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商务文化与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往来;英语语用;语用策略
语用学是一门科学地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就英语而言,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底蕴。 因此,在思维、个性、价值观、言谈举止、风俗习惯有着极大的差异。如果不注意这些不同,又受到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中国涉外企业在商务往来中就极容易产生文化迁移,导致英语语用失误,从而对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往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 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往来英语语用失误的原因
1.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往来中受汉语的语用规则及汉语文化的干扰。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以及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形成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思维方式、说话规则、价值观念、词汇的社会内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误解或谈话中断,致使交际失败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语用失误”。 中西方往来中文化语境不同,人们在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揭示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之上的,在商务跨文化交际中也同样如此,容易形成“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按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民族中心主义往往表现在交流传递信息上,因此往往造成语用失误,其根源在于忽略了本民族文化负面迁移。母语的语用规则及母语文化的干扰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会不同,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商务往来的语用失败。
2.对员工只注重英语语言技能的培训,忽视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毋庸置疑,涉外企业对员工的英语掌握有一定的要求,非常重视对员工的英语培训。但是,培训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英语语言技能,反复练习英语的词句、翻译、会话等,却忽视文化导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员工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引入同一文化背景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使交际失败。人们在使用语言交际的同时,又在传递着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所以,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不能缺少文化创造力的参与,文化创造力是员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二、提高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往来语用策略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良好的商务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并不是说可以较好地运用英语语用策略进行得体的交流。在涉外商务交流中,由于语用失误而造成相互不理解、不接受,从而丧失很多商务机会,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英国语言学家Malinowski说过:“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中,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要理解语言,归根到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我们在英语使用过程中,无论是理解或表达,都需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句。而在其中非常重要的 一个问题就是要防止语用失误。因此,涉外企业提高自身跨文化商务往来的英语语用策略研究是必要的。
1.加大员工英语技能培训时跨文化交际的训练力度。在企业培训中,除了加强员工的英语学习,还要加强员工的跨文化训练,加强员工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给员工提供信息为主的训练,如邀请有经验的涉外专家对本企业经常有商务往来的一些国家的历史和风俗作专题讲座或报告,通过播放录像、DVD等让员工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并对有关西方文化问题组织讨论;经常让员工了解有关在跨文化商务往来中英语语用出现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让员工结合自己在涉外工作中的经历分析和研究案例,并以此为鉴;引导员工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其认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创设好英语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广泛地进行阅读,多渠道的摄取文化养分,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 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 此外, 鼓励员工多和西方人士进行面对面交谈,或访问网站,与西方网友交流,让员工在直接的交流中理解外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2.注意英汉语言的语用差异,恰当好处地使英语语言适合其语境。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语用失误表现在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时容易套用汉语的语言习惯、格式、套话,含有本民族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容易使对方产生歧义。由于语境不同,双方又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地跨文化交际,其能否成功取决于双方对对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否胸有成竹。我们在用英语语言交流时应该避免英语语言不适合其语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注意不要两种语言在用词上一一对立。这是在英语交流中常见的问题,汉语里喜欢用重叠的成语来加强语气,比如,“处理和对待”、“贯彻执行”等等,如果在英语都去找其对应词,那是不符合英语语言规律的,显得生硬,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二是不要把汉语里的“套语”完全“套”成英语。比如,在开正式商务会议时,发言人喜欢最后祝福与会代表“家庭幸福、合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等客套话,如果把这种“套话”完全“套”成英语,未免使英语人士啼笑皆非,因为在正式会议场合,英语国家不用这么长的句子来表示客套,如果用,只需简单的词和句子一带而过。三是切忌初次见面询问一些对方忌讳的问题。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 “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懂得和了解这些一般商务往来英语语用常见的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3.克服文化自卑、崇洋心理,以平等的语用策略进行跨文化商务往来。有些西方大企业自持资金雄厚,在商务往来语用中自觉地流露出文化优势,涉外企业在这种情形下要采取应对措施,保持不卑不亢的英语语用策略。每一种文化应该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借鉴和融合。所以,涉外企业无论在商务谈判还是在商务接洽时都应该采取平等的语用原则,以不变应万变。 遇到对方挑衅, 可以针锋相对,义正言辞。另外,中国是礼仪之邦,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了顾及“面子”,涉外企业在贸易洽谈中时表现得过于恭谦和随和,强调客气。例如,喜欢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maybe, perhaps),随便(whatever)等。虽然从汉语语境和文化心理上讲,我们做得很有礼貌和委婉,但这类词语在商务往来用得过多过滥会起反作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缺乏自信、言不由衷的印象。涉外企业在对外商务往来中应该积极地以文化适应态度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进行交往,一方面,懂得英语语境和汉语语境差异性。另一方面,应该积极适时地向西方人介绍中国的文化背景,避免由于文化理解可能造成的对外商务交往冲突。
4.在跨文化商务往来中注意非语言交际,以实现英语语用最优化。非语言交际是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微笑、沉默、面部表情、服饰、体触、体距、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等。Samovar说过:“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美国有专家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对于西方学者所作的这些调查和统计数字,我们的信任程度有多大并不重要,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手段十分丰富,一般是和语言结合使用的,起着加重语气、重复、表明态度和好恶等作用,但也有不和语言一起使用的,比如时间观念、体距等等。一般来说,非语言交际如果能够配合好英语语言交流,那么对英语语用优化是一个促进作用,它能够使得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得体大方、彬彬有礼;反之,则可能破坏语言交流的作用,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可见,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往来语用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如何采取恰当的跨文化商务往来英语语用策略,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活动是每个涉外企业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涉外企业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前提之一。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福祥. 文化与语言[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4-0165-01
1 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原则
1.1 讲实用原则
大多数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往往仅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商务业务内容少。再者,由于商务英语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一门心思想的是如何去应对考试,而忽视了跨文化意识的活学活用。这样的教学现状是很难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跨文化教学的实用原则就要在选择文化教学内容时与学生生活和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尤其是把跨文化知识置入特定的商务交流情境中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分阶段原则
对于文化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跨文化教学中要分阶段制订长期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们逐步提高。教师应当在认真分析学生整体语言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领悟接受能力,精心挑选文化教学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做好跨文化教学。
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所谓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商务英语跨文化的教学应当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系统讲授汉语与英语间的商务文化差异问题,以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研究问题的同时获得文化敏感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文学、典故等,拉近商务文化与学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接受西方商务文化的熏陶。
2 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
2.1 增设英语文化选修课程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商务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一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增设英语文化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着重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商务礼仪活动涉及的文化常识、英语视听说、商英语文学经典著作等内容。
2.2 跨文化意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专业课程
跨文化意识体现在商务英语的读、写、听、说的各个方面,因此,专业课程教学都必须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为例,为使贸易双方沟通畅通无阻必须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词汇表达问题。同样一个词语置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含义上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汉语“狗”带有贬义,而美国人则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没有贬义。所以,我们在商务英语写作中使用某些词汇时,不可停留在它的表面意思,而要从对方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上做出恰当的表达。教师要教导学生平时注意这方面词汇的积累,以便于将来灵活运用。二是语言风格的问题。商务活动讲求效率,同样,在商务信函语言风格方面也应当言简意赅、用词准确、明白无误。这与汉语含蓄、客气、间接的语言风格形成了明显差异。因此,商务英语写作要摆脱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以更为贴切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
2.3 多渠道文化沟通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兴趣,让其有一定的直观理解。如可以采取展示目标国的音乐、电影、电视,制作多媒体课件等途径,让学生了解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而且电影、电视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手势、表情、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交际方式,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进一步增进课堂教学效果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3 结 语
