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茶文化的知识大全范文

茶文化的知识大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茶文化的知识大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茶文化的知识大全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茶文化;app;软件设计;跨领域应用

因特网的推广使用,人类社会逐渐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制造了许多便利的生活工具,典型的有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其中手机应用起来最为方便快捷,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手机的运行离不开各种app的支持,随着各种app的问世,人们的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姿起来,诸如微信、微博、腾讯qq等。这些app都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借助app的风靡程度,设计一款用于茶文化传播的手机软件,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实现信息技术的跨领域应用,推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茶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茶叶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漫时间长河中,我们的祖先逐渐从采茶、制茶、泡茶、表演茶艺、制茶、机具等一系列活动中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或者说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中融合了儒、佛、道等多家思想,随着社会的推移和变革,茶文化不断被补充完善,最终形成了包括茶道、茶精神、茶具、茶学、茶艺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1.1茶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中国传统茶文化中融入了儒、道、佛等多家思想文化中的精髓,追求“怡、清、和、真”的思想境界,首先,“怡”说的是“怡情养性”,明显出自儒家思想,古人认为喝茶能强身健体、滋补养颜,参悟茶道也是基于修身、怡情和养性的目的下进行的,人们从喝茶中不断渗透人生哲理,从而达到“心平气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实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清”有清廉、清心寡欲之意,茶叶味微苦、茶香清淡、茶水清澈如玉、茶室环境高雅清净,与茶叶有关的一切都追求“清”,故而古人赋予茶文化以“清”思想,告诫人们要按照“清正”、“洁身自好”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和”也是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中的典型体现,中国历来崇尚以和为贵,人们以茶会友、接待宾客,整个过程都坚持以“和”思想作为核心指导,处处体现出“和”文化的基本宗旨;最后,茶文化中的“真”思想即追求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境界,以期做到抛开名利、返璞归真。1.2正在消失的茶文化历史上的中国创造了璀璨的传统茶文化,处于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的我们,要做好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工作,正面临着新的考验。信息时代各种电子智能设备的出现,几乎占据了人们的全部生活习惯,人们在网络虚拟世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精湛高超的茶艺表演的魅力有可能抵不过手机游戏的诱惑力。周边环境的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警示我们若还不转变态度、采取措施,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茶文化即将要从我们的视觉下慢慢的减略。1.3信息技术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拯救即将消失的传统茶文化,推动茶文化的传播,实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信息技术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实现茶文化快速而大范围的传播和宣传,各种网站及搜索引擎的开发和建设,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平台;另外,发达的网络技术可以把死板的文字茶文化知识转换成图片、声音、视频等的形式,对现在的80、90后的年轻人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例如:茶艺表演教程、趣味茶故事讲解等,可以增加人们与茶文化知识的接触机会,进行茶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艺的观赏及学习,使得茶文化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茶文化的学习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此外,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为网友们之间进行资源传送、心得交流等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有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增长见识。由此可见,新技术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过时和淘汰,相反,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包容,实现共同发展。

