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小学语文 教学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拂了整个中华大地,对各个中小学的每门课程教学也产生了非常深远地影响,尤其是一改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使得课程教学方法更能适应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具有不同心理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取得了较多的成绩,这对于以往传统教学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本研究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着重探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从而据此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旨在为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切实科学的依据,最终使其更好地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相匹配。
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阻碍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的相关因素及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一)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农村小学教学设施以及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课程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意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况,仍然显得十分保守。此外,在教学方式方面也未进行完全地更新与改变。虽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由于农村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不够完全,从而导致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力低下,无法全面地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进行领悟。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及理念更高地比较慢,从而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当前时期下,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一贯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占用了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教学模式依然是“言传身教”,教师一味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整个过程显得十分呆板。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好奇心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顾及到小学生的这些实际身心特点,也与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不相符。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受挫,课堂教学实效性也比较低下,最终会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及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普遍较低
当前时期下我国农村生活水平低下以及工作环境普遍较差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再加上农村小学教职工待遇低下,所以很多刚刚毕业的专业的大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广大的农村去任教,那么这就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较大。年龄较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也就根深蒂固,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时展不相符,而且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用当地方言进行教学,学生们的语言功能也无法得到提高,而语文又是语言要求非常高的一门课程。种种迹象,均直接造成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低下。
二、当前时期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完全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至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不断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其主观能动性与探索意识。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的角色。
(二)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与路径
小学生们还会对同一个事物很难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内保持注意力。所以说,单纯的教学方法或者一味的教学方法已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极为不符,也无法引起其注意力,所以如果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途径就会让他们感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毫无生机及趣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借用多种手段使其变得很丰富,例如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其中;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方法等,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W之中引入游戏,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综合素质,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特别是对于在广大的农村,教师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热衷于自己的职业。对于当地政府,首要做的就是才去强有效措施,增加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购置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教学器材,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应该注意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地培训、指导,以开阔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制定学习计划,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存在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对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极为不利,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以改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短板与不足之处,从而找准突破点,对症下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
参考文献:
[1]陈庆松.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长丰教育信息网,2010,(06).
[2]管理员.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云南教育,2010,(12).
[3]李建美.论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时代的发展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却举步维艰。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是随着小学生成熟度及接受能力的不断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
(一)教学目标需调整
新的发展背景下,阅读理解成为人才的基础必备技能。对语言工具的熟练应用,成为企业挑选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小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奠定人才语文阅读技能基础的重要内容。与其他阶段教学不同,小学阶段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建立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好感。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一味强调知识性,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没有对阅读内容建立初步好感的基础上,对学生强行进行信息及知识内容的灌输,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好感,同时对于整个阅读教学的活跃度来说,也起到了负面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手段单一
除教学目标程式化问题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手段的单一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到的信息冲击也越来越大,对信息敏感程度正处于不断麻木的过程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加上现在小学生通识的意识不断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挑战也相应增大。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本是一门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课程,并且也有一定的吸收新教学内容的空间与条件。但是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一味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设计,整个过程都是词语教学、段落归纳总结,完全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针对这样的内容,如果再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势必造成整个教学氛围的呆板与沉闷,教师教学吃力,学生吸收费劲。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时代新元素,实现个性化教学模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及策略
个性化的含义,即量身定做,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阶段特性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兼顾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简单有趣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奇的天性,通过画面、声音的多方面刺激,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课程的好感。比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原这一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小壁虎借尾巴的生动场景;再如《司马光》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同时,加深对整篇课文脉络的印象与了解。
(二)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平衡度与量的关系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还讲究一个“度”。在教学手段单一的条件下,如果安排大量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和吸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倍感压力,事倍功半,形成语文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基于这一现状,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知识的量,在充分考虑小学生能力条件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最大吸收量进行科学分析,争取在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对知识的良好吸收和消化。就《王二小》这一教学内容的开展来说,它本身是故事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仅注重学生对故事节点的把握以及对文章精髓进行理解的话,在造成学生理解缺失的同时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人性化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度与量二者关系:在第一课时,教师只需用一些简单有趣的内容进行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兴趣倾向及理解层次,逐层进行文章剖析。此外,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中,还应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为学生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空间进行知识的回顾与练习,增进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同时,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三、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更是培养学生基础语文素养及基本理解、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从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实现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教育工作者应从小学生天性与阶段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及知识构成,对阅读教学的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探索性,将学生性格中的劣势转化为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争取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创造条件,为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佟寅.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习卡片开发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傅静.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邹敏.试论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赵子志.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2):114-117.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改 实践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6-01
