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共管理基础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第1篇

A.同级机关

B.同一系统的机关

C.三个以上的机关

D.行政主管机关与业务指导机关

2.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

A.传播知识

B.具备查考价值

C.书面文字材料

D.具备法定的权威性

3.在行政决策组织体系中被称为“神经系统”的是()。

A.信息系统

B.中枢系统

C.控制系统

D.研究咨询系统

4.公文的语言应当()。

A.诙谐幽默

B.古朴典雅

C.庄重规范

D.华丽流畅

5.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实行()

A.职务分类制

B.职位分类制

C.品位分类制

D.职级分类制

6.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属经济实体的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

B.大量裁减政府专业经济部门

C.大力裁减社会中介组织

D.加强和改善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

7.下列人员()可以由委任产生。

A.乡长

B.镇长

C.县长

D.国务院各部委副部长

8.下面不属于一级政府派出机构的是()

A.行政公署

B.区公所

C.村公所

D.公安派出所

9.公文的基本语气是()。

A.祈使语气

B.陈述语气

C.疑问语气

D.感叹语气

10.下列文稿中具有正式公文效用的是()

A.议论稿

B.送审稿

C.征求南京市意见

D.定稿

11.在归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国家技术局归哪个部(委)管理?()

A.国家计划委员会

B.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C.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D.国家教育委员会

12.政府机构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

A.协调关系

B.业务关系

C.协作关系

D.领导关系

13.轮换又称()。

A.转任

B.调任

C.挂职锻炼

D.轮岗

14.公务员必须退休的条件是指()。

A.工作年限满20年

B.工作年限满30年

C.男年满55周岁

D.女年满55周岁

15.行政管理体制的物质载体是()。

A.权责体系

B.组织结构体系

C.运行机制

D.行政权力

16.行政管理的主体是()。

A.社会公共事务

B.政府

C.人民群众

D.企事业单位

17.申诉期间原机关处理决定()。

A.不再执行

B.继续执行

C.变更执行

D.废止

18.下面哪种社会关系,公务员可以不用回避?

A.夫妻

B.密友

C.甥子女

D.祖父母

19.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

A.下行文

B.平行文

C.上行文

D.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规章

20.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各项职能运行的基础是()。

A.行政权力飞

B.行政法规

C.行政领导

D.行政决策

21.下列公文中,不需要指明主送机关的是()。

A.通知

B.请示

C.报告

D.决议

22.国家公务员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诉的必要理由是()。

A.对公务员个人的处理不公正

B.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

C.公务员认为自身受到的处理或待遇不合理

D.须有涉及公务员个人的处理决定

23.在国外被称为“智囊团”的是()。

A.研究咨询系统

B.决策信息系统

C.审批控制系统

D.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

24.关于行政效率,总的原则是()。

A.效率第一,公平第二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效率为主,公平为辅

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25.“三讲”教育的对象是()。

A.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B.县级以下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C.省部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D.省部级以下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26.管理幅度和管理层之间是()关系。

A.正比

B.反比

C.随机

D.不确定

27.在领导者的诸多素质中起主导作用的素质是()

A.职能素质

B.基础素质

C.业务素质

D.核心素质采集者退散

28.要重视搞好领导班子的群体配备,实现领导班子的()。

A.高效稳定

B.优化组合

C.整体效能

D.合理搭配

29.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属于政府的()。

A.政治职能

B.文化职能

C.经济职能

D.社会职能

30.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

A.标题、导语、正文、结语

B.标题、正文、落款

C.开头、导语、主体、结尾

D.标题、正文、结语

31.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一文一事,中心明确

B.用语庄严、简明、通顺、平实

C.为使各方面了解情况,多印发文件

D.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32.陈述性文件有()。

A.通报

B.指示

C.请示

D.决定

33.商洽性文件有()。

A.会议纪要

B.决定

C.指示

D.函

34.下列属于我国行政外部监督体系的是().

A.法制监督

B.财务监督

C.审计监督

D.主管监督

35.政党监督的主体除了党委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外,还有()。

A.党的宣传部门

B.党的基层组织

C.党的组织部门

D.党的领导集团

36.职权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便,行动迅速,可以减少权力冲突和内部摩擦的一种领导体制是()。

A.首长负责制

B.委员会制

C.混合制

D.直线职能制

37.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有()

A.不,贻误工作

B.不贪污,不行贿

C.不违公德

D.不得参加非法组织

38.下列哪个属于公务员之列?

A.企业工人

B.农民

C.转业军人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39.不属于派出机构的是()

A.行政公署

B.公安派出所

C.驻京办事处

D.街道办事处

40.在领导体制中,行政监督机关和审查机关都实行()。

A.业务领导制

B.首长负责制

C.委员会负责制

D.双重领导制

41.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系统是()。

A.结构体系

B.运行机制

C.权责体系

D.规章制度

42.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

A.被动文件

B.主动文件

C.是对报告的批件

D.下级没有请示,用来指导工作的

43.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公布周知。

A.通知

B.通告

C.启示

D.布告

44.区公所是()的派出机关。

A.乡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D.县人民政府

45.我国机构改革的关键是()。

A.精简机构

B.裁减人员

C.转变职能

D.核定编制

46.规范性公文标题的时间是()。

A.公文的时间

B.公文撰写的时间

C.公文打印的时间

D.公文讨论的时间

47.国家公务员可以辞职的条件是()

A.未满最低服务期限的

B.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上任职的

C.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期及哺乳期的

D.正在接受审查的

48.我国公务员制度同西方文官制度强调的文官“政治中立”具有的本质区别是()

A.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B.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D.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49.不能联合行文的机关是()。

A.同级政府之间

B.政府各部门之间

C.上级党委和下级政府之间

D.政府部门和同级人民团体之间

50.清退保密文件时,要()。

A.摘录文件内容

B.复制原文

C.按原文标注密级处理

D.按平件清退

参考答案

1.D2.D3.A4.C5.B6.C7.D8.C9.B10.D

11.B12.D13.D14.D15.B16.B17.B18.B19.A20.D

21.D22.B23.A24.B25.A26.B27.D28.B29.D30.A31.C

第2篇

郭巍青

简单来说,就是把经济发展状况与地方财政和个人命运紧紧挂钩。沿用这种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三公支出是对公务员的激励,特别是对中下层公务员的激励。这是因为,地区或者单位获得的财政激励是整体性的,如何分解成为对于个人的激励?这需要通道或平台。由于名义工资不算高,加薪机制不完善,并有很多政治上和财政上的掣肘,于是,与级别相联系的公务消费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在三公当中,公车与公费出国是有价值的物品和相对稀缺的机会,因此是实实在在的公务员激励与福利。

由此可以明白,向社会公开三公支出并接受监督,是有积极意义的制度进步。但仅仅公开是远远不够的。倘若没有替代的激励模式,三公支出便不会取消,甚至都不会压缩。高层决策者也许在这些激励上已经能够比较超脱,但与此同时,仍然必须动员底下的人积极去做事,手中便不能没有激励措施。

那么寻求替代方案的可能性在哪里?我们知道,无数公务员在各种培训和出国机会中学习了先进的“新公共管理”。什么叫“新公共管理”?就是大幅压缩政府职能,将这些职能外包给市场部门、半市场部门以及社会组织。通过后者的作用,寻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效率。这就需要有一个广泛发展的市场和社会。而一个相对精简的政府和公务员队伍,应更容易建立正规化的激励机制,即相对丰裕的工资与福利;也更容易以专业性表现赢得社会地位。这样的改革当然并不容易,但是参考理论和参考经验都是有的,主要看我们搞不搞。

三公支出无关对公务员的激励

郑渝川

郭教授所说的在中层及以下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得到三公消费的激励,只存在于珠三角、长三角及内地少数富裕城市,不是常态,不具广泛性。

况且,既然要解读支撑中国经济飞速发展30多年的公务员高效率,肯定不能以今天一个时段、一些地区的公务员个例为全部的理由来源。公务员与三公消费的密切关系,是经济发展、政府财力和可支配资源提高、行政体制改革停滞不前几点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在政府很穷、无从报销三公消费的时代和地区,还是有官员(公务员)体现出郭教授所说的高效率。这是因为,公务员得到的财政激励和晋升激励尽管不足,但与同时期本地多数社会人群相比,是至少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郭教授无意间忽略了三公消费的一般规律。无论是公务员本人享受的公车、公款吃喝还是公费出国待遇,还是其亲属、朋友、利益人士间接的“沾光”的,都呈现出级别、所在地区和部门财力水平等分野。级别越高、权力越重、本地区本部门越有钱的公务员,得到的三公消费待遇越丰厚。

而基层科员、“清水衙门”的工作人员、贫困地区公务员,日子就没这么好过了,不仅很难得到三公消费待遇,而且还成为近年来各种改革、不断强化的监督制约规则进一步限制的唯一对象。即便在同一单位,人们常常看到的是,普通工作人员只能沾点几百元节庆福利、工作日通勤车的“三公”待遇,豪车、酒宴、出国等,只有班子成员才能屡屡以各种理由享用。

