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流行音乐唱法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流行音乐演唱
奥尔夫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理论,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针对学生的的实际情况汲取其中对自己有益的养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中,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师实践借鉴奥尔夫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理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尔夫 (1895-1982)1924年创立,20世纪50年代。奥尔夫于1930―1935年间撰写的五卷《学校音乐教材》正式出版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他将音乐作曲与乐教育二者融为一体 ,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体系,并成为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一。其特点有:
(一)综合性
奥尔夫通过原本的音乐的形式去找回人类最接近自态的感觉。同时教学中唱、奏、舞、戏等综合教学使学生在音上能从多种渠道接触音乐和发挥他们的才能。
(二)即兴性
奥尔夫指出:“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创造性的教育,即兴的目的是达到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因此,他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索声音,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乐体验和学习。即兴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 。
(三)易于启蒙
奥尔夫用最基本的音乐元素、素材,对儿行音乐能力的培养。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和设计以敲击方法来演奏音乐的乐器。这些乐器也有 “奥尔夫”之美称。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创造性运用
(一)朗诵入手-语言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运用
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项伟大的贡献。我们众所周知,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作为人声,它与歌唱在生理上和发声原理上有许多共通的东西,如呼吸、咬字、音色的变化。实际上,在流行歌唱训练中,就已经有了运用语言作为准备的教学方法。
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流行歌曲的歌词中,通过练习绕口令来加强嘴唇的力量,用说歌词来练习演唱的字正腔圆,用对歌词语言的感受来表达,音乐语言的情感。吐字在歌唱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还要注意在朗诵歌词的同时带上气息和融入情感。且要多听世界各地语言大师的演唱或者朗诵。
(二)结合动作-肢体语言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运用
奥尔夫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体系的影响,在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内容时,其中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最基本的四种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捻指,这四个动作是人最自然的动作,将它们运用起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和感知节奏。
将肢体语言融入到流行演唱当中,让歌唱气息和舞蹈气息与音乐呼吸同步,做到边唱边跳不会太累。首先在练声过程中,将一些平常生活的一些动作(如打招呼等)融入到练声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练声的紧张气氛消减、让声音自然的流露,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把心里的感受、音乐的强弱关系和音乐的情绪通过肢体语言将它表达出来,与之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心里感受和肢体语言、声音乐器、音乐情绪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力。
(三)结合器乐-伴奏乐器与流行歌曲演唱中的融合
奥尔夫乐器的诞生来源于一个教育原理:人们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学到音乐。音乐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要注重对人的教育。
因此流行音乐演唱,最精髓的理念就是每一个歌唱者要学会听懂节奏里面所包含的音乐情绪,演唱者的声音乐器需要与配器音乐节奏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
由于国内很多流行音乐演唱教师教学水平欠缺全面的艺术性,造成很多学习者的声音乐器形成永远不变的旋律线条,然而乐器的伴奏却处在一个节奏的状态,从而形成了演唱声音线条与音乐节奏的线条不符。因此,在学习通过过程中,教授学生利用肢体语言带领音乐节奏,让他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体会和感受声音从不好听到好听的变化,从缺少流行的感觉到能唱出专业的流行歌曲味道。
三、结语
目前国内艺术院校还没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近年来,随着欧美流行音乐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国内流行乐坛开始呈现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状态。为了加快我国流行唱法和欧美唱法的同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流行音乐演唱的规律,掌握不同歌曲的演唱风格,提高对当代流行音乐的理论品质。
笔者认为,流行演唱教学改革只有着眼于基础教育,将多种优秀的音乐教学法融合到流行演唱教学中,将新的教学法与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为中国的流行音乐教学的发展开拓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
育出版,2002
[2]潘乃宪著.《流行歌曲演唱的探索与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3]付林编著.《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M].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流行音乐因其通俗易懂,易为流传等音乐特点开始进入各大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课堂。流行音乐教学相较于其他音乐类型,比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音乐的热情,同时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扩大音乐知识面,为大学生活增加活力和生机。
一、流行演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类型较少,对流行音乐重视程度低
当前许多高校的音乐教师对流行音乐重视程度较低,他们一般认为流行音乐过分强调流行性和通俗性,其中蕴含的音乐精神和涵义较少。因此,许多教师会特意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在正式的音乐学习中不得演唱流行歌曲,认为只会唱流行歌曲的学生是不学无术,综合类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只是单一地教授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
(二)教学形式单一,课堂传统化教学
许多音乐专业的学生排斥音乐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只是单纯的满堂灌,枯燥无味地讲解音乐理论,对作品不进行分析,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逐渐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更有甚者会排斥音乐的学习。因此,要想真正改善流行演唱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流行演唱教学适应现当代流行音乐的策略
(一)更新教师观念,重视音乐的多元化
任何改革的进行都要落实到教师身上,只有教师真正意识到改革的迫切性,进而更新教学观念,才能使音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流行演唱教学进行改革先要转变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音乐教师要从内心真正重视流行音乐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详细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喜欢哪些流行音乐,为什么喜欢这类音乐,以及这些音乐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认真筛选哪些流行音乐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哪些音乐节奏,风格适合学生学习等,教师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喜欢哪些流行音乐,并对这些音乐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才能更好地将流行音乐元素纳入到演唱教学中。其次,教师要重视音乐的多元化,引入大量新作品及改编作品,给学生课堂做作品处理,将更多流行元素引入课堂。教师要秉承开放的态度,只要有助于学生音乐学习的流行音乐类型都可以引入。比如,在《中国好声音》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通常能够引领当下的音乐时尚。因此,教师可以选取其中适合学生的音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音乐类节目的热播,使得流行音乐逐步走进高校流行音乐教学课堂。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节目改革和创新流行演唱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是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模仿《中国好声音》的盲选机制,根据学生的演唱风格和嗓音等将学生分为小组,各小组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进行比赛,这样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在比赛中逐步意识到自己演唱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和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切磋不断提高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造诣。这种充满竞争的课堂模式为音乐课提供了更多的课堂活力,同时也让学生更有激情和活力,让高校流行音乐课程更加生动,让学生都避之不及用来作为迟到、旷课对象的演唱环节也充满课堂魅力,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教学环节中来[1]。
另外,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也可以选取在音乐类节目中比较出彩的选手,着重分析他们演唱的风格、特点、演唱过程中运用的发声技巧以及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和爆发力等。通过分析这些歌手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而不断提高流行音乐学习的效率。
(三)传统与现代教学结合,重视歌曲改编
关键词:流行音乐文化;声乐教学;措施
流行音乐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群,深受高职学生的喜爱,在整个音乐文化中,流行音乐文化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音乐风格的种类非常多,其表现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因此,如何把流行音乐文化有效的与声乐教学进行结合,形成高质量的教学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要正视流行音乐文化,了解流行音乐文化
教师要把流行音乐文化融入到声乐教学中,并且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那么首先就必需了解和正视流行音乐文化,流行音乐的内容比较通俗,形式丰富,风格多样,旋律动听,浅显易懂,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很受大众的欢迎。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包括整个音乐教学,一提到流行音乐,一些教师就把它定义为不健康的音乐作品,并且非常排斥这种类型的音乐,在教学过程中不会播放流行音乐,也不允许学生唱流行音乐,更有甚者连谈论都不可以。其实这是对流行音乐文化的一种片面认识,作为一名高职音乐教师应该尊重多种音乐文化,既然流行音乐有着其独特的魅力,那么教师也应该接受,一方面要从内心真正的正视流行音乐文化,肯定流行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要深入的了解流行音乐文化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了解班级中哪些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是学生喜欢的,为什么喜欢,学生喜欢的这些流行音乐作品在风格、节奏等方面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只有正视和深入了解流行音乐文化后,才能有效的把流行音乐文化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
二、在演唱的技巧中恰当的加入流行音乐
在声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演唱的技巧。按照唱法的分类来说,流行音乐也可以叫做通俗音乐,这种音乐唱法特点在于演唱者的整个状态比较放松,唱的形式自由,它特别强调利用演唱者的原有声音进行演唱,没有过多的规矩。以往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演唱技巧时,特别注重强调“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诸多“规矩”的限制,在机械式的格式下进行演唱,反而禁锢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并不是声乐教学的目的。高职声乐教学培养的是未来的小学教师,需要的是自由、自然的歌唱,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高职声乐课堂,应该做的是在学生原有的发声能力上进行引导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时,可以引入通俗唱法,摒弃一些不必要的规矩,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在表现形式上恰当的加入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文化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表现形式方面丰富多彩,甚至引领着整个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流行音乐文化中,乐队是比较常见的表演形式,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乐队表演的方式比较即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这种表演形式借用了先进的科技技术,把各种乐器的演奏和演唱者形成有效的结合。以一种充满个性的方式把音乐带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据了解,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当中,有不少学生都会玩乐器,甚至还有些学生组成了自己的乐队,作为一名教师,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应当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把每个学生的掌握的不同乐器和声乐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声乐知识,而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此外,歌舞剧也是流行音乐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把歌舞剧的表演方式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声乐技巧也是很有帮助的。一般的歌舞剧都包括了演唱、表演、舞蹈、对话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通过歌舞剧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的演唱技巧表现出来,根据不同的表演角色采用不同的唱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给予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且能够掌握更多的声乐演唱技巧。
四、根据歌曲的内容,有选择的使用
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的百年历史,但流行音乐文化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在演唱技巧、艺术表现形式上合理的运用流行音乐文化的确给高职声乐课堂带来了生机,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在看到流行音乐文化带来的益处时,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由于流行音乐文化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没有统一的格式,良莠不齐,很多的流行音乐作品也未必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一些传播正能量的流行音乐作品的确是佳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的进行引入,有些流行音乐纯粹是烂大街的口水歌,例如爱情买卖诸如此类的歌曲传唱度很高,但是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吸收的养分;还有一些流行音乐作品传播一些不健康的负能量,这样的作品也不应该出现在课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爱好和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教学。例如王力宏的《龙的传人》、谢霆锋的《黄种人》、周杰伦的《霍元甲》、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等等,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歌曲,其实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关键是教师慎重选择。
五、结语
综合上述所说,流行音乐文化的有效运用的确是提高学生声乐知识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丢弃传承的声乐,而没有目的去追求流行音乐,传统的声乐作品始终是学习的基础,流行音乐作品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管是传统的声乐还是流行音乐,都应该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有效、恰当的运用他们,真正的把流行音乐文化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学习声乐知识,实现音乐本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晋伟,代有俊.将流行音乐引入高职声乐教学的必要性[J].文艺生活,2015(04).
