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个性化语文教学范文

个性化语文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个性化语文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个性化语文教学

第1篇

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标准》所追求的目标。由此可见,语文教师追求个性化教学,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的魅力源于教师的个性,语文课堂的教学魅力也源于教师个性。为适应时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应当大声呼唤有魅力的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追求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应当做到:

一、有标新立异的胆识。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应是不迷信于名师、不拘束于教参、不走模式化的教学套路,而是敢于标新立异,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有胆识,学生就会赏识。有个性的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述自己的独特见解;艺术性地引导学生大胆思维,多方位、多层次、立体性地审视教材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从而去撞击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个性闪光发亮。

二、有不同凡响的人格。

不同凡响的人格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教师的人格品位,包括道德品位、知识品位、才能品味、潜能品味。教师有高尚的人格、卓越的才能,就会让学生折服和仰慕,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有超越常规的教学品位,就会追求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就会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横向涉猎、纵向求索,要为学生提供浏览知识的空间和时间,并给予点拨和引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去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有说三道四的本领。

“说三道四”是个性化语文教师富有才华的具体表现。语文课堂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教师要大胆地将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是古论名篇轶事,今谈社会针砭,上引天文地理,下举百姓生活,教师这样教学,课堂上就能到处充满“魅力”和“磁力”。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导入新课方面,既可引用名人名言、俗语导入新课,以产生群情振奋的效果;还可用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导入新课,以产生一唱三叹的效果;也可利用影视歌曲导入新课,以叩击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更可用诗词导入法,在讲授新课之前,朗诵或播放、吟唱与课文有关的诗词,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有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学的能力。

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是个性化教学的立足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创造性地教学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个性,教会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求异思维方式。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进行思考与表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五、有画龙点睛的心态。

画龙点睛的心态是语文教师良好的个性心态。个性化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教师有自己的个性心态,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魅力。“画龙点睛”能间接、凝练地处理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去体味作品的情趣、理趣、景趣、意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

六、有举一反三的才智。

举一反三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个性教学的生动运用。举一,是一种教学向导;反三,是触类旁通的领悟运用,是老师在共性知识中抓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启发的讲解。举一反三,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此及彼、以点带面的一种方法,能使学生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而养成善于动脑、善于联系的习惯。

七、有尊重学生个性的理念。

语文个性化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教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主张语文教学过程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个体成功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不同学生的禀赋水平,对每一位学生寄予成长的期待,为全体学生提供语文能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张扬师生的个性,创造出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鲜活人格。

第2篇

一、给学生应有的尊重

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的根本意义。对这一根本意义的实现是学校教育要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尊重教育规律,平等对待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语文教学就是要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包括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等。如《背影》教学“自主探究”阶段。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性化的理解,应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习,研究“父亲的心情”。在学生有了自己研究的基础上,可设计两个活动。活动一: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课文。活动二: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谈谈喜欢的原因。课堂在个性化的选择中解读文本,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展示学生的理解,在个性化的解说中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和意义。教师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鼓励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灵动展现,引导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任意张扬。

二、让学生思考个性化

从社会意义上理解教育,教育要遵照社会发展的需求;从教育本身的角度理解教育,教育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传统教学只尊重科学和知识,只尊重教学者和社会规范,忽视对学生个性化思考的尊重,培养了一大批“规矩”的学生。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把教学作为人的自我发展完善的基本方式,提出追求和促进人的自由发展这一目标,倡导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思维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化思考,不期待唯一的所谓标准答案。同时,注意对中下等生的照顾,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扬个性,发展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张扬。在《三峡》的教学中,通过熟读课文、文意解读等阶段,开始进入课堂探究阶段。经过同学们的商议,大家觉得这篇课文可以认真探讨一下“引用渔歌的作用”。笔者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再引导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学生的答案层出不穷,笔者的鼓励和学生们的个性思维在课堂上相得益彰,学生的个性思维在课堂上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十足的张扬。讨论不注重答案的标准,只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展示。鼓励不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还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催化剂。

三、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

语文表达能力的形成是语文能力形成的主要标志,传统语文教学限制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而使学生丧失个性。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表达。从另一角度看,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激发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表达要求表达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文字、实物、录像、图表等等。突出表达动机,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形成个性化表达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有适当的指导,却不可过分干预。评价时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如《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阶段是“理解情节”;一个阶段是“理解人物”。在“理解人物”阶段,可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讨论文中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对人物形象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个教学活动:以个性化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学生准备一段时间,开始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理解。有的学生给菲利普夫妇画了一幅漫画,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前后的对比;有的学生只用了一个数学公式就把自己的理解展示出来了:菲利普夫妇=金钱-亲情;有的同学用了一首打油诗表现菲利普夫妇:“金钱来比亲情早,亲情不如金钱好,有了金钱认亲情,没有金钱亲情跑”;有的学生用一个哲理化的句子来表现菲利普夫妇:“亲情只是金钱的附属”;有的学生给菲利普夫妇写了一幅对联:“谈话中,衣冠楚楚是亲情;行动上,患得患失是金钱”。课堂在学生的创造性表达中流淌着学生的个性,教学在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中展开。

个性化表达是展示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个性最好的途径。学生经历了个性化的表达,不仅仅形成表达能力,更多的是形成个性,这正好是新课改下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第3篇

