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施工管理信息化范文

施工管理信息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施工管理信息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施工管理信息化

第1篇

(1)水利信息保障环境的建设和维护。水利信息保障环境是指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组织管理在内的环境系统。我国出台的《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等规定都保障了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各类信息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水利信息工程建设也开始注重对新技术背景下的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国家也相继出台政策,不断给予水利信息建设政策上、技术上、人才上的支持。

(2)相关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这些系统主要是包括水资源管理支持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在内的十大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其中,国家防洪抗旱系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专项应用系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着水利工程施工和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也加速着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二、传统水利施工管理存在的隐患

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主要包含了几点内容:成本管理即降低造价,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工程的进度,按照工期及合同规定的期限尽可能地提前一些完成施工进程,为后续的审查和修补留下时间;对施工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管,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和高效施工;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开工前的设计和审查工作,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确立技术手段;在工程完工后,要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最终进行竣工验收工作。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内容十分复杂和繁琐,每一项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而且,它还存在着涉及知识面广、工作深入细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相关的法规较多等特点,这些都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系数。再加上水利施工项目大多是由国家所投资,一些工程缺乏相应的审查机关,从而在投资、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监理不到位、缺乏有效控制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隐患有以下几点。

(1)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一些水利建设工程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理机关,投资和施工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不是通过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责任制度系统来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从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项目管理职能的正常实现,这样就使得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难以达到科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也给后续的审查造成不便。

(2)缺乏科学的施工目标管理。项目的施工目标是项目得以进行的重要基础,也是对项目进行审查和管理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成本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安全目标和文明生产目标。然而,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由于缺乏管理机制和机构而在施工的目标管理上出现了以下问题:①成本目标不能得到落实和控制;②质量目标大多流于形式而忽视对质量的监控,注重工程的施工结果而轻视施工过程中应有的注意环节;③进度目标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与合同的规定并不一致,同时合同对此也没有硬性的、规范性的要求;④安全目标大多是依据施工人员的经验自行确立和各自执行,并没有在科学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形成安全目标体系;⑤文明生产目标也大多是做表面功夫,并未给工程本身带来益处

(3)水利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偏低、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综合素质不高。大多数工程管理人员具备较好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但是由于过分注重行政职能而缺乏应有的施工实践经验,同时一些思想、观念依然停留在旧的套路和框架上,从而导致管理缺乏有效性。另外,对于技术上不算娴熟、管理经验也不丰富的管理人员来说,在施工成本、质量、进度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下,更加无法开展科学的管理。

(4)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到位。施工单位对现场的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很少严格按照规范性的要求执行,现场管理多是为了应付检查,从而导致随意性很强。最终导致施工现场极为混乱,严重妨碍施工进程。同时,设备和仪器的引进和维护都存在不足,致使设备失去应有的效用。

三、水利施工管理信息化趋势应对措施

(1)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工程设计。设计是工程项目的灵魂,是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在项目的设计环节,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水利工程仿真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支持子系统。前者能够对水资源作出整体的规划,形成不同的技术方案,然后将这些方案进行综合的研究和对比,最终确立最优的施工方案,有效减少了人为的设计失误造成的损失;后者则需要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设计软件来实现,这个系统主要包括集成方案设计软件、造型渲染软件等,可以对全程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审核和比较,实现信息技术与设计规划的结合,促使设计不断得以完善。

(2)现代信息监测技术能够在工程的设计环节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规格、型号进行录入,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对此进行监控,坚决不使用不合格的承包单位、供货单位提供的材料,坚决杜绝将检验不合格的材料、配件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当按照要求完备试验仪器,规范对每道工序,包括材料性能、混合料的配合比的测试,并随时对控制点进行复核,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还可派专人负责管理和养护试件,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还可以随时监测到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质量问题,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作出整改,防止留下安全隐患。在严格的管控下,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能够在施工中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完成项目的任务。

