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设计实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为适应当前社会对高职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有必要探索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实训基地的建设决定了学生能否成为技能型人才重要因素。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内外结合,就是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相互结合,二者相互影响促进,相辅相成。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保证学生的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让学生能感受真实工作环境的基本原则,以实践教学要求设计其内部环境格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则要和企业相结合,以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贯穿始终,积极探索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教育部早在2006年教高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如何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有用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着重为社会和建筑行业培养较高素质、较高水平,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建筑设计人才”。
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通常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在学校内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如实训室或工作室,是指依托实训室或工作室来进行实践教学。而校外的实训基地则要选择和专业联系密切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来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无论那种形式,都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职业教育的特点,必须进行带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最终做到两个实现:实现“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模式,实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生产性实训模式,体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定位不准。我国的各类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拥有功能强大、设施齐全、具有企业化育人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甚理想,尤其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导致基地建设定位不准,缺少长期规划,缺乏相应的生产性实训功能,基地利用不充分,只是一个上实训课程的场地而已。
2、投入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内陆省区总体经济实力较弱,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投人方式也比较单一,加上近几年的扩招建筑设计专业学生使得原本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学生数量激增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更暴露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人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实训场地数量普遍较少,不能有效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环境设置缺失,缺乏生产性环境(实战性环境)、企业氛围及相关专业教学所需的“高、尖、精”教学仪器设备等,这些缺失都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满足校内实训基地的要求。
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比较薄弱。教育部16号文件中就强调指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前我国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双师”队伍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学历和职称的专任教师,理论水平比较高,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是 “双师型”教师,实践水平也比较弱;二是兼职教师队伍一般都是从企业中聘请来的有实战经验的员工,但普遍都存在缺乏教学经验问题。所以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都不太理想,需大力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4、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不力。虽然在很多高职院校里,建筑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已基本完善,普遍存在实践教学方面均未形成完善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因素是实训项目比较多、实训环节比较多等因素使得的监控评价较为复杂,难以顺利实施。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初步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但都不够完善,不具备普遍推广的指导价值。所以有必要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训基地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来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教育部早在2006年教高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如何做好这些工作,首先必须做好“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但建筑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
1、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度不够。虽然我国对“校企合作”制定了相对应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但普遍缺乏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均没有较为明确的表达,缺乏调动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措施,企业出于本身利益的考虑,都不太愿意接纳实习生。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协调“校企合作”,在政策上支持和激励企业接受“校企合作”这一模式,例如减免企业部分税收、财政拨款等辅助政策和措施,在企业各项评比、考核时,把“校企合作”作为评比参评重要依据。最终,通过地方政府参与、协调,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促使企业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建设中。
2、缺乏有效的协调服务于校企双方的第三方。当前的“校企合作”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起到了第三方的协调服务作用。目前“校企合作”只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没有第三方组织和机构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服务于双方的监督机构,各级地方政府的就业服务部门可以来行使这个权利,来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筑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这些年建筑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建筑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由干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般的建筑设计公司普遍都是较为松散型的管理模式,中小型的设计公司居多,因此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其在管理模式上很难向大型企业那样,如在实习人数、项目、时间的安排上,都有别于大企业的管理模式,所以需要探索出一种适合建筑设计专业的实训管理模式,以适合专业的特殊性要求。
三、对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校内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确定校内实训基地的总体框架。校内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按框架分类有三种方法:按照相关课程类别来分有基础课程实训室和专业课程实训室,如素描实训室、雕塑实训室等;按相关专业类别来分有平面设计实训室、景观设计(室内、室外)实训室等;教师工作室类别则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来分,如某某教师的平面设计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等。虽然每所学校都各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和特点,但总体框架一定要适合本校的长远发展。
2、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要求。在建筑设计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融入相关企业文化、制度和项目等相关措施,在建筑设计实训基地的实训环境上充分体现企业化、例如在实训室内张贴工作流程内容,相关建筑设计公司的管理规章制度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企业环境,其次聘用建筑设计公司的相关员工做兼职实训教师,组成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最终,实训平台要以相关建筑设计公司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遵循企业化的项目管理方法,让学生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要求完成项目。指导教师能够利用管理平台进行实训任务安排,跟踪学生实训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才能充分的体现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外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工学交替”实训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相关企业生产实践相互交替,学用相结合的模式,“工学交替”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都可进行,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更加具有真实性。推广这种合作模式,学校和相关企业要一起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较好的进行工和学的互相交替,较好的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 “零试用期”就能胜任工作,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达到“工学交替”的目的。
2、“顶岗实习”实训模式。“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被称为“2+1”模式,是指高职学生大学一、二年级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大学三年级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实训教学的模式。教育部早在2006年教高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顶岗实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筑设计专业的“顶岗实习”是把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建筑设计公司作为设计人员来学习工作,相关指导教师必须到“顶岗实习”的企业对学生进行指导。逐步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的有关管理制度及可持续发展计划。“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毕业前最有成效的一种实习模式。
3、“联合共建”实训模式。“联合共建”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共同建专业、共同建课程、共同建实训基地等。共同建专业是由校企双方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行使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义务。共同建课程主要是指进行相关课程改革、合作开发新课程等工作。共同建实训基地是指由学校提供相应师资和场地,企业提供资金、场地、设备与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的学生当做企业的“准员工”进入实训基地学习,企业能在实训基地生产产品,校企双方最终实现双赢。即实习学生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工作学习,实习学生毕业后企业有优先留用这些“准员工”权利,学生也有权利优先选择该企业。
四、结束语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从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实训项目、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坚持把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把加强实践教学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积极探究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模式,让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的推动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把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建筑行业需求的设计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
参考文献:
[1] 郭键辉,郭嘉喜.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8).
我由于属于在校外做设计,因此我的实习工作主要是同我所要从事的工作有关联。在实习期间我主要是接触一些工程进行检测,以及加固改造工作。通过这些日子的实习,使我发现在一些在设计及施工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向所在单位专家的请教,明白了一些工程中易存在和发生的一系列建筑通病的产生原理及相应的检测,处理措施。现将我所接触到的一些问题作义总结。我的毕业设计作的是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此对于混凝土机构的了解要更有针对性。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3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
