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最新农业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农业类期刊;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5.052
传播、推广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是农业科技期刊的首要任务。农业科技期刊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学术类期刊,一是技术类期刊。其中学术类期刊的作者和读者群主要是大专院校师生及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技术类期刊则侧重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读者主要是农技站技术人员及普通农民。地方农业期刊大多属于后者,在新的发展形式下,地方农业期刊要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和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服务。
1 地方农业期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1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宣传农业发展动态
根据国情制定的各阶段农业发展政策需要不同的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以便农民能够及时、准确快速地了解国家政策,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农业类期刊尤其是地方技术推广型农业期刊代表了一定时期农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代表了农业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作为传统的宣传媒体,地方农业期刊与农民、农技推广人员紧密联系,宣传报道当地推进自主创新、促进本地农业经济健康、繁荣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同时也搭建了地方农业与全国农业沟通交流的桥梁[1]。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时期,地方农业期刊在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各种政策、信息的同时,也转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2 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地方农业期刊作为农技推广的重要刊物,为农业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提供了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当地技术推广管理部门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加强了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1.3 繁荣农村文化、经济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地方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农技推广交流的平台,与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强农技推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农业技术宣传、引导、交流的平台,与广大农民、农技推广人员密切相关,向农民及涉农企业提供农技咨询服务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技能,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积极有效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 地方农业期刊面临的制约因素
2.1 作者、读者群体受限,期刊评定处于劣势
地方农业期刊主要以技术推广为主,作者和读者群主要是普通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这就决定了地方农业期刊所刊发的文章以技术应用为主,实验研究为辅,试验研究类的学术类文章更多地集中在影响因子高的学术型期刊中,这就导致地方农业期刊在学术期刊的评定中处于劣质。
2.2 地方农业期刊受体制影响处于边缘化境地
地方农业期刊大多数隶属于地方科研院所、各大高校、以非独立法人编辑部的形式存在于事业单位中,属于单位的附属部门。受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实行企业化管理,期刊编辑部的编辑在项目申报和职称晋升中不受重视,处于被边缘化境地,大多单位新进人员不愿意到期刊编辑部工作,人才难以引进、办刊经费不足、稿源减少是大多数农业类期刊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
3 发展地方农业期刊的有效应对措施
3.1 稳定人才队伍,突出特色,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期刊编辑部首先要做好与主办单位的沟通,积极为编辑部争取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其次,地方农业期刊应针对地方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突出优势,开办相关的特色栏目,对地方特色农业进行针对性的报道,同时采用灵活择稿策略,实验研究的学术类稿件与技术推广普及性稿件兼收并蓄,增大对生产技术类稿件的选用量,扩大与农业相关学科的联系,突出自己的特色[3];最后,应细分读者市场,吸引特定的读者群和培养稳定的作者群,同时要找准期刊定位,及时调整办刊思路,加强各地农业期刊相互间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
3.2 创新经营模式,实现期刊的稳定发展
地方农业期刊要创新自己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探索刊群联合经营模式,组建出版集团或期刊联盟[4],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管理成本,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有效地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扩展发行渠道,实现期刊快速稳定发展。
办好地方农业期刊,要把握农业科研与生产的内在联系,立足服务基层,服务生产。根据自身的读者定位、内容定位,不断拓展报道领域;根据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建立长远的品牌目标,在竞争中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照云,赵瑞雪.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现代化农业,2008,353:31-34.
[2]周少霞,蒋巧媛,陈海林.地方农业科技期刊构建稳定作者群的有效途径[J].广西农业科学,2008,23(05):106-108.
[3]潘志萍.浅析地方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08):139-141.
