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课堂常规范文

小学课堂常规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课堂常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课堂常规

第1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

1、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肜的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

3、安排练习时有趣。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

第2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常规?调控?策略

课堂调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行为的调节、控制和引导。教师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系统的课堂常规,减少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教学正常开展。课堂调控能力是衡量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方面,更是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当前小学美术课课堂纪律混乱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与小学美术学科的学科特性、课改环境、学校硬件以及师资配备等多方面都有关联,最直接的原因有三:第一,学科地位低下。第二,教师调控弱化。第三,其它原因,比如美术材料引发的纪律问题,课堂结构引发的纪律问题等等。美术学科重体验,重感受,有序地学习氛围最基本的保证。美术教师更有必要掌握有效的课堂调控策略,借助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管理课堂。

一、课堂调控策略

课堂调控最理想的方式是利用教学本身。遵循这一理念,美术教师应从时间分割、材料分配、作业布置、课堂气氛营造以及规则建立等几方面调控课堂。

1、时间调控

在时间调控上应尽量紧凑地设计教学环节,细化上课流程。例如把一节课分成几个较固定的时段,每个时段有固定的任务,久而久之形成教与学的条理性,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减少违纪事件发生。

时间分割上我们通常这样考虑:(1)留出几分钟让学生做课前准备。(2)将学习过程分成小段,帮助学生集中精神。(3)授课之前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流程,带着任务进入学习。

2、材料调控

材料问题在美术课上既重要又复杂,并且是引发美术课堂纪律问题的一大因素。

对于常规材料的使用重要的是做好规范指导。像“如何带材料、怎样放材料、何时用材料”等细节,都应变成明确规定,在一个强化期内不断提示、检查学生,养成习惯。在“带什么材料、怎样准备材料”的问题上教师事先要做成熟的考虑,如果材料问题成了减弱学习热情的因素,要及时为学生提供解决方案。

国画、纸艺、泥塑等不同课型需要用不同材料。以国画课为例:国画课需用的工具材料有8种之多,在部分学生没有带材料的情况下,容易诱发课堂混乱。此时可尝试借鉴“材料共享”的方法:将整学期需用的材料列表统计,折算价格,分配采购,统一取用。如某班负责采购毛笔,在平行班之间这一套毛笔就可以进行共享,同时,采购毛笔的班级也能共享到其他班采购的宣纸、颜料等。以此解决“带不齐材料”的问题,并通过控制材料的发放来控制学生的行为。

3、作业调控

学生发展存在不均衡性,提前完成作业的孩子往往学有余力,但如果缺乏调控,他们也许会成为课堂混乱的诱因。此时可以用“弹性作业”来填补学生在课堂上的空白时间。“弹性作业”应尽量选择用材简单、不需老师特别指导、对周围学生干扰小的内容,如折纸、涂色游戏等。

4、氛围调控

英国教育家杰伦迪.迪克西(Gererd Dixie)认为,毫无压力过于舒适的课堂环境会使某些学生会因为缺乏挑战而失去学习兴趣。过分地以游戏态度进入课堂,比较容易造成纪律问题。美术课堂可以营造一些紧张气氛,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以促进学习。例如通过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的方式,达到激趣的目的。

5、规则调控

在美术课堂可以制定一些规则,规则不在于多,在于不折不扣地执行。比如“同学发言要认真倾听。”“真诚地评价别人的作业,发出怪叫是不礼貌的。”“作业时不离开座位”等,通过强化训练,使大部分学生自觉遵守。给课堂制定规则的意义在于“用更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方式”替代“依赖教师个人权威管理的方式”。如过我们能通过建立规则,使学生都明确“课堂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需要老师时刻提醒课堂纪律就可以保证,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不可忽略的细节

1、 精心设计第一堂课

教育行为学家瑞格(Wrayy)曾提出教师的“印象管理策略”理论:“无论一位教师的工作经验多丰富,他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就为今后的工作营造了一种环境”。这意味着这“第一次接触”对师生关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所以,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应注意在学生心中建立有条理、讲原则、有决断的教师形象。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重视第一堂课,如果第一堂课未经设计,一片混乱,整个学期的学习氛围可想而知。在第一课时用图像的形式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是很好的方法。如果还能用作品实物则效果更好,能使学生对新学期的学习发生兴趣,产生迫切想参与美术活动的愿望。

在第一堂课上,也有必要专门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课的课堂规范。特别对于低年级段的孩子,还有必要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像教授一项专门技能一样教授他们如何遵守课堂规则。

2、精心打造教师形象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是教师形象树立、教师威信建立和教学成效之间的关系。当前美术课堂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几乎取代了美术老师的作用,学生无从感受老师的价值,教师在学生心中没有威望,“虽令不从”。美术教师用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这是不应该放弃的优势。

三、持久执行的方法

有序的课堂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坚持执行是成功的关键。日常执行应避免程序繁琐应考虑操作的方便有效。

首先,应梳理目前课堂存在的纪律问题,挑最需要纠正的问题下手,不要所有问题一把抓。其次,应从实际出发,寻找一些利于操作的方式监督执行。如:使用表扬卡片、设计竞赛表格等,有条件的还可利用博客等网络工具将课堂规则的执行情况公开,在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间开展对比,激励学生表现。另外,用奖励是强化积极行为也是有效方式。

