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地水电施工流程范文

工地水电施工流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地水电施工流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地水电施工流程

第1篇

关键词:长江堤防建设;水土流失;特点;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长江堤防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在复杂和庞大的系统中,防治长江堤防沿线的水土流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的覆盖率比较高,水土流失问题不严重,属于轻度的水土流失地区。但是,长江的堤防工程建设主要是土方施工,堤防工程需要的土方量特别大,涉及到的取土场、弃渣场范围广泛,对地表的破坏和扰动严重,如果在建设过程中不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必将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在长江堤防工程建设中防治水土流失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长江堤防工程建设的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范围

1、长江堤防工程施工的特点

首先,堤防工程的施工线路较长,施工场所及各种的料场都是沿着堤线呈带状分布,新的水土流失会影响到沿岸区域;其次,堤防工程建设中各种的工程施工对土方需求大,施工的场地距离河道比较近,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泥土会随着地表径流流入长江,淤积河道,不利于防洪工作;再次,料场与堤线平行并且呈带状分布,开采土料对地表植被造成重大破坏,在雨水的作用下,边坡失去稳定性,极易发生坍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最后,堤防工程建设机械施工过程中,机械本身携带的泥土,在雨水的作用下,会流入附近的农田沟渠,影响环境。

2、长江堤防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的范围

根据长江堤防工程建设的特点,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是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堤防工程建设中防治水土流失的范围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区与直接影响区。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部位是主体工程,弃渣场,土料场,施工场地治理区以及施工便道治理区。

二、长江堤防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

1、长江堤防主体工程区水土流失的特点

主体工程的主要的施工包括:土方开挖,水下抛石,土堤加培,拆除工程等。主体工程在建设时需要根据地貌的特点进行回填或者是开挖土方,这样会产生水土流失的问题。

2、土料场水土流失的特点

长江堤防建设的土料场以草灌地居多。 料场施工完成以后,料场放置一段时间,开挖面上的植被会自然恢复或者是被当地的居民人工恢复。但是仍然有部分的料场需要进行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因此,水土保持措施不及时或效果滞后,也会造成开挖面的水土流失。

3、弃渣场水土流失的特点

长江干堤工程的弃方主要是堤基处理清基、堤身加培清基、穿堤建筑物改建、护岸削坡以及征地拆迁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弃渣场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的原因,要采取相关水土保持的措施,避免对地表造成更大侵蚀。弃方用于临时占地施工完毕后,用于场地平整的土方,堤防工程中没有设置弃渣场地的不用新增水土保持的措施。

4、施工场地的治理区水土流失的特点

施工场地的治理区水土流失的时间段主要在建设的前期。在场地平整的过程中,由于土石方开挖,表面的植被破坏,造成土壤侵蚀。在试运行的期间,因为植被措施的防治效果滞后,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

5、施工的道路区水土流失的特点

施工中的道路有堤外便道和堤内便道。施工结束,堤外便道被恢复成上堤路,堤内的部分当成村路使用,或是被拆除。在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便道由于地表破坏和土方的开挖,会产生土壤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三、长江堤防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1、主体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主体工程区的防护主要就是对堤顶和堤坡进行防护。建设结束,堤身表面,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堤顶一般进行路面修整,形成道路避免被雨水冲刷。堤坡要运用混凝土的六边体,干砌石等进行防护。背水的一面要通过种植植被进行水土保持,可以在平整边坡以后种植草皮,或种草籽进行防护。

2、土料厂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为了方便施工,土料场与堤防堤线一般呈平行状态分布,经常选小山包和土丘作为取料场,但是由于条件限制也会选用农田。主要采用拦挡泥沙和恢复植被的方法作为土料场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雨水对表层弃土的冲刷,在土料场开挖时要采用分片开挖的方法,也就是先期开挖一片料场,弃土放置于推土场内,当这片料场达到设计深度以后,再开挖其他区域,这样可以用这个已开挖的区域放置新的弃土,这样有利于土料场以后的恢复。开挖时要在料场内部和周围留出排水沟,防止雨水的满溢,造成水土流失。当遇到强降水时,可以用草垫或是雨布等进行人工遮挡。当工程建设完以后,对于土料场要及时地进行植被的种植或是复垦进行防护。

3、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长江堤防工程建设牵涉许多工程项目,相应的会产生很多的弃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弃渣运往外地或是建立专门的弃渣场,都有难度且不具有经济性,所以,堤防工程建设中往往在长江堤河的漫滩上就近弃渣。在漫滩上堆放工程弃渣给施工带来很多方便,在枯水期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在汛期会严重影响河道泄洪的能力,影响堤防的安全。如果不正确处理,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不利于防洪和堤防的安全,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堤防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在漫滩修建弃渣场。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由于条件的限制,要在漫滩修建弃渣场时,要选择地势低洼的区域,还要修筑挡渣墙。堤防的背水一面的弃碴场不能占用林地、农田、草场或是灌溉的设施,要尽量选在空地,荒地或是废弃地上。在挡渣墙的底部设置相应的滤水孔,进行排水沟开挖,尽量在不破坏挡渣墙周围环境的前提下,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在汛期到来之前和工程结束以后,应该及时清除弃渣场的弃渣;拆除挡渣墙后尽量恢复原貌;必要时用粘土覆盖弃渣的痕迹,并用机器夯实,尽量保证泄洪的能力和减少水土的流失。

