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语文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语文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语文教学常规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语文教学常规要求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法指导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教学时教与学的辩证统一。长期以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对语文教法研究较多,而对语文学法研究注意较少,相应地对学生语文学法的指导与训练也就落实不够。这与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和深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不相适应,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加强语文学法研究的必要性

1.是素质教育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

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这就对中职语文教学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更重要的是要“会学”语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具备继续发展的潜能。中职语文教学只有让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2.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现代语文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完善语文认知结构的过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是充当接受新知识的容器,而要靠他们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所以有人说;语文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自己学会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对学生渗透学法前,必须先加强中职语文的学法研究,应该说这种研究正是抓住了中职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

3.是全面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资粮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看,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抓好语文学法研究是一个重要途径。事实上,中职生语文学习的障碍也往往表现在学法上。比如,从初三到入学一年级中职生语文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在日常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常规要求与指导,对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学法指导,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语文学习方法是一门科学,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是使学生走向成功的桥梁。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加强中职语文学法的研究。

中职语文学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职语文学法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它既涉及中职生生理、心理特征语文学法的关系,又涉及语文学习基本技能与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涉及语文学科特点对学法的特殊要求。另外,各类学生学法特征及思维障碍对学法的影响,问题的解决对学法的新要求等也是中职语文学法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1.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学法指导的基础,也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此项工作可以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的途径。比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做作业,怎样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对学生加以具体指导,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是学生终身受益,此项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并在“严”字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做到落实。

另外,还应针对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法指导,如逻辑知识的入门教学,各类基础知识的学法研究等均属这个范畴。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语文的思维方法

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语文活动,只有经过学生动手、动脑等亲身的感受 ,才能使其透彻掌握语文知识、最终形成语文能力。学习语文要会读、会听、会想、会说、会写,其中的关键是个“想”字。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因此,教会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观念,是中职语文教学成功的标志。

学会语文思维方法和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语文思维活动。所以,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要研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参与。因此,在思维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核心。

3.培养语文应用意识,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听、说、读、写”中的”说”、“写”即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较好形式,通过“说”、“写”能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 “说”、“写” 方法和思维规律的指导也是中职语文学法指导研究的一部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这是研究语文、应用语文的根本之路。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实践、探索,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学会发展自己的知识,这无疑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4.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语文学习的动力。在终止与文学法研究中注意挖掘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法指导中的作用,主义研究各类学生的语文学法特征和语文学习障碍,才能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总的来说,对中职语文学法的研究,需要开展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摸索存在的问题和语文学法的规律;需要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语文学法研究的科学性;需要制定语文学法研究的计划和步骤,加强研究的系统性,是中职语文学法研究更好地适应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中职语文学法研究应注意几个结合

教法研究与学法研究相结合

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落实学法指导的主渠道,只有把语文教法与学法结合起来研究,把语文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目标,才能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与学法指导相结合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从语文学习常规培养开始,它是整个语文学法指导的基础。对于教学的主要环节如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制定明确的学习常规,严格的检查落实非常必要。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研;教学

对课程进行改革是小学语文新的开始,也是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新希望,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小学的语文教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更加适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为了在新时期取得更大的语文教学成绩,以及为小学语文教学者提供更宽广的发挥舞台,各小学校必须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做出创新,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条件。在新课改背景下,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之一的评课活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小学语文教研的新方向和新思考。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评课活动存在的不足

从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评课情况来看,很多都存在对评课内容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首先是评课内容空洞,教师从空洞的大道理开讲,针对各种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目标泛泛而谈,但很少结合实例对这些理念进行分析如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这不仅没有实际意义,同时对听评课的教师也没有太大的借鉴作用,评课只流于形式。其次是评课内容追求全面,在实际行动中却是蜻蜓点水,教师从导入到拓展,最后到结尾面面俱到,然而对实际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情况却没有过多的讲解,评课内容仍然停留在理论上,没有从实例上升到教学思想。最后是评课内容尽显完美,忽视缺陷,许多教师评课用语太多华丽的溢美之词,对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的缺陷却不了了之,忽视了评课的诊断功能。

二、新课改背景如何定位小学语文教研的新思考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教学观

各小学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从而武装教师的头脑。学校组织教师定期开展语文教研学习,让全体语文教师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掌握和熟悉小学各年级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让各语文教师明确学校的教学要求。同时,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开展小学语文教师间的互动交流

学校在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时,要明确时间、地点和内容,并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交流活动,比如常规课、示范课和学术研讨等,让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够参与其中,通过听课或者评课的方式进行经验交流,在总结成果的同时,互相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另外,要通过竞争的方式,加强语文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产生思维碰撞、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要发挥带头榜样作用,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参与到语文教师间的交流活动中,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指导教师改变教学行为中的不足,并将新的教学评价观融入教师的语文教学评价中。

3.加强语文教学常规检查,保证语文教学质量

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标准之一便是观察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为抓好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学校必须重视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巩固教学基础。通常情况下,学校的常规检查是由教导处负责,而语文学科则需要学校语文组提供配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领导也要参与语文教学的常规检查。常规检查的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语文教师的备课、教学案例等教学行为进行随机检查,二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及语文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查看,对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反馈,对成功的教学案例要进行全校推广。除了常规检查外,学校还应该对常规课进行随机检查,通过随机听课和评课的形式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从而促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各小学语文的教研活动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新教师基于新课改理念敢于创新。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各教师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不足,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在S多环节方面过于随意性,形式缺乏新意,许多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我们相信,只要全校教师能够树立新观念,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就能够在新课改中找到语文教学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莎.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之我见[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5).

