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如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就是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切实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为此,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以上,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调整,就没有全国的结构优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就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治理或退出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更多地进入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进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进入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进入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领域等等。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非公有制经济在自主创新中具有数量多、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就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品牌意识,培育和壮大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要注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走出去和国际研发机构联合协作,从而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加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就是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正确处理追求企业内部收益和合理负担外部成本的关系。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注重促进社会和谐
就是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完善工资随着企业效益提高不断增长的机制,足额缴纳社会保障资金,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职工培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该正确履行职责,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公平的制度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环境。截至2006年上半年,已有17个部门和单位在市场准入、金融财税、公共服务、改进监管等方面出台了22个配套文件,还有一部分配套措施正在研究制定中;各地区颁布实施了200多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或政策文件。但与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需要相比,进展还不够快,力度还不够大,社会上还不够满意。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法律法规清理工作。清理的重点是现行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文件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社会服务、权益保护和政府监管等方面与《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不一致的规定。
二是完善配套法规和具体政策。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市场准入、技术创新、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产业集群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三是完善行业准入配套政策。切实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进一步打破行政垄断及基于行政的经济垄断。
四是改革财税和金融体制。建立适合和满足各类企业需要的信贷体系,增加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贷款。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规范各类行政事业收费,切实制止摊派。
主要经验
经验一: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制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国务院出台新36条后,四川省也出台了相关意见和配套措施,各地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狠抓政策落实、明确目标责任、突出工作重点,为激活民间投资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经验二:革除体制弊端、完善政策扶持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各地区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了对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革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束缚,放开了广大民营企业的手脚。
经验三:降低准入门槛、拓宽投资领域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加快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非禁即入”,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根据地方特色,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当地重点扶持、重点发展的领域。
经验四: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积极探索服务民间投资的新方式,各地根据当地非公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提升服务质量。
经验五: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力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强调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坚持多关心、多扶持、多服务,少干预、少检查、少添乱,把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办实事、求实效,致力建设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
经验六:培育扶持招商、发展市场主体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全力支持、鼓励、引导、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努力培育出一大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形成国有、民营、三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主要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预期不乐观,在深入推进政策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突破壁垒难
市场准入方面依然存在的各种“隐形壁垒”,行业准入限制严重,尽管国务院及各部门先后出台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及其相关细则,在某些领域政策上对民间资本开放,但仍然缺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导致民间资本进入受到限制。
要素保障弱
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制约民间投资的进一步发展,非公企业贷款规模小、频率高,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和管理成本等原因,不愿意向非公企业放贷;用地指标少,项目落地难,给全省非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用工难、用工贵对非公经济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实力提高慢
民营企业总体上管理体制落后,实力弱、竞争力不强。民营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进入门槛低的行业领域,普遍规模不大,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自身实力弱;民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水平不高,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制度不规范、文化缺位和家族式管理现象还比较普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服务提升难
民间投资涉及审批事项仍然偏多,花费时间较长;对于企业家素质教育、管理创新能力培训、风险意识培养等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在农民工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仍需要强化;在促进政企、银企合作之时,为企业家之间搭建有效沟通交流平台依然不足,未能充分整合、挖掘企业家之间的内部资源。
对策措施
面对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下行压力较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引起工业增速回落,工业投资增速持续放缓,餐饮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的当前形势,2013年省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和省委财经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的主要工作部署,包括十项内容,其中,第四项要求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我们认为,不只是第四项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部署,包括其他各项工作,都应该继续发挥民营经济的力量,大力促进四川民营经济发展,使民营经济总量规模进一步壮大,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推动全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债券融资、技术创新、跨国经营。引多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根据具体行业特征,在保持对行业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尽可能逐步降低行业准入条件,从根本上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特别是不利于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民间资本可以自由的进入更多行业。
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
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为民间投资让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投资等方式参与有收益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根据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
对中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低息贷款政策,给予扶持资金为在税收政策上直接优惠,如对初创期的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给予一定年限的免税和低息、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避免企业在申报扶持资金时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完善对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产业扶持等系列措施,加快民间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库,制定关于民营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研究制定实施细则,促进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出台的“新36条”以及省政府的实施意见精神;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在涉及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资源配置、优惠政策等各方面实行与国有投资相同的国民待遇;进一步扫清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制度,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进一步强化素质提升
为企业家素质教育、管理创新能力培训、风险意识培养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技术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完善创业载体建设,广泛开展创业辅导活动,引导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建立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孵化园;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正规的财务制度和统计制度,进行规范化企业管理,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推动区域性产枝交易中心建设;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入WTO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影响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有许多限制,虽然逐渐放开,但至今仍有许多限制。这给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带来了一些不同于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在产业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在国有企业垄断的产业和部门以外的产业和部门存在和发展。这形成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完整的畸形的产业结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分布。1998年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约占四分之一,其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分别是,第一产业1.32﹪﹑第二产业47.8﹪﹑第三产业50.84﹪。在这些产业和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分布与国有经济的分布有很大不同。在我国加入WTO后,由于没有了非关税保护﹑大大降低了关税税率﹑给予外国企业以国民待遇,在我国处于弱势的部门,例如,农业﹑汽车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电信业等,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国企业的强大竞争。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很低,所以它受的冲击可以不计。(关于农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一般都认为农业是集体所有制的,实际上,除土地外其他农业生产资料都是农民自己所有的,究竟如何认定农业经济的所有制这里不谈)。而在我国居弱势的其他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受外国企业和产品的冲击比国有企业小得多,而在那些由国有企业垄断的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则完全不受冲击,这自然是指直接冲击,间接冲击多少还是有的。在我国处于强势的部门,如纺织业等劳动密集部门﹑家用电器制造业部门﹑商业和餐饮业部门﹑建筑业﹑各种非金融服务业部门等等,正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多的部门,它们受到的冲击较小。相反,在加入WTO后,外国的市场对我国的产品也更加开放了,那些我国具有强势的部门将可扩大出口,获得进一步发展,由此非公有制经济也将获益。而且,在与有些国家的协议中就明确规定在从该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中我国国有进口企业的进口额将逐渐降至50﹪,也就是说非公有制企业不仅可从事农产品进口,而且其进口额应占到一半。因此,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使得它受到加入WTO的不利影响较小,而得到的好处则更多。这只是概括而言。实际上,当然还得按部门仔细地分析。例如,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方面,在非金融服务业的有些中介服务业,如独立的律师﹑会计师服务业,在部分涉外业务上非公有制经济也会受到较大冲击。
在规模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很小,大企业很少,规模大有利于经营的一些部门,在与国外大企业有竞争的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确实处在不利地位,例如,在零售业方面,外国的一些很有实力的大型商店﹑超级市场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商业,包括非公有制商业,构成了威胁,我国的非公有制商业规模很小,直接与其抗衡是很困难的。但是,非公有制商业正因为其规模小,可以广泛分布,灵活经营,外国大型商业企业不可能取代它们。
在技术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水平低是其很大的弱点,在那些技术水平有决定影响的部门,如制造业部门﹑新经济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在与外国企业竞争中往往也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如果说我国加入WTO,在利弊权衡上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的话,那么,与国有经济相比,对非公有制经济来说利更大,弊更小。
二﹑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应对加入WTO面临的形势﹖
那么,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呢﹖这里提出几点。
第一,扬长避短,有进有退
不同的非公有制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是,产权明晰,机制灵活﹑机动性强,决策快,利益的激励和约束强,短处是许多企业的规模太小﹑实力弱﹑技术落后﹑管理差﹑信息不灵。如上所述。而在不同产业和部门,它又有其强势和弱势。在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时必须扬长避短,有进有退,主动地进行结构调整。
在产业结构方面,应主动退出没有竞争力的部门,或者调整经营的方向。如果是生产汽车的话,在加入WTO后,那些不具经济规模的众多小的汽车厂继续生产汽车必定会遭淘汰,它们不应存侥幸心理,继续生产,而应及早退出,或转产其他产品。在那些具有优势的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应乘机发展,有能力的企业应努力扩大国外市场,目前国有经济正在对其布局从战略上进行调整,将要从竞争性领域逐渐退出,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机会。在竞争性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具有优势,在与外国企业竞争中也比国有企业更具竞争力。原则上,在国有企业退出中非公有制企业应以不同方式进入。这对我国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与外国企业竞争的形势是有好处的。但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弱,即使在国有经济将退出的领域,在短期内非公有制经济也难以替代国有经济,有些非公有制企业也难以具备能与外国大企业竞争的实力。但总的说来,让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这些领域将更有利于应对,而且早让其逐渐替代比晚让其替代更有利。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应向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军。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应对加入WTO后在这方面的激烈竞争的需要,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经营机制比公有制经济更适合于从事风险大﹑发展快﹑企业淘汰率高﹑创业成功后回报也高的新高技术产业。
在技术结构方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水平已刻不容缓。
在规模结构方面,在有些部门需要发展一批规模大的有雄厚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固然非公有制企业的规模小有其具有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长处,但要与庞然大物的国外大公司竞争还是困难的。无论是占领国内市场还是扩大国外市场需要有一批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去竞争,单靠国有大企业去应对是不够的。
第二,学习规范,改革提高