第3篇

1.1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在建筑工程中,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都属于基础工程质量范围,建筑工程的实施阶段会对工程质量发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工程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的材料、材质及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属于偶然性因素,一般情况下,这种波动的影响不大,能够实现各个工序的有效控制。异常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能够发现与消除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原材料材质不合格,尺寸超过允许偏差以及施工工艺编制的不合理和操作者不按规定的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进行施工。另外,不符合工艺要求的作业环境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设备及检测器具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异常性因素。只有正确的认识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措施来进行人为的控制,才能有效消除这些带来的负面影响因素。

1.2基坑和基槽的开挖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在进行挖土施工中出现边坡塌方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放坡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造成的土层受水后失稳。填土可能会出现软塑状态的橡皮土,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回填的土料含水率过大,也可能是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工作影响,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橡皮土状况。在回填中,如果土质不好或者土质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以及填土虚铺厚度过大,都会导致土密实度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出现回填土将基础或墙体挤动变形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进行了单侧回填或者墙体两侧回填土的设计标高相差较大而造成的。

1.3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1)孔底虚土过厚

基础工程施工中,常会遇到孔底虚土过厚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施工中如果选择在松散填土或含大量杂物的土层中进行成孔作业,就会容易造成土体的塌落,进而影响成孔灌注桩的质量。钻杆如果不直,就会在钻进过程中产生晃动,导致桩孔变大在提钻时就会发生漏土现象。在孔口积土没有进行清理时回落,就会导致孔口未盖好或孔口土被扰动掉落。浇混凝土前,土被水冲刷成或孔璧长时间暴露,就会造成水份蒸发,孔壁土的塌落。

(2)桩身的蜂窝、空洞及夹土缺陷

混凝土的桩身如果出现蜂窝、空洞和夹土缺陷,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进行浇灌时的振捣不实,由此产生蜂窝和空洞。在浇部分混凝土后才放钢筋笼,这时如果碰掉孔壁使土掉入孔内,不进行清理就进行混凝土的再次浇筑就会造成桩身产生夹土。除此之外,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原标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使得计量不准确而造成桩身强度低。

2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1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重要的管理体系,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系。在内容上,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而管理方法上也有很多共通性。在质量体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问题,所以为了减少质量责任风险和质量责任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2.2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

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构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建设则是严格按照规范的工序来完成的,所以质量控制要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以及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着手,对投入各个组成部分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2.3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1)开工前检查。开工前检查的工作是检查工程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的必经环节,对开工的连续施工和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开工前的检查要对工程的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具体确定,还要明确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查的频率和方法。还要检查材料、机械设备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仪器是否备齐并做到可靠有效。对那些必要的基础资料如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也要进行具体检测看是否到位。

(2)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的交接检查应该通过制度化的构建来实现其控制效果。对于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工序,要在自检和互检的基础上组织专职人员来进行工序的交接检查,这样能够确保工序的合格,为下道工序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如果对工序的检查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在确定达到合格要求和标准后再进行后序工序的施工。

(3)工序检查程序。在工序的检查程序中,要做到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保持一致性。还要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达到协调。在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及检验频率上,要注意与检验方法的配合性。在进行工序检查上,最好采用框图的形式,这样能够直观的表现检查记录、报表和证书。

(4)分项和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工程项目施工前,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这样能够达到控制的具体要求。当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要再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在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后,要提出交工报告。在成品和材料及机械设备上的检查,主要检查其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损坏及变质问题的发生,使得机械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其使用状态的良好。

3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由于岩土工程施工和设计等项目的不断增多,使其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许多工程建设单位的支柱产业。由于复杂的地质因素影响,我国的岩土工程行业施工质量事故在各地时常发生,特别是深基坑的工程和公路建设的岩土工程。由于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使土建工程在整体建设上出现了严重的损失,从而使工期拖延,进而使工程造价也有所增加,给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对岩土工程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探究。

1、概述

岩土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指对建设项目运行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包含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施工、工程验收等阶段,我国的工程勘察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逐渐转向岩土工程体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岩土工程在理论和技术上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岩土施工工程项目也随之不断的增多,给建筑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岩土工程也逐渐成为了许多企业的支柱产业。尤其是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岩土工程的技术发展达到新的高度。但是,由于岩土工程是以岩体或土体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工程施工中存在特殊性、隐蔽性、复杂性以及产品的多样性和固定性,再加之我国现阶段对岩土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总体水平不高,所以施工单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岩土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以及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的严格控制。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岩土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同的企业或单位应该在相关的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下,紧密配合,有效的对工程当中的安全、质量、成本、工期等信息进行管理,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2、我国岩土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2.1、目前我国岩土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不足

1)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岩土工程的招投标仍然存在甲方评标的办法。导致工程建设单位无序竞争,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压价超过了工程结构的成本价,承发包的价格不合理,比概算降低多、有严重的地区和行业保护主义等诸多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导致了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对日后整体工程质量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2)岩土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如今,全国各地岩土工程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主要是由于施工企业偷工减料,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砖砌体纵横墙不同步砌筑,钢筋成型绑扎不正确,钢筋漏放或钢筋长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所造成的,岩土工程工程的施工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更加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合同管理不规范

目前,由于我国岩土工程施工企业存在企业缺少合同的规范化管理,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极淡薄这一严重的问题,再加之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经常会接受一些制定的合同条件中存在“不平等条款”的合约,有时甚至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施工方便,临时随意更改合同条款,这就严重影响岩土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增大了企业的法律风险,对于我国本来就不完善的岩土施工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2、措施

1)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要建立和完善专业的安全监管机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度。合理为安全监管机构配备关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多样化设备。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好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维护好安全管理的日常运行,发挥安全监管机构最佳的管理成效。

2)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

项目施工安全的进行,就一定要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只有对施工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形式多样的安全素质的培训,才能够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所提升,同时还能够使其充分掌握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其安全施工的技能,促进施工人员自我保护能力的显著增强,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中的伤亡几率。施工单位要根据相关的规定结合项目施工特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同时还要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技能严格进行考核,对于通过考核的要为其颁发单位的施工上岗证,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对于项目部不具备安全培训资质的,可以聘请有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给施工人员颁发施工上岗证。此外,施工人员一定要由相关的劳务公司来为其进行组织招聘。

3)建立适应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

在岩土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中坚持项目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是企业推行项目管理逐步形成内部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必要条件,这样才能使项目管理班子相对稳定,施工队伍按需进出,同时还需正确处理项目经理部、经营决策层和施工作业层的关系,项目经理部要抓好项目的具体实施,服从企业层的管理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层要对项目管理实行全过程的调控和监督,强化服务意识;作业层为了形成机制灵活、适应性强、有竞争能力的新的企业组织形态,应该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在正确处理好目经理部、经营决策层和施工作业层的关系后,企业为了防止出现管得太死不利于项目经理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管得太松造成项目经理部权力过大的情况出现。另外,应该综合考虑项目经理的素质,企业对项目控制能力等因素来决定授权范围和内容。

3、质量控制

1)组织有序的合同评审

组织有序的合同评审,然后才能真正签订合同。对关联着合同的多样事宜,搭建起沟通业主的实效性桥梁。同时还要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一切安全隐患做出系统的报价。这样的风险,应涵盖着不适宜的设计,没能被预测到的地质状况等。

2)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在签订合同后,施工单位一定要按照工程的具体设计方案和业主指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同时还要结合施工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等工作,这样在能够在整体上把握和提升工程的质量。

3)施工管理要协调统一

在岩土工程进行施工阶段,构建出项目经理部,经理作为项目管控的核心。在管理流程中,要整合起质量、施工耗费的成本、工期及安全等多样要素,从而能够提升项目管理部门的整体施工组织能力,进而使岩土工程项目的施工能够做到协调和统一。

4)做好施工验收

在岩土工程项目的竣工阶段,一定要做好对施工工程的验收工作,以及对施工工程的总结工作,一定要确保岩土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的交工,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使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得以提升。应设定适宜的交工总结及结算流程,搭配上售后服务。

5)对技术交底工作的控制

设计人员需要对做好相关的技术交底,能够熟练的掌握施工图纸。同时项目的负责人要对施工班组交底,从而对于工程的是要求和质量控制要求能够熟悉。施工方技术人员也要熟悉工程质量及质量,技术交底要清楚易懂,必要时可附图及相关会议,记录负责人要签字。

6)质量成本控制

对于岩土工程的质量控制需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严把工程质量关。从而能够从各个环节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包括施工企业自身施工能力水平的综合评价和工程的实际质量等级要求。并且还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施工定额、依据承包合同和施工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项目计划成本的编制,一般情况下都会用偏差控制法对成本进行控制。

结束语

当前市场秩序的逐渐好转,使得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设计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岩土工程单位只有认真执行并且不断完善其单位的管理体制,才能够在整体上提升岩土工程施工的水平,从而能够使岩土工程单位更好地向前发展,进而使其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立于长久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廖黄飞 男 (1987.02― ) 重庆市人 主要从事矿山地质及岩土工程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晁海东.浅谈岩土工程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09,26:33.

