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股票投资可行性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股票组合投资策略
一、影响可转债投资价值因素
成交量、正股涨跌幅、纯债价值、到期收益率、转股溢价率、纯债溢价率、平价低价溢价率、剩余期限、债券余额、转股价值、主题评级、债券评级、久期以及凸性都可以来分析可转债债券的投资价值。这里特别突出久期和凸性的影响。久期和凸性可以用来计算该债券在利率风险下的抗风险能力,一般来说一个风险较小的债券拥有较大的凸性和较小的久期。
二、数据分析
下面是2012年8月16日数据(久期,凸性,转股溢价率,纯债溢价率):
(1)石化转债4.4223.070.14620.0822
(2)工行转债3.9519.340.02870.1286
(3)中行转债3.7116.550.21170.0332
(4)国投转债4.3523.240.18290.1618
(5)国电转债4.9029.200.12110.224
(6)唐钢转债0.320.392.1537-0.006
(7)川投转债4.5023.860.40050.0888
(8)新钢转债0.981.800.5239-0.0108
从转股溢价率进行可转债投资规律分析:转股溢价率=(转债当前价格-转换价值)/转换价值×100%,转股溢价率一直是可转债风险重要的衡量标准,更是其产品能在“股”与“债”之间取得优势的关键。如果该指标正值越大,转股亏损越高。转债溢价率指纯债溢价率和转股溢价率,纯债溢价率昭示转债价超过纯债价值的程度,以提示债性的强弱。假设全部转债平均转股溢价率40%,较上期提高3个百分点,转债市场股性有所下降,债性支撑加强。从到期收益率角度看,目前有唐钢、中行、石化三个品种到期收益率为正,债性将对未来转债价格构成强有力支持。
三、运用股票组合以及可转债各影响因子(转股溢价率、纯债溢价率、久期、凸性)分析以上8种可转换债券的投资价值
(一)石化转债
石化转债凸性良好,受利率风险影响较小,但纯债溢价率和过去相比有所上升,故债性减弱,从此层面讲风险比过去升高,但到期收益率和正股走势尚可,故绝对风险不是太大,但近期转股溢价率走低,可以考虑暂时稳定仓位或减少仓位.
(二)工行转债
由于其股性较强(转股溢价率比较低,纯债溢价率相对较高),其走势和正股股票接近,最近行情看跌,因此可以减少仓位。
(三)中行转债
应该买入,注意其博弈条款,最近转股价格有所下降,所以对价格具有修正作用。
(四)国投转债
国投转债的凸性较大,对于利率风险的规避能起到一定作用,且电力公司一向转债业绩看好,国投电力股票近日行情看好,转股溢价率较为平稳,且相对其他可转债较低,故走势随股票上涨趋势明显,故应增持。
(五)国电转债
国电转债自发行以来,行情一直看好,和国投转债相似,所处行业具有行业优势,国电电力股票价格相对平稳,但成交量最近低迷,近期没有国投转债走势强劲,凸性良好,短期不会有太大震荡,转股溢价率较低,纯债溢价率较高,故股性较强,建议维持仓位,待机而动。
(六)唐钢转债
唐钢转债债性较强(转股溢价率:2.1537转债溢价率:-0.0061今日涨)可以重仓买入,这种债性强的可转债债券风险也相对较小,久期只有0.32,债底保护充分,纯债价值很高。
(七)川投转债
经历了年初的强势增长,近期价格有所回落,川投能源股票价格比较平稳,转股溢价率有所上涨,可是价格却略微走低,所以并不是说一定要债性强的可转债走势良好,还要结合相应正股价格具体分析,川投转债处于股性债性的平衡位置,未来走势还要看纯债溢价率和转股溢价率的变动趋势,因为股票价格上涨,转股溢价率下跌,反而不利于该可转债行情,目前投资风险较小,建议适当增持。
(八)新钢转债
建议增持仓位,其久期较短,利率风险较低,8月20日有息,故有利息税,为了避税可以暂时出来,带利息税征缴后可再入仓,此种债券债性较强,债底保护充分,纯债价值很高,最近指导方向应该增持债性强的债券。
四、精选个券策略
基金应采用基本分析以及技术分析分析相关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成长能力、市净率、负债水平、现金偿债能力、资产重置价格、运营能力以及现金流贴现值等。其中债券久期和凸性可以用来计算该债券在利率风险下的抗风险能力,一个风险较小的债券拥有较大的凸性和较小的久期。
五、投资建议
可减持石化转债、工行转债,增持唐钢转债、新钢转债、川投转债、国电转债、中行转债以及国投转债。未来正股修复将利于转债的表现,注重转债的期权价值。关注绝对价格相对不高而正股弹性较大的转债品种,利用新券发行上市机会优化组合结构,股票方面,自上而下精选个股,以绝对收益为导向。
六、总体评述
由于前期股票市场大跌,转债市场中多只转债又面临下修转股价的良机,转债下跌幅度有限。因此,无论是转债市场还是股票市场可能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分析,目前债券资产仍相对安全,受益于转债质押功能的实现,同时转债正股估值水平不高,强股性转债估值较低,未来权益市场波动给转债品种的收益提供了空间。相比而言,股指出现深度调整后,正股对转债负面影响的风险得以释放。当前大部份转债分别获得纯债价值或转换价值的有力支撑,因此供给压力不会对转债形成明显的冲击。分析要注意条款博弈,最近一段时间转债要严控久期,为了规避利率风险要缩短久期,低等级转债要注意其风险,由于已基本无太大下行风险故转债未来可能有所反弹。
参考文献
[1]弗兰克.K.赖利.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M].9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投资;风险管理;金融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5
投资是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以自有或I集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资源,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投入生产、流通、服务、金融等领域的各项经济活动。投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间接投资又分为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直接投资是指企业用现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等直接对其他企业进行的长期投资,主要包括投资创办独资公司、出资与其他企业创办联营合营企业(包括合资、合作、合伙)等。
由于投资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特别是对未来事物预计的不确定性,投资结果与预期效益的背离现象时有发生。既有可能取得较预期更好的效益,也可能低于预期效益,甚至遭受损失,这就是投资风险。由于投资业务在进行过程中,无处无时不存在各种风险,投资企业或经营者,必须正确树立投资的风险意识,强化对投资业务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才能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股票投资风险管理
投资目的决定投资的运作,他关系到投资的成败。投资者必须在弄清投资目的的前提下,结合资金的来源,以及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一并决策。要避免以借贷款项进行股票投资,对长期股票投资应有专项资金来源,切不能为追逐一时利益而任意以企业生产或经营所需资金投资股票,以防止对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产生不良影响而造成财务危机。
股票投资必须了解发行公司生产、经营及经济效益的历史及现状,对公布的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盈利能力、负债情况、净资产变化等重要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慎重选择投资对象,防止可能出现的风险。
例1:海南海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股票代码:600515)
1996年原株洲冶炼厂海口公司购买该公司定向法人股21万股,内部职工股2.52万股,共计投资金额68.5万元。1998年3月原株洲冶炼厂海口公司撤销,该股票投资转入株冶,2003年12月债转评估调增该股票投资金额16.15万元,现该股票投资挂在湖南有色株冶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上,投资金额84.66万元。2003年该公司分红(10送0.8股转增5股派0.2元),内部职工股于2003年6月16日上市,2007年4月13日该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实施,(10股转增4股相当于每股获得1.5375股对价),目前湖南有色株冶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拥有“ST海建”定向法人股33.18万股(21万股×1.58)股东姓名:株洲冶炼厂,内部职工股5.57万股(2.52万股×1.58×1.4)股东姓名梁培臣,股票投资总价值:367万元(38.75万股×9.47元/股)。由于该项投资存在法律瑕疵,处置有一定的难度,公司证券部门和财务部门人员与证券交易所沟通及时办理好相关业务,2013年9月17日公司抓住股票市场机会及时处置海岛建设股票投资,共获得投资收益358.66万元,较好地处置该项投资,规避了投资风险。
例2:西部矿业股票投资(股票代码:601168)
2001年公司投资500万元持有西部矿业股票450万股。2007年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股配送5股,公司持有2 700万股,2008年公司出售西部矿业股票1 000万股,2013年出售1 700万股,共获得股票处置收益1.69亿元,另外还通过每年分红获得分红投资收益1 626万元。(见表1)
该项投资虽表面上看获利颇丰,深入分析仍可发现不足。西部矿业2007年上市,公司持有该投资股票在一年限售期,一年过后该股每股市价达到过60元,按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曾达到9亿元以上,运用政策,公司可在5%内适时处置部分股票及时公告即可,用来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不足或及时归还部分高息贷款,但因种种原因丧失获利机会,值得借鉴。
例3:株百股份股票投资(股票代码:834898)
1997年公司投资株百股份股票100万股180万元,公司已收到累计分红收入达526.4万元。目前通过国泰君安证券公司该公司股票已在新三板市场上市每股市价9.6元,公司持有株百股份股票市值960万元以上。
二、直接投资风险管理
直接投资是指企业用现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等直接对其他企业进行的投资,主要包括投资创办独资公司、出资与其他企业创办联营合营企业(包括合资、合作、合伙)等。投资按区域划分又分为境内投资和境外投资。不同形势和类别的直接投资有其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但与间接投资相比,有其共同的特点:如投资方式灵活、投资对象广泛、投资期长等,这就决定了各类不同投资都具有相同的风险。
例4:1995年株冶为了打通铅锌主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通道,参与新加坡有丰私人贸易公司投资,其金额为390.17万元,所占比率27%,现投资款在株冶资产经营公司,其具体的账务形成如下:
1.1995年6月8日列进出口公司货款转投资390.17万元,从“应收账款”转入“长期投资”(69万美元 )。
2.1998年12月收回投资款32.23万元,投资余额357.94万元。
3.2003年12月债转股评估调账(调减投资额75%)减少“长期股权投资”268.46万元。投资余额89.49万元,上述资产已形成事实损失,申请核销。
经与新加坡有丰私人贸易公司对账,对方应欠株冶32.82万美元。1995年投资款69万美元;1998年收回投资款36.18万美元。因株冶进出口公司期货事件以前,大量资金往来业务未入账,此款已付至期货经纪公司补亏。另据该公司反映,该公司还代我方支付了其他期货保证金,冲抵我方的投资款。目前该公司已停止经营活动多年,故此投资款收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例5:公司认购珠海鑫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100万股,其间 1993年分红10送1.5股,1996年分红10送2股,1997年分红10送3.70922股,10配2.5股。目前公司持股数:100万股×115%×120%×137.0922%=189.19万股
1994年7月根据审计署特派办审计结论调账列长期股权投资――珠海鑫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万元。2003年12月债转股评估调减175.41万元,(依据2002年该公司每股净资产0.13元/股计算)。189.19万股×0.13元/股=24.59万元。
现该股票投资挂在湖南有色株冶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上,投资金额24.59万元。
ST鑫光2000年、2001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按照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九章“特别处理”的有关规定,ST鑫光于2002年4月17日开始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有色鑫光”变更为“ST鑫光”,股票报价的每日涨跌幅限制为5%。
ST鑫光自2000年~2002年已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根据深交所《关于股票暂停上市的决定》(深证上【2003】24号),ST鑫光股票自2003年4月30日起暂停上市。
三、投资决策风险防范
投资决策风险是指由于投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或决策思维与决策方法不恰当,致使决策失误,导致决策风险,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由于信息的有限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投资决策信息很难达到全面准确,如果决策思维与决策方法不当,或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将可能造成决策失误,使企业蒙受损失。为防范投资决策风险,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必须按基本投资程序,认真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科学的决策。
四、投资项目经营管理风险防范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变化,而导致投资项目收益减少或发生损失的可能。经营风险属于投机性风险,是一种难以控制的风险。项目投产后若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向着有利于投资项目变化,投资项目则可能增加收益;反之,投资项目则可能减少收益或带来损失。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管理不善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这是一种人为可控风险,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则可减少此类风险。
五、投资利率风险管理
对企业的投资业务而言,利率风险主要存在于以借贷款项为资金主要来源的投资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以及进行以获取利息为主要目的的债券投资业务。特别是对大型项目投资及境外投资项目,由于投入资金大,利率风险也较大,无论是进行可行性研究或在投资过程中,都应对利率风险给予应有的重视。
下面以株冶投资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为例,分析投资决策风险防范、投资项目经营管理风险防范和投资利率风险管理。
例6:投资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
1.杜达公司概况
2004年11月23日,株冶集团与中冶集团(后于2007年中冶集团将股份转让给中冶集团铜锌有限公司)、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合资在巴基斯坦成立中冶集团杜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
2.案例分析
在巴基斯坦投资,首先需要考虑其安全和交通问题,同时要考虑中巴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中方在管理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再考虑材料采购方面会遇到的交通、通讯的不便利。
在杜达公司成立之前,三家股东已经针对澳大利亚企业遗留的杜达铅锌矿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请中国有色工程研究总院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请相关专家进行会商,共同探讨杜达铅锌矿开采的可执行性。虽然做了这些大量的工作,但在杜达投资过程中,仍因种种问题导致杜达投资由最初四年建成投产成了泡影,且其主要的提升工程混合竖井需要长期建设,给杜达目前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很大的阻碍。当然,这中间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总结,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我们在对国外矿山资源投资时,对其国家的具体国情、人文状况、法律法规和管理模式认识的不够充分、不够细致,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中方员工安全、巴方员工素质和中巴语言差异等方面的问题分析的不够透彻,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巴员工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司发展的潜力。另外,在杜达投资营过程中,除三家股东出资外,需向银行借入大量资金,每年杜达都要支付大量的银行利息,如在2008和2009年杜达都支付了300万美元的利息,这大大增加了杜达的投资成本,也为以后杜达需在盈利后以大量的资金逐步收回成本,增加了对外投资成本收回的风险。
3.对境外投资项目的政策建议
根据例6,走出去企业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从下面一些方面放宽相关的政策或给予适当的支持。
(1)由于巴基斯坦本地的国内工业相对不是很发达,杜达需要的材料设备大多是从国内进口,其采购成本往往比在国内使用时高出很多。主要体现在运费、港杂费、关税及材料设备的退税问题,希望国家考虑从国内进口材料设备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
(2)由于在国外投资需要大量的现金,仅由股东出资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而由国内银行贷款则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贷款和外汇管理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鉴于目前的银行贷款利率普遍偏高,为了增强涉外企业的竞争力,在贷款利率上予以适当的优惠。
(3)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如果没有国家在后面支持,会在具体的投资经营过程中遇到很多实际的困难。如在巴基斯坦,地方政府或私人团体在涉外企业投资的相关地方的势力较大,造成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同样其他地区的投资企业也会遇到相似的难题。如有政府以适当的方式协调这些方面,将会给企业减轻大量的负担。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股票投资所得;所得税;税负公平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024-02
一、股票投资所得的税收政策有失统一、公平
股票投资所得,是指投资者投资购买股份公司股票(份),获得市场买卖差价所得、股息红利所得等收益。
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中规定,个人取得的股息、利息、红利按20%的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对储蓄利息、国库券利息、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税。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票市场买卖差价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中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中规定,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1)国债利息收入;(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即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所有非上市企业,以及连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12个月以上取得的投资收益;(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
二、股票投资所得的税负公平分析
1.在股票投资中,简单的可分有长期投资(投资)和短期投资(投机)两种行为。一般而言,前者以获取股息、红利为目的,后者则以获取股票市场上的价差收益为目的。因此,前者是一种真正的投资行为,后者实为一种投机行为。虽然二者都属于股票投资行为,都是合法行为且均有必要存在的。但前者较后者更需要鼓励和提倡,而对后者则需有所限制,这样才能保证股市的健康发展。
在企业所得税中,对于居民企业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的市场买卖差价,作为企业的投资收益,要并入企业的应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对不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也只是按规定补税(注:对于被投资方税率高于或等于投资方税率的,不补不退;对于被投资方税率低于投资方税率的,按税率差补税,实际上就是抵免法)。这样既避免了重复课税,又较好地贯彻了鼓励投资、抑制投机的政策意图,有利于股市的稳定健康发展。
而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只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不课税。两个所得税制度上的不统一,一方面,造成了个人投资者和企业投资者之间的税负不公平。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鼓励了投机行为,抑制了投资行为,这样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2.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征收个人所得税,在税制上存在重叠课税,客观上加重了股票股息、红利所得的税负。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来自股份公司的生产经营所得及其他所得。而股份公司取得的这些所得首先必须按照《企业所得税法(暂行)》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才能按股分红(注:股份制企业的税后利润在按股分红之前,还须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和分配)。这样,个人投资者按股分取的股利,是已经承担了企业所得税的,现在再对其征收个人所得税,在税制上构成了对同一笔所得的重叠课税。也就是说,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其实际税负率远远高于法定(名义)税率。假定其他因素不考虑,设个人投资者按股分得的股利为a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个人所得税中股利适用税率为20% ,则其股利所得的实际税收负担率为37.5%。
=37%
而纳税人如果购买企业债券,则只需要按照个人凭借债权所分得的利息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其实际税负率较购买股票所得股息的实际税负率要低17.5%(37.5%-20%)。其原因在于股息、红利在税制上存在重叠课税,而债券利息不存在这个问题。
3.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对居民企业投资股票的股息所得税免税,同为一个市场中的投资者,却有着两种不同的税收待遇,明显违背了税负公平原则。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无论投资期限长短,均需要按20%缴纳个人所得税;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一方面,为了鼓励企业对生产经营的直接投资,避免对权益性投资收益重复征收所得税;另一方面,为了稳定股票市场,发展战略投资者。对企业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居民企业连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不满12月的需要按规定补税外,均给予免税。
