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工程应急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危险源辨识;应急措施;临界状态;不确定性;安全第一
0 引言
事故发生一般经历四个过程:存在事故隐患-出现危险征兆事故-临界状态-进入事故过程。在事故经历的四个过程中,对“存在事故隐患-出现危险征兆”这两个过程的安全管理属于事故预防管理阶段;对“事故临界状态-进入事故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安全管理属于事故应急管理阶段。事故临界状态应急降低隐患转化为事故的概率或降低事故损失的严重程度;事故过程应急仅能降低事故损失的严重程度。
1 施工项目危险源应急管理特征
1.1 导致应急事故的施工危险源特征
l)突发性,预警时间短。带来突发事件的危险源从隐患到爆发的触发条件隐蔽或者具有较强的随机性,许多危险源之间具有因果连锁性,并共生于系统内部,从而使得较小的危险源触发重大危险源导致重大事故发生。同时,这个过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可预警的时间很短。
2)高度不确定性。施工项目的项目特性,使得作为触发因素的第二类危险源的随机性(可以是人误因素,也可以由外部环境因素触发导致)和第一类危险源的动态性增强,预测难度加大。同时,由于施工系统和危险源的高度复杂性,也使得对各种危险源在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规律难以精确掌握,导致危险隐患产生的高度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很难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其后的发展和可能涉及的影响也很难用经验性知识加以指导。特别当事故产生,一旦处理不当,将造成损害后果的扩大或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3)致灾性。应急状态下的危险源导致的事件一般具有灾难性特征。灾难和普通事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员伤亡、经济严重受损以及带来大的负面社会影响。
4)连带性。即危险源的连锁反应。由于应急状态常常同时是时间短缺、信息缺乏的真空状态,使得应急指挥系统和事故当事人之间的协调关系很难当即建立;急救人员、救援物资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来;或者应急处置中产生不当行为,该类管理失误因素极有可能会成为其他现场危险源的触发因素,导致连锁事故产生。
1.2 施工现场常见的导致应急事故危险源
在施工现场中,常见的应急事故通常由下列几种。
l)火灾;
2)爆炸;
3)坍塌;
4)倾覆;
5)中毒;
6)其他特殊施工作业中的危险源致灾(核电站改扩建等)。
2 施工项目应急管理分级
2.1 应急管理分级
1)I级(施工单元级)。事故的有害影响一般仅局限在单位工程的范围之内,并且可以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区域内。这类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边界之外(公共区)。
2)II级(项目群级)。所涉及的事故及其影响可扩大到整个项目的区域,但可被该项目或项目所在的区域(如开发区统一设置专门的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中心)的力量所控制。
3)III级(城市级)。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涉及到项目群边界范围之外的城市安全。危险源产生的事故已经涉及项目范围之外的人员和财产,同时,事故应急救援需动用城市应急救援的力量。
4)IV级(国家级)。对特殊施工项目,例如核电站项目,可能发生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造成广泛性污染、核辐射等事故,将会导致一种规模极大、影响范围极广、影响持续时间长久或的灾难事故;同时不是一个城市或地区所拥有的技术、设备和力量进行处理所能够控制或者解决的特殊灾难事故。这类意外事故需调用国家力量进行控制。对该类施工项目,应制定国家级应急预案。
2.2 应急管理职贵和主要内容
尽管对于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需要采用不同级别的危险源应急管理系统,但是,施工项目应急管理系统有其基本的内容。他包括一定的构架及其职能,并分为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体系和社会公共配套应急管理体系两大部分配合进行。
2.3 应急管理的准备工作
2.3.1 应急危险源辨识
应急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要将施工现场存在的可能导致应急事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出来,作为下一步风险分析、危险源控制的对象。对施工项目所在区域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施工对象、施工方法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本地区、本企业以及建筑行业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原因,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来辨识出可能的自然灾害和施工项目危险源。
2.3.2 应急管理中的危险源危险性评价
施工现场应急管理中的危险性评价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在上述灾害性危险源中筛选出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重大危险源。施工现场的应急危险性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与损失的大小,来确定是否要进行相应的应急准备。危险性评价的结果有助于确定需要重点考虑的危险,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
2.3.3 应急能力评价
依据应急管理的危险性评价结果,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价,包括社会系统、施工企业及施工现场应急资源的评价,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资源包括人员、应急设施(备)、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所具有的应急处置技术、经验和接受的相关培训等。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性。
3 施工项目应急响应
3.1 施工项目应急响应级别的确定
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点,在应急响应行动启动之前,应该确定应急响应的级别。在对应急响应的级别进行确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事故所造成的现实危害性;二是,发生事故的现场其他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所具有的潜在危险性。
3.2 施工项目应急响应程序
一旦事故产生,按照应急响应所需要发挥的职能,应急响应全过程应当包括应急响应通讯、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事态检测与发展预测、避难方式选择和人员疏散等五大环节。
3.3 施工项目应急疏散和应急功能区划分
3.3.1 施工现场安全功能区域划分
施工现场功能分区是实施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和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施工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可接受的危险性基准值较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施工作业人员密度、施工作业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可能性大小及一旦发生危险,施工人员撤离危险环境的难易程度和事故后果大小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划分安全功能区域。
3.3.2 就地避难和疏散的选择
重大应急事故发生以后,危险区域的人员通常需要紧急就地避难或疏散。就地避难是指人员在危险区域内划定的安全避难空间内避难。疏散则需要将危险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到达事故危险源无法触及的安全地带避难。
4 结束语
总之,从危险源控制的阶段看,包括施工前的危险源控制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施工过程的危险源监测、预报和定期评审;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内容。由此可见,危险源控制是全面系统的控制。需要整体协调一致,才能达到有效控制危险源,降低危险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琪.建筑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J].广东建材,2008,07.
[2]花志.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及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管理观察,2009,07.
【关键词】事故成因 重大危险源 应急预案
近年来,各类建设项目的大量兴建,特别是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的大量涌现,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事故总量大幅上升,较大事故多发。按照安全系统理论分析其原因为:
1、人的因素
建筑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施工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建设方、监理方安全监督力度不够,对检查出的问题未作到有效封闭等。
2、机械的因素
对各类施工机械的进场、维修、保养未作到有效监管,机械带病作业;施工用电未达到规范要求。
3、材料的因素
各类不合格材料使用未作到有效控制等。
4、施工方法的因素
多工种立体交差作业多;普遍存在手工劳动及强体力劳动等。
5、环境的因素
高空作业、露天作业多,施工环境恶劣;恶性竞争,竞相压低标价导致中标单位安全投入不足等。
1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的特点
1.1 建筑行业应急预案与社会事件应急预案差别
建筑施工中的应急预案与社会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不同,后者是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中的制定,按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应急预案启动时动员全社会力量按相应的级别进行处置。建筑施工应急预案一般是一级预案,由建筑施工方制定、实施,建设方、监理方参与管理,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监督,应急预案的涉及范围为建筑工程各方,如需涉及外部时需按社会性突发事件的程序上报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实施。
1.2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制定目的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是在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判定基础上,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对假定发生的事故所做的一种紧急处置,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的损失。
1.3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的组成
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由一个综合性预案和若干个子预案组成。
2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的编制
2.1 编制准备
企业要编制预案,首先应了解本企业有哪些风险,会发生什么样的紧急情况。首先应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之上确定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的紧急情况应具有以下特点: 突然发生的事故; 具有破坏性后果;需多部门协作配合。
2.2 全面考虑
由于有些复杂的因素,事故的发生有时很难预料。在对风险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应做好应急准备,包括建立应急行动的的权威部门和各响应部门;明确规定相应的职责;做好响应应具备的应急资源;对于应急响应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演练,以便在紧急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的力量,做到救援快速、高效。
2.3编制准则
2.3.1 用常规操作方法处理非常情况
事故预案的对象是发生的特、重大事故,是一般情况下不易遇到的。事故预案虽具有特殊性,但所拟的应急操作方法必须是常规的,即"以常规操作方法应对非常情况",这是编制事故预案应坚持的第一条原则。要防止以非常手段作为应急处理措施,保证运行规程与事故预案很好地衔接,减少事故预案的神秘感,减少运行人员因误操作而扩大事故的可能性,减少由于操作不熟悉而延误处理时间的可能性。
2.3.2保人身、保设备
事故预案的宗旨是降低事故的损失,必须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整个预案的编制需保证这一基本点。其次是设备安全,包括处理的应急措施。
2.3.3事故预案完整
事故预案必须完整,应包括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异常情况。即事故预案中要设置多条防线,在一项措施失效后还应有后备措施。这是编制事故预案的第三条原则。如在高层建筑施工时,当施工用电系统发生故障,电源中断后,施工用电梯如何安全停运,事故预案中必须有详细完整的处理措施,如果在事故预案中不加以明确,处理事故时临时发挥,或听之任之,则都可能造成危险因此事故预案应完整。一
2.4 编制依据
施工企业应先对事故作业进行危险源判定,确定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其计算公式为 : D = LEC 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0.1
2.5 编制程序
首先,应建立以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首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预案编制人员。其人员构成需满足下列要求:一、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熟悉施工现场实际状况;三、熟悉国家有关规范、政策、规定;四、具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感。其次,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包括原有旧预案的收集。还应对现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当编制完成后,需报监理方、建设方进行评审和批准后方可,重大事故预案还需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 应急预案的管理
3.1应急预案的审批
施工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后,报建设项目监理方进行审批。监理部对报送方案的科学性、符合性进行检查,提出修改意见,确认合格的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批复,并报项目建设单位。
3.2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预案评审后,在实施前应进行预案的演练工作。目前演练方式分实地演练和桌面演练两种。在演练过程中,虚拟事故发生场景,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布置各司其责,同时做好相关记录,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通过演练,使涉及的各部门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应急预案启动迅速、行之有效
3.3应急预案的修订
应急预案需符合建筑项目实际,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应急预案不适用时应及时进行预案的修订工作,及时各种更正、完善、补充应急预案。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按原有程序上报建设项目建设方、监理方进行审批、。
3.4应急预案的实施
