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范文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多元化经营的背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

第1篇

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信息量庞大,信息获取方式多样且快捷,使人们对主流媒体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面对这种形势,如何让理论宣传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加强和改进理论宣传工作,精心研究并改进传播方式方法,追求最佳传播效果,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客观认识价值观念和信息多元化的大背景,应对新的挑战。面对社会价值观多元、信息量庞大等现实,作为主流媒体的从业者,必须客观看待、实事求是地承认并研究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这种社会新现象和时代大趋势。要认识到这种多元化的大形势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及其理论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我们党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认识到这种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及信息大爆炸的大背景对媒体及其从业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此,媒体从业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提升创作和传播的艺术水平,以辩证唯物主义者的心态和方式顺应这种变化,克服僵化的思想观念。要以顺变求新的精神面貌,不辱使命,占据理论宣传的制高点,完成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和群众、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的艰巨任务。

二、提升宣传艺术水平,强化理论宣传的传播力。当前,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实际需求,面对改革发展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期的实际需求,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的实际需求,面对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多变之复杂局面的需求,我们的理论宣传显然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存在着理论张力不足,阐述往往滞后而被动,空话套话连篇累牍,存在入情入理的平实阐述少,居高临下空洞说教多的现象。为此,要强化新闻及理论宣传的传播力,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善学习,勤思考,提升思想理论素养。搞理论宣传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如果没有对理论深刻透彻的理解,就不能融会贯通,也就不能实现深入浅出且生动地表达。因而,理论宣传工作者必须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敏于抓住精神实质,培养良好的思想理论素养。二是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得心应手的服务本领。媒体从业者就必须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必须自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踏踏实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真心实意“三贴近”。唯有如此,媒体所宣传的理论才能为受众所理解、所认同,理论才能转化为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意志,转化为受众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应在理论宣传实践中处理好见识上的高瞻远瞩与当前社会现实状况的关系,思想上的深刻性与表达上的浅显性的关系,理论上的抽象性与表现上的形象性的关系,本质上的冷静理性与感受上的激情感性的关系;弘扬主流价值观,阐述正确主张、立场,使用群众语言、生活化语言解疑释惑,引导舆论。强化服务就必须做到:寓理于事,寓理于情,不强加于人,不教训人,入情入理,入心入脑;尽可能在交流中宣传,在沟通中引导;要说真心话,说实在话;追求推心置腹,形象生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情景交融,喜闻乐见,把正确的理论、思想转化为受众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三是以思想观点的深刻强化理论宣传的传播力。要高高举起观点这面大旗,用真知灼见来感召受众,引领舆论。要将媒体建设成受众开心启智的钥匙、思想上的导师、生活和工作中的顾问、人生道路上的明灯。要把从业人员培养成高瞻远瞩、思想深刻而独特、视野宽广的新闻媒体工作者,使思想的力量渗透到各类节目中去,让思想理论的力量成为拉动传播力的引擎。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视台)

第2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道德教育;困境;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06-02

一、多元文化的概念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逐步发展,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由于科技的力量,信息能够被迅速传递,从而使得每个置身社会中的个体面对的不再是某种单一文化形式,而是多种文化糅合的一个过程。多元文化的出现有着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人们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各种国外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都随着国门的打开涌入国内,这些“舶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并存,共同形成了我国现有的文化多元色彩。但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传统的道德观念却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过去的传统道德思想和生活模式、价值观念被强烈的冲击着,尤其是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工业污染、环境恶化以及现代通信技术革命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不信任和西方文化中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等,使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更易在这种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中迷失自己,他们感到困惑、迷茫、孤独、无所适从,甚至行事离经叛道,崇尚暴力,为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的道德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二、传统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很难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道德教育氛围

社会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践场所。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甚至远远高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传统说教,但社会文化意识良莠不齐,其道德教育作用表现出以下两点:

1、社会现象的表象特征使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由于新的思潮不断涌现,外界良莠不齐的文化意识大量涌入,从很多方面影响了社会行为。很多思想观点与以前大相径庭,甚至“黑”“白”颠倒,一些现象让我们感到困惑、不解和迷茫,很难区分其中的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无法用统一的道德标准进行简单的评判,更不用说对于还处于懵懵懂懂中的学生了。

2、正义的道德力量在社会中并不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却并没有表现出与之协同一致的进步,相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大量存在,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导致的愈演愈烈的贫富差距更是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传统道德的认知,使人们开始以审视的态度重新评价过去所受的传统道德教育。因此,“知识无用论”、“权力至上论”,“唯钱是图论”等与传统道德教育相悖的思想和理论大行其道,并借助一些运用这些思想和理论大获成功的实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极大地侵蚀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加之,青少年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具有非理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喜欢追求刺激、新鲜事物;逆反心理严重,不听劝告,行事偏激、不加思考,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些心理特征和表现都和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不相融合,因此,也导致错误的思想和理论趁虚而入,占据他们的心灵。

(二)家庭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方式没有得到强化

面对激烈竞争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现状,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家长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表现了太多的功利性色彩,既过分追求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主观上淡化了家庭的育人作用,客观上对子女的成长形成了不良的引导。同时,子女还背负着父母未能实现的人生愿望,他们无暇思考有关道德方面的是是非非,只能简单的接受。

此外,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对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巨大冲击,使得单亲家庭子女,非婚生子女数量呈现上涨态势。再者,传统家庭面对的较大的生存压力等,都使得家庭在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时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了家庭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学校德育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切实发挥

由于旧的对学校的评估体制尚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所有的学校都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无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生家长,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首要标准。而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仅仅局限于在政治课上的一点时间,学生其余的时间更多的是被升学压力的科目所挤占,思想道德教育成为了教学质量的附属,日渐失去了应有的位置。

1、整个教育体系,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国家教育部要求在每节课的讲授中都要设立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必要性,甚至认为这只是语文教师和政治教师的工作,还有的认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会影响到知识目标的正常完成,因此,并没有在每节课中有效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对于大学教学来说,由于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分辨的能力,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较少在课堂上涉及,因此,形成了自下至上的整个教育体系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2、学生管理机构没有发挥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无论大中小学校均设有政教处或类似学生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另外还有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但这些组织往往并没有在平常发挥出其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一般都是在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时,进行一定的处罚了事,而缺乏日常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

3、教育内容陈旧,方式简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教育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没有一个完全的模式可供套搬。但很多教育者并没有紧跟时展脉搏,仍旧利用老套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因此,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认同,甚至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佳也就在情理之中。

4、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在思想道德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是纯粹的接受体,而是一个道德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离开了学生这一主体的主观能动,任何道德教育都显得空洞、苍白、无力,也只能做到“口服”而不能使其“心服”。学校教育常常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

三、多元文化下道德教育困境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对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加之某些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也没有深入贯彻并且有效实施,所以,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社区等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体系。

(二)应建立一套有效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永续机制

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应努力建立起一套永续不断的宣传教育机制,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出现。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些运动式的刷标语,喊口号对人的思想的形成毫无益处,因此,应注重教育工作者平时的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应注重树立榜样力量的激励作用,应注重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和大众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总之,只有通过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携手,才有可能最终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得在较短时间内思想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学院

作者简介:张鹏蕊(1964― ),女,宁夏海原县人,宁夏大学学院教学办工作。

参考文献:

[1]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

[2][日]牧野笃.现代教育学的批判性思考[J].《外国教育资料》,2000.4.

第3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母语文化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交流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以思想和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的英语教学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和转型。语言的教学与文化的教学息息相关。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正确对待不同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母语文化教学。

一、大学英语母语文化教学缺失现状

“英语教学”不是单向的,不仅包括英语语言教学,还包括汉语语言的教学。既然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关的,那么,英语语言的教学同时也应包括英语文化的教学和汉语文化的教学。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无论是从教师还是学生的层面看,他们更注重英语文化的理解和学习,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基本是持有忽视态度,例如,很多学生对西方的“情人节(Saint Valentine’s Day)”、 “圣诞节(Christmas)”、 “万圣节(Halloween)”非常喜欢,甚至还会在这样的盛大节日专门举行不同的聚会,而对中国传统的“七夕节”、“端午节”、“中元节”等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庆祝了。此外,大部分英语教师主要注重对英语文章字、词、句、篇的讲解,而对文章背后掩藏的母语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甚少,更谈不上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中国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总体而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教学缺失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大学英语母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同时也要求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有一定了解,特别是对中国文化传统要熟悉,注重培养学生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精髓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将是多元文化的教学,尤其是母语文化的教学将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了母语文化,所谓的英语教学便成为无源之木,毫无意义。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首先要求英语学习者对自己本国的文化理解,然后以英语为媒介,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国文化。没有母语文化作为基础,跨文化交流无法实现,对外国文化的学习也成为“纸上谈兵”。著名学者胡文仲、高一虹也曾经指出:学了外语就丢了母语,有了外国文化就抛弃了民族文化,那么这些人仍是‘单语人’,这个世界仍然是隔绝的世界,如此,外语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可见,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是目的语文化的单向导入,而是多元文化的输入和导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此外,母语文化在对外国语文化的学习中可以起到正迁移的作用,促进英语学习者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目的语文化。

三、多元文化视角下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母语文化教学的策略思考

1.制定新的英语课程学习方案,实施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以往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历来都只是重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教学和学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被视为评价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标准,而对母语文化的系统学习则置之不理,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学校对于母语文化的教育仅仅只有大学语文一门课程,并且在所选的英语教材方面,所涉及到的文章基本都是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原著。因此,为了加强对母语文化的学习,首先应该多增设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在选择英语教材时,也可以补充一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文章,汉语和英语的学习是平等的地位,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母语和母语文化学习的经验,将其发挥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使其两者的学习相得益彰。在教学模式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使用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这一点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的口语课程中有所体现。中国教师和外籍教师可以一起备课,合作教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英文表达学习,同时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2.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重新定位教师的文化身份

当前很多英语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自身的中国文化功底不深。因此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也只是注重对英语语言字词句的讲解,而对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体系避而不谈。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应努力培养自身的母语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多出国学习进修,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比较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差异,更准确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学生的文化引导人,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成为“文化大使”的角色