[2]宋继国.岩土工程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中华建设,2014,05:124-125.

第5篇

关键词:地基处理 施工阶段 质量管理 高速公路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153-01

高速公路的施工是一项系统的、繁杂的任务,牵涉到的方面非常宽泛,针对我国公路地基处理中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在公路沿线的质量通病大都因基地施工中的处理不当所造成,所以,加强对基地施工的质量控管就显得极为迫切。本文首先阐述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接着就地基施工的质量管理给出可行性的思路。

1 高速公路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要求

1.1 具备充足的水温稳定性能

高速公路的地基在地下水以及地面水的同步作用下,地基自身的强度肯定会每况愈下。基于此,要确保在不良的水温情况下,强度不会出现明显地下降,这便应使地基呈现特定的水温平稳性。

1.2 要有一定的强度

为了有效地保障地基在外力条件下,不会呈现超越特定范围内的形变现象,路基的强度要合乎标准规定。

1.3 稳定性需较强

为有效地防范路基结构在交通负载量过大等因素下的整体失衡,出现形变或者损坏,需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确保地基整体结构的平稳性。

2 高速公路地基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2.1 强化高速公路填筑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高速公路的地基施工途中,科学选取回填土质材料至关重要,因此要选用高强度的优质原料。假若土料的密实性能较为地下,假若运用纤细的土沙粒,则公路项目工程的孔隙率便会跟期望值相差甚远,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粗粒土自身的压实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在地基处理的施工过程中,则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原则,将环境要素考虑在内,土质也会有所差异,这时候就应想到使用巨粒土的渗透、分配实验来进一步使用。

2.2 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地基施工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高速公路地基施工能否正常开展,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质保体系的严密程度。换一种方式思考,如若施工部门单位没能构筑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则会直接致使工程效益低下,也会轻易地出现返工现象,工程的质量面临严重地安全风险,给施工的进度和企业的名誉带来负面效应,降低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基于此,施工部门健全细致周密的质量保障体系刻不容缓,这也是推进高速公路地基施工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施工企业赢得长远利润的关键所在。诚然,质保体系绝非停留于表面,而需在施工的实践中加以自觉地强化和落实,使其切实有效地发挥显著的效能。同时,施工企业要依照此项要求,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健全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有的放矢地动员全体施工者投身于工程施工的实际当中,并赋予每一位参与施工的职员相应的施工管理权限,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质量的彻底完成,为工程增光添彩。

2.3 科学选用施工器械与设备,顺利完成工程任务

在施工中,需紧密依据不同的环境和地段,选择不一样的施工方略,并采用合理的施工设备。在筑基时,添土时要根据施工现场开展分层次填筑工作,需使用专业的碾压机械进行密实的碾压工作。假若地质构造异常复杂,需对公路地基的可承受能力做一番周密地检测,并根据检测后的结果采取对应的策略:台背填土、沟壑要管控好每一层的厚度以及填料的量,碾压的时候应密实,地基施工时应维持施工的质量,切忌忽略重点方位,而是要将公路地基的质量限定在可控范围以内,以便于充分提升地基的整体平稳性能,待强度符合设计的标准后再另行地基施工。

2.4 施工阶段应推动流水作业的有序开展

诚然,流水作业作为一种施工管理的常见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速公路地基施工中,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便是施工进度较快、易管理控制、施工投入的成本较为低廉。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因公路地基施工工程的填筑层次不统一,外加以公路的构造物、池塘、施工沿线待拆房屋等多种阻碍,致使流水作业未能实质性的施行。针对于公路的地基施工,流水作业终极目标不外乎地基符合设计标高的地段的连续特性,并为公路路面的框架层施工奠定扎实地基础,所以说,要想更好地助推流水作业,就应善于破除点的影响与制约,并针对特定的地段采行对应的策略。

2.5 做好公路地基的日常管护、养护工作

公路地基的每一部分均应维持完整的状态,并尽量确保每一个部位的尺寸合乎既定规范,杜绝形变与损害;要按时清理排水硬件设施中的杂物或可导致其堵塞的漂流物,推进排水系统的畅通;路肩的横坡要适度、边缘可跟路面有序衔接,表面要维持必要的整洁,以避免缺口以及塌陷等质量通病。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确保高速公路地基施工的正常运行,需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采取多种施工质量管控措施予以不断改进,以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兆岭.公路质量管理四大功能[J].中国建设信息,2007(1).

第6篇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技术及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国家在近几年不断加大对工民建领域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例如开发引进先进的建筑技术,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等等,但这些还不足以保证我国工民建建筑行业走在时代的发展前沿,因为在行业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施工质量的监管不严,施工技术的不完善等有待改善的问题,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是从根本上保障工民建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关键。

1 重点的施工作业阶段和施工方法

1.1 工民建打桩技术

打桩设备类型很多,如长螺旋、 静压桩等,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另外,桩基的选择也要与建筑地的土质状况相协调,以确保桩基的稳定性。在打桩之前还要做到以下几点,如清理施工现场,除去杂物、 赃物,保持基本清洁;保证工地地下污水排放系统通畅;准确定位打桩位置。只有做到以上这些要求,才能打出坚固、 稳定的桩,为出良好的工程打下基础。

1.2 工民建混凝土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要求,即原材料的选择要谨慎;浇筑的方法要适合;振捣方法要正确;表面抹平处理要充分;温度、 湿度要做到时时监控。 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因发生放热反应,致使温度过高而出现裂隙,这就要求在浇筑工程中要合理分层,逐层浇筑,尽量避免整体浇筑。 只有把握好以上这些控制点,才能保证混凝土的作用发挥到做大。

1.3 工人建防渗技术

工民建的防渗防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建筑外墙的防渗。外墙是整个建筑的维护性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外墙防渗工作稳妥,降低其发生渗漏的可能性。雨水是外墙发生渗漏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与砖墙交接处、 预留孔洞等进行合理的防渗处理,确保墙体不发生渗漏。

屋面防渗。 水泥、 砂浆是工民建施工的原材料之一,其存在有一定的缺陷性,即水硬性。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在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因为屋面终凝前不能接触水。

门窗防渗。为了确保这一项工作处理妥当,要求门窗防渗处理人员要有科学、 熟练的操作技能,并且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做好防渗工作的同时又不影响门窗的美观。

1.4 工民建节能技术

在工民建施工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环保节能技术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墙体节能。墙体作为建筑的外层保护性结构,其节能设计的好坏对整个建筑的节能情况至关重要。墙体节能包括内保温和外保温,在墙体内层添加保温材料实现内保温,在墙体外层加防水材料,以起到防水的作用,还能降低太阳对墙体的直接作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采暖节能。 现今,水源热泵系统被很多建筑工程应用。 这种系统不但可以对太阳能进行有效吸收,还可以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变成地热能,从而实现建筑热能转移,减少燃料的应用。

2 常见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建筑施工原材料的挑选和使用

合格的施工材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石,多数工程出现问题的源头都是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如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大多是混凝土的原料质量低劣或者配比不当造成的,而屋顶出现漏水现象则可能与防水材料的质量有关。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对于原材料的选用要从源头上控制,安排专业人员完成材料的全程选购,人员要熟知各种原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选择物美价廉的原材料。

2.2 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

施工机械设备对于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也要予以重视,设备选用不当或者性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经常会拖延工期,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还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应该划拨充足的资金来进行设备的维修保养,在必要时进行设备的更换。对设备的检修要严格按照标准定期进行,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设备要予以更换;操作人员对于设备的性能要有充分的了解,将设备安置到最适合发挥功能的岗位上,实现物尽其用;要做好设备的报废和重置的工作,保障设备的有效运行。

2.3 施工企业领导者的领导水平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领导者能否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是施工效果成败的主观因素。 多数施工单位的领导者都无法做到科学有效的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起不到身先士卒的作用,使得施工人员上行下效,对施工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施工企业的领导者有必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讲究管理技巧,并善于发掘员工的特点和兴趣,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2.4 对于新型施工技术的掌握程度

在施工时往往要引进新型施工技术,对于老旧技术的改造和淘汰是提高施工效能的关键。施工单位要勇于引进和尝试新技术,做好新技术在正式应用前的准备工作,对于适合于施工的技术要大范围的采用和推广,使之为企业增产增效服务。

3 如何提高对施工过程的监管水平

3.1 施工安全知识的普及

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施工操作人员,都要时刻将施工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不断加强自身的安全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企业自上而下都要注重人员的安全性培训,从理论到实际施工技术都要树立安全意识,在施工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例如施工前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不越规施工,不超时疲劳作业等等,保证施工无事故。