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
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如果是设计造成的缺陷,一般有设计承载力或设计工作条件与实际不符造成裂缝、变形、侵蚀等破坏;如果是使用造成的缺陷,一般有超载、侵蚀、火灾、冻融、风化破坏等。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在湿气及土中为0.3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应用范围逐渐推广到更多的结构领域,如大跨超长、超厚及超静定框架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提高至C50。在采用泵送条件下,其收缩与水化热大大增加,约束应力裂缝很难避免,张拉前开裂,张拉后又不闭合,裂缝控制的难度更加困难。预应力结构裂缝允许宽度是严格的,预应力筋腐蚀属“应力腐蚀”并有可能脆性断裂,预兆性较小,裂缝扩展速度快。裂缝深度h与结构厚度H的关系如下:h≤0.1H表面裂缝;0.1H早期裂缝一般出现在一个月之内,中期裂缝约在6个月之内,其后1~2年或更长时间属于后期裂缝。
在修补裂缝前应全面考虑与之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仔细研究产生裂缝的原因,裂缝是否已经稳定,若仍处于发展过程,要估计该裂缝发展的最终状态。在日本混凝土协会“混凝土裂缝的调查和修补指南”中,对调查的原则、普查、详查方法均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有:裂缝的现状调查(裂缝类型和宽度);有无病害(漏水、钢筋锈蚀);产生裂缝的经过(发生时间和过程);设计书的检查;施工记录的检查;根据混凝土钻芯检查构件的强度、厚度;荷载调查;中性化试验;钢筋调查(钢筋位置、细筋数量及有无锈蚀);地基调查;混凝土分析;荷载试验;振动试验。
裂缝的处理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2.灌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2.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工程实例:某大厦5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万m2。施工中发现4月22日浇筑的某工段2层梁、板混凝土,至4月26日混凝土强度上升一直不明显,且拆除模板后现浇板多处出现不规则裂缝。质检部门对该工程混凝土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的均质性满足规范要求。根据现场检查,该大厦现浇板多处出现不规则裂缝,其中某工段2层现浇板西南角较严重,个别裂缝长度约1200mm,宽度约0.6mm,框架梁身混凝土未见裂缝。根据对裂缝检测的分析,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混凝土早期强度上升慢
(2)混凝土收缩
(3)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该裂缝为非结构受力裂缝,虽然对结构受力无较大影响,但裂缝的存在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很大,应根据裂缝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宽度较小裂缝的处理对宽度小于0.3mm的裂缝进行封缝处理。可沿裂缝用环氧树脂胶泥对其进行表面封闭,环氧树脂胶泥配比为:环氧树脂﹕二丁脂﹕乙二胺﹕水泥=100﹕30﹕10﹕250~300(重量比),该配比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施工注意事项:(1)封闭前,应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然后再用毛刷蘸丙酮、酒精等有机溶液,把沿裂缝两侧20~30mm处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2)裂缝处理好后,先在裂缝两侧宽20~30mm范围内涂一层环氧树脂基液,然后抹一层厚1mm左右的环氧树脂胶泥。抹胶泥时应防止产生小孔和气泡,表面需要刮平整,保证封闭严密。(3)较宽裂缝的处理对宽度大于0.3mm的裂缝进行化学压力灌浆处理。采用环氧树脂浆液进行灌注。环氧树脂浆液配合比为:环氧树脂﹕丙酮﹕糠醛﹕乙二胺=100﹕20~25﹕20~25﹕15~20(重量比),该配比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施工注意事项:
(1)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沿裂缝用钢钎凿成“V”形槽,槽宽与槽深可根据裂缝深度和有利于封缝来确定,一般为20mm×20mm。凿槽时先沿裂缝打开,再向两侧加宽,凿完后用钢丝刷及压缩空气将混凝土碎屑粉尘清除干净。
(2)埋设灌浆嘴的间距可根据裂缝的深度确定,一般为350~500mm。埋设时,先将灌浆嘴的底盘上抹一层厚约1mm的环氧胶泥,将灌浆嘴的进浆孔骑缝粘贴在预定的位置上。
(3)裂缝封闭后,应进行压气试漏,检查密闭效果。试漏须待封缝胶泥有一定强度后进行。
(4)灌浆机具、器具、及管子在灌浆前应进行检查,运行正常时方可使用。灌浆结束后,应立即拆除管道,并用丙酮冲洗管道和设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王虹(1968-),女,陕西宝鸡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 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高职教育水利专业顶岗实习环节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83-02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实训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1]它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灵魂,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的根基。学生实训主要是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如何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实训基地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缺乏长效驱动力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往往是学校热情很高,企业却比较冷淡。其原因在于:一是政府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引导;二是企业缺乏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和自身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三是企业从中得不到实惠,缺乏合作的长效驱动力。没有企业的积极主动,也就注定校企合作很难深化发展。
2.实训基地功能开发不足
通常校内实训基地只注重对学生技能训练的功能,而对技能考证、社会培训、技术研发等其他社会服务功能开发不足,基地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导致既不能形成校企共赢的局面,也无法满足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原因在于:一是基地建设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不强;二是学校缺乏统筹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之间互利共赢的能力,缺乏整合资源开发基地其他功能的能力。
3.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组织水平较低
实训基地运行通常以为只要能组织学生实训就可以了,对实训项目安排比较随意,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对接程度低,缺乏典型性和系统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校外基地缺乏互补性,实训指导教师也存在指导水平低、数量不足的问题。
二、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为契机,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以场地引资源,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积极开发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以房屋建造过程序化实训项目,提升教学组织水平,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校中企”、“企中校”建筑工程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校中企”、“企中校”实训基地构建理念见图1。
依托“1区2集团”(即: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广西建工集团、深圳宝鹰建设集团),在建设过程中遵循“123”建设思路(即: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1条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2个育人主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3个结合),积极与企业合作,探索校内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建立生产性、仿真性、开放性的校内外相互补充的实验实训基地。
1.以场地引资源,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共赢的局面
校内实训基地既便于建筑系列专业课程的直观教学,又能使学生深入到施工一线参与实践,[2]短时间内可掌握全面技能,既安全又不受气候影响。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负责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并承担师资培训任务。引入行业标准,以企业为主组织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企业节省了对场地的投入,通过材料检测、工程设计等业务,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学校为企业培养了后续人才,形成了校企共赢的局面。
2.积极开发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有计划地加强与学校专业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将其作为校企合作的重点对象,了解其技术及培训需求,有计划地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或“送教上门”为其开展各类员工培训,增加企业对学校的深入了解,拓宽实习岗位渠道。[3]
与“1区2集团”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指导,确保学生的各种实训效果,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
“1区”是指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载体,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1个重点产业园区之一,是南宁市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核心区域。学院新校区位于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内,学院借助开发区优势,与进区的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住建局、广西金大道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广西荣泰钢结构建设有限公司等5家建筑企事业单位共建了园区实训基地。
“2集团”是指广西建工集团和深圳宝鹰建设集团。广西建工集团是广西建筑的龙头企业,是广西自治区政府重点服务和支持的8家企业之一。此外,还与广西南宁百树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奇林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广西金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晟力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共建了校外实习基地。
3.基于房屋建造过程序化实训项目,提升基地实践教学组织水平
基于房屋建造过程设置“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以保证实训内容的典型性和系统性。根据专业、课程、实训内容等制订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实施。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建筑企业现场氛围,引入建筑企业管理文化与理念,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感受到建筑生产一线的氛围。
学院新校区内建筑实训基地建设占地32亩,建筑面积7800m2,设置有2中心2基地,另有露天实训场地7500m2。
(1)“校中企”工程设计中心。设置建筑实训室、结构实训室各1个,学生可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结构施工图“平法”识读及设计训练,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和实训。与广西南宁精琢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合作,设立设计工作室,通过对实体或虚拟命题工程项目进行建筑装饰和结构施工图设计,让学生熟悉工程设计流程,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
(2)“校中企”材料检测中心。对内用于建筑材料实验实训教学,对外引企入校,与广西桂海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建筑材料试验检测中心,承接建筑施工工地进场的材料质量检测业务。设置实训室6个,主要满足本专业有关课程对建筑材料性能试验、建筑材料检测与检验的教学需求,并为其他相关专业教学服务,达到生产性教学和对外服务的标准。
(3)施工技术基地。建筑施工实训场主要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各专业的实践操作。设置实训室6个,包括:建筑施工测量放样实训室、土方工程实训场、砌筑工程实训室、模板脚手架工程实训室、钢筋工程施工实训场、缩微仿真建模实训室、建筑结构观摩实训室、成果展览室。
(4)工程管理实训基地。设置实训室3个,包括:工程资料整编实训室、工程管理实训室、工程概预算实训室。
积极与企业合作,探索校内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建立生产性、仿真性、开放性的校内外相互补充的实验实训基地。
4.以制度作保障,确保实训基地的运行效果
不断完善学生实训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过程监控办法及考核标准。学院通过建立和健全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应急处理规定”、“校外实训基地教学与安全管理规定”等学生实习保障制度,明确了顶岗实习学生伤残事故处理办法、顶岗实习学生工伤保险办法等,以确保学生实习安全,保障学生权益,保障实训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4]校外实习可通过建立“实习承诺书”制度、“定期探望制度”以及利用现代网络进行及时动态的管理,确保实习效果。
三、结束语
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需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建设还必须随着建筑行业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不断更新和完善,从而为建筑行业生产一线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崇,张春乐.高职水利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134-135.
[2]陈月萍,曹青,宣晴.建工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工程与建设,2012,(1):129-130.
