教学,后10分钟让学生当堂训练,教师批改,精讲错题,做到堂堂清。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激趣导人,展示目标

导入要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导人的时间虽短,但对整节课的成败却至关重要。

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只要能让学生在课中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便是好方法,不需要拘泥子形式。

如在锋面一节内容授课中,学生对锋面的概念难以把握,所以在授课时结合锋面示意图指导学生搞清楚锋面、锋区、锋线等概念;同时,学生对锋的形成、发展、消亡的动态过程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时相应采用多种方法,如读图指导法、多媒体动画演示法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暖锋和冷锋的教学,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锋面图像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出两者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列表归纳,加强理解和识记。

3.妥善处理教学细节

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但若细节处理不当,必然会影响45分钟的教学效率。所以,我觉得应在课堂中合理使用教具,妥善处理细节。

比如:我在上课使随手带着指图的工具。地理课是需要大量指图的,如果用手去指地图。在投影仪的灯光下,讲台上的老师的脸庞光斑陆离,影响地理老师的“光辉形象”。更重要的是,老师用手去指图,人离地图很近,学生就看不见老师所指的地方了!而一支指图的“教鞭”就可以清晰明了的指出图中重点所在。

4.充分重视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指导学生预习。“磨刀不误砍柴功”,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所以我在课前给学生的导学案中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2)指导学生听课。动耳、动脑、动手,只有做到人在心在,才能将课堂重点、难点理清:

(3)指导学生复习。指导学生利用晚自习将新授内容复习。学生自己做题时,不可每做一题,便寻找答案。每做完一节内容,用红笔校对。自己先寻找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若发现不懂,再在相应题目中留下标记,课后问同学或教师。

5.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可使枯燥的内容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意义中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这一知识点时,假如教师只是纯粹进行理论的叙述,学生将不知所云,多媒体的是用有些不够直观。因此,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用长短一样的黑白两根线,分别表示晨线、昏线;另外用直尺,表示直射光线。演示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引起了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整个45分钟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得45分钟效率自然很理想。

6.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如:在水循环的类型授课中,活动讨论: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绘制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示意图,学生绘制,我进行指导,提醒画好的同学相互交流。学生讨论画好后。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投影绘制作品,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我进行点评。

7.合理的评价制度,提高学生信心

目前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懒散、拖沓已经成为习惯,设置合理的评价制度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在画水循环的过程中,有位同学少画了“下渗”环节,我的评价是“你的绘画很有创意,但少画了

‘下渗’环节,只能给90分。”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有所不足,但仍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令一位同学,画的完全准确,“你太有才了”从而激起他甚是全班同学的自信心。

第3篇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的一种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能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交流;能活跃课堂气氛;等等。

笔者从教十二年,也经历过困惑阶段,如课堂提问经常流于形式,学生的反应不积极,提问的效果很一般。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学习以及经常参加各类的公开课活动,笔者对提问的重要性及技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笔者最近参加的一次市级公开课为例,怎样使课堂提问更有效,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问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不断激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周老师和葛老师在进行新课引入时都创设了问题情境,周老师用《地心历险记》引入新课,葛老师用判断西瓜优劣引入新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入了同样的问题:“如何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亮点频出。

二、问题提出要有梯度,有层次,有分解

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如葛老师在讲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时,设计四个问题,问题的呈现非常有梯度,层层递进,逐渐引入本课所讲内容,效果非常好,学生很快掌握了所讲的内容。

三、提问内容要明确,切中要害,突出重点

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尽量做到前详后略,提高课堂效率,周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她在讲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时,提问到地震波波速是如何在地球内部变化着的,在哪些面有明显变化。她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浪费时间,在最有价值设问处提问。

四、提问后要有评价

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葛老师这一点做得非常好,每个学生回答之后,她都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但有些学生回答错了,她并没有给予积极引导,而是直接说出自己的答案,可能是考虑到时间问题吧。