关键词:农业类期刊;制约因素;对策
传播、推广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是农业科技期刊的首要任务。农业科技期刊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学术类期刊,一是技术类期刊。其中学术类期刊的作者和读者群主要是大专院校师生及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技术类期刊则侧重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读者主要是农技站技术人员及普通农民。地方农业期刊大多属于后者,在新的发展形式下,地方农业期刊要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和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服务。
1地方农业期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1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宣传农业发展动态
根据国情制定的各阶段农业发展政策需要不同的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以便农民能够及时、准确快速地了解国家政策,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农业类期刊尤其是地方技术推广型农业期刊代表了一定时期农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代表了农业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作为传统的宣传媒体,地方农业期刊与农民、农技推广人员紧密联系,宣传报道当地推进自主创新、促进本地农业经济健康、繁荣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同时也搭建了地方农业与全国农业沟通交流的桥梁[1]。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时期,地方农业期刊在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各种政策、信息的同时,也转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2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地方农业期刊作为农技推广的重要刊物,为农业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提供了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当地技术推广管理部门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加强了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1.3繁荣农村文化、经济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地方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农技推广交流的平台,与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强农技推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农业技术宣传、引导、交流的平台,与广大农民、农技推广人员密切相关,向农民及涉农企业提供农技咨询服务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技能,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积极有效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地方农业期刊面临的制约因素
2.1作者、读者群体受限,期刊评定处于劣势
地方农业期刊主要以技术推广为主,作者和读者群主要是普通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这就决定了地方农业期刊所刊发的文章以技术应用为主,实验研究为辅,试验研究类的学术类文章更多地集中在影响因子高的学术型期刊中,这就导致地方农业期刊在学术期刊的评定中处于劣质。
2.2地方农业期刊受体制影响处于边缘化境地
地方农业期刊大多数隶属于地方科研院所、各大高校、以非独立法人编辑部的形式存在于事业单位中,属于单位的附属部门。受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实行企业化管理,期刊编辑部的编辑在项目申报和职称晋升中不受重视,处于被边缘化境地,大多单位新进人员不愿意到期刊编辑部工作,人才难以引进、办刊经费不足、稿源减少是大多数农业类期刊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
3发展地方农业期刊的有效应对措施
3.1稳定人才队伍,突出特色,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期刊编辑部首先要做好与主办单位的沟通,积极为编辑部争取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其次,地方农业期刊应针对地方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突出优势,开办相关的特色栏目,对地方特色农业进行针对性的报道,同时采用灵活择稿策略,实验研究的学术类稿件与技术推广普及性稿件兼收并蓄,增大对生产技术类稿件的选用量,扩大与农业相关学科的联系,突出自己的特色[3];最后,应细分读者市场,吸引特定的读者群和培养稳定的作者群,同时要找准期刊定位,及时调整办刊思路,加强各地农业期刊相互间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
3.2创新经营模式,实现期刊的稳定发展
地方农业期刊要创新自己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探索刊群联合经营模式,组建出版集团或期刊联盟[4],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管理成本,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有效地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扩展发行渠道,实现期刊快速稳定发展。办好地方农业期刊,要把握农业科研与生产的内在联系,立足服务基层,服务生产。根据自身的读者定位、内容定位,不断拓展报道领域;根据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建立长远的品牌目标,在竞争中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作者:陶玲 任瑞 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张照云,赵瑞雪.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现代化农业,2008,353:31-34.
[2]周少霞,蒋巧媛,陈海林.地方农业科技期刊构建稳定作者群的有效途径[J].广西农业科学,2008,23(05):106-108.
近年来科技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农机机械信息化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讨论了农业机械在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旨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家,目前可以说正是处在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使其,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农业机械;现代农业;作用
1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1.1保障作用
农业机械可以说是当前农业生产工具,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里有着十分主要的适宜价值,并且开始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改变,从而为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给予主要的保障。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有很大差异。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生产力低下,生产过程受到天气的影响。为了对于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有必要适宜农机自身的生产行使其代替一些人工生产的形式。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在进行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汇总,适宜农机的时候,也能够非常好的对于环境给予保持,有效适宜农业的生产资源,其中涉及到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1.2促进作用
农业机械不仅可以在农业发展进程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主要用于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和新科研成果的发展。最新农业科学研究的应用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为了尽快普及应用农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通常需要以农机为载体,运用经济,智能,功能多样化的农业机械实践农业科学研究。例如,农业合成化学技术和植物的营养学技术,以及育种技术还有灌溉技术,以及良种技术还有农药的使用技术以及化肥的施用技术等。在农业机械种植和种植作物方面,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合理控制播种距离,种植深度,确保播种次数准确,距离准确,还可以利用农机完成种植沟渠工作,播种工作,施肥工作,套管工作和镇压工作。实践证明,与人造土地准备相比,使用农机可以有效提高种植效率,并确保出苗率达到要求,最重要的是减少施肥量,确保满足市场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机的应用也可以加速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商业化。传统农业属于生产活动,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和形式比较简单,而在现代农业中,需要确保农业产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生产活动实现紧密结合。农业机械在促进产前活动,生产活动和产后活动相结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明,高品质,高速,大型农机的应用可以统一选拔,种植,种植,灌溉,施肥,收获等一系列工作,可以促进农产品销售过程实现专业和社会管理。其主要作用是:
