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教学成果展范文

大学教学成果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教学成果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教学成果展

第1篇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2018年度教学成果展演暨师生新年联谊会。首先,我谨代表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关心、支持和帮助市老年大学发展的致以美好的祝愿!向为老年大学辛勤付出的全体教师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全校的学员朋友们们表示美好的祝福!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40年来,老年教育的从无到有,老年大学的初创到发展,全靠改革开放的正确思想指导和改革创新的有效举措。在改革开放20周年之际,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我们的呼伦贝尔老年大学宣告成立。

我校自1998年成立以来,如今已走过了20个春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0年积极探索,20年稳步发展。一步步摸索前行,一步步脚踏实地,一步步走进了每一位学员的心里。“看今朝,旖旎风光秀。”今年九月,我校顺利搬入位于伊敏桥下的新校址, 多平方米的教学楼使我校风貌焕然一新,为我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我市老年教育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我校开设了32个专业,89个教学班,现有教师41名。2018年,各位学员在任课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勤奋学习,努力实践,在各自学习的专业上有了很大提高。在学期结束之际我们举办这场联谊会,希望老年朋友们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唱出晚年幸福生活、舞动夕阳美丽风采、奏响师生和谐篇章。

今年1月,呼伦贝尔市政府印发了《全市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指明了我市老年大学工作开展的目标与具体做法。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定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新环境、新起点展示出新风貌。

第2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读一读,再抄写”中的词语。

2、让我们看看子弟兵怎样战斗的?战斗的结果如何?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描写场面1:大堤抢险

2、画出描写子弟兵动作神速、奋不顾身、豪言壮语和英雄气概的词语。

3、讨论:“惊心动魄”可以用在哪些情况下?

4、男生、女生分层次朗读。

三、精读第三、四自然段

1、描写场面2:铁汉本色

2、你认为黄晓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顾全大局、意志坚强、动作敏捷)

3、指导朗读。

四、精读第五自然段

1、默读,找出四个排比句,圈出排比词。

2、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3、“闪烁”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4、男生、女生分层次朗读,齐读。

5、练习背诵:试背,齐背。

五、精读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完成练习

1、画出感人的语句,自读。

2、造句:回忆使用情境和对象,自己造句,交流,修改。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片断。

2、完成《练习册》。

3、完成《拓展阅读》。

4、完成感想文。

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强化语文诵读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他们需要画面丰富自己的认识。

小学生的性格具有情感性的特点,他们需要激情点燃自己的智慧。

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3篇

[关键词]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历史进程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6-0066-05

大学教师发展(facultydevelopment)广义上指发生在大学教师身上的总体变化,这些变化源于学校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狭义上指为改进大学教师的教学或科研成效而设计的一些发展项目,它包含四个层次:改进课程的设计,改进教学技能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学发展);提高专门技能或学科研究(专业发展);提高管理职能方面的绩效(组织发展);改变大学教师对自身的理解和认识,改善他们的社会和组织环境,改变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态度(个人发展)。

一、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历史

在美国,大学教师发展长期以来就是增强高等教育活力必不可少的策略和手段。尽管休假年从1800年起就在美国大学实行,但是大学教师发展更多特指学科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对本学科教学的精通。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侧重培养特定学科领域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新教师的定位、教授职位的审查、学术休假和课程负担的削减等等,后来又扩大为包括专题学术讨论会报告、出公差、教学效能计划。所有这些策略都是为了更好地确保大学教师在高校里的生存和发展。

1.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

在高等教育领域,尽管人们对教学改革的关注由来已久,但大学教师发展办公室和中心也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20世纪60年代教学新方法在高校的推广,其中一条途径就是建立视听中心。最初只是提供一些技术服务,后来扩大为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的咨询。在很多校园里,新的视听中心是管理者的骄傲,也是来参观的州议员的一个必经之地。然而,起初该中心却鲜有教师光顾,因此初建时对教师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美国大学教师发展运动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1970年以前,美国很少有人关注大学教师发展,很少有学院和大学提供持久连续的教学改革项目。第一个教师与教学发展中心(成立于1961年)是密执安大学和密执安州立大学的教师与教学发展中心。

这一时期的教师发展项目和活动只是少数大学的自发行为,大学教师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不管是项目还是活动都是很零星的,不成体系的,主要还是针对教学发展而提出的。全面系统的教师发展项目尚未形成,大学教师发展的概念也不是很明确,还没有人为大学教师发展提出明晰的系统的概念框架。因此,这一时期人们对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解还很模糊。尽管休假年、访问教授和资助出席专业会议在高校中存在已有一段时间,但直到本科教学成为一个主要议题提上日程,大学教师发展才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主要关注点,所以这时的大学教师发展专业人员几乎没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1958~1968年这段时期被称为美国联邦对学院和大学资助的“黄金时代”,因为大学研究费用增至三倍还多。到1968年,美国政府以学生资助、研究经费和建楼及实验室贷款等形式的资助扩展到美国92%的学院和大学。20世纪60年代早期和中期,受政府资助的激励,美国大学继续扩张,博士学位的数量暴增,这种增长有助于保持美国高等教育的扩张,致使综合大学和很多文科学院也都强调教师研究。由于持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显著增长,这一时期的大学教师发展活动几乎全都以学术休假和公休假等形式进行。

2.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

从1970年起,美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格雷厄姆(Graham)(1997)所说的“停滞的十年”时期,渴望获得联邦资助的幻想破灭。美国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高通货膨胀和其它经济危机,导致了入学率的下降和开支的紧缩。这种情况造成了两种结果:教师流动性的降低和学生批评声的增加,学生们普遍认为大学不关注他们的需要。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爆发了学生抗议运动,指责学院式的课程和教学,尤其是某些课程无关紧要以及教学质量较低等问题。由于抗议发生在一流学者最集中的大学,从而摧毁了这样一个神话,即“一位好教师必须做到的是精通其所教科目”。一些非传统研究生数量的增长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他们中很多人要求更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大学教师的平均水平开始上升,教学的重要性也增强了。随着教师职位的减少和学生抱怨的增加,大学开始把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放在教学上,积极关注教学的改进,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资源及其利用效率。直到20世纪70年代,高校才开始特别关注更有意义和有目的的教师发展,而人们对这一新领域的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增加。

