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小学数字教育范文

中小学数字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小学数字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小学数字教育

第1篇

苏北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已取得进展,但与城市相比,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存在的不足有:一是结构不均衡,例如,学科分布极不均衡,语数英三科的资源量之和,接近总比重的70%,而其他学科资源相对很少,尤其是反映素质教育的资源严重缺乏;二是类型不均衡,不同类型的资源分布结构也不平衡,根据对苏北地区的部分农村中小学的调查,网站内文本类资源数量占55.98%,其次依次为课件动画(17.28%)、图片资源(17.28%)、音频资源(7.40%)、视频类资源(2.06%);三是网上资源更新不及时,数字化课程资源中教师主页、很多学科的资源、教育论坛及教育博客的建设刚刚启动,有不少网页打不开进不去,里面没有内容或者有的内容很久不更新。4.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低。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和传统教育资源,在苏北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传统教育资源的用户分别是28.67%和71.33%,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学校对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大多数都处在“辅助”和“边缘”的阶段,仅局限于信息的浏览和检索,并没有完全的投入到教学当中去。信息技术课程既不受学校的重视,也不受师生的重视,虽然硬件有,但是由于考试的压力,学校也没有配备足够的甚至没有专职的计算机教师,即使有,安排的课程比重也十分低,学生出于升学的压力,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到数字化资源的真正好处,并不愿意使用其进行日常教学。

二、苏北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1.加大投入,重视包括软、硬件在内的综合建设。在宏观层面上,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明确分配到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比重,规定其中用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比重;成立负责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职能部门,要有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在硬件建设上采用相关各方分担的方式,中心资源库以及必要的公共设施全部由公共财政买单,网络的建设和运行费由县市教育局承担;制定系统的奖励和补助措施,在苏北农村中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通识课,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2.提高教师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在信息社会中,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速,对教师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掌握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信息化社会对教师职业提出的新要求,除了要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2]。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减免与教学关联不大甚至是无关的工作,使教师能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学习并掌握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建立奖惩制度,对获取或做出一定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字资源的利用热情。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如远程教育培训、以县为单位的“扇形结构”培训、教师“参与式”培训、学校内部培训等。只有立足实际,结合传统的资源,教师能合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有机整合,才能发挥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苏北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增强教育资源数字化的意识和应用理念,要改变认识,正确认识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作用与地位,认识到校长的关键地位和作用,要自己带头使用ppt、参与网络教学和在线答疑等。要主动谋划、规划好学校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教育资源数字化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形成规范化的制度,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的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农村中小学校长,要从总体上思考与制定学校的规划,要结合学校的特点与条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的规划,提出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范畴和建设路径,比如学校软硬件资源配置、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专兼职人员、管理机制建设、优质资源的具体应用推进等。要明确规划的建设目标和标志性建设成果,要积极倡导教育资源数字化,对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制作个人的教学资料并使之数字化的教师要予以表扬和鼓励,让参与开发、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教师有一种成就感。要制定一系列可行的激励措施吸引校内的各方资源支撑教学资源数字化,推动教师走出个人狭隘的小天地,以一种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革新的全校大气氛中去。

4.持续建设与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一是要不断开发新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断更新数字化教育资源,重视各个学科的均衡发展和不同类型资源的优势互补。苏北农村中小学要主动购买名校名师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并要与名校名师联合开发,通过网络的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比如不同学校的师生一起听公开课、异地同台演出、不同的文艺活动通过网络同享等。要建立优质资源建设评价标准和体系,不断提高数字化资源的质量,这样,可以形成质和量相统一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避免资源建设的低层次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

第2篇

在这个数字技术无处不在的时代,数字公民素养及其养成策略已经受到教育信息化专家、中小学教师、广大家长以及很多关心未来一代公民成长的人的共同关注。但当前,教育界对中小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关注还较少,关于数字公民素养的教育、引导与干预策略的研究和实践更显欠缺。

在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设备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如果教育领域中一味采用封禁使用的方式,或可营造一时的“净土”,但总有一天,我们刻意筑立的围墙会被信息化的浪潮冲垮。因此我们主张,应该正视趋势,了解现实,梳理未成年人数字公民素养教育问题相关的特点规律、困难挑战,及早应对。为此,《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于2016年8月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一项以中小学生数字公民素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调查,希望借此探析中小学生数字公民素养及其相应教育干预的现状,也为有志于相关实践的先行者提供参考。

调查工具

本调查采用的是由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自编的《中小学生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中小学教师及教育管理者。问卷参考了美国国家数字公民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Digital Citizenship,NCDC)、美国家校联盟(National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National PTA)的数字公民素养教育问卷,并基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组织架构与现状进行本土化改造。问卷初稿2016年7月面向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参加远程学习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试测,基于试测的结果,于2016年8月初修订为正式版。

本调查所称的数字公民素养,综合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版)》、“数字公民”专题网、美国数字公民素养教育倡导者Mike Ribble等人的定义,结合中国中小学教育组织架构与中小学生实际情况,概括为以下四个维度:①数字安全,即在数字空间中保护信息和财物安全,避免身心受到伤害;②规范交往,即尊重他人的信息权利,沟通交流时符合法律与道德规范;③数字生存,即具备信息检索、网络购物等数字时代生活的基本技能;④数字学习,即掌握利用数字技术学习和发展自身的能力。

问卷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教龄、任教学科、学段、学校性质等;第二部分主要通过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现状;第三部分主要调查面向中小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现状;第四部分主要用于了解中小学生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困难、挑战及实施建议。在题型设计上,第一、二部分主要为选择题,第三、四部分主要为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式的矩阵题,其中第四部分还包括两道多选题及一个开放的填空题。详细的问卷可查阅《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历史记录。

采样方法及样本构成

因为研究条件的限制,本调查在实施时最终采用了方便样本的采样方法,于2016年8月中旬通过《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以及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培训学院、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承担的“国培计划”等培训项目面向中小学教师施测。最终回收问卷563份,其中有效问卷542份,问卷有效率为96.3%。

在有效样本中,男教师166人(占比30.63%),女教师376人(占比69.37%)。拥有大专学历教师占7.75%、本科学历占85.06%、硕士及以上学历占7.2%。受调查对象的年龄与教龄分布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在学校分布上,有31.36%的教师来自城市学校,来自城镇、农村学校的教师分别占38.19%和30.44%。在执教学段上,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教育管理部门工作的教师分别占8.67%、46.31%、21.4%、17.4%和6.27%。学科分布方面,执教文科、理科、体艺、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分别占27.12%、27.49%、9.78%、22.14%和13.47%。

应当说,上述样本的构成在相关类别项上还比较符合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构成比例,但在地域分布上,因为采样方式的限制,教师来源中浙江省占52.84%、福建省占27.52%,余下的19.64%来自于河北、广东、北京、河南等27个省(市、区)。考虑到不同地域信息技术装备情况以及应用水平的差异,本调查的相关结论应该谨慎推论。

调查结果

1.未成年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调查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借由教师来了解他们观察到的身边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尽管通过日常的感知以及媒体的报道,调查者对当前未成年人开始接触、使用信息技术装备的时间和形式有不少了解,但调查得到的结果还是让人十分吃惊。在问及身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对计算机(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的使用情况时,数据显示在3~5岁年龄段已经有超过60%的未成年人通过家庭、学校接触过计算机设备,4.98%的幼儿甚至已经拥有自己的专用设备。在6~9岁年龄,未使用过计算机设备的未成年人占比已经只有6.64%。到了14~18岁年龄段,67.9%的未成年人已经拥有自己的计算机设备了(如下页表1)。

而在智能手机等移动计算设备的接触与使用上,数据更为惊人。在3~5岁年龄段,仅有29.52%的幼儿未使用移动计算设备,在10~13岁年龄段中拥有个人移动计算设备的未成年学生比例已达50%,在14~18岁年龄段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5.98%(如下页表2)。

在对未成年学生开始拥有网络账户(包括QQ等公共互联网服务账户,以及学校教学平台账户等)的年级段的调查项上,4.61%的幼儿园学生已经拥有自己的网络账户,16.24%的学生自1~2年级开始拥有账户,3~4年级、5~6年级开始拥有网络账户的比例分别占42.62%和25.28%(如下页表3)。也就是说,88.75%的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已经接触过各种通用或专用的互联网服务,并拥有个人独立的账户,这与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以及基础教育中网络技术手段的融入不无关系。