商务英语专业必须让学生了解并熟悉相关商务类背景知识,有针对性地习得和扩充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不断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激励他们去掌握目的语文化,将有助于学生冲破本族文化的束缚,从而提高其商务英语交际能力,为其美好的将来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非言语策略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源于美国,始于60年代,以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主旨,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业代表、政府与专业团体之间面对面的谈话(唐德根,2000)”,也指具有不同文化直觉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际活动,其形式包括跨种族交际――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种族、跨民族交际――交际双方来自同一种族,但源自不同的民族、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交际双方有着相同的文化,包括相同的种族、民族和其他共同文化等。 跨文化交际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一是直觉,即个人选择、评价和来自外界的组织刺激的过程,二是言语过程,即人们如何交谈、如何思想;三是非言语过程,涉及用行动进行交际的使用,这些行动所表达的意义因文化而异;四是交际的语境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跨国商务活动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不仅涉及语言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而且涉及到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已有研究表明60%~90%的信息传递效果来自于非言语提示(non-verbal cues)。跨文化商务活动中涉及的各方应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其文化差异,并正确地把握和运用非言语交际功能,积极促进其商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商务交际中的非言语策略
语言是人们进行跨文化商务活动极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语言并不是唯一的交际手段。一般来说,交际分为两大类,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本文将着重探讨跨国商务活动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与策略。
1.体语(body language)的应用
身势语包括表情(facial expression)、姿态(posture)、手势(gesture)、眼神(eye-contact)等。由于文化差异,非语言行为表达不尽相同,同样的动作、手势、表情、眼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双方各自的语言都是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的,而眼神、表情、手势等非发音器官来表达的非语言交际更是沟通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应注意正确地运用非言语交际策略。
(1)恰当地运用手语(gesture)
手势是非言语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功能就如同视觉上的图像,表达了一种单一的意思或意念。如OK手势,在美国及欧洲广泛使用于各种场合,表示“好”或“是”,但一位西方商人和日本商人谈判结束后,在签订合同时向对方作了个OK手势后,却发现日本商人的态度突然变了。在西方人看来,OK表示“很高兴我们谈成了这笔交易”,但日本人却理解为“他在向我们提出要钱的暗示”。因为在日本,OK手势就像硬币形状一样,表示“钱”的意思,法国人理解为“零”或“不值钱”,在德国和巴西等国,这一手势是非常粗鲁的。再如“竖起大拇指”的手势在中国是表示赞扬,而在中东地区则表示否定,而且在做手势的时候,大拇指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在穆斯林和印度文化中,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使用左手示意会被看作是粗鲁的表现;另外,在其他文化中,如巴基斯坦,对别人招手的时候,应该朝东方手掌朝下,手指对自己身体示意。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要特别注意手势的运用,不要因为错误的手语信息导致不必要的纠纷。
(2)巧妙地运用脸语(facial expression)
在不同文化里,面部表情是很不相同的,它可以传递出诸如生气、高兴、悲伤、惊讶、热情等内涵的情感。微笑是一种典型的具有不同含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在某些文化中,微笑可以表示恐惧,微笑也可以是化解潜在攻击的方法,微笑还可以表示友好。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微笑可能代表紧张或尴尬。在美国一些地区,人们把微笑看作友好的表示,当他们对人打招呼是,对方如不面带微笑,他们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总是不高兴?”而在另一些地区,当他们看到一个人始终保持微笑,会很奇怪:“什么事这么可笑?”如果能够弄清楚微笑的意义,就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商务沟通,使商务活动取得更加圆满的成功。
(3)艺术地运用眼语(eye-contact)
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用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人的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在与陌生人初次交谈,视线落在对方的鼻部是最令人舒服的,直接注视对方眼睛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长时间凝视对方会令人不自在。当然,如果完全不注视对方的眼睛,会被认为是自高自大、傲慢无礼的表现,或者在试图掩饰什么。在美国,与他人交谈或向人打招呼时,应直视对方,如不看着对方,会被认为是羞怯、缺乏信心或不尊重他人。在韩国、日本、泰国及一些亚洲国家,正式对方被视为不礼貌。如商务谈判中出现分歧,日本人倾向于不将矛盾公开化。他们比较讲究以婉转、含蓄的方式或旁敲侧击来对待某一争议,以避免与对方直接争辩,他们商谈问题注重情面,但强调非言语行为的交锋,而不作明确言语交流,克制或忍耐是一种惯例,体现出日本人的价值观。一般在争论问题时,他们一般不看对方的眼睛,而是直视对方的胸部,力求避免对方视线的直接接触,否则被认为是一种缺乏修养或被激怒的表现,所以商务活动中学会观颜察色是非常重要的。
2.时间与空间(time and space)的安排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一定的社交规范,时间与空间安排就是社交规范中无声的语言。拉丁美洲人对待时间的态度与北美洲人和欧洲人不一样。北美人很守时,他们一旦定下约会时间,就会遵守时间,决不浪费时间;而拉美人则不一样,约会开始后还要客气一番,以表示热情,这样会使下一个赴约的人等待。商务交往中,相互拜访、邀请与约会,等候是常见的商务活动,中国人认为节假日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最佳时间,因此周末、节假日通常是首选。但欧洲国家的人却不喜欢在这一时间接待朋友或接受邀请,他们认为节假日是个人与家人团聚的日子,是自我休闲、自我放松的时间,如果被邀赴约,尤其是公务约会,他们会认为对方有意妨碍他人休息,干涉其私生活,或对他们缺乏尊重。有一德国商务人员就曾这样回绝在周末约会她的中国朋友:“星期日是上帝安排我自我放松、自得其乐的日子”。因此在商务活动的日程安排和时间安排上也要注意尊重他人文化习惯。
交际者之间的距离被称为“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或“个人领地(personal territory)”,个人空间也是商务活动中不容忽视的细节。在美国,亲密朋友与亲戚之间的交流距离在1.5英尺之内;一般朋友之间的交流距离为2英尺~3英尺左右;工作面试与个人事务的交流距离为4英尺~12英尺;在公共场所的交流距离则保持在12英尺之外。在其他文化国度,亲密接触是可以的,男人见面时或被介绍时会互相亲吻。北美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尴尬,当有人进入他们的个人空间或个人领地时会刻意躲开。
中国文化中,主为“上”、为“先”、为“正”,副为“下”、为“后”、为“偏”,主要人物通常走在人群的前面,坐在最前排居中。中国文化以“左为上”,“右为下”及“男左女右”为基本原则,但国际惯例却遵循“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前排为上”,“面门为上”等,所以在谈判厅,通常使用横桌,客人面门为上,主人面门为下,首席谈判手居中,如有翻译居主谈右侧以示尊重,其他人依重要性依次两边排列。
用汽车接送客人也还是商务活动中极为平常的活动,车上的座次安排同样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国,通常将最重要的客人安排在副驾驶座上,以示“客气”;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副驾驶座上通常是保镖或秘书,客人通常被安排在最安全的后排司机对角线位置,因为遇到事故时,副驾驶座危险系数最高。
3.礼仪(etiquette)的把握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在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etiquette)规范系统。当代国际礼仪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注重以人为本,个性自由,尊重个人隐私,维护人格自尊;二是强调女士优先,即强调在一切场合,不仅要讲究男女平等,反对特别歧视,更要讲究尊重和保护女性;三是讲究严谨务实,在交际活动中既要讲究礼仪,又要实事求是,反对虚假、造假,不提倡过分的客套,不认同过度的自谦、自贬。商务人员在进行商务活动是,须遵守特定的商务礼仪。商务礼仪一般包括个人外表(personal appearance)、外部环境(appearance of surroundings)、餐桌礼仪(table manners)、会面时间与地点、礼物赠送与接受等。个人外表包括着装、发型、化妆,佩饰、姿态、体态等,能反映出职业、年龄、国籍、社会与经济水准,工作职位。外部环境包括房间大小、位置、家具、设施,建筑,墙面装饰,地板(有无地毯),灯光、窗户及与人们口头交流相关的其他特征,这些会因不同的国家、文化和身份而各不相同。商务礼仪通常有一些需要遵循的国际惯例,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仍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正确的礼仪应该是着装得体、大方,环境舒适、宜人。
由于交际双方礼仪习惯的不同, 一句善意的问候可能会被认为是恶意的侵权。如中国人见面的问候语多是: “吃了吗? ”“你去哪里? ”“干什么去呀? ”这些话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但是, 对于不了解中国民俗的西方人来说, 很可能被误认为是在打探其个人隐私, 侵犯其个人权利。中国人之间询问年龄、身高、体重、收入、婚否是表示对对方的关心, 而在西方这是绝对禁止的话题。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因此在面对别人的赞扬时, 总是表现得过分谦虚。比如, 一外国朋友对一中国学生说:“你英语说得很棒(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中国学生却回答说: “不,不,我英语一点都不好(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这会令称赞他的外国人很难堪, 如同他在毫无根据地恭维别人。而西方人对于别人的称赞多会表示认同, 并且会愉快地说: “Thank You”。另外, 中国文化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 “君臣”、“父子”等级森严。而西方则不拘礼节, 在称谓上多以姓名相称, 不仅兄弟姐妹之间直呼其名,即使对长辈也可以称呼名字。中国人称呼别人“老王”、“老李”是对长者的尊称,而西方人则不喜欢别人称自己 “old man”、“old woman ”。在西方人心目中, 老则意味着孤独与无能。
中国虽有“礼轻情义重”一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讲究礼物的厚重,以表示重视对方。而在讲究法制的国家,如果礼物过重反而会引起误解,会被认为送礼者“有所求”或“有所图”。 因此商务礼仪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是无声的语言,更是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Randall Harrison, Bayond Words, An Introduction to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entice Hall, 1974
[2]车丽娟 胡英坤. 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冲突现象分析[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5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金正昆:涉外礼仪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石定乐彭春萍:商务跨文化交际[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6]唐德根:跨文化交际学[M]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跨文化因素;商务英语翻译;影响和措施
一、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的具体影响
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加深,经济贸易发展越来越快,商务英语在经济交流和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跨文化因素, 需要我们在商务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模式, 了解交际中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 了解交际中的不同文化含义和价值观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交际等。具体说来应该包括: 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同礼节, 不同的谦虚方式, 人们保留的不同隐私; 了解不同文化对人们行为的不同影响及不同价值观; 了解与节日相关的风俗习惯, 掌握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以及如何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
(一)文化信息错位
文化普遍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中,商务英语也不例外,商业英语具有鲜明的跨文化交际性,商务英语翻译就是进行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出的内容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不同文化间的传递。但文化因素受多方面的影响,诸如地域、思想和生活等,由于文化间的差异性过大,使得译者很难在进行翻译时兼顾各方面的文化因素。商务英语中较为固定的专业名词颇多,其内容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如果不立足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忽视语言文化因素,便会影响翻译的效果,最后导致文化信息错位,翻译出来的作品主观性较强,从而忽视了商务英语的经济性。
(二)生活习惯差异
文化的差异是由生存的环境、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引起的,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称呼上,西方国家通常会在称呼前加上Mr.或者是Mrs.;而在中国,称呼对方时,习惯性与职业名称挂钩,如:老师、先生之类的。生活习惯的不同,使得行为方式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人过生日的时候,收到朋友的礼物会立即拆开,并表示喜爱,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且是表达感情最直接的方式;而中国人在收到礼物后,往往是等生日聚会过后,一个人的时候再独自拆开。这两种生活习惯上的不同直接使得译者在翻译要提高语言的准确性,找出语言文化的敏感度,在双方文化上择优翻译,是商务英语的翻译顺利进行。
(三)思维认知差异
中国人在思想上较为含蓄,而西方人则比较直接。中国文化习惯强调集体的作用,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的表现,在语言文化的表达上存在种种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思维认知,例如在首次见面时,西方人会拥抱,亲吻脸颊,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礼貌,而中国人则认为这种行为太过随意,普遍不能接受。因此,译者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要更为注重双方的文化在思维认知上的差异。
二、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产生影响的应对措施
商务英语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作为一种职业性英语,商业英语在语言表现上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行业语言,商业英语较强的实用性是其最大的特点,由于对商业了解的需求越来越多,使得研究商业英语的学者和机构也越来越多。
(一)深入理解文化差异性
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商务英语的应用性较为广泛,每年有大量的商品经过介绍,出现在全球经济市场,但由于广告的翻译不到位,忽视文化的共通点,使得一些优质商品滞销,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深入理解文化差异性时切实可行的,在理解原著的文化基础上,进行文化差异性的融合,最终翻译出优秀的商务作品。
(二)掌握较高的商务文化专业知识
专业文化知识对译者来说极其重要,举例为证,中文诗句“秋水与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起飞”。翻译成英文则为“rosy clouds disappear with the wild ducks, the sky seemed as if being linked with the river far away。”在西方人的思想里,就是“雨后的天空,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阳光映照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尽管在意思上大体一致,但语言更为复杂,缺少了意境。因此,掌握专业的商务文化知识,能使译者翻译出更接近源语的作品,减少文化的摩擦性。
(三)中西方文化的相结合
