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廉洁文化价值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儒家学派
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企业管理中的急功近利思想暴露出来,中国企业作为现代商业社会后发力量,既在反思也力图从东方传统智慧中寻找突破。管理是镶嵌在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背景之下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员会有不同的行动目的、行为方式和欲望,任何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都会因文化而异(Kluck
hohn,1962;Hofstede,1980)。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同样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特性。Hofstede和Bond在研究亚洲四小龙经济崛起时发现了第五个“组织文化构念”即儒家思想特质。党的十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包含企业、学校、非政府组织、医院等在内的各类组织是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价值观既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揭示行业本质,以人本思想凝聚员工精、气、神形成合力推动组织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以儒家文化为主干,以佛、道、法为辅助,曾为保持民族凝聚力作出深远贡献,并内化成为百姓日用之道[1]。2014年世界财富500强55位的中国移动一直以“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作为企业价值观。“正德厚生”语出《尚书.大禹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它是一种以“责任”为核心要义的道德情操,是对组织个体品性、修养、行为的要求和标准;“臻于至善”源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一种古已有之,奉行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境界追求。位居财富榜排行25位中国工商银行的价值观是“工于至诚,行以致远”,源自《汉书・赵广汉传》“行之发于至诚”,此八字朗朗上口,又蕴藏丰富内涵,既接续了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又富有时代气息,可谓隽远悠长,宏阔精深。不过笔者仔细查阅过2014年世界财富500强中国上榜100家企业中只有3家企业的价值观是用传统文化凝练表达出来的,显然与企业、社会不重视传统文化有关。然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企业要征服世界必须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在21世纪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借鉴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使之成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借鉴传统文化以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步骤,是要将传统文化作为整体,让组织核心价值观在这个视野的辐照之下,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1]。本文借鉴传统文化深入分析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维度,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思路。
一、组织价值观研究述评
全球“组织文化”研究始于二战后的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热潮。组织文化学科系统理论的诞生可以概括为“花开日本,结果美国”。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既有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和辐射。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文明”一词出自《周易》,指的是文采光明。同时,“文明”与“人文”、“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周易.贲卦》里有“文明以止,人文也”就是通过心智与德性的灵明,让万事万物、人类社会得到恰当的安顿之意。还有“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意思是推行教化庶民促使天下昌明,是中国传统关于“文化”的最早记录。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企业文化是一个有机而复杂的系统结构,它包含最外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最深层的精神文化四个子系统结构,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四个层次的同心圆,而企业文化价值观是这个同心圆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人,核心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为获取成功而对其行为所做出的价值取向。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需是企业核心团队或者是企业家本人经营过程中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因此它一旦确定下来就不会轻易改变。Schein认为“组织价值观”对外具有适应 (external adap
tation) 作用,对内具有内部整合 (internal integration) 作用,即组织协调内部人际关系完成组织目标。Ouchi(1980)认为价值观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作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人的价值观混乱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无论如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根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要想使顾客、供应商、员工认同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必须尊重现实,溯本逐源,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沉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自企业文化80年代传入中国后,研究中国企业文化特征的论文很多,实证对中国企业文化探索源自郑伯叮1990)对台湾企业的组织文化进行的研究,他确认了台湾企业文化的九个维度,并指出社会责任和敦亲睦邻是中国企业独有的组织文化维度。王长斌(2012)综述了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认为或者按照所有制对中国国有企业(忻榕和徐淑英,2002;刘理晖,2007)、民营企业的维度(孙海法,2004)分别进行探索,或者从传统文化出发选择企业进行归纳(魏钧和张德,2004;周毅,2007)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组织文化维度。赵剑民(2010)总结西方人们对价值观的研究主要是适应跨文化交往和需要而进行的,从价值观的类别进行研究。他提出“三要素价值观模型”来分析实际的管理活动。综合中西方学者归纳的企业价值观维度,表1显示了中西方企业在价值观上的相同和差异,由于中国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驱动企业管理和员工行为的价值观不仅相同[2]。中西方企业共有的价值观维度来源于市场经济下企业作为一个赢利组织的必然要求,而中西方企业不同的价值观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尤其是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
表1 中西企业价值观维度比较[2]
二、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提升组织层面价值观系统
中国曾经遭外族多次入侵,但从未亡国。尤其是在近代,中国惨遭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但并没有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屹立五千年不坠,正说明了其韧性、优良性与实用性。传统文化大多产生在封建社会,中国没有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和泰罗的科学管理时代,缺乏理性、严密科层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从价值观上来说反映全球化、细节、授权、本地化、专业化等西方特有的维度精彩论述很少。儒家传统文化里面仁和礼都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工具,而企业文化里面一般不主张墨守成规和守旧。不过传统文化对诚信、义、智的论述很多,还为友善、敬业、爱国、道德、和谐、勤奋、果断、修身克己、变革、团队精神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非常丰富借鉴资源。赵剑民(2010)认为“三要素价值观模型”即管理主体意识、价值目标观念、价值手段意识等三个方面。管理主体意识指管理主体对自己在于社会、组织、他人的关系中的位置、资格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自己所应扮演的角色、应当获得怎样对待的认识、理解和期望。价值目标观念主要在对人性的价值理解和价值判断基础上,对组织要实现的任务、结果的价值理解、价值认识、价值理想等。价值手段意识指管理主体对实现价值目标的方式、方法、途径、规范等的价值认识和理解。
(一)价值主体。“合聚力”主张群体合作和团队精神。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之所以高于和优于万物且主宰万物,就在于人能组成群体,从而形成巨大的合力。《汉书》中说人“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在这种古老的社会学理论影响下,家族整体主义发展扩大为社会整体观念。于是,整体重于个体,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就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价值目标。(1)弘扬“诚信为先”责任意识。它们本来就是传统文化的内容,所谓诚信,是诚与信的结合,就是诚实守信,在儒家看来,“诚”是一个最高的概念,《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实是上天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的法则。先秦儒家赋予并确立出了人性中的仁、义、礼、智、信等德性,这就是五常之德。在这其中,信是五常之德的一种德性,其作用在于保有和持守至诚天道所赋予给人的至善德性,并让德性推广到生活和社会事务中的人,才称得上信人,才称得上尽了人道。因此可以说诚是天道,信是人道。天人合一,诚信一致,这是传统文化对诚信的深刻论述,同时揭示出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1]。《论语・为政》)里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与人交,止于信,善之善者也。”是说做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么任何事也做不成。《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周易・系辞上》说:“人之所助者,信也”,《论语・颜渊》说“民无信不立”。(2) “和为贵”和谐、自然、中庸的价值文化。《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社会秩序的作用,贵在使社会和谐。”《周易乾卦》“保合大和,乃利贞”意思是万物保持太和元气,则祥和有益,顺利贞固;保合元气达到极致和谐,圆融、生机盎然的大合境界,就是利贞。大家都认为和谐最好,这在中华文化中处处可见。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老子》)的观点。在道家的始祖老子看来,道的运行法则就是“自然而然”,“得道”就意味着必须任由事物成为它所应是的样子,绝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志掺杂其中,这就是“无为”;一旦彻底否定了任何外在意志的驱使和强迫,事物就会在运动中完全实现自己的本性,此即“无不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是指事物运动的规律,或有规律的运动。《孟子・梁惠王上》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亍S惚畈豢墒な骋玻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全世界最早提出来的从农业“顺应天时”进而涉及正确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等问题。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即社会上,或自然界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矛盾交织,却能实现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种种不同的事物聚在一起却能协调和谐、共生并存、互相促进,实现“和而不同”、“和实生物”。(3) “兼生财”主张伦理,责任、义和利辩证统一。“君子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见利思义;生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的以义制利观;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仁不让,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仁爱、管理思想。孔子说:“君子明德大义,小人只懂财利”(《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价值手段。(1) “勤为径”宽厚、争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就是说君子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负起自己的责任,奋发图强,永不止息;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卦》),则是说君子应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和善于接受不同意见和建议,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虽无飞,一飞冲天;虽无鸣,一鸣惊人”喻指争创一流。(《韩非子・喻老》)。(2)客户导向、修身克己。“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认为只有个人的品德修养好了,家和万事兴,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顺,家庭和睦,才能担当“治国平天下”之重任。“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每个人都要修炼自己道德修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彰显出人们内在的完美德性,然后用来教化民心,从而达到最完美的境地。老子说:“自胜者强。”(《老子》)“自胜”就是克己;克己方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这当然是“强”的表现。(3)“变则通”主张创新变革的价值文化。子曰:“变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述而》)孔子说:“齐国的社会一变革,就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的社会一变革,就达到了王道的境地了”。庄子“礼义法度,应时而变”(《南华经》) 即管理制度要顺时而变。“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指精神上弃旧图新。(《大学》)“久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指通过变化求生存和发展。(孔子《易传》)。(4)主张决策果断、包容他人的价值文化。“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以果行德育”(《周易蒙卦》)都是强调执行力,决策果断。儒家主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周易・系辞下》),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庸》)的说法,就可以诠释为对不同文化所持的容忍态度。
三、总结和展望
传统思想博大精深,再加上企业家对商业的独特理解,对企业未来精准的分析定位,凝练和构建符合大多数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能大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未来将进一步细化到研究每一个行业和企业,为21世纪的中国现代企业建设基于传统文化凝练的价值观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国文化;高校“90后”大学生;价值观;解决策略
大连社会科学院2010年度项目 立项编号10DLSK061
1 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当今的世界犹如一个汇集了多种语言,多种文化,多种思想的地球村落。美国作为世界的上的经济大国,在当今的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文化是世界上传播最广泛、侵略性最强的一种文化。众所周知,“90后”由于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同样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影响。
2 研究方法及问题
本研究试图从美国文化入手,探寻其对于高校“90后”价值观形成有何影响,影响程度如何,以及该如何采取相应的策略。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施瓦茨的PVQ量表。共发放问卷2056份,涵盖了大连市七所院校。在前期问卷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访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访谈,对特殊的学生或问题进行个别访谈。同时,作好访谈记录,以加深对调查数据的理解。此次访谈共进行个别访谈65人次,集体访谈221人次。
2.2 研究问题
围绕研究目标,本研究提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
1、美国文化对于大连高校“90后”大学生价值观有何影响?
