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航天事业发展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记者:主席,非常感谢您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期间接受我刊的独家专访。您在2004年出席北京召开的“国际空间法研讨会”时曾接受我的专访,我记得您当时说过一句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亚洲已进入空间时代。”如今,在亚洲特别是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完美地诠释了您当初的预言。您对本届国际宇航大会有何评价?
汤加:感谢你和《太空探索》杂志长期以来对国际空间法学会及空间法学事业的关注。我认为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次国际宇航大会绝对是一项正确的决策,无论从注册参会的人数和投递的论文数来说,都创了一个新高,名副其实的国际宇航盛会。特别是,中国航天的巨大进步和辉煌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我羡慕并且祝福中国航天人。
记者:一年一度的国际宇航大会都由国际宇航联、国际宇航科学院、国际空间法学会“三驾马车”联合主办。您能不能对三家主办方的合作关系做一个介绍?
汤加:国际空间法学会和国际宇航科学院均由国际宇航联1960年创建,国际空间法学会2007年从国际宇航联中正式独立出来(国际宇航科学院更早一些),目前,这两个组织分别有自己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系统,学术活动、行政管理和财务都是独立的,但三方的密切合作关系一直持续至今,主席均列席国际宇航联执行局会议,而且在国际宇航联的统一安排下,在每年的国际宇航大会期间联合或独立开展各自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
此外,国际空间法学会具有联合国外空委及其附属机构的正式观察员身份。国际空间法学会经常应邀向联合国外空委、外空厅提供决策建议并对空间法领域重大问题出具法律意见。比如近年来,国际空间法学会出具了关于空间碎片及规范亚轨道飞行活动的法律意见。此外,国际空间法学会对联合国“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等重要议题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若干年前,鉴于国际社会在外层空间(特别是月球土地)私人所有权问题上出现争议,国际空间法学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澄清了一些法律认识。我们相信,国际空间法学会作为一个中立和独立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将对空间法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记者:国际宇航大会被视为世界航天领域最大的学术交流活动,您如何看待国际空间法学会为国际宇航大会所创造的独特价值?
汤加:空间法与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直接关联度可以说是与日俱增,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的同仁开始使用跨学科方法研究重大复杂问题。国际空间法学会的系列活动是国际宇航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空间法学会每年均在国际宇航大会期间举办学术年会,我们把空间法和其他空间社会科学(如空间政策)领域分为五个专题研讨会。
1992年以来,国际空间法学会还举办一年一度的曼弗雷德·拉克斯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模拟法庭竞赛活动不仅为国际宇航大会带来三名国际法院现任大法官,还吸引大批青年学子现场观摩,国际影响力在全球独一无二。
记者:您如何预见空间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汤加:我相信,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制定的外层空间法律制度将被进一步细化和补充,而且将以私法、区域协定、双边协定、国家空间立法等形式出现。随着空间活动民营化、商业化程度不断提升,我们更加需要对此类空间活动进行规制。
今后的国际空间立法可能不一定采取国际公约这种形式,因为各国似乎不太愿意为了遵守国际公约而放弃其权利。需要指出,近来出现的各类空间活动指南、最佳实践以及国家立法活动均有助于提供法律确定性。过去由于无知或偏见,法律经常被误认为会对某些活动的开展构成障碍,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一个明确的、可预见的法律制度体系是空间活动获得成功的可靠保障,因为它能够为管理者、投资者和开发者提供法律的确定性。如果您事先知道规则是什么,您的投资风险便会大为减少。此外,在知识产权和责任等问题上,明确的规则只会帮助那些想要保护自己发明专利的科研人员。在一个项目启动之初(而不是结束时)就重视这些问题,能够为空间项目顺利开展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
记者:你如何评价目前中国空间立法现状?作为世界航天大国,中国还没有制定自己的航天法,您对此有何建议?
汤加:中国虽然没有国家航天法,但已经有相当实质性的航天政策;我深信中国最终会通过航天法。或许当民营活动变得更加广泛,立法需求就会自动呈现。在空间活动由国家进行主导的条件下,立法需求可能不是很急迫,但通过立法对不同部门的职能进行规制也十分必要。此外,中国在空间活动特定领域也需要立法,如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中国在空间应用领域目前还没有法律规制,比如卫星导航,而这些领域对于广大民众而言的确是越来越重要。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将航天立法工作提上日程十分明智。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目前的空间法研究状况?对未来中国空间法的研究发展,您有何建议?
汤加:近年来,中国学者的空间法国际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但是与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地位还不太相称。中国的许多法学院过去似乎更倾向于纯学术研究。我很高兴地获知,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空间法学会通过竞争性招标方式组织和赞助了28个空间法研究项目,促进了空间法学研究工作,活跃了学术气氛。这是中国首次出现较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空间法研究活动,有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中国空间法学会源于航天科技工业部门,可以发挥其同时服务政府、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桥梁作用,促进空间法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空间法能力建设的实践性和市场导向性。
如果我们从世界航天大国角度审视中国,我认为,建立国家级的空间法律政策研究机构,并且拥有一批专职研究人员十分有益。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建立,对于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服务中国航天事业将发挥很好的基础作用。通过有组织的形式吸引和鼓励有才华的青年学者研究空间法律政策非常重要,而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将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我们当年在荷兰莱顿大学起步,于1986年建立了国际航天航空法研究机构。这个项目可以说在世界上非常独特,现在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并且吸引了来自各国学者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重镇。希望这个成功案例对中国决策者和同行能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记者:我们了解到,国际空间法学会一直高度重视通过每年的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来教育和激励青年学生。您如何看待大赛为空间法研究创造的独特价值?
汤加:模拟法庭竞赛让全世界数百计的青年学生接触到空间法;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十分宝贵的人生经历。许多辩手目前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仍然怀念他们的竞赛经历。参加竞赛不仅有利于青年学生学习表达和写作、展现团队精神,还可以结识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并成为终生好友。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把空间法和法律思维应用到实践当中,从而宣传推广空间法、促进航天事业发展。
中国空间法学会近几年来组织了若干届国家级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给予中国学生以极大的帮助,竞赛成绩逐年提升。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把亚太赛区带到中国。这对中国青年学子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展示机会,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学生的空间法研究应用能力及中国高校的空间法教学研究工作。
记者:中国空间法学会是国际空间法学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多年来一直与国际空间法学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您如何预见这种关系的发展潜力?
汤加:今年的国际宇航大会获得巨大成功,全面加强了国际空间法学会和中国空间法学会的战略合作。我们十分珍视与中国空间法学会的伙伴关系,并且通过中国空间法学会,我们确实有机会更加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和中国航天领军人物。在这里,我想表达我们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宇航学会及中国空间法学会的衷心感谢,感谢他们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期间对国际空间法学会各项活动的大力支持。我们期待中国空间法学会将继续与我们开展模拟法庭竞赛、学术年会及其他领域的合作,并且希望有更多的合作项目,包括对中国未来第一部航天法的立法研究。
记者:祝贺您再次当选国际空间法学会主席,我想问一个私密的问题。一方面您多年担任国际空间法学会主席职务,并且得到了全会的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您在莱顿大学教授空间法同时做了大量工作,您是如何协调这两个角色并取得平衡的?
关键词:“十一五”;银行业;概况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3-0061-03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重点战略发展规划。伴随各项金融综合配套改革和金融深化举措的逐步实施,天津市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传统银行业务得到进一步巩固,金融创新业务突飞猛进,不良资产处置成效显著,资本充足率和资金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业务取得良性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冲击,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力地支持了天津市经济总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金融聚集效应显著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类别和数量不断增加,资产规模逐步扩大
“十一五”期间,伴随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入驻天津,银行机构类别和数量不断增加,金融聚集效应显著增强。2010年天津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60.7亿元,占GDP的比重6.2%,较“十五”末增加1.8个百分点。五年间,先后有浙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盛京银行、大连银行、哈尔滨银行、锦州银行、齐鲁银行、威海银行、河北银行共11家中资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星展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瑞穗实业银行、友利银行、华一银行、大华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10家外资银行以及中石化财务公司,共22家金融机构在津设立分支机构。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商银行,蓟县、北辰和东丽、津南四家村镇银行,天津港、摩托罗拉两家财务公司,工银、民生、兴业三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等法人机构相继挂牌成立,企业银行和外换银行成为在津设立驻华总部的外资法人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天津分行也于2006年起正式开业。
截至2010年末,天津市共有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67家。其中,中资银行31家,外资银行23家,村镇银行4家,财务公司4家,信托公司2家,金融系租赁公司3家。银行类机构营业网点2593个,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201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976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1.87倍。其中,天津市18家地方性法人银行机构注册资本金共281.6亿元,渤海银行、天津银行、天津农商银行、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四家法人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达到或超过10%。
二、传统银行业务继续巩固和增强,金融创新业务发展迅速
(一)存贷款增速等主要业务发展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天津市各项存、贷款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全国位列前茅。五年间,天津市银行机构各项存、贷款平均增速分别为21.5%和2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和4个百分点,增速远快于北京和上海地区。2010年末,天津市银行机构各项存款、储蓄存款、各项贷款在全国按余额的位次分别为16位、19位和13位,排名较“十五”末期均有所上升。
(二)各项存款规模增长迅速,资金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间,天津市银行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平均增长速度达21.5%,比“十五”期间加快了2.2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499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和储蓄存款余额分别达7140亿元和5634亿元,分别占全部存款的43%和34%。
从各项存款增长的结构特点看,“十一五”时期因宏观经济增长处于快速上升周期,企业投资需求旺盛,获得贷款资金和盈利水平相应增加,企事业存款和财政存款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企事业存款平均增速达23.9%,比“十五”期间加快近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平均增长水平7个百分点。财政性存款的平均增速高达34%。于此同时,尽管储蓄存款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带动,增长速度较“十五”时期有所回升,平均增速上升2.3个百分点。但随着居民理财投资渠道逐步多元化,储蓄存款在银行资金来源构成中的比重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十五”末期的42%,下降为“十一五”末的34%。
(三)注重信贷总量增长与调整优化结构紧密结合
“十一五”时期天津市银行机构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在保障天津市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的同时,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三农、助学、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为支持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五年间,天津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平均增长速度达23.9%,比“十五”期间加快了5.3个百分点,高于同时期GDP增速5.4个百分点。从各年份贷款增长情况看,在经历了2006、2007年较为平稳的增长周期后,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贷款增速略有回落。2009年国家出台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对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引导作用显著,当年贷款增加3464亿元,增速达47.2%,创历史新高。自2010年初开始,贷款增长有所减缓。截至2010年末,天津市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774亿元,全年新增2623.7亿元,同比增长23.5%。
从贷款期限结构看,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结构继续向长期化趋势发展。五年间,中长期贷款平均增长速度达32.7%,分别高于同期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平均增速25和18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由“十五”期末的48%,增加到“十一五”末的67%,增加了将近20个百分点,新增额占比更是高达74%。
从贷款市场份额看,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市场份额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政策性和国有银行仍占决定主导地位,但市场占比逐年下降。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则呈逐步扩张趋势,外资银行仍维持较小的市场份额。截至2010年末,天津市政策性和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比为53%,比2005年末下降了9个百分点;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占全市贷款总量的31%,比2005年末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外资银行市场份额变化不大,仍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组建兴起,使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市场份额明显扩大。近两年,相继成立的三家金融租赁公司累计新增贷款670亿元,占到全市贷款增量的10%以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也从2008年末的2.6%,一跃增至2010年末的7%。
