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采购管理基本目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资本结构优化;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2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1.确保企业利润。对企业而言,利润是企业发展的根源它确保了企业的经营资本。因此,企业会把利润最大化视为发展的前提。另外,利润最大化也使得在企业主个人财富增加的同时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但是,利润最大化也不是没有缺点,正所谓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企业来说,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个缺点:首先,利润最大化有着绝对的意义,其不利于不同企业之间在同时期的比较;其次,利润最大化基本不对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进行考虑,因而极易导致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不顾风险;最后,利润最大化通常也会造成企业在经营决策时目光短浅,只注重短期的利润,而不顾企业长远的发展。
2.确保股东财富。当今社会,在西方财务管理中,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计量方式是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它一方面兼顾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及风险问题,另一方面也避免企业只顾追求短期利润而忽略长远发展的行为。可是,这种观点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①它只关注股东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对当代企业财务活动中发生的财务关系有着不利的影响;②企业的股票价格很难受公司控制,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将不可控制的因素当作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不科学的;③因为股票只有上市公司才能涉及,因而这种管理目标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并不适用。
3.确保企业价值。通常所说的企业价值,主要是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它主要是由企业潜在的和未来的获利能力所决定。这种管理目标充分考虑了资金的风险问题、时间价值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对于企业的影响,完全可以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发生短期行为,当前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一观点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可是,尽管如此,它的运用也受到了很大质疑,主要表现在:①概念上相对模糊,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在很多企业都是相同的;②测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不管是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还是资产评估值来测量都比较费事,在企业实际管理中也较难实施。
二、当前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
1.企业自有资本比例不当。一个企业自有资本筹集的资金占总资产比例的高低,一方面可以反应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资金依靠内源性融资的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反映企业自身的积累情况。因此,动态变化会表明企业资产扩张能力和风险变化的程度,需要企业不断优化自有资本比例。
2.负债比重较高。从总体上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负债比率相对偏高,这种情况如果是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发生的话,也无可厚非。但实际上,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问题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着较高的负债比率就比较不合理。这就说明,我国很多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不能和流动负债总额相匹配,且在企业的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又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重,从而导致企业的长期资金需求量需要靠较大额的流动负债来解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风险。所以,我国部分企业的资本结构不甚合理。
3.非经营性负债所占比重较大。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很多企业都通过负债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且企业用于上缴利税以及应付各种社会摊派的支出十分庞大,从而导致企业在高负债比率下仅能获得较低的资产收益率,企业债务危机越来越严重。不仅如此,多种客观因素也导致了企业的债权主体相对单一,银行逐渐成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甚至是唯一的债权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银行和企业之间就会形成一种附属关系,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4.国有股权比重较高。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进行,大批国有企业都进行了改制,并发展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但是,除了一部分国有独资企业之外,其余以其他组织形式存在的公司制企业当中,国有股权所占的比重仍然相对较高。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上市公司当中,国有股权所占的比例基本都在60%以上。
5.融资渠道狭窄、缺乏弹性。在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致使企业出现严重的负债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尚不完善,居民当中大量的闲散资金无法直接进行融资,因而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出现流动资金紧缺的现象。另外,企业的负债率也会迅速提高,进而增加企业的不良负债。经调查得知,我国大多数企业因为不能应对这种庞大的不良债务和随之产生的利息,造成严重的企业经营危机。
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措施
1.完善企业资本结构的约束机制。眼下,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比较重视股权利益,对企业利用债务抵税的措施没有很好的实施。这主要因为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经营者从自身利用出发,没有将企业的整体放在首位。通过股权融资可以降低企业的破产风险,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获得比较大收益,但是企业的股东却因为此项决策付出了成本。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确定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企业经营者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确定企业的资本结构。
2.合理确定企业的负债规模。企业负债规模应该由其所有者和债权人的认同程度来决定。通常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理想状态下的资本结构是其举债规模与企业的利润和资本利润率成正比,因为这实际上是企业用别人的钱增加自己的权益。但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却是企业的负债越高,其需要承担的风险也越大,债权人为降低自己的贷款风险,故而想方设法地想要收回贷款。因此,这种矛盾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率,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3.提升资金利用率。如果一个企业筹集到资金之后,不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和利用,那么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该尽量选择见效快、投资少、收益高的项目,从而使资金快速进行周转。另外,企业还应该在产品结构、经营、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加强管理,进行统筹规划,确保企业管理达到最佳状态。
4.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企业应该树立风险意识,引入内控机制,防患于未然,从而使企业的经营者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勇于承担风险责任。同时,也促使他们行使控制财务风险的权利,并获得风险经营收益。
5.优化资本市场环境。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够成熟,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部分行业负债率过高的原因。因此,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建设,为企业的融资搭建良好的平台。通过完善资本市场,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增强债券市场的活力,简化企业债券审批的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强企业资信评估体系的建立,使得金融企业能够获取良好客观的企业信息进行放贷。
6.确定企业正常的负债结构。负债经营不仅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可是相反,负债经营也是存在很大风险的,所以,企业应该确立科学合理的负债结构,优化债务模式,对资金进行合理化管理,减少风险,最终使企业获取最大收益。
四、结束语
总之,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只有明确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不可行的,还需要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企业必须看清现状及时发现自身问题,结合实际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企业发展力度,以此来确保企业全方位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特征与优化探析[J].企业经济,2011(02):16-20.
[2]邱俊芳.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及其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07.
[3]修虹.浅论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183.
