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媒体教育专业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4084-05
以IT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数字媒体产业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相互渗透和飞速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我国的数字媒体业近几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于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极为旺盛。因此,从2002年开始,各高校纷纷开设数字媒体专业,本科层次教育作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了解国内数字媒体本科专业教育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数字媒体专业数量、类别及学位类型
我国数字媒体本科专业分为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以历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进行统计,2002年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获准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成为首个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院校,2003年浙江大学成为第一个获准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院校。此后,各高校纷纷开办或改办数字媒体专业,至2011年,获批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达到209所,其中独立学院为40所。我国历年获批的数字媒体本科专业数量与学位类型如图1所示。
1、专业数量
20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四个“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拉开了数字媒体产业高速发展的序幕。这一年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数量大幅增加,2007年有所回落;2008年又开始增长,2010年回落,2011年继续增长。从图中红色线框可以看出,数字媒体专业数量总体呈螺旋增长趋势,且增幅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来五年将是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缺口将达到60万。可以预测,在今后若干年内,数字媒体专业仍较为热门,数量将继续增长。
2、学位类型
从授予的学位类型来看,数字媒体专业一般授予工学学位,占70.8%,文学学位占27.8%,只有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南昌大学两所院校授予理学学位。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的学校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而有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但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按艺术类进行文理兼招,需要进行艺术类的专业考试。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各高校招均收理工科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也有的学校考虑到艺术素养的重要性,欢迎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报考。
3、专业类别
2007之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较多,主要由一些传媒类、艺术类院校在艺术设计学等相关专业基础上申办。2007年之后,游戏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地方理工科院校在已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开始申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导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量多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0年持平),如图2所示。
二 数字媒体专业开设院校地域布局与产业发展
按照我国传统的区域划分,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数量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高校的总体布局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平衡现象,大多数高校集中在东部与中部地区,这固然和我国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积弊有关,同时更具有深层次的原因——与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20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北京、上海、成都和长沙四个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数字媒体产业积聚效应的形成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也对数字媒体专业地域布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1、东部地区
在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209所高等院校中,东部地区有118所,占56.5%,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北京和上海作为国家级数字媒体产业基地,对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北京市高校独占23所,辐射了周边天津、河北,辽宁三省(市)。位于上海市的数字媒体专业高校虽然只有10所,但是上海基地园区延伸至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联手为数字媒体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产业环境,同时也带动了这几个省份的数字媒体专业发展。广东省向来是我国经济强省,地域优势和产业环境优势非常明显,为数字媒体专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共51所,占24.4%。由于处于中部地区的长沙是国家数字媒体产业基地之一,动漫和传媒业非常发达,所以湖南省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较多,同时还辐射了周边的湖北、江西等省份。安徽省作为上海数字媒体基地外省分园区之一,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较快,也促进了本省的数字媒体专业发展。
3、西部地区
一直以来,西部地区受教育资源配置和经济条件限制,高等教育发展与东部与中部地区相比较为滞后,数字媒体作为新开设专业,也未能走出这一窠臼。西部地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为40所,占总数的19.1%,以四川成都为中心,向重庆、陕西、云南等省市辐射,这四个省(市)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达到了29所,占整个西部地区高校的72.5%,广西则由于受广东省的影响,开设数字媒体专业高校也较多。
计算机技术发展出的云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反过来将云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的创新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云技术的本质是共享,同时具有大量、高速、多样和准确的特点。云技术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桎梏,推动了计算机教学方式的改革。本文分析了云技术的特点,并且对其在计算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云技术 云计算 计算机教学 数字媒体艺术
云教育技术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化和个性化。计算机是一个需要学生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科,同时需要有大量的新技术和新资源,云教育正可以为计算机教育提供这些便利。
1 云技术特点
云时代使得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云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共享。共享是云的本质特征,云技术可以提供虚拟化的计算模式,处理设备和计算设备并不再局限于用户正在使用的某台设备,用户的计算机在使用云技术的情况下仅仅作为交流需求和结果的输入输出终端设备。云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软件应用能力。云的本质是共享,云的特点是大量、高速、多样和准确。云技术的计算能力远远超过单独地一台计算机的CPU处理能力,云的存储量可以高达YB计算。云技术应用于教育中将会带动教育中的一场改革创新,是推动资源共享,个性化学习的一大助力。云技术应用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将会大大带动学生的学习效率。
2 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发展与变化都十分迅速的学科,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以及更新速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计算机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共享资源,很多技术人员为了方便学习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源代码公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丰富与充实学生学习资源是非常困难的,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的都是过时的技术,与社会上公司的应用需求完全不符合。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中资源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1 教学资源分布不平衡
对于资金充足的学校,可以购买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实验,尤其是进行大数据的计算时,需要有资金购买计算数倍。但是大部分的学校资金是有限的,拥有的技术是较为落后的,计算资源严重不足。
2.2 先进技术更新速度慢
计算机学生的学习到的资源如果跟不上时代,就会导致进入社会的时候无法适应。例如学习FLASH动画设计的时候,很多高校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学重点仍然是较为落后的普通帧动画技术,对于最新的ActiveX等技g却没有教学。
2.3 共享程度低
每个学校都拥有一定量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有重合部分也有不交叉的部分。但是无论哪个学校的资源都是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因此进行这些资源的整合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3 云教育技术在计算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中的应用
3.1 以地域范围为单位建立分布式教育资源网
域域网教育资源使用的组织结构是三层结构,即为校、县和城。可以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建立一定的资源共享机制。国内已有省份建立了高校论文搜索共享的平台,很多高校已将图书馆资源进行了整合。域域网的共享资源中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网站,而是多个站点组成的。这三层组织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进行资源整合,因此资源中心是组织结构中的上级,而不是某一个站点。通过三层组织结构整合的资源非常丰富,并不只是教育和学习素材,一同整合的还有很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习需要的工具资源,例如搜索引擎,讨论组和邮件等。
3.2 建立“分布建设,共享使用”的资源建设模式
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计算的工具,学习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这个工具对其他行业进行服务,因此计算机有学科交叉的性质是必然的。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实验室的计算机研究方向不同,各个实验室研究的方面更具有专业性。为了建设基础教育可以按照学科和教材两个维度建立分类管理的资源群。虽然学生的研究方向是不同的,但是计算机的特点导致研究时存在较大的交叉性,因此为了整合区域内的教师资源、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可以建立分类管理数字化网群。学科群资源网站的建设模式可以表示为如图1所示。计算机的研究方向非常多,按照学科进行组织和管理方便学生进行查找和学习。在涉及到交叉学科的知识的时候, 学生可以通过检索工具迅速进行学习。但是实际上资源库存储的是资源的索引目录,并不是资源,这样可以提高云技术的运行效率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3.3 利用MOOC等网上教学模式
云技术改变的不仅是资源共相的模式和范围,同时改变的还有学生的学习方式。云技术对于终端设备的要求非常低,只要有作为输出的连接网络的设备即可,既可以是平板、手机等手持设备,也可以是计算机等计算设备。目前的云教学平台的搭建模式主要是“云+网络+终端设备+应用软件”。最典型的的教育方式就是mooc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是计算机教学方式的重要改革,计算机的学科本身是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自学能力的,因为计算机技术不断有新知识和新技术,甚至一些领域还无人涉及。通过mooc,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加自由,而且可以使得学习的范围突破教室。而且云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一条不受时间于空间限制的交流渠道。
3.4 云技术科学进行教学评价
云平台可以存储各种数据,包括教师的教案以及学生的课堂交互等。这些数据是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的,通过合适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核实,可以进行科学迅速的教学评价。例如学生的作业情况得分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学生学习的峰值在什么时间等。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数据对学生进行了解和评估,这样可以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态度和教学策略。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云”的特点,以及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云教育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共享程度还存在一定局限,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于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也都需要进一步适应,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朱骁.论“多媒体”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应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04(01).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艺术素养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170-02
1 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融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各个高校应运而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我国数字媒体技术高速发展需要及数字内容产业需求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所培养的学生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设计能力。该专业涉及到计算机技术,艺术科学、心理学等,是个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多个学科有效的进行整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技术熟练,同时又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多数由原有的计算机专业分离出来。一部分教师原来只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课程。在进行该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绝大多数也只是重视计算机操作技术与技法的传授。
(2)该专业的学生来源绝大部分是理科生。在高中阶段着重训练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想象力较差。涉及到的设计能力,艺术感知力,审美能力等更是无从谈起。如果不加强艺术素养教育,那么他们的技术水平再高也做不出来有“美感”的作品,所学到的技术没有用武之地,将来无法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通过调查,大多数院校该专业的教学计划虽然开设了相关的艺术类课程,比如素描色彩,平面构成,音乐理论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都是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都要求有较强的艺术功底和长时间的训练基础。对理科生来讲,学习这些课程有些困难,而且这样单独地开设一门门的艺术类专业课显得十分的生硬,并不能起到提高艺术素养和艺术感知力的效果,让理科生学起来反倒有一种挫败感。
3 技术与艺术整合的必要性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涉及很多交叉学科的课程,这个学科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心理学,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等。如果过分强调学习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培养的将是知识结构失去平衡的人才。因此必须强调其它学科知识的获取。
