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水污染与治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水体污染;治理对策;可持续发展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污染的严重性尤为突出,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1我国水资源现状
1.1水资源贫乏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且制约经济发展。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m³,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水资源8800m³,是世界水平的1/4,被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全国有10个省区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m³。(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m³为贫水国家,不足500m³为绝对贫水国家)。
1.2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极度不合理
流域内,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目前,有很多城市因为对水资源进行过渡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在上下游和左右两岸相互不兼顾。无法统筹考虑整个流域的用水秩序。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在水资源丰富的流域,居民浪费水的现象及其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而在水资源匮乏的流域却经常断流,干涸,从而造成了居民无水可用的窘境,严重影响到了生活生产,也使生态环境和树木植被无法得到保障。
1.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造成降雨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均匀性,南方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1000mm,甚至常年发生洪涝灾害;而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稀少,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mm。这种降雨的不均匀性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并最终导致了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其次,径流分布的不均匀也间接导致了国内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量仅占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缺水更严重。
1.4水污染严重导致缺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污水排放逐年加大,今年来全国污水排放量达600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未作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这导致水污染的事故频繁发生,2010年发生污染案1469起 突发事件149起。同时由于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天然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沙尘暴增多,气候劣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水污染严重形成水质性缺水,生活水资源总量因河流湖水水源污染而不断减少。
2我国水污染现状
2.1地表水污染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表明,地表水流经城市的河段有机物污染较重。七大水系按照综合污染指数比较,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珠江。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38.1%的断面满足Ⅰ~Ⅲ类水质要求,32.2%的断面属Ⅳ,Ⅴ类水质,29.7%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其中七大水系干流的118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3.4%,Ⅳ,Ⅴ类水质断面占37.3%,劣Ⅴ类水质断面占9.3%。各水系干流水质好于支流水质。海河水系污染严重,劣Ⅴ类水质断面占50%以上,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劣Ⅴ类水质断面占40.6%,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淮河干流以Ⅳ类水体为主,支流及省界河段水质仍然较差,松花江水系以Ⅳ类水体为主,珠江水系,长江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水质良好,以Ⅱ类水体为主。
2.2地下水污染
我国地下水污染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型:一是地下淡水的过量开采导致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二是地表污废水排放和农耕污染造成的硝酸盐污染;三是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污染;四是垃圾填埋场渗漏的污染。其中农耕污染具有量大面广的特征,未经利用和氮肥在经过地层时通过生物或化学转化成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长期饮用这种污染的地下水将可能导致氰紫症,食道癌等疾病的发生。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污染区仍然以人口密集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为主。
3水污染的来源
3.1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大量农药化肥的流失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通过农田径流又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未经安全处理的禽畜粪便直接排放或任意堆放,造成氮,磷污染所致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在农业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约50亿吨,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导致水质恶化。
3.2工业污染
工业排放的废水,污染物种类多,处理难度大,如果这些废水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周边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行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
3.3生活污染
我国每年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仅为57.1%。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
4水处理的现状
