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交通科技与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1.交通问题与经济科技发展的关系。
科技进步使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运输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就交通运输而论,提高经济效益表现为:在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一定的情况下,产出的运量、周转量越多,运输收入越高;或者是在产出的运量、周转量,以及运输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投入的人力、资金越少。提高交通运输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于转换阶段,其根本途径在于降低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消耗的根本途径在于科学技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慢,但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增长的贡献份额将会逐步提高。
科技进步使交通运输的经营方式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不单是交通运输规模和场所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依靠高科技,以高效率和高质量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方向。国外著名的物流企业不单是具有一定的规模,更重要的是结构的优良,具备一体化作业能力,物流资源得到较好地利用,服务质量和效率也有根本保证。
科技进步使交通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产品结构也向短小轻薄化、小批量多品种化和高技术化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在客运结构上,生产性旅行的比重下降,消费性旅游的比重增长;货运上 产品重量趋向轻型,原材料用料下降,集约化产品逐渐增加。以上变化要求运输行业提高运输工具的档次,增加专用车和特种车辆,并增开直达列车等,提高运送速度,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要。
2.交通与人类健康关系。
我国到1997 年才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率先使用无铅汽油,到2000 年才在全国全面实现汽油无铅化。因此我国各种汽车催化净化技术、装置的运用受到限制,造成我国机动车单车尾气排放量大。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低空排气,因此气体排除后首先会对人造成伤害,机动车尾气排放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碳烟、苯井花以及一些烟尘微粒物(包括某些重金属化合物),这些对人体都有直接的危害。机动车排放的铅占大气中铅的97%,大部分颗粒直径为0.5pm或更小,因此可以长时间地飘浮在空气中。如果接触高浓度的含铅气体,就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中毒症状,但这种状况比较少见。常见的是长期吸入低浓度的含铅大气。较大颗粒吸入到呼吸道粘膜上,可随痰排出。较小颗粒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的深部组织,这部分很小的含铅气体,可以引起慢性中毒症状,如头昏、头痛、全身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综合症。当铅在人体内各器官的积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和造血机能,尤其对少年及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影响更大。此外,长期慢性铅中毒者,心脏和肺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人的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成为呆傻。铅还具有高度的潜在致癌性,其潜伏期长达20一30年。
同样其也有相关的间接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对人体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尾气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上。大城市人口稠密,机动车数量多,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一般会将工厂搬迁到郊区,这样,机动车尾气排放就成了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大量机动车在路面行使,就会排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聚居在城市中心,会形成“热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气候。
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和尾气排放量的增大,对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加之我国广大的消费市场,我国机动车的数量仍将高速增长。这样看来,我国已经面临严峻的由于机动车尾气污染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问题未雨绸缪,我们将会丧失在蓝天白云下成长、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感慨:当被污染的空气和环境日复一日吞噬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我们苦苦追求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3.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1,提高公共交通运输
我们需要怎么做来保证交通与我们经济,健康的协调发展呢?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公交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运营效率不和经济挂钩,服务质量下降与企业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1994年亏损面达70%,亏损补贴35.5亿人民币,仅北京、上海两市就达16亿人民币。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缩小。
