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研经费的作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电算化;额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125-02
高校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主阵地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等院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大幅增长,科研项目经费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资金的重要来源,其资金来源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科研项目经费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关系到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提高以及高等院校的学术风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因此,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引入预算控制的理念,由传统的手工控制额度向电算化额度控制升级,对于规范科研经费使用、预防腐败滋生、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算化额度控制的必要性
在手工环境下,虽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编制了预算,但由于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数据,导致预算控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环节的脱节,事后层层汇总的实际数据已经失去了与预算数对比的意义,所以预算管理在许多高校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真正起到额度控制的效果。而额度控制是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最核心环节,它的实施效果最终决定着预算管理成功与否,所以建立有效的电算化额度控制系统对于提高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与传统手工控制额度相比,电算化额度控制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功能,不仅能通过总账子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实际发生额、自动计算出实际发生额与预算之间的差异,而且通过局域网的内部数据共享功能,为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和课题组负责人提供经费支出的实时信息。与手工环境下额度控制相比,电算化额度控制系统具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评估的三大优点:(1)能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支出最大程度地按照预算执行;(2)通过预算额度与实际支出的比较,能使项目负责人随时了解项目总经费中各科目额度使用情况,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3)评估原始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今后科学合理规范编制预算积累经验。
二、电算化额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电算化额度控制是指财务人员利用现有高校财务管理软件并与信息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开发针对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特点的经费预算额度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项目总经费额度控制、总经费中各科目的额度控制以及部分科目可调整弹性额度控制等三个层次。通过经费预算额度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电算化额度控制,财务人员可以方便地对科研项目经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在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总体指标控制的同时还可对其具体使用费用指标进行控制,在使用中如出现个别费用超支,系统会做出相应的提示。保证科研项目经费按照控制额度使用,做到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评估的有机统一,确保资金使用计划按预算严格执行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成本分析核算。在项目完成时,通过电脑可以迅速的作出财务报表,并作出相关财务指标分析,为以后的经费使用提供基础,从而做到了事后绩效评估。
电算化额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要遵循“以项目经费管理部门要求为宗旨,以项目类别为基础,以项目经费预算为依据,实现科学合理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首先,项目经费预算要遵循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文件规定,在项目经费预算要求的总原则下合理编制各科目额度;其次,科研经费预算中额度控制依项目类别不同而异,高校科研经费按来源渠道可分为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是指中国各级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性科研资金的投入,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受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际组织委托开展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经费。横向经费与纵向科研经费对额度控制的要求不同,各支出科目应根据科研需要合理设置;另一方面,纵向项目的项目性质也多种多样,如科技部973项目、863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分别侧重于基础研究、集成开发研究和示范推广应用研究,不同性质的项目总经费中各科目支出所占比例存在差异,如差旅费比例可从10%~30%,劳务费比例可从5%~15%,根据项目任务需求和预算比例,各科目的额度也应作相应调整,真正体现科学合理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电算化额度控制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一)电算化额度控制是实现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与经费管理部门信息畅通的重要渠道
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两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但长期以来,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缺少沟通和协作,科研管理部门只注重项目、经费总额、成果管理,对各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不清楚。很多高校的科研部门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项目资料与信息,不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把经费管理的责任全部推给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只对费用进行核算,不了解科研进展情况,财务部门也没有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两者各成一体,相互脱节,缺乏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与配合,甚至出现账务不符或资产流失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离不开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紧密协作。电算化额度控制是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电算化额度控制,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与经费管理部门都能及时了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相互协调,共同管理,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财务数据估测、预算编制、中期项目评估、项目完工决算都离不开财会人员的专业指导。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到经费入账、中期评估以及项目结题结账的整个过程内,科研部门应与财务部门协调工作,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质量,为财务部门在科学合理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下控制额度提供依据。同时,财务部门还可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收集项目开展进程中经费支出等财务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科研管理部门,共同督促项目组根据项目进程结合结余额度合理使用经费,实现项目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效益管理的三者统一。
(二)电算化额度控制是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的重要环节
在目前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下,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支出拥有较大的自。但是项目负责人多为学术型人才,往往缺乏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和财务专业知识,从而在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容易出现不合理或混乱现象。例如,由于项目负责人同时主持多个在研项目,平常的科学研究又具有相关性和交叉性,一次采集数据的差旅费可能几个项目都能支付,因此,项目负责人报销差旅费时在经费本的选择上往往具有很大随意性。假设在研甲、乙两个项目中差旅费预算各为10万元,此时在甲项目中已支差旅费12万,乙项目中列支3万,由于采用传统手工环境下控制额度,项目负责人看不到各科目的使用情况(又没时间去汇总),继续在甲项目中报支差旅费,这样的事屡屡发生,甲项目结题时会发现差旅费严重超支,其他支出科目如材料费明显偏低,等乙项目结题时相反差旅费明显不足,材料费又超支,这时为了结题就只有调账,将甲经费中的差旅费调到乙经费中列支。然而,使用电算化额度控制下,在凭证录入时输入科目明细后,系统会自动提示相应科目的控制额度和结余额度,从而进行有效的超支控制。因此,规范科研经费支出必须实现传统手工控制额度向电脑自动化控制额度转变。
(三)电算化额度控制是健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监管机制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关于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往往由一些行业规定来规范,或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理解制定一些管理规定,国家出台的正式规范文件还很不完善。这使得学校与学校之间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求、资金使用、开支范围等项目上标准不一、各行其是。科研经费管理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使得部分科研经费实际支出用途与申报时的用款计划不一致,为了保证结题报告的报出,项目负责人常常不按实际支出情况填报结题报告,或者通过调账等方式将不符合要求的支出更改为符合要求的支出,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无从考核。财务审计人员在对科研项目的结题审计时也只是核对决算报表与财务系统中的余额是否一致,而传统手工控制额度下的各科目支出情况无从知晓,由于面广量大而无法核对。因为缺少对科研经费使用全过程的监控及对项目结果的考核评价,很多学校还存在根本不对已结题项目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结题审计或在结题审计时马虎对付的现象。使用电算化额度控制就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财务审计部门通过登录权限密码进入项目查询系统,可一目了然地了解项目支出中各科目实际使用的明细和汇总的额度使用和结余情况,从而健全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 姚震,金云美,孙思惟.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6-58.
[2] 王舒.关于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全周期管理的启示[J].会计师,2011,(7):33-35.
关键词:预算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预算编制管理 预算执行管理 预算决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32-02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科研经费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申报、实施和验收是否顺利、高效和合理。但在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中,经费管理往往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尤其是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更是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境地,从而导致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种种乱象。很多学者都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其中有些学者在分析原因时都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于高校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鲜有学者对这一重要性进行具体的剖析。如果不能揭示预算管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想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是很困难的。因此,分析和揭示预算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成为我国高校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总体上包括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管理和预算决算管理三个重要环节,而这三个环节又直接影响到科研经费管理的三个重要阶段。
一、预算编制管理是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关键前提
高校科研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科研项目的申报,只有申报成功才会有后续的科研活动和科研管理。很多高校在科研项目申报时的管理主要看重的是申报书的内容和项目的可行性,很少注意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问题。但“项目经费的预算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1}因此从整个科研项目的管理上来看,预算编制是否合理至少从两个方面影响到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活动。
1.预算编制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申报的顺利批准和项目经费的获得额度。预算编制是项目申报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家衡量项目可行性和真实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份好的项目申报书必须包括科学合理的项目经费的预算。如果预算编制不合理、不科学会直接导致两种情况,从而影响项目申报。一是,如果预算编制不合理会影响到专家组对项目申报意图和可行性的判断,从而导致项目申报不能获得批准。在项目申报中,有些项目负责人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即他所申报的项目无论是从创新性、论证性和条件保障上都并不比别人差,甚至会比相关项目要好,但却不能获得批准。究其原因,预算编制是否合理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如果预算编制不合理,一方面,会使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对经费使用与项目研究之间的关系没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不能有效的使用经费进行科研,换言之,专家组认为项目负责人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措施;另一方面,如果有些经费在预算编制时过高或过低,也会导致专家组对于该项目的申报产生质疑,这就必然导致专家组的反感,最终不会批准该项目的申报。
另一个情况是,不合理的预算编制会导致不能实现科研经费申报的目标。因为如果预算编制不合理会出现某些经费项目申报过多,而另外一些经费项目过少,最终影响专家对项目经费的测算与批准。“课题经费预算编制结构不合理,会导致专家组评审时对比例偏高的预算进行削减,但专家组评审时对比例偏低的预算是不可能主动给予调增的”。{2}这也就是为什么性质相近、难度相仿的项目,有的可以获得申报经费的全额批准,有的却只能获得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因此,要想顺利获得项目研究所需要的经费,就必须加强预算编制的管理,从而保证科研项目经费申报目的的顺利实现。