20世纪70年代,很多负责大学教师培训和发展的中心或单位纷纷建立,推动了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快速发展。这些中心通常提供短期课程、习明纳(一种研究生讨论班)、工作坊(一种专题讨论会)、咨询和评价。这时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赖于来自基金会的外部支持,如丹佛斯、莉莉、凯洛格、梅隆、卡内基、福特和布什基金会等。借助基金会的支持,大学教师发展活动常常与高等教育教学与学习的研究计划联系在一起,如锡拉丘兹大学、西北大学、密执安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截止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过半数的学院和大学都设立了教师发展项目。伯格威斯特(WilliamH.Bergquist)和菲利普斯(StevenR.Phillips)等把这一时期称为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有三本大学教师发展的奠基之作面世:伯格威斯特和菲利普斯的《大学教师发展手册》、盖夫(JerryGaff)的《关于大学教师更新》、林德威斯特(Lindquist)的《教学改进项目的设计》。盖夫在著作《关于教师更新:教师教学和组织发展的进步》中明确指出,大学教师发展的三维结构是由教师发展、教学发展和组织发展构成的。在这一时期,美国大学的教师开发者们极其关注在校园内赢得对教师发展活动的信任和支持。有专家称,20世纪70年代是大学教师发展的背景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些变化包括人口统计状况、学生数量的递减、成本的上涨和职业期望的变化等等,它们开始显著地影响大学教师的工作环境。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制已经逐渐形成并日渐完善,而且遍及到大多数的大学校园。另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在理论上获得了重大进步,尤其是盖夫和伯格威斯特等人澄清了大学教师发展的概念,并建立了概念框架,使得人们对大学教师发展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在校园内,大学教师发展不再是个别学校的自发行为,相关的组织和机构纷纷建立,尤其是在1976年高等教育专业与组织发展网络(POD)的建立,社会各界也逐渐达成共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行动上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大学教师发展不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开始受到多方援助的集体行为。

3.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学对研究的资助上升,而对教学中心的资助下降。继20世纪70年代开支紧缩之后,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开支扩大。大学从私营部门、州和地方政府那里寻求和获得资助。教师招聘继续保持低调,教师职位短缺。另外,一批新式学生进入美国学院和大学的课堂。他们精通技术和多媒体,这就迫使其他教师反思他们的教学方法,并寻找促进学习的备选策略。到80年代中期,大约60%的美国学院和大学都确立了某种类型的教学改进项目,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在校园里很普遍。与70年代相比,大部分大学教师发展项目仍然受到私人基金会的资助,所不同的是,除了私人基金会,还受到一些联邦机构的资助。这一时期,TA发展项目的增长达到高峰,教学与学习中心以及类似的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大学教师发展开始向组织化方向迈进。这些中心都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而且拥有稳定的经费支持。教师发展项目内容越来越丰富和全面,覆盖全校,大学教师发展开始系统化、全面化。

在此期间,一些批评美国高等教育及其对本科教育的报告相继出现。这些报告来自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美国学院和大学联合会、卡内基基金会的欧内斯特·博耶和全国教育协会。报告指出了高等教育中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报告唤起人们对学院和大学中的科目和课程内容广度不足、预备教师的过度专业化和教学与学习质量下降等问题的关注。报告用足够的事实证明,大学需要给教师和教学以更多关注,重建对教师发展的兴趣。1988年全国本科教育质量改进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由美国学院和大学联合会以及西北密苏里州立大学发起的,主要探讨了高校教学质量和多样化的问题。教师开发者开始提供不同类型教学策略的信息,这些策略能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这一时期信息技术出现了,并成为全美教师开发者的主要关注点。

在80年代,人们对在职培训的关注远比70年代多,教职员培训项目即便不是普及的,至少也是常见的。问责制在高校的建立,也推动了高校对大学教师发展尤其是教学发展的重新关注。人们进一步肯定了一些大学教师需要通过培训项目提高其教学能力,而管理者需要一些发展项目提高其领导和协调能力,其中大学管理者的专业发展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领域。

4.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大学教师发展专家开始再次检查他们的作用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例如,提供的资源和激励并不总是充分影响到教学和学习或组织过程,并使之发生系统持久的变化;为教师提供一系列的教学效能习明纳或把一些教学书放在图书馆书架上并不能充分促进课堂中实际的教学技能的掌握;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和了解他们关于什么最能发挥作用的观点是设计有效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关键,而实现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教师个人的积极参与;在90年代,问责的重要性增强了,高等教育消费者和社会舆论对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有更精彩的表现,希望大学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鉴于以上的背景,90年代大学教师发展又有了新的特点。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在高校中普遍设立,中心的人员配备和硬件设置都大大增强了,高校拿出常规经费来支持中心的发展,教师的个人发展得到重视。针对教师个人的人生规划、职业生涯的工作坊开设起来。针对研究生助教的发展项目也日益增加,增强了研究生的职业技能,为他们以后的求职做了较好的准备。另外,终身教职后的教师发展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开始强调组织的发展,通过为教师发展创设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发展的有效性。这一时期,大学兼职教师的发展问题开始提上日程,雇用兼职教师可以大大节省成本,因此各类高校不仅仅是社区学院开始大量聘用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发展也日益得到关注。