关键词:个性化 教学 语文

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三、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四、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首先,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五、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第4篇

1.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意义

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更多地强调统一。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学生成绩的优劣。这种看起来相当公平的教学,是以“假设每个人都是相同的” 观念为基础的。其结果造成教育机制上缺乏合理、完善的个性培养运作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人。所以,个性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1.1 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不同感受和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不同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越个性化,说明学生与语文的交流越成功,越有意义。所以,个性化是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同时,当今世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个性化提供了可能。

1.2 教师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要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要求。教师也要在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艺术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毫无顾虑地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努力追求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以适应今天这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的要求。

2.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

富有个性的教学,既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自然流露,又是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重要手段。因为,教师的教学个性一旦和学生的个性培养联系起来,就能显示出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

2.1 要有个性地教。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自身实际出发研究教学艺术,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在求同的基础上存异,在遵循共性的基础上张扬个性,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使教学个性得以反映和表现。一般来说,当教师对基本教学法原理融会贯通、烂熟于心,教学技艺炉火纯青、随心所欲之时,也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达到高峰之时,这时的课,才会富有个性。这种建立在对共性了然于胸的基础之上的个性,才会根深叶茂,才会焕发盎然生机。语文教材中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讲课时既要抓住共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性,又要体现这些规律在不同文章里的具体运用,抓住每篇课文的个性,根据一般教学法原理进行再设计、再创造,采用与课文本身特点和谐统一的教学方法,教出特色来。要体现教法的个性。每个教师的思想认识、气质、性格、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教学能力不同,在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时,都会有选择的倾向性,都会采用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这是每个教师教学个性的一种反映。例如,同样是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于漪老师与吕志范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就不一样。于漪老师是重熏陶、重渲染,强调形象思维和美感训练,整堂课如同一幅泼墨写意画;吕志范老师则偏重理性分析,整堂课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讲练结合、谨严朴实,如同一幅精雕细琢的工笔写生。这充分体现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

2.2 要有个性地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必然影响和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有个性的教师才能教出有个性的学生,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教化和合理引导。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我们的学生是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母语的,作为必修课的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 大目标”下进行灵活处理,设计出多样的自选科目,形成与学生多样的能力、需求、出路相适应的语文课程与教材体系;对选修课,学生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修一些感兴趣的课程。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课文时,学生应带着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和课文、作者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得出自己的感悟。因此,教师要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做到“读出文本”,“读出作者”,更“读出自己”。要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佳教育生态环境。学校与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充分发现、尊重、发扬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真正了解学生不同特点、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量身定制”的分层次教学,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练习,选用不同的测试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等,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方法上,广泛采用启发式、自由讨论式、自主研究式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去参与,给学生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真正得以发展。

3.语文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形成途径

3.1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个性化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使学生还原“ 自我”,在“ 自我”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强求与他人“ 统一”;它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同时,还要为各类特长学生开辟用武之地,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1.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意义

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更多地强调统一。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学生成绩的优劣。这种看起来相当公平的教学,是以“假设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观念为基础的。其结果造成教育机制上缺乏合理、完善的个性培养运作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人。所以,个性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1.1 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不同感受和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不同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越个性化,说明学生与语文的交流越成功,越有意义。所以,个性化是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同时,当今世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个性化提供了可能。

1.2 教师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要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要求。教师也要在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艺术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毫无顾虑地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努力追求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以适应今天这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的要求。

2.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

富有个性的教学,既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自然流露,又是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重要手段。因为,教师的教学个性一旦和学生的个性培养联系起来,就能显示出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

2.1 要有个性地教。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自身实际出发研究教学艺术,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在求同的基础上存异,在遵循共性的基础上张扬个性,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使教学个性得以反映和表现。一般来说,当教师对基本教学法原理融会贯通、烂熟于心,教学技艺炉火纯青、随心所欲之时,也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达到高峰之时,这时的课,才会富有个性。这种建立在对共性了然于胸的基础之上的个性,才会根深叶茂,才会焕发盎然生机。语文教材中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讲课时既要抓住共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性,又要体现这些规律在不同文章里的具体运用,抓住每篇课文的个性,根据一般教学法原理进行再设计、再创造,采用与课文本身特点和谐统一的教学方法,教出特色来。要体现教法的个性。每个教师的思想认识、气质、性格、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教学能力不同,在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时,都会有选择的倾向性,都会采用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这是每个教师教学个性的一种反映。例如,同样是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于漪老师与吕志范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就不一样。于漪老师是重熏陶、重渲染,强调形象思维和美感训练,整堂课如同一幅泼墨写意画;吕志范老师则偏重理性分析,整堂课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讲练结合、谨严朴实,如同一幅精雕细琢的工笔写生。这充分体现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

2.2 要有个性地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必然影响和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有个性的教师才能教出有个性的学生,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教化和合理引导。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我们的学生是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母语的,作为必修课的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大目标”下进行灵活处理,设计出多样的自选科目,形成与学生多样的能力、需求、出路相适应的语文课程与教材体系;对选修课,学生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修一些感兴趣的课程。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课文时,学生应带着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和课文、作者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得出自己的感悟。因此,教师要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做到“读出文本”,“读出作者”,更“读出自己”。要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佳教育生态环境。学校与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充分发现、尊重、发扬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真正了解学生不同特点、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量身定制”的分层次教学,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练习,选用不同的测试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等,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方法上,广泛采用启发式、自由讨论式、自主研究式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去参与,给学生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真正得以发展。