当事故发生符合预案启动条件时,按《预案》要求领导小组成员进入指定位置,进行现场组织指挥,领导灭火救灾工作。总指挥灭火救灾、人员物资疏散、暂时停工停产、应急终止、恢复生产等命令及对外信息;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职责分工,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各小组人员紧密协调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应急预案的准确实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应急管理;制度建设;预防为主
0 引言
目前,国内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已经引起政府和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并纷纷制定本地区和本企业的应急管理预案。国家有关应急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实手
作者:钟定容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2期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_first + prnhtml; window.print();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1 预案编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缺乏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参考文本和对应急预案理解上的不足,在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应急预案内容过于简单粗略,与一般的管理规章区别不大;
(2)应急预案未按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制定,缺乏充分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估;
(3)应急预案的要素和功能论述不全面,不能满足实际应急管理的需求;
(4)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很多应急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不具体,责任主体不明确;
(5)应急预案中的管理界面划分不清,缺乏相关部门之间必要的协调,存在矛盾或重复现象,造成事故应急行动时职责不清、指挥不力、操作混乱的局面;
(6)预案编制后,并未很好地宣传、培训、演练、维护和实施。
因此确定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规范和方法,确定预案的基本要素,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层次和可操作性等要求是必要的,而且需要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应急管理范例,是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日趋标准化、规范化的需要。在工业发达国家,应急管理工作己经成为整个国家危机处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发达国家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并且建立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包括应急救援法规、管理机构、指挥系统、应急队伍、资源保障和公民知情权等,形成了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此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行业和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建立了符合自己行业特点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并编制了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其中包括统一指挥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适用和精良的应急救援装备、训练有素的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完善的应急工作运行机制等。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在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方面进行总结,为建筑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2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
尽管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对于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不应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事故应急管理应该是对安全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管理思想。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包括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有些阶段往往是相互交叉的,但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个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动态循环过程。
2.1 事故预防
在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中,预防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其二,是指在假定建筑安全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有关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工作,如设置防护网、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等。事故预防措施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从长远观点看,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环节。
2.2 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活动,具体包括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应急预案的编制、审定与演习,应急队伍的筹建,应急设备、设施、物资的必要准备和日常维护,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基本目标是保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总体应急能力。
2.3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主要是指在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的相应的应急与救援行动。一般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紧急救护与医疗、消防、工程抢险、事故信息收集、应急处置决策和外部救援请求等,其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努力控制事故发展和消除事故影响。应急响应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响应和扩大应急。
初级响应是在事故初期,建筑企业主要依靠自己的救援力量,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但如果事故的规模和性质超出本企业的应急能力,则应请求增援和扩大应急救援活动的强度,以便最终控制事故。
2.4 应急恢复
应急恢复一般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其次立即进行的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和事故现场清理等工作。此外应注意在短期恢复中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对于长期恢复应积极吸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质量是建筑的根本,它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是防患于未然,它贯穿于建筑施工全过程。对于整个项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了在建项目的成本支出和经济效益。质量管理是各个企业不断重复、不断强调的话题,也是很难根治的问题,它是一个不断改进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制度来进行项目全程的质量的控制,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质量。
1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它是随着社会生产不断发展起来的,是由于大规模制造业而产生的这一学科。质量管理20世纪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组成成分,其产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泰勒的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第二是休哈特的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三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下面将重点阐述全面质量管理,该阶段将质量管理的范围、范畴和参与对象进行了扩充,指出全面的质量不单指产品的质量,应该将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进行涵盖;质量控制的节点不仅限于了生产环节,要延伸至前端的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和开发和后端的制造、检验、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参与人员,也明确了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包括工人、干部以及各级领导。同时,全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的PDCA循环工作方法,将质量管理提升为一个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从西方国家引进了TQM质量管理理论,到目前为止我国多数企业基本处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90年代各建筑施工企业纷纷实行ISO9000标准认证,但并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应该算我国建筑工程领域质量管理的一个重大成果,其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法规。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建筑工程企业缺少开放性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原有的封闭管理使得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不彻底、不严格、不到位,最终导致质量产生问题,毁坏企业信誉。另外,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技术引进不够及时,施工企业及员工的法律意识较弱,往往导致违法施工,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应用
3.1建筑工程质量计划编制
建筑工程质量计划编制实际上是质量预控的方法,它需要事前将生产过程中所有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所采取的技术以及管理措施都进行预想,并编制成质量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a、量化具体的质量目标值;b、各施工环节、步骤的详细描述;c、各施工施工阶段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匹配;d、质量检验、测量、审核的标准;e、各种质量问题预防及应急措施;f、样板的实验安排。通过以上内容的编制和梳理,要确保工程施工时,要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要可操作、管理要严密、成本控制要合理、质量体系要优化、最终质量要有保证。
建筑施工项目在质量计划编制时要遵循以下步骤:(1)首先要进行资料的整理收集,制定可量化的质量管理目标;(2)将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和分级;(3)对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目标进行分析;(4)从项目整体出发,对各个质量指标进行综合的平衡调整;(5)形成最终质量计划,并下达执行。
3.2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方法
质量计划编制完成后,要做到具体的执行实施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建立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要包括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保障系统、标准系统,四个方面,其内容要包含各级质量保证工程师的任命;质量保证模式的选定;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质量保证机构以及各项配套的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还需要外部的监督审核以及企业内部的自我审核,对于审核也要建立详细可执行的有效的规章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另一方法是质量目标责任制的建立。质量目标责任制已经在施工中被推广,但是其执行效果却不尽相同。其执行的关键就是责任的层层落实和后期的考核。必须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责任人,每一个环节都确保有人监督。重点要对于日常性工作、无形的工作予以落实。尤其是对于质量教育培训,质量意识宣讲这种无形的,难以估量的工作必须找到适合的方法、途径去落实到位。最后,要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让责任人起到应有的作用。
3.2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
在正常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中,必须加强对于质量的控制,根据其施工的不同时间段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根据影响质量因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对于人员的控制、机械设备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施工方法的控制、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工序的控制等。质量控制的核心就是控制点的设置,这需要根据工程的不同性质,所面临的不同环境进行有区别有侧重的选择。但其核心离不开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施工合同所标注的细节。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同时它是全员参与的工作,不能将质量管理放到某个人身上,同时整个管理的体系的建立是重点。另外,从政府到企业,从企业的员工,必须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从下向上为工程质量负责。最后一定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既包括专业技术素质也包括社会责任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工程治理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振华,陈文芳.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风,2008(24).
[2]马永伟,李秀明.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和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09(17).