2.预算编制管理直接影响到项目研究是否顺利进行和预算执行管理与结题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首先,预算编制不合理,不仅会使经费批准额度达不到要求,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到项目的研究过程。因为如果预算不合理,就会使得在研究过程中实际所产生的费用与预算不吻合,而目前的项目经费的管理政策是,经批准的预算经费原则上不允许调整,即便调整也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而且预算变更审批手续繁杂,其中有些科目的预算还只能调减,不允许调增。这就造成需要较多经费的活动因为预算中列支的较少无法开展,而有些不需要那么多经费的活动出现经费剩余,最终影响整个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预算编制不合理,会使得预算执行出现困难。由于目前没有相应的预算执行管理政策作为支撑,财务人员没有预算执行管理的权限,所以在日常的项目经费的核算中,预算执行管理是整个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预算不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费使用结构和额度的不科学,在实际执行中必然会出现有些科目会超出预算的额度,而有些科目资金使用率又不能达到要求,执行起来非常困难。最后,预算编制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到预算决算和项目验收的顺利进行。目前科研项目的验收,除了对科研成果的评估以外,财务数据即决算则是重要指标之一。很明显,如果预算编制不合理,就会使得在预算执行中出现不该超支的科目超支,该使用的经费无法使用等情况,最后使得决算无法进行,而决算无法进行也就会使得项目验收不能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管理是高校科研项目能否顺利获得批准乃至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前提,其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起着源头把握和经费保证的作用。
二、预算执行管理是科研经费有效使用的根本保证
合理的预算编制好以后,如何使得科研经费合目的、科学有效地使用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预算执行管理不仅是一个经费报销问题,而是对经费使用的合法性管理,对经费使用的合目的性、经济有效性管理,是保证科研经费科学使用的条件和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1.严格的预算执行管理是科研经费合目的使用的保证。科研经费属于专项经费,各项费用的支出都必须以顺利完成科研任务为目的,且各个支出项目都必须围绕着项目研究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目的性,又称目标相关性。这就要求在经费使用中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所列项目支出,不得进行挪用、虚报或恶意套现。
2.严格的预算执行管理是科研经费合政策使用的保证。科研经费是由项目批准方委托高校管理的用于相应科研活动的费用,其使用必须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即既要符合政府科研经费使用的政策,又要符合相关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还要符合科研活动的管理政策,不能违规违法使用科研经费,这就要求在预算执行环节严格要求,做到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
3.严格的预算执行管理是科研经费经济合理使用的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不仅要与科研任务、科研目的相一致,而且要符合相关的政策法规,还要做到经济合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做到这一点,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严格的预算执行管理可以避免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做到每一笔科研经费的使用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从而保证科研活动的高效性与科学性。
三、预算决算管理是科研项目顺利结题的有效保障
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和科研项目批准单位对项目结题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必然要求高校科研项目在结题时不仅要完成科研申报书所提出的科研目标,而且要按预算科目合理有效的使用相关的科研经费。在这种背景下,科研经费的预算决算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只有严格按照所编制的预算科目进行决算,才能有效约束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从而做到账实相符,使经费使用与科研活动相一致,保证项目结题的真实性。现在有些高校在决算阶段,由于没有严格的预算决算管理,在账实不符的情况下,为了顺利结题,导致调账、挪账,甚至造假账的现象出现,严重干扰了项目结题的真实性,不仅影响了该项目的顺利结题,严重时更影响到整个项目申报单位的其他项目的申报。
2.只有严格预算决算管理,才能保证科研活动与经费使用的一贯性、相关性与合理性,有利于项目结题的顺利进行。严格的预算决算管理,一方面可以真实反映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的进行情况,从而使得在结题验收时能够对科研的不同步骤有一个数据上的直观把握;另一方面可以真实反映课题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是否有结余,结余是否合理等都可以得到直接有效的反映。这就为项目验收方对项目研究的效率、效益和成果进行评估和验收提供了全面、合理、科学的财务信息,最终有助于项目的顺利结题与验收。
3.严格的预算决算管理,可以有效杜绝结题不结账现象的发生,保证结余经费的科学管理以及结余经费使用的合法合理性。由于缺乏严格的预算决算管理,“科研项目已办理结题,但科研经费却迟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现象在地方高校中也较为普遍”。{3}这就造成了科研结余经费的“私有化”或个人化的情况,从而导致结余经费使用的混乱,也不利于高校对结余经费使用的有效监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在科研项目申报阶段通过编制管理为申报工作提供经费使用的科学设计和指导,为项目获批后的经费使用提供了科学的框架;在科研项目的研究阶段通过执行管理保证科研经费的科学、合法与高效使用,使科研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科研项目的结题与验收阶段通过决算管理为项目结题与验收提供科学有效的财务数据以利于项目的顺利结题和验收,并能够在结题后保证项目结余经费的科学使用与有效监管。由此可见,预算管理贯穿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始终,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机构成和核心内容。也正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不仅要引起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高度重视,更要建立起严格有效的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和相关政策,并在人员和技术方面提供支持。唯有如此,才能在日益壮大的高校科研活动中,保证科研项目研究的科学性、严肃性与高效性。
注释:
{1}朱宇坤.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1(9)
{2}陆学文.科学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之管见[J].财经界,2010(1)
【关键词】 氢吗啡酮; 芬太尼; 妇科腔镜
中图分类号 R7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12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Hydromorphone in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Method:46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gynecologic laparoscopic surgery,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ydromorphone group(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 group),23 cases in each group.On the basis of seven sev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H group of 15 mi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hydrochloride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10 μg/kg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hydrochloride, C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fentanyl 1 μg/kg.Observed the two groups of perioperative use of fentanyl,recovery time,extubation time,recorded two groups after extubation 1 h Ramsay sedation score and Price-henry analgesia score. Result:Compared with C group,in H group,the dosage of fentanyl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 recovery time,extubation time was shortened, the degree of sedation was moderate, the analgesia was improved,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ydromorphone; Fentanyl; Gynecologic laparoscop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utian University,Putian 3511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22.063
氢吗啡酮由于其强力镇痛作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镇痛、围手术期中重度疼痛的镇痛以及急慢性疼痛的治疗。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是最近两年在国内新合成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不封顶,代谢产物无活性等优点。本研究对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手术开始前静脉推注氢吗啡酮,观察其围手术期的镇痛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2~51岁,体重43~79 kg。排除标准:既往有阿片类/NSAIDS药物应用史、哮喘病史、精神类疾病史、严重心肺疾病史以及手术时间大于3 h。最终纳入研究的患者46例,随机将其分为随机分为氢吗啡酮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常规禁食禁饮8 h,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监测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心电图(ECG)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统一静脉诱导方案:咪唑安定0.04 mg/kg,丙泊酚2.5 mg/kg,芬太尼4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插管成功后机控通气,保持PETCO2 35~45 mm Hg。术中吸入七氟烷,维持Mac值0.8左右,根据需要追加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气腹结束后停用七氟烷,将新鲜气体流量改为5 L/min进行洗脱。(2)镇痛药物的使用。H组手术开始前15 min静脉推注10 μg/kg氢吗啡酮[1],C组给予芬太尼1 μg/kg。如术中出现血压或心率升高大于基础值20%认为镇痛不足,两组均追加芬太尼25 μg/次[2]。术后给予静脉镇痛,镇痛液配方为舒芬太尼100 μ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背景剂量2 ml/h,患者自控镇痛2 ml。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芬太尼使用总量;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进入PACU,由不知道分组情况的医生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拔管后1 h时Price-henry疼痛评分(0分,咳嗽时无疼痛;1分,咳嗽时有疼痛;2分,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有痛;3分,安静状态下有轻微疼痛,可以忍受;4分,安静状态下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3]。Ramsay镇静评分(1分,不安静,焦虑;2分,安静合作,定向良好;3分,仅对指令有反应;4分,轻叩眉间或强刺激反应灵敏;5分,轻叩眉间或强刺激反应迟钝;6分,轻叩眉间或强刺激无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与C组相比,H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追加芬太尼剂量明显减少,苏醒过程安静合作,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缩短,术后镇静程度适中,镇痛较完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妇科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由于术中气腹的使用、组织损伤等原因,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明显的肩部、季肋部以及切口疼痛。在非切口疼痛中,肩部疼痛最为常见,高达35%~80%;而气腹的使用可致腹膜急性扩张和刺激,致使腹膜产生炎症反应促进炎症介质和致痛物质的释放,均直接导致疼痛的产生。以上种种不适,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了患者术后康复。如何减轻妇科腔镜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不适,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舒适渡过围手术期,是舒适化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阿片类药物是全麻镇痛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芬太尼常用于全麻诱导以及维持,其脂溶性强,易透过血脑屏障,也易从脑组织重新分布到体内其他组织,尤其是肌肉和脂肪组织。单次注射的作用时间短暂,无明显的再分布问题。但术中采用以芬太尼为主的镇痛方式,反复多次注射后会产生蓄积以及药物重新分布,导致作用持续时间延长;另外较大剂量注射芬太尼,用药后3~4 h可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对全麻拔管后送回病房的患者有潜在的呼吸抑制风险,降低了麻醉安全性。
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是新型部分合成阿片类镇痛药,起效快、镇痛作用强、镇痛效果不封顶、代谢产物无活性、不良反应少[4],在临床麻醉应用尚属起步阶段。已有研究显示手术前给予氢吗啡酮可以减轻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不适[5]。在本研究中,选择手术开始前15 min为氢吗啡酮给药时机,其达峰值时间30~90 min,作用时间4~5 h,完全覆盖腔镜手术全程,除降低手术过程中对芬太尼的需求外,其作用还延续至苏醒期,提供良好的苏醒期镇痛,减少疼痛、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本研究中,与单独使用芬太尼镇痛相比,使用氢吗啡酮的患者在苏醒期疼痛明显减轻,更为安静合作,舒适化程度更高。另一方面,对于术中镇痛不足而出现循环波动的患者,采用了小剂量芬太尼滴定的方法,在确保充分镇痛的基础上,尽可能不影响苏醒质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氢吗啡酮作用时间较长,不建议在手术结束前40 min以内使用,以免延长苏醒以及拔管时间。本组研究中由于采用手术开始前15 min给药的方式,距离手术结束时间均在40 min以上,因此患者苏醒均未受影响,反而比单纯使用芬太尼苏醒更为迅速。在镇静程度的比较方面,大量使用芬太尼后出现的过度镇静的情况在使用氢吗啡酮的患者并未出现,也说明了该药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氢吗啡酮可以提供较好的基础镇痛,在此基础上,辅以小剂量芬太尼滴定对镇痛不足进行补充。与单纯使用芬太尼相比,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缩短,但仍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镇静适中,说明对妇科腔镜手术而言,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阿片类药物组合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A,龙超,黎逢球,等.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1030-1031.
[2]刘红菊,王武涛,徐仲煌.腹横平面阻滞对经腹子宫全切术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4,36(1):49-51.
[3]张承华,麻伟青,杨云丽,等.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5):455-457.