从贷款的国民经济行业分布看,天津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呈一、二产业逐年下降,第三产业逐年上升的特点。截至2010年末,各项贷款在三次产业的比重依次为0.7%,22.1%和77.2%,一、二次产业比“十五”末期下降3.3和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十五”末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近两年,伴随国家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贷款投向的行业重点进一步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基础设施行业转移,目前介入这两个领域的贷款超过贷款总量的34%。相比之下,“房地产业”贷款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占比有所下降,至2010年末占贷款总量的9%,比2005年末下降了3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管部门持续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服务力度,努力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多方拓宽信贷支农渠道,鼓励支农产品及服务创新,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贷、联保贷款等金融服务形式。2010年末,天津市农发行、农行、农商银行、滨海农村商业银行等主要农村服务机构的涉农贷款余额达1138亿元,占全部银行业贷款总量的8.3%,比2007年末增长约115%。与此同时,为满足小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融资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部,以更新经营理念,创新信贷产品,提高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10年末,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051亿元,比年初增加193亿元,同比增长12.6%,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下降3.3个百分点。
(四)积极拓宽创新业务领域,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业务品种创新,通过发行诸如代客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资产证券化项目等形式,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大力拓展电子银行、银行卡和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截至2010年末,天津市中资银行机构各类理财产品资金414亿元,接近“十五”末期的30倍。2010年全年银行卡发卡总量达5709万张,交易金额4469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2.3和8.4倍;从实现效益上看,2010年天津市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机构共实现中间业务收入5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占全年利润总额的16.2%。其中,支付结算业务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8.4%,融资顾问业务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6.9%,业务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68.9%,银行卡业务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21.1%。
三、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明显改善,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构建了产权明晰,资本充足,内控严密,经营良好的发展模式,盈利水平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形势下逐年稳步提高。2010年,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总额3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人均利润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总资产利润率达1.6%,比上年同期提高0.25个百分点。从利润增长结构来看,2010年天津市金融机构分别实现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收入467亿元和64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80%和11%,分别比“十五”末期的比重提高了23和8个百分点。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聚集;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6-0122-04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部省份如何充分利用本地雄厚的国防科技资源,实现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腾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西安作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基地,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拥有特殊的地位和声誉。2002年麦肯锡的战略咨询结果和专家论证表明,航空航天产业是西安市应该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有资料指出,航空产业的投入产出在10年之后就是1:80,就业拉动是1:40。一个机型将有500多个企业单位与之配套,二级配套的厂商更达到3000-5000家,形成一条金字塔式的产业链。西安发展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
一、高技术产业园区的阐述
高技术产业区域(Hi-Tech Jndustry District)主要是指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连绵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带(以下简称为高技术区域),是高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科学与工业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包括高技术中心(Technopole)、科技工业园(Hi-Tech Industry Park)和科学城(Seience City)。
产业聚集是高技术区域的成功特征。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在其内部聚集过程中的优势获得。波特(Potter,1998)以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业聚集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聚集本身。
实际上,新时期的产业聚集更强调在柔性聚集过程中知识、技术等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创新,强调本地工程师、技术工人等要素的集中以及本地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各种知识型的资源优势越来越成为各国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高技术区域发展中,产业聚集更多的是依重于创新,聚集的方向是选择具有大量高技术人才和良好创新环境的区域。因此,可以说高技术产业的聚集是以高级知识、技术要素为主形成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动态竞争优势。这也是高技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技术产业区域的聚集功能是指高技术区域凭借其具有的区位优势,将各种社会资源聚集在一起协同发挥作用的效应。从其内在实现价值看,聚集是高技术区域的重要区位特征,高技术区域的聚集功能是表现在人才、资金要素的资源聚集和创新的聚集,并最终体现在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益的聚集;从其外在表现分析,高技术区域的聚集功能会造成对外部和其他区域人才、资金、技术的抽吸效应,从而使其取得聚集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形成技术、经济优势的高势能区位,反过来又对外部和其他区域产生波及影响和带动作用。
二、高技术区域产业聚集的创立、成长与发展
产业聚集可以反映出一个高技术区域的竞争优势和条件,但是它并非一开始就以完整的面貌出现,必然要经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硅谷的发展可以辨识出,高技术产业聚集可以产生聚集效应,但最初的产生肯定是一些非聚集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是一些区域的结构性因素,也是触发性因素(如斯坦福大学、政府投资含军事投资、企业衍生等),它们与其他的区位优势(如自然禀赋等)结合,就会产生指向性区位因素,形成最初的企业进入动力。而这些企业又会吸引其他企业进入,区域的功能性因素起聚集的主要作用,形成动态的聚集因素(如风险投资、企业家精神和协作文化等),促进产业聚集的自我发展。这个演化过程可以从下图表现出来。
高技术区域也可以看作是为产业聚集创立的一种区位优势。技术创新理论认为,在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存在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门槛,如果此类门槛过高的话,经济发展有时会因为小的历史事件而被锁定在某低级技术水平上。如果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是多数采用者都随着它“走”而引发的,那么优化选择的机制和环境就能提供有效的通道。为了帮助高技术小企业克服创新门槛的阻碍,并防止经济发展水平在某个低水平上锁定,高技术区域便应运而生,并以提供区位优势因素来帮助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不完全是出自自发的。高技术产业群的形成无疑需要企业有较低的进入门槛。创业企业能自由进入聚集产业,其进入会带来新技术、新思维、新的竞争方式,有利于促进竞争与创新,为产业聚集带来活力。
高技术产业区域的发展模式对园区发展至关重要。Walt,Whitman.Rostow在《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一书中认为正确规划某一时期的主导产业、确定其发展模式是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林金忠(2001)认为,聚集经济本质上是空间意义上的外部规模经济。他把规模经济分为两类:单个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众多企业在局部空间上的集中而产生的聚集经济。他提出了三种聚集经济的类型:多层次聚集(企业间横向联系而形成的聚集):企业纵向关联而形成的聚集(产业链);由于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的聚集。在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涵盖了三类的聚集活动。三种的聚集活动在园区中处于不同的层次,和园区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连,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促成不同阶段的企业的聚集活动,这取决于园区发展模式的选择。
本研究认为高技术的产业聚集最适合选用的模式为“龙头+网络”的形式。“龙头+网络”形式也被称为混合式聚集,是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产业聚集。聚集内部既存在几个核心企业及相关的小企业,又存在着大量没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例如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工业园。
高科技产业聚集以高科技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大量的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为配套,以科研院所为支撑,实行政府退出,行业协会运作的机制。高科技产业聚集生产高科技产品,经营风险大,产品的技术层次高,附加值往往也很大,要求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类产业聚集在科技资源高度密集,传统工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容易形成规模,如东莞的计算机硬件产业聚集,西安的航空航天产业聚集,长江三角洲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和北京的信息产业聚集等。
三、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一)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的基本内涵
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一大批配套、协作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聚集。其主要特点包括:(1)多核式与网状式聚集并存;(2)核心企业不仅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发展,也为散存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3)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依靠品牌为核心竞争力,散存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4)技术创新是聚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行业内龙头企业带动因素
1.龙头企业与产业聚集的关系。在任何一个产业聚集中,小企业都占多数。从产业聚集内部各类企业的数量来看,有完全以众多小企业组成的“原子式”产业聚集和以少数大企业为中心(龙头企业)、众多小企业为而形成的“轮轴式”或“中卫式”产业聚集。在两类产业聚集中,尤以中卫式产业聚集最为普遍。在该类聚集中,大企业处于整个企业聚集的支配地位,小企业聚集处于或下层,主要为“核心企业”进行特定的专业化加工。并且核心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最终组装与生产技术难度高、附加值大、对规模效益反应敏感的配套产品,小企业多是分工生产技术要求低、批量小、专业性分工度高的各种零辅件与半成品等,参与聚集的小企业往往又有一次承包、二次承包甚至更多次承包之分,即把核心企业委托的生产业务根据专业分工要求分包给其他小企业,从而会形成多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卫式产业聚集的形成往往是少数大企业首先产生,然后众多小企业逐渐聚集在其周围。因而相对于众多小企业而言,政府首先吸引大企业聚集更有目标性,也更容易成功。吴旺延(2[)04)认为,处理好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的关系是西部地区发展中小企业聚集的基础。龙头企业是产业聚集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当地政府应当为龙头企业保驾护航,要注意发现和培植聚集龙头企业,注重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在计划体制下,西部地区建立了一批军工企业和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是按照全能型模式创建的,集企业管理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为一体,是基建、供应、生产、销售、生活服务自成体系的,大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由于体制的原因,这些大企业迫切需要“瘦身”并和其他企业“牵手”,才能恢复活力。
2.龙头企业对产业聚集发展的带动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产业聚集龙头骨干企业在加快产业聚集,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聚集。一是龙头企业都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实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总是首先流向那些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大企业。这也就是说,大企业拥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更好地发挥产业聚集主角的功能。二是龙头企业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品牌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是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拥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条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能力。三是龙头企业具有自己核心优势。对于参与产业聚集的企业主体来说,核心优势包括核心技术、专利产品、管理技能、市场网络等诸多方面。一个企业只要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就会对上下游产业产生强大的拉动和聚集作用,从而与其他相关企业形成产业聚集。龙头企业作为区域内领头羊,一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其次,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延伸。龙头企业能适应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新形势,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人自己的供应网络,而专业配套企业的大量进入,又会带领上游原材料供应和加工企业,下游销售企业的不断涌现,从而促进产业聚集内产业链的延伸。