关键词:综合实训;钢结构;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85-02
考核评价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教学需要,切实起到对课程的导向和反馈作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
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环节,指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训练。
钢结构综合实训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就业或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二、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遵循综合实训课程性质的要求,我院近年来对原有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从考核标准、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一)考核标准
钢结构实训课程建立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实施任务前方案的确定、工作计划制订,对于不同的实训项目规定不同的权重,参考行业标准,制定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项目实施的考核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考核内容,实行单项实训、口试、平时考核、实训考核的考核方式,理论测试注重实用性,实际操作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实现过程评价和课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考核。实行过程性、阶段性的量化考核,当各项目的工作任务完成后进行项目评价与考核,当课程的所有项目和任务完成后,进行课程评价与考核,根据相应的课程考核标准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评。
(二)考核方式
遵循综合实训课程性质的要求,考核评价应采取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多方位地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在考核中,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在考核方式上,改变现有总结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 教学前的准备性评价) 、过程评价( 教学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 、事后评价( 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主体上,也强调多元性,采用教师评价、考核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等多种形式。基于高职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开课时就清楚地知道学习完成后要考核哪些内容,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过程和决定公开透明,甚至可以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作为等级评定的参考。对于不及格的学生,采取个人申报的形式,给予更多的重修和补考机会以及更灵活的考核时间,实现考核时间全程化。
(三)考核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考核标准的制定聘请企业专家作为考核组成员,参与课程考核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全过程对参与考核的教师进行资格评定,要求有考评资格将岗位实践能力的评价放在首位,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或参加实际岗位资格培训。此外,在过程性考核环节,对项目和任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使考核主体呈现多元化。
以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体系(设计)为例,考核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投标报价和施工组织设计四个模块,按照工作过程,将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要求结合并进行综合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设计能力、检查与分析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一般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继续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应变能力等。其次,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与纪律性,从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每个项目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最后,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在考核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该项目个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的时候,采用过程性考核分小组竞赛的方式。考核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对各小组及部分组员进行点评。
(四)考核方法
综合实训成绩由阶段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阶段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最后,按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小于60分)给出综合实训成绩等级。
1.阶段成绩构成。
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体系综合实训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四个模块,每一模块成绩必须达到及格,方可参加综合实训答辩;阶段成绩评定(见表1)不及格,不予参加答辩。阶段成绩考核内容包括:
(1)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出勤、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态度。
(2)学生对课题涉及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学生平时独立工作的表现,如调查研究,采集资料情况等。
(4)学生在小组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表1 钢结构实训阶段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 组别: 班级:
实训
模块
指导
教师 时间
①过程考核(小组评价)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出勤 有无迟到、早退现象(10分)
工作态度 态度端正、踏实肯干(10分)
方案及图纸 方案合理、格式规范、创新性、实用性(50分)
资料查验 规范、规程核检快速准确(20分)
团队协作 团队分工明确,团队合作意识
(10分)
分值 100分
②本人
自评 打分标准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③教师
评价
阶段
成绩
阶段成绩=①×60%+②×10%+③×30%。
2.答辩成绩评定。
综合训练答辩是综合训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训练最后一个环节,对检验考核学生综合训练质量,综合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动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评定实践成绩的重要依据。
答辩小组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各阶段成果和答辩表现综合评定答辩成绩,内容包括:
(1)小组答辩。
按设计指导教师承担的辅导小组划分一个答辩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由组长负责本答辩小组的相关工作。各个小组着重考核学生的设计或研究方案分析论证是否正确、合理;结构、工艺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该项目个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个人答辩。
每位学生参加答辩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内。答辩前,学生先填写一个钢结构实训总结与信息反馈表(见表2),自己对实训做一个总结,并给出建议,用于教师改进以后的教学。答辩时,首先学生自我介绍设计概况或需要说明的问题,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着重考核学生对课题的认识,能否充分分析、正确论证、清楚表达,考察学生能否掌握运用与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鉴别学生有无创造性的见解。
答辩方式可采取提一个问题学生随即回答一个问题,或是集中提出所有问题,学生记录,然后按提问先后顺序回答。各答辩小组根据本组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表2 钢结构实训总结与信息反馈表
实训模块 指导教师 学时
班级 组号
填表人
1.本次实训过程中,你在本组内从事哪项具体工作,工作成果有哪些?
2.你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有何评价,不足之处在哪?
3.请评价一下你所在工作小组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
4.你对组长或组员在实训中的能力与表现有何看法?
实训心得体会:
意见与建议:
三、高职院校实训课程考核的几点建议
与原有的考核体系相比,我院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经实践检验,能合理评定学生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阶段考核
综合实训成绩应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激励学生将工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突击,有利于学风建设。
(二)鼓励学生自我能力认定
课程考核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课程考核小组考评,班级学生集体考评及教师考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
考核评价形式要理论和技能考核相结合,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考虑岗位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反馈机制
在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帮助师生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高职综合实训的发展,考核评价应采取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多方位地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钢结构综合实训有效教学的实践”(编号NGJGH2014010)。
参考文献:
[1]俞敏燕.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构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关键词】工程咨询实践;建筑设计;管理
近年来,我过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为相关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切实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项目的阶段设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鉴于此,基于工程咨询实践的建筑设计管理已经成为业内人士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我国工程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多,工程投资规模不断增大,且涉及到的各方面的因素也越发复杂,对项目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建筑业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及投资体制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以及投资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以及技术方面的咨询工作显得越发重要,且对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准以及知识层面等均有非常高的要求。
国家曾在《关于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中对具备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的企业进行鼓励,可以采取建设组织机构以及项目管理体系的方式,达到充实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目的,并依照相应的管理规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在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事项之一,其贯穿了项目策划、选址以及可行性研究、设计准备、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投标以及施工等事项的全过程,直至项目投产使用。与此同时,业主对设计的管理以及协调也贯穿了整个项目,业主的参与对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最终的投产使用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由此可见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我国工程项目设计管理阶段容易出现的弊病
工程设计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最终效果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在工程设计管理过程中,往往暴露出一系列弊病,具体有如下几点:1)前期的基础调研工作有待于完善,且相关设计要求变动较频繁,存在一定程度的“朝令夕改”现象。2)部分人员对项目总体规划的系统性缺少足够的认知,往往对其进行随意改动。3)工程项目的内部管理人员不足,组织分工有待于明确,致使执行力度不够。4)管理过程较随意,不重视相关规范,且例会、联系单以及会议制度等有待于完善。5)内部信息共享程度有待于提高。6)完成设计后,因工作疏忽或者技术水平所限,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确认。7)在进度控制方面,欠缺合理性,有时会出为了赶工期而对设计周期一再压缩,从而使最终的设计质量受到影响[1]。在设计质量方面,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概算后评估对于控制投资限额较不利。2)在具体设计中,设计人员过于追求单体建筑的设计,对整体建设的设计项目规划不够,从而使方案设计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3)设计周期有限,一些必要的流程被省略。4)方案的成熟度不够,缺少设计院内审环节,难以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5)在设计中,过多的遵循和迁就甲方,致使设计人员的创意动力不足。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通过设计管理来避免和控制。
三、咨询管理中的弊病
在咨询管理事项中,面临的最严重的弊病就是管理权以及信息不对等。为此,在项目管理活动中,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以此取得对方的信任,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管理效率。为此,项目管理者一定要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明确相关沟通负责人,并采取项目例会制的方式来获取信息,为强化业主和项目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可以采取混合式项目管理的方式。
四、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和咨询的策略
在项目咨询过程中,一定要对以下事项引起重视:本着诚信原则遵照相关流程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同时,应确保论点依据的精准性。为更好地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全面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除此之外,还应使其具备一定的管理方面的知识。
在具体咨询事项中,业主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且带有一定随机性。为更好地解答业主的疑问,相关人员一定要具备广博、全面的知识体系。对于咨询服务人员,应重视知识的“广度”,在此基础之上,再强化“深度”,使自己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咨询服务人员不仅要对最新的政策导向有所了解,还应掌握行业具体动态,对于相关理念的变化以及新技术、新趋势等也应有所了解,以此使自身的咨询意见更好地被业主所采纳[2]。
从事咨询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全面系统性地了解《建筑工程设计中的知识管理》,以此明确相关规范,并使咨询工作更加顺利。所谓“设计小管理,管理大设计”,想要切实做好管理工作,一定要掌握相关方法。在建筑设计的管理事项中,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建设和完善团队组织,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团队的自我管理[3]。除此之外,还应在内部促进专业化事务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管理是一件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不能将其等同于执行,在具体管理事项中,一定要采取措施将复杂化和专业化的事项落到实处,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在某种程度上,项目管理工作可以看作是一种服务,以系统性的技术咨询为服务,力求使项目咨询工作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并通过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使管理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在此过程中,知识的价值以及信息的价值得以被突显出来,且使技术优势得以被更好地利用。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使管理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在工程项目咨询和管理工作中,团队以及集体的力量非常重要,其是项目价值增长的重要保障。为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管理的效果得以增强[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工程项目数量明显增多,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新技术以及新方法层出不穷。基于这种时代背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理念也不断完善。然而,现阶段,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仍暴露出一些弊病和不足。为有效改善这一局面,一定要强化相关管理和咨询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建设和完善相应技术标准,使其符合市场需求以及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同时,还应广泛借鉴国际工程咨询实务,并结合现场实际来具体执行,以此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冬梅.浅谈建筑设计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4):2336-2337.
[2] 黄江宁.水利水电建筑设计统计巨细化管理[J].才智,2013(2):202-202.