作为学生,他们除了在英语课堂上要积极配合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之外,在课后他们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认真阅读文、史、哲等经典作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电影、音乐等多种方式去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努力使自己成为能够胜任向西方传授中国文化的“文化大师”。

四、结语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母语文化教学,努力实现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母语文化教学渗透进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A].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第4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 小学英语 跨文化教育

一、在我国民族地区开展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一)在民族地区开展小学英语教育有助于民族振兴

近年来,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我国的市场经济也不断发展与完善,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也给了民族地区以帮助和指引,民族地区的经济生活与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也面临这众多的挑战与威胁,为促进我国各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必需适应全球化趋势,与国际接轨,提高民族地区的整体素质与科技水平,提高综合实力。吸收与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英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的掌握是畅通与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引导民族教育的正确方向,树立合理的价值取向,是健全民族教育制度,促进民族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

(二)在民族地区开展小学英语教育有助于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

多元文化教育是民主地区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双语教学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体现。在民族地区,由于各族人民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习惯、认知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因此彼此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念也会存在差异。语言是各族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多民族文化背景之下,将英语引入教学,也意味着西方文化与中华各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整合。在中外文化的相互摩擦融合过程当中,民族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拓、个性得到发展,文化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有效的融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质的飞跃。语言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在文化交流期间,传播与发扬本族文化,使本族文化广泛流传于世界之林。

二、厘清民族文化与语言教学的密切关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精髓所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创造力的动力源泉。各民族的文化有效统一,,才能唤起民族活力与希望。文化与语言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语言是文化的支柱,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通过语言的顺畅沟通,才能形成多元的文化。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同的文化氛围一定程度上左右语言的发展方向,各族语言发音、用词等,均反映出当地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主要特征,其中包括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以及反映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研究语言教育问题,就应该置身于所在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而不能绕开民族文化,更不能规避民族文化,这不仅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奠基,并且从本质上来说,语言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共生,从而实现各族之间的和谐共处。[2]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聚居在一起,特别是西南民族地区,多民族聚集使得文化价值多元存在。各个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共同发展是我国发展的主流。随着全球化一体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进一步加深,国际文化流入我国,我们必需面对国际局势带来的挑战,封闭是没有出路的,要实现民族的复兴与发展,必需适应社会变化,吸收国际文化精华,以增强民族文化综合实力。而要了解他国文化,首先就要学习他国语言。小学是个人认知的启蒙时期,在小学期间开始语言与文化的教育,对其未来价值取向的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三、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当中实现多元文化交融

(一)以教材为本,进行创造性的整合

教材是教学之本,精心设计、结构合理、难度适中的教材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有效传播相关知识。我国的教育改革正是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各个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经过改革与整合,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顺应时展的需要。[3]小学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根据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创新性筛选与补充,如词汇拓展、趣味小知识、民族节日习俗解说等等,伴有文化内涵的知识拓展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丰富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至于,实现民族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提高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综合水平

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小学教师对个人的启蒙作用不可忽视。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着手与教师总体水平的提高。在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要适应时展,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吸引与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英语教师队伍,是小学英语教育的重中之重。首先,借我国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之机,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回乡任教,支持青年志愿者到民族地区支教,积极采取有效政策吸引优秀英语教师。其次,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增加教师与发达地区小学交流学习的机会,以及教师参加教学培训的机会,大力提升教师综合水平。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切身感受不同文化

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同文化,实现文化的交融。首先,创设情境是提英语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条件,营造一个真实有趣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化氛围。例如讲到halloween,教师可以将教师布置具有节日气氛,穿上有趣的服装,准备糖果与南瓜灯等道具,在教师给学生观看视频,告诉学生在此节日西方国家孩子会敲门并喊“Trick or treat”,不给糖果就捣蛋,并在教师实战演习,从而在情境中学生对英语运用有更好的把握。其次,可以将民族游戏融入小学英语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广泛收集民族地区的传统游戏,并按运动、娱乐、竞赛等进行分类整理,进而从英语教学应用角度,选择适当的游戏与小学英语进行创造性结合,特别要注重游戏的可操作性与教育性。[4]例如壮族民族体育抛绣球,将绣球抛过有一定高度的铁杆上的球圈当中即得分,一定时间内过圈的绣球数最多者获胜。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在绣球上表上英文,如apple、banana、mango等水果名称,在球圈上贴上水果图片,学生按英文把绣球抛入相应的球圈即得分。民族游戏与小学英语教育的结合,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教学;公共英语;跨文化

英语是目前世界通用性相对强的一种语言,我国在开展英语的教育时总是存在众多的问题,例如,语法的掌握不够好,语感不好以及实际的应用程度不够好。为了提升我国高校英语课程的开展效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的观念,在开展公共英语的教育时应该重视对学生跨越文化的意识。通过对学生开展跨文化思想观念的培养工作,可以提升大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更高理解程度,更好的理解英语这门文化,最终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成果。

一、对跨文化观念的科学认知

意识就是一种观念,跨文化是当下符合世界发展形式的一种意识,需要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以及观念认知进行科学的理解。以我国作为主体讲,跨文化的观念应让人们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环境、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让人们对某一个国家或是人群有着深度的了解和认知[1]。不能说不同的认知观念就是错误的,因为不同环境给人们对待事物的认知和评价标准有着不同的标准,所以要想了解不同国家的意识就应该了解他们的社会环境,了解他们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和观念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成环境,有着特色的人文环境,所以会导致在对待同样事情或是事件的时候,不同生长环境的人群会有不同的认知和评断。通过深度的认知可以让人们对这一国家或是地区的人们有着正确的认知,可以正确的掌握这些人们的语言环境和特点以及行事的方式。

二、大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观念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关键因素

就我国的大学教育的环境和发展模式看,在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跨文化观念的时候应该重视几个关键因素,分别是英语教师,英语课程的授课过程以及英语教学的实践活动这三个关键因素。英语教师是开展公共英语教育的主要角色,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和讲解,在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中占据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应该在课堂的开展中向学生正确的介绍国外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的学习观念。

虽然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式较好,和各国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但是很多学生对以英语为主语的国家没有正确的认知,不了解这些国家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英语语言的使用环境。我国大学生对英语的语言环境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对一些英语词汇的使用存在环境不正确的现象,对语言的使用存在众多的误区,实际使用英语的水平比较差[2]。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学生的在进行英语的学习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应该加重英语课程的引导和讲解作用,同时应该重视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可以,通过众多的英语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观念,提升大学生对英语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和英语知识的使用性。

三、大学提升学生跨文化观念的科学途径

为了提升大学生对英语的正确使用和认知,大学应该在进行公共英语课程的时候重视对学生开展跨文化的观念意识的培养和树立。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开展英语知识的讲解活动,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开展国外文化的讲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比较法进行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的观念。

各大高等校园应该重视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的观念,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的成效。在公共英语课程的开展中,学生不仅需要对词汇和语法等英语知识有着掌握,还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跨文化的意识,教师应该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各个教学的环节中[3]。英语教师应该在众多环节中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的观念,以不同的文化意识为讨论主题,让学生开展英语话题的讨论。同时,可以开展以国外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体验英语文化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的观念,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

四、结论

在多元文化的发展情况下,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高校在开展公共英语教育的时候应该从英语教师,英语课程的授课过程以及英语教学的实践活动这三个关键的因素入手。以一种长效的机制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观念,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育中向学生讲解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国家的环境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同时,高校可以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的观念,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J/OL].英语广场,2016(04).

第6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 蒙授英语专业 教学策略 教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提高全民族素质,提倡多元化发展,人们对多元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中,英语专业教育专业出现得比较早,目前已经有很完善的教学大纲和相对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了,但伴随着英语教育积极改革步伐的推进,传统的教育理念陈旧,模式僵化亟待解决,注重蒙授英语专业文化教学创新。本文指出了目前蒙授英语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对蒙授英语专业教学面临的基本形势进行了必要而阐述,最后针对蒙授英语专业提出了几点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新形势下蒙授英语教学的现状

1.蒙授英语专业学生素质不同,所招的学生学习基础与社会环境不同,学生之间语言素养有差异很大,这种情况给蒙授英语专业教育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也给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带来了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2.教学管理上,加强文化教学多元。由于蒙授英语的专业特殊性,在中国文化主流教育的基础上,需增加英语国家文化教育,同时不能忽略蒙古族文化的输入,使学生对中西蒙文化的融会贯通,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等。这些都需要学校合理的搭建文化课程平台,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管理上也提出了挑战。

3.目前蒙授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程度有待提高。由于目前科技的日新月异,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英语学习接受速度快,但计算机网络内语言交际的情景大多是虚拟的,缺乏实际的交际目的和情景。这种授课模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充分体现,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这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多方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深入细致的剖析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快速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加强蒙授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1.教学矛盾凸显。对专业蒙授英语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在整体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蒙授英语专业的特殊性,真正适合蒙授英语教材仍显不足,大部分教材由汉语教材翻译而成,内容多为中华民族主流文化,蒙族风俗民情没有在教材中得到体现,学生受到教材限制,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学习效果速度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中很重视,并且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c精力,但是学生状态不同,教师客观性不足,不能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影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提升。

2.民族文化逐渐缺失。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家民族文化也开始逐渐大融合,而我国又是多民族国家,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也是我们教育行业的权利和义务,将蒙古族人们长期积累的优秀文化融入到课程中,独立的、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的认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有深度的理解母语的悠久历史,结合本专业特点,提升他们的民族素养,培养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3.跟随主流文化共同发展。中华大地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无限的智慧,主流文化在多元化文化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重视主流文化知识学习,让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提高,有利于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了解世界文化的发展。

三、蒙授英语专业文化教学的探索

1.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蒙授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既能看、又会说,随着地区素质教育改革脚步的加快,无论高年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重视英语教育培养,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尤为重要。蒙授英语专业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将心理学与英语教学完美结合在一起,做英语教学的调整,改进英语教学方式及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加强对中西文化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做到融汇贯通,提高学生的在多元文化中的交际能力。

2.加强语言交流运用。英语教学除了要教会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理论之外,还要教会学生们交流的技巧,例如语感的培养,语言的交流等等,这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教育体系,其中语言的运用是关键,教师要将英语交流技巧与英语理论教学、教育方法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全面的能力,学生要会看,还要会说,充分体现出英语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其次,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关键,可以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走向打下一定的基础。