而在未成年人计算设备使用的用途上,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趋向。玩游戏、网络社交以及在线音视频的比例均超过60%,而游戏更是高达82.66%。相形之下,与学习发展相关的查找作业资料、在线学习等分别只占到48.52%和10.52%(如表4)。这一结果使得很多学校和家庭无奈地使用封禁这样极端的处理方式,而因为没有引导、教育学生正确使用计算设备,反过来也在客观上加剧了这一现状。

正是由于这一现象,受调查对象对于未成年学生数字公民素养存在诸多担忧。其中,担忧不良信息侵害、网络沉溺和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如视力)排名前三,分别达到86.16%、84.32%和71.59%。相形之下,美国等国数字公民素养中非常关注的网络欺凌、隐私泄露与账户安全等,则担忧较少,如担忧网络欺凌的仅占24.35%。而对学生利用计算机从事其他破坏活动、侵犯知识产权的担心排名最低,分别只占8.49%和3.32%。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计算机技能,以及国内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总体现状,这一结果也是可以理解的。

与此同时,在执教学段与担忧的交叉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段教师在担忧的内容上总体比较一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理健康的担忧在逐步下降,而关于网络欺凌的担忧总体在上升,这也可能与儿童身体生长发展的阶段以及社会化的进程有关(如图3)。

2.对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在受访教师对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认识上,在对比问卷中给出的操作定义后,28.78%的教师表示曾经听说过“数字公民素养教育”这一名词,另有37.64%的教师表示听说过意思类似的其他名词,仅有33.58%的教师从未听闻过这一方面的概念。而在对数字公民素养的价值问题上,45.02%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对于其未来升学、就业等发展影响重大,41.14%的教师认为会有影响,仅有13.84%不确定是否有影响或认为不大会有影响,没有一位受访对象认为完全没有影响。

在对教育干预方面,仅有18.63%的教师表示曾经和学生正式地谈论过数字公民素养方面的问题,有78.04%的教师表示虽然尚未谈过,但时机合适的时候愿意谈一下,仅有3.32%的教师表示不会做此尝试。与此同时,59.41%的教师表示学生向自己、其他教师或成年人表达过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的困惑,40.59%的教师表示未了解到学生有此类行为。另外,88.56%的教师表示会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提供数字公民素养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仅有0.55%的教师表示不会提供教育与指导。

其实,数字公民素养教育在实践中的引导与干预比认知上的理解更为重要。调查发现受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还是渗入了数字公民素养范畴内的教育引导。在对此概念框架的相关举措实施情况的矩阵量表题中(各举措以李克特5点式计分法,按照非常符合、符合、一般、不大符合和完全不符5项依次计分4、3、2、1、0,满分为4),围绕学生技术使用、沟通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平均得分均在2.0以上,结合上题结果,说明受访教师既有投身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意愿,同时也不乏自发实践。得分低于2.0的仅有两项,包括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互联网学习、对每位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水平的清晰把握,这很可能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堵绝策略、装备水平的综合结果,同时也说明因为数字公民素养无论在学界,还是在实践领域均没有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提出,教师在实施有效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意识、知识和技能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下页表5)。

3.推进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障碍与建议

首先,在当前中小学数字公民素养教育推进的诸多障碍中,受访教师认为最大的障碍在于学校没有专门的规划,也没有相应的预算(80.26%),而其他课程教学任务的繁重,以及教师不具备这方面教育能力也成为重要的限制因素。此外,不少教师也担心家长不支持、学生不感兴趣(如图4)。因此,要加强数字公民素养教育,在有了较好的教师自发实践基础上,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重视成为重要的突破口,也需要在数字公民素养及其教育方式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对教师的教育引导能力进行提升。

其次,在对数字公民素养教育推进的建议上,调查对实施角色、实施形式以及最需要改进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发现在实施角色方面,受访教师认为家长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班主任,学科教师、学校信息技术人员以及学生同伴列属第二批队,而外部专家的作用最小(如图5,满分为4)。因为数字公民素养本质上属于态度层面的学习目标,需要的是在日常细节中引领、感染与带动,上述结果也符合这一特性。

而在实施形式上,家长言传身教得分最高,其次为教师引导示范和平时教学渗透,专题的数字公民素养教育位列上述各项之后,这也说明,态度层面的教学目标很难仅仅通过认知层面的干预来达成,需要综合的设计与长时间的渗透(如上页图6)。

在论及更好地实施中小学数字公民素养教育最需要改进的问题时,父母引导与家庭教育毫无疑义地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学校氛围与教师的教育能力。40.04%的教师认为需要加大互联网环境整顿,因为如果作为大环境的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成长更友好,则不仅能减少网络侵害等问题的滋生,也能在无形中塑造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式。此外,也有略超四分之一的教师呼唤专业的机构来提供数字公民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与指导(如表6)。

分析与建议

1.数字公民素养教育也许远比我们想象的严峻

本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接触与使用信息技术装备的年龄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态势,包括学校教师在内的成年人群体对于未成年人数字公民素养方面的忧虑也在与日俱增。在可见的未来,随着计算设备的继续普及,大量伴随数字技术长大的“数字土著”出现,这一趋势还会进一步凸显。

但与此同时,对数字公民素养的关注,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还远未与之相匹配。而应发挥实践引领作用的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也缺少对数字公民素养及其有效教育引导方式的深入、系统研究,并为一线教师、家长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

2.中小学教师有参与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强烈意愿及自发实践

在调查中,我们也欣慰地发现,不少受访的教师不仅认识到了未成年人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迫切性,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尚未专门规划部署的背景下,自发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字公民素养的培育,并且对参与数字公民素养教育有着强烈的意愿。

但与此同时,调查也显示中小学教师自身从事有效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能力成为当前推进此项工作的严重障碍。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术界与研究机构在此问题上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也没有将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纳入区域和学校育人的重要维度,缺少针对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有针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

3.数字公民素养教育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整合与协同

调查的另一个启示是,有效的数字公民素养养成绝不能是教师或学校独自战斗,而是需要家庭、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等多个育人主体协同一致,互相配合,在教育形式上也应该突破主题教育之类单一的形式。因为从本质上讲,数字公民素养习得主要还是态度层面的塑造,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成年人示范、同伴引领,再辅以认知的干预、行为的督导等才可以慢慢养成。从这一角度来说,家长、班主任等往往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而在干预形式上如果仅依靠学校主题教育活动中常用的单一认知教育形式,学生虽在道理上明了了数字公民素养的重要性,但若不能自觉化为实践与数字生活的准则,效果还是几近于无。

此外,数字公民素养教育是伴随数字生活时代兴起而出现的新课题,要实施有效的数字公民素养教育,需要结合当前互联网大环境、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大背景深入探析问题成因、特点规律与干预机制。从这个角度来说,以数字公民素养教育专家为代表的学术界、研究机构以及有责任的商业机构(特别是互联网企业)需要为此提供智力支撑与实践指导。而教育管理部门也有必要正视这一问题的发展态势,早做谋划,在学校教学与育人活动中融入数字公民素养教育方面的内容。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正如前文述及的由于抽样方法上的限制,样本的地域构成上未能实现符合我国人口统计的省域比例,考虑到浙、闽两省在社会经济、教育信息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在全国总体上处于较好的水平,而且采用网络调查潜在的会将一些对网络等信息技术应用持反对态度的样本隔绝于外,因此我们判断数字公民素养教育在实际现状上有可能更加严峻,并且相关结论在上述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地区推论时,应当存在一些偏差。这一现象,在NCDC、PTA等机构实施的同类调查中,也存在此类问题。因此,我们将会在后续研究中,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进行更深入的调查与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35-01

一、数字化时代来临对美术教育带来变化

当今数字化风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日趋广泛,日益朝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各大领域渗透。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获得庞大而丰富的信息变得愈来愈便捷,数字媒体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媒体成为我们物质生活为主的日常生活空间中的一部分,科技所产生的强大推动力已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对于艺术创作、对于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二、数字化美术教育相比传统美术教育的优势

数字化美术教学方式与传统美术教学方式相比较,最直接的优势就是提供了新的造型方式和多样的表现方法,数字媒体技术的独特之处为数字美术创作的表现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最终通过新型数字媒体进行呈现,开拓出一条艺术作品展示的新途径。

从美术创作的材料上进行比较,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美术创作不需要使用毛笔、色彩颜料、画纸这样的传统美术工具,用来进行美术创作的鼠标取代了传统毛笔,手绘板取代了画纸的功能,颜料则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获得。从这方面讲,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美术创相比传统美术创作的优势突出表现在减少绘画耗材,节省能源,比较环保。

