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善意的谎言辩论材料范文

善意的谎言辩论材料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善意的谎言辩论材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善意的谎言辩论材料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 交际 角色转换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哪些角色呢?

一、创设情境,教师是兴趣的激发者。

“兴趣是主体对外在事物保持的高度敏感而积极的心理状态。建立在这种心理状态基础之上,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应该根据口语交际的主题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主动交际。例如执教三年级下册《我想发明的机器人》,学生对“机器人”这个话题本身就很感兴趣,所以上课伊始,笔者利用课件演示,播放了一组机器人无所不能的短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很快投入状态。为了让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精心创设了“新款机器人会”情境,老师成了“会”主持人。“各位在座的设计师们,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让我们一同去参加新款机器人会吧!瞧,机器人协会的首席设计师来了,他还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呢!”老师“入情入境”的开场白,把学生的心说得痒痒的,恨不能马上上台介绍自己的发明设想。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再不想说话的学生都会跃跃欲试。

二、因势利导,教师是表达的调控者。

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最大的不同就是交流的多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应认真倾听,还应适时接话题,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你来我往,言语交锋。课堂上我们要围绕精心设计的话题,在多个情境展开多种形式的口语交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互动交际的过程。这一过程就要求教师当好一名思维敏捷、调控到位的好主持。

1.层层推进,积极调控。

笔者执教的口语交际课《诚信与善意谎言》,学生围绕“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和“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两个观点展开辩论。教师为了引领辩论技巧,层层铺垫。先是热身―交流搜集资料,接着同桌试辩、指名试辩。当三位同学辩论之后,引导学生评议,这时问题暴露了:学生基本是讲自己的观点,没有反驳。于是教师抓住要害进行点拨:“辩论必须表明观点,以理服人。”接着教师与二位学生模拟表演示范辩论。为了推动辩论气氛,教师不断“推波助澜”:“谁最先站起来辩给我看看?”这时有一些同学开始站起来辩论,辩论的气氛渐渐强。在教师不断营造辩论的氛围中,学生最终正式对垒,最后课堂上正方反方出现十余回合的交锋,掀起。在课上,教师犹如一名“主持人”,让孩子从不敢说到能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思想得到解放。

⒉规范语言,积极评价

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载体的语文课,学生在表达交流中,常出现用词不当、表达不清楚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加以指正,使学生发现不足并逐步改正。例如在口语交际《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课上,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的培养。例如,当学生一站起来就拿着书直接说时,教师引导:“你首先应该与对方辩友打个招呼啊!然后陈述自己观点。”在教师一次次提醒中,学生懂得关注交际中的语言细节,有条理地表达。同时教师根据具体交际情境设计相应评价方法,设立了“最会搜集材料的小辩手”,“最会陈述观点的小辩手 ”等,这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口语交际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

三、拓宽渠道,教师是活动的促进者。

2011版新课标强调,口语交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科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新教材中所隐含的交际内容,利用生活题材,以学生原有的口语能力为凭借,进行口语训练,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学校的每一堂课都应成为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沃土。例如:语文课堂上要有渗透意识,融口语交际于课堂每个环节中。阅读教学的质疑、释疑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求取真理的过程;在个性化阅读中师生针锋相对地阐述自己意见。再如班队课也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平台,如名人访谈,快乐课间活动等。因为在活动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高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生活,抓住一闪即逝的机会,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就能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2篇

新华社北京2012年10月23日电,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中央文明办、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道德诚信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进一步强化解决措施,夯实食品安全领域道德诚信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推动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必损”、“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利益导向和“明信知耻、惩恶扬善”的道德风气。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近年出现的“毒大米”、“瘦肉精”、“彩色馒头”、“塑化剂”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要做到有诚信、讲道德必须( )

①为人诚实,言而有信②具有强烈的个人荣誉感和竞争意识③信守承诺,承担责任④做正直的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近年来,“瘦肉精”、“彩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社会诚信的关注,重塑诚信社会刻不容缓。这是因为( )

①诚信是品行、责任、声誉、魅力②诚信是资本、财富、竞争力③讲诚信,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④讲诚信,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3.了解了上述材料,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思想品德老师组织下,积极响应学校“共铸诚信校园”的号召,决定举行一场辩论会,请你参与。

正方观点: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要讲诚信。

反方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做不到诚信。

(1)请结合实际,阐述不诚信的后果。

(2)请你从诚信守则的角度来证明正方的观点。

(3)通过辩论,同学们对“诚信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你如何理解“诚信的智慧”?