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译者要学会推陈出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结合两种文化的特性,或者说是共通性,进行融合,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实践性的过程,在翻译作品中,译者不仅要体现出西方的文化底蕴,还要将本国的文化知识融入其中,面对文化的差异性,译者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翻译竞争力,努力融合中西方文化的特性,大力发扬本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例如“socialist economy?”,英语中的意思是“社会主义经济”,翻译为“汉语就是社会形态主义经济”。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完全被改变,容易为读者理解。因此,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在商务英语上的体现能够体现翻译者的水平和译文的质量。
三、结束语:
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的影响极大,译者在翻译时,如果译者只立足本国文化,对原著进行翻译,会丢失原著的精髓,因此,要求译者不仅要立足原著的文化背景,还要有过硬的翻译技巧,对翻译中出现的句式或者内容上的问题拿捏好把握度,翻译出优秀的作品,使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冬萍.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调整策略[J].海外英语,2011,07:214-215.
[2]吴思锋.文化场域差异维度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海外英语,2014,24:150-151+155.
关键词:主题性多词单位;话步;策略;商务英语函电
中图分类号:H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049-06
语篇分析通过研究句子衔接、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来解释语篇的构建理论。语料库方法提供大量特定类型的语篇,使研究语篇结构和规律的体裁分析成为可能。体裁分析主要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的使用策略,是语篇分析的延伸。语言的使用受语言规则和社会实践的制约,语言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因此实践活动的类型也就决定语言使用的类型。一种体裁包含许多具有相同交际目的的事件[1],以话步(move)和策略(step)为基础的语篇分析认为话步有特定的交际功能和明确的交际目的,策略是实现每一话步的交际手段[2]。与对语言特征进行简单描述的语篇分析不同,体裁分析力求解释语篇构建的社会现实性[3-4]和心理认知因素[5-6]。
多词单位是词语以两个及以上词形在线性维度上的共现,体现了语言运用的预制性和模块化特征。利用语料库方法对多词单位的研究是词语搭配现象研究的补充。对特殊用途英语的模块化研究表明多词单位是语篇内容的组织手段[7]和意义载体[8]。商务英语文本中的多词单位在词汇型式、语法型式和搭配型式的限制下表达词语的语境化意义[9]。
近年来,对商务语篇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体裁分析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商务语篇[10-13]。这些研究主要采用单词、短语、简单句和复杂句分析商务语篇的体裁特征和图式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语言的结伴性;二是利用主题词(key words)对商务语篇进行分析[14-16],而依靠孤立的主题词进行语篇分析往往忽略模块化的主题表达。以上研究对商务语篇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但未能够解释多词单位作为重要的意义载体在语篇信息组织、体裁分析和文体识别方面的作用。多词单位是词语的搭配现象,利用多词单位从搭配角度进行语篇分析可以弥补依靠孤立的主题词进行语篇分析的不足。如利用主题词进行商务函电语篇分析,在生成的主题词表里含有主题词chamber和commerce,但两个词的意义比较孤立,而基于主题性多词单位的语篇分析则能够识别和提取多词单位the chamber of commerce,它形式固定,意义明确,共现频数高,是商务函电文本中重要的意义载体。本文利用主题性多词单位对商务英语函电语篇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商务环境中语言使用者为实现交际目的而选择的话步和策略,并分析各话步和策略的语言实现形式。研究问题包括:1)在商务语篇体裁的限制下,语言使用者如何选择话步和策略实现其交际目的;2)各话步和策略的语言实现形式是什么;3)主题性多词单位对商务英语函电教学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多词单位在工作定义上有两个特征:两个及以上词形的共现和重复的频数。根据工作定义,在语料处理时软件按照单位长度以标点为中止符在线性维度上从左向右切分并计算每一多词单位的共现频数。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说明如下:
首先,选择自建的商务英语函电语料库(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orpus,BECC)作为观察语料库。该库从2005-2010年间国内外公开出版的主要商务英语函电教材中收集了800个独立、完整的书面语篇。所有语料均为函电教学语篇,具有一定的自然性和代表性;在建库过程中,按照建立业务关系、询价与报价、包装、运输、付款、保险、异议与理赔共7个主题模块将语料进行分类,然后扫描并入库,尽可能保证语料的平衡性和建库的科学性。该库有10万词次,定性为小型ESP专业教学语料库,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研究;同时选用100万词次的Brown作为通用英语参照语料库;
第二,利用Wordsmith Tools分别生成BECC和Brown对应的N(2≤N≤8)词词表,通过合并两个语料库的N词词表,生成Wordlist 1和Wordlist 2。软件做线性切割并计算每一多词单位的共现频数(Frequency≥5);
第三,对比Wordlist 1和Wordlist 2,生成商务英语函电文本中常用的主题性多词单位(key multi-word units)词表Wordlist 3。在由多个相同主题语篇构成的语料库中,表达主题的多词单位具有超常的共现频率。通过语料库对比方法将这些多词单位提取出来并生成一个词表,这个词表就可看作是此类函电语篇的主题性多词单位词表。在文本处理中,软件自动计算高频共现的多词单位的“主题值”(Keyness)并应用“对数或然检验”(Log Likelihood Test)标识出显著水平卡方(X2)值。本文中的主题性多词单位在操作定义上的参数分别设定为Frequency≥5;Keyness≥25;X2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商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319-02
引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使各国人民间的往来日益频繁。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在世界经济中所起作用的增大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都使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商务往来日趋频繁。为了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商务交往,中国急需提高商务领域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旨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教育而言,如何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受到外语教育领域的重视。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第4条教学原则中就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也规定:“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由此可见,不论是英语专业教学还是大学英语教学,除了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文化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交际作为一个语言和非语言的使用过程涉及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认知和感知以及社会文化环境。跨文化交际简单来说就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相互交流。由于文化和交际本身就是两个内容丰富的概念,所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文化分析的层面、跨文化交际过程、不同文化的对比研究、非言语交际和跨文化调适等。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跨文化交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能力(linguistic performance)。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及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Rube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具备某一环境中的个体为了实现某性格,目标及期望所应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Rogers提出了“三大交际原则”:学会从对方的角度看待事物;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感受事物;学会从对方的角度了解世界。这三大交际原则的实质反映在商务交流中就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包括:信息获取的技能与策略;处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跨文化交际者应具备的自我素质调节,对文化差异高度敏感,对商务规则运用自如;语言得体性的正确选择,对非语言行为有高度的意识性;对交际文化取向、价值观念、世界观、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二、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国家对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全国多所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旨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既具备丰富的商务知识又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商务交际的人才。但是由于商务英语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不足,阻碍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1.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商务英语方向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商务英语还需继续完善。目前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受传统的“英语+商务知识”培养模式的影响,主要以商务理论和语言知识类的课程为主,文化方面的课程较少,影响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过度重视语言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渗透。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与英语和商务知识并没有被有机地结合起来,忽视了文化教学对学生掌握语言和商务知识的重要促进作用。大量的商务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不仅使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消化吸收它们上,也极易导致教师的教学重点向专业知识偏移。教师在课堂上只教授与课本中某些篇章或词汇相关的浅显的文化知识作为背景知识的补充,完全忽略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教学手段较单一,相关课外活动较少。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仍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方法。供学生参与、切身感受、理解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和课外活动较少,导致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差。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中国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商务英语作为实践性强的专门用途英语,在教学中除了语言、商务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士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结合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商务英语课程中除了商务语言和商务知识类的课程,还应适当增加中外文化类课程作为选修课,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要从对比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特别是这些差异对国际商业文化和商务行为的影响,为学生今后的跨文化实践打下文化知识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商务英语教师应做到精通“双语言”、“双文化”,熟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去参加相关的讲座、培训等进修项目,深入了解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3.改进教学方法。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具体来说,可以利用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使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并归纳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文化气氛,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通过主题演讲、影音材料、邀请国外专家讲座等方法对外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Larry Samovar、Richard Porter和Lisa Stefani主张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学以致用,认为学习者应该学习那些能帮助他们应付各种场合、各类人际关系的技能。实践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商务技能至关重要,也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包涵多种因素,除了语言能力,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还有一些适用于任何不同的文化之间交际的习惯和技巧。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创造条件,组织安排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如各类国际交易会、国际博览会、国际展销会、国际研讨会及其他涉外活动,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接触,亲身观察和体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敏感性,学习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5.创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考试制度,创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学习的重点从死记硬背语言知识和商务理论及文化知识以通过笔试考试转移到在各种课堂和课后活动中提高自己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上来。
结束语
就业市场对人才国际化要求的不断更新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从世界各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实践来看,注重文化差异,合理解决文化冲突是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成功,除了要求商务工作者具备必备的商务技能外,还应该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具有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处理商务的综合能力。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不但要注重英语语言的培训,更要注重导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这既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Hymes,D.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G]//In Pride,J.B.& J.Holmes (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269-293.