关键词:高等学校 科研经费 科学管理
一、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内容对其的意义
(一)绩效评价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
绩效评价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具有预测功能,其可在项目立项前对科研经费和研究条件进行评估,预测研究目标能否实现。在进行科研项目评估时,要考虑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成本理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
科研项目成本的计算离不开成本的有关理论,科研项目的成本包含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间接成本的核算和分摊问题的实际操作是科研项目成管理的重点。
(三)预算管理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
科研项目成本预算可为科研经费提供分配标准;审计科研项目预算的成本及实际发生的成本,可以有效控制科研费用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实施。
二、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科学管理现存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来源多样化管理粗放
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虽然有相关的科研经费规章制度,相关制度规定了经费开支的范围,但未对经费开支科目设定结构比例,导致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经费使用上自由性较大,科目范围设置粗放。在人员费用、设备费用及管理费用政策规定方面的限制也不合理,导致经费管理在执行中较为松散。
(二)科研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缺少沟通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项多部门结合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协同配合。但在实际的科研项目执行中,普遍存在科研项目技术管理与经费管理相分离,审计、预算和决算管理互不联结的情况。各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信息交换,例如财务部门只负责经费的核算,科研部门只负责经费使用,科研管理部门只负责项目的费用控制等,造成项目经费和项目管理缺少沟通。
(三)财务人员对高校科研项目参与太少
科研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高校财务人员是等到科研经费到达高校账户后才开始参与科研经费管理的。这样,不仅不利于科研项目立项时的预算编制;也不利于财务人员审核科研经费的支出是否合理。科研项目预算对科研经费的支出有约束和指导作用,如果预算不合理,对科研经费的约束作用就失去了意义。另外,财务人员只是参与科研经费的管理,并没有参与科研活动,对科研活动并不了解,导致无法审核科研经费的支出是否符合科研活动。
(四)科研资产的管理混乱
科研活动的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科研资产一般是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其使用是在教研室内或科研项目组,因其专业性强共享的程度不高,出现了设备重复购置,拉底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等问题。科研项目结束时,相关部门也没有被通知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对专利、论文等无形资产的关注也不足,缺乏管理,甚至有侵权情况。
三、如何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科学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科研经费规范管理并建立规章
现代大学治理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向是使其规范化及科学化。高校应本着这个发展方面再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科研经费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完善科研经费使其可以规范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高校财务处的工作人员也应该针对科研经费制定相关指南,加强科研经费在预算决算方便的管理,并负责指导科研项目负责人按照要求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预算。这些制度上的建立都保障了高校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做到了规范化及科学化。
(二)加强科研经费预算体系
只有建设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预算制度,才能保证科研经费规范有效的被使用。具体的建设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国家和政府在制定科研项目预算的政策和要求时,先要充分思考科研项目科学研究的规律及特点,它与基础设施建设截然不同的,要依据其自身的特点规律进而制定科研项目的预算政策及要求。其次,在一项科研项目期初申报到项目结束决算的管理过程中,高校的财务人员要从财务专业性方面,给与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预算及决算全过程指导。进而确保科研经费既符合国家及高校财务制度,又适合科研项目。
(三)实行矩阵式科研项目管理
实行科研项目管理矩阵式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对高校科研项目从科技处、财务处、审计处等各个部门调选出一或两名工作人员,和科研项目负责人一起实施专项专人管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完善项目负责人财务知识欠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财务人员对科研活动的了解,更有利于财务人员审核科研经费支出是否合理,并且也能够解决各个部门间信息不流通的问题。
(四)设立科研经费审批使用监督机制
设立科研经费监督机制是制约财务与科研两部门的有效方法,对高校来说百利而无一害。高校加强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建立经费审批使用全过程监督机制,可以发挥审计部门、纪委和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确保科研经费在每个过程都避免出现问题,如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为更好的发挥监督制度,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将科研项目招标信息结果置于网上公示,让教职工们可以一同监督,保证经费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艳,崔贞云.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守夜人作用[N].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4):67~69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创新思路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西方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其业务活动的非营利性质。近年来,许多国家把高等教育列为发展和投资的重点。发达国家的教育投资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上升趋势,随之也带动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以美国为例,其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更是重视对高等教育科研的投入。美国等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从观念上注重效益,从方法上突出分析管理的功能,从手段上立足于现代化都是值得借鉴的。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近年来审计、检查的情况看,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注重科研经费的管理。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科研经费管理在高校中的地位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条件,是科研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数量大,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足、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科研经费使用范围不规范等问题,财务管理在高校科研活动中作用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主要表现为重核算,轻管理;重计算,轻规划;重数字,轻分析;重本职工作,轻参与过程;重事后反映,轻事前预测等。随着科研环境的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于会计工作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不改变,将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整个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瓶颈。提高财务工作在高校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加强财务工作在高校科研活动中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
(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高校要发展,管理是关键。而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市场经济已经把高校经济活动与社会紧密连接在一起。面对市场竞争和挑战,高校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要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就要注重生财、用财、聚财之道,改变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
(二)加快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效益所必须的举措
高校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就应该着眼于改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并服务于高校的绩效评价。同时要注重高校经济决策的质量与效益,发挥科研经费管理的辅助决策功能,对决策者实行约束和监督,使决策者与风险收益、责任挂钩,防止决策上的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目前有条件的高校安装了内部局域网账务查询系统,使科研人员能随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为合理安排经费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财务技术决定财务服务,管理的创新就是基于技术创新而言的。通过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方式,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促进了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改善了科研经费服务的质量。
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纵、横两种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不明确
纵向经费是财政性拨款,是无偿使用国家资金;横向科研经费是高校科研人员争取的,需要科研人员用劳务或科研成果来偿付。两种经费性质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但是,由于高校现行财务管理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着重点是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对资金运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成本、风险和使用效益的管理一般都不十分重视,所以,在财务操作中对纵、横两种科研经费管理的方式不明朗,在使用范围上没有细化,给财务人员的管理造成一定难度。
(二)横向科研分项目管理不严格
由于科研经费大多靠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去争取,特别是横向科研,有的科研人员为使用方便,在入账时把多个科研项目合成一个项目号,把所有项目经费在一个项目号中使用,这样造成财务和科研部门掌握信息不一致,部分项目结题无法查清其财务账面余额,有的科研项目已结题,但财务账面上却一直保留着余额没有结清;无论哪种情况都无法真实反映每个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
(三)科研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核算缺乏统一科学的、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由于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没有严格的规定,致使开支的内容五花八门,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支出占有较大的比例,无法真实反映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
(四)轻视资产管理
资产主要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对于固定资产科研人员能主动办理学校入库手续,由本人或相关学院进行管理,但是普遍存在科研资源共享难,设备利用率低。而无形资产的管理,一般是科研部门掌握相关资料,技术在科研人员手中,但实现成果转化的不多。
五、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
(一)财务管理目标要明确
财务管理观念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和管理模式上,只是简单的核算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财务管理要产生价值、要出效益就应在观念上创新,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在教学和科研上发挥最大效益。
(二)财务人员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在目前国家财力困难,对科研投资、特别是高校总体科研投资还很少的情况下,提高现有经费的使用效率是当务之急。针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根据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经法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费管理办法。
最主要的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参与到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对科研工作要有所了解,从开始制定经费管理办法、经费入账、分配、使用、结题等等,对不同渠道来源的经费按照不同的管理办法执行,自始自终的参与其中。这样做,可以加强监控,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科研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沟通、交流,共同搞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增强主动为科研人员服务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要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应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加强项目经费的预算、计划、审批等管理环节。选择合适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盲目性、随意性。
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四)加快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现在各个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在此基础上可逐步提高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传输科研经费的各种信息,使科研人员及时掌握相关的政策、制度、资金到账、使用等情况;科研人员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向科研和财务部门咨询相关问题,起到互动作用,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
(五)加强资产管理
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文件规定: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各高校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科研人员应加强对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以防无形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六)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制定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也需要科研人员的支持和配合,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科研人员了解国家和本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承担责任。
保障科研经费出效率、出成果是科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财务部门同志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做好科研服务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宁.论高校科研管理创新[J].南华大学学报,2002(1).
2、雷振海,刘世香.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河北理丁学院学报,2003(3).
3、黎松强等.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促进科技创新与科研管理创新[J].嘉应大学学报,2002(l).
4、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Z]. 2005.