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将进一步与国际经济接轨。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学习WTO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结构﹑贸易政策审议和贸易争端解决的机制,其基本协定和附加协定﹑协议,与我国签定的双边协议,承诺清单等。这些协定﹑协议和承诺清单就是各会员单位之间经贸交往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了解和学习一方面使我们知道如何按这些规则行动,不致违规,另一方面使我们知道如何用这些规则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对非公有制企业来说需要按照这些规则来对照自己以往的行为,对那些不符合的地方,应切实纠正。自然,在任何经贸交往中都必须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得有假冒行为。
为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需要加快改革。不谈那些中小企业,不少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也需要改革其产权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已经长的很大了。但是至今它们的产权归属仍是一笔糊涂帐。许多企业戴着「国有﹑「集体的红帽子,但国家﹑集体从来没有投资。由于产权错归,民事主体错位,经常发生法律纠纷,并造成误判,引起许多损失,障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加入WTO后,这个问题不解决,带来的危害更大。为应对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来改进管理,这样才便于发展并便于与外国企业交往。
第三,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为应对加入WTO后的形势,固然要靠各个企业自身的努力,但单凭一个一个非公有制企业的实力要对付国际庞大的企业是困难的。非公有制经济需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应该发挥协会和商会的作用。我国至今没有全国统一的商会。为此,全国工商联应能给非公有制企业以必要的帮助。例如,对非公有制企业人士提供关于WTO的培训。提供有关的法律谘询,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利益受到外国的损害时,以各种方式维护其利益。
关键词 非公经济相关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十二五”规划指出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只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顺利落实。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了很多问题,一下从三个方面对如何更好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提出几点建议。
一、政府要创造适合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摆正观念,正确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非公经济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与社会主义制度(至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存,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非公经济生产了大量的物质和劳务产品,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方面的需求,而且非公经济调整了产业结构,加快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还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所以非公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政府要努力提高与非公经济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和信息对称程度
相关统计部门分别对上海的8家国企和8家民营企业进行调研数据分析发现,国企的销售额增长率为35.18%,净利润增长率为16.01%,但是民营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达到102.91%,净资产增长率达到24.80%。民企比国企有着更高的净资产增长率,反映出非公经济比国有企业更有活力。但又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民营企业认为执法人员不能一视同仁。而且非公经济业主对政府执法人员的管理普遍反感,他们认为管理就是收费。因此,政策执行人的思想要转变,对国企和私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加强民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交流。
(三)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真正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的非公经济的扩大规模再发展主要靠组织内部自身积累。但是,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的积累是有限的,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再生产,内部融资只能极大地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要,首先;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逐步扩大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第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第三;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在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板块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健全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第四;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机构。
二、相关机构要加强对非公经济的适时引导
(一)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重点项目投资和向科技型组织投资
目前,我国的非公经济主要是在第三产业,重工业及国家支柱型产业都被国有企业及外企垄断,而且对于一些国家重大工程的招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往往由于注册资金数额和其他规模限制而无法参与投标。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于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规定了大量的篇幅,明显的摆出了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态度,执法人员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二)推动个体户由零售,加工摊点向科技型,服务性企业转变
随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日益衔接,市场竞争转向以产品为载体的科技,质量、效益和效率的较量。非公经济应该加大科技投入,瞄准国内和国际比较成功的经营转型实力,尝试与其他企业合作,由个人及家庭形式的经营转向组织,团队,规模性经营,重视科技人才对取得建设。
三、非公组织要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水平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个体经营户家族公司,合伙制、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公司,现代股份制度是目前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有。目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大多采用的是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是因为这样的组织结构和企业制度比较适合现阶段非公有制企业。我国非公经济中较少采用现代股份制。非公经济组织应该改革产权制度,建立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吸纳非家族投资者的资本,改革家族式企业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自律性
诚信经营问题存在于整个非公有制队伍中。从2008年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我国整个奶制品行业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牛奶业经历了巨大的诚信危机,非公有制经济队伍中的个体户奶工,从收奶站到奶制品加工企业都受到了牵连。行业的诚信问题是非公经济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放在第一位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非公经济组织中对亲属圈较强的依赖性,从而导致了对外人较强的不信任,企业内部的信任度低。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员工关系是非公经济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许多企业设备差,工艺落后,质量低劣,消耗又大,所以产品缺乏竞争力。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勉强维持还是可以的,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企业就会陷入严重的困境,所以非公经济组织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蒋泽中.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克忠.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公经济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尹凤婷,赵秋杭.我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执行的组织原因分析及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经济的需要。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国情、最大的实际。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和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主要指生产力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还比较缺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水平、特点,是我们考虑和构建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基本出发点。这样的生产力实际客观要求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保证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前提下,还需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企业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补充。只有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才能适应多层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能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我党的不懈探索,1997年党的15大第一次明确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除了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以外,还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和外资独营经济等等。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的事实充分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都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都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只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不能改变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在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它在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不同市场主体的良性竞争,能提高不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外资经济的存在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体制改革创新提供借鉴。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那种把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两者对立起来的看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发展就是充分调动和利用其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经济活力,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积极性,其作用表现为: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相对分散、规模小、易吸纳劳动力的特点,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三是非公有制经济有助于调动多种积极性。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特点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式,所以能够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四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经营、管理人才。五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机制最接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在中体现得最充分,因而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据统计,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已超过60%,提供的税收占全部税收的73.1%,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大量创新型科技企业都是民营中小企业,涌现出华为、海尔等一批技术创新走在行业前列的民营企业,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各种所有制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增长是最快的,税收贡献超过50%。
二、应准确认识把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在联系
第一、在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无论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只要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多方面需要的都应该提倡鼓励。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只发展某一种所有制经济,排斥另一种所有制经济。既不能搞单一公有制,也不能否定公有制为主体,搞私有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第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出现从根本上讲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与生产力的充分发展高度适应。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建立公有制、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趋势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它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点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我们既然已经是社会主义,那就必须坚持公有制,决不能搞私有化。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在这方面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如果取消或动摇公有制主体地位、实行私有化,那就没有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没有了公有制这个根基,社会主义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十五大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1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为我们坚持、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和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指明了方向。尤其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探索和改革,都是以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任何否定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因此,在坚持公有制和公有制主体问题上我们必须做到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第三、必须充分估计和正确看待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地位。应该指出的是,从本质讲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经济,在现阶段我们之所以还需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因为我国生产力落后,还需要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还需要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的积极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最终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的。我们今天利用私有制,发展生产力,是为最终消灭私有制创造物质条件。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三、当前应如何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两重性,做到支持和引导相统一。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和引导问题上,现在有一种倾向,对非公有制经济只讲鼓励、支持,而不讲引导,这是不全面的。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和支持它们发展;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基础是私有制,存在雇佣和剥削关系,这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有矛盾的,因而必须加以引导,以便使它的发展能够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如果只讲鼓励、支持,忽视引导,会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同社会主义的矛盾激化,从而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二、应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支持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当前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对非公有制企业鼓励支持上,国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经济法律地位上,要废除、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平等地位。三是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方面,国家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四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无论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一视同仁,其财产权都不可侵犯。五是技术创新方面,国家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六是政策待遇上,对不同所有制经济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创造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七在文化发展上,国家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积极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八是在特许经营领域方面,国家要鼓励并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比如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城市公用事业的具体办法。九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是权利义务上,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同时国家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记者:为了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强调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请问国家有什么具体政策吗?