3.语文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形成途径

3.1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个性化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使学生还原“自我”,在“自我”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强求与他人“统一”;它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同时,还要为各类特长学生开辟用武之地,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

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专学生的素质普遍下降,中专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中专语文教学略谈了它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位名师这样说过:“我们希望严谨的教师创造出严谨的课堂,豪放的教师创造出豪放的课堂,智慧的教师创造出智慧的课堂,灵秀的教师创造出灵秀的课堂,幽默的教师创造出幽默的课堂。我们呼唤丰富多彩各具个性的新课堂!”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大,确实,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独特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非常必要。

1、个性化教学能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更张扬,这就要求教师有个性化教学的意识,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

其次,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激发其潜能,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2、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融合

个性化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氛围关键所在。这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施行开放性教学,教与学民主、平等,师与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

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并及时和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3、个性化教学是语文老师提升生命价值的方式

个性化教学是建立在教师深厚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和技巧比作冰山一角,那么教师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则是沉没于海面之下的庞大冰山。冰山越大,它的承载力也就越强。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越深厚,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也就越突出,个性也就越鲜明。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师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是他在日益积累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并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渐成的,是教师的文化内涵、专业素养、思维能力、性格气质等综合的体现。

我们每每聆听完一些名优教师的公开课,总被他们极具个性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所折服,把他们当作崇拜的对象和效仿的榜样,甚至立志形成教学个性把自己也打造成一位名师。可以说是个性化教学,激励着年轻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从而一步步登上新的教学台阶。

作为一名中专语文教师,我也希望能把自己的所学向学生倾囊而授,但我发现现在的中专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目标和态度非常不明确,对学习没有兴趣,视学习为负担,尤其是对语文这种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科目更是不重视。有的学生则认为上了专科学校学习专业的知识就够了,语文课根本没必要上。因此,在语文课上学生态度散漫,听课也不专心,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重视和兴趣,就必须利用个性化语文教学。

1、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专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对什么都感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回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比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我在上课时,并没有一上来就按照课文进行讲解,而是先问同学们吃的荔枝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比喻来说明),分成几部分,荔枝的产地是哪里,家里是如何保存荔枝的,等等。这些基本问题学生回答踊跃,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然后,老师在投影仪上放一些和荔枝有关的诗词和历史文献,帮助学生发现诗词和文献中的问题,自由讨论发言,再根据课文找到相关的解释。这样,学生就在轻松的课堂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

2、鼓励创新,保护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在的中专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想法也很多,他们的意识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对一些课文的理解和教参、老师的见解不同。老师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知有理,我们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

比如,在学习《项链》这一课中,我要求学生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是一次想象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最开始时都是沿着课文的思路给女人公一个悲剧的结局,不是疯了就是死了。另外那部分学生写女主人公幡然醒悟。可以说这是最普通的两种结局,没有什么新意。在这种情况下,我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要求他们把自己当作女主人公,想象自己会怎样,加入现代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样,学生的想法变得多种多样,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得回项链捐给了贫困的孩子,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利用项链的钱自己创业,成为真正的贵妇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粉笔,一本书”在现代教学中已远远不够。学生对于这种教法也已经厌倦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目前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属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吸引学生眼球,还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

第7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内涵问题策略

长期以来,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不仅阻碍了师生的沟通,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没有达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平等对话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倡导民主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的习惯,自由地传达自己的阅读见解和心得,拓宽学生阅读面,加快学生阅读速度,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个性品质,使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真正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

一、个性化阅读

(一)新课标对“阅读”的阐释及其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①

(二)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及其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③所以,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与心态下,独立自主的探究和发现,以求各自感悟,各取所需及大胆表达的阅读方式。

二、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实施个性化阅读,所以有的老师往往把“个性化”与“个性”相混淆,在课堂上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对学生回答的一切都不做评析,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文本随意解读。对一个文本的分析往往会出现“一千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的现象,老师为了实现阅读的个性化,也不再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以下我将对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一阐述。

(一)文本解读随意

个性化阅读的出发点是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体验,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缺乏教师指导

有些语文教师片面追求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不愿过多地干涉学生的阅读,甚至鼓励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完之后“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如此,学生的阅读便成了漫无目的的“自由市场”。

(三)忽视“熟读”和“涵泳”

阅读文本欲达“以意逆志”,需先“知人论世”; 欲达“知人论世”,需先“熟读”和“涵泳”; 欲达“熟读”,读书必须达到一定的遍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欲达“涵泳”,读书时就应反复咀嚼,细心玩味。正如朱熹所云:“读书只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④然而,在一些所谓的个性化阅读中,不少学生急于标新立异,总是未经耐心的“熟读”和“涵泳”,便急匆匆地抛出自己的主观武断的阅读结果,这是个性化阅读的又一误区。

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而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为了纠正这些不良现象,在实施个性化阅读中也要讲求一定的策略和方法,用这些方法来更好的指导个性化阅读。下面就怎样来培养个性化阅读来谈谈我的看法。

三、培养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一)个性化阅读中教师角色的功能

首先,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观上实现根本改变,最主要的是要尊重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

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除了归还学生阅读主动权外,还表现在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从初读到感知,到熟读精思,再到精读鉴赏,学生应始终是阅读主体,始终占有阅读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另外,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也是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表现。