再次,龙头企业加速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为了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龙头企业会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引进。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与国际大企业合作,引进国外成熟的先进科技,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不遗余力。研究表明,拥有龙头企业或知名品牌的产业聚集,科技经费投入规模较大,龙头企业科技投入也较大。
最后,龙头企业提高产业聚集内的组织化程度。龙头企业按市场导向,进入某一产品或产业领域,组织专业生产,为了自身产品的保证和竞争力的培养,龙头企业虽然会发展很多的配套企业,将一些生产环节分离出去,但还是会通过协作,把产前、产中、产后作为一个体系来运作,激活各环节的生产要素,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连锁效应。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只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把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组织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聚集,改进工艺、提高技术,带动整个产业水平提高,就会最终形成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影响的产业品牌。
(三)模式中龙头企业所需条件
1、龙头企业有足够大的规模。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较大,经营效益较好,有能力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并能持续为配套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2.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可拆分。龙头企业的产品产业链较长,并且每个生产环节可以拆分,使配套企业的独立存在成为可能。
3.龙头企业产品的外协性。龙头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可以由配套企业生产或加工,不涉及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
4.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产品生产方面要有合理分工,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不能成为竞争对手。
5.原料取得的便利性。为龙头企业配套的企业所需的初级原料要很方便取得,能够承受运输费用。
(四)应注意的问题
1.龙头企业要持续稳定发展。龙头企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聚集存在的基础,只有龙头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为整个产业聚集提供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2.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应为配套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扶持,使配套企业能够跟上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步伐,保证配套企业的健康发展。
只要培育好龙头企业,引导好配套企业,协调好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就一定能促进龙头企业作为带动型产业聚集的形成和发展。
四、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模式
(一)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可行性分析。地区间的产业竞争集中体现在产业聚集的竞争,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就要增强产业聚集的竞争力,进而要求搞好产业聚集的空间载体即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园区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和建立相关支持产业配套,聚集和整合大量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组建信息交流和知识扩散的网络,发挥其外部经济效应,形成了创新的系统环境,使各个主体能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同时产业园区通过建立使地方政府、企业、服务机构之间实现互动合作的对话机制,协调聚集之间的地域、产业分工和合作,从而促进聚集的不断成长并提升产业组织的竞争力。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产业园区是形成、承载和促进产业聚集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聚集是提升
产业园区和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产业价值链理论来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Value Chain)”理论。在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中,价值链中的关键制造者一般控制关键技术,扮演协调各个环节的角色。在这里,生产商负责协助它们的供应商和顾客的效率。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是那些大型的、通常由跨国制造商发挥中心作用来协调的生产网络(包括它们的前向和后向联系),这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汽车、飞机、计算机、半导体和重型机械产业为典型。
所以,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形成产业链,进而形成网络化集群是可行的。而且通过发展和完善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聚集的空间聚集和产业链交织优势,更是增强地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模式是围绕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链、产学研相结合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其中,西安闫良航空产业园结合优势产业培育龙头核心企业、拉长军民两用科技园区的产业链条。即以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为中心,在支持龙头核心企业的科研活动及其成果的产业化,注重培育相关配套的企业,拉成产业链。西安韦曲航天科技产业科技园区是以龙头军工企业为核心形成的园区,即围绕大型军工企业形成军地两用型产业园区,以航天科技产业为主导,其产业定位是以发展航天科技产业聚集及民为支柱产业,发挥航天高科技的优势,促进航天科技企业的民用产业发展。
(二)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现状。西安的阎良、韦曲作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基地,具备了发展高技术航空航天科技产业的基本条件。其中阎良拥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如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飞行试验研究院,以及毗邻的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是全国唯一的集飞机设计、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学培训为一体、产业体系最完整的航空产业基地;韦曲以研发和制造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中国航天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基地为依托,兼具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32家航天和高科技产业,充分发挥业已形成的航天科技资源对科技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西安市航天航空产业的实际情况及特点,作者对航天航空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其产业聚集最适合选用的模式为“龙头+网络”的形式,即是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一种混合式产业聚集。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天津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结合我国国内银行卡产业制度建设的情况,分析了目前天津市银行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银行卡市场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预测未来几年银行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关键词银行卡支付环境;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492(2006)06-0047-02
一、天津市银行卡市场现状
(一)发卡情况
截至2005年末,全市16家发卡机构共发行各类银行卡2442万张。其中,借记卡2393万张,贷记卡15万张,准贷记卡34万张。
(二)受理市场建设情况
截至2005年末,共发展受理银行卡特约商户16465家,比去年增加5084家,增长44.7%。ATM类自助设备累计安装2745台,比去年增加479台,增长21.1%。POS机具累计安装21363台,比去年增加6046台,增长39.5%,其中直联POS机18800台,比去年增加5980台,增长46.7%。
(三)银行卡资金交易、清算情况
2005年,天津市ATM和POS机交易笔数7096万笔,清算笔数4418万笔,比去年增加964万笔,增长40.1%。清算金额275.7亿元,比去年增加152.3亿元,增长123.4%。其中ATM清算1418万笔,清算金额70.1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6.2%、17.4%。POS清算3000万笔,清算金额205.6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47.7%、223.3%。
二、天津市银行卡支付环境建设概况
(一)市场建设
1.受理市场
近年来,受理市场从分散走向联合,银行卡产业的专业化服务已开始进入起步阶段。但从衡量用卡环境成熟度的主要指标―银行卡现金渗透率和商户普及率来看,天津市银行卡受理市场的发展仍比较滞后,截至2005年底,这两项指标分别为7%和3%,而发达国家高达55%和100%。
天津市大力推行银税一体POS或带有POS功能的税控收款机等消费终端,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纳税管理的难题。借助银联公共支付平台与税收征管系统互联的优势,纳税户可直接诵过银税一体POS上报税务信息。银税一体POS的推广,在扩大银行卡受理市场,提高持卡消费交易量的同时,也提高国家税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了国家税务管理和银行卡产业的双赢发展。
2.发卡市场
目前,天津市银行卡发卡市场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一是贷记卡交易量在银行卡交易量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二是联合发卡成为不少发卡机构占领市场的战略选择。目前,随着智能芯片卡的推广,许多联名卡实现了多用途功能,甚至在同一张卡上实现多个联名计划。三是发卡机构积极推行特色产品,营销模式呈现多样化。如: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了金穗本外币合一信用卡,提出时尚生活,信用消费,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还款便利。
(二)市场培育
消费交易量在交易中的比例较低与受理市场的开发程度直接相关。中小商户交易量和交易笔数都与大商户无法比拟,但在市场上所占比重较大,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天津市一是积极拓展银行卡在商业、旅游、餐饮等零售和服务行业以及医疗、交通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支付领域内的应用。二是加快银行卡自助设备向社区、繁华街道等地区的延伸,方便人民群众持卡缴纳煤、水、电等各种公用事业费用。
(三)政策支持
天津市是国家“金卡工程”的首批试点城市,其银行卡产业从2003年开始选入一个高速发展期,目标是建设一个门类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网络安全、可靠,稳定,高效,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化体系。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给予相应的支持。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天津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信息技术和电子网络通讯技术高速发展,为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天津市银行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卡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改善用卡环境涵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可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还不够多,行业还不够广泛。二是银行卡受理市场的规模和布局合理性有待加强,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公众便利、安全用卡的需求,如目前在加油站、多种缴费场所、大多数房地产销售处和汽车服务公司等尚未建立用卡环境。
(二)银行卡业务应用范畴存在较大局限性
目前各发卡机构的银行卡业务仍主要局限于借记卡,国际通行的贷记卡业务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截至2005年末,天津市借记卡发卡量占总发卡量的98.8%,远远超过了贷记卡。贷记卡营销体制不完善,特别是目前个人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信用卡市场的发展。
(三)产品创新度低,难以吸引客户
中资发卡机构现有的金融产品较单一,且没有形成银行卡民族品牌无法与外资金融机构抗衡,尽管中资发卡机构的业务品种逐渐增多,但远远不能满足客户进一步的需要。而且,银行卡种类繁多、功能单一,不仅增大了发卡成本,也给取现网点、特约商户办理业务增加了困难。
(四)银行卡的消费功能发挥不够充分
交易结构中持卡消费的比例还不高。通过银行卡实现的交易金额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还很低。同时,伴随着银行卡发卡量的激增,出现大量睡眠卡,严重浪费了银行资源。
(五)银行卡业务的利益分配机制仍需完善
1.缺乏利益驱动,难以调动商户积极性。一方面随着天津市银行卡联合通用工作的推广,银行卡受理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已经逐步建立了一个良好的银行卡使用环境。但与现金结算相比,银行卡结算对于商家来讲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利益驱动,商家的积极性并未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得受理环境的发展受到制约。
2.各家发卡机构对当前利益分配格局并未真正达到共识,引发影响银行卡发展的潜在问题。2004年3月1日,《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的实施,旨在调整发发卡行与收单行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但由于触及各发卡机构的利益,这个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获得广泛认同。
(六)银行卡联网通用、联合发展问题有待解决
1.银行卡联网联合程度尚不足,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天津市银行卡自助机具、网点虽已达一定规模,且城市、农村互补,但各银行间的联网联合并不彻底,跨行转账、通存通兑等业务推进困难。同时,ATM外币卡取现也未引起足够多的入网机构重视。
2.自助机具资源尚未真正实现优化配置。一方面,大量查询机、存款机、存折补登机等非ATM类自助机具未实现联网通用,极大地浪费了我市自助机具的资源。另一方面,直联财务转账POS机使用中,个别入网机构对推行公务卡结算单位免收POS租赁费,形成公务卡市场的无序竞争。
3.发卡机构系统间通用性差,技术储备薄弱。各发卡机构正处于转型期,技术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升级的阶段,由于多个环节和因素影响,银行卡交易特别是跨行交易成功率较低。
四、天津市银行卡市场发展趋势
(一)银行卡产业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快
根据入世协议,2006年底人民币业务将全面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届时,外资发卡机构将以国民待遇从事银行卡业务,银行卡产业的国际化趋势正日益加快,银行卡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通受理人民币银行卡业务已成为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必然。
(二)市场趋于细分,定制化客户服务、专业化服务体系成为必然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银行卡发行、受理及其他专业化服务等各环节的竞争将更为激烈。通过市场化的利益机制,将有更多的专业化机构参与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成本和效率将成为这些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发卡机构致力于细分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推出适合不同客户的产品:提供币种、期限、收益、风险、债权等多种不同组合类型的套餐,以适应客户不同的需求;根据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给予客户不同的优惠价格,并且为高端客户提供机场绿色通道、免费健康体检等服务项目;对于大众客户,实行规范化服务,提供标准化产品,在方便和效率上下功夫。与此同时,建立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将是各有关机构巩固客户关系、拓展市场的有效手段。各机构将根据自身情况在不同层面建立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
(三)加强银行卡的先进性与安全性,EMV成为未来银行卡市场发展重点