课堂纪律的改观无疑对教师的个人工作、对师生感情、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成果都有积极的影响。对于美术课堂常规建立的思索还有很大空间,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有效的课堂管理》[英]杰伦迪.迪克西(Gererd Dixie)著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2006年8月第一版

[3]《教师课堂实用手册》[美]Ronald.Partin著

第3篇

一、课堂常规的内容

体育课堂常规,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常规条文的规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条:

1.课前常规。(1)教师课前的常规:教师课前在备课和编写教案的同时,应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了解场地、器械的准备和清洁卫生工作。(2)学生课前的常规:①学生课前的各种情况:学生因病、伤等不能正常上课,课前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安排。②学生服装的准备:学生除了要穿运动服、运动鞋,还要注意安全,衣袋里不装有妨碍活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乘车卡、剪刀、小刀、钥匙、笔等硬质物品。(3)师生共同准备:教师和学生在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后,应按约定提前几分钟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

2.课中常规。(1)教师课中的常规:向学生宣布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等教学程序,并预测这节课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然后逐步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适时鼓励,与学生共同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学习的要求,提示下节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有始有终地结束一堂课。(2)学生课中的常规:①学生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②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并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动作要领,与动作练习结合起来。③学生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械,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共同学习完成课的各项目标。④课结束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并协助体育教师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

3.课后常规。教师每次课后都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写好课后小结,学生都要做整理放松活动。

二、课堂常规的管理

目前的体育课堂教育实践中往往忽视或轻视了课堂常规,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教师在意识上认识到了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在行为上却忽视了策略指导和兴趣激发。作为体育教学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实践、反思、再实践,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常规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体育课堂是开放的、复杂的,学生是活泼的、多样的,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规范,让我们的教师组织教学更顺利?作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抓好课堂常规,建构好课堂常规管理系统。

1.预防为先。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我们对各水平阶段学生的了解,针对学生的特点“防患于未然”。如在开学初,针对教学内容和需要,通过和学生协商,使学生明确体育课堂上的一些合适的行为。如:(1)上课预备铃声响,体委教室门口整好队,然后带队到指定地点成横队(纵队),静等老师。(2)按照教师提示认真、到位地完成相关热身活动。(3)哨音响,嘴巴闭;看手势,快集合。(4)认真观看、听,不插嘴,不乱动。(5)分散(或小组)到指定位置,快速到位。(6)练习积极参与。(7)活动讲秩序,讲文明。(8)下课,排好路队,体育委员带回教室,做到静、齐。当然,明确了规则,还需加强巩固练习。为增强认识,可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牢记规则。

2.巧妙处理。(1)教师巧妙使用信号。如学生随便走动时,教师可以给一个制止的眼神;学生随便说话时,教师可以用右手食指放于唇间“嘘……”,或者打出暂停、停止的手势;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哨子发号施令进行指挥,对学生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制止不正常举动等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2)游戏法。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感情。通过游戏的方法来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效果更显著。(3)暗示法。对于水平一阶段的孩子,直接的提醒、教育起着很大作用。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了水平二甚至水平三阶段,采用直接方法,可能效果并不是太显著,一些特别的学生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就可以考虑一下使用暗示法。如“指桑警槐”,即在发现学生课堂违规行为后,不直接去批评、提醒他,而是通过表扬该生边上的优秀学生来暗示他。(4)生生管理法。新课标提倡让学生自主管理。通过生生管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压力,对学生的常规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4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

1、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肜的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如我在新授“前滚翻”内容时,场地安排是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在带着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前时,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问题有:垫子的用处?为什么要放在斜面上等等?这时学生便围绕着教师的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再用重问与轻问相互交替的方法,来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师再运用近问与远问的相互配合,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

3、安排练习时有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

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文的工作,根据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

2、学生练习的方法

第5篇

关键词:教学常规;小学音乐教学;高效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音乐与其他教学科目相比,学校和家长重视程度不高,这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现代学生的课堂知识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不仅需要实用知识,还需要体现教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常规贯穿于教学活动过程的始终,是教学经验、教学规律、教学策略、教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小学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创新变革方法,巧用教学常规,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促进高效音乐课堂建立

在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实现,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摒弃与当今教学活动开展不相适应的教学理念,通过新教学观念的树立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建立。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教学过程,对于过程教育也缺乏重视。而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强调以教师为教学活动实施的核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是以教师为活动的中心,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展开,在整个课堂学习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教育活动,整个课堂学习学生都比较被动,与教师沟通较少,甚至存在零互动现象。在这种教育观念下的课堂,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对教学内容被动接受,也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被调动,整个课堂学习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的教学实效性不强,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转变传统观念,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课堂设置和内容安排,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观念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构建。

二、变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进行教学角色互换,改变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实现以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答案进行探索,实现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会对歌曲的曲风、旋律、表现内容、大意等进行详细的介绍,这种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将音乐的多变性转变为单一性,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较低。在教学常规创新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开展方式,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学习课堂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在歌曲《十送》赏析时,不要过多地讲解书本内容和歌曲内容,要鼓励学生对已知的故事和歌曲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优秀节目,通过这种课前兴趣调动,顺理成章地引出教材内容,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既展示了个人才艺,树立了自信心,又学习了新知识,可谓一箭双雕。