(2)虽然有些院校的教学大纲中涉及到了一些艺术门类方面的知识,但是大多都是针对艺术类学生的课程,并不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专门为该类学生开设单独的,适合他们学习的艺术类课程,来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并不需要有多厚的艺术功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化他们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4 两者整合的途径
(1)制定计划。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的教学环节上开设艺术鉴赏课,开拓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尤其针对世界名画,世界名曲,经典影视,获奖作品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为学生进行讲解,提高他们对高雅艺术的鉴赏能力。本人认为该类课程适合在接触核心课程之前开展,让学生在头脑中留有一定的艺术形象,便于后续课程的开展。
(2)有机融合。针对计算机技术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艺术类的概念和技法有必要进行详细的解释。这些知识是这类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不熟悉不理解。还需要反复的练习,因此有必要对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都要进行修改,适当地适时地在在原有这些技术内容的安排上穿插上艺术知识,这样才能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在photoshop中介绍钢笔工具时,通常原有的教学方法是单纯地讲解钢笔的几种用法,如何画直线,对称曲线,尖点曲线等。但是忽略了这些曲线最终是要组成某个特定的形状的。此时如果恰当地融入一些有关造型方面的知识,会[]使得课堂的内容更丰满,学生学起来更有效。同理,比如制作Flas中插入背景音乐的过程,通常教师只是讲解操作步骤。并没有讲解插入什么样的音乐更适合当前的内容。因此这时就应该介绍音乐的种类,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节奏的,各自表达怎样的情感,寓意等音乐方面的内容。
(3)开拓思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参观、多阅读、多思考,用心体会好的艺术作品的美感。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在比赛中锻炼自己,欣赏他人。
5 整合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法
基于以上各种因素,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整合要素分为若干模块进行整合,并且改变了以往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教学模式。将之进行了颠倒调整。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整合措施。
5.1 关于色彩模块的整合
一般在讲解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技术实现方法的演示和讲解。本文作者观点是在讲解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过程中适当插入一些艺术要素,比如在讲到调色板的使用时,可以将关于色彩的艺术常识加入进去,比如关于色彩中的色相,色彩的饱和度,色彩的明度,相近色,对比色的概念和效果等介绍给学生们,使学生们很直观地就观察到了色彩的变化,可以完全不同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做的目的,使理科学生快速地了解了艺术知识,又没有感到由于缺乏艺术基础而带来的学习困难。
又如,在讲到渐变编辑器时,不仅要涉及到如何设置渐变色彩及透明度,更要涉及到渐变都可以实现哪些艺术效果,比如可以实现立体效果,还可以产生不同的质感。因此就有必要加入一些关于光线对物体照射时产生的亮面,背光面,反光面的变化规律,怎样通过设置渐变工具才能体现出来。
5.2 关于艺术造型模块的整合
比如,在讲到钢笔工具时,教师只关注介绍如何划一直线,怎样弧度的一条曲线,以及一些光滑曲线或者有拐点的曲线等。却忽略了这些曲线是要组成一些形状的,而形状的制作是要有一定的造型基础。比如在用钢笔制作一个人物时,就要适时地介绍人物头像五官的比例关系,身体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包括成人、儿童、老人等的不同比例关系。这样,就达到了技术为艺术服务,艺术的实现同样也脱离不了技术的支持。
5.3 关于艺术设计的模块
艺术设计通常也包括平面构图,色彩设计,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创意。在设计领域往往离不开图案图形的应用,因此在介绍自定义图案,图案图章,以及画笔的设置时,可以应用到设计阶段。将一些设计理念通过以上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对技术要点做了介绍,同时也融入了设计理念,这样的课堂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授课过程中若要很好地做到媒体处理技术与艺术要素自然融合: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本身就是一名技术过硬又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更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更好的教材适应本专业的发展需要,真正达到数字媒体处理媒体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自然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的教学不再尴尬,让学生学起来也成就倍增,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扩大个人发展空间。
6 反思与总结
21 世纪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不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 都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乃至根本措施。这既是我们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这正是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大力倡导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因所在。我们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才有可能深刻领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 才能真正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规划课题《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素质教育整合的研究》课题编号142138)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专升本” 数字媒体艺术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高职专升本是选拔优秀专科学生进入本科学习一项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举措[1]。高职专升本教育适应了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了人们渴求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发挥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2]。全国各高等院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3],实践表明:做好高职专升本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是高职专升本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个宽口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具有高科技、跨媒体、多学科、新文化、强传播的特征,培养的是具有技术和艺术两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其知识体系涵盖计算机通信、艺术设计两个学科领域。计算机通信知识体系包括信息管理、数字信号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等,但其知识单元情况与计算机等专业需有所不同;艺术设计知识领域包括艺术基础、视觉传达和影视动画。
1 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问题:
福建省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升本的入学考试是归类在计算机信息类而不是艺术设计方向,因此,生源都是跨专业方向录取的,存在专业背景多样化和基础薄弱问题。据统计,福建省2010―2011年生源的专业来源很多,比较复杂,大部分来自web程序开发、软件工程、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方面专业,占了60%多;小部分学生来自图形图像、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从事艺术创作的新兴专业,涉及的领域包括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平面设计、虚拟互动、图形图像编程等技术与艺术相关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新兴学科。高职“专升本”的学制是两年,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知识框架体系的基础和专业课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高职专升本生源的专科基础多偏重于软件类相关课程,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课程存在衔接问题。
因此,针对专升本教育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殊情况,在加强学生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着力解决专升本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设,并加强实践
教学环节,这是专升本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笔者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浅谈高职专升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2 正确定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最终决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按照产业发展对企业员工理论、技能的最高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和建设,要将“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作为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4]。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专业培养能满足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熟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规律和较强的制作能力或具有较强的图形图象、手机游戏、互动游戏等编程能力,具备将科学技术思维和文化艺术思维相融合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除具有必需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外,学生通过学习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知识面宽广、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即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专业设计实际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人才。
3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专业教学计划来体现,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在制定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增加部分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相应调整了课时分配;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则增设新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充实,突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科学论证,对有关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开设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目前的专业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四大部分,实现了课程模块化,综合考虑了对学生的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必须的专业理论及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具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特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更准确,能顺应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4 课程体系构建与建设
4.1 专业方向设置
针对生源专业背景的复杂情况,在培养方案中,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成影视动画方向和互动技术方向,第一学期安排两个方向公共的课程教学,包括艺术基础课程和互动技术基础课程,在第一个学期末让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结构合理。
4.2 艺术设计基础
改变以往艺术基础性课程如素描、色彩、形态构成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艺术类基础课程调整成《艺术设计基础》,包括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两个部分内容。在专科已有的基础上,对艺术基础部分进行加深,实现专科与本科的课程衔接。
4.3 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影视动画向和互动技术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专业课程组,例如:影视动画方向,课程组的设计主要包括摄影与摄像、影像与剪辑艺术、数字影视合成以及视觉设计基础、动画设计基础、三维造型艺术、网络动画、虚拟艺术、三维动画等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中熟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互动技术方向,课程组的设计主要按照图形学软件编程的设计思路,结合艺术基础进行图形图像软件的程序设计,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indows编程、网络编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3D程序设计基础、三维引擎及应用、互动游戏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中具有较强的图形图象、手机游戏、互动游戏等编程能力,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5 加强实践环节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模式、实践课程的设计也因此发生变化。为了体现高职专升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必须长期深入的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产学结合的高职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要求、动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在增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创建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
本专业属于应用技术型专业,着重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掌握影视动画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构架,能独立完成小规模(或协同完成大规模)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手机游戏开发、网络游戏等工作。在教学过程中,70%以上的课程都是在机房里面完成,每门课程的学习、考核基本都是以作品形式完成。同时安排大量的课程实践环节,并要求教师把真题始终贯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企业的项目或参加竞赛的题目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除了常规性的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之外,还以增强项目实践小组的建设,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相关实践环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协同学习兴趣。由专业任课老师担任兴趣小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以企业项目或参加竞赛的题目进行辅导。项目实践兴趣小组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影视动画创作小组。参加该项目小组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具备影视创作的能力后,鼓励其承接影视的制作以及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增强实践机会。
2) 动画制作小组。主要学习Flas和三维动画的制作和设计,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解决作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其兴趣,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提高专业技术
水平。
3) 互动技术小组。主要学习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知识,掌握在艺术基础上实现技术的融合,包括Flash编程、虚拟互动技术、手机游戏开发等内容。通过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相关的项目,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前景广阔,社会诸多行业都需要大量的从业工作者。加强教育规律研究和专业学科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为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以及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小红.对我国”普通专升本”教育20年的回顾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0):116-117.