五、 提问要合理分配对象

教师在确定答问对象时应遵循普遍性原则,先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问题讨论,带着问题去思考,等学生思考之后再指名回答。确定答问对象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遵循量力性原则,对地理学习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分别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促使他们通过回答问题产生成功的,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但周老师和葛老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周老师提问的只是位置偏前的学生,葛老师提问的是位置中间的学生,而两边的学生没被提问到,这也是很多教师所忽略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化难点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每周集体备课时,我们牢固树立目标意识,科学地制定每周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其次,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何在教学中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抓住重点的教学,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每堂课都有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要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做到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中如何确定重点呢?这就要求全组老师要集体备课,在备课活动中,全组教师认真学纲,钻研教材,学习教参及刊物的相关资料,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运用集体智慧,明确一节、一章和全书的重点及重点的层次与联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让每位教师学会重点的确定方法。在教学中还应抓好重点的教学。第一要突出重点;第二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情况,便于调整教学活动;第三要对重点知识内容及时强化;第四要对重点知识归纳网络,学完一节、一章、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要把重点知识整理成知识点、知识线和知识网络,使所学知识概括成系统,以便形成一个优化的系统和知识结构,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往往有一些知识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我们在集体备课时,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心设置问题,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化繁为简,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把学生一步步引向广阔的知识天地,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知识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一部分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缺乏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仅凭课本罗列的知识点和插图往往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很难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自制地球运动的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分别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黄赤交角的形成、二分二至的形成、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重难点知识,安排学生轮流到多媒体教室观看,边观看边讲解,运用动画把抽象的空间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重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两张皮”的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问题的情景,从而使教师的所教与学生的所学、所需有机地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三、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教法。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多数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忽视学生和教法,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主动探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平铺直叙的讲解只会使学生感到空泛乏味,也难以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应该多提出一些高质量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学习有关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时,学生能够轻松地脱口而出,但如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如果夹角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如果角度变小,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将如何变化?”通过设问条件的变化,把看似无疑的结论问题化,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之间,黄赤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之间,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平中激疑,促进学生在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思维活动得到启迪。

五、进行变式联系,以旧带新

第5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化难点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每周集体备课时,我们牢固树立目标意识,科学地制定每周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其次,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何在教学中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抓住重点的教学,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每堂课都有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要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做到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中如何确定重点呢?这就要求全组老师要集体备课,在备课活动中,全组教师认真学纲,钻研教材,学习教参及刊物的相关资料,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运用集体智慧,明确一节、一章和全书的重点及重点的层次与联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让每位教师学会重点的确定方法。在教学中还应抓好重点的教学。第一要突出重点;第二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情况,便于调整教学活动;第三要对重点知识内容及时强化;第四要对重点知识归纳网络,学完一节、一章、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要把重点知识整理成知识点、知识线和知识网络,使所学知识概括成系统,以便形成一个优化的系统和知识结构,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往往有一些知识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我们在集体备课时,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心设置问题,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化繁为简,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把学生一步步引向广阔的知识天地,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知识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一部分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缺乏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仅凭课本罗列的知识点和插图往往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很难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自制地球运动的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分别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黄赤交角的形成、二分二至的形成、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重难点知识,安排学生轮流到多媒体教室观看,边观看边讲解,运用动画把抽象的空间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重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两张皮”的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问题的情景,从而使教师的所教与学生的所学、所需有机地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三、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教法。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多数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忽视学生和教法,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主动探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平铺直叙的讲解只会使学生感到空泛乏味,也难以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应该多提出一些高质量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学习有关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时,学生能够轻松地脱口而出,但如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如果夹角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如果角度变小,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将如何变化?”通过设问条件的变化,把看似无疑的结论问题化,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之间,黄赤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之间,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平中激疑,促进学生在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思维活动得到启迪。

五、进行变式联系,以旧带新

第6篇

一、实施“探究式”的地理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式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并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解难释疑的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并通过自我探究,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人口的变化》一节时,笔者先让学生在上课时进行预习,通过预习课本知识或是借助其他资料解决以下问题:“人口的增长有哪几种增长模式;人口为什么会迁移;现今我国人口是哪种增长模式;农业革命前后,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几个问题有的可以在预习课本时找到答案,有的需要自己动手查资料解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既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又扩大了自己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问题的答案是自己动手找到、发现的,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时间,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借助地理图像,有助于学生准确、牢固地学习