(3)运用数字化技术完善对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可以事先对工程进行测绘,形成施工中的地貌抄测。利用GPS全站仪,直接与天正等软件进行整合,消除地形、天气等因素对于施工管理的影响;同时,管理人员可以将每日的现场视察结果在计算机中制成形象进度,利用相关软件,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可以快速发现各施工作业面的进度偏差,并能够通过模型进一步找出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而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或赶工措施,从而对施工的进度进行有效的监控。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施工;强夯;社会效益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an ensure that dynamic even after construction site,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quality inspection ar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has played a guiding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so as to achiev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project cost, bringing the benefits mus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dynamic; social

1 前言

近几年来工业工程建设中重型、大型工程的增多,对地基处理要求越来越高,但按照目前勘察布孔的要求对建筑场地进行勘察时,只能大致了解场地的不均匀程度,整个场地的最弱部位不一定能查明。而设计人员在进行强夯设计时,往往根据勘察资料提供的参数进行设计。这样虽经强夯处理,有的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有的又因施工过多的夯击能而造成浪费。由于工程划分区域多、强夯施工会出现交叉施工,施工管理比较复杂,在强夯施工中引入了信息化施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信息化施工能够保证施工后场地的均匀性,同时由于质量检验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起到了指导施工的作用,从而达到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 信息化施工管理在强夯施工中的运用

2.1 工程概况

某高炉地基处理工程,总面积约计10万,分为五个区域,其中Ⅰ区、Ⅳ区、Ⅴ区为普通强夯,Ⅱ区、Ⅲ区为分层强夯。工程所在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石灰岩,其土质分布极不均匀。

2.2 现状分析

在强夯施工前,通过现场情况调查,对影响强夯施工的各个因素进行搜集整理分析:

土质:矿槽区为一期建设时强夯不合格的土石方、无组织弃土回填而成,回填料极不均匀,含泥量极大。

回填料:根据目前整个工程土源情况及强夯情况,已无合格碎石料可供换填。

施工单位所用机械:100t起重机三台、14.6t钢筋混凝土夯锤一个、19.5t钢筋混凝土夯锤两个、25.6t铸钢夯锤一个。

2.3原因分析

通过有关资料调查分析,经过400试夯施工与现场调查、分析,事后检查总结,根据分析的末梢原因,运用到施工中,进行现场观察、检查和试验,得出有些因素在工艺和操作上即时可解决,这些原因并不是主因,同时确定了影响强夯施工的主要原因(见表一):

表一

2.4信息化施工管理在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2.4.1 工程目标的设定

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要求和合同要求,提出工程目标,在开工前将它们记入系统,作为衡量施工过程各个方面是否合格的标准与依据。

高炉区域的土质具有不均匀性,设计方案只有300t•m普通强夯、300t•m分层强夯方法。由于地基条件的复杂性,在工程目标系统编制前就要做大量分析整理工作,根据不同地强夯区域进行试夯,将不同强夯方法归纳、梳理清楚,编出与其相对应的输入方式和顺序,发现仅这两种方法很难满足要求。例如,选择大高炉矿槽区的中间区域400,按照设计方案300t•m分层强夯进行试验性强夯,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及时地将结果反馈给设计单位,并请来专家进行讨论,最终确定此区域采用600t•m置换强夯。

通过数据分析,对不同区域相应地制定了夯击能、夯击数、影响深度及墩体料数量四块控制体系。届时,按设计的做法选定方式并输入数值后,可与现场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

这样在开工前,各个区域的工程目标就得到了准确的设定。

2.4.2 现场施工管理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系统根据现场管理人员采集的数据,对现场所有施工活动,包括机械设备等进行记录,对各工序、各项质量指标全面进行检验,记入施工日志,并按事先控制原则,对后续工序做出提示。绘制出工况分布图与实时状态表,可随时直观地查询各个区域施工状况。

例如,对于300t•m分层强夯当按相同夯击次数夯完第一遍全部夯点后,将实测结果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对地基处理效果做出定量评价,然后提出反馈建议,建议设计部门提出第二遍夯击时各部位的夯击次数,并按此设计进行第二遍的强夯施工,如此进行,直至达到预定目标。