两个所得税制度上的不统一,造成了个人投资者和企业投资者之间的税负不公平。上面已述,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其实际所得税负担率为37.5%。居民企业投资者,对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对不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也只是按规定补税(对于被投资方税率高于或等于投资方税率的,不补不退;对于被投资方税率低投资方税率的,按税率差补税,实际上就是抵免法)。总之,居民企业投资者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其所得税负担率最高也不过25%(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25%,小型微利企业20%,高新技术企业15%)。在同一市场上,股份公司同股同权、按股分红之下,所得税负担相差大于等于12.5%(37.5%~25%),有违税收的公平税负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
三、统一税法,公平税负,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应本着统一税法、公平税负原则,同时促进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
1.对个人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一,有利于实现税负公平,即个人和企业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都要缴所得税,解决目前税制中企业缴税个人不交税的不公平问题。第二,有利于进一步贯彻“高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立法精神。对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税,能起到“多获利者多交税”的效果,对资本市场的贫富两极分化能起到一定的自发抑制作用。
对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所得税,有许多人认为会对证券市场的产生巨大冲击,中国曾于1994年底盛传将开征证券交易税和股票转让所得税,引起轩然大波,股指巨幅震荡。而同期台湾证券市场也因拟开征资本利得税而造成股指大幅滑落,以至台湾证券管理当局不得不宣布无限期搁置对资本利得税的课征。
从理论上讲,对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所得税,当市场活跃时由于获利者绝对数量和获利程度都大大提高,税收收入将随之有一个较大的增幅,从而对正日渐升温的市场起到持续自发“抽血”的作用,有利于市场理性的维持和平衡发展的实现;当市场低迷时,获利者给予数量(通常会)下降,但由于做空机制存在,市场上仍不乏投机获利者,此时对资本利得进行征税,在客观上起到了抑制空方投机获利空间、减轻(甚至免除)多方税收负担的作用,有利于市场走出低迷、重新振作。简言之,资本利得税体系及其内在的自发调节市场起落的机制有利于市场稳健发展。另一方面,对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所得税,相对于中国目前开征的印花税而言,能更好地体现税收征管的量能原则和公平原则。因此,我们建议,对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所得税的同时,降低或取消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交易成本。
从实践上讲,对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所得税,可能会对市场造成短期不利影响。台湾事件只是个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印度在内的很多国家,并没有因为资本利得税的征收而发生股市暴跌,而只是放缓了增速。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中国1999年恢复对个人银行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因此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过多担心。
鉴于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从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出发,对个人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个人所得税,具体操作上可考虑,对长期投资(超过1年的投资)的利得适当降低税率,给予一定优惠,以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另外,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投资损失超过了投资收益,净损失可以被利用在其他所得税的减免中,剩余的投资损失还可以归入下一年继续用来计算下一年的资本利得净值。
2.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所得,实行免税或抵免制度。一种方法可以比照企业所得税,股息在企业环节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个人投资者获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另一种方法,股息在企业环节征收企业所得税,在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抵免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两种方法都有利于吸引个人资本长期留存企业用于生产发展;并且避免了股息经济性重复课税,也可以保持所有投资人的税收负担基本一致。当然第一种方法实施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但不利于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也由于免税范围较广,容易造成税款流失。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复杂,征管难度较大一些,但是可以保证个人所得税正税,保证其调节作用的充分发挥,维护社会安定。从目前情况来看,采取第一种方法比较可行。第一,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步,税负公平;第二,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税收征纳水平。
参考文献:
[1]佟俐.中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公平问题及对策[J].职大学报,2008,(2).
[2]马克和.完善中国个人所得税之几点思考[J].税务研究,2003,(3).
[3]苑新丽.中国股息重复征税减除方法的选择[J].税务与经济,2004,(2).
[5]雷根强,沈峰.股息所得税的改革思路、发展动态及政策启示[J].税务研究,2008,(12).
一、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实践教学
1.1财务管理概述。学生通过会计学原理的学习,对财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财务管理是站在企业管理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资金的运作。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并对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和财务管理的目标有清楚的认识。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财务管理的五个工作环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1.2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对于一般人来讲,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在教学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各种运算。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能够进行单利的计算、复利的计算、年金的计算和贴现率的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演示:单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②演示:复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③演示:各种年金的计算: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重点是普通年金的计算;④演示:贴现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居民买房的计算。
二、筹资管理实践教学
2.1财务预算。在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认识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学生要能够掌握财务预算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熟练掌握现金预算和预算财务报表的基本编制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财务预算的方法;②分析:现金预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2.2企业筹资方式分析。在学生能力目标方面,能对企业筹资的相关理论和各种筹资的方式有详细理解,并且对企业的筹资渠道有深刻认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和负债资金的筹集。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②分析:各种负债资金的筹集;③比较:各种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筹集的优缺点。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筹资与学生自己创业筹资的不同。
2.3资本成本及资本结构。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阐述资本成本的概念,熟悉资本结构的含义以及如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计算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了解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的含义和计算与分析。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②讨论: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③讨论:资本结构对企业筹资成本的影响。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学生自己创业的资本结构的不同。
三、投资管理实践教学
3.1项目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投资的概念和种类,熟悉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基本内容,掌握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了解投资决策指标的基本运用。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投资的含义和种类;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创业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3.2营运资金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营运资金的含义,认识流动资产的类型以及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懂得各种营营运资金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掌握各种营运资金的作用、成本与风险,重点掌握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教学训练步骤是:①现金管理;②应收账款管理;③存货管理。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经营决策的基本分析。
3.3证券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认识股票、债券、基金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证劵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及基金投资的价格确定和收益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股票、债券、基金;②计算: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的收益计算;③分析:股票、债券、基金投资收益评价。可展示的结果是不同的证券产品适合不同企业的投资。
四、收入与利润分配管理实践教学
4.1收入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认识主营业务收入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销售预测分析和销售定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性;②各小组讨论各种销售预测方法;③各小组讨论销售定价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方法和策略。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今后自己创业应注意的问题。
4.2利润分配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几种比较常见的利润分配政策以及利润分配原则,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步骤以及影响利润分配的一些因素,了解股利分配支付的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内容②利润分配的股利理论和股利政策;③股利形式和股利分配程序。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股利分配的优缺点。
五、财务分析与评价实践教学
5.1企业财务分析。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以及分析意义;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应该熟练掌握,而且对财务分析的局限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上市公司的特殊财务指标的分析的计算应熟练掌握;理解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含义和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财务分析的含义和内容;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③讨论对比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优缺点;④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的计算;⑤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计算。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的基本分析。
关键词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1998年国家教育部新增设的本科专业,虽然迎合了当今社会对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改善了我国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但其教学方法存在着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讲授、轻学生动手操作。重统一要求、轻学生个性多样发展等问题。从财务管理的内涵看,财务管理是指企事业单位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价值管理工作;从管理者的角度看。能否有效的组织好资金运动。不单纯依赖管理者是否有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有赖于财务管理者是否具有妥善处理好单位与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能力;从教学的角度看,财务管理教学应该按照“理论的介绍言简意赅,实践的应用全面广泛”的原则,并结合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最大可能地适应实践上的需要。为实现上述目的。近四年来。笔者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创新性地开设了《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旨在解决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分散、实践能力差、思维不活跃、创新性思路少、人际交往能力低等问题,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本文仅就该课程开设中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探讨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研究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专业的实践能力,为其成为知识、素质、技能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一、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基本内容
(一)课程性质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开发学生潜能、培养专业技能的专业实践课程。它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学校显性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对实现教学目标起支撑作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该课程是在学生修完一定的专业课程后(通常在第六学期),为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变化,吻合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更新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结构及方法手段,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掌握最新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具有较强财务管理实务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财务师而采取以研究型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一门开放式课程。它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平台。
(二)课程形式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的授课方式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教师在校内布置实训任务。在该环节中,以教师讲解实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体系、提出实训要求、布置实训任务为主要内容,它是每一次实训的出发点,更是学生理解实训内容、较好完成实训任务的前提。在这个环节中。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虽然从时间上就是一次课。但内容上却要求教师对专业知识要有高度的概括和融合,要能结合实际对学生提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实训要求,对实训任务的讲解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次。以学生分组合作、校外调研为主要方式。要求学生首先对实训任务进行讨论和适当的知识回顾。研究小组活动方式,进行人员分工;然后集体深入社会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回校后再次进行小组讨论,对于发现的问题要么再次深入实践予以解决。要么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予以解决。这个环节是该课程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能锻炼学生能力、体现实训质量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及时进行师生沟通,对于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最后,各组同学集中在教室内进行实训汇报,主要汇报人由此次实训的执笔人担任。其他同学做适当补充。畅谈实训体会及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此环节既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又是各组学生以实训报告为最终成果进行PK的赛场。在这个环节中,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操控性。既要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及报告给予及时的点评,又要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控制。要注意多给学生以鼓励。
(三)课程内容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中的有关规定设计的。主要以企业完整的运作过程为线索,以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为理论基础,以企业筹建与筹资、企业投资与决策、企业预算与内部控制、企业纳税筹划为主要对象,将课程内容分解为财务管理基础操作技能、创建企业、企业纳税筹划、企业筹资、股票投资与外汇投资、企业财务分析、企业项目投资与可行性分析、企业全面预算等几个主要模块。按照实训的难易程度和课程进度,课程主要包括:1,证券投资(个人完成);2,票据填制与审核(小组完成);3,纳税申报与筹划(小组完成);4,企业筹建(小组完成);5,项目投资决策――新建企业可行性分析(小组完成);6,企业筹资(个人完成);7,企业财务分析(个人完成);8,企业利润分配(个人完成);9,企业预算(小组完成)。其中四项需要个人完成的实训内容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作业,即在开学之初首先进行证券投资实训。要求学生以一定数额的虚拟资金在沪深两市进行模拟股票投资。可以选取一定数量的股票或基金,详细记录选股的具体时间、数量、金额。并可以在半年内随时进行买卖。期末要对所选股票或基金进行财务分析(实训七),同时研究所选企业的筹资方式和资本结构。并与本地企业进行筹资情况比较分析(实训六)。再对该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利润分配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实训八)。
(四)考核方式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由于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分组实训、集中作业并汇报的形式;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财务管理专业众多的专业课程。因此无法采用传统的一张试卷确定学习效果和成绩的考试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了非集中考核的形式进行。成绩评定包括:上述九项实训内容,每项10分。其中学生的实训报告占50%,实训汇报占40%,实训作业占10%。对各项实训成绩进行汇总以后,再加上期末学生的实训课程总结(10分)汇集而成。在具体评分过程中,全组共同完成实训报告,但执笔人可以比同组其他同学的分数略高3-5分,汇报中积极踊跃有突出表现的成绩也要高于同组其他同学,学期内要保证每位同学均成为一次执笔人。