面对国家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标准》本实验教材的试行,中小学教师将迎来改革考验,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课改实验活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改革特别是小学语文改革要重视教学过程,特别是教学实践环节。如果改革偏离了教学的最终要求,那么改革就是没有意义的。同时,明确改革和尝试都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一般来说,无论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还是其他所有学科的改革都应该最终通过考试评价体系的检验。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一个基础性教育环节。课程内容虽然相对浅显,但是在学生成长阶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内容的设定既要重知识覆盖的全面性,更要重视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因此,小学语文课改和其他学科相比,改革需要攻破的难题更多。改革过程中不能仅仅要重视表面上的工作,更要重视深层次的调整。在改革过程中开展必要的反思、尝试和总结。同时要不断的遵循课改精神,就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明确概念、理清思路,从根本上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让学生自觉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认可,并成为教师的追求。教师们努力钻研教材,不断地总结与反思,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呈现新风貌。
实践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特性之一。小学语文改革要围绕实践性这个原则,不能偏离。同时加大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性的培养。而培养这种能力的基本途径恰恰又是实践,因此,单纯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片面的。语文本身就是交际工具,学习语文目的就在于运用。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教授学生学会运用语文来进行交际、沟通。而不是要让学生去研究语文,进行学理探讨。语文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应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地灌输刻板的语言知识,语文课程必须突出工具性、实践性。我们必须清楚,语文是母语教学,语言环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有充分的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通畅语感和整体认知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情感内涵的培养,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很大。在课改过程中,对内容的设定要加大重视,既要使内容丰富,又要使内容所涵盖的价值取向适应社会的需求。小学语文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过程,它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语文学科应当注重人文价值的感染力,而不必奢求理性化、科学化。比如文科讲“山”,看到的是山的挺拔俊美,而不必去追究山的物理属性和化学成分。
小学语文教学应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交际实践能力,这是学科价值取向走向以人为本的根本性转变。学生通过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塑造了其健全的人格,学生的社会意识逐渐增强,为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语言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各要素相互连接、相互影响,因而孤立进行教学实践和能力训练是不切实际的。语文实践能力强调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社会交流、沟通。这是一种整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动态体现,而不是语文课堂上单调孤立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静态练习。教师采取常规性质的灌输性教学配合机械的课堂练习,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无法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学习能力。新课改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的实用,课外作业内容安排更加丰富,更加多样,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多,学生逐渐发挥了课堂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了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实践,因为实践既是其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路径。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使原有单纯的灌输变成了现有的实践和体验。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新课改将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并将具体的语言能力分别设定阶段目标。其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全面体现小学语文课程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学生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使用语言,交流、沟通需求无处不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动力,学生正是在丰富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来学习语言的。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灵活多样化,而恰当、合理地处理好学生、教师和素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通过要素融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是评价语文课程教学是否达标的核心标志。
小学语文学习的外延非常宽泛,而小学语文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使学生在看法上分歧很大。因此如果教师不做完整系统的归纳、概括和提升,学生将无所适从,难以建构起自己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炼和概括,使之上升为完整科学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有序化、条理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材是提升小学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教材,当前,我国很多小学教材在教育性与趣味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将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进行有机融合,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工作,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机构都将提升语文教学工作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教育性与趣味性的重要关系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和阅历的限制,并不具备较高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趣味性,因此,将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教育性同趣味性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小学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存在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不完整的情况,因此,学生虽然能够在教材当中了解到足够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却难以真正将自己的爱好同语文教材进行有机融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学生掌握的语文课程基础知识迅速增加的背景下,语文教材必须将趣味性与知识性进行充分结合,才能使教材的使用质量得到切实的增强。趣味性是促进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条件,只有小学生具备了足够的语文学习趣味性,学生才能在真正把握课堂学习的机遇,提升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质量,以便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了解到更多的基础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具体举措
(一)提升小学生思维的理性与灵活性
要加强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的重视,首先,要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小学生灵活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对某一课程中接触的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小学生能够具备科学的思辨能力,对语文教材中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掌握对生活当中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理性判断的能力,使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要注重小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理性的质疑,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语文教材当中的知识,从本质上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以便小学生对生活当中的问题具备更加成熟的理解和应对能力。要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趣味性的提高,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不必由于理论的抽象而降低理解效率。要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理性思维之后,对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分析,并由教师进行相关指导,以便学生能够修正思维当中的错误,提高理性思维的正确程度。例如,在进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以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进行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能够得到提高。
(二)提高多媒体软件在课堂当中的应用率
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多媒体软件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软件开拓视野,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将教材当中的趣味性同教育性有机融合,在多媒体软件的运用当中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要保证多媒体软件应用的正确性,将教材当中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整合,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软件更加全面的掌握同教材相关的各类知识,要结合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特点,对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以便学生能够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当中,实现语文学习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三)科学的进行小学生语文作业的布置
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需要小学生在课件作业中完成,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生语文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注重将趣味性同教育性进行完美结合,要充分研究传统学生作业布置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以便根据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将同语文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科学的布置于作业当中,使学生在巨大的兴趣爱好促使下,提升语文课程的学习质量。要将学生语文作业的重点从书面内容的书写向实践活动转变,以便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能够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对语文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要根据语文课程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内容和数量的控制,以便学生将足够的时间运用于实践性质的作业当中,要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出发,为学生制定相关思考工作,避免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无法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以便语文教材的趣味性提高不会降低教学性的影响。教师要充分调查学生实践过程中思维的误区和理解的偏差,并及时进行指导,避免学生过度自主学习产生学习方法的错误。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材是保障小学生掌握基本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教材,将小学教材的趣味性同教学性进行有机的融合,对提升小学生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深入的分析了小学教材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的重要意义,并制定小学教材趣味性与教育性完美结合的具体措施,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阿龙.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J].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张琦.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J].中国海洋大学,2013
[3]黄宗圆.现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选文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生;构建
一、引言
“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主w的实践活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明确指出。以新课程的要求作为依据,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宗旨进行体现,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基础教育进行明确。教学策略要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进行适应。课堂教学氛围活泼生动、充满乐趣。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使学生的素质教育得以提高。
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当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长期使用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采用适当提问方法的语文教师非常少。语文课堂只是将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进行完成,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授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很大一部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获取和掌握,对考试成绩特别注重,然而却对学生们的情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忽视,没有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教学方向出现了偏差。