[3]侗定洋,王君波.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J].科技资讯,2010(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扩大市场竞争力,增加了行业间的相互竞争,为了促进发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的完善是极其重要的,它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地生活环境,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所占的位置及其作用
(一)、工程的进度和经济效益都是受建筑工程的管理活动的影响,同时对建设单位的企业信誉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也是直接联系着的,企业的人员素质和专业等级管理水平是管理水平的最好反应。
(二)、对施工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和恶劣天气都是可以由建筑工程的管理活动解决的,它可以使得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由于建筑施工大多数是露天作业,而且很多施工都是需要同时进行的,我们就需要做好工程管理,对于这种特殊性,如果我们处理的不当,尤其是遇上非常恶劣天气,对工程上造成的损失将是无可估量的。
(三)、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人员水平对工程所能够调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机整合都是在建筑工程的管理活动可以进行的,我们也很容易达到最大化的施工效益,只要对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能够进行优化使用。
二、工程管理准备工作
(一)工程管理的准备工作是施工的前提,它需要具备几个方面的条件:①对施工图纸设计的检查一定要非常严格,发现有不正确的要及时修改,进行调整,.②弄清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工程情况,如果发现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和设计人员联系、沟通,进行修改,保证在施工前图纸正确,完整,防止造成对资金的浪费,降低造价成本。③如果工程所选的设计单位是外地的,一定要仔细检查设计图纸是否达到本地区施工要求。④如果业主要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等到图纸会审结束后,在设计文件上需要体现出,方便我们的施工。.⑤详细的审查施工单位所编制的施工设计。整个施工是否顺利进行都是由施工设计来确定的。施工方案、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的安排方面都是施工设计审查的重点。
(二)、 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1)、安全检查,掌握安全生产状况
为了发现作业现场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必须进行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分为动态和静态的检查项目,对于隐性的检查项目,是需要与作业人员了解情况,清楚每个环节的管理取真实了解各个环节管理、作业调度、作业交接过程。如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持续改进,设置合理的生产责任制,调整相应不完整的安全管理条例。
做好安全培训,在建筑行业,人员流动性是非常大的,因此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施工队的作业特点、安全注意事项、个体防护要求、应急措施等方面都是员工必须要掌握的,在安全培训前对人员层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都是要做好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培训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各方面的技能。
三、施工阶段的工程管理
(1)施工的准备工作就绪时,为了方便设计人员的验槽、验线工作最好先进行基槽放线,;同时设计人员的验收工作是同时进行的,即对轴线的标高、位置、基础埋深的验收,验收成果是否已满足设计要求和设计规范,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设计需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复查。
(2)对混凝土、砂浆在作配合比试验和原材料试验都是要及时的检查的,在做实验时是要按照规定进行计量配合,检查试块的强度等级,最后要附上实验报告。
(3)详细的检查入场的建筑材料以及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新材料及水卫电气材料等,出厂证明、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明都是不可缺少的,严禁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材料.如若材料部规范,要对它进行重新检查。
四、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目前在我国,工程一线施工人员大部分来自乡村,造成施工团队整体素质不高,而且这些施工人员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以及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加上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会影响整工程的整体进程,很难实现规范化工程管理,那么要想提高整体工程质量,实现规范化的建筑工程的管理,就必须完善我们的管理体制,实行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在工程的各个施工项目和施工环节,可以按照“分工管理”的原则实行,具体落实到某一个人负责一个团队,再由团队分配给不同员工不同的材料、工艺、技术。有关管理部门也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等多方面。就目前来看,这是比较科学,比较好实现的方法。
(二)、严格要求材料的进场制度
材料作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对材料的选购和检测上我们的相关工程管理部门应该严格要求,确保进场的材料符合国家的工程施工标准,并且适合该工程的项目需求。
(三)、加强工程质量监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实时的监管和监督,紧抓现在进行的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方便能够及时修正其中存在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我国的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还没有达到很理想的状态,还存在一些例如懈怠和马虎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及时的改正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而保证工程按质按量的完成。
四、、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
大家一直都是十分重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项目的施工质量、进度与成本投资,但是似乎已经忽视了施工的进度管理。
(一)、施工进度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工程项目的按时交工,直接影响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在进度控制的目标、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之间他们是对立统一的,解决好三者的矛盾则是做到了进度快又投资省、质量好,这是工程管理的目的。
(二)、项目进度管理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1)完善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与模式,成功的管理团队代表着工程项目的成功,建立成功的管理团队需要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和业务制度,从而形成一流的管理目标。
2)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在施工中,由于工程具体分配到多个团体,但是为了这多个团体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这个体系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避免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
3)项目施工顺利实施的条件是由设计的工作质量决定的,确定设计单位及签订设计合同,以及设计质量、检查速度、评审一系列的都是根据它所确定。
4)项目成功也需要政府机关的配合、建立良好的关系,及市政配套工程。建筑(三)、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
1)控制设备、材料采购的费用,采购设备、材料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着就需要采购部合理采购,因为采购货物质量的好坏和价格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成本效益,尽量减小工程的成本造价,从而达到获益的目的、
2)从控制工程款、施工组织、施工技术上都可以达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费用控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控制成本始终是整个项目中一直需要贯彻的,控制住可能会发生的投资偏差,尽量使成本最低。
结束语: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管理在施工中使非常重要的,好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企业效益和促进未来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stat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esent situation, needs and future is analyzed,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proposed the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e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level.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随着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在八十年代起步,从最早的计算机技术的开始运用。经过20年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成果显著,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起步相对较晚,应用水平也参差不齐,施工软件的应用潜力、前景十分广阔;智能建筑的实际施工近几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正在由智能建筑走向智能住宅小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得以发展,并已开始在城市规划设计、虚拟建筑设计、房地产销售虚拟漫游等领域得以应用数字城市的建设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等等。
为了改善建筑行业的整体形象,提高建筑行业工作的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为了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在实际工程中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和精益思维对提高工程的效率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当前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2.1 工程项目信息化的现状
2.1.1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建筑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信息化,一些规模较大或水平较高的企业首先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共享,同时,项目管理软件也成为建筑企业的一个关注点。
2.1.2 国产相关信息化产品水平有待提高
国产项目管理软件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与国外一些著名软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软件往往不很适合国内的企业,因为国内外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软件所能运用的范围也不同,所谓汉化的软件只是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有效维护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些国外的软件大都价格昂贵,一般企业难以承受。
2.1.3 对信息化没有深刻的理解
大部分项目部认为能够上网和接发邮件就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对项目信息化最核心的规范工作流程、实时监控项目、统筹调度资源、加强组织协调、实测工程成本、预测项目变化、识别项目风险和提出项目预警等功能没有概念。在对待项目信息化的态度方面,大部分企业愿意采用,但担心项目信息化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2.1.4 区域及行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受信息来源丰富的影响,这些地区的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信息化的认识相对深刻,而位于偏远等地区的项目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和渴望相对偏弱,从行业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应用和推广信息化的基础要比公路工程项目好,而铁路工程项目对于信息化的理解较为贫乏,这与整个行业实施信息化的整体程度是相符合的。
总体来看,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仍然使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管理混乱,管理模式单一,普遍存在拍脑袋、漏报重报、决策无依据等现象,信息化程度较低。这些企业基本还是按老办法管理投资额更大、投资情况更复杂、参建方更多的工程项目。
2.2 我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和前景
目前,全国设计勘察单位基本上完成了CAD的技术改造,实现了无图板设计。近年来,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信息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而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施工项目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因此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应该加大力度。项目管理在企业中可解决众多问题,如: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促进沟通,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实现对项目的动态控制。网络计划技术是实现动态控制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外大量项目实践中,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建设周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建立项目数据库系统,能实现企业原有数据和项目数据之间的共享。有资料统计显示,国外建筑公司90%以上的项目都采用软件进行了管理,而我国则不到l0%。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大部分公司都采用集团化运作,诸多的分公司、子公司多元化的业务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大量的需求。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信息化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具备了使用和推广的基础。
3 计算机信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企业信息应用范围较狭窄。
(1)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按目前要求是很不科学的,跟不上当前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2)建筑行业应用计算机主要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所以利用效率较低。
(3)目前建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未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计算机信息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4)目前工程信息网络开发的少,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程信息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软件开发利用率不高,缺乏统筹规划,多属低水平重复开发。
3.2 建筑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