二、基于实训课程的人才能力培养
开设《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知识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方案设计能力、文字表述能力、资料整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不畏挫折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等应用性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各项实训内容的完成得以实现的。
(一)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传统的专业教学,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分散在各门课程中。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由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
本身固有的特点――知识面广、难度大、计算多、政策强、方法复杂。同时学生又几乎从没有涉足过企业,体会不到资金运动的真谛,因此许多学生在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过程中。感觉到很难抓住其基本线索,难以用固化的学习模式去直接套用并取得理想的效果。笔者曾经在讲课中对学生描述过:学生们在课堂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实际上是分散在各个相关学科中的一颗颗专业珍珠,如何将其串成华美的专业项链实质就是衡量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进行企业筹建及投资可行性分析实训时。由于要涉及财务管理、工商管理、项目评估、市场营销、法律法规、Excel等知识并要多次去工商局、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多部门,学生们在开始时感觉难度很大,无从下手,不会开口说话;同时也深切体会到,看似简单的专业知识到了实际中就难以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细节上的问题不敢较真。此时大多数学生就自觉地进行知识复习、教师答疑和多次的社会调查,最终学生都能圆满完成此项实训,并在各组对抗汇报中。通过对比各组的投资项目及相关净现值、报酬率等指标,使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体会到财务管理的魅力,从而实现了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知识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多项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资料整理能力
尽管学生长期以来都是浸泡在书海中,不乏与文字和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但真正走向社会,其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述能力都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实训课程中强化了这方面的训练,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布置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校门。直接进入有关部门进行咨询,求得帮助,以完成实训任务。这对于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学生而言,是既新鲜又有难度。许多学生在初次进入税务局、工商局、银行、企业等单位时。不敢、不会开口讲话,即使遭到了白眼冷言的尴尬待遇。也能互相鼓励、相互提醒坚持完成任务,这无疑锻炼了学生不畏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收获是其他任何课程都不能提供的。二是通过各组上讲台,分别汇报实训的完成情况及实训心得。这种训练使学生从开始上台时的手足无措很快就转变成挥洒自如、侃侃而谈,从开始时语言大白话逐步转变成专业术语。同时,由于每次实训结束都要进行实训报告的展示对比。并据此给出成绩。这使得学生对资料的整理格外用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发现、不断创新,这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其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技巧,也据此形成了一份份精彩的实训报告。
(三)团队合作能力与自学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财务管理综合实训采取了分组实训、汇报比拼的方式,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良好的合作所形成的凝聚力是可以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应的;同时增加的实训汇报使学习结果形成对抗竞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正如有学生在实训感受中所言:“财务管理实训课的授课方式是十几年学生生涯中最值得记忆的一件事情,它彻底改变了我对学习的态度,激发了我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也为同学之间和谐相处提供了载体。正是实训课。使得我们全组同学齐心协力,既加深了友谊,又培养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我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与社会接触,如何与人打交道,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了许多做人的真谛。实训课,使我们日趋成熟的心理受益匪浅”。
1家庭投资理财的方式
所谓家庭投资理财,就是针对风险进行有效投资,从而达到家庭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当前,各种新兴的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投资理财品种越来越多样化。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有以下几种:
储蓄。银行存款是最传统、最常用的的投资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最大的好处在于增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操作的简单性。储蓄是适用于所有的家庭的理财方式。
国债。国债收益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风险小于股票。适合于理财态度比较保守的家庭。
股票。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股票可以说是收益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但是投资股票,伴随着高收益的是高风险。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以用于投资股票的资金数量不足以降低股市的非系统风险。所以,股票投资适用于那些能够承担风险,并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家庭。
基金。基金将众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按照资产组合原则进行分散投资,取得收益后按出资比例分享收益。与其它投资工具相比,投资基金的优势是专家管理、规模优势、分散风险、收益可观。家庭购买投资基金风险小,省时省事,是缺少时间和专业知识的家庭合适的投资工具。
房地产。购置房地产是每个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资,投资房地产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同时,房地产可以用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从这个角度讲,投资房地产不仅能够保值,若用于抵押贷款,还能获得一大笔流动资金。
保险。保险是对投保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需要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是一种事前的准备和事后的补救手段,也是一种投资行为。一旦灾害事故发生或保障需要,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经济补偿。保险投资在家庭投资活动中是很必要的。
期货。期货交易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大类,投资期货风险高,收益大,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家庭投资期货要谨慎行事。
实物投资。如黄金、艺术品等。黄金在通货膨胀时是最稳定的资产保值手段。艺术品投资方式具有风险小,保值功能强,收益率高的优点,但是缺乏流动性,其鉴别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不具有鉴定能力的家庭慎重投资艺术品。
2通胀下家庭投资理财的策略
当面临通货膨胀时,投资理财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抗通胀,即在保证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同时,尽可能的分散投资风险,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在通胀下若要保持生活水平不下降,就需要更多的现金,这就要求家庭必须留有机动资金;从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黄金、房产、外汇和股票,这些资产的保证增值能力要强于传统的储蓄和国债等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从分散风险的角度看,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组合投资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因此,通胀下家庭的投资理财方式是:持有部分现金,组合投资黄金、房产、外汇和股票。
2.1投资黄金的可行性分析
黄金的商品与货币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品,也是民众对抗通胀的有力武器。通货膨胀时,投资黄金是家庭最稳定的资产保值手段。美元的持续走软和全球性通货膨胀更激发了人们投资黄金的热情。目前来看,国际金价已接近历史高位,但一系列经济数据及官方机构的预测皆显示,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如果美国经济疲软,那么弱势美元必将推动进金价上涨。
当然,黄金投资在我国也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首先,黄金市场不完善。由于中国黄金投资市场经历了长达50年的严格管制期,长期的市场封闭状态使国内黄金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成为薄弱环节,而管理机构和经营机构又缺乏市场化运作的历史经验。黄金的存储、运输、检验、交割等环节非常繁琐,缺乏一个可执行的完整体系和标准。其次,人们对黄金投资的认识不足。直到1982年,中国老百姓才被允许合法持有黄金。目前黄金主要作为消费品在市场上流通,黄金投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才刚刚开始,流通渠道还很有限,这大大削弱了黄金作为一个投资工具的角色,使得普通家庭投资黄金的知识技巧缺乏。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实物黄金和纸黄金外,家庭投资黄金期货时需要谨慎。由于目前个人投资者不允许参与到期黄金合约的实物交割,而移仓又会损失一些手续费,参与者主要是对黄金价格波动进行投机交易,这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很高的投资技巧,因此,投资黄金期货并不适用于所有家庭。
2.2房地产、股票、外汇投资组合方式及具体操作
组合投资能够降低风险,除了购买黄金之外,家庭还可以购买一些其他资产,如房产、外汇和股票。不同的投资品种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不尽相同,投资方法也很难完全掌握,每一个家庭要根据可以根据经济能力、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组合和调整。
目前来说,家庭需要重点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动。房地产市场的变动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股市、外汇市场等产生震荡,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如果房价下跌,就会出现投机者平仓,跟风者套牢,银行产生大量坏账,地方财政破产,导致经济紧缩。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种:增加放贷,政府收买银行坏账,央行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补贴地方财政。这些措施必然导致流通中的货币增加,极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可以预测的有两点:第一,政府会用行政和金融手段努力支撑楼市,楼市一旦,地方财政极有可能面临危险,随后的挽救计划,又可能会刺激通货膨胀。第二,国内热钱的外逃很难控制。如果外汇储备迅速减少,那么人民币的下跌的风险极大。家庭在做组合投资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房地产是每个家庭的刚性重大投资,购置房地产时,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
对于已经有住房,但是现金不太多的家庭来说,如果理财态度比较稳健的话,适当的时候换取一些外汇。投资的具体时间的选择和币种的选择,可以相机而行。当房地产价格下跌时购入外汇,看具体汇率选择合适的币种,欧元或美元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激进的投资方式,那么可以增加股票投资。但是股票投资的风险很大。假如国家继续保持较高的贷款和财政开支,通货膨胀以后,楼市以及股价均会上升,中央会压制楼市多余的资金进入股市。这个情况下,投资股票的的收益率会非常惊人。但是假如国家为了压制通胀而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对股市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投资股市可能损失惨重。
对于没有自住房的家庭来说,可以考虑买一套房子作为房产投资。户型最好选择比较小的,首付尽可能少,贷款竟可能多贷,贷款期限尽量长。家庭中留有相对丰裕的资金。例如两套房子中,一套的价值是100元,另一套价值为200万元,那么,尽量选择价格100万。假设家庭和个人的可支配资金为40万元,可以拿出其中的20万元来支付首付20万即可,而不要把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资金用来缴纳首付款,剩下的房款全部向银行贷款贷款,并且尽可能选择较长的贷款期限。比如说能贷款30年,决不贷款20年。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还款。第一种情况,经济面临严重的通货紧缩,银行利率会迅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提前还款是合理的还款方式。第二种情况,经济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收入的上涨速度没有跟上通胀的速度(实际上大多数人工资上涨速度都跟不上通胀的速度),那么当时购房支付首付后,剩下的20万可支配资金就能够用于补贴生活,以防万一。另一方面手中的这一部分机动资金,还可以伺机收购便宜的资产。如果人民币下跌,这部分资金立刻用于购买美元或者欧元等合适的外汇资产。
从理财的角度来说,手中持有流动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从上面的购房决策来看,尽管向银行多贷款,会增加利息的负担。但是,作为灵活机动资金的这20万,想用同样的代价是无法从银行获得的。换一个角度来看,购买较大的住房,除了支付更多的货币及成本,从而造成家庭或个人资金链紧张之外,未来还会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就可能会出台的物业税。当物价上涨,而工资水平保持不变,利率上升,加上物业税,购买大房子的家庭必然会面临沉重的财政压力。
3通胀下家庭投资理财的基本原则
第一,保留灵活机动资金。面临通货膨胀时,家庭的收入水平可能赶不上通胀速度,这个时候,手边留有机动资金,就能补贴生活,备不时之需。或者相机而动,选择合适的投资机会。
吴强是典型的双重性格:为他人理财,他是朴素的道德笃信者;为自己理财,他是极度的风险偏好者――他有着与年龄相符的热情,也有着与年龄不符的冷静。
“你没到30吧,28、29岁?”,吴强工作中经常遇上的询问。
“24岁”,吴强总是微笑着坦然回答。
“是吗?!”,刚刚还与吴强愉快沟通的客户一下子变得有些迟疑。
……
“其实我最害怕客户问及自己年龄,但我有自信在专业服务中让他们忘记这一点,而只记住我是一名成熟的理财顾问。”
一年前,中信奥运村支行开始筹建“个人理财中心”,大学毕业不久的吴强主动请缨,迈出了职业理财师的第一步。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批手持重金的高端人群成了他稳定的服务对象,客户们真的开始忘记关注他的年龄和资历,而只是放心享受中信贵客理财的体贴与优越。
相信真诚
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最爱。在吴强眼中,个人理财师是一份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并重的职业,他们应该为客户设身处地着想,不仅提供方便快捷的财务服务,还应该主动为客户提供体贴细致的个人服务。理财师不能急功近利,首先要尊重客户的隐私,得到客户心理上的信任,才有机会进一步施展自己的专业才能。
细心与周到,是吴强的长项。他发现贵宾客户对私密性的要求比较高,不愿意在公众场合办理大额存取业务,就向行里建议重新布置个人理财中心的硬件环境。在行领导的安排下,安静独立的点钞室、配有电视沙发的贵宾室、摆满中信出版物的阅读空间、绿色植物营造下的交流平台……这些成为中信奥运村支行亮丽的风景线,这赢得了不少客户的欢心,他们没事就过来坐坐,休息一下,在松驰温馨的环境下和自己的理财师一起打点钱财,精神和物质得到双重满足。
慢热升温,真诚有分寸是吴强的特点。有一位客户,搬家后离吴强所在的支行较远,准备将其在中信的存款全部转走。吴强了解到他是一位自由投资者,比较偏好股票和房产投资,就依然坚持定期和客户用电子邮件联系,给他发一些最新的金融资讯和房产资讯,并经常打电话拜访他,与其交流。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最后客户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宁愿舍近求远,接受吴强的理财服务。
经过与吴强一段时间的交往,不少客户把他视作可以信赖的朋友,有的请他上门取现,吴强曾经一次替客户背过五个沉甸甸的现金大包;有的开始只是请吴强帮助打理“私房钱”,后来在家庭财产、公司财产的管理上也征求吴强的意见;有的习惯了外资银行、IFA、私人银行等机构服务的外籍人士,也将自己在大陆的理财业务转移到吴强所在的理财中心。“我认为有一些国际人士作为客户也是我的骄傲,这样我也能与国外的理财专员一样,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安排客户的国际资金结算与投资理财。”
坚守专业
如果说“设身处地”体现的是理财师人性化亲和服务的能力,那么,“度身定做”则体现出理财师的专业品质和职业操守。
吴强在大学里学的是财务管理,触类旁通,认为个人理财和企业理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从客户的生活目标中得出理财总目标,并把短期子目标和全面预算管理结合起来。每个人都有自身特点,都有不同的个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报表不同,当然结论不同,理财师的职能就是根据每个客户不同的理财目标、资金流状况、投资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设计理财方案,通过可行性分析、预测、决策、监控、反馈五个环节帮助客户实现规避风险,获取收益。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理财方案,推荐合适的金融产品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吴强很清楚,当金融产品承载了理财功能,当理财功能与金融市场环境息息相关的时候,就不能只用单纯的信任来承载它的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了。虽然是国内依托银行背景的理财客户经理,但吴强希望自己能够像海外的独立理财机构(IFA)一样,关注客户的需求甚于关注产品的销售,在客观中立的原则基础上,帮助客户实现财产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财务规划师首要具备的是客观、中立、严谨的职业操守,要把客户真正当成自己的亲人,而不是当成购买多种金融产品的消费者。”
吴强有一位客户年初集中购买了三四百万元的国债,到了四五月,已经与吴强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客户向他透露了这一情况,并要求为其额外的200多万的银行存款提出一份有针对性的理财建议。
当时,我国股市正在非理性上涨阶段,基金也全部在相对高位,在国内掀起了购买开放式基金的狂潮。客户有意向将全部资金购买股票型基金。吴强根据自己对资本市场大势的综合判断,认为此时A股价值中枢在基本面和技术面都得不到支持。因此建议这位客户将银行存款中的10%至20%用来购买平衡型而非股票型基金,留出30%用于日常现金性支出和保险储备,剩余的用来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而客户购买的国债太多,并且都是3~5年的,面临着巨大的利率和通货膨胀风险,吴强建议他至少应在半年后提前支取有1/3,分段计息扣除提前支取的手续费后还能有一定节余,关键是能够避免风险。客户听取了吴强的意见,不久股市大跌,基金净值也随之下降。长期国债提前支取不久后央行加息。客户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优秀的理财顾问。
这位客户还把吴强称作“第一位向他宣传第三方产品的理财顾问”,因为当时吴强向他推荐了中信基金管理公司的一只平衡型基金,同时也向他介绍了一只其他银行新推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吴强说,这两只产品确实适合这位客户,出于为客户利益着想,向客户推荐。因为理财师有责任向客户解释产品所承载的理财目标、预期收益、风险因素,并且让客户成为明明白白的消费者,成为自已财务管理的主人。
计划自己
为他人理财,吴强稳健而理性;为自己理财,他则笑称自己是“一个准职业的赌徒”,是极度的风险偏好者,衷情于股票投资,是自封的“股票型共同基金的经理”。大一的时候,吴强就开始替人炒股,六年实战下来成本不菲,近两三年终于加入中国股市“七赔二平一赚”中的10%行列。良好的宏观形势的把握、公司财务分析能力、加之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了吴强 “快、准、狠”的操作风格,性格中年轻冒险的一面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淋漓释放。
【关键词】股票市场 价值投资理论 解决策略
一、引言
推广及运用价值投资理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从上市公司方面考虑,应用价值投资理论可以完善治理结构;从中小投资者方面考虑,应用价值投资理论可以让投资充分实现理性化原则。所以,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上考量,推广及运用价值投资理论均能够充分有效地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鉴于此,本课题对“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基于推广与运用方针,价值投资理论的现状及其作用
我国股票市场中的价值投资理论在推广与运用方针的基础上,主要的表现出了两大现状和一大作用。两大现状便是“我国A股已经基本具备投资价值”与“推广价值投资理论符合市场要求”;一大作用便是“QFII对价值投资理论的应用具有激进作用”。下面笔者便从这两大现状和一大作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我国A股已经基本具备投资价值