2app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app,英文全称为application,译为设备、应用,通常是指安装在手机上的使用软件,例如淘宝、支付宝、酷狗音乐等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app。app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规律,可以说,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app的应用和协助。2.1app软件设计的基本流程针对不同产品性能的不同,其适用app的具体开发流程必然也会有所差异,尽管具体设计过程中略有出入,但其基本设计流程还是不变的,通常情况下,app软件的设计流程由市场调查、设计软件、编写代码、软件测试、app及后期维修处理六部分组成。市场调查主要是统计分析大众的需求,从而便于app应用功能的定位和规划;开发者明确开发方向后,就进入软件的设计阶段,包括内部功能设计及外界面的设计,前者要求符合大众应用需求,方便操作,而后者主要是强调软件外观上的视觉欣赏效果,以便充分利用消费者“外貌协会”的心理;代码是app运行使用的理论基础,因此代码的编写显得尤其重要,常用原生语言ObjectC、C语言等编程进行编写;测试结果将决定app是否能投产使用,并且为软件性能提出不少修改意见,使软件设计趋于完善;最后就是关于app的相关市场和维修处理了。2.2app软件设计常见模式app软件设计的常见模式是原生开发和网页开发模式。原生开发也称为NativeAPP开发模式,这种设计模式的特点是其开发出来的app只能在本地操作系统上进行运行,不适用于其他手机系统,离线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消息推送,能够充分利用设备上的本地资源,但开发成本较高、软件升级较为麻烦,所以大多数app软件设计都采用WebApp设计模式,即网页开发模式,该模式开发速度快、安装及更新都比较方便,且能够跨平台设计,所以应用范围较广。2.3文化传播app软件的开发应用近年来许多借信息技术、网络系统,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的app软件逐渐流行起来。例如:在2013年故宫博物馆推出的首个iPad应用—胤禛美人图,胤禛美人图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有名的女子绢画,其中绘有美人读书、喝茶、赏竹等12种形态,这款app以动画的形式向大众展现了图集中的内容,让其中的景物活了起来,除此之外,软件界面上还设有许多链接,供用户点击查看画卷的历史背景、生活习俗及细节欣赏等。由于这第一款app市场反响度很好,故宫博物馆又相继推出了紫禁城祥瑞、3D故宫等app。这在市场上掀起了一个又一个app下载。文化传播app软件的开发应用,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同时还为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有效的传播途径,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3信息技术在茶文化传播

app软件上的创新应用3.1茶文化传播app软件设计实例分析3.1.1茶道精神及茶艺文化传播中国茶文化大全茶艺茶道app软件,是以茶道精神及茶艺文化作为基本内容进行设计的茶文化传播app软件,其宗旨是“关注茶文化,品茶艺、学茶道”,软件从茶的品鉴、水的选择、茶具以及泡茶等多方面的内容入手,以视频的形式详细讲解了水温、投茶量、茶具的摆放及使用、冲泡步骤等细节方面的内容,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传统茶道精神及茶艺文化,在居家自饮和待客饮茶等不同场合都可练习应用,实现茶文化的传播普及。3.1.2趣味茶故事分享相比茶艺茶道app,中国茶文化app软件多增添了趣味茶故事分享的应用程序。在学习传统茶文化之余,听听有趣的茶故事,可以帮助用户缓解疲劳,保持愉悦的心情,调整状态。更增加了用户对茶文化传统知识的兴趣,且该app软件还经过了人性化设计改善,既可以视频观看,也可以当做听书软件。其应用起来非常方便,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趣味茶故事分享将成为下一步茶文化传播app的研究开发方向。3.2信息技术跨领域应用的创新展望信息技术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传播APP软件设计中的使用,除此之外,中国茶文化在信息技术方面还有更大的挖掘潜力,例如茶文化网上教育平台、茶艺网站建立以及与茶文化相关的手机游戏软件的开发设计,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茶文化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将成为信息技术的跨领域应用的新目标。

4结论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缔造者,茶文化随着我国的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逐渐形成,其中凝聚了千百代人的智慧和努力,是我们的无价之宝,是中国历史和文明的象征。身为新一代接班人的我们,不应该眼看着中国茶文化逐渐消失殆尽却置身不顾,而应当以我们所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来推动传统茶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创造属于信息时代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孙莉娜.APP开发应用的创新与实用性分析[J].电子制作.2013(20):99-101.