从美术创作的素材方面来看,学生可以直接运用数码照相机这种新兴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拍照获取素材,再通过传输数据线导入计算机。或者通过扫描仪将图像文件扫描导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应用软件进行美化处理,或将其打乱重组,最终完成美术创作作品。在绘画表现形式上,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美术创作具有强大优秀的表现性,不论是素描、油画、国画,它都可以以最接近架上绘画效果般的呈现出来。

最后从创作过程来说,学生进行创作时不必像传统美术创作那样需要使用复杂的绘制方法, 在计算机介质上进行美术创作时,只需要对不满意之处进行修改即可,还可以使用美术创作软件自带的程序命令简单自如地反复进行修改。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方面的优势

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在以往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很多只是利用单一的板书方式讲解课本中的美术理论知识,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动手能力较弱。而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脑、手、眼、耳等器官的相互协调性,在感知方面给予学生以更新的刺激,更适合学生个性的发挥。美术学科的教学正是一个需要丰富表现形式才能够进行生动形象教学的学科。

运用多种美术创作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降低了美术教学难度,增加了学生创作积极性。学生可尝试采用以数字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新形式来进行美术创作,超越了纸张、画笔、颜料等传统绘画工具的限制。学生可以使用数字新媒体技术尽情创作,使学生在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活动中参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被激发。丰富多样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更有效的提升美术作品创作质量,使美术教学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学生还可以走出课堂,利用手中的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去记录拍摄用于创作表现,极大拓宽了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

数字化美术教育还可以加强各个地区间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可以突破语言文字这种单一的交流方式,起到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作用。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美术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往往忽略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后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而数字化美术教学则强调互动式双向或多向交互交流,在这样交互式教学模式中使学生可以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学生进行互动,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就可以观摩世界上知名美术馆、博物馆,了解当今美术界的最新动态,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提升。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我们已迈入“数字化时代”。面对着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各领域的“数字化”,在美术教育领域导入数字媒体技术已成为必然趋势,它对我国美术教育方面的冲击已不可避免。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借助全新的技术优势,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艺术素养和发展创意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小学语文;作用

目前,国内中小学教育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最火热的话题。图书馆作为中小学生除课堂之外的第二大知识汲取园地,随着改革力度的增强,教育模式的转变,已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它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全面发展能力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首先,数字图书馆保证了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是运行在高速宽带网络上的、分布式超大规模的、可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群。它具有信息储存空间小、不易损坏、信息集中、查阅检索方便、传递信息迅速和资源共享等优势。与传统图书馆相比,不必买副本,无须馆舍,没有损坏和保存的繁琐,单本书更便宜,可以更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购置更多的图书品种,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体系。阅读时又可以一本书多人同时阅读,满足不同地点、不同用户的需求,教师和学生的不受时空、数量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另外,阅读中强大的检索功能更是省却了很多搜寻时间,只要学生有需求,都可以通过检索轻易的查看借鉴,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扰,使之少走弯路,更快更好的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其次,数字图书馆保证了高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中需要的各种资源可以随时从数字图书馆中获得,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视角,而学生还能通过数字化图书馆检索自己需要的知识,此时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它提供给学生一种个别化的教学环境,有效地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利用现代技术给教学提供了高效的、即时性的、有针对性的反馈矫正环境,使教学目标得以很好地实现。

再次,数字图书馆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平台

第5篇

随着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数字化终端的普及,数字技术的运用也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并对改进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发挥着独特作用。“—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术,一个时代有—个时代的美术教育,电脑美术是这个时代的美术门类之一,电脑美术教学是这个时代的美术教育特征之一”。为了将广大中小学生对数字平台的兴趣与美术学习紧密结合,同时适应中小学数字美术教学迅速发展的趋势,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决定举办“201 4年中小学数字美术教学研讨会”,以推动中小学数字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质量。

本次会议由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深圳市布心小学承办。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1.数字美术教学展示(小学、中学各两节课);2.专家讲座、培训;3.交流、研讨;4.师生作品展评。

二、会议时间:2014年9月24日(8:30-20:30报到)至9月27日(离会)。

三、会议地点:深圳市布心小学。

四、报名联系人:赵老师010-58758581,范老师18795462338。请与会者于9月15日前登陆中国美术教育网cnartedu.cn上传报名表报名,具体操作要求详见网站相关说明。

五、请将教师及学生数字美术作品电子文档(文件名为:作者姓名,所在省、市、学校,作品标题)于7月15日至9月15日上传至中国美术教育网cnartedu.cn,具体操作要求详见网站相关说明。

六、报到地点:深圳雅园宾馆(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01号),联系人:赵老师139252812220

七、本活动不收会务费。与会人员差旅费、食宿费由所在单位报销。食宿费由所住宾馆收取,每人每天260元,三天共计:780元。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小学教育

随着科技不断的融入生活,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当今小学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小学教育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课堂教学加网络课堂的方式,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校校通”,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及实时沟通。[1]但因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2]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增加教学形式,提高师生教育以及学习的兴趣,发挥各自的优点及特长,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人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技术处理的多媒体材料,[3]也有人认为其不仅是数字化素材,也是交流和认知的工具,[4]或是各类现代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5]综合以上概念,笔者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的非物质化信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以及交流平台等,都可称为数字化教育资源。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九类。但依据其性质主要可分为预制型素材资料和实时流平台两大类。

1.预制型素材资料

预制型素材资料资料是指提前制作好,可供人们直接下载观看学习的资料,如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人们可在网上自行下载,学习或练习,批改练习结果以及观看相关学习资料。该类型的学习素材主要有量多、学习时间自由的特点,人们可自己调整学习时间段,同时网络中学习资源丰富,人们可获得大量相关讯息,重组碎片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时间利用率。但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约束能力较低,也无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在线学习交流平台是由相关老师在线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出回答与指导。该类型的教育资源受时间限制,无法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但能够实时有效的将老师、学生、家长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现状

(一)有效利用的资源形式较为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都是以PPT上课为主,多为文本、图片等资料,将教科书上的内容搬至PPT中,配以图片,没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活动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PPT教学与传统的讲义板书讲课差别不是很大,造成资源利用不完全的现象明显。

(二)教师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的能力良莠不齐

各学校教师团体年龄差距都较大,新进的年轻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为明显,而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形式,不能较快的适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很多老教师甚至不会制作PPT,更不会使用网络教学,以及数字图书馆资源。而较为年轻的老师使用这些资源的效率更高,信息也更与时俱进。

(三)各学校资源配备之间差距较大

现代小学教育资源差异明显较大,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配备具有明显的差别,虽然现代教育要求每所学校都配有联网多媒体教育资源,但城区小学资源明显更丰富,包括数字图书馆,学校之间精品课程共享网络平台,以及各种视频音频资源。而许多偏远农村不仅师资力量不强,学校数字化资源配备也明显不及城区小学。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过于忽视以及学科教师自身的应用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学校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教育在未来教育中的地位,大力发展数字化教育,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忽视其他却陷入了“唯技术主义”的误区。一切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术应为人而服务。数字化技术应该是在以人的主导下进行,为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而进行建设。而有的学校对数字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过于依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寄希望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虽有数字化资源,例如多媒体等,却不知利用,以致资源空置,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及自身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的理念还未转变过来,不知数字化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所在,盲目利用或拒绝,无法真正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

(二)客观原因:数字化教育总体尚处于发展阶段

近三十年来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国家各个层面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也因此来到了我们面前。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因而数字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而三线城市及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匮乏,因而数字化资源配置也较差。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广数字化教育,但由于年限不长,我国数字化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正式化、规范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各个地区各所小学各自为政、自行其道,没有专门的学科数字化教育网站,数字化教育设施也参差不齐,数字化教育资源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共享渠道,做了很多的无用之功,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总体而言,数字化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四、应用策略研究

(一)摆正数字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

小学学校应该从管理层面上摆正数字化教育的位置,不应过分重视或忽视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育应该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参与教学,一切为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能否有效使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一个方面,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加强学科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效率,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建设校园网络。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教育模式良好地结合,方能使全方面地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与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及数字化资源共享渠道

数字化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应深入到深层次里面,不应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中而忽视应用。我们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为主体,联合学校及一些社会相关的力量,例如校企等,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课程及评价体系,分学科建设不同的专题网站,分学科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同时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完善资源共享渠道,使师生能够更方便、更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定时更新和整理数字化教育库,深层次整合数字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岛”。在地区甚至国家层面上进行信息交流及资源共享,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立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共享渠道,尽可能降低数字化教育的成本,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转变学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教育是新生事物,而新事物被接受是需要一定过程的。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对新事物产生了抗拒心理,仍依赖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这很显然是不符合新时代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去对待新生事物,同时提高自身对信息时代的认知,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是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的,积极学习新技能,将数字化技术与自身的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师生携手共赢

数字化教育过程不应以教师为主导,同时也不能以学生为主导,而应是两者共同合作,携手共赢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低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理解,而在现代数字化教育下则不然,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并进行积极互动,使教学水平在互动中得到提升,使师生情谊在互动中得到升华。

五、结语

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改善小学教育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加小学教育趣味性,同样可以加深小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基于改善现代小学教育的模式的理念上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策略,使学校认识到数字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位置,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与评价体系,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生一起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涛美 单位:安义万埠镇大团前小学

参考文献:

[1]杜兴义.关于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1(06):42-45.