3.注重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传统的蒙授英语教学只是一味地背诵考试,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音频、视频,生动、形象的教学,国际化、标准化、严要求学生的专业学习。其次,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利用学生的不同特点及特长,有区别的进行培养,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促进其能力的提升,带动周围学生的热情。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蒙授英语专业教学是的教育行业重点教学内容,受到学校和教师、学生的一致重视,教师要在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尽职尽责,创新英语教学的模式,以人为本,培养出蒙授英语专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做好人才输送工作,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7篇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各级高校的英语专业经历了一个跨越式甚至是超常规的发展历程,英语由一个学科发展成了一个专业,几乎每个高校都有英语专业,过渡地发展英语专业造成了很多弊端,比如使得专业的英语人才良莠不齐;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质化的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基于此,我们要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研究英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

英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英语专业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和冲突。英语既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也是人文性的学科。英语是一门国际性的语言,也是联合国法定的通用语言之一,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各国的沟通和交流离不开语言,而英语则是最重要的沟通和交流语言之一,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因而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英语也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英语和汉语一样有着辉煌的历史,英语由英语语言、英语文学和英语文化组成,他是一门人文通识的教育,通过英语我们可以领悟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拜读拜伦的诗歌,可以看狄更斯的小说,学习英语不仅是掌握它的口语,能够熟练的书写,而且要使得自己人文视野更加宽广,人文情怀更加深厚,同时能具备批判性的思维、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全面性和综合性的人才。但是当前很多地方性高校在英语专业的设置和教授,在英语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面离着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差距很大,尤其是地方新建的本科院校和独立学校的外语系在这方面做得更不好,地方院校和独立学校的外语系建校时间短、师资力量有限,入校学生基础差使得英语专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和冲突。当前在地方高校的英语专业中,课程设置上以基础技能课为主,在英美文学和英语语言学上面开设的并不多,同时英语专业知识课几乎缩减殆尽,这样就偏离了高校英语类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更多的侧重于英语的工具性,对于英语的人文性则不太重视,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因而顾此失彼。最后使得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英语专业,由于专业技能差,在找工作以及其他方面困难重重。

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地方高校的英语专业迅速发展,甚至到了过度膨胀的状态,过度的膨胀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严重滑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很难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的专业化、复合型的英语人才。英语专业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发展,课程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多,而专业只是多,课程虽然不断增多,但是过于分散。教材中过度的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而对于文化内涵尤其是英美文学和历史的选材过少,而且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英语专业要求严格,一直强调学生的听说练习,而对于学生的阅读则不是很重视,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够,而且在英文写作是更是不尽如意。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达标,学生的专业水平也不达标。高校英语专业的过度膨胀进一步导致了高校管理中的不规范和不到位,当前地方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高校对毕业学生的要求和管理却一再松懈,本科毕业生以参加面试或者准备找工作为由,经常缺课、旷课甚至逃课,四年八个学期的英语本科教学变成了三年半甚至是三年,这样学生在面试和就业中也很难有多大突破,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不扎实。强大的就业压力也导致了学生论文质量的下降,很多时候指导老师很难找到学生,学生只是在快要答辩的时候才出现,论文抄袭非常严重,甚至没有几个是自己写的。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独立思考、知识积累和分析能力的集中体现,毕业论文全部是抄袭的,意味着大学四年青春白白浪费,也说明学生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在就业方面遇到困难也是必然的。

高校缺乏统一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早在21世纪初,就确定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一复合型外语人才为目标,也就是说英语人才不但专业过关,而且综合能力强,就业竞争力大,在20来年的发展中,我国地方高校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亦步亦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暴露了很多问题,这个问题的症结就是缺乏统一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全国各地高校的英语专业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学生自身的水平也不一样,名牌高校和普通高校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因而在人才培养上要注意差异性,要做到分类,但是当前高校缺乏统一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很好的步骤,也没有可行的计划。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也无法通过辅修、副修或第二学位的方式完成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的选择比较单一,很多高校本身师资条件有限,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这样就进一步削弱了英语专业的学科性和人文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数是强调的是工具化的职业训练,由于过分强调英语“工具性”职业化训练,学生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严重缺失,这样就与社会对高端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高校为了打造自己的特色,为了能在自己的院校出更多的人才,提出了很多培养人才的目标,比如有的高校提出培养通用型人才、而有的则以国际化英语人才为口号,应用型人才、学术性人才、精英型人才的提法也在很多高校出F,由于提法诸多,分类重叠,层次不明,导致很难出真正的人才队伍。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英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研究

科学定位,双轨并举。地方高校在转型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科学定位的问题,将高校怎么定位,将学科怎样定位,培养的人才怎样定位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地方高校要根据英语类的专业特性,科学定位,双轨并举,根据技能型和学术人文型两种类型培养多元化的人才,科学定位和双轨并举的战略形成以后,就安排和集中师资力量进行重点突击,在招生人数上也有所控制,这样就能很好的确定专业的走向和培养人才的步骤。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基于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学校发展情况确定培养人才的方向,要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导向,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地方高等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对外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繁荣需要大批的英语专业人才,因而要充分利用自身办学的条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更多的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同时将培养学生研究型人才的职能更多的划分出来,也就是交给“985”和“211”以及专门的外语类院校,当然我们都清楚地方院校也不乏有“985”和“211”,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要以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为核心的人文通识教育为主要方向,学术研究型的人才不同于应用型人才,他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理论研究方面。分类也只能体现在专业方面,也就是应用型的人才也要学习英语语言、英美文学和英美文化,而研究型的人才也要加强口语训练以及日常交际的培训,总之,高校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较强的人文知识修养。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实际上一直面临着一个教学质量的问题,因而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上面,一定要有改革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如在英语课堂上采取启发式的英语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的英语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成了当前的趋势,因而要充分地利用新科技和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设备与资源,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慕课等形式也应该成为地方高校的重要选择形式,语言与内容整合的教学模式也是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地方高校应该借鉴和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面,欧美国家的应用技术型的本学经验、产学研以及校企合作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地方高校可以试着尝试英语专业与区域相关企业单位签订共建校内外实习的基地,在校内建设加大力度,比如修建同传语音室、适用于商务发展的模拟谈判工作间等,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和企业。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要委派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行业指导,如在校外实习则要注意与对外企业提供的岗位进行很好的衔接。教学质量决定人才质量,人才质量决定核心竞争力,因而,地方高校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严践行课程体系模块化。当前我国高校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多元化的人才,而课程体系模块化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有力的保障,英语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四个模块,也就是语言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实践教育。这四大模块就是对英语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设想,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语言教育是课程体系模块化的基础,语言教育强调的是英语作为一种母语的语言技能训练,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带有很大的汉语倾向,而通过语言教育,将英语的训练当做母语的训练,成为固本教育和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模块涵盖不同类型人才选择的不同方向课程,英语专业本身就包括英美文学、英语语言等,而专业教育模块更是将文学系列课程、语言学系列课程、翻译系列课程、商务英语系列课程、教育学系列课程、科技英语系列课程涵盖在内,同时高校可以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倾向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决定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别课程的比例,还可根据师资情况和学生兴趣决定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别内部开设何种方向的系列课程,从而彰显学校特色。通识教育能够进一步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当前在地方高校中,往往忽略通识教育,因而要在通R教育方面加大力度,使得语言教育、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组成三角,而且要以实践教育模块为核心,内容灵活替换,教学互相渗透。重点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 影响因素 公司业绩 内部资本市场

国内多元化经营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元化经营影响因素研究;二是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一、多元化经营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多元化经营影响因素研究,主要从股权性质、股权结构、管理者特点、产业环境、公司特点和行业特点几个角度出发,研究这些因素对多元化经营的影响。

关于股权性质与股权结构与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统一的结论,王化成和胡国柳等(2005)发现国有股比例与多元化正相关但不显著,而姜付秀(2006)得出的结果却相反,发现国有股比例与多元化负相关并在1%水平上显著,然而张翼等(2005)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与多元化经营呈“U”型关系。余鹏翼、李善民和张晓斌( 2005)从管理者股权分析其对多元化影响,发现管理者股权比例与多元化程度呈现先负后正的非线性关系,即管理者股权比例增加,多元化程度会降低,但当管理者股权比例超过某一边界值后,多元化程度开始上升。熊风华、彭珏(2011)发现产业环境与公司多元化存在相关关系。除此之外,管理者特点会影响到企业多元化选择(陈传明、孙俊华,2008),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家的学历与多元化程度正相关,拥有技术类专业背景的企业家的企业多元化程度更高,拥有财务背景的企业家的企业多元化程度不是更高而是更低。大多数学者也发现不同行业多元化特点不同(余鹏翼、李善民和张晓斌,2005;姜付秀,2006),指出不同产业的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具体说, 农林牧渔业的多元化程度最高,这可能与产业的市场空间有限具有一定的关系,综合类、建筑业、社会服务业多元化程度也相对较高。那些具有垄断性的产业, 如采掘业、水电气的生产与服务业、石油化学塑料、非金属冶炼,以及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产业,如电子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的多元化程度相对较低。姜付秀(2006)从多元化战略理论出发研究了公司特点对多元化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规模越大、上市时间越短的公司越倾向于专业化经营。反之,则越容易进行多元化。其他学者研究多元化经营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二、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关于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已有研究表明主要存在四种情况:一是正相关(傅继波、杨朝军,2005;苏冬蔚,2005;余鹏翼、李善民和张晓斌,2005;姜付秀、刘志彪、陆正飞,2006),即认为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公司价值。二是负相关(张裕龙,1999;姚俊等,2004;张翼、刘巍、龚六堂,2005;洪道麟、熊德华,2006;石水平、周英顶、黄郡,2006;杨万荣、朱永飞,2009;曾春华、杨兴全,2012),即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平均给所有者带来的收益低于单一经营的公司平均给所有者带来的收益,多元化会损害公司绩效。也有的学者解释其中的原因,比如政府干预因素,认为政府干预下的公司多元化经营,由于更多地出于政治目标和社会职能的考虑,降低了企业的绩效(陈信元、黄俊,2007)。也有的学者从成本角度分析(杨兴全、陈跃东,2009)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整体上降低了公司的业绩,其原因在于多元化经营实现的协同效应不能弥补因冲突而产生的成本。三是不相关(刘力,1997;朱江,1999;姚俊等,2004;程勇、徐康宁,2006),即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ROE)关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四是“拐点论”。金晓斌等(2002)认为公司多元化确实存在一个度。然而,姜付秀等(2006)研究发现,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之间的拐点已经出现。程勇、徐康宁(2006)研究发现,无验证结果证实存在“最优多元化水平”。该观点还没有得到一致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还没有的统一的结论。