3.2 开展施工各阶段的有效管理

施工前,要做好包括施工设备和人员在内的安全检查工作;施工时,对于施工进度和质量要实时监督,并注意人员和设备操作的安全性;要重视施工完工时的质量验收工作。

3.3 实现对施工全程的跟踪记录

大多数企业对于施工各阶段的实时记录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为施工质量的追责和解决埋下了隐患。为此,施工企业应该将施工的有效记录提上日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以保障施工问题的顺利解决。

4 结束语

工民建施工质量关系到生产者和居住者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需要施工企业予以高度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对于施工质量的管理尤为重要,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鲍立锋.浅析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及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

第7篇

[关键词]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分类号】:TU753;TU71

1.引言

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基础的施工质量。若建筑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建筑沉降、偏斜,甚至引发难以补救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已成为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重点,采取何种措施来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成为当前许多建筑工程从业人士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2.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2.1基础标高偏差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2)cm方术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应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2.2基桩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对于沉管灌注桩,锤击或振动沉管过程的振动力以弹性传播方式在周围土体中衰减消散,沉管周围的土体以垂直振动为主,远离一定距离后的土层,水平振动大于垂直振动。加上侧向挤土作用,易把刚初凝的邻桩振断,尤其在软硬交界的土层中最易发生。若桩距过小时,沉管过程有时会使地表土体隆起,从而在邻桩桩身产生一定的竖向拉力,使得刚初凝的混凝土拉裂。对于钻、冲孔灌注桩,浇灌混凝土不连续,造成断桩、夹泥或桩身混凝土离析;清孔不干净或孔底泥浆质量控制不好,桩底沉渣过厚,水下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坍落度不合适,造成桩身混凝土离析;导管漏水或拔管过快,造成断桩。

打桩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作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等。

桩基承台前补桩。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设施简单,操作方便,不延长工期。

补送结合法,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人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3.如何加强对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控制

3.1加强基础工程中基坑支护工程质量的控制

基坑止水帷幕具有整体密闭性、连续性的特点,是确保整个基坑内的地下水与外部地下水隔绝的一道帷幕。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是在于保证止水桩的有效桩长、桩径、桩间距、垂直度、水灰比和水泥掺入量。止水搅拌桩桩长可通过读刻度盘或量测搅拌钻杆来控制,同时应认真参考地质资料,一般止水桩要求穿过砂层进入不(微)透水层如淤泥、粘土层等,如发现某区段设计桩长不能达到以上要求时,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协商解决。水泥的重量采用包数控制;水泥掺入量则是根据施工速度和喷浆量来控制,具体通过试桩时每桶浆施工的进尺来反算验证并及时调整,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无论是预制桩还是灌注桩,其作用和受力原理都是类似的,主要是提供刚性的抵抗侧向土压力的结构,一般通过横向的冠梁或腰梁连系在一起,并可用拉锚或支撑结构来加强位移控制。支护桩的具体控制要点为:垂直度、桩位中心线的控制、桩顶标高和桩的入土深度控制。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则还要注意钻孔深度、钢筋笼的长度及笼底标高、砼标号、灌注量、灌注标高、钻孔灌注桩的间距及数量。

土钉、锚杆、锚索都是属于相对柔性的基坑支护结构构件,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是需要进行灌注水泥浆。而它们的关键控制环节也就是灌浆工序,首先要确保浆液达到设计要求的水灰比,然后要保证施打后的土钉孔内残余泥浆的清理是否干净(可在施工完毕后采用稀水泥浆清洗钻孔后再进行注浆),最后要保证灌浆的饱满程度、灌浆压力和灌浆后的封孔保持。当然,其它的锚杆长度、设计角度和材料规格等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3.2加强基础工程中桩基工程质量的控制

事前控制阶段,根据不同的工程编制施工方案和实施细则,认真做好图纸自审、会审工作。“地质勘察报告”是桩基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应认真阅读,并对地质剖面图有一个清晰的印象。现场项目部人员组织机构配置要合理,测量检测仪器、工具书要到位。 5)检查三通一平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了解和验算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及有关参数,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合格机械不得进场使用。 在开工前应对建筑材料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投入使用。

事中控制阶段,桩位放样允许偏差为:群桩≤20mm、单桩≤10mm。 钢筋笼的规格、品种、尺寸、箍筋间距、加密区的长度、焊接质量及焊条规格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砼强度等级和施工配合比。

4.结束语

基础工程是工程施工中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要做好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上部结构安危,还要做好对支护工程以及桩基工程的质量控制。只有做到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的原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事中认真分析,事后吸取教训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将基础工程建设好。

参考文献

第8篇

1.1基于年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陕西省2015-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金额呈上升趋势,2015年的增长幅度最为明显,为10.4%,2016年增长幅度有所下滑,降低至6.5%,2016年与2017年增长幅度又呈上升趋势。观察近四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发现其幅度保持在10%左右稳定增长。同时,全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均保持在95%左右,能较好的完成当年的预算计划。1.2基于项目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陕西省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金额近四年呈上升走势,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技术、节能环保等十个方,支出较多的前四个项目分别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农林水。教育与社会保障和就业一直都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重点项目,但2015-2018年,教育支出的增长幅度由9.0%下降至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增长幅度由16.4%下降至10.4%,城乡社区及农林水支出的增长幅度也随着年数的增加而降低。横向对比各个支出项目可发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金额幅度随着年数的增加而上升,增长幅度则呈下降趋势。

2陕西省公共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相关体系

2.1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政策。2010年后我国预算绩效管理逐渐被重视。2010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强化预算管理,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2011年,财政部首次召开全国预算管理工作会议,《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2013年,预算绩效管理开始发展,开始探索研究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2014年,预算绩效理模式扩展、质量提升,推进信息建设以及第三方机构建设。2016年,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实现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开启了绩效监控职能,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并向社会公开。2018年,加快预算绩效改革步伐,建立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三个目标,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资金使用效益。2.2陕西省预算绩效管理政策。陕西省政府2012年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四管齐下”,建章立制,《陕西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预算绩效工作考核办法》等相关文件;以点带面,上下联动,落实责任,坚持“谁申报,谁负责,谁实施,考核谁”四项原则。2013年开始,全面推进预算管理绩效,出台陕西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增开远程网络培训,通报约谈。从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做好结果应用三个方面重视绩效管理。2017年,全面开展省级部门整体支出以及市县财政的绩效评价,不断扩大绩效评价覆盖面。2.3总括。陕西省的预算绩效管理紧跟着国家的发展步伐。我国2010-2011年开始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工作,陕西省2012年开始推进;2013-2015年间,我国预算管理开展重点领域,范围逐渐扩大,陕西省同步进行;我国预算绩效目标于2016年全面覆盖,陕西省于2017年实现全面覆盖。可以看出,陕西省预算绩效工作发展速度较快。

3陕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现状

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不合理。陕西省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重点放在了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但科学技术、节能环保、交通运输方面预算支出较少。陕西省近四年在科学技术上的支出均是最低,其还未真正重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生态环境日益变差,政府对于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同时,城市交通拥堵也说明政府应调整交通运输方面的预算支出。3.2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绩效评价办法与评价制度的不健全很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就一般公共预算而言,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没有制度规定的约束容易使工作人员带着主观思想做评价,不能做到深层次的分析,降低评估效率,忽略评估实质,造成评估工作流于形式,评估结果失真,没有参考价值。3.3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率低下。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率低下很难对资源优化配置起到建设性作用。现行的评价流程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度,评价人员在搜集资料、主观判断、分值计算等流程中,很难保证每一个流程都做到无错。而对于评价结果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都只是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后期很难对评价结果做到很好的利用。

4完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的建议

4.1调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我国正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应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加大此方面经费投入,同时,在保证教育与社会保障等方面预算支出的同时,根据每年的不同情况调整各项目之间的关系,使节能环保与交通运输项目也能有充足的资金。这样更利于地区的平衡发展。4.2完善绩效评价制度。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不仅能规范评价工作,减轻评价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能提高评价结果的质量。政府应对各个项目建立完善的绩效目标管理制度,建立适合项目本身的绩效评价体系,在方法上可引入公众或专家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提高绩效评价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使评价结果能更加精确,更有利用率。4.3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充分利用评价结果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效益。建立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数据库,将各年各项目数据录入,数据共享的同时,能清楚的了解各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使用效益,及时调整预算支出结构,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公开绩效评价结果,社会公众监督,有利于发现绩效评价中的问题,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绩效管理。

5结论

建立完整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绩效管理体系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陕西省预算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基本健全,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些许问题,需加以重视,进一步完善制度与体系。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基础施工; 现状分析;质量控制

Abstract: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quality and safety play a decisive role, foundation and the foundation is hidden underground works, constructio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to check, once produce an accident,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remedy, even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analyzes its problems, and probes into the measures for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多,平均用地越来越少,房屋建筑朝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日益明显,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基础的施工质量。若建筑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建筑沉降、偏斜,甚至引发难以补救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概述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关系到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组成部分。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均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若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避免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