有人认为我国A股没有投资价值,原因在于他们把市盈率的概念强加运用于我国A股市场上。这种浅显的想法无疑是错误的,我国股票市场同种股票在不相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价格源于我国实行了部分股权上市策略。而用某一类股票的特殊价格除以全部股权的每股盈利所求出来的市盈率是没有意义的。通过许多充分有效的案例与数据证实,就价值投资理论的现状而言,基于推广与运用方针之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拥有了投资的价值。
(二)推广价值投资理论符合市场要求
让投资者的个人利益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是股票市场赖以生存之根本。把投资者当作主导者,股票市场才能健康并长久地发展下去。股票市场应该减少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推广价值投资理论便符合股票市场的这一要求,价值投资理论是可防守的,它以保护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进而对被低估的股票通过价值的发现进行投资并规避风险。这一点在切合投资者的自身利益上考虑与市场要求相辅相成,具有共同推进的作用。
(三)QFII对价值投资理论的应用具有激进作用
《QFII管理暂行办法》是由征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的,简称QFII,表示科学规范的国外机制投资者制度。QFII制度的掌控对象是国外机制投资者,通过对国外机制投资者的限制,允许他们对部分外汇资金的有效汇入,汇入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交换成为当地货币。这是股票市场的一种开放模式,在目前货币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的状况下,实现此开放模式对整个证券市场具有盘活的效果。通过QFII制度对价值投资理论的激进,相信价值投资理论势必能让我国的股票市场越愈繁荣。
三、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上考量,推广及运用价值投资理论都能够充分有效地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价值投资理论运用在我国股票市场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股票市场所面临的诚信与道德危机、只存在单边做多机制、股票市场严重匮缺资金扶持以及关联交易现象日益严峻等。下面笔者便从这些方面对、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股票市场所面临的诚信与道德危机
近年来,许多上市公司在企业诚信、包装上市有效性、包装利润真实性、信息披露完善性以及庄家操纵股市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伪劣造假的行为,这些现象直接让股票市场面临巨大的诚信与道德危机。其次,很多绩优股形象的破裂,如东方电子、银广夏等,这些都导致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失去了信心。另外,在中小投资者中,因为他们是股票市场的弱势群体,所以对股票抱有怀疑的主流思想,一昧地热衷于短期投机。根据有效数据显示,我国A股市场的投机性的流通股周转率长期以来都是非常高的。
(二)只存在单边做多机制
价值投资理论运用在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便有“只存在单边做多机制”。从交易机制层面考量,成熟的股票市场既可以做多,又以做空。单边的做多机制是我国股票交易机制的主要表现特征,而明显的“单边市”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匮缺做空机制。“单边市”的存在隐患是非常困难降低中小投资者的系统性风险。据统计,我国股票系统性风险大约占总风险的61%。这是缺乏做空机制所导致的,做空机制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价值投资理论的运用,也让价值投资理论很难发挥出作用。
(三)股票市场严重匮缺资金扶持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在对资金的需求上远远大于供给。据统计,2013年我国A股和B股的市价总值高达六万亿元人民币,大约占当年GDP的58%。从可流通方面考量,资本市场化率约莫仅有1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股票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方面远远大于供给。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现如今我国股票市场严重匮缺资金上的扶持。
(四)关联交易现象日益严峻
上市公司关联教育的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和关联方之间有着资源转移的倾向,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非常规商业义务。从双方利益层面考虑,其关联交易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它能形成一种经济节约机制。但是我国的关联交易的条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没有竞争以及自由的交易市场,往往会出现大股东利用权力控制上市公司的运营利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偷窃上市公司资金的不良现象。此不良现象必须在关联交易中被禁止,因为这种现象非常不利用股票市场的未来发展。
四、基于我国股票市场,价值投资理论在运用层面上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上述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有效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使价值投资理论充分有效地运用到我国股票市场当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四大方面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以引导为方针,彻底改变中小投资者的主观意识
股票市场的主导者是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一定处于劣势地位。在我国股票市场的整合工作里,需要通过合法有效的法律手段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自身权益,还需要对中小投资者进行引导教育,进而转变他们的主流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价值投资理论的重要意义。事实和理论都证明了价值投资理论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的经济效益。因此,不但要让中小投资者认识到价值投资理论的重要性,还需要加强他们的法制意识。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价值投资理论的运用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作用。
(二)通过分红的策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对股票市场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股票市场在其封闭式的状态下形成了一种“随机漫步”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股票市场不能呈现谷峰与谷底、也没有泡沫与破灭。由此可以看出增强投资者自身信心的重要性。特对对于中小投资者,由于自身对股票市场的不了解和对价值投资理论在认识上的不充分,导致投资不能、投机不易,从而进一步造成了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的现象。在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上可以通过分红的策略,这一策略不但可以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各上市公司的优劣状况,而且还可以以此盘活整个股票市场。
(三)对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控股权进行控制
近年来,股权结构处于非均衡状态是我国上市公司呈现的一大问题。非均衡状态表现为国有股与国有法人股大约占拥61%,社会公众股大约占拥28%。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所造成“一股独大”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另外,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没有对上市公司直接的控制力,这样便让中小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隔阂,更进一步让中小投资者的自身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在弱化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控股权措举上,首先应该对大股东的投票权进行限制;其次是设立优先股,以此减少大股东的投票权。
(四)杜绝不正规的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具有必要性的,但是对于非正规的关联交易必须严加防范。防范非正规的关联交易工作就需要重视评估环节,这样做有利于优化关联交易的价格,让中小投资者的自身利益不受到侵害;从另一方面考量,完善评估制度能够防范大股东对交易价格的操纵。其次,应该建立相应的回避制度;回避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防范大股东在表决权上滥用、错用,进一步控制了非正规关联交易的生成。另外,需要在救济措施上做到尽量的系统化。系统化救济措施的救济对象为中小投资者,系统化救济措施的建立可以充分有效地保护到他们在股票投资上的合法权益,并且应该赋予中小投资者相应的决策权力,让他们可以通过请求法院的有效途径否认股东大会上一些不合理的决议。
五、结语
本课题通过“对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了解了推广及运用价值投资理论的重要意义,并充分认识到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应用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面对问题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应对策略有:通过引导的方式转变中小投资者的主流观念;通过分红的策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弱化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控股权;杜绝不正规的关联交易。相信把价值投资理论通过正规、有效的途径运用在股票市场,我国的股票市场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股指期货;必要性;现状分析;资本市场
股指期货,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它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该合约中期货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时期,按照事先确定的股票价格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股指期货是一种金融创新衍生产品。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直至今年4月16日,我国股指期货经过8年多的研究及4年的积极筹备,第一个股指期货产品沪深300股期货合约成功上市,这标志着股指期货在我国资本市场正式推出;沪深300股期货合约的推出对于我国资本市场乃至我国宏观经济有着跨时代的意义,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分析
1.股指期货是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的必然产物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具有市场波动幅度大、整体风险高等特点。在资本市场上,投资风险有两类,即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投资组合的分散化能够规避非系统性风险,却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经验表明,以保险资金、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及养老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在于用组合投资来降低风险,但组合投资只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系统性风险的比例很高,约占整个证券市场风险的65%(如下图所示)。
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必须以股指期货作为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工具。首先,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通过套期保值,机构投资者可以锁住投资收益,回避股市系统性风险;其次,对于基金类机构投资者而言,股指期货在现金管理、战术性资产配置、满足基金法规约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股指期货已经与优化投资者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股指期货是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的必然产物。
2.股指期货是资本市场交易机制多元化的必然产物
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我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是单一做多的运行模式,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单一做多的交易机制愈来愈不能满足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规避风险方式匮乏,无法通过做空来对冲风险的现实。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其根本影响在于引入了做空机制,这将改变过去单一做多的股市运行模式。通过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可以很好的对风险进行对冲操作,同时更为准确地把握股票的价值,规避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创造一个更健康的股票投资环境。因此,股指期货是资本市场交易机制多元化的必然产物。
3.股指期货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提高宏观调控能力的必然产物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金融期货是整个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完善资本市场的独特作用越来越显著。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已经有了较深入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由此对金融衍生品的强烈需求是极不对应的。目前,我国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但是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因此,沪深300股期货合约的上市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迈出的成功一步。
与此同时,我国建立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也必须推出股指期货。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必须具备足够多的且强有力的市场调控手段和工具,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香港政府动用巨资充分利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价格的联动规律,对股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实施组合运用,这是香港政府市场干预策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股指期货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机制。
二、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现状分析
1.股指期货成交量巨大
根据中金所统计显示,自今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到9月为止,合约累计成交2748.58万手,其中,4月份成交142.96万手,5月份至今成交2605.62万手。上市以来沪深300股期货合约首日成交为5.8万手。自上市以来,沪深300股期货合约的累计成交额为232208.50亿元,尽管沪深300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成交活跃,但到目前为止投资者交易趋于理性,没有出现价格偏离现货指数的恶意“炒新”现象。
2.股指期货投资者结构日趋多元化
股指期货投资者结构多元化是自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最显著的变化,到目前为止,一些机构主动参与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使得成交量和持仓量比例显著下降,期指和现货市场的套利空间被严重挤压。从沪深300股指期货实践看,股指期货投机者不太可能与现货市场进行匹配交易,市场瞬间的波动令他们的利润很难有保障;而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加入,套利交易利润空间也会被进一步挤压,套利交易操作难度逐渐加大,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分化。随着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加入,套期保值将成为未来股指期货主要交易方向。
3.股指期货尚难对A股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今年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当日,正逢沪深300指数和上证综指连续单边下挫。不过,从海外成熟市场经验看,这种下跌是由基本面引起的,沪深300股期货合约上市后与A股大跌纯属偶然巧合,而且,沪深300股价格指数期货整体跌幅小于A股市场,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股指期货还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自上市以来,虽然沪深300股期货合约的累计成交额达到了232208.50亿元,相对于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额而言是巨大的,但是,当前股指期货市场仍是一个小众市场,无法影响股市。一方面,表现在投资者人数少;同时,股指期货市场的资金规模依然较小。另一方面,基金、券商、QFII等机构尚未进入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因此,短期内,股指期货尚难对A股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三、股指期货的发展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我国沪深300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金融期货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一页,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较多风险,例如,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健全,投机者带来的市场风险依然偏高,金融期货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等;然而随着我国金融期货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投资者趋于理性,我国的资本市场势必会越来越成熟。因此,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对我国资本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股指期货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成功推出,改变了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产品结构过于简单、交易方式过于单一、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市场效率不高的局面。因此,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成熟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股指期货成功推出后,将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减小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促进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更好实现,而且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会使我国股票市场的资金配置向指标股倾斜;这些将对券商的经纪、自营、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发展研究及风险管理等业务产生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将改变券商现有的业务主体及发展方向,推动券商逐渐形成新的业务体系及盈利模式。而且基金公司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和指数套利。基金公司合理运用股指期货的套保功能,通过卖空股指期货来抵御股票市场大盘下跌带来的风险,或者是对冲投资组合下行风险;基金公司通过指数套利,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无风险收益。
最后,从长期来看,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还将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拓展与产品创新,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更加明显。一是资产管理业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立期货管理账户、发起设立期货投资基金,为客户提供高端的现金资产管理业务;二是商业银行开展场外交易业务,24小时为客户提供闭市后的场外交易服务;三是商业银行的投资咨询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及为客户提供丰富的理财方案。
总之,股指期货在我国资本市场成功推出后,除了会增强我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之外,也将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未来,我国期货市场,股票市场、货币市场的融合与互动将会使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健全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进而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形成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
参考文献
[1]赵新娥.股指期货的中国展望[J].财会月刊,2009(6).
[2]孟庆顺.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2007(8).
[3]朱继军.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股票指数期货问题的探讨[J].投资与证券,2002(8).
[4]刘鸿儒.股指期货热点问答[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5).