(4)为了建设“诚信校园”,请你写出两点建议。

4.假如你所在学校也准备开展一系列诚信教育活动,请你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

[教材链接]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1.不诚信的危害:(1)在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2)不讲诚信的人可以骗人一时,但不能骗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是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3)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

2.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3.诚信守则:(1)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2)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①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②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③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④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4.诚信的智慧:(1)诚信要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2)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信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隐私,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对人诚信与尊重他人隐私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3)诚信的核心是善。有时说些“善意的谎言”,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参考答案]

1.B 2.C

3.(1)不诚信将会导致这样的后果:①难以在社会上立足。②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③事业难以成功。④产生信任危机。(2)①坚持实事求是。②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③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④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3)①应与具体情境相结合。②当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发生冲突时,要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③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④诚信的核心是善。(4)学校:①对不诚信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②开展诚信宣传系列活动,如召开主题班会、办主题板报等。家长:父母以身作则,做子女的诚信榜样等。学生:①增强诚信意识。②提高自身道德修养。③对人守信、对事负责。④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⑤考试不作弊。⑥遵守承诺等。

第3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培养策略

北大教授温儒敏曾说过:“语文课最基本、最核心的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谋生的能力,获得一种为社会服务的能力。通过语文课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谈得上更高的要求,比如说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可见,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何谓语文能力?简单来说,语文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从何而来?当然不可能是看来或者是听来的,更不可能是教师强塞硬灌得来的。只有勤于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得到加强。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想方设法创建并提供利于学生实践的平台,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创设情境上好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言交流是人际交流的基本手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让学生的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话题包括对话、复述、演讲、辩论、介绍等。但由于缺少相对应的考查,教学中许多教师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当成在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可教可不教的一个板块。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升高,反而不敢说,不想说,也不会说。甚至课堂上鸦雀无声,偶尔有被点名回答教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或者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为锻炼学生学会倾听,养成敢于发言、勇于发言的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抓住课堂生成的有利时机,有目的地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例如,《唯一的听众》一文,讲了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谎称自己是个聋子来让文中的“我”有了自信,再接着拉小提琴,最终,“我”在老人的鼓励下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的故事。由于说谎这种小毛病许多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学生对说谎的认识也不深,教师可抓住时机,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安排,设计辩论专题: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反方: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对于辩论,六年级的学生是初次接触,辩论会前,学生对于辩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无所知。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录像,让学生明白辩论时应如何学会倾听,捕抓对方的毛病与漏洞;如何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如何文明礼貌、得体大方。在了解了这些事项后,老师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大量的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下节课开一个专题辩论会――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辩论会上,教室沸腾了,学生唇枪舌剑,各执一词,不可开交。然而就是这样的专题辩论会,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敢于发言的胆量,养成勇于发言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材料的动手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只靠口语交际的教学。平时,教师要做到允许学生说话,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中培养敢想敢说、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能力与习惯,最大限度地释放潜能。

二、积极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主要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语文实践活动打破教材与时空的限制,迎合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充分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参与、自主地探究、自信地表达,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在运用中获得新知,发展了各项能力。同时,语文实践活动还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生活、走向现实的通道,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从以下语文实践活动着手。

1.办好板报、手抄报

每年我们都会迎来许多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还有“五一”“六一”“教师节”“国庆”等。教师利用这些节日,可以搞一些庆祝活动,也可以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让学生以节日为主题搜集资料,办手抄报,出黑板报。手抄报、黑板报集读、摘、采、编、写、画与版式设计于一体,是锻炼学生才智、展现学生才华的用武之地。在这块自己的小天地里,他们以独特的视觉来观察社会、体味生活、表露心迹,稚气、童心和才智都跃然纸上。学生通过自己搜集材料,并对搜集得到的材料进行筛选、编排、布局,书写标语,设计插图来自己办报,既增强阅读效果,又对节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习惯,又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各种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办报过程中,既分工,又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能力。

2.编故事,演故事

现在的小学生渴望丰富多彩的课堂、充满趣味的课外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语文教学仅限于书本、仅限于课堂的老模式,充分挖掘校本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构建语文实践活动的空间,如举行经典国学诵读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趣味性、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展编故事、演故事等比赛活动。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动手改编课文情节,将一些故事性强的课文改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学习的乐趣。

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2课《半截蜡烛》,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分角色朗读课文和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分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方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生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角色扮演来充分表现德国强盗的残忍和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学生们惟妙惟肖的表演,为自己搭建了一个演绎文本、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加深了他们对教材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角色游戏“狼和小羊的对话”,让一位女学生扮演小羊,一位男学生扮演狼,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对话,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注意神态、动作和语气。这下子,学生的兴趣全来了,学生也活跃起来,学生在这融洽的气氛中体会参与活动的乐趣,轻松地学习,真正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叶圣陶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如清明节里,组织学生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用诗歌朗诵来缅怀英烈;参观旅游景点时,让学生撰写导游词,介绍家乡、祖国的秀美河山;开展“用规范字,说普通话,”活动,写消灭错别字调查报告;节日自制贺卡赠送老师、同学,表达对老师、同学的感恩、感激;制作毕业纪念册、编优秀习作集来怀念校园生活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问、查的综合能力,沟通了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联系。既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