答: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下一步要以改革为动力,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努力创造一视同仁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为了确保《若干意见》落到实处,当前应该做些什么?
答:《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及配套办法。关于贯彻落实工作,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凡属建章立制的,有关部门要抓紧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关政策法规的起草,这是“立”的问题;二是凡属改革举措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这是“破”的问题;三是凡属提出原则性要求的,有关部门要尽快组织专门力量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的意见。
贯彻落实工作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贯彻落实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牵头单位,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在研究提出重要举措分工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二是地方各级政府的贯彻落实工作。截至到2004年,各省市已经出台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近150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若干意见》出台后,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单位,委内也要按照职责分工,提出分工方案,在贯彻落实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记者:《若干意见》指出,“国家有关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要尽快完成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工作”,“加快清理、修订和完善与保护合法私有财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这是消除体制的一项基础工作。请问我们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为了加快清理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完善私人财产法律保护制度,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尽快完成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工作。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按照与其他性质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赋予其作为市场主体应有的权利。
(二)以贯彻落实宪法修正案为契机,加紧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配套完善。
(三)清晰界定各类产权,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进一步消除产权流动中由思想观念、政企关系、所有制性质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各类产权在更广领域,以更高的效率流动。
记者:据我所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过程中还存在某些歧视。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最大优惠,就是平等准入、政策一致、待遇公平。请问我们准备怎样做到这一点?
答:这个问题也要分三个层次来讲:(一)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对于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行业的非自然垄断业务,公平市场准入,鼓励符合资质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对于自然垄断业务,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涉及国家垄断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统一规划布局的重要矿产资源,鼓励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项目招投标,平等取得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对于实行专营专卖的商品,应逐步建立特许经营权社会招投标制度。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要尽快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具体措施。
(二)明确资质条件,统一市场准入标准,消除市场准入中的所有制歧视。要逐步建立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市场准入体系,为非公有资本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创造条件。
(三)完善企业投资核准和审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记者:当前,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已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答:必须针对非公有制企业融资中的体制性、政策性及操作,制定符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政策措施,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支持。
(一)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合理税赋水平。首先,合并现行内资、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研究解决非公有制企业投资者的双重纳税问题。其次,放宽并规范税前费用列支标准。研究改进“计税工资”规定,改按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金额税前列支;取消对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限额,准予税前列支。第三,合理界定一般纳税人的标准,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
(二)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国家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应按照公平原则,配置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对承担社会事业、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应平等享受财政的支持和补贴。尽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各类中介组织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税收支持、扩大利率浮动幅度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扩大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创新中小企业信贷发放模式,依托地方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
(四)鼓励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授信业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拓展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业务;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入条件,支持开办融资租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支持中小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投资和使用国外贷款。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推动面向中小企业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
(五)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发挥主板市场作用;在完善现有中小企业板块基础上,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和辅导体系,整合和规范现有产权交易市场,为非公有制企业股权转让提供服务,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探索债权融资方式。通过税收政策支持创业投资和中小投资公司发展。
(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评级、制度以及奖励惩戒机制,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业自律性组织。
记者: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请问如何建立健全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
答:目前考虑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做:(一)大力扶持、培育和促进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二)完善创业辅导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等各类人员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的自主创业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社会资源,推进创业辅导体系建设,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加强人才培训。
(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五)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是如何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管理和宏观指导的?
答:一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
二是创新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要切实转变职能,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定规立法、奖优惩劣和为企业排忧解困上,从以管理为主向以主动服务和积极引导转变,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指导,解决现行的对非公有制企业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及早建立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项目审批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
摘 要 非公有制经济是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在信贷支持方面相对薄弱的制约。本文以某地级市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剖析了银行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信贷支持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当前的难点和不足,就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银行、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提出了多层面、多渠道的政策建议和解决办法。本文的研究认为,要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必须努力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发展的金融制度性和操作,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创新银企合作载体,促进金融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信贷 非公有制经济 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面临在信贷支持方面相对薄弱的制约。为优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支持,并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本文选取中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和分析,剖析银行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信贷支持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建议。通过这样一种“解剖麻雀”的分析方法,本文希望能提出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办法,亦希望能籍此提炼出具有一定一般性的经验,甚或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借鉴。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
本文所研究的这个地级市地处中南地区,人口约470万,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约为710亿元。据笔者对该地级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目前,该市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个私领域市场主体有9万余户,年均增长7.3%。注册资本达180多亿元,从业人员约22万人。其中33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已有10家企业准备上市。有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45家,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家。非公有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达75%,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体。
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信贷支持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并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更加及时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既是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营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和银信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据笔者对某国有商业银行市级分行的调查,该行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类贷款为8.85亿元,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达3.23亿元,非公有制企业公司贷款余额5.62亿元、贷款客户20户,今年前五个月新增贷款2.63亿元,占到该行全部新增贷款的103.5%,银行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在充分肯定银行近年在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银行与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互动还存在许多不足。同样根据对该行公司贷款数据的统计,某一时段公司客户向该行申请贷款户数95户,申请贷款金额15.2246亿元,发放87户,贷款13.84亿元,其中非公有制企业申请户数46户,贷款满足38户,发放贷款余额3.5281亿元,其占比分别为48.4%,43.6%,25.5%。企业融资不能满足的原因主要是:受行业政策影响占37.5%,信用欠佳占12.5%,财务状况不好占12.5%,经营管理不善占12.5%,不能落实抵押担保占25%。
不能满足非公有制在经济发展中提出的融资需求,既有金融政策、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银行内在因素,又有许多诸如地方金融环境、企业自身条件等外部原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1.从银行层面来看,一是个人信贷业务支持的品种单一。该行目前仅有一个品种―--个人经营贷款;二是担保方式政策要求高。所有个人经营贷款不论客户情况如何,也不管企业经营状况怎样,一律要求借款人提供易于处置变现的个人名下的住房或商用房作抵押担保,企业的机器设备、厂房或企业名下的其它资产均不能作为抵押担保;三是贷款期限短、还款方式不合理。个人经营贷款的最长期限为三年,一年期以上的贷款必须按月等额还本付息,借款人还款压力大;四是贷款金额较小。单笔个人经营贷款最高审批权限仅有100万元,超过限额的需经上级行审查审批,难以迅速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从企业层面来看,一是部分客户诚信度不高,素质差。目前,该行支持的非公有制企业客户累计有50多人次先后有不良还贷款记录,300多户不按时归还银行贷款,造成该行信贷资金损失的有16户,金额达300多万元。这部分客户有的恶意逃债,有的赌博成风;二是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该市经济欠发达,当地非公有制企业大部分是一些规模较小、属于污染较大的行业,企业无资金实力落实环保设施改造,造成银行信贷风险;三是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不规范。非公有制企业由于其均为私有制,大部分无正规的财务制度,无经审计的真实财务报表和规范经营往来帐务,大部分的产品销售为现金交易,使银行无法真实、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无法满足银行信贷支持的准入门槛。
3.从地方层面来看,一是在银行资产维权方面政府部门支持力度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大。由于个人贷款面广金额小,法院在受理银行的申请时,积极性不高。同时从判决到执行时间过长,往往需半年以上;二是政府部门对逃债企业无硬性制约措施。目前政府部门尚未制定相关的政策细则对逃债企业进行制裁,甚至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的逃债行为行政不作为的现象。
三、以加快创新为手段不断优化非公经济支持体系