1.1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2基础标高偏差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

1.3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2、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应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以便直观并应与相应的检查记录、报表、证书等相配套。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主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

2.2加强测量控制 在进行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而对于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另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2.3桩基施工要求 利用桩机吊桩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距离不应大于4m,偏吊距离不应大于2.5m。吊桩时要慢起,桩身应在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系上缆索,由人工控制使桩身稳定。吊桩前应将锤提升到一定位置固定牢靠,防止吊桩时桩锤坠落。起吊时吊点必须正确,速度要均匀,桩身要平稳,必要时桩架应设缆风绳。桩身附着物要清除干净,起吊后禁止人员在桩下通过。吊桩与运桩发生干扰时,应停止运桩。插桩时,严禁手脚伸入桩与龙门架之间。用撬棍或板舢等工具矫正桩时,用力不宜过猛。打桩时应采取与桩型、桩架和桩锤相适应的桩帽及衬垫,发现损坏应及时修整或更换。锤击不宜偏心,开始落距要小,如遇贝入度突然增大,桩身突然倾斜、位移,桩头严重损坏,桩身断裂,桩锤严重回弹等应停止锤击,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套送桩时,应使送桩、桩锤和桩三者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拔送桩时应选择合适的绳扣,操作时必须缓慢加力,随时注意桩架、钢丝绳的变化情况。送桩拔出后,地面孔洞必须及时回填或加盖。桩管沉入到设计深度后,应将桩帽及桩锤升高到4m 以上锁住,方可检查桩管或浇筑混凝上。耳环及底盘上骑马弹簧螺丝应用钢丝绳绑牢,防止折断时落下伤人。耳环落下时必须用控制绳,禁止让其自由落下。沉管灌注桩拔管后如有孔洞,孔口应加盖板封闭,防止事故发生。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前,孔口应加盖板,附近不允许堆放重物。冲抓锥或冲孔锤操作时,严禁任何人进入落锤区范围内。各类成孔钻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以防止钻机突然倾倒或钻具突然下落而发生事故。

3、结论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作为一项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其施工控制意义至关重要,必须严格加强其质量的控制,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充分保障施工质量,才能有效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140~140. [2]白俊英.基础工程结构强化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08(4):262~264.

[3]巩玉胂.工程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8,34(2):236~237.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管理; 公众参与;机制体制的完善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气、底蕴、格局特色的外在展现以及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是一个城市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城市景观现已被看作为城市的品牌资产,具有增强城市吸引力, 弘扬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人才与资金技术等功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恶化,特色缺失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城市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城市景观的规划对于城市的总体环境建设与长远生态发展的作用越发显得举足轻重。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为达到组织的目的,组织内的成员从事提高组织资源效率的行为。浅略地说,现代城市景观的管理是指在不同的自然或已成的城市环境中,为达到城市景观改善的目的,管理主体从事提高与城市景观项目相关的一切组织资源效率的行为。

1城市景观管理

1. 1管理目的

现代城市景观管理的目的是在当前人类聚居的现代城市中有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急需重构时,不断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同时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并存,以保护吸引人们来到城市的城市自然环境或原有城市景观。

1. 2管理主体

目前,我国城市景观的管理大致由3 个层次构成,即: 国家政府的宏观管理、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管理、相关参与单位或社区的微观管理。管理主体从表面上看是拥有地产权的政府机构和购得土地使用权的城市开发商。

2外国相关法规与政策

在景观管理实践中,西方国家对城市景观的控制和设计已经自成体系,比如著名的巴黎城市风貌控制,美国、日本等国在城市的景观控制方面也各有特色。

2.1 日本《景观法》

日本西村幸夫详细探讨了欧美各国历史景观保护的理论方法与规划, 其研究成果引起各方关注并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的城市风景规划管理研究 2004 年,日本颁布了包括景观法在内的三部法律,通称“景观绿三法 ”,并设定景观日 ( 6 月1 日) ,以纪念“景观绿三法”的全面实施和促进国民对景观建设的理解,关心及参与,标志着日本的景观建设及其管理开始走向成熟和制度化的时代。其制定“景观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和农村、山村、渔村等地区形成良好的景观,通过综合制定景观规划及相关措施,力争实现美丽而有风格的国土,丰富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有活力的地域社会,最终促进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与区域社会的健全发展。

2.2 德国景观控制

德国在创建生态城市方面有其自身的特色,景观规划重视对城市及周边环境价值的综合评价,并作为城市文化加以保护、培育,而不是单纯作为视觉对象来对待。斯图加特市在制定风景规划2010(landsehaftsplan2010)时,事先对作为上一级规划的自治联盟的区域风景总体规划环境地质图进行分析研究,其综合性和对地域的重视,备受瞩目。

3 注重公众参与

3. 1 公众参与现状

由于国内多年来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住宅福利制等,作为政府决策的城市景观规划与建设离普通大众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一直以来,政府机构在城市

景观研究、决策、规划选择与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还未全面展开。随着城市发展日益成熟,民主管理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城市景观作为一个城市形象、风貌的象征,广大市民对城市景观的主观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由此公众参与将成为今后现代城市景观管理的重要内容。

3.2 公众参与的条件

在城市公共景观的决策当中,公共参与将对保证当地政府确立的目标能够通过规划而得以实现非常重要。公众参与需要不可或缺的4个条件: ① 公众与政府在政策形成过程中达成了默契或明确的合作; ② 规划过程中应充满相互信任与尊重的气氛; ③ 双方都能切实影响公共政策的决策; ④合作作为一个过程而不是某种稳定的状态,它可能发展亦可能退步。目前 ,在国内还不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也是今后在各项管理当中,需要政府与公众的双向选择和共同努力。

3.3公众参与的方法

公众具体参与方法和形式有多种。在国外,公众参与目标制定的方法有特别工作组、市民咨询委员会、邻里规划委员会、各类团体、德尔菲法、民意测验及镇民大会和公开听证会。目前在国内有:民意测验、投票和听证会,有的领域也使用德尔菲法。其中民意测验较多 ,听证会最近几年开始多见报端。

4 机制体制的完善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人为因素是城市景观管理中的主体,因此,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是综合解决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机制主要从景观法规建设,景观管理,规划建设与评价体系,财政支持政策,公众参与( 含社区) 等方面研究城市景观管理的实现途径。宏观上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长期发展与变化,社会观念,政府组织等对政策机制发展变化的影响;微观则着重于政策过程中单个的行动者行为分析,归纳出政府部门,利益团体和相关机构的行为模式以及这些行为模式的制度和文化。

政府制度完善,包括信息公示制度、市民监督制度 、市民听证会制度以及公益诉讼制度。这样制度的完善代表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同时为各项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提供制度保证 ,特别是现代城市景观的管理领域。

参考文献:

[1] 刘绍强, 张越. 城市景观规划控制体系分析[J]. 新学术, 2007( 3) : 68 - 69.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 施工安全管理 质量控制

电力工程项目作为工业建设工程整体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相关部门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满足用户对工程建筑的诸多需求,加强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了电力基建部门的首要任务。只有将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从根本上提升,才能够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1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特点

1.1 能够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比如说工程设计文件的正确和详细的程度、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机械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建筑的材料是否能够达到工程的质量需求以及施工的气象条件、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艺、操作方法和技术措施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对这些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严格控制,尽量将其降低至最低程度。

1.2 容易产生质量波动 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工业产品的生产不同,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有其固定的生产线和规范化的生产工艺,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亦有相同系列和相同规格的产品,其质量能够做到基本统一。但是,电力工程项目却不同,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每个工程的具体需求不同,因此,所采用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方法和工艺都有不同,这样就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质量波动。

1.3 施工人员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 由于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序较多,从而导致工序交接也比较繁杂,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如果不能对每道工序的实质进行及时检查,那么,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特点之外,对电力工程进行质量检查时不便解体、拆卸也是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主要特点。

2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2.1 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应该严格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为了有效贯彻该原则,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的方式来进行安全管理,根据工程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层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进一步将安全责任规范化、明晰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各个部门人员的安全意识,而且还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2.2 加强防范措施 就我国目前电力工程施工情况来看,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操作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两个方面,因此,工程的安全管理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每一项工程开展之前,都会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无论是哪一个部门,都要做到严格遵守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操作。与此同时,安全监督人员也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坚决杜绝“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等现象出现。

2.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首先,企业要重视对人员的选择,尽可能选择具有责任心、技术过硬的员工来参与工作,与此同时,要不断对其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使其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都能够得到稳步的提升。其次,要根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反事故练习,让员工熟练掌握各种安全规程和事故的处理方案,以此来确保在出现事故的时候,员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事故进行妥善处理。

2.4 加强人员思想教育工作 电力工程施工,所出现的误操作和人身事故,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人的因素所造成的。人是有思维有思想的,只有思想上接受才能防范各类不安全因素,因此加强人员思想教育就非常重要。每项操作和工作任务,在第一时间必须反映在人的思想上,从思想上接受此项工作,用思想控制自已的行为,才能保证安全。