三、结合学生特点,适当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形式具有多样性,比如,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常用的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智力特点进行,不能生搬硬套,要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情境创设。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结合课堂内容安排进行情境设置,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通过语言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积极进行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多以个体形式接受教学内容安排,这种孤立无援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难以体会学习乐趣,也阻碍了高效音乐课堂的建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分组安排,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现学习上的互帮互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结合学生想法安排教学,在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能增进师生感情。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地巧用教学常规,在不改变传统教学框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改变教学形式,创设情境课堂、革新教学方法、增加师生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实现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做好课前准备,规范体育队列

首先,鉴于小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普遍较差,体育教师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且指导学生仔细看课程表,弄清每周有几节体育课时及具体时间,要求学生着宽松的衣服和运动鞋,为体育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其次,以规范队列作为体育课堂的重要开端,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难题,尤其体现在对低年级学生的管理。教师可精心设计游戏环节,帮助学生完成队列常规训练,以使学生保持统一的集合站队。

以苏教版二年级体育教学为例,某教师先讲述了自己在军训期间紧急集合中的趣事,旨在告诉小学生在列队时应做到静、齐、快;然后,该教师组织了“抓手指”的小游戏,指导学生先将手放平,使自己的食指最尖端顶着手掌的中心位置,当听到体育教师的指令后立即抓手指。教师亲自示范具体步骤,帮助小学生准确把握游戏规则;随后,该教师让选定的体育委员检查全班学生的着装,以四列横队为基础队形,准确报告人数,并喊出“立正”、“稍息”、“集合”、“解散”等常规口令,重点观察学生是否抬头挺胸、腿是否伸直,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确保体育队列整齐一致;最后,体育教师应注重各项动作的准确性和节奏感,在列横队或纵队过程中,须强调排头的重要作用,要求各排其他学生找好间距,向排头的学生看齐。

完成这一系列步骤后,教师可根据各排人数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各组反复练习诸多项目,后对各组整队情况进行评比,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增加彼此的熟悉度。

二、强化听课能力,鼓励超越自我

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多设于室外,此为“大教室”或“大课堂”,通常供几个班级共同使用。小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至于整个体育课堂变成自由活动课,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尤其是阴雨天气,不适合室外活动,室内体育课堂则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应狠抓体育课堂的常规教学,强化自身听课能力,以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教师在狠抓课堂纪律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小学生较强的模仿能力,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平时成绩,亲自示范具有针对性的动作,使抽象的动作口令更加直观,鼓励学生勇于拼搏,不断超越自我。

某教师在苏教版四年级体育教学中,基于学生在上节体育课中跳、跑、体操及投掷情况,该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内畅谈自身锻炼情况,认清各项锻炼对身体的重要作用。课前,体育教师须执行课堂常规,检查班级情况,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提出“大家认为跳、跑、体操及投掷有哪些重要作用?”这一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图表内容,认真思考该问题后举手作答;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体验,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设计填空题及判断题,并示范乒乓球的具体操作动作,指导学生跟随口令完成左推右攻、正手攻球、推挡、并步练习等动作,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锻炼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引入一系列课堂游戏,譬如“支援前线”、“迎面接力”等,可有效调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体育课堂,且强化了学生的跳跃及奔跑能力。教师在设置游戏时,应遵循以人文本的教学原则,将体育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团结协作,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养成10秒习惯,构建高效课堂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缓慢渗透“10秒教学法”,让学生在听到口令后10秒钟之内做出反应,以免学生精力涣散,使其始终处于主动状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10秒习惯即为一个潜在的体育教学目标,譬如学生须在体育课,上课铃声响起后,10秒钟内迅速列队,确保各队列整齐划一;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协作时,应在10秒内完成,严令禁止四处乱窜,长时间无法进入活动状态的不良行为;当体育教师喊出“集合”的口令时,学生应迅速集中并安静下来;在体育课结束前,教师应将学生集中起来,空出10秒时间对全班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予以表扬,以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及时找出问题并解决。

需要强调的是,体育教师应做好榜样,保证提前5min到达上课地点,给全班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对体育课堂中一些懈怠的行为予以提醒且帮助其改正,监督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结束语

第7篇

1 导入语要“异”

课堂导入语的“异”,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 ,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的“黄金时间”,在这十分钟里,他们尽情玩耍、嬉闹。上课铃声一响,孩子们都陆续走进教室,平时成绩比较好,自制力比较强的同学很快地进入到课堂角色中,而部分自制力弱的同学还沉浸于刚才的玩耍嬉闹中,如果用一种陈旧的课堂导入语:“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些自制力弱的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当他们“醒”过来时,老师上到哪儿都不知晓。这是影响学生听课效率,造成孩子的思维与教学环节上的脱节的因素,也是造成班中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年代中的孩子,在电视和报刊的影响下,知识面不断拓宽,那些理性、陈腐的陈述,逐渐被他们淘汰,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新颖、奇特、标新立异、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导入语。

在教学《称象》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在导入这堂课时,我是这样开始的:“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一些器材,这节课,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顿时,孩子们的眼睛同时射向了讲台,静候实验的开始。