5、何亮.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J].科研管理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3).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问题解决
随着近年来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已经逐渐由人才培养基地向以人才培养为主,技术开发为辅的综合性、科学化校园发展,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高校占据总科研成果比例的95%以上,而在其他与教育事业关系不大的领域的科研成果综合比例上来看,高校在这些方面的科研成果占到总科研成果的百分比也超过了50%,可以说,高校已经成为了我国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然而,在关乎到高校科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是否能够实现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最大化的经费管理问题上,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如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经费滥用等问题。在当前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及我国科研工作的瓶颈所在,解决高校经费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刻不容缓。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存问题
1.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的产生可以从经费划拨来源及经费划拨后期分配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
(1)从经费划拨来源方面来看。高校在科研工作上的重大贡献是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及高校业务范围逐步扩展之后带来的结果,但我国对于高校扶持的重心并未随着高校内部变化而发生改变,国家及地方教育部门对于高校的经费划拨仍然以高校教育为主,日常管理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为辅,而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并未随着高校在科研工作上的巨大成就而增大比例。高校经费划拨不足,直接约束了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没有经费划拨,科研工作寸步难行。
(2)从经费划拨后期分配管理方面来看。结合我国现阶段高校经费管理现状来分析,高校科研经费不足问题的产生,与高校经费后期分配管理不善有着直接的关系。信誉好一点的课题承担单位,上级批多少钱干多少事,信誉差一点的课题承担单位,课题经费一到,就用于补充单位经费不足、用于人员开支、购置固定资产、改善办公条件等与课题无关的支出。
2.经费滥用现象严重
据中国新闻网数据显示,在高校的科研经费支出中,仅有不足40%比例的科研经费被用于科研开支,非科研支出包括与项目无关的会议和个人提成比例过高。造成科研经费滥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科研评价机制不完善。从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方面来看,科研成果质量的高低与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目前的评价标准是相关科研成果论文或著作的多少。于是,当上级科研经费划拨之后,目光盯着提成,以各种名义各种会议,把研究经费挥霍一空。在科研成果总结时候,花费部分研究经费,用来购买国际刊物的版面,用的方式弥补科研工作的实际缺失,这是我国科研工作评价机制的弊端所在。
(2)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监督漏洞。科研经费是我国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其他形式的支出,是纳税人监督义务履行的对象。然而,就我国目前高校科研监督工作而言,监督人主要是上级经费划拨部门及高校个别部门,并没有将纳税人视为科研经费的监督人员。于是,在科研工作人员的内部贿赂,上级瞒混的行为之下,再无监督力量可言,给经费滥用提供了周边的社会环境。
3.会计核算漏洞
(1)从会计账套设置方面来看。教育工作与科研工作是目前高校的主要工作的两大分支,人们在提及高校作用时习惯将教育、科研合为一体来表示。然而,从会计核算方面来看,二者的分离与否却有着天壤之别,二者一体,则会计核算账目核算时仅需一个账套,而当二者相分离时,则必须同时各自设立账套。但就我国高校经费管理现状来看,仅有少部分高校将科研经费与教育经费分别设立了账套,多数高校则将科研经费与教育经费设置同一账套统一核算,
(2)从会计科目设置来看。高校经费由国家统一划拨,高校对于经费管理缺乏认识,这是造成高校会计科目设置简洁的原因所在。在高校的国家科研经费划拨、分配管理中,高校在会计科目上仅设“代管项目”、“经费支出”等一级会计科目,却没有设置这两个科目下的明细科目,数据归集模糊,会计信息不具有可实用性及真实性,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基本特性,致使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口径不同。
4.科研经费综合效益较低
高校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工作地,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指,既满足当前工作的需求,又能够兼顾其他方面,为其他相关方面提供便利,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显然,高校作为科研工作基地就是综合效益合理利用的结果。相反,高校科研经费资源也应该合理利用,提高其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带动周边行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就我国科研工作经费管理现状而言,多数高校在经费分配管理方面由科研项目课题组统一管理,科研经费单独针对科研工作支出分配。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工作设备也仅仅被利用来满足科研工作开展的需求,对于其他部门的使用实行“禁”字条例,课题组购进设备成为专用设备,教育事业等其他科研工作周边事业很难实现对于科研设备的共享。甚至于不同课题组的相同工作需求设备也要重复购置,造成科研经费和科研设备的巨大浪费,科研设备综合利用率低下,科研经费问接使用综合效益低下。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存问题解决对策研究
1.加大科研经费筹资
加大科研经费投资,应该从国家经费划拨与管理及外部市场经济筹资两方面做起。
(1)加大国家高校科研经费划拨与管理力度。加大国家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投资力度,首先要各级教育部门重新审视当今形势下的高校性质,即将对于高校划拨经费的关注点由教育逐渐转向教育与科研相结合,逐渐加大对于高校科研经费划拨。同时,在高校经费分配管理中,严格管理流程,控制管理分配环节,切实保证高校科研经费落到实处,切实为科研工作所用。
(2)加大外部市场经济筹资。近日,作为世界经济霸主的美国终于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事实证明,我国的市场经济现实及市场经济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市场经济客观要求国家各项建设事业都逐步融入到市场经济之中,受市场经济的调节。所以,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筹资也应该实现与市场经济相接轨,不断的引进市场上的流通资本,与企业合作,利用市场经济资本充实科研经费,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筹资活动的市场化运作,解决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2.严格控制经费滥用问题
(1)完善科研评价机制。科研经费滥用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科研工作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以论文取代实际工作作为评价标准,于是,空有论文无实际科研已经成为的高校科研工
作的普遍现象,科研经费自行支配,造成科研经费的巨大浪费。故此,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势在必行。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就要注重对于实际科研工作的评价,而非拘泥于科研论文的发表。
(2)加大科研经费监管。加大科研经费监管,应当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综合监管作用。国家要依法制定并完善相关高校经费管理法规、条例,做到依法治理。行政部门要依法行政,对于科研经费滥用、公报私囊的科研人员,要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高校管理层要加大对于科研经费的监督,经常性的进行实地考察,确保科研经费用在其地。社会公众要发挥纳税人的税收支出监督作用,通过社会监管约束科研人员的科研经费滥用行为。
3.明确会计核算
(1)在会计账套设置上,应该严格区分高校教育经费与科研经费,分别设置教育经费账套及科研经费账套,分别处理相关业务。运用现代会计电算化,实现高校经费处理的电算化运转,针对这两个领域的经费设立不同会计账套,更加快捷、随时的地反映教育经费与科研经费的分配利用情况。
(2)增加会计明细科目。会计明细科目设置的目的在于使所需信息反映更加细致化,使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具体事务更加具体化,更加完整的反映这个经济业务往来的相关程序及资金流量流动状况。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应该更加细致化,使科研成本反映得更加明晰,方便学校财务部门的核查及各监督部门的监察工作,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透明化。
4.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综合利用率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制度;问题;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04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09- 05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增长迅速,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在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发展科技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科研经费不断加大力度的投入,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复杂化,个别高校也出现了一些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的现象,如: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不科学、经费支出随意性大等问题,甚至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上述问题的出现除表明学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本身在某些方面也亟须完善。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了规范。在当下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日趋严谨、预算执行进度要求愈加紧迫、绩效评价要求日益强化的形势下, 高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建立符合高校科研活动规律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经费管理政策制度,对保证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优化科研经费资源配置,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提高科研项目的绩效,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差
2011 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相继出台了多份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重要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然而,制度的修改进度始终赶不上科技发展的节奏,各主管部门的“通知”差异颇大,细节模糊笼统,在操作中容易混淆理解。《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分别2012年、2013 年出台并相继实施,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却没有随着高校财务制度的更新而做出与之相适应的新修订。
科研经费管理方法简单,按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高校科研经费大体可分为横向科研经费和纵向科研经费两大类。从国家层面来看,各大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始终没有得到统一,以纵向科研经费为例,只有项目主管部门或地方管理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在某些制度空缺的情况下亦是参照其他行政管理的一般措施执行,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带有明显的行政化特色。高校对于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一般均采取按预算执行的管理方式,对于横向科研经费缺少灵活的操作机制,使科研经费管理缺少科学性。同时,由于对横向科研经费很少有审计的要求,高校的横向项目经费管理比较薄弱。
各个高校依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界定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项目所在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在高校内部往往也是多头管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同时,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客观上造成了科研经费报销中某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奖惩机制也不够完善,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有关经费使用的奖励制度并未得到真正实施,或者激励作用不明显,也不能发挥激励作用,由此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与效率大打折扣。
2.2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不科学
(1)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部分项目负责人对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充分,部分项目负责人认为,预算是为争取科研项目的需要而编制的,申报科研经费时预算随意编制,结果因预算的不合理导致科研经费在实际使用中实际开支与支出预算存在较大偏差。
(2)预算编制没有统一的规范,编制方法,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非财务专业的课题负责人及相关科研人员,预算编制常识匮乏,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依据以往的经验和猜想,缺乏财务的专业性,对成本要素考虑不周,预算缺少科学性和准确性,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成本,很多预算未经过充分分析和考察,缺乏实际操作性。
(3)首先是预算编制过程中科技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参与指导不够,其次是国家现行财务开支标准的调整往往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由于科研人员在缺乏科研和财务部门有效指导的情况下,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对经费支出缺乏定量的预算研究,使得科研经费预算不够精细准确,预算编制时没有合理按照相关的事项预计项目的发生额,预算份额分配不合理,使科研项目预算不能反映科研工作的真实需要。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在新时期如何就高校的科研经费进行强化管理,科学规范地将科学经费发挥出最大作用,对提高科研经费的实效性意义重大。这些因素往往会直接对高校的科研质量和科研工作者工作的水平和积极性产生影响,进而对高校科研事业发展产生进一步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使之更加规范化、常态化。但是从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看来,在一定程度存在着一些管理制度上的欠缺,管理工作也缺乏效率。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高校可以更好的对科研经费进行强化管理提供借鉴,促进高校顺利的开展各种科研活动。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首先是过度的行政化,多数高校的科研经费由其主管行政部门所掌管,科研经费的各种相关审核环节都是主管行政部门进行操作,各种科研项目几乎是在行政命令之下进行的。其次是科研经费的预算在管理上缺乏科学性。科研工作者在财务知识的积累上明显短缺,导致课题研究经费的预算编制不标准,对科研经费的成本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来。最后是科研项目的管理没能和科研经费的管理相对应起来。实际的科研项目开展之后,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该项目,但一般不会对项目的科研经费进行同步管理。
另一个问题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上管理不够严格。在当前科研经费的使用中呈现出福利化趋势,高校科研项目以及科研经费上的拨款是衡量其业绩高低的重要指标。但是一些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对待所有合法票据都给予报销,并不要求工作人员对这些票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核查。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够严格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一些科研项目的责任人缺少经费管理经验和知识,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并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且多数情况下一个科研队伍有可能在同一时期兼任不同科研项目,导致科研经费的交叉使用甚至挪用现象。当科研项目进行收尾工作,科研经费结余的管理也不够严格。
再有一类问题是科研项目中资产的管理漏洞。科研项目中对高校的固定资产利用不足,使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以及通过科研项目构成的固定资产是科研固定资产的组成成分。虽然在科研项目的固定资产购买时已经进行了登记并记账,但是实际上在项目验收手续上和项目的日常管理中都不够严格。科研项目的无形资产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其中包括科研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相关版权等。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包括了专利申请费和出版费等。科研项目的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也不高,高校中一个科研项目结束后,科研成果一般再无人问津,这就造成现实生产力的水平低下问题。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法治渗透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实践可以从强化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着手,用事实案例进行指导。在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的法治建设中,应当对各种违法违规操作进行责任确定。一般在科研经费的违规消费方式上有通过购买设备、购买个人保险、旅游消费等一些途径,还有送回扣和合作研究分赃等更加恶劣的行为。这些活动中涉及到的经费形式有贪污资金和虚报冒领,套取资金以及经费的吞占等。对这些违纪行为应该进行立案调查,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对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法纪道德教育,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纪律觉悟。其次是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内部控制,再次明确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和科研项目责任人在科研经费上的使用和管理中的分工。对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权限进行确认和限制,要求其站好自己的岗,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管理工作,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方法,而评价工作也需要全面真实的数据支撑。主管领导应当将自己的绩效意识进行强化,并转达给下级工作人员,加大考核所占的比重,对科研项目开展的前中后全过程进行绩效检查,并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好坏进行相应的奖励,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审计
科研项目进行中所产生的科研费用可以划分为科研期间的费用和科研项目成本、业务费以及科研管理费用。各部分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项目要求或者项目相关合同中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人员的经费使用,在多数高校设置的比例中仍然是最高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应该多学习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方法,鼓励科研教师通过研究来争取更多的报酬。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离不开审计监督活动,在过去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我们一直采取了粗放的内控制度,以课题负责人为经费审计责任人,缺乏了详细的内部审计施行办法。从完善高校财务审计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定期对校内的每一个科研项目进行内部审查,这样做可以及时发现科研经费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解决。坚决防止预算虚假汇报,科研经费被套取的行为。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应该独立进行,对科研项目的每一笔支出进行记录,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科研项目开展中的相关试验报告和数据以及原稿等资料要有统一的整体和保存,以备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步核查。同时也要积极的开展事前审计,强化科研项目的预算审批工作,做好科研过程中的审计同步。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及其使用的合理性都对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科研项目人员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也会产生作用。高校学风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也会因为科研经费的管理质量而发生变化。因此,高校各相关部门应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及时的解决,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在阐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机制以及经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通过对制度的改革,促进各大高校科研事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对策