第3篇

一、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按照语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适应新世纪的社会需求,强化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实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在理论学习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要围绕减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要坚持通读二、三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3、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是落实常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要对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第4篇

一、语文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上级对语文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已有统一规定的情况下,基层在实施语文教学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对语文教学及其管理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

(一)语文教学程序规范化

一些学校和地区在推进语文教学程序规范化的过程中时常遭到非议。语文教学能否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我国当代一些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的经验证明这样做不仅可行,而且非常成功。

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程序,钱梦龙的自读教学五步程序,林伟彤的五环形教学程序,欧阳代娜的阅读教学四步程序和作文教学六步程序等。江苏泰兴洋思中学按四步程序规范(述标、达标导学、测标、补标)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

语文教学程序包括课前准备(例如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例如个别指导和提优补差)三大环节。语文教学程序规范化实质上就是将有关语文教学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内在规律用“规范”固定下来,形成制度,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实施,使教师能够按照规范的语文教学过程的先后次序或前后步骤开展教学活动。

(二)语文训练任务规范化

语文训练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为或书山题海过度机械操练,效率不高又有损学生健康;或训练任务忽多忽少忽有忽无,学生忽疲于奔命忽清闲无事;或训练少而无序使得学生不能达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准;或语文训练完全应试化,忽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因此,有必要将语文训练的项目和内容,训练的数量和质量,训练的时间和序列等用一系列的期量指标加以规范。期量指完成具体语文训练任务的期限和数量,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语文训练任务的期量指标,它反映着全面完成各项语文训练任务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对语文训练任务用切合实际的科学的期量指标加以规范,可提高语文训练的全面性和计划性,克服语文训练的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去除低效或无效的语文训练任务,使学生的训练负荷均衡,使语文训练处于有期有量比例恰当井然有序的状态。在这方面魏书生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他把6类34项语文训练任务落实到每天每周每学期每个学生身上,要求定时定事定人定质定量完成训练任务。

(三)语文教学的检查反馈规范化

它体现在建立并实施了一套对语文教学进行检查反馈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检查反馈的内容,如备课检查、作业检查、听课检查、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检查、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情况检查,课后辅导和提优补差情况检查、课堂常规检查等;包括检查反馈的方法,如教师自查互查、教研组检查、领导检查以及学生反馈、教师反馈、个别反馈、座谈会反馈、家长反馈以及包括检查反馈的计划、时间、次数。检查反馈规范化对于遏制随意的过多过滥的重复低效的检查反馈活动,及时真实地了解语文教学情况,及时改进和调整语文教学方案,纠正违规行为,遏制马虎偷懒现象,实现对语文教学全过程及时有效的系统控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性质

(一)概括性

它是在对零散的语文教学经验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将认为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用规范“固定”下来并加以实施后形成的一种语文教学的管理模式。这种规范要求应当是概括性的,是属于相对粗线条的一般性原则性的规定,这使得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否则就会统得过细过死,束缚教师手脚。

所以,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在内容、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三个方面都具有概括性的特征,它使语文教学由无序变为有序,由无章可循变为有章可循。师生据此知道何时何人应当做哪些事不应当做哪些事,哪些事应当多做,哪些事应当少做,哪些事应当先做,哪些事应当后做。如果把语文教师的组织教学看作是一种微观管理行为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实质上就是运用规章制度对语文教学进行的宏观管理。

(二)系统性

每种教学管理模式都有特定的基本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的格局或框架。某一点两点片面孤立的规范性要求是不能构成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的。所以,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应当是在语文教学程序、语文训练任务和语文教学的检查反馈等方面由其中诸多规范性的要求构成的较为全面的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规范化管理的整体效能。

(三)可行性

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应当具有可行性。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要做到切实可行,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1.不违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语文教学大纲。

如果在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中有各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有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规定,有对迟交作业不交作业不认真做作业或成绩不好的学生采取的罚款或“错一罚百”等种种以罚代教的规定;有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采取的过份加重课业负担有损学生健康的规定;有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师的工作好坏、奖惩教师和决定教师上下岗及职务晋升的最主要依据的规定等等,那么这些与有关政策法规和语文教学大纲相抵触的规定就不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肯定和鼓励,它必然会被遏制、取缔,因此它是不能合法存在,不具可行性的。

