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业节能调研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是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我县的石材原材料采掘所毁坏的自然地貌、农民耕地等现象不容忽视;
二是通过“行风热线”以及石材企业主反映,石材加工企业所产生的石沫泥渣等废料很让令人头疼,这些废物不仅污染了环境,占压了大量土地,还对环境造成污染,浪费了许多宝贵资源;
三是个别石材企业因加工区位设置不当,产生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原因分析:
节能减排问题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在当前全球变暖、部分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沙尘暴袭击等严峻形势下,如果忽视了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还必将影响我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针对于此,×××人民非常有觉悟,纷纷行动起来,积极采取节能降耗、限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诸如对地方国际罐头城的治理等,都充分体现了我县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决心和工作力度。为了×××能够实现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摆脱“资源--产品--环境污染”的“直线型”生产套路,逐步形成低耗高效经济发展模式,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对策建议: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要想打开出路,企业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支撑。
一、转换思路视角,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变废为宝”,可实现“节能”、“减排”的双赢。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欲生环境美,先断污染源”,在石材等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石沫泥渣等废料”,在人们惯常印象里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灾害的“废物”,而通过资源化处置的途径,却可变“废”成金,通过实现无害利用和产业开发,使废料变身为创造效益的宝贵资源。让企业得到切身实惠,由此产生的“减排”热情必然也就能更加持久,“减排”成果也将更加巩固。
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和设施改造,让企业由“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得到实现,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应当看到,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对节能减排给予高度重视,且包括问责制、区域限批等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实施,但实际的“减排”成效却差强人意。这其中的一个根本症结是部分企业畏于“减排”成本过高,不是不想“减”,而是不敢“减”,或者无力“减”。要从根本上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动力,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企业在加大环境投入的同时,又能实实在在地尝到“节”和“减”所带来的“甜头”。否则,一些企业的排污设施仍将是“聋子的耳朵”,诸如地方国际罐头城曾经存在的一些令人头疼的现实,其实多部分是环境执法部门与违法企业间“猫鼠游戏”的尴尬写照。如果实现了由“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就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这些问题。
三、协调引导企业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走多企业、跨行业、区域间循环经济之路,有利于广领域、大幅度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
通过统筹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整合拉长产业链条,引导、协调相关企业走跨行业循环、区域间循环的路子,可实现参与企业多方得利、区域经济联合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共赢。通过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是实现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让“石泥(渣)山”加快向“金山”和“青山”转变,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手抓,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技术节能”。尽管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节能潜力高于技术进步。但从平邑的实际情况看,我们正努力推进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跨越,由资源加工型产业向资源高新型产业跨越,内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跨越,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为实现平邑经济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好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还是我们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如何实现好“高标准起步,跨越式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不忘节能减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能耗指标的科学、限期、有序下降,是我们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于此,必须把“技术节能”提到突出位置上来抓紧抓好。
二是推行“石泥(渣)等废料”双向治理模式,密切合作,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重点项目实施。节能减排单靠单个企业自身往往力量不足、收效不大。针对于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成立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与企业间牵线搭桥,支持其开展科研合作与项目共营,统筹推动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当前,应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促进企业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要积极推广金矿工业景区示范项目建设模式,把石材原材料采掘后遗症彻底消除。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旅游景点建设成为我县的绿色产业龙头,积极打造文化名城并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当前,国际纺织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生产生态纺织品和绿色制造技术为引导,从工艺、助剂、设备等多渠道着手,抓住源头,注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生态问题,努力优化纺织工艺,减少化学药剂、水、能源的消耗,以达到高效、高速、环保的目的。国外已投入较大力量开发环保型染料助剂,节水、节能、减排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无水和少水印染技术方面,涂料印染方面以及纺织节能、节水实用新型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纺织印染废水是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一,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各工业部门排放总量的第五位。2004年全行业排水量13.6亿立方米,而其污染物排放总量(以cod计)则位于各工业部门第六位。