【关键词】流行歌曲;演唱;美声教学;体系探讨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88-02
通常情况下,流行歌曲演唱的多元化曲风都是建立在多样性流行音乐风格基础上的。其与古典传统唱法和民间唱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古典传统唱法与民间唱法都是以固定演唱模式为主,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流行音乐则不同,其社会性质和文化特点都是以娱乐性、普遍性、通俗性、时代性为主,而且其演唱曲风也是多元化、丰富化的,并没有固定的演唱模式。现如今,流行歌曲的演唱也被纳入到声乐教学当中,成为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改善了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同时也通过美声的教学观念将自身演唱模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一、流行歌曲与美声唱法概述
(一)流行歌曲唱法
流行歌曲的唱法最早是从欧美国家起步发展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其大众化、时尚化、娱乐化艺术特色也是十分明显。流行唱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将个人的内心情感抒发出来,并倡导以自然声音演唱为主的一种演唱方法,即普通话演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嗓子要始终处于最自然、最质朴、最生活化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作品情感完全发挥出来,同时流行唱法对于演唱技巧的要求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随性发挥,有着多样化、丰富化的演唱技巧。音色即指一个人声音的特色,在演唱流行歌曲过程中,如果音色个性突出、辨识度高,则这个歌手在演唱时的歌曲表现力也是十分明显。而流行唱法多数都是利用音响设备来扩大音色效果,其还会用绚丽多彩的舞台美术灯光来营造演唱气氛,并采用伴舞、伴唱、舞蹈表演、电子流行音乐器伴奏等演唱方法,有的还会与说唱技术结合,形成一种以说唱方式为主的演唱艺术[1]。
(二)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经常被人们称作为“最动听的音乐”,也就是说美声唱法格外重视演唱者声音,可以用各种演唱技巧使演唱者声音变得深沉高昂、轻快悦耳。在整个发声方法中,要采用最为科学、最为合理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演唱者达到最完美的演唱效果,从而给观众带来极高的视听享受。美声唱法综合了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和意大利声乐技术的演唱风格,其音色十分优美、圆润,有着极为丰富的变化特质,并且注重声音的松、通、圆、亮,及音质的高亢和华丽,在对待声部区分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规定各音区必须保持一致和统一、发声方法也要科学合理、音量要具备极高的可塑性、气声要均匀,音与音的连接也要平滑、沉稳。由此可见,当下音乐艺术中,只有美声唱法才是最科学、最具持久魅力的唱法[2]。
二、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美声唱法最早来源于意大利,其主要强调的是共鸣与音质,与我国本土音乐艺术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民族大众审美观方面还存在诸多偏颇,并没有完全得到群众的喜爱和认同,属于一种阳春白雪的声乐表演形式,但在近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对美声演唱的推崇,其演唱方法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欣赏。而流行唱法则注重音色的直与平,需要演唱者保持自然的发声状态,倡导口语化演唱技巧,对声音的表达偏于情感化,是一种极为亲民的表演方式,有着很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一种深受大众所喜爱的演唱方式,下面,本文也会对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异同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相同点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学科,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要属美声唱法与流行歌曲唱法两种音乐形式,两者在风格呈现上都对歌曲、演唱者等各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而演唱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求演唱者能对整首歌曲的曲艺风格全面地理解和表现出来。同时,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也比较注重情感与歌曲的结合,要求在音乐表演中,要充分地将歌曲情感表达出来,以便于可以更好地展现音乐魅力,深入歌曲主题。此外,两种演唱技巧都能将音乐节奏、作品的情感及连贯的曲调等因素很好地利用起来,使之形成良好的音乐氛围,并能利用音乐效果来呈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3]。
(二)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不同点
美声唱法与流行歌曲唱法有着很大的本质上区别,主要体现在起源地、发声方法及对作品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首先,美声起源于意大利,讲究音色的优美和高昂,在对作品处理上,规定各音区必须保持一致和统一、发声方法也要科学合理、音量要具备极高的可塑性、气声要均匀,音与音的连接也要平滑、沉稳。其次,流行歌曲唱法起源自欧美国家,讲究自然发声,在对作品处理上,主要是利用音响设备来扩大音色效果,并用绚丽多彩的舞台美术灯光来营造演唱气氛,同时还会采用伴舞、伴唱、舞蹈表演、电子流行音乐器伴奏等演唱方法,有的还会与说唱技术结合。
三、流行歌曲唱法与美声教学结合体系探讨
(一)流行唱法融合美声教学的具体原因
由于流行歌曲唱法有着极大的多元化内容,所以其也影响到流行歌曲的表演形式,使之形成多N多样的表演特色,其演唱方法没有任何的固定模式,演唱声音也十分自然。因此要想将流行唱法演变成大众唱法,首先就要让流行唱法的技巧和方法能够像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那样,形成专属的演唱模式,这就应该将其与美声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得以实现。
(二)美声教学与流行歌曲演唱相结合的特征分析
要想将流行唱法形成固定式的演唱规律,就需要将其与像美声唱法这种模式固定的演唱形式相结合。因为美声唱法最大的演唱特点就是可以使混合声区唱法和整体唱法产生共鸣,所以相关院校可以在美声教学中引入流行唱法,并将美声唱法中胸腹式呼吸、讲究头腔共鸣、气息下沉等发声特点融入到流行音乐唱法中。同时美声唱法还具有优美的音色、灵动的花腔、绝妙的半声技巧、圆润的连音以及较强的弱音控制能力,所以完全可以借用美声唱法中的技巧来引导流行歌曲演唱,再加上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原理相同,因此在进行流行歌曲演唱时,演唱者完全可以结合美声唱法中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术来提升流行演唱的技巧,从而使流行唱法更具科学性和规律性[4]。
(三)流行歌曲的演唱与美声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流行歌曲唱法与美声教学的有效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使其更具完美性和规律性。不过为了达到长期、稳定的发展,还需要对发声技术进行全面改善,提高演唱者的音乐素养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并对其开展长期的训练和舞台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使流行音乐的演唱更加完美。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行歌曲唱法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认可,同时各音乐艺术院校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由于大部分音乐院校都设有现代音乐系,所以通过在美声教学中融入流行唱法,有效地帮助流行音乐改善了演唱技巧和演唱规律,并借助美声唱法中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术,使流行唱法更具科学性和完美性,从而为我国演唱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流行歌曲的演唱与美声教学结合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6,(02):27-28.
[2]李妮娜.中国传统声乐语音理论视野下当代美声教学研究[J].内蒙古大学,2016,(03):30-31.
[3]杜献.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亚太教育,2016,(02):24-25.
