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跨国经营战略案例范文

跨国经营战略案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跨国经营战略案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跨国经营战略案例

第1篇

1.1.1 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企业新机遇

在国内市场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所需时企业必然会选择走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道路,企业之间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就是说国际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必有之路。经济全球化让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加深,约束力也不断增强。在这个时代,世界各国应敞开大门,适应这一趋势,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其中机会。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加入这个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分工利益,与世界先进经济技术同步前进。加入世贸组织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1.1.2 中国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走出国门,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国的入世和国内市场的开放,很多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因此,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另外,生产能力过剩、内需不振,自然资源短缺,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比例失衡,中国外贸出口深受贸易保护主义的侵害等原因,1988 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要要求,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竞争性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条件,可以使企业更广泛的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中国企业将产品市场和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市场向外延伸,并着眼于整合全球资源,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增长很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目前,中国投资区域已遍布世界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从 2002 年起,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几乎成倍增长,从 27 亿美元上升到 2007 年的 265.1 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设立的海外企业近万家,分布在全球 173 个国家和地区。2003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二位(新加坡第一),2006 年在发展中国家位列第一,在全球国家(地区)排名中居第 13位。到 2012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了 840 亿美元历史纪录,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在越南跨国经营战略的研究,希望达到以下目的:分析研究背景、明确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介绍外国企业在越南跨国经营总体情况;回顾中国在越南跨国经营发展历程、阐述跨国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 分析法指出中国企业在越南跨国经营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详细分析中国企业在越南所选择的跨国经营总体战略及不同行业投资越南所选择的经营战略;提出对策建议。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这几年来中国企业纷纷到越南进行跨国经营,中国在越南跨国经营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从文献上来看,对中国企业在越南的跨国经营研究则不多。本论文通过跨国经营理论的基础,对中国企业在越南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成果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同时,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跨国经营的相关研究,以进一步丰富适合于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理论。

  1.2.2.2 现实意义

(1)对越南企业:本文介绍了中国企业在越南跨国经营发展历程,现状和经营战略的选择。因此,可以让越南企业更加了解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等方式,进而学习中国企业的优点和创新点。

(2)对中国企业:本文让中国企业更加了解越南投资环境的总体情况,从而找出适合企业自身的在越跨国经营战略。

本研究具体思路框架如图 1-1 所示:

........................

第二章 跨国经营战略相关理论

2.1 国际化经营理论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经营发展逐渐由国内转向国际化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跨国性以及经营的过程性。英国斯蒂芬杨(Stephen Young)教授在《国际市场进入与发展》书中说,国际化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所有方式”,包括产品出口、直接投资、技术许可、国际分包生产、特许经营等活动。

有关国际化理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Uppsala 国际化过程模型,该模型是20 世纪 70 年代由乌普铲拉大学的一批经济学者提出的,以企业行为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的一种国际化模式。该模式基于“企业的目标是增收益减风险”的假设,将企业的国际化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企业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对于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影响。(2)交易成本分析模型,该模型认为企业的交易行为是成本分析的基本单元,企业扩张势必带来交易成本的上升,公司的组织形态应以成本最小化为基本原则,因此公司为了减小交易成本都倾向于垂直一体化的组织形态。(3)企业国际化网络模型,该模型是由瑞典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产业系统就如一张网络,它由众多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的企业组成,这些企业之间联系密切,有很强的合作和互动关系,存在大量的产品、信息等资源的交换。

.......................

2.2 国际市场进入战略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的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是一些北欧学者通过典型案例研究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其中,海外市场知识的多少等因素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式选择影响最大。1981 年,邓宁提出了一个与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有关的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是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1998 年,托宾·佩德森和本特·比特森提出企业国际化四要素模型,他们认为企业国际化受到海外市场知识,生产要素数量、企业市场份额的市场竞争结构四个要素的直接影响。Root 于1994 年对国际市场进入的所有方式进行 整合性的分析,他认为每一种进入方式的投入、风险与收益都有差异,企业在作出选择时必须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资源能力,政府法律法规,目标市场特点等因素。