三、影响多元化经营效果的因素研究

由于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业绩关系的不确定性,引发学者从其他角度研究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业绩关系的影响,具体包括:制度因素、成本、经营周期、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资本成本和债务融资等。

有的学者试着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解释(杨艳、赵娟娟、陈收,2012),发现处于不同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的企业,专业化比率、相关专业化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不同的相关关系。除此之外,有的学者探讨多元化经营的其他经济后果,比如: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王峰娟、邹存良,2009;吕洪雁、王立明,2012),前者研究发现给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多元化程度对内部资本配置效率有直接影响。从专业化到多元化发展的初期,内部资本配置效率会得到提高;超过一定程度后,多元化上升会降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而后者得出不同的结论,发现整体上市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规模对企业集团多元化程度没有显著影响,或者说,整体上市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并不依赖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还比如:资本成本与债务,姜付秀,陆正飞(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权益资本成本正相关,而与总资本成本负相关。有的学者从盈余管理角度解释了该原因(蔡正毅,2011),认为多元化公司由于操控性应计质量低,导致资本成本高于专业化公司。杨照江、王亚坤(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与外部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与外部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发现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有效的前提下,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外部融资规模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增强。

四、研究局限及建议

1.研究局限

(1)多元化研究数据取得限制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要经过企业多年积累才可以体现出其效果。因此对于多元化行为研究从时间序列角度出发,对大量的详细分部数据分析和研究才较有意义和有价值。然而中国上市公司详细披露分部报告是从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后,要求企业分别按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编制分部报表,作为利润表的附表。即2001年才有较为完整的分部信息披露。同时由于中国财务学者研究的数据大多来自国泰君安的CSMAR数据库、色诺芬信息服务公司联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推出的CCER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而这些数据库起初没有财务报表附注的数据(CSMAR数据库已有2003年开始的报表附注数据),导致学者如果研究多元化经营,必须通过下载上市公司报表手工收集数据,限制了多元化样本数据的取得,使得已有多元化研究结论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2)多元化研究基础理论缺乏

贾良定等(2005)研究发现:在多元化动机、时机、产业选择西方与中国有较大的区别。动机方面,西方理论界比较强调资源论、交易费用论和论方面的动机因素、而中国企业界比较强调组合论、政府政策论和制度论方面的动机因素。时机选择:西方理论界比较强调当企业面临威胁时进行多元化,而中国企业界比较强调当企业有实力时进行多元化。对多元化产业选择的认识上,西方理论界非常强调产业选择的关联性,而中国企业界比较平衡地考虑关联性和吸引力。可以看出,不能单纯地照搬国外多元化理论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行为,要根据中国的制度环境、法律政策、企业发展特点等来探寻适用于中国公司的理论。

(3)多元化研究不系统

多元化研究范式基本为“动机 多元化行为 企业绩效(Hosikission&Hitt,1990),可以看出,多元化的动机与多元化绩效之间是通过多元化行为联在一起,不是孤立的,目前大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业绩关系研究是独立与多元化动机的,导致研究结论之间的不一致,有的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折价,有的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溢价。

2.建议

(1)从动机出发研究公司多元化行为,探寻多元化经营效果背后的原因

针对多元化行为带来的企业绩效会受到动机影响,即心理学理论提到的“动机与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建议从动机出发研究公司多元化行为,探寻多元化经营效果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得出多元化经营导致“折价”或“溢价”。

(2)从时间序列角度研究公司多元化行为

针对前述研究局限分析,可以看出要想找出公司多元化行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必须通过大样本,时间序列角度去分析和研究公司多元化行为。如果仅仅局限于某一年样本,会出现有的公司处在多元化初始阶段,有的处在多元化上升期,也许有的处在多元化趋于集中化阶段等,会带来结论的局限性。

(3)发展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多元化经营理论

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行为,必须站在中国大环境下去分析和研究,才能对未来的企业多元化战略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很好的现象是陈信元等(2007)、杨兴全等(2009)引入中国制度因素变量,考虑多元化行为带来的经济后果,但还没有完善的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多元化理论,因此建议在制度背景研究基础上能够发展出适用于中国制度背景下公司多元化发展的理论。

参考文献:

[1]陈传明、孙俊华,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多元化战略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5): 124-133.

[2]陈信元、黄俊,政府干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7(1): 92-97

[3]洪道麟、熊德华,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分析[J].金融研究,2006(11):33-43

[4]贾良定、张君君、钱海燕、崔荣军、陈永霞,企业多元化的动机、时机和产业选择[J].管理世界,2005(8):94-104.

[5]姜付秀,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决定因素研究[J].管理世界,2006(5):128-135.

[6]姜付秀、刘志彪、 陆正飞,多元化经营、企业价值与收益波动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的实证研究 [J].财经问题研究,2006(11): 27-35.

[7]吕洪雁、王立明,多元化程度、内部资本市场运作规模及效率―基于整体上市企业集团的实证分析[C]. 国际工程与企业管理会议,2012,115-121.

[8]苏冬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溢价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2005(增刊)(4): 135-158.

第9篇

Abstrac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made a great progress and acquisition has spread into the worldwide, so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has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the drives of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enterprises, meanwhile, has analyzed current stations of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Then th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it have be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动因;现状;对策

Key words: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drivers;statu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085-03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经营和集团化的深入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企业逐步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开展各种跨行业、跨产品、跨业务的相关多元化或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然而,由于缺乏国际经验,盲目多元化,一味地模仿等原因,许多企业在急速扩张中遭受挫折或破产倒闭,巨人集团的倒塌就是最好的例证。

因此,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企业多元化经营对企业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追溯企业多元化经营产生的原因,结合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现状,同时对国外企业多元化经营进行比较与分析,为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建议与对策。

1 企业多元化经营内涵及动因分析

1.1 企业多元化经营内涵分析 所谓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又称多样化战略、多种经营战略或多角化战略,它是指企业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开展新业务而形成的战略[1]。多元化按照其内容可以划分为相关多元化经营与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相关多元化又可分为同心多元化与水平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又称混合多元化或复合多元化。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美国第三次兼并浪潮的兴起,大公司纷纷实施多元化经营。与此同时,美国学者伊戈尔・安索夫(H.lgorAnsoff)将协同理论引入企业管理领域,协同理论成为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定义在国内外理论界和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安索夫(Ansoff,1957)最早提出的“新的产品进入新的市场”定义,即现有产品不能满足公司发展或公司受到高利润产品诱惑而进入新的产品领域;另外,彭罗斯(E.Penrose,1959)在《公司成长理论》中指出:任何时候公司在实施多元化时,是在原有产品线基础上,从事新产品生产,并且生产和营销模式不同;哥特(M.Gort,1962)在《美国产业的多元化和一体化》中指出:单个公司服务的市场异性质的增加;同时,钱德勒(A.D.Chandler Jr.)在《战略与结构》中,通过对杜邦公司研究指出:多元化是公司最终产品线的增加。1974年,罗美尔特(Richard P.Rumelt)认为多元化是公司本身具有的性质,通过结合有限多元化的实力、技能或目标,与原有活动相关联的新的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战略。国内对于多元化的研究较晚,20世纪90年清华大学尹义省博士在《企业多角化战略与管理》中指出,多角化(多元化)并不是一种经营方式,而是企业的一种成长行为,涉及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产业方向的选择。而康荣平、柯银斌在《企业多元化经营》中把多元化定义为:企业不仅在多个行业内从事生产经营,而且向不同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对产品细分化和多元化加以区别,强调跨产业经营是判别多元化的重要因素。

尽管如此,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企业寻求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

1.2 企业多元化经营动因分析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需要对多元化经营战略进行抉择,然而,企业在做出选择之前,对其动因进行分析很有必要,即要明确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原因。企业多元化经营动因是由公司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内外部刺激因素或诱因(incentives),以及管理者在不同目标函数下追求多元化的动机(motives)共同构筑的[2]。

目前支持企业多元化经营动因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利用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等微观经济学理论,以及负债能力理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资产组合理论等金融学理论,还包括每股盈利观点、税收节约观点等。这里不再一一详细介绍,如表1所示。表1中企业多元化经营动因是以西方国家的制度和行为作为背景。然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其多元化经营动因又具有其自身特色。在新的条件下,促使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动因主要包括:① 新兴产业崛起。譬如房地产业,大批企业纷纷进军地产;②国家政策导向和优惠;③追逐高额利润等。

总之,在实施多元化经营之前,必须充分认清企业本身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获得长远发展。

2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除了上述多元化动因选择存在不足外,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诸多问题,主要包括:

2.1 忽视对多元化实施的前提分析 多元化并一定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企业首先应该基于自身实际客观进行前提分析,主要分析企业多元化是否满足内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分析主要考虑新进入行业生命周期阶段,竞争态势,发展前景等;内部环境分析主要考虑企业自身资源充实程度、管理水平、新进入行业自身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目前主业是否有过硬的品牌影响力等。因此,我国企业应在前提分析的基础上,慎重选择进入多元化领域。

第10篇

关键词:地勘单位改制;多元化经营;思考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032-02

随着地勘单位改制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勘单位经营项目也逐渐从单一的勘查服务发展到相关产业的投资与经营,地勘单位经营的多元化成为改制后组建企业集团的重要支撑,也是地勘单位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地勘单位改制尚处于过渡阶段,许多单位的企业治理结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不高,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多元化管理与经营的制度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理性的分析地勘单位多元化经营的优势与风险,为地勘单位多元化经营的决策提供基础,是地勘单位实施多元化经营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地勘单位的改制背景出发,结合相关多元化管理理论和地勘单位操作实际,对地勘单位多元化经营的主要优势和风险进行分析,以帮助地勘单位推进多元化经营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化解风险,推动多元化经营健康发展。