近两年,国家对一些财政政策进行了改革。新的高校科研经费制度增加了公共财政改革涉及的相关会计业任务,对于科技产品的核算方式,国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能更好的确保科技产品成本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国家制定了新的制度将间接费用的核定和项目承担单位之间建立联系,部分项目承担单位有更大的自主权对于管理规范、创新成果等方面,要加强监管在放开自主权的方面。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多重因素制约和影响着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如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制度法规和学校内部因素等,同时,不同种类的科研项目的各个方面如项目的立项方式、过程管理及结题验收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大多数高校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并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来设计,显然统一的管理标准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例如,对工科而言,许多科研项目都需要购买大量的实验材料或器械等,而社会学的研究项目则更多的需要外出调研而产生更多的劳务费用,因此,统一的经费管理标准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2.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现今许多高校都在完善相关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高校未建立较为完善的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制度;一些高校的预算执行没有受到强有力的约束,这些问题都是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的表现。此外,大多数高校的项目负责人,往往为了保证其项目能够实施、结题并验收顺利,或其他一些目的,大多不愿意主动向科研主管部门申请预算调整,这是缺少预算执行与预算监督考核方面的强有力的约束与激励制度的结果。
3.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不到位。从各大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监管方面看,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好自身在科研经费使用之前、之中以及科研经费使用之后的监督作用,同时也没有及时的去发掘科研经费的使用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更没有纠正不合理的科研经费预算,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建立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审计制度,并且,高校没有对不合理的经费使用建立相关的追责机制,这不仅弱化了其他追责问效机制的警示作用,同时也加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难度。
二、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改革建议
1.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针对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要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在内容上,要更进一步的对各类条目不同的科研经费的使用的具体规定进行细化修订。最终实现科研经费使用的最大效益,并且达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目的。高校的科研经费制度应该符合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高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于不同的学科、领域、项目等,要有具体的管理办法。
2.改革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预算编制的改革。要在收集各种有效的需求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筛选、比较,从而建立更为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其次是对预算执行控制进行改革。高校应该建立预算相关的反馈制度,当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进行预算调整。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预算的预警作用,要建立科研活动信息分析系统,对科研人员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性与真实性进行分析,对预算中没有预计而实际却存在的科研业务提出警示。
3.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制度的执行力是监督机制保障,要真正发挥高校科研经费相关监督部门与监督人员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从而辅助高校科研经费制度能够更好更有效的实施。在项目申报阶段,相关审计部门等要切身介于项目的预算,对预算的真实性与可行性进行考究,在科研经费的使用阶段,计财处以及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等在监督项目的实施的真实性的同时,要对经费的开销进行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在项目的结题阶段,要对项目实施后所取得的真真效益进行监督,确保科研经费的开销能在满足科研需求的同时,每一笔有具有真实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总之,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所提出来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要不断的改革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经费管理制度、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体系以及经费的监督机制等,让高校的科研经费发挥其最大的激励与促进作用,进而更好的促进国家与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二勇.中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4(3)
[2]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3)
[3]丁菊芳.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1(28)
[关键词]动态线性模型;科研投入;经济增长
0引言
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上,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努力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研投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高校的科研投入对经济的增长的影响采用线性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高校的科研投入又分为科研人员的投入和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人员投入人数(R&D人员全时当量(万人年))用x1来表示;科研经费的投入(R&D经费支出(亿元))用x2来表示。选取我国生产总值GDP(亿元)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用y来表示。
2模型建立与分析
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考虑到科研投入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滞后性,本文假设存在5年的影响,即在模型中加入四期的滞后项。另外,经济的增长还存在惯性的影响,在模型中加入一期的滞后项,以消除经济增长自身的影响。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建立的动态模型如下:
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对原始数据标准化。采用Eviews6.0回归结果见表1。
从回归结果看,R2=0.999,R2=0.997,接近于1,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高。单个参数的t检验均不显著(P)0.05),但模型通过了整体显著性检验(F=484.77,P
科研人员投入人数滞后4期对当期经济有正向影响,科研人员投入人数增长一个单位(标准差)经济将增长0.09单位(标准差);科研人员投入人数滞后3期对当期经济有正向影响,科研人员投入人数增长一个单位经济将增长0.16单位;科研人员投入人数滞后2期对当期经济有正向影响,科研人员投入人数增长一个单位经济将增长0.18单位,达到最大值;科研人员投入人数滞后1期对当期经济有正向影响,科研人员投入人数增长一个单位经济将增长0.05单位;当期科研人员投入人数对当期经济有负向影响,科研人员投入人数增长一个单位经济将增长-0.01单位。由此可以看出科研人员投入人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倒u型。
科研经费的投入滞后4期对当期经济有负向影响,科研经费的投入增长一个单位(亿元)经济将增长-0.23单位(亿元);科研经费的投入滞后3期对当期经济有正向影响,科研经费的投入增长一个单位经济将增长0.18单位;科研经费的投入滞后2期对当期经济有正向影,科研经费的投入增长一个单位经济将增长0.19单位;科研经费的投入滞后1期对当期经济有正向影响,科研经费的投入增长一个单位经济将增长0.33单位,达到最大值;当期科研经费的投入对当期经济有正向影响,科研经费的投入增长一个单位经济将增长0.18单位。由此可以看出科研经费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呈倒u型。
由此可以看出,科研人员投入人数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对经济的增长具有远期的拉动作用,并且科研经费的投入对经济的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科研人员投入人数对经济的增长的拉动作用。这表明我国的高校科研人员数量不足。
3协整检验
时间序列数据模型的数据如果是不平稳的,将导致“伪回归”,结果不具有可信性。因此要检验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协整检验结果t=-8.87,P
4结语
关键词:科研经费;审计;财务管理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一)项目多元化的科研经费来源增加了经费管理的难度
目前,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及高校自酬的配套科研经费在形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主要来源。现实工作中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各类科研项目的使用要求也有不同,这给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增加了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加大了科研经费管理及监督的难度。
(二)对科研财务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课题制”是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立项、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和成果等环节进行全程管理。由于有的高校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性重视不足,忽视了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导致了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较强。分析原因,有的是对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也有是因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全或者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科研投入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三)财务管理及审计监督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对从不同渠道取得的科研经费虽然部分高校采用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但财务部门无法从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有效控制,对科研经费的筹集、使用等全过程运作缺乏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由项目负责人决定,有的财务部门把科研经费当作代管经费进行管理。目前,国家没有专门针对科研管理监督的审计办法,审计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中的漏洞,只能在结题时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审计。
(四)成本核算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与科研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业经费与科研经费的成本相互渗透,从而影响了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实施。如教学、科研共同使用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水电费等难以严格区分,所以许多高校就挤占事业费。也有的用大量的餐费、提成等与科研项目无关的个人开支占用科研经费,造成了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会计信息失真。
(五)资产管理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高校对由科研经费形成的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对电子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国有资产,在课题结题后,有的资产仍滞留在个人手中据为己有。还有,由科研经费形成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学校没有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二、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认真开展科研经费审计
(一)审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健全性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先行。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制定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制定完善的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从而切实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明确对科研、财务及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院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如何。规范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审计科研经费预算及经费使用情况
1.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科研经费预算的有效落实,有利于保证科研活动政策的有序开展,对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有效控制,对挤占学校资源和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失控现象进行有效防止,从而加强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度。特别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能否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需要成本,合理制定项目预算;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能否依据项目预算,按照国家和学校科研项目管理的规定执行,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计划性与合理性。主要检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按批准的预算开支,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支出。
2.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审查各项开支是否按要求据实列支,是否存在预算外支出;是否存在国家和学校明确禁止的消费项目支出,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否合理;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能否划清科研和教学在经费、人员、设备等方面的相互交叉的问题,能否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成本;审查对监督科研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借协助科研之名挪作他用,或转入与其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审查经费转拨业务是否依据经费转拨批件、项目合同、有效财务凭证办理转拨手续,帐目是否清楚,确保科研经费安全、合理使用,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生。
(三)审计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性
效益性审计是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部分高校对科研项目不注重管理,对其效益性监督不够,使得项目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而造成损失浪费。所以为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必须加强效益审计,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立项时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对已上马项目是否严格管理,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资金浪费;在结题时是否按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帐手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
(四)审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管理
审查在进行科研项目活动中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在科研项目结束后是否及时收回仪器设备,由学校统一管理调配使用;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进行追踪管理;财务部门是否及时将无形资产纳入学校统一核算。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科研项目在高校的管理模式及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备受关注。如何加强和推动高校科研项目规范管理,保证科研经费合理、合法、高效使用,从根本上形成制度约束和透明操作,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1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1预防腐败需强化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近年来,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逐渐加大,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了长足发展,高校实验室涌现出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出了大批科学研究骨干,高校科研人员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高校也一度反映出科研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和效率低的问题,科研经费在支出使用上的腐败现象露头,部分科研经费支出不能与被国人所期望的科研成果产出相匹配,没有相应的科研经费投入与使用过程监管,致使科研经费腐败有可乘之机。
1.2内部审计可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把关
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最终目的是规范高校的经济活动,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对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服务过程中,内部审计可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进行跟踪,随时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提出整改方案,把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积极作用,以强化财务、项目、预算、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力度。
1.3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相互制衡需要审计监督