[2] 王莉平.高职专升本未来发展走向探头[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137-138.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0.引言
2003年,浙江大学在国内首次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后,国内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纷纷开设了该专业,其中有些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软件工程专业设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如浙江大学、江南大学),有些是从艺术专业中分离出该专业(如中国传媒大学),而有些则依托自身在通信领域的优势开办该专业(如北京邮电大学)。这些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均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但他们的侧重点不完全一致,工科院校强调“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而艺术类院校则强调“以艺术为主技术为辅”,这就造成了目前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明确。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影视艺术技术专业从电气信息类下分离出来成为新目录中计算机类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并规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新目录进一步规范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性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培养的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应该具备什么样能力,并要求在加强学生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强调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为此,在专业建设与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提高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合理地开展实践、实训活动,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参与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制订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也要合理地安排实践与实训活动,这些对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条件,让学生在掌握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实训机会,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结合江南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近几年的办学历程,笔者以为,要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创新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合格高校毕业生的根本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结合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和自身条件,从市场和企业需求出发,面向社会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课程的设置要做到按需设置,在保证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能适度调整,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既掌握基本技能又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仅靠一门或几门课程所能奏效的,而要靠全部专业课程来协调和补充。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成败。根据江南大学目前的专业优势,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加强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同时强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教学模式,以体现“艺工结合”的办学特色。
为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将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实践性环节以及素质教育等6大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外语与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一些能体现专业特色的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课程,包括一些艺术类课程,实现学科交叉与渗透;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一些专业拓展性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打下基础;集中实践性环节安排在短学期(每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主要是针对已学过的课程而开设的综合应用与设计类课程,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应用能力,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化。
在课程的建设与执行方面,除通识教育课程外,对其他课程根据设置、知识点、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等采用课程链和课程群的方式进行,主要分为以下5大课程群:
(1)艺术类课程:素描、色彩与综合构成、艺术设计概论、平面设计、场景设计与表现、数字摄影与摄像及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
(2)程序与算法类:离散数学、程序设计I(c)、程序设计II、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面向对象技术与语言C++、Java与对象分布技术、脚本编程技术、计算理论及云计算技术等。
(3)系统与硬件类:数字媒体技术概论、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汇编与接口、数据采集技术、数字视音频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及人工智能。
(4)图形图像及应用类: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高级图形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技术、流媒体开发技术、信息可视化、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在线互动媒体技术、XML技术、数字安全技术及计算机前沿技术讲座。
(5)网络与动画游戏类: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与网络传播、动画原理与设计、动画动力学与运动学、计算机动画编程技术、移动媒体游戏设计及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
在以上课程体系中,要求各课程群内的课程相关性较强并相互依托,而群间的课程相对独立。通过对各课程群课程的设置、各课程的知识点与学分分配以及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等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加强不同课程间的衔接与协调,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教学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按课程群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既可以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它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创新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能提高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加深、提高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课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实践课程的监督与管理;编写并适时修改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及能力,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型实验的试验。
(2)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实训,做好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在校内,结合数字媒体学院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除平时课程的实验教学外,利用短学期(每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主要涉及面向对象课程设计、人机交互课程设计、三维建模、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互动媒体课程设计、网络游戏课程设计等。由专业指导教师布置课程的设计内容,要求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完成,最终以大作业或作品的形式提供成果,并评定成绩。通过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校外,我们联合企业建立多个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真实的实践环境。实训期间,学生顶岗培训,并要求企业指定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实训期间的技能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指导。通过实训,不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规守纪、团队协作、市场竞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3)以项目为驱动,促进学生介入科研活动。以讨论式教学、研究式学习、项目团队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学术观点和思想的交锋,追踪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前沿,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结合国家、省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项目的形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在组建学生项目团队时,要求团队成员中既要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也要有艺术专业的学生,以真正体现“艺工”结合的培养宗旨。这几年的经验表明,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爱好及其学习激情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了解专业发展前沿的同时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为以后从事数字媒体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与监督工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它有着任何课堂教学或教学实习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必须制订完善的规范与标准,并对整个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我们将整个过程分为毕业生动员、学生选题、教师指导、质量监控以及评阅答辩等,时间从每年12月开始到次年的6月。指导教师由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根据专业要求及从事的科研工作每位指导教师确定题目,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向选择;学生选题后由指导教师下达具体的任务,系部组织学生开题;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对学生的工作进程进行监控;严把毕业答辩关。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促进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5)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社会对专业的需求,聘请国内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和主题讲座。学术专家可以就专业现状、发展方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本科生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科学研究的兴趣;行业专家则介绍一些新兴产业的相关信息和发展现状,结合行业进行一些技术培训,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信息技术竞赛等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努力追求梦想、迎接挑战,同时营造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更加良好学风的形成。