2、美国文化对于大连高校“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原因。
3、针对以上问题,有何解决策略?
3 分析探讨
本研究根据施瓦茨的四大维度10个动机类型的分类,将“自我超越”与“自我提高”,“保守”与“对变化的态度”这四个相对不同的类型归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
3.1 自我超越与自我提高
1、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这一维度里包含了“普遍性”与“慈善”两大动机类型。
“普遍性”是指为了所有人类和自然的福祉而理解、欣赏、忍耐、保护。“慈善”是指维护和提高那些自己熟识的人们的福利。在本组测试中,“90后”在忍耐、欣赏、理解、关爱和帮助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面前,选择了认同和肯定。
2、自我提高
“自我提高”这一维度里包括了“权力”和“成就”两个动机类型。
“权力”是指社会地位与声望、对他人以及资源的控制和统治。“成就”指根据社会的标准,通过实际的竞争所获得的个人成功。在这一维度的测试里,大多数人都倾向于美国文化价值观。
3.2 保守与对变化的开放性态度
1、保守
“保守”这一维度里面包含了“传统”、“遵从”和“安全”三大动机类型。
“传统”是指尊重、赞成和接受文化或宗教的习俗和理念。“遵从”是指对行为、喜好和伤害他人或违背社会期望的倾向加以限制。“安全”是指安全、和谐、社会的稳定、关系的稳定和自我稳定。在这一维度的测试里面,“90后”对于“规矩、规则”的遵守已经产生了悄然的变化。这正好暗合了“喜欢冒险、新鲜和尝试”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2、对变化的开放性态度
在“对变化的开放性态度”这一维度里面,包含了自我定向、刺激和享乐主义三个动机类型。其中“自我定向”是指思想和行为的独立──选择、创造、探索。“自我定向”这一动机里面包含最多的就是“自由”价值观。自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控制自己命运的愿望和能力,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涉。“刺激”指生活中的激动人心、新奇的和挑战性。“享乐主义”指个人的快乐或感官上的满足。在测试中可见“90后”在“追求自由”、“尝试新鲜”、“享受生活”等方面都深受美国文化影响。但是他们还是缺乏独特的创新意识,还不具备足够的冒险与探索精神。
4 策略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结论来看,“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 “矛盾冲突”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90后”高校大学生已经不是单纯地以某一价值观为核心,而是形成了以多元价值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90后”身上依旧保有一些传统的中国文化价值观,比如:对友谊的忠诚、对传统的顺从、权威的敬畏等。但是同时他们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美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比如: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对自由和全新生活的向往等。
2、 “功利倾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越来越务实。期望通过个人不断努力最终物质财富的巨大回报。对于物质的追求固然正常,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达到了过犹不及的程度。他们把“赚钱”或“金钱”看作唯一衡量成功的标准。
3、 “个人主义”
本研究发现,“90后”也认同集体主义,但是他们还是更关注自我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意识都比较强,认为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是对社会的最好贡献。“90后”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自己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4、 “乐于探索”
“90后”大学生更加喜欢累积不同的生活体验,他们不安于一成不变的生活,更喜欢丰富多彩和富于挑战的人生。因此,“90后”呈现出多种的生活方式,但是,也有一些“90后”大学生,过分追求新鲜刺激,染上享乐和投机的坏习惯。
4.2 策略
1、 社会
首先, 创设良好社会环境,树立正确价值观。
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了全中国人民,对“90后”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市场经济是以“效益”或“利益”作为评判标准,对于人生观和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90后”来说很容易形成“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同时,社会竞争的优胜劣汰,会容易导致“90后”大学生产生冒险和赌博投机的心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应该担负教育“90后”大学生的部分责任,把民主、和谐、平等价值观作为主旋律,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社会的大环境、大氛围,更好地影响“90后”使其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 媒体、互联网的力量不可小觑。
电视、报纸、杂志甚至是互联网都是影响“90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90后”这代人的价值观具有了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容易受到一些负面宣传的影响,价值观也会受到冲击与震撼。因此,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媒体、网络对“90后”的巨大影响作用,努力净化他们的精神世界。
2、 学校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90后”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如果高校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那将会对“90后”的价值观建设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目前针对“90后”的多元价值观取向,我们的校园建设应当倡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弃其糟粕。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90后”找到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大方向,也才能使他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3、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各方面动态。通过亲情的感染和交流,帮助“90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90后”自身
“90后”大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以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为基础,以其他多元文化的精华为参考,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体系。当代“90后”大学生一定要立足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我教育和自身修养。
“90后”大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甄别能力。面对美国文化,要用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是非对错。不要以为流行的都是好的,盲目跟风。
总之,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文化确实对高校“90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的时代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确实是一门值得探究的课题。希望本研究,能为高校的教师和德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杂志2013年8月)。
参考文献
[1] 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M]. 跨文化交际读本.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
[2]张瑞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建构的深层思考[J] .齐鲁学刊, 1994(4) :53 - 58.
关键词:化工装置;Pipe管;Tube管;连接方式;管道连接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E9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3-0067-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3.035
1 概述
在传统化工装置的工艺管线上,往往习惯采用法兰加密封垫的连接方式。上述的连接方式用在大口径管道上是合适的,但如果在小口径管道上(如≤1/2″的管线)采用同样方式连接,则存在以下问题:在高压下密封,螺栓必须加足够大的预紧力,因而所用的高压螺栓及螺母也相应增大,这样法兰连接的缺点就表现出来,庞大笨重、密封性差、操作麻烦;有时也有采用高压焊接式接头,但由于管径小,相对壁厚较薄给焊接带来较大困难;如果用螺纹连接,对易燃、有毒物料管道存在泄漏的危险。
目前,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在很多化工装置上,对于输送易燃、易爆、有毒物料采用一种先进的管路连接方式——卡套式连接。卡套式管接头是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耐压能力高、密封性能好、防爆耐震并具有良好的反复拆装性能的管道连接接头,在小直径管道连接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石油、化工中小型试验装置及仪表工业管道中应用十分广泛。卡套式管接头连接性能可靠,对其进行的破坏性耐压试验表明,其失效压力均在其公称压力的4倍以上,并且都以管子的破坏而告终。这种卡套式管阀件结构精巧、拆装方便、体积小、重量轻、材料省、使用寿命长、重密封性能好、防火耐压、安全可靠、品种多样,特别适用于有毒、有味、易燃易爆的石油化工装置中的高压小管道,如小流量的催化剂管道、与仪表连接的管道等。
卡套式管件接头由压紧螺母、卡套和接头体三部分组成,见图1。安装时先将压紧螺母套在管子上,再套上卡套,然后将管子插在阀门或者管件的接头体上,用手拧紧压紧螺母,至管子不转动为止,再用扳手将压紧螺母缓缓拧紧,即可密封。
虽然卡套式连接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卡套式连接的管件、阀门、管子等均是Tube管。由表1知,Tube管是以管道的外径表示其规格且目前没有统一的行业或者国家的标准,仅仅是根据企业标准来制造的,其尺寸有公制和英制两种,具体如表1(某厂家的数据),并且管道的壁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以厂家的数据为准。
而化工装置的工艺管线采用的管道一般是公称管道(以下简称Pipe管),其是以管道的公称直径表示其规格,此类管道在石化等行业应用广泛,有完善的标准
规范。
2 Tube管和Pipe管的区别
Tube与Pipe均指的是管道,在工程上称为Tube管与Pipe管。在英文中Tube和Pipe都可以解释为管道,但二者的尺寸标准、管道规格、连接方式、安装方式都不同,在工程设计、施工、采购时,为区分二者,习惯称为Tube管和Pipe管。在本文中,仍采用Tube管、Pipe管来表示。两者的特点见表2:
3 Tube管和Pipe管的连接
如果在化工装置中应用Tube管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将其与Pipe管连接起来,但是两者的规格等都不匹配,因此就需要一种可以将两者连接起来的方式。下面就结合工作实践简要介绍:
很简单,为了能将两种不同系列的管道连接起来就需要一种既能与Pipe管匹配又能与Tube管匹配的管件。Pipe管应用广泛、成熟而且具有完整的规格尺寸、材料等标准规范体系,而Tube管不同,是仅仅根据企业标准来制造的,因此,由Tube管连接件——卡套厂家制造此类管件最合适。在目前项目中用到的有以下三类管件:(1)卡套-螺纹管件(包括内螺纹和外螺纹);(2)卡套-法兰件;(3)卡套-对焊管件。如图2所示:
这类管道一端是卡套或者Tube管,另一端是与Pipe管连接的螺纹或者法兰,这样就可以将两类管道连接起来。当Tube管或者卡套用于工艺管线上如有毒、有味、易燃易爆的石油化工装置中的高压小管道、小流量管道时,由于工艺需要,将此类管道与一般的Pipe管连接时,可
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相应的管件,下面逐一介绍。
首先,卡套-螺纹接头,顾名思义就是一端卡套、一端螺纹,卡套连接Tube管的一端;螺纹一端可以做成内螺纹和外螺纹两种,螺纹又可以是NPT、RT等螺纹形式,其规格、制造等标准均采用Pipe管的标准,因此可以与Pipe管、阀门或者管件连接,具体如图3至图7。
具体连接时可以根据配管需要,Pipe端的具体情况选用其中的某种,如在直管情况下,如果Pipe管端是管线,壁厚允许就可以采用内螺纹形式的卡套-螺纹接头;如果Pipe管端连接的是螺纹阀门、螺纹弯头或者其他内螺纹的管件,就可以采用对应螺纹规格的外螺纹形式的卡套-螺纹接头。如果由于配管要求需要采用弯头或者三通,也可以采用相应的卡套-螺纹接头。如图8为某项目中应用的卡套-NPT外螺纹接头的示例,主管为1/2"的Tube管道,仪表分支末端为卡套-NPT外螺纹接头,其一端为卡套(SW)与1/2"的Tube管连接,另一端为NPT外螺纹(SC)与压力变送器的NPT内螺纹连接。
其次,是卡套-法兰件(如图2),其一端是连接Tube管的卡套接头,另一端是连接Pipe管的法兰面,法兰可以是ANCI法兰、DIN法兰、JIS法兰等。压力等级可以是150CL;300CL;PN40;10K等。密封面形式可以是平面、突面等。如果与Tube管连接的Pipe管部分是法兰面如阀门、孔板、过滤器等法兰连接的部件,就可以根据法兰的压力等级、密封面形式等选用此类连接件,有经验的卡套生产厂家,能够根据用户对法兰面的要求制造相应的卡套-法兰件。如图9为某项目中应用的卡套-法兰接头的示例,SXH-4069F为1/2″的Pipe管规格的吹扫用软管,两端为法兰连接,一端连接吹扫介质的Pipe管,另一端需要连接被吹扫的催化剂Tube管,为了能与催化剂管道连接就需要卡套接头,因此就使用了法兰-卡套接头,法兰端是CL150的突面(RF)法兰。
最后,卡套-对焊管件接头(如图10和图11),一端是连接Tube管的卡套接头或者能与卡套连接的Tube管,另一端是能与Pipe管对焊的Pipe管端面,当由于工艺物料的要求或者工艺条件的要求,不能采用螺纹和法兰连接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接头,将Pipe管与接头对焊实现连接。如图12为某项目中应用的Tube管—对焊接头的示例,Tube管与卡套三通直接连接,对焊端与Pipe管连接,这样就完成了Tube管与Pipe管的连接。
客观原因:一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在吸收世界各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同时,涌进了一些西方社会的腐朽思潮,它侵蚀着我国人民中思想认识不坚定分子的灵魂,陷入道德败坏精神堕落,这是从外部侵入的客观存在原因。同时,国内实行经济改革,发展商品经济一方面积极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思想观念上激发出一些积极变化。这是国内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因素,也是一种使道德滑坡的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西方社会的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一些人错误地主张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就必须“全盘西化”,宣扬极端个人主义,鼓吹人本主义、人性论。二是在一段时间里,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两种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工作失误。
二、和谐校园道德培育体系建设
(一)合理利用传统价值资源。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观,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包含的价值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与发展市场经济不能相容,这有夫偏颇。只要深入发掘和重新审视,就不难发现传统文化中蕴藏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积极意义的丰富的价值资源,这里只论及两点。
1.整体本位价值观。中华民族素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社稷为本、民众为本的传统。从《书经》提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到贾谊的《治安策》主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苏洵的“贤者不悲其身死,而忧其国之衰”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共同倡导的是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这是一种整体本位、民众本位的价值观。:
2.诚实守信的价值观。信,是传统道德的“五德”之一。信即信用、信誉、真诚待人、言行一致,恪守诺言;信是一项不带有阶级性的基本道德。当今企业界流传一句箴言:“商海无涯信作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信誉尤其是产品质量信誉的好坏,决定企业的兴衰和存亡。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市场机制正常运行,要抵制假冒伪劣和欺诈等不良现象,就大有必要阐扬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二)强化家庭、学校、政府在道德进步中的积极作用