一、地勘单位多元化经营的主要优势

1.地勘单位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发展壮大中的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企业规避单一产品竞争产生的风险,将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安全性,分散风险。

分散市场经营风险,是推行多元化的主旨,也是多元化经营的基本功能。能否达到分散风险的目标,关键在于能否设计、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组合。一般而言,价格波动上呈负相关关系的产品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较强;而高度相关的产品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弱,甚至不利于分散风险。因此,从事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就应努力避免高度相关的产品组合,以利于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2.地勘单位多元化经营可以产生协同效应,稳定地勘单位的收益

地勘单位多元化是依据技术、市场和产业相关性实行横向或者纵向的多元化经营。由地勘单位的技术关联而将业务扩展到新领域,是水平多元化的一种体现,可以通过技术延伸或者业务扩大来发挥地勘单位核心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延伸或业务扩展来充分发挥企业潜力,也就是技术的协同效应。

地勘单位从单一勘探业务扩展向多矿产、煤田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煤业化工、冶炼等在产业上游或下游延伸,可以使交易模式由原来的市场采购买卖到企业内部的行政调控与调拨,可以充分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产生垂直作业的协同效用。并且,与纵向多元化之前相比,由于内部有计划和协调功能,在问题处理、事件决策等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减少费用。这样就产生了控制与协调的协同效应。

企业要发挥协同效应,必须对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在各业务单元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使管理层能够有效的控制协调各业务板块的发展,从制度上保证协同的实现。

3.地勘单位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企业潜力,充分扩大地勘单位的市场影响力

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地勘单位的核心业务板块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也面临日益萎缩的趋势。勘查业务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要想获得更高的利润,就必须在原市场以外的业务领域发展。在保持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的业务多元化,可以对相关业务市场形成冲击力,甚至在业务延伸方面抢得先机,从而提高地勘单位的竞争地位,扩大地勘单位的市场影响力。

4.地勘单位多元化经营可以培育地勘单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企业内部融资的能力

地勘单位的业务如果只停留在勘查层面,业务利润只能处于“微笑曲线”的次底层或底层。在现有勘查市场出现饱和的情况下,要保持较高的利润就必须向勘查业务以外的领域拓展。地勘单位在保持核心业务板块的前提下,扩大业务领域,发展多种经营,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地勘单位多元化经营的主要风险

1.分散管理精力,业务的多元管理将更加复杂

地勘单位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由于产品或者业务的多元,市场环境也随之更加复杂。不同的业务板块产生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而这些产品或技术服务在开发难度、销售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地勘单位的多元化经营,管理层级会随之增加,管理部门也会更加细化,原有的职能、协作机制、利益平衡都会有所调整,管理的难度会显著增加。

2.容易导致盲目扩张,陷入多元化困境

企业经营多元化之后,往往为了追求经营业务板块的扩大而盲目兼并与重组,将核心品牌扩展至其他领域,不仅稀释了原有的核心优势,也会给企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优势与企业同时覆亡。

3.多元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投资风险

研究认为,通过企业多元化来降低经营风险同样会带来其他方面的风险,如投资风险。企业相关多元经营之后,在有充足盈余资金、人才、设备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进入非相关多元化经营领域,同样也是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分散经营风险。但这种需要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多方面的投入,是需要大量的资本来支撑,这对一些企业是不具备的。

三、对地勘单位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几点建议

1.多元化经营要把握市场机会,量力而行

多元化作为一种战略,对地勘单位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是在于应该在对地勘单位自身资源、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有效运用适应战略的相关条件和发展企业自身优势,真正形成企业的多元化,构建新的经济支柱。地勘单位走相关多元经营之路,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独特的行业性质,首先走相关多元化经营之路。

2.了解自身优势,先相关多元后无关多元

发展多元化要首先界定自己的核心业务,在保持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先推进相关多元化。

主业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一业为主、多元经营之首要是做强主业。立足于主业,发展多元经营是企业成功的基本原则。成功的多元化经营是建立在成功的专业化经营基础之上的。企业在主导产业、产品上的优势可以为多元经营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和设备等方面的帮助。

地勘单位有其优势也必有劣势。发展相关多元化经营,就是要重点放在发展核心技术、核心业务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生产技术相通、管理方式和销售渠道近似、产品相互依存的特点。企业相关多元化经营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有利于产生战略协同作用,同时有利于分担多元化成本,风险较小、投资较少、收益较快,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后劲。

在一些有相当产业吸引力和充分的市场需求同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利润增长的领域,地勘单位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发展非相关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经营项目要经过行业详细调研和行业专家可行性论证分析,要科学决策,严格审批程序,明确权责,制定非相关多元化投资、决策、管理的一套完整的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决策行为和经营行为,按章办事。

3.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管理体制体系

地勘单位发展多元化经营要从建立出资人的管理、监督制度和出资人财务制度入手,推动从行政管理向产权管理转变。同时,逐步建立适合多元化经营的管理体制、体系,并形成多元经营地勘单位资产的管理监督体系,以推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总之,地勘单位在发展多元化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清经营风险,追求协同效应,优先发展主营业务,同时加强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加快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才能推动多元化迅速形成规模,实现地勘单位的战略经营目标。

Thinking of the diversified management under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JIANG Qi-ming

(Bureau of coal geology,Shanxi province,Xi'an 710054,China)

第11篇

[摘要] 本文研究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科学含义,创建了一个二元作用定性模型来论证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多元化经营的必然性,研究了现代企业虚拟经营的背景、含义以及企业深化、培育核心能力与开展虚拟经营之间的本质联系,考察了多元化成功与失败的众多企业案例。当代多元化经营成功的企业大多是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相关多元化,而虚拟经营也是核心能力培育、深化的产物,借助于基于核心能力的虚拟经营以实现相关多元化发展,是企业多元化的一条新途径,相对于传统多元化而言,它更具竞争优势。

[关键词] 相关多元化,异质多元化,核心能力,虚拟经营

一、多元化的科学含义

美国第一个以数量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的学者戈特(Gort)指出,多元化是指企业产品的市场异质性(Heterogeneity),他强调的市场异质性不同于同一产品的细微差别化。因此,可以给企业多元化下这样的定义,即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跨一个以上产业的经营方式或成长行为。多元化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含义,前者指企业经营业务分布于多个产业的状态,强调的是一种经营方式;后者指一种进入新的产业的行为,即成长行为(尹义省,1999)。

鲁姆特(Rumelt)根据经营活动的相关性把公司分为四种类型:①单一业务公司(Single Business),即95%以上的经营收入来自单一产品或服务;②主导业务公司(Dominant Business),即 70%~95%的经营收入来自主导产品或服务;③相关业务公司(Related Business),即主导产品或服务收入的比例低于70%,同时与其他业务相关,业务相关性主要是指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在产品组合、技术、工艺、顾客等方面的关联程度;④不相关业务公司(Unrelated Business),即主导产品或服务收入的比例低于70%,而且没有大量的相关业务领域。

许多人都知道多元化是指企业跨不同产业经营,然而对不同产业的含义却缺乏科学、准确的认识。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美国统计署开发出来的标准产业分类(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简称 SIC)来划分企业所从事的产业范围,SIC结构具有层次性、层次相关性、同质性等特征,因此利用SIC分类方法划分企业经营业务的种类,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状况最为科学与规范。SIC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英文字母、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分别表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通过分析SIC结构,可以结论如下:随着从门类到小类的逐步细分,产业在产品、技术或市场上的相关性越来越强。在同一四位数SIC产业内,可认为是市场同质的,若企业在同一四位数SIC产业内经营,则视为没有多元化经营行为;如果企业跨不同四位数SIC产业经营,则存在多元化行为,跨SIC四位数产业数目越多,各产业距离越远,其多元化总体程度也越高。按照SIC科学分析方法,鲁姆特的后三类企业其实都是多元化企业。我们还可以把多元化经营从总体上划分为两类:相关多元化与异质多元化,相关多元化是指企业经营的各个产品领域在产品组合、技术、工艺、顾客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与关联性,比如目标顾客相同,生产工艺相似,核心技术一致等等;异质多元化是指企业经营的各个产品领域在产品组合、技术、工艺、目标顾客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和距离。

图1 SIC结构图

二、多元化的必然性——二元作用模型

分析企业多元化概念的准确含义,结合实际可以发现,现实中稍具规模的企业很多都存在多元化经营行为,多元化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经营实践,所不同的只是多元化相关与异质的差异程度。之所以如此普遍,是由于存在推力和拉力二元力量促成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开展多元化经营。其中推力来自于企业内部动机与外部压力两个方面,拉力主要存在于企业重组可产生的经营协同效应,如图2模型所示。其中,内部推力为:①价值最大化地利用富裕资源;②避免单一产品、行业寿命周期风险;③分散单一产品、行业技术、市场风险;④企业内部管理者追求扩张;⑤通过多元化追求对市场的控制地位。外部推力为:①竞争对手多元化对市场均衡的威胁;②资本市场、市场中介的发育成熟。

图2 企业多元化的二元作用模型

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多元化可以产生许多有利效应,这构成了企业多元化的主要拉动力量。从短期来看,兼并重组可以实现财务上的协同效应,如通过合理的会计处理,享受税收方面的收益;可以低价获得资产和关键生产要素,以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从长期来看,通过兼并重组而走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可以产生经营上的协同效应,实现一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如营销协同效应、生产协同效应、研发协同效应、投资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等等。

正是由于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的作用力量,决定了多元化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企业将由单一业务企业演变为一定程度的多元化。1965~1969年美国企业掀起了其历史上第三次兼并重组狂潮,这次兼并重组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多元化发展(主要是异质多元化)。据统计, 1949年进入美国《财富》500强的企业,到1970年大部分都成为多元化企业;德国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70年,前1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多元化企业的数目达到了一半以上;英、法、日、韩等国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还可以参考一下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情况,1949年美国《财富》500强中,单项业务企业、主导产品企业、相关联多元化企业和无关联多元化企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 38.7%、29.2%、2.9%,而1996情,这个比例已经演变为6%、14%、59%、21%。