4、施工场地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堤防工程施工场地主要是江堤内外进行堤防工程的永久性的用地和租用的村庄空地。堤防工程建设完成以后,永久性的用地按照施工的设计进行恢复,主要进行场地的平整和弃渣的清理工作。平整和清理完毕以后,主要采用植树种草的方式进行植被的恢复。

5、施工便道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随着工程的进展,土料场的取土结束,在堤防外面的便道进行植被的恢复工作,基本上恢复原貌。堤内的便道,会被保留下来作为村庄的道路使用。因此,堤防工程建设的施工便道要做到物尽其用,尽量减少雨水冲刷对道路的破坏,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

结语:

堤防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开发建设项目。防治水土流失是堤防建设的重要工作。在堤防工程建设的开始和结束,水土保持的工程建设要贯穿整个过程,在对原有水土流失治理的基础上,关注堤防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问题,并采取对策进行治理。对水土流失进行长期综合的治理,才能真正达到长江堤防工程建设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在堤防工程建设中,也要把开发建设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慧.长江堤防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利,2010(14)

[2]唐萍,翟立,柳七一.长江中下游堤防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J].人民长江,2008(1)

[3]王立慧.堤防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浅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4)

第2篇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风电场

风能做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的风力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陆地风能储量为2.5亿kW[1]。辽西低山丘陵区包括朝阳、锦州、葫芦岛、阜新等地区,位于“三北”风能资源丰富区,经济发达,电网、道路等条件优越,适合建设并网型风电场。截至目前,位于辽西低山丘陵区的阜新、朝阳二市的风电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占全省风电的35%以上。大规模风电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加剧该区的水土流失。

1 风电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1.1 重点流失时段为建设期

风电场的建设期一般为一年左右,施工期肯定要跨越辽西地区的雨季(6~9月),同时建设期是改变地表形态,破坏地表植被,挖填方集中的时期。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工程影响范围内原地表被破坏,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迅速降低或完全丧失,形成大量的地表及松散堆积物,强降雨的情况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自然恢复期由于地面大规模的建设活动结束,地面植被逐渐恢复,水土流失强度减缓并趋于稳定。因此,建设期是新增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时期。

1.2 水土流失类型复杂

该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兼有点状、线状工程的特点,点状侵蚀主要包括发电机级和箱变的基础开挖、回填,吊装场地的平整,施工中有大量的回填土需要临时堆存,这些点状的水土流失区域极易成为风蚀和水蚀的策源地。点状水土流失还包括升压站和施工场地,场地平整、建筑物基础开挖、材料堆放等占压地表,破坏原有地表植被。线状侵蚀主要包括场内道路和集电线路,风电场的场内道路长,占地面积大,扰动时间长,地形起伏大,在道路修建过程中需要采取挖高垫低,彻底清除原有植被,使土体抗蚀能力明显减弱,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

风电场的建设期一般为一年左右,经历了风季和雨季。在风季,由于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造成的大面积面和临时堆土,在大风作用下极易造成扬尘,产生风蚀;在雨季,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冲刷面和临时堆土,也形成水土流失。因此风电场水土流失特点为点状、线状侵蚀及风蚀、水蚀并存,水土流失类型复杂。

1.3 重点流失区域为发电机组区和场内道路区

辽西低山丘陵区的风电场一般装机容量为49.50MW,发电机组多为33台或24台,发电机组区的扰动面积一般为3.84~13.92hm2,通过调查,发电机组区的侵蚀量占侵蚀总量23.04%~49.50%;风机间通过场内道路连接,场内道路扰动面积一般为12.00~31.50hm2,侵蚀量占侵蚀总量34.02%~81.46%。集电线路、升压站及施工场地的侵蚀量较小,分别占侵蚀总量的7%、5%和2%。因此,风电场水土流失重点流失区域为发电机组区和场内道路区。

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防治措施设计

2.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为了更好、更具针对性地对风电场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根据主体工程总平面布置、施工工艺、各项工程生产建设特点,结合工程建设时序及水土流失防治特点,将项目区划分为发电机组区、场内道路区、升压站区、集电线路区、施工场地区5个防治分区。

2.2 分区防治措施设计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着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形成布局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2],同时注重水保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为下阶段水土保持工作奠定基础。