3.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因为每位学生都存在着接受能力的差异,对于一节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加之贪玩是小学生的本性,他们在课程之后复习的时间并不很多。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也就成为了语文学科的学困生,在他们眼中学习语文这一课程是很难的事情,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着重地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下课之后布置一些练习册上的练习题,而每个学生的作业难度都相同,这就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一旦被学生习惯,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动机就会完全的丧失。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根据课标建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三维目标。这一目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进行了明确,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个性的发展都要进行注重。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标来建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最基本的经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学习能力让学生进行掌握,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行激发。与此同时。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进行渗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得以养成。
2.通过改革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应该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将小学语文课堂学生缺乏参与性、枯燥无味的学习氛围进行改变,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运用,赋予小学语文课堂生动性、探究性、积极性和趣味性,拓展学生的参与空间,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进而达到课堂效率提高的目的。举例来说,游戏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形象的理解;小组合作式学习对于鼓励学生共同进步、互相帮助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改革来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此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四、结语
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条件就是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点。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将新课程理念作为自身授课时的指导。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调整、反思和改善,积极的创造出一种活泼生动、充满乐趣的语文教学课堂。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充满乐趣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上学好语文的基础知识,与此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5,(03):13-14
[2]金慧.浅谈小学语文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08-09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占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相关教师要提前做好备课的准备,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首先,语文教师在课程内容准备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对于教学目标而言,其中的内容是整个课程讲解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程进行中应该充分的结合实际,优化教学的基本目标。其次,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基本内容以及学生们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知识讲解时,可以充分的采用引导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技巧,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保证。最后,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上应该设定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问题,提高教学的目的性以及时效性,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籍
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而言,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其阅读的资源较为广泛,但是,现阶段小学生阅读的随意性相对较强。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课程教学时,首先要指导学生们选择语言文字规范的、有上进精神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文学视野,激发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动力;其次,在整个课程引导的过程中要选择与文章内容有关系的书籍,使学生们可以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相关教师要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阅读方式,从而使学生有效的进行阅读,享受阅读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能力。在实践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对重点的内容进行标记,找到段落或句式中的关键词汇,画出重点的语言内容,从而为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提供充分的保证。对于优美的段落可以要求学生们进行背诵、摘抄,使学生们养成摘记的好习惯。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写读后感,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 键 词】 高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韩光明,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教学论及实践教学研究。鲍炜煜,新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知识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远距离开放教育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课堂面授教学不再是教学的惟一形式。跟随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美国的高校中首先创建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美国“MIT Open Course ”、英国“Open Learn”等项目的建成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这些项目通过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给更多人提供了学习机会和平台,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对于“终身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利保障。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推动下,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随后,全国高校陆续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良性循环,要作为今后高等教育建设工作的重点。然而,笔者通过与部分本科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对于精品课程的知晓和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多数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精品课程,对于学校已有的精品课程资源,许多学生表示不知道、不了解或是知道但没有根据其进行学习,相对于国外的“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哈佛大学公开课”、“耶鲁大学公开课”等,许多学生却表示有所了解,部分学生还会主动上网进行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竟我们的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让网络精品课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何进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笔者曾亲自参与了校级精品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建设,搜集整理了关于网络精品课程的大量资料,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有自己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二、精品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
2003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精品课程建设正式启动,各省市教育厅也相继下发相关通知,纷纷采取措施和策略,力图实现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高校课程建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由于现代教学中,信息量大量涌入,教师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能够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网络精品课程的建成,将会对教师的职后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只要具备使用网络精品课程的计算机水平,便可以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各种功能,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借鉴网络精品课程中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实现自我提升,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精品课程,是“精品”加“课程”的产物,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由六个方面构成: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验和机制的建设。精品课程作为一种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网站教育资源,从而构成网络精品课程,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3年我国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逐步展开重点建设,目前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已经收录到颇具影响力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该网由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依据教育部教高厅函[2007]32号文件而设立,旨在向高校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收纳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成为教育资源使用与共享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共有14234门本科课程,包括文学、历史学等13个门类,5843个高职高专课程,包括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等20个门类。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已有的本科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省级、校级),共14234门,教育学类只有600门,理学和工学分别为3023门和3910门,教育学本科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中仅占4.22%,与理工类课程建设数量相比,相差甚远,对于其他课程门类而言,发展十分缓慢,情况不容乐观。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是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为根据,根据学习者对课程资源的需求进行建设的开放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质量的好坏,课程实施顺利与否,对小学教育的发展,对师范生的就业和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具有直接影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名称是逐步演化而来的,主要经历了“教学法――教材教法――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关于这一课程名称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本课程认识的不断探索与深入。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共经历了中师、大专、大学本科三个阶段。“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以课程论和教学论两大理论为支柱,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
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基本情况
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两门课程,分别创建于2007年和2008年,网站运行时间已经超过五年,属于已建成的网络精品课程,因此下文主要对这A、B两所学校的网络精品课程进行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关于本课程的网络精品课程尚处在初始阶段。首先体现在已建成网络精品课程的数量上,到目前为止只有两所学校;另外,目前已建成的网络精品课程存在诸多问题,网站建设过于简单,部分重要的模块没有发挥作用,关于本课程的学习资源极为有限,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没有实质内容。基于目前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仍存在很大缺口,必须加强其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努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课程学习,发挥网络精品课程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兴富.信息技术革命、教育全球化和远距离开放学习――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1届年会学术报告评述(Ⅲ)[J].中国电大教育,1998,(7):26-29.
[2] 袁驷.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J].中国大学教学,2004,(7):9.
[3] 黄德群.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特点、问题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0,(5):64.
[4]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4-8.