“听听读读”这类课文兼并了“听、读、记”的特点,孩子们往往对这类课文比较感兴趣,在授此类课文时,教师尤应注意以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听》这课时,我的导入语非常简单:“同学们,你们听――”随之,便播放出一段配乐的朗诵,孩子们顿时便进入了“听”的角色。

由此可见,导入语的“异”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性,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过渡语要“顺”

顺则通,通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例如教《找骆驼》一课,为了更能让学生明白老人是经过仔细观察才知道那只骆驼特征的。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你们瞧,老人清晰地说出了骆驼的特征,却说自己不知道它往哪儿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通过这段过渡语的设置,既帮助孩子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又使孩子在脑海中对全篇文章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真正的好孩子》中有一个片段,讲黄莺和喜鹊争相夸自己的孩子,乌鸦却在一旁不做声。在处理这个片段和下一个片段“小鸟回巢”衔接时,我用了这样的过渡语:“漂亮的外表,动听的歌喉,真让人羡慕不已,然而,光靠这些,就能称得上是好孩子了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这样,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片段,整堂课也随之和谐起来。

因此,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孩子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3 提示语要“精”

“精”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精巧、细致,提炼精华,除去杂质。”提示语就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照明前进的方向;提示语又好似一个舵手,在你快要触礁时,让你转变航向,顺利驶向彼岸;提示语又好比一支号角,在疲乏的时候,能激起前进的动力。

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为了让孩子明白小象之所以如此聪明,是由于阿玲的教导、指挥得当,作者称赞小象,实是赞美阿玲。就在学生们为“是赞美阿玲?还是赞美小象?”争论不休时,我这样提示:“小象的技艺真是精湛,但它精湛的技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经过这样小小的提示,孩子顿时领悟了作者是通过写小象来赞美阿玲的指挥有方!同时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教师如果在备课时,细致、巧妙的设置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8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常规 意义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16

1 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课堂常规问题,使得体育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由于小学生大多是6~12岁的未成年人,其思想还未独立,自我约束力也较弱,故很难约束自己认真上完一节体育课,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抓好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2 关于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意义分析

体育课堂常规主要包含: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清点人数及出勤、准备活动等内容[1]。这些内容既是维持正常体育课程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

2.1 集合整队、师生问好的意义

在体育课程开始后,集合整队是最早的课堂常规。对小学生来说,集合整队能够将玩耍中的孩子聚集起来,且有利于号召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而师生问好则有利于学生礼貌、礼节的培养。

2.2 清点人数及出勤情况的意义

该环节是体育教师管理课堂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点名方式,教师能够较快认识学生,并让学生受到关注。在师生较熟悉之后,则采取清点人数的方法取代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则能有效预防小学生由于擅自离开课堂而发生意外。比如,某位教师在课开始时先对人数进行了清点,在课中又集合对人数进行了一次清点,下课时再清点了一次,如果学生人数变少,就及时找出是谁缺席、为何缺席等,有效降低了学生由于缺席而发生意外的可能。

2.3 安排见习生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许多较调皮的学生装病而不出勤,若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便能大大减少该类现象的发生。同时,安排见习生做相应的事,有效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中必不可少。

2.4 宣布课堂内容及要求的意义

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一般会向学生介绍本课学习的内容及任务,以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并做好心理与思想上的准备。比如,在上《立正、稍息》该节内容时,教师在完成了集合整队、清点人数等课堂常规后,则应向学生讲明本节课的任务是明白什么是立正、稍息,并能做好这两个动作。除此之外,教学还要利用相关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5 准备活动的意义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要有充足的准备。与其他课程教学不同的是,体育教学的实现需要活动全身大部分肌肉,属于一门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身体肌肉的粘滞性,使人体温度升高,然后促进人体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接受运动技能。同时,在接受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顺利完成难度与强度均较大的练习。除此之外,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还能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创新课堂常规的形式,只要达到教学目标即可。比如,有位教师曾经这样进行准备活动:在冬季上体育课时,学生大多怕冷而不愿意出去,教师便喊出一句话“老师今天设置了几个藏宝点,谁能找到就属于谁。”老师话刚说完,学生便活跃地开始寻宝旅程。待学生跑得满身大汗时,教师才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是“耐久跑技术”。由此可见,合适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6 安全教育、检查的意义

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查活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较弱,故教师应通过安全教育反复强调安全的要求,学生经常听则容易记住,进而大大降低了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比如,教师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强调“上课期间,不能跑去楼顶玩”“不能和同学打架”等,学生在听多了之后便能在脑中有较深的印象,不仅能自己做到,还能有效监督身边同学的行为,对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3 关于小学体育常规的若干思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开展体育课堂常规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是小学体育教师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以下是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若干思考:

3.1 根据学生兴趣进行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教师应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时尽量选用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比如,小学生喜欢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死板的内容转化为游戏,这样就能提高他们的参与性。

3.2 广开言路,加强创新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广开言路,加强创新。比如,积极收集可行性较高、效果较好的课堂常规,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经常向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学习,倾听他们的建议,并进行自我反思。在学习有效课堂常规的同时,还应加强创新,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课程要求。

