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气工程的认识范文

电气工程的认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气工程的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气工程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就业方向;教学改革;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

前言:

从我国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上来看,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就业发展方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市场规则,抓紧就业机遇,有针对性的塑造电气自动化专业,从电气工程学院这个主体教学上来看,高校重点的建设应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上,而由于近些年来传统专业的不断变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用人需要,需要以社会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改革,塑造高素质的人才,本文则重点介绍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和未来就业方向。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电力技术的发明、电气工业的建立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便在一次次工业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使用电力为人类自己服务。多年的系统研究,终于逐步形成了电气工程的基础理论。电气工程的发展有以下几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820年,安培发现了电磁效应。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奠定了后来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统一的经典电磁场理论和光的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3年,麦克斯韦完成了《电磁学通论》,奠定了广泛应用电磁技术的理论基础。1882年,爱迪生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较正规的发电厂,完成了初步的电力工业技术体系。世界第一台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建成,三相交流电的出现克服了原来直流供电容量小,距离短的缺点,开创了远方供电,电力拖动等各种用途的新局面。20世纪初,电力的生产应用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并具有相当的规模。从此,电力取代了蒸汽,使人类历史迈进了“电气化时代”。

2.对电气工程领域方向的特点及认识

电力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电能的生产和使用是同时完成的;(2)过渡过程十分短暂;(3)电力系统有较强的地区性特点;(4)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在我国,发电厂就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

从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来看,电机的自动化性能如果能够大大提升,能够有效的和常温科研超导材料进行融合,那么就会使电气的电阻损耗率大大降低,这样不仅解决了电阻长时间的发热问题,又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匦Ч,会使电机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更加重要的就是在临界的粗长强度和密度都很高的情况下,超导电机的绕组电流密度能够比常规的电机提高数十倍,大大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降低电机重量和体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有“三强”,即:试验性强,理论性强,交叉性强。该学科的主要运用范围:建立有工频高电压、支流高电压、雷电冲击高电压、操作冲击高电压、冲击大电流以及高功率脉冲技术等装Z;测量用的有静电电压表、高压示波器、专用的分压器、分流器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和电器设备在线运行状态的再线监测、故障诊断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研究电工新技术可促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发展,使之更快的在技术和经济上成熟起来,例如:核电发电、磁流体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其他新能源发电。电工新技术可以促进交通运输方面的磁悬浮列车、磁流体推进船、电动车的发展推进,医学上的超导核磁共振成像装Z的研究等。电力电子包含电力电子器件、变流电路和控制电路三部分。目前,电力电子技术有几个研究方向:高频开关电源技术:所有的信息系统与通信设备都需要使用开关电源,小到各种便携数码产品,还有现在时兴的各种平板电视,大到服务器系统、通信基站机房、及种种航空设施等;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如各种谐波补偿、有源滤波装Z等,还有不断发展的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电动汽车的驱动与控制系统,电机的节能驱动方面如各种变频器(包括变频空调),在当前能源短缺的状况下,太阳能、风能及各种再生能源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是最关键的技术要素。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并且与机械学科一样最具基础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更加密切,所以其他学科的发展更加需要电气专业的相关知识,因而,电工学课程已经普遍在各工科专业中开设,用以普及电气工程基础知识。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工科中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并且我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仍保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前进,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更为迅速,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中心专业,人才需求便更加旺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涉及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多项工科技术的多样化课程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于未来很多科技信息领域都有着长足的法扎你空间。但是从专业性上来说,还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通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未来的就业方向上应从这几方面进行研究,努力找到未来适合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周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1)

[2] 闫海东,程世伟.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

[3] 乔新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及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02)

第2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学生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进程的加快,电气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具不断的出现,电气行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电气专业技术,加强交流和沟通,加快自身的发展,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显得尤为的重要。而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是电气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科技英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使学生了解科技英语的语法及应用特点与技巧,可以获得电气技术方面的英语知识和英语使用能力,了解电气方面中外用语间的相互联系,并为今后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本校开设的电气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其教学情况如下:总学时为32学时,每周2次课,共4学时。针对学生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采用多媒体及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选取的教材为由祝晓东、张强华和古绪满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气工程专业英语实用教程》。该课程是该专业本科学生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一门必修考查课。

经过教学的实践与累积以及与学生沟通交流,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学生的重视程度较弱

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在入学的第一和第二学期。这个阶段他们主要学习的是新视野大学英语。长久以来,基础英语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每个学生一进入大学的目标就是尽快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主要注重的是英语的听力和翻译以及写作能力。学生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后,就大大放松了英语的学习,有的学生甚至在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后就再也没接触和学习过英语,对英语的记忆逐渐模糊,乃至很多学校也不重视后续的相关的专业英语的教学[1](P. 753-756)。

(二) 专业英语的学习时间与复习考研时间冲突

由于电气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开设时间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四第一个学期,正是本科学生复习并备战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关键时期。很多有意考研的学生选择了不来上课在自习室备战考研,或者即使来上课,也是在课堂上学习其考研的科目内容。这种情况在各个高校都普遍存在,这对电气专业外语的教学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也间接的打消了其余不参加考研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和研究相当的不利。

(三)课程的开设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专业英语课程设为考查课,考查课学时较少,学分较低。而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既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电气专业知识,有要有足够的英语语言教学能力,而大部分高校普遍缺乏既懂专业,又擅长英语语言的人才。一些专业课的教师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英语教学经验较少,往往把专业英语教学停留在简单的科技文章逐字逐句的翻译,使课堂学习气氛比较乏味,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堂课从头到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无法参与到与教师互动的环节中,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而基础英语教师虽能熟练驾驭英语语言,但不具备专业知识,学生又觉得与基础英语的学习无异,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讲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了当前电气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也对开设该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欲达到预期的目标的首要任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式和方法要得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加强课堂互动环节

高校的课堂时间大约是45-50分钟,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单纯的教师讲授,缺少互动的情况,学生听讲效果欠佳。对于90后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和交流意识很强。适当的加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势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记忆。例如引导学生到讲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到黑板上作答[3]。这种互动虽然看起来老套,但是确实最实用的。很多学生不注意听讲,适当的叫学生到黑板上作答,一方面使被叫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加深,另一方面也起到警示其他同学学习的作用。此外,在每堂课增加课堂小结的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到讲台来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既锻炼了其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记忆。

2 .圆桌分组教学

现在的初中高中都引入了圆桌型课堂的教学模式,虽然高校受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的限制,不能对学生的上课教室进行固定,但是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圆桌分组教学的方式。把上课的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的人数固定,在讲课的过程中,针对问题让每个组的同学进行分组的讨论和研究。例如我们在对下面的句子进行翻译时:

Th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s hindered right now by the fact that today’s computers are simply not fast enough.

我们在探讨它的中文译文的时候,可以让每个分组讨论它应该如何翻译比较恰当。

可能有的分组会翻译成:虚拟现实技术被今天计算机不够快速所制约。而有的分组会翻译成:目前,计算机运行速度缓慢制约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显然,后者翻译的更加通顺,不仅忠于原文的内容,也符合汉语的规范。经过讨论研究的过程,每个同学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句子中的单词的最通顺和合格的翻译,最后得到各小分组的最终翻译结果,最终各个分组的翻译结果进行比较,教师进行点评。既增加了同学的竞争意识,也提高了同学的翻译水平以及口才能力[4]。

(二)专业知识与英语应用有机结合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既离不开英语水平同样也离不开专业知识。如何将英语与专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呢?很多的电气专业知识是学生在大二大三两个学年学习的,有些都已经忘记或者记忆不准确了。在电气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的讲授中,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下之前学过的专业技术知识,通过专业知识和英语的专业词汇进行比较记忆,在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深入的进行英语教学[5]。

例如在讲解What Is Resistance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首先通过多媒体和板书两种教学方式给学生复习下电阻的相关概念、电阻的基本公式、电阻的串并联、电阻和功率的知识和电阻色条代码。在学生对该专业知识在头脑中有了一定概念的时候,带领学生朗读相关词汇,最后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分部分块的讲解。

(三) 课堂增设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相关视频的播放

电气行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设备等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使学生能够不断的了解电气行业的发展,掌握最新的电气新技术,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播放涉及电气行业的相关英语视频,既可以使学生了解电气行业的发展前景,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兴趣,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6]。

例如:A simple electrical circuit.

