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均有不同,为了使不同学生都可以接受所学的知识,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做到深入浅出。在讲解之前,可以布置课前复习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有一定的了解,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弥补知识缺陷,消除畏惧感,使学生能够轻松学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一定的修改和剔除,使得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思维能力、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就可以补充一些具有探索性、思考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删除一些复杂性的内容,补充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以消除此类学生对学习产生的畏惧心理。
二、设疑导思差异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设计差异性问题给学生,为其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料,正确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逐渐熟悉知识的构建。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感,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会搭建不一样的认知桥梁,确保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例如,问题的难度系数比较大,可以找一些思维能力、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回答;难度系数低的可以找一些基础稍差点的学生来回答,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差异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学习的基础和学习的特征,自觉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独立学习并开展学习成果展示。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由最开始的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式探索。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通过教师的协助下进行学习的探索,并在课堂上展示学习的成果,交流学习的经验。教师要针对学生成果的展示加以评价和总结,尤其是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同时也要鼓励那些做得不好的学生下次努力。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差异教学模式适用于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综上所述,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帮助每位学生个性和共性的共同发展。根据本文作者多年的从业经验,针对化学教学模式提供一点个人的见解,也希望给其他从业人员提供一点思考途径,以便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高中数学;因材施教;学习个性;教学策略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各方面不同的差异。教师如果想把每一位学生都教好,就必须了解和把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注意到不同学习个体之间在学习上的不同的性格和习惯。可以这么说,同样一个学生,他们在学习不同科目的时候其思维方式、学习特点、学习习惯也是不相同的。新课程理念强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重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使他们都能在自己的学习之路上登到最高峰。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不得不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充分研究和认识到学生个体在学习上的差别。学习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学科的学习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律,抓住其特点。学生个体在数学的学习上也是有自己的特点的,我称之为学习风格。本文笔者在研究了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探讨了学生个体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并就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什么是学习风格
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教育家赛伦提出,他认为,就像人的人格一样,学习者在学习中展现出具有区别意义的特征,这一特征是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这一说法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认可,许多人投入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一理论做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对此做出了不同的阐释。有人认为,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并努力记住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学习风格就是学习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所特有的认知习惯、情感方式,是学习者的自身感知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学生对于某一种学习方法的偏爱,是思维的某一种习惯。学习风格一旦形成,往往很难再改变,而成为具有标识意义的学习特点。
二、数学学习风格的分类
数学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具有持续性的带有个性特点的一贯的数学学习方式。受数学学科特点的影响,它特殊的思维要求决定了数学学习风格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它还是一个抽象的想象体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用数学的而非语文的或者英语的其他学科的方式去思考。
有研究者曾将数学学习的风格分成了四类。第一类是知觉风格,顾名思义,这一类数学学习者更善于通过外在的感知获得数学知识,但是其学习的动力则来自于内在的动机。还有的数学学习者倾向于用命题来表征数学知识,善于用表象的显性的形势描述数学空间。第二类是信息加工风格,数学学习者善于搜集、整理和加工各种所需信息,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特别明显。第三类是记忆风格,这种风格的学习者又分命题型和表象型两种类型。具有前种风格的数学学习者总喜欢把知识用命题网络的形式表现和提取出来,而具有表象型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则喜欢用表象的形式去表现和提取知识。第四类的学习者属于思维风格。
思维的形式可以分成三个维度。首先是强抽象型和弱抽象型,强抽象型的学习者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习惯引入新特征,并以此来强化原型,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新的知识,或者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模式属于演绎。弱抽象型的学习者习惯于从原型中选取具有熟悉特征的模式,通过抽象概况的方式获取新的知识,或者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模式属于归纳的思维形式。其次是综合分析型。综合分析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习惯从结果到原因的思维模式,一种是由原因到结果的思维模式。这表现出一个人由现象到本质或者由本质而推测现象的推理能力。这两种思维方式殊途同归,都能学到所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思维模式各有不一样的擅长解决的问题,所以有时候表现出难度的差异。最后,是思维的发散与收敛。发散思维的学习者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多角度、多方向地思考问题,其思维具有多方向性和逆向性的特点。而收敛型数学学习者则习惯聚集和综合分析信息,善于从中发现一般的规律,排除干扰项,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处,其思维模式具有方向性和收敛性。
三、根据学习风格因材施教