2.不违背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具体地说是不违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违背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因为这些原则必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比如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精讲多练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原则,听说读写相结合原则、文道结合原则、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相互促进原则和双基并重原则等等。我们即使在优秀语文教师自定的教学“规矩”中也不难发现体现这些原则的踪影。对于教育教学规律我们只能遵循,否则不会成功,因而也就无可行性可言。

3.不脱离师生实际

第5篇

一、语文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上级对语文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已有统一规定的情况下,基层在实施语文教学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对语文教学及其管理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

(一)语文教学程序规范化

一些学校和地区在推进语文教学程序规范化的过程中时常遭到非议。语文教学能否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我国当代一些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的经验证明这样做不仅可行,而且非常成功。

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程序,钱梦龙的自读教学五步程序,林伟彤的五环形教学程序,欧阳代娜的阅读教学四步程序和作文教学六步程序等。江苏泰兴洋思中学按四步程序规范(述标、达标导学、测标、补标)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

语文教学程序包括课前准备(例如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例如个别指导和提优补差)三大环节。语文教学程序规范化实质上就是将有关语文教学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内在规律用“规范”固定下来,形成制度,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实施,使教师能够按照规范的语文教学过程的先后次序或前后步骤开展教学活动。

(二)语文训练任务规范化

语文训练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为或书山题海过度机械操练,效率不高又有损学生健康;或训练任务忽多忽少忽有忽无,学生忽疲于奔命忽清闲无事;或训练少而无序使得学生不能达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准;或语文训练完全应试化,忽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因此,有必要将语文训练的项目和内容,训练的数量和质量,训练的时间和序列等用一系列的期量指标加以规范。期量指完成具体语文训练任务的期限和数量,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语文训练任务的期量指标,它反映着全面完成各项语文训练任务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对语文训练任务用切合实际的科学的期量指标加以规范,可提高语文训练的全面性和计划性,克服语文训练的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去除低效或无效的语文训练任务,使学生的训练负荷均衡,使语文训练处于有期有量比例恰当井然有序的状态。在这方面魏书生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他把6类34项语文训练任务落实到每天每周每学期每个学生身上,要求定时定事定人定质定量完成训练任务。

(三)语文教学的检查反馈规范化

它体现在建立并实施了一套对语文教学进行检查反馈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检查反馈的内容,如备课检查、作业检查、听课检查、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检查、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情况检查,课后辅导和提优补差情况检查、课堂常规检查等;包括检查反馈的方法,如教师自查互查、教研组检查、领导检查以及学生反馈、教师反馈、个别反馈、座谈会反馈、家长反馈以及包括检查反馈的计划、时间、次数。检查反馈规范化对于遏制随意的过多过滥的重复低效的检查反馈活动,及时真实地了解语文教学情况,及时改进和调整语文教学方案,纠正违规行为,遏制马虎偷懒现象,实现对语文教学全过程及时有效的系统控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性质

(一)概括性

它是在对零散的语文教学经验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将认为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用规范“固定”下来并加以实施后形成的一种语文教学的管理模式。这种规范要求应当是概括性的,是属于相对粗线条的一般性原则性的规定,这使得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否则就会统得过细过死,束缚教师手脚。

所以,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在内容、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三个方面都具有概括性的特征,它使语文教学由无序变为有序,由无章可循变为有章可循。师生据此知道何时何人应当做哪些事不应当做哪些事,哪些事应当多做,哪些事应当少做,哪些事应当先做,哪些事应当后做。如果把语文教师的组织教学看作是一种微观管理行为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实质上就是运用规章制度对语文教学进行的宏观管理。

(二)系统性

每种教学管理模式都有特定的基本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的格局或框架。某一点两点片面孤立的规范性要求是不能构成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的。所以,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应当是在语文教学程序、语文训练任务和语文教学的检查反馈等方面由其中诸多规范性的要求构成的较为全面的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规范化管理的整体效能。

(三)可行性

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应当具有可行性。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要做到切实可行,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1.不违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语文教学大纲。

如果在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中有各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有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规定,有对迟交作业不交作业不认真做作业或成绩不好的学生采取的罚款或“错一罚百”等种种以罚代教的规定;有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采取的过份加重课业负担有损学生健康的规定;有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师的工作好坏、奖惩教师和决定教师上下岗及职务晋升的最主要依据的规定等等,那么这些与有关政策法规和语文教学大纲相抵触的规定就不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肯定和鼓励,它必然会被遏制、取缔,因此它是不能合法存在,不具可行性的。

2.不违背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具体地说是不违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违背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因为这些原则必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比如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精讲多练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原则,听说读写相结合原则、文道结合原则、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相互促进原则和双基并重原则等等。我们即使在优秀语文教师自定的教学“规矩”中也不难发现体现这些原则的踪影。对于教育教学规律我们只能遵循,否则不会成功,因而也就无可行性可言。