科研经费就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与科研无关的,不能挤占成本,必须避免部分科研经费流失于研究之外。但在现有的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过程中,还是受到各方利益牵制影响,监督仍不能到位,相互制衡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应从监督制衡方面发挥积极的协调配合作用。
1.4内部审计能监督(规范)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行为
科研经费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高校需结合国家现行政策与相关规定制定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完善项目课题组、责任人、财务、资产、审计等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规范科研经费支出行为,严格审批手续,规避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和违规性,防止专项资金不专户核算、科研经费被挪作他用及超预算支出等。及时启动以预防为主的内部审计,是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项目准确结题的重要保证
2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难点剖析
2.1科研项目类别繁多以及经费来源多元加大了内审难度
高校科研经费按财务核算科目分,主要有科研经费拨款﹙又称纵向科研经费﹚和科研事业收入﹙又称横向科研经费﹚。高校现有纵向科研项目主要包括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教育部科技三项费用项目等[1]。此外,还有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的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科研经费、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等。不同的科研类别其经费来源也不同,且有不同的管理、使用、核算要求,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各有侧重点。如何正确判断科研经费使用合理、合规,达到有效监督,是内审人员对其管理尺度把握的挑战。
2.2科研经费管理可进一步细化
我国目前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办法,基本上是按项目类别建立的,办法之多,内容重叠,过于粗放,且更多强调的是指导性原则,缺乏细节流程和有效措施,各级主管部门及高校制定的管理办法由于依托部门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相互重叠甚至相抵触的环节。没有标准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供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有效地掌握运用。
2.3部分科研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大多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按照国家各级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和项目任务书﹙合同﹚要求,明确规定了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但是,部分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法律意识仍然淡薄,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拥有对课题经费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使用权,高校各科研管理职能部门为了提高科研积极性,也有不同程度上的认同。如不采取措施,掌握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
2.4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多发点
在高校内部审计中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单位内控管理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未按要求进行专户核算,课题承担单位对合作单位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其二,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的问题。编制虚假预算骗取项目经费,虚报、冒领套取项目经费谋取私利,虚假发票、白条列支经费,截留、挪用、违规转拨经费,避开依托单位财务部门监管,未经批准擅自增加或变更“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对项目进行“转包”“分包”,对外拨经费缺乏监管。其三,将项目经费用于与研发无关的支出。不经审核审批擅自调整项目经费预算,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列支项目经费。其四,大额支出审批程序不严格,手续不完备,项目支出相关附件不完整,部分费用列支依据不充分,大额支出现金结算,突击购买大额材料,会计资料信息不全,账证、账实不符,大量科研材料使用没有入账领用备查记录等问题。上述问题都需加强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规范化。
2.5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与支出控制主观性较强
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是整个科研过程的重要环节,部分课题负责人在缺乏管理理念、财务知识的基础上,凭主观意识编制收支预算,使之不能准确地反映需求结构。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到课题经费,通常会夸大成本预算,经费来源部门也不能科学合理的判断预算编制的正确性[2]。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脱节,预算编制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在课题经费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缺乏计划性、前紧后松,年底突击花钱、结题前突击购买设备等现象,导致经费整体支出不合理。这既不利于课题结题和今后的课题申报,也容易导致科研腐败的发生。由此可见,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2.6高校内部审计缺乏准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是科研主管部门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但从高校内部审计实际而言,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审计并没有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体现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乏,还达不到有效正确评价水准;另一方面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需要对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效益性评价包括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技术效益的评价往往超出审计人员的专业范畴,怎么评价研究成果的实质性贡献和作用,评价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国际影响,审计人员似乎是难以做到的。科研人员的自我评价只能作为科研经费审计的参考内容,而不能作为审计依据。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空白,导致无法有效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内审工作。
3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对策探讨
3.1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先行。财政部、教育部陆续制定了多项科研管理制度和办法,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建立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把各级部门与高校对科研经费的法规、制度、办法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于操作过程中,由制度制约经费开支,不让科研经费使用行为游离于法律制度之外,切实实行科研经费管理责任追究制。避免制度重叠繁索,注重管理办法可操作性,便于层层把关,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从而形成用制度管事的良性循环。
3.2加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完善成本管理机制
高校内部审计是严格科研经费预算和支出管理的监督环节,管理过程中既要有利于保证科研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也要有利于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还要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维护其严肃性[3]。首先从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入手,保证科研经费的各项开支按预算执行。其次是对科研经费收入的进账管理,不管是纵向课题经费,还是横向科研课题经费,都必须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按项目要求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专款专用,杜绝科研收入形成体外循环脱离学校监管。再是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有效防止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失控现象的发生。对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必须完善经费使用规程,规范费用支出管理。最后是关注预算结构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成本支出,通过对项目成本支出的监督,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杜绝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3.3重视科研经费使用的事前和事中跟踪审计
科研项目立项后,高校相关部门﹙科研、财务、审计﹚就应该开始对其进行关注,突出以防为主观念。通过认真阅读科研项目任务书,开始指导课题研究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经费预算,建立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全方位的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为事中跟踪审计打下基础。在项目研究经费支出过程中,督促科研人员从项目合同、经费预算内控到规范成本支出,层层跟踪把关,从源头上堵塞违规行为,严控与科研无关的费用列支。通过与财务数据联网,对重大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实时监控,对资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合理建议,保证科研经费的支出安全,防范于未然。
3.4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宣传指导平台,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
在高校,科研人员对项目申请、技术攻关、科研任务比较熟悉,而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支出控制、成本核算、规范支出的具体做法相对陌生。于是,建立科研经费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支出过程,合理使用科研经费,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等宣传指导平台尤为重要。形成科研管理部门、课题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交流沟通平台,加强各方在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的密切联系。用面对面的咨询、交流、服务方式,使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预算、实际开支等情况得到即时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科研人员对研究过程和经费支出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找到答案和解决方案,共同关注经费管理薄弱环节,增强风险意识。真正让科研人员意识到离不开我们的服务,从而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
3.5转变工作思路,强化内部审计管理效能
努力提高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相结合开展科研审计业务。内部审计应注重以“管”为主,偏重对审计工作质的把控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服务效应。将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屡审屡犯”现象,实现审计整改闭环管理。同时,要以审计整改为契机,分析原因、举一反三,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深入研究从源头上解决审计查出问题的根本措施,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透明度和工作质量。
3.6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水平
现代风险导向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审计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具备管理理念,掌握信息化处理技能和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因此,大力培养审计人才,提升职业判断能力,提升错报、错判风险的分析能力,制定和完善继续教育体系,丰富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点及综合服务指导能力,使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同时要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和法制意识,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审计软件建立科研项目数据库,以自身优势的知识集合高质量地服务于科研内部审计工作。
作者:李安娜 柳蓓丽 李晓 曹洁瑞 单位:东华大学
参考文献:
[1]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104−106.
【关键词】新形势下 科研 经费管理 深入思考
科研对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意义。其可以使人类借助一些知识去发明、创造一些新的技术以造福人类。而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是科研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科研的发展、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但笔者对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科研经费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效率不高、各部门间的配合意识与能力差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科研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对此,以下笔者就对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进行一些探究,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一、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我国当前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以下笔者主要从“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与财务管理脱节”、“部门之间配合协同能力差”以及“科研经费缺乏审计与监管”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为:虽设立了专门的经费管理机制,但管理项目仍然脱节。科研项目大多以小组为单位,设有专门的负责人。且责人有经费的支配使用权。这就导致我国科研经费出现“一人说的算”问题的出现。部门科研经费的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无法判断经费是否合理,也就造成部门项目无法有效使用科研经费。从以上情况分析可知,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二)科研经费与财务管理脱节
分析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已成立了专门的经费管理机制,并明确了经费管理的负责人。但是,很多负责人不能直接参与科研项目中。因此,其对预算不够了解,对费用支出与使用是否合理不够明确。进一步导致了科研经费的管理与部门财务管理出现了脱节,科研经费负责人无法有效的辅助与管理科研项目经费,同时无法在科研项目申报预算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部门之间配合协同能力差
部门之间配合协同能力差原因在于:科研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专业不同、精力不同、职能不同,观念也不相同。其中,科研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科学研究与探索发明,一般情况下,其更多会将精力放在科研的实施与研究结果上,对科研的经费与控制重视不够。而财务人员恰恰与之相反,其专业、职能都在财务的管理与控制上。虽然,工作中财务人员会对科研项目所需经费进行核算与规划,但是预算与现实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观念不同,导致部门之间配合能力差。
(四)科研经费缺乏审计与监管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当前我国大部分科研经费缺乏审计与监管(或审计与监管能力差),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效果不高。其具体体现在:国家、科学院在对科研项目进行验收的时候,一般都比较重视科研结果,忽视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审计部门缺乏专业人才且没有过多投入,工作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在审计的过程中,缺乏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与追究,且监管力度不够。
二、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有效建议
笔者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后,依据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建议:
(一)建立完善健全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为改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一问题,应积极建立完善且健全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保证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的科学、规范,创设出良好的管理环境。首先,应建立出一支专业的、有能力的管理队伍,以保证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规范。其次,应建立完善且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对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分配不同的责任与任务,并做到“分级管理、责任到人”。最后,制定科学的内部管理与监控机制,明确经费的管理权、使用权与监督权。
(二)重视人才建设,创新经费管理模式
人才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是保证经费科学、规范、合理使用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保证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与科学使用,首先应加强对人才建设的重视,并积极创新经费的管理。重视经费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共同发展。具体可以:积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如: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专业的培训。在培训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改变以往的招聘要求,提高要求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应根据职务特性,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要求工作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
(三)部门协同配合,经费财务管理结合
具体可以:对于参与预算编制的部门,应遵守规定,严格约束自己,落实责任。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部门,应提前做好年度预算,及时且准确的掌握经费的支出动向。对于监督审计部门,在审核中应严查预算,加强监督。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领导应要求各部门加强协同配合,以促进财务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结合。
(四)建立审计监管,保证信息公开透明
相关领导应重视审计监管部门的建立与完善,要求相关人员应明确自身的职责,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计、监督,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明确指出,严肃处罚,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另外,在对科研经费监督的过程中,要求将经费信息进行透明公开,使项目中各部门互相监督,以提高监管效果。
三、总结
总而言之,科研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与壮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科研的重视、加强经费的投入。但是,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人员在经费的管理中,应积极发现这些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建议。以保证经费的使用合理,可以推动国家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淦.新形势下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与对策[J].当代会计,2014.