[4]陈岳琴.简析声乐演唱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12):19-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 无论在西洋古典、民族还是流行音乐方面, 为了满足大众不同层次的欣赏需要, 在当今的舞台上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声乐表演形式涌现。 跨界 和 混搭 的占据了当今综艺舞台的一席之地, 而且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为全国乃至国际声乐舞台提供优秀演唱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 也慢慢地意识到, 为了适应音乐文化和音乐市场发展而需要开启唱法和作品` 混搭 , 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美声、民族与流行三种唱法与风格 混搭 的教学
1.三种唱法的含义与特点所谓的 美声、民族、流行 三种唱法, 笔者认为主要指的是作品风格的明显区分以及为之所运用的声音。首先, 美声唱法 一词出自意大利语Be l c a n t 。 , 意思是 美妙的歌声或歌唱 , 是在1 7、18 世纪意大利歌剧兴起而广泛流传的, 直至20 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在的 美声唱法 , 更多的是指演唱外国歌剧、艺术歌曲或者是运用这种演唱风格来演绎相似风格的中国歌剧和艺术歌曲。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通畅,将呼吸、共鸣、咬字技巧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嗓音歌唱的生理技能, 声音华丽洪亮、集中而富有穿透力, 声音在延长过程中要有富有空间和适度的 颤音 。
其次, 因为中国民歌是由各民族在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各有传承和不同的地域性歌曲作品, 所以, 简单地说民族唱法就是如何演唱这些风格迥异作品的唱法。民族唱法含义较广, 通常包括有中国的戏曲唱腔、当代民族新唱法、说唱和原生态唱法等, 主要强调 以字行腔 字正腔圆 韵味风情 ,口咽腔的着力点比较靠前, 咬字要求清晰, 字和声融洽; 声音色调明亮, 音色甜润, 这是我国民族声乐史上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特别是西洋声乐发声方法的引进, 现代的民族声乐作品融入了很多美声唱法的元素, 大众对民族唱法的审美也有了一定的变化。第三, 流行唱法, 是指现代社会对演唱流行歌曲的一种审美的统称。也就指的是一般流行歌手所用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手段。声音比较自然, 近似说话, 中声区使用真声, 使用混声和假声的声区要比美声和民族唱法要高许多。特别是中低声区较少使用共鸣, 故音量较小, 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 演出形式多样化, 独唱、二人或多人组合等, 常配以舞蹈动作。20 世纪80 年代,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文化上的禁锢被解除, 港台通俗音乐一拥而进, 形成热潮。由于音乐风格富有活力, 而且更多地展示人们的心声和人性的自由, 所以很快就风靡了全国。一大批通俗歌手不断涌现, 并且风格各异, 五彩缤纷。流行歌曲从此也受到了人民以及音乐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2.创新教学的目的与重要性如果把传统的美声、民族与流行唱法更好的融合在一起,,t 昆搭 出更好的艺术表现形式, 让传统唱法也通俗。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高雅古典音乐和各民族不同风格韵味歌谣的同时, 也把流行音乐变得让那些喜爱传统唱法的人们也可以接受和喜欢,让唱法与风格的 混搭 成为一种新的音乐时尚。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活动, 许多优秀的外国声乐作品被介绍到我国, 而我们民族声乐也得以传播出去。其中, 唱法与风格的 混搭 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它既可以让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得以交融, 又可以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另一方面, 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能在一、二线歌剧院担任歌剧演员的是凤毛麟角, 余下的不少人签约演艺公司或当上了 自由人 演员的, 这部分学生如果能以不同唱法和风格演出, 定能更适应市场和增加其竞争力。所以, 研究美声、民族与流行三种唱法与风格 混搭 的教学对于声乐专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在国外, 很早就有了这样大胆创新的表演形式, 比较成熟的例子有: 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鲁契亚诺.帕瓦罗蒂曾举办 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们演唱会 这次的演唱会不再是单纯的传统美声唱法, 而是更多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相结合, 受邀出场的来宾横跨流行、爵士、古典、摇滚、民谣等多个领域,既有像瑞奇马丁、玛丽亚凯莉这样的流行乐坛大咖, 也有像B.B.K工N G这样的爵士泰斗, 更有像野人花园这样的音乐奇才,他们之间的共同点: 均是世界顶尖的艺人, 演唱风格各不相同, 各自拥有巨大的人气和影响力。这次音乐会大胆创新给全世界喜爱古典音乐带来了一阵全新感受的音乐风潮, 让传统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完美地融合的在了一起, 让不同风格的簇拥者耳目一新。现在, 我国不少音乐人也转向了 混搭唱法的表演形式,比如说2 0 1 3 年中央电视星光大道的总冠军美声四季组合, 他们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支跨界组合。 美声四季 由4 名成员组成,全部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美声高材生。因为接受过高水准的专业训练, 演唱功底深厚, 组合的声音也达到了和谐统一。他们改编演唱了世界名曲《我的太阳) 和《今夜无人入眠》, 熟悉的旋律, 不同的演绎, 演唱风格上既融合了现代时尚的元素, 又不失古典风范的高贵, 在一首作品中同时用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演唱, 转换自如, 让人感觉焕然一新。
4.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何让传统唱法与通俗唱法更好的融合混搭, 做到既 高雅 也 流行 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 有以下三方面:如何用美声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并做一些适合美声演唱的改编。如何用民族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并作一些适合民族声乐演唱的改编。如何用美声与民族、流行唱法三种唱法相融合共同演绎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关于以上三种唱法如何互相取长补短, 融合到一起, 混搭 出更新颖的歌唱表演效果; 怎样把传统的美声民族唱法流行化, 让更多的大众人群特别是年轻人去接受和喜爱, 让传统唱法更好地在大众流行音乐文化中有更好地发展。
另一方面, 就是怎样把大众容易接受的流行唱法通过古典或传统民音乐理论大众文艺族音乐的载体而变得高雅一些, 但是又不失去流行音乐的味道,让一些喜欢传统唱法的人群也能喜欢上流行音乐。总而言之就是让 传统 和 时尚 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搭配别致雅趣的音乐效果。我们的宗旨就是让高雅音乐也通俗, 通俗音乐也高雅, 达到真正的互相融合, 让不同的欣赏人群都喜欢都热爱。
5.创新教学模式的教材选择通过研究国内外关于跨界 混搭 的一些典型成功的案例,分析他们表演方式和演唱歌曲以及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方式, 再根据自身声音、表演能力进行一些改编。比如用流行的唱法和音乐风格演绎广西民歌, 或者在流行音乐作品中加入广西本土的民族音乐元素, 甚至不同声部以不同的唱法同时出现一首民族或流行作品中。所以, 选出大家都喜爱的美声、民族和流行的作品改编和二度创作是创新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材的选用方面, 首先是传统的西方古典歌剧、艺术歌曲以及中国地方民歌曲集是教学选用的基础, 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 声乐曲选集)。其次, 是中外音乐剧类教材, 有《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通用教材: 西方音乐剧演唱鉴赏教程: 独唱、合唱卷》(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音乐剧声乐教材(套装共2册) 》( 知识产权出版社) 《流行音乐演唱教程: 英语流行歌曲选(女生篇)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第三, 《外国现代流行合唱精品集(古典名曲新篇) 》《中国现代流行合唱9 首》, 这两本曲集是根据欧洲古典作品、中国民歌、名歌、名曲改编的摇滚、爵士、现代流行合唱曲集音乐精髓的同时, 充分展示出爵士、摇滚现代流行合唱的和声特点与节奏韵律。第四, 本土音乐参考的教材推荐: 《广西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教材》( 广西艺术学院内部教材) 《广西民族音乐新作声乐篇》( 广西艺术学院内部教材) 《音乐语境融族域 傅磐声乐作品集》( 现代教育出版社)。
6.舞台实践应用舞台实践是检验教学模式改革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小组课以及音乐会的形式来展示 混搭唱法的舞台效果。小组课形式是把一个年级的演唱、流行专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先由学生选择曲目后再任课老师把关来确定课堂的联系曲目, 以小型汇报音乐会的形式检验舞台效果。音乐会形式分两种, 一是在校内的大舞台上展演, 通过一个学年的小组课的磨练与沉淀, 两个专业的学生组合一起展现一台唱法、表演 混搭 形式的音乐会。二是挑选优秀节目在更大的舞台来展示, 现在的电视台节目、各类全国性的歌唱比赛等等越来越青睐这种 混搭 组合的表演形式。
关键词 美声唱法 通俗唱法 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1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介绍
美声唱法的意思为“美好的歌唱”,其演唱风格和流派多种多样,一般以意大利学派(Bel Canto)为代表。它发源于意大利的威尼斯,从最初的宗教圣咏、游吟歌手、牧歌到阉人歌手、意大利歌剧,再到后来的康塔塔与清唱剧、艺术歌曲等,它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美声唱法包括很多技术要求,如好的呼吸、起音、声区的统一、优美的音质、微颤等等,但很重要的一个技术技巧就是关闭唱法(close),或称掩盖唱法,而至今未能找出其发明者,一般都以杜布雷为代表。在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美声唱法歌唱人才辈出,但由于当时的科学尚不发达,只能做出一些经验主义的总结,很少能从科学理论上来进行提高。在十九世纪中叶前后,美声唱法从生理、物理上都发生了变化。到了二十世纪初,以卡鲁索为代表的那个时代,关闭唱法发展到了全盛时期。三四十年代是声乐概念不稳定的时期,五十年代后,唱法又趋于稳定,“前面安放工艺”已普及这个声乐领域。美声对不同风格、学派的声乐作品有不同的声音要求,但不论它如何发展演变,效果上产生如何变化,从本质上说,仍然不外乎“水平”、“垂直”和介于二者之间比较折中的唱法。
讲到通俗唱法,首先应追溯到流行音乐的起源。它是根据英语PopularMusic(有时也简称Pop Music)翻译过来的,国内也曾有过别的译法,《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上把这个词译成“通俗音乐”但在公众语言中还是“流行音乐”用得更普遍些。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流行”、“通俗”固然是其非常重要的特征,但并不能将其简单的等同于“流行(通俗)的音乐”。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妇孺皆知,但这是古典音乐作品,爵士音乐在中国并不是很流行,却是流行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支系。那么,什么是流行音乐呢?在整个音乐艺术领域中,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之间有着一个广阔的地带,流行音乐便盘踞在这里。流行音乐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其一端伸向民间音乐,另二端伸向艺术音乐。在大多数情况下,民间音乐、流行音乐、与艺术音乐之间的界限还是非常清楚的,但要给流行音乐下一个清晰简练的定义并不容易。