关键词:高职 建筑工程技术 实训基地建设
一、前言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性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传统专业,但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建筑业人才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走出去就用得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各高职院校不断研究的问题,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各高校也日益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如何更好的建设实训基地,如何避免实训基地只是摆摆样子,如何不断充实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提高实训质量,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的研究探讨。
二、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1、我校的目前建设情况及目标
(1)建设原则: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全面建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技能培训与鉴定相结合,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
(2)我校目前建设情况:我校实训基地主要是分区建设,即管理区、展示区、实操区等,。管理区主要设接待室、会议室、管理人员室、资料室和教学调度室。展示区主要有:教学模型展示;实训成果展示;科研成果展示;基础工程展示(砖基础、混凝土基础、基坑支护、挡土墙等);主体结构展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网架结构、木结构、的墙、电线、管道等);防水工程展示(地下室防水、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等);机械设备展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展示;录像放映与鉴定相结合,实操区主要有工程造价与管理实训室、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钢筋工实训室、建筑结构实训室、镶贴工实训室。
(3)建设目标:首先,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仅依靠学校力量,而且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建设,在建设方案中充分征求工程施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零距离就业。
其次,实训基地建设应具有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实施开放性原则。一是面对本地本校学生的开放,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反复的操练和实训,达到自主完成实训任务,即实训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二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三是实训基地可以对外校开放,兄弟院校可以有偿使用本校的实训基地进行认识实习、工种实训、综合实训和教学实验。
最后是建设示范性的实训基地,一是体现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示范性。在管理体制方面,建立与实训基地要求相适应的“项目工作室教师工作职责”“项目工作室学生(员工)管理规定”“项目工作室安全工作制度”、“项目工作室开放管理办法”“项目工作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二是集教学、生产、培训、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建成具有学生实训教学、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功能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针对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一方面为学生实训提供场所,另一方面为高职教育提供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再一方面为职业资格、技能等级鉴定及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提供场所。
2、香港等发达地区实训建设经验
一些发达地区的土木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培训,在我们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也可以借鉴,例如,香港上水建造业实训中心,其隶属于香港建训局,建训局虽然不是政府机构,但其运作仍受政府监管。上水建造业实训中心为其下属的一个实训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建造业提供训练课程;为训练课程而设立及维持工业训练中心;协助完成训练课程的人就业。上水职业训练中心,是一个涵盖主要基建项目职业训练基地,设有测量、装饰镶贴、裱糊、木工、砌筑、抹灰、脚手架搭设、钢结构、水暖安装、电气等多个实训工场,设计非常全面,培训的师傅均来自一线,职业院校的学生每周有一天时间到此实训。我们施工技术实训场的建设可以借鉴其设计和运行的思路。
3、如何丰富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整个建筑,并且弥补了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难宏观表达建筑的难点。
三、结语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证结合、教学过程与劳动、生产工作过程对接;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规格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职业资格对接,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实训中心的投入使用,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有效的帮助他们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提高了学习兴趣,大大缩短了学生适应相关专业工作的磨合期,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色彩在医疗空间中的作用
色彩的标志作用。色彩的标志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标志、空间导向、空间识别等方面,有效利用色彩的标志作用可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信息传导和保障患者安全。在循证设计实践中,设计师通常会根据区域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色彩加以区分,使医院的功能分区一目了然,通过色彩设计,患者可以根据色彩的变化分辨不同的楼层、诊疗功能区域,界定门诊、急诊、住院等不同的公共区域,色彩是空间设计配合标识系统的手段之一。
色彩的辅助治疗作用。循证设计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结合不同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效果,采用不同的配色方案可以有效辅助治疗。
色彩的调和作用。医疗空间中一方面充斥了较多的令人感觉冰冷的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往往存在色彩单调、生硬的问题,充分运用色彩的调和作用有利于创造和谐、亲切的医疗氛围。
*自然采光对医疗空间的作用
医学研究表明:适量阳光照射不仅对伤口愈合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对治疗近视、增加荷尔蒙激素水平、降低睡眠障碍、治疗情绪抑郁有很好的作用。为此,循证设计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利用自然采光。
通常设计师会采用以下5点措施:一是保持最佳的建筑自然采光,使自然光线照亮人们经常停留的空间;二是使用自然光调控设施,改善室内的自然光分布状况;三是在室内空间中为人们留下良好的视野;四是在不具备自然采光条件下利用光导纤维引导,充分利用阳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程度;五是在照明系统中采用分区控制和调光控制,从而避免人工照明的过度使用和浪费。
另外,在无法实现自然采光的医疗空间内部,可设置人工照明。譬如说考虑到患者到医院的主要目的是治病疗伤,患者常用的光环境就要首先考虑光感舒适度,避免过于冰冷的灯光和眩光;再譬如医护人员对于工作光环境的要求是准确和可执行,探视人员对灯光的要求是便于快速有效送达信息,这些都要求设计师对灯具和光源进行不同的配置和布局。
循证设计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医院作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公共建筑,投资大、社会责任重;医院室内空间功能复杂、专业性强,涉及使用的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所以医院建筑既是百年大计又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因此,设计师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穿循证设计的全过程,为医院未来发展、扩张、更新预留空间。以机电设计(强电及弱电)为例,设计师需有前瞻眼光,为未来设备增加、更新预留必要的容量,避免建成后出现电力不足、线路不够、设备无法使用的尴尬局面,当然这一点也需要得到医院投资方的理解和支持。
关键词:太阳能;太阳能建筑;集热器;光伏发电;风光互补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1903
1引言
新能源建筑实验实训系统由新型结构建筑物、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系统组成,主要满足高职院校新能源相关专业(包括光伏发电专业、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专业、太阳能光热利用专业及供热制冷专业)集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系统等综合应用的实验实训教学。
2新型结构建筑物
建筑物设计为一层尖顶结构,建筑面积150m2,南侧坡屋顶布置光伏发电阵列系统、太阳能集热器阵列系统,尖顶处设安全过道供参观测试。南墙采用双层结构,夹层空间分别与内外墙设进出风口,在冬季或夏季通过控制各风口的开关可调节室内温度。风力发电设备安装在建筑物旁。室内空间布置成多媒体教室。建筑外观如图1。
3.1.1太阳能电池组件(2kW)