3.不脱离师生实际

第6篇

1、成立组织,实行分层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学校领导建设的核心是对组织的建设,在新学期开始的时期,校长应该宣布管理学校领导小组,并且自觉担任组长,然后学校班子和骨干教师完善教师量化管理考核制度,班主任制度以及控流包学制度等。学校就像是一个生命一样,也是五脏俱全的,管理者采取了分块切割,责任落实到个人的管理方式,实行“谁分管的工作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值班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校长将权利授予给小组的各个成员,放手让他们各自管理好自己分管的工作,激发了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自我成就感,增强了工作效率。优秀的管理体制,使每一位教学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意到自己的责任,增强语文课堂环境的生动效果,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2、实行量化考核制度,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制度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从教师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考评,并且把考评的结果作为评优评奖的先决条件。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各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定期在一起讨论如何能够更好的进行语文课堂教学,集思广益,凝神聚力,使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倾心奉献,并且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从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并且讨论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黑板粉笔加上讲解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形成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比较全面的技能。但是教师必须注意自身的素质,一定要抓好预习,掌握学情,还要精心设计课堂环境,创设好问题的情境,还需要经常调动学生都已经学习的知识复习的兴趣。教师把了解学生作为自己的一项战略任务,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深入的观察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范围,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强化常规管理,进行德育常规管理与安全教育

在新学期的开始,学校的各个成员要立即贯彻常规的管理制度,并且对备课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对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及教研组长进行检查评估,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积极做好安全教育宣传的工作,以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学课堂的主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的效果。学校进行的德育常规管理落实到各个管理班级的教师身上,倡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责任意识,把班级当做自己的家庭。每位教师之间都存在着竞争,每个班级之间的竞争也络绎不绝,教师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课堂的教学水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强调重点、难点,并且讲深讲透,还要对知识进行压缩,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通过强化常规管理,进行德育常规管理与安全教育存进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总结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134-02

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的工具性能使学生更聪明、更能干、更有力量;语文的人文性则追求使学生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或者说使人活得更有品位。这正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和目标。

一、语文教学对班级管理的特殊意义

教学具有教育性,语文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基础学科,其教育价值就在于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是学校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其基本成员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它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来达到预定的目标的。因而班级是一个特殊的育人环境。语文教学是师生在班级条件下进行的知识性、个性和创造流,如果语文教师能自觉地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意义和管理意义,将有助于建设一个生动活泼、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1.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营造班级文化环境。班级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制度环境和人际环境。制度环境主要包括成文的制度和不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主要是指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属于常规管理。不成文的制度是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非常规管理。非常规制度影响着常规管理制度的管理程度和效果。一个班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士气、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氛围。

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体现真善美的精神。其工具性给学生带来的聪明和能干,是认识和创建班级文化的基础;其人文性能在班级里有效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教育公正的思想,是形成不成文制度的有力保证;语文教学是整体性、多样化、个性化的生命对话,更充满着活力、灵性和创造力,具有内在的欣赏价值。这是班级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2.语文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建构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方面的综合心理氛围。一般包括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情绪波动、师生之间的感受、对活动的态度等。课堂心理环境的好坏,主要依赖于班级中多数成员对目标与任务是否认同,对教师的要求是否心悦诚服,对工作现状是否满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否友好等。语文教学是一种精神享受、情感体验、追求自由精神的过程,一旦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了这种人文性的心理大餐,就自然形成了提升生命质量的心理氛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本质兑现

任何教师对学生都负有管理职责,作为一名教师或班主任,特别是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更要注意研究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管理的有机融合,通过教学启发和引领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又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和教与学的共同体,那么在班级条件下就实现了“教育主体间性”。这是班级教学与管理的本质所在。在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实践中,注意形成和创造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自然而又自觉地实践语文教学在班级管理中的管理功能,又促成班级管理的语文教学效益。这对于一名教高中语文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

1.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地参与班集体的教育活动。根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高中生在自我意识方面,获得了高度发展;正确的价值观的确立,使高中生逐渐地学会将自身努力作为实现目标的桥梁;他们在与父母的关系、在选择职业方面,在对现实社会的态度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自治。可见,高中生更利于主体性教育。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可以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外语文活动等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生活得自觉、高尚和高雅。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彼此依存、各尽其责的学习型组织。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全体学生的自主参与,各种不同质的学生处于一起进行合作、交流、讨论,能有效启迪他人,拓宽他人思路,培养创新思维;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时,心理负荷轻,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彼此认识、尊重和帮助,并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优化班级管理。