作者简介:
关键词:投资;投机
任何资金的运作方向都是钱生钱,这是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然而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郁金香危机,到近些年来的钢铁、股票、房地产,还有近两年种种怪异的市场炒作,总能把某种商品的价格推上极致,甚至就连最普通的大蒜也暴涨了100倍。暴涨必有暴跌,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价格的上扬促使众多的投机者介入,而长时间居高不下的价格又促使众多的投机者谨慎从事。此时,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08年的金融危机便是如此,金融衍生产品的高杠杆化是造成美国住房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国内深受其害的企业也大有所在。近年来不少企业为了追逐投资性收益、规避风险、短期投机套利等目的,投资于具有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其中确有企业达到了自己的投资目标,实现了套期保值,获得了较好的利益;但不少企业则发生严重的亏损,教训深刻。反省每次付出的高昂代价时,总漏不了投机这条教训----追逐高额利润套利投机是要害所在,同时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力等原因也值得深刻反思。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认真来探讨如何界定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与联系,当前有关二者到底应该如何区分还有争议,本文将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投资与投机内涵的界定
(一)投资(investment)
《辞海》中,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投放一定量的货币或实物,以经营某项事业的行为”。
《现代汉语词典》中,投资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注入资金”。
《简明西方经济学辞典》中,投资是“以一定的资金或实物经营某事业或转移于他人作为生产的资本以谋取未来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是社会的、实际的、资本的净增长,不同于日常语言中的'投资'概念。日常语言中的'投资'指人们购买一块土地、一张现有有价证券或任何其他财产所有权,只是现有财富的转移”。
《中国房地产投资全书》中,“垫支货币或其他资源以获得价值增值手段或非营利性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过程,在经济学上称为投资”。
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道:“现行投资的意义必定是现行的生产活动对资本设备造成的递增的价值”。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指出:投资,就是在经过详尽的调研分析之后,根据本金安全、回报稳定有保障的原则进行操作的活动。如果不是这样,就是投机。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投资的含义非常丰富,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投资、感情投资、智力投资、股票投资等等,这是广义上的投资概念。狭义的投资常常局限于上述广义投资概念所涉及的某种或几种资产的投资行为。迄今为止,我们更多探讨的是局限于狭义的投资概念。经济学中的投资一般是指投入资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财物,然后进行生产、服务等经济活动,最终从这些经济活动中获得收入、利润的过程,是一种能够直接带来社会财富净增长的经济行为。这种投资的定义,是严格的实体经济投资定义。在这种实体经济投资活动中同样伴随着风险:企业股东投入资本,期待的是收入、利润,通常情况下,企业经营正常顺利基本就可以获得预期的收入、利润;但是,遇上环境不好、经营不善,就有可能出现亏损的风险。
由此可以看出,投资活动具有如下要点:第一,必须投入资金,并且把资金通过交易变成资本;第二,通过交易获得的资本必须具备稳定的获利功能,同时也存在较小概率亏损的风险;第三,投资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投资者自身经营不善,其次才是一些不可测的环境因素;第四,从长远来看,投资的成功率远远高于投机。
(二)投机(speculation)
《辞海》中,“投机”一词见于《新唐书・张公谨传赞》,书中指出:“投机之会,间不容”,其意思是说,机会难得,稍纵即逝。“投机”一词,原无贬义,只是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投机”一词才被赋予贬义的含意,被认为是“乘时机谋取个人名利”,如投机取巧、投机倒把。
《远东英汉大词典》中,“speculation”在英文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思索、推测,二是指投机、投机买卖。
《现代汉语词典》中,“投机”有两种含义:一是作形容词讲是意趣相和、见解相同,二是作动词讲是利用时机谋取私利。
《简明西方经济学辞典》中,“投机”的定义是“在商业或金融交易中,甘冒特殊风险,企图获取特殊利润的行为。投机通常用于那些期望从价格变化中获利的证券、商品和外汇买卖活动”。
著名的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曾指出,“所有纯粹以市场心理作出估计的经济活动都算是投机”。
《西方经济学》中,“投机”的定义是“预期商品价格变动以赚取利益的一种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萨缪尔森1996年指出:“投机者从赢利的目的出发买进或卖出某种商品,而后再将其卖出或买进……投机商们对使用这些商品或用它们制作什么东西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是想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投机的含义也非常丰富,有政治投机、经济投机等多种,但经济学中所说的投机是通过交易对象在短期内的价格波动而谋取买卖差价的经济行为,投机者为了获利而依据其对市场价格波动的预期进行各种买卖活动。如房地产投机,就是投机者通过房地产价格的波动,谋求买卖差价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经济行为。投机,不仅是实体经济中的投机,而且可以是其他各种商品、市场的投机,如证券市场、衍生品市场的投机等。
投机是利用价格的变动,甘冒风险,以获得资金收益为目的而从事买卖交易行为。其基本特征有二:1.冒险,不具有冒险性质的经济活动不属于投机的范围;2.只有靠价格变动,才能产生利润或获得资金收益。
从投资与投机的定义,我们还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有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像投机的行为,却是真正的投资行为。很多民间高手,钻研股价短期运行的规律,在买入之前做了非常详尽的分析,深刻地把握住通过股价波动获得稳定回报的规律,最终获得很高的成功率,他们的买卖活动,难道因为做差价、做短线,就不是投资吗?同样,还有很多人,善于做中线投资,做波段投资,持续不断地获得成功,他们也是成功的投资者。
投资与投机的联系分析
投资与投机都是市场参与主体表现出的行为,在市场经济中均有其发现价格、实现市场均衡,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二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其本质是相同的,就是赚钱,这是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但投资行为执行不到位,就会变成投机行为;投机行为遇到巧合,给外人的印象就会变成一种投资行为。
投资是将闲置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进而获得投资收益的重要形式。但一提起投机,很多人就会把它看作是用作描述自私自利的投机钻营分子利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的贬义词,至今仍习惯上将投机与倒把联系在一起。实质上这是一种狭隘的偏见,在分析二者的关系之前,正确评价投机非常必要。
由于投机者承担了较大的风险,且维持了市场的活跃和相当部分成交量,因此,适度投机在市场投资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适度投机加强了市场的竞争性。正常的投机易具有保持市场竞争性的功能。例如,当股市中存在相当多的投机易时,任何人企图对市场进行垄断性的控制就显得非常困难,从而对垄断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股价的巨幅波动。其他市场亦是如此。
其次,促进交易的活跃。例如,我国房地产业起步初期发展缓慢,房地产投机的出现,使很多人意识到投资房地产有利可图,并且房地产还具有保值增值的特性,是一种非常好的投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投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房地产商品意识,使房地产市场中的交易活动趋于活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第三,调节市场的需求。证券市场中的投机者不注重利息和股息收入,而是利用价格变动来获取收益,他们在价格较低时买进,价格上升后卖出,有利于调节证券市场的需求。
第四,使市场更具流动性。在市场经济中,资本的本质就是追求最大利润,哪里利润最大,投机资本就会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市场,发现暴利所在,加入其中,打破人为的市场分割。只要有投机资本存在,它就能利用各种关系迂回前进,使市场实际向投机资本“开放”。此外,由于投机的存在,市场参与者可以随时在市场上进行买卖,使得流动性加强。
以上所说都是对适度投机而言,但过度投机则不然。适度投机在市场中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量的限度,投机活动只能在有限的市场份额内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旦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以追求买卖的短期差价为目标,为了攫取利润而不择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的话,那么过度投机和伴随投机的违规行为就会出现,必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过度投机危害极大,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否则必将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充分认识投资与投机的关系,摆正投资与投机在市场投资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探索市场规律,做好投资。
首先,采取投资行为的投资者与采取投机行为的投机者,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
投资行为是成熟市场的主导行为,投资群众在增加市场规模,特别是在市况比较低迷但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时候,往往是维持行情的主要力量;投机者则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
投资者是市场中的基础和“稳定器”,投机者是市场中不可缺少的“剂”。没有投机者的参与暴发,市场没有生命力,就没有稳定的或不断壮大的投资者队伍;没有长期稳定的投资者参与,投机者就没有生存的土壤。
其次,投资者和投机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投机者虽然敢于冒风险,但在收益和风险的比较中,也会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尽可能回避风险。价格差价不尽人意时,初始的投机行为可能会演变为投资行为。投资者在获取正常经营收入时也会有投机心理,如果时机合适,例如市场价格暴涨暴跌时,也会难以抗拒高额利润的诱惑,不知不觉加入投机的行列。
再如,用期限长短作为判断标准,投机者购买证券本就是为了频繁买卖获取差价,假如短期内证券价格不涨反跌,只好继续持有,待过一、二年后,价格回升,才得以卖出。此种情况下,投机者也就被迫变成投资者了。同样地,有些投资者购买证券后,如果短期内市价暴涨,短期内已经获得甚至超过自己预计的利润,就会提前把股票出手,落袋为安。此时,投资者又变成了投机者。
因此,投机可分为纯粹的投机、投资中的投机,投资也可分为纯粹的投资、投机中的投资。虽然投资和投机有区别,但现实中很难把二者严格地区分开来。投资与投机并存,哪里有投资,哪里就有投机。投资是投机的基础,只有投机而无投资的市场是绝对不存在的,而投机行为活跃了市场,提高了投资者们的信心,刺激投资者进行再投资。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分析
现实的经济生活是非常复杂的,很多经济现象有时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界限,投资和投机也是如此。人们很难将交错在一起的“投资”和“投机”严格的区分开来。正如前文所述,有的投机活动动机比较明显,容易区别;有的则是带有不同程度的投机性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投机,因此有些资金投入到底是投机还是投资,在投入初期是很难正确区分判断的。一般地,投资与投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稍作区分:
1)资金归属。区别在于是用自己的资金还是用借入的资金从事交易,用自己的资金进行交易的行为是投资,而用从他人借入资金进行交易的行为就是投机。
2)期限长短。投资着眼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期望得到较高的报酬,而投机则以短期买卖获取利润。
3)换手率高低。多适用于证券市场,股票换手率高,表明股民大多想从股票买卖的价格变动中获利,而不想或不相信股票可以分红,或者认为股票分红不如从股票价格变动中获利来得大。一般认为投机行为的换手率较高。
4)持仓与需求是否一致。多适用于金融衍生产品。一般要看所签合约与实际需求是否为同一商品,持有仓位是否超出其实际需求量。如果场内期货品种有限,无法找到与需求完全相对应的同品种商品,则至少也应选择相关性较强的相近产品来进行投资,从而规避风险,这样才是投资。如果交易商品与实际需求不相关,则可认为是投机。同理,持有仓位在实际需求量以内的是投资,一旦超过预期的最大需求量,则就有投机的成分。
5)基础因素关心程度。根据对市场主体的营业状况、财务业绩等投资价值影响因素的预测及评价,而进行买卖交易的是投资;完全根据对市场走向的判断进行买卖交易的是投机。
6)风险大小。投资者对投资的安全性较为关注,所承受的风险有一定限度,因此预期收入比较确定而本金相当安全,对投资报酬率的预见也比较可靠;投机者为了赚大钱愿意冒较大的风险,既可能获得巨大收益,也可能遭受巨大损失,投资报酬率有极大的不可靠性。
7)分析方法。投资通常采用基本分析法或组合投资,而采用技术分析法或凭谣言、人气变化而盲目采取冒险行动的是投机。
8)利润目标。投资通常锁定一定的利润,而投机则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标,受利润最大化的驱动。
上述从不同角度区别投资与投机行为的做法,部分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具有这些特点的不一定就是投资。这些区别准则并不是绝对的,也并不是独立的,而且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有互相重叠的情况。
从短期来看,投资可能亏损,投机也可能盈利;从长远来看,投资与投机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这绝不能抹煞二者的区别。由于投资与投机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当前二者还不能严格地区分开来。但笔者认为,持仓与需求是否一致、对利润的追求目标应该是当前区别投资与投机的重要标准。
如果持有商品正是投资者所需要的,持有量也不超过需求量,那么就可以合理认定该交易为正常的投资活动;反之自然可以认定为投机。如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资源的高度稀缺性决定了房地产极易成为投机的对象,假如个人拥有1-2处房产,即便多出一套房产,只要不是频繁易手、倒买倒卖,则该套房产主要还是用来保值增值,就可认定为投资活动。而如果个人持有的房产过多,则有理由认定其为投机。
从对利润的追求来说,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投机活动往往导致资金膨胀甚至投机者个人信心膨胀,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能够锁定利润的就是投资活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是投机活动。
严格控制风险,正确把握投资投机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投资已经变成了高度复杂的事物,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选择的投资对象也越来越多,如债券、股票、期货、外汇、房地产等等。同时投资风险也增加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交易量迅速增长,市场规模急速扩大,交易手段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衍生工具性质复杂,具有高度的财务杠杆作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工具。一方面它易于形成投资者所需要的资产组合,更能满足使用者的特定需要,具有更充分的弹性,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难以为一般投资者所理解,难以掌握和驾驭。我国市场经济由于建设时间短,这就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规范、不完善、不成熟,从而也导致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投机性相当浓厚。
在实践中,每项具体的投资都必须依靠人去判断、操作和管理,投资者对风险的主观判断或评价以及采取的措施对投资的成败非常重要。因此在各项投资活动中,我们可以从决策、运作、管理方式等方面加以约束,以抑制过度的投机行为。
(一)决策
投资决策是投资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乎投资的成败。一般来讲,企业的投资程序包括:发现生产经营问题,确定投资目标;进行调查研究;设计各种解决问题、满足目标的备选方案,并估测各个方案的投资、收益等指标;评价各个方案的可行性;选择相对最优方案;综合评价,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并找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资金筹措计划。通过这一系列过程使决策人了解该投资项目以便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公司的重大决策要由董事会进行责任监管。
投机的决策完全不同于投资决策,往往缺少必要和规范的决策程序,有很大的随意性,由少数人甚至个别人决策、瞬间决策,属于“赌一把”式。投机只需要依据少数数学和金融专才们根据模型预测出的数据做出投机决策,不需要像投资活动那样按照相应的投资程序来进行决策。
(二)运作
从运作方式来看,投资是一种长期行为,需要经历一套复杂的流程,而投机往往期限短,收益波动大,需要有较高的流动性准备;投资有较高的进出壁垒,进入和退出都会受到相关条件的限制,资产转换较慢,而投机则可以通过快速而频繁的资产转换,放大收益;投资受到的管制较少,而投机由于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往往会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投资需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合形成专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历极其复杂的周而往复的运作过程,而投机不需要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渐进式地获取收益,而是通过例如有价证券或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变动获得利润,抓住有利机会一夜暴富。
(三)管理
投资活动的管理包含4种职能,分别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这些体系和制度流程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关联,构成企业投资管理的完整体系。企业通过稳健的投资管理,取得投资收益。投资管理是人对物、人对组织、人对流程的管理。
投机活动完全不需要投资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管理、系统管理,仅是人对人的直接控制。今朝有酒今朝醉是最形象的反映。管理则缺乏战略性和系统性,只顾眼前利益,单一追求利润,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短期行为突出。
总结
投资是高度复杂的事物,认识投资的复杂性,了解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可以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增强防范风险和承受风险的能力。收益自得、风险自担,这是每个投资者应有的清醒认识。也许,投机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投机背后人的欲望,当投机上升到纯赌博的层面时,它必然会导致那些赚过钱却不及时离场的投机者最后的覆灭。当我们准确地界定了投资与投机之后,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
参考文献:
[1]扈永建.试论房地产投机[J].生产力研究,2009-19(8)
[2]Benjamin Graham.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是“安全”[J].华人世界 2009-06(102)
[3]彭福龙,毕世宏.论资本的投资与投机性转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2-S2(92)
[4]周放生.投资与投机能兼得吗?[J].上海国资2009-06(76).