2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比较分析
美声和通俗有何不同?在当今声乐界存在这样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流行歌的特点是自然,有意识的发声调节只会破坏这种语言的自然和纯朴感情的直接表达,因而反对学习声乐方法。另一种则认为要唱好流行歌就一定要学习美声唱法,否则唱出来的流行歌就不会有质量。这两种观点所围绕的中心在于如何理解“方法”二字。若按第一种说法的观点:学了方法就会破坏歌唱的自然吗?只有两种情况下可能产生:学了错误的方法或者学了不适合流行歌所需要的方法。如果演唱流行歌曲不需要方法,那么为什么在演唱实践中,歌手唱出来的效果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为什么在大家都遵循“自然”这个原则的前提下,有的人唱出的声音有“磁性”,有“技巧”,有的却没有呢?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流行歌曲的动听与否,主要靠感觉,沙哑的嗓子一样可以成名。当然,唱流行歌感觉比技巧重要,但一个感觉很好的歌手,若音域狭窄,或喉咙紧,又不会用气,一想柔却柔不了,想表达刚劲有力却又力不从心,那么满腔的情感就无法表达。特别在今天这个流行歌曲蓬勃发展的时代里,只有一个八度的歌曲已经很少见了,个别没有高音的歌手往往用相当低的音来弥补:像徐小凤、蔡琴等就是如此。但如果她们在有好的低音的同时,又具有漂亮的高音的话,无疑,她们的表现力会更强,成就会更大。“方法”二字的真正意义是为了用来解放歌唱者的嗓子,挖掘歌唱者的潜能,达到“自如”,但要把“说话的自然”和“歌唱的自然”区分开来。
关键字:流行音乐;高校教学;素质教育
开设音乐课程是为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出学生热爱音乐的心情和兴趣并提升自我的感知力、理解力,以达到感悟、净化、美育的目的。综观当代高校学生的音乐生活,大部分都与流行音乐有关。因此在高校教学中,流行音乐对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重要意义。
一、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德育教化功能
所谓流行音乐的教化功能是指流行音乐对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操、道德品质、人格魅力等精神素质方面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首先,在轻松享受之中增强个体审美观。流行音乐以新颖流畅的音乐语言,平白直叙的表达方式,生动活泼的韵律以及不拘一格的演唱,可以使欣赏者在轻松愉快的体验和享受中增强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其次,在宣泄之后健全个体的人格。音乐欣赏使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欣赏者是在听觉感应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心理感应,达到一种“心领神会”,从而形成与音乐原创意图的共鸣和情感的升华。并在这个不断接受美的洗礼过程中,完善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可以说,浩如烟海的流行音乐作品构成了庞大的音乐文化宝库,它既满足了高校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在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了情感的升华;最后,在泛音乐化之中塑造当代人的素质。可以说,当今的中国大地到处都在演唱着流行音乐,只要有音乐播放的地方都会有流行音乐的传播,流行音乐几乎达到了泛音乐化的状态,因此弥补音乐艺术素质几乎成了当代高校学生重要的追求。
二、关于流行音乐进入高校课堂教学
在流行音乐满天飞的今天,首先教师要理智地看待,不能一味地否定其优点。教学课堂上,现在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教师教唱课本上的歌曲,学生不感兴趣,如若让他们唱起流行音乐来,则神采飞扬,有声有色,整个人活跃起来,甚至还把那些明星的声音模仿得出神入化。这真让人不得不引地思索:学生如此爱好流行音乐,教师就不能以流行音乐为契机,来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吗?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流行音乐无法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其实流行音乐也可以为音乐教学服务,使音乐教学锦上添花。
流行音乐进入高校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必然产生的现象,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不要有排斥心理,要灵活应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胆地进行实践。大学生在身心和领悟世事能力上基本成人化,他们懂得如何去选择。好的流行音乐同样具有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教师面对学生对流行歌曲喜爱的热情加以引导,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流行歌曲更好地为音乐课堂服务,让流行歌曲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热情。
三、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
音乐课程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综观当代高校学生的音乐生活,大部分都与流行音乐有关。因此,流行音乐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重要意义。
1.学生个体内部发展方面
在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音乐体验中,流行音乐占有很大比重。流行音乐为学生们感知音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从与流行音乐的频繁接触中,个体潜移默化的形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即便个体的基本音乐技能还不够(例如不太会识谱,也不能正确表述节奏节拍、音高的含义)。但是他们却能较准确地唱不少流行歌曲,节奏把握得也不错。这是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体验流行音乐.音乐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继而激发个体学习音乐的热情。
如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一曲《天堂》以宽广的旋律唱出了“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给以辽阔豪迈、苍颈刚毅的美感;《童年的小摇车》、《妈妈的吻》、《外婆的澎湖湾》、《蜗牛与黄鹂鸟》等歌曲结构短小,旋律轻快、琅琅上口。歌颂了亲情与友爱及厚重的人文关怀;《爱的奉献》、《常回家看看》、《懂你》、《祝你平安》等歌曲贴近生活、抒情性强,表达了亲情和爱家、爱国之情;《问桌的你》、《涛声依旧》、《为了谁》、《你是这样的人》、《乡路伴我同家》等富有哲理,探索人生真谛,追问人间真情。
2.学生个体外部发展方面
流行音乐课程可以全面系统的学习有关流行音乐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如,流行音乐创作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背景。流行音乐自身的美学特点、艺术风格等。这些知识与个体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融合,继而丰富个体的知识系统。
高校学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受者和传播者.可以说流行音乐是高校学生音乐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常在有意或者无意识的状态下聆听音乐,音乐作品中的风格、意境、思想等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体的审美观、价值观等。但流行音乐作品良莠不齐,开设流行音乐鉴赏课,可以有选择的聆听歌曲.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流行音乐对自己的影响、学会审视自己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四、结语
对于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目前国内高等院校还没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近年来,随着欧美流行音乐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国内流行乐坛开始呈现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状态,特别是一些后起的新生代歌手,他们将中国作品融入到欧美唱法之中,几乎结合得天衣无缝。为了加快我国流行唱法和欧美唱法的同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流行音乐演唱的规律,掌握不同歌曲的演唱风格,提高对当代流行音乐的理论品质。流行音乐演唱专业教学,必须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学生的潜质,使得学生的演唱朝着个性化、时尚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l]段传娅.流行音乐全球化影响下高校流行音乐欣赏课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增刊),2008
[2]薛南.试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
作为声乐老师,我们为了让学生喜爱声乐课而融进流行音乐,并不是不分类别、不分思想内容健康与否而胡乱的引进。我们要有选择的融进流行音乐。比如最近流行的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学生可以通过演唱这首歌,更能够让其体恤父母的辛苦,因而去珍惜现在学习的机会,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再比如《天亮了》、《感恩的心》等。这些歌曲既流行、好听,内容又健康向上;既满足了学生的爱好,又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意义。这对他们的灵魂也是一次很好的洗礼。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歌曲,也有很多唱法不科学、内容低俗,内容不健康的歌曲,同学们盲目地追捧势必会给他们的嗓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嗓子会得一些疾病,比如: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严重的可导致失声。那些内容低俗,不健康的歌曲,同样也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扭曲。不论对他个人,还是对社会将来都是无益的。作为专业老师要把这些利害关系给学生意义讲清楚,这将会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通过流行音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
我们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只学习流行音乐,而忽视了发声训练,就不会达到我们的声乐教学目的。我们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流行歌曲,始终不要忘记我们的教学目的。流行音乐最终为我们的声乐教学服务,通过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而促进学生学习科学发声的积极性。可以选择当今人气比较高的歌手的歌曲。比如:韩红、张靓颖等。他们都是实力派的歌手。在学习她们的歌曲以前。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歌手。比如张靓颖之所以唱得那么好是因为她是正规的音乐学院毕业的,学过美声唱法。尤其是她的海豚音,不经过正规训练,是不可能唱得好的。还有韩红,她也是经过严格的训练的,曾经跟李双江学习过声乐。还有唐朝乐队的主唱,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经过正规的美声唱法训练。一个好的歌手是经过严格的、科学的发声训练的。一个歌手的歌唱生涯想长一点就得要不断地进行发声训练,否则的话只会昙花一现,时间一长就会被人们遗忘。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唱通俗歌曲也是唱不好的。这样一来,那些喜欢这些歌手的学生会因此而努力地练习。有的同学喜爱张靓颖的海豚音而寻找科学的发声方法,自己主动的去学习。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明白老师不仅仅会严谨的的演唱美声歌曲,还可以轻松快乐的演唱流行歌曲,而且在演唱时高音的发声技巧不在是问题,这都归功于美声的基础。使得他们不再排斥美声、民族唱法的学习,这时老师再加以辅导,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一个好的歌手,不仅仅是嗓音漂亮,歌唱技巧娴熟,而是要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流行歌曲最大的优点我认为是它在情感的体现上。现在的学生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很多都是没感情、没表情的演唱,只是把歌曲的旋律唱下来而已。我们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引进流行歌曲,可以让学生因为喜欢某位歌手而去模仿他的表情、动作。久而久之,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情感上的体验。