积极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在高中阶段仍然应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书写习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阅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机组建相应的语文兴趣小组并开展小组竞赛,如普通话、书法、写作兴趣小组等。以普通话学习小组为例,可采取这样的方式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难字词(10个左右)每天都写到活动记录本上,一人写,然后请其他组员注音、纠正并领读正确,大家轮流进行;口语实践:每节课前3分钟交给学习小组,可以朗诵诗歌、读作品、说话、演讲等。日积月累,那一个个字正腔圆的吐字,你追我赶的情景,既能有效提高识记能力,充分体现工具性特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参与、严谨学习的精神,并且利于学生之间学习资源共享,对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外语文活动等组织形式,可以看作是班级管理的具体作为。其效果表现为:首先,是培养了学生自觉参与班级的教学和生活,使学生过得更加理性和充实,不至于糊里糊涂地混日子。这里的理性不等于做事过程的聪明。有些人只是一味地做事,并不懂得做事的意义或价值,他们的心灵完全被眼前的利益所占据,缺乏对生命、对人深刻的理解、同情和爱。这就要求学生对人、人生和社会有所认识,有所判断,并形成比较明确的态度,即形成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必须在正视自己、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择。生活中,即便是学校教育生活,有许多人不能坦然、真实地面对自己,以至于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态如何、心情如何,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做的是什么,总之是不了解自己。这样的生活就不是自主的生活,不是“我”的生活,而是不得不过的生活,是不知其所的生活,是由环境或别人安排的失去了自我灵魂的生活。一个不能正确面对和认识自己的人,也是很难深刻地了解他人、了解社会的。其次,是使学生觉得对别人和社会有价值、有贡献,强化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形成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友善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更高尚地参与到班集体的教育活动。再次,是使学生更高雅地参与班集体的教育活动。通过语文教学,能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和谐,能够充分领略人生和世界的意义,摆脱低级趣味。学生光有自觉或理性是不够的。理性使人明智,但不足以使自己和他人幸福。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了丰满、细腻的情感时,他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意义,才能充分感受生活的趣味,才能推动他去从事于人于己有益的活动。

2.高中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注重精神追求。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现代人能够理解更多的人、为了更多的人。现代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自然被定位在培养“地球村”人或世界公民。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应瞄准现代教育的高标准,引导班级里的所有学生努力彼此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如同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一个班级的几十个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各人主观努力程度以及受教育的差异,必然存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难免会有分歧、矛盾。需要学生有开阔的心胸,加强沟通、理解和宽容,不仅要理解自己所熟悉的同学,还要主动理解那些与自己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的同学,不仅要考虑本人、本班的利益,还要考虑其他人、其它班乃至整个人类的利益。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正好可以发挥这一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教学使学生更加注重精神追求。语文教学的宗旨就是要用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奠定基础。当然,人的生活离不开功利追求,这是人生的动力之一。这也是班级管理的终极追求。但在现代社会中,一味追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因为功利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人们创造再多的财富、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不能消除人类成员之间的差别、敌意与冲突,不能换来人类生活质量与境界的提高。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影响人生活质量的主要是一些高层级的精神需要的满足状况,如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人生的本质追求应是精神追求,只有这样,人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外物的奴役,提高生活的质量,并达到境界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军梅.教育基本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5.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第8篇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改进的建议。一方面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深入理解语文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另一方面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积极的意义。

1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1初中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经验储备

伴随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与其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师培训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培训效果却不容乐观,在进行语文教学实施中,教师往往是不能灵活的处理语文教材,致使语文教材没有成为语文教师的应有资源而成了束缚。其次,教师缺乏语文课堂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初中语文的教学是立足于语文,但是绝不止于语文,其中有走进生活的尝试和跨学科的尝试,给我们的语文教师提出挑战,要求他们要拥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和科学、人文知识,才能游刃有余的由于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大都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教师们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经验的缺乏,教师本身没有一桶水,就很难倒给学生一碗水,结果经常出现的现象诸如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搜集资料,学到某一单元了,一布置下任务,导致学生茫然无措,效果不佳。

1.2教学规模与学生需求矛盾

我们在语教学实践中,所预测到的客观因素诸如经济条件限制,安全因素考虑,活动场地限制,学习资料有限等其实不是个案,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每个学校也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积极改进,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发现还有一些短时期内很难解决的教育体制性原因,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转变的,也许需要长期的发展才能逐步改观,在语文教学中,课堂上做到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是很难实现的,这也表现在给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和后期评价的时候,就不可能给每位学生与适当和有效的关注,那么这将会影响很多表现不是那么突出的一些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打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后,呈现的结果就是语文教师是一过式讲解,走马观花,而有些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再积极,不在高涨,显然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很难理想。因此,学校的办学规模与学生需求的矛盾很大程度上也是制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与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3语文课程的难度陡增

我国现行语文学科教材体系中,小学到初中的知识容量跨度比较大,衔接不是水到渠成而是有些突兀。小学阶段以语文和数学教学为主,而其它科目几乎不做要求的,其他科目统称小科,从不考试。当学生上了初中,生物,物理,历史,地理,化学等科目不仅新增而且要考试,初中阶段短时间内新增加了如此多的课程,在这种知识由小学到初中突然难度陡增的情况之下,学生一下很难适应,原本应该是生机勃勃,活力四射,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学习,在其它科目的重压之下,几乎没有自由生存的空间。语文老师煞费苦心,只是学有余力的学生或许可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而学习压力大的学生也只能是疲于应付了。兴趣消失已尽。