印染废水是含有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有机性废水,其污染物浓度高(cod),色度深,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纤维不同所用染料、助剂也不同,废水性质差别很大,主要污染物包括可溶性有机物、有毒物、色度、酸、碱和油类,污染物多为难以生化降解的物质,废水的可生化性差,因此,处理难度也大。
印染行业排放的固体废物,包括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大多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一些地方因为没有处理手段,就进行简易的露天堆放,成为了污染事故的根源。
我国印染企业总体上与国外相比单位产品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消耗量则为3倍左右。通常,印染环节能耗占纺织产品链能耗的30%以上,而印染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却很低,目前,只有少部分企业采用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而量大面广的企业热废气、热废水直接排放,设备控制没有节能装置。
“十一五”期间,纺织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目标是,围绕新时期我国纺织业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以纺织印染后整理为突破口,在提高我国纺织印染后整理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从源头上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逐步实现生产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联合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在无水化、少(节)水、降耗、减排和生态环保的印染生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在“十一五”末期,实现“万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下降20%;吨纤维耗水下降20%”的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重点技术发展的主要工作是: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淘汰低档产品;二是开发、应用和推广节能、节水、降耗纺织加工新技术;三是研制开发高效、节水、节能新设备;四是采用高效、环保、安全的符合安全和生态纺织品生产需求的染化料和纺织生产助剂;五是推广和应用节能、节水等实用新型新技术。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技术有:
一高效、退煮漂短流程纺织印染前处理技术
目前,已研制开发了适应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高效轧、洗、烘、蒸等通用单元及其优化组合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同步与织物张力的控制,可实现染整退浆、煮炼和漂白连续生产加工,国产的退煮漂设备可以适用于各种织物品种,但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无水等离子体染整前处理技术
织物等离子体前处理技术,在不需要水和化学药品的条件下,利用电压压差改善织物表面特性。其效果有:提高织物表面亲水性能,提高织物涂层、浸渍、胶合、凝结的粘合力,提高纤维的染色得色量、色牢度和印花布的质量。“十五”期间,国内研制的等离子体处理样机,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常压条件下进行连续等离子体处理,减少了制造和控制难度,该项技术在工艺和设备定型后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三无水化涂料染色、印花新工艺新技术
涂料印染适用于所有的纺织纤维,其工艺简单、拼色方便、节能节水、成本低廉、环境污染少,有利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涂料印染在全世界印染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涂料印染已超过50%,而我国不足30%。“十一五”期间,在以往轻薄织物浅色涂料染色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厚型织物深浓色涂料染色和轻薄型织物涂料印花技术进行重点开发,以提高涂料染色、印花技术对品种的适应性,提高涂料染色、印花产品的档次。
四少水、高效、环保、节能染色关键技术
1冷轧堆染色技术低温染色可节省能源,并在进一步筛选合适的染料及助剂,解决冷轧堆染色一次准快速打样技术,完善计量混合加料、均匀轧车、低张力同步、低张力恒速打卷冷轧堆染色关键设备与装置的基础上,推广冷轧堆染色前处理及染色加工配套生产技术。
2湿短蒸染色技术
近年来,开发的湿短蒸工艺主要是通过电脑进行严格精确的控制,使
温度和染料上染和固着速度相适应,以达到最佳的上染和固色效果。应用这种工艺的最大特点是流程短,固色率高,节能和减少化学品消耗,可以不用尿素,减少了污染,匀染和透染性也好。一般染料用量比传统工艺减少10-15%,用水量比传统工艺减少20%,该项技术在工艺和设备定型后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3微悬浮体染色技术
微悬浮体染色新技术是我国的原创技术,该技术从染料分子在染浴中的聚集状态,到染料对纤维表面的吸附模式以及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的固着,均与常规染色有着本质不同。该工艺上染率可达到95%以上,缩短了染色流程,节省染料并明显减少染色废水处理量,染色时间及能源均减少了1/3,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该项目为典型清洁生产工艺,已经成功运用于羊毛、羊绒、蚕丝、大豆蛋白和牦牛绒等纤维的染色,今后重点对纤维素纤维(棉、麻等)、再生纤维(粘胶纤维等)织物的开发应用,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
4微胶囊染色技术
传统的涤纶染色采用高温高压湿法染色工艺,产生较大量的废水,增加了末端治理负担。目前,研究开发的微胶囊少水无盐染色技术是将染料包含在微胶囊中,利用其缓释性能和隔离性能,在常规染色条件下,使水深入微胶囊中,溶解染料,使染料向外扩散进入染浴,呈单分子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由于染料溶解度小,染液中残留染料少,排放的废水可回用于前处理工艺,从而大大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节约用水,节能效果明显。该技术可节约用水50%以上;节能430kg标准煤/吨织物,是涤纶染色清洁工艺,目前某些颜色中试成功;今后将在标准化、产业化方面加强研发,推广应用。
5小浴比染色新技术及其装备
在完善小浴比工艺技术,确定工艺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推广适合绳状染色加工的雾化气流染色和平幅液雾喷射染色新技术及装备,减少染色用水量,减轻对污水处理的压力。
五高效、环保纺织印染助剂开发应用技术
1生物酶前处理技术
生物酶主要用于退浆、酶洗、抛光和羊毛的防毡缩处理;目前生物酶退浆技术已较成熟,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退浆废水污染问题;生物酶煮练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酶技术染整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物酶技术的应用从源头上减少和解决了纺织废水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2环保型助剂