其次,教师要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教学的风格和人格魅力必然会影响和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教师在主张个性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选文及作者的个性,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去品味和感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新性地解读文本,当然学生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观点好得多。让学生认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以苏教版初二语文第二册《窗外》为例,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课文内容全部消化。所以语文老师可以结合这篇课文课文的具体特色,让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阅读,然后以采访的活动方式进行,每四人为一组:有记者、观众、靠窗户的病人、不靠窗户的病人。这样每一个人都能有发挥的空间而且能掌握自己的角色,同时在听他人的讲述时也会记忆犹深。

另外,要想使学生阅读具有个性化,教师对阅读文本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化体验,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进行多元指导,使阅读文本和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与文本作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

(二)个性化阅读中学生角色的功能

个性化阅读,首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摆在阅读主体的位置上,要意识到阅读是自己的事情,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老想着老师的标准答案,不要怕出错。

其次,营造气氛,尊重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还必须注意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形成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同教师交流的风气。在这样一个平等民主、自由安全的环境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才有可能进行真正的对话,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双方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的指导、组织和参与,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和阅读的能力;学生的积极向上,锐意进取,调动了教师的热情。这样,课堂就逐渐形成一个愉快的、欣欣向荣的、师生互动的、共同成长发展的阅读学习的共同体。

(三)坚持个性化阅读与“共性化阅读”相统一

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要坚持个性化阅读与“共性化阅读”相统一。

四、总结

在对文本的接受上,有两种理论和实践:一种是以文本为中心,认为作品是解读文本的唯一根据,作品的意义与读者的理解无关,甚至与作者的原意也无关。另一种是以读者为中心,认为文本的意义与价值不只是作者所赋予的,或作者本身所囊括的,也包括读者阅读时所增补和丰富的。德国现象学哲学的创始人胡塞尔提出了“主体间性”的理论, 主张“将文本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而还原为鲜活的生命,并赋予文本以人的禀性、情感、精神等,重新唤醒、激活文本所承载的人类文化长河中的情感、思想、生命因子,使之跨越漫长的时空向读者走来,与读者进行思想、情感、生命的对话”。⑥

个性化阅读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虽然个性化阅读在其实施过程中有利有弊,但从总体上看,其利大于弊。个性化阅读有助于改变我们传统的阅读模式,所以即便是有一些不良的现象,我们还是要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更人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现自己的魅力。

注释:

①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 朱自清,《荷塘月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

④⑤ 温晓军,周媚山,《个性化阅读的存在及其超越》,《阅读训练》,2006年第四期

参考文献

[1]鲁洪生,《如何理解“个性化的阅读”》,《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1期第11页

[2]姚建宏,《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

[3]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语文学习》,2004年第24期

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专学生的素质普遍下降,中专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中专语文教学略谈了它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位名师这样说过:“我们希望严谨的教师创造出严谨的课堂,豪放的教师创造出豪放的课堂,智慧的教师创造出智慧的课堂,灵秀的教师创造出灵秀的课堂,幽默的教师创造出幽默的课堂。我们呼唤丰富多彩各具个性的新课堂!”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大,确实,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独特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非常必要。

1、个性化教学能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更张扬,这就要求教师有个性化教学的意识,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

其次,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激发其潜能,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2、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融合

个性化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氛围关键所在。这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施行开放性教学,教与学民主、平等,师与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

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并及时和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3、个性化教学是语文老师提升生命价值的方式

个性化教学是建立在教师深厚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和技巧比作冰山一角,那么教师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则是沉没于海面之下的庞大冰山。冰山越大,它的承载力也就越强。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越深厚,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也就越突出,个性也就越鲜明。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师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是他在日益积累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并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渐成的,是教师的文化内涵、专业素养、思维能力、性格气质等综合的体现。

我们每每聆听完一些名优教师的公开课,总被他们极具个性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所折服,把他们当作崇拜的对象和效仿的榜样,甚至立志形成教学个性把自己也打造成一位名师。可以说是个性化教学,激励着年轻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从而一步步登上新的教学台阶。

作为一名中专语文教师,我也希望能把自己的所学向学生倾囊而授,但我发现现在的中专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目标和态度非常不明确,对学习没有兴趣,视学习为负担,尤其是对语文这种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科目更是不重视。有的学生则认为上了专科学校学习专业的知识就够了,语文课根本没必要上。因此,在语文课上学生态度散漫,听课也不专心,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重视和兴趣,就必须利用个性化语文教学。

1、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专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对什么都感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回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比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我在上课时,并没有一上来就按照课文进行讲解,而是先问同学们吃的荔枝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比喻来说明),分成几部分,荔枝的产地是哪里,家里是如何保存荔枝的,等等。这些基本问题学生回答踊跃,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然后,老师在投影仪上放一些和荔枝有关的诗词和历史文献,帮助学生发现诗词和文献中的问题,自由讨论发言,再根据课文找到相关的解释。这样,学生就在轻松的课堂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

2、鼓励创新,保护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在的中专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想法也很多,他们的意识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对一些课文的理解和教参、老师的见解不同。老师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知有理,我们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