第12篇

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时,首先应考虑给多元化经营确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确定不仅决定了投资行业的选择,而且指导着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经营和投资方针。缺乏一个明确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目标,企业在竞争、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很容易迷失方向,有限的企业资源将最终被耗散在盲目的多元化投资经营和内部的冲突协调之中。

百事可乐在多元化经营上的教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百事可乐认为,饮料市场相当成熟,很难再从对手可口可乐那里抢占市场,于是从1977年开始,百事可乐集团接连收购了必胜客、塔克一贝尔、肯德基3家快餐店,企图通过快餐店的营销网络,争取百事可乐的潜在消费者。然而百事可乐在快餐市场上遭到了来自麦当劳的激烈竞争,逐渐模糊了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目标。越来越多的公司资源和管理层精力被消耗在与麦当劳的竞争之中,百事可乐不得不同时在快餐和饮料两条战线上和两个世界级的强大对手对抗。快餐业务的迅速膨胀,使百事可乐原来的核心业务——可乐生产的比重下降到总业务量的35%,营业收入的1/3。战略目标失控的后果便是,公司饮品在1996年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落后于可口可乐11个百分点,是20年来差距最大的一次,同时在除中东以外的全球各市场上均遭惨败。这个例子启示我们,确定并有效的贯彻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百事可乐遭受挫折正是由于其未能贯彻以饮料为中心、以快餐为辅助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目标。

二、把握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在具体发展阶段和行业背景下的一种选择:或是加速成长、培育新的增长点;或是充分利用资源和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这种战略本身并不存在弊端。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失败了呢?这是因为企业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从而盲目地耗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进一步说,不同的战略目标意味着不同水平的风险,战略目标的模糊导致许多企业没有充分估计到多元化经营中的风险并对之做好准备。

多元化经营面临5个方面的风险。

1.来自原有经营产业的风险。企业资源总是有限的,多元化经营的技人往往意味着原有经营的产业要受到削弱。这种削弱不仅是资金方面的,管理层注意力的分散也是一个方面,它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严重的。然而,原有产业却是多元化经营的基础,新产业在初期需要原产业的支持,若原产业受到迅速的削弱,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将面临危机。

2.市场整体风险。支持多元化经营的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多元化经营通过“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去化解经营风险——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然而,市场经济中的广泛相互关联性决定了多元化经营的各产业仍面临共同的风险。也就是说,“鸡蛋”仍放在一个篮子里,只不过是篮子稍微大了一些罢了。在宏观力量的冲击之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资源分散反而加大了风险。一家产品出口公司可通过多元化经营扩大业务规模,然而在面临金融危机冲击的条件下,这家公司却难以在各个经营业务中与最强硬的对手展开竞争,最终落得被各个击破的下场。

3.行业进入风险。行业进入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入"过程。企业在进入新产业之后还必须不断地注入后续资源,去学习这个行业并培养自己的员工队伍,塑造企业品牌。另一方面,行业的竞争态势是不断变化的,竞争者的策略也是一个未知数,企业必须相应地不断调整自己经营策略。所以,进入某一行业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很难用通常的投资额等静态指标来衡量行业的进入风险。

4.行业退出风险。企业在多元化投资前往往很少考虑到退出的问题。然而,如果企业深陷一个错误的投资项目却无法做到全身而退,那么很可能导致企业全军覆没。一个设计良好的经营退出渠道能有效地降低多元化经营风险。摩托罗拉当初看好卫星通信业务而发起了"铱星"计划,当最后"铱星"负债数十亿而陨落时,摩托罗拉却因一开始就将"铱星"项目注册为独立的实体而只承受了有限的责任和损失。

5.内部经营整台风险。新投资的产业会通过财务流、物流、决策流、人事流给企业以及企业的既有产业经营带来全面的影响。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业务流程和不同的市场模式,因而对企业的管理机制有不同的要求。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把不同行业对其管理机制的要求以某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多元化经营多重目标和企业有限资源之间的冲突,使这种管理机制上的融合更为困难,使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最终趋于内部冲突的妥协。百事可乐的快餐十可乐多元化经营就面临着两个产业在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冲突,最终只好成立两个公司独立经营。当企业通过兼并他人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时候还会面临一种风险,那就是不同企业文化是否能够成功融合的风险。企业文化的冲突对企业经营往往是致命的。

三、针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目标确定风险评估重点

第13篇

关键词: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多元化经营;公司价值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6200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XGL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63001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919);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YJCX-Z08)。

作者简介:袁玲(1972-),女,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6-0112-05收稿日期:2012-01-18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是由大股东控制的公众公司,掌握控制权的大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我国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由此而形成的成本对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产生影响。本文在控制多元化经营内生性的基础上检验了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将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引入模型探讨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冲突对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影响。

一、研究文献与假说的提出

(一)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基于产业组织和管理学的观点,学者们认为多元化经营能够产生市场势力,具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效应,能够产生协同作用的优势。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内部资本市场观认为,专业化公司只能依靠外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而多元化经营公司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将资金由公司总部分配到各经营单元,复制了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促使资源向效益较高的经营单元转移。上述研究从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特质强调了多元化经营的优势,认为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同时,一些学者转向公司内部行为人的研究,从视角分析了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基于股权高度分散导致的公司控制权集中在经理手中的命题,学者们认为公司多元化经营隐藏着经理阶层的私人利益,因为公司多元化经营往往是经理实施过度投资、建立商业帝国、扩大在职消费的形式和途径(Shleifer et al,1989);亦有学者认为多元化公司内部各经营单元之间存在着跨部门交叉补贴的现象及各经营单元的经理有意识的寻租活动造成多元化经营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无效率(Rajan et al,2000),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具有毁损效应。上述文献是以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为研究背景,这些国家和地区有着成熟的市场,无论是产品市场、资本市场还是人才市场,市场信息很充分,市场效率都非常高。而转型经济国家的法律体系和要素市场的缺乏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多元化经营所形成的内部市场有助于企业通过替代和模仿外部市场功能来促进交易和提升价值(Khanna et al,2000);另一方面,转型经济国家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低下的制度背景又使得控股股东或管理者更容易为攫取私利而进行多元化经营(Lins et al,2002),多元化经营未必能够克服外部市场的低效率,反而有可能产生问题,导致成本上升,从而抵消不发达市场条件下的多元化经营优势。综上,无论是成熟市场国家还是转型经济国家,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均具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研究尚无定论,两者的关系更有可能是一个经验命题。

(二)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对多元化公司价值的影响

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所有权的分离可能会改变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当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所有权发生分离时,只要其凭借控制权地位通过侵占、转移上市公司资源所获得的利益大于其现金流所有权的存在而遭受的损失,终极控制人就有动机转移上市公司的资源来获得控制权私人收益。以控制权与现金流所有权的分离程度来度量控制性股东对小股东的攫取私利程度,众多的学者发现了它对公司价值及资本配置决策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La Port et al,2002;刘星等,2010)。我国薄弱的投资者法律保护现状使得公司的多元化经营行为为控股股东提供了攫取利益的有利条件。首先,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所构建的内部资本市场,不仅可以通过在不同行业间现金流的调配获得较大规模的自由现金流,而且内部资本市场中资源的灵活调配,还可以弥补太多的资金漏洞以防止攫取行为的败露,即多元化经营所构建的内部资本市场可以实现攫取动机下的资金调配功能(邵军 等,2007;万良勇 等,2009)。其次,信息披露质量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降低了控股股东与小股东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促进多元化经营公司的业绩。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完善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无疑增大了控股股东掏空的可能性。考虑到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复杂特性和转型经济时期的市场不完善性,具有追求控制权私利动机的控股股东确实倾向于实施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卢闯 等,2011),其实施的多元化经营可能有损于公司价值,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对多元化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回归模型与变量定义

为检验假设,我们设置了如下模型:

Ev=α0+α1Ei+α2Roe+a3Size+α4Lev+α5Age+α6Zzl+α7State+α8Contr+α9Cash+α10Ei*Sep+α11Xinchou+α12Chigu+ε

其中,Ev是公司的超额价值,借鉴Berger 等人(1995)的研究来测度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Ev=ln[V/I(V)],其中,I(V)=∑Mi=1salei[Indi(V/sale)m]代表多元化公司的估算价值,salei代表各业务单元的收入,Indi(V/sale)m代表各业务单元所在行业专业化公司市值收入比的中位数①。Ei是衡量多元化经营程度的熵指数②,交互项Sep*Ei的系数符号可以识别出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对多元化公司价值的影响,如果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导致了多元化公司更高程度的折价。

进一步往模型中加入交互项Sep*Ei来检验控股股东的掏空动机如何影响多元化公司价值,回归结果见表3。表3第I列的回归结果表明,两权分离与多元化经营的交叉项的回归系数不显著, 说明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没有导致多元化经营公司价值更大程度的下降。两权分离与多元化经营交叉项的回归系数不显著,是说明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与多元化经营公司价值没有关系呢,还是说明控股股东攫取私利行为与其对公司的控制程度有关呢?从理论上说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增强时,会使得控股股东的掏空成本上升,从而遏制其攫取私利行为,大量的研究亦表明股权制衡作为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重要微观影响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行为,减少其控制权私人收益(吕怀立等2010;吴 等,2009),因此,我们按照控制权的高低将样本总体分为低控制权和高控制权组两个样本组来分析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对多元化公司价值的影响。表3第II和第III列的回归结果显示,在低控制权组,由于其他股东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制衡作用,多元化经营没有出现显著的折价现象,而在高控制权组,多元化经营出现显著折价现象的同时,两权分离与多元化经营交叉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显著恶化了多元化公司价值。分组讨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总样本中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对多元化公司价值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即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多元化公司价值的影响视其在公司的控制程度而定。当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较低而受到其他股东的制衡时,控股股东攫取私利的动机受到抑制,自利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得到缓解,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对多元化