[5] 周咏馨,孙静.房地产投资、投机与泡沫的关系研究[J]. 盐城工学院学报2010-06(21)
[6]张学东,朱玲珊,张芳.投资与投机辨析及思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6-3(83
【关键词】 财务风险;招生规模;规避机制
近几年来,虽然高等学校的经费收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仍然以无风险的财政拨款收入、学费收入为主,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高校是不存在财务风险的,而随着高校扩招、合并,由于高校教育经费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为了弥补这一缺口,高校纷纷通过银行贷款来扩大规模建设投资,即所谓举债兴教,因此,当前的高校是存在财务风险的。正确认识高校财务风险、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规避机制已成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威胁高校资金安全的财务风险分析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狭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作为非盈利事业单位的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财务活动中资金支付难以为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财务风险不会表现为资不抵债,也不会因为过高的负债率而破产,但是高校的流动资金是有可能出现短缺的,也可能发生不能按时发放教职工工资津贴、日常开支资金严重短缺等现象。根据高校财务活动的特点,笔者把高校财务风险归为三类,即:高负债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
(一)高负债风险
1999年以来,国家大力提倡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并且相应允许高校向金融机构贷款,很多高校抓住发展机遇,使在校生规模成倍增加,并一次征地数千亩,用于建设现代化的一流校区,这样一方面是高校建设的大举扩展,另一方面是国家教育投资的缓慢增长,高校出现了大的资金缺口。高校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主要靠银行贷款来填补,而银行贷款是有偿使用资金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有明确的资金使用成本,即贷款利息,而且约定了资金的偿还期限。每贷款一亿资金,每年至少就要偿付700多万元的利息。利息的按期支付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而学校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只能通过学校的各项收入来偿还。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同时学生缴费已无上升空间。对许多高校而言,其所取得的收入能够维持学校基本运转已经困难。还贷资金明显不足,一旦进入还贷高峰期,极容易造成流动资金短缺,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科研等各项教育事业的正常开展。因而,高债务风险已构成威胁高校资金安全的主要财务风险。
(二)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活动所形成的资产有四类:教学用固定资产、后勤经营性资产、校办产业、股票证券等金融资产。这四类资产中,能够给高校带来净现金流入的只有后三种资产。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全国高校大部分的校办产业都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经营的状态;投资于金融资产的,也不乏在证券市场上遭到惨败的现象;而由于体制上的问题,后勤经营性资产能给高校带来的现金流量往往有限。因此,从长远来看,高校存在长期投资风险。近几年,高校扩招之风甚烈,存在严重的过量投资现象。表现为高校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力,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超过了高校的资金负荷,由此形成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
(三)资金支付风险
资金支付风险主要来自大额采购活动,是由基建维修工程形成的欠款所引起的。如高校成批量采购教学仪器设备、用具等,而这类采购一般是在合同约定的时间或验收合格后付款,供货方亦习惯于按付款进度开具销货发票,因而所签购货款一般都没有进入高校的负债账簿中。财务部门难以对此进行监控,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深层思想根源
高校的财务风险决非朝夕之间就突如其来,往往是由于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和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危机爆发,措手不及。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由于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国家预算的约束下,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导致高校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不强,对财务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地开展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风险意识淡薄是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高校借款费用过高、学费欠交现象严重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现在很多高校校区发展加大,贷款规模随之扩大,负债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不匹配,导致潜在的负债风险。并且学校负债的偿还责任存在着模糊性,有些高校在负债额度的控制上以负债利息成本的承受能力决定负债的多少,几乎不考虑学校偿还本金的问题。高校的建设规模与潜在的招生规模不匹配。高校贷款用于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需要有预期的生源和经费收入的支撑。在目前高校还贷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的单一渠道时,高校预期收入无法实现必然造成资金紧张,这将直接影响债务的偿还能力,产生负债风险。
(三)高校教育成本支出加大直接导致高校财务风险
扩招给高校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的增加,但增收不减支、增收不增效,学费等收入并不能完全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满足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的对教学教辅设施、设备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经费增长的需求,用于高校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而增加的成本,从而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财务支出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高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财务支出结构中日常性支出膨胀,加大了财务收支平衡的难度,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
(四)运作管理不善形成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高校在其办学过程中由于运作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高校的运营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经济责任不明,学校资产是否保持增值,与个人利益并无关联,一旦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建设性资金尤其是发展性资金严重短缺,势必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转。2.学费催缴不得力,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欠费数额越来越大,严重削弱了学校经费的自给能力,影响了学校的资金筹集,给学校财务收支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3.教学质量管理不严格,学校教学硬件、软件严重不足,教育质量管理留于形式,有的学校连续十多年未处理过一起教学事故,已面临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困难的风险,最终将导致学校声誉下降、生源严重不足,甚至被迫关门。4.国有资产管理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账实不符、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如有的学校每个院系都建有计算机房,大量购置计算机,使生均拥有计算机达数台,造成资产的严重浪费。
三、财务风险控制与规避的对策
面对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建立财务规避风险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应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借鉴ERK的风险管理思想和手段,高校应当能够及时获得健全的风险信息,识别风险种类,进而规避风险、控制风险。
(一)高校应当加强贷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
高校应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对大额贷款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应全面掌握高校贷款规模和风险状况,加强客观管理监控,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对所有贷款应实行大额贷款备案制度。将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年度贷款额度方案、具体还贷计划和措施等相关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备案。贷款高校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同时,为保证还款资金来源,应该考虑以空间置换资金来解决财务危机。高校的高负债主要是投资建设新校区造成的,多数旧校区出现了闲置,而旧校区大多位于城市中心,所处地位置优越,所以应卖掉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的旧校区来换取建设资金。
(二)严格对投资的管理(包括对校办产业的投资),加强对二级财务的监督与控制
高等学校的对外投资(包括对校办产业的投资),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评议,经学校领导集体讨论决策,并按国有资产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批准和备案后实施。高校应设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确保对外投资的安全与合法权益。据有关规定,高等学校不得从事股票投资和其他风险性债券业务。对过去发生的股票和风险性债券投资业务应妥善处理,防止投资风险转化为投资损失或继续扩大损失。
(三)对于大额资金的流动以及非常规资金支付业务,应建立集体讨论决策制度
可先由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学校内部的申请提出初步意见,经校财经领导小组对其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同意后再提交学校领导集体讨论决策。财务部门根据学校会议纪要或决定办理相关的资金业务。具体操作办法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时,作为独立法人主体的高校应坚持综合平衡、开源节流、强化预算管理,要尽可能地吸收社会资金,加强校企联合;充分利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解决学生欠费问题。预算管理作为现代高校管理手段之一,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高校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高校财务风险的存在不仅仅会对高校自身的运营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更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对其进行大致分类,描述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最终要提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在理论基础上有效实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实现由风险规避向风险控制的转化。
(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分散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债务资金占总资金比重过高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已成为引发高校财务风险最直接、最巨大的动因。如何优化高校资本结构、降低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继筹资任务之后面临的又一复杂难题。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是建立在负债数额适度、负债比率适中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可能带来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高校负债比率及负债金额要与高校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在借入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债务结构趋于合理,并且要与高校自身的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偿债保障基础相适应,安排好不同期限的银行信贷资金的结构比例,以便合理分摊各期间的债务负担,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以提高学校的信誉度,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
(五)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及财务分析评价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
在财务管理目标方面,结合“利益相关者产权论”的原理,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确定为“相关利益主体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主体包括:1.政府,作为学校的所有者、教育经费的主要投资者和公共设施的提供者,要求学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各种高级人才和科技服务;2.其他合作办学投资者,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追求投资财富最大化;3.学生(顾客),通过高考、选择学校提供的专业(产品),在交纳学费后,进入大学学习,他们要求掌握最全面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为今后谋取职业打下较高的起点和扎实的基础;4.教职员工,希望自己有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发展空间、好的待遇,能够更安心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这几个利益主体通过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家和学校经济分配政策的调动下,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资金才可能按照价值规律不断运动。这就要求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能力,在教育经费的筹资管理、分配管理、使用管理、投资和成本管理中,运用预算、定额、定员、可行性分析、预测等科学方法,开展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中,积极发挥财务的参谋、助手作用,使财务管理向“决策型、控制型”拓展。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高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会继续得到加强,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为此,高校需要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完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陶永勇. 高校扩招举债与财务风险管理[J].事业财会,2005,(4):4.
【关键词】财务风险;招生规模;规避机制
近几年来,虽然高等学校的经费收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仍然以无风险的财政拨款收入、学费收入为主,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高校是不存在财务风险的,而随着高校扩招、合并,由于高校教育经费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为了弥补这一缺口,高校纷纷通过银行贷款来扩大规模建设投资,即所谓举债兴教,因此,当前的高校是存在财务风险的。正确认识高校财务风险、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规避机制已成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威胁高校资金安全的财务风险分析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狭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作为非盈利事业单位的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财务活动中资金支付难以为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财务风险不会表现为资不抵债,也不会因为过高的负债率而破产,但是高校的流动资金是有可能出现短缺的,也可能发生不能按时发放教职工工资津贴、日常开支资金严重短缺等现象。根据高校财务活动的特点,笔者把高校财务风险归为三类,即:高负债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
(一)高负债风险
1999年以来,国家大力提倡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并且相应允许高校向金融机构贷款,很多高校抓住发展机遇,使在校生规模成倍增加,并一次征地数千亩,用于建设现代化的一流校区,这样一方面是高校建设的大举扩展,另一方面是国家教育投资的缓慢增长,高校出现了大的资金缺口。高校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主要靠银行贷款来填补,而银行贷款是有偿使用资金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有明确的资金使用成本,即贷款利息,而且约定了资金的偿还期限。每贷款一亿资金,每年至少就要偿付700多万元的利息。利息的按期支付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而学校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只能通过学校的各项收入来偿还。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同时学生缴费已无上升空间。对许多高校而言,其所取得的收入能够维持学校基本运转已经困难。还贷资金明显不足,一旦进入还贷高峰期,极容易造成流动资金短缺,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科研等各项教育事业的正常开展。因而,高债务风险已构成威胁高校资金安全的主要财务风险。
(二)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活动所形成的资产有四类:教学用固定资产、后勤经营性资产、校办产业、股票证券等金融资产。这四类资产中,能够给高校带来净现金流入的只有后三种资产。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全国高校大部分的校办产业都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经营的状态;投资于金融资产的,也不乏在证券市场上遭到惨败的现象;而由于体制上的问题,后勤经营性资产能给高校带来的现金流量往往有限。因此,从长远来看,高校存在长期投资风险。近几年,高校扩招之风甚烈,存在严重的过量投资现象。表现为高校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力,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超过了高校的资金负荷,由此形成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
(三)资金支付风险
资金支付风险主要来自大额采购活动,是由基建维修工程形成的欠款所引起的。如高校成批量采购教学仪器设备、用具等,而这类采购一般是在合同约定的时间或验收合格后付款,供货方亦习惯于按付款进度开具销货发票,因而所签购货款一般都没有进入高校的负债账簿中。财务部门难以对此进行监控,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深层思想根源
高校的财务风险决非朝夕之间就突如其来,往往是由于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和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危机爆发,措手不及。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由于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国家预算的约束下,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导致高校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不强,对财务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地开展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风险意识淡薄是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高校借款费用过高、学费欠交现象严重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现在很多高校校区发展加大,贷款规模随之扩大,负债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不匹配,导致潜在的负债风险。并且学校负债的偿还责任存在着模糊性,有些高校在负债额度的控制上以负债利息成本的承受能力决定负债的多少,几乎不考虑学校偿还本金的问题。高校的建设规模与潜在的招生规模不匹配。高校贷款用于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需要有预期的生源和经费收入的支撑。在目前高校还贷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的单一渠道时,高校预期收入无法实现必然造成资金紧张,这将直接影响债务的偿还能力,产生负债风险。
(三)高校教育成本支出加大直接导致高校财务风险
扩招给高校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的增加,但增收不减支、增收不增效,学费等收入并不能完全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满足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的对教学教辅设施、设备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经费增长的需求,用于高校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而增加的成本,从而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财务支出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高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财务支出结构中日常性支出膨胀,加大了财务收支平衡的难度,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
(四)运作管理不善形成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高校在其办学过程中由于运作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高校的运营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经济责任不明,学校资产是否保持增值,与个人利益并无关联,一旦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建设性资金尤其是发展性资金严重短缺,势必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转。2.学费催缴不得力,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欠费数额越来越大,严重削弱了学校经费的自给能力,影响了学校的资金筹集,给学校财务收支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3.教学质量管理不严格,学校教学硬件、软件严重不足,教育质量管理留于形式,有的学校连续十多年未处理过一起教学事故,已面临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困难的风险,最终将导致学校声誉下降、生源严重不足,甚至被迫关门。4.国有资产管理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账实不符、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如有的学校每个院系都建有计算机房,大量购置计算机,使生均拥有计算机达数台,造成资产的严重浪费。
三、财务风险控制与规避的对策
面对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建立财务规避风险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应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借鉴ERK的风险管理思想和手段,高校应当能够及时获得健全的风险信息,识别风险种类,进而规避风险、控制风险。
(一)高校应当加强贷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
高校应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对大额贷款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应全面掌握高校贷款规模和风险状况,加强客观管理监控,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对所有贷款应实行大额贷款备案制度。将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年度贷款额度方案、具体还贷计划和措施等相关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备案。贷款高校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同时,为保证还款资金来源,应该考虑以空间置换资金来解决财务危机。高校的高负债主要是投资建设新校区造成的,多数旧校区出现了闲置,而旧校区大多位于城市中心,所处地位置优越,所以应卖掉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的旧校区来换取建设资金。
(二)严格对投资的管理(包括对校办产业的投资),加强对二级财务的监督与控制
高等学校的对外投资(包括对校办产业的投资),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评议,经学校领导集体讨论决策,并按国有资产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批准和备案后实施。高校应设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确保对外投资的安全与合法权益。据有关规定,高等学校不得从事股票投资和其他风险性债券业务。对过去发生的股票和风险性债券投资业务应妥善处理,防止投资风险转化为投资损失或继续扩大损失。
(三)对于大额资金的流动以及非常规资金支付业务,应建立集体讨论决策制度
可先由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学校内部的申请提出初步意见,经校财经领导小组对其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同意后再提交学校领导集体讨论决策。财务部门根据学校会议纪要或决定办理相关的资金业务。具体操作办法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时,作为独立法人主体的高校应坚持综合平衡、开源节流、强化预算管理,要尽可能地吸收社会资金,加强校企联合;充分利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解决学生欠费问题。预算管理作为现代高校管理手段之一,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高校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高校财务风险的存在不仅仅会对高校自身的运营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更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对其进行大致分类,描述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最终要提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在理论基础上有效实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实现由风险规避向风险控制的转化。
(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分散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债务资金占总资金比重过高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已成为引发高校财务风险最直接、最巨大的动因。如何优化高校资本结构、降低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继筹资任务之后面临的又一复杂难题。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是建立在负债数额适度、负债比率适中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可能带来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高校负债比率及负债金额要与高校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在借入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债务结构趋于合理,并且要与高校自身的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偿债保障基础相适应,安排好不同期限的银行信贷资金的结构比例,以便合理分摊各期间的债务负担,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以提高学校的信誉度,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
(五)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及财务分析评价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
在财务管理目标方面,结合“利益相关者产权论”的原理,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确定为“相关利益主体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主体包括:1.政府,作为学校的所有者、教育经费的主要投资者和公共设施的提供者,要求学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各种高级人才和科技服务;2.其他合作办学投资者,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追求投资财富最大化;3.学生(顾客),通过高考、选择学校提供的专业(产品),在交纳学费后,进入大学学习,他们要求掌握最全面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为今后谋取职业打下较高的起点和扎实的基础;4.教职员工,希望自己有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发展空间、好的待遇,能够更安心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这几个利益主体通过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家和学校经济分配政策的调动下,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资金才可能按照价值规律不断运动。这就要求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能力,在教育经费的筹资管理、分配管理、使用管理、投资和成本管理中,运用预算、定额、定员、可行性分析、预测等科学方法,开展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中,积极发挥财务的参谋、助手作用,使财务管理向“决策型、控制型”拓展。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高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会继续得到加强,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为此,高校需要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完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陶永勇.高校扩招举债与财务风险管理[J].事业财会,2005,(4):4.