3.3 实行“教学三维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及自我超越的一个过程[2]。课前、课中及课后反思,称为“三维反思”。课前反思怎样根据新教材特点及小学生特点进行课堂常规;课中反思如何将着眼点与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课堂常规有利于学生发展与否;课后反思要不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已落实。

4 结束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实施,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及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且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体质锻炼,是小学生接受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此外,在实施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时,教育者可根据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或形式进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要求与目标,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守武.在教学中把“快乐体育”融入课堂方法初探[J].民营科技,2009,(6):68.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培养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是现代小学体育教学任务之一。随着小学学校体育教材内容的不断改革,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指导学生体育实践,以适应终身体育和生活娱乐等的需要。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课中,不能盲目地以学生为中心,不加正确引导,任其发展,一味地迁就他们,将不利于今后正常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兴趣的养成。对于兴趣的定义和兴趣在体育学习中的作用,体育教师都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个性和认知特征,加强他们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学习习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经过实践和思索,我逐渐摸索出一些门道,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学生体育课堂常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具兴趣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组织一堂课的教学教法。

在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物跳跃的运动。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下面的内容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合理运用练习的趣味性

虽说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持久性弱,但他们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可塑性,只不过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说教而已。如果教师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生动有趣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期望表达,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的队列练习中我多采用游戏教学方法。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如果说让一群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孩子在第一节体育课就学会列队、立正、稍息,这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能的,而孩子们也会认为体育课太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上体育课的兴趣。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通常采用游戏法教学,既让学生觉得体育课是一节好玩又快乐的课程,又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学习内容。

3.采用语言和肢体动作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榜样示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方式。一些体育明星的学习事迹对学生来说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在这些小学生看来,实在是太遥远,太缺乏亲近感和可信感。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仿效的楷模。“身教胜于言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我坚决不做,努力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学生的表率。每节体育课我都穿着整洁明快的运动服装,提前五分钟来到上课地点,整齐有序地安排好场地器材,课堂中始终充满着激情等等。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些最捣蛋的孩子也会收敛起不正当的行为,自觉地遵守体育课堂常规,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

教师除了挖掘自身的教学资源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发掘优点,树立榜样。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设立“声音洪亮小教练”、“团结协作金鹰奖”、“课堂交往小专家”、“集合迅速小骑兵”、“立正规范小卫兵”等称号,来表扬学生的优点,具体细致地挖掘他们的长处。好学生在争强好胜心理的驱使下,会想方设法保持自己的优势,越学越来劲;其他学生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拥护,从而在相互学习、竞比中渐渐养成良好体育课堂常规。

4.行为演练的运用

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新的环境,新的要求对一年级新生来说都感到既新鲜又陌生,还有一点点压力。怎样才能使教学常规很快为小朋友所接受呢?我从最基本的师生问好、着装、整队入手抓起。“带”即在教师的带领下,排成上课队形;“比”,根据学生的整队、着装的准备情况进行以表扬为主的讲评;“练”,讲究从易到难地反复练习,先练立正、稍息、师生问好,后练看齐、报数、四面转法,采用个人分散练习,同伴一起练习,小组练习,全班整体练习等形式。

5.情感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老师能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会更加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用激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满足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课堂常规。

第10篇

一、注意教学常规的养成

形体课对于低年级的年龄段学生来说一直是抽象和模糊的,差不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老师教,所以想要在形体课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常规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在形体课中,教学常规大致有:课前、课中、课后。各个常规又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

1、课前常规:在正式课的教学开始实施前,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形成对于学生是首要的。教师要注意备好课,教师提前到达教室,等上课铃响了,就组织学生排队在舞蹈房门口;学生要注意准备好服装,穿舞蹈鞋,舞蹈衣,一些锋利的物品不能带,如铅笔、小刀等,钥匙不要挂在脖子上,女生头上不要戴卡子。

2、课中常规:教师要准时上课,注意上课礼节,安排好病弱学生见习,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自我保护,鼓励学生刻苦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得无故离开,及时表扬和批评,注意按时下课。作为形体课的宗旨是让学生认识到什么姿势是美的,身体处于何种状态是健康向上的,而规范标准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它能带给孩子明确的学习行为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行为举止,是形体教学的基础,更何况好的习惯养成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实施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这已经在我的课上得到较好的收获。我认为在常规方面吝啬时间,要坚持到底,中间不能有丝毫懈怠,如果这样,会前功尽弃。良好的纪律是课堂实践的最基本保障,在形体课上我始终坚持着。

只要让学生从小就喜欢形体训练,不去害怕或讨厌它,愿意跟老师一起参与练习就可以算是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因为我认为在低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终目的。

3、课后常规:下课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下课,打扫卫生。教师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由于课与课之间相差一周的时间,我们教师可以布置些适合学生的家作,让家长帮助完成,这些作业可以作为下堂课的复习,并及时地对完成好的学生提出表扬,便于使复习落到实处,而且也给家长提供一个了解形体课的平台。

教学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是要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养成,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注意形体课代表的培养

形体课代表是教师的左右手,是整个班级的骨干。它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当班里有几位能干的课代表,那班上的纪律就会明显地好,课堂教学也能更顺利地进行。形体课代表的培养并不是容易的事。先要教会他们课堂常规,管理纪律,组织活动,同时要向他们说明形体课代表的作用,让他们自觉地做好榜样。并且,要时时地观察,帮助他们改掉毛病,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三、注意教师的讲解示范