数量众多、活力无限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非公有制经济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提高和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发展区域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必须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在非公有制经济,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快发展,就没有区域经济的大发展,也谈不上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放胆、放手、放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论哪种形式,只要有利于发展、搞活,群众能从中受益,遵纪守法经营,都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
2.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合理确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突破单一封闭的产权结构,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资本社会化,把企业做大做强。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帮助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摒弃家庭式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职能化、层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积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用科技创造效益。坚持一切围着市场转、盯着市场干的原则,全力开拓市场,寻找商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切实解决目前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受宏观政策以及非公企业自身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盈利情况的局限,非公有制企业贷款的难度较大。融资难是非公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融资又是非公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环节。对此,政府和银信部门要充分把握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支持加快建立区域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支持系统。设立担保机构,通过财政出资作为启动资金,加快建立和壮大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吸纳民间资金进入,建立和完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组成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为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帮助解决借贷难的问题。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启动、发展贴息资金,专项用于非公有制经济贷款贴息支持,对那些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吸纳就业人员多、带动能力强的非公有制经济给予财政贴息扶持。
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金融创新,进一步加大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加快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同时,各银行要重新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始终坚持以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调整信贷结构和市场份额,支持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征的金融服务机制,加强和提升为非公经济人士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一是积极参与和支持地方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体系,全力提供有关金融评估咨询方面的专业服务支持;二是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对本地区域经济支持的相关政策,积极抓住目前国家宏观政策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从非公经济特点出发,进一步积极争取适度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准入门槛,吸纳更多更好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信贷支持圈;三是对企业领导层素质较高、诚信意识较强、市场发展潜力好的成长型企业适度提高相关财务成本方面的优惠,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尝试发放信用贷款,逐步由担保贷款向依靠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贷款过渡;四是大力为相关融资企业提供相关的金融理财服务,积极满足非公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并依托资金、网络和科技优势,为民营企业客户提供包括融资、现金管理、电子银行、年金、投资银行、私人银行以及信用卡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努力为企业节约和降低财务成本,综合运用票据融资等各种融资工具,扩大服务范围,大力支持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五是精简贷款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特点,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及资信评估制度,完善金融服务;六是积极对辖内非公企业进行全面筛选,建立对辖内非公企业发展状况及信用支持数据库,适时动态监测,确保能适时支持到位。促进区域经济和银行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取得社会效益和银行自身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初期,非公有制经济仅仅只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种补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是就业机会的贡献者和创造者,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参与者和推动力量。当前,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制经济一起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稳定富强的重担。未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和重要。虽然,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在日益加大,但是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境。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应对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当下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遇有以下制约障碍。
(一)客观障碍
一是认识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当前大部分人已经转变了思想观念,认识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还有部分人,特别是经历过计划经济体制的人固守以往的思维,认为机关事业单位、央企、国企等公有制单位才是正道,在心理上对私企、民企等非公有制单位有不信任感和偏见。这种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利,特别是在用人上会形成一定的制约。二是制度政策问题。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制度,并出台了一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在实操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制度和政策存有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了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三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与引导上动力不足,不能适应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四是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法律不完善。“我国法律虽然将“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写入法律条文中,但是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有待于落实。”[1]以上客观问题的存在,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缺乏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实际发展中,面临很多困境。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外部融资难。拿中小企业为例,国外中小企业的自我融资率很低,大部分有政府资金支持。而在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自我融资率高达90%,民间借贷频繁。二是缺乏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非公经济发展与公有制经济相比,缺乏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主观问题
一是非公有制经济普遍规模小,实力分散,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不足。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普遍落后,尤其是在一些个体企业、家族企业、民营企业中,管理思路更是跟不上,现代化管理理念推行举步维艰。三是人才流动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因社会上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高素质人才大多选择公有制单位就业,导致非公有制企业人才不足,流动性大,科技依附力和自我创新力弱。非公有制经济自身所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也不容忽视,导致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非公有制经济自生动力差,综合实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新阶段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解析
笔者认为,要想彻底解决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类制约问题,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应该积极从内外两方面做好文章。
(一)政府做到位
各地方政府要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度,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四件事。一是不断完善制度政策建设。在现有制度政策基础上,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不断完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政策建设,如融资政策等,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政策支撑。二是完善立法。针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专门专项立法,在与国家宪法及法律不相违背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本区域内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三是狠抓制度、政策及法律的执行监督。好的制度、政策和法律必须执行到位才能发挥实效。各政府要狠抓执行监督,加强巡视与考核,确保各类制度、政策和法规落实到位,发挥应有的效能。四是转变政府职能,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与扶持,而不是吃拿卡要,用铁腕手段给制造障碍。五是加大宣传,通过合理渠道给群众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精神和指示,逐步转变部分群众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传统看法和偏见。政府部门只有提高认识,把工作进一步做到位,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问题,如融资难、办事难等,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自身要改变
俗话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良好的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但内部的自我提升却是必不可少。非公有制企业想要突破发展壁垒,除了依托外部因素以外,还必须积极进行内在升华。一是走产业集聚化道路。加强相关产业之间的链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整合各个企业的力量和优势,以扩大整个产业链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进行经营管理创新,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管理。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要有进步的意识,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大胆的革新,建立科学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完善公司治理。三是重视人才、依靠人才,另外,要培育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素质提升。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为人力竞争,企业必须重视人力管理,要为人才和科技创造合适的生存环境,从而依靠人才不断提高提高科技依附度和自我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虽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但是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塑造良好外部环境和提高自身水平两个方面入手,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
作者:王维群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中国 非公有制经济 内涵 性质
建国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历了曲折坎坷的发展历程。理论上,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突破了“对立论”和“有害论”的传统观念,进而确立了“补充论”和“有益论”的新观念,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对传统所有制理论作了重大突破,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从“补充论”上升到“重要组成部分”和“共同发展论”,使其实现了由“基本制度外”到“制度内”的变迁。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在实践中,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尽管如此,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我们加以澄清并解决的问题,如:在我国的经济实践中应怎样界定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等等。鉴于此,本文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和性质作些分析。
1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
1.1 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理解的偏颇
(1)传统意义上的非公有制经济范围过窄。一般认为,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三种经济成份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大,同时其影响力与公有制经济相比也还较小,非公有制经济并没有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认识上的偏差会在实践中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束缚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果仅限于此,这不但会阻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谈不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而且也会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2)人们通常认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但并未将其看作也可能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是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其非公有制经济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其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我国将此借鉴为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并未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看作也可能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种有效形式。这就有可能造成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发展层次,妨碍其借助股份制这种有效的方式来实现高水平、规模化的发展及进行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层次扩张,这不但会妨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档次,而且最终也会影响我国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