Centre for Alternative Technology winds up trading arm CAT plc.

这些英文视频的播放使课堂的气氛得到了升华,学生也非常的感兴趣,可以说是益处多多。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英语的教学水平。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由专业课教师讲授,这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专业课的教师英语水平如何呢,口语水平又怎么样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7]。为了更好讲好电气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加强自身英语能力的培养,适当的出去进修和交流,以便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可以邀请基础英语老师来教学或者直接参加基础英语的公开观摩课等,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近几年的实践教学表明,我们在电气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上的不断探索,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改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改变,英语和专业知识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还将再接再厉,结合专业建设,进行相关课程的优化,配合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为全面推进电类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打好基础。做到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菊平,王德明,朱建红.电类专业英语教学初探[C].第 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 讨会论文集,2011.

[2]尹晓君.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教改初探[J].成都中医药 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3]肖利平.浅议对《机电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4).

[4]梅雷迪斯・D・高尔.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2003.

[5]普莱斯顿・D・费德恩,罗伯特・M・沃格尔.教学方 法――应用认知科学,促进学生学习[M].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第3篇

[关键词] 认识实习 教学质量 改革

一、认识实习的重要性、必要性

认识实习是加强理论知识教育,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学生在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前,设有一周的认识实习。其目的:(1)通过认识实习拓展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打下基础;(2)通过认识实习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电子、电器元器件,对产品加工过程和工艺、电气设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单纯的现场参观实习,即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观4~5个不同类型的电气自动化加工产品企业。其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1)一些厂家的产品加工时设备噪音大,指导人员向学生作现场讲解时,除指导教师附近的几个学生外,其他学生根本听不到教师的讲解内容,

(2)电气自动化加工产品设备种类繁多,只参观几个不同类型的厂家,学生只能看到厂家所使用的设备,不可能了解其它常用的电气自动化设备。

(3)学生还没有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讲解生产工艺、设备一知半解,像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一样,走马看花。这样的实习只能在表面上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工艺流程和设备的性能,收效甚微。

三、探索与实践

1.加强实习动员环节

为保证教学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下厂实习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动员教育,明确认识实习的目的,强调认识实习的重要性,让同学们真正理解认识实习的意义,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注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兴趣。

2.收集实习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资料

实习前,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先去借阅与实习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材料,查阅实习厂家的网页。这样有针对性地做好专业知识方面的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事先了解到实习厂家的生产产品、工艺流程、电气设备等方面的介绍。同时要求学生在网上查阅与该产品加工工艺的有关信息,使他们全面地了解该产品工艺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同类产品更为先进的生产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该厂产品和工艺的先进化程度,利用现有的知识为所实习的工厂提出可行的合理化建议,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指导教师与厂方工程师讲授与实习有关的专业知识

指导老师从理论上讲解各个实习厂家的产品加工工艺原理,简单流程等,使学生由浅入深,渐渐地理解基本专业概论,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知识。

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生产现场,加深了解,在进入现场前,我们邀请实习单位的工程师给同学们介绍实习厂的概况,发展历程,现在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动态。详细讲解各车间的电气设备,工作原理,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及本专业领域最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研究热点以及现展前景,以激励学生们的求知欲,增强对其所学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4.采用电化教学提高实习的“质”和“量”

电化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其生动、直观、逼真、新颖等特点,深受学生们的好评。更以其教学效果好、单位时间内传播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大而深受师生的欢迎。指导教师选择了一些与实习厂家产品和生产工艺相近的几部教学片给学生示教,把产品加工的工艺流程等近距离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系统完整地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现场、生产流程、车间布局及物流管理等。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地了解到许多企业的生产现场。充分弥补了因受时间、距离、财力、实习单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电子产品加工工艺》教学片,它从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和判别、安装元器件,手工焊接工艺,波峰焊机上的全自动焊接、清洗过程,贴片机高效优质的贴片方式及电脑主板和彩电的全自动生产装配线等,展示了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和高科技发展。再如,《变电所》这部教学片,介绍了变电所的几种典型主接线方式,变电所的布置和结构,变电所和线路的继电保护配置及基本原理。变电所的主要自动装置的作用,识别各种不同的电气设备――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断路器,避雷器等。这种教学过程犹如把学生带进了工厂、车间,缩短了学校与工厂的距离,激发起了学习对象的求知欲和兴趣,加速和改善了理解,提高了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信息接受的效率。并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容纳了更大的信息量,为下一步实习场所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5.做好现场互动式教学

现场认识实习的核心内容,是实习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这一环节的教学质量。

进入实习现场后,我们请车间工厂技术人员对照加工设备给学生们讲解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特点,生产操作控制的主要指标及主要质量控制手段。观察产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工程技术人员讲解完后,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讨论。这种方式是学生学习中获得信息、加深认识、拓展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提问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面对不同的见解时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启发思维。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互相学习。这种提问和讨论方式比课堂教学教学的讨论更加灵活,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随时发生,更有针对性和直观性,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随着实习单位和场景的不断变化,讨论的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凡是与专业相关的都在讨论的范畴之中。通过话题的不断转换与发展,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科技、生产、社会等不同层次认识电气工程和电气设备。

6.实结

实结报告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的过程,也是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因此做好实结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一份高质量的实结,不仅内容结构合理,逻辑性强,而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严密性。同时学生的体会和建议能针对所实习单位在生产管理、技术进步方面提出相对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从而延伸出对单位和企业进一步的认识,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实习结束后,要求同学们进行认真总结,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深入做好总结报告,报告的内容为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原理、工艺流程、注意事项,体会及建议等五个方面。学生通过认真全面地独立完成的实习报告,对获得的专业基本概念与现场的实际认识相互验证。

四、效果和意义

认识实习安排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拓展了学生接触专业理论知识的途径、丰富完善了实习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1.学生的专业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在认识实习以前,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环节和实验教学环节,已经受到了专业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初步培养。但对实际工业生产的认识几乎为空白。通过认识实习,学生将已掌握的专业基础和实验技能与生产实际相互进行比较,验证和思考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必然会产生质的飞跃。

2.为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认识实习中基础知识的准备和实践知识的获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实现“从实践到理论,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一升华过程。

3.激励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开展实习时,我们依据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和本专业开设主干专业课而进行的,较为客观地体现了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为学生展现他们以后的工作业绩,工作性质及发展前景,是一次很好的实施专业教育的机会,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与本专业相关的现代化企业的工业生产、科技发展,极大地激励了他们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素质教育

专业认识实习不仅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实践知识和能力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外,我们还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锻炼,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五、结语

专业认识实习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认识实习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校培养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所以,有必要认真搞好认识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创新能力,增强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习教学质量,增强人才竞争能力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经过近两年对认识实习教学环节的摸索和实践,逐渐完善了教学内容,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对基础理论知识产生了质的飞跃,进一步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现状、发展,激发了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达到了认识实习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蒋志平,王宝华.提高电气工程类专业认识实习质量初探[J].南京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版),2007,(1):48-51.

[2]林日亿,董善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7):35-37.