3 电力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工程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首先,在施工之间,应该通过参加设计方案制定,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等形式来对设计方案进行质量检查,一旦发现图纸中存在问题,就要及时提出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次,相关的工程管理人员还应该对施工设计图纸中所设计的施工顺序、方法以及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实,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判断其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满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同时,要做好施工班组以及施工人员的总体技术交底工作。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交底。最后,在施工准备阶段,管理人员还应该对工程中所需要的全部材料以及相应设备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确认,确保其种类、型号以及性能符合工程的施工条件,从而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3.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质量管理主要从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和安装及调试阶段的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去进行。首先,在对主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不对工程的整体结构产生影响,例如:确保保护层的厚度,在对电线管进行预埋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够将其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在同一处交叉时不能超过一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其次,对于安装及调试阶段的质量管理。首先,为了避免大量工作施工完成之后发现问题,导致返工困难的现象发生,应该先对主设备接结方式、控制柜接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伞面展开。其次,在对设备运行进行调试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的顺利来进行,并且还要控制好调试运行所需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此外,在此阶段的质量管理中,还应该对一次设备的升流检查必须进行重点检查,防止接结错误,同时核查设备的耐压水平。

3.3 施工后期质量控制 在竣工验收之后,对于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后期控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对其整体质量控制的进一步完善,是事前和事中控制不可缺少的补充,施工后期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存在的质量问题的处理、工程相关资料的保管以及竣工图纸的要求几个方面。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质量管理人员应该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整改工作,并且要结合相关的规范对各个项目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直到项目工程质量合格为止。其次,在工程交接验收阶段监理人员应该按照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对施工中所涉及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初步掌握,以备工程后期的使用与维护。最后,对于施工中所做的一些修改,监理人员必须要求竣工图纸根据修改的具体情况进行绘制,为日后的维修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工程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对电气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工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要点进行充分掌握,做到科学管理,严格控制,以此来确保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电力工程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刚.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质量问题、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国家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发展进步的同时,国家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也不断进步,这对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水平得到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容易发现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反过来影响了我国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在发展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建筑施工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笔者在研究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进行全面论述,并对建筑施工质量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笔者自身工作的进步,也可以为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发展和施工质量的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对于整个建筑施工的发展和建筑施工质量的保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不仅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作用,而且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体系建设和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所以,笔者将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不同部分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进行论述。

图纸会审

任何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之前有必须完成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施工的图纸也是建筑开展施工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指导。要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在施工建设之前对认真绘制图纸,并且对施工的图纸进行科学的会审。在会审施工图纸的时候要认真检查施工图纸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质量安全标准等。在会审中将施工图纸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和解决,而且要注意分析施工图纸中的各项设计在具体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将这些难点和问题在会审阶段提出来并尽量做好相应的解决预案,以便在问题真正出现的时候可以及时有效解决,避免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在会审施工图纸的时候要尽量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全面的协商,切实了解不同主体对于施工图纸的设计和要求,尽量在会审之后达成一致,将会审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作为施工的重要技术资料和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

作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和施工的质量水平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要保证施工过程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就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工作。首先,对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科学的安排,确保整个施工的顺利是符合建设要求和标准的,也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进步符合预期的安排,以便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完工。认真做好建筑施工的各项资源的配置和合理安排,确保施工所需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以保障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根据建筑施工的科学顺序对工程的施工建设进行安排,根据科学的先后顺序安排工程的建设,先对低下的工程进行建设,再对地上的工程进行建设,先建设主体的项目,再建设围护的项目,先做好结构的施工,在做装修的工程,这样不仅符合科学的施工建设顺利,而且也可以使得工程建设的一些资源得到节约。第三,对施工的机械进行科学的选择,既要根据施工的各项技术要求进行选择,又要根据施工地点的具体条件进行选择,不要选择那些与实际施工地点的情况不符合的施工机械,另外,还要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施工机械,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能保证施工进度的按时进行。第四,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的安排工作,根据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施工阶段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还要根据施工人员的具体施工技术水平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这样既能保证施工人员可以科学合理的采用施工技术,也可以保证工程的建筑工程的建设顺利进行。第五,对施工的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施工进度安排,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安排施工的进度,认真遵循施工不同阶段之间的衔接顺序,以确保施工的进度符合科学性,也能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完工。

技术交底

不同的建筑工程有着不同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要求等,所以在技术交底的时候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技术交底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来进行,仔细将工程涉及到的施工技术方法、安全措施、质量标准等内容向相关人员进行交代,以便相关人员在工程的施工阶段认真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在施工的时候符合相关的标准,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标准。

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施工不同阶段的影响,无论是施工的设计阶段还是竣工阶段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施工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要求,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检查,确保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在工程中得到合理应用。首先,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单位要对工程的质量安全把好关,坚持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进行施工,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减少施工的环节和施工的日程,更不能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也不能偷工减料,确保整个质量把关的环节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次,在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的头上,这样才能保证在施工的不同阶段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工程进行监督,这样也才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也使得工程施工质量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避免出现无人负责的现象。最后,避免将工程施工的检查流于形式,要注重具体可行的措施,因为对施工的工程进行检查只是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目的只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做出具体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标准。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寿命,也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投资和回报,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得到了很大进步,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下面,笔者将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经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处理措施进行论述。

工程质量的变化情况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处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时要兼顾到很多方面的内容。首先,如果发现施工的工程出现了一定的裂缝,那么就要及时寻找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果建筑出现了一定的表面质量问题,那么就要仔细研究问题的性质,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全面的预估,在恶果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改善和挽救措施,避免更大损失的出现。如果出现了较大的质量事故,那么就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必要的警戒,避免人员进入现场受到伤害。对建筑工程的结构进行检验,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建筑工程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认真的监视,避免建筑工程的结构出现安全事故。

质量问题处理事项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质量问题,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工程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首先,面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要处理得彻底,不能将问题遗留,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其次,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针对出现质量问题的部分,还要对质量问题的周围部分进行检查和管理,以便将存在隐患的问题发现然后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消除同一个质量问题对周围产生的负面作用。第三,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根据不同的质量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然后再研究切实可行的问题处理对策,根据处理对策方案处理问题,在处理的时候也要避免过于急切而忽视了细节,总之,在处理质量问题的时候要先制定相应的方案,然后循序渐进的实施处理工作,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最后,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工作进行必要的检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对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这些都需要经过检验之后才能得到结果的,而且对于质量问题的解决效果进行检验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要注重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的结果进行检验。

质量问题处理所需的资料

要处理好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就要认真准备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的资料。首先,要准备好建筑的质量事故相关的施工图纸。其次,准备好相应的施工相关材料,比如材料施工记录和其他检验报告等。第三,质量问题分析报告,事故情况、出现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性质,区分属于结构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及时处理,还是采取防护性措施。第四,事故原因:如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形、结构裂缝是施工振动,还是随载力不足。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作为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作用。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在文中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现状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论述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处理施工质量问题的对策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文良;;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施工质量问题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第13篇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治

随着交通荷载的不断加大,沥青路面由于结构层层间处治不当而引起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病害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如何做好沥青路面在层间材料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为了谋求更高的质量标准,从路面层间角度来处理问题,必会收到有效的成果,在这里,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对沥青路面层间处治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对业内人士提供借鉴。

1 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的必要性

沥青路面层间特别是基面层之间的粘结困难是当前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课题通过大量的室内、室外试验,即就层间材料种类、用量、温度、压力、基层成型龄期等因素对于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这在理论上对于系统掌握层间处治技术是很有价值的,例如:层间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好?存在不存在一个最佳材料用量?若材料种类已经确定,如何能够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路用性能?等等。由于沥青路面必须具备优良的路用性能,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路面层间不同接触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而本课题研发的“多功能层间材料剪切试验仪”测试系统,可以在较真实的模拟路面层间受力情况下测试出路面各结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为研究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提供了科学的硬件环境及软件基础。沥青路面的层间处治,一方面在于加强层间粘结使路面结构具有连续性;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路面的防水性,要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高度重视层间结合的设计与施工工艺,同时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层间粘结新材料、新技术。经过多方技术研究及改进后,在沥青路面的层间处治技术方面将会有质的飞跃,在提高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层之间的整体协同工作能力、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研究成果还将进一步修改、完善现行技术规范中相关条款,促进公路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对我国沥青路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2 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材料

我国高速公路承担着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不仅交通量大,而且轴重超过标准轴载高达70%~80%。重交通沥青路面不仅对路面结构有很高的要求,层间处治材料及方式对路面整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就高速公路层间处治而言,应结合该地区材料现状,择性性能优异的层间材料,其质量必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中相关规定。1)透层。高速公路透层宜选用煤油稀释沥青,以保证一定的渗透深度,但煤油稀释沥青成本较高、施工较困难且对环境有无人,因此推荐使用乳化沥青。2)粘层。在室内外试验中,SBS改性沥青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粘结性能,特推荐作为高速公路粘层的结合料。3)下封层。下封层沥青材料应该选用SBS改性沥青,石料应采用坚硬、清洁、千燥、无风化、无杂质、均匀一致的单一粒径的石灰岩,石料的粒径以5~10mm为佳,对集料中的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