[5] 吴启迪.国家精品课程[J].科教文汇,2005,(2):22.
[6]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benke[EB/OL].2013―4―18.
[7] 孙建龙,王云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2):65.
[8] 杨满福.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6):75.
[9] 肖阳,冯玲.高校本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2):326-327.
[10] 陆海棠.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以广西民族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教育研究,2011,34(2):41-43.
[11] 何克抗.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66.
[12] 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5.
[13] 马俊.以学生受益为中心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88.
[14] 王爱华,汪琼.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课程共享利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16-21.
免费资源取代教辅
从今秋新学期开学起,山东省东营市教科院专门编写的义务教育学段各学科电子版教学资源,依托东营市教育信息网公共服务平台,专门开设了“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实现了教师、学生课程资源的网上免费下载、自主选择与学习应用。“这让师生告别了人手一本甚至多本教辅资料的历史,开启了全市师生网上免费下载学习资源的新模式。”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召华说。
“我们整合全市资源编纂了义务教育各学科网上学习资料,实现了师生免费下载、自主选择。”东营市教科院院长宋国香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 教育性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5-01
小学语文教材设计的初衷在于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好感,初步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兴趣。但是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来看,兼顾学生发展特点的同时,还要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充分考虑“教育”特性的实现。下文论述中,笔者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特点入手,围绕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二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对二者进行结合展开了详尽的分析。
一、小学生特点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之外,首先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和把握。除幼儿园阶段外,小学是学生步入学习生涯的第一个较为正式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知识量、知识架构以及学习习惯都处于快速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学生们对知识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反差,热爱学习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的学生却存在厌学思想;除了学习态度两极分化的情况以外,小学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多动倾向,即对游戏或是活动表现出由衷的喜欢;小学生由于知识体系的缺乏,基础知识的空白,对所有不明白的东西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伴随好奇心而来的,还有一颗容易遭受挫折的敏感的心。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在于对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及素养进行培养,但是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考虑学生天性,断然进行教学的话,必然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而“趣味性”是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对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与调整,以一种小学生更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对课程教材兴趣的同时,提升整个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活力与张力。但是就二者来说,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造成极大的缺失,因此,“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更是从小学生特点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状况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合理把握教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的要求进行合理把握,体现出教材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与张力,把握教学主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知识的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师在把握教材主旨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相应章节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宏观把握,看看章节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根据课程教学安排的进度,将这一目标设定与自身的教学素养及业务水平能力进行联系,从而促成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的一体化,保证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除了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倾向,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及途径,并且通过实际生活例子来对知识内容进行说明,这样一来,不仅能最大限度挖掘教材资源,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
除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把握外,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还应加强学生对教材的了解。这一部分功课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在每一章节教学内容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前引导学生对这一章节知识内容的架构及构成进行大致的了解,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习的主要目的和内容,让学生在心理构建出一个合理的学习体系,帮助学生与教学计划进行对话;在每一堂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兴趣,这一途径可以是故事性的讲述,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相关视频,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活力,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
(三)师生沟通交流的有效进行
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应着力建立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两个要素,知识的传递与知识的吸收都靠着二者之间的交流来完成,载体作用是否能够得以发挥与这二者之间有效沟通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环节中来,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实现通过QQ、微信等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深入掌握、了解学生的知识架构,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层次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去,通过“对话”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其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适当转换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在测试与评价环节,教师也应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合理筛选,保证教学测试任务及目标完成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热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二者的有效结合来说,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更是从小学生特点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要想充分实现教材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必须从学生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兴趣,帮助学生深入语文教学的世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琦.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3.
[2]徐立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二次开发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4.
[3]肖云.文学教育中的童话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小学教育;现代汉语;教学内容
一、新课标下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要求
新课标在导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中均强调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新课标亦提出汉字教育的新理念:借助汉字教育,一方面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增强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新课标背景下,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语言素养和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的一些素养,如熟知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法规政策,具有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为培养适应新课标的新型语文老师,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应达到如下要求:一是教学对象掌握扎实的现代汉语知识,具有运用理论分析汉语语言现象和指导语言实践的能力;二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多措并举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三是发挥现代汉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四是宣传和践行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法规政策。
二、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的不足