第4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实施方案,工程任务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工业企业供电》作为电气类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对其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服务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力。作者通过多年该课程的教学,归纳出《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按照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改思路,结合企业供配电设计生产的实际需要,总结了以模块化划分的《工业企业供电》课程教学方案,用于教学实际中,以提高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1《工业企业供电》课程教学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开设至今,其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两点:一是采用单一工厂供电组件原理分析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较弱;二是对这门课程在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了解不足,课程讲解与工作实际对接点把握不好。首先,近年来我国工厂供电的自动化、程序化控制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使原有的工厂供电技术已不能满足工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其次,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工业企业供电》课程还局限于工厂供电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介绍,由于教学方法、能力培养方式的采用不当,导致《工业企业供电》与专业应用脱节,使学生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专业领域中。

“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法它是将企业实际的工程任务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企业中的实际工程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由学生亲自进行工程任务的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工程任务相关内容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工程任务的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为企业提供优秀应用型人才。

本文就是将“工程任务课程化”借鉴到《工业企业供电》的课程教学中,并结合教学实际做了相应的改进,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科学设定课程教学方案

基于以上对《工业企业供电》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实际和专业教学实际的差异性,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确定《工业企业供电》的课程目标,即以专业就业方向为依据,培养工厂供配电技术的综合应用基础能力。为此,提出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模块式的《工业企业供电》课程教学方案,即以课程教学目标与工厂实际需要作为分析对象,将课程划分为五个工程任务模块,并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技能模块,开展理论实践教学工作。

2.1制定实施方案

2.1.1工程任务模块。经过分析,确定《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四个主要工程任务的教学模块,一个拓展模块。四个主要工程任务模块分别为:模块一变压器的选择应用、模块二主结线方案的设计、模块三导线与电缆的选择应用、模块四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拓展模块为新能源发电模块。按照相应的工程任务模块来开展课程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并在基础工程任务模块完成后,开展实际工程训练与企业工厂供电系统实地参观分析,让学生形成综合应用能力。

2.1.2课程优化设置。一般高等院校《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基本上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总课时为64学时,后期开设该课程的课程设计40学时,通过模块进行讲练结合共同推进,最终实现课程设计与有效教学的融合。(见框图1)。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和消化知识,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考虑上述情况,在总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将同一个学期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习课程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此阶在教学过程部分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并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电气设备小视频、照片等,以PPT形式,每人上台讲解,教师当场点评(此阶段对教师专业知识面要求较高,学生搜集的信息非常丰富,教师也不尽了解)。通过此种方式即加强了学生关注身边用电设备应用情况,又培养了对专业知识自学能力。第二阶段进行课程工程任务模块训练,巩固课程知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包含课程设计)。为了达到实际的生产设计效果,教学团队利用收集的大量实际生产设计资料,某些企业的实际电气生产系统资料,为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教学中修改了资料中相关的技术参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企业电力生产设计;同时,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将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作为学徒工人,安排到专业公司参与供配电设计施工工作,以提升学生对工厂供配电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2.2方案实施过程。为了更好地落实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制定了具体任务,包括科学制定工程任务课程化模块,将安全生产的理念贯穿各教学模块、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专业企业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等,使《工业企业供电》课程真正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

2.2.1安全教育贯穿工程任务课程化模块。为了更好的使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课程组组织教师到企业调研,科学合理的划分工程任务课程化模块,始终将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江安全生产“渗透”在各模块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此环节的实施以学校具有安全教育资质的教师和聘请企业安全员进行讲授指导。各模块中计算、设计、选型中,强调对比校验内容的重要性,达到各电气设备安全、科学、合理。

2.2.2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为提高学生工厂供配电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关键。随着工厂供配电技术的发展,教师除了要熟悉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外,还需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考取电气类岗位认证,不断扩充相关工厂供电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相应的科研项目、教研活动来带动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在全面掌握授课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水平。

2.2.3团队建设实施。教学团队的建设在整个课程改革建设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优化课程团队的组织,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实践经验强的教师担任课程团队负责人,围绕课程建设,以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为核心,组建教学团队,本过程有执教《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多年的教师,且具有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资质的教师带领开展课程建设。其次,教学团队开展企业实践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最后,为了适应工程任务模块教学的需要,以工程任务模块作为划分依据,将在该领域水平突出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课程团队内的多个模块小组,进行小组专项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的模块实施,采用聘请了供电公司的高工进行变配电站的运行、继电保护等内容的生产案例分析教学,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工业企业供电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力的提升教学团队在各领域的整体教学水平。

2.2.4校企合作建设。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有效的组合,关键点在校企合作建设上。在我校“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向引导下,依托于地区工业生产和新能源及发电工程的建设,利用企业的参观和实习,加强学生的现行先进电力企业的认识和了解。目前,结合地区优势,已于石嘴山大武口热电厂、平罗光伏电站、石嘴山供电公司、吴忠太阳山风电建设项目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专业模块实习奠定基础。同时与标准化安全生产企业埃肯碳素建立安全实习基地,为学生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此外,将企业电气扩建或已建成的项目资料拿来,调整参数,让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进行设计改造,加强专业设计的真实性。

2.2.5信息资源建设。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学习交流资源,本课程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依托,建立强大的专业讨论群,该群主要以我校电气类专业在校学生、历届毕业生、合作企业电气工程师、学校专业教师组成,毕业生可上传大量的专业生产案例,企业工程师可提供实际生产规范、专业教师可提供正确严谨的专业体系指导,共同上传专业资料和生产案例。目前该群已有学生达到400余人,上传资料达到1T,为在校学生《工业企业供电》课程的学习和工程任务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有力的促进学生课下对课程专业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和巩固。

3结 语

将《工业企业供电》课程主要分为五个工程任务模块,结合工程训练和企业实践,将实际的工程任务和安全生产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实际工程任务、生产设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习知识时密切结合实际生产,让学生学有所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教学和工程完成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掌握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培养、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超群,浅析工程任务课程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教材

教法,2011,67-68

[2]葛淑环,杨凤义 工程任务课程化在教学中的分析.教材教

第5篇

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高校扩招带来整体生源质量下滑,对非教育部直属高校生源质量影响尤甚。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原电力工业部重点专业,主要面向电力工业培养从事电力工程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原有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电力工业发展新形势,片面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忽视与工程的结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2007年该课题组开展了项目研究与实践,认真分析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不适应性,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总结已有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提出了“知识规格满足专业外延需求、能力素质胜任专业内涵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构建了适应现代电力工业发展新形势的课程体系和突出“工程认知-工程探究-工程实践-工程优化”能力培养的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遵循“系统-元件-系统”认知规律的做学结合教学模式,建立了系列“工程场景式”的特色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协调共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形成了“面向工程、强化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原有课程体系不能适应现代电力工业发展新形势;传统重知识传授教学模式不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有实践教学内容杂散且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以及原有实践平台难以支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东北电力大学提出“知识规格满足专业外延需求、能力素质胜任专业内涵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构建适应现代电力工业发展新形势的课程体系和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遵循“系统-元件-系统”认知规律的做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协调共进,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提出“知识规格满足专业外延需求、能力素质胜任专业内涵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针对生源质量下滑问题,面向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认真分析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不适性,结合人才培养定位,总结已有办学传统和特色,提出了“知识规格满足专业外延需求、能力素质胜任专业内涵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工程,强化实践,统筹开展课程建设、实践环节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工作。

构建适应电力工业发展新形势的课程体系

构建了“(基础-技术-专业)课程群+技术前沿课”型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新能源发电技术、新型输电技术等前沿技术引入课堂,及时反映专业发展动态,既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又增强了人才培养对行业需求的适应性,为拓宽学生就业面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实现了“知识规格满足专业外延需求”。

构建遵循“系统-元件-系统”认知规律的做学结合教学模式

根据系统构成及运行特点,构建了相应的元件特性认知实践项目,通过对元件特性的认知实验,加强对元件工作原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分析系统整体行为特性及元件个体行为特性的关联性,掌握基于元件运行状态调整的系统整体行为调节方法,明确实际系统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而了解实际系统的运行约束和注意问题。此模式应用于“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等5门核心课程教学。

构建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实验-实训-实习-设计”和“电工数学竞赛-工程师认证考试”结合的课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以突出“工程认知-工程探究-工程实践-工程优化”能力的实践培养,即能力形成于实践,表现于实践,又升华于实践。

建设系列“工程场景式”的电力特色实践教学平台

新建全国高校唯一的教学用66kV/220kV真实变电站、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力生产过程动态模型演示中心、国内领先水平的输变电运行仿真中心(获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颁发认证资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特色实践平台;另外,校企共建12个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采用“引培结合、专兼相济、科研带动”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和自主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聘请电力企业专家17人作为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教学之余,积极开展科研实践,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为“面向工程、强化实践”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师资保障。