教师的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在讲解方法中又有很多种,如直接陈述法、对比法、提问法、鼓励法等。在示范中也有多种方法,如正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等。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就要注意:简明扼要、清晰准确,例如在教广播操时,教师要先进行完整动作的示范讲解,再分解动作示范讲解,要讲清楚左右方向。

四、要注意教学用语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低年级学生,所以,应使用儿童语言进行教学,做到亲切自然、通俗易懂,讲解动作要领时,不宜用太多术语,可采用儿歌、口诀、顺口溜的形式进行。

五、要注意教学方法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1―0092―01

教学常规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学环境中所要遵守的“纪律”。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良好品质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借助体育课堂常规对小学生进行指导教育,以便使其更好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

一、小学体育课堂上实施常规教育的意义

可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内容通常包括: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安排见习、队列练习、安全教育和检查、宣布课的内容、准备活动以及整理活动,等等。这些内容和教学活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育课堂,这里面的每一部分都对体育教学起着重要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1.集合整队。集合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也是体育课的第一个常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通过集合整队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而通过师生问好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师生问好还能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所以,体育课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道德感。通过体育课来培养小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的品质,也为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基础。

2.检查人数。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都会积极地上体育课,但是有些身体比较胖的学生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时会故意逃避体育课。而检查小学生体育课出勤的情况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学生擅自逃课外出的情况,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排见习生。因为体育课的特殊教学情况,在教学中往往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参与体育锻炼,这时教师就要根据情况安排学生进行见习,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安排见习生也体现了体育课的区别对待原则。所以,体育课堂常规中安排见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4.队列队形练习。队列队形练习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提升小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还能活跃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衔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5.安全教育。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中需注意的重要常规之一。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安全意识差,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如果不经常叮嘱学生,学生就会麻痹大意,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安全教育也就成了教学常规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6.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宣布体育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可以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内容,进而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同时,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还可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7.准备活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全身的肌肉,使其快速地进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不进行学习前的准备活动很容易影响学习效果,引发各种伤害事故,这样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恐惧心理。

二、 注意事项

怎样把课堂常规更好地融入到一节体育课,使其能有效地给学生带来快乐,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纪律性、道德素质的提升呢?这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都要考虑的问题,下面就谈一下我的看法。

1.选择有效的课堂常规教育方式。课堂常规看起来事小,但是其意义却非常重大。教师在课堂常规中表现的各种情绪、各种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为此教师要在课堂常规中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要充满爱心、充满责任,这样的课堂常规才能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促进体育教学的进步。

2.确定课堂常规由谁制定。课堂常规和学生的体育学习密切相关,其目的不是为了惩治学生,而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所以课堂常规可以听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提供一些建议,这样制定的课堂常规才更有利于学生的锻炼,促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各种品质的外显力量,同时也让其成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手段。

第12篇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合作学习

1?郾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缺乏语用环境,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巩固加强。

众所周知,小学英语是近20年来才新兴产生的语言学科,尽管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加速而日益显现其重要性,但就语言学习的基础而言,尤其是语言类学科所需要的语用环境而言,小学英语学习的情境设置还相对匮乏,尤其需要合作学习的加强和巩固。小学英语学习,或者说整个英语科学习环境中普遍存在一个困境,那就是,除了课堂上教师能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设一定的情境之外,学生在课外极度缺乏使用英语的契机。因此,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课堂之内的英语学习更具有效性,更可以使英语学习有效延伸到课堂之外,从而创设非英语课堂的语用环境。

2?郾小学英语课堂注重兴趣激发和习惯培养,需要合作学习的竞争与合作。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对于英语学习关注方向的转变,关于小学英语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相当多的探讨和争论,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设立在注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一个班级的课堂上,教师永远只能是少数派,通常小学英语的教师与学生比例会高达1∶50甚至更低,在如此悬殊的比例面前,一位小学英语教师想要完全通过自身力量去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显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好合作学习这件利器,就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同时参与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来,通过合作和竞争并存的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发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力,从而达成英语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郾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容易形成两极分化,需要合作学习的弹性伸缩。

笔者在三至六年级(笔者所在学校使用教材为新PEP教材三年级起点)多次问卷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呈递减的趋势。一方面固然是难度有所加深,兼之作业量的增加,但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两极分化的提前出现,并呈现出加剧的趋势。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互帮互助的合作形式,辅以小组竞赛的良性竞争模式,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可以起到组间同化教学和组内弹性教学相结合的伸缩教学作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铺设具化的学习道路,从而大大减缓两极分化的出现。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小组的分配

关于课堂教学中合作小组的分配,有一种常见的方式叫做组内异质,即根据班级正常座次,将前后四人或者六人形成合作小组,这种分组无需将学生特别分层,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操作比较简便,无需打乱正常课堂安排。如果能够辅以组间同质,即让每个合作小组的总体实力相若,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竞争合作模式,相信能够让合作学习的效果更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直接将自然区域的四人小组定义为合作学习小组,然后又不加以引导和示范,在小组内没有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不能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这样做,不仅违背了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的定义,而且不能达成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的目标,从而直接导致了合作学习的低效甚至反效果。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常规落实