小学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教学对象获得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语言素养和教学技能。而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因此小教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内容应以培养胜任小学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为中心。但是,目前小教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所通用的却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的教材。教材内容注重汉语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需求关心不够,对小教专业教学对象的需求考虑不多,没能体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特点,没有切实发挥提高小教专业教学对象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的作用。比如,小学语文教学中,“其拼音教学本质上还是传统的语文学,采用依托汉字的整体认读法,重视对字词句的掌握。而现行的大学现代汉语教材没有体现这种特点。”[1]再如,“小学语文教学非常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在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中就应该特别强调拼音、汉字书写的规范。而这方面的知识在现代汉语教材中并没有详细的介绍,相应的训练也比较少,不少小教专业的学生在学完现代汉语课程之后,不能准确地运用《汉语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不能正确分析汉字的偏旁部首,不能正确书写常用汉字的笔顺笔画,这显然难以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2]可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矛盾,教学内容难于适应教学目标,不足于培养教学对象的职业能力,不足于满足培养新型语文老师的需要,就业时更不能满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总之,小学教育专业现行主要教学内容最大的不足是很少考虑教学对象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需要,即针对性不强、实用性差。如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势必造成现代汉语教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脱节的情形。因此,小教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改革,必须首先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适应,进而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现代汉语,发挥现代汉语基础课程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策
(一)基于小学教师岗位工作要求,增添教学内容
1.深入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借助于研读新课标,师生能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对授课教师来说,在全面、系统介绍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融汇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目标,使“现代汉语”课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教学对象来说,知道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知道自己未来工作所需知识、所需能力,能做到知己知彼,增加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和锻炼技能的针对性,进而提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2.吃透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精神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是未来的教师,是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践行者和传授者。因此,小教专业的学生有必要熟知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教语用〔2012〕1号)、《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教语用〔2016〕3号)、《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语用〔2017〕1号),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3]教学中,不仅要向教学对象介绍这部法律,更要要求他们在教学中贯彻这部法律的精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教语用〔2012〕1号)对教育领域语言文字的标准,全体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普通话水平、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的标准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4]《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教语用〔2016〕3号)亦明确规定:学校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普及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加强中小学普通话口语、规范汉字书写及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提高中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能力;强调教师表率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使用普通话,正确使用规范汉字,努力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综合能力。[5]《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语用〔2017〕1号)则进一步提出:以学校为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阵地,培养国民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推广普及规范语规范字,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6]将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融入到“现代汉语”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使授课教师和教学对象明确语言文字工作的重大意义及具体要求,提高语言文字规范的意识,切实发挥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作用;二是使授课教师和教学对象明确小学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必须承担的工作和任务,必备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从而使“现代汉语”教学和学习有的放矢,能调动教学对象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二)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的教学
根据知识的分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早在中小学阶段就该完成。但事实是目前的中小学并没有完成这样的任务,诸如普通话发音不标准、提笔忘字、乱用词语、语焉不详、词不达意、误用错用汉字、滥用网络语言等不规范现象很严重。大学阶段很有必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的教学,但是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在高等学校“现代汉语”教学中却又常常被忽视。此外,规范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综上,小学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更是要重视规范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一是增强教学对象“用规范语、写规范字”的意识。向教学对象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法律法规,使教学对象掌握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二是以规范化建设为标准,以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规范字形及现代汉语语义语用等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学对象规范用语用字水平,使教学对象能够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教学中,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规范语言汉字的教学与训练要求教学对象必须掌握《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一方面,教学对象本身要熟练掌握这些字表中汉字的正确读音、规范字形及现代语义语用等;另一方面,这些汉字、正词法规则教学对象能用合适的方法让小学生准确掌握。2.引导教学对象关注身边语言现象中国语言现象热点频发。仅《咬文嚼字》杂志社的2017年的“十大流行语”就有:“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享”“有温度”“流量”“可能XXX假XXX”“油腻”“尬”“怼”“打call”。有些流行语还能体会其意思,而“断舍离”“十动然拒”“不明觉厉”“累觉不爱”等等则是语义不明,容易造成误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教学对象关注这些新锐话语形式,尤其引导教学对象关注语言粗鄙化现象和网络不规范语言滥用等现象。3.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结合最新的语言生活及“现代汉语”课程,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如多彩方言、年度新词新语、社会用字普查、如何取名、笑话中的语言学、短信中的修辞学等等。语言是丰富、复杂的,借助这些专题活动培养教学对象正确观察、分析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解决教学对象生活中的实际语言困惑,进一步提高教学对象的语言文字能力。除此之外,可要求教学对象订阅杂志《咬文嚼字》,关注微信公众号“汉语堂”“咬文嚼字”“今日语言学”“语言学午餐”,观看视频《汉语桥》《汉字英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等,以激发教学对象语言学习的自主热情,扩大学习语言文字的渠道。
(三)根据小学教师职业语言文字能力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1.文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汉字教学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加强汉字教育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部编新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把汉字摆到开篇,这都体现出基础教育中汉字教学的重要性。而现行各版《现代汉语》教材中,即使是小学教育专业专用《现代汉语》教材中,文字部分所占篇幅都是最少的。因此,应增加文字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加强规范汉字教育,以适应小学汉字教学的需要。第一,加大造字法的学习。“新课标”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的第1条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而部编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顺序也是:先识字,再学拼音。因此,培养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尤为重要。对于刚接触汉字的孩子来说,借助汉字造字法,直观展示汉字的意义,可以增强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其次,有助于小学生准确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进而消灭错别字,熟练使用规范汉字。最后,造字法能使小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学习汉字。因此,现代汉语教学中须加大造字法的学习,要求教学对象掌握造字法并能运用造字法进行汉字教学,为未来的工作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第二,按照小学语文教学最新笔画笔顺加大汉字教学和训练。“新课标”中,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应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加大汉字笔画笔顺、书写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分析的教学和训练,按照小学语文教学最新笔顺笔画要求进行,避免所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脱节。为促进教学对象有效地掌握规范汉字,给教学对象推荐了一些必读书目,如《我们的文字》《汉字树》《有故事的汉字》《汉字王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现代汉语词典》等等。2.语音教学各种版本《现代汉语》教材语音知识都很多,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进行取舍,把小学拼音教学的特点列为教学内容,加强现代汉语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对接。第一,确立语音部分的教学重点。“新课标”第一学段目标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所以,“现代汉语”课程语音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一是教授汉语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明确教学目标;二是让教学对象准确掌握小学拼音教学的内容;三是讲明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差异;四是增加整体认读音节方面的内容。第二,跟“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程整合。“新课标”每一学段目标都有“口语交际”,部编新版小学《语文》也比旧版更突出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此背景下,强化教学对象的口语表达训练,提高教学对象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显得更为重要。鉴于“现代汉语”课时少、语音部分内容又多与“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程内容重复,可试与“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整合。“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重点讲授理论知识,正音训练、朗读训练、交际训练等提升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则留在“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中进行。而语音训练所需要的材料则尽量从部编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使之更贴近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实际。