成果的创新点

形成了以“知识规格满足专业外延需求、能力素质胜任专业内涵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优化课程体系,引入前沿技术课程,增强人才培养对行业快速发展的适应性,为拓宽学生就业面向奠定必要的知识储备,实现“知识规格满足专业外延需求”。理论教学注重教对学的促进作用,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协调共进;实践教学突出实践项目的工程导向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即强化实践提升能力,增强人才素质对行业发展的适应性,实现“能力素质胜任专业内涵发展”。

形成了遵循“系统-元件-系统”认知规律的做学结合教学模式

通过对元件特性的认知,探究系统整体行为特性及元件个体行为特性的关联性,掌握基于元件运行状态调整的系统整体行为调节方法,明确实际系统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而了解实际系统的运行约束和注意问题。既强化了知识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协调共进。

构建了系列“工程场景式”电力特色实践平台支撑的突出“工程认知-工程探究-工程实践-工程优化”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将实践环节视为有机整体加以筹划,将突出“工程认知-工程探究-工程实践-工程优化”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实训-实习-设计”和“电工数学竞赛-电气工程师认证考试”相结合的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中;“工程场景式”电力特色实践支撑平台增强了实践培养的工程导向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国电工数学建模竞赛提供了能力展示平台。实现了能力形成于实践,表现于实践,又升华于实践。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近四年,“面向工程、强化实践”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校内外产生积极反响。

人才培养效果

该成果自2009年应用以来,受益学生3000多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发表研究论文108篇,参加教研项目54项、科研课题24项,获奖273项(国家级23项、省级53项)。吸引国家(南方)电网公司、各发电集团等央企来校招聘,年均签约率79%,考入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读研学生占比11%,就业率94%。学校获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并入选“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辐射作用效果

自2009年以来,已有20多所高校前来学习、考察与交流。承办一次全国性教材教学研讨会议,400余人参会;8次在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表教研论文19篇,出版《电机学》《300MW(直吹)火电机组集控运行与仿真》《电网及变电站运行分析与仿真》等教材6部,应用于10多个省份高校。为国内外20多家电力企业开展业务培训1566人。承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已吸引198所高校、7506人参赛,成为全国电气工程学科的品牌特色竞赛活动,被誉为国内最具有影响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

专家评价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评价“东北电力大学学生基础扎实、物理概念清晰、实践能力强”。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张启平教授级高工评价“东北电力大学毕业生概念清晰、理论扎实、岗位适应快、不怕吃苦”。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引进和自主培养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外聘兼职教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由24%提升到4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复杂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分析与控制”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新增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

第6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培养质量;

中国分类号:F416.61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ebeisanhe,065201)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origin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ople-oriented" philosophy, to improv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taff,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theory of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improve the four aspect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made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actice.

Keywor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quality;

一. 前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时,把原先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气技术”四个强电专业合并而成的专业。[1]该专业具有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和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特点。近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给了该专业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由于是新建本科专业,存在教学管理不完善、师资水平不高和实践基地建设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二. 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为了提高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明确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具体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从青年教师培养形成制度和稳步做好学生的“三个转变”着手来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往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靠自己,致使不少教师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提高上去。青年教师培养形成制度后,青年教师培养有专人负责,这样做可使青年教师培养常态化,使其在业务素质提高过程中少走弯路,能较快地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稳步做好学生的“三个转变”指的是稳步做好学生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学生由基础教育向专业教育的转变和学生有大学教育向社会教育的转变。以往学生在这“三个转变”上都是靠自己,结果造成部分适应力弱的学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这个问题可由专职教师任班主任的办法来加以解决。他们可结合自身的亲身体会,通过介绍中学与大学教学规律的异同、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规律的异同和大学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异同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稳步度过这“三个转变”。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1. 注重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案的书写和板书等内容,这一部分功课是一个教师从教的基础,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基本功训练质量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教师日后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具体训练的措施如下:采用“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办法有老教师向新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并教授新教师如何写教案和板书。并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选择一到二门适合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课程来进行训练,训练完后由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其不足,以便进一步改正。

2. 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采用进修和提高学历等办法让教师进行“充电”,以加强其专业理论基础;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以提高其教研和科研能力;要求教师在讲授相关课程的同时必须参加实验课和其他各种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来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加深其对所教授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上述活动可以使教师对本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地认识和整体的把握。为以后业务能力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并且在上述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素质。

3. 注重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

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本专业研究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并及时跟踪本学科前沿的发展;鼓励教师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以提高其学术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通过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上的专家之间的交流来提高其学术水平;为日后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准备。

四. 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高理论教学环节的培养质量

1.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他对于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课程建设时,首先要根据专业培养要求,针对不同课程确定建设的指导原则,其次是进行教材建设,最后才是优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2.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

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地来说就是要完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规章制度,从制度上来落实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具体制定规章制度时,可在从分考虑校情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办学质量好的高校的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如我校指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就对毕业设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授课质量

改革传统的“教师讲解加板书”的教学形式,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参加教学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法研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如电机学课程中的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和同步电动机和同步发电机这两块内容就可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对于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如电机的旋转原理,可采用“公式推导加多媒体演示”的办法来授课,这样做既可化解教学难度,又可让学生建立起直观和具体的感性认识。还可以采用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带入课堂的办法来提高授课质量,这样做既可将本专业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通过讲述某些知识点在科研项目中是如何应用的,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举两得。针对“落后教师”可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帮助其提高授课质量。具体措施如下:1.做好技术支持,帮助其搞懂和搞透所讲述的理论知识;2.帮助其理清或设计教学思路。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学科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除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外,还具有较好的工程素养,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运行和管理工作。【1】由此可见,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下面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加以介绍。

1.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保障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专业建设要求,我院加强了实践基地建设,在校内投资建设了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室、PLC控制实验室和计算机继电保护实验室等一批专业实验室;并在校外建设了发电厂和变电所在内的一批实习基地,从硬件上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在各个实践环节贯穿实践能力培养这根主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实验环节中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已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局面,鼓励教师多开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在各种实习环节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跟班劳动,以加强其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重点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设计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课程设计的题目可从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控制这两个专业方向来选择。其中电力系统自动化可选择继电保护和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电气控制方向可选择各种机械设备的电机控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有:重视选题工作,毕业设计题目最好来自工程实践;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通过组织不定期抽查和中期检查来检查设计进度落实情况;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到实习现场去检查实习落实情况;加强毕业答辩的管理工作。

五. 结束语

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设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主要从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高理论教学环节的培养质量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几个方面介绍了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所作的探索和实践。

第7篇

1.1企业在责任成本管理中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第一,加强决策管理。企业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责任成本管理中的主体责任角色,具有直接的成本控制责任。在项目开展之前,要对于项目责任目标进行合理的制定,并且保证项目目标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避免制定不合理降低后期管理水平和提高管理成本。在经营责任目标的制定上,要对于工程的实际成本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且搜集相关工程材料和市场形势,通过反复的论证和优化,使得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最大限度的相接近。在劳务单价确定和招标的过程中,要对于不同单价进行对比确定,并且通过细致的协商,保证中标单位具有良好的成本控制水平。企业管理者要全盘的掌握整体工程项目的情况,并且对于不同项目的盈利水平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为后续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第二,加强合同管理。合同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依据,也是成本控制工作所必需的内容。合同管理工作的完善可以有效的对经济纠纷进行杜绝,并且避免不合理条款对于工程成本的影响,保护了施工企业的自身权益。相关企业的成本管理部门,要对于工程项目的合同进行综合的评定和管理,并且对于合同的各项条款和描述进行细致的评审。在完成合同的签订之后,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执行。

第三,加强对整体施工过程的监控,避免项目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在完成项目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保证成本控制工作得以有效的落实。在进行项目过程中,要对于项目施工中的全部环节进行细致的准备和监管,并且严格根据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执行。在对于合同执行上,要一切以合同为准,出现合同变更要及时的通知相关部门,并且做好合同变更审核。对于项目中的不同管理工作要落实相关责任,出现问题第一时间问责。企业要指派专人进行项目过程跟踪管理,实时的对于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汇总和整合,第一时间进行汇报,保证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的对于项目成本控制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第四,要保证相关激励策略以及奖惩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兑现。在工程施工完结之后,相关审计部门要对于工程成本进行审计,并且出台相关审计报告,对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成本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超标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相关成本管理责任分配来进行惩罚。对于一些获取良好成本控制成果的部门和人员,要予以奖励,通过分配制度的合理落实,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果。