随着我们对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解逐渐成熟,大学教师发展的范围已经并正在扩展。教师发展的原始动力——改进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已经纳入到高校的生存需要轨道。现在的发展问题不仅仅要求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技能,还要求从总体上实现教师的发展,着眼于如何为教师创造全新的事业选择,如何再开发出吸引新学生群的课程和如何保持大学的活力和竞争力。虽然成功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未必能解决高校中的所有问题,但由于项目的推广,教师态度、过程、体制已经发生了变化。成功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通常对校园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虽然财政紧缩,绝大多数的大学还是继续坚持教师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由前面的历史不难看出,大学教师发展主要围绕教师个人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学技能。经过过去的三十多年,在高节奏的科技化和全球化的社会,这种传统的甚至有些狭隘的大学教师发展观不再充分地满足教师和大学的需要,大学教师发展当前的努力更多地集中于:应对生命力与更新的问题;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支持既定的大学使命;应对教师和大学的“生存能力”问题。可见,每一时期大学教师发展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这与当时的社会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密切相关。

二、对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启示

随着我国逐渐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高校在关注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同时,对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关注,由此也就把焦点集中在高校教师身上。长期以来,人们对高校教师都寄予很高的期望。一方面他们是教育者,负责“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还是学习者,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跟上时展的步伐,传授新的适应时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在国内,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至高校,并没有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

首先,在国内虽然很多人意识到教师需要学习,需要发展,但通常认为学习和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事,属于自我提升,别人似乎没有这个义务帮助他们。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并没有把教师的发展问题纳入考虑的日程,教师考核远远重于教师发展,对教师发展没有给予积极主动的支持。其次,现有的教师管理制度又束缚着教师的自我发展,沉重的教学负担,巨大的评价压力,使得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一线上奔忙,抽不出时间自我发展,即便他们很想提升自己,但是缺乏时间和精力。再次,近年来高校也开始重视在职培训,选派一些教师到知名大学进行培训和学习,虽然有成效,但是培训不等于发展,培训是发展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内容,而且教师发展是长期性的计划,不是短期的培训就能实现的。美国的大学教师发展在联邦、州和院校层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教学管理者们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给教师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机会。基于此,国内高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大学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校内外的制度环境和心理环境。校外环境,就是国家设立一些针对大学教师发展的专项拨款和基金,为大学教师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资金;教育部成立一些集中的教师发展机构和组织,以负责一些具体的教师发展活动和项目的运作,并评价其实施结果。校内环境,指的是在院校层面重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把教师发展作为一个重要议题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战略轨道上来,为教师发展创设良好的组织氛围,让全校意识到它不仅是教师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学校继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形成教师发展的紧迫意识,成立一些院校层面的中心或办公室,由相关专家负责管理,专门负责本校的教师发展,设计一些适合本校教师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发展项目。在系所层面上也可以组织一些发展活动或项目,帮助本系所的教师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同行之间展开合作。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展开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交叉学科教师的发展,并对获得终身教职的教师提供一些发展机会,使发展贯穿教师的一生。

2.采用弹性的评价考核机制

当前高校的教师评价机制,规定得过死,缺乏弹性,没有真正起到以评价促发展的作用。教师在评价的巨大压力下,苦不堪言。一方面,他们肩负着教学的沉重负担,尽心尽力地上课,过多的教学工作量让他们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他们还必须应对校内的各种考核,除了教学,在科研上还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否则任期考核面临不过关的危险。国内的高校教师在考核评价的巨大压力下,发展根本无从谈起。首先在时间上就无法保证,心理上也没有准备。所以,采用灵活的富有弹性的评价考核机制十分必要。教学上好的教师,在考核时要关注到他们这方面的优势;科研上突出的教师,评价时也要注意到。引入同行评议机制,由同行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进行评价,为教师的晋升和留任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并使评价过程更加公正和透明。通过组织一些专门的习明纳和工作坊,分别对这两类教师进行培训。例如,可以组织教学工作坊和习明纳,帮助一些新教师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组织一些科研工作坊,请一些专家或科研上突出的同行介绍经验,相互学习和促进。另外,要把评价和发展结合起来,以评价结果确定教师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计划,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观;形成发展;影响因素;教育方式

一、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形成发展过程意义

当今社会是一个大融合、大包容的社会,当然在这之中也有不少的缺陷和矛盾在里面,这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在形成良好的政治观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阻碍,甚至有少数的大学生直接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政治观。良好的政治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降低他们误入歧途的几率,而且好的政治观更会是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中获益匪浅。在了解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后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他们的政治观的形成倾向,进而能够达到良好教育的效果。

二、影响大学生政治观形成发展的因素

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即是哲学上说的外因,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外部环境。它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方面的环境。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已经脱离父母独自生活,因此,家庭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外作用正在逐渐减弱,而学校的教育作用则日益突出。一个人从懂事起就在不断地受着周边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作为一种外部信息刺激虽只起着一个外因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教育非常关键,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可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形成什么样的政治观。

2.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即哲学上说的内因,就是常说的内部因素,就是人的主观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主要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人们的思维宽度和广度等等。在这些内部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连接和相互渗透的作用下就会形成人的一个大致的政治思想框架,这将直接影响着人的政治观的发展和形成。一个人的政治观形成的内部因素中道德认识是前提和基础,因此,大学生的政治观的发展和形成的问题关键在于道德信念的建立。

三、大学生政治观发展过程展现

1.主体与客体因素平衡协调发展

大学生政治观的形成,其过程十分复杂,但不失协调。在大学生的政治观形成的过程中,具备一种主体和客体的协调统一性。不管是在日常的社会实践还是在平日与他人的交往中,这种主客观两方面的在社会实践和交往中,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都在不断地进行协调和统一,最后并逐渐地形成大学生的一种稳定的政治观。在大学的日常教育中,大学生对同一种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教育结果会形成不同的观点。

可见,大学生的政治观的形成主要在于自己也就是我们说的主体,而外部因素,即我们说的客体只能起到影响的作用,而最终大学生政治观的真正形成则在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统一发展。

2.在教育的环境中形成和完善

教育是大学生政治观的形成最好的剂,他们在现实的社会实践和交往中不断地协调和平衡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教育环境就会在这个协调和平衡起到一个的作用,使得他们所接受的政治观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以逐步达到政治观的理想境界。当今大学生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和影响,因此,要想让他们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政治观就必须了解他们在政治观点上的差异性,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四、教育方式建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政治观的发展和形成不仅对自己而且对他们即将面对的社会是相当重要的。而且,大学期间是大学生政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大学期间的教育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1.注重主体教育