2 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的方法

2.1教师之间协作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要求,充分发挥语文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的作用。使教师逐步养成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增强语文教学研究的意识,以不同的视野来反思,分析问题和解决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培训内容融为一体。教师的集体备课是促进语文教师的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不同教学特点的教师,通过交流,学习,在提供教学资料,教学教法,教学计划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互通有无,这样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集中集体智慧,语文教师共同研究教材,教学教法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最终提出各自的最优解决方案,实现语文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知识内容的更新与充实。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是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教法也是灵活的,实践中,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于集体备课的方式中探讨教法,解决问题是有效的途径。所以,要完善语文集体教研体系,使语文集体备课成为校本教研的一个常规化内容,使语文集体备课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园地与沃土。

2.2更新语文教师的教材观

语文新课程教材的实施需要语文新课程观念的指导,离开语文新课程理念,语文课堂犹如空心菜,毫无内容。新的语文教材观要求语文教材要具有时代教育的导向性,要立足于生活的前沿,把最新的语文知识介绍给学生。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立足与语文教材,而且更要把教材延伸到课外,到社会生活,在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积极的探索开发语文教材的途径。语文教材取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但其实,实实在在地生活世界才是学生的教材。语文教材也只是一扇沟通课内与课外联系的桥梁而已。因此,语文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大胆地延伸。把知识分类组合。经过对语文教材深入细致地研究和课堂的实际实施,运用不同的教研方法,去处理不同类型的教材,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是即学习了语文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2.3更新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正视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性作用

学生的学习观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观的问题,实践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观,主要在于转变学生的语文作业观,在语文学习中,通常很多学生的观念里,作业就是做练习题,抄写,背诵等。很少有学生把看课外书、观察生活等作业作为必须做的作业来完成的,而语文学习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比较灵活的,有查资料,有要求体验的等比较灵活的作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转变语文作业的作业观。实践证明可以分三步走:(1)语文教师要注重分析,晓之以理,教育引导学生克服轻视语文作业的错误思想,和错误做法。(2)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外作业作为一项常规作业来布置,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其数量,还要检查学生完成的质量。(3)是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使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语文。其实学生是语文课堂学习的最重要的参与者,只有学生积极思索,勤于动手、善于探究和总结,才能真正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取基本的基础的语文知识,从而达到语文新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求实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而教育语文教学又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课改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平时有机会就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我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加强教学基本训练,搞好常规教学

抓好常规课语文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所以我特别注重抓好这一个环节。

1.认真备课,坚持提前备课,做到深入钻研教材写好教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3.注重语文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课前预习、听课学习、训练拓展、反馈迁移各学习环节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学习与课后练习及背诵相结合,做到听、说、读、写协调发展。在写作教学方面,将课堂作文和课下周记,平时的阅读摘抄结合起来处理,既完成了教材规定的写作教学任务,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本册教材课文教学与写作训练脱节的不足,使学生的写作水平较过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写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4.关心爱护和转变差生。总的说3、4班的语文基础较一般,且两级分化较为严重,因此,当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时,我就给学生很大的鼓励,使学生充满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第10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境

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虽然老师有教学大纲,但有些老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目标性不强,盲目性较大,教学计划性弱,随意性较大的情况。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还是昏昏欲睡,学生学习被动,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为此大力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是我们面临一个重要任务。

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教学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生活即课程,意味着课程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课前让学生先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然后反馈交流,促使每个学生明白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这样,通过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和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把自己看成学习过程中普通的一员,做孩子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

2.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可以使人树立信心和勇气。只有体味到成功的滋味,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与言语过程,才能大胆举手积极参与,特别是胆怯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质疑问难,点拨指导

1.营造气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求,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首先,我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合理安排,让思维活跃和不活跃的同桌,让成绩良好与成绩不佳的同桌,起到互助互补的作用。其次,教师对学生质疑和释疑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并且给予口头的、体态的鼓励。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各抒己见,不随心所欲地打断同学的发言,同时也教育其他学生尊重别人的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积极思维。

2.提供机会。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探究的结果就不同。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点拨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渗透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课文学习,告诉学生,质疑的范围包括题目、内容、结构、字、词、句乃至于标点。由于学生水平存在差异,所提的问题五花八门,漫无边际,所以在学生质疑之后还要进行梳理。哪些属于常识性的,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带着问题逐一解决。

(四)教师要转变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11篇

一、教师的主导性发挥不够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交流活动。在传统教学状态下,教师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学生的一言一行尽收教师眼底,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指点也能即刻产生效果。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师用精良的教学艺术、真挚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增加语文课堂的人情味。多媒体介入后,师生更多地注意屏幕上的图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变成师与屏幕、生与屏幕的单向传送与接受,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被削弱。

