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设计专业建筑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我国的市政建筑施工中,专业设计与电气专业息息相关。从整体上看,楼宇内部的供电、机械设备运转等都离不开电气专业的配合与支持。在在市政建筑施工前期,同样也与电气专业发生着密切联系。比如当建设项目的平面设计图设计完以后,需要与电气专业进行协商,根据实际的用电需求,从而对建筑内部的整体结构布局进行科学化安排,以此来保证建筑结构内部能够有广阔的空间来满足电力设备的需求。如果特殊情况下,需要设置单独的配电间,需要把电气专业提供的建议和要求作为基础,从而增设具有多种功能性的房间。在对市政建筑进行设计时,如果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发生冲突时,尤其是给排水专业,此时需要沟通协商,根据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各自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升市政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电气专业而言,其所需要的配电间设置,应该严格按照电气专业的有关规定,对门、窗等细节部位进行合理调整,使建筑设计更具科学性。正常情况下,高压配电间门窗的高度具有严格要求,其高度要比室外的底面高出大约1.8m,而在对控制室进行设置时,其地面往往需要安装一些具有抗静电性能的地板,如果配电间需要安装吊顶,此时则应该选用防火吊顶,保证建筑物安全,使其符合建筑施工标准。
二、建筑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相互协调
在市政建筑施工中,给排水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给排水专业是给排水工程中的关键性工艺专业,不仅对给排水工程产生总要影响,同时也对建筑施工中的成本预算、结算等方面产生影响。在市政项目的建设前期,需要对给排水专业的提出的工艺条条件,对工程建设项目作出初步规划,并要控制建筑施工的高度,准备好相关机械设备。建筑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相互协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要对市政建筑平面进行合理设计。为了使市政建筑施工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的协调性更加明显,需要对建筑平面设计给予高度重视。当市政建筑设计专业得到施工工艺的图纸以后,应该对图纸中与建筑设计相关的部分进行认真分析,在图纸预读过程中,要进行仔细观察,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反馈,并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解决。通过对建筑工艺了图纸进行分析以后,需要对建筑的外部尺寸进行精准确定,并结合实际建筑情况,对功能性房间进行调整与拼接,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建筑施工的平面图。之后,站在建筑设计角度,对轴网间距与隔墙布置等进行再次调整,使其得到完善。其次,要科学选择与布置建筑门窗位置。对建筑门窗的选择与布置也体现出了给排水专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建筑工艺图纸进行认真分析,建筑项目的房门、门窗等一定要满足设计标准要求,长宽高要符合实际应用要求。一般情况下,门外还需要设置一个坡道,以方便机械设备等进入。而对于人行疏散门,则一定要按照防火标准进行设计。窗户的位置则需要进行合理调整,防止屋外建筑挡住窗口的视线。在设计规划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于一些具有功能的房间,则需要进行特殊化处理。例如对于储存高锰酸钾的实验室,由于这种化学物品具有其特殊性,即不可见光性,因而在设计时,要对避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而对于机械生产的鼓风机房间,则需要进行排风窗的设置。总之,在对建筑的门窗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的安全等级进行分析,并根据安全等级,选择合适的门窗,使其防火和防爆功能符合建筑施工要求。最后,要精准确定建筑物的高度。通常强情况下,在对建筑物啊高度进行确定时,需要分两种情况来分析。一种情况是建筑物内部有吊车存在,此时要根据工字钢底部高度来确定,并根据柱网间的跨度来估算出梁柱的高度,进而将整个建筑的高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如果建筑物内部不存在吊车,则需要保证建筑内部工艺设备高度的精准性,满足各个机械设备的工作需求,当估算出整个建筑物的高度以后,进而精准的绘制出市政建筑的平面、立体及剖面图。
三、建筑设计与结构专业相互协调
在对市政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多个专业进行协调,这样才能保证市政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当市政建筑设计与电气专业、排供水等专业协调好以后,就会将建筑物的平面、立体及剖面图确定了下来,此时就可以把设计图纸提交建筑结构专业的手中。建筑结构专业需要对工艺图纸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市政建筑设计需要对结构专业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对设计工艺图纸进一步进行优化。当建筑设计专业与结构专业的反馈意见达成一致时,就要及时对设计工艺图纸进行完善,对其进行科学化的修改与调整。在正常情况下,此时设计工艺图纸就已可以满足了到施工标准要求,也不会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保正图纸设计工艺的科学性,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需要再次将修改后的图纸反馈给电气与排给水专业,按照实际施工标准要求,他们能够对其进行相应的细化处理,使其更具合理性。最后在专业会签时,应该对各个专业的图纸进行核实对比,保证图纸的准确性。
四、结论与展望
关键词:建筑综合设计;理实一体;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67-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市场蓬勃发展,急需大量的建筑设计技术人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大量应用型的建筑设计人才,但是随着建筑设计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原有的培养框架和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因此对于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特别是毕业环节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建筑综合设计》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其定位是贯通单项技能的综合能力培养课,也是对接岗位建筑设计能力的关键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本专业提出的“信息化、创新型助理建筑师”培养目标的技能内涵分析,其综合技能主要包括方案的“综合制图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综合协作能力”,因此,该课程提出以“模块化+实战化”理实一体为主要特色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以综合设计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模块化的课程单元为主体、以实战化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全真模拟职业环境为保障”的“四维度”教学设计理念的主体内容。
三、课程框架和内容
《建筑设计三(建筑综合设计)》课程作为综合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环节,在课程设计上强调全程一体化的项目实战训练,通过搭建系统化实战训练平台,强化项目化实战教学主导特征;因此,我们采用了以“模块化课程”为基本单元的课程框架,解决好教学内容的系统化问题。
1.课程框架建构。课程根据方案设计能力的训练要求共设有“项目调研、设计分析与创作、方案沟通与深化、后期制作”等4个“模块化”课程单元,它们针对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10周总课时的特点,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适当缩短了公共建筑设计的理论内容,将原有的施工图制作内容放入后期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中,而这些模块把重点放在以项目分析和创作为主的建筑方案设计部分。