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很重要,这可以使学生充分地相信自己,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心智潜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政治观取向。同时,通过主题性教育可以很好地提升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正确价值观取向的能力。

2.注重开放式教育

政治观的形成并不是教授学生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接受政治道德上的驯化,而是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不断地进行认知体验,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个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3.重视自律教育

自律,是一个人形成良好政治观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在这种品质的约束下,人们才会自觉地抵制那些不符合常理的政治道德观点。大学生处于政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注重自身自律,而学校也应该更加注重大学生自律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正确地评判自己。

4.隐性教育不可忽视

隐性教育换句话说就是间接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它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之中自觉地接受身边的一切可以接受的事物。因此,隐性教育不可忽视,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正确的政治观输入到大学生的脑袋和心灵。

参考文献:

[1]张建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5).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

一、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广大青年大学生是党和国家极其宝贵的人才资源,而怎样培养素质过硬、能够适应时展的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科学、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教育,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出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符合时展需求的人才。

二、主题教育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确定主题教育月度具体内容

(1)在3月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倡导文明、和谐、友善。可以通过各班团支部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植树活动,把这些活动进行总结,留好资料。必要时可以将志愿活动视频做成光盘。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

(2)在4月份,开展“纪念詹天佑、追寻詹天佑”活动。在詹天佑纪念日之际,学习“爱国、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詹天佑精神,倡导学生“弘扬詹天佑精神,立足行业成长成才”。在清明节之际,利用南京周边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3)在5月份,开展“创建美丽校园”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修德养成,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深化“文明餐桌行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舆论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弘扬传统美德,大兴勤劳节俭、尊德守礼、孝老敬老之风。

(4)在6月份,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引导大学生文明学习、文明生活,公平有效地享用教学资源;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确保毕业生安全有序离校。开展“诵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等。

(5)在9月份,在新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各院系围绕活动主题,召开主题班会、组织专题活动,内容上要紧贴主题教育活动精神内涵,将主题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低年级学生。

(6)在10月份,开展“三爱三节”活动,通过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美德、校训的宣传和实践活动,以先进典型报告会、网络专题报道、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展现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的良好精神风貌,营造良好的校风。

(7)在11月份,开展“校史校情、爱校荣校”教育活动,发挥校史馆、江苏省铁路教育馆、铁路专业馆的教育作用;继续推进“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到校做讲座;通过新媒体报道、主题活动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学校的发展史、校友的成长史,展望未来,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8)在12月份,开展“廉政清风、法制建设进校园”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同时结合普法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明辨致知”,着力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共同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校园。

2.具体的贯彻落实

(1)提高认识,进行宣传动员。从学校层面提要求,召开专门的学生工作会议,并正式发文。各二级学院要积极对待,部署到各年级各班级,召开专门的班主任会议、学生干部大会进行宣传动员。

(2)建立有效的考核评比机制。学校对二级学院进行考核,二学院对班级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颁发荣誉证书。对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干部进行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对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在评优时重点考虑。

(3)通过主题教育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是教师与广大学生中间的桥梁与纽带,各级要抓住主题教育的有利时机给学生干部布置任务,并且在学生干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有力的指导。通过主题教育充分培养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三、结论

通过有效的主题教育可以培养出有灵魂的大学生。一个人有了灵魂,就能够正确把握人生的航向,学校主题教育对于一个人全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水平、有信念、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白波,吉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第6篇

一、“五关”和“六技”活动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鸡西大学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陆续确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指导思想,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深化师资队伍后备力量建设,切实加强对全校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扶持力度。

本次阶段性成果验收从工作方案到验收细则的制定;从评审小组人员的选定到验收工作的各项事宜都安排到位,细致具体。评委对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指导思想明确,评价标准统一,观测点和评分细则详细具体,共分“五关”和“六技”两大方面进行评审,尺度基本一致,符合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保证了评价的质量。

二、青年教师通过验收工作的总体情况

在各系(院)的主动配合和积极支持下,使验收工作进展有序。绝大多数教师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态度认真,全力发挥,努力上进。从他们的佐证材料中能展示出鸡西大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阶段性成果验收具体情况。

(一)整体情况分析

鸡西大学共有124名青年教师参加,本次验收主要针对“五关”和“六技”两大方面综合评审,从评审情况看“五关”成绩较高(85分以上,61人,优秀率为49%;75-85,42人;60-75,20人,整体及格率为99.2%;60分以下1人,不及格率达0.8%);“六技”成绩(85分以上,6人,优秀率为4.8%;75-85,28人;60-75,62人,整体及格率为77.4;60分以下28人,不及格率为22.6%); 五关六技综合总评成绩(170分以上,21人,优秀率为17%;150-170,46人;120-140,51人,整体及格率为95.2%;120分以下,6人,不及格率为4.8%);

(二)青年教师能按验收要求,精心、认真准备,在以下几方面做的效果较好。

1、五关―专业理论。青年教师能积极主动、独立承担两门以上(含两门)本专业课程,并在课堂中教学效果良好,92%的教师成绩能到达7.5-12分之间;同时重视专业学术论文的公开发表,95%的教师大多数公开发表2篇专业学术论文。

2、五关―经历创新关。由于鸡西大学在近些年来鼓励青年教师做导师、兼职辅导员(教学秘书)或者到机关做兼职助理工作,80%的青年教师累计一学期以上,教学岗位以外校内兼职经历;自06年以来鸡西大学共有149名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有60%的青年教师到校外进修学习。近几年在省、市、校级教学改革、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基地建设相关的建设工作拙见成效,50%的青年教师都能够参与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的编写,并能投入到课程、专业与基地的建设工作。