4.1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根据住建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0年第四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中显示,截止2010年底,在654个设市城市中,已有607个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占设市城市总数的92.8%。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新增污水处理厂337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84万立方米/日;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688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1.067亿立方米/日。36个大中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建有污水处理厂388座,处理能力达4428万立方米/日。这与2005年底,全国有383个城市建成污水处理厂791座相比,增加了1倍多,可见我国的污水处理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
4.2城市污水处理率
据统计,我国的污水处理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由2000年的34.2%增长到2006年的56%。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的80%的污水处理率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4.3工业废水预处理
中国江,河沿岸和沿海地区分布着2.1万家化工厂。但眼下中国70%以上的江河湖泊遭到了污染。这些企业超标排污主要为COD,氨氮,总磷超标现象比较突出。
4.4污泥处理处置
据估计,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干污泥量大约为600万吨,而且每年增长率为10%,如果城市污水得到全部处理,则将产生干污泥量为1000万吨。国内现有的处理方法有污泥浓缩和脱水。污泥经浓缩和脱水后一般含水率只能降低到80%左右。这与发达国家正逐步要求污泥的含水率达到20%-30%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5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5.1完善法律法规 强化管理 增加国民素质
贯彻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对健全的水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对污水排放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对违法排放的工业企业要从重处罚,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收取的排污费,排污权交易费等设立基金,用于扶持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减轻企业污水预处理的经济压力,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生活污水应树立全民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加强保护水环境的宣传。可建立累进加价的水价制度,通过经济杠杆,节约用水,减少排污。政府应加大对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和补贴,通过政策的扶持和改革,使污水处理企业走向市场化,增加其盈利能力,实现良性循环。
5.2加强水域及饮用水源的管理
进行对流域的用水和排水进行整体规划,而不是每个城市只管流经自己城区的河流。制定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和河湖疏浚方案,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对各地都已划定了水功能区要严格执行水功能区划方案,禁止向饮用水源地排放。
5.3改变传统观念
“先污染,后治理”这种错误观念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但是治理水污染的代价远远高于控制水污染的代价。因此,各地区,个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进行深入,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这个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改变人们偷排乱排的现象。
5.4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和循环用水
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不足50%,重复利用率仅为20%左右,低效的水资源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的局面。目前经过处理的污水已用于生产冷却水,生活杂用水以及园林绿化等领域。但还不够广泛,如将再生水经过处理达到地下水质标准进行地下水回灌,对其水源进行补充以备再用。加强推广建筑中水系统和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在工业园较集中的地区采取生活生产分质供水,提高对不同水质的利用程度,降低水处理成本。
5.5改变产业结构 推广清洁生产
社会产品的结构是由生产力状况和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性质,发展水平和社会资源的利用状况。睡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各种新产品的种类和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以代替传统的产品。同时积极改进生产程序和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生产,发展绿色产业,是减少工业水污染的根本途径。对生产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5.6严格审批和验收项目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加,使得许多新项目也随之激增,给水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对于新项目,无论其规模大小都要进行可行性评估和生态评估,特别是对水资源污染状况的评估,对严重影响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的,且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应坚决杜绝此项目的建设。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应定期检查企业是否有偷排乱排行为。
5.7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着重培养人才
通过对国外先进的水环境恢复技术,结合国情,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水环境恢复技术的理论,方式方法。加速环保产品和产业的发展,提高水污染防治设施的产品标准,成套化和自动控制性能,大力开发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成套处理技术。通过生物技术与物理,化学手段的结合,加速水环境恢复的进程。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制度,保障环境处理人才的培养。
工业也是耗费水资源的一大方面,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关的规定,强制性的要求企业节约用水,对于产能较低、耗水严重的企业应下发整改通知单,通过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的方法实现节约用水。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应加大关注的力度,一方面提高钢铁、电力、化工、制药业、造纸等消耗水资源严重的企业进行设备更新,生产工艺改进等措施节约水用量,一方面强制高耗水企业安装水资源回收处理利用设备,鼓励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行为,积极探索工业用海水的可能性,加大对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2]。
2加强技术节水