1.坚决维护传统家庭,为形成和维护健康社会文化奠定基础。良好的国民素质,首先开始于下一代的教育。要教育好下一代,尤其是传授传统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必须维护传统家庭。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教育开始和培养、孩子的观点和判断力产生的地点。家庭中父母是第一老师,而父母的任务是在孩子思想未定型,而且还可以熏陶时,把最基本的价值观念灌输给他们,以便这些处世待人的态度在他们长大后根深蒂固、终生不忘。家庭有潜移默化的功能,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眼里,因此要求父母以身作则,而不是正式讲授的方式传给下一代。
对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的 探 讨这次去呼盟、兴安盟及山东的青岛、烟台等供电局学习、考察体会颇深,通过他们的经验介绍,查看资料以及和党群部门人员的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感到每到一个局都能感受到他们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这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是长期以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积淀,它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思维、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能够看出这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影响、激励着每一位员工,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去爱岗敬业、努力拼搏地工作。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位本,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文化在企业员工思想中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去做大量的工作。烟台市供电公司下属的蓬莱供电公司,他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在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用他们的话说这是盖楼打底子,企业文化很多东西是在员工的工作、言行中体现出来的,所以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教育 、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资源。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需要强调对人的管理,并把 强调“人”的重要性有机地融合到追求企业的目标中去。另一方面,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而且还是企业的主人,企业要通过尊重人、 理解人来凝聚人心,企业文化要通过激发人的热情,开发人的潜能,来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凝聚力 。
二是通过打造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行业、地域、民族文化等特点的品牌,来营造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体现特色,建设比较充备的企业文化体系。烟台供电公司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出发,建设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们将本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突出个性的烟台电力文化。烟台电力公司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创新”两个字,比如,他们积极文秘杂烩网打造“魅力彩虹”服务品牌,作为烟台供电公司“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标志,强化“魅力彩虹、服务烟台”和“始于客户、终于客户满意”的新型服务理念,追求完美,制定了“服务作风零距离、服务质量零缺陷、服务纪律零违纪”的供电服务“创三零”目标,同时,提出把“以人为本,创新高效、服务社会”的烟台电力价值观渗透到企业文化的各个环节,铸成了“严谨、求实、高效、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为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营造一流的企业文化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是建设全方位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烟台供电公司他们的物质文化建设底蕴很深,因为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显象文化,它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设施本文来源:文秘站 等物质要素的总和,较为直观地表现出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所以,你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他们浓厚的、独特的文化氛围。他们把行为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体,行为文化它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活动,另一类是关于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他们重点培育、挖掘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形成了烟台电力独特的企业文化。烟台电力公司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他们把制度文化建设与管理科学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制度文化与管理科学息息相关,它体现了一个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并影响着企业行为,又处延到外显文化中去。他们在研究制定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加强企业管理过程中,主动导入企业文化概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和落实;让每一位员工牢固树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意识,使企业文化与加强企业管理融会贯通,密不可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制度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并且日益与国际管理接轨。他们进行专业化扁平化管理流程再造,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运作轨道,干部员工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修改和完善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并认真抓好落实;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考评机制,结合企业改革实际,完善和推行《岗位规范》,形成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导下,以法治企、特色鲜明的“管理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烟台电力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注重对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管理信念、企业用人之道以及企业内部的主导标语口号和企业对外宣传用语的提炼和确定,并宣传贯彻落实,使之成为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信念和准则,形成了烟台电力特有的品牌文化,同时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延伸到党风廉政建设中,深入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他们把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制度建设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制定了廉洁承诺责任制度,“廉洁平安帐号”管理制度,廉洁监督信息通报会议制度,廉洁考核奖惩制度,廉洁文化理论研讨制度等。他们的这种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外化于形,为了使价值观持续地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彰显于绩,更加清晰并有重点地展示1237落地工程的精神内涵,前期,分公司下发了关于确定分公司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新“三气文化”通知》眉移党群[2011]第58号文件)将“三气文化”作了调整。而“抓手文化”既是三气文化”延伸,也是文化落地的行动指南、分解措施。分公司结合集团公司的5大特色文化:服务文化、关爱文化、执行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增补责任文化和廉洁文化合为“5+2文化抓手。其中,树企业正气对接—责任文化、廉洁文化;建团队和气对接—服务文化、关爱文化、和谐文化;立员工志气对接—执行文化、创新文化。
通过五年的企业文化建设,搭建起了以“三气文化”为核心内涵的1237文化落地体系(工程)形成了具有分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丰富、深化和细化了责任、卓越”价值内涵,使价值观体系化、系统化、本土化,制度化,使之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初步解决了基层员工对价值观“知、信、行”问题,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与公司价值观日趋一致,公司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企业和员工“从优秀到卓越”氛围越来越浓厚。年开始,分公司秉承中国移动“从优秀走向卓越”战略以及“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建设思路。
经过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践的多次研究探索、总结提炼、应用拓展,不断优化,现将分公司2011年“5+2抓手”文化指导意见下发,内容如下:
一、“言必行,行必快,快必果”的执行文化
(一)抓手文化主题词:言必行,行必快,快必果,果必用
(二)抓手文化纵深点:
1、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对承诺负责;
2、讲求效率,要正确的做事——对过程负责;
3、讲求效果,不能半途而废——对结果负责;
4、要讲求效益,要做正确的事——对目标负责。
(三)抓手文化落地措施:
以《卓越目标管理办法》、《年度GS管理办法》、《绩效管理办法》为制度保障;通过执行文化案例库宣传、战略研讨会、战略检讨会、绩效落地项目(人力部牵头开展)、“文山会海”项目、最佳执行团队评选、最佳执行个人奖评选等为载体平台实现落地。
(四)抓手文化责任部门:综合部
二、“会学习、善思考、勇创新”的创新文化
(一)抓手文化主题词:会学习,善思考,勇创新
(二)抓手文化纵深点:“人有我用,人用我优,人优我新”——
1、技术创新——创新思维,优化维护、提升网络质量;
2、业务和服务创新——创新理念、优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3、管理创新——创新观念、优化制度、提升管理效益。
(三)抓手文化落地措施:
以《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创新工作奖励办法》、《创新工作评估办法》、《关于班组创新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制度保障指导班组完成创新机制建设;完善QC导师制度,加强QC活动指导;建立常态化的创新工作推进组,组建创新工作评审组;借助学习型组织在班组落地,推动班组各项学习创新活动的开展、并定期跟踪创新工作在基层落地情况;同时,通过季度创新提案征集、评优和积分奖励等为载体平台实现落地。
(四)抓手文化责任部门:综合部
三、“爱国、爱岗、爱家”的责任文化
(一)抓手文化主题词:为社会担责、为企业尽责、为家庭负责
(二)抓手文化纵深点:
1、公司三爱——爱客户、爱员工、爱国家;倡导公司要对员工负责,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客户;对客户负责,探索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品质化;对社会负责,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和谐共荣,推动社会、环境和地方信息化发展;
2、员工三爱——爱企、爱岗、爱家;倡导员工要对企业负责,做到积极向上,善于学习,勇于承担,执行力强,做事不抱怨,不推诿;对岗位负责,强调结果导向、流程到位,关注细节;对家庭负责,强调爱、付出、承担、帮助,对自己和家庭的前途负责。
(三)抓手文化落地措施:
以《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年)》、移动文化1237工程为制度保障;通过:1、对内倡导员工树立履行责任的意识,在公司内部以办公网、各种会议、内刊《风信子》、E动网为载体平台,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开展责任文化征文,演讲、收集优秀案例等活动;2、对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公司内外部以党员帮扶、创先争优、四强四优、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为载体平台实现落地。
(四)抓手文化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四、“阳光、正气、清廉”的廉洁文化
(一)抓手文化主题词:阳光、正气、清正、廉明
(二)抓手文化纵深点:
1、教育倡廉——强调做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以及警示教育;
2、文化兴廉——强调通过“公正、公平、公开”、“阳光管理。阳光结果”的氛围渲染、内刊宣传、制作廉洁文化手册、廉政短信等方式做好廉洁文化宣传和熏陶;
3、制度保廉——强调做好制度管理、推行制度自律、健全监督机制;
4、管理促廉——塑造“按流程办事”的阳光管理理念。
(三)抓手文化落地措施:
以《分公司招投标现场管理细则分公司招投标现场管理细则》、《分公司招投标工作流程》为制度保障;通过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定期召开部门监督联系会议、开展“办阳光事,讲阳光话,做阳光人”主题活动及廉洁案例收集等为载体平台实现落地。
(四)抓手文化责任部门:纪检监察室
五、“诚信、优质、高效”的服务文化
(一)抓手文化主题词:诚信、优质、高效
(二)抓手文化纵深点:
1、诚信为先——围绕诚信核心,开拓诚信思路,让诚信理念时时存在,成为指导广大员工行为的催化剂;
2、制度为本——从“文化”的角度看待制度,制定目标时突出目标追求、价值取向、素质要求、态度作风,让制度保障服务文化更好实施;
3、“五心”为准——通过“热心、细心、耐心、用心、放心”的五心服务标准,为客户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
4、永葆高效——以“高时效、高效率”为服务核心,落实限时服务制,完善岗位责任制,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
(三)抓手文化落地措施:
以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十项服务承诺及服务时效制为制度保障;通过:1、显形宣传:以互联网、报纸、电视、电台、本地论坛等多种方式,扩大服务举措宣传,让客户感受到服务的改进;2、客户参与:开展各种形式的客户互动活动,让客户走进移动、了解移动,通过客户的亲自参与和体验,让客户贴近服务;3、服务监督:建立“服务监督员”,开展“客户恳谈会”,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三大载体平台实现落地。
(四)抓手文化责任部门:市场部
六、“温暖、感动、凝聚”的关爱文化
(一)抓手文化主题词:温暖、感动、凝聚
(二)抓手文化纵深点:
1、理解——知员工之所需,贴近员工内心世界,了解员工需求,懂得换位思考;
2、满足——急员工之所急,充分考虑员工的贴身利益,维护员工权益;做好物质关爱、精神关爱、成长关爱;
3、感动——想员工之所想,关爱的显性化,解决平台问题,做好组织关爱、团队关爱、员工互助互爱;
4、凝聚——聚员工之所思,员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进行不同类型的关爱,让员工看到未来。
(三)抓手文化落地措施:
以《班组关爱工作实施规范》、《分公司员工日常关爱慰问办法》为制度保障;通过红花系统建设及管理、班组建设关爱部分工作推进(跨年)、大关爱体系建设、团队、员工荣誉的传播及展现、“爱在身边”系列活动(征文大赛、摄影大赛)、“我阳光、我成长、我快乐”主题活动以及关爱案例集系列活动为载体平台实现落地。
(四)抓手文化责任部门:分公司工会
七、“外顺、内容、人和”的和谐文化
(一)抓手文化主题词:外顺、内融、人和
(二)抓手文化纵深点:“思想和谐、关系和谐、利益和谐、能力和谐、协作和谐”——
1、公司——祥和,强调对内以人为本,对外善尽企业社会责任;
2、团队——融和,强调团队内部和团队上下、左右的和谐共处;
3、个人——和善,强调人与人相处以善为本,以和为贵,要学会惜缘与感恩;
4、家庭——和睦,强调要孝敬老人,关爱孩子,夫妻之间互敬互爱,风雨同舟。
(三)抓手文化落地措施:
以《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年)》、移动文化1237工程为制度保障,通过:1、打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人力资源环境(人力部牵头),2、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组织运行闭环管理体系(党群部牵头);3、打造大关爱体系(工会牵头)。具体通过自上而下的员工队伍建设、员工思想动态调研、总经理面谈日、E动网;自下而上的知心大姐QQ群、风信子;由内而外的红花系统,关爱八到家等载体平台实现落地,畅通各方沟通渠道,促进实现“和谐移动,快乐员工”,实现“打造当地受人尊敬企业”的目标。