由20块100W的太阳能电池板组成,正常使用寿命20年。采用多晶硅材料。单块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技术参数:最大输出功率100W,开路电压43V,短路电流3.28A,最大输出功率工作电压34.5V,最大输出功率工作电流2.9 A,最大系统电压50V, 尺寸(长×宽×厚)为999mm×823mm×30mm 。
3.1.2风力机(2kW)主要技术参数
额定功率2000W,额定风速9m/s,启动风速2.5m/s,工作风速范围2.5~25m/s,安全风速50m/s,额定转速360r/min,工作电压为标准DC48V,发电机型式为三相交流永磁,限速方式为机械离心变桨距,停机方式为手动/电动牵引变桨距,塔架高度6m,塔顶主机重量130kg,使用寿命15年。
3.2室内控制系统
包括控制逆变系统、储能系统、配电系统及电缆布线系统。
3.2.1风光互补控制器
包括采用了专为风光互补系统设计的液晶模块,可以显示蓄电池电压、风机电压、光电池电压、风机功率、光电池功率、风机电流、光电池电流、蓄电池电量状态,能够控制风机和太阳能电池对蓄电池进行限流限压充电。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配有专用的远程监控软件,可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风光互补控制器性能参数:卸载开始电压56V,卸载开始电流50A,卸载控制方式为PWM脉宽调制,显示方式为LCD(液晶屏显示),显示内容有蓄电池额定电压、风机电压、光伏电压、风机电流、光伏电流、风机功率、光伏功率,静态电流≤30mA,工作温湿度范围为-20~+55℃/35~85%RH(但无结露),保护类型有太阳能电池防反冲、太阳能电池防反接、蓄电池过充电、蓄电池防反接、防雷、风机限流、风机自动刹车和手动刹车,尺寸(宽×深×高)为425mm×430mm×170mm。
3.2.2控制逆变器系统
逆变器具有交流自动稳压输出,过压、欠压、过载、过热、短路、反接等保护功能。整机逆变效率高,空载损耗低。具有可选市电切换功能,当蓄电池欠压或逆变器出现故障的状态下,设备可将负载自动切换到市电供电,从而保证了系统的供电稳定性。逆变器主要技术参数:额定输出容量5kVA,额定蓄电池电压48VDC,逆变器输入过压保护68VDC,逆变器输入过压恢复66VDC,蓄电池过放保护电压42VDC,蓄电池过放恢复电压48VDC,空载电流1.33A,输出波形为纯正弦波,额定输出电压220VAC。
3.2.3储能系统
4.2太阳能热水系统工艺流程方案
源水经集热器上水泵5输送至集热器1,通过温度控制器9将达到设定温度的热水输送到储热水箱2内。然后再由输水泵7送至用水点。储热水箱内存水温度下降低于设定值的热水可输送至集热器再次加温,以使储水箱内热水时刻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内,保证用户全天候用水。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行原理:储水箱设有温度参考点T2,太阳能集热器设置温度测点T1,当集热器温度T1比储水箱水温T2高至设定温差上限时,太阳能系统循环水泵启动,提升储水箱内水的温度。当集热器温度T1比储水箱水温T2低达到设定温差下限时,太阳能系统循环水泵停止,集热器及系统管道中的水排回储水箱中(同时达到排空防冻的目的)。在需要辅助加热时,当T3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或水位低于设定水位且水温低于设定水温时,辅能循环泵启动并通过辅能装置将水加热。当T3等于设定温度时辅能装置及辅能循环泵停止。
4.3智能控制系统
该系统的工作过程全部由主控箱来完成,主控箱内中心仪表,分别接收来自集热器水温探测器、储水箱水温探测器以及储水箱水位探测器的信号,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或联合驱动集热器上水泵、辅助热源上水泵起停,来达到收集热水、保存热量、应急供水和防冻抗冻等目的,使系统用户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间内都能获取设定温度的热水。
5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系统
5.1能源管理系统
计算各种能源的收入、消耗、储存情况。计算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价格、折合成标准煤,以及折合成碳当量等指标。基本管理职能:能源系统主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能源系统主设备的集中控制、操作、调整和参数的设定;实现能源系统的综合平衡、合理分配、优化调度;异常、故障和事故处理;基础能源管理;能源运行潮流数据的实时短时归档、数据库归档和即时查询。
5.2自动控制系统
测试系统主机是一款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精确可靠的设备,应用了最新的显示技术、微电子技术、数据存储和通讯技术,由液晶屏、按键、ARM微处理器为核心的主板、主电源、外供传感器电源等构成,包含丰富的显示画面、灵活的操作方式以及强大的记录、运算、控制和管理功能,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数据200d以上,数据采样速率高于0.2s/通道,工业控制标准设计,便携式防震结构,大屏幕液晶显示屏,轻触薄膜按键,操作简单。适合于恶劣工业环境。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集热器系统以及负载系统由PLC进行控制。太阳能发电、风电系统均可由通讯实现数据共享。
6结语
能源发展转换的规律就是从高碳到低碳,最后走向无碳。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建筑节能意义巨大。新能源应用于建筑,尤其太阳能是当今建筑节能主流方向,国外太阳能建筑已经发展到主动式太阳房阶段,“零耗能建筑”也开始投入商业化运行。
参考文献:
[1]刘鉴民.太阳能利用原理技术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吴佳梁. 风光互补与储能系统[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1.培训管理部门职责履行差强人意的原因,培训者地位被动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层面对企业培训重视不够。
(1)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员工培训没有实质效果,员工能力增强反而增加了员工被挖或主动跳槽的危险,那么培训的花费对企业是得不偿失的,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建筑企业,新技术、新材料、新技术更新速度慢,原有技术水平已经可以生产需要,培训方面的投入不像设备和材料看作一种资源,仅仅当作企业成本。
(2)从员工个人角度看,认为培训什么没有作用的员工占有相当比例,技能高低与工作岗位的有无及工资待遇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接受培训又要花时间又要花精力,部分员工对培训还有相当的抵触情绪。
2.造成培训激励机制缺乏的原因。任免体制僵化,由于缺少对实际工作绩效的评估,或者评估结论不作为岗位任免,工作薪酬的参考标准,使培训的迁移效果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国有体制论资排辈的弊端显露无疑,有能力的员工缺少上升渠道,没有能力的员工也不会被处罚。对于积极参加培训的单单依靠给予少量的物质补偿,无法满足员工对自身长远利益的需要,企业从客观上看,劳动力队伍的技能升级会使员工在劳动力市场上更具有市场影响力,这构成了影响企业和员工的困境。员工通过技能提升改变了自己的就业能力在为企业增加收益的同时,也可以为任何人工作从而增加了受训人员的流动性的可能。许多私人企业也热衷于开出优厚待遇和工作条件来吸引来自国企的技术性员工。建筑企业每年的技术骨干的流动性趋势日益明显。
二、培训设计与实施管理方面
1.培训需求分析不细致,目前建筑企业作为大型企业,选择的员工培训需求的评估方法基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为主,调查问卷具有可以从大量人员那里获得数据,也易于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时间长,回收率低,回收的数据缺乏真实性,问卷内容不够具体,填写者对培训调查本身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随意丢弃,胡乱填写不能反映其本身的意愿,调查表不分专业,不分岗位设置,反映的是大众化需要,没有针对性。数据收集以后,没有向被调查者反馈信息,公布调查结果,员工参与热情不高,需求分析调查以后不及时调整培训安排,往往使需求分析失去了意义。
2.建筑企业企业文化的虽然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往往不在重点,主要表现在:
(1)建工企业没有系统的规划,往往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什么时候需要做才做,具有随意性。
(2)没有根据不同人员、不同岗位和级别进行分层培训。
(3)培训形式过于单一,没有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传统的讲授式的培训方式效果不甚理想,没有针对企业的具体管理问题和经营特色,也没有针对成年人学习的特点,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的一种,以价值观凝聚企业的凝聚力、塑造文化核心、提升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为目的。企业文化的好坏没有办法从书本上学习而来而是要靠所有人的身体力行,不仅需要扬建的企业高层起到标杆作用,上行而下效;项目经理理解并贯彻实施,向一线员工积极传递灌输企业文化,凝聚项目组;基层人员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中能反映企业文化对其工作的影响。因材施教,否则事倍功半。
3.培训课程设计方面缺乏科学系和系统性的主要原因,培训工作大都是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务,忽略了项目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新进员工的培训需求,对员工提出的建议不予采纳。培训成为“走过场、走形式”,没有根据企业急需的需求进行设置,培训内容也是诸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文明生产文件的阅读,工程安全生产合格标准须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的方式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对一线员工的培训缺少施工现场指导,培训师资缺乏针对性,有经验的技术师傅、企业培训师、高校教师没有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师资。虽然高校讲师或中职老师更适合传统的理论的讲解,善于掌握控制学习的进度,而且经济投入不高,但是对于一线工作人员在实际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由于并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无法培养其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还不如有经验的师傅在日常的工作中手把手的传授来的有效,或者在课堂中以实际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为案例进行分析能够带到员工的参与热情。
三、培训评估与效果迁移管理方面