[2] Richards,J.C.& T.S.Rodgers.1986.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Ruben,B.D.1976.Asses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y for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Group & Organization Studies,1,334-354.
[4] Samovar,L.A.,Porter,R.E.& Stefani,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
search Press.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在我国,商务英语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商务英语初创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此时商务英语教学主要围绕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口语谈判、经贸报刊阅读进行,被称为“外贸英语”。8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经贸英语课程,商务英语的课程范围不断扩大。到了90年代,商务英语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其教学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集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进入21世纪后,商务英语进入学科提升阶段,商务英语涉及的范围不断拓宽,课程门类不断增多,商务英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07年,教育部批准商务英语成为独立的本科专业,2012年,教育部正式将商务英语收入大学本科专业基本目录。2013年,《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讨论稿)的制定完成,我国商务英语体系已趋完整,也为我国商务英语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商务英语的蓬勃发展,使得商务英语的研究,特别是教学的研究更加重要。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现状与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要求学生掌握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句型、表达方式,能够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商务活动的同时,还应该更多的设计促进学生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商务英语的研究中,学者普遍关注商务英语的理论建设、学科构建与发展、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法等。当前在我国高校商务英语的教学中基本上是按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和讲解商务知识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很容易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由教师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师进行一言堂,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渐渐对课堂、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主动性,不能运用商务语言进行交际。更重要的是,由于课程没有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商务沟通中欠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将来的商务实践中,学生碰到不同的文化情景时,很容易产生误解与文化冲突,进而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任务重,学生的语言水平不一,往往是大班上课,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输入,没有足够的机会输出语言,这样的课堂更谈不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师师资缺乏,在职的商务英语教师大多缺少商务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很难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商务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了五个方面:(1)语言能力。指掌握母语和外语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和词汇等。(2)知识结构。指常识性的跨文化知识。(3)策略能力。指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各种交际情景中恰当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机能进行沟通交流。(4)使用能力。指能够恰当运用各种语言形式的能力。(5)行为能力。指运用外语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所体现出来的合适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因此,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完善教学内容。商务英语教学内容除了包含课程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应让学生逐渐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例如商务交往的礼节差异、商务谈判风格差异、商业价值观的差异等,引导学生建立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提高商务语言使用的同时,增强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具备时效性,不断跟随社会经济的变化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同时兼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灵活性、知识性与适用性,从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习俗、礼仪等方面在教学内容中渗入跨文化背景知识讲授,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涉及的专有名词、习惯用语、成语典故等。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包含跨文化交际的非语言交际部分。非语言交际包括着装打扮、眼神、手势语、面部表情、讲话的声音等等,在实际交际中,非语言因素比语言更加重要,跨文化交际必须重视这一部分。比如,点头、鞠躬、握手、拥抱在不同的文化中代表的含义都是不同的。这些知识的传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用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学生才可能了解到在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情况。
2.改进教学方法。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商务英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核心,因此,课堂的教学法应该采取交际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能力。交际法主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为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交际法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而不是课堂的旁观者。因此,在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围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设计商务活动,还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课内积极与同学合作参与课堂活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提升自己的跨文化知识素养,从而全方面地培养学生在商务学习和今后的商务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师资培训。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商务英语教学所需用的教师是既懂英语又懂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兼具英语、商务、跨文化三者的教学知识和商务实践知识。但是目前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大多都没有从事过社会商务活动,从而缺乏商务经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也仅仅是来源于书本学习。因此加强商务英语的师资培训必然是整个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商务英语的教师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参加企业的培训,积累商务领域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参与商务方面的培训与研讨,到商务专业性强的院校学习交流,到国外进行短期或长期访问学习,积累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与经验,以便更好地引导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商务英语教师还可以邀请商务类教师共建课程,加强课程的商务知识讲解,或邀请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国内外商务人士来课堂讲座,以弥补教师缺乏实际商务活动经验的缺陷。
东西方商务冲突只是两种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不能以某一文化价值观念作为评判的准则、衡量的标准。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首先要克服民族中心论。如果以本国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思维模式去观察事物、评价工作、经营商务,不仅会使文化冲突难以调解,新的矛盾还会接踵而至。
在国际商务中,由于不了解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笑话和对商务沟通、合作的负面影响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著名国际商务学者David Ricks,把许多大公司在国际商务中由于对它国文化不了解而造成失败的事例编成《国际商务误区》(Intema-fional Business Blunders)一书,这些失败和教训大部分都是因为公司管理人员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具体国情造成的。
应该说,大多数国际商务人士知道文化差异的存在,但总是因为身处本国文化之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从而达不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在此笔者将重点谈谈三种主要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实现跨文化沟通。
一、价值观差异
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其核心价值观是“仁”,在“仁”的价值观基础之上,主张弘扬“和为贵”的价值观,“和”的含义是承认差别,包容差别,缩小差别。这种价值观在国际交往之中,则会出现为了避免冲突,习惯于回避从法律上考虑问题,而是着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而大多数西方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更多的是从法律上考虑问题。在中国,“伦理至上”的观念始终占据着人们思想的重要地位,一旦发生纠纷,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周围舆论的支持,崇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在中国人看来认为有着极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于是,很多应该利用法律来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感到不习惯,而是习惯于通过“关系”、通过舆论来发挥道德规范化的作用。西方人则与此不同,他们对于纠纷的处置,惯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靠良心和道德的作用,西方很多个人和公司都聘有法律顾问和律师,遇有纠纷时则由律师出面去处理。一些在中国人看来非得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去解决的纠纷,在西方人看来却未必如此。
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是中西文化价值取向的关键。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崇尚个人奋斗,追求独立和自由,整个社会极力推崇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是集体主义,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虚心”、“谦让”是公认的美德。但在与不同国家的人的商务合作中或是在外资企业工作中,如果一个人一味地谦虚,不主动去表现个人的能力,他会被认为没自信。因此,你必须有“进攻性”(即成功欲望、竞争意识和求胜能力),要在有理的前提下坚持原则;如果无为让步,很容易失去威信。
这种价值观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更有充分的体现。西方人表面看来是一两个人出场,但他们身后却往往有一个高效而灵活的智囊群体或决策机构,决策机构赋予谈判者个体以相应的权限,智囊群体辅助其应对谈判中的复杂问题;中方则是众人谈判,一人拍板。可以想象,如果拍板的人是行家里手倒也还好,但如果拍板者是外行,那么谈判的风险和结果就难以预料了。因此,我们在谈判中,应当科学而恰当地处理好集体与个人、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以在与西方人的谈判中始终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二、思维和行为方式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以发散性思维为主,而欧美人以线性思维见长,注重事物之间的逻辑性,其表现在行为上的差异从商务谈判中可略见一斑。