2000年,VISA、MasterCard国际组织共同颁布EMV2000标准,定义了基于芯片卡的银行借/贷记应用规范和安全控制标准,自2003年开始在全球推行EMV迁移计划,并实施“风险转移”政策。未来芯片卡将扮演重要角色,而目前磁条卡仍占银行卡的大部分,它虽然能满足一定的支付需要,但风险控制能力弱,存储容量和应用有限。芯片卡的安全性高,能有效实行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网上支付、数据库授权、记录消费积分等,能有效降低传输、交易风险,欺诈风险。在确定迁移原则的基础上,天津市结合奥运城市用卡环境建设的需要,开始逐步审慎实施EMV迁移的试点工作,促进受理市场发展。
关键词:航空航天产业;R&D投入;产业发展;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054-02
一、中国航空航天产业R&D活动的特征分析
近年来,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产业R&D活动的投入和产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在投入方面,2000年,航空航天产业R&D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为137 932万元,20011年已经达到1 435 570万元,创历史新高;R&D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增长率也逐年提升,2001年的增长率为19.78%,之后稳步增长,2010年增长率达到41.14%,2011年达到54.62%。技术改造经费支出达到了373 716万元,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达到了21 109万元。研发人员数量为22634人,比2000年增长了50.7%。在产出方面,2011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新产品产值达到,新产品销售收入4 980 325万元;专利申请数共计2 114项,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 227项,占专利申请总数的58.04%。
二、中国航空航天产业R&D投入与产业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R&D投入活动包括R&D经费支出和R&D活动人员两个核心因素。新产品产值通常作为企业R&D投入活动的产出成果。本文选取R&D经费内部支出X1和R&D人员全时当量X2作为自变量,选取新产品产值Y作为因变量,来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量化关系进行分析。
(二)数据说明及模型的建立
原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编《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对各变量数据进行平减,剔除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剔除物价变动后的数据,通过分析发现,1995—2011年航空航天产业R&D活动人员和经费投入与新产品增加值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也即R&D活动人员和经费投入与新产品增加值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Y = AKαLβ,其中,α,β分别为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对产出的弹性,同时考虑减少异方差性,分别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取自然对数,本文建立以下模型:LnYt=c+LnX1t+LnX2t +ε,t=1995,···,2011。
(三)实证分析
1.平稳性(ADF)检验
变量Log Y和Log X1都是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最优滞后阶数根据AIC准则而确定。根据表1中的结果,变量LnY、LnX1.LnX2的ADF检验值均大于1%、5%、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则不能拒绝原假设,即LnY、LnX1.LnX1都是非平稳序列。LnY(-2)、LnX1(-2)、LnX2(-2)的ADF检验值均小于1%、5%、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则LnY(-2)、Ln 1(-2)时间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见下页表1)。
检验结果说明Ln Y、Ln X1.LnX2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不平稳的,但其二阶差分在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即Ln Y、Ln X1.LnX2同为二阶单整。因此可以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2.协整关系检验
基于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变量Ln Y、Ln X1.Ln X2进行协整分析。下页表2中显示的是迹统计量的检验结果,原假设None下计算的迹统计量的概率P值为0.0668,可以拒绝原假设,认为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原假设At most 1下计算的迹统计量概率P值为0.6803,不可以拒绝原假设,不认为存在两个协整关系;原假设At most 2下计算的迹统计量概率P值为0.9634,不可以拒绝原假设,不认为存在两个以上的协整关系。
根据对数似然值的协整关系,得出协整方程式:LnY=0.4685LnX1+8.52 LnX2。得到LnY、LnX1.LnX2都是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即R&D活动经费支出和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对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在长期有正向的作用,且R&D经费支出每增加1%,新产品产值增加0.4685%,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增加1%,新产品产值增加8.52%。
3.误差修正模型
基于变量间存在的协整关系,进一步建立将短期变化与长期均衡联系在一起的矢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经反复试验利用AIC和SC统计量以及相应滞后期的系数的显著性判断后发现,最佳滞后期为2期。因此,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LnY=0.341LnX1+0.085LnX2-0.4739LnY(-1)+ 0.133LnYX2(-1)+0.51LnX1(-1)-0.129ECM(-1)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129,表示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将以0.129的力度作反向调整,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进一步说明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各变量进行因果关系检验。表3中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0.091小于0.1,拒绝原假设“Ln X1不是Ln Y的格兰杰原因”,0.0476小于0.05,拒绝原假设“Ln X2不是Ln Y的格兰杰原因”。说明R&D经费支出和人员全时当量是新产品产值的格兰杰原因。
而检验结果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0.5857大于0.1,不能拒绝原假设“Ln Y不是Ln X1的格兰杰原因”,0.6901大于0.1,不能拒绝原假设“Ln Y不是Ln X2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新产品产值不是R&D经费支出和人员全时当量的显著原因。但由于检验结果的滞后期为4,且显著性水平为10%,说明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也就是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R&D投入与产业发展尚未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协整关系式,得到LnY、LnX1.LnX2都是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也就是说R&D活动经费支出和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对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在长期有正向的作用,且R&D经费支出每增加1%,新产品产值增加0.4685%,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增加1%,新产品产值增加8.5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Ln X1是Ln Y的格兰杰原因,Ln X2是Ln Y的格兰杰原因,也即R&D经费支出和人员全时当量是新产品产值的格兰杰原因;检验结果的滞后期为4,且显著性水平为10%,说明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也就是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R&D投入与产业发展尚未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竞争力,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航空航天产业R &D投入的效果:第一,深化产学研合作,引进外部技术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来获取创新产品或技术,为航空航天产业科研注入新的活力;第二,加大航空航天产业的R&D投入强度,加强有效管理,提高R&D经费的使用效率;第三,重视引进核心科研人员,注重R&D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R&D人员中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的比重,优化R&D人员的配置及结构。
参考文献:
[1] 李邃,江可中,郑兵云,等.高技本产业研发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169-175.
[2] 余泳泽,武鹏.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0,(3):71-82.
[3] 王坚强,阳建军.基于DEA模型的企业投资效率评价[J].科研管理,2010,(4):73-80.
[4] 廖和信.专利就是科技竞争力[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5] 陈伟,于艳丽.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34省市专利发展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3):44-47.
【 关键词 】 航天产业;卓越绩效模式;质量管理;实践与建议
The Feasibility Analyses and Practical Researches in Respect of
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 (PEM) among Astronautic Corporations
Zhang Zhen
(Beijing Institute of Power Machines Beijing 100074)
【 Abstract 】 The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astronautic products are of high-technology, high-complexity and high-systematization essence, requiring systematic prospects to achieve quality controls as a way to ultimately improve the enterprise in its entirety. 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 (PEM) suits for astronautic enterprises’ Quality Control (QC) needs, which was originally derived and developed fro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ess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M by analyzing the needs of astronautic enterprises, then leads to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PEM. In the end, the article will provide pertinent suggestions to astronautic enterprise through analyzing PEM’s application among astronautic enterprises and its weaknesses.
【 Keywords 】 astronautic industry; 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 quality control; practice and suggestions
1 引言
卓越绩效模式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企业与相关方(顾客、员工、投资者、供方和社会)价值的协调最优为基础,追求卓越绩效管理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它源于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评奖标准,是一种评价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后逐渐发展为一种管理模式。
质量是航天企业的生命,也是航天产业永恒的主题。对航天企业来说,其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是一项涉及专业广、要求标准高、协作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从系统角度入手,实施全面的管理与调控。而卓越绩效模式发展自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强调进行系统质量管理的特点,具有非常复杂组织系统的航天企业特点。由此本文将逐步分析卓越绩效模式应用于航天企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并针对在航天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2 卓越绩效模式的本质与特点
卓越绩效模式包含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七个方面,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绩效模式。图1为卓越绩效模式标准框架图以及每个方面的分值(总分1000分)。
由图1可以看出,卓越绩效模式围绕组织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能形成了一套全面的体系,其主体为两个职能三角形——“领导作用三角”和“经营结果三角”。其中“领导作用三角”强调高层领导在组织所处的特定环境中通过制定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的战略为组织谋划长远未来,关注组织如何做正确的事,其目的是解决企业经营的内容和方向问题;“经营结果三角”则强调如何充分调动组织中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组织中人在各个业务流程中发挥作用和过程管理的规范,高效实现组织所追求的经营结果,关注组织如何正确做事,目的是解决效率和效果的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种管理模式强调了质量是组织的一种系统运营的全面质量,并通过组织效率的提升来实现各个方面的共同提升,其思想与全面质量管理相似,但又比全面质量管理更加规范,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可实施性。因此,卓越绩效模式的本质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具体化。
相比与常见的质量管理模式,卓越绩效模式有几个特点。
(1)拓展了质量内涵,更加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
卓越绩效模式对质量和绩效、质量管理和质量经营进行了系统整合,对“质量”这个概念赋予了新的定义:质量不再只是狭义的表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不再仅包含工作质量,还涉及到财务、市场、员工、品牌和声誉等方面的“大质量”,其最终目标是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因而是一种系统运营的全面质量。
(2)强调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
卓越绩效模式将“顾客和市场”为中心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原则,其中顾客感知价值为关注焦点,并运用科学方法和过程把握顾客的期望和市场要求。
(3)强调系统思考和系统整合
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创造顾客价值的过程,为达到更高的顾客价值,就需要系统、协调一致的经营,这样才能创造出质量更好的产品。
(4)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
卓越绩效模式需要卓越的企业文化,也就是正确积极的企业价值观,这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员工的素质和为达成企业目标所做的互动与努力,在企业外部表现为员工的素质与对社会的负责程度。
(5)强调可持续发展
卓越绩效模式要求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因素加以考虑,必须在长短期目标中加以实施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6)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起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宣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的作用,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长期利益。
3 航天产业引入卓越绩效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卓越绩效模式的本质与特点,可以建立卓越绩效模式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远见卓识的领导;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培育学习型组织和个人;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快速反应和灵活性;关注未来;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重在结果及创造价值;系统的观点。将卓越绩效模式的价值观与航天企业的需求与发展特点相对比,其对比关系如图2所示,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分析航天企业引入卓越绩效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企业责任需求