根据课程性质,本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设计按照分析岗位任务———确定主题任务———设置项目情景思路进行,岗位任务的提炼需要与企业进行深度对接,根据企业对岗位人员的技能要求,并根据企业的实际与企业人员共同调研得出对应的岗位任务。根据岗位任务与理论知识的关联性确定主题任务并设置教学项目,继而将实际的岗位任务与课本理论知识在大的项目中进行融合,让学生在自身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不同的训练项目,从而保证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将学生的项目任务完成质量作为学生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即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直接以可展示的形式量化出来。
二、《采购管理》课程项目式教学目标
(一)课程定位
根据行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员的职业要求,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领域为物流企业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主要工作领域,根据工作领域我们可以得出,在采购管理领域,学生初始岗位为采购员,发展或晋升岗位为采购经理人,根据对企业采购员招聘的岗位职责调查得知,大专生在基本的采购员岗位上需要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为: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资料管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物流基础》、《MRP管理》是采购管理这门课程的前导课程,通过这些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采购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最基本的计划管理方法与手段。《采购管理》这门课程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采购知识之上让学生对采购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让学生从对资源市场的分析到最后采购工作的具体实施、后续相关资料的管理、采购绩效评估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供应链管理》、《商务谈判》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对各类物资的采购控制方法与手段有了新的认识,锻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企业采购业务问题的能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提炼《采购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企业对采购员招聘的相关岗位职责要求,我们可以提炼出本门课程总体目标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及相关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利用采购管理基本原理及策略、技巧进行商品采购工作的实际操作及进行基本的采购管理工作。可以看出,作为高职起点的毕业生,课程学习结束后最低应达到的能力要求既是能够完成采购员的岗位职责。
三、具体一次课的实施
具体一次课程的教学实施该如何进行?我们以采购实施基本流程为例。总体实施思路为:布置任务———学生操作———学生代表汇报———教师归纳(将规范的实施流程扩展开来)。具体如下:首先,介绍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课程性质,课程授课的要求;第二,介绍本单元学习的目标:1、掌握采购作业的基本流程;2、会对采购实施过程中突发问题进行处理,能对采购流程进行优化。第三,引入任务:根据自身采购过程的实际实施,总结采购实施的流程。第四,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任务分析。即对学生代表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不合理的工作步骤进行纠正,并引导学生进行工作流程的优化。第五,布置课后作业任务。(根据给出的案例进行分析:在采购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都有哪些?采购流程的合理是否会影响到企业其他部门和企业的整体运营?)
四、总结
【关键词】采购管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一、《采购管理》课程来源及地位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单位等,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管理、服务和经营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采购管理》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通过市场调研,工商管理专业岗位群有人力资源部门、财务管理岗位、销售部门、供应部门、公关部门、计划部门、生产车间和采购部门。其中的采购部门具有如下职责:各部门需求下原料订购单及时进行原料进料跟催、根据物管需求和供应商排程及时调整采购原料到货状况表、统计每月各家实订量和实到量、每周协助财务申请L/C和汇票的开立、编制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缮制采购订单、招标与投标、采购合同管理、检验与验收采购商品、评价采购绩效。
《采购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它以企业管理方法为基础,其前面分别开设的课程有:生产作业管理、公共关系、商务谈判、销售管理。它后面陆续开的课程有:仓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这些课程分别培养学生不同的专业技能,最后一个阶段通过沙盘训练、顶岗实习等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采购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有:熟悉采购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熟悉采购流程、掌握商品采购计划的编制、掌握供应商选择、审核与考评方法、掌握招标方法、掌握采购合同订立、跟踪、掌握商品采购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技能目标有:能辨别采购部门结构、能正确计算与确定商品的采购数量、能运用考评表对供应商进行审核与考评、初步能进行采购谈判、能运用各种方法对采购合同进行跟踪、能运用不同方法对采购绩效进行评价。素质目标有:依法采购的法制观念、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善于沟通与表达的职业能力。
三、《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及学时安排
1.《采购管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见表1)
2.《采购管理》教学情境设计及课时分配(见表2)
四、《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
1.《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整个课程教学模拟湖北南黄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购业务,以学生操作为主,以企业真实业务、真实的工作岗位和真实流程进行操作训练。这门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工作任务为主源、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观来组织进行的,是坚持融技能培养、知识传授、价值观形成三位一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2.《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方法
(1)运用仿真模拟法、分组讨论法教学
具体步骤为:提出任务或目标、介绍与实际工作中基本相同的背景资料、根据实训指导要求来指导学生操作、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演示并点评讲解,进行疑难解答、分析错误、再让学生完善操作、检查、评价、总结、布置相关项目作业。
(2)教学反馈
实行多级反馈:小组反馈、班长反馈、辅导员反馈等;实行多途径反馈:当面反馈、网络反馈、电话反馈等。
3.《采购管理》课程教学保障设计
第一,条件保障:充分运用好ERP实验室和沙盘实验室,与黄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冈中商百货有限公司、黄冈格林制衣有限公司和江苏松上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建立顶岗实习基地,与浙江义乌锦都酒店签订订单教育合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学生阅读校内图书馆资料,浏览中国采购经理人论坛,采购师考试网,中国采购与招标网。
第二,队伍保障:有专业师资从事课堂教学,聘请企业高级经理人、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参与教学、实训指导、实习指导。
第三,质量保障:将高职教材与专业资格培训教材组合使用,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坚持教师集体备课,鼓励教研室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学校教师与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协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培训,虚心向企业实践人员学习,以提高教师动手能力,确保教学的效果;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坚持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积极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种技能比赛,实施对证施教,以国家标准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