1.2.1农业机械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每个人都看到了表面存在的差异。然而,生产率和商品利率之间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机械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的土地开发更加广泛,种植面积更大。与以前的人畜生产不同,机械生产是其生产力的一百倍甚至一千倍。想象一下,我国农作物的广大土地,如果只是依赖于人和动物的力量,这是多么重的一份工作啊。可以说大机械只能在收获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其自身的使用也非常的快速并且高效,方便快捷的运输是人类和动物力量不能匹敌。显着提高生产力,农业机械也大大提高了商品率。经济作物的人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提高商品转化率。我们可以想想,一年的果实如果在家里积累水果,没有机械帮助他们转运,农民一年辛辛苦苦可一年那么其自身的劳动不就浪费了吗?尤其是奶农挤出来的主要是鲜牛奶,保质期可以说十分短的,假如不在最短的时间去转运出现,那么久会很快的超出了自身的保质期的。
1.2.2.农业机械对于土地出产率和资源使用率的获得提升
古代传统农业往往依赖于自然的环境。一年下来,人民的艰苦工作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多种自然的灾害,人为的因素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并且对农民的收获产生影响。如古代旱灾,就会使得很多难民死亡,严重甚至颠覆权力。现代农业由于引进高新技术,大型机械,可大大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所以土地的生产可以做到农民的一切收入。一方面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另外,机械选种和机械施肥等简便快捷的操作能够极大的提升农作物本身的品质,令土地本身能够有更多的出产率,可以说是省市有非常的高效。
1.2.3农机推动了农业等行业的共同发展
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农村许多年轻人选择在这个城市工作。在工厂,商场等领域工作,促进了许多非农业的发展。非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为农业提供了技术和机制,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简而言之,农业机械在农业中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现代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为其他非农业提供了劳动力。其他非农产业将其工业的成果事业在农业,使得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加快
2农业机械推进生物产业技术的快速普及
上世纪下半叶,生物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育种技术,混合技术,克隆技术等。科技突破性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农业的了解,慢慢开始接受跨作物,克隆作物。优秀的基因种子要将原作品替代为普通百姓的家园,当然需要机械作为推动者,播种在每一寸土地上的种子。其实只有大型机械才有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生物技术革新之后,优质种子或栽培苗将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也需要收获和运输机械才能最大限度地获益。农业机械在实践中对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技术在实践中成熟的同时,必将培育新技术,改革原有的农业结构。
2.1农业机械推进了产业的社会化与商品化发展
以上详细描述了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收割,运输等巨大的动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人民群众将有能力通过大型机械实现生产,供销,农业实现社会化生产,并能进入商业生产。农业机械的综合应用使农民作物多样化,符合社会各界的各种需要。应用机械多样化,可以保护农产品的新鲜度,种类,销售质量,促进农业专业发展。农业机械推动农业实现大规模生产的社会化和商业化,提高农业竞争力和产业特色,使得农业不再是国民经济的疲弱经济。希望能够吸收比较多的资金和相关人才,真正的达成农业一体化的发展。
2.2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民增收的科学方式
农业机械化可以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和主要因素。农业机械化能够极大的是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得提升,可以使得够很多的农村劳动力在重体力劳动里被真正的解放出来,使得农村劳动力能够获得快速的转移。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全面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农业机械化可以说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生产的核心手段,是进行先进的农艺技术以及水产养殖技术,还有想加工技术密集的桥梁以及纽带,同时还是当前农业生产朝着专业化以及商业化还有现代化的物质保证。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例如:每年为农户开展农业跨越业务,产生的利润达到了亿元。
2.3农业机械化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要支撑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机械化发展进步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也可以促进农业工人提高文化素质,创造新农民,为更好地把握农机经营,使用,维护等农技,农民必须有一定的科技素质和种植能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步,也可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促进农业持续效益,加快农村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差距。
3新形势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有关措施
3.1设置相关的示范基地
引导广大农民和农业工人选择比较先进适合的农业机械,使其能够是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得提升,减少生产的成本,提升农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3.2调整农业结构配套的农业机械
及时调整优化农业发展结构和布局在农业发展中的应当是当地条件,注重效能,突出地方特色,突出产业优势,促进产业发展的产业化,逐步形成区域优势。推进农业机械化从主要粮食作物大经济作物的发展,从种植转为森林和畜牧,还有养殖以及渔业的发展,是的农村经济能够获得飞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脚步。
3.3大力加强农机行业社会化
通过有效利用市场上的农业资源,克服了农机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拓宽了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实现了农机规模和农机市场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3.4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
大型农机成本高昂,农业机械作为服务农业经营的风险很大。中央文件1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与农业机械化发展密切相关,制定了优化政策环境和增加农机支持的法律政策。积极利用WTO“绿箱”和“黄盒”政策,加大农业部门先进农机机械和新机械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力度,新技术投入,增加先进设备购置农民补贴,加快推进推广新型农业技术。
3.5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
增加对农业社会服务机构的投资。动员全社会力量发展农机化;开展农机中心和农机管理服务重点站建设竞赛活动,推动农机示范园成功经验;加强农业技术和质量监督,维护用户权益。
3.6发挥农业机械作用的策略
为了可以科学的发挥出农业机械自身的作用,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分析。首先要注意做农机购置补贴。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推进农机的基本先决条件是农民可以主动采购机械,提高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农民有购买能力的能力农机生产工作时,要注意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在实施采购补贴工作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农民选择是否购买农机,及时保证资金以及机构能够合理到位,保证补贴有效发挥自身的推进作用的农机效应。
4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发展可以影响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要重视利用有效的策略摆脱小农经济地位的发展,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推动使用现代农业机械。为了使农机能有效发挥维护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注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推动和运用农机,必要的材料支持。另外,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明确限制农机进一步普及的具体原因,避免盲目追求生产和效率的发展过程,使现代农业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佳丽,佟童,王丽娟,等.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性与前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07):3.
[2]王金武,李智.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J].农机化研究,2012(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