一、网络教学的基本情况
放眼望去,当今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况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所谓落后就是小学语文的讲授方式还是传统方式占主流。所谓的网络教学就是指通过对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利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小学生的眼、耳、口、手、脑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应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出简洁明了、形状各异的word艺术文字以及图片丰富的展示PPT和一目了然的Excel表格,以此来辅助学生学习一堂全新的课程。网络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与小学语文的课程要求有着极高的契合程度,故而苏教版低年级内容中提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要重视网络教学的应用,利用网络教学来打造一个更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从而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二、利用网络挖掘小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可以为小学生们学习语文创设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能让语文课程内容和学生们之间产生互动,从而达到挖掘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兴趣的效果,如此一来,语文课程学习效果必然与日俱增。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年龄都很低,如果教师们不能做到正确的引导,小则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们要利用小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性格特点,充分挖掘小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创设课堂新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把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们。
在网络教学的推广之下,教师要懂得充分利用网络,通过备课阶段查找有助于教学的相关视频、歌曲与图片,从而更加直观地把信息鞯莞讲台下的同学们。
例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中《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文的时候,由于学生们现在普遍生活环境舒适、安逸,没有经历过重大的自然灾害,不知道地震是怎样的,不了解地震带给人们的伤害究竟有多大,后果有多严重。传统的课堂往往并不能将地震后的悲惨状况直观地传递给同学们,然而利用网络教学,通过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地震后的视频、图片,搜集一些有关地震的影视作品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播放展出,使得同学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地震为人们、为环境带来的巨大伤害。让同学们脱离安逸的现状,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为大家带来的伤害,在这种被感染的情绪之中,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倾泻而出,学生们轻而易举地就把握住了文章的情感。对于语文课程而言,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就理解了文章的一大半,从而窦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不足,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不够充足,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对于小学生来说难懂的生僻字。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备课的时候预先上网查找一些关于汉字的动漫小视频,利用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的性格特点来激发学生们学习新汉字的热情。比如“森”字,教师上课的时候除了可以在课前事先查找动画之外,还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们利用其想象力充足的优势来对陌生的汉字展开想象,发挥联想能力。“森”由三个“木”字组成,可以联想到在一片大森林之中有三棵木头。以此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网络教学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有以下几点
1.优化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小学生正好处于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好奇的阶段。传统的讲课方式都是教师对小学生们实行单方面的知识输出过程,这并不适合当今的课堂。在苏教版低年级内容中提出,适当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利用网络教学,可以对小学生们探索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当学生们被视频或图片中的内容吸引时,就会不自觉地想要去了解其背后的含义。教师只需要在此时进行相应的引导,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强学生们对文字的阅读整合能力: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苏教版低年级内容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不是草草读过文章就敷衍了事的过程,而是透过对文字的阅读,将文字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做到知识的积累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把曾经读过的内容为己所用才是高效率的阅读。利用网络教学,在学生们诵读文章的时候播放适当的音乐作为背景,甚至可以为文章做一些配乐,使得学生们在读文章的时候更容易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取向。理解了文章的含义,对文字的整合能力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出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学段;传承过渡教学;实践与探讨
在学校教育中,“素质化发展”已成为当前各类课程教学的时尚热词和根本指向。新课程理念在旗帜鲜明地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关系的同时,强调实现以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人们在关于中年级学段的极端重要性已经达成了良好共识,而关于“有效教学重要节点” 问题一直处于业内同行的辩讨热议之中,可谓“仁者见仁,而智者见智”。那么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有效抓手究竟在哪里呢?笔者曾经思索和探究了好长一段时期,终究从教学实践与体会中总结认为:开展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抓好语文习作起步教学,加强语文口语训练教学,促进良好习惯培养教学,应当成为中年级学段语文教学的四大着力点和支撑点,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要坚持把语文课程的有效阅读教学常态化
阅读素来就有“学习之母”和“语文学习的根本基础”之说。这种基本认识和教学行为,对于小学中年级学段语文教学而言,显得既非常及时又特别重要。因此在这一阶段,势必坚持把有效阅读教学实施常态化。首先,借助教材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在“现行版”的阅读教学中,小学各年级段都有其基本要求。比如,中年级学段的基本阅读要求是:能够借助字典等工具联系课文进行分段,并能概括其段落大意;注意读通课文,能够全面把握大意,读出课文感情。从四年级开始,则是以“导读”“预习”“思考、练习”的形式来渗透每篇课文的阅读要求。让小学生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的阅读学习就会有种方向感和指向性,学习过程就会少走弯路。其次,通过自学和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理解性地读和质疑性地读,帮助小学生能够基本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读通课文、简述内容、划分段落、答题质疑”。再次,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给予引导、启发和点拨,并做好当堂检测和总结梳理工作。切忌“面面俱到”“越俎代庖”甚至“大包大揽”,否则,学习思维将在“休眠”状态中沉沦不起。
二、要坚持把语文课程的习作起步教学部曲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启蒙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此,笔者进行了多年的观察、研究和总结,逐步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教学效果,从而形成了“小学生习作启蒙教学三部曲”。首先,初唱“畅想曲”,让小学生在自由命题中“能说会道”。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着力做好三件事:畅学生所想,给予全面而积极性的鼓舞和支持;师生共同参与,认真配合,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协作关系;注重引而不发,努力把学生打造成“潜力股”。其次,再唱“前奏曲”,让小学生在半式命题中“信笔涂鸦”。具体而言,就是迎合小学生的生动活泼心态,引导他们在故事说写、游戏链接和句式训练之中开始“蹒跚学步”。比如,引导小学生把有趣的儿童故事先说后写出来,把快乐的游戏经过先做后写出来。再如,把“小猫咪睡觉啦”丰富而成“玩耍了一整天的小猫咪非常疲劳,很快地就进入了美丽的梦乡,听,它在一边打鼾一边说着梦话呢!”再次,三唱“进行曲”,让小生在统一命题中“一唱三叹”。就是在统一命题之下,鼓励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要求性习作,通过“以赛激趣促学”意义的课外活动深化他们的习作情趣,通过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平台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当然,唱好“三部曲”亦非易事。
三、要坚持把语文课程的口语训练教学规范化
常言道:“话有三分,巧说为妙。”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结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实在意义,二者不可偏废。然而,在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习惯性影响,普遍存在着“重书面语言而轻口头语言训练”的片面教学行为,致使小学生的语言训练运用在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中之间发生了紊乱甚至是无所适从的问题。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自然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同时在内,这一点我们仅从教材单元练习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一斑窥豹。因此,正确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来表情达意,就越发显得十分得重要了。在小学语文口语训练教学中,应遵循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说话可遵照以下内容进行:由字扩词,用该词说一句话,再围绕该句话说一段话;由实物产生联想,引导学生说上一段话;指导学看图说话。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要善于运用“质疑、编故事、创设情境”等艺术手段,善于“撬开”学生们的小嘴,创造机会让他们乐于说话。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反思 教学策略
学校的一切工作中心在于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学的主阵地在于课堂,课堂的根本在于效益,而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及归宿点就在于此,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
一、新课程下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优化教学活动,示范和引导学生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它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忙于问题的讨论,活动材料的整理,教师也忙得焦头烂额,但其效果却并不明显。只要我们静下来思考就不难发现有不少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给人的感觉是随意性大,教学面广,肤浅局限性突出,活动仅仅停留在追求表面热闹非凡,其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其本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它的目的意义不大,因此,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大胆舍弃繁杂庸俗的教学活动,大胆提倡富有示范性和指导性并重的教学活动。