航天产业是国家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其产业内容涵盖空间发展、国防武器、民生工程等多个方面,并牵引着大量其他行业的发展,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因此航天企业必须以国家利益至上,发展以国家利益、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为内容的企业文化。
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可以有力地支撑起航天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使得员工有正确积极的企业价值观,愿意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去努力,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为保证产品质量奠定基础。
3.2 发展方向需求
航天企业的发展通常依托于国家的一些大型战略规划,尤其是航天军工企业,其发展方向势必和国防建设与军队需求相一致,这就要求航天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必须以国防建设和军队发展为导向,关注国家未来长期的发展战略。
卓越绩效模式强调企业拥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要求领导有力地强化企业的价值和目标意识,在制定发展方向时以顾客为导向,并时刻关注未来,预测未来顾客的期望和潜在顾客,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并实行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的部署,可以实现航天企业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
3.3 发展方式需求
创新引领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这在航天产业这种拥有高、精、尖技术的行业表现的更加突出。从近年来航天产业的发展来看,航天企业越来越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组织要素创新和创新环境的改善来实现整个产业的创新。
卓越绩效模式要求企业在发展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竞争优势,要求企业不仅局限于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也要对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并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主学习,提高组织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支撑航天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需求,带动整个航天产业的创新。
3.4 工程性质需求
航天工程项目一般都涉及多个行业、十数个工程专业、上百家企业,不同的合作方组成了一条复杂的航天产业链,使得航天工程具有高技术性、高复杂性、高系统性的特点。这就要求航天工程在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要以系统的眼光进行规划,基于事实管理,以合理协调不同部门的分工与合作。
卓越绩效模式强调以系统的观点来管理整个企业及其关键过程,其内容和价值观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和协调机制,强调了企业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协调性。运用这种系统的观点,可实现航天工程在长期的实施中始终以顾客为目标,以实现产品的高质量为目的,并通过对员工和合作方的尊重来协调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航天工程的整体性。而基于事实管理的思想也符合科学的做事态度,适用于航天这种科研性质浓厚的行业。
3.5 产品特性需求
除了具备普通工业产品的特点外,航天产品还拥有高价值、高可靠性、政治意义重大的特点,再者航天军工产品还具有一次性使用、发射后不可维修、长寿命运行等特点,这要求航天产品拥有高的成功率与高质量可靠性,以及出现问题后的快速反应能力。
卓越绩效模式体现了结果导向,关注结果和创造的价值,关心顾客、员工、供应商、合作方及公众方的共同价值。为适合航天产品追求高可靠性的特征,要求企业具有快速反应的灵活性,使得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简化工作部门和流程,减小降低产品质量的环节数量,从而支撑航天企业追求稳步发展的需求。
4 卓越绩效模式在航天企业的组织实践与改进建议
4.1 组织实践与效果
以某航天军工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引入卓越绩效模式,建立了以企业高层领导为组长的卓越绩效领导机构,成立了卓越绩效骨干队伍,重点针对企业文化体系、战略方向规划、顾客与市场细分、绩效测量系统、员工满意度调查、过程监测等方面开展改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1)全面梳理企业文化体系,完善企业经营理念。构建企业行为规范,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企业精神、愿景和使命为依托,以企业经营理念为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建立了文化宣传显性载体,使得企业的文化和战略宣传落实到了各个基层部门和员工身上。
(2)改进战略管理,细分顾客需求。成立专门的战略研究部门,分别提出企业是长期与短期战略方向,使得企业的战略与国防建设有了更高的一致性,细分出了国内军方、国外军方、平台总体和航天系统内部四类顾客,并拓展了新的顾客群体与武器发展领域。
(3)建立技术评估体系,完善绩效量化系统,为高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运用系统的方法梳理过程,识别出了航天产品预先研究、项目立项、设计开发、外包、生产和售后服务六个价值创造过程以及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和知识管理、保密管理、风险管理、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和职业健康管理等若干个主要支持过程。
(4)通过调查职工满意度,梳理出了职工的成长体系。建立了数条并行的培养“领军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如图4所示,即专业技术发展路线、型号发展路线和行政发展路线,为职工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通过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升产品质量。
从总体效果来看,基于上述四方面的工作,该企业对资源进行整合,开展“航天大系统”建设,形成了以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型号研制、员工成长为主线的“大质量”管理,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具整体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以“大质量”管理为依托,该企业在不同层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活动。在企业级别,开展了以卓越绩效模式为主,以风险管理、归零管理为辅的质量控制;在部门级别,开展6S管理、QC小组创立、质量信得过班组评比的质量评比;在个人级别,开展了绩效考核、质量先进员工、创新先进个人的质量奖励机制。
图5所示为企业的“大质量”管理示意图,该图形象地表现了航天企业管理的各个因素与“大质量”管理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该航天企业比作一架飞行器,那么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就是飞行器的动力部分,产品研制的六个价值创造过程和若干个支持过程构成了飞行器的主体,飞行器的头部是企业的战略、愿景及最终使命,也是飞行器的核心,通过监视、测量和评审将动力分系统、主体分系统、核心分系统有效的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套运行流畅的“大质量”管理体系。
4.2 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分析
在企业引入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某些“水土不服”的现象。作为对国外成功的管理模式的引入,也必然会因为文化差异、企业性质差异、员工素质差异等因素造成一些不足。
(1)“大质量”观念未深入人心
由于长久以来,我们对于“质量”的固有观念就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因此在将质量内涵拓展到包含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大阻力。对此可在宣传“大质量”观念的同时增加对职工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的考评,加大对《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宣传与实施,将宣传工作应用到日常的科研生产中。
(2)对顾客、市场分析力度不足
由于航天产业的特点,其顾客群主要以国家、军队为主,产品市场范围较为固定,因此不能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分析。此外,航天产品的研发周期一般在5~10年甚至更长,研发之初的需求分析、产品定位不一定还适应若干年后的市场定位。因此,可以在航天产品在预研阶段,深入分析市场需求,保留一定的需求“余量”,并在研发过程中定期进行顾客、市场分析,随时调整产品定位,确保最终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的产品质量。
(3)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不够科学
卓越绩效模式非常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进行开发。航天企业主要产品为高科技产品,其严谨的理论设计、精细的数据分析过程使得员工的工作容易变得公式化、设备化,因此航天企业比较接近泰勒提出的机器化组织。机器化组织容易使得员工之间缺乏交流,违反以人为本的理念,最终限制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
针对这一问题可在企业的组织构建中增加人力资源发展平台,关注员工发展,对不同类型员工开展针对性培训,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工作质量、过程质量,完善“大质量”管理。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树立标杆部门,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增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扩展质量主体,关注成本、效率、风险等方法方式来实现航天企业的“大质量”管理,使得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
5 结束语
随着《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2004)的正式,我国的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引进、学习、实践卓越绩效模式,对于我国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有着重要意义。航天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其发展形势关系着国家在战略层面的政策设定与部署,因此航天企业在管理上要紧跟国际、国内的知名企业,在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特点,走出一条有中国航天特色的卓越之路。
参考文献
[1] 温德成.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解读:2007年美国国家质量奖[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11
[2] GB/T19580-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S].
[3] GB/T19579-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S].
[4] 张陶. 关于提升航天产品设计质量的思考[J]. 航天标准化, 2009(3):44-46.
[5] 袁家军.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的要素与关键环节研究[J]. 宇航学报, 2009(3):428-431.
[6] 强雁, 伍淑平, 樊继浩. 航天型号项目管理的质量文化建设[J]. 航天标准化, 2006(3):1-6.
[7] 贺俊霞, 袁斌. 企业管理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探讨[J]. 包钢科技, 2012(4):96-98.
多年来,集团公司在扎实推进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过程中,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 培育形成了以“国家至上、技术引领、勇于攀登、追求卓越”为指导方针的创新文化,构建了完整、合理并能持续激发员工创新活力、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航天创新文化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创新发展道路。
始终坚持创新引领,
大力培育具有航天特色的创新文化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奋斗史。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文化的因子渗透在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在项目论证初期,我们从国家的战略需求、基本国情、任务拓展和后续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和系统论证,明确提出了“发射载人飞船、建设空间实验室、建设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并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的水平,创造性地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在工程实践中,成功地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神舟系列飞船、二号F运载火箭、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攻克了飞船总体技术、飞船制导、导航、控制技术等一系列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我们仅用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就实现了载人首飞,仅用了3次载人飞行就完成了从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空间出舱的跨越,仅用了2次飞行就完全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太空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0年,在总结提炼航天事业50多年创新发展积淀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准确把握新时期创新文化的内涵,提出了“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确立了“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创新推动富国强军、以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创新价值观,形成了涵盖精神层、行为层、物质层三大层次的具有鲜明航天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创新文化。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文化建设思路和途径,印发了《集团公司创新文化建设纲要》和《航天创新文化员工读本》。《纲要》的推行以及一系列创新文化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创新文化在集团公司的落地生根。
在《纲要》的指导下,集团公司各单位制定了《创新文化建设实施计划》,成立了创新文化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等组织机构,各相关部门从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多角度协同推进,循序渐进地建设并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文化体系。特别是,型号部门与企业文化部门密切沟通、大力协作,共同探索推动创新文化落地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推进创新文化与创新实践的有机融合,真正将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使创新成为员工的自发行为,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坚持融合共进,
推动创新文化与创新体系协调发展