3 沥青路面层间处治关键施工技术

3.1 透层施工工艺

3.1.1 为提高透层的渗入效果,项目要求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完毕12h内,必须完成透层的施工,以便较好地保证透层的透入深度,而且要保证在铺筑面层前使渗透固结结束,透层施工完后,需要临时封闭交通。如果基层需要过冬,则必须在施工面层前再次洒布透层油。

3.1.2 彻底清除基层表面浮灰,确保透层油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使下封层与基层粘结牢固。

3.1.3 透层沥青的洒布应采用智能沥青洒布车喷洒,一方面保证洒布量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保证洒布的均匀性,而且还能够保证洒布材料的温度。

3.1.4 洒布车一般从中央分隔带一侧起开始洒布,调头后再洒布相邻的一侧,如此两次洒布宽度要求重叠10~15cm,尽量做到不重叠、不漏白。

3.1.5 对局部漏洒或洒布车难以洒到的部位,可人工补洒,对局部洒布量过大出现流淌现象时,需人工及时用扫把清扫,使其保持洒布量均匀。

3.1.6 施工面层时要注意施工车辆的车速,为了不破坏已成型的透层,车辆尽可能不急转向、急刹车。

3.1.7 其他注意事项:在洒布透层油之前,应预热并疏通油嘴,保证透层油洒布的均匀性。洒布时如有遗漏,应及时采用人工进行补洒。透层油洒布前应对人工构造物(如路缘石)进行适当防护,以防污染。透层油洒布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试验路所确定的最佳程序,洒布人员不得随意调整或更改,并应确保透层油洒布量,保证渗入厚度。

3.2 封层施工工艺

3.2.1 待透层油洒布后,经检查无油膜或在残留油膜及塑料薄膜已刮除的情况下,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方可进行下封层的施工。

3.2.2 封层沥青的喷洒量应采用沥青洒布车通过试洒确定。

3.2.3 当封层沥青喷洒一段时间后,紧接着采用矿料洒布车洒布石料,洒布量通过试验路确定,覆盖面积为50%左右,局部采用人工辅助方法(用扫把)避免造成骨料上、下重叠,将5~10mm集料均匀地撒布于改性沥青上,保证覆盖率达50%左右。

施工注意事项:1)基层表面一定要清除干净,灰尘的清除一般需经过清扫、气吹和水冲才能完成,使基层顶面集料颗粒部分外露。2)热沥青应做到喷洒均匀,且喷洒量符合规定。3)下封层施工中,集料撒布应均匀,用量不宜过高过低。本项目将覆盖率控制在50%,确保下封层对沥青混凝土层与基层的层间粘结,以及不过多地占用下面层厚度。同时,防止泛油现象的发生。4)在铺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前,应将浮动的集料扫除,下封层对下面层施工富余度不宜过高(一般比下面层施工提前2d的工作量),并应加大对下封层的保护,使已完工下封层免遭车辆污染。5)集料撒完后,下封层应采用轻型轮胎压路机碾压,不可将集料压碎,局部露黑处发生粘轮时,应补撒少量集料。

3.3 粘层施工工艺

3.3.1 粘层沥青的洒布应采用智能沥青洒布车喷洒,一方面保证洒布量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保证洒布温度及洒布的均匀性。

3.3.2 洒布车一般从中央分隔带一侧开始洒布,调头后再洒布相邻的一侧,如此洒完全幅,两次洒布宽度要求重叠10~15cm,尽量做到不重叠、不漏白。在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局部应用刷子人工涂刷。

施工注意事项:1)粘层沥青应均匀洒布或涂刷,不要过量浇洒。2)路面若有脏物或尘土时应清除干净,当有沾粘的土块时,要用水冲刷干净,待表面干燥后再浇洒粘层沥青。3)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4)喷洒粘层油后,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他车辆、行人通过。5)当气温低于10℃或正在下雨时,不得浇洒粘层沥青。6)粘层沥青宜在当天洒布,应待乳液破乳、水分蒸发完后,紧跟着铺筑上层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4 结语

总之,对于各等级公路而言,无论是透层、粘层、还是下封层,良好的层间处治均可以加强路面的整体性,有效的防止路面结构层因剪切破坏而引起的水毁坏及一系列的病害。相信随着我国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探寻适合我国国情、交通状况、材料供应、建设水平的长寿命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对我国长寿命沥青路面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红,王晓帆. 路面层间处治层材料的选用及优化[J]. 河北交通科技, 2010,(01) .

第14篇

关键词: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灌注桩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房屋建筑的质量,它在房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建设中,会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关注基础工程中的质量出现问题,引发相关的质量事故,如何有效的处理灌注桩基础工程中的质量事故,是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概述

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其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设计人员有没有对地质资料进行了解、地质资料是不是准确的、选择的桩型是否合理、设计参数是不是正确的、机械设备能不能正常运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等一系列的因素。人为因素非常容易影响灌注桩基础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一不小心就会导致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例如:断桩、偏位、露筋、夹泥、缩径、桩身混凝土的强度不强、终孔层位的设计不合理、钢筋笼的设置不符合标准等。

灌注桩基础工程中,非常严重的质量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桩的承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2、桩身混凝土的质量不符合灌注桩基础工程中的设计要求,桩身混凝土的强度不符合设计中的标准,出现了缩径、狗洞、露筋、蜂窝等一系列混凝土质量问题。

3、桩端没有达到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对于持力层的设计标准。

4、堆积的沉积物过多,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钻孔桩中。

二、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措施

1、对单桩的承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进行处理

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一些单桩的承载力不符合基础工程设计标准的时候,要对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全部的桩进行检测,检测桩的承载力,针对性的处理单桩存在的承载力不足这一现象。处理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单桩承载力不足时,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单桩的承载力严重的不足,是一部分桩的承载力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还是全部的桩都出现了承载力不足这一问题;灌注桩基础工程中设计的桩基承载力,与实际的桩基承载力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导致单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是因为地基,还是单桩自身存在质量的问题以及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各个承台中桩的距离、数量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单桩承载力不足的程度,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处理措施主要以下几点:

1.1 卸荷与挖潜

首先对桩的承受力进行设计,如果安全系数超过了相关规定中的标准,要适当的降低安全系数,减少设计中桩的承受力。在对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效的加强地梁的承受力、使用轻质材料、减层、控制使用荷载,将承受力严重不足的桩,对其承受力进行分散,使承受力过剩的桩分担其承受力。例如:某一个房屋建筑的高度为9层,,楼面的活荷载设计为520kg/m2,在房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一共采用的490mm沉管灌注桩有281根,将单桩的承载力设计为80t。抽取三根房屋建筑中490mm沉管灌注桩进行静载试验,这三根单桩的承载力分别为57t、65t、71t,但是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工期十分的紧迫,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坑的开挖已经全部完成,想要进行补桩非常的困难,经过房屋建筑工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的分析、研究,决定将房屋建筑中楼面活荷载520kg/m2降低,将520kg/m2降至320 kg/m2,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单桩承载力降至48t,对荷载的使用进行控制,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关的沉降观测,根据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综合的考虑要不要对房屋建筑减层。

1.2 补桩

补桩这一种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单桩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在灌注桩基础工程中使用补桩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补桩的位置、数量、类型以及补桩过程中所使用的单桩承载力。这对补桩进行规划时,在保证补桩的安全之后,要尽量的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1.3 原桩报废

将灌注桩基础工程中承载力不足的单桩作废,对规划方案重新进行设计,这种方法是在特殊情况下进行使用的,例如: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大面积的单桩都存在承载力不足这一问题。

2、对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灌注桩基础工程中的大直径灌注桩,难以采取静载试验对其承载力进行确定,在对桩身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时,一般都采取对抽芯这一种方式,判断桩身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了设计中的标准,根据桩身混凝土质量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例如:某一个高层房屋建筑的高度为15层,在建设过程中使用900mm挖孔桩,房屋建筑中的持力层为强风化层,单桩的长度为28m,对10根挖孔桩采取抽芯检验这一种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挖孔桩底部中的一些混凝土有很明显的松散现象,还有一部分桩在进行抽芯时无法到达底部,考虑到这一批桩的桩身很长,桩身的摩阻力非常的大,而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现场中的地质情况较好,可以有效的对端承力不足这一问题进行解决,预计单桩的最大承载力能够达到900t,能够达到相关规定中的标准。

桩身混凝土在进行缩径之后,桩身混凝土强度能够达到规定中对于承载力的标准,就能够对其不进行处理,如果没有达到就必须对其进行补强。

3、桩端没有达到持力层标准的处理

对于灌注桩基础工程中,桩端没有达到持力层标准这一问题的处理,一般都采用挖潜进行解决,可以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利用桩身的摩阻力或者是承台地梁将桩端中所承受的荷载进行分散。

4、堆积的沉积物过多的处理

当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单桩堆积的沉积物没有超过300mm的时候,可以采用压力灌浆这一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对固结沉积物,还能够将桩身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加强,使灌注桩基础工程中的地基更为牢固。

三、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中的处理方法会越来越先进,但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季超.基础工程处理与检测实录[M].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2010.