(四)抓手文化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八、“5+2抓手”文化案例收集要求:
1、各部门、各区县分公司每季度要负责向抓手责任部门提供至少1例案例,案例可以以信息、简讯、故事等多形式报送,字数在1000字以内,且附1-2张案例图片(JPG格式);
2、各抓手文化责任部门每季度在各单位提供的案例中,至少选定2-3例案例,同时重点包装1例,为党群部提供1例;
一、廉政文化及高校校园廉政文化的特点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体现,从总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体现在精神上的观念表达,从廉政文化与政治理想上所形成的心理积淀,并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二是体现在具体的行为实践,将廉政知识与信仰,与相应的生活方式建立关联,并从自觉的行为中来展现廉政精神;三是体现在全面的制度建设上,将廉政文化所包含的精神与行为,借助于具体可行的制度和机制,促进生活风气和社会意识的统一;四是体现在不同范围领域上,针对不同的群体,从廉政目标和价值观念上来形成分层的行为方式或价值评价。
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以校园为载体,以高校教职工及学生为对象,从廉洁从政、廉洁执教、廉洁修身上来贯穿高校文化形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教化性,且对社会廉政文化具有辐射性,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承担知识、能力培养使命过程中,对文化的传播与创造,以及对高校师生精神与灵魂的塑造都将起到积极的内涵与渗透作用;二是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对象具有高学历,从廉政文化实施主体来看,高校校园云集了更多的社会精英和专家学者,作为高知识群体,对其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就应该体现出高层次性;三是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具有承袭性,以校园为环境载体的廉政文化建设,将师生的工作作用和观念,以及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等作为统一的价值理念,使其能够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荣辱观等方面,承袭良好的历史传统,并运用马列主义思想来进行提炼和升华,最终促进高校师生廉政行为和精神的全面弘扬;四是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具有多层次性,不同群体下对廉政文化建设具有不同的需求,高校行政管理者体现在廉洁从政上,高校教师体现在廉洁从教上,学生体现在廉洁修身与自律上,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所需的多层次廉政文化建设环境。
二.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
开展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是中央对《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具体实施,也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高等院校作为高校师生共同生活和工作的特殊场所,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从廉政环境、廉政精神、廉政行为及廉政制度等多方面来着手。当前,在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廉政文化指标体系构建上显得过窄,各高校多从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和教职工的绩效评价入手。如在干部廉政考核上,以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作为量化指标,是否存在,是否做到节俭自律,是否践行民主决策等,考查指标过于客观,考查方式过于形式,未能从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政精神上加以深化;在教职工绩效评价中,多从教职工的具体贡献和业绩上来考评,如执业能力、授课水平,工作表现等,未能从机制上完善廉政理念;对学生廉政思想的灌输显得单一,未能营造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二是廉政文化指标建设缺乏针对性和权威性,从近年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实践来看,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尽管取得了实践性探索,但在廉政文化评价标准上显得模糊和片面,未能从廉政文化价值观上对廉政行为进行综合评价;三是来自指标权重配置不合理,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构建廉政文化评价指标中,需要从各部门及工作岗位进行全面审查和分析,尤其是从廉政文化监督机制的构建上来保障其顺利实施。指标权重作为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总体评价科学化的具体内容,更需要从权重的合理配置上来激发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四是对于廉政文化指标的可操作性不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需要从建设目标和设施上体现可操作性,无论指标级别还是指标繁简,都需要从评价过程的操作性上来便于实施,如某些评价指标设置不当,在数据的获取上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对于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缺乏相应的配套保障措施,难以从奖惩制度上来激励评价的公正、公平。
探讨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问题存在的原因,不仅有廉政文化建设上的自身不足,还有廉政文化制度上的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廉政文化建设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在廉政文化评价上,缺乏明确的标准和全面的良好机制,对于廉政文化工作评价不够科学。如对于领导干部的考核多集中在年终,忽视了对教职工和学生日常修身文化的监督与落实,将制度建设等同于精神建设,使得廉政文化建设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二是在廉政文化建设上思想认识重视不够,特别是对于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随着社会反腐力度的强化,对于高校校园在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多以走形式、应付为主,没有真正从腐败现象和问题中以身作则,将反腐和廉政建设放在口号上,未能从具体的实施细则上来落实综合考评,阻碍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序开展。三是对于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相对不足,很多高校在组织机构建设上存在不足,未能从纪检部门的工作职能划分上来明确,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计划,以致于高校校园廉政文化监督与评价始终浮于表面。四是对相应的建设责任未能贯彻落实,因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缺乏细化,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给予协办,特别是对于责任制问题的落实上,工作重心多以教学、科研为主,为采取有效措施来细化各职能部门及岗位职责。
三.构建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需要建立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而对于当前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实际,更需要从廉政精神为核心,从制度上、行为上、环境上来搭建廉政文化建设平台。为此,以高校校园为载体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完善。
(1)营造浓郁的廉政文化环境对策
环境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对于高校校园来说,构建廉政文化环境,从环境文化的美化上来促进教职工和学生身心的熏陶。一方面可以依托校园基础设施,从广场雕塑、警句橱窗上来营造廉政文化景观;另一方面从网站建设上开展廉政从教、廉政修身工作,让教师从行为上加以践行,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熏陶,让高校领导干部从行政管理上来提高认识。需要强调的是,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从修身环境的构设上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对高校廉政教育讲座的开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廉政教材的收集与编写上,创新教育方式,融合思想理论与实践,如开展廉政文化演讲赛,廉政知识竞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从中来耳濡目染,以达到自我修炼的目标。再者,依托高校校园媒体资源,如校报、广播、校园网等设施,从促进高校师生廉政思想建设上,不断强化廉政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总结经验,对廉政文化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发挥好多种传播媒体在廉政文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注重廉政精神文化的构建对策
廉政文化是精神修养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要从促进师生的廉政自律、提倡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品质,更需要从广大师生的言行上来实践,从而树立师德和校风。因此廉政精神建设要从三点来着手:一是注重领导干部廉政精神建设,树立忠诚于党和教育事业的伟大决心,热爱岗位工作,勇于奉献,从严治身,狠抓教学、科研,从服务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工作中树立崇高的教育理念。同时,注重对大学生修身修德工作建设,以文化为载体,从廉政文化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思想转变,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人才成长目标。
(3)强化对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对策
廉政建设需要从廉政行为的实践中来体现和诠释,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抓好行为文化。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上,从校园文化环境和硬件环境中,极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从高尚的行为操守中树立典范,要从尊重中来传道、授业;高校管理者要从强化学习和落实党政方针上,明确办学方向,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积极从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周密组织、积极服务中来促进高校校园廉政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
(4)注重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对策
制度建设是规范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对廉政文化实施、监督和完善的有效保障。当前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还处于发展期,还需要从廉政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增强高校党政干部的廉政自律,规范好教职工的廉政行为,提升高校学生学风水平,树立筑牢防腐的思想认识,落实后小组负责制,并从党政工作机构设置与监督机制的优化上,推进民主监督。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切实发挥教师道德行为典范来树立师德师风,促进广大学生养成公平自律、勤奋好学的优良习惯。
四、结语
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基于当前存在的问题,从思想上、制度上、行为上、环境上来强化廉政观念建设,切实发挥校园阵地,逐步实现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目标。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明确目标任务。该局以学习贯彻县全委会精神为契机,认真回顾上年纪检监察工作,理清2012年工作思路,精心谋划好今年工作,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和目标考核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机揉合在全局工作中,落实好党风廉政“一岗双责”制,做到抓纪检责任明,意识强。
二是加强安全督查,严查非法经营。该局认真履行“一岗双责”,重视把反腐倡廉工作与安全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树立和增强监督意识,深入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整治,严厉查办非法经营、违规生产行为。完善举报机制,畅通渠道,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开展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人员行政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该局坚持集体决策制度,发扬民主,确保政令畅通;坚持政务公开制度,利用政务公开栏、局安监网等载体,及时公示政务信息,增加政务透明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理事,严格财经纪律,增强制度的约束力,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决策失误。
关键词:班主任 思想政治修养 重要意义 有效措施
一.充分认识提升班主任思想政治修养的重要意义
1.提升班主任思想政治修养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也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示范者。伴随着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开放化,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随西方的影视、音像、书刊传入我国,这既为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优秀的文明成果提供了便利,也容易使班主任的价值观受到西方资产阶级腐朽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有可能使其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动摆和彷徨,造成思想观念的混乱和冲突。抓班主任思想政治修养提升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因此,班主任思想政治修养提升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2.提升班主任思想政治修养是建立高水平班主任队伍的需要。
抓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既要提升其学历和职称,也要提升其思想政治修养。近些年,中小学尽管也很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这支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然而,伴随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少数班主任的思想政治修养出现了下滑走向。职业理想迷茫,政治信念动摇,师生情感淡化,不能恰当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学校的关系,不会把握育人与教书的关系,出现了所谓“职业理想趋向实际、价值倾向注重实用、行为导向偏重实惠”的倾向。
3.提升班主任思想政治修养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班主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不仅需要班主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班主任修炼出良好的职业道德。班主任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品德提升的引领者,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示范效应。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在思想道德上、文化修养上、文明礼仪上,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有了高尚的思想政治修养,班主任才能热情关注班集体建设,不断研究班级实情,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加强班主任思想政治修养的有效措施阐释
1.加强班主任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规文件。在坚持定期集中学习的前提下,平时强化个人学习,学习相关政治教育理论、法律法规政策等知识,结合班主任的工作现实端正态度,积极探究,深刻领悟法规、理论的内涵本质,切实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
2.规范班主任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