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为航天人自主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集团公司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注重发挥技术创新的先导作用和创新文化的支撑作用,以创新文化建设推动创新体系发展,以创新体系发展来检验创新文化建设成果。在创新文化实践中,集团公司各单位组织开展了创新论坛、创新金点子工程、创新大讲堂、创新案例评比等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并日渐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创新文化在推进集团公司自主创新、建设一流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以创新文化推动原始创新,充分发挥创新基地的孵化带动作用。遵循“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价值观,集团公司大力加强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建设,积极构建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转化平台,努力打造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原始性创新的重要基地,先后建成的国家级研发中心以及重点专业研发中心,成为应用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的重要基地。当前,集团公司已形成了以航天总体和专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主体、以13个国家级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中心等为支撑的、涵盖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与集成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一大批建设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以创新文化推动集成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航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系统集成创新是航天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之一。秉承“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在重大工程的实施中,集团公司作为工程总体研制单位,将航天系统工程理念贯穿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注重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和集成创新的“龙头”作用,在项目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工程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注重自主创新与系统集成创新的有效结合,积极联合国内优势创新资源,高效集成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成果,重点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促进航天科技核心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是以创新文化推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航天技术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国航天自创建之日起,始终面向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需求,在推动航天科技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众多科技领域的同步跃升。发扬大力协同的航天优良传统,集团公司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先后与哈工大、上海交大、国防科大等著名高校建立了30多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形成了“系统集成创新为主导、专业技术创新为支撑、前沿领域创新为基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创新机制,为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集团公司坚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造就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善攻关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一是以重大工程为牵引,搭建创新人才成长的广阔平台。集团公司坚持以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和型号研制任务作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历练的平台。按照工程任务每推进一个阶段、人才就要跟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注重在工程实践中发掘人才、培育人才、造就人才,以创新人才队伍的优先发展促进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人才选拔和使用方面“不拘一格”,对于综合素质和能力优秀的人才,敢于打破年龄和资历限制,及时把他们推举到总指挥、总设计师等岗位上担当重任,让人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年轻人思想解放、对新技术敏感、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特点,给予他们信任、赋予他们责任、鼓励他们求新。在人才发展方面畅通人才成长通道。针对设计、研发、工艺等技术岗位,集团公司设置了主管师、主任师、总师等分级分类的技术职务发展序列,按专业建立了由国家级专家、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院级专家组成的三级专家体系及其相应的后备专家队伍,为创新人才铺设了清晰明确的成长道路,促进创新人才发展。经过长期的培养选拔,集团公司形成了一支以32名两院院士、100余名国家级专家、300多名学术技术带头人、400多名型号“两总”为代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
二是以创新机制为推手,实施创新人才的有效驱动。集团公司不断健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通过事业吸引、政治培养、岗位造就、待遇倾斜、精神凝聚等措施,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创新贡献突出的科技骨干实行政治待遇、荣誉奖励、推举专家、培训深造、职称评聘“五优先”,切实提升创新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实行重大奖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充分激发了优秀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从2010年开始设立航天功勋奖、创新奖、贡献奖等,集团公司每年拿出上千万元专项奖励贡献突出人员,其中航天功勋奖每人100万元,既营造了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也激发了创新活力和创造激情。目前,集团公司400多名型号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平均年龄不到45岁,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团队、嫦娥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东方红四号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29岁。正是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优秀人才队伍,不断刷新着科技创新和事业发展的高度。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亲临集团公司视察指导工作,对航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给予了“朝气蓬勃、后继有人”的高度评价。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由-2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甲型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完成任务后,于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9月27日16时41分,中国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面前,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共赴国难,并最终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世纪赞歌。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并于8月24日圆满闭幕。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闭幕式上称赞:“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由-2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甲型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完成任务后,于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9月27日16时41分,中国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面前,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共赴国难,并最终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世纪赞歌。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并于8月24日圆满闭幕。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闭幕式上称赞:“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
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厚殷实的物质文明,而且孕育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曼德拉岩画、居延汉简、黑城遗址、定远营古城,彰显着阿拉善文化的厚重;土尔扈特部落万里东归、和硕特蒙古守土戍边,演绎着阿拉善文化的传奇,王维杜甫的边塞诗句、马可波罗的大漠游记、仓央嘉措的弘法活动,增添了阿拉善文化的神秘;胡杨秋色、沙漠奇观、丹霞地貌、森林湖泊,衬托着阿拉善文化的神韵;陶布秀尔、长调民歌、服饰饮食、节庆活动,阐释着阿拉善文化的精彩;东风航天城、阿拉善精神,谱写着阿拉善文化的新乐章……
改革开放以来,阿拉善盟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社会事业蒸蒸日上,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日益繁荣。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盟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学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群众文化活动、文艺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2012年新年伊始,由阿拉善盟委、行署主办的“苍天般的阿拉善——呼和浩特阿拉善文化艺术周”在首府呼和浩特隆重开幕。在为期5天的阿拉善文化艺术周上,共展出600多幅(件)美术、摄影、书法、沙画、奇石及文艺图书作品,同时为首府观众带来大型音舞诗画《天赐阿拉善》等4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阿拉善雄浑苍远的意境、多彩斑斓的风韵、浓郁独特的文化和蓬勃向上的精神。
阿拉善艺术作品展在首府青城引发热潮
从阿拉善精美的奇石到反映民俗风情的书法绘画作品,从独具匠心的沙画艺术到充满梦幻色彩的精品摄影,文化艺术周期间,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阿拉善艺术作品展在首府青城引发热潮。
1月6日一早,内蒙古美术馆便涌来了首府众多的参观者。家住呼和浩特市金川区的徐有福从网上得知“苍天般的阿拉善——呼和浩特阿拉善文化艺术周”将举办艺术作品展的消息,一大早便特意向单位请假带着女儿来参观。“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去阿拉善旅游,但是我希望通过参观展览,能够近距离了解阿拉善”。翻看着一本本精美的摄影画册,徐有福和他的女儿仿佛已置身于“秘境”阿拉善,体验到了浓浓的大漠驼乡情韵。
一幅幅充满墨香的书法美术作品,一张张精美的摄影照片,一块块令人叹为观止的阿拉善奇石,都让前来观展的人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通过书法、美术、摄影、沙画、奇石、雕刻等艺术作品,文化艺术展不仅全面形象地展示了阿拉善的多彩斑斓,也让更多的人走近阿拉善,了解阿拉善。
大型音舞诗画《天赐阿拉善》为首府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作为阿拉善文化艺术周文艺演出的重头戏,大型音舞诗画《天赐阿拉善》于1月6日晚在内蒙古人民会堂精彩上演。
在悠扬的序曲声中,大型音舞诗画《天赐阿拉善》为首府观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作为阿拉善盟委、行署为弘扬地方民族文化,树立阿拉善文化品牌而重点打造的一台大型音舞诗画,《天赐阿拉善》以全景的舞台艺术手法,配合声、光、电、影等特效,对“中国秘境阿拉善”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了艺术化的全景展示。从蒙古族部落的传说故事到弱水河畔的千年胡杨,从大漠戈壁的漫漫驼道到神舟问天的航天精神,通过音舞诗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展现出了阿拉善厚重的文化积淀,也勾勒出阿拉善的壮美画卷。
整场演出精彩纷呈,亮点频出。无论是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新颖的题材,还是美轮美奂的舞台场景,都给首府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悠远舒展的阿拉善长调民歌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雍容华贵的阿拉善蒙古族服饰则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演出中,容纳近2000人的内蒙古人民会堂内座无虚席,掌声如潮。一位观众兴奋地说,通过观看《天赐阿拉善》,他不仅看到了阿拉善的历史和文化风情,同时也感受到了阿拉善各族人民的热情、豪迈和质朴。
民俗风情晚会舞动阿拉善风情
以阿拉善独有的陶布秀尔乐器、萨吾尔登舞蹈、沙力搏尔式摔跤等多种民族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向首府观众彰显了阿拉善文化历史悠久、唯美醇厚的独特魅力。1月8日晚,“富饶辽阔的阿拉善——民俗风情晚会”在内蒙古人民会堂精彩上演。
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情景舞蹈《驼乡晨曲》拉开了整场晚会的序幕。迎着初升的太阳,聆听着牛羊和骆驼的嘶叫声,阿拉善草原上的牧民开始了一天的生产、生活。舞台上形象逼真的效果,让现场观众立刻感受到了来自阿拉善的清新、自然与和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阿拉善著名歌唱家巴德玛以一曲悠扬的长调,让首府观众听到了真正的天籁之音,大家纷纷起立鼓掌,现场气氛更加热烈。大型民俗风情展演《阿拉善盛宴》,以阿拉善特有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为主,向观众展示了阿拉善蒙古族生产、生活、劳动和爱情的特有场景和文化内涵,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同时也将整场晚会推向了。呼麦、马头琴、查玛舞、长调民歌等,一个个精彩且充满浓郁阿拉善特色的节目,在为首府观众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多了解到了阿拉善的神奇与美丽。
大型音乐情景剧《阿拉腾陶来》唱响阿拉善文化
作为阿拉善文化艺术周上的一台重头戏,大型音乐情景剧《阿拉腾陶来》于1月9日晚在内蒙古饭店音乐厅倾情上演。《阿拉腾陶来》是一部源自蒙古民族音乐舞蹈元素的音乐剧。该剧以胡杨林中的胡杨爷爷、胡杨妈妈和小胡杨三个人物为主,分别讲述了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土尔扈特蒙古人东归和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自愿从世代生活的沃土迁徙到沙漠深处的无私精神;航天员官兵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该剧主题鲜明,寓意深刻,音乐优美动听,舞蹈刚劲有力,并融入了马头琴、呼麦、长调民歌等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形式。在历时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现场观众情绪高涨,不时发出阵阵掌声。“看后非常感动,特别是额济纳各族人民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让出了世代生活的大草原,这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阿拉善各族人民的质朴与无私”,呼和浩特居民王丽霞说。阿拉善文化艺术周期间,她已和朋友观看了三场文艺演出,作为一名首府观众,苍天般的阿拉善给她们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象,她们也衷心祝愿阿拉善的明天更加美好。
阿拉善经典歌曲演唱会传唱经典
“遥远的海市蜃楼,驼队就像移动的山,神秘的梦幻在天边,阿爸的身影若隐若现……”一曲《苍天般的阿拉善》,不仅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阿拉善的迷人魅力,更让大家领略到了阿拉善的雄浑苍远。1月10日晚,阿拉善经典歌曲演唱会在内蒙古人民会堂精彩上演。
在内蒙古交响乐团的全场伴奏下,《苍天般的阿拉善》、《神圣阿拉善》、《多彩的阿拉善》等17首阿拉善经典歌曲唱响内蒙古人民会堂。德德玛、阿拉坦其其格、孟根等从阿拉善走出的艺术家们一一亮相,在为现场观众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让首府群众感受到了阿拉善经典歌曲的恒久魅力。
各级媒体“聚焦”苍天般的阿拉善
艺术周在为首府各族群众文化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时,也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文化活动周期间,来自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内蒙古实践杂志社、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新闻网等国家和自治区级20多家新闻媒体参与了宣传报道。作为阿拉善文化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活动,各路媒体记者热情关注、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用手中的精彩之笔和神奇镜头给予充分报道,让外界更多的人通过文化艺术周了解了苍天般的阿拉善。
借助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大舞台,向各族群众浓墨重彩地展示苍天般的阿拉善。此次由阿拉善盟委、行署主办的“苍天般的阿拉善——呼和浩特阿拉善文化艺术周”,旨在集中展示阿拉善近年来文化建设取得的可喜成就,把真实、奋进的阿拉善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全区各族人民面前,使大家亲身感受蕴藏在大漠深处的无限激情和厚重人文。新年伊始,阿拉善经过精心筹备,不仅将一个内容充实、特色浓郁、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周带给首府各族群众,同时,绚丽多彩的阿拉善文化也通过这个大舞台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和青睐,成为“魅力内蒙古”一张独具特色的靓丽名片。
课堂教学的前十几分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时刻,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通过精心创设良好的物理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好奇中了解本节课要学些什么,这些知识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让学生了解课堂学习内容和目标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理论推导法、生活实践法.