(1)施工中传统工作方式的障碍。传统施工管理采用手工管理且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的。这样施工单位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是因为它会限制行动自由,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
(2)施工管理中没有完全实行网络化、规范化,施工管理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化,随意性比较大,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进度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识别能力差。没有专项管理人员负责等。
(3)高素质管理人员缺乏。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度的管理依赖于横道图管理,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应急需培养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
4 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实施建议
4.1 搭建多层次管理平台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外涉及业主、监理、设计、地方政府和上级管理机关等多方利益关系人,涉及到合同管理、现场施工管理、财务管理、概预算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应充分考虑不同参与方的需求,建立一个涵盖施工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项目多方协作、企业知识和情报管理等多层次的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
4.2 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受建筑行业工作流程的影响,项目在立项和招标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国家、地方、行业定额,这些内容管理体系庞杂,数据计算量大,运用标准灵活,是各建筑企业必须遵守的内容,也是企业测算工程成本的主要依据。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计划进度、资金会计、定额成本、质量安全、人员管理、物资设备、分包管理、变更设计等内容。这些内容是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内容的影响,在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应突破各部门单一应用的局限,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各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并能有效地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方的工作关系,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4.3 创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流程
项目管理过程是数据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流动和传递的过程,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信息都是以书面通知、电话、传真等方式缓慢地,重复地进行,一个环节信息的获得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协作方可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了避免出现重复和交叉工作,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传递质量。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必须以数据为中心,项目参与者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以数据管理为依据,实现“一次输入、多次利用”即项目的每个人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系统将实现业务的自动流动。
4.4 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增强适应性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受地质条件和天气变化等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大,市政工程、房建工程等受天气变化、城市允许施工时间、噪音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限制,这些都影响甚至决定工程进度、资源投入等,同时也增加了成本预测的难度,降低了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具有施工参数设置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项目所处环境自定义相关参数,从而使系统的运行能够更加切合实际,增加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其次,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在确保项目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是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因此,系统应建立工程进度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完成的工程量,及时提供项目的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实时对比,最终预测成本发展趋势和提出成本控制建议;再次,由于项目管理直接面对施工现场,系统的界面设计应当尽量简单、便捷,减少输入数据的工作量,增加输入数据的各种操作提示,设置防止误操作等功能。
4.5 构建企业项目管理数据库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尚未采用企业定额投标的方法,但通常采用的根据设计院或业主公布的概算编制投标价格的方式其实是企业定额的反应,排除恶性竞争和占领市场需要等因素,中标价格其实是一个企业能够承受的项目最高成本。在建项目实际承担着积累项目管理经验、积累同类项目实际成本、考核承包商的优胜劣汰和树立企业信誉等多重职能。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设置企业定额的编制模板、材料总库、承包商和供应商数据库以及各类合同的编制模板,用户可以根据现场需要进行删减和维护,便于其它项目直接调用和借鉴。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是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所包括的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广义上讲是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狭义上讲,是为新建改造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的相关操作。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控制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相关技术,设计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控制体系,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一些问题进行预防控制,使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效益和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既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九同时也使施工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使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几大要素
(1)设备因素。当我国与国际经济实行对接,科学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施工管理中,施工机械的广泛应用影响着施工质量的好坏,施工工程所选用的机器越先进,施工速度就越快。同时施工机械的应用,也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施工人员数量,使施工更加规范准确。施工机械的选择大大影响了施工工程管理,提高了施工工程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2)人的因素。每一项施工工程中,工作人员都是工程管理的主角,各个环节的操作,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都与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人的自身能力、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同时也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管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效益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现场因素。在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现场因素。包括了天气、地理、条件、水电问题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存在又严重制约了建筑施工质量。所以要密切关注这些现场因素,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切实提上日程。材料因素。建筑工程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施工管理是否严谨和对工程的重视程度,施工材料的购买,要本着节约采购成本、降低施工预算的原则,通过工程管理严把材料进场关,达到价格质量成正比,坚决杜绝和禁止质量不合格材料进入建筑施工现场。
3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质量管理不到位
(D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施工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多数员工认为只需干好本岗工作,不涉及自己的工作不干或少干,从不注意和关心工程质量问题。认为这是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担当,态度懈怠,对建筑质量工程管理上主动性和积极性弱,使建筑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2建筑工程施工程序不完善,质量控制制度不严格。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工序都应该严谨。但却常常会存在薄弱点,发现施工质量不合格时,不能及时加以改正,不能及时追究施工班组责任,不能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制度,从而导致质量控制不到位。(3缺乏全程动态质量管理制度,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要求过低,只重视竣工后质量验收。如果出现问题再临时补救增大了施工量和施工难度,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超出施工预算,使施工成本大大增加。
32成本控制不到位
人员安排不到位。建筑工程施工时,需要大量的员工,适当安排每个工序的工作人员,以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不考虑员工的使用量,各个工期安排施工人员过多,会出现怠工和偷懒现象,既导致人员过剩,也增加了对员工的各项开支。设备成本高。建筑施工需要大量机械设备,机械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人员的开支,但如果对机械的日常养护和维修不重视就会增加重大施工设备故障修理时复杂程度和麻烦,增力喊本的同时也影响了建筑施工进度。3材料成本控制不到位。材料控制是建筑施工中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在选择时不比较同类材料的价格,没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没有严格的材料保管发放制度,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3.3安全管理不到位
不够重视安全预防。在建筑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和存在安全隐患。而在实际操作中没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出现安全管理防控不及时。如果出现施工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和较大的安全风险。缺乏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做不到奖罚分明,导致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安全巡查制度。在施工中没有及时检查,导致彳艮多安全问题无法解决。一些安全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而施工管理人员对此没有高度重视,增加了建筑施工管理上的难度和不稳定因素。不注重安全培训。盲目施工、随意施工、违章施工等问题的出现,凸显了安全的隐患。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部分施工企业,不能对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安全方面的培训,使施工不能顺利完成,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4建筑工程管理的应对措施。
4.1强化成本控制
做好建筑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措施。首先,在材料成本控制上,要本着以节约、节省为主,把好材料采购关,控制材料成本,以免出现材料浪费现象其次,在控制施工设备成本上,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减少施工机械设备的损坏再次,因建筑施工是一项,大型复杂的工作过程,所以,用人上要认真,科学进行安排,避免人员过多导致的成本过高。
4.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每个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参与意识,做好“人人讲安全、事事要安全、安全重于-切”的管理。如果出现问题,要落实到个人身上,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多劳多得,提高施工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建立一整套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针对盲目、随意和违规施工的问题,强化安全预防。设立巡查制度,在进行安全巡查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有效地消除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4.3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是检验建筑施工成果的最终表现。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坚持做到抓好全程质量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质量控制与施工人员的奖金和工资挂钩,制定处罚规则。施工人员在每一项工序中,要做到态度严谨,认真把握每一个环节不出现任何问题。质量如有不合格时,必须整改使建筑工程质量达到最好状态。
5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管理情况来看,总体要把握好问题关键所在,注重加强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严格保障每一个施工环节顺利进行。并杜绝和减少问题的发生,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创新建筑工程管理办法,联系实际,争取在施工中不出现任何问题,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切实增加管理实效。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对策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做的不到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来进行监督管理的,但是目前我国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部门只是在对建筑业的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建设进行管理,对其其它类型的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没有做的是十分的到位,因此没能够对全国各项建筑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做到有效实行。其中对于交通、铁路及水利等建筑施工监督管理过程中的,都是由行业的主管部门来进行监管的。这些主管部门对专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存在着较多的不明确问题,因此造成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对其职责做到有效的落实。另外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因为体制的不健全,因此造成很多工作难以进行监督与协调。另外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政府部门改革的存在,使得一些工程项目的行政监管的主体遭到缺失,造成对建筑施工的安全处理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误区。