农业用水中水资源的使用率通常较低,所以在我国发展农业的进程中,应致力于改变农业现有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用水布,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用水浪费的问题。以往我国农业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粮食,二是经济作物。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业结构也应由二分变为三分,增加用于养殖的饲料作物。
3水污染防治的有效方法
3.1化学方法治理水污染
从化学的角度解决水污染问题,就是利用投放污水处理剂来改善水质。污水处理剂是一种化学药剂,按其成份可以分为有机处理剂和无机处理剂两大类。有机类分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等;无机类有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聚合氯化铝铁等。针对不同的水体污染,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化学试剂:用氧化钙来解决湖泊酸化;用杀藻剂断绝藻类的生育;用铁盐来化解水中的含磷物质[3]。
3.2生物方法治理水污染
从生物的角度解决水污染问题,就是利用水中的微小生物,通过其呼吸作用,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使水得到净化。基于此,可以人为的向污水中投放微生物,或是改善污水的水体环境,使其利于微生物生存繁殖,以达到增加污水内微生物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够使污水进行自我清洁和循环,不会产生其他的影响,所以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3.3物理方法治理水污染
从物理的角度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就是基于水的密度、质量等物理特性,对水资源采取截流、重力分离、气浮等措施,利用沉降原理,使污水分层隔离,达到污染物与清水分享的目标,从而得到洁净的水源。
4结语
【关键词】城市雨水;污染治理;雨水资源化
前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大量的道路、房屋等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使城市的降水渗量大大减少,雨洪峰值增加,汇流时间缩短,导致城市雨洪危害加剧,水涝灾害频发,每年因此造成难以计数的巨额损失;与此同时还导致雨水资源的大量流失、雨水径流污染加重、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下沉、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环境危害。
一、造成城市雨水污染的原因
造成城市雨水污染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潮湿大气沉降,它与交通、工业和生活供热设施等污染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程度密切相关。城市降雨一般显酸性(pH
二、雨水污染对地表水的影响
雨水所携带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造成了水质恶化与富营养化,合流制沟道系统由于初期降雨冲刷污水管内旱流期间沉积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通常比分流制的雨水系统污染更严重。有资料显示降雨初期屋面和地面径流雨水的COD可达3000mg/L,据分析,在国内一些大城市里,雨季雨水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要高,雨水径流的水质,特别是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会比较严重。
三、城市雨水资源化的途径
城市雨水资源化是一种新型的多目标综合性技术,就是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雨水蓄积起来并作为一种水源的集成技术。
1、雨水弃流与过滤
雨水水质比一般的回收水水质好。试验表明,雨水除了pH 值较低以外,初期降雨所带入的收集面污染物和泥沙是最大的问题所在。初期雨水包含细小的溶解性污染物, 收集的雨水中还含有树叶、鸟粪等较大的污染物,因此需要在雨水的收集过程中设置弃流和截污装置。弃流装置可以根据流量或初期降水量来设计,屋面雨水按2mm 控制初期弃流量,对有污染性的屋面材料,如油毡屋面可以适当加大弃流量。截污装置可以在路面的雨水口处设置截污挂篮,也可以在管渠的适当位置设置截污滤网,还可以把雨水检查井设计成沉淀井,井的下半部为沉渣区,以去除较大的污染物。目前,利用植被浅沟、植被缓冲带来截流净化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它不仅投资小,而且是一种便于管理和实施的净化雨水方法。
2、雨水的储存
为了满足雨水利用的要求,需设置雨水的储存空间-雨水调蓄池, 待降雨停止后将其中的雨水加以净化,慢慢使用。雨水调蓄池在雨水的利用中具有储存调节水量和净化水质的作用。根据雨水收集区域的不同,可建成地下封闭式调蓄池、地上封闭式调蓄池和地上开敞式调蓄池。地下封闭式调蓄池主要用于小区或建筑群雨水的存储, 它具有节省占地和雨水管渠容易接入的特点,但有时溢流困难;地上封闭式调蓄池适用于单体建筑雨水的集蓄,具有雨水管渠易接入和管理方便的特点,但占地面积大;地上开敞式调蓄池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可与景观和净化相结合,生态效果好,适用于开阔地带雨水的储存。
3、屋顶集水的方式进行雨水的收集
该方式在收集雨水时主要应用到雨水截污过滤技术。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采用屋面雨水斗、排水立管、水平收集管等为收集渠道,因此该装置在沿途设置了几处截污滤网装置拦截屋顶绿化的脱落枝叶、鸟粪等大粒径的污染物。格网分活动式和固定式两类,一般滤网的孔径为2mm~l0mm,可采用金属网或塑料网, 采用局部开口形式以便定期清理。通过该方式收集的雨水主要储存于屋顶特定的高位水箱以及部分构造墙体中。该方案的特点为:在墙体中储存雨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系统装置在建筑物中的空间占用,从而合理地利用了空间。
4、屋面花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屋面花园是指在各种建筑物的屋顶上进行绿化、种植花草的统称,可用于平屋顶和坡屋顶。屋面花园各构造层次自上而下一般可分为:植被层、基质层、隔离过滤层、排(蓄)水层、隔根层、分离滑动层等。植被层是屋面花园的关键,植物和土壤的选择是植被层的关键。屋面花园有很多优点:夏天防晒,改善屋顶隔热性能;冬天保温;种植层的覆盖可延长防水层寿命;降低屋面雨水径流系数;可增加对雨水的利用量;可以作为休闲放松之地。为了确保屋顶花园不漏水和屋顶下水道通畅,可以考虑在屋顶花园的种植区和水体(水池、喷泉等)中再增加一道防水和排水措施。
5、渗透地面
渗透地面分为天然渗透地面和人工渗透地面两种。天然渗透地面以绿地为主,人工渗透地面是人为铺装透水性地面,如多孔嵌草砖、碎石地面、多孔混凝土或多孔沥青路面等。其目的是使水渗透接近水源来保持和恢复自然循环。绿地是天然渗水地面,为了增加渗透量,在绿地中做浅沟可以达到降雨时临时贮水的目的,但要避免溢流,避免绿地过度积水而破坏植被。低于周围地面适当深度,能够接受周边地面雨水径流的绿地称为下凹绿地。下凹式绿地是一种生态型的雨水渗透设施,具有投资少、渗蓄效果明显、截留净化径流雨水、不易堵塞等优点。研究表明,绿地低于周围路面0.1m~0.2m,其入渗量是绿地高于或平于路面时的3~4倍。人工渗透地面的优点是:利用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对雨水的预处理要求相对较低;技术简单,便于管理;建筑物周围或小区内的道路、停车场、人行道等都可以充分利用。缺点是:渗透能力受土质限制,需要较大的透水面积;对雨水径流量调蓄能力差。
结束语:总之,雨水资源是陆地淡水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来源。控制雨水污染,实施雨水资源化有助于缓解水体污染、减少饮用水供应的需求量,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全新峰,张克峰,李秀芝. 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及趋势[J]. 能源与环境. 2006(01)
[2] 刘应宗,李明,金宇澄. 城市排水规划中雨水资源化问题探讨[J]. 中国给水排水. 2003(12)
[3] 宋进喜,李怀恩,李琦. 城市雨水资源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 生态学杂志.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