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要不断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通过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加强实验、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校企、校所之间的合作,做好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推进讨论式教学、研究式学习、项目团队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计算机技术 实验教学 原型设计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数字媒体艺术就是顺应社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源于文化、艺术和技术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学科。正是因为数字媒体艺术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创意高度结合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精练和创作才能适应行业的需要。所以,本专业的课程开展有效实验教学对于专业老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就数字媒体艺术类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实验教学中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和形式作探讨。
1.数字媒体艺术类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数字媒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内容中需要增加实验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这一新兴学科的课程实验教学正处在探索阶段,从实验大纲、实验课程模式到学时安排的合理性等环节都存在着很多不足。
1.1实验大纲陈旧,实验指导书更新不及时,不能体现本专业的特色。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目前市场上该专业一些非传统课程的教材本来就不多,更何况是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所以很多高校都使用自己制订和编写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但是往往一本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一用就是好几届学生,教师不能把本领域最新发展动态、最新知识技能及时更新、添加到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中,使得学生所学知识、所掌握的技能落后于本专业的发展。
1.2实验课学时安排不合理,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多。
很多院校在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安排上都是1:1的比例。在这样的比例学时中,实验课上老师需花费一定时间进行演示、讲解等课堂活动,因此真正分配给学生的实验课时不能满足学生实际操作的需要。
1.3实验课模式保守,不能正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开设验证性、重复性、演示性的实验,表现对已有的理论、成果或现象的重复,教师为实验课的主体,事先提供实验指导书,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细节,而学生只需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重复一次,没有思考的过程,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这种重复、被动的实验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学生完全处在一种被动的环境下,不可能调动学习兴趣和热情。
1.4实验项目之间独立性太强,连贯性较弱,实验课内容缺乏全面系统的安排。
实验课一般跟着理论课教学走,很多实验课的内容都是根据理论课章、节的知识点来进行设计,有针对性地以某个知识点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课来进行巩固,而忽视了与其他章节知识点的串联,致使实验内容单调、脱节、不系统,同时也导致学生知识不连贯。
2.数字媒体艺术类实验课程的尝试
要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性强的特色,就需要改变观点,对该专业的实验课程从实验大纲的制订、实验活动的开展、实验内容的安排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2.1实验大纲的设置与行业、市场紧密联系。
数字媒体艺术类课程与技术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而当今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制作技能,而且平时要注意搜集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和更新实验大纲和指导书,将实验的内容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例如,目前电子杂志是多媒体产品中的新兴成员,具有广阔的市场,人才缺乏,因此本专业的多媒体制作课程实验中就必须及时把电子杂志的制作流程及方法添加进去。让学生较早地接触本专业应用的前沿,感受专业与行业的差异,扩大视野,拓宽思路,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2.2实验课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
实验课程的开展可以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以及可能担当的特定职务来定位。如Flas涉及编剧、角色场景设计、音乐、动画制作至少四个岗位。完成了理论课教学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这四个职业岗位组队,每个同学负责一项岗位任务,共同完成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又可以发展自己的特长,同时也了解了行业完整的流程线,更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2.3增加实验课学时、缩短课程间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以数字技术为主导,以现代艺术为灵魂,将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学科。在实验内容上不仅要注重技术能力的锻炼,而且要增加艺术设计感的培养,所以在学时分配上要侧重于实验课,而不能理论与实验平均分配。同时尽量使用模块教学,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实验课的内容,让学生在对课程内容保持着浓厚兴趣时进行强化训练。如果每个实验项目间隔太长,学生的知识已经淡忘、兴趣已经减退,这样下一个实验就会遇到问题。
2.4实验课教学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艾斯纳认为,要是缺乏连续性就会阻碍运用设计工具作为必要的表现媒介的技能的发展。所以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验课在内容设置上我们不能将某节课的实验内容作为对某个独立知识点的论证,而要强调它的联系性、顺序性和承启性,即在一个实验内容中必须包含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技能,还要考虑到这个实验内容的知识技能是不是后面所学知识技能的基础,后面的内容能否在此基础上得到改进。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
实验教学的实施总是会受到多方面条件的约束和限制,例如:课时、实验室、设备条件等,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既能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又能更好地接受教育。
3.1开设专题实验。
实验以某章、某节的内容或某工具的使用技巧为主,直接由老师提供具体的素材、操作步骤,直接以技巧训练为主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是目前各高校广泛采用的实验形式。该实验形式能够非常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某一技巧,打下较扎实的基本功,但是如果将这种形式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所有实验,那么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将是片面的、不连贯的,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将得不到锻炼。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尝试开设某个专题实验,而该实验由一组相关性实验内容构成,例如在《网页动画》课程中我们尝试将一个完整的Flas贯穿于整个课程实验,包括Flash绘画、Flash三大类型动画的制作、Flash符号对象的运用等知识点,都是从这个Flas中提取出来的,当课程实验完成时,也就是这个动画作品完成时。通过这种专题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Flas的制作方法,而且真正知道了每个知识点、每种制作方法如何运用、如何配合,如何利用Flash完成一个二维动画的制作。通过这种形式除了能训练学生的某一技巧外,还能对以往的知识技能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3.2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数字媒体艺术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在实验中就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的设计学院几乎都是按学术项目进行教学,并强调理论学习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种观念深植于一种称为原型制作(Prototype)的文化中。原型设计通常用以描述设计过程和方法,这些过程和方法包括对于现存产品或服务的质疑、提出早期推测性方案、进行重复性的原型开发与概念设计,是一种以不断寻求解决方案为核心的方法,在交互媒体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借鉴原型设计思想和流程,在2008、2009级数字媒体的专业教学中,将实际项目课题例如系网站设计、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和电子杂志的设计等项目引入到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并以原型设计的思想和开发过程为依据开展实验。例如在《项目设计I》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码媒体系静态网站设计与制作和某课程Flash教学网站设计与制作两项课题。我们只提出了课题要求和考核标准,从市场需求调查、方案策划到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再到最终完成,整个项目过程允许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主要是宏观把握和原则指导,这种实验形式对于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某方面某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新思维。
3.3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个项目的开展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员共同协作完成。所以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尽早认识到团队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个人和集体的决策能力。并且能够让其他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到实验中,让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在与其他专业学生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因为涉及“跨学科”,所以此类实验可以安排为第二课堂或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比赛等形式。这也是对课堂实验内容的扩充或深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学成果。
4.结语
在高校教育中,实验教学一直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训练技能,培养科研能力的根本保证。英国著名思想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罗吉尔・培根曾指出:“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由此可见实验教学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该专业自身的特点改革创新,从实验设计理念、实验内容安排、实验开展形式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优势,培养出符合数字媒体艺术领域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月琳.关于数字媒体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02):45-47.