比如,在学习《项链》这一课中,我要求学生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是一次想象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最开始时都是沿着课文的思路给女人公一个悲剧的结局,不是疯了就是死了。另外那部分学生写女主人公幡然醒悟。可以说这是最普通的两种结局,没有什么新意。在这种情况下,我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要求他们把自己当作女主人公,想象自己会怎样,加入现代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样,学生的想法变得多种多样,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得回项链捐给了贫困的孩子,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利用项链的钱自己创业,成为真正的贵妇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粉笔,一本书”在现代教学中已远远不够。学生对于这种教法也已经厌倦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目前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属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吸引学生眼球,还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42—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率先承担起发展学生个性的重任,努力实现教学个性化。

笔者认为,从教学个性化的实现途径来看,教师、学生、教学三个要素的个性化是缺一不可的,而且还应再加上一个要素:师生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应以语文教师的个性化为前提,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学为目标,以教师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为重点,以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保障,实现语文教学个性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实现语文教师的个性化

教学个性化的前提是教师的个性化。就语文教师来说,主要体现在教师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表达、对语言文字的独特理解和阐释、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设计和执行,影响因素主要是道德修养、审美能力、情感意志、创造精神等人格因素;语言文字、文学、写作、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哲学、史学、美学等知识文化因素;教师的语文基本功、教学基本功等。

依据教师个性的主要内涵,语文教师应重点从四个方面实现自身的个性化:一是丰富知识,做思想活跃的语文教师;二是涵养人格,做情感丰富的语文教师;三是培养技能,做特长明显的语文教师;四是突破常规,做勇于创新的语文教师。

二、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尊重个体、允许差异、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促进师生个性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宽松。教师必须注重在人格平等、知识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师生对话,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大胆地表达各自的想法,自由地争论,得出各具特色的结论。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语文学习,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 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以开放包容的氛围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三、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个性化

1. 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思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独特的教学思路,不拘泥于教参, 不受传统模式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创造。一是善于设计巧妙的教学角度,寻找讲解课文的最佳切入点,巧妙突破,引导学生快速入境,有效理解课文。二是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不拘一格,灵活处理,重在结合教师的兴奋点、学生的兴趣点,不一定与教材内容和常规教学模式相一致。如《羚羊木雕》的教学,教师抓住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矛盾这一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核心问题,组织讨论,找出两代人各自的对错,分析原因,提出解决之道,使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提高了兴趣、加深了理解。三是善于把教学内容融入生活。调动起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如在学习《端午的鸭蛋》时,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整理本地在端午、中秋、春节几大传统节日的民俗习惯和自己得到的乐趣,配合图片在课堂上讲解,引发了学生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

2. 运用个性化的教学艺术。教师一是要善于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况,在新课导入、课堂提问设计、课堂氛围和节奏的调控、课堂应变、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和教学板书等方面,灵活选择手段方法,体现个性化的教学艺术。二是努力设计独特新颖的问题。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兴趣点,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三是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个性化。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状态下的学生及教师的实际,在讲授法、讨论法、自学点拨法、分组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中灵活选择,并时常组织研究性学习、诵读比赛、演讲辩论、观看影片、学生执教等教学活动,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

3. 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艺术的和谐统一,有风格的教学必然有其个性特色。如有的教师热爱文学、情感细腻,能够敏锐感受生活中的情趣,就通过情境教学突出教学的意境美,课堂呈现出诗意盎然、润物无声的特点;有的教师知识渊博、学养深厚,擅长旁征博引、传授知识,就充分发挥讲授优势,课堂呈现出知识性、趣味性强的特点;有的教师思维缜密、长于逻辑,就重点在设疑、启疑、激疑中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课堂呈现出思辨色彩浓厚、智慧火花闪烁的特点;有的教师富于激情、长于演说,就经常以声情并茂的朗诵和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语感,课堂呈现出气氛热烈、韵味浓厚的特点。如此等等,都做到了扬长避短、凸显风格,正是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努力方向。

四、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学

1. 唤醒自我,自主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多采用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组织形式,多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选择权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权等。教师要做好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活动的组织。同时,重视不同学习个体间的对话,使学习者之间通过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减轻单个成员的学习负担,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多元化 教学方式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手捧教参一讲到底,肢解文本一套标准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让不少的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原来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有时比教师还懂得多、钻得深,甚至不少生成性问题还不时令老师猝不及防,不得不与学生一道讨论、分析、探究、查找资料……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语文课便枝繁叶茂,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有地生根了。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好,学习方式也罢,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领会其实质的情况下,其功效恐怕只能是"有效但有限"了。"个性化阅读"也一样,我们在为它一路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对它进行一些冷思考。原本就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公开课自不待说,就是平常的课堂,不少教师为了"做到"平等对话,"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常常使整堂整堂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结果学生一无所获,教师也一头雾水,将"尊重"简单化、庸俗化,其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如原来的一讲到底,学生还可多少被动吸收点知识,故而不少教师慨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甚至对新课程改革也持否定态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二。

第一,不少教师、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由此,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呼喊 个性化阅读

阅读,又称为“智慧之源”,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个性化阅读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是自主的、体验的、批判的阅读实践。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努力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大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强化文本与生活的链接,拓宽阅读视野,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捕捉学生阅读中的闪光点,让不同的学生都亮起来。