第2篇

一、突出改良品种,推进茶叶产业良种化

茶树的良种化是茶叶生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前提。我县茶叶品种多而杂,有本地品种,有外来品种;有小叶品种,有大叶品种;有知道名称的,有不知名的,品种五花八门。就是同一品种的茶园,包括鹿苑茶核心产区鹿苑村茶园,也是发芽时间不一,叶片大小、肥瘦、颜色和柔软程度、茸毛多少不一,制出的茶叶在匀度、净度等品相上不一,在品质成分上也差异较大。据专家介绍,茶树为异花授粉,同一品种茶籽种出的茶树在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上存在差异,有的差异还较大。要发展名优茶生产,必须在良种上下功夫。一是要确定主推品种。根据专家建议,主推本地大叶茶、福鼎大白茶和鄂茶8号,坚持不是无性系良种不发展,不是无性系良种不支持。本地大叶茶种源必须来自鹿苑寺145亩核心茶园。福鼎大白茶和鄂茶8号种源从过去引种的表现好的茶园中选育。二是要搞好品种选育。要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茶科所、宜昌高农公司等科研单位抓好良种的选育。旧县镇鹿苑村有700-800年生长历史的茶树群,据省专家初步鉴定,表现良好。对古茶树群中抗逆性强、发芽密度大、育茶能力强、茸毛较少的单株进行理化分析,选择表现优良的单株进行无性繁育。每一单株母本繁育的苗木种在一起,以保证茶叶的品相一致,发芽的时间一致。三是要建立繁育体系。要尽快建立母本园,每个品种根据计划种植面积确定20—50亩母本园,专门用于繁育插穗枝条。要鼓励企业和大户建立无性苗木繁育基地,重点推广温室穴盘育苗。温室穴盘育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见效快,能做到一年栽、二年采、三年收入过千块。四是要注重品种布局的区域化。尽可能做到一个区域一个品种,每个品种早生、中生、晚生合理搭配,以避免品质风格单一、采摘期过于集中的问题。早生品种面市时间早,经济效益好,但品质较差,怕倒春寒;晚生品种抢市差,效益相对较差,但品质好、灾害风险小。五是要有计划地推进老茶园改造。改造的主推方式是嫁接换种,它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又可利用砧木发达的根系和抗性,一般嫁接后经过1周年的培育能够达到新种茶园3年的生长水平,与传统改种换植方法相比,茶树嫁接换种可以显著降低改植成本、提早成园提前收益。我县目前的茶园,绝大部分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茶园,要重点推广嫁接换种技术对低产低收益的老茶园进行改造。荷花镇金桥村二组谢长明,2007年对其自有的0.5亩茶园进行嫁接换种,经过两年培育达到新植茶园4年生产水平,亩效益预计在3000元以上。

二、突出基地建设,推进茶叶产业规模化

基地大小决定产业规模大小。我县现有茶园规模小,且布局非常分散。全县茶园总面积16950亩,可采茶园15840亩,年产茶550吨。全县几乎是村村有茶园,70%的山区群众户户有茶树,连片300亩以上的基地不超过6处。鹿苑茶核心产区旧县镇鹿苑村,仅有茶园400亩,由160户种植,户平2.5亩。没有规模的产业,即便质量再好,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没有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我县茶叶产业,首当其冲是要加快基地建设。一是要科学规划。茶叶生产周期长、管理精细、采摘批次多、用工量大。因此,在选择基地时,要充分考虑到交通便利、相对集中等条件,做到统一规划、分户分片开发。要将旧县镇鹿苑、石桥,荷花镇真金、望家,河口乡双坪、河口三片规划为茶叶发展重点区,将坡度在15°以下、土壤PH值在4.5—6之间的非钙质土壤的宜茶区域全部规划为茶园,用立地条件最优的林地来发展最优质的茶叶。二是要连片开发。分散的茶园一则不利于管理,二则不利于推广机械化、省力化设施。今后,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茶园都必须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财政扶持资金要向企业和大户倾斜,各类项目要向连片基地整合。要以建设万亩片、千亩村、百亩户为目标,重点建设鹿苑、望家为中心的两个万亩片,石桥、真金、双坪等20个千亩村,扶持培育100个百亩以上大户。多年的实践证明,财政资金“撒胡椒面”的办法起不到多大作用,也调动不了群众的积极性。三是要高标准建园。要以新开发的茶园为重点,以满足田间机械化作业和省力化管理为方向,科学设置茶园行距、株距,完善路、水、电、药、肥管网等基础设施,实行山水园路综合配套,茶林农牧合理布局,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今后开发的茶叶连片基地,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配套建设“三池两管一渠”,即抗旱水池、生物肥料池、配药池、供水管、喷药管、U型渠,推广使用机耕、机修、机采、机防设施,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效茶园。