1?郾课前预习。

对于小学英语的预习作业,不少家长和教师都觉得有些头疼。从表象来看,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指导不够全面细致,另一方面也是家长的认知和监管不足,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动力不足。如果能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加以布置利用,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促进作用。以日常小学英语课堂伊始的freetalk(口语交流)为例,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选择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进行duty report(值日汇报),但如果将任务下放到各个学习小组,无论是轮换交替还是提前抽签的方式,都可以促使组内其他成员对于本次预习的监管和协助,从而让汇报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学优生)重视该项作业,较好地完成本次预习。此种方法还可以用在每日预习朗读作业的完成上。在没有合作学习小组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在班级范围内抽查朗读作业的完成情况,且每个学生只需要对自己的预习作业负责,即便没有完成,教师也未必能够发现,并且无需背负责任。如果有了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只需要在各个小组内选择性抽查,各个组员都需要对小组负责,且人人背负监管的义务和完成预习作业的责任,相对而言,完成的预习效果就会更佳。

2?郾课堂互动。

一般情况下,小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形式可以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种,而生生互动落实到合作小组内又可以分成组内成员互动、组内成员对外汇报互动、组间竞争互动三个方面,并且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倾听朗读、提问讨论、评价反馈等多种方式展开,从而进一步达到从行为互动转向思维互动和情感互动的升华。

在互动中,对话可以使输入语言更容易被理解,并促进语言的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谈习得目标语言。关于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学生非常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对他们来说,同伴的评价甚至比教师的评价更能激发其动力,影响其行动。纵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陪伴状况而言,同伴的比例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亲近程度上都超过教师不少。

因此,从课堂互动的层面,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各种不同的展示机会,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此外,教师还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期望度,尤其应该照顾到后进生的学习情感,以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度。

3?郾课后作业。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后作业形式也在逐渐由传统作业的听说读写向实践性作业转变,这也为合作学习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实践性作业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特点。以新版PEP第三册“My Friend”单元作业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实践性作业:画出一幅好朋友的肖像画,运用所学词句改编课文或chant,以短剧或者作文的形式展现,也可以改编成谜语的形式,第二天进行小组汇报。如此一来,擅长绘画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会唱歌和表演的可以有展示的空间,至于英语口语较好的同学,不仅要负责文本的编排,更重要的是教会组内其他成员表达和输出。合作学习因为有了团队协作,自然更加其乐融融。

第13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重基础 地图运用 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89-02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取重基础,抓落实;图文结合,重视课本中地图的使用;多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等手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构建了高效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目前,学校领导和学生都不太重视初中地理这门学科,而教师又面临课时少、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现实。面对这一现状,地理教学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成绩呢?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们采取的最佳方法。在课堂上,笔者通常是这样做的:

一 重基础,抓落实

1.注重新授课的复习提问

我把提问这一环节分为以下两步进行:

第一,课前提问,这个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合作完成,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地理小组。每组4~5人,设一名小组长,上课前由小组长提问本组成员,然后把反馈结果交给老师。统计类型包括:掌握熟练的、一般的、不会的,共三种。

第二,课堂提问,上课后教师根据小组长的汇报结果,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做的好处是:(1)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教师很难做到每节课对全班同学进行提问,而分地理小组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2)设地理小组,选组长,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并且可以督促学生自觉复习,以便应对小组长和老师的检查。

2.学生记忆

课堂上挤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记忆知识。因为课余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有限,有时候老师要求了学生也不执行,所以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新授课上,我讲完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便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记忆,然后同桌互查,老师抽查,做到当堂掌握,不留“夹生饭”。

3.检测反馈

第一,即时落实。如果本节课内容难度大,较抽象,就讲一个知识点,落实一个知识点。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本人借鉴了兄弟学校的做法,直接利用“同步学习”综合题的空白图,让学生把相关知识直接标注在图上,一幅图让学生填注两次。

第二,集中练习。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课,如“世界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等,讲授完新课后,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同步学习”,然后教师给出答案。在题目评价阶段,分三步来处理这些习题:(1)先统计出做错的题目和人数。做法:出错的同学,找成绩较好的同学问出他出错的题目和原因。(2)小组内相互纠错,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3)对于争议较大的,老师讲解。一般来说,经历了前两个环节后,教师大都不需要再说什么了。

二 图文结合,重视课本中地图的使用

一般来说,地理课上,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可以将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我通常是这样使用地图的:

1.引导学生学会看图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看懂图,如在讲授“中国地形地势特征”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通过对这些图形的分析来加深对课本中文字的理解。

2.要求学生学会填图

填图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巩固。在课前让学生把这节课需要的一些简图先画在黑板上,讲授结束后,让学生趁热打铁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填注在黑板上的图形的相应位置。如我在复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单元时,在梳理完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点后,让学生自愿到黑板前去填图,填完后,邻近的两个人相互纠错。这样涉及面广,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效果非常好。

3.指导学生学会画图

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并且把一些和图形有关的文字信息标注在图形上,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的地形图等。

三 多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1.歌诀记忆法

歌诀的特点就是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如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学生对这样的歌诀都很感兴趣,因此比较容易记忆。

2.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法可以更容易了解知识之间的个性和共性,让学生既能掌握全部知识,又能了解知识各自的特性,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如讲俄罗斯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它和日本的工业分布有何异同点?