班主任必须在自身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工作作风等方面给学生带头示范,起表率作用,否则,学生不肯接受班主任的教导。特别是在目前国内国际政治的文化的风云不断变幻的情形下,班主任更应该把遵纪守规、廉洁从教作为自觉的行动,用热烈的坚持探寻真理,以敢于抵制不良风气的实际行动来感化、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
3.坚守班主任道德,全身心投入班集体教育工作
一、会计文化的内涵
随着企业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会计学界也开始关注会计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而言,会计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在纽约举行的“会计与文化”为主题的会计年会,开启了会计文化研究的先河。经过20多年的探索,该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会计文化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观点,其中代表性的有:田昆儒(2002)将会计文化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和其自身的文化内涵,由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陈连喜(2002)认为会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道德等社会历史环境下,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理论与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等内容。殷勤凡(2006)认为会计文化是在会计主管倡导下形成的并为全体会计员工共同认可、信奉、实践和传承的精神财富的集合,由核心层的共同会计价值观和显现层的诚信、独立、客观、公正、谨慎、保密六个要素共同构成,为会计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职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企业会计文化及其原则
一般来讲,会计文化就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专家认可、遵循,带有会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会计反映和监督作风、会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依据文化学理论,企业会计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会计工作条件等的集合;会计制度文化是指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表现和制度约束等;会计精神文化是指会计及其管理人员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等,它们之间具有层次性,各层次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构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构建现代企业会计文化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是一个由多层级、多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要以整体思考的方法深入研究,深思熟虑,细密量化,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发挥各个要素独特效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各要素间的协调配合,使会计文化达到最优。
2、客观性原则
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和生活有其自身规律。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中突出个性,就会产生文化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能给人以强烈印象,带来良好感受,也易于被人接受和认可。在构建企业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原理,借地方会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从企业会计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会计文化。
3、人本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企业会计人员,而企业会计人员又是遵守会计文化要求,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企业会计文化的实践者和原动力,而且企业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准则、思想觉悟等,是影响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如果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脱离了对人的考虑,则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相反很可能会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相当大的阻碍。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因素在企业会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激发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保持企业会计文化长久的活力。
三、企业会计文化的运行现状
首先,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文化滑坡。近几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是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这里面也折射出企业会计人员及其企业负责人职业道德存在着严重滑坡问题。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销毁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某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经营业绩的需要,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以达到对利润的操纵。从公开曝光的造假、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典型案例来看,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是产生虚假会计报告的关键因素。
其次,企业会计制度文化不完善。1)部分企业未制定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目前,部分企业直接以国家颁布的1个会计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没有制定适合企业本身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致使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实务与企业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2)会计制度执行乏力,致使其严肃性受到损害。尽管有些企业制定了内部会计制度,但是没有很好地执行。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不顾内部会计制度的规定,完全按厂长、经理的意图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核算不实、数据不真,或设置“两套账”以应付财政、税务等机关的审查;另外,一些企业虽然在审计或财务检查中查出了不少问题,但在处理上大多对负责人从轻处理或不予处理,这就纵容了会计上的违规违纪行为,损害了会计制度的严肃性。
四、重构企业会计文化
1、发挥导向功能,重视理论建设
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是最能发挥企业会计文化导向功能的基本要素,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不可避免要解决好理论建设的问题。首先,更新观念建设。观念的更新是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前提,要围绕企业会计文化的主题,对新时期企业会计行为与社会管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公共关系学等关系问题展开理论研究,要树立和宣传新的会计文化观念,要激发企业广大干部、职工都关心、支持会计文化的建设。加强会计文化建设,采取寓教于乐的宣传、娱乐等多种活动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财务知识,了解各种财经法规,增强企业各部门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理解财务监督行为的自觉性。其次,文化价值观建设。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观点,是对价值的本质、功能、认识、实现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价值观建设要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入手,要深入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坚决摒弃弄虚作假、造假账和会计无用论的行为和思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要树立会计活动是执法活动的理念,要宣传和树立依法理财、预算理财、民主理财、制度理财的新思想。要培养“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守法廉洁、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新时代会计精神。最后,创新与扬弃。要在继承发扬企业优秀会计文化的基础上,虚心借鉴和学习国际、国内其他行业、同类企业的优秀文化、会计文化,不断加强与国际、国内其他行业、同类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使企业会计文化更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2、铸造企业会计文化的主导力量
企业会计文化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发生关联的企业文化,其主要力量是企业的会计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企业会计领导者应当成为企业会计文化的领导者,要逐步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要将关注人、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研究人、发展人作为企业会计文化的核心。会计领导者在会计群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会计领导者在企业会计文化中应扮演思想者、建构者、变革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加强企业文化领导力,深谙会计领导的任务和策略,使会计人员成为与会计领导者并肩作战的企业会计文化的倡导者、共同者。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文化的直接建设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能够主动设计自己的成长路径,围绕“公众利益第一,社会责任优先,企业发展为宗旨”,将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结合起来,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完善的人生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精神,健全心理与生理,会终身学习的会计人员。
一、会计文化的内涵
随着企业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会计学界也开始关注会计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而言,会计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在纽约举行的“会计与文化”为主题的会计年会,开启了会计文化研究的先河。经过20多年的探索,该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会计文化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观点,其中代表性的有:田昆儒(2002)将会计文化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和其自身的文化内涵,由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陈连喜(2002)认为会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道德等社会历史环境下,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理论与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等内容。殷勤凡(2006)认为会计文化是在会计主管倡导下形成的并为全体会计员工共同认可、信奉、实践和传承的精神财富的集合,由核心层的共同会计价值观和显现层的诚信、独立、客观、公正、谨慎、保密六个要素共同构成,为会计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职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企业会计文化及其原则
一般来讲,会计文化就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专家认可、遵循,带有会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会计反映和监督作风、会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依据文化学理论,企业会计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会计工作条件等的集合;会计制度文化是指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表现和制度约束等;会计精神文化是指会计及其管理人员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等,它们之间具有层次性,各层次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构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构建现代企业会计文化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是一个由多层级、多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要以整体思考的方法深入研究,深思熟虑,细密量化,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发挥各个要素独特效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各要素间的协调配合,使会计文化达到最优。
2、客观性原则
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和生活有其自身规律。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中突出个性,就会产生文化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能给人以强烈印象,带来良好感受,也易于被人接受和认可。在构建企业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原理,借地方会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从企业会计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会计文化。
3、人本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企业会计人员,而企业会计人员又是遵守会计文化要求,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企业会计文化的实践者和原动力,而且企业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准则、思想觉悟等,是影响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如果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脱离了对人的考虑,则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相反很可能会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相当大的阻碍。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因素在企业会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激发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保持企业会计文化长久的活力。
三、企业会计文化的运行现状
首先,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文化滑坡。近几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是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这里面也折射出企业会计人员及其企业负责人职业道德存在着严重滑坡问题。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销毁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某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经营业绩的需要,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以达到对利润的操纵。从公开曝光的造假、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典型案例来看,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是产生虚假会计报告的关键因素。