[2]钟启泉,高文,赵中建.多维视觉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0.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教学 市场互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立和发展是在“市场导向”(Market-oriented)这一教育大环境下展开的。过去美术院校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下的是艺术家式的人才,而“大众教育”模式是针对市场的。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过去,传统的办学模式导致高校专业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造成“知识型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从而使大量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这充分说明原有培养模式不是针对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已经不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时代,所有最先进的技术、理念、都会被市场立刻消化,而且,这个消化过程正逐渐呈加速化发展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紧密联系高科技,因此,专业教学必须加强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与市场有效衔接的实习、实践环节,及时从市场获得最快的信息,才能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
一、专业教学建立与市场衔接的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包豪斯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现代艺术设计实践引入设计的感知训练。吉迪恩曾评价过“自然,学生靠这些练习不会成为艺术家,但这些练习可为他们打开表达之门,给他们新的视野。诚然,在我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中,缺乏足够的设计实践是影响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其中有办学条件的限制,也有观念的问题。很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不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如交互媒体设计方向的学生经常由于缺乏对某类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特性、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和消费者期待等方面的了解而使自己的设计成为空中楼阁、花俏而不实用。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寻找和创造条件,将专业教学同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才是解决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实习、实践环节是锤炼学生艺术思维和技术成熟的过程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普遍开设了许多操作性、应用性的软件设计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与社会工作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其中有由于数字设计所结合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造成硬件设备及教学软件更新的问题,同时也有因文理科复合型人才匮乏,理论、实践并重的师资稀少,最终导致课程教学肤浅、实际应用性差的情况。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上需要科学、合理的结合设计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的、顺利的适应这种“技术性的艺术表现”方向。实践就是带有很强技能技巧的揣摩与创作,这种揣摩与创作也正是锤炼学生艺术思维和技术成熟的过程。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实习、实践环节是对专业教学的有力促进
无论怎样的时代,艺术与社会、市场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在商业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国内艺术市场体系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介入到中国的当代艺术系统的各个环节。作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教学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践环节,加强专业教学与社会、市场的互动关系,才能培养出很好的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学生。
虽然专业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但人才培养也是学校为企业服务的核心内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是改革发展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建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建设实习、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可依托企业,让企业来推进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学院要积极争取让企业和媒体单位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共同“量身定做”培养方案,根据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特点,突出学生创意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企业中相应的岗位要求确定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等要素,并将各要素分解到专业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形成校内创意理论、专业技能训练与校外企业实践环节的渐进性循环,从而有力地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
四、专业教学实习、实践环节建立的设想
(一)在专业课教学中采取一定的以服务社会项目为策略的设计实践
专业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基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取一定的以服务社会项目为策略的设计实践,这样就会使师生不可避免的面对艺术、技术与市场三者关系的协调问题,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理念等。
(二)与社会企业、市场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
通过与社会企业、市场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专业对软硬件更新投资大的客观限制,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与市场结合更为紧密的教学场所。
如现在一些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业界软硬件设备提供商建立合作,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如中央美术学院与苹果电脑公司进行的密切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在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帮助下,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得到迅速发展。强大稳定的UNIX操作系统,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Final Cut Pro编辑软件。创造性视觉效果的Shake合成软件,让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非常着迷。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工作室被认为是产品和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领域的成功应用范例。成为中国的艺术院校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个参照。再如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分院与美国苹果电脑以及WACOM FAVO的合作,建成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智能化的宽带网络教学系统,在数字绘画等领域培养出不少富有特色的人才。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媒体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数字影视技术、游戏动画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到影视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新闻媒体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教育与培训机构、大中型企事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设计与制作、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1.数字媒体技术的内涵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的新兴学科,它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等领域,是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
1.1新媒体
数字媒体技术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以数字形式对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进行获取、记录、加工、处理、传播与管理的媒介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1.2新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交互的一种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类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信息的获取与输出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传播技术、数字信息管理与安全等。其他综合性技术,有如流媒体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1.3新产业
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又称数字媒体创意产业,是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为社会提供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其范围涵盖了电影、电视、广播、音乐、动画、游戏、教育、工艺、时尚设计、广告、建筑设计、视觉艺术、互动休闲、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信息服务业,等等。近年来,数字媒体产业在世界各国都受到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
2.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现状
“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数字媒体技术的精髓。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信息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前沿信息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方面的实力和产业水平,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2.1政策技持
国家863计划率先支持了网络游戏引擎、协同式动画制作、三维运动捕捉、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动漫网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湖南长沙和四川成都建设了四个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2发展概况
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高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3.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手段及相应的创作理念,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多媒体软件业、电视台、电影公司、广告公司、出版发行业、游戏制作公司等从事数字媒体的设计与制作、音视频数字化、相关技术研发、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数字媒体管理、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房地产等产业的演示动画片制作,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各类企业(特别是教育IT企业)从事数字化资源的设计、开发或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3.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基本应用技能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之上,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与应用。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练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媒体设计软件的应用和开发技能。
(3)熟练掌握影视图像的采集、剪辑和后期编辑的方法与技能。
(4)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基础软件应用能力,具有解决多媒体设备常见软硬件故障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艺术创意能力,能够独立设计与制作各种广告平面效果图及游戏效果图。
(6)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英语),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本专业书籍的能力。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可简化为“四个一”要求,具体见上表。
3.2专业主干课程
数字媒体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动画速写、数字图像处理、数字摄影技术、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数字音视技术、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Java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DirectX动画编程等。
3.3专业培养特色
(1)在“以理论为基础,以应用为导向”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形成完整的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知识结构。
(2)增加实验课比重,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分为数字影视技术、动画与游戏技术二大方向进行培养,拓宽学生就业面。
(4)邀请学术界和IT界知名人士来校开展学术讲座,使学生了解相关前沿信息和业界最新动态,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
(5)每学期组织网页设计制作、主题广告设计、DV制作、多媒体课制作等技能比赛,并组织培训学生参加院校等更高级别大型专业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科技创新
作者简介:钱丽娜(1982-),女,江苏常州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讲师;丁治中(1980-),男,江苏丹阳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常州 213022)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97-02
20世纪以来,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迅速发展,社会对数字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和专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河海大学为例,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办于2007年,招生对象以理工科学生为主。理工科学生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学好艺术设计,同时在以理工科为主兼有少量文科专业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寻求更好地发展,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数字媒体艺术属于创意文化产业范畴,但不是纯艺术学科,它具有高知识性特征,与艺术设计学、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学科密切相关,呈现出艺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综合特征,应用性强,是多学科的交叉,其专业本质体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前提,从数字媒体艺术的实际出发并结合优势学科的发展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操作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以理论学习、项目驱动、产学结合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模式。[1,2]
一、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课程,完善实训体系
理工科背景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在于培养学生在艺术与美学理念引导下,寻找各类数字制作技术与理念、创意的结合点,从而展开艺术创造活动。[3]基于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大环境下的学科发展,以数字媒体艺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课程为专业课程平台,借助水利、水电、机械等优势学科作为应用实训平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训课程的开设对专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坚持推行实践教学模式,强化“设计交流”、“专题设计”、“竞赛专题设计”、“产业实践”等实践课程,将实践课程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专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及表达交流的能力(见图1)。
“设计交流”和“产业实践”课程主要以实践课程为单位,由专业教师组织联系,以参观优秀企业、大型展览会或到企业进行实际考察实习等形式将学生带出校外,开阔眼界,让学生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市场需求有进一步的了解。
“专题设计”分为I、II、III,分别在第二至第五学年开设。专题由易到难,其开展一般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通过模拟真实的类似工程进行项目组织、实施、结题等全过程训练。例如,河海大学的教育部疏浚工程研究中心具有多套大型实验设备,如台车切削、泥沙输送、绞刀吸土等设备结构复杂、原理深奥,不利于课堂教学和科研汇报。在这样的需求下,以“专题设计”课程为依托,将该次专题具体命名为“疏浚实验工作原理的三维动画设计”,组织学生对不同实验设备进行计算机三维动画模拟,以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现其结构和运动,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实现了双赢。
“竞赛专题设计”每学年都有开设,由专业教师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并通过学校每年的“素质能力与竞赛”专项经费,鼓励学生通过立项形式参加各级各类创新设计大赛。从2007年至今,获得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已举不胜举。
二、教学实践与科研项目结合,凝练专业特色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全国来说都属于年轻专业,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就要与优势学科结合,借助成熟的科研平台来壮大自己,凝练出自己的特色。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将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方式。一个综合性的科研项目往往融合了多学科的专业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这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使所授课程更加丰满、更具针对性。
1.成熟的科研平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河海大学就有一些教师从事水电站多媒体演示、港口航道仿真、信息控制、计算机软件插件开发等工作,这些成熟的科研平台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河海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依托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完成了绞吸式挖泥船模拟仿真系统、水电站多媒体演示系统、机电设备动画模拟、南水北调工程三维虚拟展示等多个科研项目,探索了水利优势学科下如何发展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新思路,为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找到了突破口,更为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2.项目驱动教学
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鼓励教师将教学与实际科研活动结合起来,强化课堂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将科研项目中的实际经验和过程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经过创新性的提炼后穿插到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中,并通过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进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可采用“理论+案例”的任务驱动法,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增加实践环节。课堂讲解中,遵循理论联系实践原则。通过实例演示和项目制作,针对某一课题展开研讨,并对课堂讲授的理论和系列制作方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准确运用进行评价和测试,使各知识点更具针对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见图2)。数字媒体艺术的许多专业课综合性和应用性都较强,在课程实践环节,将具体项目划分成可独立进行的子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承担相应的课题。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现场,教师可对各个课题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成绩,各小组之间也可互评。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共享实验资源
实验室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课堂教学的硬件平台,担负着大学生课堂实践和课外创新研究的重任,完善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机制对学生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实验设施来看,本专业目前已经建成了数字动画实验室、渲染农场、虚拟演播厅、数字影像实验室、Avid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数字音频录音室、多媒体机房等,如图3所示。同时还可以共享使用学校教育部疏浚工程研究中心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市级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工业设计专业实验室等,形成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环境。这些稳定的实验资源为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和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常规的实验课程改革已基本平稳,要进一步深入,只有与实践类课程和学生创新实践结合,才有文章可作。
四、搭建校企平台,构建实践创新基地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艺术设计是灵活的,因此拘泥于校内的教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通过已创建的产学研基地和实践实习基地,如常州市创意产业园、动漫基地、常州恐龙园等,推行校园、产业、国际联动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拓展课题空间,将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及时转换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在阶段性理论授课完成后,由授课教师根据企业的项目需求,将其划分为可执行的子模块作为学生的实训课题。另外,也可以邀请企业资深专家来校授课或讲座,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合作项目,组建创意研发团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五、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行业逐渐形成市场化体制,社会对新型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专业技能和综合业务能力符合市场要求,并与国际接轨。因此,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开创性的工作,其实践教学改革更要从社会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在全国尚属新专业,可借鉴的经验较少,而且各个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只有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并不断完善,才能让专业变得更强大。[3,4]
参考文献:
[1]杨丽,万华明.关于理工科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4):146-148.