例如,在讲电的知识时,某校黄老师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黄老师提问: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学习会怎样?在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回答后,黄老师便介绍物理学家法拉弟的成就、电的发明过程、生活的应用和对社会的贡献等,诱发学生对学习电的知识兴趣.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后,黄老师指导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发电机模型,当电灯亮起时,学生都非常兴奋,迫切想了解发电机的构造.这时,黄老师通过课件演示发电机发电的原理、三峡发电机组、核电站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发电机的相关知识.还将教学向课外延伸,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本地区利用风能发电和学校学生宿舍的太阳能热水器工作情况.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始终在浓厚兴趣中学习物理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目的.
二、利用我国物理学家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我国取得了无与伦比的物理学成就,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通过展现这些杰出的物理学成就背后的物理学探究者的事迹,提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热情与激情.
例如,在教学中,某校刘老师通过展示我国物理学成就而对学生进行物理感情的培养.他放映三段影片:一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二是2003年我国自己设计的宇航飞船把杨利伟送上太空,创下了我国宇航飞船载人的历史;三是2007年我国自己设计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通过观看影片,学生耳闻目睹、易于接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东方红一号、宇宙飞船、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阐明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科技地位日益提升,教学中结合我国科技实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可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去探究和发现,让学生学习的目的更明确,学习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三、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
热情
学习动机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由于物理实验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和刺激的高强度性,所以实验所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最直接的兴趣.如果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做好引导,使学生带着学习目的参与实验活动,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惯性现象”时,某校方老师对实验进行如下设计:首先自己在教坛走动时有意被讲台高处绊倒,人往前倾,让学生产生“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接着让学生演示:在玻璃杯中放一些水.杯上放一硬纸片,生鸡蛋置于硬纸片上,然后由学生用一根钢尺猛击硬纸片.在击打之前问学生“鸡蛋将如何运动”.实验结果往往会出乎学生的意料:当钢尺猛击纸板之后,纸板弹了出去,而鸡蛋由于惯性而保持在原来的位置,并由于失去纸板的支持鸡蛋最后完整无缺地掉在杯子水里.通过演示,学生情绪高涨.方老师便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分析这种现象.之后,还通过让学生制作电磁铁、水火箭和开展鸡蛋撞地球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学习,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
四、布置适量作业,以达到学以致用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大家知道,发射任何航天器,都离不开相应的几大工程系统的保障和配合工作。如发射“神舟号”宇宙飞船载人航天,需要七大工程系统有序地大力协同才能实施;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探测月球,需要五大工程系统有机联动和适时衔接才能完成。尽管执行不同任务的航天发射之间相比较,有些系统有所变更,但是都少不了航天器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和测控系统。由此人们不难理解我国开工建设上述两个工程基地的极端重要性。
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缘由
众所周知,中国已先后研制成功12种“号”和1种“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0.3~9.2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即高轨道运载能力为1.45~5.1吨。这些火箭分别从酒泉、西昌、太原三个发射中心起飞,自1970年4月24日到2007年11月12日已把88颗不同类型的国产卫星、28颗国外制造的卫星和自行研制的6艘“神舟号”宇宙飞船送入太空轨道运行。上述122个航天器分别覆盖了地球拥有的顺行、太阳同步、静止和极地四种类型的轨道。2007年10月24日“三号甲”火箭还把“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送上了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继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也成为继美、俄、欧空局之后世界上第四个主力品牌火箭执行航天发射超过百次的国家。
鉴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始终把夺取空间优势作为航天领域的首要任务,仍在不断加速研制新型运载工具,新世纪初已经问世的美国“德尔塔4型”火箭、欧空局“阿里安5”改进型火箭和日本H-2A型火箭,高轨道运载能力最高分别达到了13.2吨、12吨和9.5吨。为使我国火箭技术继续在世界航天发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已迫在眉睫。
从我国和世界范围的科技发展态势看,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势在必行。一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卫星呈现出重型化和星座化的趋势,对运载火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各种天体探测器、太空望远镜和载人航天器将呈现多样化,对运载火箭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三是随着环保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地球环境免受污染,对使用有毒有害推进剂的运载火箭提出了换代要求。
有鉴于此,2007年10月30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工建设。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特点和性能
新一代运载火箭亦称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其型号命名将统一归纳为“五号”系列。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推力大。火箭应能满足发射不同用途的大型卫星、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的需要,能够承担国内外新型航天器的发射任务,运载能力能继续在世界航天高技术领域占住靠前的席位;二是无污染。原来使用的无毒的液氢液氧推进剂,不仅要继续使用,而且要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原来使用的有毒的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推进剂,不仅要被无毒的煤油和液氧所取代,而且发动机也要大型化。换句话说,新一代运载火箭是无毒、无污染的“绿色”火箭;三是成本低。火箭要实现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设计,不仅形成高可靠性,而且降低制造成本。
高起点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可用一个重点、两种动力系统和三个模块来概括。一个重点即以发展5米直径的大型火箭为重点;两种动力系统即采用51吨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和128吨推力煤油液氧发动机两种新型动力系统;三个模块即以5米、3.35米和2.25米三种直径火箭为三个基本模块。通过模块化的选配组合,采用轴向串联、横向捆绑并联和串并联共用的方式,既可减少研制工作量,又可形成六种高轨道和八种低轨道的新型火箭系列,满足不同发射重量的需求。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覆盖1.2~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覆盖1.8~14吨。两者的最大值都比系列运载火箭实际使用的最高运载能力高出3倍左右,可发射20吨级载人空间站、大型太空望远镜和深空探测器以及各种重型应用卫星,其中的小型火箭具备双星或多星发射更小重量级卫星的能力,能满足2l世纪上半叶国内外航天发射市场的需要。
海南新航天发射场开建
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加紧研制的同时,中国还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2007年10月29日,新航天发射场前期工作正式开始。预计2012年建成的新发射场占地1.7万亩,由技术区、发射区、指挥控制中心、跟踪测量站以及通信、气象、交通等技术保障系统组成。未来将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器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由于建国以来的国内外背景等历史原因,我国现有的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发射中心都建在内陆地区,存在着铁路运输不利于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发射地理纬度高不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转速度和飞行航区安全性差等缺点,故而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发使用配套的重要项目,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的航天发射中心。这样,发射场面临广阔的太平洋海域,可通过水上大型交通工具运输巨型火箭,地理纬度低能较多地利用地球自转速度从而节省能耗,火箭落点位置易于选择,其飞行航区的安全性问题可彻底解决,亦便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发射场启用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仍将继续承担返回式卫星、载入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仍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作为新发射场的一部分,只承担应急发射任务。
事实上,凡是发展航天科技的国家都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靠近赤道位置建设航天发射场。美国在其东南部面临大西洋的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建设了航天发射中心。印度在其东南部面临孟加拉湾海面的斯里哈里科塔建设了航天发射中心。欧洲空间局在位于赤道附近的法属圭亚那库鲁地区建设了航天发射场。日本在其本土最南端的种子岛建设了航天发射中心。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挪威的四家大公司组建的海射公司选择太平洋赤道海域作为海上航天发射场。
关键词:科学探究 应用意识 信息技术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科学探究真正落到实处。
新世纪呼唤新的学习方式,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张梅玲教授曾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再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科学探究。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也是《标准》的内容和目标。
科学探究通常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一分析与论证一评估-+交流与合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每个课题所花时间不可能太长。因此,笔者认为:一方面,每次探究活动中多个环节不必一一呈现。教师应抓住课题的内容特征,发掘课题在某些环节上的教学潜力。比如,探究“弹性碰撞的特点”时,如何测物体在碰前、碰后的瞬时速度,这是探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这个探究活动,应把精力放在设计实验和收集数据这两个环节上,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也应围绕这两个环节来深入思考。又如探究“单摆的周期和摆长的关系”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重点,应让学生经历周期和摆长二者关系的分析过程,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摆长L和周期二次方T2关系的图像。再如,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的探究,其重点环节是探究结论的形成和表述,如何使学生通过自述概括形成结论是探究的重点。另一方面,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所提出的课题(或在教师推荐下由学生选择的课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不需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给学生思考性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把机会留给学生。
2.加强物理应用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观点。重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重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是《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标准》所制定的10个选修模块,有2个模块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融合,这两个模块中,列有专门的二级主题,如选修1-1中“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选修1-2中“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等,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对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的强调。把物理学知识应用到学生生活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是,物理应用问题学生觉得比较困难,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实践认识,情境感到陌生;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因素制约了物理应用的积极性。如何消除应用意识的障碍呢?笔者认为:一是在教学内容上使物理知识贴进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精选相关事例组织在教学内容中。如在必修模块学习中,让学生“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有关问题”,“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二是在教学方式上使物理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学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可让学生感受――如乘电梯、到游乐园坐过山车感受超重和失重;可让学生调查――如收集我国和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史和前景的资料写调查报告:可让学生设计――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等。三是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实践经验。如鼓励学生用常见的生活器具做家庭物理实验,教师有意识地把可乐瓶、胶带纸等带进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
3.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完美整合。