四、流行音乐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舞台经验
在我国,声乐演唱方法的划分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为了明确比赛的分组,将歌手划分成了后来广为使用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增加了原生态演唱形式。
1.美声唱法(BelCanto)。其产生于意大利,具有充足的呼吸支持,丰满、明亮的共鸣,清晰、真切的咬字,洪亮而能致远的声音音质等特点。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曾讲过,当代的美声歌唱,给人的一个鲜明的印象是声音通畅、自如、丰满;音质优美、悦耳、动听,音域既宽广而强弱幅度又很大。Belcanto,这个名词的含义已得到扩大而泛指一种优越的、美好的、科学的歌唱方法。事实上belcanto这个意大利字并不单指“声”。Belcanto译成英文是beautifulsinging,而不是beautifulvoice。因此把它译成中文时,应为“美好的歌唱”或“美丽的歌唱”更恰当。但遗憾的是,我们已把belcanto译成了“美声”或“美声唱法”,意义便缩小到“声”上去了,同时又使人误以为这一唱法只讲究声音的悦耳、好听。周先生强调,学习美声唱法的目的是唱好中文歌曲,只要我们坚持在belcanto的方法基础上注意安放好汉语的字,一种真正字正腔圆的优异唱法,一定能逐渐摸索、建立起来¨J。尚家骧在《欧洲声乐发展史》中指出,美声唱法是为适应演唱当时所创作的宣叙调和抒情性音乐剧而产生的,所以美声唱法是歌剧的产物,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美声”不仅是一种歌唱的技巧,一种歌唱的风格,而且是一定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的体现。古意大利美声学派,首先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文艺思想、艺术理想的学派,然后才被视为歌唱学派。
2.民族唱法。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同时包括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演唱形式。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通常我们所说的民族唱法即是此类。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也包括戏曲演唱和曲艺演唱),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
3.流行唱法(又名通俗唱法)。流行唱法始于中国20世纪30年代并得到广泛的流传。开始叫流行歌曲唱法,后来称通俗唱法,为适应与国际接轨,现在又改回流行歌曲唱法,简称流行唱法。它的风格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演唱风格追求自然、随意,强调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歌唱,从而体现声音的个性化与特色,感情自然流露,表演有很强的即兴性和煽动性,主要利用话筒等音响设备扩大制造声音效果,并且经常借助舞蹈、和声、电子乐队伴奏和一些高科技手段渲染舞台气氛。应该说流行唱法是一门集音乐、形体、舞蹈、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由于它的这些有别于美声,民族唱法的现代时尚,贴近人们生活的表演风格,使得流行唱法比起其他唱法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加上流行唱法入门比较容易,一些简单的流行歌曲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可以自如演唱,所以,流行演唱受到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4.原生态演唱形式。原生态演唱即是我国民间的民歌演唱形式,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演唱形式多样,有合唱、重唱、对唱、独唱、表演唱等;题材丰富多彩,有号子、山歌、小调等;地域分布广泛,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演唱声音质朴、真诚、明亮、感染力强。
二、演唱方法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国外艺术形式的进入,国内艺术的繁荣,我国文化艺术形式也丰富多彩。声乐艺术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与多样。从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演唱实践来看,出现了各种唱法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趋势。
1.艺术歌曲流行化
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这种区别于歌剧和民歌的歌曲形式,具体说是指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歌词都是采用诗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大师),所以内涵丰富,艺术价值较高。这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艺术歌曲的特质决定它的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细腻的声线,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因此,能否唱好艺术歌曲是衡量一名合格歌唱家的重要标志,如德奥作曲家舒伯特、舒曼及我国作曲家黄自、赵元任、陆在易等作品。本文所论及的艺术歌曲也包括国内外艺术性较强的民族歌曲和美声歌曲。这些原本由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歌唱家演唱的艺术性较强的艺术歌曲,近些年来流行歌手也经常作为自己的演唱曲目,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这种现象使一些艺术价值较高但普及性不强的声乐作品走到了大众的面前,得到了广大青年观众的喜爱,拉近了严肃音乐与大众的距离,为普及严肃音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有人认为,这样演唱破坏了原有的艺术性,如: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歌剧咏叹调《月亮颂》,我国流行歌手演唱的民歌、艺术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我像雪花天上来》、《怀念战友》、《我爱你中国》等。
2.流行歌曲艺术化
首先,交响乐队与流行歌手组合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后期,流行歌唱艺术高雅化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各种流行音乐交响乐音乐会的举办,促使流行音乐与交响乐走到了一起。各种高级别音乐大奖赛以及红色经典歌曲等都能体现流行音乐的高雅趋向。2000年6月24日,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流行六月听听演唱会”。这次演唱会将古典交响乐队与流行歌手进行组合,一些流行歌手与交响乐队合作演唱自己的成名之作。[212000年7月12日,中国第一家专供流行音乐演出的固定剧场——中国流行音乐厅,在京创建,乔羽为中国流行音乐厅题写厅名,并寄语“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次,近些年来一些经典的流行歌曲也由美声和民族歌唱家搬到了舞台、音乐会、电视屏幕上。这种做法给流行歌曲的演唱增添了新的形式和活力,也使流行歌曲的艺术性得到提升,内涵也更为丰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廖昌永演唱的《台》,吴碧霞演唱的《橄榄树》,杨曙光演唱的《在水一方》,泽旺多吉演唱的《天路》等。
3.民族唱法美声化
民族歌曲的演唱要突出我国歌曲的民族性,在发声方法上要符合汉语发声规则、语言习惯,在歌曲演唱上要体现民族韵味、民族气派。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习或从事民族歌曲演唱的学生和演员运用了较多的美声唱法的元素来演唱一些美声特点非常突出的歌曲,如阎维文演唱的《举杯吧朋友》、《我像雪花天上来》,常思思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春天的芭蕾》,王宏伟演唱的《把一切献给党》等。这些歌曲如果没有良好的美声唱法训练做基础,演唱是非常困难的,几乎无法完成。
4.美声演唱民族化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以演唱西洋歌剧和艺术歌曲见长,与民族声乐有着明显的不同。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以学习和演唱美声歌曲为专长的歌唱家或演员,纷纷在各种不同的演出场合演唱民族风格十足的我国民歌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美声唱法演员的演唱曲目和范围,使美声唱法这种源于西洋的演唱方法走进了中国大众的音乐世界,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声乐艺术。如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戴玉强和孙丽英演唱的《婚誓》等。总之,各种唱法和歌曲的演唱融合越来越明显,相互借鉴也成为普遍现象,有的歌唱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演唱各种声乐作品的经历和能力,如中西合璧的吴碧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因而唱法之间的界限也相对模糊起来了。这种现象的出现,给从事声乐教学与演唱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培养适应新形势的歌唱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三、思考与对策
1.正视现状,破除瓶颈,解放思想,树立演唱方法是为演唱作品服务的思想,技术服从艺术。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人们习惯将学生按唱法划分为美声唱法专业(声歌系)和民族唱法专业(民声系)及流行唱法系或音乐剧系。在教学上也是各自分开,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各不相同,教学曲目也大相径庭。形成了美声唱法的学生对民族声乐了解不多,民族唱法的学生对西洋声乐知之甚少,形成了彼此相对独立互不联系的两个声乐体系。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造成了学非所用,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局面。我们认为在现代的声乐教学中要强调方法为演唱作品服务,技术服从艺术的思想。学习美声唱法的同学要学习民族唱法的技巧,学习民族唱法的同学也要掌握美声唱法的基本技能。要做到唱什么像什么。