[2]徐鸣.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08).

第7篇

关键词:资源;情境;激活;感悟

我校对“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课题的研究已有一段时间,在实验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是实现情境创设的重要途径,这一应用给笔者带来了较大的收获。其中有几点认识愿与同行探讨。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学应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问题情境。教学设计过程就是情境创设的过程,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已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所谓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情境创设,不同的情境又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笔者从远程教育资源中主要实现了以下几种。

一、用情境激活数字的活力

《数的认识》这一课,我们都知道只要让学生会读、会写就可以了,教学时并非一定要在情境中完成,可当我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这一知识点时,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随意的出示一个数字,我们看到的或想到的也只有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多少而已,它是枯燥无味的,但是把一个数字放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大不一样了。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是8844米。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40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000人。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雄伟的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000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同样是认数,在这种环境中所认识的数是有活力的、有生命的、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对数的认识是深刻的、对内容的感受是丰富的、多彩多样的。最终学生所知道的不仅仅是认数。

二、让情境体现数学也有“美”

数学总给人留下的是公式+定义、符号+运算等枯燥乏味的印象,人们好像从来没有把它和“美”联系起来。其实,也不是数学不美,只是我们少了发现美的眼光与发现美的用心。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队列中的数学》一课,在整个教学中,老师出示了很多体育中的方队视频,可她的问题始终围绕的是如何列出乘法算式,如何得出总人数。课后,我觉得最大的遗憾是错过了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我国每一次的检阅式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军人们那整齐坚定的步伐,那种统一、整齐的队列美在平常是少见的,为什么不可以给学生一点点欣赏美的时间,而只是枯燥的数字呢?

数学中能体现美的地方有很多,如,图形的对称美、人文美,旋转、平移的运动美等,关键是教师是否愿意让学生感受这些美。

三、用情境激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旧人教版的《条形统计图》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几年的降雨量认识条形统计图,长期以来,我都以统一模式完成教学,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尝试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讨论条形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信息等程序,从未去挖掘教材除此外的有用信息。而情境教学这一理念使我重新审视了这一例题,例题中降雨量最高的年份是1998年,为什么教材要这样安排呢?原来1998年是我国被洪水侵害最大的一年,因此,在新旧教材交替的最后一次教学中,我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1998年有关洪水灾害的信息,在教学中通过对比看出1998年的降雨量最高时,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只用了4分钟的时间,学生的交流内容十分丰富,对1998年洪灾带来的损失与伤害痛心不已,从而激起了他们爱护地球、爱护环境的强烈环保意识。这样的教学,学生同样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与之相比,学生认识的就不仅仅是条形统计图。

美丽的世界呼唤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养成,我们教师应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的环保内容,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课标中也强调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周日南.小学数学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务管理;综合教务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5-0073-03

中小学数字化教务系统集信息的、管理、查询于一体,是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基础教育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面对种类繁多的数据,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跟上现代化管理的步伐,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础教育对教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一个全面、实用、方便、开放性和适用性强的网络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工具来实现对教务信息的管理。

一、设计理念与架构

综合教务系统需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学生能够查看成绩、课表、班级、选课信息,能够进行网上选课、测评工作;教师能够进行成绩录入、查询课表、评教信息;管理员能够实现学生、教师、选课信息、教务通知的添加和删除功能,能够进行评教的设计与统计的工作。

教务系统采用浏览器 / 服务器( B/S )模式,客户端只需要一台安装了浏览器并已经连接到Internet的PC便可进行访问,另外,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如数据库存储空间不够,可方便地增加一个数据服务器。开发B/S应用,使用环境,开发效率高,同时,只需修改连接数据库的相关代码便可移植到另一计算机上,具有较高的移植性。

本系统最终可以实现学生查询教务信息、网上选课、网上教师测评;教师成绩输入、信息查询;管理者添加学生、教师、选课信息以及教务通知管理(如图1)。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管理] [学籍管理系统] [开设管理系统] [排课管理系统] [教材管理系统] [考务管理系统] [成绩管理系统] [考级管理系统] [教学评价系统] [毕业管理系统] [招生管理系统] [数据安全中心] [成绩录入系统] [教师评学系统] [信息查询系统] [学生选课系统] [考级报名系统] [学生评教系统] [信息查询系统] [学生个人系统] [教师个人系统] [教学计划管理] [管理系统]

图1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组织架构图

二、数字化教务管理的特点

1.多角色、协同办公的管理模式

系统可任意定义角色和对应权限,各角色权责分明,保证了数据多层次管理的安全性和透明性,同时,通过各角色间的协同办公,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难度和压力。

2.功能强大,界面简洁

系统囊括教务管理的每个环节,能满足不同层面教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彻底实现教务管理的全数字化。

3.人性化设计,操作便捷

所有数据录入均支持回车焦点转移,支持数据的批量修改以及成绩录入时的行列方向即时控制。

4.强大的Excel数据导入和导出

Excel电子表格已成为数据处理、交换和报表打印的首选工具,系统通过对Excel的二次开发,实现了Excel数据的批量导入和导出,使离线状态下数据的处理、交换和打印成为可能。

5.报表精美,输出方便

该教务管理系统对不同用途和功能的数据报表进行精心设计,生成符合用户需要的精美报表,用户端只需安装Office办公软件,即可实现轻松打印。

6.遵循标准,方案完善

系统遵循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能完全解决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数据交换问题,多模块紧密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务管理方案。

7.部署容易,维护简单

系统采用B/S模式,只需做好服务器的日常维护,同时,提供多种策略的远程备份功能,增强系统的容灾性。

三、功能介绍

本系统由“学生教务”、“教师教务”、“管理员”、“教务信息”四大模块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首页] [学生教务成绩查询] [登陆学生选课系统] [学生选修情况查询] [登陆学生评教系统] [学生评教参与情况] [教师登陆口令修改] [教师成绩输入系统] [查询班级课表情况] [查询班级学生名单] [教师查询评教得分] [系部查询教师评教] [评教设置与统计] [学生管理] [教师管理] [选课管理] [通知管理] [教务通知] [公共教务信息] [教务信息] [管理登陆] [维护学生个人信息] [学生登陆][学生登陆口令修改] [教师登陆]

图2

1.学生登陆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利用学生学号和密码是否匹配来判断是否能进行相应的操作,匹配则进入相应系统,否则,拒绝进入,并给出相应的出错提示信息。

点击该模块的任一按钮均首先进行学生学号和密码的验证工作,学生学号和密码均正确则进入该按钮所对应的系统,在验证通过后,通过此代码:

response.Redirect("/student/stu_info.aspx?stu_id=" & stu_id.text)将学生学号参数传到指定链接的页上,使得该页只显示该学号所对应的信息。

“学生登陆口令修改”用于学生登陆口令的修改,便于学生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管理,点击修改按钮会出现提示信息。

“学生教务成绩查询”用于学生查询各学期的课程成绩情况,进入页面会显示该学号对应的学生的相关信息,再通过选择不同的学期进行成绩的查询。

“维护学生个人信息”保存着学生的个人信息,学生第一次登陆后需要输入相关信息,提交至数据库,再次登陆后可以针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改,点击修改按钮可以更新数据库。

“登陆学生选课系统”进入学生选课系统的登陆页面,输入学生学号和登陆密码,通过验证后可以根据页面提示进行网上选课,选课页面上部分将显示学生个人已经选修的课程情况,可以通过按钮进行退选或重选。