关键词:社保基金;资格认定;决策监督;指标设计;清收监督
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如何在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佳增值,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政府管理的投资于政府债券的基金,由于过于强调安全性而使得实际投资收益率过低(在物价指数较高时甚至是负数);而社会保险基金对经济增长有独特的作用,即如果投资的体制与方向能有效地利用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现代金融手段,并适应市场经济原则,则能有效地配置资本资源,促进有效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已上升到对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较高层次,这是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多样化投资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如何规避风险,尽快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监督体系,是我们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社保基金营运监督体系应包括营运机构资格认定、投资决策监督、营运监督主要指标设计、不良资产的清收监督等四大内容。
一、对营运机构资格的认定
我们认为,社会保险基金为了实现有效、安全增值,可以利用金融机构的行业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来实现;而对营运机构的选择和资格认定(实行准入制度),就成了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监督的首要问题。
1. 托管金融机构的资格认定。承担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的机构应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是法定的金融机构;(2)必须是连续三年来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和政策,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的金融机构;(3)必须有连续三年来团结、廉洁、守法、奉公,能力强、富于开拓进取精神,深得群众信赖的领导班子;(4)总资产、净资产的规模必须连续三年来位居同类金融机构的前五名;(5)流动比率应连续三年来位居同类金融机构的前五名;(6)净资产收益率应连续三年来位居同类金融机构的前五名;(7)在金融机构资信等级中为AAA水平。
对全部符合上述条件的金融机构,确认其社会保险基金营运资格。准入后,可以设计将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基金委托其经营,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并要求其盈利水平要高于该托管机构前三年平均净资产盈利水平;在此基础上允许该托管机构按盈利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比如说5-8%),对社保基金营运增值部分实行免税优惠政策。同时,社会保险监督机构应对营运机构密切跟踪,一旦发现其有违反金融法规行为,或有关准入指标下降至不合理程度,又没有合理解释时,应取消其营运资格。
2. 按国际惯例组建社保基金公司。将社保基金的监管和营运分离,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专司社保基金的监管;社会保险基金公司专司社保基金的营运,承担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职能。社保基金按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规范性的组建和运作,将所托管的社保基金,在国债市场,甚至资本市场上选择风险小且收益好的资产进行投资组合。这种方式可以使社保基金的运作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法制化、规范化、市场化的监管和运作,使社保基金的管理运作体系更趋完善,更好地实现社保基金的运作目的,更大地发挥其社会保障的职能和效应。
二、投资决策监督
营运机构获准营运资格或社保基金公司组成后(可称为社会保险基金托管机构),必须运用现资组合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规范营运。在投资决策监督体制上,可考虑采取社保基金托管机构内部控制监督社保行政监管机构监督社保监督委员会监督的三个层次的决策监督模式。
三个层次的投资决策监督既密切联系又各自分工,从监管的角度看,一个层次高于一个层次,这样构成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决策科学、规范的有机整体。
(一)社会保险基金托管机构的内部控制监督。在受托的金融机构或社保基金公司内,应建立风险控制决策系统:(1)建立以一级法人制为核心的授权分责制度,变分散、失控的决策系统为统一管理、集中控制、分级负责的决策系统;(2)建立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由个人专断或无人负责、推诿拖沓的决策系统,转向集中集体智慧、明确决策人责任的决策系统;(3)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对重大投资项目,组织有关专家论证,作出可行性分析。
(二)社会保险基金行政机构的监督。在社保行政主管机关内部,可成立基金投资决策监督管理机构,集中机构内有关专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研究制定投资决策的监督办法和策略,按国家社保基金管理的政策和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规定的投资方向以及审定的托管数额,协调各方因素,防范与控制各种风险因素,确保投资营运稳健。要注意,不同险种的保险基金应分开运作,因为险种不同,偿付准备亦不同,从而对时间的要求、操作周期以及相应的投资手段亦有所不同。
(三)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不仅行使对基金日常收支管理的监督,而且还要行使对基金营运投资决策的监督,因而是最高层次的投资决策的监督。概括地说,应着眼于从宏观经济、产业调整、改革趋势等大的方面去研究投资战略问题,要有大思想、大预见、大决策;应从经济运行的周期和趋势方面,从政策优势方面,从整体上去把握投资营运的方向。特别是要研究我国加入WTO之后投资环境变化的趋势,作短、中、长不同时期的综合各方面要求及变化的投资分析。基金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可以设计为:
1. 确定投资方向。应根据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的政策和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趋势以及基金的积累量等情况来决定。笔者主张投资的重点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存入商业银行。这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投资手段,可以根据存期长短、利率高低来选择最佳的存款组合。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保值增值。但随着银行风险相对集中,以及各家银行风险情况的不同,可以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评级情况来进行选择。如果通货膨胀、币值不稳定,这个投资手段则很难使基金保值增值。
(2)购买债券。重点购买本国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如公债、国库券等。此项投资有国家信誉作保证,风险度为零,而且收益率往往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其次可以考虑购买副省级城市以上的地方政府债券,如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债券等。此项投资有副省级以上的地方政府信誉作保证,风险度较低,但比国债略有风险,而且收益率一般也都与国债接近,亦高于同期银行存款。但是,对购买企业债券则要慎之又慎,因为在转轨时期,企业具备在市场经济中的适应能力有一个过程,经营的压力较大,风险也较大。笔者主张,近期可以不予考虑,但从长远来看,待条件成熟后,可慎重选择、适当考虑、严格控制。
(3)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也就是说主要进入深沪股票市场。这是风险最大,而且回报也可能最多的投资领域。由于上海、深圳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已接近1000家,各个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资本结构、市盈率差异很大,因此,如何确定投资方向和股票市场的投资组合,成为对投资者的管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和金融技巧应用能力的考验。受托营运社保基金的金融机构能否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较大程度上要看他们在资本市场中的运作情况。如果运作情况达不到良好状态,则可能被取消受托资格,不再允许其营运社保基金。
(4)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国家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较小,有稳定的未来收入现金流,而且项目运行时间长,一般情况下回报率也较" 高。新加坡的公积金就大量投资机场、港口、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本的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也被委托投资于高速公路、住宅和农业等基础设施。
(5)其它方式的投资。除以上几类投资之外,如果有风险小、且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投资方式亦可考虑。比如说委托国有商业银行发放安居房按揭贷款。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安全度与银行定期存款相同;二是有利于促进消费信贷,扩大内需;三是有利于增加百姓的社会福利保障,加强社会稳定;四是由于安居房按揭贷款质量很好,有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优化,增加银行的收益和派生存款。又如,在经济稳定时期,亦可适当考虑不动产投资。由于不动产投资风险较大,周期较长,必须对宏观经济的长期走势作出准确判断,在不动产价格远低于其价值时,运用少部分可长期积累的保险基金予以购入,立足长远投资。
2. 根据社保基金行政监督机关调查了解的情况,审批有关金融机构申请托管社保基金的营运资格和托管社保基金的总量。
3. 对受托管理社保基金的金融机构实行最高层次的监督,并对违规营运的单位和个人作出处罚决定。
三、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监督主要指标的设计
社保基金具有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我们在监督指标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社保基金偿付的需要,同时考虑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对基金营运监督指标的设计,没有先例可循,可按照考核资产状况的惯例,从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笔者提出以下设想,供同仁探讨:
1. 备付金指标。备付金是指存于国有商业银行用于预备未来短期内支付需求的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险种基金之和的备付金指标,可设计为不低于前两个月的偿付额,用公式表述为:某险种备付金大于等于前第一个月偿付总额+前第二个月偿付总额。当然,银行存款的存期要科学安排。
2.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方向的监管指标。社保基金结存总额扣除各险种备付金之后,可以考虑参与投资营运。这里提到的几个概念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
社会保险基金结存总额=历年各险种基金滚存结余额+当年征集收入-当年偿付支出+基金当年各项收益(当前主要是国债、存款等利息收入)。
可参与投资营运的社会保险基金数额=社会保险基金结存总额-各险种备付金。
对可参与投资营运的社保基金,可根据西方国家近百年的经验和我国目前经济走势、经济结构和金融风险的分布,来设计监管指标。建议考虑以下因素:
(1)债券比例。前面论述到,国债、副省级以上的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较小,特别是国债,风险度为零,其流通性仅次于银行存款,并随时可以到国债市场交易变现,且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笔者主张,可参与投资营运的社保基金购买债券的比例不应低于40%,而且绝大部分尽可能购买国债;在基金购买力超过国债供应量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量购买副省级以上的地方政府债券。
(2)资本市场比例。购买股票有可能收益最高,如果决策准确,又赶上上涨行情,年盈利率翻番的情况也确实在中国股票市场出现过。但常言道“高风险、高回报”,这种可能出现的高回报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原投资总额市值损失80%以上的情况也同样在中国股票市场发生过。因此,根据保值、增值的原则,不可不为,亦不可胆大妄为;应贯彻审慎的原则,不管托管机构的金融技巧应用能力有多高,研究判断能力有多强,笔者主张在这方面的最高投资比例不宜超过30%。
(3)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比例。前面对此进行了论述,但此类投资最大的问题是流通性较前类投资相对差一些。一旦遭遇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基金的保值、增值则有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建议在这方面的投资应控制在20%以内。
(4)其它方向的投资比例,建议按不超过10%的比例控制。
3. 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监管指标。对社会保险基金备付金选择存放的商业银行以及基金投资营运的各类投资方向的风险监管,可以参考、借鉴、吸取《巴塞尔协议》中有关对世界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经验的做法。因为《巴塞尔协议》是人类对银行诞生几百年来风险监管经验教训划时代的高度总结,并从此制定了今后全球各国银行通用的风险监管标准;它不仅对银行本身,也对各行各业的风险监管极具启发性。其重点之一是资产风险的评级经验。我们可根据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分类建立风险等级制度,具体指标分述如下:
(1)银行存款资产风险度,建议按10%控制。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其注册资本金属于全资国有,国务院授权经营,因此,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风险,在这种意义上暂时可视同趋近于零。对其它商业银行风险的测评则可以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评级,并结合授信权重风险的比例来计算。
商业银行存款风险度=
其中:权重风险资产额为某类资产数额与该项资产的权重风险之乘积(下同)。
(2)债券资产风险度,建议按5%控制。其中,国债风险度为零,副省级以上地方政府债券风险度可以参照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办法,即按20%来设计。
债券投资资产风险度=
(3)资本市场中股票资产风险度,这是最难计算准确的一项风险度。股票市场情况复杂,变化迅速,不仅受上市公司自身的总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产业结构、盈利水平、股票市值、市盈率等指标的影响,同时亦受国际、国内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及经济政策的影响。但是,经济运行总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只要认真探讨、科学分析,就有可能科学地设计出不同上市公司的风险权重。建议此类资产风险度控制在36%以下。
股票投资资产风险度=
(4)基础设施投资资产风险度,建议控制在20%以下。对此类投资的每个项目,按照收益与风险相比较,收益大而风险小就多投资的原则,科学计算其投资,确定每个项目的风险权重。
基础设施投资资产风险度=
(5)其它投资资产风险度,建议控制在25%以下。
其它投资资产风险度=
(6)社会保险基金总资产风险度。如果以上五项风险监管指标能够得以落实,此项总资产风险度则可以控制在16%以内,也就是控制在较低水平之内,较好地维护了社保基金的安全性。计算公式为:
社会保险基金总资产风险度=
4. 社会保险基金资产收益率。原则上,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作,其资产收益率最低要达到3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或者3年期国债利率水平,使社保基金整体有效增值,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否则,就失去了营运增值的最初意义。当然,国家对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也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而调整,而我们设计的这项监管指标则亦应随之调整。
四、不良资产清收监督
社保基金投资营运,必然会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少量不良资产。因此,对风险资产实行清收监督,就成了社会保险基金化解风险因素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1. 社保基金托管金融机构的清收工作
(1)建立统一协调、相互配套的不良资产清收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资产清收小组负责,聘请法律顾问及有关职能部门组成,对不良资产统一管理,具体组织协调和清收。
(2)建立严格、完善的诉讼时效管理制度。要将所有不良资产在一发生逾期时,就纳入诉讼管理中,建立诉讼时效管理台帐和档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上报关于不良资产追踪情况的报告。在准备转入法律程序时,要建立完整的诉讼档案,直到依法清收完毕后,再统一归档存放。
(3)建立清收岗位责任制。要将清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明确责权,以此为据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2. 社保基金行政主管部门的清收监督
1建立对托管机构社保基金不良资产量化考核的清收监管指标体系。包括不良资产清收率、已结案诉讼执行率、资金回收率等指标。
(2)对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给基金安全造成一定危害的社保基金受托机构,要取消其受托资格。
(3)对形成坏帐的不良资产,应按一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及时核销。
————————
参考文献:
1邓大松. 社会保险比较论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2邓大松.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李珍. 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投资收益寒碜、历史遗留问题多、项目开工延后、在售货源稀少、销售周期漫长等诸多软肋让其在房地产界长期沉寂。
2012年最后一个季度,珠江实业因为囤地风波、股票异常波动、高价拿地事件在资本市场上充分表演了一回。从2012年10月25日收盘价6.81元起步,到2012年12月31日为止,短短2个多月,一路飙升至16.59元的最高点,最高涨幅143.6%。
珠江实业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吹响了重整旗鼓的号角。虽然作为一个地方国资企业,珠江实业曾得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是2012年1-9月售楼收入只有13亿元,与2012年万科的销售额1400多亿元相比,差距近百倍。
对于珠江实业来说,最大的硬伤是它平均每年连一个新项目都不能保证。因为前几年,珠江实业重心没有放在房地产业务上,却偏好投资,让其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虽然该公司目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加大经营活动的投入,向湖南、海南等省扩张。但是其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依然值得怀疑。这对于借珠江实业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89.03%爆炒其股票的各路资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只是财务在合理利用资金。公司一直在积极寻求拓展,主要区域是珠三角和长株潭。具体的规划会在2012年年报中公布。”珠江实业证券事务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每年开发不足一个新项目
珠江实业的前身是广州珠江房地产公司,是原广州珠江实业总公司(广东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的全资附属企业,初创于1985年4月。1992年10月,改为股份制企业。1993年10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珠江实业自上市以来,曾于1993年、1994年、1995年连续取得突出的经营业绩,每股收益都在0.50元以上。但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经济虚热,房地产业在疯狂的炒作中达到膨胀的顶峰,珠江实业也因此吞下了地价高峰期的苦果。
2000年,是珠江实业发展的一个拐点,这一年,它首进亏损榜。珠江实业主营业务利润亏损1214万元,净利润亏损逾1亿元。而应收账款中酬金挂账2.16亿元,使其出现虚增资产和负债,存在经营风险。同时,存货比例过高以及高成本的滞销积压商品房构成了存货的大部分,占用了大量资金。而这一状况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改观。
此后,珠江实业甚至几年才开发一两个项目,并且新项目开发也拖泥带水,进展滞缓,而这些项目,也基本就是其之后1-3年的主要利润来源。开工延后、货源稀少、销售周期漫长,可想而知,珠江实业在当时的窘境。
珠江实业在2002年报中坦言:“公司现有土地资源占用了大量资金,是公司盘活存量、实现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珠江实业还称,对金盛项目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已经进入项目启动阶段。但是,金盛项目却拖沓到2005年才入市。