2.打牢声乐演唱的基础,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中国唱法是基础。中国唱法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声乐传统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教学方法手段,在深入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亦即是目前普遍称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唱法”。这种唱法既能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又能演唱艺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歌剧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并能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这种唱法也是目前我国各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所采用的主流方法。在我国几代声乐教育家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将其完善并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中国民族声乐体系。它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是具有中国民族气派的声乐体系,是中国声乐艺术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流行音乐因其手法简洁朴实、节奏规整、曲调平易、语言通俗易懂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当下媒体出现的“星光大道”、“最美声音”以及前几年的“超级女声”等栏目所推出的流行歌星,更是成为了学生课余闲聊的主题。流行音乐的多元发展,在中学生中逐渐形成如潮水般的“追星族”、“追梦族”、“追酷族”等。作为音乐教师面对如此现状,是茫然面对消极处理,还是对其正面积极引导?答案一定是后者。如果教师一味循规蹈矩地上好“音乐课”,关上门来潜心专研“音乐教材”,那只会将渴望音乐的学生赶出课堂,加快学生去盲目追求“流行”的步伐;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增进课堂的时代气息,完全迎合学生的兴趣而随意地引流行歌曲到音乐课堂中,更是违背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运用流行音乐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了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摆正流行音乐的位置,发现流行音乐的美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它的出现一定是适合时展的,有着它自身的闪光点。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它,不能一说“流行”就是浮躁,一提“通俗”就是庸俗、鄙俗。笔者认为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不断更新,迎合了听众的需求。
1.流行音乐“美”的对象性
20年前的流行歌曲在现代青年的认识中,那是过了时的老东西,但在许多中年人的眼里,那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流行音乐的“美”不是绝对的,任何一种流行音乐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它所面对的对象,这就是流行音乐“美”的“对象性”。爵士乐节奏丰富,具有极大的自由空间,有的人就能随之摇摆,而有的人则嫌之太闹。为什么?因为审美过程是一种主观意识的体现,音乐的“美”与“不美”分析权和决定权在于欣赏者,而不是音乐本身,这正好证实了“对象性”的存在。“重金属”、“朋克”赋予人的感觉是极大的音量、震耳的噪音,这已完全超出了乐音体系,美感从何而来?青年朋友回答:“那是因为它给我压抑的内心带来了一种释放,通过这种释放,我的内心深处感到无比的轻松。”“美”感因此而产生。无可否认,流行音乐的这种“美”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
2.流行音乐的“美”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只有在特有的社会背景下,才会产生真正的“美”。如1950年代流行于美国西海岸的“冷爵士”,正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安逸、稳定。白领阶层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听听轻松、典雅的冷爵士,对于他们,这种音乐恰到好处,所以它的价值便明显地得到了体现,因此“美”也随之而生。1960年代,美国的“嬉皮士”创造了“迷幻摇滚”,他们吸毒成风,在的麻醉下,这种音乐给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陶醉,对于他们,当然是一种真正的“美”,而且是绝对的“美”。
如上所述,流行歌曲的产生、流行有着不可抗拒的社会发展性,流行歌曲的美能给人们带来轻松的愉悦之感,能使人们在现实中体会音乐的生活化和娱乐性。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把它引入到课堂中来,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如何选择流行歌曲进音乐课堂
1.审美与教育综合的原则
引入音乐课堂的流行音乐,就歌曲内容的选择虽然没有既定成文的规定,但必须是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引流行音乐进课堂的目的还必须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要求音乐的内容美、形式美、意境美、音响效果美,等等。一首流行音乐作品可以按照上述的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去分析,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依上原则引入,老歌类的如《让世界充满爱》《丹顶鹤的故事》《烛光里的妈妈》,时下流行的如《台》《东风破》《春天里》《神话》等。
2.指导性原则
进课堂所选的歌曲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代表某一流派、某一时代、某一风格或某一歌手的特点。通过一首歌曲的欣赏分析,指导学生能够学会去归纳总结这一类流行音乐的特点。当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传播速度最快、流传广度最大的一种文化,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前段时间比较流行的《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咱东北人》等网络歌曲进入课堂进行赏析,引导学生去概括此类歌曲的演唱风格、节奏以及歌词等特点,并能对“网络歌曲”作出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让他们在对歌曲的评析中懂得网络歌曲自身的优势与缺陷。
3.辨证性原则
在学习欣赏流行音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某一歌手、某一作品或某一时期的音乐进行全面地、辨证地分析。比如,针对时下学生崇拜的歌手周杰伦以及他的歌曲,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评析。以“我眼中的周杰伦”为音乐课堂讨论课题,学生的课堂情绪就高涨起来了。通过讨论,笔者和学生得出了共同的结论:一位成功的歌手有他吸引人的闪光点,但他并不是没有缺点,我们在分析欣赏他的作品时必须学会辨证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不能盲目崇拜。
4.可接受性原则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去聆听,引导学生接受流行歌曲中优秀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振奋人心的、具有丰富情感的经典作品,对那些曲调消沉、歌词颓废的作品应引领学生加以摒弃。例如,面对的流行音乐中爱情歌曲,有的教师是“谈虎色变”,认为在课堂上谈论爱情有失课堂的严肃性,对有关“爱情”范畴的音乐一律封杀;也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现状和传统课堂教育正彷徨而不知所措。笔者认为,爱情是人性的象征,我们应该勇敢地揭开爱情的面纱,让以“爱”为主题的优秀流行歌曲成为伴随学生成长的一个部分,让学生全面地
了解人生、理解人生、把握正确的生活航道。引导学生懂得优美、动听的爱情歌曲能编织出如诗如画的人生乐章;纯洁而高尚的爱情歌曲能给人以旺盛的精力和无穷的力量。让学生理解爱情的真谛,从而增强自己的道德观念。而对那些唱词颓废、旋律消极、表现手法粗劣的爱情歌曲则应该严格摒弃。
三、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流行歌曲
高中生是一个接近成人年龄而又面本文由收集整理对巨大学习压力的社会群体。他们渴望自由,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因而他们对流行歌曲充满了热情。他们爱听,更爱去唱。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每周仅有一节的音乐课堂里,如何指导学生欣赏流行歌曲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重大课题。
1.从唱法风格上去欣赏
一般而言,流行歌曲有以下几种唱法:民谣、饶舌乐、摇滚与爵士、华彩、花腔、低吟,等等。每一种唱法都有很多歌手。如讲到饶舌唱法,就可以介绍周杰伦的许多歌曲,像《双节棍》《龙拳》等;说到乡村音乐,可以介绍约翰.丹佛的take me home country、美国音乐传奇人物猫王的歌曲《温柔的爱我》等;当介绍摇滚乐时,就可以借机欣赏我国几支著名摇滚乐队的重要代表作品,如beyong、零点、花儿等,又可以扩展来介绍摇滚乐的起源、历史及发展,等等。除了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唱法的风格特点,还可以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从而发挥学生的审美评价,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唱法欣赏到各种风格的音乐,又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审美视角,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2.从歌曲题材上去分析
众所周知,流行歌曲的主题很大程度上是反映“爱情”,这在港台歌曲中尤为明显。歌曲中有表达对爱情执着的,有歌颂爱情纯洁的,有表现失恋痛苦的。面对这一话题,教师要做到坦然,有时甚至可以欢迎“爱情主题”进入课堂,让学生在对作品的欣赏、评析中对爱情这一人类美好的感情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对于反映其他题材的流行歌曲,如校园生活、友情、亲情等,则可以放心地介绍给学生,使他们了解流行歌曲并不只是爱情题材,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中可以开设“音乐流行风”之类内容的教育版块,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的绝美风采,聆听恩雅空灵的天籁吟唱,感受踢踏“大河之舞”的雄伟气势,听辨超级男孩、blue组合的不同风格。
3.从歌词上去欣赏
关键词:流行音乐; 演唱; 高考生; 备考; 曲目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09-001
一年一度的艺术类高考即将来临,对于流行演唱专业考生来说,在众多作品中选择几首适合自己的歌曲来应考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俗话说“扬长避短”,笔者以为,量体裁衣、量力而行是选择曲目的不二法门。
乐感、技巧、嗓音条件通常是招生院校对演唱专业学生的主要考核标准,也是作为一名歌手应该具备的重要条件,更是选择应考曲目的依据。若作为一名歌唱爱好者,选择歌曲可能只需依据“好听”,但对于报考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来说,仅将“好听”作为选择曲目的唯一标准则极不可取。流行音乐的演唱是极富个人色彩的,同一作品在不同歌手演绎下有不同的特色,因而“千人一声”的尴尬境地在流行音乐中几乎不存在。具体而论,考生在选择考试曲目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声音属于哪种音质类型。
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将当今歌手的嗓音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一、声音“尖”、“亮”、“细”型。这一类的代表歌手是张信哲、张雨生、熊天平等。二、声音“竖”状通畅型。此类歌手也许由于受过专业音乐训练,其声音的特质带有一些美声唱法的特点,如费翔、萧敬腾、伍思凯、巫启贤等。三、大众普通音质型。这类歌手在演唱上音质介于以上两种类型之间,他们也是歌坛中最为普遍的歌手群体。目前代表歌手有张柏芝、王力宏、郑中基等。四、极端个性音质型。除上述三种音质的歌手,还有一种歌手的声音一般无法模仿。如被称之为“绵羊音”歌手的曾轶可,杨坤,阿杜等。紧张备考中的流行演唱专业考生可依据以上四种类型来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特性的歌曲。无论怎样选择,流行歌曲的演唱逃不出几条技术标准,即“声音能高能低、能强能弱、能刚能柔、能亮能暗”。当今的流行歌曲演唱已完全不存在所谓声部的区别,而更讲究声音的音色音质的统一、歌唱声区的统一、处理字音的统一和演唱风格的统一。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曲目的同时,更应注重这些“软功夫”的训练。
选定考试曲目仅仅是考生完成备考工作的一半,以何种方式演绎既定歌曲则是更深入的课题。我国古代文献记载过诸如“平声唱法”、“上声唱法”、“去声唱法”、“底板唱法”等诸多演唱方法,当代又有学者提出“气声唱法”、“轻声唱法”、“斜开唱法”等。面对众多的“唱法”,我们的考生究竟该以何种方式演绎他们的既定曲目?
