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实体经济的发展范文

实体经济的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实体经济的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1篇

我们都只知道马克思对资本、资本主义的批判,很少了解马克思对资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赞扬!要不,怎么叫彻底的历史唯物论者呢。市场、资本,内在冲力,外在强制,激烈的竞争机制,像魔术师一样呼唤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财富从地下涌流出来,短短几十年时间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人类历史几千年创造财富的总和。

马克思把它不是看作个案和偶然,而是当做趋势和规律来认识的,内在的动力就是积累、集中、集聚的伟力。

我们经济总量虽然全球第二,但人均国民收入却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廉价劳力、廉价资源、廉价人民币、廉价税收、分税的制度安排,必然产生辉煌的成果!同样必然的伴生以上严重的问题。

我们的企业要学会资本的集中,资本的集聚!资本的兼并、重组、合作、联盟比积累重要得多!调经济结构的本质靠企业的资产兼并、重组、合作、联盟来推动!

我们的企业要学会经营模式的研究和复制。肯德基、麦当劳是如此,沃尔玛如此,阿里云菜鸟是如此,碧桂园也是如此!复制一个企业,像复制一个产品一样,被三D,四D的打印出来,然后进行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的复制,聚变的效应是核效应!

马克思还说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形态,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金融资本,而不是工业资本。

美国佬近几十年凭什么成为世界上军事、技术、政治、经济上的超级大国!一把枪守着印钞机!金融创新是他的根本动力,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是充满活力的风投!一方面造就辉煌,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巨大风险,此次危机就是一次风险的释放!

对话 伍新木教授

《新楚商》杂志: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有哪些制约?现阶段的金融政策对经济有哪些缺陷?

伍新木:中国金融资本每年上万亿元的利润,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国际银行利率只2个点而中国银行利率高达8个点,加之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差是国外的14倍,因此中国银行业没有面对实体经济的内在冲力,导致金融资本也没有面向创新的冲动。

众所周知,中国银行储蓄率在世界上最高,因此中国的银行业根本没有创新和风险意识,不像美国金融业具有风险意识,其内在冲力必然要面对实体经济,使其服务于科技与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中国没有完备社会保障制度,导致中国大量的民间资本、个人存款用于生活开支、养老保险、生病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因此民间资本不能有效的集中集聚。加之中国的垄断行业太多,投资的限制太多、门槛太高,人们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和途径,致使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这些风险小、回报率高的行业,更多的是投资房地产等投机暴利行业。

《新楚商》杂志:政府和决策者应怎样去克服这些缺陷?

伍新木:政府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打破国有银行对资本的垄断,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大力支持非国有经营机构包括民间借贷、租赁信托、小贷融资、融券融债等形式,增加融资渠道的途径。

《新楚商》杂志:金融和实体经济应该寻找怎样的切入点,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以便更好的协调发展

伍新木:答案很简单,要学习美国对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学习美国金融资本创新和承担风险的意识,借鉴美国风险投资内在冲力必然要面对实体经济,更好的为科技、实体经济服务。中国现在正在打破和改变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脱节,但速度稍显太慢,步伐要更快。

第2篇

我国制造业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与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紧密相关。然而,中国还不是个制造业强国,现阶段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式仍以粗放式为主,亦未能形成规模效应。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靠易受外界经济冲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力红利正在下降,资源过度消耗也使环境压力巨大。中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比重的90%以上,但只占世界工业制成品的10%左右,竞争力仍有待提高。

近些年,我国与欧美国家贸易摩擦急剧上升,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外部市场均受到挤压。与此同时,欧美等国的产业吸引力相对增强,我国国内却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房价上升、环保压力、税费等原因,使企业感到运营压力日益增加。

此外,在前些年的“GDP竞赛”中,某些地方只想追求速效,不愿意解决对短期增长无效或有负效果但能够提升长期增长潜力的关键性问题,采取了一些可能竭泽而渔的措施。时至今日,要把自己打造成“金融中心”的城市仍数不胜数,对虚拟经济和服务业片面追求已成为普遍现象,经济走向“脱实向虚”。