2.课程模块组织。在教学模块的组织上,每个模块的内容既有一定的连贯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各模块单元以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排,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将每个单元教学数控制在8~16个学时。这种以真实工程项目操作流程为线索组织课程模块的方法,将适应市场需求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引入课程教学,是针对毕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思路,保证了教学与建筑设计行业的连贯性。比如在设计分析与创作环节,教学按照实际项目的分析思路、针对基地环境、使用者特征、相关规划要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而不仅仅只关注美学方面。
3.模块主要特色。由于本课程引入课程模块并进行了整体设计,打破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现有的教学题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三益设计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将真实项目引入到模块中,主要包括了“高层办公楼设计”、“轨交站域城市综合体”、“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其次,每个模块的教学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导任务―讲知识―学生练―查问题―提技能―评成果,以“导、讲、练、查、提、评”等步骤和流程完成每个教学模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模块内容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真题实做”项目主导教学法。“真题实做”项目主导教学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采取“项目化”真题,每个班级的带教老师和企业建筑师一起将“真题”的原有任务书编改写成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任务书,通过真实项目的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其次是把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团队改变为融教师和企业建筑师为一体的“双向专兼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更重要的是把以“校内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企业和市场中心”的真实实践教学,包括流程控制、项目沟通、制图标准等均按照企业要求,让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到未来工作。
2.“驻校工作站”模拟教学法。全真模拟职业环境的“驻校工作站”教学法其精髓突出表现在“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社会化”等方面。其主体框架是围绕实际项目建立课程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全真模拟建筑设计市场“工作站”的场景组织教学,通过“三个模拟”来体现出“驻校工作站”模拟教学法的特色,如图3所示。比如老师、企业建筑师和部分学生作为虚拟甲方,让大家根据角色定位对方案提出问题,这种互动讨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也能够掌握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互相交流、自我评定和快速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3.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获得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还建立了信息化的理实一体教室,实现毕业实践指导书、实际案例等相关资料信息化,并推荐设计类网站,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比如:采用动画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建立以“理论+实践+模型+信息”为主要特色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提高了教学的真实性;通过建立网络资源,建立QQ群等讨论平台,较好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交流。
五、考评体系
本课程坚持贯彻“能力评价为目标,过程考核为手段,多元评定为方法,综合效果为定论”的能力本位考评体系,评价重点从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转变,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教师、企业工作人员、学生评委团等叠加综合评定学期总成绩,改变原先笼统的计分方式,体现出能力本位、过程主导评价的特点。
六、结语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以社会和市场适应度评价来体现,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就业市场的检验,所得到的市场反馈是主要评价标准,从学生评价、校内外专家、社会评价等几个方面获得的有效数据,充分体现出《建筑综合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该课程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还连续3年获得由建设部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土建类建筑设计竞赛”的银奖和铜奖。本课程需要继续改进的方向与途径包括:教学总体设计上要继续突出“模块化+实战化”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特色,逐步形成国内高职示范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系统化教学体系。在课程选题和模块内容上要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结合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和BIM系统软件来适应智慧城市、高科技的建筑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编写组.“工作室化教学法”讲义[C].上海: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2.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协调统一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成为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特别是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外的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设计思路也不断被设计人员吸收、消化,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但是由于建筑工程个体的差异性,使得建筑设计千变万化,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外型、内部空间配置等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必须要与各专业设计进行有机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设计与各专业设计的协调统一和完美结合。