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至今,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还全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67公里的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容纳量有限,因此,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车。结果,使原本已经超量的自行车更趋于饱和,例如,天津市80年代公交与自行车负担客运量的比重为19:81,到90年代初降为10:90,郑州、石家庄公交出行量已不足自行车出行量的10%。近年来,全国大城市自行车每户拥有量一直保持在2辆左右,城市近一半人靠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
2.提高交通管理技术水平
关键词:高职 课堂教学 管理 技巧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自2006年至2015年,中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886.46万,增长幅度达50.98%。而相对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增长明显滞后,优秀教师资源短缺,许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都选择了大课教学的现实方式,高职教育更是如此。教师借用PPT或其他教辅工具,对着台下少则几十、多则成百的学生进行讲授,这是最典型的讲座式授课形式。然而,尽管教师竭尽全力,台下的学生或看小说,或玩手机,或神游太虚,专心听课者少,教学效果不理想也常遭人诟病。对此现象,授课教师也纷纷表示无奈。高职通识教育教师能否管理好课堂,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1.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现状
1.1学生出勤率不高
高职通识教育课程大班教学,点名和签到时间长,有时需要10分钟,严重占用教学时间,学生对此会产生反感和敷衍情绪,带来教学效果的负能量,不但增大了课堂管理成本,而且降低学生出勤率。同时课堂纪律难以维护,课堂教学难度增加。
1.2师生沟通障碍
高职学生自我意识强,比较敏感。大课教学,学生个体身份模糊,教师很难区分每名同学,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产生一种“透明”感、不被重视,即我们常说的无法减轻学生的匿名感,学生主体地位丧失导致师生沟通障碍,教学效果打折扣。
1.3学生上课容易疲劳
美国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研究显示,当成人学习时,可以集中精力听演讲的时间一般为15至20分钟。注意力不稳定的原因与脑神经细胞的疲劳有关,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大班教学中,干扰因素增加,学生更易疲劳,思想开小差,容易做小动作,对教学的推进产生负面影响。
1.4课堂活动缺乏灵活性
高职学生背景千差万别,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大课教学统一的教授方式可能并不适合全部学生,特别是教师无法组织起参与性要求高的活动,课程只能按部就班,灵活性受到影响,更不要谈及因材施教。
2.控制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因素。
2.1环境因素。从相对大环境来说,学院校园文化会投射到教育环节,一个学院是开放还是封闭,是民主松散管理还是严格管控,影响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改革,课堂气氛会表现出活跃的、良好的或沉闷、严肃。当然,教室小环境也对课程有影响,如教室设施设备的安放方式、照明、电教设备、装饰装修等。
2.2学生因素。学生是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专业方向、课程价值目标的认同是否明晰,求知诉求导致学习的期望值和动机水平的差异,课堂学习管理效果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同时,学生对每个教师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定型期望,如果教师的实际行为与学生定型期望不一致,课程实施过程就会产生不满气氛。
2.3教师因素。教师作为教育主导者,首先要求一是有知识能力,二是有方法能力,三是有社会能力,特别是组织管理沟通能力。其次,教师要了解背景环境文化和学生对象的状况,针对不同的群体规范和群体心理气氛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教师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就很难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综上分析,环境刚性指标和学生主体职能无法快速改善,只有抓教师这一重点因素,用爱心和教学艺术去营造和提高教学效能。
3.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技巧和方法
3.1上好第一堂n
根据首因效应,第一节课是学生认识老师、认识课程的关键,第一堂课的体验奠定本学期的基调,让学生期待下一堂课。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课程的有序展开。技巧是:早点到教室,将教室布置成自己想要的情景;准时开课并介绍自己,告诉学生关于你的趣事。如研究兴趣,是什么让你开始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你的教学风格和你喜欢的相处方式。例如,明确告知联系方式,擅长的知识领域和学习方式;破冰训练,让学生彼此认识,以使他们在课上感觉舒服,缓解紧张;制作学生个人信息卡(例如视力或者听力问题,学习障碍,对交互式学习的偏好)。
3.2明确课程管理目标
其一是详尽课程描述。教师要详细说明课程总目标,包括本课程要如何职业需求,包括课程内容大纲简介、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
其次要细化分段目标。如阅读任务、其他作业及测试的日程表。
其三要细化考核,不能一试盖论。构建考核体系,包括出勤、课堂行为、作业、测验等。
其四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追踪学生同步度。
3.3创建课程教学的和谐氛围
其一要平民化方式教学。讲授以谈话的形式为主,聊天氛围而不是讲演;告知学生你的办公地点和时间;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学生交流;尽可能地使课程内容个性化。
其二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身份,关注学生反馈。让学生舒服地提问题。欢迎学生真诚地提问题,确保自己正确地了解了这些学生,完整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并询问他们你的答案是否让他们满意。同时教师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经验不足。
其三是表扬及时。对学生要不断表扬,激发其正能量。使学生自觉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集中和坚持注意。同时,课堂管理应考虑学生的疲劳程度,并通过降低教学难度,穿插有益的活动等方式予以调节。
其四是善于组织讨论。提出专业的能够引导批判性思维甚至会引起争议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有明显的正确答案,没人愿意回答。将全班学生分成2至5个人一组,并给他们小组一个要回答问题的列表。
参考文献:
[1]刘拓等.中美部分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157.