其次,企业会计制度文化不完善。1)部分企业未制定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目前,部分企业直接以国家颁布的1个会计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没有制定适合企业本身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致使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实务与企业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2)会计制度执行乏力,致使其严肃性受到损害。尽管有些企业制定了内部会计制度,但是没有很好地执行。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不顾内部会计制度的规定,完全按厂长、经理的意图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核算不实、数据不真,或设置“两套账”以应付财政、税务等机关的审查;另外,一些企业虽然在审计或财务检查中查出了不少问题,但在处理上大多对负责人从轻处理或不予处理,这就纵容了会计上的违规违纪行为,损害了会计制度的严肃性。
四、重构企业会计文化
1、发挥导向功能,重视理论建设
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是最能发挥企业会计文化导向功能的基本要素,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不可避免要解决好理论建设的问题。首先,更新观念建设。观念的更新是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前提,要围绕企业会计文化的主题,对新时期企业会计行为与社会管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公共关系学等关系问题展开理论研究,要树立和宣传新的会计文化观念,要激发企业广大干部、职工都关心、支持会计文化的建设。加强会计文化建设,采取寓教于乐的宣传、娱乐等多种活动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财务知识,了解各种财经法规,增强企业各部门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理解财务监督行为的自觉性。其次,文化价值观建设。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观点,是对价值的本质、功能、认识、实现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价值观建设要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入手,要深入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坚决摒弃弄虚作假、造假账和会计无用论的行为和思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要树立会计活动是执法活动的理念,要宣传和树立依法理财、预算理财、民主理财、制度理财的新思想。要培养“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守法廉洁、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新时代会计精神。最后,创新与扬弃。要在继承发扬企业优秀会计文化的基础上,虚心借鉴和学习国际、国内其他行业、同类企业的优秀文化、会计文化,不断加强与国际、国内其他行业、同类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使企业会计文化更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2、铸造企业会计文化的主导力量
企业会计文化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发生关联的企业文化,其主要力量是企业的会计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企业会计领导者应当成为企业会计文化的领导者,要逐步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要将关注人、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研究人、发展人作为企业会计文化的核心。会计领导者在会计群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会计领导者在企业会计文化中应扮演思想者、建构者、变革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加强企业文化领导力,深谙会计领导的任务和策略,使会计人员成为与会计领导者并肩作战的企业会计文化的倡导者、共同者。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文化的直接建设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能够主动设计自己的成长路径,围绕“公众利益第一,社会责任优先,企业发展为宗旨”,将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结合起来,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完善的人生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精神,健全心理与生理,会终身学习的会计人员。
企业会计文化是以企业为载体,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过企业会计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传承与创造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会计文化的重构,是促进新文化创造的重要策略,也是企业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而目前,企业会计精神、道德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会计制度尚不够完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重构企业会计文化值得探索。
一、会计文化的内涵
随着企业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会计学界也开始关注会计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而言,会计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在纽约举行的会计与文化为主题的会计年会,开启了会计文化研究的先河。经过20多年的探索,该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会计文化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观点,其中代表性的有:田昆儒(2002)将会计文化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和其自身的文化内涵,由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陈连喜(2002)认为会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道德等社会历史环境下,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理论与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等内容。殷勤凡(2006)认为会计文化是在会计主管倡导下形成的并为全体会计员工共同认可、信奉、实践和传承的精神财富的集合,由核心层的共同会计价值观和显现层的诚信、独立、客观、公正、谨慎、保密六个要素共同构成,为会计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职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企业会计文化及其原则
一般来讲,会计文化就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专家认可、遵循,带有会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会计反映和监督作风、会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依据文化学理论,企业会计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会计工作条件等的集合;会计制度文化是指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表现和制度约束等;会计精神文化是指会计及其管理人员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等,它们之间具有层次性,各层次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构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构建现代企业会计文化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是一个由多层级、多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要以整体思考的方法深入研究,深思熟虑,细密量化,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发挥各个要素独特效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各要素间的协调配合,使会计文化达到最优。
2、客观性原则
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和生活有其自身规律。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中突出个性,就会产生文化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能给人以强烈印象,带来良好感受,也易于被人接受和认可。在构建企业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原理,借地方会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从企业会计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会计文化。
3、人本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企业会计人员,而企业会计人员又是遵守会计文化要求,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企业会计文化的实践者和原动力,而且企业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准则、思想觉悟等,是影响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如果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脱离了对人的考虑,则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相反很可能会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相当大的阻碍。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因素在企业会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激发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保持企业会计文化长久的活力。
三、企业会计文化的运行现状
首先,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文化滑坡。近几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是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这里面也折射出企业会计人员及其企业负责人职业道德存在着严重滑坡问题。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销毁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某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经营业绩的需要,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以达到对利润的操纵。从公开曝光的造假、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典型案例来看,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是产生虚假会计报告的关键因素。
其次,企业会计制度文化不完善。1)部分企业未制定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目前,部分企业直接以国家颁布的1个会计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没有制定适合企业本身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致使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实务与企业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2)会计制度执行乏力,致使其严肃性受到损害。尽管有些企业制定了内部会计制度,但是没有很好地执行。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不顾内部会计制度的规定,完全按厂长、经理的意图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核算不实、数据不真,或设置两套账以应付财政、税务等机关的审查;另外,一些企业虽然在审计或财务检查中查出了不少问题,但在处理上大多对负责人从轻处理或不予处理,这就纵容了会计上的违规违纪行为,损害了会计制度的严肃性。
四、重构企业会计文化
1、发挥导向功能,重视理论建设
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是最能发挥企业会计文化导向功能的基本要素,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不可避免要解决好理论建设的问题。首先,更新观念建设。观念的更新是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前提,要围绕企业会计文化的主题,对新时期企业会计行为与社会管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公共关系学等关系问题展开理论研究,要树立和宣传新的会计文化观念,要激发企业广大干部、职工都关心、支持会计文化的建设。加强会计文化建设,采取寓教于乐的宣传、娱乐等多种活动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财务知识,了解各种财经法规,增强企业各部门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理解财务监督行为的自觉性。其次,文化价值观建设。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观点,是对价值的本质、功能、认识、实现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价值观建设要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入手,要深入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坚决摒弃弄虚作假、造假账和会计无用论的行为和思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要树立会计活动是执法活动的理念,要宣传和树立依法理财、预算理财、民主理财、制度理财的新思想。要培养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守法廉洁、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新时代会计精神。最后,创新与扬弃。要在继承发扬企业优秀会计文化的基础上,虚心借鉴和学习国际、国内其他行业、同类企业的优秀文化、会计文化,不断加强与国际、国内其他行业、同类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使企业会计文化更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2、铸造企业会计文化的主导力量
企业会计文化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发生关联的企业文化,其主要力量是企业的会计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企业会计领导者应当成为企业会计文化的领导者,要逐步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要将关注人、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研究人、发展人作为企业会计文化的核心。会计领导者在会计群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会计领导者在企业会计文化中应扮演思想者、建构者、变革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加强企业文化领导力,深谙会计领导的任务和策略,使会计人员成为与会计领导者并肩作战的企业会计文化的倡导者、共同者。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文化的直接建设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能够主动设计自己的成长路径,围绕公众利益第一,社会责任优先,企业发展为宗旨,将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结合起来,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完善的人生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精神,健全心理与生理,会终身学习的会计人员。
3、完善企业会计监控体系
【关键词】城市文化软实力 内涵 构成要素