再者,教师上课时既要用鼠标教学信息,又要组织学生学习,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课件信息的吸引力。倘若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课件信息乏味,教师受制于程式化的课件程序,课堂组织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会大打折扣。如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供适时指点,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就成了突出的问题。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师生互动和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方面多做文章,使多媒体真正起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二、学生创造性思维受到影响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动态过程。它涵盖知识传授、智能培养、情感沟通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粉笔、黑板等常规教具已被鼠标和屏幕代替,教学内容及板书由教师课前预存在电脑中,学生只能在教师事先确定好的思维框架内思考,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语文课堂是一个变幻多姿的世界,许多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们活跃的思维随时都有可能滑出教师的指挥圈。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新的见解,教师难以像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那样迅捷地将其反映在屏幕上,因而,多媒体课件内容的标准化、一致化,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力。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新课标 教学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审视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最好的总结可以概括为“效率低,问题多”。纵观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尽管不少老师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教改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时至今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质性向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烦琐的工作,而初中生还不具备独立探索,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是改革的切入点与核心所在。初中语文教育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和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大胆改革。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境

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虽然老师有教学大纲,教学参与书,但有些老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目标性不强,盲目性较大,教学计划性弱,随意性较大的情况。学生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转,只知完全听从老师的教授,没有明确学习目标,没有自主意识。其次,教学方法不新。这些年来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教法陈旧,不知变通,搞“满堂灌”、“题海战”的老师也大有人在,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主导意识;学生在学习中虽然刻苦认真,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成绩也不理想,再加上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向学生授“渔”,使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差,因而学生也不知该怎样去读、去记、去背、去练等等。

同时,教师唱独角戏,一人表演现象比比皆是,一块黑板一只笔一张嘴巴讲到底,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还是昏昏欲睡,学生学习被动,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为此大力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是我们面临一个重要任务。

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这句话提醒教育工作者教育需要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同时“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生活即课程,意味着课程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例如,初中教材“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古诗文诵读、散文赏读”

等板块,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课前让学生先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然后反馈交流,促使每个学生明白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这样,通过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和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身子看孩子”,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把自己看成学习过程中普通的一员,做孩子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来自于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自信、信任的目光和一句亲切的话语。

2.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可以使人树立信心和勇气。只有体味到成功的滋味,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与言语过程,才能大胆举手积极参与,特别是胆怯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师要转变观念

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三、结束语

总之,在对新课标理念的学习并付诸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在以上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使自己对肩负的历史使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更深刻的反思,也使教学能力有更长足的进步。“还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应成为教师的座右铭。“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应是学生的座右铭。如此,教师的课堂就会变得神采飞扬,学生的笔下也会神采飞扬。

历史悠久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当今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存在了许多的诟病,语文教育改革以引起教育界广大人士的高度重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13篇

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学习活动不仅指学生的学,还包括教师的教,学与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这种交互作用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随意进行的,它需要学校领导者的精心设计与安排,从而保证教与学协调发展。因此,学校领导者能否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关系到学校能否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空间。作为学校领导者,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管理的第一目的,从多方面入手,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各种必需的资源,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使学生在学校的活动更加有意义。

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的动态发展过程中逐渐提升,这种提升不仅取决于教师自我努力的程度,还受制于教学管理工作在客观上为他们提供的各种条件。教学管理如果能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教学实践环境和学习研究领域,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会迅速提高,进而就能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工作良性循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也是社会形势的必然要求。

3.有利于保障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

有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管理整体的规范性与局部间的协调性,反映了管理目标的清晰性与管理流程的通畅性。和谐有序的管理必然能够突出工作重点,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工作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是构成学校工作的两条主线,其中教学工作起着关键和核心作用。

二、加强学校管理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1.成立组织,实行分层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学校犹如生命,五脏俱全,管理者可采取分块切割,责任落实到个人的管理方式,实行“谁分管的工作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值班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管理人员将权力授予各小组的各个成员,放手让他们各自管理好自己分管的工作,激发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自我成就感,增强工作效率。

2.实行量化考核制度,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从教师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考评,把考评的结果作为评优评奖的先决条件。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各年级的语文教师应定期在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集思广益,凝神聚力,使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倾心奉献,并且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从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互相讨论研究新的教学方式,以此取代传统的黑板粉笔加上讲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通过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掌握比较全面的技能。

3.强化常规管理,进行德育常规管理与安全教育

在新学期的开始,学校管理成员要立即贯彻常规的管理制度,对备课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对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及教研组长进行检查评估,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积极做好安全教育宣传的工作,以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学课堂的主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

4.抓教师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挖掘校本资源,发挥学校骨干教师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教研组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培训,学习各年段的教材介绍和优秀课改案例,了解教研课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

三、结束语

第14篇

围绕“我的语文课堂”“做一个专业而优秀的语文教师”“阅读课堂的基本艺术”等内容,以专题问题交流、作文教学案例、识字园地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同时,在培训落实方面增强培训的力度,扩大研修的覆盖面与普及面。

二、多元教学,倡导创新课堂,落实三维目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知识性与创造性的结合,是时代对语文课堂提出的新要求,以培养兴趣为核心,以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为动力,全方位提升语文研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我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以常规教学为基础,强化教学基本功,落实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从“双基训练”至“强化能力”,最终形成“语文素养”的转变。

三、全程参与,潜心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以全程互动的方式,不断丰富语言文字的实践应用,我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教学论坛、外出培训、教学论文研讨等形式,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努力向科研型、专业型快速成长。在课堂上,我重点强化“阅读教学”与“写字教学”在日常语文课堂中的地位。