1.2项目部在责任成本管理中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项目部是工程管理的一线部门,也是责任成本管理工作落实的重要组织。施工单位项目部门在开展成本管理过程中,要对于施工班组进行合理的优化,做好施工方案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合理的施工安排,保证施工过程中施工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是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认识到质量、安全与成本之间的联系,合理的处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项目管理责任。在劳务管理上,要加强技术交底,对于施工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通过及时纠正相关错误,达到一次完成,避免返修发生,提高工程成本。在施工用物资以及机械设备管理上,要对于支出资金进行严格审核,并且严格控制相关材料使用费用。在进行采购时,要严格按照规定数量进行购买,避免出现过量采购的情况。在物资材料领用上,要填写详细单据,避免物资丢失,造成额外成本损失。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的做好施工计划工作,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进行管理,认真的对于施工中计价工作进行执行,并且对债权、债务、工程款支付等行为进行细致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必须要合法、合理的做好变更索赔工作,保障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保护施工企业的自身利益。项目部管理层的开支是非生产性的支出,在目前中标价普遍很低的情况下,各级管理层都压缩开支减少工程成本消耗。在责任成本核算上,要对于责任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并且对于责任管理目标进行推进效果的比对,每月、每季度都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并及时的进行上报。在相关报表资料准备上,要保证规范、科学,并且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和标准进行编制,为下一步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结束语

第8篇

进取心是成功的起点

有了进取心,我们才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充分享受人生的甘美。我们才能扼住命运的喉咙,把挫折当做音符谱写出人生的激情之歌。我们才能在生命中时刻充满青春的激情和朝气。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进取心和想像力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心理资源。目光高远,时刻想着提高和进步,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习惯。

进取心塑造了一个人的灵魂。我们每个人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无不始于一种内心的状态。当我们渴望有所成就的时候才会冲破限制我们的种种束缚。如果一头牛不想喝水,你无法按下它的头。而一个不想进步的员工,即使拿鞭子抽他,他也不可能有出色的表现。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我们怎么能奢望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培养其他的良好习惯呢?

进取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它就好像从一个人的灵魂里高竖在这个世界上的天线,通过它可以不断地接收和了解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它是威力最强大的引擎,是决定我们成就的标杆,是生命的活力之源。

有了进取心,我们才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充分享受人生的甘美。我们才能扼住命运的喉咙,把挫折当做音符谱写出人生的激情之歌。我们才能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在死神和病魔面前保持“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从容和自信,在生命中时刻充满青春的激情和朝气。

企业需要具有高度进取心的人。

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前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曾经说过:“三十年前,一个工程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进入科技最领先的IBM。那时IBM对人才的定义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埋头苦干的人。斗转星移,事物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人才的看法已逐步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说过:“有两种人绝不会成大器,一种是非得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点点,而且做得比别人预期的更多。”

哪个公司都喜欢那些真正想干点事情的人。这些人往往能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努力,并能不屈不挠地把思想付诸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去工作。一个人如果进取心不足,在工作中抱应付态度,自然不会提出主动性建议,也不会去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企业都清楚员工的需求,也知道满足这些需求很重要,但在招聘时,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仍然会是:“这个人能为我们企业做什么?”企业所寻找的,是那种有动力和热情、能够证明自己确实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

《追求卓越》的作者汤姆·彼得斯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管理专家之一,在一次讲演中,他引用了一位咨询专家的话,他评价说,这句话可能是英语语言中最重要的话。你猜得到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吗?

这句话是:“如果你说不出你能怎样使公司受益,那你就该走人了!”

就是这句话令汤姆·彼得斯激赏。他说,这句话和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影响我们的命运,决定我们的前途,对于这句话的重要性怎样高估都不过分。

第9篇

【关键字】香港;人工成本;上涨;对策

引言

建筑人工成本不但关系到广大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建筑产品的价格,也影响着建筑业技术和管理的发展方向。香港是典型的发达地区,分析其建筑业在工资水平、用工模式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的特点,对把握我国内陆应对建筑人工成本上涨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1、香港建筑业人工成本特点

1.1香港建筑业生产工人工资水平高,且呈上升趋势

香港建筑业生产工人具有较高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不仅表现在其工资标准的绝对数值远远大于我国其他地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筑生产工人的工资水平,而且表现在其工资水平高于香港所有行业(除金融保险业)生产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此处,工资是指正规工作时间付给雇用人员的工资或薪水,不包括加班奖金、假期津贴、保险、养老金等福利。

表1为香港总工会于2012年10月的建造业工友薪酬,13个工种加薪5%到30%不等,而获得加薪最多的模板工人则可由此前1000元港币的日薪,增至1300元港币,增幅高达30%。[1]

【摘 要】阐述了目前香港建筑业人工成本增长现状,分析了香港建筑人工成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它们对内陆的启示,即内陆建筑业人工成本上升空间大,需要推行一系列措施应对这一趋势,包括推行建造工业化,加强劳动者培训,着力改善建筑企业形象等。

【关键字】香港;人工成本;上涨;对策

引言

建筑人工成本不但关系到广大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建筑产品的价格,也影响着建筑业技术和管理的发展方向。香港是典型的发达地区,分析其建筑业在工资水平、用工模式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的特点,对把握我国内陆应对建筑人工成本上涨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1、香港建筑业人工成本特点

1.1香港建筑业生产工人工资水平高,且呈上升趋势

第10篇

关键词:水电工程;设计管理;征地移民;融资管理;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一、水电工程投资控制现状

水电工程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政策、地理位置、环境因素、地质条件、气候变化、融资环境、配套设施等因素均对水电工程的投资控制影响很大。国家水电工程环保水保标准要求愈来愈高,移民安置政策条件愈来愈紧,无形加大了水电工程投资成本和管理难度;目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下电力企业融资环境趋紧,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水电工程建设的融资成本;透过近期国家对大中型水电工程核准加快发出的信号,我们可以预见水电工程建设即将掀起第二轮开发,各发电企业都在摩拳擦掌如火如荼推进水电建设进度,再加上国内水电建设市场正逐步形成为由两家特大型央企管辖的设计、施工、监理“一条龙”服务的相对集中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高了水电工程建设投资控制难度。

表1-1国家电监会的“十一五”期间和“十五”期间投产水电工程决算单位造价对比情况

二、现阶段水电工程投资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前期设计深度不够

长期以来, 我国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投资控制, 而往往把投资控制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水电项目的前期设计工作包括项目核准前的流域规划、预可研及可研阶段的设计工作,决定了工程投资的70 %及以上,是工程投资的关键阶段。目前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点多面广,各投资主体又急于早日建成投产创收,加之有资质有经验的水电勘察设计院资源相对有限,导致大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 没按规范的要求做够测量、地勘及物探工作,仓促上马,甚至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项目也不少。

(二)对项目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力度不够

水电工程投资控制与管理工作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施工、运行等阶段。在前期决策阶段个别项目为了能争取上马,出现人为压低投资估算和概算;在招标设计阶段部分项目招标文件编制粗放,给后期合同管理带来极大隐患;在工程施工阶段大部分项目仅仅依靠计划合同部门控制管理投资,未能调动全员参与投资控制与管理的积极性;在运行阶段极少项目开展技术经济后评价工作,推广经验总结教训。

(三)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政策

在现阶段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相关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的政策文件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激励机制就缺乏政策依据,会带来财务、审计等管理风险问题。

三、水电工程投资控制与管理措施与建议

(一)高度重视设计管理

(1) 首先加强前期的测量、地勘及物探等勘察工作。目前已进入后水电开发时期,环境和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建议各水电开发企业应加强联系、统一认识,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设计单位勘察工作必须达到的可研深度; 另一方面要组织专家审查咨询勘察数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再一方面可将测量、地勘及物探等外业工作切块划分给专业机构承担。