高校科研经费是教育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基于COSO报告的内容,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资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内部控制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
关键词:
内部控制;高校科研经费;强化管理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这期间科研经费的总量和增量均有明显增幅,呈现出来源渠道层次化、多元化的特点。与此同时,科研经费已成为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说这些科研经费对保障高校科研水平、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等提供了较有力的资金支撑。但目前少数高校科研经费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如何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应用内部控制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内部控制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意义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规范》”)(财会[2012}21号)。这部从2014年1月实施的《规范》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内部业务的内控规则,具体对科研经费管理来讲,从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科研进程中的经费开支管理、项目结题后的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这为内部控制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奠定了法律基础。基于内部控制角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是高校贯彻执行《规范》及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预防科技领域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确保科研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内部控制应用存在的主要缺陷
(一)控制环境不够友好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内控要素的基础。高校的内控环境主要涵盖操守及价值观、胜任的能力、管理哲学、组织架构、权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等。当前内控环境方面的主要问题是:1.部分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管理存在认识误区。没有正确认识科研经费的“公共属性”概念,合规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薄弱。甚至有极少数科研人员认为科研项目是他本人和他的团队依靠水平或声誉取得的,科研经费就是自己的钱,想怎么开支就怎么开支。2.相关职能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位。科研管理人才的增幅没有跟上科研经费的增长,难以支撑科研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跟进、项目结题方面未提供全过程管理,导致预算实际执行偏差较大。
(二)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风险评估是识别与分析为达成营运、财务报告与遵循目标的风险,用以构成决定该如何管理这些风险方法的基础。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风险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缺乏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重大性及后果的部门,也没有提出管理风险的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的执行力不强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就科研经费管理而言,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经费立项预算失实。目前有一小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认为课题经费预算只是为了申报课题,流于形式,不重视其预算管理。主要表现在:(1)经费预算不精细,经费支出项目张冠李戴,更有甚者将项目支出虚列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滥用科研经费。(2)经费预算不科学,有时会出现较大的经费预算结余。2.科研项目经费开支与经费预算存在较大差异。典型形式有:(1)科研经费预算中不存在的支出业务发生了开支或某些业务的开支明显超出了科研预算的额度,特别是容易为私利驱动的劳务费、招待费和差旅费的开支,在这一方面更为明显。(2)实际执行中预算约束力不强,随意变更已经批复的预算,导致预算与决算差异较大。(3)个别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存在违规现象,比如以虚构“专家咨询费”及“研究生助研费”的形式套取科研经费;以不真实的外出调研票据报销差旅费等现象时有发生。3.课题经费的资产疏于管理,未严格执行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共享差。
(四)信息不对称导致人为沟通障碍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多个部门通力配合,共同完成对科研经费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由于科研经费管理涉及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有障碍、科研信息没有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实现共享共用,容易造成经费预算管理与项目过程管理相脱节、经费预算与实际开支不相符的现象;另外,科研经费信息与沟通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信息披露制度。
(五)监督机制不协调,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乏力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与科研相关的部门主要有科技、财务、教务、总务、纪监审等,这些部门大部分只从各自职能、职责角度出发,对科研经费管理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平台与协调机制,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存有差别。对于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经费开支、经费决算等复杂情况,监管部门有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和监督乏力。
三、从内部控制视角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内部控制应用的缺陷,笔者认为有必要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应用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思路,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资讯与沟通、监督等五方面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一)夯实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优化控制环境首先,操守及价值观方面,高校要引导科研人员树立科研经费的“公共属性”意识。特别是社会团体资助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同样是学校的收入,不是科研人员的私有财产,所有科研经费的开支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其次,组织架构方面,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高校章程,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构以明晰科研经费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在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职责权限;落实内部牵制制度,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从组织架构上实现相互制约和监督。再次,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转换思维,变“管理”为“服务”,以服务科研项目为立足点开展工作,运用网络、邮件、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宣传国家及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告知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财务部门要主动协助科研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以实现预算管理的事前控制作用。最后,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加强科研行为管理。一是要完善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并将考评结果与科研人员的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及项目推荐等挂钩;同时,对经费开支合规的科研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项目申报或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二是要倡导科研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制订相应的防范和惩治措施,建立科研人员科技诚信档案并签署科研廉政责任状,从道德和法律法规两个层面约束科研行为。
(二)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高校应当根据设定的科研经费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的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估机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比如科研管理部门要依据科研任务书及时跟进科研任务进程,动态评估科研项目实际执行情况和项目目标完成情况;财务、资产等部门要及时收集内部相关数据资料,实时掌握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情况,动态分析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评估风险造成的影响程度。
(三)发挥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强化控制活动的执行力科研经费管理中要落实应用内控制度,关键在控制活动的执行力。1.强化预算约束机制,真正发挥全过程预算对科研经费的管控作用。(1)项目申报立项阶段,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做到科研经费管理的事前控制。(2)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严格开支标准及额度,提高预算执行的约束力。(3)实施预算分析、监督和纠偏等措施,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发现偏差较大,应及时督促项目组分析并改进,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2.加强资产控制。一方面,要对有形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从严管控;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3..建立健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1)在尝试量化科研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科研经费投入与成本的经济评价,该评价能较好地体现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不足之处在于成本本身不能准确量化科研服务的效率和效益;(2)效益评价,就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着眼点在科研提供服务或其成果的影响、质量和社会效果等。还应当考虑经费投人大小、时间耗费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因素对科研投人与产出效益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
(四)由点及面,充分发挥资讯与沟通桥梁作用首先,推行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科研项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科研项目实时动态管理。构建基于互联网,涵盖科研项目管理、项目经费管理、资产管理、监督评价等全过程的科研信息与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确保信息在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进行顺畅沟通和反馈,方便科研人员实时了解科研经费动态信息,有效解决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其次,推行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建立科研财务信息在一定范围内披露制度,逐步推进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考评等方面信息的公开制度,让科研经费在阳光下运行,促进科研人员合法、合规使用经费。
(五)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监督实施内控审计是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监督有效手段,内部控制审计就是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其可以对高校内部控制设计、运行过程中的缺陷、缺陷原因等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针对科研活动特点和科研经费运行规律,高校应构建以内部控制审计为主,以预算执行、大额资金支出以及科研项目绩效审计为辅助的内控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Z].财会[2012]21号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财(2005)11号
[3]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Z].财会(2013)30号
[4]温晓云等.高校科研经费内控管理对策的构思田[J].会计之友,2013(10).90
[5]曾天山.我国教育科研经费优化配置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3
[6]丁海英.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2(11)中
[7]黄永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财务验收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2(9)
[8]李丙秋.从审计角度探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时代金融,2013,(05)
[9]邹家骊.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2,(05)
[10]杨桂香,王吉富:浅淡高校财务的内部控制[J].商业会计,2012,(08)
[11]教育部财务司.教育内部审计规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
《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印发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意见》要求的有效落实需要政府、社会和科研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近年来,随着高校获得各类科研经费投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其投入使用过程中的经费浪费和流失等违规违法问题也不断显现,影响着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和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2014年国发11号文件要求,在深入分析高校经费投入使用管理问题及其根本原因基础上,着重从监管主体、监管方式、监管基础和监管内容四方面,就高校建立健全科研经费内部监管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内部监管面临的形势
(一)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使用现状
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方面,总体上存在着结构失衡问题。首先,基础性科研经费投入比例偏低,基础性研究经费和应用性研究经费结构不合理,存在重“横向”轻“纵向”现象。其次,个体经费配置相对集中态势比较严重,易造成科研经费滥用和流失。我国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政策导致“学术大腕”易于争取经费,以及多部门分散支持科研工作造成“多头申报”科研经费,因此容易导致比较严重的集中现象和贫富不均问题[1]。再次,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结构不合理,间接费用补偿和人力成本补偿不到位,易造成教学资源被挤压占用和福利待遇“票据化”。《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此规定适当调整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结构,提高了间接费用比例,增加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性绩效支出。但在课题实际申报过程中,由于规定的模糊性和课题立项审核的严格性,导致由课题申报人主导的课题经费申报中的间接费用比例偏低,远远低于高校实际承担的间接成本支出[2]。