笔者认为,流行音乐自其诞生时就带有自由的天性,所谓“唱无定法”,各式各样名称的“唱法”实质是演唱者个人歌唱风格的一般性归类。比如同一歌手在表达十分悲痛伤感、深沉内涵的情感时,呼吸用得很强,声带有意不完全闭合,造成一种似漏气的沙哑声,并将这种带沙哑而深沉的声音色彩夸张、外化,使听众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在表达欢快轻松的情感时,则气息轻便流畅,不过于深沉,亦不用过强的力度。在表现安详的意境时,又会使用轻声弱唱的演绎方式。因为弱的音量可以表现歌曲宁静的意境,还可以表现一种自言自语的心声。在特殊的情况下,一个弱音可能比一个强音更令人激动,俗话所说“无声胜有声”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为流行演唱高考生选择曲目除需参照上述以其自身嗓音特质为标准外,还应兼顾考生具体能掌握哪种演绎方式。在激烈的“艺考”竞争中,考生若选到了适合自己嗓音特点,同时又能以自己独具个性的演绎方式去驾驭的歌曲,必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流行音乐的演唱方式多种多样,然而都离不开内心情感的支持。一个歌手首先需要被歌曲的内容所感动,自己都没有激情,演唱是无法打动听众的。激情是一种强烈、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它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的特点,处于激情中的人,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调动起自己身心的巨大潜力,把全部感情、注意和能力高度集中于某一创作对象上,有力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想象。参加“艺考”的考生们都已步入成年或即将步入成年,在十八年的生活经历中,各自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些体验若能与其选取的曲目相匹配,达到“以演唱发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境界,必然能得到听众的内心共鸣,从而取得优异成绩。当然,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摸索和尝试的。
寥寥数语,抛砖引玉。拙文道出的是笔者在一线教学实践中的些许小小感悟,行于文字,期许能够略微帮助积极备考中的“艺考”学子们。撰写过程中,笔者曾多次请教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徐元勇教授,幸得先生谆谆教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仓促成文,诸多不尽之处敬请众方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潘乃宪.《圆你歌星梦:现代通俗歌曲唱法探秘》[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5,P.15
[2]徐大椿.《乐府传声》[O]《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M]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7,P.147
[3]徐玲.《浅谈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J]载《音乐生活》2008.1,P.78
1 正确的音乐审美是学好音乐的基础
近来,音乐教学课堂中逐渐引入了流行音乐。流行歌曲不仅是一种歌曲形式,也是一种文化思想,其具有市场性,阶段性。流行音乐引入教学课堂必须具备对音乐审美的基础能力。想要真正走进音乐,体会音乐的美与丑,感悟音乐的灵魂魅力,要求具备相当意义的审美能力。如何正确学习审美,“比较”是立竿见影的手段,教师把不同程度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音乐的不同。例如把公认词曲俱佳的优秀作品与低档恶俗的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在讨论辨别中一幕了然,审美自然流露。再如,《如果爱》这首歌曲的教学,根据“爱”的主题,搜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相关作品进行层层递进分析引入。由简单易懂的歌曲如《鲁冰花》入手,到《真的爱你》音乐的制作,继而欣赏《还有爱》,由浅到深的向学生展示从歌词创作到曲风旋律的过渡与深度,真正能够欣赏音乐作品中的感情羁绊。体会母亲这个主题深层的爱,学会感恩父母,关爱孝顺父母。懂得了基本之爱,继而进行爱的引申。有小爱到大爱,由个人到大家,由小家到国家,让世界充满爱呼之欲出,让学生体会《手牵手》,学会《爱的奉献》,获得爱的感悟。整个教学过程就是由小见大,由浅到深的的过程。最终让学生明白“爱”的发展轨迹,学会怎样去欣赏与学习音乐所表达的主题,建构音乐审美的框架,刺激音乐灵感。音乐教师应该注意音乐的递进式,有顺序有规律的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审美构架,掌握演唱方法。另外,音乐教学不仅仅是音乐与旋律,也要注重学习音乐的创作背景,艺术价值,思想感情,让学生真正明白一首优秀作品是需要高度的心灵感知与鉴赏能力,真正学习并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继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2 学习客观地看待与欣赏音乐
拥有了音乐鉴赏的基础,则要学会客观看待音乐,做到不偏激不片面。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自有不同,对流行音乐过于偏爱或是轻视都是不可取的,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分为二的看待流行元素。选择流行音乐进行教学可以分阶段,时尚易懂的优秀代表作是时代的产物,存在即被感知,即是拥有被大众接受的可能性、理解性。以详细分析这些作品的背景为出发,客观的评价其艺术价值、音乐水平以及不足之处。启发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时所需要的客观思路与分析能力。继而引申出音乐的兼容性、可创造性,明白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让学生真正从心底喜欢音乐的课堂教学。
3 以流行音乐激励学生的主体创作意识
音乐欣赏因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某些歌曲也需要其他歌曲刺激教学。例如京剧。京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欣赏其内在优秀之处,连带具有京剧韵味的流行歌曲也未能俘获他们的芳心,甚至部分人会觉得枯燥无味或者无法理解其演绎方式。则必须进行引导教学,令学生们了解京剧并真正懂得欣赏京剧。音乐是互通的,以旧推新或是老歌翻唱都是常用的方法。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以及创作敏锐度,对原唱以及翻唱或是重新演绎后的歌曲进行对比,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会了欣赏,学生自然主动去学习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唱法与演绎唱法。
二、理智选择流行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应该有尺度的引进教学课堂。首先,流行音乐具有时代性注定了其的多变性,尽管越来越多优秀的的流行音乐涌向市场,但是其自身的局限性是同时存在的。我们承认流行乐的层次广泛性,样式多样性,风格多变性,但部分流行乐不够严谨,艺术价值不高,只是昙花一现,只有少部分流行音乐能够突出重围,自成一脉,成为新的艺术样式,接受时间的考验,艺术的要求。所以,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必须严格把关,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要控制在一定程度。课程的主流仍然是艺术价值高,优秀传承了上百、上千年的传统音乐、民族音乐以及西方古典音乐等。这些千年传诵的优秀作品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升华,得到了民间不同民族的赞许与认同,是音乐构成的基础。其次,流行音乐的不长久性往往造成派系纷杂,百花齐放各表一枝,不成系统。这注定了流行音乐不能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角。如果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不成章法的流行音乐,那么其对音乐的认识有可能流于表面,对音乐的理解也变得肤浅,无法真正理解音乐艺术背后沉淀的历史背景以及创作性质,则不能够客观全面的看待音乐艺术,不能真正学习到音乐的内在涵养。长此以往,必然限制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以及创作深度,不利于多元化音乐的发展以及优秀音乐的普及。所以,分清音乐的主次,理智选择流行音乐,有尺度的引进课堂教学是需要重视与审慎的。
总之,在课堂的音乐教学中,要做到客观全面,对于任何一种音乐都能够分辨其艺术价值,分清轻重。理智选择流行音乐,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放任自流。我们需要流行音乐来活跃刺激枯燥的音乐传统教学,也需要保障优秀传统音乐的艺术地位,需要懂得学习流行音乐的多元化艺术风格,也要懂得传统音乐的艺术内涵。真正学习好音乐,欣赏音乐应该避免音乐素养流俗,陷入低水平的泥潭,不能偏离音乐正统的普及,降低音乐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娟.略谈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意义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2]范晓荣.流行音乐影响下的中学音乐教育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1)
[3]廖娉娉.如何将流行元素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4]徐惠琴.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优化中学音乐课堂[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6)
[5]罗金龙.流行音乐走进初中音乐课堂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上接第190页) 学生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学生的实际诉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创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对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采用多媒体、同课异策等方式进行授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朋杰.小学美术手工布艺创新教学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2013,(4):87-88
【关键词】民族音乐 小技巧
民族音乐是音乐教材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的音乐教育中却受了流行音乐的影响与撞击,校园里传唱着流行歌曲,课堂上对传统的民歌无精打采,毫无兴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如何活跃民族音乐课堂,我谈以下几点:
1.对比式聆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对于变化着的流行音乐很感兴趣,对新的音乐形式、音乐价值、音乐审美有很强的倾向性,甚至涌现出追星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切入点。首先可以和学生一起学唱,聆听流行音乐,对于好的音乐我们还要给予肯定,这样便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并加大了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讲述民族音乐是讲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直接生动的反映人民的生活习俗,语言,思想感情。我国幅源辽阔,不同民族、地域、都有着不同的蕴味,它不如流行歌曲表现的直白,需要认真品味,领悟。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可以选择被现代城市广为流传的一首流行歌曲《暗香》,与陕北民歌《兰花花》并将这两首歌曲作个简单的比较,通过聆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暗香》是一首极具流行特质的流行歌曲,旋律通俗,容易上口,倾诉性及强,风格迥异,但没有地方色彩;而《兰花花》则有明显的浓郁的地方气息的传统民歌,旋律跳度较大,优美开阔,随歌词变化曲调也有所改变,形成分节歌形式,纯属自娱自乐,抒发内心情感。分析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流行歌曲为什么广为流传,结论是流行歌曲是有朝气的年轻人做它的听众,再加上唱片公司的大力宣传,它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和技术性,但究竟能否流芳百世,也要靠时间和诸多因素的检验,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只是靠口传心授,然而它接受了时代的考验,是因为它凝聚着民族的精神、意志有着较深的内涵。流行音乐无论多现代,它依然受民族文化的影响,目前有很多的流行音乐在创作中与民族音乐结合,并得到很好的效果,如歌曲《纤夫的爱》《又唱浏阳河》等。
通过以上对比式聆听,引导学生在浅移默化中接受民族音乐教育,改变偏重唱流行歌曲的倾向。
2.多媒体视听技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