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提供比文字更加准确的地理信息,地理图像有很多种,如地图、日照图、等值线图、气候类型图、区域图等等,利用这些图像,有利于使抽象内容直观化、具体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准确地进行解题。近几年,图像在高考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对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决考试中的问题,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独特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录像、图片等直观材料将学生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引领学生遨游探索宇宙空间,使学生身亲临其境到各个地方旅游,激发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知识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行星地球》一章时,学生对课本当中的行星,地球的公、自转,地球的圈层结构(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等问题时,由于学生并不能亲眼看到行星地球真实的情况,所以很难将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地球的真实情景联系在一起,不能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一些Flash、幻灯片等技术,让学生亲自观看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既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多媒体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四、利用所学古诗词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的描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知识在我国古诗词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体现了“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等等地理规律、原理。又如,在讲有关长江的知识时,如果穿插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能够生动地再现长江上游“多峡谷,水流急”的特征,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长江的气魄,理解本节内容,进而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做到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前准备

首先,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吸取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精华,更需要培养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知识面更加广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档次。

其次,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一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哪些是体验性目标。二是要认真进行“学情”分析,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制定出合理的基于课程标准且有所拓展的教学目标,选择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努力编写出较为优秀的教案。(1)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地图,因此,要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3)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备好课、编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利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情境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较快地进入学习情境,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进行活动和探究学习时,教师先要给学生一个知识的铺垫,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组织安排活动,自己充当活动的各种角色,促使学生在地理活动中运用五官四肢、运用大脑,从而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充满乐趣的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在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全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参与的积极性,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是人人都卷入其中,全员参与,变以往的“师问生答”为“畅所欲言”,变学生的“纹丝不动”为“自由活动”,变“师说生听”为“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有效参与是涉及内在思维和复杂活动方式的一种深层次参与。

三、课后反思

1.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课堂中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2.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堂探究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在讲到目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总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从而喜欢你的地理学科,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相信只要我们地理教师把好备课关,把好上课关,并做好课后反思,就一定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8篇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高效课堂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不再以知识体系为核心,而是以学生的认知为核心。新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进课堂教学,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以前的地理课教学,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画、背,纯粹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地理是一门常识课,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选取自学式、引导点拨式、动手动脑操作式、导学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我平时用导学较多,导学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我努力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让学生概括。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探讨,与同学交流,实现一种“探索,质疑,学习,应用”的这种层层推进。学案导学,使学生自学目标步骤清晰,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他们可以根据“学案”,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球仪、地图等教具地理课必不可少,而新教具多媒体、展台的应用更能把课堂容量增大,同时使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再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制作合理化、便于操作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并适时引用,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劲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如:我在讲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时,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我分别将降水在1600毫米以上、800毫米~4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的区域依次进行闪烁,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将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加粗依次闪烁,等降水量线经过的主要地名依次闪现。而后,我在课件中画出一条带箭头的线,此线从沿海指向内陆。有的教师让学生沿箭头所指方向观察降水的分布,学生们很快就说出了我国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降水分布不均的规律。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给学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一)让学生明确目标

如果学生盲目地学习,效率必然很低,但让学生自己知道学习的目标了,就能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每一节课教师要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展示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研读教材和地图,寻求问题的答案。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继续寻求答案,仍然无法解决的,做好标记,教师巡视过程中提交,个性问题及时分析解答,共性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后分析讲解。这样坚持一贯,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教材的可读性,增强自学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受益一生。

(二)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在利用学习小组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一是分好学习小组。在学习分组时,要把学生按学习状况的上中下搭配成小组,还应指定一个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学习较好的学生任组长。二是注意不要放任自流,让学生无目的无头绪地乱起哄,必须使学生说有内容,议有目标,查有依据。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抽查,个别辅导等。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学生

就地理学科来说,很多学生存在不够重视、厌学等现象,所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无论过程、方法还是探究成果都要给予客观的评价,寻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做得不好的及时指出,鼓励他及时改进,并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觉自己在不断前进,都有希望,学习的兴趣才可能持久。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学习更能深化、深入。