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方面,局部上存在着支出失范问题。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种类繁多,科研经费使用规定也不尽相同,导致科研承担单位和科研项目负责人在使用科研经费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出现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二)高校科研经费监管面临的内外部压力
一方面,外部监管越来越严,一是经费资助部门和主管部门等政府监管越来越严,除加强科研项目结题结算财务审计外,近年来,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纪委监察与审计部门等都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情况加大了审计力度、开展了财务巡视、专项审计等工作,查处了一批科研教师、通报了一批案件;二是社会监督越来越深入和广泛,新闻媒体不断曝光一些高校科研经费腐败问题、浪费问题以及低效问题等。审计等外部监督的力度在加大,对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责任追究、结果公开等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规范。同时也在根据外部监督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从政策角度保证科研经费得到有效投入使用。可以说,外部监督的加强对高校加强科研经费监管发挥了“倒逼”作用,促动并强化了内部监管工作。另一方面,科研事业稳定发展需要加强监管,一是高校自身的监管责任越来越大,高校作为科研承担单位,其法人责任更加明确;二是高校科研实力不等同于科研经费到款额度,高校将逐渐从追求科研经费到款转到追求科研创新、科研成果上来,必然需要高校加强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既提高科研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自主性,又保证科研经费合规合法有效使用。
因此,在高校科研经费存在诸多不良状况的情况下,无论是为了适应外部监督的需要还是自身管理的内在需求,高校都应该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内部监管体系。
二、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失灵的原因分析
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问题在科研领域的反映,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既有外部宏观管理政策不合理、监管不到位原因,也有高校自身特性、内部制度粗放、监管宽松造成的。
在外部宏观管理层面,首先,科研经费投入的多头管理以及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政策的多样性,增加了科研经费监管的难度。其次,我国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与科学研究活动本身的规律不适应。如,科研经费的“分散投入、多头管理”的管理体制,造成管理制度的不统一和管理单位间的政策冲突,易产生“多头申报”和科研经费“过度集中”等后果[3]。再次,国家对科研项目监管缺乏力度,监督检查不深入、不彻底,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下,对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违纪事项处罚较轻,易使得部分科研人员产生侥幸心理。科研经费外部监管的虚化,进一步造成高校内部监管力度下降,重视不够,进而使内部监管长期处在“宽松”状态。
在高校内部管理层面,第一,课题制造成监管弱化。课题制在保证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在申报项目、项目研究以及经费专款专用自主权方面,曾经发挥着重要作用,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积极申请科研、开展科学研究,但同时也易造成课题组权力过于集中[4]。课题负责制和法人责任制之间的对立,出现课题组“老板”化,诱发科研人员动用科研经费公款消费,发生违纪违法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败坏了学术风气[5],削弱了学校的监管责任和动力,降低了学校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法人责任。特别在大力争取科研经费背景下,学校监管往往会被进一步弱化。第二,学术行政化导致监管矮化。高校越来越多的科研大腕担任行政领导,这种“学术权和行政权”在管理高层的交叉导致各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不愿坚持原则、不能坚持原则、不敢坚持原则。第三,利益共享导致监管虚化。很多学校为提高本校科研竞争能力,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进入学校,避免科研经费“体外循环”,在政策上鼓励教师多争取科研资金,重视科研资金获取、忽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4],通过降低间接费用承担比例、提供科研经费到款奖励、放松经费报销审核力度、对支出采取“形式上的审核”,对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审核不到位等方式,为教师重复申报课题提供便利。第四,信息不畅导致监管盲化。由于我国科研项目存在多部门多头管理问题,一旦不同项目资助单位以及项目承担单位在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结题、经费使用、经费审计报告等方面的信息封闭,易造成经费资助部门和社会监管存在盲区,必然易导致重复立项、分散立项等问题,也易导致校内监督、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不够。第五,职责不清导致监管分化。目前,高校内部各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职责不清、协同配合较差等问题,造成科研管理中的项目负责人、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等之间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相关部门在经费监管中分化,科研经费监管缺乏全面、系统和连贯。
三、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内部监管体系构建
本文在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失灵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着重从监管主体、监管方式、监管基础和监管内容四方面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内部监管体系。
(一)明确监管主体职责
《意见》明确提出:“项目承担单位是科研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在项目申报、组织实施、验收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管理职责,加强支撑服务条件建设,提高对科研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常态化的自查自纠机制,严肃处理本单位出现的违规行为。”科研经费监管主体,从高校内部来看,主要有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经费使用部门和课题组等,其既是科研经费监督者,又是使用者。高校科研经费监管者存在的主体同一化现象,往往易造成内部人控制,特别在学术行政化背景下,学校科研大腕往往又是学校校级领导或部门领导。所以,明确监管主体职责,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往往就是成功关键。
(二)改进监管方式
《意见》规定要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结算方式,实行“公务卡”以及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完善科研信用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完善覆盖项目决策、管理、实施主体的逐级考核问责机制,建立责任倒查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向内部公开接受内部监督。从高校监管角度来看,需重点运用好信息公开、内部审计、“公务卡”结算等三种方式,关注全过程监管。
1.完善科研项目全信息公开。完善科研项目全信息公开,关键是做好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全内容信息公开。在项目指南确定环节,包括指南征求意见阶段,科研资助项目一旦确定,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申报垄断、权力寻租和不同部门科研项目资助的相同重复;在项目申报环节,应及时向社会公开不同项目的申报单位和申报人,以及申报书内容,减少虚假申报,减少预算经费编制的不科学;在项目评审环节,在做好事前保密工作的同时,对于评委评审结果应及时公开或反馈申报人,接受社会监督,减少学源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互换;在项目结题环节,除公开项目结题验收成果、专家意见外,应公开经费使用、仪器设备购置使用以及项目研究成果等情况信息。
2.加强科研经费专项审计监督。当前,高校科研经费专项审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科研项目尤其是横向科研项目和限额以下、级别以下纵向科研项目尚未开展审计工作,高校内部审计也基本没有将科研经费投入使用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畴。加强科研经费投入使用的专项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学校纪检监察和审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作用,让审计部门参与科研经费投入使用管理的全过程,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审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实现科研项目结题财务审计双签字制度,实现内部审计人员对科研经费监管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3.大力推行“公务卡”结算。公务卡是财政监管主导下,银行面向高校在职职工发放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是一种新型的财政管理手段和工具。利用公务卡进行经费使用结算,可实现对资金使用的监控,避免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费、公款消费以及以虚假票据和业务套取资金等,实现从资金流上对科研经费投入使用进行有效控制。
(三)夯实科研经费监管基础
1.加强科研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宏观上,建立跨部门的全国性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系统,促进各部门科研项目统筹,减少重复投入、重复申报和虚假申报。二是高校内部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应在建立财务综合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有机系统的有机整合,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化实现学校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
2.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组织协同建设。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管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明确高校法人监管职责和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需要加强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资产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进一步整合监管措施[6]。首先,需要协调科研经费资助方(政府部门)、学校内部科研管理部门(包括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课题所在院系)以及科研项目组之间的关系。其次,完善学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岗位,可在财务处内部设置科研经费管理科,横跨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科研合同、预算编制与审核、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再次,高校在科研经费监管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作用,建立科研经费审计监督制度,将科研经费投入使用管理情况纳入学校或院系部门负责人离任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畴。
3.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改进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核心是科研经费投入使用的制度建设和并能有效落实。在制度建设层面,一方面主要是解决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政策缺陷,现今除完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结构,增加间接成本补偿和人力成本报酬支出外,关键是建立全国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规定;另一方面是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增强制度的针对性、适应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度执行层面,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制度培训服务制度,增强制度的接受性、理解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执行过程中的惩罚力度,严格制度执行。前者是监管的依据,后者是监管的重要落脚点[7]。
(四)明确监管重点,做好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管
科研经费监管工作应该伴随着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包括科研项目立项前、立项申报中、立项审批中、项目执行中、项目结题以及项目结束后的六个阶段。对于项目承担单位的经费管理来说,主要涉及项目经费支持额度及结构确定、项目申报预算审定、项目预算经费下拨、项目结题财务审计、项目结余经费收缴等监管环节;对于高校来说,涉及科研项目申报预算编制、项目预算经费使用、项目结题财务决算报告编制以及结余经费上缴等监管环节,包括经费预算管理、经费支出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和科研绩效评价管理等工作。
1.加强科研项目预算的全过程管理。高校科研预算管理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阶段的预算编制管理、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预算执行管理和科研项目结题验收阶段的预算决算管理三阶段。首先,预算编制监管方面,科研项目在立项申报阶段,需要根据立项申报要求以及申报研究项目特点,科学合理准确地编制预算。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申报预算编制的服务工作,包括政策解读、知识培训和编制指导等。另一方面,做好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审核工作。建立项目申报预算审核审批制度,所有待申报项目预算都必须经过财务部门和审计工作的共同审核。其次,预算执行监管方面,确保经费开支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范围和进度列支是监管的重点。一方面,财务部门应及时反馈科研项目经费执行进度,服务科研人员做好经费支出安排或预算调整,避免出现应付未付、串账户支付等问题;另一方面,加强预算执行审核,严格审核科研经费是否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再次,预算决算监管方面,加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决算监管是正确确定结余经费、应对财务结算审计的重要环节。
2.加强科研项目经费支出审核控制。加强科研经费支出审核,是保证科研经费支出符合项目预算,避免违规违纪违法使用科研经费的重要保障。第一,明确项目负责人、会计审核人员的审核监督职责,注重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规定及相关规章制度。第二,加强审核力量,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增加专职科研经费管理科室和人员,对科研经费支出项目进行严格审核。第三,实现项目预算结构化控制模式,通过会计核算与预算结构化控制相互控制,实现按照项目预算结构实时控制支出。第四,及时反馈科研经费支出进度,加强经费支出过程性控制,减少科研项目结题财务决算审计过程中的调账发生以及科研结题时经费报账滞后等问题造成的部分经费没有使用完等问题。第五,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建设,严格票据要素内容和报销手续,严格资金支付手段,全面推行“公务卡”报销制度。
3.加强科研经费成果管理。科研成果包括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技术成果,加强科研成果管理,不仅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关系到科技创新,更关系到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一方面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8]。另一方面要加强科研成果产权管理,防止科研成果私自转让、无偿转让和流失,维护国家、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