三、通过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年轻教师的责任心、上进心明显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从实行青年教师“过五关、练六技”大奖赛,全校青年教师踊跃参加,并迅速在全校范围掀起了“热爱教学、思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科研、提升自我、追求卓越”的热潮。青年教师通过课前试讲、教师互相听课,到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及日常随机检查,从督导组听课到学生评教,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监控督导体系,使青年教师一开始登上讲台便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差距,以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开始他们的教师生活,责任心、上进心大大增强。

(二)“严”字当头,宁缺勿滥,青年教师比、学、赶、帮、超的意识空前增强高标准、严要求地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现在,青年教师人人争相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人人争相研讨教学艺术,人人争相钻研业务、完善知识结构,主动按学院和学科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己的教学活动,争相参加科研,在学术研究上有敢试、敢闯、敢于担风险的勇气,关系融洽,团结向上,正气上升。

四、下一步鸡西大学中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一)深化认识,开创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新局面

抓住改革契机,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事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和深度,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

(二)提供服务,全力培养和扶持青年教师队伍

第7篇

2013年,是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建校55周年,是学校开启职业教育30周年。经过代代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从一所普通的乡村中学发展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全面总结55年办学的成功经验,弘扬学校精神,传承学校文化,更好地展示办学成果,进一步凝心聚力,扩大影响,争取支持,实现更大的腾飞,近期,昌平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昌平区教育委员会、昌平职业教育集团与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共同主办了“昌平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展暨校友联盟成立大会”,来自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昌平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兄弟院校、合作企业、国际友人及校友代表等800余名嘉宾参加了大会。

此次活动以“凝聚 传承 创新 发展”为主题,由论坛研讨、专业建设与师生技能展示、校史展览和文化传承4大内容组成,遵循“节俭办会、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昌平区职业教育在资源整合、内涵提升、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成果,集中展现了昌平职业学校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示昌平职业学校建校55年来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变化、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鲜明特色以及发展前景。

会上,段福生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社会各界给予学校的关心、支持与帮助表示了真挚的感谢,对广大校友重回母校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学校将继往开来,继续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朝着“树国内一流职教示范,创建国际一流职教品牌”的学校愿景迈进!

伴随着“我骄傲,我是昌职人”的一声声呐喊,学校顾问刘崇光、校友代表昌平旅游委副主任张凤英、飞来国际花式调酒培训学校校长唐秀与在校生一起共盖昌职印,启动了校友联盟暨“梦想合伙人――我的最美昌平”创意设计大赛。与此同时,大会对忠诚职教奖的10名教师代表、12名改革创新奖获得者、与学校合作的12家协同创新奖单位进行了表彰。 (特约记者 张养忠)

第8篇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研究与实验”开题会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研讨会近日召开

“钱学森之问”蕴含了钱学森怎样的教育诉求?钱学森教育思想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有怎样的内在联系?中国基础教育怎样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杰出人才奠定基础?怎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袁贵仁部长关于“要认真研究、总结和运本文由收集整理用钱学森教育思想”的讲话精神对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有何启示?

4月20日,“‘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研究与实验’开题会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怀柔区隆重召开。著名教育家顾明远、陶西平、朱小蔓、查有梁以及总课题组长赵泽宗、怀柔区教委主任夏占利等,纵论钱学森教育思想,深层解读“钱学森之问”,权威阐释新课程标准,高端指导教改方略,并现场展示了实验成果。

第9篇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首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分布特征与培育策略 《关于做好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 东北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采矿学》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成果总结 国家教学成果奖简介 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 中国联通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衢州中专喜获首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关键环节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简介 2012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简介 数字化透视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全国开展首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关于2015年度“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的公示 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获取科技成果奖的分析与对策 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征文 “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巡礼(一) “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巡礼(二) “纺织之光”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巡礼(二)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项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0XNE033)]

(上接第69页)

参考文献:

[1] 于光荣. 让多媒体技术走进“中国古代文论”课堂[J]. 邵阳学院学报,2008(1).

[2] 李建中. 古代文论教学的当代视野[J]. 中国大学教学,2009(5).

[3] 黄毅. 新时期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J]. 昆明学院学报,2008(5).

[4] 李春青. 中国古代文论两大基本研究路向反思[J]. 思想战线,2008(1).

[5] 齐海英.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接受效果优化论[J]. 高教论坛,2010(1).

[6] 李建中主编. 中国古代文论[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7] 邓心强. 文艺必须虚实结合的当代阐释与文化思考[J]. 理论与现代化,2008(5).

第10篇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4]8号)文件,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日前揭晓。自治区5项教学成果榜上有名,其中1项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基教类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代表了当前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水平,每4年评选一次,奖励等级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等级,授予证书和奖金,包含基础教育(含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

设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区此次获奖的教学成果,既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结合民族特色、高校实际,充分展现了我区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代表了目前我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

■1724名大学新生受助希望工程 白向群出席助学金发放仪式

9月27日,2014年共青团内蒙古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暨“国酒茅台 国之栋梁”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举行,1724名家庭贫困的大学新生受到资助。

自治区副主席白向群出席了助学金发放仪式。

2014年,内蒙古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共筹募捐款657.6万元。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自2005年在内蒙古实施以来,已经累计筹集资金3719.2万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0800名。

白向群勉励受助学生代表,要珍惜大学时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锻炼、强健体魄,全面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感恩社会、报效祖国。

据了解,内蒙古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资助低保家庭大学新生政策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未达到社会低保救助水平,但家庭确实困难的学子身上,争取成为政府在困难家庭学生帮扶工作方面的一项有力补充。

■ 著名作家曹文轩称赞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小学书香校园工程

“我走过许多小学,大学路小学的读书氛围可以说是最浓的。”9月24日下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小学举办的“踏上阅读之旅感受文学魅力――名家进校园”讲座对现场的师生和家长代表如是说。

曹文轩现场讲述了自己投身儿童文学创作的感受,探讨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和写作的技巧,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并现场赠书。