三、突出培育龙头,推进茶叶产业集约化

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我县茶叶生产经营企业过多过滥过小,恶性的资源争夺、无序的市场竞争,是做优做强茶叶产业的最大障碍。据统计,全县茶叶生产经营注册企业(户)78家,其中茶叶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2家、个体加工厂23家、个体销售户40家。某一环节拥有茶叶加工机械的经营企业(户)46家,茶叶营销队伍约在100人左右。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明显,尚没承担起上连市场、下联农户的责任。所有加工企业或经营户基本上是家家一口锅、户户靠手搓。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鹿苑茶将永远处于小打小闹的窘况,最终沦为他人的原材料基地。对一个产业而言,小企业要有,而且要尽可能多一些,有一个产业企业群体,但决不可缺少龙头企业。这是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对于茶叶这一特殊产业,建设好本地的龙头企业显得尤其重要。要按照培育、引导的思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扶持现有的规模企业,支持其尽快做大做强。重点扶持宜昌禅茗堂养生茶开发有限公司、县荷花茶叶有限公司,支持其建基地、盖厂房、添机械、创品牌,引导企业推行“公司带户、全程服务、双层经营、共同致富”的模式,推进茶叶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为茶叶产业经营打造强势主体。要加快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组织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上的作用,引导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生产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二次分红”等形式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茶叶专业化生产。要按照《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现有小企业、小作坊进行整顿、规范,引导企业达标安全生产。2005年10月1日,国家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已开始实施,凡是达不到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的,一律不准生产。

四、突出质量管理,推进茶叶产业标准化

茶叶标准化是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我县茶叶质量特别是鹿苑黄茶的质量从最显而易见的感官指标上看,是令人堪忧的,可谓参差不齐、杂乱无章。十个师傅炒的是10个样的茶叶,一个师傅一天炒的10锅茶叶是10个样的,还不说叶片的大小不一、颜色不一。许多购买者反映,买茶叶完全是碰运气。要做优做强我县茶叶产业,必须在推进茶叶产业标准化上下功夫。由于茶叶标准化种类繁多,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基础抓起。一是要执行茶叶安全质量标准,规范种植投入品管理。茶叶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饮料食品,它的质量安全自然备受关注。要规范使用允许使用的化学农药、肥料等生产投入品,尽可能采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使用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从源头上减少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的污染。要大力推行公司或合作社成立专业化技术服务队,统一防虫治病、统一配方施肥,以确保茶叶安全质量标准。二是要制定鲜叶分级标准,确保茶叶的外观质量。要依据鲜叶嫩度、匀度、净度及芽叶组成,明确制定我县茶叶特别是鹿苑茶鲜叶分级标准,依据统一标准提升本地茶的品质和品相。三是要大力推进茶叶加工全程机械化,靠机械化提高标准化。要在适度保留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依托省农科院茶科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根据鹿苑茶传统加工工艺,在保留鹿苑茶本质特征的前提下,研制鹿苑茶加工专用机械,努力实现加工全程机械化、标准化。靠机械化、自动化控制来实现产品外观形状、内在品质的标准一致。要积极争取将茶叶加工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提升加工水平的积极性。

第3篇

1、加工技术不断改进,但机械化程度不高

(1)历史名茶有效恢复通过采取机械、工艺、采摘三大技改措施,鸠坑毛尖、建德苞茶、九曲红梅、天尊贡芽等历史名茶相继得到保护和开发,其中新品鸠坑毛尖茶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名茶评比金奖,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2)扁茶机制取得长足进展通过不断摸索和改进加工技术,扁茶连续化加工流水线不断改良,产品品质和加工效率显著提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茶厂改造力度大全市已改造老茶厂1000多家,通过QS认证茶厂248家,其中省级示范茶厂20家、省级标准化名茶厂2家,带动了周边茶农清洁化生产与加工。