(2)加强设计过程管理。在派驻现场设计和监理专业人才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要高度重视项目实施过程的设计管理工作,配备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设计管理进行监督把关。

(二)加强征地移民与融资管理

由于征地移民和融资管理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部分项目业主认为超出自我控制与管理的能力和范畴,造成重工程轻移民意识较重。随着水电工程技术进步与发展,技术装备已基本不再成为水电开发的制约瓶颈,而征地移民和融资管理越来越占据水电开发管理的重要地位。

第11篇

长期以来,“通才”与“专才”一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两个基本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受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所制约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从单纯的专才教育的模式向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变。

高等教育主要是依靠大学来实现的,大学是知识传承、创造以及人才造就和科技创新的基地。大学不仅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的重任,而且要在知识传播、创造和全社会科技进步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因此,高等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专门教育,即“专才”教育,大学生应该通过大学学习接受专门教育,成为专门人才,但他们同时应该承担起社会和科技进步发展的重任,通过接受大学教育成为社会和科技进步发展的推动者。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属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学科,一直是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反映最为活跃的学科,是许多新兴学科生长的温床,它必然密切关注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培养和造就符合时展要求的优秀人才尤为重要。就目前在我国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而论,我们认为对人才的培养应有如下一些特点和要求:

1)由于我国正面临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而当代科技发展的新特点是:(1)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呈加速发展、急剧变革的态势;(2)学科仍在继续分化,但更多地是趋于高度综合,在分化和综合中不断产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横向学科;(3)是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就需要不同类学科的协同发展,在互相整合的过程中相互推进。在科学技术在发展和整合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职业和行业,需要大量掌握最新科技知识,且又具有较强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推动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就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开阔的视野、融会贯通的思维能力、熟知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具有不断调整知识结构的能力,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的高素质人才。

2)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用人体制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逐步向自主择业制度过渡,用人单位要选拔具有较宽知识面,较强工作能力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近年来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学有所长,知识面窄,实践能力差”。这说明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亟需加以改变,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强烈的行业性、专业性,在过去的用人体制、经济和科技发展较为缓慢的年代,他们能在某一专业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几十年,单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是能满足当时的工作需要的。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快速増长,当前的行业结构和社会职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部门和行业之间的技术界限出现了综合、交叉和相融的趋势,任何人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是难以胜任现实工作需要的。此外,随着全球通讯和交通的日益便利使得世界经济活动日益活跃这就需要具有很强的沟通和交往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获得人们的普遍尊重与认可,促进经济活动的进行。这就要求我们高等教育培养的不仅是具有很强专业知识,而且是具有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3)知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自然科学的不断革命,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大大高于以往的水平。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和科技趋于全球化,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知识面广、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人才,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科技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富宽厚的知识基础,全面扎实的基本技能,敏锐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创新能力,构成知识经济时代高级专门人才必备的素质。知识经济使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应当得到充分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人类的劳动和生活方式也日趋人性化。最为重要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将实现同生共荣、协调发展的新局面。这就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具有优良的品德、远大的理想、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和不断开发智力潜能推动自我发展的能力。这种智能素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统一的高级专门人才,仅仅依靠专才教育是无法实现的。

4)电气工程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涉及到的技术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电气工程领域所涉及到的行业管理向高效益、市场化发展,这一切都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开阔的视野,融会贯通的思维能力,熟知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具有不断调整知识结构的能力。

2.当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被时代赋予新的意义。素质教育既没有否定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它是在传统通才教育的基础上的新发展,不仅要使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有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从事社会工作,适应当代不断变化的行业结构、职业结构变革;同时,强调高等教育要塑造完整人格特征和丰富个性特征的人才,突出人的各种能力和协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是培养百科全书式的通才,那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事实上也不可能。素质教育认为:高等教育不应是人们接受教育的终结,而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特征是:

1)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人才不仅精通一门学科专业知识,而且熟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知识面相当广博;其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基础知识深厚,涉猎各类学科,是一种复合型人才。

2)具有开拓性的创造型人才  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是培养大量的创造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具有学习、储备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具有不断开拓前进、对创造知识的能力,能不断地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社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且这种需要是多层次、多规格、多种类的。应用型人才应有善于学习的能力,相当扎实的专业能力,各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前进的创新能力。

这种三位一体的高素质的人才是当代社会的中坚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主流。同时,当代通才教育要求克服专才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导向上的几个典型的缺陷:(1)克服其过重的知识传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2)克服过窄的专业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3)克服其过弱的文化陶冶,提倡发展学生的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4)克服过重的功利导向,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5)克服其过强的共性制约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统一和整合。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知识体系框架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言,我们认为:本科生的培养范围应更加拓宽,不仅要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的特色,应具备“强弱电”的知识结构;而且也应当具备较广的人文、社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我们要使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坚实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有系统深入的强电知识和较系统全面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微电子方面的知识。此外,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要全面更新教学内容,要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动态,要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为此,我们提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基本、最完整同时又是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框架。所谓“最基础”,就是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把握电气工程的技术脉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专业打下扎实基础;所谓“完整、可持续发展”。就是学生学习了这些课程之后,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兴趣更加系统地、深入地开展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要求出发,其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中除了具备与其他工科类专业相同的自然、社科、外语,管理等基础课之外,还须具备下述的三大知识系列课程:

1)电工电子系列课程

包括“电路基础”、“电子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5门课程。

2)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系列课程

包括“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微机系统”、“信息通讯网络概论”、“软件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现代检测技术”7门课程。

3)电机与电能系统系列课程

包括“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基础”、“电能系统基础”等课程,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促进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理解专业构建的体系以及对今后的专项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上述三大知识系列课程外,再加上适当的专业选修课、实验、实习、创新实践,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电气知识体系,适应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

4.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 水电工程;造价认识;管理体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水利水电工程基建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基本建设过程的始终。工程造价能否真正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及财政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提到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相关认识及管理体系。

一、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确定及控制

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投标及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按不同的精度要求,根据相应的计价依据来计算和确定工程造价。

1.1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确定的基本方法一般有两种,即实物量法和定额法。

实物量法是基于某一特定设计阶段下的技术经济条件,是在特定条件下以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为基础确定工程造价的称谓。定额法是将按建安工程性质、部位,划分为若干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各分部分项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预先进行规定,作为各建安工程造价确定的依据的方法。

1.2 在采用定额法确定建安工程造价时,又可分两种方法,即单价分析法和基价法。

单价分析法是根据工程定额确定的每一单价,均应根据规定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及其价格,并考虑有关的费率计算其单价。基价法是指某一城市或某一区域,根据地方有关规定编制的在该地区统一使用的工程单价表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作为工程控制管理的进度、质量、投资三要素之一的工程投资控制管理工作逐步完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也随之在管理体系、计价方法、计价依据及管理手段等方面作了许多改革,使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从事后算账发展到事先算账,从被动地反映设计和施工发展到能主动地影响设计和施工。根据市场价格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来预测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以节约投资,降低造价。

3. 充分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在初步设计之前的投资决策阶段,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客观的、科学的投资控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优化设计方案等方法,对工程造价进行前期预控制,在项目建设前期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打下基础,为投资决策者提供可行的参考。

4. 初步设计概算阶段,按照国家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要求和现行有关费用标准、定额提出总概算。初步设计概算是编制工程投资计划,投资人确定投资规模的依据。概算投资额在建设期间不能任意突破。初步设计概算编制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进度。概算编制得准确,建设投资规模就容易控制,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如果总概算偏低,在实施中一再突破,就会导致建设规模失控,资金筹措困难,进而影响工期和工程质量。反之,高估冒算,将对国家的基本建设整体投资计划和建设规模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在此阶段通过“限额设计”和“优化方案”的方式,科学合理地解决价格波动、利率变化等市场因素造成的工程造价波动,及时掌握造价情况,做好投资控制,以解决投资失控问题。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综合考虑可能发生的因素,尽可能减少由于设计深度不够、考虑欠缺造成投资估算包不住概算的现象,以及对其后各阶段的投资控制管理造成麻烦。