“名家进校园”活动是大学路小学打造书香校园的系列工程之一。据大学路小学校长刘景平介绍,书香校园工程始于2012年,内容主要包括硬件的打造和软件的塑造。

■自治区强化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教育

内蒙古农村交通安全示范校创建工作现场会于9月26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与会人员听取了关于农村交通安全示范校创建工作汇报,观看了学校小交警手势操表演。据介绍,本次现场会旨在推动内蒙古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建立中小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提升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会议要求,内蒙古农村学校继续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和交管大队长期联系,不断创新宣教模式,促进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自治区将建设600所足球特色学校

从2014年开始,教育部将帮助建设600所足球特色学校。在此基础上,自治区计划3年内实现全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覆盖。

自治区提出,要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努力为国家培养足球后备人才。要把校园足球场地建设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标准化项目建设规划,实现每所学校都有1个足球场,抓好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工作,开设足球专业和足球课,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踢足球。同时建立和完善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做到校校有队伍。建立完善少儿体校、盟市级体校、高等专业院校和自治区专业队四级训练网络,力争短期内在全区范围形成多支青少年男女梯队,为自治区专业队和职业俱乐部培养、储备优秀足球人才。

■ 内蒙古一百年小学展出“珍藏版”教学材料

30多年前的小学生作业本,50多年前的教科书,还有年代更为久远的教学材料,9月26日,诸多校友在参观始建于191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恒昌店巷小学的校史馆时,瞬间便被眼前这些年代久远却让人倍感亲切的藏品吸引。

当日上午,恒昌店巷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暨建校100周年办学成果展示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该校五里营校区拉开了帷幕。当天的活动包括纪念恒小建校100周年学生百米长卷现场绘画、名家书法进校园、校史展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专家报告会。

在此期间,该校展出的部分珍贵照片、教学材料吸引众人驻足观看,并纷纷拍照留念。

“《小猫钓鱼》这篇文章咱们也学过吧,不过这本书明显比我们的年龄更大。”在翻看一本纸面暗黄、彩色封面也有些粗糙的语文书时,八零后林女士说。

“这本书的年代更为久远,你看上面都写着繁体字,封面上还有‘山西督军兼省长令’字样。”旁边一位女士拿着一本书边拍照边说。

“这些材料都是我们找老教师、老教授收集来的,特别不容易。有一些书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出的,但都是过去那些年代的东西。”恒昌店巷小学一位常姓主任告诉记者。

第11篇

>> 高等继续教育战略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评估认定的探索性思考 继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干部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西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外籍员工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化环境下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角色互换”视角探索体育专业成人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教学成果培育工程的研究 齐齐哈尔市继续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加强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继续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高校图书馆为继续教育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数字化档案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继续教育在眼科中的开展与实践 反思性教学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探索 规范化教学在美容医师继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路探讨 规范化教学对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路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994-03-14.

[3]黄懿.高等院校各级教学成果培育与申报的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

[4]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5]汪静.简仑教师教研活动成果的评价[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4(27).

[6]赵临龙.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关键环节[J].继续教育研究,2009,(12).

[7]曹霞,张华东.高校教学成果培育机制的实践和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9(26).

[8]陆国栋,徐展斌,张聪,张振良.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现状分析及培育途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3).

第12篇

关键词:北京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在教育领域设立的两项最高奖之一,每4年评审1次,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12年底,北京市开展了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恰逢各高校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部署,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正取得新突破、凝聚新力量的关键时期,一大批优秀成果脱颖而出、备受瞩目。作为评审的组织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度重视,出台了《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办法》《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并邀请了近100名高等教育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履行评审组评议、专家委员会审议、特等奖答辩、评审委员会审定等程序,最终从1,187项北京地区高校自主申报的项目中,评选出663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等奖8项、一等奖274项、二等奖381项。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集中体现了近年来北京高等教育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方面的突出成绩,凝聚着千万北京高教人的智慧和汗水,传递着北京高等教育稳重扎实、锐意进取的理念和精神。纵览全貌,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体现出以下特点:

全面覆盖 厚积薄发

663项获奖成果实现了对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全覆盖。从教育类型来看,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均有代表性改革项目获奖,获奖比例分别占84.2%、7.5%、8.3%。从学科专业分布来看,获奖成果涵盖了几乎全部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其中工学类占比最高,达到24.1%,文学、艺术、管理、教育等类别专业占比均超过了5%。从人才培养类型上看,获奖项目既包括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型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项目,也涉及以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项目,同时兼顾了以培养具有较好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建设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项目。作为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导向的成果评审,本届成果奖包括7大类改革项目:突出大规模、多样化、分类指导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改革;实现跨学科、多专业、大平台的集群式教学创新;贯通“招生——培养——就业升学”整个育人体系的教学模式改革;践行探究式、实践性、个性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跨机构联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改革;探索集约化、网络化、高科技、广资源的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建设;着眼于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探索。从成果项目发展建设周期上看,本届教学成果奖集中展现了近年来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情况,成果成长期平均年限达到6年,73%的成果成长起始于2005年~2009年,同时一批可持续发展长达三五十年的经典教学成果也历久弥新,如“北京大学中文系实习实践教育”项目已历时53年。这些成果的建设遵循教育教学发展基本规律,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凝练,可谓水到渠成、厚积薄发。

以人为本 关注师生

学生和教师是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本届成果奖获奖项目深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更好服务学生、发挥教师作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合力。相当多的获奖项目在改革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积极寻求和应对学生的反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北方工业大学秉承因材施教的宗旨,通过“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使“教”与“学”的互动效果明显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执行者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凸显,很多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是教龄长、科研能力强、正在或曾经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授,他们既是教学执行人,也是科研带头人,更是聚集了一批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率领优秀团队开展改革创新的领路人,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经过多年发展建设,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在国际学科评估中被誉为拥有“一流的本科生和一流的本科教育”,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图灵奖”得主姚期智老师及其优秀教师团队的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