2.2.1 发电机组区

(1)工程措施。在建筑物基础开挖前及施工场地平整前进行表土剥离,临时堆放于吊装场地,待施工结束后用于绿化覆土。(2)临时措施。在建设过程中,为防止表土和需要回填的水土流失,用彩条布覆盖临时堆土表面,四周用装土编织袋进行拦挡,待施工结束后用于绿化覆土。(3)植物措施。当基础施工完成、风机吊装等活动结束后,对临时占用荒地、林地和风机底部部分永久占地,土地整治后进行种草或栽植低矮灌木;临时占用农地,全面整地后归还农户进行耕作。辽西低山丘陵区草种以草木樨、沙打旺、紫花苜蓿为主,灌木以沙棘、紫穗槐、胡枝子为主。

2.2.2 场内道路区

(1)工程措施。修建道路前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在较陡场内道路一侧修建土质或浆砌石排水沟,将坡面径流最终导入附近道路排水沟或沟道内。在较平缓地段可采用水平槽整地后栽植行道权树。(2)临时措施。将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用彩条布覆盖堆土表面,四周用装土编织袋进行拦挡,防治风蚀和水蚀,待施工结束后用于绿化覆土。(3)植物措施。当场内道路经过农地段时,临时占地全面整地后归还农户进行耕作,对永久占地采取绿化措施;场内道路经过林地、荒地段,采取绿化措施,根据周边植被情况,营造水保林或经济林。草种以草木樨、沙打旺、紫花苜蓿为主,灌木以沙棘、紫穗槐、胡枝子为主。

2.2.3 升压站区

(1)工程措施。在建筑物基础或电器设备基础开挖前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在升压站一角。如升压站上游有集水区,为防止降水径流进入站内,在升压站围墙外侧设排水沟。站内雨水经雨水井收集后,通过道路排水沟排到站外,排水沟可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2)临时措施。将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在升压站一角,用彩条布覆盖堆土表面,四周用装土编织袋进行拦挡,防治风蚀和水蚀,待施工结束后用于绿化覆土。(3)植物措施。施工结束后将升压站内建筑物空地全面整地后进行绿化,站内绿化在满足主体工程绿化原则的基础上,以保持水土、增加林草覆盖率为布置原则,实施乔、灌、草相结合,花、果、色、绿兼备。

2.2.4 集电线路治区

辽西低山丘陵区集电线路一般采用架空线路,在塔架、混凝土线杆施工过程中,基础挖方较少,且临时堆存在塔、杆基坑附近,堆置时间较短,因此不设计临时堆土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临时占用农地的,全面整地后归还农户进行耕作。同时对塔基底部及周围临时占地中的林地、荒地以及水泥杆周围实施绿化措施,根据周边植被情况,营造水保林、经济林或种草。

2.2.5 施工场地区

(1)工程措施。施工场地在施工期间有临建和建筑材料临时堆放,另外还要进行土地平整,因此在施工前先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在施工场地一角,并采取防护措施,待施工结束后均匀回覆至扰动范围。(2)临时措施。将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在施工场地一角,用彩条布覆盖堆土表面,四周用装土编织袋进行拦挡,防治风蚀和水蚀,待施工结束后用于绿化或复耕覆土。(3)植物措施。施工场地占地农地的,工程结束全面整地后归还农户进行耕作,占地林地、荒地的,工程结束全面整地后进行绿化,根据周边植被情况,营造水保林、经济林或种草。

参考文献

[1]杨丹青,张峰,武文一.风电场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4):116-120.

第3篇

关键词:坡耕地综合治理秦州区大湾梁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基本情况

1、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位于秦州区西南部,地处东经105°35′15″― 105°39′45″,北纬34°14′25″―34°17′18″之间,涉及秦州区天水、汪川、大门3个乡镇的青年、石徐、古集、杨湾、糜川、高坪6个行政村,总人口0.62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6262万人,劳动力0.2632万个,人口密度295人/km2,人均耕地0.25hm2。农、林、荒、水域、未利用地、其它用地的面积分别为1555.52hm2、306.44hm2、34.04hm2、98.55hm2、16.77hm2、112.47hm2。长期以来,项目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林果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化步伐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

2、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1)土地利用现状

总土地面积2123.79hm2。其中:农地1555.52hm2,占总面积的73.24%;林地面积306.44hm2,占总面积的14.43%;荒草地面积34.04hm2,占总面积的1.6%;居民及交通用地面积112.47hm2,占总面积的5.3%;水域面积98.55hm2,占总面积的4.64%;未利用地面积16.77hm2,占总面积的0.79%。

(2)土地资源评价

通过对项目区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其适宜性结果为:

宜农地:区域内有宜农地1425.22hm2,占总土地面积的67.11%。

宜果地:主要指已经建成的经济林果地和分布于海拔相对较低,坡度在15º以上、25º以下的光照充足,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层较厚,交通方便的坡耕地和部分的窄梯田。