中国人的发散性思维模式是整体取向,凡事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从笼统到具体。反映到谈判桌上,就形成了先务虚、再务实的解决问题的程序,也就是说先明确谈判的总体原则,然后再对具体的问题达成一致。
美国人大多在谈判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条件、要求等和盘托出,然后再与对方讨价还价。他们也习惯于先谈妥大的,原则,具体操作细节留待以后。但在细节上他们会很认真,或者说很计较,会不顾表面上的相互信任而核对,检查所有的细节问题。谈判中,他们不喜欢停下来或保持沉默,而是集中精力、速战速决。他们从不轻易放弃,认为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出现僵局时,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提出各种可能。所以,在与美国人谈判时,要表现得直接、诚实、坚决,但要不露痕迹地表现你的善意,甚至谦逊。
德国人在谈判上也有自己的风格,这与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德国人一般是在完成了一件事后才去做另一件事。德国人深信他们是诚实和坦率的谈判者,他们会直接了当地公开表明自己的反对意见,而不来客气或外交辞令那一套。他们对谈判往往采取一种很正式的方式,着装整齐,座位和发言顺序都是按照等级高低来安排的。德国人在谈判一开始就会问你许多问题,你必须让他们相信你的效率、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谈判时,他们不会轻易做出让步,但也会寻找双方的共同点,这常常是你可以加以利用的,以使谈判有所突破。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人们经常在商务会议上开玩笑,他们认为,开玩笑是打破僵局的良方,可以推动会议的进程,以比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但德国人认为,谈判桌不是讲笑话的地方,商业活动是严肃的,讲求效率、准时、缜密、方法、毅力和组织。
日本文化所塑造的日本人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取向都是集体主义的,以集体为核心。日本人认为压抑自己的个性是一种美德,人们要循众意而行。日本的文化教化人们将个人的意愿融和于服从集体的意愿。所以,日本人认为,寻求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是最为重要的。任何聚会和商务谈判,如果是在这样的感觉和气氛下进行的,那么它将存在一种平衡,一切也就进行的很顺利。
正因为如此,日本人的谈判决策非常有特点,绝大部分美国人和欧洲人都认为日本人的决策时间很长,究竟为什么,这就是群体意识的影响。日本人在提出建议之前,必须与公司的其他部分和成员商量决定,这个过程十分繁琐。日本人决策如果涉及到制造产品的车间,那么决策的酝
酿就从车间做起,一层层向上反馈,直到公司决策层反复讨论协商,如果谈判过程协商的内容与他们原定的目标又有出入的话,那么很可能这一程序又要重复一番。
对于我们来讲,重要的是了解日本人谈判风格,不是个人拍板决策,即使是授与谈判代表有签署协议的权力,那么合同书的条款也是集体商议的结果。谈判过程具体内容的洽商反馈到日本公司的总部。所以,当成文的协议在公司里被传阅了一遍之后,它就已经是各部门都同意的集体决定了。需要指出的是,日本人做决策费时较长,但一旦决定下来,行动却十分迅速。
三、宗教与风俗习惯差异
世界各国的地域环境不同,社会条件不同,不同,民族历史不同,因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因其特有的民族性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同民族的各自特点包括文化差异依然会存在,呈现出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它们之间应该和谐共处,相互取长补短。越是经济走向全球化,越需要重视全球各个成员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包括尊重文化多样性这个事实。了解这些差异能够帮助我们跨越不同文化的非语言障碍,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正是因为各国文化的不同,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也形成了一些惯例,这些惯例就是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时必须认真了解、并且予以遵守的常规做法。例如拜访礼仪,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欧美人都十分注重在拜访前进行预约,如果事先没有预约,贸然造访,则被视作无礼之举。而在中国的礼仪规范中,没有不预约则失礼这一条。因此,中国人在拜访他人时往往随心所欲,很少考虑被拜访者是否有事在身。对于不速之客,中国人一般不以为无礼,即使手中有十分紧迫的事正在处理,也要抽出空来予以接待,否则即被视为不好客。
又如,象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其凝聚力的核心是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虽然对这些你不必要精通和信奉,但当你到这些国家访问洽商时,做些基本了解还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遇到斋月,阿拉伯人在太阳落山之前,既不吃也不喝。你也要做到入乡随俗,尽量避免接触食物和茶,如果主人把这些放在待客的房间里,你也要表示理解并尊重他们的习俗。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禁忌特别多,酒是绝对不能饮的,自然,酒也不能作为礼品馈赠。文化及风俗习惯的差异性还体现在人们相互接触的行为举止之中,如果处理不得当,也许什么生意都谈不成。我们只有了解了诸如此类的差异,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游刃有余。这里只略举几例。
――在很多国家,握手是最常见的见面问候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在中东和其他伊斯兰国家,左手被视为做清洁工作的,因而也是不干净的,只有右手可以用来接触他人;而在日本,见面一般礼节是相互鞠躬致意;在东欧一些国家则是相互拥抱、贴面,而不是握手。
――外国人收到礼物,会马上当面打开,表示感谢的同时连声说好;中国人收到礼物,放在一旁,看也不看(怕别人说他贪心),但这种行为在欧美人看来却是不礼貌的,或者被误解为你不喜欢他的礼物,这无疑构成了一种沟通障碍。
――美国人通常用大拇指及食指环绕起一个圆圈表示“OK,没问题”;同样的手势对日本人是“钱”的意思,在商谈中,如果一个日本人使用这个手势而你点头同意的话,意味着他将等待着你支付给他一定的现金;而对法国人来说,这个手势是“零”的意思;但在巴西,这个手势是极低俗的。
――在英国,把一件事情“列入议事日程”意味着把它拿出来加以讨论;而在美国,同句话却是暂停关于这件事的讨论,而且可能是无期限暂停。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化因素;翻译策略
文化,是英语翻译中的核心因素。文化本身是一个复杂体,知识与道德、信仰与思维方式都是文化的组成要素。发现英汉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做好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条件。
一、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
(一)文化因素之动物表达
动物,是词汇的重要构成要素。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涵义,这与各个国家的文化密切相关。“狗”在汉语中为贬意,很多与狗相关的词汇实例说明了这一点,像“狗仗人势”、“狼心狗肺”。除了传统的汉语外,最近流行的网络用语也有“单身狗”与“活成狗”这样的表达。在汉语中,“狗”是一个地位低下、令人不欢乐的意义承载体。但在英语语言体系中,“dog”具有积极的表达意义,往往具有令人快乐,得以喜爱的意义。像“lucky dog”、“love me,love my dog”都具有积极涵义。在商务英语表达中,要注意情感色彩的转变,关注这样的文化因素,才能让商务英语翻译更加传神。
(二)文化因素之颜色表达
颜色,是语言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中英两种语言中,颜色的表达含意也大相径庭。红色,在汉语中具有吉祥与喜庆之意,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大家喜欢用红色的东西,穿红色的衣服,表达对新一年美好的期待。像新店开门,会有“开门红”的说法,生活幸福,生意兴隆会有“红红火火”的表达。但英语中的“red”往往具有血腥与暴力之意,像“red flag”并不是其表意,实则表达让人生气的事物。关注颜色的文化内涵,是商务英语表达与翻译的重要技巧。
(三)文化因素之数字表达
数字,除了数学上的意义之外,还具有一些期待意义与情感意义。汉语与英语中对于数字的文化涵义,具有不同的阐述。在中国,大家喜欢“6,8,9”这样的数字,代表“顺、发、久”等吉祥之义。在喜欢双数的国度,大家不喜欢“4”,因其谐音为“死”,代表死亡,不吉利。但在西方文化中,“5,13”不尽吉利,为大家不喜欢的数字。
二、基于文化因素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
做好商务英语翻译工作,需要关注汉语与英语的文化差展,深入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做好语言本义的传达。翻译者要熟悉两种文化,了解文化的禁忌,解决两种语言中完全不对等的语言。针对文化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商务英语翻译策略:
(一)重视中西方文化结合,处理好文化因素
在中西方商务交往活动逐渐增多的今天,汉语中融入了许多外来词汇。像OPEC举办时,中国产生了欧佩克这样的新名词,除此之外,“曲奇”来源于“cookies”,嘉年华来自于“carnival”。这些外来词汇,直接解决了语言的不对等问题,让人们快速理解其意思的同时,记住新的名词。这些词往往通过直接音译或者半音半译的方式而来,将英语语音与汉语语素结合起来,能够解决很多复杂的文化问题。在积极引进英语的同时,为了促进文化的整合,翻译人员还要重视本国文化的输出,将汉语词汇直接加入到英语语言体系中。像“饺子”是中国特色食物,西方没有,翻译时就可以借助汉语拼音去传递信息,以附加解释的方式解决理解问题,能够让商务交流更加轻松与方便。欢迎新词的加入,也做好新词的创造与外传,是商务英语促进文化交流功能的重要表现。
(二)提高文化转换灵活度,使文化观点自然表达
在国家间商务交流活动逐渐增多的今天,商务英语的翻译质量对于国际贸易成功度的影响越来越大。商务英语翻译涉及到多个方面,大到商务会议的召开、商务项目的洽谈,小到商标的注册与经营理念的表达等。从商标的翻译上来讲,如何利用有效的翻译让商标在不同国家深入人心,是做好产品推广与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
像Coca-cola(可口可乐),Clean―clear(可伶可俐)是以朗朗上口为原则而翻译的商标,能够让人根据语言的韵律快速记忆。“白翎”牌钢笔,“红星”牌风扇都不宜直接翻译成“White Feather”,“Red Star”,在西方文化中,“White Feather”具有胆小与害怕之意,而“Red Star”中的红色有血腥之意。考虑文化差异,是做好商标翻译,推动商务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环节。
(三)重视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尊重语言表达习惯
语境,是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工具。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与汉语相比,英语的语言重心较靠前,语言综合性强。而汉语的语言分析性较强,逻辑性强,语言重心往往靠后。正是这种差异,使得英汉语言表达具有不同的方式。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要对语言的结构灵活处理,合理整理语序,使语言表达习惯更加接近译入语言。像“It’s a great deal”在译为中文时,可以结合语境翻译成为“合作愉快”,推动商务活动向积极方向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已经在为国际贸易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工具,重视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并开发有效的翻译方法,是解决国际贸易交流的重要前提。关注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全面总结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是促进商务英语翻译准确化与通俗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连芳,王春晖.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10(01)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 文化现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26-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接触、会晤、谈判、协商、讨论越来越多,在这其中,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屡见不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因工作性质的关系,会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工作交流,要想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单纯的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在掌握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的基础上,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背景知识,会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一、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能力(linguistic performance)。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及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英语教学目标之一