表3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对多元化公司

价值影响的回归分析

变量样本总体控制权比例

的样本组控制权比例>50%

的样本组(Cons)3.948***4.921***3.469***Ei-0.081-0.036-0.095*Sep*Ei-0.0250.009-0.019*Roe0.484***0.382***0.519***Size-0.170***-0.170***-0.193***Lev0.103**0.0060.225***Zzl0.0300.0300.030Age0.089***0.173***0.028State-0.075**-0.042-0.034Cash0.0580.00580.0001Contr-0.006***-0.009***-0.005***Xinchou0.041***0.051***0.034***Chigu-0.079-0.002-0.002YER-INDcontrolcontrolcontrolN46418601390F值129.92***64.81***68.59***Adj.R20.50750.50450.5199注: ***、**、* 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

公司价值影响不显著;而当控股股东拥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时,两权分离程度导致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权进行过度多元化经营,进而为其侵害公司和中小股东权益提供条件,这时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显著恶化了多元化公司价值。

上述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追逐私利的行为改变了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当多元化经营成为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工具时,多元化经营就会有损于公司价值。

四、结论

研究表明,不考虑控股股东攫取动机的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把表征控股股东攫取私利动机的两权分离程度引入模型后,在控股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时,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显著恶化了多元化公司价值。研究结论意味着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有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均衡的结果是控制内生性后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不显著,多元化经营是有利还是有损于公司价值视控股股东的冲突程度而定,当有着极强攫取动机和能力的控股股东基于追逐自身私利选择多元化经营,会导致多元化公司价值的下降。

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一定程度上为终极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提供了条件,引发其进行无效率的多元化经营,损害了公司价值,通过降低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或提高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可以抑制公司多元化经营中的过度自利动机,降低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

①Berger 等(1995)运用了收入乘数、利润乘数、资产乘数三种方法来计算超额价值,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披露各业务单元的资产或利润,因此,我们采用了收入乘数来计算超额价值。

②熵指数的计算如下:Ei=∑pi ln(1/ pi ),熵值越大,多元化程度越高。pi为某行业部门业务收入占公司总业务收入的比例。

③在La Porta 等(1999)、Faccio 等(2002)的代表性研究中常常把终极股东有效控制比例界定为10%或20%,为保证样本数量的充分性,我们以10%作为终极股东的有效控制比例。以20%作为终极股东有效控制比例进行稳定性检验,检验结果没发生变化。

④第一个工具变量是Iv,定义为公司所在行业中多元化公司销售量所占比例,它是描述各个行业多元化经营倾向大小的行业因素变量;第二个工具变量是行业盈利能力Roaind,我们首先求出各行业中专业化公司的绩效Roa的中位数,以此代表该行业的绩效水平;然后按中位数分组,行业绩效高于中位数的取值为I=1,行业绩效低于中位数的取值为I=0;对于专业化公司来说,由于只在一个行业内经营,Roaind的取值非1即0,对于多元化公司来说,Roaind=∑pi*Ii, pi为多元化公司各经营部门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Roaind越小,意味着公司所面临的行业整体经营状况较差,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倾向可能越大。

⑤以行业大类计算的某类业务收入占公司总业务收入的比例大于等于90%,则取Dum=0,即该公司是专业化经营;否则取Dum=1,即该公司是多元化经营。

HI=∑ni=1 pi表示某行业大类业务的销售份额,n表示企业涉足的行业数目。为了使赫芬达尔指数和企业多元化程度变化方向一致,采取了减1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洪道麟,熊德华.2006. 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分析—基于内生性的考察[J].金融研究(11):33-43.

李捷瑜,江舒韵.2009.市场价值、生产效率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理论与证据[J].经济学(季刊)(3):1047-1064.

吕怀立,李婉丽.2010. 控股股东自利行为选择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关系研究—基于股权结构的内外生双重属性[J].管理评论(3):19-28.

刘星,刘理,豆中强.2010. 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与企业资本配置决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6):147-154.

卢闯,刘俊勇,孙健.2011. 控股股东掏空动机与多元化的盈余波动效应[J].南开管理评论(5):68-73.

邵军,刘志远.2007. “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有效率吗?—基于鸿仪系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6):114-121.

万良勇,魏明海.2009. 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银行债务与债权人保护—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方经济(1):54-63.

吴,吴世农.2009.股权制衡、大股东掏空与企业价值[J].经济管理(3):44-52.

KHANNA T, PALEPU K.2000. Is group affiliation profitable in emerging marked? an analysis of diversified Indian business groups[J].Journal of Finance,55(2):867-891.

LINS K V,SERVAES H.2002. Is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beneficial in emerging markets? [J].Financial Management ,31(2):5-31.

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2000.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e Economics ,58(1-2):3-27.

MATSUSAKA J G.2001.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value maxim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J].Journal of Business,74(1):409-431.

RAJAN R,SERVAES H,ZINGALES L.2000. The cost of diversity: the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J].Journal of Finance ,55(1):35-80.

SHLEIFER A, VISHNY R W.1989. Management entrenchment: the case of manager specific investme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5(1): 123-139.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Market Valuation

YUAN Ling

(College of Economicis &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China)

第14篇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随着国内大批企业的逐渐强大,纯粹的专业化经营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资本增值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而企业多元化经营恰好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很好的途径,特别是通用的多元化经营的成功更是成为我国企业效仿的典范。国内的成功企业,如海尔、康佳、TCL等无一不是通过这一战略,使企业从弱小到强大、从单一品牌经营发展到多品牌经营,不断提高市场覆盖率。然而事实上,中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并不是一帆风顺,很多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较熟悉的有巨人集团、太阳神和飞龙集团等,他们的失败与不适合的多元化经营关系密切。甚至之前成功进行多元化的海尔、TCL等目前也存在方向模糊的状况,所以急需寻找出适合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和途径。

1 多元化战略的含义

多元化战略是由著名的产品战略大师安索夫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是指企业为了创造效益、保持持久竞争力而在多个相关和不相关的产品领域进行产品的开发、市场的拓展或对其业务进行重新组合、选择及管理的行为。多元化经营战略之所以被众多企业采纳,是因为以下几点:第一,多元化经营能分散风险;第二,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另外还可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所以企业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开展多元化经营便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

然而,多元化经营并不是包治企业发展的灵丹妙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业务选择是否恰当,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普遍性选择,但战略思想正确并不能保证有好的结果,问题在于体现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内容及其实现手段是否和企业的战略资源相匹配。正确的战略思想与切合实际的企业业务相结合才能使企业从中获得好处。所以,企业在明确认识、充分利用多元化发展战略时,要慎重选择多元化发展业务,时刻警惕、防止经营那些可能会拖累企业发展的新业务。这是企业多元化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2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误区

2.1 有一定规模就可以搞多元化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企业首先应该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产品,然后再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最后进行不相关多元化经营。而且每个过渡都是有条件的,否则过早实行多元化就会导致经营的失败。这里必须考虑的条件是:企业的核心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非常稳固和有利的地位,而原先的行业已经没有发展的潜力了。并且新进入的行业极具潜力,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原先的资源和优势,可以受到原先主业的带动,再加上充足的人才和资金的储备,就可以考虑进入新行业了。

而我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并非如此。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要做个三、五年就能在本行业内小有名气,每年销售几个亿的产品。而这时企业的老总们便开始琢磨着进行多元化经营,而且是胡乱进入新行业,结果导致了企业的失败。四通公司现在被人称为“一个谁都知道但谁也不知道干什么的公司”。四通公司是最早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四通威名远扬的时候,联想和方正还是小不点。自90年代初,四通赖以发家的打字机产品淡出市场后,四通的触角伸向了电机、电工、医药、建筑、芯片、电信等数十个行业,投资了上百个项目,结果无一做大,主业不突出、核心竞争力缺失,形象日益模糊。

2.2 盲目实行多元化

受某些行业高收益、良好发展前景的诱惑,企业不顾自身的实际,不断地把经营触角伸向与原有业务毫不相关的陌生领域,什么行业赚钱就进入什么行业,忽视了对欲进入领域与企业资源、能力匹配性的研究,以及对企业自身承受能力的合理分析和准确把握,低估了新进入领域的经营风险,只热衷于新概念、新技术的炒作。比如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网络经济”、“高科技产业”、“数字技术”等概念的炒作中,许多企业实际上是希望与先进的概念和技术“沾上边”,使自己在企业界和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不至于落伍,结果忽视了自身主业和能力的发展。以至于企业不仅没能在新领域获得突破,而且由于资源和能力的分散使主业也陷入困境。巨人集团的惨败就是很好的例子。公司涉足的电脑业、房地产业、保健品业等行业跨度太大,盲目实行多元化,新进入的领域并非优势所在,却急于铺摊子,有限资金被牢牢套死,巨人大厦导致财务危机,几乎拖垮了整个公司。

2.3 多元化一定能分散经营风险

许多企业认为,只有多元化经营,才能抵御企业经营风险,“将鸡蛋分散放在多个篮子里”总比“放在一个篮子里”安全。但是多元化经营自身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比如,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企业若缺乏自有资金,对外筹资则要背负巨大的财务风险;同时,从原行业进入到一个陌生的行业中来,管理者常常缺乏相应的经验,这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因此,多元化经营常常被人们视为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降低企业的风险,也有可能加大企业的风险。企业在决定多元化经营之前,一定要首先评估风险。只有正确选择多元化的途径,才能把多元化经营的风险降到最低。

3 我国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的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如今的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个讨论该不该进行多元化的时代。伴随着更多的企业涉足多元化,我们要解决的仅仅是如何更有效地实行多元化。

3.1 选择多元化发展的适当时机

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时机选择非常重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就是企业在其主导产品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积累了足够的资源(尤其是财务资源)且具备多元化发展的市场机会时,才可以考虑涉足多元化领域。稳定的、扎实的、具有相当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也是多元化发展的前提。因此,企业在开始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时,需要主营业务提供充足的现金流支持,这不仅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前提,更是企业避免因多元化的风险而遭受灭顶之灾的客观要求。

选择前景光明的领域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入“朝阳产业”才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利润。很多企业在行业选择时存在盲目跟进的现象,什么行业一时发展势头良好,就会有一批企业跟进,结果造成重复建设严重,行业竞争过度,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