2.4.3 所有输入项目的选定遵循了以下的原则

(1)要全面反映设计方案及以规范、规程为主体的各项技术标准的落实情况。

(2)要满足有关部门规定的资料要求。

(3)要能提供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统计、分析的各方面资料数据。例如,为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在现场就应采集各道的发生时间;

(4)输入的应是管理人员现场第一手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后处理由系统自动来做,保证资料的客观、真实、准确、可靠。像护筒偏心距、孔深、笼顶到位差、沉渣厚度等都是需要通过计算求得的,不应直接填写,以减少中间环节的差错;

(5)要有利于现场人员的使用。每一步都提供了提示信息,帮助工作人员避免现场工作的疏忽。

3 总体效果与社会经济效益

信息化施工管理使得地基处理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施工进度大大提高,对全面保证强夯地基施工质量有了更进一步的施工经验,提高了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真正的落实了事前控制。

信息化施工管理及时地发现了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避免了不必要的大面积开挖和换填工作,减少了部分费用,防止了乱弃土现象,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效益。

4 信息化施工管理的意义

(1)利用信息,方便浏览并支持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上的粘贴和拷贝,使部位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减轻了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例如,它为各项目参与人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不同而内容上基本一致的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减少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

(2)可以提供一个机制,使各项目参与人很好地协同工作。例如,它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通过自动地完成某些常规的信息通知,减少了项目参与人之间需要人为信息交流的次数,并保证了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及时和通畅。

第3篇

关键词:西塔;信息化;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3-0124-04

1引言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楼高432m(图1),楼高位列世界第六,中国大陆第二。项目占地面积3.1万m2,总建筑面积约45万m2,由地下4层、地上103层的主塔楼和28层的附楼组成,包括超豪华五星级酒店、顶级写字楼、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式公寓、高档商场、高级餐厅、地下停车库、贵宾登机通道等,将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顶级综合性商务物业。项目将于2009年底竣工,作为2010年亚运盛会配套项目交付使用。

2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大型工程(如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工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成功经验基础上,推广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保证信息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追溯性,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式改变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协同能力。本工程推广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见表1。

3P3E/C项目管理系统

3.1P3管理系统概述

P3软件是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的简称,主要功能是进度、费用和资源管理。主要特点是软件之中融合了先进的项目管理思维和方法,可以将进度、资源、资源限量和资源平衡很好地结合起来,对项目工期进度、费用和资源投入情况等进行整体性地动态管理,将工程的现行进度与目标管理有机地联系到一起。

把P3软件作为项目进度控制的管理工具,可发挥如下作用:

3.1.1编制与优化项目总进度计划与标段工程进度计划,按需对进度计划做出适时调整与更新;输出各种图表。

3.1.2计算时间参数,找出关键线路与关键活动。

3.1.3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作对比,得出偏差,评价实际进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实际进度对计划进度的跟踪。

3.1.4汇总包括资金、材料、劳力、专用施工设备需用量计划及其在时间上的分布,为项目资源供应提供信息支持。

3.1.5在上述基础上,为制定中、短期进度计划提供方便和依据。

3.2 利用P3进行进度管理

3.2.1利用P3软件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3.2.1.1在对工程图纸以及合同文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得出完成工程各个目标所要进行的各项作业(任务、工序)以及这些作业间的逻辑关系。

3.2.1.2根据作业内容及投放的机具和人力估算出完成各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3.2.1.3在P3中输入工程的开工日期、工序、每道工序的工期和逻辑关系,通过P3的自动更新或进度计算便可得到一系列时间参数,包括每道工序的最早开工日期、最早完工日期、最迟开工日期、最迟完工日期、工序的浮动时间、工程最早可以完工的日期等等,还可对一些里程式碑控制点、不同标段的工作面移交日期等通过加载限制条件进行限制。