外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还要介绍目的语的文化信息,让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现象,运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下,克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交际障碍,根据不同的交流主题、对象及目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这也符合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素质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外经贸公司及外向型企业各类业务员岗位、商务文秘岗位,要求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能用英语从事外贸销售、外贸跟单、涉外商务咨询、涉外商务文秘和其他涉外商务服务等工作。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看,学生在工作中,会经常使用英语与国外客户进行交流,只有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在与国外客户的交流中,才能了解对方的行事原则,避免因文化缺失而造成的误解,才不会导致交易失败。
(三)工作性质决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外经济的发展需要懂得外贸业务知识并能用英语直接工作的涉外工作人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能用英语交流,还要知晓英语国家的文化,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运用正确、得体的语言实现有效交流,圆满完成涉外商务活动。
三、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还需继续完善。第二,课程设置以商务知识类课程和语言知识类的课程为主,片面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训练和培养,忽视与语言相关的国家文化的教学,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够,不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要求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培养,将语言和文化部分的学习分开,脱离社会文化语境,单纯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教学中很少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现象进行介绍和分析,使得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积淀很少。近年来,虽然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上,只是表层现象,没有触及语言学习的真谛,还缺少文化底蕴的渗透和积累,至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远远不够。
(三)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意识的缺失
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意识的缺失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多数教师只重视语言基本知识的讲授,不注重传授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对文化知识的讲解不多,而且也没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忽视了文化教学对学生掌握语言和商务知识的重要促进作用。
(四)教学手段较单一
目前,教学中虽然也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教学手段仍比较单一,教学中,学生没有机会亲身参与到真实的文化情境中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活动不多,使得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差。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一)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关键词] 商务活动 跨文化交际 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增多,作为各种跨国性商务活动纽带和桥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对于商务活动的成功进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内涵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包括语言交际方式、语用问题、非语言行为、交往习俗、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指与不同文化背景,有文化差异的人们之间进行交往,遵循语言对语境的适应性原则,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
外语商务活动的跨文化交际显然是指在涉外商务活动中,为了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而进行的一系列的交际活动,是现代国际商务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外语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不同的国家、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社会制度、处世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入乡随俗”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了解对方的一些禁忌并加以注意,才能在进行成功的交际活动,达到预想的效果。
1.要注意中西方人思想的差异。西方人重个性,中国人重集体;西方快节奏,中国人慢节奏,西方人讲竞争,中国人讲合作;西方人重隐私,中国人轻隐私;西方人讲功利,中国人讲情义;西方人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忌讳。因此,我们在与外国人进行商务交际时,就必须了解到这些差异,尊重对方的习惯,可以促使我们的商务活动顺利进行。
2.要注意言语行为之间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又是文化的载体, 在国际交流中, 要准确地掌握词语的意义和文化色彩, 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中国人称呼别人时,特别重视社会地位,讲究上下尊卑的礼貌习惯。所以在中国商业交往中,会经常听到如“黄局长”、“林经理”、“张厂长”之类。但是,在讲求平等、独立的美国人看来,Manager Liu, CEOZhang 这样的称谓语是根本不存在的,商业界的人士一般都用“MR+姓名”的方式称呼。因此,把中国式的称谓用到英语中,或按字面翻译成英语都是不可取的。
3.注重中西文化对比,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不同,所处地理环境不同,政治制度不同,不同,生方式不同,形成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在一种文化中被认可的做法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成为禁忌。例如,不同的文化对广告中的女性有不同看法,西方文化中,往往把广告中的女性塑造成性感、大胆、善交际;而东方崇尚的是羞涩、柔弱和温文尔雅的妇女形象。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往往会适得其反。“菲亚特127―――帕里欧”型赛车,在广告宣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中车身尾部的流线型很好,在法国观众面前的广告是这样描述的:“如果它是位女士,一定会有人在它屁股上捏一下。”假如广告在中国市场播放,可能立即会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东方文化认为这个广告是对女性的侮辱,会要求更正,很可能还会造成不良后果。由此看出, 国际商务活动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有可能造成商务交往的失误,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外语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1.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礼貌原则。礼貌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国度中,礼貌制约着人们的言行,协调着人们的交际活动,是人们进行交际时要达到畅通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什么呢,英国语言学家利奇认为礼貌的原则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其核心内容为:尽量使别人获利,以取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因此,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礼貌策略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礼貌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关系的前提。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依赖于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 如果没有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关系,涉外的商务活动的开展将举步维艰。显然, 奉行礼貌原则是跨文化交际人员明智的选择, 也是外语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2.幽默语用策略。幽默是指生动、活泼、优雅、风趣、诙谐、含蓄且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适当运用这样的语言有助于把幽默感渗入具体的谈话当中,有利于消除初次交往的陌生感,拉近交往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使枯燥的谈话变的生动有趣,从而营造一个笑口常开,轻松自如的交往气氛,为成功的交际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赞美策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行为受着动机的支配,而动机又是随着人们的心理需要而产生。人们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正如前人所说:“人是渴望赞美的动物。”“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或者真挚热情,或者含蓄委婉, 或者自然流露,或者顺应语势,或者具体确切,或者发自肺腑。应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年龄和层次,运用不同的赞美方法。但原则只有一个: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适当的赞美可以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融洽交往气氛,有利于达到预期的交往效果。
四、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外语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内涵、注意事项、交往策略,即尊重双方的差异,采取礼貌、幽默、赞美的交往策略。外语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复杂的跨国性、跨文化的经济活动,在交往过程中,如果能够尊重双方的差异,灵活使用上述交际策略,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商务活动的成功开展。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一、规约性语用策略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经过长期发展,交际中都形成了各自规约性的表达方法。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社会规约性语用策略,如问候、寒暄、恭维等。
问候策略。英汉的问候语在文化的制约下具有高度的程式化的特点。在商务场合下,英语多用“How are you”“Good morning”等规约行问候。汉语比较正式、直接的场合用“您好”、“大家好”,而非正式的多用“忙什么呢?”“去哪啦?”等规约性方式来问候。汉语文化中,对他人的关心和热情是礼貌的行为,然而在英语文化下,问别人做什么,去什么地方会被认为侵犯了他人隐私,引人反感。在回应问候时,英语以语言回应,而汉语有时以非语言回应。英汉问候策略的差异体现出英语关注交际对方“怎么样”,而汉语关注“做什么”,英语更注重语言表达等差异。
寒暄策略。商务交际中的寒暄策略也体现出比较明显的规约化及文化差异。中国商人认为初次见面的寒暄十分重要,会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对方的情况,更多地关心对方的个人情况。例如,在机场迎接美国来的客户:“You must have been very tired now.”这种寒暄策略体现了对对方的关心,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从群体角度显示对个人的关心。而英语的寒暄策略着眼于对人以外的事物的关注,而人的身体状况属于个人隐私,在英语文化中,这样的寒暄方式会让人不高兴。
恭维策略。商务交际中恭维语的使用频率很高,恰当的恭维策略能够促进交际。而英汉恭维语具有明显的规约性,使用中英汉恭维策略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在恭维的话题上,英语文化中,人们的恭维一般在交际双方之间展开,很少涉及对方的家庭等;而汉语文化下,恭维的对象还会扩展到对方的家庭上,迂回地达到恭维交际对方的目的。英语文化中,人们常对女性的外貌或服饰直接恭维,而这种情况在汉语文化中较少见;在中国常常是下级恭维上级,而英美国家出于事实或信度,肯定性的恭维常常是上级或权威者给出。由此可见,汉语文化中的恭维常以情为主,而英语文化中的恭维常以事实为依据。
二、非规约性语用策略的差异
受文化影响,人们在商务交流中表现出不同的语用行为,所体现的语用策略也有所不同,人们对礼貌、得体、方式等策略的使用存在差异。
1.英汉礼貌策略的差异
礼貌策略是商务交流过程中对交际双方来说都十分重要的策略。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礼貌策略却有较大的差别。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谦虚都被看作是礼貌的。谦虚在英语文化中是减少对自己的表扬,而汉语文化中是贬己尊人。在受到赞扬时,中国人竭力推辞,贬低自己一方到最大程度以示谦虚。而英美人一般都欣然接受,以尊重对方。例如在商务宴请时,中方明明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而谦虚地对外方说招待不周,请多包涵。这会让对方误解,明知不周,为什么不好好招待?在汉语文化中,表达好意的行为通常要反复邀请几次以真诚,而受邀者也会推辞几次才接受。这与英语文化中一次就接受或拒绝的习惯明显不同。因而在对外商务交际中要特别注意。