1.2施工建设单位的责任没做到有效落实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涉及到建设、设计、施工及勘察各个责任单位,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事故的造成都是因为施工单位在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只是走一下形式,并没有真正没去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使得责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另外在安全生产及安全设施及人员的安排方面都存在着较多不到位的地方。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很多监理单位并没有对其职责做到有效的履行,另外还存在着较多的设计单位没能够对规范建筑及安全标准问题做到重视起来,从而造成施工安全设计方面存在着较多的缺陷。
1.3相关的法律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目前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有关于建筑安全方面的法律体制还不够的健全,有着较多的问题存在。在我国的《建筑法》中,对建筑领域的对象及调整的范围,尤其是对相关建设及责任主体的在生产过程中具备的条件、生产许可、处罚及责任定位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不明确问题,甚至出现很多内容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另外进过近些年的发生,使得这些安全技术标准及相关规范已经表现的较为落后,在实行的时候,缺乏可操作性及强制性,不能够对其在建筑中得以实施有所保障,因此会对市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建筑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隐患。最后一点就是在监督执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到位现象,对于一些不合格及达不到安全标准的建筑企业没有对其进行处罚与整改,在监督的过程中,没能够做到严格执行。
1.4施工人员本身具有的安全意识就比较的淡薄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城市化进行得到快速的发展。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中进行转移,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到城市市场中,并且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工作技能需要较为简单的建筑业中。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建筑业的人员已经达到四千万以上。这一人数的八成以上都是农村务工人员,同时也占据了农村流向城市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对于这些农村务工来说,其中有很多人都是没用经过教育培训就上岗进行工作了,另外还有一些员工,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2、加强建筑工程有效管理的相关建议2.1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全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的时候,需要做到对监督管理的力度进行加强。并且在还需要对交通、水利及铁路等方面进行监督的时候,需要各自专业的建设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来加以实施,并且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做到负责起来,另外还需要各个相关部门来对其进行指导与监督。另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还需要对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做到综合的监督管理,对建筑过程出现的安全事故,需要做到及时有效的查处,并要联合其它部门来做到事故发生的责任加大追究,将整改措施能够得到落实起来。在各个城市的开发区及工业园建设等工程中,同样需要要将安全建筑管理的责任得以落实起来,并且还需要做好监督工作。要形成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统一监管,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运转的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格局。
2.2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
建筑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落实,把各种安全生产工作都能够做到有所落实。建筑过程中,企业的法人代表承担着安全生产的首要责任,因此其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责任进行分配与落实,要求施工的项目经理及各个岗位都要对责任进行有所承担。其次就要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所有施工流程,都需要严格的遵守施工前制定的计划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进行操作。总包单位不得将工程分配给不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进行实施。最后就是需要完善对施工现场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设,做到对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做到责任到人,才能够要求各个单位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树立起安全责任意识。
2.3需要对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到不断的完善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是实行,需要使用法律体系来对其做到有效的监督。在完善法律体系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根基建筑业的自身具有的特点来做到联系起来。从而能够通过对安全管理法律的完善及相关标准及规范的制定来完善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建设工作。对于目前建筑业正在实施的《建筑法》中,需要做到对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进行增加,由其需要对建筑行政主管的部门的地位做到明确的规定出来,使其能够做到对其职责的有效明确,最终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 其次还需要对与建筑安全管理有关的经济政策加以研究,使其能够做到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及资金进行预算,这样就能够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对意外伤害造成的费用进行承担。另外在施工之前,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以便于出现意外的时候,有所依据。
2.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工作
因为我国建筑业的施工人员本身所掌握的技能与安全意识较弱。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对这些从事建筑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做到对其安全意识及技能掌握程度的提高,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及方法来实施,另外还需要做到对企业及政府的职责的加强,对施工的人员的培训内容及考核的办法都需要做到明确的规定出来。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做到有着足够的针对性,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施工人员,坚决不能允许其上岗工作。此外还需要对转岗人员及特种作业的人员的培训力度进行加强,要能够做到对从事建筑作业的农村务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加强,并能在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对施工要求的遵循,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
3、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不仅是做到建筑业发展过程的有效促进,还是对人民财产安全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给我国建筑行业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然后再做到其有针对性的解决。
4、参考文献
[1]任鱼霞;;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科学之友;2011年11期
[2]黄瑞林;;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采矿技术;2008年04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施工、质量控制、应用技术
一、前言
建筑工程中模板是保证所建造的混凝土结构外形和尺寸的关键因素,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的特点是速度快、浇筑面集中,因为不会造成同时将混凝土均匀地分送到浇筑混凝土的各个部位,而使某一部分的混凝土升高很大,然后再移动输送管,对另一部分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处理。因此采用泵送工艺的建筑混凝土的模板,应根据实际受力状况,对模板和支撑系统等进行计算,以确保模板体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建筑模板体系的施工现状
2.1以往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多以单层模板支架为主,这样的体系受力比较简单,技术发展也已经较为成熟,具有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故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可靠。但是随着多层模板支架体系的出现,这一体系的受力状况就变得十分复杂,无论是设计上还是施工上对其受力性能的了解和掌握上都存在着局限性。许多施工企业在多层模板支架工程施工时,往往没有进行模板设计和刚度的验算,只是凭着经验来布置支架体系,可能会影响模板支架体系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2.2目前有不少施工技术人员未对施工操作者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加上工人的技术水准较低,难免发生使用上的问题。比如有的模板支撑架倒塌是由于操作工人没有按设计间距及布设要求设置支架,造成模板支撑架稳定性不足;有的是支架的搭设构造未满足要求,例如没有按照规定设置纵横向剪刀撑或者支架的基础不平整等;有的则是工人私自拆除部分支架造成支架整体失稳。
2.3有些地区建筑较为混乱,管理不到位。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众多不同规模的施工队伍,建筑队伍迅速膨胀,建筑队伍的挂靠,建筑工程的层层承包和层层转包等。这些都造成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的低素质和管理不到位而给施工安全带来一些固有的隐患,比如只重速度不重安全,只讲进度,不讲安全,只顾蛮干,不顾安全等。
三、建筑模板体系主要施工技术
3.1 施工准备阶段
建筑模板一般的施工工艺为:模板施工放线钢筋绑扎,隐检,浇筑混凝土处杂物清理模板定位塑料套管(或锥头定位螺栓)设置、预埋线管、线盒、预埋件安装模板配件安装、涂刷脱模剂操作平台搭设复核模板控制线、砂浆找平层。
3.2 模板安装阶段
在进行建筑模板安装阶段的施工时,首先需要根据设计的要求对模板施工放线和模板编号,将准备好的模板吊装入位;然后将模板吊到施工合适的位置,通过定位塑料套筒带上穿墙螺杆进行周转段螺栓的施工,并初步固定;再次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及拼缝,锁紧穿墙杆螺母;通过对于柱模,则需要调整柱模的截面尺寸,用模板夹具和对拉螺栓将四片柱模锁紧;再进行销紧模板夹具的处理,锁紧穿墙螺母;最后检查模板支撑架设情况,需要根据节点的要求对施工的局部进行加强。
3.3 模板拆除阶段
在建筑施工完毕之后,准备拆模的阶段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拆模时应能保证拆模施工后墙体不出现掉角或者起皮的现象,所以需要在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3.0MPa之后,才可以开始实施拆除模板的施工;对于建筑结构墙体的拆除施工,首先需要进行松开穿墙杆螺母将穿墙杆从墙体中退出来之后,使用锤头敲打模板夹具上的销子,并松开模板夹具的夹爪;松开墙体模板的支撑结构,使模板与墙体分离;然后将连接柱模的模板夹具和对拉螺栓松开;调节柱模支架的可调丝杆和侧向钢管顶撑,使得柱模与所施工的混凝土面分离;最后将脱离混凝土面模板吊到地面,清灰、涂刷脱模剂,以备周转使用。
四、建筑模板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4.1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时,应当保证模板工程安全施工措施所需的费用。此费用不应纳入招、投标竞价范围。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重点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施工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4.2施工单位编制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须经有法定检测、咨询资质的检测单位或咨询单位组织五名以上本行业专家论证,审查后,组织实施。模板工程所用的模板、支撑杆件、连接件材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尚无国家标准的,须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应符合方案的要求,具有足够承载能力。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按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设置水平支撑及剪刀撑。
4.3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项目负责人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编制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并附计算书,经验算后,报上公司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4.4模板安装施工时,必须严格按模板设计平面布置图就位施工,对所有的立柱应垂直模板块相邻板面,其高差需要控制在不超过2mm的范围,所有节点必须逐个检查是否拧牢卡紧;按设计要求先支好垂直支柱,其上面安装楞,然后铺模板;在进行支垂直支柱施工时,为了防止失稳现象的发生,需要沿楞方向应用系杆将垂直支柱联系好;模板块、木(竹)胶合板及模壳使用前均应刷隔离剂,使用后及时清理底脚螺栓及接头并刷油防锈;木(竹)胶合板的边缘及孔洞,均应作防水处理。
4.5模板工程施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对操作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模板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由方案编制人、工程技术负责人对其安装质量进行自检、自查。模板工程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组织方案编制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对其搭设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4.6在支模施工过程中,为保持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选择先将一个网格的水平支撑及斜撑安装完毕再逐渐向外进行安装;临时用的爬梯、脚板,均应支挂牢靠,在楼层边缘进行施工时需要设防护栏和安全网;在模板上进行电气焊施工时,模板板面应铺放石棉布,焊接后及时浇水;严格控制荷载,上料时必须将混凝土料分散施工。
4.7转换层结构施工的支撑荷载很大,施工方案一定要尽可能通过利用已有硷结构强度的周边结构体系(柱、剪力墙等)来卸载,以减少大空间支模的面积及减小作用到支撑上的荷载。大截面混凝土构件支撑在楼板上时,应对楼板进行核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4.8拆模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拆模顺序进行,先松动垂直支往,在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条件下,再拆除支承楞和模板,严禁将模板全部拆除后再架支柱。在进行立柱等方面的拆除施工时,需要立柱楼撑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并保留有两层立柱支撑现浇楼顶板的情况下方能施工;模板在装拆和运输时均应轻拿轻放,严禁摔、砸的现象发生;拆模时须在下层水平栏杆上铺板,操作人员不宜直接踩在水平杆上操作;对于脱模后的模板楞模板块或模壳、面板必须及时的拆下,以防坠落伤人。
4.9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模板工程施工旁站监理。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模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将模板工程施工应急预案纳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止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事故的发生。当发生模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生单位必须立即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关键词】民用建筑;土建;质量管理;因素;问题;精细化管理