1.2 正确认识和界定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内涵
(1)在理论认识上,应拓展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非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还应包括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人所有部分。例如,股份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济等企业中的私人所有部分,具有明显的非公有制属性;在股份制中,确定其所有制性质的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私人控股的,具有明显的非公有性,应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在合作制经济中,确定其所有制性质的关键是看谁是主要投资者,主要投资者是私人的应属非公有制经济。
(2)在实践上,应将股份制、合作制看作是能够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并提倡和鼓励其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股份制、公司制和集团化方向发展,鼓励其发展生产型、外向型和科技型、效益型企业。这样既可以促进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身发展,又可以有效地吸纳需要重组、改造的国有资产,从而保证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更高层次上更大程度地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把科学的理论认识和正确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理解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使其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生力军,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2.1 判断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基本原则
关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理论界有着较为激烈的争议,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界定。具体说来,目前理论界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理解存在着多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第二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从总体上来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从具体来说,则具有二重性和可变性;第三种观点认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私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第四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性的东西,哪一种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就依附于哪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第五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把它说成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上述种种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又都欠科学。要实事求是地揭示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只有具备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在研究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时,必须从总体上坚持的唯物辩证法,并以此为指导原则来进行研究。具体来说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定经济成份的性质这一根本判断标准。马克思曾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从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要考察一种所有制的性质,离不开对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考察。正是由于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方式的不同,才体现出一种所有制与另一种所有制的根本差别,才体现出二者不同的性质。由此可知,我们在考察和界定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时,离不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定经济成份的性质这一根本的判断标准。只有坚持此标准才能透过表面现象客观地认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实质。
(2)结合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条件及具体国情。在研究某一具体的经济问题时,必须将其置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来考察。这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现实性政策性极强的问题。我们在考察和研究某一经济问题的本质属性时,必须以现存的事实为前提,以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为前提,不能仅靠理论推导和逻辑演绎,而是要将正确的理论与科学的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事物的面貌和本质。
2.2 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分析
(1)个体经济。个体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最简单、最基本的形态,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者为基础、税后收入由劳动者自己所有的一种经济成份。这种经济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一方面始终保持着独立的经济形式;另一方面它始终没有取得过统治地位,而是一种依附于一定社会一定时期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并且受主导经济的影响和制约。它可以为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其本身并不具有社会性质的属性。就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而言,它在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中,不再是作为生产力的消极因素而存在,而是作为必不可少的有利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而存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个体经济本身不具有某种社会性质的属性,但是由于受我国公有制经济这种主导 经济形式的影响和制约,其已从属于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因而我国的个体经济已有了中国特色。
(2)私营经济。私营经济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私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私营经济这种经济关系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私营经济中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与生产资料的使用者相分离,是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归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所有,是劳动者成为雇佣劳动者。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从本质上讲无疑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但是它又不同于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私营经济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控制和管理的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其存在和发展要受到我国政权的控制,要受到我国法律、政策等规范的制约、引导和管理,要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方向发展,要受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这种“普照的光”的制约和影响,使其内在本质中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消极因素受到了抑制,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积极因素得到了发展。因此,现阶段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的私营经济已不是那种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有了中国特色,打上了社会主义的烙印。
(3)外资经济。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达形态,是一种生产资料归外国资本家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我国目前的外资经济主要有三种形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经济成份的性质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外资经济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外资经济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接受我国政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尽管现阶段我国外资经济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其必须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轨道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外资经济已具有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这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的,在涉及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作各方面的性质,投资的比重及各自的权限来确定其性质。如是股份制企业,就要看控股权管理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是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反之,则具有明显的私有性,是非社会主义的经济成份。
另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人所有部分,不能笼统地说其是私有,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判断其性质时,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在这种经济形式中,如是国家和集体控股,则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反之,则具有私有的性质,属于非社会主义经济。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人口约3474万。植被丰厚;矿产资源丰富,并以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成矿地质条件好而著称。此外,贵州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犹以水力和煤最为突出,亦是我国的能源大省。
二、贵州经济发展
从欠发达的状态走向发达的发展过程,是贵州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宏观方面:人均收入方面,在2007年按当年汇率计算,全国约2520美元,贵州约945美元,方才突破人均800美元――是全国最后一个突破这一指标的省份。三次产业比例上,2007年为11.3:48.6:40.1。按照钱纳里标准模型衡量,2007 年,我国已接近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并有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全国的工业化综合指数为50,北京和上海都是100,广东省也达到83,而贵州省的工业化综合指数仅为13,在全国居末。因此,从以上数据显示贵州不仅位于工业化发展初级阶段,而且水平和速度也在全国排名居后。
近年来,在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下,贵州发展速度有了较快地提升。最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季度按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累计值(%)来看,贵州增速排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排名第二,2014年排名第二,2013年全年排名第一。而从总量上,2011、2012、2013三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名是26,并且截止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仍未突破万亿元大关。尽管贵州的经济发展增速可观,然而,因基数过小,贵州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
图1 1978年-2013年贵州三次产业构成
进一步地从三次产业的变化来观测贵州省工业发展――1992年,贵州省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5.7:35.9:28.4。2001年至2012年,第二产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3.3。2009年-2013年五年间,第二产业的平均增速达到了15.5%。显然,制造业已成为在贵州地区经济中的重要角色。其中,因为在税收贡献上表现突出,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收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2009年,贵州省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研究部署大力推进贵州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的生产深度
从古典学派的角度看, 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专业化和分工发展的过程。而经济发展方式在从重数量到强调结构的变化中,一个集中地体现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因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化方面的表现,笔者认为值得关注。将生产深度(即“附加值/产值”)作为工业化发展的一个观测点。下图是贵州经济发展进入快速通道以来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深度图。
图2 2007年-2013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生产深度
图3 2007年-2013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国有控股企业生产深度
图2中,平均每年生产深度达到32.6%。同时,七年间,2007年-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生产深度均30%以上,而2013年则为28.2%,这一变化令人关注,比较符合实际的原因是由于受经济发展调结构的政策和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影响。图3为同期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深度。可见,2009和2011年私营企业的生产深度高于国有控股,而其他年份国有控股的生产深度表现优于私营企业。
四、建议
近年来,贵州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所面临的矛盾也很突出。如何根据我省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特点,发挥非公有经济私营企业的活力,我们的建议是:
(1)政策法规:首先是做好“开源”,资本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因此利用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扩大的契机,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办好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时,适时有条件的发展其他融资平台,促进多种融资渠道的形成;其次,由于思想观念,历来有把公有制经济发展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看法,从而导致了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公平待遇问题。对此笔者建议创造条件,逐步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难――调整并强化相关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在区域银行为小微企业、乡镇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以解决其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和融资难等问题。
(2)破除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阻还存在着缺乏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管理培训、创业辅导、科技扶持、投资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再者社会上“仇富”、“怕富”和“劫富济贫”等不正常的心态,都阻碍和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逐步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创业发展环境和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