作为城市综合实力的两大形态之一,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其功能发挥的间接性与隐性特征,使得人们长期忽视这一实力的存在而过于关注经济硬实力的增长。实际上,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发挥确不显见;然而当城市进一步发展并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城市在诸多领域出现竞争时,城市文化软实力对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便会得以逐步彰显。因此,随着国内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与城市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界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研究迅速兴起。而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终究无法回避对其概念与构成要素的科学揭示。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渊源及内涵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源自国际政治领域国家层面的软实力概念,是该概念在城市发展层面上的微观衍生与具体应用。
国家软实力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的,后又不断梳理、扩展并完善而成的。约瑟夫·奈将国家的综合实力分解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部分,指出硬实力是一种借助军事、经济等物质力量强制别人做其不想做的事情的能力,与之对应的“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有三个来源:文化、政治价值以及对外政策”。①
奈氏的软实力理论将国际政治领域中一直存在却又潜于无形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制度政策等方面“软力量”的较量明晰并理论化,从而激起世人关于软实力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国内学界对之研究的极大兴趣。国内学者王沪宁1993年在《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实力》一文中最先使用软实力概念,之后国内对软实力的研究迅速展开。与国外相比,国内学界更为强调文化在软实力中的核心地位与根本作用,把软实力主要归结于文化实力。
随着在城市间综合实力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人们对软实力认识的深化与丰富,国内学界对文化软实力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倍增效应日益关注,于是有学者进一步将文化软实力从国际关系领域的国家层面类推到国内区域竞争领域的城市层面,从而衍生出城市文化软实力概念。
自城市文化软实力概念提出至今,未能形成统一的界定。当前学界主要是通过列举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或其资源基础的方式对其进行界定的。例如,张卫海认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特色、精神气质以及市民共享的文化价值观,它虽然是一种隐性的力量,难以具体衡量比较,但可以通过城市的精神面貌、文化事业的繁荣程度、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以及城市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状况体现出来。”②
而吴玲则认为:“城市文化软实力就是指城市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延续力、创新力、向心力、认同力、生命力和凝聚力以及在对外交往中产生的感召力和辐射力。”③这种通过列举构成要素或其资源基础来界定城市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方式,当然无法揭示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内涵,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尚处于探索前进中的新兴学科的尴尬与无奈。
鉴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终究是源于国际政治领域中国家层面软实力的概念,本质上不过是该概念在城市层面上的衍生与映照,因此,我们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界定就自然要以奈氏的软实力概念为原本,以其精神内核与逻辑脉络为依据。那么,我们就应把城市文化软实力定义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指城市通过诉诸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方式,激发和吸引城市内外的积极因素自愿参与城市建设以达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能力。这一能力实际上由对内、对外两部分构成:对内激发市民创造激情并发挥其聪明才智;对外树立良好城市形象并争取域外生产要素。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关于城市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比较城市间文化软实力强弱的衡量依据,更能够有效指导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方向。因此当前学界关于此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成果也较为丰富,但见解各异。借鉴当前学界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城市文化软实力从其表现层面来看应涵盖这样一些基本要素,即文化整合力、社会凝聚力、人口素质力、政府公信力、城市辐射力。
文化整合力。所谓文化整合力是指不同文化间相互吸收、融合而在形式与内容上逐渐趋于一体化的力量。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不同文化区域与文化习惯背景下的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必然造成一个城市地域内各种文化间的激烈碰撞与相互交织,这也必然造成对原有城市主流文化的严重冲击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的出现,从而阻滞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而文化整合力能够将城市内各种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并纳入到城市主流文化之中,加强市民间的沟通、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城市和谐的实现。文化整合力的发挥主要通过制度与文化的两种手段来实现。
社会凝聚力。所谓社会凝聚力,也称社会内聚力或社会向心力,是指基于共同的观念与目标而促使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在行为上产生协同性与合作性的力量。任何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都需要以强大的凝聚力作为基础与前提。而一个城市社会凝聚力的取得,追根究底源自于城市先进而合理的政策制度,源自于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治理,源自于复杂社会关系的及时而正确的梳理,也源自于城市特色文化的深沉感召,并由此实现民众团结、组织和谐、社会公平与城市稳定。
人口素质力。所谓人口素质力,是指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基于人口素质综合状况而在社会功能上展现的力量。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口素质在城市竞争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地位日益凸显。从城市内部来说,良好人口素质所蕴育的智力资源,能够推动城市由物本经济向人本经济的转变,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人口素质所提供的道德环境,能够提升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职业情操,打造高效工作效率,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良好人口素质所具有的公民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市民参政议政的能力与水平,有利于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良好人口素质所展现的城市形象,能够产生对内部民众的凝聚力以及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有利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
政府公信力。所谓政府公信力,就是社会公众基于对政府执政能力与履职情况的普遍信赖而产生的认同力与信服力,它是形成内部社会稳定发展、对外塑造良好区域形象的重要基础。政府公信力作为民众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主要来自于民众对政府执政合法性的认可程度,对政策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的认可程度,对政府施政的效率与廉洁情况的认可程度等。高度的政府公信力不是靠政治强力与过度宣传获得的,它需要通过良好的行政行为与合理的社会体制来成就。良好的行政行为与合理的社会体制,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消除或及时梳理社会冲突与矛盾;另一方面能够切实保障社会机器的正常、高效运转,从而对内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塑造良好区域形象、吸引域外资源,推动城市发展。
城市辐射力。所谓城市辐射力是指城市对周边区域的综合影响力与发展带动力。它既是一个城市内在素质、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也是该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向城市外的自然挥洒与自然表达。强大的城市辐射力不仅有助于本地经济的向外拓展,而且能够吸引外部生产要素的向内流入。从现实情况来看,城市辐射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气质为基础,以文化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努力打造经济强市,为城市辐射力的提升提供深厚的硬实力支撑;二是城市形象的塑造。要在正确定位城市形象的前提下,将城市形象的塑造纳入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部署之中,借助各种媒体资源的宣传,努力提高城市的影响力。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不可能轻而易举、一蹴而就,它需要岁月的积淀与镌刻,需要长期的挖掘与整理,需要更多的深入思考与精力投入。然而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在硬实力影响逐渐式微的背景下,由文化整合力、社会凝聚力、人口素质力、政府公信力、城市辐射力等构成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与决定力量。我们必须通过发掘和整合城市文化软实力资源,充分发挥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功能与效用,不断影响、推动并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分别为辽宁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部教授,鞍山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张国祚:“张国祚和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对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4日。
②张卫海:“城市竞争背景下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解析”,《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年第1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中职语文;渗透研究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48-02中职语文教学要真正走入生活,而乡土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和民俗风情,都应该进入学生语文学习视野。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角度来讲,乡土资源的开发能够有效弥补语文教材的不足,在很大意义上延伸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助于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1.乡土文化及其相关概述
中国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全国各民族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其中包含两层含义:积极的延承是在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的同时,要按照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而全方位的延承侧重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同时包含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和精神内涵。对于多民族地区,还要重视某些宗教及家族文化因素在乡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成为维系各民族同胞世代延续和谐共生、善待苍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心灵托付。
2.乡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增强归属感。不管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教育都越来越注重德育教育。乡土文化通俗意义上来源于乡村,这里的乡村并不是具体的地域概念,而是说当地的生活习俗、民族风貌、地理风情所形成的综合文化状态展现。它是每个人的思想和生活的交汇点。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人文素养比单纯具有某一项技能而道德状况不佳更有意义。但语文教材上的内容通常选取的是固定的知识点,相对生活来说,教材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完全立足于课本教学容易让学生脱离文化与日常生活实践的密切关联,对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说,培养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入生活,让两个世界充分融合。其中最具有直接效果的就是切身投入乡土资源的挖掘,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生实现抽象事物到形象理解的意义构建,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民族、民俗文化的积极性,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家乡归属感和凝聚力,引导学生参与乡土文化的历史传承,引导学生为建设家乡而奋发学习。
2.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综合素质。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某项专业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培育机构。办学理念就决定了职业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技术能力,于是在课程设置上就对专业课程从师资到学时都实施了全方位的倾斜。对于语文这样的常规学科,难免受到忽视。但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在选择聘用员工时,不再把技能作为唯一衡量指标,而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综合水平。然而当下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大部分属于分科模式,该模式重点强调学科之间的独立性,忽视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不利于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人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为立足点,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充分了解地方文化、历史、人文和民俗等乡土文化常识,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实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更好的适应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德育需求。
2.3有利于弥补语文教材的不足。乡土文化通常以当地民俗、文化为核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内容固定却相对单一,更加强调从理论层面,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理解文章的能力。但是乡土文化却包含了课本之外很多的文化和历史知识。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区域,对于本地学生来说,了解当地民俗文化,能更好的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发展历史,培养对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信心。对于外地学生来说,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当地历史名人,通过榜样人物来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乡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材的整合、渗透和对接,能够共同促进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对统编教材的一种有效弥补。