1、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以前竖向荷载起控制作用的结构设计也逐渐出现了水平荷载为主要控制荷载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在建筑设计师进行建筑内部空间和竖向造型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地震和风荷载的作用,同时,也要考虑各个构件的刚度是否满足要求,这无形中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框框,设定了限制和约束,建筑设计师也只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多与结构设计师沟通才能确保设计作品的实际效果。
建筑设计是建筑物外部型状和内部空间的相互组成,而结构设计是实现建筑设计思想的途径,通俗的说,建筑设计是人的五脏六腑和你所能看到的外貌,而结构设计是人的骨架,从而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实体。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实体形成的两个重要途径,两者相互协调形成了整个建筑物的外观型状,确保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二者不仅相互协调而且也有互相制约,密不可分还相互矛盾,如果二者能够协调一致,则能实现在时代技术条件下的完美结合,创造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性建筑物。而如果两者相互脱节,建筑设计一味的强调造型、先进,不以当代的技术条件为设计基础,其所作的只能成为纸上的方案,只能是海市蜃楼,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无法短期实现的空中楼阁。作为建筑技术一种的建筑构造,其贯穿于建筑设计的方案选择、初设、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整个过程,在方案选择和初设阶段,就应该分析工程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从而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以实现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在技术设计这一阶段,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找出结构设计、暖通设计、电气设计和给排水设计存在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统一的协调、规划,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使得设计变得成熟。在详图设计阶段,是技术设计的进一步的深化,这个阶段的作用是用来处理建筑物局部构造与整体建筑物之间的矛盾,在这个阶段持续的协调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协调,并为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比如,如果设计师将建筑的横截面设计成为一个三角形,这会使得其抗弯能力和抗侧向力的能力远远不如传统的多边形、圆形、矩形和正方形截面,在一定条件下,这种设计也是可以实现,但是要在结构上进行加强,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另外,如果建筑设计者缺乏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在设计过程中忽视力学的基本规律,比如:在抗震规范要求的抗震设防区域,高层建筑的电梯设置在了大楼的某一个侧面,远离了建筑物的刚度中心,这就会造成整个建筑物的重心不重合,一旦出现地震,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要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则需要结构设计采取多种措施,不仅给结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且会使得工程造价大幅攀升。所以,在进行整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必须与结构设计充分的协调,建筑设计师需要有结构设计师的基本素养,结构设计师要能最大限度的使用当前的先进的设计思想来实现建筑设想。
2、建筑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的协调统一
由于有设备和设备基础,像水泵房、消防水泵房、水箱间及水处理间等组成了给排水专用房屋,而且这些房间的荷载远比一般房间大得多,尤其是高水位水箱间需要设在建筑顶部,荷载比较大,这就严重影响了建筑的造型美观。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高水位水箱,最好将水泵房设置在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
由于给排水管道的直径粗且数量多,针对这个问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对于管道的竖向布置尽量设置专门的管道井,如果不设置专门的管道井,就应该结合建筑设计,使功能用水的房间尽量保持上下一致,从而达到避免给排水管道在房间内乱设置的目的。另外,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开水平管道,并且结合结构专业设计,使水平管道尽量不要穿过梁以及柱,以免对结构专业造成不利影响。在建筑布置方面,要做到避免管道绕梁绕柱带来的增加水阻力或满足不了水平管道坡降要求的弊端,而应该为管网系统创造有利条件。
在进行建筑设计和给排水设计的同事,要与暖通、电气等其它专业一起考虑管道设置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建筑的合理布局还有利于节约成本。
3、建筑设计与暖通空调专业的协调统一
有空调的建筑物,建筑设计与暖通空调专业的关系就更密切。对于高层建筑的竖向设计中,暖通空调专业与给排水和电气等集中布置在设备层。针对建筑空调设备的以上特点,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核心区以及设备层的楼面荷载大,预留管道附件多,设备层高于标准层层高等特点。目前建筑外墙设置的室外空调板大多数仅仅是为了造型的美观,一旦业主入住装修的时候,空调摆放位置很随意,导致了楼房使用后墙面造型的错落凌乱。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不应该仅仅考虑造型的美观,更应该考虑到设施的实用性。
4、建筑设计与电气专业的协调统一
电气设备用房包括高、低压变配电房、发电机房、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等。由于高、低压变配电房、发电机房所占用的面积较大,且对周边的功能用房使用有干扰,所以一般设置于地下一层。建筑专业在布置平面时,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应分别设置独立的电气竖井,电气设备用房应避免设在卫生间、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选择合理的机房位置,节约设备成本。
建筑层高应考虑电气专业室内敷线的影响,应该尽量避免绕梁、穿梁。当梁上有管道需要通过的时候,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对预置梁进行打孔而影响结构强度,就应该在预置梁期间进行孔道的预留,从而合理解决各系统的缆线敷设通道,保证系统安全和缆线的传输性能。
结束语
由以上可以知道,建筑工程设计不是指的某一个专业的设计,其是由多个专业,进行多道程序设计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参与建筑设计的人员都会体会到,若仅仅力求满足本专业设计的最完美,必将对其它专业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产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总之,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不能盲目,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建筑设计师在掌握一定的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的基础上与各专业设计师进行有效的协作,做到建筑设计与各专业设计相协调、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建筑设计与各专业设计艺术性的相结合,从而创造出真正具有艺术性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罗志.浅谈建筑设计与各专业设计的协调统一[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3).
[2]徐传亮.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差别.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