1.建筑企业员工培训评估方面缺乏科学性的主要原因是建筑企业现有的培训评估体系和方法的缺乏,会导致企业花费了时间精力和人员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培训部的职责不能停留在签签到,发发调查表,整理整理数据,统计一下学员满意度,职能专业化程度低。而要转向对效果的评估,在建筑企业以往的培训过程中往往在做完一级评估和二级评估后就草草了事,对三级和四级评估的时候缺少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如生产率、投资回报率、事故率、员工流动率,那么在培训评估后期定量和定性分析时来就无法根据相关数据来评定培训效果。
【关键词】医师;教育,医学,继续;专业能力;少数民族;问卷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本院2014—2016年招录的107名住培医师和54名带教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在参照文献[26]基础上设计《民族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性评估——住院医师/带教教师调查表(初稿)》,设计中强调民族地区文化背景和培训环境元素,并在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基础上确定调查表,包括知情同意书、住培医师和带教教师基本信息、对培训的认知、培训的满意度[7]及要求等。满意度评价采用5分制,非常不满意计1分,不满意计2分,比较满意计3分,满意计4分,非常满意计5分[89]。1.2.2调查方法采取住培医师/带教教师匿名填写方式,无须填写姓名等信息,以保证调查公正和客观。对住培医师采取集中填写方式,讲解目的和意义,统一收回。对带教教师由科室领回调查表,组织填写。汇总所有调查问卷后进行统一整理、分析。
1.3统计学处理应用
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107名住培医师中侗族35名(32.71%),苗族43名(40.19%),其他29名(27.10%);男52名(48.60%),女55名(51.40%);学历:硕士研究生4名(3.74%),本科生103名(96.26%);非编制人员69名(64.49%),编制人员38名(35.51%)。54名带教教师中男38名(70.37%),女16名(29.63%);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9名(35.19%),主治医师35名(64.81%);学历:硕士研究生3名(5.56%),本科生51名(94.44%)。
2.2对住培的了解程度
2.2.1住培医师107名住培医师中对住培制度的态度:认为十分有必要43名(40.19%),有必要41名(38.32%),有一定必要21名(19.63%),无太大必要2名(1.87%)。对培训政策了解程度:十分了解13名(12.15%),基本了解74名(69.16%),有点了解20名(18.69%)。对培训各阶段培训内容了解程度:十分了解14名(13.08%),基本了解62名(57.94%),有点了解31名(28.97%)。61.68%(66/107)住培医师认为参加培训对自己临床能力提高帮助很大,38.32%(41/107)认为帮助大。认为通过培训对临床住院医师专业的发展十分有帮助者占40.19%(43/107),有帮助者占35.51%(38/107),有一定帮助者占22.43%(24/107),仅1.87%(2/107)认为无太大帮助。2.2.2带教教师54名带教教师对住培制度的态度:认为十分有必要者占77.78%(42/54),有必要者占18.52%(10/54),有一定必要者占3.70%(2/54)。对培训政策了解程度:十分了解者占29.63%(16/54),基本了解者占66.67%(36/54),有点了解者占3.70%(2/54)。对培训中各阶段培训内容了解程度:十分了解者占25.93%(14/54),基本了解者占61.11%(33/54),部分了解者占12.96%(7/54)。
2.3对培训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观点
2.3.1住培医师(1)对培训内容的看法:107名住培医师中认为应理论结合临床实际者占71.96%(77/107),应侧重临床实践者占13.08%(14/107),应解决基层医疗问题者占10.28%(11/107),应加强理论学习者占4.67%(5/107)。(2)对培训结业考试后内容看法:认为培训结业考试应侧重临床实践病例考试者占40.19%(43/107),认为类似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内容者占32.71%(35/107),应加强临床技能考试者占19.63%(21/107),应开卷考试者占7.48%(8/107)。(3)对能较好地提高临床诊治能力的教学培训方式:认为是示教与实习者占44.86%(48/107),认为是病案分析者占27.10%(29/107),认为是情景模拟与问题导向者占16.82%(18/107),认为是视频教学者占11.21%(12/107)。(3)对规范化培训制度规章制度:认为有必要者占97.20%(104/107),认为有一定必要者占2.80%(3/107)。2.3.2带教教师(1)对培训内容的看法:认为理论结合临床实际者占81.48%(44/54),应侧重临床实践、加强理论学习、解决基层医疗问题及对付执业考试者分别占7.41%(4/54)、5.56%(3/54)、3.70%(2/54)、1.85%(1/54)。(2)对培训结业考试后内容看法:认为培训结业考试应与临床实践病例考试为主者占57.41(31/54),采取闭卷、开卷、临床技能及类似执业医师考试者分别占14.81%(8/54)、11.11%(6/54)、9.26%(5/54)、7.41%(4/54)。(3)对提高临床能力的教学培训方式:认为是示教与实习者占48.15%(26/54),认为是视频教学者占29.63%(16/54),认为是病案分析者占16.67%(9/54),认为是角色扮演、情景模拟、问题导向者占5.56%(3/54)。(4)对制定规范化培训规章制度:认为有必要者占90.74%(49/54),认为有一定必要者占9.26%(5/54)。
2.4住院医师对医院培训基地的满意度
107名住培医师对带教水平的满意度最高(4.32分),其次为培训内容、培训制度及管理(分别为4.14、4.08分),生活条件满意度最差(2.84分)。见表1。2.5带教教师对医院培训基地的满意度带教教师对培训基地的基地设施、培训内容、规章制度及管理、教学方式等方面均较满意(3.85~4.09分)。见表2。
3讨论
3.1对培训政策的了解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98.13%(105/107)住院医师和100.00%(54/54)带教教师认为住培制度有必要。81.31%(87/107)住培医师和96.30%(52/54)带教教师了解培训政策。71.03%(76/107)住培医师和87.04%(47/54)带教教师对培训各阶段内容基本了解。98.13%(105/107)住培医师认为参加培训对专业发展帮助很大或有所帮助。2/3住培医师认为参加培训对临床能力提高帮助很大,对晋升、专业发展具有一定优势。表明民族地区住培医师对培训政策的认知度高,基本了解培训政策,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012]。但仍存在认知的盲区和误区,尚需建立更有效的政策宣传与交流平台,尤其是建立互联网、微信权威的信息平台,促进住培制度的持续发展。
3.2对培训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观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71.96%住培医师和81.48%带教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应理论结合临床实际;40.19%住院医师和57.41%带教教师认为培训结业考试应测重临床实践病例;教学方式应以临床示教与实习为主,兼顾视频、情景、问题导向、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这些反馈信息可为民族地区培训基地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整改的科学依据。
3.3对培训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住培医师和带教教师对培训制度及管理、培训内容、数学方式、培训效果及带教水平均较满意(3.94~4.32分);住院医师对基地设施评分为3.43分,对生活条件满意度最差,仅为2.84分。总体而言,基地住培取得了一定成效,医院重视基本技能培训和带教教师带教,住培医师表示临床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尚有待于改进和提高。因此,应取得政府支持,加强基地设施建设,提高住培医师对培训的认知;建立以带教资格确认的带教教师培训及考核制度;建立民族地区住院医师培训教学和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住培激励机制,给予优秀带教教师一定的经济奖励和精神鼓励,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先进评比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上的倾斜,以提高带教教师的带教积极性[1315],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住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Z].20131231.
[2]胡滨.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3,27(8):480482.
[3]高欢,陈安民,王华.我国专科医师培养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6):404405.
[4]刘冬莹,沈彬,金惠民.专科医师培训工作重点问题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1961198.
[5]黄红,许铁峰,李宏为,等.上海市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7):514516.
[6]蔡永琴,马宏伟,于浩天,等.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的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9):887889
[7]刘梅,翟帅,程钰钦,等.江苏省某专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12):919921.
[8]高丹红,涂师平.对我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的调查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4):2327.
[9]石景芬,王星月,王旭阳.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对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和培训管理的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3638.
[10]张勘,许铁峰,胡天佑,等.上海探索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J].中国卫生人才,2010(3):2426.
[11]唐檬,陈英耀,刘文彬,等.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认知态度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5557.