总之,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率,关键在于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体现在课堂上,我们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使地理课堂教学出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打造出高效、和谐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面对新课改,我们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呢?本人认为:

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文我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

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生活实例融入地理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地理问题回归生活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又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去了解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04-02

课堂既是凹地,所有课程都要在课堂里汇聚并得以整合,课堂也是凸地,所有的课程都在课堂里提升并得以实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学科是一门贴近日常生活的学科,教学内容普遍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及难点较多,需要教师更多的付出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每位地理教师应思考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标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纲目,是课程实施的准则和指南,课程标准作为实施教学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共同素材,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用的好,使学生收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而用好教材,不仅要源于教材,还要高于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把握教材不仅要能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要对教材能整体把握。教师要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更要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如同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样,知识的掌握也分为四个层次。有的人只能掌握一个个的知识点,但不能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这是掌握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但不能把不同类型的各条线的知识横向并联起来,形成一个面,这是第二次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但不能把不同年级一个学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立方体,这是第三个层次;高水平的教师要能随心所欲的驾驭教材。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这是第四个层次。一个教师如果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就会成为一个教学专家,在教学中不管从哪个知识点切入,都能把各种知识连接起来。

2.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

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多运用发生在当地或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地理过程和原理,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关问题,既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中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律时,让学生联系我市的工业、商业、住宅的分布位置,并分析原因。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的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

3.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众多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和讲授法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根据地理教学内容,从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具体的事例。例如:在高中地理人教版《全球气候变化》一课教学中,可以引进最近几年的世界气候会议资料片段,并将目前地球上实际出现的问题与会议结合起来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能够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使用演示法,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所以学生在学校这部分内容时比较困难,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地球的自转以及公转,一方面加深了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运用比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在教师正确指导下,通过认真比较和运用学过的知识、技巧和方法,这样不但能掌握解题方法,而且能提高解题能力。例如:讲美国农业时,让学生比较"美国、东南亚、欧洲西部"农产品的共同点及不同点并简要说明原因,通过比较,既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是知识系统化了,这样教学效果更好。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要有适当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在这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容易的问题让差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让好学生回答,好、中、差生都调动起来。

4.精心设计例题,多做典型练习,多给时间学生实践

第11篇

高中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学生来说,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整个阶段地理复习的开展。

对许多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

2.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

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3.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3.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第12篇

1.转变角色、构建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质疑,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契诃夫认为:"就教学工作的效果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有对老师、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表现在要让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意提问,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学生表现好时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表现不好时也不能轻意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创设问题、主动探究,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成绩差,究其原因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现代高中生大多在衣食无忧中长大,加上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的管教,放任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大胆让学生自学、讨论、评价、归纳,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按时复习的好习惯。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理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上课刚开始教师就要通过生活实例、社会热点、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根据地理学科特点,针对不同课型,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问题,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提出,若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明白: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接着就是学生针对问题学习课文,自主探究,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组合、合作探究等形式,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等都得到较大发展。

第13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效率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1-056-01

进入高三地理学习,我们面临的就是高考,怎样才能决胜高考呢?高三地理需要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高三的时间又紧,要想出色地完成高三的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条有效途径。高三地理教师要能从学校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有限的课堂培养出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顺利达到自己的目标,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一、教师要精心备课

当前我们农村高中学生基础薄弱,要提高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备课是关键。

(一)高三备课要有针对性,教学设计要针对高考。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推敲教材和考纲,现今的高考,不是考查背诵教材的本事,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设计理念和要求,注重评价考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地理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地理学科就是对科学的人地关系的认识。通过试题,考查考生独立获取学科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考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因为试题的陌生度高,都是教师示讲过、教材上没有的问题,需要临场判读分析独立作出结论的。注重考查学习方法,注重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考查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认识,体现学科的前沿性。总之,高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平时备课得注重高考的需求。

(二)教材内容要大胆取舍,敢于放弃。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结合等必须作出精心的安排。高三内容多,教师必须根据学情取舍教学内容,详略得当。