(4)特色型加工中心建成根据龙井茶手工炒制分散加工的特点,在富阳拔山、西湖龙井茶产区相继建成了集收青、加工、收购为一体的龙井茶加工中心,其中西湖龙井茶产区已建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中心20家,并开展手工炒制技艺的培训、考试和评定工作,整体提升西湖龙井茶的质量安全水平。但全市现有名茶全程自动连续化加工流水线仅2条,与省制定的目标有一定距离。农业设施用地紧张,0.5%的标准与农业设施装备发展需求不相适应,QS认证困难,通过率仅为23.8%。

2、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但产业化带动能力不强

(1)市场主体发展速度较快全市现有茶叶生产企业480家,有机茶生产企业83家,其中经营规模在千万元以上的38家。茶叶专业合作组织211家,其中合作社194家,已形成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对整合产业资源、实施名茶战略、促进茶叶流通、维护茶农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2)茶叶专卖店数量扩增西湖龙井、径山茶、千岛玉叶等积极开设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店面设置,统一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和防伪标识的茶叶专卖店,专卖店遍布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城市,保证了茶叶的销售质量。

(3)市场功能日益体现全市现有各类规模的茶叶交易市场23个,年交易量1.2万吨、交易额19.1亿元。茶叶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网上交易量最大的“忆福堂”年销售额达到1.3亿元。一些知名的茶叶企业积极创建网上交易平台,网上交易渐呈火爆态势。但市场布局有待优化,西湖区、余杭区、淳安县等地虽建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市场,但与浙江的新昌、松阳及山东济南等茶叶市场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知名度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杭州“茶都”的地位不相称。

3、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但保护力度仍需加强

(1)“西湖龙井”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西湖龙井是国家指定的特有礼品茶,以其至高的地位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带动了杭州乃至浙江龙井茶的发展,2009年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特别荣誉名茶”的称号。2011年“,西湖龙井”成功注册了国家证明商标,2012年4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并公布为中国驰名商标。西湖龙井参加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以品牌价值52.66亿元,再次名列榜首。

(2)十大名茶蓬勃发展“径山茶”、“千岛玉叶”成功位列“浙江省十大名茶”,“雪水云绿”、“天目青顶”等品牌均已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杭州市的茶产品在全省茶类中品质领先。

(3)新品名优茶相继开发“安顶云雾茶”、“湘湖龙井”等一些有较好品质和美誉度的地方名茶近年来相继开发并得到认可,成为新兴名优茶的代表。

(4)企业品牌发展日趋成熟如“贡”牌西湖龙井茶等曾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带动了当地茶叶品牌的发展。但品牌宣传、建设、扶持力度仍需加强。茶农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识淡薄,茶叶品牌“小而散”的问题仍然存在,市场经营秩序规范管理难度较大,区域公用品牌资源集成优势无法体现,品牌形象需继续维护和提升。

4、文化旅游相融相合,但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1)茶文化繁荣2005年,杭州被国内10家权威机构授予“中国茶都”称号。杭州市政府每年举办的中国(杭州)国际西湖茶文化博览会、西湖龙井开茶节、全民饮茶日等茶事活动,不断弘扬茶文化,提升品牌价值。

(2)茶旅游兴旺以茶产业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遍布全市,从业人员1.5万人,年增值22.6亿元,年接待游客总量千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收入超10亿元。

(3)茶馆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城区有各类茶楼、茶室、茶馆、茶坊、茶苑、茶吧及景区农家茶楼等1000多家,其中市内注册茶馆650余家、景区农家茶楼460余家,从业人数达到了1万多人,为茶产业增值3亿多元。茶产业跨越一、二、三产,产业链较长,涉及种植、加工、销售、深加工、文化、旅游等诸多方面。政府仍需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部门协作,推进产业融合,以提高茶产业集群效益。