(三)营造民主的氛围,活跃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创设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时刻调整心情,带着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因此,老师注意说话方式,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和技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讲授是向学生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要途径。优秀的教师上课,总是认真讲授准确无误,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在各教学环节都安排恰当的前提下,课堂讲授的成败,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即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说,教师语言的艺术,要体现出下面三个特点:
(一)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领会知识。教师的语言,只有能为学生接受,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讲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逻辑性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二)教师语言的节奏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它能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调刺激,减少学生的疲劳,使教学气氛和谐轻松。
(三)教师语言的幽默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幽默,就是运用各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求知的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实践表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凡是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三、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以内几个方面上。
(一)课堂教学内容上
小学语文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小学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二)课堂教学的形式上
有的小学语文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诚然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都应以小学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 谭君仪《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09年8期
创新思维教育培养重要性
我国的教育方式与国外的教育方式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外学校的课堂教学与我国的课堂教学相比,气氛活跃,且上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另外,我国学校教师总是提醒学生“吃”透课本知识,将知识传授的方式局限性大。国外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国外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设法引导学生的眼光转向课本之外的知识,在让学生保持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以及探索欲的同时,也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手工课,我国的学校老师会说“我们这节课学习捏小鸡,老师怎么捏,你们就怎么捏”。而美国老师的教学方式则是“这节课我们学习捏橡皮泥,你们想捏什么动物就捏什么动物”。从上面这个例子就能够看出来,我国所实施的是定式思维教育,而国外则实施的是创新思维教育。由于我国的教育一直都是定式思维教育,这种教育的局限性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发不了创新思维,所以《语文课程新标准》的制定是受了国外教育的影响。《语文课程新标准》的理念将我国课堂教学长期以来的旧观念转向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其次还兼收并蓄了现代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经验。
语文课程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语文教师必须要接受和适应新课程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里面多出了一些新理念。之所以说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是语文素养,是因为《语文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语文课程应该全面关注并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程的创新思维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使每个学生都养成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说白了,语文素养就是通过语文课程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语文的情感。语文教师通过《语文课程新标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及运用语文知识,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该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贯彻以生为主的思想观念。在教与学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学生探究,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师要建设开放且灵活的语文课程 语文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举一些语文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例子。其次,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提倡教师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所以,语文的教学方式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教室,而是应该融于社会生活中;教师不应该将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动态教案的演绎,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灵活的确定教案,尽可能地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求。教师必须要注重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及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语文教师,更要克服在长期教学中所养成的习惯,力戒讲解式、陈述式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采取探讨式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师除了要接受和适应新课程的理念,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具备更全面的知识、能力以及实施创造性的教育。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程才能够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小学生的持续发展。
语文老师要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活动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教师从学生的管理者变成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帮助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以及教学内容的研究者,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另外,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既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习语文知识,也要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针对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些正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打破陈旧的教学思想,开拓新的教学方式,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学生也才会得到持续发展。
结束语
一、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问题分析
1.师生互动局限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的少,而且比较局限。比如,老师比较关注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较之于其他学生更为频繁;相反,成绩差的学生,会受到老师的冷落或者漠视,甚至连基本的互动机会也没有。
2.师生互动单一化。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听众”而已。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均由老师独自设计和决定。师生之间的互动主体是老师,互动过程由老师主导和把握;老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以及分组讨论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3.互动范围非常的狭窄。在小学语文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非常的差,而且人数也比较少。老师也会担心因互动而影响教学,无法完成预定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课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问互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互动法,以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提问。老师提出问题以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当然,也可能是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老师回答问题。老师提出问题时,需充分考虑答案形式,问题应当有逻辑,而且对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应当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比如,《彩色的翅膀》一文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掌握精彩语句:“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此时,可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这段话描写的内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你觉得最精彩的部分是?”通过有目的的进行提问,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以及寻找答案过程中,对句子的特点进行把握。
2.讨论互动。该种教学方法是在提问互动教学方法基础,延伸出来的一种方法。师生共同讨论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师生的讨论互动均是针对开放性问题而进行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师生的交流会更加的丰富和多样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讨论问题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课堂教学方式,该种自由发言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且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先安排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并且组织开展小组话题讨论活动,让学生讲一下自己的预习感受,然后再安排预习效果相对较好的一些学生讲解课文,允许其他学生提出异议和问题,以此来实现课堂互动教学目标。
3.表演互动。小学语文互动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课程内容,采用表演互动法进行教学。该种互动教学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表情、动作以及体态等,更加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的强,而且也具有非常强的表现欲望,通过表演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表演活动,师生之间通过配合表演,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牢靠性。以《穷人》教学为例,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来表演课文情境。比如,让学生自由选择渔夫、渔夫之妻以及孩子等角色,演绎渔夫妻子垂怜孩子一幕。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有平等意识,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并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通过加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信心,才能构建和谐课堂。
参考文献:
[1]余利燕.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教学,保障小学语文学习效果[J]课外语文,2015(03).