[2]尚海磊;中美高校通识课程比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甘阳.中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7(4):24.
[4]于淑文;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王海燕;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一、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目标
加强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追求目标,其一是为了保证城市客运处在有序运行的轨道之上,从而实现城市客运能够满足出行者出行的需求。其二,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在满足城市出行需求这一最为基本的环节之外,还应当实现其促进社会公平,保护有好环境生态,实现公共设施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存在既是城市客运交通存在的价值意义,又是为了保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保证手段。因此,在发展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同时,必须保证城市客运交通降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
1.众参与率低
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有三个最为基本的要素:管理者、运营者和出行者,这三个基本的要素非常客观的说明了公众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作用,也决定了公众在这一系统经济管理工作中应有的参与度。但是,就目前这一系统的规章制度来看,公众在这一系统中的参与度远远达不到既定的要求,即便有参与,其参与工作的效率也非常低下。这样不仅造成公众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认可障碍,同时,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管理者也无法听到来自群众的声音,对于后续城市客运这一公共交通设施的发展非常不利。
2.配套制度不完善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设备和体系建设只是第一步,相关部门还应当做好接下来的配套设施和制度的建设。因为,公共系统得以发展的维护,不仅需要公众的自觉性,同时还需要制度、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约束。但是,就全国来看,我国的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现存的制度法规也缺少统一性的标准,这就造成很多的法律法规难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现,使得全国的城市客运系统存在一些混乱的局面,而这也成为出行者顺利出行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同时,缺乏科学制度建设的城市客运交通,还会阻碍了城市客运交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的持续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3.各级城府部门的扶持力度不够
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低的三大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城市客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者主要来源于政府。因此,政府的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是影响城市客运交通经济效益实现的直接因素。为了保证城市客运系统的不断发展,政府就应当加大对于这一系统的扶持力度,让这一系统的发展运行在一个绿色而又健康的轨道上。与此同时,还应当出台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尽最大可能性地保证出行者在恶劣天气状况下的顺利出行。客运作为目前出行者首选的交通方式来讲,政府必须继续扩大这一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扶持力度,以实现和价值意义城市客运交通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三、完善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策略
1.强化会众参与意识
城市交通客运系统的建设与公众的出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强化公众在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公众的参与除了能够有助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外,同时还能够让政府部门在计划城市客运管理工作时,具备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完善,提升公民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参与度,也是保证公民权利的要求。强化公众参与意识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公众听证会的形式,广泛吸收代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为下一步经济管理工作的计划实施提供可靠性的参考数据,也可以在个居委会或者客运交通站点设置专门的意见箱,让群众对现行的制度或者是将实施的建设提出自我的建议。另一方面,积极为公众构建网络交流平台。这以平台既要包括公众对于现行城市客运交通服务和形式的满意度调查,同时还应当包括公共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只有不断强化公众的参与意识,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序的开展,其实施的各项制度也才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
2.完善配套制度建设
配套制度的建设既是保证城市客运经济管理工作得开展顺利,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系统经济管理工作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统一性标准要求。因此,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政府部门必须为其制定相关的法律,使其在实施中做到有法可依,这也是保证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强制性保障措施。
3.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