“学生选修情况查询”用于查询学生个人选修课程的情况,学生在进行选课后可以登陆该页面查询课程情况,包括上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教室等。

“登陆学生评教系统”用于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测评工作,进入页面会显示出该学生的基本信息,再根据提示信息进行测评,系统将自动将学生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测评情况提交至数据库。

“学生评教参与情况”用于学生对教师评教的参与情况的查询。系统将自动统计出参与评教的人数。

2.教师登陆模块

此模块主要也是利用教师号和密码是否匹配来判断是否能进行相应的操作,匹配则进入相应系统,否则,拒绝进入,并给出相应的出错信息。

点击该模块的任一按钮均首先进行教师号和密码的验证工作,教师名和密码均正确则进入该按钮所对应的系统,验证通过后同样将教师号这一参数传入指定链接页,以便只显示该教师号所对应的信息。

“教师登陆口令修改”用于教师登陆口令的修改。

“教师成绩输入系统”教师可以输入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进入页面,教师可以输入任教班级的班级代号进行对应成绩的输入。

“查询班级课表情况”进入页面,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学期,来查询自己在对应学期的课表情况。

“查询班级学生名单情况”通过选择系别和班级来查询班级的学生名单,同时,系统会自动统计学生的总人数。

“教师查询评教得分”显示对应登陆教师号的评教得分。

“系部查询教师评教”转入系部查询的登陆页面,输入正确的系号和密码,通过系统验证后方能查询该系各教师的评教得分。

“评教设置与统计”是转入管理评教系统的登陆页面,输入正确的管理用户名和密码,通过验证方能进行评教的设置与统计。评教设置可以添加测评课程和教师信息。评教统计可以对学生进行的评教分数进行统计,得出教师每项技能的平均分以及评教最后得分,并把评教最后总分写入数据库中,便于教师和系的查询。

3.管理登陆模块

此模块同样也主要是利用用户名和密码是否匹配来判断是否能进行相应的操作,匹配则进入相应系统,否则,拒绝进入,并给出相应的出错信息。

“学生管理”可以添加学生登陆信息,删除学生的登陆信息和个人信息。

“教师管理”可以添加、删除教师登陆信息和任教信息。

“选课管理”可以添加、修改、删除选修课程的具体信息。

“通知管理”可以通知,系统将自动把通知的时间写入数据库,同时,还可以对已的通知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

4.教务信息模块

该模块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务通知,由管理员,点击各通知的标题可以进行通知详细内容的查看;二是公共教务信息,放置一些对应学期的公共信息,通过链接进行详细内容的查询。

四、结束语

中小学教务系统是以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实现信息的管理, 它应用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和数据整理保存方面的优异性能,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出错情况,具有简洁、高效、使用方便等特点,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它为学校进行信息管理提供很大的方便,能够满足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面的需求。当然,这个系统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改进,还有些许教务功能(如排课)未得到实现,显示的页面也不够合理与美观。

参考文献:

[1] 吕弘文.Dreamweaver MX 2004与动态网页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张玉平+SQL组件动态网站[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李英俊,毕斐动态网站开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东.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宣华,王映雪,陈怀楚.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2).

[6] 易谅容,陈志刚.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02).

[7] 马绍惠,谌湘倩,吴媛,张亚梅.基于WEB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第9篇

一、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教授凯尼斯。格林在其1990年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中提出的[1]。具体来说,数字化校园就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教学、教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形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2]。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全过程的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3]。

笔者在对文献的研究中发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模块一般包括网络基础服务、教学应用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网络办公系统(OA)、数字图书馆、综合门户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档案人事财产类等其他系统。就数字化校园的规模而言,各中小学校因各区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学段特点及学校规模等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发展差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纵向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入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相互糅合的阶段,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设置数字化应用模块。目前应用的模块主要有网络办公系统(OA)、校园网站(属综合门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但建设教学应用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的学校比较少,应用常态化的就更少了。因此,我们既要加强对数字化校园面向教育教学应用模块的研究,也要加强学校师生使用其模块的应用设计活动。

二、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

1.什么是信息能力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四方面。其中,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从狭义方面讲,包括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和信息资源的搜索、评价、获取、利用、表达、交流和创造的能力[4](如图1所示)。

2.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具有其职业的独特性,它指向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能、形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其着眼点是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搜索、评价、获取、表达、交流和整合加工以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以及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5]。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培训现状

十多年来,教师接受信息技术类培训课程经历了基础操作、办公软件应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三个阶段,在培训方式上也经历了校本培训、模块化考试、瀑布式培训、远程学习等方式。在这些培训中,比较多的课程设计仍然沿袭计算机操作观的培训,主要是面向软件使用的教学,而缺乏面向信息素养观的、基于问题解决的策略性技术课程。而且培训的组织实施缺乏长效机制和有效的评估机制及应用支持体系.因此,虽然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是培训效果不明显[6]。在学校调研、信息能力比赛、教师课件比赛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到教师信息能力仍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

笔者对近几年的市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类课程进行质性分析,以2011年的1102期市继续教育课程为例(见表1),面向各学科教师的公共技术课程有11门,其中针对一线教师的急需培训的课程只有多媒体素材在教学中的处理和应用一门。从培训方式来看,基本都是通过网络课程和远程教育进行,对于技能性课程来讲,这无疑是纸上谈兵。事实上,教师需要实战式的课程内容,需要教练式的技能传授,需要案例式的点拨指导。可见,针对教师信息能力方面的课程内容和培训设计等急需纳入培训工作。

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师的信息能力

菲利普?纳尔认为,能力是“活动的动态组织结构”,情景是能力的源泉和标准,教师的能力需要在情景中体现和发展[7]。因此,笔者基于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环境,分析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能力组成结构及层次。

1.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的组成

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包括通识部分和专长部分。通识部分,由计算机基础操作、办公软件基本运用、因特网基本运用、网络平台运用技能、信息核心技能组成。专长部分,由数字化系统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专长能力组成,具有一定的个性和特色。一方面,是指面向不同学校的个性化的系统应用,例如基于交互白板、专题学习网站、Moodle网络校本学习课程等的教学以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运用等。另一个方面,是指面向教师个体的个性化应用能力,例如利用动画软件制作教学积件对教育教学进行诠释,多用在理化生等学科,进行微观世界学习探究;或利用超级画板等专用软件对数理关系形成过程进行演绎。在通识部分可以忽略掉中学和小学的应用差异;在专长部分,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对技术应用的需求各有侧重。

2.中小学教师通识信息能力的层次

第10篇

[关键词]电子书包:小学英语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050-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10

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指导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跨入了飞速发展的崭新时期,应运而生的电子书包吸引了教育界的众多关注。目前,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书包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王斌等,2011)、电子书包现状与推进策略(张迪梅,2011)、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祝智庭等,2011)等宏观层面,其研究成果对推进电子书包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的相关研究仍明显不足,现有的理论成果与教学实际有较大差距,一线教师在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教学活动时存在困难。因此,本文依托为期三个月的西安长庆泾渭小学电子书包试点的教学实践,結合电子书包现有的教学特性,着重探索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的有效策略。

一、概念界定

当前国内外主要从两类视角界定电子书包:一类将电子书包看作未来教室的主要组成部分(即学习终端),学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获取各种数字化资源,允许学生不受时空限制上传下载家庭作业、查看教师的通告,或者课前课后进行习题训练。另一类将电子书包看作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活动的虚拟空间(亦称为教育群组),允许个人和集体使用信息和知识,提供沟通和交流工具,帮助使用者不受硬件、软件、网站結构以及地理位置等限制便捷获得有效的资源和服务。祝智庭教授则认为应从虚和实两个方面对电子书包做整体理解,“实”指电子书包作为学生个人便携式终端,“虚”则指电子书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笔者认为,对电子书包的理解既要虚实結合,又应依据其教学应用现状有所侧重。现阶段电子书包的软硬件建设尚存不足,无线网络不健全以及缺乏优质资源等均限制了其教学功能,移动学习终端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更谈不上个性化服务与虚拟学习环境的构建。因此,以硬件功能拓展、软件环境构建以及资源体系完善为核心开展相关研究,是当务之急。而在推进电子书包软硬件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又应以实现个性化学习环境为目标,着力探索如何支持泛在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以及如何适应多元混合式学习的基本需求。