二、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主学习

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提高教学效率。而一个好的学案应具备两点:第一,适当的题量。训练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第二,适当的试题。学案中的试题可以整合历年来的高考试卷以及高考模拟试卷上的试题,还有自己根据高考内容原创的变式试题,通过试题的整合与精挑细选,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精选易错易考知识类题目,例如地球地图、气候、可持续发展、水文、地貌,对于历年高考卷上出现的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创新性地变式设计,设计成不同的试题,以求取得最大的收获。

(二)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

让学生自己分析,在课堂上我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除了允许“插嘴”外,也常请做对的学生来讲讲解题的过程,是怎样审题的,怎样分析的,怎样得出结果的。也请做错的学生讲当时是如何考虑的,然后尝试相互点评。通过学生的讲解,往往更能够启发其他学生,也能启发教师,既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注意,更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在这过程中既树立了榜样,也锻炼了学生除了解题以外的多方面的能力,如表达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对个别值得探究的问题,形成你问我答。有些问题是值得探究的,也是学生出错率很高的;对于这些问题应该把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教师为他们讨论提供引导。

三、精讲精练,当堂反馈

老师跳入题海是为了让学生跳出题海,备课组的老师分工做题选题,找出基础题、能力题和高考题给学生分层递进训练,针对性强,效果好。题目做好后及时反馈。对学生而言,所做的练习,所考的试题,如果学生能及时知道正确答案,并主动改正错误的部分,强化正确的部分,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在课堂上教师要知识丰富,教师的知识面越宽,驾驭教材教法的能力就越强。教师只有努力拓宽知识面,认真琢磨教学艺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台风、沙尘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时,要结合时事,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图像、优美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激情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的怜惜之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有时也要机智幽默,再就是要有激情,教师的精神状态能感染学生。高三的学生在高压状态下生活,每日学习时间长,让学生听课时常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的现象,但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常常抱怨学生,我们要用饱满的精神去感染学生,用自己丰富专业知识吸引学生。我们还要把我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传递给学生。

五、关爱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常常沟通,学生们往往喜欢某老师,也会喜欢他教的科目,让他们在你的课堂上积极地学习。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创新,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穷其一生的事业追求。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与学的活动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持久地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左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

育科学版).

第14篇

摘 要:多媒体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不仅可以充分贯彻实施新课改的要求,还能使抽象的地理问题直观化、生动化,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应用的必要性谈起,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提高多媒体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又注重实践的基础性学科。要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灵活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对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理问题和复杂抽象的内容有重要意义,是现代初中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

1.现代教学需要多媒体技术

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和快速发展的时代,地理信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它具有强大的数据筛选处理功能,可以将丰富的信息、精辟的知识内容更加概括直观地传授给学生,使地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呈现多样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想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使地理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运行多媒体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地理活动的探索和学习。

2.多媒体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新课改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增加和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使地理课堂能够更有效丰富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多媒体技术变为学生有力的学习工具。现阶段,多媒体课件作为初中地理课程的有效载体,必然会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策略,使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向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演进,使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地理视野,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3.现代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的眼界也不断开阔,这要求地理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满足学生对更高层次知识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在地理课堂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切实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地理学科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媒体环境下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获取地理知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大量精彩的地理课件中也存在着问题需要解决,从而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

1.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于生动直观,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获得新知识。但是,有些教师将多媒体设备当成了板书的替代品,更强调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板书上的内容呈现在多媒体的设备上,这种做法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还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选择精美的形式,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件的外观制作上,这样不仅不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演示,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欣赏卡通动漫上,使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本末倒置,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有效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地理问题的实质,起不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2.缺少课件素材之间的联系

素材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础,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地理课件不缺少生动直观的素材,缺少的是教师如何能将各种素材整合成统一的整体,充分运用素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地理学道理。当前,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局部生动、整体松散的问题,教师往往用大量的素材拼凑成课件,这些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突出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大量同质化的素材往往更不利于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实质。例如,初中地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一课,教师在课件中列举了大量危害环境的事例,不注重总结环境与人的关系,最后使地理课变成了道德批判课,这样反而达不到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