“未工业化”遭遇“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

中国的工业化卡在了所谓“周期”的陷阱中。

一方面,由于发展速度超常,中国制造业与日本类似,在较短时间内就开始追逐制造业“周期”末段,发生了“去工业化”的现象。而更危险的是,中国只是体量庞大,其实根本未及“工业化”。这事实上破坏了中国制造良性发展的路径,形成了经济“脱实向虚”,并且很难再回到正轨。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起步较晚,我们还在上一个“周期”之中,发达国家则已经进入到下一个“周期”,因此,“未工业化”遭遇“再工业化”的资源争夺战,进一步加重加大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压力。并且,由于我国实体经济本就不够扎实,“虚火上升”只会更加重爆发系统风险的可能性。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经济现代化不可能绕过工业化阶段。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比仍高,高科技产业的出现实际上也无法代替工业化的功能。

培育企业发展环境至关重要

从企业层面来看,应积极应对国际制造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借助新的信息技术,实现向中高端制造业的升级。一方面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树立企业品牌意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必须注意的是,企业作为微观个体,千差万别,只有充分的竞争和正确的激励,最终才能形成最活跃、最优质的市场,得到最具价值和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因此,市场政策决策和制定者的导向尤为关键。当前至关重要的是,要培育适合企业积极发展的营商环境,以及能够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高效市场。

首先,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强化制造业在工业经济和国民经济中的中心和主导的定位,改变一些地方盲目追求虚拟经济增长指标的产业结构政策。因各种原因形成的资产泡沫不但挤压了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也打压了制造业的积极性。当地方政府为自身收益而助推房价的时候,实业却因房租太贵而无以为继,同时又因两套学区房起死回生。这种现实中的童话使制造业无立锥之地。所以,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放弃短期利益,放眼长远,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和投映于市场的激励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加强监管能力,挤压企业虚拟经济投机行为空间,促使经济脱虚向实。