二、电子书包教育应用特征分析

1.移动性支持泛在学习

电子书包作为学生全部学习用品的整合体,重量均控制在1Kg以内,相比学生传统书包(小学生书包平均3.5Kg、中学生书包平均5.5Kg)的重量,极大减轻了学生的身体负担;此外,电子书包因其不受有线网络束缚且轻小、便捷而具有独一无二的移动性,它不仅是一种电子化的轻型容器,更为重要的是能支持随时随地随意学习的一种学习环境。学校与课堂的概念弱化,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在电子书包构建的高效、互动的数字化环境中,开展个性化、片段化的泛在学习。

2.立体化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电子书包包含多元化数字资源,除具有阅读、批注等基本功能的文本资源外,还包括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丰富、内容生动的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刺激,这符合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教师创设多种真实的情境辅助教学。此外,学生和教师还可以利用其附加功能(拍照、互联网等)实现动态学习资源的拓展和创造,支持自主学习。

3.交互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倡导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强调课程的交互性与综合性。实践证明,电子书包的交互性,大大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监控学生机实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利用教师机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小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分工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并通过交流群组进行组间与组内讨论,同步进行问题的解答,协作完成任务后,小组成员操作自己的书包通过电子黑板广播小组协作成果,供其他小组同学交流讨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标记、批注等功能实现与纸质教材同样的功能,通过虚拟学具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自主进行跟读、对话等练习,借助电子书包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价。

4.按需服务实现个性化学习

电子书包不是替代传统的教学工具,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与教的模式。传统课堂中教师很难逐一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与掌握情况,同时有些学生碍于自尊心而不愿主动请求老师的帮助。通过电子书包的实时检测与反馈,教师根据统计結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料,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个体弹性变化,实现因材施教。课外,学生从电子书包的海量资源中依据兴趣与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自主调整学习步骤,检测学习效果,延伸课堂。

三、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此次电子书包试点选择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听懂、会说基本的单词和句型,并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现阶段,利用多媒体开展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过程缺乏交互、教学情境固化、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致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受到阻抗。而根据前面对电子书包教学特性的分析不难得出,电子书包的移动性、交互性、评价手段多元化等特性与多媒体英语教学最突出的薄弱环节完美契合。因此,本文对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的设计,主要围绕英语听、说训练活动的展开,针对多媒体课堂存在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教学优势,侧重不同教学需求下的情境构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英语学习环境。

1.“智慧教室”支持的混合式交际情境策略

语言的本质是交际,离开语境来谈交际是没有意义的。小学英语教学是师生的言语交际过程,创设能够支持听、说两方面能力训练的外语交际情境是必须且至关重要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与模仿能力,善于接受直观、形象的新事物,但有效注意时间较为短暂等特点。因此,有效的英语教学应是学生在全方位感受和参与的真实情境中接受大量语言信息的过程,同时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欲望。

电子书包作为新兴移动设备植入课堂,其有效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呈现“垄断”态势,它的发展必然需经历与现有课堂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混合阶段;另外,电子书包受软硬件、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教学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单独依靠电子书包创设丰富、真实的交际情境在现阶段并不现实。混合学习理论强调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因而需要将电子书包与已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其他多种媒体有机整合,各种媒体相得益彰,各取所长,充分利用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富媒体技术,共同构建“智慧教室”。

这种“智慧教室”为学生提供混合式的英语交际情境,支持师生、生生及生机的同步与异步交互,将多种媒体的价值发挥到最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维持对学习任务的持续关注,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例如Look at me A部分第一节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情境会话,让学生学习问候语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并了解这些问候语的适用情境。其教学过程可设计为:

教师:开始用电子黑板展现木偶剧情境表演图,设置真实的情境,学生身临其境形成自然打招呼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教师在电子黑板上呈现图1,提问学生应该如何打招呼?

学生:Hello/Hi,how are you,how do you do,有学生可能会说出Good morning.

教师:若有学生说出,则由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否则教师带领学生认读新句子,并告知学生Good morning适用于上午问好。接着,教师在电子黑板上分别呈现图2、图3,利用上面的教学策略进行相关的拓展学习。

学生:教师将多种情境的图片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书包,学生4人为一小组,每人选择一张情境图片与同伴进行对话练习。(通过交流对话,使学生所学知识真正活学活用。)

学生:每组学生按照教师在电子黑板上随机抽取的图片进行情境对话表演。

教师、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对每组同学的表演进行打分,教师对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学生:从云端书柜下载本小节的视频与音频资源,自主跟读对话,对自己的发音进行评价,并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

2.基于多元工具的深度“对话”策略

活动是小学阶段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生潜力得以表现、发展的必然需求,因而,设计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通过对试点学校教师的访谈发现,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限制了英语教学活动的效益,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导致学生积极性、参与度均不高;教师只是既定活动程序的执行者;学生人数过多而不能与教师进行深度“对话”,更缺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基于电子书包多元工具的深度“对话”环境,充分凸显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与学生掌握情况,利用立体化的资源灵活拓展与调整活动内容,摆脱程序固化、脱离实践的既定活动。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也是活动设计的参与者:每个学生具有公平的发言权。另外,个人手持移动终端——电子书包支持人际与人机间的深度互动,教师实时监控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能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随时向教师请求帮助,与教师进行深度互动;学习伙伴通过协作与竞争,达到更好地沟通,实现知识共建共享、创造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以We love animals B部分第一课时为例,该课时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部分动物的基础上,认读新的动物单词,并学习简单的新对话。本节课教师组织学生携带电子书包在动物园学习新知识,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本节课,教师利用蓝牙监控学生的电子书包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按照异质分组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个小组。

步骤一:前去途中测旧知

教师:利用IRS出题系统,对学生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测试。

学生:回顾先前所学知识,在自己的书包上进行答题。

教师:根据出题系统的统计結果,对大部分学生未掌握的单词和对话,教师将相关资料上传至云端书柜供学生进一步巩固练习,通过监控学生机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少部分学生未掌握的知识,采用小组协作,同伴助学。

步骤二:动物园互动得新知

教师:将本节课所需要的相关资源上传至云端书柜。

学生:利用书包的拍照功能拍摄自己看到的动物,依照教师提供的示例对话,提问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对话练习:或将图片上传至共享中心,向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小组成员不认识的动物,可以下载书柜资源进行自学或通过电子书包向其他小组或者老师求助)

教师:在参观过程中,教师随时利用IRS出题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引导学生组织有效学习,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步骤三:休息间隙赛成绩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成果分享。

学生: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所拍摄的动物图片,并依据图片进行对话表演。

教师、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

教师:对得分较高的小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与奖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音,让表现良好的小组充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学习新单词。

3.基于APK游戏的协作活动策略

《英语新课标》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英语课堂中适当引入游戏教学策略,师生互相扮演角色,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得英语知识,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游戏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策略,但通过对试点学校师生的调查访谈发现:传统的英语教学游戏,由于资源种类和数量有限,多以教师口头描述的虚拟情境为背景展开。但小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不能准确理解教师所预设的游戏情境,这使得游戏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多元化资源,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游戏情境,同时允许学生利用自己的书包进行情景的创设,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监控按需推送个性化指导,为不同分组提供多个讨论主题,有利于多情境游戏活动的动态组织,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此外,由于传统教学组织的限制,教师一直是游戏的主宰者,掌握着游戏活动的形式与进度,学生的自主性在游戏中很难体现。电子书包提供的游戏教学辅助软件(如数字识读、多多歌谣学英语、水果屋、连连看等APK软件),允许学生自定游戏进度,选择游戏类型,通过与游戏的高度交互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基于电子书包开展的Let's pain‘t单元教学过程如下:

阶段一:自主游戏

教师(带领学生打开APK卡车填色小游戏(如图4),并提问):“你们每个人现在拥有一辆未涂色的大卡车,你们想为它穿上什么样的衣服呢?下面大家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为你自己的卡车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在任务驱动之下,积极参与、认真地进行着色。

阶段二:协作活动

教师:通过监控将部分学生的作品放大在电子黑板上,并对好的作品给予表扬。

教师:鼓励学生用英语指出自己所涂的颜色,学生本人不知道的可以求助于其他同学,并由知道的学生担任小老师交给其他同学,同时进行对话练习,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阶段三:拓展训练

教师: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单词,学生在教室寻找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利用电子书包的拍照功能进行拍摄之后,与其他同学小组协作,进行对话练习。