总之,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一定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根据学情,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疑点,这往往也是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可直接由教师集中讲授;要使学生知道怎样阅读、提问、讨论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抓好小组长的培养,明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定位。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大胆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学。如此,教师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思考

一、当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等新兴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在备课环节上,导学案已经普遍替代教案,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新型模式;在上课环节上,“注入式”和“满堂灌”式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逐步退出了课堂教学,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在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上,大多数教师开始注重作业设计,不再照抄照搬课本习题,突出拓展性和延伸性作业的巩固提高功能。其别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写“教案”转向设计“导学案”;备课的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向指导学生如何学。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备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备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消极抵触改革,依然沿袭传统的备课方式,仅仅把自己多年沿用的教案,改头换面,美其名曰导学案;二是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改革热情很高,但缺乏深入钻研精神,体现在备课上,许多教师不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要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多学少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注入式”和“满堂灌”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教师上课的重点从传统的“精讲多练”转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点拨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上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上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上课环节上出现如下问题:一是传统的“以教师中心”做派阴魂不散。许多教师为了圆满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把教学掌控在自己的预设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到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中来,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教师把它演出来就行了;二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体现“多学少教”的高效课堂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又缺乏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导致为课堂提问而提问,为课堂讨论而讨论,为学生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不注重课堂实效,进而使“多学少教”的理念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模仿。

3.在课后教学反思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特别强调“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并将其视为快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调研发现,在高效课堂建设在课后反思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课后反思意识不强,多数教师把课后反思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进一步加快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对策的思考

上述的种种问题表明,在高效课堂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总结近年来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经验,将高效课堂建设业已成熟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教学管理常规条例,为高效课堂建设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机制,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课题。

1.切实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重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摆在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顶层设计,从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后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学业成绩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切入,全面系统地设计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力求做到计划详实,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切实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2.进一步强化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专题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此,学校应当组织骨干力量,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考试评价等日常教学常规改革的有效策略,切实增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第15篇

关键词:课堂 ; 教学改革 ; 专业引领; 有效教学;风格

课堂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形成健康的品质和良好的人生态度。多年来,我们在注重抓好课堂常规、努力实现有效教学方面努力探索,大胆实践,不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使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跨入了全市先进校行列。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氛围

校长要率先垂范。课堂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是校长与教师沟通的桥梁,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校最基本的两点做法就是关注教师的成长和关注课堂的生机,通过关注教师的成长,使教师获得丰富的知识底蕴、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好导引课堂的储备工作;通过关注课堂的生机,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产生灵动的思维,成为课堂上的活跃的主人。

领导与教师要相互交流。学校倡导班子成员要勤与教师交流,共同成长,要多走进教师的课堂。要与教师们探讨新课程理念,探讨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与教师们近距离的接触交流,在不断的磨合中,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对新课程脉搏的把握更准确了。潜移默化中,课堂上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和接受转变为探究与合作交流,由单纯地记忆模仿转变为理解与创新,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关注过程、获得体验。

二、形成有效教学的风格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一名教师如果强求完美,那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完全可以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在发展自己专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经过多年的引导与熏陶,有许多教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把比较成熟的教学风格分成以下几类:

(一)教学中投入积极的情感因素

我们要求教师进入课堂进行授课的时候,应当情绪饱满、情感充沛,给学生以正面的积极的心理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愿意接纳教师,从而接纳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而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因为在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学得积极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在课堂上有一种积极的情感。教育是培植生命的事业,当学生走进校园,开始生命的体验时,我们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释放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我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因而,我们倡导教师进入课堂时要满怀激情,创造快乐,惟此,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教学中具有明确的目标

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每一节课必须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时刻围绕教学目标层层展开。美国教法专家肯尼思?汉森说过:刚开始上课,有的教师就把本课要点告诉学生,这有利于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而有的教师下课前才宣布本课要点,这会使学生感到茫然。

(三)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选择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倡导教师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引导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由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脚踏实地,注重探索,不断积累,不但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课堂呈现出多彩的面貌,而且我们在多年锤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起点低、切入口小、课堂容量大、气氛活、达成度高”的课堂教学模式。

起点低,就是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以学定教”,准确把握学情,备课备出效率,绝不能好高骛远,贪多求快,而导致教学方向的偏离。

切入口小,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大问题细化分解,把生涩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把理论知识变为直观的演示,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

课堂容量大,即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是高效的课堂,预定目标要合理实现,不但给予学生书本知识,还应给予学生课外相关知识;不但重理论,还应重实践;不但解决了例题,还应有梯度地进行习题训练。一堂课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过得非常充实,觉得学到了很多知识。

气氛活,就是我们的课堂是生动的、鲜活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争论,可以动手操作,可以自由设计,可以大胆设疑,可以有自己的方案和独到的解题思路等等;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会引,会导,会激趣,会参与,会沟通,与学生一道去探究知识。

达成度高,就是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必须保证学生有15分钟的课堂反馈时间。在这15分钟里,要通过合理的训练来检验这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要求教师在训练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以此来达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