(3)加强规范引导:工业化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发生演变的过程。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在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针对我省资源丰富而制造业生产深度与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以及非公有制经济普遍存在着实力弱、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抗风险能力差、产业分布狭窄等问题,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大对非工业经济的教育、引导、规范、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和水平,为起步发展中的企业提供良好生存环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较快地形成规模经济,促进生产深度的深化和产业链的延长,从而达到不仅强化现有核心优势产业、培育切合贵州资源禀赋的新生产业,同时将竞争劣势转变为优势,最终有利于贵州的经济发展。
出“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区各地
相继出台了鼓励、优惠政策,也
有相当数量的资金支持和税收
减免。目前,自治区基本奠定了
经济各领域均有非公企业的多
元经济基础,形成了非公有制企
业在企业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
经济格局。但同时,正如自治区
党委书记王君所指出的,目前,
我区非公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
不仅与沿海地区有很大差距,就
是与周边省区相比也有一定差
距。
差距何来?自治区党委提出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要大力推
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如
何落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
时期,如何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
充分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客
观、深入地剖析与审视,在发现
问题的基础上,找准发力点。
现状: 从数量扩张期
到平稳发展期
审视非公有制经济近20年
的发展状况,可以判断出,我区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突破了早期数量扩
张时期的发展制约,如大资本单位数
量少、经营技能技巧不足、远离市场中
心等,整体上进入平稳发展期。主要
特征为:以依靠产品和服务质量生存,
企业利润率在社会平均水平,需要不
断应对市场竞争,行业内既有新资本
进入也有企业退出等。
非公有制经济数量庞大、种类庞
杂,内蒙古大约有50 多万户非公企
业。其中既有鄂尔多斯集团、伊泰集
团这样的大型知名企业,也有不少中
等规模企业,但占比例最多的还是大
量活跃在我们生活中的小型微型企
业,几乎遍及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的
所有领域。因此,规模不同、从业方式
不同、发展取向不同的非公企业,其经
营状况不同,对政策环境、支撑条件的需求也不同。
内蒙古的民间资本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活跃度近年不
断提升。早期由于我区私营经济发展启动较晚,企业经
营受地方市场空间限制而发展迟缓,我区非公企业的整
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少大中型企业和知名企业。经
过30多年的发展,随着社会财富积累的逐渐提升,自治区
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规模化的新兴企业和外来企
业增多,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逐渐完善,大中型非公有制
企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在近十年自治区经济快速发
展中,社会资金规模、集聚能力、集聚水平快速提升,非公
有制经济投资领域逐渐扩展至当前自治区重点发展的文
化产业、旅游业、金融业和传统的区内外房地产业等。30
多年来,小微企业的个体不断出现、退出、再出现,适应着
城镇化和农牧区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产生的各类需求,数
量在不断增长,从2000年大约30万家左右,发展到现今
50万家左右,其中一些中小型企业寿命甚至达20余年。
其中尽管也有起伏,但至今不衰。
瓶颈“: 政策悬空”的环境因素为重要缺陷
回顾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它提醒我们:非公
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顺应和尊重规律,按照非
公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进行推动和促进才会有效。我区
的非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省区一样,与其它经济类型一样,
一方面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断提升着企业的经营管理
水平,既保持了对获利的冲动和追逐,也在资本运作层面
上不断提升着运作能力和市场影响。另一方面,我区非
公有制经济与发达省区和周边地区对比之下的差距,主
要是环境因素造成的。非公经济的发展环境可以分两类:
一是市场和社会所提供的硬环境,二是政策和服务所提
供的软环境。所谓硬环境是指经济政策、社会管理制度
等手段,比较难以改变,但是可以影响和改善;而软环境
则是可以进行科学调整的部分。
我区的客观环境与沿海、人口密集省区有很多不可
比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是本地市场狭小,且
相当一部分的市场被外来大型企业瓜分。而我区大部分
中小微企业成立初期其市场定位在本地,这种格局对企
业的创业和初期生存产生巨大压力。近几年,随着自治
区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以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科
技人才政策和对发达地区所提供服务的依赖,本地中小
微企业市场被进一步挤压,被迫停留在传统的餐饮、零售
等领域。近年来,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对零售业的利润空
间造成了挤压,发展压力空前。在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方
式由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的背景下,国内许多
企业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
从经营理念、规模、质量、价格的竞争扩大到技术和劳动
者技能的竞争等方面,出现竞争层次“下沉”的趋势。其
后果表现为企业发展对社会发展水平更加依赖,城市宜
居水平、社会事业供给水平、个人发展空间等成为企业发
展的重要条件。而这方面,我区与发达省区和周边核心
城市比较,显得吸引力不足。
我区具有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多
项国家优惠政策都在我区落地,我区在非公有制经济3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制订了相关政策促进其健康发展。
通过对自治区关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观察和
分析,可以发现,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目前已有的政策缺
乏针对性。面对庞杂、多元的非公经济群体,这些条文的
“瞄准度”非常低,缺乏针对自治区非公经济不同类别、不
同状态制订有针对性的对策;二是政策都比较“大”,缺乏
具体的、可落实的实际措施;三是在执行过程中,政策的
宣传、推进、执行没有具体的责任方,好的政策也难免出
现“政策悬空”,无从发力。这是目前我区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环境存在的重要缺陷。
方向:强化政策扶持扩大活动领域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
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主要明确了三个要点:
一是非公经济不仅仅是产业和生产等传统意义上的
经济领域。非公经济发展的领域涵盖了社会活动的大多
数领域,即“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铁路、金融以及公用
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下决心
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国
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对民营企业放开,能
源、铁路、金融、市政以及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要吸
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在城镇建设扩容提质、加大基础
设施建设等发展背景下,扩大非公经济活动的领域为非
公经济的长远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
二是强调政策和措施要“明确管用”。提出“要进一
步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中央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
策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全面清理各种
歧视性规定,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依法保护非公企业合法权
益。”“政策和措施的指向要着力消除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
障碍,要在资源配置、金融财税支持等方面给予非公有制经
济公平合理待遇,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
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个要求不仅
针对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政策制定环节,也针对旗县区等基
层单位及各类相关执行机构。而细化政策、实化政策,规避
以往出现的问题,需要在制度方面有所改进,应从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形成自下而上、分门别类去调
查、分析现有制度的各项利弊,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政策制定的长效机制,把“悬空”政策落在实处。
三是用考核政绩的手段抓落实。提出“要把发展非公
经济作为自治区的战略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非公经济发展摆到重要位置,纳
入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经常分析研究非公经济
发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非公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对于各级党委、政府而言,需要配合服务型政府建
设,转变政府过多关注大项目、招引大企业的惯性思维,
更加注重社会发展,重视民间力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
设的支撑作用。同时,应把搭建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
提供贴近需求的服务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8337”发展思路为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指明
了道路。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科学发展,正确把握社会经
济运行变化趋势,结合本地实际、从实效出发制订相应政
策,将更有益于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
就。具体有两点建议:一是可结合全区的经济发展趋势
及重要部署,如结合“加快推进城镇化,推进城镇布局和
经济布局调整,促进社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强非
公有制经济力量的参与和介入,使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
挥更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认真、更细致、更
务实的工作。二是从非公经济自身发展的角度讲,非公
企业应提高在社会转型期应对风险的能力。当前,市场
环境正在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应对变革,就
要更好地适应银行、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等相关部门的政
策、制度,要更多地关注市场变化对传统经营带来的挑
一、北海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非公经济发展速度快。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3.87万户,从业人员7.81万人,注册资金1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14.7%、154.7%。其中,2010年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186户,从业人员1.96万人,资金数额4.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3.4%、64.7%。从事零售业的私营企业7383户(含分支机构),注册资本总额201.39亿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6%、46.1%。2010年新登记私营企业2455户(含分支机构),注册资本额27.85亿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91.8%、37.1%,期末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至1亿元的私营企业260户,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10户。
2.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大。据2010年底统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经营主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外资企业)数量占市场经济主体总量的95.3%,新增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经营主体占据2010年新增市场经营主体的98.57%,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北海经济主体中极具发展活力的组成部分。
3.非公有制经济质量和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广西北海喷施宝有限责任公司的“中面肥”商标;北海恒基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恒基伟业”、“商务通”商标),广西驰名商标23个,北海知名商标19个。近年来,北海市非公企业经营领域不断拓展,经营方式不断创新,非公经济的结构水平逐步提高。不仅在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铁山港工业区等经济园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金融业、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体育和娱乐业等领域也都出现了个体私营的足迹。随着北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私营企业大量涌现,一批高科技私营企业已经成为北海高新技术的重要推动力量。
4.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和良好机遇,通过各种形式的产权组合、承包、租赁、购买、兼并国有亏损的中小型企业、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还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员,已经成为就业主渠道。2010年,就业人员中私营、个体经济吸纳的就业人员为4.62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总数的58.1%,为安置下岗失业和再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贡献。非公有制经济壮大了北海市经济总量,促进了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北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生力军。
二、北海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一些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瓶颈”还没有彻底打破。由于旧有观念的影响和体制惯性的作用,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非公经济还没有同国有经济一样,取得“一视同仁”的地位,诸如市场准入领域受限、产品可靠性的宣传、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等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制约和困难。个别地方和部门在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工作中,有些工作仍不到位,执行有关政策的自觉性不够高,部门服务意识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一些非公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不少私营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其管理结构为“嫡亲治厂”,吸纳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意识不强,管理水平较低。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一部分私营企业缺乏长远经营眼光,市场定位不准,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够,大部分企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比较差。
3.一些非公企业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总体上资本积累尚未完成,注册资本超亿元的企业不多,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制约明显,竞争力不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额都还有待提高,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三、加快北海非公经济发展的思考