4.基于IRS系统的动态测试-反馈策略

对教学试点班级的研究发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尤其表现在先前知识的储备和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方面。传统一对多的大班教学,教师无法逐一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无所谓个性化教学,更谈不上因材施教。电子书包的IRS动态评测反馈系统,是电子书包现阶段功能较为完善、应用相对成熟的部分,在应对个别化评估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

IRS系统将课堂教学、课堂测试、游戏活动、教学评价等有机結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互动教学,对测试进行实时的自动评判并生成评估报表。课前,教师利用IRS系统对学生进行前测,调整本节课教学内容。课中,随时通过IRS系统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根据统计結果合理调整教学进度,还可将它作为课堂游戏的工具(例如打分器或表决器),活跃课堂气氛。课后,根据IRS系统的测试結果,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并为下节课的内容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全程、动态的教学评测。

例如Hello第五课时是对整个单元所学内容较综合的练习,利用电子书包的IRS出题系统开展本节的教学时,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安排教学活动:

课前:教师利用IRS出题系统对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根据统计結果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的单词和句子,教师在新内容之前进行着重复习,同时动态调整本节课所教内容的难易程度;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电子书包为其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料。

课中:利用IRS出题系统随时对学生进行检测,为教师动态调整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同时能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的题库系统进行自测,根据测试結果选择相应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与巩固;同时学生进行测试的結果为教师下节课的安排提供实际依据,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总結与建议

在试点研究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目前电子书包的应用刚刚起步,面临诸多的困难,而解决的方法可主要概括为:

1.深度开发教学资源是核心

电子书包作为学生个人终端引入教学,除先进的技术支持外,更需要大量优质资源来支持教与学。目前许多电子书包产品只是将大量数字化资源填充其中,而这些资源是否符合电子书包的基本教学特性,其组织結构是否合理,则不予考究。因此,要利用电子书包支持有效教学,迫切需要与教学模式和策略相对应的、具有泛在学习特质的资源体系。

2.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是根本

克拉克曾经说过:“决定学习者学习的,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的媒体。”面对这股电子书包的热潮,学科教师尤其是研究者,必须要在深刻理解知识結构与内容体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电子书包来服务教学。着重考虑如何发挥电子书包的现有功能,并实现与现有多媒体设备的有机整合,努力做到使用最合适的媒体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调动学科教师的积极性是保障

教育新产品功能的完善与发展,必须基于实际的教学应用,而试点学科教师作为电子书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他们的反思与建议,是促进研究顺利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学科教师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加之教育研究的知识和能力有待提升,在使用电子书包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突破传统模式地束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子书包。因此必须帮助学科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学创新的意识,在使用电子书包教学时大胆尝试与探索,促进教学研究的深入。

第11篇

关键词:电子白板;小学语文教学;利用策略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定义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辅助人机交互设备,它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信息通信,将电子白板与计算机连接起来,通过利用投影机将计算机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再利用特定的定位笔(电子笔)代替鼠标就可以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实现随意书写、无尘书写,还可以实现对课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汇集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在专业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①

二、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特别是其具有教学方式上的灵活自如性、教学内容上的活泼生动性,以及教与学的交互性、生成性等,所以课堂上使用电子白板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电子白板能够提高的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调查显示,有34.59%的教师表示电子白板的教学优势在于其交互性很强,使用电子白板授课有利于加强师生的互动,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有26.6%的教师表示电子白板的教学优势在于其拥有丰富的配套资源,使用教学资源可以更加方便快捷了。有22.31%的教师认为电子白板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有19.78%的教师认为电子白板有强大的辅助功能,在使用电子白板后对备课有极大的帮助。可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得到教师们的肯定,是教师开展生动有趣的、符合学生人之需求的教学活动的好帮手。电子白板在教学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心有所得、技有所想”,让更多学生,更活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所提高。

(二)电子白板能够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可以发现:对教师来说,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更加灵活地使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资源,更加广泛地获取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教师不必再花费课堂的大量时间来板书,只需在白板上操作就可以调用已经准备好的教学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应用软件或操作界面中开启标注功能,对原来的文档进行新的批注,展开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解。教师不仅可以根据讲解的需要,随时可以拿起电子感应笔直接在白板上书写,还可以像一般黑板那样擦掉白板上不需要的内容,而且不用忍受粉尘对健康的损害。与之同时,教师还可以自如地在课堂上把信息技术整合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保存或打印白板上书写的内容(包括课堂上所作的讲解和注释),有利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和交流,这样教师就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资源和资料的共享,既减轻了工作负担,节省了备课时间,又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展现各种教学风格,有利于激励语文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电子白板技术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需要

对学生对什么类型的课件会提高其的学习效率进行调查发现:选择单纯文字的学生占206%;选择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学生占2054%;选择文字、动画、以及各种各样的卡通结合的学生占5773%;选择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占1486%。这表明单单文字显示的课件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了,信息化的道路成为了必然的趋势。笔者进而对学生对设备的喜好调查,根据调查发现:喜欢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的学生占3438%;喜欢教师使用电子白板的学生占5224%;喜欢教师使用黑板加粉笔上课的学生占595%;喜欢其它方式的学生占443%;作为技术更先进、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电子白板得到了最多学生的肯定。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而有效地使用电子白板的策略

(一)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虽说电子白板硬件环境的建设和软件资源的配套是推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电子白板教学能否按计划实施,并取得较好的结果,教育决策者、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教育观念和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成功地推行电子白板进行语文教学,除必须配备技术知识以外,恰当处理好学生和教师在观念态度和学习工作习惯方面的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将更多发挥个人导师的作用,推动学生学习,并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极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观念及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等方面的基本信息素养。②在实施推广电子白板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师资队伍培训与建设是实施语文教学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电子白板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二)运用电子白板技术设计符合的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

任何教学内容的讲述以及讲述方式都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需要,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更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让学生最大程度参与到课堂中来,寓学于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利用好电子白板的交互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在教师的帮助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让学生学得更多,记得更牢。课堂没有了厌学、弃学现象,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注释:

①冯建平,邓居英.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27.

②陈俊珂,孔凡士主编.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82.

参考文献:

[1]周勇.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促进课堂有效生成的思考与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8).

[2]蒋国珍.寻求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根本性突破[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第12篇

关键词 数字历史博物馆;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63-02

1 前言

数字历史博物馆的模式起源于发达国家,我国2003年成立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数字历史博物馆发展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将数字历史博物馆应用于教学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应用数字历史博物馆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应该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清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即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浏览互联网资源,首先要能够将博物馆资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不能脱离教学实际。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内容十分丰富,要选取合适的内容安排、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

如在讲授二万五千里的时候,就可以将有关的博物馆资源进行遴选整合,然后组织学生们进行观看。如在陕西数字博物馆中不仅有延安革命博物馆、吴起镇博物馆,可以从的源头出发带领学生观看过程以及期间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让学生能够如身临其境感受当时一碗青稞救战士,半壶饮水众人尝的艰苦岁月,让学生不仅能够深刻体会胜利的伟大意义,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又如在讲授古代文化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秦陵兵马俑等的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通过观看秦陵兵马俑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秦朝的繁盛以及后来的衰败,然后结合教材让学生通过观看和总结认识秦朝的灭亡原因,以及秦朝统一天下对后来的影响,增强历史记忆。

数字历史博物馆往往不能准确表现传达教材内容,而教材内容往往也不能直观地展现历史,但是数字历史博物馆通过三维立体的形式,将古代的历史以及文物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和背景,也更加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进行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1]。

3 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应用模式

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教师不仅需要把博物馆中的资源和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相结合,还需要将博物馆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历史博物馆资源应用到课堂中。

利用问题探究的模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了解历史的基础之上去观看数字历史博物馆,同时给学生设置一定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寻找答案,这样大家在观看的时候就不至于只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真正能够从中获得知识,既强化了大家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的目的性,还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

创设一定的情境模式 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历史画面感,在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深层次的思考。

小组探究模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一定的探究小组让学生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进行历史学习,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通过评比的形式看哪个小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从而不仅在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的实践能力上获得了提高,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在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教学中掌握一定的教学规律,教师不能每节课都让学生参观数字历史博物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虽然会增加,但是不利于知识的整合和吸收,初中生还没有很好的知识总结能力和自学能力,我们可以第一节课先讲授知识为主,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一些概念上的问题,然后再进行上机课让学生进入数字历史博物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深刻了解,也可以通过每个同学展示利用历史数字博物馆学习的成果,最后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的方法,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应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进行教学需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在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同时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博物馆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明确选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再以为例,是引导学生们观看时对当时的路线,还是观看当时的文物更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是观看当时的一些场景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还是观看一些保留的书信物件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这都是应给予认真思考。

其次,在数字历史博物馆的使用过程以及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要看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否能够主动和其他学生交流合作,是否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能够准时地完成任务,是否能够运用多种技能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等,只有准确地评价学生才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才能够培养学生们探究问题和运用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具体的提升和进步[2]。

5 结语

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均应是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初中历史教学也必然要适应这个趋势。利用历史数字博物馆资源促进教学很有必要,应加以认真研究,以更好地利用数字博物馆中的丰富资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更深入地推行素质教育[3]

参考文献

[1]阙仁镇,杨玉辉,张建平.基于数字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探究教学:以西湖文化数字博物馆为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5).