关键词:开放实训基地;建筑装饰;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实训基地现状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对于建筑装饰专业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在教学中重设计重表现,由于实践条件有限忽略了施工工艺和材料的应用。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筑装饰专业常常只注重美术室、制图室和机房的建设,以便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表现能力。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行,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业一线岗位上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建筑装饰专业应加强学习施工工艺和材料,学生如果对这两方面的知识掌握薄弱,学生在进入企业是时就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和角色的转换,这对高职教育来讲无疑是失败的。而且由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如果完全的依赖校企合作的校外施工工地或者材料市场,也是无法满足专业和课程的教学需要的。所以,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开始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
二、建设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开放实训基地的意义
建筑装饰专业涉及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使得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广泛实训基地开放可以极大地提高实训教学的相互沟通与学习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打破封闭实训的形式,充分做到资源共享并能促进实训设备的功能开发,提高实训设备的应用水平;开放实训基地可以给学生的教育带来一种综合的效益,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让学生能顺利过渡到工作岗位。实训基地的开放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高职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在对外开放方面,由于社会企业的加入,使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各种教学思想、学术思想交汇渗透的场所,有助于专业中交叉只是和边缘知识的的形成和发展,促进的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另外,实训基地的对外开放实行有偿服务,为实训基地增加教学经费,可以有效地缓解教学经费紧缺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些对外开放挣得的收人进行实践设备、材料的维修维护、更新换代,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实训水平。
三、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实训基地开放模式
(一)对内开放的模式
对内开放模式,也就是对教学开放的模式,这是实训教学观念的一个转变,是从纯粹教学转变为模拟真实工作过程,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1.课题设计模式
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知识提出设计课题要求让学生分课题进行实训,由学生自己先查阅相关资料,按要求提出设计方案创意,自己进行草图设计,做出设计方案。这种模式的特征是模拟装饰设计的基本过程,学生可以受到设计工作的全过程训练。
2.完全开放模式
所谓完全开放模式,即实训基地对学生实行实训时间开放、实训内容开放、实训设备开放。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出设计方案,自行查阅资料、自行选择设备、自行摸索设计方案从而完成自己的课题实训验要求。这是一种较好的模式,它可以使一部分有兴趣、有能力、有才华的学生有一个发展的余地,可以促使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教师可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教学。
3.设计助理模式
设计助理模式在教师的教学和项目研究工作中选取一些有兴趣而且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助理参与进怼4硬樵淖柿稀⑹煜すひ湛始,逐渐担任一些单项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实际的具体工作,是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环境之下,实际地观察学习教师从事设计研究的过程和经验,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
(二)对外开放的模式
实训基地对外开放,实行有偿服务,克服了高校与经济分离、与社会隔绝等长期以来形成的顽症,为国家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创造条件,而且对外开放增加的经费用于内部设备及材料的更新换代,对提高实训水平和教学质量有推动作用。
1.对其他高职院校开放
对其他高职院校进行开放,兄弟院校间做到资源互补。在开放式的实训环境中教师可以相互探讨与沟通实训教学新的设计方向以及新材料和新工艺,互补实训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2.对社会开放
利用高校的科技优势和影响力,开放实训基地,向社会提供科技服务。另外实训基地还可对企业开放。把企业很难实现的标准施工工艺展示、综合材料展示等实训基地对企业开放。企业可带客户进行参观,了解具体的装饰设计、施工过程。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签单率,还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客户需求,做学生零距离与市场接轨。
四、结语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开放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开放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缓解实训资源本身的缺乏,充分利用开放实训基地,让部分实训放入学生自由时间中完成,不仅可以弥补教学时间的限制,也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科条件研相对落后,实践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利用对社会开放的模式,可以有效缓解这种矛盾,从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学英.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5):123-12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作为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要想能够紧跟时展,不仅要加大人才培养的数量,更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能够加大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本文对中职学校应该如何建立实训基地的举措以及基地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谈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培训为服务方向,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建成一个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要树立中职特色意识。实训基地建设是形成中职教育教学功能和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实践教学是有意识的、以提高影响受教育者的技能应用能力和促进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具有教育的基本属性,在建设中要遵循教育规律。
实训基地建设要树立宏观实训意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它既不是几个单纯的模拟实验室的叠加,也不仅仅是开辟几个毕业实习场所,而是基于两者之上的能满足专业实训需要的包括场所、设备、师资、教材等各方面的综合建设。实训基地的功能也是全方位的,既是学生实践教学、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的基地,也是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的基地,同时还是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窗口。实训基地既要满足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又要满足综合技能训练的要求;既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要满足生产的需要。
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推进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
1.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一”指搭建一个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校企合作平台; “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
2.形成适合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1)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以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训练内容,以游戏体验为主要训练形式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将提供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操作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实现工程识图、房屋构造、安全文明施工工地、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岗位、钢筋平法、手工算量等功能,使施工现场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2) 11 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需要建立真实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综合实训中心该包括建筑构造技术实训室、建筑装饰技术实训室、建筑工程设计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招投标实训室、建筑设备(水暖电)实训室、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车间、钢结构加工技术实训室、水暖管道施工技术实训室等。建筑工程实训中心应能够满足建筑工施工专业学生进行构造设计与装饰技术类实训;工程造价与项目管理类实训;建筑施工技术类实训。
校外实训要以人才培养中心为依托,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公司企业联合的方式建立校外生产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实现校企合作的共同发展。并且中职学校校可以向企业聘请一些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授课和实训指导,以此方式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实训教学的发展。
三、实训基地建设应处理好的三个关键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不足
一方面,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缺少在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长远规划指导下的经费投入机制,使实训基地的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针对专业课教学实验而言,缺乏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经费来源单一。实训基地管理相对开支不足,缺乏资金支持力度。
2.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不规范
实训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学校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在学生的认识实习及教学观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实训基地建设还不完善、不规范,从整体上来讲还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
3.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中职学校的发展,实训基地规模的扩大,仪器设备的更新,设施档次的提高,如何适应中职教学与科研的需要,科学地管理好、运用好这些实验设备和场所,充分发挥其作用,处理好各类矛盾,原有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性就凸现出来了。一些行业已经不再满足中职学校输送普通员工的需求,而是要求W校能够提供技能强、懂管理的一线基层管理人员,需求层次也有了变化。
总之,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更好发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矢. 浅谈高职学院实训基地的开放式教学[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S1)
[2]郑伟.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0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造价 实训基地建设
一、国内外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相关理论
姜大源指强调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是简单地复制企业,而是集真实、仿真与虚拟一体的生产与教育元素的整合。于是,环境建设就会源于真实而高于真实。孙伟宏(2006)重点研究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指出校企合作的形式有“定单式”培养培训、校企互动式、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产学研式、举办企业家报告会、共建学校实训基地等。而王雪生(2005)认为有必要建立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包括共同研究制定校内重大事项的机制、引入企业参与教学研究工作的机制等。
根据简小刚博士后的研究,结合当前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将国内外几种主要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简要概述如下表1和表2。
国外典型的模式主要是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模式、德国“双元制”跨企业培训中心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而国内模拟实训型、试验基地型、工学结合型、综合一体型等模式。
归纳起来,国内外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无非是“合作制”和“实体制”,但各有特点。但是将外国高职实训基地模式在中国套用,没有环境基础,因为中国还容易忽视校、企、政府联合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动态性思考,缺乏系统的研究新时期高职类专业校内模拟性、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基于工作岗位的职业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将大力增强建筑业发展优势,加快培养建筑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紧缺人才,培育能参与国际竞争、承揽大型工程的建筑企业集团,使建筑业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同时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强化外派劳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据统计资料,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比例非常低,尤其是高技能“蓝领”人才和高素质的经理级人才更为紧缺。另外,海外建筑市场也需要大批的技能型人才。
“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继续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会大幅度增长。“十二五”期间国内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会有一定缺口。工程造价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可以说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状,当然培养具有技术和理论功底丰富的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具有了很大的必要性,同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程造价是目前建设行业非常急需的人才。但是根据学生在毕业实践环节的感受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来看,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尚不能令人满意,高职层次院校教学目标的核心应该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实际操作能力则必须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实习、实践环节加以锻炼。
因此,进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基地建设,为国家社会输送具有一定技能和理论功底的学生,让其走入社会就能够充分胜任岗位。
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基地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1)总体要求。实习基地的设置,要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结合市场对造价人员的技能需求和学校的培养能力,确定了工程造价人员的技能目标和能力要素。以针对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实训基地建设。
(2)基本思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可以采取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等手段,通过整合、新建、扩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逐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系统性强、环境真实、能充分满足基本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要求以及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实训基地。
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