3.乡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实现资源整合的实现途径
3.1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资源。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乡土文化,从历史开始,能激发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好奇心。了解当地的乡土历史,对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有强大的内化作用。例如,在教学中讲到古代历史人物的内容时,可以同步开展"讲述家乡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的课堂教学趣味活动,实现语文教材和乡土历史人物的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的对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语文德育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德育水平,还能将乡土历史作为教学素材,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或者开展"语文和乡土历史"的探究式学习,也是实现语文教材和乡土资源的有效整合方式。因此,在实际职业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要将开发乡土历史资源作为和学生合作共同探究历史学习的长期性课题,努力构建乡土化探究学习体系,深入挖掘乡土历史资源的价值,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工程,也是一个部门展示队伍形象、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因此,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抓手,实施中坚持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努力做到在目标上坚持先进性,在内容上坚持针对性,在范围上坚持广泛性,在形式上坚持多样性,在过程上坚持持久性。
[关键词]国土资源;廉政文化;思考
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种新的载体和途径。虽然近几年来,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内涵,创新形式,拓展领域,积极探索运用先进文化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路子,在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特色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国土资源管理长期从紧从严的新形势,全系统要实现“干好事业、带好队伍、树好形象”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因此,今后一个阶段,深入开展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应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深刻内涵,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要在目标上坚持先进性
新时期的廉政文化,是在吸收、传承传统廉政文化的基础上,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坚持以培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的,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清风正气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传播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清正廉洁、有益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制度规范,最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对提升国土资源系统队伍形象,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我们根据国土资源管理实际,全系统确立了“守土如命护资源、惜土如金促发展”的行业精神,各项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时,我们应充分把握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国土资源管理所处的时代背景,在目标定位上坚持高标准、体现先进性,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要着力培养执政为民的职业道德。国土资源系统干部的手中或大、或小都有一定的权力,如何规范权力行使,做到依法行政,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教育全系统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培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爱岗敬业、克已奉公的职业道德,是国土资源系统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首要目标。
(二)要着力打造永攀高峰的奋斗精神。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后,国土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只有全系统每个岗位上的干部职工,始终保持勤奋工作,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国土资源事业才能一直保持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这也正是廉政文化建设所要打造的国土精神。
(三)要着力形成高效服务的工作作风。保障发展、服务发展是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职责,全系统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把优质、高效、过硬的服务打造成全系统的自觉行动和永恒理念,并融入到每一项工作开展之中,从而建设一支领导放心、社会满意、群众称赞的国土资源队伍。
(四)要着力建设廉洁奉献的和谐队伍。要着力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系统传导正确的廉洁价值取向,使廉政意识、奉献意识内化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准则,努力形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紧扣行业特点,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要在内容上坚持针对性
廉政文化在内容上既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又具有现实的时代性;既有社会的广泛性,又有具体的针对性。因此,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应在保持廉政文化发展普遍性的同时,着力体现行业特点,注重工作实效,在具体活动开展中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一)要与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办实事,用实功,谋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也应紧贴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针对国土资源系统内在反腐败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有针对性的廉政文化活动,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与全系统作风建设相结合。好的作风必然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引导一种精神、一种作风,特别是要通过领导干部优秀作风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使全系统形成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服务优质、清正廉洁的行业风气。
(三)要与全系统工作重点相结合。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土地调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重大政策,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随着国土资源工作重点的改变,廉政文化建设也应审时度势,根据国土资源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围绕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活动,使之成为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
三、坚持群众参与,国土资 源廉政文化建设要在范围上坚持广泛性
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全系统已形成市局、6个县(市)局、3个分局、142个国土资源所及10个市局直属事业单位、31个县(市)局直属事业单位,合计在职人数1194名的庞大队伍,队伍结构明显表现出人数多、分布散的特点。因此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国土资源系统全体工作人员为主体,紧紧抓住提高全员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廉政修养这个根本,把先进性的要求与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一)要注重提高廉政文化建设基层参与度。国土资源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层窗口和前沿阵地,直接为企业、群众和基层单位服务,它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全系统的整体形象。因此国土资源所的工作人员理应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对象,在组织具体廉政文化活动时,既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典型引导和带头示范作用,又要充分考虑基层人员参与度及针对性,可以通过围绕家庭、学校、习俗等特定环境和时节,开展有特色的廉政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力、有效性。
(二)要充分发挥基层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创造性。廉政文化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融合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一般文化所共有的延续性、独立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廉政文化在基层有着极多的人文景观和风俗典故。因此,市级国土部门应着重做好开展廉政文化的宣传、组织、协调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廉政文化的针对性和参与度,使广大基层工作人员能真正从中受到教育。
(三)要大力组织通俗廉政文化建设。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要根据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需求,以廉政机关、廉政家庭、廉政展览、廉政演讲等各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创作一批符合国土资源管理实际,并为基层工作人员喜闻乐见的通俗廉政文化产品。
四、突出创新载体,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要在形式上坚持多样性
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土地、矿产资源和资产的主管部门,既有宏观调控职能,又有行政执法职能,在实行垂直管理以后,全系统人员多、摊子大、战线长,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时,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工作人员的廉政道德教育,树立廉政文化价值观念,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廉政文化的载体建设,通过开展争创活动,教育和引导人们把廉政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以此为国土资源事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一)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国土资源廉政网建设。经过几年建设,国土资源市、县、乡三级专网已全面完成,电子政务系统已成为国土资源系统内传递管理信息,沟通管理情况的重要平台。在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中,也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全面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廉政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南通市国土资源廉政网”,以此作为载体,为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对外展示空间。
(二)要注重典型培养,加快国土资源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为提高全系统廉政文化建设水平,今后几年,市局将按照“注重实际、示范引导、管用可学、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推动全系统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要求各县(市)局、分局要根据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的“六进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在对各地廉政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完成一至两个示范点建设,使之成为国土系统干部职工学习反腐倡廉政策、普及廉政文化知识、挖掘廉政文化资源、提升执政理念的重要过程。市局还将通过对各地示范点的考核评比,推出具有国土资源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精品工程。
(三)要创新活动方式,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大胆创新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努力实现国土资源廉政文化由封闭向开放、单一向多层、重声势向讲实效、号召动员向真情感召、单纯灌输教育向综合艺术渗透转变。一要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公益广告、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和形式,向社会大力宣传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取得的成绩,烘托渲染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二要创新载体。在全系统重点组织开展“六项活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即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及五好处室主题活动,提升全系统文明程度;开展读书思廉活动。由监察室、机关党委推荐优秀廉政丛书,组织干部职工选读,并开展读书思廉心得体会比赛;举办廉政摄影、书画展,对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评,组织观看廉政影视片;组织廉政文化专题文艺汇演;开展征集反腐倡廉格言、警句活动;开展干部家庭“廉内助”活动,把廉政文化建设延伸到家庭,扩展到干部的生活圈和娱乐圈。
五、强化统筹安排,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在过程上坚持持久性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不同时期,廉政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因此,国土资源廉政文化建设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格局中,明确任务,提出要求。
(一)要统筹协调,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组织领导。为强化对全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市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监察室、机关党委、办公室、人事教育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系统廉政文化建设,具体负责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划方案制定、整体组织协调、活动考核评比等。各县(市)局、分局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按照市局总体要求,负责本地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