另外要尽量选取相关行业。即新领域与企业原有经营领域要保持足够的相关性。由于具有了关联性和相似性,新领域的业务才更容易在原有主业的带动下,共同利用已有的材料、设备、技术、管理、信息、人才等产生战略协同效应。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种资源,从而获得内部优势。如果企业在拓展中不能获得这种内部优势,资源整合不够,这时企业的多元化无疑要以失败而告终。

3.2 基于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作为一种发展战略的选择,它必须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严格地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和超额回报的基础,基于核心能力的相关多元化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增强其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管企业实施何种形式的多元化,培养和壮大核心竞争力都至关重要。稳定而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和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应该通过保持和扩大企业自己所熟悉与擅长的核心业务,尽力扩展市场占有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作为第一目标,并视为企业的生命。

但企业在一个市场上拥有的核心能力并不能保证在另一个新的相关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如果企业的核心能力在新的行业中只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部分来源而非全部来源或核心因素,就应该审慎对待此种多元化经营战略。因此,企业在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之前,应该在识别自身核心能力的同时,跳出现有的能力框架,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核心能力才是决定新市场竞争优势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后找出现有核心能力与其之间的差别,分析此种差别是否是成功进入新行业的关键因素,从而更加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多元化战略。

3.3 发挥企业文化的整合作用

众所周知,文化是企业经营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从广域的层面上讲,文化解释并影响着企业运作的所有方面。经营多元化之后,往往会因为业务性质的差异而出现文化上的差异和冲突,如果无法通过有效的措施使文化上达到融合,可能会因“内耗”导致两败俱伤。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应深入分析文化差异形成的历史背景,客观地判断其优劣利弊,判明文化融合的可能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吸收双方文化的优点,同时摒弃其缺点,从而形成一种优秀的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文化,并实际稳妥地推行,使之达到真正的融合状态。

在企业文化整合中,首先要形成企业文化整合的领导核心。企业的核心领导层既是企业整合的组织者,也是企业文化整合的推行者。有了这支核心队伍,在整合中遇到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其次是实施统一管理。要建立起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确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明确对口单位,建立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工作布置和考核。第三是人员交流。人员交流可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组合,同时这些人员也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通过他们的言行传播优秀的企业文化,感染、影响和引导员工转变观念,适应企业整合后新的要求。第四是做好宣传教育。开展以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是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有效手段。在进行教育时,要以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为重点,既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要强化他们对整合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通过他们去影响全体员工。

参考文献

[1]王晓明.企业核心能力与多元化战略的选择[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佐佐木裕彦.通用电器之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3]周军,王文岩.多元化陷阱[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4.

[4]郭亚玲.多元化规则[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第15篇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随着国内大批企业的逐渐强大,纯粹的专业化经营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资本增值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而企业多元化经营恰好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很好的途径,特别是通用的多元化经营的成功更是成为我国企业效仿的典范。国内的成功企业,如海尔、康佳、TCL等无一不是通过这一战略,使企业从弱小到强大、从单一品牌经营发展到多品牌经营,不断提高市场覆盖率。然而事实上,中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并不是一帆风顺,很多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较熟悉的有巨人集团、太阳神和飞龙集团等,他们的失败与不适合的多元化经营关系密切。甚至之前成功进行多元化的海尔、TCL等目前也存在方向模糊的状况,所以急需寻找出适合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和途径。

1多元化战略的含义

多元化战略是由著名的产品战略大师安索夫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是指企业为了创造效益、保持持久竞争力而在多个相关和不相关的产品领域进行产品的开发、市场的拓展或对其业务进行重新组合、选择及管理的行为。多元化经营战略之所以被众多企业采纳,是因为以下几点:第一,多元化经营能分散风险;第二,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另外还可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所以企业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开展多元化经营便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

然而,多元化经营并不是包治企业发展的灵丹妙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业务选择是否恰当,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普遍性选择,但战略思想正确并不能保证有好的结果,问题在于体现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内容及其实现手段是否和企业的战略资源相匹配。正确的战略思想与切合实际的企业业务相结合才能使企业从中获得好处。所以,企业在明确认识、充分利用多元化发展战略时,要慎重选择多元化发展业务,时刻警惕、防止经营那些可能会拖累企业发展的新业务。这是企业多元化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2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误区

2.1有一定规模就可以搞多元化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企业首先应该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产品,然后再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最后进行不相关多元化经营。而且每个过渡都是有条件的,否则过早实行多元化就会导致经营的失败。这里必须考虑的条件是:企业的核心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非常稳固和有利的地位,而原先的行业已经没有发展的潜力了。并且新进入的行业极具潜力,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原先的资源和优势,可以受到原先主业的带动,再加上充足的人才和资金的储备,就可以考虑进入新行业了。

而我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并非如此。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要做个三、五年就能在本行业内小有名气,每年销售几个亿的产品。而这时企业的老总们便开始琢磨着进行多元化经营,而且是胡乱进入新行业,结果导致了企业的失败。四通公司现在被人称为“一个谁都知道但谁也不知道干什么的公司”。四通公司是最早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四通威名远扬的时候,联想和方正还是小不点。自90年代初,四通赖以发家的打字机产品淡出市场后,四通的触角伸向了电机、电工、医药、建筑、芯片、电信等数十个行业,投资了上百个项目,结果无一做大,主业不突出、核心竞争力缺失,形象日益模糊。

2.2盲目实行多元化

受某些行业高收益、良好发展前景的诱惑,企业不顾自身的实际,不断地把经营触角伸向与原有业务毫不相关的陌生领域,什么行业赚钱就进入什么行业,忽视了对欲进入领域与企业资源、能力匹配性的研究,以及对企业自身承受能力的合理分析和准确把握,低估了新进入领域的经营风险,只热衷于新概念、新技术的炒作。比如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网络经济”、“高科技产业”、“数字技术”等概念的炒作中,许多企业实际上是希望与先进的概念和技术“沾上边”,使自己在企业界和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不至于落伍,结果忽视了自身主业和能力的发展。以至于企业不仅没能在新领域获得突破,而且由于资源和能力的分散使主业也陷入困境。巨人集团的惨败就是很好的例子。公司涉足的电脑业、房地产业、保健品业等行业跨度太大,盲目实行多元化,新进入的领域并非优势所在,却急于铺摊子,有限资金被牢牢套死,巨人大厦导致财务危机,几乎拖垮了整个公司。

2.3多元化一定能分散经营风险

许多企业认为,只有多元化经营,才能抵御企业经营风险,“将鸡蛋分散放在多个篮子里”总比“放在一个篮子里”安全。但是多元化经营自身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比如,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企业若缺乏自有资金,对外筹资则要背负巨大的财务风险;同时,从原行业进入到一个陌生的行业中来,管理者常常缺乏相应的经验,这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因此,多元化经营常常被人们视为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降低企业的风险,也有可能加大企业的风险。企业在决定多元化经营之前,一定要首先评估风险。只有正确选择多元化的途径,才能把多元化经营的风险降到最低。

3我国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的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如今的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个讨论该不该进行多元化的时代。伴随着更多的企业涉足多元化,我们要解决的仅仅是如何更有效地实行多元化。

3.1选择多元化发展的适当时机

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时机选择非常重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就是企业在其主导产品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积累了足够的资源(尤其是财务资源)且具备多元化发展的市场机会时,才可以考虑涉足多元化领域。稳定的、扎实的、具有相当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也是多元化发展的前提。因此,企业在开始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时,需要主营业务提供充足的现金流支持,这不仅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前提,更是企业避免因多元化的风险而遭受灭顶之灾的客观要求。

选择前景光明的领域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入“朝阳产业”才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利润。很多企业在行业选择时存在盲目跟进的现象,什么行业一时发展势头良好,就会有一批企业跟进,结果造成重复建设严重,行业竞争过度,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

另外要尽量选取相关行业。即新领域与企业原有经营领域要保持足够的相关性。由于具有了关联性和相似性,新领域的业务才更容易在原有主业的带动下,共同利用已有的材料、设备、技术、管理、信息、人才等产生战略协同效应。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种资源,从而获得内部优势。如果企业在拓展中不能获得这种内部优势,资源整合不够,这时企业的多元化无疑要以失败而告终。

3.2基于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作为一种发展战略的选择,它必须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严格地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和超额回报的基础,基于核心能力的相关多元化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增强其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管企业实施何种形式的多元化,培养和壮大核心竞争力都至关重要。稳定而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和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应该通过保持和扩大企业自己所熟悉与擅长的核心业务,尽力扩展市场占有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作为第一目标,并视为企业的生命。但企业在一个市场上拥有的核心能力并不能保证在另一个新的相关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如果企业的核心能力在新的行业中只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部分来源而非全部来源或核心因素,就应该审慎对待此种多元化经营战略。因此,企业在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之前,应该在识别自身核心能力的同时,跳出现有的能力框架,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核心能力才是决定新市场竞争优势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后找出现有核心能力与其之间的差别,分析此种差别是否是成功进入新行业的关键因素,从而更加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多元化战略。

3.3发挥企业文化的整合作用

众所周知,文化是企业经营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从广域的层面上讲,文化解释并影响着企业运作的所有方面。经营多元化之后,往往会因为业务性质的差异而出现文化上的差异和冲突,如果无法通过有效的措施使文化上达到融合,可能会因“内耗”导致两败俱伤。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应深入分析文化差异形成的历史背景,客观地判断其优劣利弊,判明文化融合的可能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吸收双方文化的优点,同时摒弃其缺点,从而形成一种优秀的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文化,并实际稳妥地推行,使之达到真正的融合状态。

在企业文化整合中,首先要形成企业文化整合的领导核心。企业的核心领导层既是企业整合的组织者,也是企业文化整合的推行者。有了这支核心队伍,在整合中遇到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其次是实施统一管理。要建立起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确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明确对口单位,建立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工作布置和考核。第三是人员交流。人员交流可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组合,同时这些人员也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通过他们的言行传播优秀的企业文化,感染、影响和引导员工转变观念,适应企业整合后新的要求。第四是做好宣传教育。开展以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是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有效手段。在进行教育时,要以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为重点,既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要强化他们对整合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通过他们去影响全体员工。

参考文献

[1]王晓明.企业核心能力与多元化战略的选择[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佐佐木裕彦.通用电器之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3]周军,王文岩.多元化陷阱[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