根据工程造价实训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合作制”实训基地模式有较大的可借鉴性,便于学校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从而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体制”模式是学校自办企业,或者学校以企业的模式运作,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具有较大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措施。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通过“三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力推进两项改革,一是推进以“工学交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工作的结合,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结合,二是推进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置的课程体系的改革。
逐步开放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共享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究服务,为地方或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对外服务的范围和能力。
校内实训室的新建和扩建以基本技能训练型和系统知识模拟仿真型为主。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方式进行;建设完善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测量放样、质量检测、等专项技能实训;建设具备专业技术综合能力实训为主的数字化施工成本控制实验室等,强调在实训中练习独立工作程序,形成职业能力。
另外,还需根据校内实训基地的组成及功能要求进行布局和建设。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可以在原有校企合作省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之上,挖掘内涵建设,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投入师资到企业建设“融入式生产型”校外实训基地,将原有松散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逐步建设成为深度合作、具有教学功能,产学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
(3)设立专门的工程造价学生工作室。建设工程造价学生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从事实际工程造价文件编审的工作场所。工作室内购置必要的专业图书资料、电脑、专业软件、图纸、图集、工具书等。工作室为开放式,教师以团队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真实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让学生在校内就能获得造价员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结语
工程造价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学生必须依靠科学的实训锻炼才能获得造价专业的技能素质。同时,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又是动态发展变化的,仅仅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即使对应着真实工程的图纸,实训的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实训的氛围是课堂,实训的过程是静态,没有融入工程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设备价格变化等调价因素,没有真实的工程合同作为计价背景,也没有联系造价管理部门最新实施的工程计价新的规章制度。因此,缺乏动态、缺乏对一个真实工程的持续追踪实训,学生的实际技能素质还是与企业的需求会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改进和建设系统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基地,毕业生在毕业实习一段时间后,通常其专业技能比在学校课堂的学习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因此,在设计实训环节的时候,必须以实际工程为依托,以工程的进展设计动态的追踪实训,建设符合社会人才需要的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白翠兰. 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开发[J]. 辽宁高职学报, 2007 (11): 71-73
关键词:实训基地 建筑工程
一 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为社会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训室的建设来加强。
为全面推动我院实训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通过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工程造价实训、建筑工程实训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其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率,以便更贴近工程实际,满足实训室建设要求。
二 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室建设目的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围绕着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其建设指导思想为: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建设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性,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具有规范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
努力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之具备以下功能、特点与作用:
(一)、使基地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成为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应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空间,让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工艺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和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二)、使基地成为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反馈到实践基地,使实践教育能及时体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基地专业设备的功能,开拓为社会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材料检验检测、劳务培训、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
(三)、使基地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充分发挥人、财、物优势,通过面向社会开放、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新产品的开发与检测、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等途径,使基地逐步形成在建设类行业中具有教学、科研、项目开发与产品生产的条件,使之具备产、学、研为一体的特点。
三 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组成
(1)砌筑工实训区: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中砌筑工种的基本内涵、基本作用及目的,基本操作流程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抹灰工实训区:一般抹灰是最基本的,在各类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本实训可以使学生掌握抹灰的基本操作技能,领略一般抹灰工程的施工工艺。
(3)钢筋工实训区:培养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识读配筋图,编制钢筋配料单,进行钢筋加工,提高学生对施工工艺的感性认识。
(4)模板架子工实训区:让学生参与脚手架的搭接与拆卸,模板的组装与拆卸,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参与施工的一定能力。
(5)建筑材料样品展示区:通过对建筑材料样品的参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更形象的了解到各种建筑材料。
(6)软件机房:通过对各种相关专业软件的学习与操作,如CAD,造价计量,计价软件等等,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并熟练掌握软件操作能力。
三、实训基地的布置
现初定方案为拟建一栋三层的实训楼,一层为施工现场作业实训,分别为砌筑工实训区、抹灰工实训区、钢筋工实训区、模板架子工实训区、建筑材料样品展示区。二、三层为多媒体教室、软件机房及办公室。
关键词:设计;实训;方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实训的前提条件
(一)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完备而科学
城市建设学院建筑装饰教研室的老师们通过近六年的时间,对建筑装饰专业从03级到09级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断摸索、总结和调整,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建筑装饰专业的课程设置已较为完备和科学,并建立起了课堂与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日常教学与设计实训在时间和过程上必须打通
在课程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很好地将设计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虽说建筑装饰专业已经建立起了实习基地,但是多数情况下都是毕业年级在展开毕业实习时才会去实习基地实习。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缺乏这个环节,这种情况一方面制约了学生们对于设计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后的体会、消化,使其做出来的模拟设计方案缺乏社会性、现实性,导致方案的实施性就更差了,大部分同学设计出来的方案不能用于施工;另一方面,因为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实训,也使大多数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实习心中没有底,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适应和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学生们常常在毕业实习时感叹:“理想设计和现实设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为了做好从专业、理论学习到毕业实习的准备和过渡工作,给学生们建立一个校园所学与社会实践接轨的知识构架体系,建筑装饰教研室酝酿出一个在日常教学中能穿插并同步进行的设计实训模式,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设计实训的专业理论学习基础
(一)设计实训的教学基础
在建筑装饰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完成一半的如《室内设计(上)》、《建筑表现画》、《建筑装饰构造》等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之后,并已经能够较好地掌握之前的《建筑装饰制图》、《建筑装饰CAD制图》、《建筑材料》、《设计构成》等相关专业课程之后,再进行设计实训是比较合理的。
(二)设计实训的实践基础
以《室内设计(上)》的课堂教学为依托,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去实践:带学生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去进行现场量房的工作,回来结合测量数据完成家庭装修的设计方案。在尝试完成了两套没有加入业主需求等综合实际内容的纯理论化设计之后,学生们能够较熟练地掌握现场量房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结合量房数据完成CAD的户型平面图的绘制,并能在初步完成方案的造型设计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正式开展。
三、设计实训的方式
(一)宗旨和目标
实训讲求一个“实”字,要求做到真题真做,设计过程和方法步骤与市场上的家装公司基本同步。从测量、洽谈、设计、制图、出册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使其能够真切感受到社会现实设计的面貌,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状态。目的是让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能够很好地和毕业实习要求接轨,高水平、快速地融入社会工作中去。
(二)采取的方式
在征集设计房源上,可以采用公开征集的方式。可以通过媒体、网路、报纸等宣传媒介征集房源,由业主提供房屋的相关信息后,由专任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参与学生人数,来确定设计房源。当然,所选房源离学校较近为宜。
目前我们在设计实训上房源的征集主要还是针对校内教师,例如,之前的设计实训,我们所采取的方式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就是在全校范围内征集15套教职员工拟进行装修的住房,由我院建筑装饰专业07级的学生免费为这些房源进行现场量房和初步设计,并向每一位成功参与活动的老师提交一套设计图册,包含:①量房实测后标明详细户型数据的CAD平面图纸一份;②结合业主要求完成的平面布置方案(图纸)三个;③择优选平面布置方案上色,并以此完成相应的天花吊顶的设计图一个,④设计说明和建议一份。第二个阶段,深入设计阶段:在学生小组和房主对前期设计图纸进行沟通之后再接着进行深入设计。
四、实训的作用和意义
(一)实训的作用
1.实训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设计实训的过程是围绕实践教学和实践作业展开的,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们准备充分,针对在实训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应用知识点准备了相关的指导教学的内容,从最初的组织策划到带队量房、进行专题课程指导、设计指导都针对学生们的问题作出了全程的指导。之后的整理打印图册、制作展板、布置展览等工作上也全部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这种将设计实训的指导工作做到前面,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实践过程,给了学生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并将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分割开来学习的各项专业课程来了一次组合运用,既解决了不少学生因为不清楚社会实际工作状况的流程而不明白各项专业课程所学之后的具体用途,也很好地模拟了实际工作的流程,将各门专业课程综合运用,打了一套组合拳。设计实训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和用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设计实训采用的全部是现实案例,除了要将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们的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灵活应变实际困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我校的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方针不谋而合,也是对我校办学特色的一次成功践行。
与业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首次尝试和体验。刚开始,部分学生显得紧张、不够自然,但很快学生们就进入了角色,能很自如地与业主交流,口头表达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在实训中获得了很好的锻炼。这一点也提醒我们教师,在今后的课堂讲授中可以尝试多安排学生自我讲解方案,提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使之未走出课堂已能对专业知识侃侃而谈。
3.促进了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提高
设计实训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们对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
(1)现场画户型图绘制能力的提高。现场画户型图的绘制与平时作业中画图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实训中的现场量房的环节来获得锻炼的机会,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制图表达能力等的一次综合运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自己都感觉到收获非常大。
(2)制图能力提高。在课程作业中,学生们长期以来暴露出的问题就是设计图纸绘制不规范、制图习惯不好等,导致图纸的实用性大打折扣,且在进行图纸打印时,也因为制图不严谨而导致问题一大堆,在规范绘制图纸上都要花费不少时间。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在制图严谨方面的意识明显增强,图纸的规范程度大大提高。
(3)促进了学生图纸后期制作水平的提高。以往学生基本上完成图纸之后,就无法胜任制作图册封面、展览用展板等工作。为了制作好设计图册和展板,本次实训学生们也很好地综合运用了自己日常所学习的各种设计软件,提高了各种软件的运用速度,为今后学生们很好应对实习单位的试用、考察做好了准备。
(二)设计实训的意义
设计实训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堂教学的充实
此次实训活动真正把日常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建筑装饰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多是通过教师口头表达及配合图片演示进行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设计实训活动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真实设计结合在一起,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此次实训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的知识运用在实际操作中,使理论知识更加充实,并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清晰明了。
2.在现场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体验式教学方法
通过实训,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式、现实设计的方法步骤和流程顺序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能够充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正式工作之前能够尽量弥补。实训过程中和实训结束后,老师们都感觉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精神面貌也比以前好多了,有不少学生由原来的压迫式学习变成了自主性学习。
3.为建筑装饰专业未来专业学习构架的优化提出了一个更新更开阔的空间
未来,设计实训将成为建筑装饰专业的一个特色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常抓不懈,力争在每届的4~5学期定期开展,并将设计内容、图纸深度向纵深层次推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与装饰公司等相关机构联合起来组织,让实训更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