第3篇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013-03

虚拟经济和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核心推动因素,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从根本上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要。当虚拟经济适度发展,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规模和比例时,会发挥积极功能并促进整个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虚拟经济落后于实体经济时,便会产生“金融抑制”,导致资金的低效运行,反过来制约和阻碍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虚拟经济虽然取得一定发展,但其规模还远远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应遵从适度和平衡原则,稳定和协调地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只有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经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一、适度发展虚拟经济,防止泡沫经济发生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则会增加经济体系的风险,虚拟经济的滞后发展则会对抑制作用经济增长。一国虚拟经济只有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保持平衡,二者才能相互促进,使经济增长达到最优和最稳增长状态。目前,由于中国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应政策、措施的不到位,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缓慢,限制了虚拟经济积极作用的发挥,使其远远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目前中国仍要继续发展虚拟经济。但是要把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适度性,提高金融风险意识,高度警惕泡沫经济的发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虚拟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到2007年底,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已达32.7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27%,流通市值为9.3万亿元,达到最高值。创业板市场已于2009年10月30日正式开市,形成从主板到中小板和创业板到三板市场的多层结构,2010年又开展了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交易,使得中国资本市场层次更加丰富,财富管理和融资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债券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债券发行额和托管余额增长数十倍,债券市场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4.9万亿元,同比增长68.5%。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为迅猛,具有明显的超常规发展特征。来自监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期货市场共成交21.6万手,成交金额130.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2%和81.5%,中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的43%,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1] 目前中国已经成功上市了23个期货品种,除了原油以外,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在中国都已上市,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等诸多产业领域的商品期货品种体系基本形成。综上所述,中国虚拟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为虚拟经济还处于比较浅层次的阶段,金融产品过于单一,虚拟经济(主要指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尚不能满足实物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批有成长潜力的产业和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金融资源配置不当,虚拟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制约了实物经济的成长。日前,普华永道的最新“IPO市场2010年回顾及2011年展望”报告指出,2010年沪深股市融资总额达到4 783亿元,而2009年底光大证券预计2010年股市融资需求为9 000亿左右,而实际的融资规模估计在5 000亿左右。可见,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正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没能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导致中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出现结构性失衡,出现了泡沫风险。这泡沫风险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股市泡沫。中国股市投机氛围浓厚,在很大程度上被当做圈钱的场所,泡沫现象明显。二是房地产泡沫。近年来中国房地产投资过度增长,使得银行大量的资金通过信贷流入到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率都不断升高。在投机等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房价飞涨,使得房价远远脱离了其实际价值而产生房地产泡沫。三是因国有企业经营不善而造成的泡沫。这种泡沫集中反映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上。目前,中国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作为中介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企业因经营不善而被迫进行破产清算时,银行会出现坏账甚至呆账。企业经营的风险通过不良贷款转嫁给银行,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从而增加了金融系统风险。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在规模上保持一致,虚拟经济只有在一定实体经济规模基础上存在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内,虚拟经济最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这个区间就是实体经济所能承受的规模。当虚拟经济规模远远超过这个规模时,虚拟经济最终可能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向实体经济收敛。而当虚拟经济规模在这规模之内的话,虚拟经济会以金融波动的方式向实体经济收敛。而实体经济所能承受的规模取决于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宏观调控能力、政策选择偏好以及抵御风险能力等等因素。面对中国已经形成的经济泡沫,我们不能因此而减缓虚拟经济的发展。目前,我们还是要适当发展虚拟经济,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让虚拟经济的规模①和速度都与实体经济相协调。只有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适度发展(适当扩容和总量控制的关系)的问题,才能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同时,对已形成的经济泡沫,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紧化解,防止出现金融风险。如何适度发展中国的虚拟经济?首先,虚拟经济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市场环境。其次,适度的虚拟经济必须符合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走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再次,适度的虚拟经济必须与产业结构提升相协调。虚拟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政策调整等同步发展。通过适度的虚拟经济,以价值形态的资本转移,通过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产权重组,使资本流动起来,在流动着优化配置,实现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最后,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杜绝虚拟经济向泡沫经济的转化。虚拟经济投机性的特性必然导致金融风险时有发生,为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必须加强金融监管。政府要发挥其在监管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规范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运作,为其参与者提供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对虚拟经济系统进行监管,防止由于经济主体行为异化和金融运行失常所引发的金融泡沫过度和由于经济体系扩张或经济运行过热而导致的金融泡沫膨胀,使虚拟经济健康运行,杜绝虚拟经济向泡沫经济的转化,从而维护整体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优化虚拟经济结构,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虚拟经济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结构还不够合理。突出表现在: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充分,存在功能缺陷与体制风险。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的不够协调。中国直接融资比重太小,间接融资比重太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发达国家直接融资多数在50%以上,美国的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高达88%。二十年来,中国证券市场筹资额达近5万亿元,截至2010年7月,境内资本市场累计融资4.81万亿元。其中,通过股票市场募集的资金达35 711.75亿元,直接融资能力远远弱于间接融资能力。这也反映出中国社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体系,信用渠道单一,资本证券化程度低。二是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比较单调,股票和国债占据资本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股票市场规模小而且不规范,投机气氛严重,融资功能和风险分担功能不能很好实现,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中国债券市场由于市场约束和制度方面的原因,无论是在规模、品种,还是在市场的发育程度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2009年末中国债券托管余额占GDP的比重不到50%,远低于美国的235%和日本的181%。同时,中国债券品种结构严重不合理,国债、央行票据和政策性金融债三个券种在发行规模中比重偏高,企业债券和金融创新类债券占比偏低,比重不到20%,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此类债券占比超过60%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企业债未能很好地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融通资金,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扩张。三是金融机构发展不均衡。国有银行仍然老大,占整个金融资产70%以上的,中小金融机构比例过小,金融风险过于集中,市场竞争供给不够。国有商业银行坏账率过高,金融体系潜在风险较大。

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使得中国虚拟经济存在较高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根据国家公布的数字,中国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大约有近2万亿元坏账,占其贷款总额的25%,其中大约有6%~7%已经无法收回。当前,商业银行还同时面临着增加贷款和控制不良金融资产上升的双重压力。由于虚拟经济的高收益性使得资本大量流入股票二级市场或衍生工具市场,造成资产价格的快速飙升。而资金在资本市场的大量滞留,使得实体经济部门资金不足,从而影响了产业资本的积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呈现背离趋势。而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相背离的情况下,当产业资本利润下降甚至亏损时,虚拟资本在投机中创造的利润失去了实体经济利润的依托而成为利润泡沫,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越来越大,虚拟经济的虚假性最终暴露出来并表现为泡沫的破裂,从而导致金融资产面临全面缩水,收入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同时将进一步造成企业大量的不良负债,加剧了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此外,过度强烈的行政干预不仅制约了金融虚拟经济本身的健康发展,如利率非市场化导致利率不能反映实际资金供需状况,地下利率和官方利率存在较大的差距,产生金融信息不完全的现象,而且导致金融资源在实物经济部门分配的扭曲,劣质企业对优质企业进行资金上的挤占,结果是,实物经济的增长受到严重阻碍。