3.课堂知识容量过大

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地理知识更快捷方便地传递给学生,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这一方面,使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必须紧张快速地思考,否则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有些学生由于地理基础较差,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常常表现出吃不消的状态,对课件中的知识往往只是一知半解,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给学生安排过多的信息量和内容,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有效接受课堂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避免学生不能全面接受地理知识的

问题。

三、多媒体环境下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策略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多种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环境下得以有效使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和思考,为学生多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1.利用多媒体创设悬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集中在地理教学的内容上来,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较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在讲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组水土流失的图片,使学生在更为震撼的视觉冲击下进入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利用多媒体呈现地理事物,引导学生直观记忆

地理教科书的插图往往是静止的,内容是杂乱无声的,这些教材可能不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动静有效结合,使书本上的知识化繁为简,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例如,在讲授《我国的主要山脉》时,教师可以把我国山脉的基础轮廓处理后,突出显示在多媒体课件中,这样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使W生对我国的山脉有充分的了解。

3.合理安排多媒体进程,引领学生主动探索

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时,合理安排多媒体进程,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想象,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得新的地理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设问,使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自我找寻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信心。例如,有的学生会问教师:我国南海的珊瑚礁、岛屿都如此之小,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去保卫?教师可以结合地图,首先围绕国际海洋公约讲述在岛屿范围的12海里作为专属经济区,即小岛周围400平方千米的海域就会被视为岛屿国的领海范围,再引导学生对周围的资源(油气资源、水产资源、海上交通资源)等进行分析,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起到促进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作用。

4.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课堂实效性

现代教学技术有它的先进性,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直观、形象,但知识点、重点图形不能长时间停留,影响学生条理性地理解、记忆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因此多媒体不能完全取代黑板,务必保留必要的板书和板图,和传统教学有效整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多媒体的课堂实效性,使地理课堂更为高效。

多媒体依靠自身的直观性、形象性和便捷性特征,使多媒体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极大的作用。初中地理依靠多媒体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是教师重要的辅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从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切实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功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地理的负担。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教学效率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是现今摆在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探讨有关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策略方法。

一、立足于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教学模式呈现出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为此教师一定要对这种现状进行积极的转变,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灵活丰富教学方式。高中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因此呈现出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就会阻碍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学习兴趣的产生。所以教师可以灵活的将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要善于将很多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化难为简,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把握住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可以灵活采用图示法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

以讲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部分知识为例,要让学生把握好“四季变化的原因?怎样描述季节?”两个关键性问题;还可以运用图示法将比较复杂的区域问题进行简单化,切实提升学生知识的获取效率,使学生获得一种收获感,如此对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民主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民主和谐地理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条件。师生之间能够做到融洽的互动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信任,实现心灵的碰撞,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适当地鼓励与肯定,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进取心与自信心,这样对于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参与性,鼓励每个同学都能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的答案可能存在错误,教师也不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否定,要采取科学地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发现错误,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讲授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有的学生认为冰川融化并不一定就会造成海平面上升,也有的学生认为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应该辩证地看,可以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恶劣环境变好了……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教师都要给予客观地评价,保护学生积极思考的参与性,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地知识答案。尊重学生,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地课堂教学环境,才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在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这一点进行有效地把握。例如可以为学生学习主体性地发挥创设各种条件,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地理图片,使学生通过图片观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对于某些地理知识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例如对于对照地图指认地形、交通线等内容都可以让学生独自完成。也可以结合某些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图、制作地理模型或者矿石标本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就某一地理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冷锋和暖锋”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同时通过小组交流互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也显著提升。在这一过程教师只需要在方法与思路方面做好引导,同时就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好评价。

四、加强地理教学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地理学科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教师要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积极加强教学内容同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拉近地理学科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展开地理教学,环境、人口、经济三大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如何实现三者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着很深的联系。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环境、农业、人口、工业等知识,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学以致用,进而使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能够得到了进一步的消化吸收与巩固,进而带动整体地理教学效率的上升。

五、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直接关乎着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相关的策略方法也必将随着新课程改革地深入发展,随着地理教学实践的发展逐步更加完善与丰富。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寅.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考试周刊.2011年

67期.

[2] 林慕珍.浅论高中地理课改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艺术,

2006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