针对“如何处理语文课中的小练笔?”“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作为语文校本研修的一部分,使“分析讲解”式阅读教学向“引导体悟”式阅读教学过渡,使“教课文”向“用课文教”转变,使“点缀写字”向“落实汉字的书写”改革注重听、说、读与写,关注学生能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懂法,打破了“师师同教案生生同课堂班班同进度”的调控式课堂,我尝试并实践着大语文课堂,使“对话课堂”“互动课堂”“创新课堂”成为一种常态。

四、总结

第15篇

(一)语文教学程序规范化

一些学校和地区在推进语文教学程序规范化的过程中时常遭到非议。语文教学能否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我国当代一些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的经验证明这样做不仅可行,而且非常成功。

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程序,钱梦龙的自读教学五步程序,林伟彤的五环形教学程序,欧阳代娜的阅读教学四步程序和作文教学六步程序等。江苏泰兴洋思中学按四步程序规范(述标、达标导学、测标、补标)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

语文教学程序包括课前准备(例如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例如个别指导和提优补差)三大环节。语文教学程序规范化实质上就是将有关语文教学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内在规律用“规范”固定下来,形成制度,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实施,使教师能够按照规范的语文教学过程的先后次序或前后步骤开展教学活动。

(二)语文训练任务规范化

语文训练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为或书山题海过度机械操练,效率不高又有损学生健康;或训练任务忽多忽少忽有忽无,学生忽疲于奔命忽清闲无事;或训练少而无序使得学生不能达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准;或语文训练完全应试化,忽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因此,有必要将语文训练的项目和内容,训练的数量和质量,训练的时间和序列等用一系列的期量指标加以规范。期量指完成具体语文训练任务的期限和数量,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语文训练任务的期量指标,它反映着全面完成各项语文训练任务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对语文训练任务用切合实际的科学的期量指标加以规范,可提高语文训练的全面性和计划性,克服语文训练的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去除低效或无效的语文训练任务,使学生的训练负荷均衡,使语文训练处于有期有量比例恰当井然有序的状态。在这方面魏书生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他把6类34项语文训练任务落实到每天每周每学期每个学生身上,要求定时定事定人定质定量完成训练任务。

(三)语文教学的检查反馈规范化

它体现在建立并实施了一套对语文教学进行检查反馈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检查反馈的内容,如备课检查、作业检查、听课检查、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检查、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情况检查,课后辅导和提优补差情况检查、课堂常规检查等;包括检查反馈的方法,如教师自查互查、教研组检查、领导检查以及学生反馈、教师反馈、个别反馈、座谈会反馈、家长反馈以及包括检查反馈的计划、时间、次数。检查反馈规范化对于遏制随意的过多过滥的重复低效的检查反馈活动,及时真实地了解语文教学情况,及时改进和调整语文教学方案,纠正违规行为,遏制马虎偷懒现象,实现对语文教学全过程及时有效的系统控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性质

(一)概括性

它是在对零散的语文教学经验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将认为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用规范“固定”下来并加以实施后形成的一种语文教学的管理模式。这种规范要求应当是概括性的,是属于相对粗线条的一般性原则性的规定,这使得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否则就会统得过细过死,束缚教师手脚。

所以,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在内容、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三个方面都具有概括性的特征,它使语文教学由无序变为有序,由无章可循变为有章可循。师生据此知道何时何人应当做哪些事不应当做哪些事,哪些事应当多做,哪些事应当少做,哪些事应当先做,哪些事应当后做。如果把语文教师的组织教学看作是一种微观管理行为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实质上就是运用规章制度对语文教学进行的宏观管理。

(二)系统性

每种教学管理模式都有特定的基本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的格局或框架。某一点两点片面孤立的规范性要求是不能构成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的。所以,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应当是在语文教学程序、语文训练任务和语文教学的检查反馈等方面由其中诸多规范性的要求构成的较为全面的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规范化管理的整体效能。

(三)可行性

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应当具有可行性。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要做到切实可行,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1.不违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语文教学大纲。

如果在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中有各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有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规定,有对迟交作业不交作业不认真做作业或成绩不好的学生采取的罚款或“错一罚百”等种种以罚代教的规定;有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采取的过份加重课业负担有损学生健康的规定;有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师的工作好坏、奖惩教师和决定教师上下岗及职务晋升的最主要依据的规定等等,那么这些与有关政策法规和语文教学大纲相抵触的规定就不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肯定和鼓励,它必然会被遏制、取缔,因此它是不能合法存在,不具可行性的。

2.不违背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具体地说是不违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违背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因为这些原则必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比如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精讲多练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原则,听说读写相结合原则、文道结合原则、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相互促进原则和双基并重原则等等。我们即使在优秀语文教师自定的教学“规矩”中也不难发现体现这些原则的踪影。对于教育教学规律我们只能遵循,否则不会成功,因而也就无可行性可言。

3.不脱离师生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