1 营造和谐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赞美能让我愉快地生活两个月!”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相信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多给学生赞美与肯定,为课堂营造一种宽松自如、和谐愉快的阅读氛围,它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极大地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质,激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益于学生大胆地想像,敢于创新。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愚公移山的过程,并和学生一起以小品表演形式展示愚公移山的辛劳,最后让学生评价愚公其人。有了老师参与,学生表演更加投入,并适时予以表扬。发言时竟有学生对愚公的做法表示不赞同:既然愚公移山的原因是“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那他何必子子孙孙来移山?搬家不就了事?当今社会这种精神是否还有价值?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热情高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胆质疑,由讨论升为辩论。这样,学生在阅读、辩论中主动参与,既掌握了知识,又关注了“人”的发展。

2 关注学情,点击学生兴奋点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兴趣、爱好方面,这些个性差异决定了他们在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尤其对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上的需求不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情趣的导入,抹平了学生情感的涟漪;纯知识性的要求,遏制了学生的感性渴望;不作适当的阅读暗示和恰当的兴趣激发,使学生在迷茫和无趣中踯躅,读书浮光掠影,流于形式。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们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到学生兴奋的关键点上,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教授《阿Q正传》,我向学生提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需要阿Q精神胜利法。学生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说的确需要,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适时宽慰自我,就能坦然面对这一切;有人说不需要,那是自己欺骗自己。双方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即可。这样始终“点击”着学生的兴奋点,给学生留出选择,留出空间,形式多变,方式灵活,紧扣文本又超越文本,形成了一条多姿多彩的阅读主线,创造出情趣横生的语文韵味。

3 填补阅读空白,寻求思维发散点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寻求发散点,并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要让学生的思维与事物建立多样的不确定的联系,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课文所留出的“空白点”,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抓住“知识盲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指导他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活动;可以找到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的“交界点”,组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教学高士其的《笑》一文时,书中虽已列举了一些笑的种类,我仍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和感受说出其他种类,发言内容有冷笑、奸笑、回眸一笑、憨笑、狂笑、爆笑等。 通过发散思维,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也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拓展阅读空间,让“阅读”成为“生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学生,要学习知识,光课堂是不够的。只有把课本资源与生活资源相链接,鼓励学生把阅读拓展到课外,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学根据自己的爱好、价值取向与需要,自主选择相关阅读资源。老师应为学生阅读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知识窗等,开辟读书园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演讲会、评书会、读书会、朗读比赛、手抄报等活动,组织读书沙龙,同时把课前五分钟还给学生,举行“我来推荐”“我来引导”“我来介绍”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抒发学生的心声、感悟、追求,自主发表看法。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容,有意拓展,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课外书籍。如上《范进中举》时推荐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上《狼》时推荐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样课后学生自会找书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我,体验读书的愉快,享受成功的乐趣。这样,丰富的课外阅读,提升了“生活”,把课堂搬进社会,让学生“每天阅读”,“持续安静、不受干扰地独立阅读”,“快乐阅读”,从而使“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生活”。

5 加强合作交流,提高自身素养

个性化阅读,不是放任式阅读。合作交流各自的阅读成就是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的最佳方法。彼此阅读感受的交流,甚至阅读观点的碰撞,能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有一教者有意组织全班同学集中阅读本班学生的习作《赏析》并给予评点。点评同学的作品这还是第一次,同学们兴趣特浓。A第一个开炮:“赏析文别具一格,把《锦瑟》写成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是一种妙赏。”B则不同意:“虽然文章有新意,但这是赏析,不是诗歌的拓展,是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有些偏题。”另有人提出:“本文是赏析,不应该偏重讲故事。”……教者“趁热打铁”,以这篇习作为例引导学生讨论,道理越辩越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合作交流与碰撞中得到升华。

阅读教学,特别是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与人生的多彩多姿,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阅读成为我们民族的人文精神家园,当代新思想、新风尚的精神家园”,把阅读权交还给学生,把书籍中的乐趣留给学生,将生活资源让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阳光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12篇

学生有个性化的表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潜在能力的途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教学受教学目标这一共性要求的影响,在有意或无意中湮没了学生的个性。由此可见,为学生营造个性化的表现空间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此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个性化”在词典中的解释为:非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基础上增加独特和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目前,国内学者倾向于划分六个要素: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习性情、学习方法、考试能力。我认为,优化了上述要素,就能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就教学的操作面而言,要优化上述要素,找到教学的契合点,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

一、学习兴趣

对这一话题的论述有成千上万,做法也各有不同。我从调查中发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低是因为他们缺乏个性化的表现空间。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教授在《走不出的风景》中写道:“我们会在这里长久守候,即使夜深了,也会给你留着灯,留着门。”

“长久”一词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学生怎么了?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学习方式造成的影响都需要教师花时间观察和思考。

我接手四年级的一个班,多数学生对记生字感到困难,我试着从造字法、汉字的美、汉字的生命等多个角度切入,以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但真正转化过来的人仅占一半,这让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一天上课,我“故伎重演”,十几个学生在座位上无动于衷,后来经过了解,我发现有的学生不喜欢把写生字当成任务,有的学生需要互相抽查,以查代练,有的则很容易忘记。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我安排了预习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还抛给他们一两个小专题供他们讨论和学习。经过一学年的教学,现仍有三个学生进步不大,他们究竟为什么对语文学习如此淡漠,我只有再探究,再思考。