Abstract :The impact of civil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main factors is the human factor, the quality of the build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s well as natural factors can also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makes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many quality problems. Take meticulous managemen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Key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civil; quality management; factors;; meticulou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A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民用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都至关重要,其中土建质量管理尤为关键。因此,确保整个民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达标、质量安全可靠,除了对整体项目的其他各个阶段实施质量控制外,关键要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指导和控制影响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项目,制定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并协调施工的各个环节,对关系到土建工程项目质量的各因素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并排除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民用建筑土建项目质量的因素很多,采取措施管控好这些因素也就成了土建项目质量保障的关键。
一、影响民用建筑土建工程质量的因素
(一)人员的因素。人员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占主导地位。因为建筑工程从无到有,一切施工过程全部由人策划、设计、施工。无论是建筑企业的高层决策者、管理者还是基层普通员工,一旦决策或者操作失误,都势必对工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讲,管理必须由人来操作、执行,也是由人来实现管理目标的,人如失误,质量管理目标便难以达到。就建筑土建工程施工而言,土建施工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数量大,管理者难以对每个工程施工人员实现及时有效的控制,工程施工人员的疏忽也会对土建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二)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材料是土建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水泥、砂、石、砌块、钢材等建筑材料以及构配件等工程材料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都会直接影响建筑土建工程的使用功能及安全,也会直接影响土建工程的质量。而且土建工程施工投入的材料涉及的种类多,需求的数量大,工程施工部门对这些材料的生产、运输、存储等环节难实现全面质量控制,影响工程质量。即使材料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也会影响工程质量,如混凝土原料配合比以及搅拌拌和不当等。更有甚者还出现偷工减料现象,极大地影响整个建筑的安全。
(三)施工工艺因素。施工工艺包括施工方案、组织方案和施工流程、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过程中设备机械的使用。在建筑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流程即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是有次序或者程序的,次序颠倒对土建质量影响很大。施工技术即是应用方法和施工人员掌握技术的程度。方法选择的适当否,施工人员是否掌握技术对土建质量的影响不可低估。施工人员对各类机械设备的具体操作规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操作是否正确,直接会对建筑土建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
(四)自然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水文气象对土建工程的影响。这种影响虽然带有偶然性,但也不容忽视,如暴雨、洪涝、地震等。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现在建筑企业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建立了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但问题往往出现在执行过程中,有些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淡薄,违反质量管理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管理人员没有掌握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法,造成在建筑土建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存在质量管理问题。
(二)土建工程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施工准备阶段存在人员管理、材料管理方面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其一,人员管理方式粗放,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系统培训。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土建工程管理经验不足。其二,物资管理存在漏洞,有些建筑材料不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材料进场没有进行检验或匆忙检验,导致用不合格材料进行施工。
(三)土建施工过程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土建施工特别是现场施工阶段,是建筑土建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未详细进行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交底或者未正确合理安排工序和做好细部处理,对质量保证措施交底不充分。在该阶段还常出现管理不及时,监督不到位,没有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质量管理监督。
三、民用建筑土建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管理是有方法的,管理也要使用管理方法。鉴于民用建筑土建工程施工过程具有相应的流程,因此笔者建议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并且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通过制度和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一)建立精细化的土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制度是质量的保证,有了制度的约束,就可以纠正管理中许多不规定的行为,管理不力将受到制度的惩罚。
1、细化土建工程施工各环节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必须全覆盖,包括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应包括:工程管理人员规章制度,施工人员管理制度,土建工程开工准备规章制度,前期资料管理制度,质量监督交底要点及质量监督工作方案,施工图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针对建筑材料方面制定核查制度、检验制度,质量验收制度。特别是水泥、砂、石、钢材等不但要进行试验、检验,还要制定合格证管理制度,以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过程管理十分关键,制度设计和制定更需详细,如工程变更、洽商记录制度,预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等等。
2、制度的条款细化。所制定的土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务必在内容和条款上要细化,同时执行的程序、环节也要细化,因为没有程序的优化设计和环节的细化就谈不上“控制”。程序管理就是在系统分析了土建工程施工的所有环节后,对土建工程施工的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衔接做出非常具体的界定,让管理者不再茫然无序,让施工人员不再不知所措。
(二)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的精细化。
针对土建工程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实施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目标责任制并且与绩效考核挂钩。
1、制定岗位质量管理目标职责说明书。根据土建工程实施目标和规划,将每一个目标、任务、计划、指令等进行分解,并制定《岗位质量管理职责说明与指导》,使分解后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人,促使施工人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2、量化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岗位质量管理职责,细化各岗位的权责,制定出合理的、量化的考核指标,使岗位职责与绩效考评紧密联系。把岗位绩效指标纳入《岗位质量管理职责说明与指导》,明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绩效评价指标有哪些,绩效目标值是多少,各项指标的权重有多大,评价期有多长,对不能量化的指标,则应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态度及能力指标。
(三)建立绩效考核管理,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各干各事
《岗位质量管理职责说明与指导》是给每一位人员明确定位,明确绩效考评的标准,然而,这些都是静态的,只是构成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考评的核心是“考什么”。因此需要考核各个岗位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完成的质量,即各有各的任务,各自干好各自的事。
1、建立质量目标监控体系。通过周、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系列工程质量检查反馈和总结,使管理者和其他人员都能及时掌握与自己相关的工程质量信息,并提前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调整和安排。通过质量目标系统,将由上至下的质量管理与实施过程和由下至上的施工质量反馈过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2、各考各评。确立了工程质量考核内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可以根据计划和工作进度,自我对比、自我考评。另外,对施工人员的考评,要做最大限度保证考评的客观、公正、全面,强调参与、互动、双赢,重在绩效改进、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考评结果应各得其所,即将质量考核结果与他们的奖励、任用挂钩,做到各拿各钱,各得其所。
(四)实施动态控制和进行科学监控。针对自然因素偶发可能对土建工程质量的影响,尤其是水文、气象等因素,具有极其不稳定和偶发的特殊性质,在施工前一定要了解土建工程的基本特点,加强对地质、水文、气象等信息收集,并做好应急预案,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应对措施,保证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事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手段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事中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人员、材料以及机械的使用管理,此外还有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相关人员应该高度重视。事后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对已完成部分复检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避免今后出现与之相类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兴友.建筑施工项目开工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J].管理学家,2010,(12).
关键词: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
一?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内容
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主要分成设计、采购、安装、调试及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在一般的EPC总承包施工管理模式下,这些全部都是施工单位的管理职责。可以说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施工类型,而是具有许多复杂单项并且互为交叉的施工项目。在这个层面上,其施工管理所需要的技术水平及实施要求比土建工程更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影响最大的是安装及调试,因此本文将对这两方面作着重阐述。
二?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及应对措施
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基本上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但其大部分工作内容是在建筑结构主体完成之后才进行施工,但是有必须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开工之前就必须结束,因此其施工工期最短、质量要求最高。而且像给排水工程、电气安装工程等等必须与土建结构施工交叉工作面,进行大部分管道的敷设和预埋,所以必须考虑与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间的协调,在施工组织上严下功夫,避免施工程序的混乱及权责不清。?为了更好的保证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必须进行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合理、规范的管理。
1.图纸设计及会审管理
如果是采用设计采购施工完整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那就必须从图纸的设计开始进行管理。图纸设计是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期最为重要的工作,也是指导整个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原则。但是在一些房屋建筑图纸设计的时候,由于对某些地质及市政官网的数据不是很明朗,关于给排水、电气安装、有线电视、燃气等需要进行后期的调整和改动。因此这部分的细化设计一般由具备设计资质的施工单位来完成,最后形成竣工图。所以,做好图纸设计的管理,就是要收集目前影响施工状态及管线接入的市政管网的相应数据资料,并结合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图纸及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微调。使得安装工程的设计既符合房屋建筑工程的相关规定,也符合机电安装工程的相关行业标准,并且在经济性、可行性上都满足使用要求及市政设施的相关要求。
如果是采用单项施工总承包的模式进行施工,那就要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在由监理组织的图纸会审中,施工单位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完整性、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进行验核。图纸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没有缺项和漏项,没有管线的错位和遗漏,既是图纸数量的完整,更是图纸内容的完整。而对于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而言,最为重要的是核对材料料表与图纸是否一致,各种设备的安装工艺要求是否明晰,各种设备、设施的平面位置、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种原材料的特性、参数是否完备,是否存在缺漏和错误之处。此外还要检查不同专业的图纸的标识是否保持一致,是否存在差异和不协调。还要检查各专业及分项工程的图纸是否都已经满足了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行业规范。
2.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编制
要圆满完成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必须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的工程项目组织框架,还要建立严格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机电安装应急预案,同时考虑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所需资源,采用可靠的进度计划对这些资源进行控制和提供,这样才能为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提供充分和有力的保障。