在欣赏课中,避免教材中单一的曲目,可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同一主题音乐作品有机结合。如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可以与现代流行歌曲《茉莉花》及萨克斯曲《茉莉花》集中欣赏使学生感到同是赞美喜爱茉莉花,却有这么多不同的色彩和表现手法。还有很多传统民歌都可以与现代新民歌、新民族音乐有机结合,灵活多变,增强音乐感受能力,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开阔文化视野。
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时,可以采用现代的多媒体与视听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视听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有限的几本磁带里,在现代化教学改革中,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赏《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时,结合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手段,是学生在出声入画的音乐情境中,更完整的理解作品,增强音乐的感受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采取多媒体视听技术,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思路,开阔视野。
3.利用第二课堂,广泛开展民族音乐教育
将课堂延伸,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各种课外音乐活动。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声乐小组,器乐演奏会,民族声乐歌曲比赛,校园广播等,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多观看一些民族音乐演出,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4.实现民族音乐课堂模式的转变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只注重教学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方面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单一的教学方法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转变。
【关键词】声乐;艺术;唱法;跨界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60-01
跨界音乐(Crossover),从英文的字面上来看,它代表着融合与创新,改变原本艺术中的规则,朝着更加具有个性及意义的方向进展,让艺术的空间得到扩大,给人们更加丰富的选择。当前社会也在变得更加多元化与艺术化,任何事情的发展都要有科学的方式来完善,声乐艺术也是如此。声乐艺术当中的跨界是改变传统的演唱模式,融合新的内容。在这其中,美声、民族与流行唱法的融合是最为明显的。
一、跨界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背景
跨界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属于外部原因,而声乐艺术的发展是内部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声乐艺术表现方式与演唱方法的进步,不仅有音乐人注重对某种唱法的演唱风格进行创新,同时还有很多音乐人注重同时运用不同唱法与表演风格的融合,这就让声乐艺术的跨界诞生了。它的产生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的需要,符合当前声乐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它除了能够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外,同时,在声乐艺术唱法跨界持续的融合与创新当中,让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让声乐艺术有了新的潮流。
二、跨界美声的发展及演唱类型
声乐艺术的唱法是跨界音乐的首要表现方式,而美声是最为受到关注的类型。跨界美声是运用美声的唱法和其他不同的唱法结合或者改革。在这里结合的意义就是代表把美声唱法作为基础,借鉴其他唱法的演唱经验,进而出现一种新的演唱风格。它把古典音乐当成主要的表现特点。跨界美声主要是针对欧美乐坛以前昌盛的美通演唱方式来说,卧果儿美声结合民族音乐的唱法,较少使用跨界美声这种方式。而这种改革是把美声和民族音乐或者美声与流行音乐的歌唱方式相结合,跨界美声不光有着古典美声唱法的主要艺术特点,它在演唱方式上更加灵活,没有被传统的美声唱法所束缚。
跨界美声的表演包含了美声唱法对流行音乐、美声唱法对民族音乐的结合。在17世纪的意大利,美声唱法开始出现,在经过了四百多年的改变,产生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系统与发声方式。但是它主要侧重于声音的发声情况,虽然较为典雅,但是和人们现实生活距离较远。通俗唱法和我们日常表达较为接近,这种歌唱的方式会让人们感到轻松与自然。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声唱法开始向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靠拢。把美声作为基础,加入更加“接地气”的音乐演唱方式。从演唱技术来讲,在美声的跨界中结合了传统民族音乐的演唱方式,尤其是在咬字、吐字中表现最为明显。我们的民族演唱与表演风格,是通过戏曲、曲艺、民歌等不断发展出来的,经过历史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风格。
三、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跨界
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跨界应用最初源自于崔健的作品《假行僧》,这首歌曲由王勇与崔健合作完成。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王勇与李力等人组建了阿里斯乐队,以专门演绎日本歌曲为主。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的王勇,在校期间,主修民族音乐。在此后他与崔健的合作中,开始将民族音乐的曲调旋律逐渐融入到流行音乐的创作中,于是便诞生了了《假行僧》。整首歌曲充满着民族音乐旋律,极具特色。乐曲的前奏,通过悠扬的民族音乐曲调旋律,奠定了整首歌曲的主节奏型和主旋律,并且在表现形式上突出了民族音乐滑音做韵的效果。间奏的solo和歌曲副歌的伴奏选用现代调式,通过不协和音、大指连托扫弦,使乐曲呈现出激昂的效果,将整首歌曲推向。连续的快速滑音,不仅体现出民族音乐曲调做韵的风格,也通过调式的变化突出了乐曲的节奏特点。民族音乐旋律中的特性,加上异域风情的曲调,仿佛西域僧人踏着歌声缓缓而来。
这种声乐演唱方式,在民族音乐曲调旋律中加入流行元素,让“中国式”摇滚的发展方向转为多元化,这也是我国音乐发展的特色,是声乐艺术唱法跨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跨界声乐艺术的发展能够让音乐界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是日后音乐发展符合时展的大趋势。要想促进不同音乐种类的融合与创新,就需要广大音乐人有“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思想作为基础,不断创新多种音乐的融合,给人们奉献更具吸引力的音乐作品,促进声乐艺术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韦亦B,何卫.浅论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的问题[J].音乐大观,2014,(11):84.
[2]李蓓.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的问题分析[J].戏剧之家,2015,(20):86.
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他们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接触。在这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中国,视频、音频、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所以不论是欧美、港台的;成人的或是非成人的流行音乐都会“流”到学校,这是我们“堵”不住的。我不否认有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一些肤浅和庸俗的东西会对他们的人生观有负面影响。但有一些歌曲优雅,有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应该一棍子打死。应该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帮助学生理解流行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众多流行音乐中吸收优秀作品,陶冶情操。我认为,积极的指导比强行制止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明辨美丑,理智看待流行歌曲
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热情,我们不能简单地泼冷水,要抓住时机来引导学生,清楚他们为什么喜欢这首歌,而不喜欢那一首。如分析歌曲《老鼠爱大米》,这首歌容易上口,部分也只出现了四度的旋律,可以说只要有嗓子就能唱。歌词简单,易懂易记,配器清新明亮,歌词很有趣,创意新颖。让学生理性地分析,辨别美与丑,吸收优点,摒弃不足。同时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不错的流行歌曲,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例如,《丁香花》以其忧郁,委婉的曲调,质朴动人的语言,令听者心动。这样的歌曲可以推荐给学生。但是提醒学生不要盲目模仿成人歌唱,保护自己的嗓子。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水平将直接有利于课堂学习,增加他们对教材内容的兴趣,因此更爱唱儿童歌曲。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审美活动应该围绕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流行音乐很容易占据孩子的头脑,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建立辨别美与丑的意识,让优秀的流行歌曲陶冶情操。
二、相互补充,为音乐教学注入时尚元素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热爱音乐的目的。
流行歌曲风格,形式丰富多彩,学生感兴趣,我们可以吸取过来。比如,我在课上教了一首山西民歌《唱得幸福落满坡》,教学范唱中是民族唱法,学生听了毫无兴趣。但当我播放“梦之旅”演唱的版本时,学生肃然起敬,个个说好听,忙跟着哼唱。在教唱《梨园英秀》时,我提到了说唱,学生们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周杰伦的歌曲。我就给他们听了《双节棍》,学生听得很起劲,课本里的歌曲也学得不错。这也许就是流行唱法的魅力吧。有些流行歌曲对学习器乐也很有帮助。比如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歌《希望》,很多学生都会哼唱。正巧它的音区适合用竖笛演奏,没想到,连平时不愿意吹竖笛的学生最后都能完整演奏。这些音乐是时尚的元素,让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了,热情高涨,同时,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巧妙运用,增强音乐教学的吸引力
流行歌曲直接进入教学,教师需要精心筛选,通过对作品的风格、思想、内涵的感受和理解,确保针对学生提供的是具有美好情感。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作品。要针对教学目的有的放矢,运用得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的家乡》一课,在巩固环节,我将韩红的《家乡》介绍给学生,学生们感受到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我想这比任何语言都有说服力,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有些流行歌曲接近人们日常生活,有亲切感。又如《懂你》这首歌,用生动的例子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明白父母的用心,学会照顾父母,关心别人。努力学习知识,成长为真正高质量的人才。
当然,学生年龄小,不能完全理解和体会,但最重要的是给学生的一个概念:老师并不反对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知识,除了好听,还有深刻的含意和美好的意境。的确,有选择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相反,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在听赏、学唱、理解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明确了对流行歌曲的认识,知道了作为学生应该选择演唱那些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进入课堂是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让学生感觉老师已经注意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常的态度和他们一起探讨了优劣,辨别美与丑,无形中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会对音乐课感兴趣,想和老师一起去探索音乐艺术和流行歌曲,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