二、学习习惯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用。学生的差异决定了习惯的差异。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最为常见的问题: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这个问题早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他们分别在自己的文章中开出良方,意在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们也试图从这些论述和研究中获得启示,但收效不大。其实,韩愈早就指出“顺木之天,以至其性”,强调的是学生个性的自然发展。我就课外阅读做了一些尝试,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问题主要指向四个方面:(1)家长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只要读好课本就行。(2)缺乏应有的阅读环境,我们所处的地区的图书馆存书量不多,学生选择的空间小。(3)评价导向的工具尺单一。(4)受当地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多家庭忙于生计,急功近利的思想成了主要的价值观,在这样的环境下开辟一块学生课外阅读的绿洲简直难于上青天。通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我发现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我在指导时不谈课外阅读,只谈“收集故事—讲故事—读故事—表演故事”,并且将这种形式融入课堂,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使以讲促读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习惯。当然,一张处方不能包治百病,问题产生的背景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更多,站在教育的门槛上,或许要做的只是守候,尽管夜深了,还要留着灯,留着门。

三、学习性情

历来性情被文人墨客描绘得五彩斑斓,而学生的学习性情则犹如碧云蓝天,明净澄澈的潺潺溪流。这最为纯洁的学习动力,使人觉得如怀抱圣物,要用最为谨慎、虔诚的态度来呵护。在教学中,我们绝不能忽视每一双眼睛、每一丝情绪的变化,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教师的大脑要像奥运会记者团的摄像机,捕捉每一个触动人心的变化,随时回放这些变化并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一次,我正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背诵,成绩较好的一个女孩子面带愁容,哭出声来。我走向前去询问,原来她肚子饿了,人没有精神记不住,又担心老师抽查而自己背不上来被同学嘲讽。我告诉她,没关系,我不会抽查,并在班上宣布,能背就背,不能背可以品味、感受一下课文。结果出乎我的预料,抽查的时候,几乎人人都会背了。我问他们:“老师并没有要求,你们怎么都能记住了呢?”那个女孩说:“老师,您为我们着想,我们喜欢老师,也喜欢语文课,当然要背下来了。”

第13篇

【关键词】中职 个性化 教学 必要性 方法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独特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非常有必要。

一 个性化教学能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更张扬,这就要求教师有个性化教学的意识,设计个性化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激发其潜能,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二 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融合

个性化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这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施行开放性教学,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并及时和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三 个性化教学是语文老师提升生命价值的方式

个性化教学是建立在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的。如果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和技巧比作一勺水,那么教师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则是一桶水。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越深厚,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也就越突出,个性也就越鲜明。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师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是他在日益积累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并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渐成的,是教师的文化内涵、专业素养、思维能力、性格气质等综合的体现。

我们每每听完一些名师的公开课,总被他们极具个性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所折服,把他们当作效仿的榜样,甚至立志形成教学个性把自己也打造成一位名师。可以说是个性化教学,激励着年轻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从而一步步登上新的教学台阶。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也希望能把自己的所学全部传授给学生,但我发现现在的中职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目标和态度非常不明确,对学习没有兴趣,视学习为负担,尤其是对语文这种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科目更是不重视。有的学生则认为上了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的知识就够了,语文课根本没必要上。因此,在语文课上学生态度散漫,听课也不专心,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重视和兴趣,就必须利用个性化语文教学。

1.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职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对什么都感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回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我在上课时,并没有一上来就按照课文进行讲解,而是先问同学们吃的荔枝是什么样子的,分成几部分,荔枝的产地是哪里,家里是如何保存荔枝的,等等。这些基本问题学生回答踊跃,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然后,老师在投影仪上放一些和荔枝有关的诗词和历史文献,帮助学生发现诗词和文献中的问题,自由讨论发言,再根据课文找到相关的解释。这样,学生就在轻松的课堂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

2.鼓励创新,保护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在的中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想法也很多,他们的意识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对一些课文的理解和教参、老师的见解不同。老师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知有理,我们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

比如,在学习《项链》这一课中,我要求学生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是一次想象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最开始时都是沿着课文的思路给女人公一个悲剧的结局,不是疯了就是死了。可以说这是最普通的结局,没有什么新意。在这种情况下,我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要求他们把自己当作女主人公,想象自己会怎样,加入现代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样,学生的想法变得多种多样,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得回项链捐给了贫困的孩子,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利用项链的钱自己创业,成为真正的贵妇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在目前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属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吸引学生眼球,还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

第1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个性化 学生

在各基础学科中,语文是最能够体现个性,最适宜培育个性的学科。从教学的对象来看,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是个性化的活动,语文学习的本质是“习得”的过程,它必须建立在对学习素材的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情境进行经验的联系和扩展,完成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建构,然后通过适当的方式强化进行语言的规范和积累,最后在实践运用中实现内化和掌握。从教学的内容来看,语文教学所凭借的语言材料,既包容古今中外,涉及天文地理,又饱含作者的知情意理,喜怒哀乐,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一,思维情感活动样式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阅读后获得的感受自然各有差异,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纵观语文学科教学,个性化教学无疑是一抹充满生机的绿意。本文对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个性化作一探讨。