[2]叶福军,潘瑞,张帆芳.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新闻界,2009,(8):126-127.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项目式教学;实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理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是一个交叉学科领域,涉及戏剧与影视学类、设计学类、计算机类、美术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以及新闻与传播学类等多个专业,涉足广泛,内容丰富。
近几年,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开设或者正准备申报该专业。相比于传统老牌艺术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虽然也属于艺术类学科,但该专业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在各高校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学科归属及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也不尽如人意。针对目前状况,我们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与兄弟院校共同摸索和实践的基础上,e极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将项目教学引入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创作课程的授课中来,以虚拟或现实的项目为依托,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完成专业的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艺术类学科,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关注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更应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比重;重视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点转换为实践掌握的能力,而项目式教学就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随着项目式教学的深入实践,在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过程中,我们专业逐步摸索出了一些适应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创作课程特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项目从立项开始到完成创作,共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分别是影视创作前期、影视创作中期、影视创作后期。
1影视创作前期重视项目可行性方案的论证
影视创作前期,是整个项目教学开展的关键,在这个阶段重点要解决的是让学生理解整个项目教学开展的意义,清晰整个影视创作前期需要具备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兴趣,为下几个阶段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影视创作前期阶段将着重于整个项目的前期策划,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项目开展可行性的论证。教师在授课伊始会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让学生提出项目的初始方案,然后针对学生的方案提出分析讲解,根据学生的创意和想法提出修改和指导性意见,并让学生在论证项目可实施前提下,结合班级学生特点,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共同来承担项目中的不同分工,以团队的形式参与项目教学的实施,在班级中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
2影视创作中期强调学生团队中项目实施的实践性
在这个阶段重点要解决的是引导学生如何用一个正确的心态去积极参与项目的开展,需要让学生有一个身份转换的过程,明确自己将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准备担任的角色,转变自己学生的心态,对应项目中职务的需求去进行身份转换和自我要求,以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份和责任心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来。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也是学生问题暴露最多的时候,教师需要认真且极富耐心的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实践,并注意学生因遇到各项困难而产生的心态变化,在纠正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同时,及时解决和引导学生心态的问题,这对于整个项目的实施及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有益且及时的。
创作中期则是整个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对前期的教学进行一个系统整合,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实践,特别重视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也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有一个很好的检验。
3影视创作后期重视在规定时间对项目进行系统的查漏补缺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基础课 软件课 衔接
一、专业基础课与软件课教学的误区
在数字技术应用逐渐广泛的今天,高校艺术设计的基础课教学与软件课教学走向了两个极端。一种做法是无限留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表达媒介上,坚守传统材料与手工制作的唯一性。另一种做法是,在艺术基础谍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计算机的无限盲从。存在着教学误区。
1、计算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脱节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还是较单纯地从技术角度讲授,联系艺术实际操作得不够。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也缺乏数字图形、图像软件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因此怎样使我们学生的艺术创意与计算机技术更好的结合还是一个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2、专业基础课教学与数字输入衔接存在不足
数字媒体艺术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在数字输入设备、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扫描料、制作技术、概念等各个方面的局限,使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能力产生质的变化。从系统性上讲,从技术到艺术,从平面到立体、从造型到创意,由浅入深,互相关联,使学生对该专业领域有一个较全面、整体的概念和认识,同时也为高年级的专业方向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专业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程及软件应用课程衔接实现的构想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在教学思路、方法上急需依据新学科数字化、动态、交互等新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
1、素描课教学与专业课程及计算机应用衔接的实现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建议与传统素描有所区别。建议将设计素描代替基础素描,多进行动态景物、人物的速写。由于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不同,基础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视觉形象明暗、块面关系的表现,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是衡量作品的标准:设计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对形体结构表达得是否准确、科学,是衡量设计素描作品效果的标准。
设计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设计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要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能力。设计师用设计素描以及其他手段表达最初设计意图。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实实在在的样式和造型,也就是说。能力的培养是平面的表现终究要向立体的表现过渡,而这种能力与基础素描的空间感表达完全是两个概念。其次在形象的典型细节表现方面,设计素描所要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它要说明形体是由什么样的结构构成的,它的局部或各部部件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设计素描关心的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概括出来。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虽然在观察方法,构图安排、表现形式以及画面效果等方面都有类似的要求,但很多地方还有相当大的差异性。通过设计素描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在今后更好驾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二维、三维造型方面的能力。而以往在传统素描课程中往往不能够引起足够重视的速写,由于数字艺术所呈现的动态特征,显得愈加重要。通过加大人物、景物的速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形态、特别是动态的迅速、准确把握,更好的为今后的动画原画、FLAsH动画等课程打下基础。
2、构成课教学与计算机应用衔接的实现
在传统的平面构成课程中,应及早摆脱以前平面构成教学对点、线、面过于模式化的训练。老师教学中应对点、线、面的概念有深入认识,在一定基础上,启发学生利用新技术,发挥创造力,给予点、线、面新的形式和内容。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构成学者“青木正夫”以具像造型资源作为构成素材,他发展了以观察为基础的构成方法。他认为以各种角度来观察自然界的物态,会感到它们是以预想不到的各种形状和非常复杂的组织形态构成的。青木正夫构成课程的特点,在于了解物体形成的各种要素、形状、大小、肌理,同时探索它们的有机联系,即分析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将观察所得原封不动的加以表现,而是提出需要的部分加以强调,并整理形状,使物体的特点表现得更为充分、准确。但这种对形体的构成表现观念。如果通过纯粹手工绘制的方法实现,就会非常的困难,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但如果学生利用数字摄影和计算机来完成此类构成作业,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我们的构成课就不仅仅是点、线、面的构成,而是赋予了点、线、面更丰富、更形象、更广泛的内涵。在提高学生对形态把握能力这一构成课根本目的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利用新资源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媒体艺术 教学
引言:
近年来,各大院校纷纷成立数字媒体艺术这个新专业,意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了达到这个培养目标,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直是讨论的重点,而作为具体实现培养目标的各个课程该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得到的关注并不多。如作为基础课的《色彩》在教学方法上直接沿用传统美术院校绘画专业的色彩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色彩静物写生和色彩风景写生等,以此训练学生扎实的绘画功底。这种利用大量课时强调熟练绘画技法的教学方式实际并不符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导致学生在基础课程上学到的绘画技法难对继续在其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发挥作用,造成基础课程知识和专业课程知识断层。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该如何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使其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将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用于实践工作,是每个专业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每个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制定的培养方向也不尽相同,下文仅根据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并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讨论一下《色彩》课程在基础教学中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1.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色彩教学目的及要求的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强调技术的新型艺术专业,这里的“技术”与传统的艺术专业所要求的“技术”已经大相径庭。传统的艺术专业尤其是绘画专业设置色彩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技法,强调学生对颜料色彩的艺术表现。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可以选择成为一名画家。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要培养有艺术修养的技术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以后能够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在这样的专业大目标下,色彩教学的目的理应是通过数字工具这类媒介来训练学生对数字色彩的运用能力,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等数字工具进行色彩创作,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字技术这种新方式进行色彩艺术的表达。基于这一点,专业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是运用“数字色彩”创作的技术,而不是过去过分侧重的“颜料色彩”的表现技术(技法)。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于阐明以计算机色彩为主线的基本原理和创作要求,讲述数字色彩在数字绘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数字色彩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扫描仪等工具进行色彩创作。