2004年12月17日,珠江实业公告称,在长沙市开福区竞得一块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的地块,约合390亩,该地块即珠江花城一期用地。而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期成本很低,只有40万元/亩,折合楼面地价成本仅500元/平方米。2005年9月份,该项目启动。之后,其又低调拿下了二期471亩土地。
珠江实业在2005年年报中称,2006年要“尽快启动赤岗项目”、“精心筹备珠江新城项目”,其更称珠江新城项目“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项目”,而这则得益于珠江新城地块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珠江新城L3-1、L3-2地块,其实就是近期“珠江实业在珠江新城囤地20年”的传闻中的原型,也是目前珠江璟园项目的所在地。
1999年,珠江新城L2、L3-1、L3-2地块,由珠江实业联合广州宏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宏瀚公司” )纳入囊中,是珠江实业与广州合富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宏瀚公司三方合作开发的项目,虽一直声称要开工,却丝毫未见动静,后又摊上与合作公司的合同纠纷案。
珠江实业2005年年报称:“2005年底,珠江实业与合作方广州合富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宏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三方一揽子协商解决三方之间所有的七个仲裁及诉讼案件,并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谅解备忘录”,珠江实业由此正式获得珠江新城L3-1、L3-2地块开发权(项目名为珠江璟园),宏瀚公司则获得珠江新城L2地块的开发权(项目名为尚东君御)。直至此,拖累珠江实业长达数年、总共涉及金额超过数亿元的7个连环诉讼均得到和解。
但是实际上,赤岗项目,即珠江新岸公寓,权益开发面积5.65万平方米,原本预计2005年7月开工,直至2006年7月5日开工并投入建设。而珠江新城南区项目直到2009年8月开工,而北区高层更是直到2010 年1月底开工,拖沓程度可见一斑。
2008年,珠江实业1.56亿元的价收购珠实集团旗下S8地块,折合楼面地价仅仅为3850元/平方米,但该项目开发依然延续了其慢条斯理的开发风格。在2012年半年报中,珠江实业仍称“预计2012年第四季度正式开工”。
珠江实业证券事务部相关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S8项目在2012年12月5日已经开工了。”
在珠江实业每年连一个新项目都不能保证的背后,隐藏着其不务正业、偏向投资领域的事实。
不务正业吞苦果
“据我了解,珠江实业决策层已经偏向投资领域做事情,房地产板块已经弱化了,这个是之前和他们公司内部人员聊的时候说的,这或许是它在房地产领域表现越来越低调的原因。”一位接近珠江投资的地产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事实确实如此,珠江实业至少在12年前就开始偏好投资,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了证券市场,但是,投资收益却寒碜不已,这在其历年年报中有迹可寻。
2000年年报中,珠江实业称:“公司的长期投资基本上没有回报,公司拟通过对所投资项目进行债权债务重组、转让的方法解决。”
2002年,珠江实业仅有淘金华庭一个新项目入市,全年营业净利润约1500万元。但是其却耗费2200万元来投资,包括投资200万元参股广州市听云轩饮食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利用2000万元投资证券市场。然而结果却是,全年投资收益竟然亏损45万元。
2005年,珠江实业在工程项目的投资不过1亿元,全年净利润依旧没有多大起色,约1800余万元,但证券市场的投资却达到了3000万元,其中股票投资约2400万元,基金投资约600万元。不过,全年投资收益仅13万元。
珠江实业2009年年报称“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利用自有资金用于新股申购”,但是,仅仅“取得投资收益58万元”。
根据2010年年报,珠江实业实现营业总收入6.52亿元,营业利润尽管同比增长111.27%,但也仅1.78亿元。而同是昔日“三大家”之一的越秀地产,其在广州市场的合同销售额就已达到88亿元。
由此可见,分心投资不但没有带来相当的收益,反而让珠江实业食下了不务正业的苦果,其在地产黄金时期内没能抓住机遇实现鲤鱼跃龙门,而是日渐式微,沉寂在房地产市场。或许也正是基于此,珠江实业也开始意识到重振旧业的重要性。
从2010年开始,珠江实业开始大幅减少投资、重点发展主业。2010年、2011年其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仅分别为348万元、108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分别为367万元、274万元。而与此同时,经营活动投入大幅增长,2010、2011年该数据分别为7亿元、12亿元。
去化能力不足
黯淡十余年,珠江实业急于改变现状。
珠江实业201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项目拓展的力度。拓展管理部开展保障房政策研究、三旧改造政策研究,把握政策动态,寻找市场机会,完成了株洲、长沙、广州等城市市场调研,对一些重要地块进行了初步可行性分析。”
在2012年半年度报告中,更可以窥见珠江实业对于复兴的渴望。珠江实业称:“公司在长株潭、珠三角以及海南等地区完成了数十个项目的考察以及可行性研究,收集了大量的项目拓展信息”,“下半年,珠江实业将以土地拓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珠三角区域、长株潭区域、海南区域为重点,并充分利用公司较充足的现金储备优势,通过探讨合作参股、收购兼并和新项目拓展等多种途径,快速扩大主营业务规模;通过快速复制,打造珠江花城系列、颐德公馆系列产品,开发精品商业地产以及拓展高端旅游地产项目。”
错过黄金十年,早已时过境迁,如今珠江实业意欲复兴,土地仍是第一要务,只不过,其必须以高成本为代价来交换。
2012年10月16日,珠江实业在长沙珠江花城项目周边花4.16亿元拿下5万平方米的商住地块。2012年11月30日,珠江实业竞得“荔湾区珠江以南、滘口大街以北、滘口涌以西AF010114”江景宅地,但却付出了总价10.5亿元、配建3100平方米安置房的高成本,楼面价高达1.42万元/平方米。
这两次拿地成本,与其当年长沙地块500元/平方米、S8地块385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珠江实业在售项目仅珠江璟园、珠江花城,该两项目结算让其利润实现增长。珠江实业三季度报显示,2012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89.03%;基本每股收益0.93元。其中,7-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亿元,同比增长230.80%。
尽管利润大幅增长,但是珠江实业去化能力仍显不足。2012年初,其存货约16.3亿元,而截至2012年9月30日,存货还有15.4亿元。
“珠江实业前几年重心没放在地产上,运作机制也慢。近年来其对市场反应也发生了变化,发展加快。对于珠江实业来说,不能贪快、贪多样化,需要先做大做强几个项目,必须脚踏实地。”中原地产项目总经理黄韬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去化能力不足,也必将影响珠江实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50%资金豪赌投资物业,2012年零拿地
万通身陷商业地产泥淖 2%回报率不如存银行
本报记者 刘成昆 发自北京
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600246.SH,以下简称“万通地产” )在2012年年底连续两次出售旗下商业地产公司股份回笼资金。
2012年12月22日,万通地产公告称,已于12月21日与天津融创置地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3.48亿元的交易对价将持有的天津泰达城市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城开” )23.5%的股权转让给对方。不久前的2012年10月29日,万通地产又以4.2亿元的交易对价将持有的天津和信100%股权中近49%的股权转让给昆山博远万智投资中心。
近年,国家对房地产进行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调控,住宅市场遭遇寒冬,万通地产开始加大商业地产比重。但万通地产一连两次出售股份的子公司均为商业地产公司。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12年万通地产商业地产回率低,物业出租收入占比仅2.2%,现金流不断下降。不排除万通地产借出售子公司股权来改善现金流。2012年三季度,万通地产现金流仅为7.1亿元,较2011年同期的11.9亿元下降40%。
更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公司2012年下半年在土地市场密集拿地不同的是,2012年全年万通地产都没有拿地,疑万通地产身陷商业地产,资金链出现问题,无力拿地。
时代周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万通地产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时为止,未得到任何回复。
转让子公司股权获利5.7亿
此次万通地产转让两个子公司股份引起业内关注。
万通转让的泰达城开设立于2003年,由泰达股份与其控股股东泰达集团共同成立,2007年,万通地产以3.9亿元的价格收购泰达股份所持泰达城开47%的股权,成为该项目公司第二大股东。
以2012年9月30日为基准日的资产评估报告显示,泰达城开总资产29.85亿元,净资产5.92亿元。交易完成之前,万通地产持有泰达城开47%的股权;交易完成后,万通地产持有泰达城开的股权将降至23.5%。
泰达城开的主要资产为天津泰达城项目,该项目坐落于三岔河口地区,整个泰达城占地面积为85.1公顷,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包括6大区域,泰达广洋金领国际(R2地块)、泰达万通上游国际等4个高端住宅项目(R1、R2、R4、R5地块),一个大型综合商业区(R3地块)以及一个堤岸亲水休闲区(A1地块)。其中,R1、R3和R5地块由万通地产于2007年以3.93亿元从泰达股份手中购得。
据公开信息,泰达城目前已经建成的是一些临街商铺,包括超市、餐饮等业态,面积不大。不过后期在建的商业部分体量比较大,需要大量资金。
天津和信转让后,昆山博远万智投资中心应支付给万通地产的转让价款预计为4.2亿元。截至2012年4月30日,天津和信的总资产为4.65亿元,净资产为4.47亿元,净资产评估值为8.58亿元,增值率为91.73%。
天津和信主要开发天津信达广场2期项目,该项目位于和平区小白楼地区,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占地面积9231平方米,地上建设面积64617平方米。
转让泰达城开23.5%的股权后,万通地产称预计可获得1.5亿元的投资收益,将有利于推进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优化公司资产结构。而在转让天津和信后,万通地产可获得资金4.2亿元,将有利于推进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有效拓展融资渠道。
虽然万通一惯模式是“傍大款”,即寻找有实力的开发商合作开发项目,但这一系列的表述难以掩饰万通地产缺钱的可能。时代周报记者也注意到,万通地产2011年商业地产的表现不乐观。
万通地产2012年没有拿地,而其他公司在下半年地产市场回暖后,纷纷投入几十亿甚至百亿资金拿地。易居中国分析师严跃进认为,万通控股公司董事长冯仑在拿地方面一直坚持反周期论,认为土地并不稀缺,在别人拿地时自己要冷静。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万通地产50%的资金投向商业地产,但商业地产的回报却极为有限,可能万通地产陷于这些项目无法自拔,无力再拿新地。
商业地产回报率仅2%
住宅地产调控日趋严厉,让万通地产下定决心加大商业地产的开发力度。
2011年4月,万通地产对外宣布进军商业地产,当时万通地产新任董事长许立对外称,公司将在数年内实现商用物业收入占总收入15%、利润占总利润30%、投资型持有物业占总资产20%-30%的目标。
2012年4月,万通地产母公司万通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万通控股,定位于投资控股公司。万通控股围绕地产行业打造两大业务板块:直接投资和基金投资。万通称这种模式是在拿地前夕,即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实现股权合作,共同开发,降低自有资金投入,同时可以转让大部分股权,享受土地溢价;在开发和建设阶段,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银团贷款或信托资金,同时整合各项资源,收取开发管理费。
万通地产主营业务为住宅的开发和销售,以及商用物业的开发和出租,主要业务地区为京、津地区,已经在上海、杭州、成都,将来可能还要在三亚投资。近年来,该公司制定向商用物业转型,以期商用物业与住宅业务并重的经营战略。
万通地产坚持“滨海新区、美国模式和万通价值观”的既定战略,而转型期的策略安排则是:在住宅领域将会巩固并拓展改善型需求客群,增加度假和休闲产品,丰富住宅产品线;在商用物业领域将会坚持美国模式,以万通中心为主轴,租售并举,采用创新的融资渠道,提升专业运营能力。
2011年4月,万通地产以15.5亿元获得上涨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4号地块。该地块面积约2.79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0.27万平方米,规划用途为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2010年12月23日,万通地产联合多家公司携手获得了北京CBD地块中的Z3地块,地块也为商业用地。
截至目前,万通地产经营中、在建及待建的投资型商用物业项目已达到8个,包括北京万通中心D座、北京CBD核心区Z3地块、天津万通中心、杭州万通中心、天津泰达城R3地块和上海虹桥地块等,规划建筑面积高达113万平方米,至2015年,万通地产自持的营业中投资级物业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持有物业估值超150亿元。
而为了转型商业地产,冯仑退任董事长一职,由熟悉商业地产的原总经理许立当董事长,当时冯仑对外宣称,如此安排是便于为万通地产的商业化转型布局。“新的董事会引入了更多具有商业地产以及地产金融方面经验的管理层,目前公司有50%左右的投资在商业地产,转型商业地产出于公司对大周期的理解和把握。”
许立表示,在进军一线城市之后,万通会着力于现有的产品,而不是追求不断持续地扩大规模。“在未来10年之后,万通地产也可以在行业地位、专业能力上,能够跟万科这样的公司形成相匹配的能力,这是万通地产的目标。”
但记者发现万通商业地产的回报率极为有限,2011年万通地产的物业租金收入仅1.06亿元,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46.78亿元,物业出租收入占比仅2.2%。
冯仑说,目前万通地产有50%左右的投资在商业地产,投入重金却没有理想的回报,这一切可能对万通地产造成巨大的压力。并且目前万通地产旗下有很多大型项目正在开发,开发如此多的大型地产项目,需要巨额资金。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有些企业过于追求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是错误的。首先,过度负债会抵消减税增加的收益。因为,随着负债比重的增加,企业利息费用在增加,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加大。这时,无论是企业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会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即要求提高资金报酬率,从而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大大提高。其次,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虽然低于其它筹资方式,但不能用单项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只有当企业总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因此,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直至达到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方能实现企业最大化这一目标。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目前,海西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海西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海西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海西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也必然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五)企业内部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海西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在海西,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金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此外,企业库存周转率不高,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无法实现销售,或者材料物质变质,也就表现为存货变现困难。而存货流动性差,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造成资金无效占用,加重财务负担。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慎造成的损失。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控制
1.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产生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海西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我们可以,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通过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首先,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对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因素进行监控,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其次,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一般来讲,企业都会有债务负担,所以便有筹资风险。而一个全部拥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根据预警信息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并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
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
2.合理确定债务规模。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确定负债规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如警惕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影响、防范财务风险和关注财务拮据成本。我们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根据上文提到的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2)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3)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首先,在资金结构中,若负债的比例过大,即过度负债经营,那么依赖于外界的因素过多,也就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生产经营环节稍有脱节,资金回收不及时,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了企业经营利润,削弱了企业活力。其次,因负债率升高,财务风险加大,在财务杠杆作用下自有资金收益率下降,企业承受能力降低,偿还能力减弱。一旦企业出现坏账,产品积压,那么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危机。所以企业在调整和控制其财务风险时,一定要将这个“度”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甚至将企业引向破产的边缘。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对财务风险做出恰当的处理。财务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的事后控制,具体方法主要有: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注重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将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定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当市场不可测因素增多,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企业应及时降低股票投资在全部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建立风险控制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选择最佳资本结构,使企业风险最小而盈利能力达到最大化。企业筹措资金时,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与发展的不同时期,既充分考虑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及金融市场状况,又要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选择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与长期负债比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