近年来,我国开发了不少新型环保型助剂,如精练剂zs-95,双氧水稳定剂gj-201,烷基糖苷类助剂,生物酶制剂zs-200等。目前,纺织助剂产量与纤维产量之比是42:100,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纺织助剂的消耗水平还比较低,而且档次低,通用型助剂过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助剂较少。“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是,研究开发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和含合成纤维经纱上浆的专用环保型的高效接枝淀粉浆料,基本取代传统pva浆料;研制开发不含apeo和毒性物质、易生物降解、降解产物无毒性的系列生态前处理助剂,研制开发棉、麻及其混纺织物精练用高效生物酶制剂;研制开发低成本无甲醛整理剂等。
一、基本情况
**县**矿业有限公司是在**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针指引下,积极推进“电矿联营”的政策措施,通过引入外来资金,在**县成立的民营企业。公司位于勐马镇帕亮村,占地面积62243平方米,法定代表人**。公司以铁合金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为主,兼营矿产品和黑色金属材料。20**年5月公司新建铁合金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生产硅铁、高碳猛铁、锰硅合金等铁合金产品。公司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设计安装9000kva和12500kva矿热电炉各一台,总容量21500kva。同时建设环保除尘系统,供电系统、水循环利用系统及机电维修、化验分析、原料处理等附属设施。公司现有职工80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吸收本县内农民工18人,安置残疾就业人员7人。
该项目已列入**县2004—2020年县经济发展规划,具有年产锰系列铁合金2.6万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2亿元,年实现利润931万元,上缴税金2137万元。公司建设工程完成后,每年可消耗锰矿石8万吨,焦炭2万吨、石灰石3万吨、电力1.3亿kw.h;年进出厂主要物资吞吐量将达23吨。
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手段,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达到了县委、县政府“确保环境污染好于周边地区,确保不发生大的环境污染事故”的目标。通过实施严密、严格、严肃的执法监管,促进我县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多方面重大转变和提升,此次调研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由“被动治理”为“积极治理”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转变: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管理,思想意识由以往的只重视经济效益向经济环保并重转变,一些企业主由以往一问三不知的环保“门外汉”逐步成为行业污染治理方面的行家里手,通过完善治污设施、生产技术改进、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取得“减污增效”的实际效果。在治污设施提标升级改造中不再是以往的“被动治理、消极观望”,而是积极寻方案、找技术、舍得投入,“重企业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效益”的老观念有了重大转变。
(二)企业“软件硬件升级”发展的内部环境有了较大转变:
企业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现场环境“脏乱差“的现场已不多见,在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的同时,厂容环境也得到长足的提升:物流堆放有序,沟渠保洁,雨污分流等细节显示出企业在污染防治硬件方面有了较大转变,制度标语上墙,台帐资料完整、专人定岗定位等措施也显示了企业在管理软件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企业内部生产环境较以往有了较大转变。
二、存在问题
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我县的环保执法环境进一步优化,绝大多数企业主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升。这些进步与环保部门近年来所做的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但在肯定监管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到环境监管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亟需在今后工作中着力解决:
(一)、工作成效与当前严竣的环保形势尚有差距。在应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中,我们还不能做到信心十足胸有成竹,究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工作仍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例如在对一些小企业的监管方面工作还存在不细不实的情况,在上级部门的执法督查中还是有仓促应对突击应对的情况,包括在企业治理工艺的细节方面我们执法人员在自行检查中并未及时发现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上级部门检查中却暴露出来,往往成为通报的焦点。
(二)、业务能力有待加强,服务水平还待提高。各次检查中也暴露出我们部分监察人员缺乏查实查细的钻劲和韧劲,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在推进环保整改的执行力方面有所欠缺。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监管,轻服务”的现象还明显存在,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指导企业完善治理技术、
攻克治理技术方面的疑点难点问题的方面,能力还显得薄弱。
(三)、地区间的监管差异明显,不平衡性还很突出。总体看来我市东部沿太湖地区企业环境意识普遍好于西南部地区企业,重点企业环境意识普遍好于小型企业。调研中也反映出部分企业仍存在环保法制意识淡薄和安于现状的心理,少数化工企业存在生产与治污不够协调的问题还很突出。原因之一是治污设施投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加之受到今年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受利益驱动,有些企业治污设施配备不全或运转不正常,治污设施成为应付环保检查的摆设;原因之二是环保执法工作存在疏漏之处,仍存在诸多盲点死角,执法工作的不平衡性导致有些局部区域环境污染较重,群众投诉反响较大。
三、几点建议
针对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形势,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群众利益观,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法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和落实,在今后一段时期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经济与环境保护问题,通过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稳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企业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对决定转产、搬迁的开发区化工企业,要做好督查工作,确保企业按进度转产或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