在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就应选择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并且具备相应资历和从业资质的项目经理及工程师组成管理团队,并且做好组织管理的计划及职责分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以保证施工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全面真实的反馈。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管理人员应该配合施工班组成员,及时解决施工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意见分歧,减少工程施工内耗。
3.合同及费用控制管理
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单位的合同管理,一般是单项合同管理,由于其工程量不大,一般由现场的费用控制工程师来同步完成。费用控制工程师在进行项目施工进度跟踪时,要根据合同条款及图纸内容,对施工内容进行确认及验证,明确工程量及施工进度,对监理工程师签发的现场签证及设计单位的设计变更进行收集管理。费用控制工程师对施工过程中超出合同内容的修改应通知项目经理签发工程联系单,告知业主及监理,签订相关补充协议。对于监理现场签证以及设计变更单,必须要按照实际施工的单价进行核算,这部分的施工内容由于是临时加派的,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则可以不按照合同条款中约定的单价进行计算而是根据实际费用另外出具计费通知单。
4.施工进度及计划管理
由于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是在土建结构工程与装饰装修工程之间进行的,所以其施工工期短,就更要求施工具有高效、实用、准确的特点。施工时不允许有拖延工期、出现错误重复返工等情况出现。因此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施工进度及计划安排,按照P3计划将各个工作面及施工步骤进行分解,落实到每天的工作完成量。施工总计划中的各个小部分目标和控制点按施工工程分解到每一项、每一天的工程目标中,并严格按照计划编制详细的日计划、周计划、旬计划、月计划,并在每天休工之前半小时召开施工总结、协调会议,总结当天的工作完成情况,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开展计划。计划工程师必须不定时检查施工进度,督促施工人员按照计划完成相应工作。
三?结束语
如果说土建工程彰显的是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能,是建筑物的骨架,那机电安装工程就是建筑物的血肉。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形成建筑物的表观特征,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就成为影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work environment, there are many unsafe factor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and then points out some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市场的规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及市场口碑的关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着手、培养企业全员安全意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为了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求,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对策制定。并通过有效实施与执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及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分析建筑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成因以及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在建筑施工全过程都应该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管理系统化、规范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有利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水平,更能防患于未然,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力度,但随着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高、大、难建筑物的迅速出现,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仍然较多,各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了重大建筑安全事故,给人民生活及公共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首先,很多建筑单位的安全管理理念还停留在“被监管”的层面上.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往往只抓进度管理与成本管理,将人、财、物都集中在对进度和质量的管理上,把安全管理置于一边,不聘请安全管理人员,有些项目管理者即使聘请了安全管理人员,也是在应付检查时重视一下,没有将安全管理提上日程,安全管理意识相当淡薄。部分建筑单位甚至在施工现场不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时走形式,没有将安全管理列入平时的工作计划中。因此,对现场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不能督促及时整改,也就未尽到安全管理的职责。
其次,当遇到赶工期或节约成本这些原则问题时,很多安全管理人员通常不能做到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这种做法往往会使安全隐患升级,导致事故的发生.有些安全管理人员对日常安全的监督不利,也不能做到随时随地督促有关人员解决施工现场不安全问题和制止违章指挥、冒险作业行为,对施工现场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等也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造成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存在。有些项目管理人员由于低价中标,在施工中一味地节约成本,购置次品安全器材,并且担任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安全管理因而只是项目中的聋子耳朵——配头,从而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
第三,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能胜任安全管理工作.由于没有专业的培训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从而监督不利,造成事故的发生。
第四,现场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项目管理者没有将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深入人心,导致施工人员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在施工中忽略了隐患的存在,最终酿成事故。
第五,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于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
三、抓好施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 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小企业是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2.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生产经营单位不仅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3.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一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二是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度大,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人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4. 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为此,企业要抓好了以下工作:一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三是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5.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 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住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总之,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出现新的事故隐患;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施工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内容。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从经营者安全管理认识的提高入手。通过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实行安全管理规定等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雄.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J].建筑设计管理,2009,8(26).
[2]刘德民. 试析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技术[J]. 福建建材, 2011,(02) .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技术
当下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其中建筑工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工程叫价,显得更为重要。国家对于建筑工程内部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社会各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越来越关注,另一方面对工程造价科学和理性极为关注。工程建设企业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是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以及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1有关工程造价概念的解释
工程造价是指贯穿于项目始终,从项目开始一直到项目结束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费用。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属于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结合体,既包含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花销,也包括计划花费的费用。工程造价还叫做工程项目投资。工程造价由三部分组成:其一,设备费用,指在项目中,需要购买用于进行施工帮助项目完成的各种机器与设备,这些机器设备必须符合项目需要,且必须向上一级报备并获得购买权限。其二,安装费用是指在项目中安装某些必要东西对人力物力消耗所产生的任何费用。其三,其他工程项目产生的费用,是保证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达到相关规定的需要,在建设其他一些项目建设时所消耗的费用,这一部分费用与设备费用和安装费用相区别,不能与其他项目混淆。
2对应用策略方面的分析
2.1工程造价应用在决策管理控制方面
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前收集有关大量工程项目的资料,以便施工。施工单位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全面保障施工项目的经济性,可行性及实用性。作出相关的施工报告,准确定位施工项目。施工单位的财会人员在施工前要做好预算,来确保科学合理地展开工作。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与预估造价相差最大程度小化。
2.2工程造价应用在设计管理控制方面
在设计时,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要寻找未来的目标。在提升设计品质的同时能够保障图纸在施工后人们满意建筑实用性,还能最大程度的压缩施工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费用。经过各方比较,可以在工程造价项目中加强对提高设计的重视,保障工程项目设计成功应用在实施中。设计人员要重视资金的实时应用,减少资金不必要的消耗浪费。建筑单位更应该公平公正地参与投标招标,不断优化自己的设计方案,让自己的方案能够完全高于国家相关要求的标准。
2.3工程造价应用在实施管理控制方面
项目招标时工作单位的招标投标行为应完全诚信,符合相关规定,确保施工质量优良。保证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工程造价合情合理。加强对施工人员技术管理及质量监督的力度,以免出现施工过程中与设计图纸不符合的情况,以免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施工中还要保证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以减少后期因设备器具损坏而产生的大量维修费用。建筑工程项目单位严格按照所拟定的合同规定,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的项目拒不拨款,项目付款单一定要交由经验丰富,知识过硬的工程造价师审核。
3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重要性
3.1在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在建设初期,应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筹备。在筹备过程中,无论哪一个管理技术的哪一个方面做出规划,都会给工程造价带来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建筑工程项目初期规划给工程决策以及工程施工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直观的。造价管理是整个项目的重要部分之一,因此在项目的决策阶段的初期,造价管理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决策初期,所需材料设备市场价格、整个团队技术的水平和各级对上一级指令执行情况都是项目的基本成本标准的影响因素。施工要求的高低、地点、技术的选择和设备的利用等,使成本造价的决定性因素。投资决策阶段所预测的造价成本对项目总成本的影响为85%-91%。因此,在项目决策阶段确定的项目成本是项目全面成本控制的基础。同时,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经济技术政策是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方礼仪的决定隐私。因此,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对项目成本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2在工程设计阶段方面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重要性
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设计是施工的关键环节,在施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科学的施工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建设工程的施工水平和质量。在工程设计阶段,要综合考虑来选择筹备最适合工程中使用的各种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这影响甚至对工程造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在设计中考虑工程的经济是最合适的同时,能过合作技术先进的团队,必定能够大大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时间,并且降低成本。在工程设计阶段,会决定选用一些设备材料方法等,如果这些在施工后期临时改变,对工程的成本影响并不大。因此,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对整个工程成本产生强烈影响。
3.3施工阶段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重要性