突出教学 彰显特色

本届成果奖的评审进一步强调了教学在高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一大批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要素的建设成果涌现出来。专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在专业建设方面,北京高校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努力形成尖端优势,如中国农业大学提出“科教一体、产业对接”的思路,大力加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北京服装学院则针对新时期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北京高校精益求精,于精品中求经典,有121项相关项目获奖,占总获奖项目数的18.3%。例如,北京工业大学砺剑十年,创建了精品激光课程体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依托自身优势建起了矿物岩石课程群,实现了对多专业发展建设的支撑。同时,15项被广泛应用的优秀教材获得了成果奖,涉及理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专业门类。这些成果的取得,使得北京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要素固本培元,以此为前提开展的综合性改革创新便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整合资源 协同创新

本届成果奖的评审结果透视出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优质资源利用效率,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一项关键举措。第一,校内资源的整合是基础。多个院系、专业联合开展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实践证明,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国际通用工程师学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虽然是以该校中法工程师学院为牵头单位,但实际上是举全校之力,涉及理学、工学多个专业,联合开展的一项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工程教育的新探索。第二,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北京地区高校之间自主开展合作,寻求共性、优势互补,有利于优势集中、避免资源浪费,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展的“北京高校联合构建平台全面提升数学教师教学能力”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京高校与京外高校的联系也日趋频繁,高校间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如北京理工大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紧密合作,开展了理工科大学通识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三,高校与社会在资源共享上也更加全面深入。高校积极向校外扩展,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人才培养基地,共享实践资源,为不同专业、年级和培养类型的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实习、实训,加强就业与创业相关的教学改革,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沟通、合作、自治的水平,实现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例如,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开展了本科人才培养北京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长期开展合作,在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取得的成果很有借鉴意义。

完善管理 加强监控

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届成果奖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很多在教务弹性管理、网络化办公、信息开放共享等方面的改革创新项目获得认可。例如,清华大学明确提出创建“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务运行机制,努力提升教学管理效率,通过建立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增强教学管理的精确化,将服务细化到学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同时,各高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也不遗余力,在相关体系建设中进行了大量探索。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央财经大学进行了财经类高校“一体三全五维”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推进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展了成人高等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需求导向 服务社会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而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合格,需要社会来检验。北京高等教育长期坚持需求导向,人才培养以社会服务为宗旨,在本届成果奖评审中也有集中的体现。第一,积极为国家行业产业服务,培养符合现代化产业需求的领军人物。例如,北京交通大学依托自身优势,紧密追踪产业发展趋势,在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首都医科大学强力整合临床学科,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夯实了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基础;北京科技大学在材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狠下功夫,为材料科学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提供助力。第二,紧密围绕北京地区产业发展情况,培养能够为首都经济建设作贡献的优秀人才。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分别开展了“面向首都,凸显创意——跨学科背景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立足京城,服务首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共管理人才”项目建设,努力接好地气,服务北京;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更是以服务首都经济转型为目标,实现融合发展,促进产学协同,努力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第三,服务北京的社会建设,力争将高等教育的建设成果送到千家万户。例如,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西城区经济科学大学、石景山区业余大学等共同开展了“立足首都、服务社区,办百姓身边大学——北京地区性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办学模式创新”项目,力争使高等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能够造福万家。

面向世界 交流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而北京作为全国的对外交流中心,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一特点在本届成果奖评审中也非常明显。大多数获奖成果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各高校正在稳步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的国际化办学体系。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开办“国际小学期”,集中建设了中国研究系列、学科前沿及学科通识系列、语言培训系列三大系列课程群,每年有3,000名左右本校本、硕、博学生与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名左右国际学生同堂上课,授课教师中80%以上为海外教师。这样的举措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而且对提高北京高等教育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大有裨益。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开展海外研修、交换学习、参与国际会议与竞赛等交流合作项目推动学生和教师“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向流动,锻炼师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特色,构建起“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引入国际化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短期学习和文化交流、语言环境和校园活动,推动第一、二、三课堂的联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已经落下帷幕,但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永不会驻足停歇。本次评审是对以往工作成效的肯定,同时也是各高校鼓舞士气、鼓足干劲,加速发展建设的新起点。第一,各校在成果奖评审过程中,对本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今后如何统筹协调,将优势成果保持住、发扬好,同时弥补不足,实现全面发展,是各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二,获奖成果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如何发挥这些成果的辐射引领作用,实现优秀经验的推广、优质资源的共享,是摆在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第三,通过成果奖的评审,各校的优势特色更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从北京高等教育全局发展的角度出发,如何通过合理的调整,实现资源的更优化配置,更好地推动北京高校个体和北京高等教育整体的联动发展,是北京市面临的紧迫任务。另外,成果奖评审中涌现出了很多区域性合作和国际交流合作优势项目,但北京高等教育作为全国领头羊,作为首都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窗口,在服务全国教育、经济和社会建设,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中,依然任重道远。

第13篇

一、大赛内容

1.教学论文:展示地理课程改革创新、地理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文章。

2.教案学案:呈现地理新教材剖析研讨、地理课堂设计探究的课例课案。

3.教材教辅:交流校本与乡土教材开发利用、高考与中考复习指导编撰的研发成果。

4.教研课题:汇集各类型科研课题、各层次教研成果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著作。

5.学生论文:荟萃中学生、师范生、研究生学习历程、行动研究的心得体会。

二、大赛要求

1.教学成果应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有启发性和代表性;表达准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请在稿件中注明详细联系电话、地址及邮箱。

2.可寄纸质稿件也可寄电子稿件。纸质稿件请寄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收,邮编:400030,务请在信封正面注明“探索杯教学成果大赛”字样,以区别于其它稿件。电子稿件请寄至:,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探索杯教学成果大赛”。

3.参评稿件每篇评审费为120.00元(中国地理学会正式会员凭会员证复印件,每篇稿件评审费100.00元)。寄出稿件时请一并从邮局汇款且在汇款单附言注明“评审费”字样。汇款人姓名、地址需与稿件作者的姓名、地址一致,以免出错。汇款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400030)。