[2]卢颖.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J]才智,2014(05).
1.1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小学实行“包班制”的教学实际,直接对高师培养可以胜任多门学科合格小学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这与中学教师普遍采取分学科培养显然不同,显示出其特殊性。比如美国,人们认为教师教育应该以培养“全能型”、“理想教师”或“反思型的教师”为目标。培养目标导致美国课程建设十分重视通识教育和文化教育,重视师范性和学术性的统一,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日本、法国、俄罗斯等也很重视通识教育。在日本,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以培养具有多学科教学能力的教师为目的。我国不少省市和地区的小学依然实行“包班制”教学,要求教师至少担任两门学科的教学,这就需要具有综合素养的教师。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基于“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能力强”的指导思想,坚持培养多能一专、学有专长,综合素养过硬,能适应小学教育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合格的小学教师为目标。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基本确定,进一步深化小学教师教育改革,自然就是构建凸显多科性、全面性的学科专业课程群,以适应小学对学科教师专业化高素养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1.2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
在我国,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依据和导向。国家也明确指出:“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2012年教育部下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化特色:“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在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里,要求小学教师教育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实施要使学生“熟悉至少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语文是小学的主科。“语文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引人注目核心概念。文学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指出,“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5]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这是高师小学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一个重要标尺和依据。1.3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语文课程特点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自然融合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文学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促进其审美人格和精神生命的成长。学前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初始阶段。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在教学中侧重工具性的同时要自然而然地融入文学教育。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应当向儿童,少年,青年进行文学教育。”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文学课程群的开发建设,要基于小学教学教育实际和师范生未来专业化发展需要,开发建设可以切实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课程群。在文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对文学作阅读感悟力和心理模式,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感悟丰厚人文内涵,丰富想象力和个性化情感体验,逐渐养成温儒敏先生所说教师应具备一种可以“化育人”的博雅气质。
2文学类课程群开发建设的策略
2.1搭建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学教育平台
首先要拓宽渠道,搭建一个全开放的文学教育平台。比如,让学生自由到其他院系如中文系选课听课成为可能,可以解决不少小学教育专业设在缺乏语言文学类师资的教育科学院或文学师资不足院系的问题。其次,要开出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学类课程群。多样化体现在:既要开设作为专业的文学类公共基础课,如写作、儿童文学、现代汉语、大学语文等课程,也要开设往语文学科方向深入开去,依据文体分类不同以文学文本导读为主的系列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作为专业任意选修课来设置,以便学生个性化选择。如唐诗欣赏、宋词赏析、明清小说选读、20世纪欧美文学专题、中外文学经典导读、儿童文学名著导读、中外童话经典导读、电影欣赏、课本剧编创等等。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学教育课程平台的搭建,可以发挥高校中文教师研究专长和优势,引领学生亲近经典,咀嚼经典,了解文学研究领域前沿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提升文学接受力和文学素养。同时也能满足学生对文学课程不同层次的需要。这就兼顾到文学教育的阶段性和层次性,有利于未来教师建构学术性强、宽厚的文理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2.2构建一个学科融合的文学课程体系
受认知科学影响,当今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相结合。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年的研究探索,人们在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上也已达成基本共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必须考虑其多学科支撑的复合结构,凸显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相融合的特点,保障未来教师任教充足的学科知识涵养。首先,要多设置经典文本导读的课程。教师要摆脱长期以来受传统中文系重视帮助学生系统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知识构建的影响。教学中加强文本细读指导,丰富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增强学生对文学的感悟力和接受力。其次,要开发建设一些将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的课程。除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案例分析”等文学与学科融合的专业教育课程,还可以开设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古诗鉴赏与小学古诗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外国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中外童话与小学语文教学”等系列课程。这些课程以一种前沿性、综合性、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范生带着进入社会的期待视野,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积淀和丰富文学经典阅读体验,文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目标才可能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切实得到提升。
2.3鼓励学生参与丰富的文学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