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其转折环节往往会出现各种工程造价问题。建设单位应该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际操作并不能一定与计划相符合。有时在施工过程中,业主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建设项目提出一些临时的要求,设计单位要尽力满足业主需求来考虑施工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改。这种工程变动如果不能及时与各方沟通,使各方都能够接受,可能会导致工程纠纷,给各方参与人员带来不便。如果建设发生变化,会增加成本中无法控制的部分。这是因为工程实际成本不仅包括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包括索赔金额和合同商定价格。在工程投标招标阶段,为获得工程施工,承包人将适当减少利润,并规定索赔金额。如果由于工程变更,承包人的工程量与预期不能完全一致,可能导致预期花销超额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管理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
4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办法
4.1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保障。国家可以加大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建设,加强约束力,进一步优化招标投标合同等规定制度,以此来促进市场价格调整,市场资源分配合理,推动各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让施工单位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4.2加强工程造价的监督力度
造价信息滞后不实时有发生,因此相关人员就应该加强对工程造价信息监管的力度。相关人员要在决策过程中对资金预算仔细详密周延的分析。确保每一笔资金都准确投入使用。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资金规划,促进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设计人员在工程项目设计中,应当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探索,从中选取投用资金最少而建筑优质的方案,使工程造价工作顺利展开。
5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工程经济
中图分类号:TU7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工程的科学化管理,就能有助于工程经济的节约,在各个层面的管理就要能注重方法的优化实施,这样才能在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上起到促进作用。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对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就能起到促进作用。
一、工程管理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现状
当前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建筑工程经济就会造成一定影响。一些施工组织设计没有进行逐个的编制,在对工程特点的适应性方面没有加强。存在着重复劳动的问题,这就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的效率[1]。在一些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的技术理论方面还比较缺少,有的是对技术规范进行照搬,没有注重和实际的施工特征相结合,在编制设计的指导作用方面就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着这些层面的问题,就会影响建筑工程经济的管理,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对工程管理中的建筑工程经济得以科学化的应用,这样才能有助于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工程管理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优化措施和建筑工程经济应用
1.工程管理中施工M织设计编制优化措施
加强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优化,就要能充分重视从基础工作上得以完善。要在系统化的观念方法上加以应用,构建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制度,在相应管理部门方面,要能对施工组织设计的信息进行详细完善的收集,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及整理和等[2]。将施工组织设计的效益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对编制人员的重复劳动问题加以避免,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
对于工程管理中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的完善化,就要结合具体工程的要求特征来进行确定,在设计内容方面能和各方面生产要素紧密结合,选取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对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对技术资源要科学充分的利用,对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要加以借鉴,并和自身的施工相结合,将技术的应用和施工的要求相契合。
另外,施工企业要对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部门包揽的现状进行改善,实施项目责任制度,将负责人的责任能加以明确化,这样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效率提高就能起到保障作用。在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上要注重对目标的有效突出,设计的内容能简明的呈现,对实际招标文件的要求要能得以满足[3]。在组织设计的模块化编制方面要重视,将现代化的技术加以应用,对组织设计模块化实施,这样就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要能注重对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标准相符合。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组织设计编制的科学化目标实现。
2.工程管理中建筑工程经济应用
对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建筑工程经济应用,要结合工程管理的实际内容进行实施。在建筑工程项目费用的经济方面,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是对项目经济效果以及投资效益的分析,在基本建设投资费用方面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例如设备材料的购置,以及房屋土建费用和设计费用等等。还要能注重对固定资产原值以及资产残值等方面的考虑。在对工程管理中的地基基础新技术的经济方面,建设部推出了几种新的应用技术,这些技术的影响因素是多样化的,而在分析方法上也比较多,其中的层次分析法以及模拟打分法是比较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4]。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利用的技术有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技术以及土钉墙支护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应用下有着良好的市场经济效益。
建筑产品作为固定化的资产投资对象,和其有着紧密联系的就是建筑安装工程量,结合经济比率的相关数据,通过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应用来进行构建时序模型,然后和我国的建筑工程经济结合分析运算,对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就能在经济效益上大大增加。
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建筑工程经济的分析,在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下,经济效益也会有效提高。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材料是比较常用的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着要求上提高,尤其是在高层的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就比较高。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这就会对钢筋混凝土受到弯构件以及受压构件有着一定影响,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高的基础上混凝土密实性就比较好,能有效对钢筋的腐蚀现象得以延缓,从而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就能有效提高。在经济分析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将混凝土强度和价格进行对比,对两者间的比值能得以明确化,这样才能有助于将效益最大化的呈现[5]。在混凝土的强度增加下,价格也会上升。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受到材料以及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而在环境因素中的腐蚀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建筑工程经济应用在工程管理进行研究,就要能从多方面充分重视,对工程管理的方法和建筑工程经济进行结合分析,从而找出最大化效益呈现的方案。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建筑工程经济的应用作用的发挥就能起到理论支持作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工程管理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蒋晨辉,朱亚丽,武艳君.BIM技术在业主方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前景[J].河南科技,2016(13).
[2]龙艳丽,邹玮.赢得值法在AP1000首堆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核电,2016(03).
[3]琚娟.基于BIM的设计施工跨阶段数据交换标准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6(04).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建筑桩基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尽管预应力管桩建筑桩基技术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在施工中也需要对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让其能够完全的发挥出价值。实际上,该技术的施工工艺并不简单,每一个环节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项,尤其是要完成施工时,更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因为收尾阶段是质量问题频发的阶段。
1 预应力管桩建筑桩基技术优势与劣势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技术多种多样,每种技术的作用不同,其具体的应用效果也不同,预应力管桩建筑桩基技术作为建筑工程中使用的一种技术,因其能够大批量生产而受到广泛的欢迎,再加之,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成桩率,与此同时还能够保证质量,最关键的是这种技术对施工环境并没有多高的要求,只要施工环境不十分复杂都可以使用该技术。预应力管桩形式多样,最常见的就是单桩,单桩形式的管桩具有很强的负荷能力,其整体效果非常好。除了上述这些优势之外,该技术施工起来也非常简便,无论是运输,还是吊装环节都可以通过机械来完成,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因为该技术需要的管桩能够成批生产,所以成本低廉,总体上讲其性价比非常高。
虽然该技术有如此多的优势,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虽然在该技术使用的管桩总体的成本与其他技术相比并不高,但是其成产成本并不低,因为要生产这些管桩需要非常多的设备,机械设备消耗非常严重;余桩现象比较明显,因为预制桩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土层影响,在挖深基坑时,就会出现余桩。
2 预应力管桩建筑桩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
2.1 桩身垂直度控制。在打桩过程中桩身始终要保持垂直,底桩的垂直度必须保证:桩锤、桩帽或送桩杆应和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沉桩时,应在距桩机约20m处,成90°方向设置经纬仪各1台,控制桩垂直度。
2.2 管桩接头焊接。管桩接桩采用钢端板焊接式接桩。桩端头距地面1m左右,进行接桩,接桩前先将打入地下的下节桩加上定位板,然后把上节桩吊放在下节桩端板上,依靠定位板将上下桩接直,上下桩如有间隙,应用楔形铁片全部垫实焊牢。拼接处坡口槽电焊应分层对称焊接,焊缝连续饱满,焊条宜选用E422。管桩中心线与拼接管桩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大于2,焊接后应进行外观检查,焊缝不得有表面缺陷,焊缝应自然冷却,冷却时不宜少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防止焊缝变脆,影响焊缝强度。
2.3 截桩。管桩一般不宜截桩,但实际施工中截桩现象较为普通。截桩不得使用大锤硬砸,应使截桩机械,一般采用人工凿桩,用钢纤在桩身四周对称凿穿后用锤打下,再用气割将预应力筋切断,上部管桩截断后,余下管桩中预应力钢筋仍起作用。
2.4 施打管桩。每根桩应一次性连续打到底,停歇时间不宜太长。特别在较厚的粘土、粉质粘土层中施打多节管桩,因为在这类土层中打桩,桩周土体迅速破坏,孔隙水压力剧烈上升,土的抗剪强度大大降低,桩身的贯入相当容易,若中间停歇下来,土中超孔隙压力逐渐消散,桩周土发生固结,打桩发生困难。沉桩过程中遇有较难穿透的土层时,接桩宜在桩间穿过该土层后进行。否则再加上土的固结力,沉桩更加困难。
2.5 管桩的挤土影响。预制桩施工必定会产生挤土,如何减少挤土带来的影响,是管桩施工的难点。管桩施工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桩施工顺序,制定可行的预防措施,加强监测。将挤土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减少挤土影响可采用原位取土,周边应力释放孔等方法。
2.6 土层变化较复杂地区,沉桩往往遇到如下情况: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而桩机送桩力送不到要求,送桩力达到要求而桩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实际施工中采用双控法,既控制桩顶标高、桩长,又控制机械送桩力,使之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一般桩顶标高的控制要求比设计标高超送5cm左右。
2.7 桩头封堵及锚接。桩头封堵采用托板垫底,并用细石混凝土堵实。未截桩的管桩灌200mm厚细石混凝土堵实,锚筋采用与桩端钢板圈焊接。截桩后的管桩灌注1000mm厚细石混凝土并预埋钢筋。
3 预应力管桩建筑桩基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尽管预应力管桩建筑桩基技术经常被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其施工环节相对来说也比较成熟,但是如果在施工期间不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也非常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在整个施工期间,都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其主要的控制措施如下:
一是,要注意管桩的吊装,这是预应力管桩应用最重要的环节,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管桩运输以及堆放,坚决不能允许其被其他物体碰撞或者其他互相碰撞,其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桩体断裂;施工现场要平整,不能出现过大的坑洼现象,避免影响管桩的吊放。测量防线是管桩吊装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放线一定要准确无误,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计算,因此沉桩时容易发生很多突况,因此要随时对防线进行复测。在打桩时,其顺序很关键,这样不同的顺序会有不同的打桩效果,尤其一旦顺序安排不够合理,土体就会出现挤压现象,影响管桩的性能。有时在马上结束施工时,才发生桩体倾斜的问题,出现这类问题要马上报告上级,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传统的方法都是使用墙板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也非常容易出现桩体断裂的现象。
另一个是,如果马上结束施工,就要做好各方面的收尾工作,把好最后一道质量关。其收尾工作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施工结束之后,要重点对在外面的桩头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样就不会受到太强的外力影响,尤其是外界的碰撞;打桩结束之后,每一个桩基都要进行质量检验,发现任何一个有问题的桩基都要重新开始打桩,否则不允许开始下一道工序;深基坑挖掘是重要的工序,但是在开挖时,必须保证土体不受影响,一旦土体出现变形现象,管桩质量就难以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预应力管桩建筑桩基技术很有价值,因为这种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降低整体的建筑工程成本,其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大大降低了对施工人员的依赖,因此又提高了施工效率,在效率提高的同时,质量也有所保证,这是现代建筑工程最看重的一点。
参考文献
[1] 沈林.建筑桩基设计沉降计算问题[J].大众科技,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