第三章 中国企业在越南跨国经营现状 ............................. 15

3.1 外国企业在越南跨国经营总体情况 ...................... 15

3.1.1 外资进入越南的发展历程 .................. 15

第四

章 中国企业在越南跨国经营 SWOT 分析 ........................ 26 4.1 优势分析 ....................... 26

4.1.1 越南自然资源丰富 ......................... 26

第五章 中国企业在越南跨国经营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 .............. 32

5.1.1 市场进入战略 ...................... 32

5.1.2 行业选择战略 ....................... 33

第四章 中国企业在越南跨国经营 SWOT 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越南自然资源丰富

北方的红河水系与南方的湄公河水系,给两大平原带来了大量的腐殖质,使土地相当肥沃。这两大平原的稻田占了耕地面积的 90%左右,成为世界上着名的“谷仓”之一。越南近年来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抓了农业革新,稳住了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连续多年保持了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国的地位。越南今后为了加快发展,也将会继续发挥这一有利条件,同时进一步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越南的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丰富。这几年,原油成为越南的第一大出口产品,煤炭也进入了主要出口产品的行列。2008 年原油出口创汇高达 103.568 亿美元,煤炭出口创汇13.88 亿美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 50 亿吨,估计储量高达 100 亿吨。已探明的煤炭 100亿吨,估计储量约 2200 亿吨,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盆地,2100 亿吨煤炭分布在红河三角洲 3500 平方公里范围的低下 100—3500 米深处。几乎所有矿产资源在越南均有分布,大部分有开采价值。尤其是铁矿,已探明储量 10 亿吨,估计总储量在 18 亿吨左右,铝土矿储量约 66 亿吨。在今后的加快发展中,越南将继续抓好油气工业,提高其加工能力。同时将利用好其他的矿产资源,为工业化、现代化服务;此外,越南还有比较丰富的林业资源、渔业资源、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将会进一步得到开发和比较充分的利用。

...................

第五章 中国企业在越南跨国经营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

5.1 中国企业在越南跨国经营总体战略

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是指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通过系统地评估自身实力,确定基本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变动的国际环境拟定必要的行动方针和政策,采取相应的行动,为求得企业在国际环境中长期生存和发展,达到企业既定目标所作的长远的总体谋划。

进行海外投资,建立跨国企业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近年来,中国的海外投资企业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推进,越南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所瞄准的重要目标市场。积极发展对越经贸和投资往来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地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制定出符合中国企业在越南的跨国经营战略。

5.1.1 市场进入战略

跨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可分为两类:契约式和非契约式。契约式进入指在不涉及资产所有权的条件下,通过契约转让某些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等) 的使用权加入目标国市场。

第2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 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问题对策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跨国经营战略规划

跨国经营是民族企业国际化,成长为 TNC的必经之路。要开拓和占领同国内市场迥异的国 际市场必须要有企业发展战略预案。但纵观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20多年的成长史,尤其是一些 重大的失败案例来看,均缺乏明确的跨国经营战略规划。具体表现在对于分析企业的优劣势,做好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锁定,企业要进入市场商品和服务的定位,产品价格策略、品牌战略、人力 资源开发渠道策略,同国际同行企业的竞争战略、区域及国别发展战略等都具有明显短期行为,很 容易受国际政治气候及东道国的社会舆论、贸易纠纷的左右及影响。

2.缺乏技术优势

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如计算机方面,中国在桌面电脑的产 量跃居第一,但电脑核心部件 CPU则完全依赖美国 Intel公司和 Microsoft等国外企业提供。同时 研发经费、人力资源不足,制约技术的创新且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

3.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按照美国世界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David Asker的说法,一个企业的品牌是赢得顾客忠诚进 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富有价值的战略财富。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市场竞争是企 业的产品质量、技术、价格、渠道等综合实力的竞争。但最终要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