3.2.1.4按照P3的这种思维和方法,在业主一级网络计划的基础上,编制二级网络计划,经监理审核批准后, 根据二级网络计划编制三级网络计划作为目标计划予以实施。

3.2.2利用P3软件对施工进度进行辅助动态控制:

由于工程实际的复杂性以及原施工计划编制时的局限性,项目的实施过程不可能与原计划完全一致,因而做好对工程进度的动态跟踪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3.2.2.1将现行进度与目标计划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确定当前实际进展与目标计划的差异。

3.2.2.2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

3.2.2.3逐步纠偏,为下一步计划调整及工程重新回到目标计划框架下运行提供管理决策依据,使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未来可能的进展做到防范于未然,使工程始终围绕目标计划来进展。

为了及时得到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采用周进度更新,每周工程例会前,将前一周现场反馈的工程实际进展输入P3重新对计划进行网络计算,然后利用P3的分析工具分析工程进展并预测未来进度情况,并布置下周施工计划,落实施工班组及人员、机具数量。然后每月进行一次月进度更新,对周进度数据的精确性在月进度时来一次校核。

针对难以满足总进度要求的部位,采用P3软件对项目的现行进度进行调整与优化使之满足目标计划。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不满足要求工期时,在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尽量满足要求工期。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不能将关键工作压缩成非关键工作。当工期优化调整过程中出现多条关键线路时,必须将各条关键线路的总持续时间压缩相同数值,否则,不能有效地缩短工期。

3.3 利用P3软件辅助质量与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通过设置质量标准分类码,安全级别分类码形式,对有质量要求、有安全要求的工序,在编制计划时赋予相应的质量标准分类码和安全级别分类码。在工程跟踪过程中,提前过滤出有考核质量要求的作业,以便施工承包商提前做好质量施工的技术准备和人力物力上的安排;施工监理提前做好现场监理和验收的准备工作;提前过滤出易发或容易忽视的有安全隐患的作业,提前给予特别的提示和预警,以引起有关各方重视。

3.4 利用P3软件进行人、材、机资源分配计划、资源平衡和成本计算

根据施工承包商的资源限量情况,让P3软件自动地调整进度计划中某些工序的工期和完工时间,从而制定出与施工承包商的资源限量情况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资源平衡的条件是需要资源平衡的作业要有足够的浮时。当浮时不满足要求时,且后续作业又不能后推时,只能通过增加人、材、机资源投入,或者改变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来满足后续工序的进度要求。

利用P3软件资源定义功能定义人、材、机资源时输入资源的单价,定义该项作业的成本费用。

3.5 利用P3实现工程信息管理的规范化

P3软件提供了甘特图、网络图、各种代码、作业分类码、资源条目以及记事条目等渠道,在计划编制后,加载大量信息到计划中每一个对应的项目上,在计划执行时,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在P3计划中直接打开与作业有关的几乎所有信息进行查询,为组织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4项目计算机局域网

施工现场建立覆盖整个项目施工管理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内构建一个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项目管理信息交流平台,覆盖总承包商、业主、各指定分包商、工程监理和联合设计单位,达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对外联通国际互联网,并与联合体各公司总部相联。项目计算机局域网见图2.

在整个网络体系中,各工作站对互联网的访问采用方式,每一个工作站都可以通过服务器访问互联网,实现电子邮件收发、文件传递和网站的访问。现场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中心交换机实现与局域网和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为了保证网络安全,安装网络防火墙,用以防范来自互联网的网络攻击,在内部通过中心交换机划分虚拟网段,将总承包商网络和指定分包商网络从逻辑上进行隔离,确保各自的内部资料的安全。