前文已经说过,研究并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只有明白了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思维特点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首先,确认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风格。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的时间长一些,教师要有耐心,不应该盲目追赶进度。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始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教师确认学生学习风格的方法不仅仅限于有针对性的测试,还可以通过观察、座谈等方式。教师还可以逐步探索分组布置作业的方法,通过仔细的作业批改来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
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制定教学策略。从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来讲,学习只有特点的区别没有对错和好坏。我们应该弥补和加强学生的学习风格,但是我们也不能任由其去发展,要引导其做到扬长避短。既要鼓励学生固有的学习特点和方式,使其得到加强,也要有意识地去开拓一些新的模式。教师要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避免单调枯燥的授课模式出现。
最后,还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不能像传统的“满堂灌”样,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只有在时间上给学生留有余地才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风格学习,这是对他们个性的最大尊重。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展现自己,鼓励他们运用具有个人特点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喻平.关于数学学习认知风格研究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探索,1998(4)
一、课题实施准备情况
在申报省级课题之前我们已经开展了此课题的研究,通过外出观摩、学习(昌乐二中、杜郎口经验),根据此课题的特点,课题组成员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改变课堂结构模式,依据课程标准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目的是为开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做前期准备工作,并制定了课题的实施内容:了解差异,分层次科学建组、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过程分层、课后练习、辅导分层、教学评价分层五部分组成,其特点如下:
1.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课题”研究宗旨:实现学生有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策略,引导、协助、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学案“预习案”部分给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内容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提纲,并通过填空方式初步检测和巩固预习的核心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探究案”部分为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妥帖、精辟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点拨,排除预习自学障碍,也为课后的知识延伸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典型例题”注重典型性,避免随意性,注重解题的技巧、思路与关键,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随堂训练”分C组(基础题)和B组(中档题)和A组(提高题)习题,配置精,将重、难点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渗透到练习题中,学生可依据老师的点拨归纳来把握知识要点和方法,并能克服盲点误区;使学生练有目的,练有方向,为学生分层训练创造了便利条件,使一般学生能便于掌握基本知识,好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同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上均有相应提高。
2.突出新课程理念,解放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创设良好的思想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能力培养,注重知识、问题、能力、思想的有机融合,阐述问题的基本规律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领会解题思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更大的收获。
二、课题研究工作具体操作
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开展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研究,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班级分组、学生分层次
每位教师把自己所带班均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将实验班每班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确定为C层次,约占班上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确定为B层次,约占班上总人数的五分之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确定为A层次,约占班上总人数的五分之一。按A、B、C层次均分成6个小组。对照班不分层次,采取统一的、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习题训练也不分层次。
(二)课前准备
1.在学习每个课题前,将导学案发到学生的手中,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的过程。
2.向学生提前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依据课本、预习案、参考导学案进行自学,疑难问题同学讨论解决,通过上述方式还未解决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疑难问题清单,以便在课堂老师的点播下进行解决。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后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让学生自测自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
我们的课堂教学分为五个时间段。前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或讨论,教师板书笔记知识、加强记忆。第二个10分钟,对学生课前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探究解决,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补充和完善。然后用13分钟时间对导学案上的“典例剖析”进行讲解,用10分钟时间进行分层练习,让A层次、B层次和C层次学生分别做学案上的“基本概念题、基本规律应用题和能力拓展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对存在问题的题目教师引导、点拨进行解决。最后用2分钟时间进行作业布置,让A层次、B层次和C层次学生分别在课后完成学案“课堂检测”中A、B、C三个层面的题。
三、教学的阶段性成果
1.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张同学,原来对数学没有兴趣,现在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盎然,数学成绩上升迅速。
2.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开展这项工作,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应变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3.教师同时也获得较好的荣誉。如:李国华老师在2009年沧州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李国华老师在2010年沧州石油教育分局组织的教师素质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饶志坚老师在2010年沧州石油教育分局组织的教师素质大赛中获得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