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富有效率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中国应从制度建设、培育市场主体、风险管理等多个层面优化虚拟经济的内部结构,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第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目前,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主板市场正在成熟。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还是两个板,二者之间的作用相互重叠,关系还不明确。三板市场还不活跃,交易量小。各板之间是孤立的。因此,尽快改善上市公司结构,鼓励中小企业和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使股市在支持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加强债券市场的建设,适当提高企业债券融资的比例,扩大居民投资渠道和企业获得资本性融资渠道。第二,进一步发展完善外汇市场。为了与人民币可兑换进程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协调相配合,中国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外汇市场,充分发挥外汇市场在外汇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对流动性、投资性和避险性产品的需求。这既包括加强外汇市场的基础性建设,也包括外汇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规避风险机制的完善及市场运作规则和信息报告制度的进一步规范。第三,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开放的原则,进一步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根据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推出国债期货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然后再根据客观条件和需要,逐步推出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期权、债券期权、股指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但是,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要把握尺度,不能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特别是加强产品设计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消除风险隐患。

三、有效控制虚拟经济的波动性,减弱外部冲击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经济的虚拟化程度迅速加深,国家之间的金融市场日趋融合,使得各国虚拟经济的关联性和波动性大大增强。特别是那些在世界到处流动的国际游资,更进一步加剧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一旦由于盈利预期导致某国家的某种资产价格上升,大量国际投机资本就会蜂拥而入,推动价格飙升,形成投机性价格泡沫,放大市场风险。相反,若出现价格下跌的预期,这些巨额的游资就会大量出逃,造成货币的急剧贬值,引发金融动荡甚至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的爆发。可见,随着世界经济虚拟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一国经济的发展不仅要防范本国虚拟经济风险,同时也要预防来自世界金融市场的外部冲击。对中国来说,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国内来说要避免金融泡沫的产生,从国际范围来看,更要避免因金融市场的关联和互动使国外金融危机通过关联与互动而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

伴随国内证券市场的开放,投资与交易主体的国际化,国际资本进出中国金融市场的频率加快,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国际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会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的过度升值会加大企业的运营资本,这将影响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损害实体经济基础。同时,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出又会加剧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从而给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波动、冲击甚至是危机的风险。此外,国际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会造成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得国内经济形势出现过热的倾向。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规模跨国流动是以资本项目开放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只有资本流入国允许国际资本以直接投资、特别是证券投资的名义流入国内,这些国际投机资本才可能方便地流入流出,完成投机性投资的全部过程。因此,在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积极稳妥推进中国金融开放,加强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的动态监控,以避免外国投机资本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负面冲击。因此,中国在适度发展虚拟经济的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虚拟经济的关联与波动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从而减弱外部对中国金融领域的冲击。

中国在坚持虚拟经济渐进式发展原则的基础上,要将虚拟经济的关联与波动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科学的、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实行动态监管的指标体系,从而控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度,使虚拟经济形成的资产、交易量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个指标体系既包括波动性、流动性指标,也包括对与虚拟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的经济周期先行指标、货币供应量指标、金融相关比等,还包括系统性风险率、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股票指数异动率等等。一旦这个指标体系达到风险警戒值,就要采取相应措施。通过这个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控制虚拟经济的波动性。二是加强资本项目管理,打牢狙击国际游资冲击的“防火墙”。在目前中国自身经济和金融结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适度的外汇管制是抵御国际游资冲击的一道重要“防火墙”。在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监控体系,通过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跟踪、预测和分析,适时调整管理目标,以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要加强结售汇管理,以外汇账户监管为切入点,重点监控大额外资、外债的流出,密切关注短期外汇资本流动的流向及流量,防止国际短期资本以各种形式混入经常项目流入流出。强化对经常项目的管理和审查力度,通过监控关税和进出口价格等手段来增加投机资本牟利的成本,加大跨境资金流动的外汇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外汇等违法行为,防止短期资本非法流入。同时严格审批资本项目下资金的流入和规范资本项目下外汇交易,加强对贸易信贷等资金流入的管理,加大对非法入境的国际游资的惩罚力度,增加其套利、套汇的交易成本。积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严格执行《外汇管理条例》实施监管,重点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和非法外汇交易实行严密监测。2008年8月初出台并实施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强化了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提出了强化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以及建立国际收支应急保障制度等相关内容,进一步健全了监管手段和措施,从而给国际资本的流动监管提供了更多的法规依据。三是积极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的金融风险预警、监控系统,通过强化国内监控和国内外金融组织合作监控,严防由于国际投机资本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而触发的金融泡沫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