1.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破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瓶颈”。继续深入解放思想,改善服务,创新体制,认真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深化非公经济在融资、市场准入、人才培养吸引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消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性、政策性、体制,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经营上放开、工作上放手、机制上放活、发展上放胆,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推动北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原则,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外,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鼓励各类创业人才投资创业,推动全民创业,服务招商引资。国家、自治区、北海市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关键是抓好政策的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每一项政策的激励引导效应,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以补充完善。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对非公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及时向企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市场动态以及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帮助非公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支持企业做强做大。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优势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很强带动作用的示范企业、示范基地以及中国驰名商标、广西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或广西名优产品,促进非公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
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系统性和全局性,要求各个领域必须要围绕改革方案进行全面改革,这就会涉及一些部门利益的调整和其他各个方面。(小五)
政府和市场应该是一种互补关系。(gzk)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踏实重诺,步步为营。(何欣)
市场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政府还是有着宏观调控的作用。(王希)
在楼市调控长效机制建立方面,逐步淡化行政手段,回归市场化是一个大方向。但住房市场需要区分保障房与商品房,商品房需更强化市场化的调控,保障房需要政府调控。(117)
改革中,户籍管理制度是否会出现变化?毕竟,中国目前很多问题都和该制度有关。(木木)
应该让国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让国企能得到人们的真心认同和支持。(网友)
中国改革的新里程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新号角。(三百吟)
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已经缓缓拉开,现在就看接下来的相关细则如何制定。(苏楠)
犀牛财经新闻网
【三中全会决定十二大看点】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11月15日,十二个重要看点值得期待。
一、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意义重大。
二、重申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
三、强化市场,第一次把“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写入文件。
四、突出市场规则,统一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负面清单,与国际规则接轨。
五、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六、股票融资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将大大提高。金融企业将出现优胜劣汰,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政府对银行的隐性担保将逐步退出。
七、转变政府职能,购买公共服务。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
八、财政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并重,财税体制作出重点调整,第一次提出债务预警。
九、重申城镇化健康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分步实施。
十、退休政策强调稳健推进,要求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十一、鼓励社会办医,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推进。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有利于民办医疗机构发展和资本进入。
十二、单独二胎实质性放开,预计全面放开为期不远。
微信公众账号:科技杂谈
一个智囊团。每日精选全球顶尖智库报告。随时分享世界巅峰的战略智慧。为决策者献计献策、判断运筹。微信公众号:wodezhike
【热门文章1、德国贸易顺差拖累全球经济】
美国财政部提出,德国庞大的经常账户顺差给“欧元区以及世界经济创造了通货紧缩的倾向”,令德国官员大发雷霆。德国人愤怒地指出,这种说法“莫名其妙”。
2012年,德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经常账户顺差规模最大的国家。德国一直没能遵守己方的承诺:为了避免欧洲陷入萧条,在邻国被迫削减开支的同时,必须扩大消费。然而,它并没有这样做。对欧洲来讲,德国按兵不动放大了紧缩政策的代价。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欧洲整体上在累积巨额贸易顺差,让世界经济难以走出萧条的阴影。
与德国的贸易顺差会产生破坏作用类似,在美国,削减食品券和失业救济等福利,同样也会毁掉本土就业机会。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许多决策者到现在还没弄清,这场危机的本质在于消费不足。现在看起来,他们是永远也弄不清了。(来源:智客 安旸)
【热门文章2、非公有制经济歧视当破除】
一个时期以来,总有人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估计不足。对此,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和壮大地方财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__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__亿元,占全市GDP的_;全市__亿元的税收收入中,非公经济上交税金__亿元,在全市财政收入中,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的收入约占_。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凝聚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业主的心血和作出的巨大贡献。
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在认识和思想上谈重不重要、如何重要的问题,关键是如何支持进一步做大的问题。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现在,我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还比较单一,因此在行业准入上要坚持“非禁即允”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都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加快进入。希望非公有制经济业主在管好安全生产、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能请几位有知识、懂市场的人士做企业顾问,能够为企业发展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乡企局等部门要深入企业,根据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水平等发展情况,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在行业准入上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如在公共交通、城镇供气、供水等市政公用事业,欢迎非公有资本进入。但需强调一点,这些领域必须是政府控股。在我市,许多非公有制经济业主喜欢自己干,但这不利于企业发展。要走资本金多元化的道路,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种管理方式,监督机制强,公司章程要求高,无论是在决策程序上,还是在资金的投入上,都和家庭式的、作坊式的管理不一样,希望大家认真探讨一下。
第二,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对于公平、公正,整个社会都需要。目前,通过机关作风的转变,在服务过程中做到程序公正、制度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公正,切实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及各类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二是下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改善投资环境,该政府做的,我们尽力做好;该市场监管部门、条条部门搞好秩序的,部门必须做好,必须确保每一个到六盘水发展的各界人士都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有些行业协会在扰乱我们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关部门一定要正确引导,各协会必须遵纪守法,对存在欺行霸市、价格垄断、敲诈勒索等现象的行业协会,有关部门必须进行严厉的打击。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引导力度。在政府网站上,市发改委、市招商局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一些全市结构调整的信息或招商引资的项目,目的就是对外、对内搞好招商宣传。通过产业和项目的引导,激活民间资金,正确引导民间资金投向。
各级各部门在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各公有制企业也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首先,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效益,提升企业形象。要重视对劳动力的培训,引进高级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对外经营和内部管理水平。通过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安全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其次,要顺应发展新形势。发展眼光要向外看,生产的产品要定位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无论是煤炭产业还是其他行业的发展,不要只盯在六盘水,一定要走出去。二是我市煤炭煤质好。六盘水有肥煤、炼焦煤,在西南地区除六盘水外只有北方有。其他地方煤价都在降价时,我市的煤价却在上扬,这就是一个区域半径、资源半径凸现的问题。所以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看企业自身的发展,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局,随时掌握外界市场信息的变化,不断提高企业的层次和档次。因此,各企业在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的同时,要密切注意外面的市场变化。
三、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要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六盘水是典型的资源能源型城市,做好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意义深远,必须坚持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路。实现能耗降低和污染物减排的目标,国有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非公有制经济同样要承担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一定要增强环保意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在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这也是一个减排的途径。任何企业追求利润都是正当的,应该依法得到保护,但决不能以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不能以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
第二,要注重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不仅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要抓,对私营企业,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和谐的、讲经济规律和客观规律的,非公有制经济业主一定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 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要加强学习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大培训培养力度,不断提高生产技能,使其能够在企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回报社会。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体制机制;问题;原因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111-03
党的十五大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使四川省非公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营领域逐步扩大,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003年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以后4年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到2006年又跃上了4000亿元台阶,占GDP的比重为46.9%。200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又跃上5000亿台阶,达到5273.1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0.2%,五年年均增长20.8%。到今年,四川全省现有各类企业约40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约3.8万户,90%以上为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繁荣了城乡经济,增加了财政收入,还优化了经济结构,扩大了社会就业。但是,同沿海发达地区比较起来,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晚,现在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体制机制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体制机制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体制机制问题
1、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是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省上虽然成立有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但既没有专门机构编制,也没有专门人员,更没有专门经费,日常工作难以开展。非公有制联席会议举行的时间很少,其作用也主要是一个信息的沟通,基本上不能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平时主要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府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发改委、农业部门、科技部门、商务部门、工商局和工商联等部门与机构,都具有部分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职能,形成“六龙治水”,政出多门,缺乏必要协调。
2、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首先,由于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育时间较短,绝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都处于发育初期的小企业,他们对公共服务系统的依赖性尤其明显。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还刚刚开始,为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公共服务系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产业引导机制、中小企业信用征评机制、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体制机制、品牌培育机制、企业人才培育与流动机制等服务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起来,有的甚至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样的情况下,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很难得到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持。
其次,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我国的企业服务体系,特别是由政府支持开办的服务组织,主要是为国有企业、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一般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这些服务。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法律帮助、员工培训、对外经济合作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尚处于起步阶段。已建立的少数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因缺乏国家的必要政策扶持,经营困难、步履维艰。目前,相当部分中小企业深感创业难、经营难、有了问题解决难,处于无助地位。
3、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健全
从总体上看,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中,资本市场发展落后于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劳动力市场发展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知识和技术发展又落后于劳动力市场发展。资源配置总体上还处于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配置资源相结合的状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还处于强势状态。政府手里掌握着政策资源、土地资源、财政资源、价格资源、能源等稀缺资源,甚至金融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企业来讲都极其重要。