二、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方法研究

1. 建立健全造价管理机构,充分履行造价管理职能

首先,应建立健全工程造价主管部门机构及职能,充实人员,落实经费,做好造价日常管理及基础性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及,定额测定、编制、管理及解释,造价纠纷的仲裁及解决,造价体系的改革,工程造价人员的资质管理等。另外,施工企业也应建立健全其内部造价管理机构及职能。近年来,由于招投标制的全面实行,施工企业大多集中力量忙于工程的招投标,中标后又集中精力搞建设,而忽视了企业定额的管理,这对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有组织有计划施工十分不利,同时由于缺乏企业定额作为基础资料,也给造价主管部门编制符合本地区施工水平的定额带来很大影响,难以提高本地区的造价管理水平。

2.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造价人员的培养也是规范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造价专业涉及工程、政策、法律法规、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因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当高。当前,造价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总体上还比较低,应大力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资质管理等手段,使造价专业队伍能够真正提高素质,造价管理水平才能够真正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3. 完善工程定额及编制规定

首先,工程造价主管部门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完成定额编制所需资料及数据的测定、收集,经过整理加工,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实际工程的测试,才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科学定额。在实际工作中,当遇到大型工程,或者工程中某些主要项目投资所占比例非常大,对整个工程投资影响举足轻重时,还应针对该具体工程进行该项目专门定额的测定,才能使造价真正反映实际,合理可行。

4.改进工程造价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主要是指凭借计算机及网络这种先进的管理手段,构建一个造价管理平台,这是未来造价管理发展的方向。

4.1 首先,工程造价计算所需的基础材料、设备价格均可从网上多方询价,经过汇总并加工整理,形成工程基础材料及设备预算价格;

4.2 通过与工程设计人员计算机成果联网,形成工程量清单;

4.3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系统模块化,可以完成多用户同时异地协同工作,完成工程造价文件编制;

4.4 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造价的审查、审核等一系列工作。

三、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和单件性的特点,因而既要承担风险又必须发挥创造性。项目的创造性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支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周期长,在各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目标,为了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动态控制方法,阶段性地检查实际值与计划目标值的差异,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制定的新的计划目标值,使项目的实施结果逐步向最终目标逼近。

结语

本文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体系的初步探索,指出了当前造价体系各方面的优点并有针对性地做出分析,为今后造价体系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以期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早日走向规范化,这对国家基本建设、对国家的投资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工程创新人才;电气工程;专业建设;研究性教学

一、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2008-2009年,根据学校要求重新修订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本次修订工作以培养工程创新人才为出发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调整,做到宽、专、交兼顾,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富于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

1、公共课程——注重自然科学教育与社会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化教育课程,即公共课程。针对学生所必需的知识和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公共课程由文化课程类、工具课程类、能力培养课程类构成,占总学分的16%。

2、技术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技术基础课程涵盖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机械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及对应的实验和设计课程。为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建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平台课程群,将各专业方向的共同基础纳入该平台,包括:(1)强电类课程(电力工程导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2)控制类课程(自动控制理论、工业控制网络);(3)信息类课程(信号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仿真技术及应用)。

上述做法适应了知识经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传统专业的新要求,使学生基础扎实,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顾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需求。

3、专业课程——接触学科前沿,注重设计和实践能力。本专业设有电机、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和楼宇自动化5个专业方向,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方向核心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拓展课3个层面。专业方向核心课为本专业方向的支柱课程,有理论、有实验、有课程设计;专业必修课针对本方向的技术发展,选择接触学科前沿的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拓展课不再按专业方向设课,鼓励学生交叉选修。在专业拓展课中,新开出了5门工程设计类课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与实验、飞思卡尔(Freescale)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电能参数测量系统设计、网络化运动控制工程设计专题、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控制系统设计专题。

二、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无疑十分重要。在专业建设中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学时紧张的情况下,仍持续加大实践环节比例。同时在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中,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实践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构建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由于资金紧张,加之高端专业设备价格昂贵,专业实验室建设一度成为专业建设的难点。为此,专业建设突破常规,提出“高起点出发,建设和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创造双赢”的实验室建设新理念。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专业已建立了“哈工大一松下电工PLC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哈工大一罗克韦尔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等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争取到公司和学校投资总计1000余万元,一大批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进入实验室,使本专业学生能够在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上进行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全面提升了本科教学水平。

2、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研制综合实验系统。在“十五”和“十一五”国防特色重点专业建设中,除实验室常规建设外,借助专业的科研优势,着力建设综合型、研究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研制多套适合对学生进行系统设计能力培养的高水平实验系统。目前已基本构建3个综合实验系统。

(1)控制技术综合实验教学系统——包括集散控制实验系统、开放式伺服运动控制及负载模拟综合实验装置、直升机姿态控制系统。

(2)电机及其控制综合实验系统——包括卫星姿态控制飞轮电机系统和导弹舵机电动伺服控制系统。

(3)嵌入式及网络监测与控制综合实验系统—包括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力监控器和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通信实验装置。

这些装置结合教师的科研实践,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其中,反映了相应技术的发展前沿。同时进行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成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实验平台。

3、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真正成为学习新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实验不应仅是理论知识的验证手段,而应成为获取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此思想为指导,为充分利用上述实验资源,开出更多的综合型实验项目,本次培养方案中部分实验独立设课,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2门重要的平台课实验独立设课,实验学时由12学时增加至24学时,其中8学时为仿真、研究型实验。在对实验装置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开出新的设计型实验,并要求学生针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仿真分析。电力系统和楼宇自动化方向专业实验也分别独立设课,改变以往实验附属于课程,内容分散、单元化的缺点,整合实验内容,开出综合实验。使学生拿出相对集中的时间在实验室完成设计和研究工作。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的核心是“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强调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研究型大学,应充分利用师资条件和研究氛围,开展研究性教学。本专业在日常教学中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鼓励教师使用启发式、案例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自由探究、自主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已有观点,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实验教学中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比例,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设计、自主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其探索精神和研究意识。此外,通过对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探索,我们还按照以下途径推进研究性教学。

1、导师制——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感受科研气氛。学生在二年级开始选择导师,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达到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的一对一指导。学生可以跟随导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尽早进入实验室感受科研气氛,为今后的工程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博士、硕士研究生资源,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指导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共同的导师联系起来,互相学习,合作研究,形成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三者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2、开设创新研修课——实现学习、研究一体化。我校自2007年开设创新研修课,本专业已开出23门,课程均由博士生导师担任主讲教师。每期选修人数限制在6~10人,课程内容以实践、研究为主。课程内容以教师相应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从项目中提炼,突出实践性、创新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研究,实践了集“知识传授与研究创新”为一体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新模式。

第14篇

关键词:工程创新人才;电气工程;专业建设;研究性教学

一、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2008-2009年,根据学校要求重新修订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本次修订工作以培养工程创新人才为出发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调整,做到宽、专、交兼顾,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富于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

1、公共课程——注重自然科学教育与社会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化教育课程,即公共课程。针对学生所必需的知识和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公共课程由文化课程类、工具课程类、能力培养课程类构成,占总学分的16%。

2、技术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技术基础课程涵盖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机械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及对应的实验和设计课程。为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建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平台课程群,将各专业方向的共同基础纳入该平台,包括:(1)强电类课程(电力工程导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2)控制类课程(自动控制理论、工业控制网络);(3)信息类课程(信号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仿真技术及应用)。

上述做法适应了知识经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传统专业的新要求,使学生基础扎实,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顾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需求。

3、专业课程——接触学科前沿,注重设计和实践能力。本专业设有电机、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和楼宇自动化5个专业方向,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方向核心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拓展课3个层面。专业方向核心课为本专业方向的支柱课程,有理论、有实验、有课程设计;专业必修课针对本方向的技术发展,选择接触学科前沿的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拓展课不再按专业方向设课,鼓励学生交叉选修。在专业拓展课中,新开出了5门工程设计类课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与实验、飞思卡尔(freescale)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电能参数测量系统设计、网络化运动控制工程设计专题、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控制系统设计专题。