第13篇

加强汉字书写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衡量小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写字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巩固写字的方法,抓好写字教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对小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汉字书写教育现状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新媒体的呈现,使汉字书写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干扰和阻力。对于教师教学而言,办公软件的介入,降低了教师汉字书写的频率,书写的技能也很少有锻炼的机会,甚至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对于学生而言,在讲究效率、看重速度的评价标准下,很多学生也忽略了对汉字书写技能的锻炼。所以,对于目前的小学教育,在写字课程的设置和投入上,相对较少,对于汉字书写的规范要求和审美教育,同样也没有得到重视,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加强汉字书写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益处。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强化汉字书写教育的思想认识,建立完善的汉字书写教育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汉字书写教育的策略方法

在小学教学中,强化汉字书写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规范书写汉字,

加强书写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认真、仔细、严谨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审美技能,尤其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提高教师汉字书写教学技能

教师在汉字书写教育中的作用在于示范和指导,尤其体现在书写汉字的笔画和笔顺方面。 在书写示范方面,小学生在刚开始写字或者遇到难字时,常常是边看边写,甚至是看一笔写一笔,有时候会把一个字写得比较混乱,按照样式随意模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字前认真观察,做好示范,引导学生先看清字的整体结构,比如每一笔的位置、形状、特点,以及笔画间的组合排列。在汉字的笔画方面,笔画是汉字结构的基本成份,在学生学习新字时,教师要注重引?а?生了解字,例如这个字的笔画和偏旁,新笔画的名称,指导学生体会一下新笔画的书写特点。同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区分同类笔画的差异,比如对于“竖”这一笔画,要弄清楚是悬针竖还是垂露竖。对于“撇”这一笔画,要弄清楚是竖撇还是斜撇。在汉字的笔顺方面,笔顺是指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的顺序。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好笔顺规则,例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再封口等规则。指导学生学习笔顺书写规律,充分利用教材中汉字笔顺的范例,帮助学生练习。在汉字书写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观察,认知范字,同时要在板书中做好教学示范,向学生一笔一划地展现写字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去书写汉字。

2.2加强学生的书写练习

练习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看到变化和成长。学校和家庭要充分发挥加强教育合力,在汉字书写教育中,要注重建立学校和家庭不同环境的书写训练模式,运用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和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语文课,要留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写字时间,统一的纸张,统一的要求,课后进行一定的展览,见证自己的不断进步。在家庭作业的安排上,布置短时间的家庭汉字书写作业,发挥家长的作业,帮助学生在家里有计划地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在书写习惯中,不断地提高和成长。

第14篇

关键词:数字资源 网络平台 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 学科素养

小学语文知识性很强,教材上基本是抽象的语言文字。那些枯燥的文字、生词、文章,对小学生来说,确实很难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展示教材,将静态的文本信息进行动态化处理,从而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在发展教学硬件的同时,为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的价值,科技人员开发出一系列的软件资源或平台。其中,数字教辅资源、网络平台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库。教师应科学合理选用这些资源或平台,为学生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

一、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习内容,延伸课堂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延伸,对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材资源、社会生活资源,还有丰富的网络资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家庭、社会等场所都具备了网络链接功能,小学生也比较喜欢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学习是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何况小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浏览能力、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我们教师想象的要好得多,因此,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顺应了时展的大潮,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可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比如,在教学“寓言两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时,由于这是寓言故事类的专题教学,教师在本节课知识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应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或者是自己猜寓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查阅寓言故事的方法,如百度搜索、爱问搜索、谷歌搜索等,还可为学生推荐相应的寓言故事网站,或者是电子书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拓宽阅读途径,激发想象思维,提高学习效果。这也是大阅读、综合阅读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

二、利用电子书包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教材情境,提高学生感悟教材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电子教辅资源――电子书包走进了语文课堂教学。这一教学资源依托校园网平台,能够在班班通环境下实现资源共享。电子书包里的数字资源有文本的训练题,有原汁原味的视频专家讲座和欣赏,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教材情景,实现学生与特级教师的面对面交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版本教材上知识的对比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等能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感悟水平。

比如,在进行“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上课伊始,教师可从与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套的数字资源库里调出“卢沟桥的狮子”的网页课件,点击课题引入按钮,这样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卢沟桥的全景,从整体上给人庄严、神奇、独特之感觉。桥的两边是排列整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大大小小的狮子数不胜数,大狮子身上有小狮子,大狮子虎虎生威,小狮子活灵活现。随着视频课件的播放,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对每个狮子的特效描写镜头,使学生深切感悟到这数不清的狮子彼此各有情趣,如雄狮弄绣球,雌狮戏小狮,给人一种惟妙惟肖之感。学生不由自主地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力发出了赞叹之声。惊叹之余,教师应抓住教学时机,提醒学生:卢沟桥是在什么年代建成的?在什么背景下建成的?为什么建造卢沟桥?它对当代和后人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燃起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渴望。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数字资源的感悟,进行详细分析,深刻领悟了卢沟桥建造的历史意义,燃起了爱国的热情。而且,学生从写法上也深刻理解了景物描写的妙笔神功,体会了文学的博大精深。数字资源的巧妙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巧用生活中的数字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材处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语文教学要抓住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小学生很喜欢走进社会生活中,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实际,为学生创设实践学习的平台,综合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比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时,我提前一段时间建议学生及家长,有条件的话去亲身游历圆明园,并在游历过程中租用一个电子导游。每到一景,电子导游会详细介绍景点的具体情况。通过电子导游的介绍,可使学生全面掌握了圆明园的建造历史、景区布局以及惨遭毁坏的原因,增加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爱热之情,激励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斗志。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内容,提前安排学生学习任务,在课上让学生将自己所看、所闻、所感讲给大家听,再结合教材内容,从语文的写作手法上、从文章的结构上、从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讲解。学生听得很仔细,理解得到位,学习效果极佳。这种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材处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运用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应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实际,科学合理选用教学资源,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与实践能力,综合体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情境;动手实践;兴趣;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比较偏重理性思维的学科,对思维发展、注意力、自控力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再加上小学生身心各方面都还未发展成熟,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导致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数学学习效果自然也不能令人满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充分的探究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对其进行创新、发展和完善,竭尽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他们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经有几年时间了,愿意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点粗鄙的认识。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

理解

研究调查发现,当人们对某件事物不能很好地进行理解时,

往往就会迅速降低对其的学习兴趣和关注程度。同理,相对于语文、英语等科目,数学更加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扩散,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其理性思维和理解能力都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和不完善,这就加大了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时的难度和障碍。因此,小学生对数学总是缺乏明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个人认为,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在课堂上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知识是学校数学教育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有效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统计”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班级里所有学生的生日都进行有效记录和汇总,看看哪个月份过生日的学生最多?哪个月份过生日的学生最少?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因此,当我布置完任务之后,他们就马上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一来,既可以促使学生利用我刚才所讲的统计理论知识完成生日的整理和汇总工作;同时,还能使得学生在进行生日月份统计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有利于高效数学课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让学生多多动手参与实践,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上文已经提到,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制约,抽象思维能力要远远低于成年人,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充满理性思维的数学知识时总是存在很多各种各样的困难,理解起来也是费心又费力。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和特征,以动手实践为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更好理解。

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就指导学生自己剪出等腰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比一比,主动去发现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秘密。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就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是完全相等的,这就帮助学生加深了对“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具体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时候,我指导学生用线条围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然后鼓励学生动手拖动这些线条,看看是否能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其他的图形。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平行四边形同长方形、正方向以及三角形等各个图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学生不但能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还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促使自己的感性思维逐渐上升、发展到理性思维,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入手,以动手实践为学习突破点,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激发内心学习数学的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为学生日后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