2.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色彩教学内容的思考
前文已经提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色彩课程需要通过数字工具来达到教学目的,但这不并代表课程的教学要完全围绕计算机软件展开,具体的内容设置反倒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软件而存在,而是应该把艺术色彩的原理融合在数字化色彩创作之中。色彩教学内容的调整方式其一是删除原有的与新教学需求不相符的教学内容;其二是增加优化课程的训练课题,把色彩基础训练同专业设计基础相结合,提高学生全面的色彩把握能力,为设计色彩和影视后期调色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建立起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实践的衔接与过渡。
色彩课共64课时,以往的安排大致是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和材料绘画占据四分之三的课时量,将最后仅剩的四分之一课时量安排学生进行自由的色彩创作。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学生艺术高考前掌握的绘画基本功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再添加材料绘画项目以丰富学生的表达,最后安排创作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知道,培养学生创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我并不同意以往大多数人习惯认同的“练习到足够量才能进行创作”的说法。以往的学生一般在大二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才被要求进行创作训练,大一进行的全都是教师具体指定的练习,学生的想法力难以发挥,在基础课阶段没有养成独立创作的意识。所以在有限的64课时里,我将创作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色彩课程之中。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材料体会。这一阶段的学习安排16课时量,要求学生以收集材料和肌理的方式来体会材料自身的材质美和色泽美,并学习如何运用各种材料肌理灵活地创作综合绘画。如此安排并不仅仅为了让学生学会制作肌理画,而是给学生提供多一种角度的思考。即绘画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那么设计同样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设计逻辑。这样的内容安排可以使学生快速摆脱高考模式,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创作。
(2)命题色彩创作。这一阶段的训练安排16课时量,场所仍然在画室,主要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题目进行绘画创作,使用的材料不限,可以是材料结合颜料色彩,也可以只用颜料色彩,在作画材料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进行选择。具体要求是学生针对每一个命题需要准备多个方案,方案以草图的形式呈现,最终定稿由教师提供建议。在这一学习阶段,学生要根据命题将自己的想法以图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是一个将抽象想法落实可视图像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用以培养学生清晰的图像表达能力。另外,不同的学生针对同一个命题会有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形式,以这种方式提倡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CG绘画创作。这一阶段的训练安排32课时,场所迁至计算机教室。要求学生自由创作CG绘画。从这一阶段开始学生创作的形式变了,从传统的架上绘画过渡到现代数码绘画,开始学习如何将在前两个阶段中巩固和拓展的艺术色彩的原理逐步融合到数字化色彩创作中。使用数字工具进行绘画,学生在创作绘画的同时必须逐步熟练操作绘图软件,所以当学生能够深入完成一幅CG图时,他也同时学会了软件操作技术。这阶段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创作中学习计算机软件、扫描仪等工具的操作技术,技术同时促成创作想法可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字色彩艺术的表现能力,为今后相关专业课程的色彩应用打下基础。
3.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色彩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整个色彩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持开放的态度,以引导的方式进行各阶段的教学,给予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强调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通过搜索及时补充并拓展课程相关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将教学内容延伸至社会项目,如组织学生参加征稿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使课堂训练更具实用性;结合课堂教学多引领学生参观相关艺术展览,了解当下潮流趋势,加深学生对色彩实用价值的理解,达到开阔眼界、丰富思维、提高色彩艺术修养的目的;结课后举办作业汇报展,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同时使学生重视课程作业,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校企合作 机制 实施路径
20世纪末有学者提出“数字化生存”的口号,数字化成为时代的显著标志。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不但成为当代前卫艺术的新宠,也是未来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媒体的诞生波及并推动了艺术发展,使人类的审美活动,于艺术创作接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数字媒体形成了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即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是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处理设备,对创作意念进行描述与实现,完成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作品,并通过各类与数字技术相关的传播媒介将作品向欣赏者群体。高校是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校企合作是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艺术类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构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依据
1.社会发展需要
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别于学科型人才,不是“学”出来的,是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练”出来的。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艺术类高校。目前艺术类高校现有设备的数量及规格、场地条件都满足不了迅速发展的职业教育需要。若学校直接投资建设培养技能人才需要的设备,需要巨额资金;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院校需要与企业校企合作,从而实现利用率最大化。
2.国外可借鉴经验
我国艺术类大学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差距较大。国外的优秀案例值得借鉴。如:美国多元化“合作教育”模式,为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再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保障学校、企业双方有效参与的机制。
3.现有政策支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第十条提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鼓励高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是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院校与数字媒体艺术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和目标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合作组织系统。
1.建立政府主导机制,营造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
教育同企业行为的动机和目标不完全相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适用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而企业是为社会提供合格、适销对路的数字技术艺术产品。政府的引导、支持是动力机制的关键。政府要大力统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高校教育与企业两种资源,发挥组织、调控资源优势,引导协调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出台鼓励措施,如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制定评价标准,并且跟踪考核、全面的评估,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参与校企合作)纳入其考核体系。树立参与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保护和激发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积极性。
2.建立利益平衡机制,保障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持续发展
1.互相尊重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长期合作的基础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因此,必需按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调研、洽谈,在此过程中合作各方必需以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为前提,构建情感机制,加强校企信息交流和沟通,按市场运作的方式洽谈制定规则、明确责任与权利,保证协调、有序。
2.利益平衡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运行原则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中,由于院校要履行教育职能,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企业要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其价值功能。表面看二者的目标与功能不同,但实质是息息相关的,院校是(生产)技能人才的培养者,企业是技能人才的聘用(应用)者。生产者(学院)输出的产品(学生)不合格,使用者(企业)就没办法正常使用(聘用),学生只有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中,才能“练”成更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不但是学院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也是合作企业获得高素质员工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实施的路径
1.制定合作法规
教育部、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校企合作”的法规,确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的主要途径。这些关于“校企合作”的措施及法规,推动了校企合作向深层发展,从制度上有效地保障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2.转变合作观念
目前高校的校企合作大多是学校从自己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企业被动参与。欲实现深层校企合作,首先必需转变合作观念,学校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应该立足双方的共同发展,注意合作各方利益平衡,实现双赢。
3.搭建合作平台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只有通过机制创新,构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对话平台――职教集团,实现以点连线、以线构面的合作模式才是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包豪斯 数字媒体艺术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10-02
随着数字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迈入了数字时代。我们会发现周围每天沉迷于网络、移动设备、数字媒体的人越来越多,而传统媒体早已风光不再,多源化传播方式的出现,也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而这也就使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空前迅速,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因此当我们回首在设计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包豪斯教育模式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其所处的时代距今虽然有将近百年的时间,可是当我们分析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时却发现了二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致力于探讨、分析和研究如何将包豪斯成功的教育理念嫁接到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让其成长为外表美丽内涵丰富的参天大树,并且在设计这个百花园中开花结果。
一 包豪斯时代和数字媒体艺术时代的背景相似性分析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尽管它从出现到关闭仅仅经历了十四年,但它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却对之后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包豪斯的出现、发展和壮大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是紧密相关的,1919年,格罗比乌斯在德国魏玛市创建了包豪斯,而此时资本主义国家刚刚经历完第二次工业革命,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到了“电气时代”。从整个世界环境来说,包豪斯的出现和关l司恰恰是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和平时期。从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来分析,可以说包豪斯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从时代特点来说,我们惊讶地发现,虽然技术水平不同,但时代环境、人们的思想意识却与包豪斯时代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下面的表格1就清晰地展示出了包豪斯时期和数字媒体时代的诸多相似之处。