4.缺乏优秀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人们一提起跨国经营,以为只要外语好就可以。实际上跨国经营中的障碍不仅在于语言文 化关,而且还必须要有一大批懂国家政治、金融、财会、工商管理、熟悉国际市场及海外投资操作 ,能够驾驭跨国生产经营管理,了解和适应东道国社会文化、传统习惯、商业操守、政治、法律制 度、宗教及工会势力、利益集团的高级专门人才。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才状况却是严峻的。一是 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很难适应紧张而又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二是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 熟悉西方发达国家财务及国际营销及投资环境的人员奇缺。三是既懂技术、管理又通晓国际商务惯 例和外语纯熟的本土人才少。四是大多数外派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国际背景实践经验。五是存在关 系和照顾出国较多,更有甚者将参与国际经营活动作为出国镀金,轮流坐庄等。这些人才队伍建设 的弊病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企业正常的跨国经营活动及效率。

二、针对性的对策

1.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实行全球经营战略

首先完成企业转制。必须按 《公司法 》规定理顺政企关系,政府肩负监管和仲裁之职, 企业则为经营法人,自觉履行法律赋与的权、责、利。 同时在用人制度上,打破用人机制,不管 哪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具有国际企业经营才干,愿意为中国企业效力和服务,我 们都应当不惜重金聘用。其次,在管理决策机制上。大胆引进和借鉴创新西方企业的管理决策方法 。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效能,弱化高层微观管理职能,重市场调查和宏观调控。 最后实行全球经 营战略。中国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包装、销售、运输、品牌等必须按国际标准进行。在适应和 满足国际标准后,要创新本国企业的产品及行业标准,以打破西方企业的垄断地位。

2.大力培养和引进跨国经营人才

其一,眼睛向内,主要依靠企业自己培养。有的企业一提及国际经营人才就眼睛盯向那些 学外语、外贸专业的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抑或花大钱聘请外国人来装点门面。实际上, 任何一个著名的国际企业,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大多来自于企业自身所提供的成才环境及用人机制。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眼睛首先向内,从制度、机制、经费投入、环境等方面入手来制定人才的培养 、引进规划,逐步实现人才的现代化。其二,眼睛向外。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其经营活动本身 带有国际性,其管理的对象、内容、过程都带有非常强的跨国背景。因此,完全可以实行人才的本 土化、多样化、国际化战略来解决国际经营人才问题。在人才招聘管理、奖罚制度等方面,大胆引 入发达国家企业的人力资源。

第3篇

关键词:跨国经营 特点 策略

引言:自从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袭来,使得世界经济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如果说上世纪的改革开放是我国运用“请进来”的策略,使国民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进而让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那么如今就应在此基础上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全球资源共享来享受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创造的经济效益,主要在于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享受到了国内经营难以满足的利益需求。

跨国经营是由国内经营延伸出来的,属于企业经营范围内的,指的是市场经营主体为了开拓发展空间,从而跨出本国范围到国外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场行为方式,它是企业实现国际化中的高级形式。换句话说,跨国经营指的是企业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的舞台,从全球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分工,在国外设立各类分支机构,如子公司、分公司,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展一系列的境外投资及生产和销售等企业经营活动,其动机就在于通过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取得跨国经营效率,即尽可能的在全球市场提高利润和市场占有率,以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

1、对外投资技术水平偏低

全球跨国公司的发展、渗透,主要是依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知识。以航天航空、生物工程、微电子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它们逐步成为现代跨国公司的支柱产业。相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科技比较落后,很多企业技术上没有优势,更谈不上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我国企业虽然在开展跨国经营,涉及的行业比较多,投资范围比较广,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才刚起步。

2、对外投资管理水平偏低

跨国公司一般是在一个国家设立母公司,同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不同的实体,在母公司的控制、管理和指挥下,开展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在这样一个高组织性的大型企业中,必须要进行高度科学、合理、严谨的管理。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经营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积累了上百年的资金和技术经验,拥有科学的、规范的、熟练的管理技术。然而在我国许多对外经营的企业,不完善的组织功能,不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与国际运行规则相比,有些管理制度明显不衔接,这都使得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受到严重限制。

3、宏观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跨国经营管理体制都是根据市场化原则不断发展、成熟起来的。我国企业不同之处就在于计划经济体制是形成跨国经营管理体制的前提。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缺陷,部门被分隔,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透明、统一的政策。目前政企没有被完全分开是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中存在的最大体制障碍,政府对企业一系列的进出口贸易和投融资等市场活动的审批、人事和过细的产权管理,在地区与部门利益的驱使下,对企业的兼并、收购、重组、联合等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这就说我国体制深入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