二、杭州茶产业发展对策

1、推进茶树品种改良积极发挥全市涉茶科研院所和各基层技术力量优势,加快推广和选育一批优质、高效、多抗的茶树新品种。在淳安县建设省级现代茶树新品种示范与原种繁育中心,在西湖龙井茶科研基地建设原种母本园150亩,完成集成繁育技术1~2项;组建茶树新品种示范繁育推广体系,有效开展茶树种苗繁育技术集成优化和中试示范,在建德市建立白茶新品种示范核心区300亩,辐射带动示范园3000亩;以富阳为核心建设种苗繁育基地,全市年种苗繁育能力达到4000万株;通过低产低效茶园改种换植,推广优质型无性系良种,全市建成优新品种更新发展基地5000亩、辐射带动2万亩,促进茶树品种合理搭配、保障品种更新供种需求,提高现代茶树种业水平。

2、加强基地建设服务

(1)加强茶园设施配套建设加快茶园喷滴灌、防霜冻、杀虫灯、信息素粘虫扳等设施建设,提高茶园病虫害、倒春寒等防灾抗灾能力;加快茶园作业从传统“手工”向现代“机械”转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茶园的路沟渠、防护林、行道树等基础设施与生态技术措施标准化的配套发展,实现茶园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2)从源头控制茶产品质量开展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降低农药施用强度,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农药;推广应用天然除虫菊、绿颖等生物、矿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建造防护林带,保护茶园病虫天敌,稳定优化茶园种群数量,建立茶园生态平衡系统。

(3)培育壮大龙头主体

①集中加工鼓励茶叶加工、销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法的加工场地上,按照自愿建设、自主投入的原则,建设符合标准的茶叶炒制中心。改变一家一户分散加工的格局,提高茶叶加工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程度,推广名优茶标准化生产。建成市级炒制中心10个,覆盖5000亩茶园、连结5000农户。

②加强专业组织的自身建设积极推进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协会规范化建设,做好以统防统治为重点的服务,全市力争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示范集聚区面积达5000亩、辐射面积2万亩。

③加快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全市力争建成省级标准化茶厂15家,实现加工清洁化、标准化,主要工序连续化,名茶加工全程机械化。

3、打造茶叶优势品牌

(1)充分发挥杭州茶产业优势加大对“西湖龙井”证明商标的保护力度,确立其全国最高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和杭州茶都的品牌地位。推行茶树生态环境、龙井群体品质资源、手工炒茶技艺等保护举措和专卖店销售、产品质量可追溯、统一新闻措施,制定证明商标管理使用办法,保护西湖龙井茶特殊的知识产权。

(2)大力实施区域茶叶品牌资源整合培育知名度高、具竞争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加强茶叶品牌营销管理,推行茶叶产品商标注册、QS认证、产品质量追溯等措施,规范营销秩序。开展宣传、推介、展销等品牌营销工作,组织参加“浙江绿茶博览会”等国内外茶叶展示展销,积极参与国际茶叶事务间的交流合作,组织开展茶叶名牌评定与培育。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服务。在全市建成统一共用品牌10个,覆盖茶园2万亩、服务农户5000户。

4、加快茶资源利用开发

(1)开发利用夏秋茶资源发展多品种茶类,如红茶、清香型乌龙茶等,丰富茶产品结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解决夏秋茶出路,切实提高茶业经济效益。

(2)发展精深加工开展茶保健品、茶食品、茶日用品、茶器具等深度开发,增加茶叶深加工原料的供应,进一步延长茶叶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率,壮大茶叶产业群。支持茶饮料研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做大做强茶饮品产业,加快茶饮品发展。

5、开拓市场提高质量

(1)建立茶叶专业市场和展示中心明确市场主导产品的定位和产品覆盖面,引进各地名优茶,努力建设集商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辐射广、带动力强的茶叶专业市场。完善市场信息、物流、储运与现代交易方式等功能,使之成为茶业宣传、商贸、物流、价格、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中心。引导企业在巩固本地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外部市场,把市场延伸到世界各地,增强茶叶市场的辐射能力,不仅要使杭州市茶叶有竞争力,还要使杭州市的茶叶市场也有竞争力。

(2)积极探索现代新型营销模式充分利用杭州阿里巴巴、淘宝等网络资源,打造最大的网上茶叶电子商务平台,提高茶叶网上交易指数。构建走向全国、走向国际的杭州茶叶多元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