二 包豪斯教育理念及其对设计的影响
从包豪斯诞生开始对于其的争论、探讨和研究就从来没有间断过,来到新千年后其强大的影响力依旧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尤其在设计教育的讨论中,包豪斯一直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里程碑式的典范。对于包豪斯教育理念讨论主要是围绕三个基本点展开,第一,设计的形式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统一;第二,设计的宗旨是以人为本;第三,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但当我参观完“作为启蒙的设计”展览后,当我面对面感受包豪斯设计作品所带给我的思考后我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应该说包豪斯在家具设计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展区最重要的位置展示的是1925年由Marcel Breuer(马歇.布劳耶)设计的著名的“瓦西里椅”(图1),它是世界上第一把钢管结构的椅子。而椅子背景图片上坐在上面的正是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本人,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把椅子是包豪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品。但是我们很难想象马歇,布劳耶所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其设计灵感竟然是来源于他的“阿德勒”牌自行车把手。而瓦西里椅的设计则是因为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到德绍后,需要给新的校舍添置室内家具。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把著名的瓦西里椅,整体尺寸79×79×79厘米,座面最大高度42厘米。骨架采用镀镍管钢,后来改为镀铬钢管;背靠与座面采用皮革、帆布材料。
当我们将瓦西里椅与工业美术运动时期的经典扶手椅“Sussex”对比时(图2),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虽然同样是金属材质的扶手座椅,但瓦西里椅的造型却突破了手工座椅的传统造型。而“Sussex”椅虽然在材料上突破了传统木质材料和皮革面料的使用,但是造型上还是延续了传统古典座椅的形态,从其椅背和扶手的细节得精细刻画和精美纹饰就可以看出对于古典造型风格的延续。
三 国内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和教育的现状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国内开设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的高校共120余所。而目前国内数字媒体艺术类人才缺口每年高达15万人,就现在的毕业生数而言,数字媒体艺术应该是一个供不应求的专业。而现实的状况却并非如此乐观,从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新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至今,该专业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所培养的人才并没有真正担负起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重任。由于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因此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传统专业发展中常常出现问题,也存在着一些由于该专业特殊性而产生的问题。
(1)缺乏针对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特色的研究
国内高等院校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有以下这三大类,第一类,艺术设计专业,尤其是一些传统平面设计专业,由于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已经逐渐被数字媒体所取代。因此一些艺术类院校中将遇冷的平面设计专业调整后改为数字艺术或者数字媒体等相关的专业;第二类,计算机类专业,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密切联系,很多学校内的计算机专业开设了相应的数字媒体艺术方向。这类专业主要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为主。第三类,新增设的数字艺术学院或者新媒体艺术学院,在这类学院中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分类比较细。即有数字媒体类的方向,也有动画和游戏等相关的专业设置。
(2)人才培养上缺乏细致的分层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产业,必然有产业的特点,在产业中人员分工比较明确。但是当我们剖析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时会发现,尽管这是一个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方向,但其还是具备了传统产业人员分工的特点。从前期的策划、中期的设计制作、到后期的发行和宣传,其实它与传统的电影产业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数字媒体产业所依托的平台与之不同。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就需要我们培养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人才,一窝蜂地培养创意人才的现象最终只能导致产业发展的失衡。
(3)师资资源的匮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建立至今也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因此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很多都并非本专业的科班毕业。现在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很多老师都是从原来的传统艺术专业或者其他专业转而来教授该专业。这也就导致了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缺乏数字媒体艺术的从业经验,教学上只能一边学一边教,对知识缺乏全局的把控能力。这种情况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
(4)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国内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的培养,但是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果没有相应的实践,理论是很难被别理解和掌握的。而我们现有的培养模式大部分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而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这种有较强实践性特点的专业,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参与到课程中,就很难理解和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知识。尤其是针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感觉“学以能用”、“学以好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 对现代数字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于包豪斯和国内数字艺术设计现状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二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包豪斯的教育内涵和精髓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尤其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这个新兴的专业方向。而究竟通过研究包豪斯的发展和教育能为现代数字艺术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
(1)教育要根植于时代,要为时代需求服务,并引领时代的发展
从包豪斯发展的历程和所处的时代,可以看出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而其教育形式之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也是因为它是根植于时代,并且为时代的发展而服务。当我们观察和分析包豪斯所留给我的优秀的设计作品时,我们会发现其推崇的“少既是多”、“人民的需要,而非奢华的需要”等设计理念和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变化有着极高的相似性。
(2)通过工作坊为学生搭建从学校到实际工作的桥梁
包豪斯在学校内建立了陶瓷作坊、金工作坊、印刷作坊、木工作坊等十个手工艺作坊。并实行双轨教学制,将教师改为导师和师傅,将学生称成为学徒。每门专业课程均由一位形式导师和一名技术师傅共同教授,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基本造型、材料特性研究等,技术师傅负责作坊设备使用及技术指导。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实际工作,从而为学生搭建起了连接工作的桥梁。
(3)为技术注入艺术的灵魂
>> 面向移动平台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快速搭建高效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浅析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析当前媒体集团的数字化平台建设 探讨多媒体教学的数字化平台建设 基于web技术的社区网上数字化学习平台设计 基于Agent技术的农村数字化学习平台研究与实践 信管专业与数字化学习 中学教材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 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的策略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实践研究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 数字化学习:面向未来的学与教方式转变 面向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发展的网络开放课程研究 面向数字化学习终端的儿童认知系统分析与研究 面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面向数字化学习的缩放概念图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内容主要包括:专题视频、教学视频、学生视频作品等。同时,网站开通了学生视频上传通道,备有留言板供学生交流。
1) 专题视频包括学生参与制作的各类专题片、名师教学的访谈及学院重大活动的专题节目视频。数字媒体专业学生自主创建的具有学科特色的“流媒体电视台”作品均在这里。
2) 教学视频包括教师的讲课录像、软件学习的视频录像及相关视频学习资料。
3) 学生作品包括学生所上专业课的优秀视频作业及课外制作的视频小品等短片。
该网站专为视频学习而设,分学生和教师两级管理,娱乐性视频均不纳入其中。
4.3精品课程网站
精品课程网站主要包括已成为国家精品课程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数字媒体专业课数字媒体专业主干课)及由数字媒体专业创建的学校大类基础课程“三大构成”(数字媒体专业基础课)学习网站()还链接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精品课程网站。
精品课程网站相对独立,课程的大纲要求、师生论坛、答疑、专业提交、资料、课件、网络教材、学科竞赛、特色教学、作品展示、教学视频等方面均独立开设栏目,是数字媒体综合学习网的重要补充。
5结语
当前,国家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需要。
顺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针和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建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数字媒体专业特点和发展需要。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这样将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将技术和艺术相融合、强调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意能力培养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海量知识信息的讲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学生和老师创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让学生能享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更便捷的交互方式,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与学生交流互动进行教学的平台,收获了较理想的效果。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不断完善,将会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更人性化的交互方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科体系也会在这样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辅助下变得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 石冉冉. 学习者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交互研究[J]. 教育技术导刊,2007(4):13-14.
[2] 耿卫东,陈根才. 挑战复合型动漫技术人才的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回顾[J]. 计算机教育,2008(13):38-39.
[3] 周迎春. 数字化学习的几种模式及需注意的问题[J]. 人民教育,2009(9):49-51.
[4] Badrul H.Khan. Dimensions of E-learning[J].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2(2):59-60.
[5] 李学渊. 数字化学习系统支撑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 纺织教育,2006(2):50-53.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for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Major
GENG Wei-dong, PENG Ren, LI Xiao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