第15篇

关键词:不良地质条件;湿陷性黄土;管道施工;管道地基;处理方法

Abstract: The pipeline is a safe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but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design, construction pipeline have differen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everal ways to deal with regional foundations in collapsible loess.Key words: adverse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llapsible loess; pipeline construction; pipeline foundation; approach

中图分类号:U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用管道输送各种介质的范围及领域越来越广,距离越来越远。输送管道的设计、施工、维护等有它的特殊性,它和地形、地质、输送的介质、管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距离管道安装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采用直埋的方法最为普遍,而直埋管道的基础对不同地基、土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不良地质主要有:软粘土、杂填土、冲填土、膨胀土、红粘土、泥炭质土、岩溶、湿陷性黄土等。湿陷性黄土地区在我国土地面积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在这种土质中敷设管道,对地基的处理有着特殊的要求。本文着重掺照天津港散货物流堆场给水管道工程施工,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基础的处理与施工的几种方法。

2工程概况

天津港散货物流堆场工程修建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晶盐场的上水池、盐池。地质情况较差,淤泥层厚度变化较大。其中堆场施工区北临铁路线,西过物流西环线,南贴煤二支路,东麓物流西路,施工区域占地面积近百万平米,堆场区域内均为积水盐池,池塘水域丰富,覆水率98%以上,覆水深度0.3-1.5m的盐池。盐池积淤厚度不均,平均约0.6m,淤泥底为黄土层,黄土在自重或一定荷重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其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以至在其上的建筑物遭到破坏。这是黄土的一种特殊性质,也给我们施工给水工程带来一定难度。设计给水管道采用钢板网管材给水管道。

3管道地基处理

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因此管道对地基强度、稳定性及不均匀沉降有极为严格的要求。

3.1影响地基的几个因素

(1)强度及稳定性。当地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撑上部结构的自重及附加荷载时,地基就全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2)压缩及不均匀沉降。当地基由于上部结构的自重及附加荷载作用而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时,特别是超过管道所能允许的不均匀沉降时,则会引起管道过量下沉,接口开裂,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

(3)地震造成的地基土震陷以及车辆的振动和爆破等动力荷载可能引起地基土失稳。

(4)地基渗漏量或水力比降超过容许值时,会发生水量损失或因潜蚀和管涌而可能导致管道破坏。

本工程施工的管道天然地基存在上述四类问题,故采取了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以确保管道的安全正常运行。在确定管道基础处理方案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几种处理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的比较。合理的地基处理一定是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又能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

3.2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为了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管道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考虑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同时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管道的地基处理不同于其它建筑物地基的处理,管道地基处理主要是全部或部分消除其湿陷性。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如基础下地基处理厚度达到压缩层下限,或达到饱和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等于或小于该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就可以认为地基的湿陷性全部消除。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由于地基的湿陷量和湿陷变形与自重湿陷性土层的厚度、浸水面积有关,而与压缩层厚度无关,所以必须处理基础地面以下的全部自重湿陷性黄土层。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对Ⅰ级湿陷性黄土一般不需要地基处理。对于Ⅱ级处理厚度为1.0~1.5 m,如处理厚度小于1.0 m时,湿陷性仍要危及构筑物或管道安全。对于Ⅲ级湿陷性黄土,处理厚度为1.0~2.0 m,Ⅳ级应为2.0~3.0 m。此外,应根据土层的湿陷性系数的分布情况,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及管径、管材、介质等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处理厚度。

湿陷性黄土层的管道基础处理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砂或砂垫层、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预浸法等。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

由于管线长,工程地质条件千变万化,而且机具、材料等条件也会因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因此,对每一具体线段都要进行细致分析,从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包括处理达到的各项指标、处理范围)、工程费用、材料、机具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以确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3.2.1灰土垫层

灰土垫屋常被用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基础的处理。一般适用于处理1~4 m厚的软弱土层。管道的基础是条形基础,作用于地基上的力也比其它建筑物小,而且是基槽开挖后埋入地下,表面的软弱土一部分已被去掉,所以在管道施工中常用灰土(或素土)垫层来处理湿陷性地区的管道基础,以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力。

灰土垫层是将基础下面一定范围内的弱土层挖去,用一定体积比配合的灰土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

(1)承载力的确定。经过人工压实(或夯实)的12%含灰量的灰土垫层,当压实系数控制在0.97及干土重度不小于15.0 kN/m3时,其容许承载力可达300 kPa。

(2)灰土垫层材料配比。灰土中石灰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其强度随石灰用量的增大而提高,但当超过一定限值后,强度则增加很小,并且有逐渐减小的趋势。1∶9灰土只能改善土和压实性能,2∶8和3∶7灰土一般作为最优含灰率,但与石灰的等级有关,通常应以CaO+MgO所含总量达到8%左右为最佳。

灰土中土不仅作填料用,而且参与化学作用,尤其是土中的粘粒或胶粒具有一定活性和胶结性。含量越多,灰土强度越高,土粒粒径不得大于15 mm。灰土垫层的施工,应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

(3)灰土的质量检验。一般采用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土重度。质量标准可按压实系数确定,一般为0.93~0.95。管道基础压实系数一般采用0.95,不得小于0.90。

(4)灰土垫层的厚度与湿陷变形的关系。垫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使湿陷量最大的上部土层的湿陷性消除,并由垫层扩散到天然黄土层的附加力减少到某种程度,使浸入后的湿陷量减少。垫层的宽度则以沟槽宽度为依据,对于孔洞、沟涧、墓穴及其它回填土、淤土地区,垫层处理范围要扩大。

3.2.2素土垫层

素土垫层是先挖去基坑下的部分或全部软弱土,然后回填素土分层夯实,处理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管径不大的管道基础常采用素土垫层。

素土垫层的土料一般以粘性土为宜,填土必须在无水的管沟(基坑)中进行。夯(压 )实施工时,应使土的含水量接近于最佳含水量,填土的夯(压)实应分层进行,多层虚铺的厚度可参照灰土垫层的虚铺厚度。

3.2.3砂和砂石垫层

当管道的不透水性基础与软土层相接触时,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弱土地基中的水被迫从基础两侧排出,基底下的软弱土不易固结,形成较大的孔隙水压力,还可能导致由于地基强度降低而产生塑性破坏的危险。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材料透水性大,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可以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和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也可采用砂和砂石垫层。

砂垫层的厚度一般根据垫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的容许承载力来计算。

δ(c)+δ(z)≤R

式中δ(c)--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kPa;δ(z)--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应力,kPa;R--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修正后容许承载力,kPa。

具体计算时,一般可根据砂垫层的容许承载力确定垫层基础宽度,再根据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出砂垫层的厚度。

砂垫层的宽度除应满足应力扩散的要求外,还要根据垫层侧面的容许承载力来确定,防止垫层向两边挤动。如果垫层宽度不足,侧面土层又比较软弱时,垫层就有可能部分挤入侧面软弱土中,使基础沉降增大。

砂、砂土垫层的材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粒料,其颗粒的不均匀系数不小于10。管道基础砂垫层以中粗砂为好,也可掺加一定数量的碎卵石。

关于质量检查,用容积不小于200 cm3的环刀压入垫层土取样,测定其干土重度,以不小于砂料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土重度数为合格,如中砂一般为15.5~16 kN/m3。

3.2.4强夯法

强夯法处理地基具有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有较好的效果,在管道施工中,若遇到湿陷性黄土层厚、湿陷性变形大,且管道自重大,对管道的安全性要求高的情况下,也可用强夯法来处理基础。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土上进行强夯,当夯击能为1000~2000 kN时,一般可消除夯面下5 ~8 m深内黄土底湿陷性,5 m深度内的土的压缩模量可提高到150 MPa,容许承载力可提高到200 kPa以上。

3.2.5注意事项

管道地基处理不同于其它建筑工程,大部分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效果并不是施工结束后就能全部发挥,还需要在施工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步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每一线段的地基处理存在它的特殊性,而且地基处理效果大都是隐蔽工程,很难直接检验其处理效果。这就要求在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之后注意下面几点:

(1)在地基处理施工中,只了解如何施工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所采用处理方法的原理、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2)进行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的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3)作好监测工作,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通过观察收集数据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4)采用可行的检测手段来检验处理效果。 (5)通过分析可获得必要的参考值,可以验证设计,必要时进行设计修改,也可通过分析获得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