4.大赛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6月30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5.欢迎参赛,具体事项请与大赛办公室联系:023-65362774。

6.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三、评奖办法

1.主办单位将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组成评选委员会,对稿件客观公正地评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

2.获奖证书将加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公章。

3.获奖揭晓后,拟将在本刊2014年第9期公布获奖名单。

4.欢迎对本次活动提出意见及建议。

第14篇

一、大赛内容

1.教学论文:展示地理课程改革创新、地理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文章。

2.教案学案:呈现地理新教材剖析研讨、地理课堂设计探究的课例课案。

3.教材教辅:交流校本与乡土教材开发利用、高考与中考复习指导编撰的研发成果。

4.教研课题:汇集各类型科研课题、各层次教研成果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著作。

5.学生论文:荟萃中学生、师范生、研究生学习历程、行动研究的心得体会。

二、大赛要求

1.教学成果应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有启发性和代表性;表达准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请在稿件中注明详细联系电话、地址及邮箱。

2.可寄纸质稿件也可寄电子稿件。纸质稿件请寄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收,邮编:400030,务请在信封正面注明“探索杯教学成果大赛”字样,以区别于其它稿件。电子稿件请寄至:,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探索杯教学成果大赛”。

3.参评稿件每篇评审费为120.00元(中国地理学会正式会员凭会员证复印件,每篇稿件评审费100.00元)。若需刊有获奖名单的第9期杂志,请在评审费基础上加汇9元。寄出稿件时请一并从邮局汇款且在汇款单附言注明“评审费”字样。汇款人姓名、地址需与稿件作者的姓名、地址一致,以免出错。汇款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400030)。

4.大赛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6月30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5.欢迎参赛,具体事项请与大赛办公室联系:023-65362774。

6.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三、评奖办法

1.主办单位将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组成评选委员会,对稿件客观公正地评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

2.获奖证书将加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公章。

3.获奖揭晓后,拟将在本刊2014年第9期公布获奖名单。

4.欢迎对本次活动提出意见及建议。

第15篇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加强兴趣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感受音乐的魅力。在中职院校中,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应以实用性和专业性相结合为主要方向,优化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在创新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潜能。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兴趣培养;教学成果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步伐的加快,教育改革成为中职院校发展的主旋律。与此同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家长普遍关注幼儿对艺术的感知力,对幼教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课堂、游戏等环节中发挥着辅助作用。因此,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强化钢琴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具有关键意义。

二、加强情感的引导

在中职院校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接触钢琴学习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同学认为难度较大,包括识谱障碍、手指僵硬等。因此,在初学时加强情感引导具有重要作用。钢琴是一门陶冶情操的艺术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只针对钢琴结构、曲目示范进行讲解,将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在练习过程中重复、机械性的复习不利于兴趣的培养,在演奏上缺乏感情投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情感引导不仅是对钢琴演奏技能的强化,而是根据旋律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挖掘乐曲中独特的感情线路。加强情感理解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建立,特别是基础差、底子薄的同学,用音乐美加强情感体验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表扬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释放情绪,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调节,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尊重学生,做良师益友,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积极、主动地了解钢琴课程,勤奋练习,提高教学成果。第一,优化教学的模式。由于学生钢琴基础不同,教学本身存在学习障碍,常出现教学难、理解慢的问题。因此,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进行方式上的创新具有现实效果:首先,针对课堂内容创新。通常情况下,钢琴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解、课下练习为主要方式,其重点内容集中于乐理基础、演奏手法、弹奏技巧等,对钢琴演奏的艺术价值、乐曲背景缺乏关注,在演奏情感上欠佳。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钢琴教学成果的深入。值得注意的是,在乐曲练习和选择上通常停留在课本练习范围内,以熟练钢琴演奏为主要目的。但是,对于学前教学专业学生而言缺乏实践性,往往造成学而不用、学而弃之的尴尬场面。在课堂内容上可以结合动画片主题曲、课堂游戏、节庆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幼教的钢琴演奏曲目和难度,深入教学目标;其次,将教学与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具有关键意义。即教学主导应由教师向学生进行转变,学生配合程度高,教学成果越优异。因此,结合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练习,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强学习主动性,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加强课堂学习的互动性,有利于调节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将大课与小课相结合,有利于优化教学成果。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同,开展“一对一”教学,能够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钢琴演奏技能。但是小课教学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容易出现时间资源、教师资源的拥挤和浪费。因此,在钢琴基础知识讲解、曲目演奏情绪分析、背景方面以大课进行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集体讨论、分组训练的形式有利于教学成果的优化。两种授课形式交叉进行,取长补短,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化引导。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形式,例如通过接力、轮奏、合奏等形式进行,有利于提高互动性,增强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中职学生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改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有利于强化兴趣培养,将教与学紧密的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重视成果的呈现

钢琴教学成果的展示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就考核方式而言仍需改革。传统的教学以一次钢琴练习曲的考核为主要形式,从而判断学生的演奏能力,专业水平。但是,这种考核判定模式难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多方面、多阶段的检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日后教学工作缺乏有效性引导。因此,在教学成果的判定应从多方面进行考核,包括学生对钢琴结构、演奏技巧、情感输出、艺术理解力等。在乐曲演奏方面不仅仅要考察学生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观察学生的感情投入和对乐曲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简单即兴伴奏能力,也是教学成果的重要方面。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变动情况即兴演奏曲目,包括音乐游戏、合唱独唱、舞蹈旋律等。但是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对幼儿教学歌曲了解不足,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有心无力。因此,在教学成果展示方面需要打破常规,对学生伴奏能力进行考核。

四、结束语

在中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和创新,提高学生在钢琴学习上的兴趣,培养对乐曲的感知力和情感的控制力,有利于学生艺术情操的养成。与此同时,优化教学手段,在课堂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

作者:韩越 单位:葫芦岛市连山区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朱红英.浅谈中职校学前专业钢琴教学策略的探索和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3).

[2]刘方.关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基于吉林市北华大学师范分院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