宜林地:主要以现有的部分林地和荒坡荒沟,通过调查,流域内有宜林地132.05hm2,占总土地面积的6.22%,主要适宜树种为侧柏、刺槐等。

宜草地:流域内的宜草地主要是现有牧草地和新修梯田地埂外坡。

3、坡改梯工程建设概况

由于我县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条件差,项目区古集、杨湾等村实施了长治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项目等水土保持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实地调查,现保存完好的各项治理措施累计面积646.14 hm2,其中梯田339.7hm2,人工造林98.01hm2,果园208.43 hm2,各项措施蓄水保土、经济、生态效益明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支撑的作用。

二、坡改梯工程任务需求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和土地资源情况,需要建设坡改梯的乡镇,最主要的是涉及长江流域的秦岭山脉附近的乡镇。

三、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及建设成本分析

1、区域坡耕地综合治理模式及各项数量分析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是实行招投标的工程治理模式,该项目于2013年底开始实施,规划措施按照坡耕地综合治理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并合理配套坡面水系和作业道路;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的原则,梯田主要布设在坡耕地比较集中的青年、石徐、古集、杨湾、糜川、高坪6个行政村,计划项目区新修梯田833.33hm2,营造水保林34.04hm2,配套田间道路46km,排水渠20km,行道树10500株,地埂种草83 hm2,综合治理面积950.37hm2;总投资1250万元。

2、建设成本分析

坡耕地水土流失采取的招投标模式进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在实行招投标和以往的传统式治理相比,增加很多费用,这样大大增加了建设成本;主要增加的成本用有费、青苗补损费、招标费、企业利润、勘测设计费、跟踪审计费等都大大增加了项目本身成本,致使成本费用增加18-25%,导致每公顷坡改梯及配套综合单价达到12000-14500元;而不通过招标的工程可以只给施工队付招标工程的直接工程费用,成本至少降低20%,把这些费用用于治理项目工程中,可以充费发挥有限资金的效益。

3、综合治理工程的效益分析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按照计划文件要求,实行了项目招投标;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实行了招投标,实行监理、工程审计对项目全过程质量检查,实行了项目四制,即项目法人制,监理制、招投标制,工程审计制。按照国家的要求的确是实行了四制,符合国家要求,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不明显,计划任务远远不能完成。

四、相关的生态项目可参与实施的坡改梯规模

1、投资需求分析

在实施小流域治理过程中,都是使用的2003年水利部颁布的《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进行项目预算,价格低。

2、筹资分析

由于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无法到位,项目实施困难;实施坡改梯项目主要是国家投资和省级配套资金,筹措其他资金根本不现实,贷款、群众投资和企业投资只是空话,不能落实,最多只是用项目配套项目,补充项目投资不足。

五、建设管理机制

1、坡改梯及相关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方式

实施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文件要求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同时我们还加大了项目资金跟踪审计和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确保了工程安全,充分发挥资金的三大效益。

2、现有项目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该项目实施必须实行招投标,这样给项目带来很多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该项目属于土建工程,设计面积大,措施多,在做设计的时候达不到设计标准要求,不能按图施工;同时招标只是招标单价,为此在管理中标企业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存在一些矛盾,不便于管理;再就是项目变更相当麻烦,手续之多,使工程进度缓慢,不能保证质量。

(2)项目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划造价低,数量大,不能按照设计完成,群众承诺投劳,实行招投标后,根本不可能再投劳,再加上项目实行招投标,要增加许多费用,项目资金本身就不足,导致下达计划无法完成,只有虚报项目完成,从根本上没有发挥资金应有的效益。

(3)水土保持项目本身就属于国家投资一部分,群众投劳一部分,所以国家投资抵,需要群众自己投劳建设。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的策源地,坡耕地面积之大,坡度陡,农民深受其害,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受到群众的欢迎;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该工程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人心稳定的一件大事,是农民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同时该工程的实施可以吸纳当地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繁荣。

2、建议

为了搞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申请增加国家投资,提高综合治理单价,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达标和数量按计划完成;

2、《水土保持定额》于2003年制定,由于物价和人工费的上涨,定额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建议修改定额的人工单价或者在今后的规划过程中,采用水利工程定额,进行核算。

3、在工程管理模式上,采用灵活的治理模式(招标、议标和洽谈),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4、整体规划,与其它项目配套实施,保证项目资金投资不足,发挥投资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水利厅2013年新修标准梯田153万亩实施计划》

2.《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关于转下达水土保持工程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甘发改投资[2013]1345号)

3.《水土保持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天水市秦州区大湾梁项目区2013年实施方案》

4. 《甘肃省水文手册》甘肃省水文局,1988年;

5. 《甘肃暴雨洪水图集》甘肃省水文局2002年;

6. 《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