现在不少地方都提出“扶优扶强”的策略,政府采取强力手段把优质资源、稀缺资源重点配置给优势企业。从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合理性来讲,这种做法有悖市场经济规律。在政府这种“扶优扶强”资源配置手段的推动下,中小非公有制企业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状态。
4、金融服务体制机制有待改革与完善
四川省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成都市调查显示,36.39%的企业认为贷款“很困难”,51.55%的企业认为“困难,但可以争取”。平均每一个民营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与使用流动资金之间的缺口达261万元。即使获得贷款的企业,其银行贷款在债务融资中的比例也不高,有93.9%的企业贷款资金占其债务融资资金比例不到10%,资金不足、融资难是影响民营企业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5、企业激励引导机制有待建立健全
调查显示,四川相当一些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具有较好的做强做大的基础和潜力质。建立中小企业成长激励机制,给予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项目扶持、政府引导资金支持、政府奖励乃至税收优惠等,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快速成长。沿海地区采取定税制(有的地方一定三年),也是一种较好的激励措施,它是政府让利于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促进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这种“放水养鱼”的措施,在沿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体制有待创新
首先,四川省非公有制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仍以家族式企业为主体,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成都市调查数据显示,家族所有并自行管理的占42.5%,家族所有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占32.7%。企业主要高管由投资者兼任的占55%,由董事会推荐家族成员担任的占17.63%,而聘请职业经理人的企业仅占29.6%。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65.7%主要采取“基本月薪(或年薪)+年度佣金+福利”形式,选择股票期权、股票升值权、延期股票发行、员工持股计划等股权激励方式的分别占7.6%、1.9%、3.9%、8.6%。家族式小企业整体规模分散、产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经营水平低、竞争力不足,以及天生的封闭性和排他性等缺陷致使企业难以留住人才,成为民营企业提升整体素质、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其次,四川省非公有制企业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调查显示,四川省民营企业家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企业主个人文化素质偏低,大专及以下学历占60%左右,其中,高中、中专以下学历占30%左右。大多数企业主管理水平一般,缺乏高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能力,立足于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生产经营,思想守旧、小富即安。民营企业主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足够的能力与动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难以把企业做强做大。
2、企业经营机制有待创新
在经营决策执行机制方面,执行机制中的独立性、反馈性和纠偏性在很多企业并未很好地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决策有误或者实际情况有变化,造成损失甚至“全军覆没”也就可想而知了。在经营激励机制方面,很多企业都只注意眼前利益的激励,不注重长远利益的激励;注意物质激励,不注重精神激励。多数企业主所采取的激励措施随意性很大,没有做到制度化科学化,很难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经营行为约束机制方面,很多非公有制企业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经营行为约束机制。经营行为的不规范,是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的一大弊端。质量检验不严,残次品杂存,违规经营甚至违法经营,在不少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3、企业用人机制有待创新
一是用人疑人。不少非公有制企业主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对于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总是存在一种疑虑,所以不敢大胆使用人才,以致即使有了好的人才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更由于能力低下的人总是担心能力强会“喧宾夺主”,常常打压人才,所以很多非公有制企业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
二是用人而不培养人。调查显示,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没有人才培训计划,然而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希望招聘到能力强素质好的人才。大家都只是用人而不培养人才,这就造成了能力强素质好的人才成了“稀缺资源”,形成制约四川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4、企业科技创新机制有待建立健全
首先,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机制没有建立健全。由于四川省非公有制企业对科技研发的认识不足,加上政府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科技研发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四川省非公有制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机制不够。据成都市调查,非公有制企业对内部机构重视程度排位,“研发机构”排在第四位,落后于营销、生产和管理;在研发投入方面,2005年企业研发费用占利润比率高于20%的企业仅33.2%,受限于认识和研发成本约束,46.2%的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培育核心技术或名牌产品的计划或条件,36.69%的企业停留于计划或实施阶段。
其次,企业新产品研发机制没有形成。由于大多数四川省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身并不具备新产品研发能力,而行业性新产品研究开发中心又没有建立,所以,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十分缓慢,不少企业的产品甚至是“十年一贯制”,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
二、四川省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机关思想观念的问题
由于传统观念惯性所致,再加上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身的先天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部门谈发展国有经济理直气壮,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谨小慎微,有的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以致于在执行政策上出现偏颇。一些人办理个体、私营企业事务远不如像办理国有企业事务那样坦然从容,而是冷淡消极、缩手缩脚。现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三怕”:怕给非公有制企业政策,怕给非公有制企业资金支持,怕同非公有制企业主交往过多。所以,所谓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往往只是停留在文件号召和宏观指导上,能够付诸实施的具体措施很少;当非公有制企业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政府帮助时,常常难以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更难有领导干部积极出面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二)制度与政策设定的问题
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与经济转型时期,制度和政策也处于调整时期,很多制度和政策还需要健全和完善。这就难免出现制度和政策设定不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尤其不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当前,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制度和政策在于以下几点:
1、政府及干部考核制度和政策问题
现在,政府及干部的考核,经济发展方面的考核是一个重点,主要考核经济发展的指标,而对于就业尤其是社会就业率的考核并不是重点。所以,地方政府重视大企业、大项目的发展,重视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对于为社会就业尤其是非农就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不那么重视,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2、行政审批制度问题
从整体上讲,现在的行政审批项目太多,而且行政审批项目是动态变化的,一些行政审批项目废止了,一些新的行政审批项目又增加了。行政审批中的权力寻租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行政审批采用暗箱操作的办法,滋生腐败行为。过多的行政审批不仅增大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时间成本,而且增大了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成本,束缚甚至阻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
3、金融制度与政策问题
近几年来,金融机构加大了改革的进程,市场化运作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普遍做法。金融机构追求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也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目标。当前,无视社会效益,无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普遍问题。
4、税费政策设定问题
企业实际税费较重。我国外资企业有税收优惠政策,内资企业税赋明显高于外资,而国家对国有企业有各种支持政策,相比之下个体私营企业税赋较重。2003年重点税源监管企业的平均营业税税负为3.85%,所得税税负为11.89%,私营企业的同一税负为4.31%和13.11%。同时,我国对私营企业双重征税,即非公有制企业既要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又要缴纳20%的分红所得税。特别是,许多地方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收费项目太多,不少企业反映各种名目的收费实际上已经大于正式税收。有的地方把私营企业作为主要摊派对象,在地方财政收支难以平衡时,往往以各种名义将部分行政事业费转嫁给企业。
(三)政策实施的问题
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文件,但是,由于要面对各地的不同情况,这些政策都比较原则。还需要各地、各部门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订响应的具体措施来加以贯彻落实。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地方政府一般都是转述上级文件为主,根据本地、本部门实际细化落实的措施很少,这就导致很好的政策无法落到实处,难以具体实施。
各级政府都强调要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是,这些支持鼓励引导是需要经过各种部门的努力才能实施到位的。现在从省级各部门到市县各部门,真正能够做好引导工作,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还是十分有限的。尤其当需要牺牲部门利益来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时候,这些部门很难让出部门利益而顾全大局。这就导致中央与省级的一些文件难以贯彻实施。
(四)产业发展的问题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是主体。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使之做强做大,只是一个方面。长远来看,中小企业始终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就成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长期课题。从我国尤其是四川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产业发展途径―通过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从这个方面分析,四川省存在两个问题。
1、有效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并由此提高从业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还没有引起各级党政的重视。目前,四川省各级党政重点放在了做强做大一批龙头企业上,希望借以带动产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策略并没有错误。但是,总整体战略上研究,从政府方面讲,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更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更是费省效宏的途径。政府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可控的媒政策资源、媒体资源、财政资源等优势资源,引导产业快速发展,做强产业品牌,从而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产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而且还有利于整个产业从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
2、优势产业与优势产业企业群体具有共生效应。目前,四川各级党政很好地把握地方优势产业培育和优势企业群体培育的共生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还没有把地方优势产业培育与优势企业群体培育很好地结合起来。
近几年来,各级地方党政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产业集群,非公有制企业的分布已经呈现出空间集聚的发展趋势,但真正意义的产业集群还没完全形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业支撑的力量不足,还未能真正发挥相关企业群落和市场群落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扩张效应和协同效应。
此外,四川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具有较明显的“行政捏合”特征,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工业向园区集中”对企业的空间集聚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但受绩效目标约束,地方政府官员往往更偏重于快速引进项目而忽略入园企业的“产业关联度”。园区内的企业缺乏通过价值链联系渐次增值的内在动力机制,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低,产业关联度不高,竞争机制及各种外部经济效应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即使初具规模的武侯鞋都工业园、新都家具产业园等集聚发展较好的产业,由于园区内的企业“各自为政”、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产业链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
产业集聚的配套服务和共享平台缺位。在各类产业集聚区域,为产业集群配套的教育培训、技术开发、文化传播、品牌策划包装以及信息、金融、法律、展销服务和产品研发、产品检测等共享平台都存在着普遍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影响了优势企业群体的培育。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地方优势产业不能很好地培育起来,地方优势企业群体的培育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
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能很好的发展,除了政府体制机制的原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还在于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存在着一些影响其发展的问题。
1、非公有制企业整体实力不强
一方面,四川省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发展时间短,企业体制还没有优化,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名义上改成了有限责任公司,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未变,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另一方面,四川省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市场辐射半径小,加之企业不注重品牌塑造,品牌影响力弱,所以,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再一方面,行业内部企业不团结,合作协作精神欠缺,不能共同打造行业优势,不能共同开拓市场,行业企业不能很好地整合起来提升整体实力。
2、企业主素质亟待提高
四川省非公有制企业主大多数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学习能力不强,多数企业主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其企业管理素养不高,管理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低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业主还养成了赌博等不良的习惯,一些企业主稍有成就就“盲目自大”、“目中无人”,轻者不能善待员工,重者无视法纪。
3、企业行为需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