总承包商申请专用的互联网域名,建立项目电子邮件系统,为每位管理人员设立独立的电子邮件信箱,并且建立项目的对外宣传网站。

5项目对外网站及办公自动化平台

5.1 项目对外宣传网页

项目对外宣传网页见图3。

5.2 项目自动化办公平台

安装一套办公自动化系统,为项目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提供统一的平台,实现总承包商信息、文件管理、内部邮件、手机短信提醒、办公事务的自动流转等功能,提高办公效率。在此基础上,应用网络桌面视频会议系统,在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和联合体各公司总部之间搭建视频会议交流平台,如图4所示。

这套办公自动化系统内置工作流系统,可以实现各项业务流程的管理,文件流转及审批。同时通过系统访问控制、系统安全设置、系统资源管理,可以确保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6工程质量远程验系统

采用工程质量远程验收系统(见图5)可以节约验收时间、降低验收成本、提高验收效率,通过本系统最终可以实现:

6.1对整个工程施工监视,对于远程的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用IE浏览器察看现场情况,并按授权级别操作设备。

6.2可通过本系统对工程进行拍照、、实时录像、定时录像等。

6.3完成对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验收,特别是钢结构质量的验收。

6.4对人员不能到达处的工程质量,可利用本系统借助其他工具进行质量验收。

6.5利用本系统,在质量验收的过程中可与现场人员进行文字、图像及声音互通和交流。

6.6本系统的检查记录自动生成电子文档,且便于检索;生成电子文档中包含有文字(表格)、现场实物照片、图纸详图及编号、参加验收人员签名等。

6.7文件记录电子化,通过信息共享提高生产效率。

6.8可兼作安保系统。

7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为掌握工程施工形象进度,监督施工过程,在施工现场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见图6)。

8施工电梯楼层呼叫系统

为了方便快捷地对施工电梯进行合理调度、提高运行效率,在施工电梯上安装楼层呼叫系统。

8.1 系统结构

该系统由分布在每个楼层的楼层呼叫器和位于施工电梯轿厢内的接收显示器构成(见图7)。本工程主塔楼核心筒有103个结构层,设置103个楼层呼叫器。

楼层呼叫器采用直流12V开关电源供电,供电方式为总线方式,即从底层到顶层布置一根三芯电缆,其中两芯为电源总线、一根为信号总线。每层的楼层呼叫器的三根线对应地与总线电缆连接。

呼叫器与接收显示器无信号线连接,其通讯采用无线方式。

楼层呼叫显示器呼叫,发出无线信号。位于施工电梯轿厢内的接收装置接收无线信号,放大处理后连接到楼层呼叫显示器上。当某一层有呼叫时,楼层呼叫显示器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并有声音提示,司机根据指示灯及声音提示可以知道那一层有呼叫,以便进行应答。

8.2 系统原理以及特点

系统原理图如图8所示。

系统特点如下:

8.2.1采用315兆或433兆高频无线通讯方式,无单独的发射机,接线少、安装方便。

8.2.2采用最新的编码和解码技术,每个呼叫器都有唯一的编码,呼叫器之间不会产生干扰,绝对不会有误动作。

8.2.3整个系统电源全部采用高效稳定的开关电源,效率更高、工作更可靠。并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使用起来更安全。

8.2.4无线发射和接收端采用独特的电源处理技术,保证发射和接收准确无误。

8.2.5对于每一个楼层呼叫,接收显示器都有与之对应的指示灯指示,当收到楼层呼叫时还有相应的语音提示。

8.2.6接收显示器采用双电源供电,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收到呼叫信号。

8.2.7呼叫器结构坚固、采用防水密封设计,更适合于建筑工地使用。

8.2.8呼叫器采用微动薄膜开关按钮、手感更好。呼叫时指示灯指示,蜂鸣器鸣响。

9结论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工程高效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广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中的界面管理.建筑经济,2006,27(7):36~39 .

[2] 马智亮,秦亮,任强.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土木工程学报,2006,39(1):103~107,121.

[3] 刘升福,金勇.施工企业ASP信息化的模式.施工企业管理,2006,23(4):68~69.

[4]刘,李维滨,梁培新.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中的监测技术应用.建筑技术开发,2005,32(11): 114~1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