1 注重主题简约化的预设。穿过复杂,才能走向简单。语文教学原本不需要那么的复杂,简单会让课堂焕发出迷人的光辉。

如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我先播放《好汉歌》,接着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好汉’?”再把问题集中预设到“武松是怎样的人?”这一主题的讨论上。学生从文本的字句中寻找答案。刚开始,许多学生片面地认为武松是个勇敢的人、机智的人,随着讨论由表及里的深入,有的学生开始觉得武松是个固执的人,多疑,死要面子……最后学生才得出一个较为一致的结论:在不同的地方优点可能会成为缺点。缺点可能会成为优点。我们所剖析的就是武松的性格怎样推动他一步步成为英雄的。人无完人,英雄因为他的优点而可敬,因为他的缺点而可爱。

2 注重文本多元性的解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具有浓郁的人文性、多彩的情趣性和丰富的生活性。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触摸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对文本产生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表露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学生流露自己的情感。在自问中自读,在自读中自悟,在自悟中自得。如此,使课堂教学少些灌输,多些交流;少些做作,多些真实。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读出了疑问。读出了意蕴,读出了自己的独特感悟,也读出了语文课堂行云流水般的乐章。

以苏轼《题西林壁》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诗按传统教学要求意在揭示一种哲理,是说不跳出事物的圈子,是很难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正如站在庐山之中看不清庐山一样。有的学生却能从诗的题目《题西林壁》入手进行分析,认为苏轼对佛学颇有研究,在佛家寺庙的墙上题这首诗,实际上是赞美佛子们置身世外,才能看破红尘地超越地位,这样一来,寻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便从哲理入佛理,又深一层理趣。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中将文章中心思想概念化、单一化的做法,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教师充分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

3 注重师生互动性的交流。教学活动的全部意义在于“有目的地引起学习”,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教之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绝不是简单的信马由缰、放任不管。

如在教学说明文《鲸》一课时,我先向学生抖出“包袱”:“关于鲸的知识,同学们都已了解。你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如果还要老师重复地教,你们觉得有劲吗?”学生回答:“没劲。”然后我请学生打开课本,把这篇课文看一遍,根据课文后面练习题的要求想一想:练习题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哪些可以不教?学生在思考之后进行了多样的表述,许多学生认为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可以不教,并说明了理由。这样教师“可以不教的”自然不会主动去教,而实际上是由学生来“教”。“需要老师教的”,较有难度的问题,如列数字说明方法中的约数和确数的区分。也不必先入为主,强为人师。我组织大家讨论、争鸣;对确有疑议的地方,鼓励大家大胆质疑,侧面求解。教师始终掌握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和节奏,及时地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帮助。

第15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重点强调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阅读中情感的体验和积累,熟练掌握多种语文阅读方法,能够独立自主地初步鉴赏各种文学作品,陶冶情操培养阅读兴趣,实现自身个性化发展,用精神文化充实自己。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灌输和机械化的练习来完成,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虽然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要做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尊重,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就要落到实处,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学习语文,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强调自主阅读。学生没有自主性,个性化阅读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才能实现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小学生处于整体能力初步发展的状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提出恰当难度的问题,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知识,并合理地引导学生展开适当地想象,表达出学生学习后的感受,与此同时,教师要通过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保护学生表达感受出来的热情,根据文章作者的本意为基础对学生的想象进行调整和延伸。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周围语文相关资源的利用,营造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把课堂教学内外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沟通,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在课外进行延伸,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要顾及每位学生的内心活动,以学生自己主动进行阅读为主,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感受和鉴赏文章,使学生主观自主地阅读。在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阅读并不等于教师放弃了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也不是单纯地替代学生去分析解读文章,而是在文章设定的一种特殊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线索,点拨学生找到文章的精髓所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阅读。学生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经历不同,对于文章的理解感受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学生多留一些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遇到难题时,教师要热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以丰富的想象力找出解决的方法,更要注重学生在阅读中体验,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多投入感情,引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共鸣。例如,在教学《烟台的海》时,让学生接力式地读出自己对于海的理解和领悟,讲述海的精神中和表象中的美。在阅读中,学生要有独立的批判意识,学生想要提升阅读的能力和体验,就要抱着批判性态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要积极提出质疑和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发散性思维。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五大策略:

1.学生相互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都具有个性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潜在能力的开发与延伸,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给学生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要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原文阅读上,以原文中内容结构为基础,不断递进层次地深入阅读,不断完成阅读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有目的性地阅读,要给足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时间,培养学生能够自我监控完成阅读目标,最终完成语文课文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调动所有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力求全班学生都能完成阅读任务,不可以只做表面工作,要把个性化阅读落到实处。

2.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求是统一的,但是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是有很大差异的,思维活动和感受表现都有所差异,学习态度的端正程度也有强弱之分,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做到以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领悟代替了教师在课上的灌输讲解,鼓励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当有些学生做到了个性化体验之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中哪些是合理的,对不够好的部分进行调整,对于错误的地方要找出其原因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完善整个阅读知识结构。

3.教师要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的阅读方式,教师不应该以大众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要大力支持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从心底发出的真实的声音,教师要耐心地聆听,适当地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想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阅读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合作学习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大胆提出质疑,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

4.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爱好自由性选择课外读物,使学生自身知识面得到扩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大量涉及知识读物,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阅读方式,保证在大量阅读中学习知识的质量。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班级中举行自学读书做记录的比赛,阅读中要充满丰富的感情,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讲出阅读的内容,具有竞赛性质的提问激起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课文学习中。要加强学生课余阅读实践,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调动起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在实践中逐渐锻炼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