二、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无疑十分重要。在专业建设中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学时紧张的情况下,仍持续加大实践环节比例。同时在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中,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实践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构建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由于资金紧张,加之高端专业设备价格昂贵,专业实验室建设一度成为专业建设的难点。为此,专业建设突破常规,提出“高起点出发,建设和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创造双赢”的实验室建设新理念。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专业已建立了“哈工大一松下电工plc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哈工大一罗克韦尔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等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争取到公司和学校投资总计1000余万元,一大批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进入实验室,使本专业学生能够在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上进行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全面提升了本科教学水平。

2、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研制综合实验系统。在“十五”和“十一五”国防特色重点专业建设中,除实验室常规建设外,借助专业的科研优势,着力建设综合型、研究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研制多套适合对学生进行系统设计能力培养的高水平实验系统。目前已基本构建3个综合实验系统。

(1)控制技术综合实验教学系统——包括集散控制实验系统、开放式伺服运动控制及负载模拟综合实验装置、直升机姿态控制系统。

(2)电机及其控制综合实验系统——包括卫星姿态控制飞轮电机系统和导弹舵机电动伺服控制系统。

(3)嵌入式及网络监测与控制综合实验系统—包括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力监控器和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通信实验装置。

这些装置结合教师的科研实践,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其中,反映了相应技术的发展前沿。同时进行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成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实验平台。

3、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真正成为学习新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实验不应仅是理论知识的验证手段,而应成为获取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此思想为指导,为充分利用上述实验资源,开出更多的综合型实验项目,本次培养方案中部分实验独立设课,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2门重要的平台课实验独立设课,实验学时由12学时增加至24学时,其中8学时为仿真、研究型实验。在对实验装置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开出新的设计型实验,并要求学生针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仿真分析。电力系统和楼宇自动化方向专业实验也分别独立设课,改变以往实验附属于课程,内容分散、单元化的缺点,整合实验内容,开出综合实验。使学生拿出相对集中的时间在实验室完成设计和研究工作。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的核心是“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强调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研究型大学,应充分利用师资条件和研究氛围,开展研究性教学。本专业在日常教学中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鼓励教师使用启发式、案例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自由探究、自主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已有观点,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实验教学中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比例,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设计、自主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其探索精神和研究意识。此外,通过对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探索,我们还按照以下途径推进研究性教学。

1、导师制——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感受科研气氛。学生在二年级开始选择导师,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达到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的一对一指导。学生可以跟随导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尽早进入实验室感受科研气氛,为今后的工程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博士、硕士研究生资源,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指导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共同的导师联系起来,互相学习,合作研究,形成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三者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2、开设创新研修课——实现学习、研究一体化。我校自2007年开设创新研修课,本专业已开出23门,课程均由博士生导师担任主讲教师。每期选修人数限制在6~10人,课程内容以实践、研究为主。课程内容以教师相应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从项目中提炼,突出实践性、创新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研究,实践了集“知识传授与研究创新”为一体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新模式。

第15篇

关键词:报关出口;出口退税;退税认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关于施工企业出口退税业务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设备、原材料、施工机械等货物,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可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因此,出口退税已经成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一项特准而且重要的工作,及时足额的取得出口退税、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轻资金压力,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出口退税主要是退还国内购货环节的已纳税款(主要指增值税、消费税)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

二、国税机关对申报退税的基本要求:

1、货物报关后,企业退税人员首先在电子口岸系统查找出口报关单信息,然后及时向主管国税系统提交。

2、、企业收到报关单原件之后,按照报关单信息及时开具出口发票。

3、 企业取得与报关单信息完全吻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后及时进入国税认证系统进行认证。

4、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按照外贸企业性质管理退税。企业必须在外贸退税申报系统做申报退税的电子数据。

5、根据【国税(2012年24号)公告】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下同〉上的出口日期为准,)次月起至次年4月30日前的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收齐有关凭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或消费税退税)。逾期的,企业不得申报退税。

6、税务机关对企业报送的有关单证资料都要进行系统核对和人工审查,主要核查:交叉稽核信息,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逻辑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只有审核无误的退税资料,方可办理退税。

三、施工企业出口退税工作的现状

目前一部分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刚刚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出口退税业务的时间短,办理出口退税业务的专业人员较少,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足。随着我国施工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外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很大。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运行进入衰退阶段,与政府公共支出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增加,建筑企业的市场机会增多,企业施工产值逐步增加,机械设备及材料的出口增长,出口退税工作的重要性也更显突出。

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退税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出口退税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对出口退税工作认知不深、不够重视,主张能退多少就退多少,导致出口退税工作长期处于散漫状态。有些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退税凭证资料开具不及时,收到错误的凭证资料也不愿意退改,致使企业办税人员的工作非常被动,导致报送退税资料的时间紧迫,当然也就容易出现差错,给退税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2、出口退税工作人才不足

许多施工企业刚刚步入国际市场,业务人员对报关出口货物以及出口退税业务还比较陌生,加上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增值税业务接触较少,从而对出口退税工作更加生疏。当前,从事、了解该项工作的人员较少,及时研究和掌握国家财税政策的人员更少。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剧,金融危机蔓延,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对外承包工程所创造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搞好出口退税工作对施工企业的海外经营尤显重要,因而加快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

五、对做好出口退税工作的几点认识:

(一)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和制度建设

1,企业应转变观念。许多进入国际工程承包的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出口退税对降本增效的益处。因此,要做好退税工作,首先,应扭转以前在国内做项目的观念,要充分接受“退税也是创效”的理念。其次,退税款能抵减施工成本,能为企业注入流动资金,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2,业务人员应积极掌握退税政策变化。加强业务人员的学习,增强工作责任心,及时关注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走向,避免因政策不明,或操作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因为出口退税是一项政策性、实效性很强,又十分细致而且繁杂的工作,整理和核对单证的工作量大,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企业的退税流失。目前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以及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比较频繁,业务人员应该随时关注。

3,建立适应企业情况的规章制度。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规章制度,将出口退税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由于退税工作的特殊性,企业应特别关注部门间的工作协作与配合;并且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还必须规划相关的工作流程,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建立顺畅的信息流通渠道,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尤其是业务人员要经常主动与企业办税人员交流沟通,以便更好的了解最新的税法政策。总之,企业只有在足够重视、团结协作的情况下,出口退税工作才能保证顺利进行。

(二)做好出口退税的基础性工作

搞好出口退税业务,基础工作非常重要。出口退税的主要凭证是购货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和需要的备案资料装箱单、提单等,这些凭证的基本信息应保持一致。具体措施如下:

1、严格审核国内供货商。为了保证所出口的货物符合退税条件,出口货物能否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关键环节。因此,业务人员在签订购货合同时,应首先审核供货商是否属于一般纳税人企业,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供货商应提供准确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开票时间,如果不能提供或者开票错误,给企业退税造成损失的,应有供货商负责。

2、及时加快单证的回收速度。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出口的货物非常琐碎复杂,小到螺栓螺母,大到上千万的仪器设备。加上报关手续复杂,货物在报关前后,业务人员必须及时与报关行、供货商沟通,保证出口装箱单、出口报关单、与购货增值税发票相统一。并要尽快办理通关手续,在确认出口电子信息后,及时与报关行联系沟通,以便及时收齐所需退税的单证资料。

3、准确及时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能否及时获取准确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直接关系到退税的效率。业务人员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了能使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信息与出口货物报关单的信息完全一致,业务员收到海关转来报关单之后,及时将报关单扫描件发给供货单位,并严格要求按照报关单信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获得了与报关单信息完全相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而提高了退税效率。

(三)加强同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的沟通。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出口退税是一项国家特准的退税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做好出口退税工作,及时取得退税款,企业必须加强同当地主管退税机关、海关、外汇等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对货物出口、收汇、退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和沟通,为企业争取一个宽松的退税工作环境,这对企业顺利做好退税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国税发[1994]3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

2、国税函[2009]617号文件,关于调整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有关问题的通知

3、国税发[2006]10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