《标准》的课程理念部分对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作了明确要求。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有用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其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功效,使课堂更丰富更亮丽。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为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如何使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更好的整合?首先选好整合内容。必须先确定高中物理哪些内容适宜与信息技术整合,即选好整合点。例如,有关分子运动理论、原子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验是高中现有器材无法做的。如微观粒子的运动,俚散射实验,原子核裂变和衰变,借助信息技术动态模拟后,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了。又如,“磁场”一节中,可借助信息技术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变得直观又清晰,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使学生充分领略磁场的立体感。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技术进行课件设计。强调物理的应用意识,重视学生发展性的评价,如果不问内容,求多求全,表面上是每堂课都用,实质上是黑板搬家,这样做无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什么内容适宜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待认真、全面加以研究。
中职学习 计算机教学 人文精神
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新成果在生产中的普遍应用,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使得社会空间的迅速分化、劳动分工的高度专门化,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程序化,人的感性一面,在人格的发展上受到压抑。同时,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加重了人们的精神压力,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因此,激发人的共性,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追求一种有助于人的理性和感性,智商和情商协调发展,让人享受到一场来自心灵的盛宴。
笔者从事中职计算机教学已有多年,给我的感受是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大幅下降。对原有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尤其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缺少精神,没有信仰、理想,霸道无理,自尊心太强,喜怒无常,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责任意识差。他们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无法回避的挑战。这些青少年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又没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是过分的功利主义色彩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滑坡。
近两年,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同时,也十分关注中职生人文精神的发展,新一轮的中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这一点。德育课程深入浅出,内容充实缜密。加入《心理健康教学大纲》,《经济政治与社会》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对学习产生亲切感。文化基础课程具有通俗易懂,可读性、可操作性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的过程中能构建知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专业课程注重职业性、综合性及趣味性。既关注学生整体的平均水平,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同时,面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更要深刻领会教学大纲要求,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中职计算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人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光有感性认识是不够的。只有当一个人精神丰富时,他才能很好地体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你的一种幸运,才能在学习中感受美好的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适当地介绍计算机历史与现状,包括人类自从步人近代社会,科技发明、发现与日俱增,将计算机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时代信息给学生们及时印出来,作为他们的泛读材料,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捕捉时机,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开拓思维、提高组织表达能力的同时,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
如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的同时,可以重点介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尤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神州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一切的荣誉都离不开计算机自主创新的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信念。又教师在讲解Excel《建立图表》一课时,要求学生依据全国贫困县的人口、耕地、石漠化、经济、缺水等情况建立柱形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适时渗透,这样既能巩固相关的环境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能增强环境教育的效果。教学中几句或一段话,就能使学生深受感动,也深受启发,从而使学生情操得到升华,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2.创设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教学管理中强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培育,把已经发现的规律、范畴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捕捉课堂的闪光点,命题中的激励点,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盲点、讨论的焦点,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使传授电子计算机知识与培养人文素养有机结合,最终使二者共同升华。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确立起全新的教育质量观、学生观和学习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例如,教师在讲解用powerpoint2003《自我介绍》制作演示文稿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既加强培育学生竞争公平意识,又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领导才能。作业完成后,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后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正确客观地评价他人以及进行自我评价。
3.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和尊重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就成了教师作用的代名词。随着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角色亦被赋予新的内涵。许多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实践过程。这一历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珍视安全,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发展,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别忘记教育他尊重他人。例如,进行一次公开教学,一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回座位时,由于匆忙,头脑的裤子被椅子上一颗冒出来的钉子划破了,流血了。此时,全班十几双眼睛全聚焦在他身上,老师并没有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而忽视,而是一边安排学生自学和互学,一边熟练地为他的伤口贴上创可贴,并安慰说:“对不起,事先老师没有检查桌椅是否安全,先贴上这个,下课后老师带你去医务室敷点药。这样处处充满了人文关怀,处处体现了育人的匠心,让全场师生感动,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结束语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持续的,它贯穿人的一生。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计算机教材中蕴涵的人文价值,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不断得到精神上的寄托,用人文精神去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建国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太空美术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李元作为天文学家、天文科普专家和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将大量的国外太空美术作品收集研究,展示给国人。也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太空美术家,其中就有我国本土著名的太空美术画家喻京川。1954年,李元与卞德培合编了一套大型科普活页图册《天文学图集》,图集中收集了大量的天文图片资料,成为迄今为止收录最全面的天文科普图册。李元又于1984年,在世界著名太空美术评论家、美国宇航博物馆前馆长杜兰特等人的协助下,组织了颇受关注的“宇宙画展”和“宇宙在召唤”太空美术展览。这次展出奠定了太空美术在中国发展的基础。被称为天文奇才的闵乃世,将天文教育形象化,较早的编撰绘画了大量的天文科普读物,并将天体绘画融入了设计装置艺术的元素———擅长以独特的设计手工和绘画直观的展示天文知识。深受李元对太空美术的的热情影响,喻京川较早的成为太空美术的探索者。1997年,在北京举行的“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中的“科幻美术作品展”中,喻京川以他的《鹰巢探幽》等30幅作品与世界太空美术家列昂诺夫等人同时展出。此外,天文摄影家周熠君将天文观测与摄影技术相结合,创作了大量充满梦幻色彩的天文摄影作品。他也以不同形式绘制了大量的数码和素描太空美术作品。美术家吴同椿为中国画创作与太空美术构建了一座桥梁。他的作品立意于太空,深受艺术界与天文界的认可,先后被各地天文馆邀请出展。2008年,美术教育家张鹏教授将科学与艺术的思想联系起来,提出了《油彩艺术的观宇架构》的科研课题,并创作百余幅油画创作,先后举办了三次课题阶段性成果展,其中包括广廷渤的油画《天眼》、张鹏的油画《冰河世纪》、巫晓疆的油画《绚丽的中子星》等作品,从不同视角,不同油画技法和手段表现了画家个人对天文天象的理解和诠释。同时,创作团队发表了多篇的学术论文,包括刘晓红的《新的冲击》、张君的《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等。(《仰望星空》主编:张鹏,赵慧平,刘凤山,沈阳出版社2009,12)此次课题的展开,也揭开了中国太空美术的新方向,一方面,它以课题的形式,集中了一批画家和美术爱好者参与到自然天文与艺术的结合的研究探索中;另一方面,它也发展了中国太空美术的艺术形式,由之前较为单一具象的表现形式发展到以油彩为基础,画家主观想象和主观表达深入其中的多角度、多风格的表现。至此,太空美术创作在我国,出现了抽象的油画表现形式。
二、国内抽象天体油画的创作特点
太空美术,是以科学的形式升华到艺术的层面的一种创作,它既需要创作者尊重科学事实,了解掌握已有的科学知识现状,又需要创作者发挥自主的想象力和分辨力,去完善科学成果和探索路程并发现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既要与科学同行,又要走在科学以先,又可以是一种时空倒置错位。所谓抽象,朱光潜《形象思维在文艺中的作用和思想性》:“抽象就是‘提炼’,也就是同志在《实践论》里所说的‘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形象思维在文艺中的作用和思想性》,朱光潜,《中国社会科学》1980,第二期)可见,抽象就是指从许多的事物当中,舍弃他们非本质的个别属性,抽取出其本质共性的东西,从而形成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是一个由从共同本质出发来加工提炼的结果。进而,我们说抽象绘画,也就是在与具象画相比之下,更为简明的对与事物的加工提炼与概括的绘画。太空美术家喻京川把太空美术分为三类:一是建立在科学研究,且完全遵守科学事实基础之上的太空科学美术;二是以科学幻想为主,具有预测和前瞻性的太空科幻美术;三是以纯幻想为主,表现抽象的太空世界以及人的内心世界、潜意识的太空意向美术。国内太空美术中的油画创作有相当一部分抽象形式的作品。与国外不同,国内的创作,常以现代天文成果为基础,结合画家对于成果之外的设想,创作结合画家的内心情感。与国外相比,以英国的著名太空美术家哈代的作品来说,他喜欢把历史故事或者是太空幻想加入创作中,注重结合上的分布与形式感,作品的叙事性和故事性较强。东方人保守传统更注重传统的传承,喜欢遵循事物的本质,使事物看起来合情合理,画面也总体现着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的基调,较比西方人选材的大胆直接、切入主题的特点,显得婉转而隐晦。正因为如此,早期的中国的太空美术家选择了中国传统的中国画表现形式。国画独有的渲染特点在表现宇宙的空寂非常适合,也表现出了中国绘画质朴纯真的一面。但是绘画材料的选择上,水墨轻薄的特质也有其在厚重质感上表现的局限性。这也促使中国太空美术向更多表现手法的探索中前进。油彩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因其自身色彩的饱和度高,提高了画面的光鲜度;另一方面也更容易于厚度和空间表达。国内太空美术的抽象油画创作大多寻求一种肌理厚度来表达人们对未知事物的猜测,更寻求在光源色彩之上有一种厚重感来表达对宇宙奥秘的理解。如《冰河世纪》,画家在创作中较多的选择了肌理质感来处理他的画作品,使画面显得厚重并且视觉冲击力更强。肌理油画的技法并不是简单的油彩颜料堆积,它需要在色彩创作以前有明确的构思和起草,强调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注重写生素材和思想的积累。这种技法注重于底子的制作,与使人想起美国画家费欣的油画创作。但费欣的油画受到俄罗斯传统油画影响,选用厚实快干的底料做底子,适合于快速层层堆厚的表现。《冰河世纪》的肌理干湿结合,稀释的部分却任由颜料流淌在画面上,一部分自然,一部分人为,将二者充分结合自然的表达出效果。同时运用色彩对比和明暗对比,诠释出宇宙间物质色彩及明暗较大的差异和纯粹的真实。国内太空美术的抽象油画创作,在色彩和塑造上也加强了主观色彩,意在带人们回归到原始朴素的浪漫情节中。追溯其思潮,使人不难联想到德国当代画家安塞尔姆•基弗的创作。作为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基弗的创作中渗透着对历史及文化的反省和思考,深受二战影响,他努力正视纳粹时期的恐怖及德国的历史、文化与神话,希望为德国理想主义疗伤,助其复兴。安塞尔姆•基弗在绘画上有很大的抱负,他渴望用绘画来重新界定整个德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以这一点与人类其他某种更高尚的才能和天性相结合,引发人们思考。与画面看似相似的国内太空美术作品《宇宙幻想》相比,画面除了巨大和复杂的肌理使作品充满了力量、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外,基弗的画面渗透出晦暗的色彩,迸发出一股强烈的历史重量感,给人以威胁和压迫之感,它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许多存在于人类灵魂深处的邪恶。虽然两幅作品同样引人思考,基弗而在创作的时候感受到了生命的流逝,而《宇宙幻想》引领我们回归原始的思考,与追寻最质朴特质的人生价值的反思,带我们回到了生命之初,在创作思想和立足点上不同于前者。我国的油画创作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从不同角度去探索中国油画的成长方向。比如中国美术学院的许江教授致力于当代油画创作,依托中国社会发展的契机,融汇了东西方文化思想。他不但吸收西方的经验,而且对来自西方的影响作清醒的文化审视并采取策略性的响应。所以他的作品既不同于马远、夏圭的寄情于物,也不同于莫奈、塞尚的视觉印象。但是许江的作品依然追求一种历史文化上的传承。与许江不同,国内太空美术的抽象油画创作大多落实在了科学知识上,以科学的眼光寻求它们的审美趣味。作品融入丰富的天文科学知识,有着丰富的天文材料和理论为依据,在创作手法上结合中国老子的《道德经》提到的“大象无形”的理论,与荷兰画家蒙德里安所强调的“减去次要、偶发因素,追求一种图像的本质”,并融入了瓦西里•康定斯基在1912年的作品《带黑色的弓形,154号》中所带有的猛烈冲突的动势和紧张的气愤,给人以生动鲜活的想象,甚至能感受到空间的运动。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大背景下,这无疑推动了新一代在知识信息全球化和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发展。
三、国内抽象太空美术创作的贡献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