二、我国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中的问题

1、跨国经营目标不明确

政府积极倡导鼓励企业“走出去”,其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到底改不改走出去、怎样走出去。在我国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并不少,也不乏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但是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对于企业而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企业的跨国经营变成一种国家战略时,不仅是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外在压力,还会使部分企业缺乏对自身竞争优势足够了解,认为国外市场一定是前景无限,所以很多企业在跨国经营时缺乏明确的规划和发展目标,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与长期的战略思考,在环境分析、投资项目、地点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合作伙伴选择等方面,往往是单一的经营方式,缺乏论证,没有从企业实情出发扬长避短。在对国外环境没有进行详细考察的前提下,投资带有盲目性,在当地市场缺少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中难以实现完全市场化,尚处于半政府状态,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取得成功难以实现。有些专家就指出不能仅靠一腔热情去开展跨国经营,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生存的根本。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这样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缺乏跨国经营的人才

当前在我国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许多对外管理人员一般只是具备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或一门外语专长,缺乏既懂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管理,又熟练掌握外语等各方面知识,能够适应和了解国外的传统习惯、社会文化、商业操守、利益集团、法律制度、政治等复合型人才。在实施跨国经营活动中,有些企业过于依靠国外的律师、银行及一些国外中介机构,这不但使企业的决策判断受到影响,而且可能还会由于合同存在缺陷导致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3、企业文化整合难

来自文化整合的风险也是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怎样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不同国家文化有效融合的企业文化模式,是跨国企业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特别是跨国并购,因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我国企业向被并购的企业强行灌输自身的文化,在企业之间很可能会造成文化排斥,甚至可能会导致强烈的矛盾冲突。具有典型代表的事例就是首钢并购巴西的企业后出现了严重的劳资矛盾。

三、我国拉动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

1、制定明确的跨国经营战略

与国际市场上先进的跨国企业相比,我国先进的企业,无论是从规模、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在实现跨国经营后,企业对自身在别国甚至是在全球的竞争地位,都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企业需要将主要竞争对手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性进行对比,进行市场分类。在发达国家中的跨国企业全力实施全球化战略,以全球战略眼光来统一协调、规划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主要目的就在于实现整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在我国的跨国企业因实施的全球化战略程度偏低,当实施跨国经营时,我国多数企业选择的多国市场战略应该目标明确。伴随以后企业不断深入的跨国经营参与程度和竞争能力的逐渐提高,逐渐实现全球市场战略。在全球市场战略中,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出现在国际化经营程度较高的企业,主要原因就是通过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垂直分工、水平分工最优配置资源的目的。这些企业对不同国家存在的相对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寻求高效率的投资,以便达到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标。这种投资在美日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实施的跨国经营中表现明显,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企业由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或是受国家市场参与度的影响,用这种形式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为数不多。

2、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引进和培养专业知识丰富、业务技能强,精通国外文化和外语的企业经营管理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先进企业能够成功实施跨国经营的必然选择。我国企业解决人才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企业内部大力培养一大批既熟练掌握外语和法律,又精通财务、金融、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让他们去担任企业的管理工作和业务、技术骨干。通过吸纳海归学子、高薪聘任国外的专家、将内部员工送到国外受训等各种渠道吸引人才;第二,大力推动国外分支机构员工的本土化战略,擅于使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进而更好更快的适应当地情况,将我国进一步推向世界。

3、对企业文化整合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国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时需要处理好双重文化障碍,即企业文化和企业所在国的民族文化,特别是企业所在国的企业文化这道关。一般可以将企业文化分出四道难关:一是企业价值观,二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行为,三是与业务有关的行为,四是公共关系。企业文化在跨国经营中的整合需要注重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促进文化互相适应、明确双方的文化、重视双方文化。我国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过程中,对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存在的文化差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者的风格和素质、商业习惯、运营模式、人力资源、人际关系、薪酬考评及奖罚机制等文化差异。在企业文化整合中,既要注重将本企业具有的优秀文化发挥出来,又要吸纳其他国家好的企业文化,通过一段时间的整合、适应创造出满足当地企业发展需要的新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