英汉礼貌策略的差异还体现在交际双方的关系上。英语文化的礼貌策略多在平等的关系上展开,一般不讲究个人的地位及身份等的差异,也不分年龄,一般都可直呼名字。在涉及到请求、建议等行为时,即便是地位较高的人也会采用委婉表达方式。如:Lisa,Could you possibly answer the phone.”而汉语文化中的礼貌策略与地位、身份有直接关系,下级对上级要用礼貌策略。如职场中对上司的称呼用“王经理、孙处长”等方式避免直呼其名。如果下属对上司,小辈对长辈直呼其名,是不可想象的,被视为无礼、不敬、不孝。这体现了汉语文化中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
2.英汉得体策略的差异
言语得体是一个带全局性的语用策略,是人们在交际中对语用规则的主动控制与选择。在商务交流中,应该说什么,怎么说,说多少合适,这些都与不同文化对得体的解释相关。
商务人员在交流时,应选择得体的话题,即说什么是得体的。汉语文化中,人们十分注重处事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交谈中常涉及婚姻、职业、年龄、健康等话题,以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认同,是得体的。例如,I haven’t seen you for long time. You have put on weight.(好久不见,你见胖了。)以关心对方外表的变化来表示关心。然而在英语文化中,这样的话是不得体的。这些话题都被视为隐私,谈论这些话题有干涉别人隐私之嫌,在交际中要避免,而谈论天气、爱好、旅游被认为是得体的。交谈中要尽量远离“人”的话题。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把人和事区分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
商务交流中怎么说才得体,汉英也有不同策略。说话直率,不说假话在英语文化中是得体的语用策略。而汉语文化中,出于礼貌,常常出现说假话的情况。例如,会前明明做了充分的发言准备,却说“准备的不够,请大家多包涵”等。这样的策略在汉语中是得体的,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却会让英语文化背景的人误解,明知要发言,为什么不好好准备,浪费别人的时间。汉语文化中,常会主观上使用褒扬词语来表达好意。而对于英语文化的人来说,客观地言辞被认为是更得体的。
商务交流中说多少是得体的,英汉也存在差异。英语文化中,信息都要通过语言的清楚表达来传递,因而英语国家的人多是健谈的,语言交流成为认识他人的手段,这与其低语境文化相适应,是得体的。而汉语属于高语境文化,少量的信息通过语言传递,交流是含蓄的,交流中重视语境而非内容,夸夸其谈被认为是不得体的。因而在商务谈判中,常出现中方认为心领神会的事情,而外方却一路刨根问底,非要明白地说出来。
3.英汉方式策略的差异
由于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英汉方式策略体现出直接与间接倾向上的差异。汉语文化中,人们在表达方式上多采用间接、含蓄、迂回的方式,而英语国家的人多直言不讳,不回避冲突,将分歧摆在面上谈以达到统一。体现的比较明显的是商务谈判中,中方”先谈原则,后谈细节”的方式。在原则上双方比较容易达成一致,而细节问题分歧多,把细节问题安排到以后去谈,可以避免直接冲突。如果出现针锋相对时,用模糊语做间接缓和。有时,过于模糊的回应,会让外方认为中方意思不明确,为人不诚实。而英语国家刚好相反,他们通常采用的策略是“先谈细节,避谈原则”。英语国家的人通常认为细节是问题的本质,更愿意在细节上通过辩论达成一致。在商务谈判中,他们经常会将大任务分解为一些小问题,如价格、交货数量、日期、运输等,依次一一解决。因而,外方将所有分歧摆在面上解决也会让中方感到伤面子、伤感情。
综上所述,对商务交际中语用策略的文化差异性研究能够帮助交际者减少或避免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促进跨文化商务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唐江英.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语用策略与语用失误[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12,(6):126-128.
[2]牛宏宇.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用与文化差异[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85-87.
[3]陈曦荣.浅析语用策略在涉外商务谈判中的应用[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9):56-58.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11-0127-02
[作者简介]李长华(1978-),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管理学;徐辉(1975-),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教学中本土文化的缺失与重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BC1213033);2014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D006)。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互为表理,相辅相成,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加深,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商业经济往来日趋密切,商务谈判与日俱增,其直接关系到商务活动的成败。因此,要顺利开展商务活动,首先要保证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成功的商务谈判要求谈判人员充分了解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差异,熟知各国文化对谈判的影响,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取得成功。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目前,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文化有400多种,不同的人对于文化的理解也不同,一个国家中的独特传统和习俗塑造着本国人民特有的态度和行为,各国间也会存在语言文化差异。
(一)谈判风格差异
中西方人的性格特征不同,因此谈判风格也不同。中国人性格内敛,表现得谦虚、有耐性、有涵养,而西方人性格外向、奔放、直率,喜怒哀乐充分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在商务谈判中,中国人思维紧密,喜欢绕圈子,思路开阔,他们大多掌握着谈判日程和议事内容,常用暗示或隐喻来提出实质性的要求,不会直接拒绝对方,因为中国人十分“好面子”,所以他们认为直接地拒绝对方会损害对方的面子、僵化关系。而西方人在谈判中,喜欢直接地陈述观点及表明自己的立场,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且他们注重实际利益,非常重视合同的法律性及履约率。西方人坚定地认为合同一旦签订,便不能违约,如果违约就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违约条款支付赔偿金和约金,没有再协商的余地。上述性格和谈判风格的不同,就是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二)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种长期的文化积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由于长期生活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就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外部世界的方式也不同。中国文化重演绎推理,习惯于从一般到个别,即根据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而西方文化重归纳推理,习惯于从个别到一般,即从许多个别事物的特征中找出这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中国文化注重统一,思维上整体优先;西方文化注重对立,思维上部分优先。中国文化偏好综合思维,而英美文化偏好分析思维。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受思维方式的制约,中、西方谈判者呈现出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和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
二、国际商务谈判的语言策略
(一)运用提问语言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巧妙运用提问策略可有效防止语言失误的发生。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谈判者,应该对谈判中所用到的提问方式非常熟识,并且还能根据不同的谈判环境作出恰当的选择,如在进行一场关于进口商品价格谈判时,最好采用询问式的语句:“Is there possible,do you think, for the price of the product to be lowered?”使用开放式的问题来了解外商的需求:“Could you tell me any information about your products?”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正确的提问方式不仅能使我们获得相关的信息,而且还能证实已有的判断。
(二)恰当使用委婉语言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时常会出现一些虽然语言表达正确,但双方谈判结果不是很理想,此时,应恰当使用委婉语言,例如:“I agree with most of what you said”另一层意思是“There are something in what you said that I can not agree with”。这句话表达的就是一种不直接否定的语境。再如:“You should have delivered the goods much earlier”其暗含意思是一种批评:“You should not deliver the goods so late”在谈判中很多的环境下都可运用到此策略。如遇到商业机密不宜直言的或不友好言行和活动场合等不宜直陈时,委婉语策略的间接表达,既可以保留双方面子,避免正面冲突,又可以使商务谈判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适时使用模糊语言、幽默语言
模糊语用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可以使谈判的信息不确定化,使谈判者处于进退自如的状态下,如“This offer is dependent on our final confirmation”,上述的“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便是模糊性语言,意思灵活,能让人理解,又留有余地。模糊性的语用策略可通过较少的代价,实现信息的传递。
诙谐幽默的语言能使即使处于非常激烈的价格之争中,也能令严肃紧张的气氛变得缓和。这种语言方式不但能活跃谈判气氛,还能增进谈判双方之间的感情,使得错综复杂的谈判活动更为顺利,也对提高谈判效率有一定的帮助。
三、结语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语言所导致的沟通障碍,主要是文化差异引起的心理差异和行为差异,进而形成了交流障碍。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商务谈判人员必须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对商务语境的认知能力。注重商务文化语境以及因文化差异可能造成的理解障碍,掌握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在语言风格、思维方式上所存在的不同,从而采取相应策略。
[参考文献]
[1]魏薇,孙慧玲中西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6)
[2]郝博.商务谈判策略研究综述与构想[J].中国商贸,2012(8)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企业;商务英语语用;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181-02
一、企业商务英语语用的具体应用领域
对于企业来讲,随着业务的扩展和规模的扩大,对外商务谈判成为了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对外商务谈判中,要想取得积极的谈判效果,就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因此,企业商务英语语用具体应用在对外商务谈判领域。企业商务英语语用应用在对外商务谈判领域主要有以下形式:
1.翻译企业商务谈判所需的英语文件
在企业商务谈判中,在谈判之前企业需要对外商的背景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这些资料中通常都是英语文件,为了保证企业能够对外商的背景资料正确地了解和认识,需要企业具备专门的英语翻译人才,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将英语资料和文件翻译成汉语。在这一翻译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中文与英文的文化差异对关键词汇实现正确翻译。二是要在这一过程中,正确运用英语语用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使英语文件的原意能够体现出来[1]。
2.完成企业商务谈判与外商的正常口语交流
在企业商务谈判中,除了英语文件的翻译之外,与外商的口语交流成为了谈判过程的重点。因此,如何保证企业正常的口语交流成为了保证商务谈判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英语口语的运用中,我们不但要清楚跨文化交际理论中所提到的文化差异,还要注重英语语用知识的实际运用,保证企业商务谈判中能够与外商进行无障碍交流,减少口语错误带来的误解,减少因口语表述不清而引起的误会,保证企业的商务谈判顺利进行。从目前企业商务谈判来看,英语语用知识的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3.确保与外商签署的英语正式合同文本的正确性
由于中英文的差异,在关键问题的表述上往往存在一些不同,这一点在其他领域也许问题不大,但是对于企业商务谈判来说就显得非常关键。如果企业没有一支较强的翻译队伍,并且不具备较高的英语语用能力,就很难在商务谈判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旦因为合同签署时不能正确处理合同文本的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犯错,将会对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企业必须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下认真研究企业商务英语语用策略,发挥英语语用的积极作用,保证企业商务谈判的正常进行。
二、企业商务英语语用现状
对于目前多数企业来讲,对于商务英语语用的研究和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对商务英语语用的重要性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这不但是企业经营的实际需要,也是企业商务英语语用发展的必然阶段。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商务英语语用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商务英语语用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从目前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多数企业对商务英语语用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对商务英语语用所起的作用都有较为正确的认识,能够将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2]。有些企业已经将商务英语语用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鼓励员工通过学习实践来不断提高英语语用能力。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商务英语语用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想使其形象化,就要通过实际的商务谈判来培养和锻炼。从目前多数企业的做法来看,对商务英语语用的重视程度都是比较高的。
2.多数企业都致力于培养一流的翻译人才队伍
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商业谈判越来越多,所接触到的外资企业也越来越多,由此急需建立一支一流的翻译人才队伍,来保障企业商务谈判的正常进行。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致力于翻译人才队伍的培养,旨在通过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来达到提高企业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目的。在目前企业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多数企业已经找准了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处理中英文差异,提高翻译人才的英语语用能力[3]。
3.企业商务英语语用对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入
目前企业在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跨文化交际理论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处理中英文差异,使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能够找到切入点,保证商务英语语用能力能够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由于企业商务英语语用能力是关系到企业商务谈判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企业的实际商务英语语用能力来看,较初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4]。但是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企业商务英语语用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企业商务谈判的效果。
三、企业商务英语语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企业商务英语语用所存在的问题,都是在商务谈判中暴露出来的,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剖析,并研究相应对策,努力消除企业商务英语语用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商务英语语用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企业商务谈判取得成功,并为企业带来正面效益。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企业商务英语语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策略 文化差异
引言
在改革开放多年以来,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特别是在2001年以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种经济联系更加地紧密,而英语作为世界上通用的语言之一,在商务活动中被广泛的运用,从而形成一个专业的英语种类-商务英语。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将会变得更加紧密。而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将会变得更加重要。而商务英语在翻译过程中要能够注重对信息的准确翻译,就需要对不同的文化环境进行了解,才能更好地准确地传递出客观的信息。但是,由于我国世界其他国家在地域、历史、宗教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商务英语的翻译中注重找寻两种之间的契合点,确保翻译的高水准。
一、文化语境的差异性表现
在东西方文化中,由于在历史背景。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等都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导致了人们都在语言使用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这种语言习惯也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部分,从整体上看,导致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主要是在几个方面;
1.地域位置的差距
在英语单词中有很多是充满了英语所特有的文化,特别是在英国人的文化意识中,西风是一种温柔的,这是由于英国地处大西洋,西风是从大西洋的飘来的,但是,在中国而言,西风往往就让人们无法接受的事情,曾今也说过“东方压倒西方”的说法,此时,西风也就是代表另外一种意思,是代指西方的敌对势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可以体现两国之间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性。
2.习惯用语的差异性
不同的区域生活的人们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词语的使用习惯方面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人们往往将习惯用语简化为习语。正是由于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下,劳动人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总结和概况。从而总结出精炼生动的词语,并能够通过一句通俗的语言到道出深刻的道理。这就真正体现了艺术总是来源与生活,但是却高于生活的真理。从英国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看,历史上这是一个航海也比较发达的国家,是比较注重海洋的国家,相比我国来说,我国人民主要是在大陆上活动,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况,例如,在英语中“spend money like water”是用钱大手大脚,但是在汉语中却是“挥金如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习惯对翻译工作也会带来影响。在宗教习惯上,大量的习惯用语也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由此产生了很多关于“佛”的用语,例如是“借花献佛”等习惯用语,而西方主要是信仰基督教,同样也产生一些“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 selves”等词语,这些都市不同地域人们习惯用语方面的差别。
3.事物认知方面的差异
在西方的认知事物中,龙一直西方认为是邪恶的怪物,是一种不吉祥的代表物,但是在中国而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吉祥的象征,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同样的dragon业也有“泼妇”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龙在东西方世界中所认识的事物是有些不同的,所以,在英语翻译时要特别注重此类英语词语的运用。
4.在数字认识方面的差异性
在中国还是外国,某些特定的数字都代表着某种含义和象征,但是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这就造成在数字认识方面也会造成一定的差距,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东西方对于喜爱数字和讨厌数字的认识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在中国,4是不吉祥的数字,但是在西方7是吉祥的数字,又如数字6、8、9这些数字都是吉祥数字,都是代表这顺利。发财和富贵的含义,这和西方人们所认知的风俗习惯就明显不同。
二、如何在文化差异中加强英语翻译
在现代的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翻译中,翻译者要能够加强针对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的不同文化差异,所以要能够采取不同的策略,在面对文化差异中可能产生的歧义和误解进一步了解,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经济纠纷,避免财产损失。英语翻译的具体应对策略主要表现在几个主要方面;
1.要能够深刻领会到文化差异词汇的含义
商务英语从本质上看这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信息进行交流,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文化语境下的语言信息转换到另外一种文化语境中的语言信息,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能够逐步了解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矛盾。同时,为了能够确保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翻译者不仅仅要能够跨越文化层面去进一步了解信息的真正内涵,并能够加以灵活运用,在了解到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的基础上,要能够以另一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翻译。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在面对中西文化之间的鸿沟,翻译者要能够有效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自身信息的缺失,相反的,如果不能在两者的文化之间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点,那么,就很有可能会缺乏文化内涵。为此,翻译者就一定要能够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判断文化意义,或者是通过语境推测法,将英语语境和语义存在的密切关联,巧妙地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融合。一个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也不能够完全掌握所有的英语词汇,这就需要对翻译者具有强大的检索能力和查找能力,或者是通过专业人士的咨询又或者是查找商务词典,深入地了解的各种文化信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再现原语句深刻的语言文化内涵。
2.积累相关的原语国家文化常识
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都是由不同国家的悠久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都有着各自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各自国家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完全融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想要全面地了解不同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就必须要尽可能地储备大量的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常识,才能够更为直接地解决商务英语中出现的问题,因此,翻译者可以借助多种手段和媒体来寻求东西方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而保持文化的延续性,为今后解决文化差异提供有效的途径。
3.熟练掌握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
商务英语翻译者只有掌握大量的语言文化的基础上,还要能够掌握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才能高质量的完成翻译工作,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可能会有很多的词汇是很难直接进行转换的,为此,翻译者就必须要能够针对具体的情况来具体分析,灵活地采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通过对不同的文化信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整合,才能有效地保证原语句文化内涵准确地传递到另外一方面去。
结语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商务英语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对商务英语的要求也变得更加苛刻,为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两种不同的文化差距中寻求到共同的切合点,就必须要能够熟练地掌握不同文化国家之间的历史、地域、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我国外贸服务。在针对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况,只有充分地掌握好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尽可能地避免翻译出错,就必须要能够巧妙地运用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同时时刻地关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才能够更好地促使翻译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玉. 有关商务英语翻译特点的讨论[J]. 才智. 2010(13)
[2] 张丽娜. 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3)
[3] 谢彩虹,朱艳宁,张敏. 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