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晋级职称论文范文

晋级职称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晋级职称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晋级职称论文

第1篇

1.1进气的特性分析

在进气冲程进入柴油机气缸的空气称为进气,进气是柴油机热功转换的工质之一,进气的工况可以归纳3个特性。

1)动态性由于空气是进气的气源,所以进气的成分也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如对于自然进气型柴油机,在海拔4000m的高原地区,进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5%左右。

2)可调性柴油机的进气机构包括空气滤清器、空气预热器、废气涡轮增压器、进气消声器、进气门等零部件,通过这些功能元件的运行,可以调控进气的成分和物理参数,使其处于合理区间内,以利于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

3)系统性从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分析,进气及进气机构是一个子系统(进气系统),与柴油机的燃油系统、排气系统和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整机大系统。在对进气系统的进气进行调控时,不仅要调控进气系统内的功能元件的运行,还要与相关的子系统相关元件的运行优化匹配。如要使空燃比达到最佳值,则必须使进气量和燃油系统的喷油量最佳匹配。如要保障进气顺畅,充气系数高,则排气系统的排气背压废气残留率也必须相应减少,以达合理匹配。

1.2进气成分和物理参数的合理区间

从保障柴油机正常运行的角度出发,进气的主要成分和物理参数的合理区间如下:

①含氧量21%;

②气温20~30℃;

③含尘量<2mg/m3。这些指标是进气质量的参考评价指标。

2提高进气质量的对策

在柴油机的运行中,造成进气质量差的主要因素是进气含氧量低、进气气温过高或过低、进气含尘量超标等。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可采取的对策如下。

2.1提高含氧量的对策

进气含氧量低会造成燃油燃烧不完全,燃烧效率低下,对此可采取如下对策。

1)用废气涡轮增压器增氧在柴油机上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利用柴油机的排气驱动涡轮增压器,可以提高气缸的进气压力(约为180~200MPa),增加进气密度和含氧量,同时相应适当增加喷油量,则可使有效功率比自然进气型柴油机提高40%~60%左右。高原型工程机械的柴油机均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来适应高原地区空气含氧量低的作业环境。涡轮增压器有废气涡轮增压器、机械增压器、电动增压器、气波增压器、复合增压器等多种型号,其中废气涡轮增压器还有叶片角度固定涡轮增压器、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导叶叶片角度可调节)等多种,可按不同主机机型优选配置。

2)富氧膜补氧文献介绍,国外有的工程机械机型在空气滤清器后端安装富氧膜组件,可为进气补充氧气,节能减排。

3)用氧气瓶增氧在进气系统中加装氧气瓶和控制元件,为进气增氧。陕西建设机械股份公司对进口的ABG8620型摊铺机加装此装置,使该机在高原顺利运行。

4)电磁共振电解水增氧增氢据《建筑和筑路机械》(俄)2013年第8期介绍,德国公司WABO-SCHMIRTECHNIXGMBH&CO.KG开发了AIR-TEC装置(电磁共振电解进气中水蒸气为氢气和氧气的装置)。该装置有2个元件:

①专用进气管,内装电磁线圈的进气管,其余结构与普通进气管相同,装机时取代传统进气管。

②电子控制模块(ECU),它可调控进气管的电磁线圈发射与进气中的水蒸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自振频率相同或相近的电磁波,使H和O产生共振,共振力可以破断H2O中H和O之间的结合键,使H和O分别聚合成H2和O2,加入进气中,增加进气和氧含量和氢量。其化学反应式如下:2H2O=2H2+O2。电磁线圈所需电流由柴油机原有的发电机供给,由ECU调控。由于O2是助燃剂,H2是高效无污染的燃料,这都有利于提高燃油燃烧效率,所以安装了该装置,可以节能减排。德国奔驰ACTROS重卡安装了此装置,节油7%,CO2排放降低51%,NOX排放降低9%,碳烟排放降低26%,俄罗斯巴尔斯科林场等单位的林业机械、农机使用后,效果良好。5)添加含氧燃料补氧柴油是不含氧的燃料,文献介绍了添加含氧燃料甲醇+柴油双燃料方式,即在柴油中掺加10%~20%体积比的甲醇,甲醇是含氧、不含硫,着火特性良好的生物柴油。但单纯使用滞燃期较短,最大爆发力降低,双燃料可优势互补,混合燃料增加了氧含量,可以改善柴油的燃烧反应,燃烧效率高,排放污染物CO、HC和碳烟下降。

2.2调节进气气温的对策

1)当进气温度低于-10℃,由于会降低燃油混合气的温度,使柴油机冷起动困难,甚至不能起动,其对策是在进气管路安装进气预热装置,如电热塞、进气预热器、低温起动液辅助起动等(可依机型不同优选一种),以提高进气温度。

2)当进气温度超高时,采用降温装置降低进气温度。如工程机械增压型柴油机,空气经增压后成热压缩空气,使气温升高(约400℃左右)。气温升高会降低充气密度,燃烧效率下降。对此可加装空空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度。

2.3降低进气含尘量的对策

实验表明,当进气中含尘量由23mg/m3降到2mg/m3时,气缸因尘粒产生的磨损量可降低12%。所以,柴油机进气机构中均装有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型号很多,有双级(粗滤+细滤)、三级(预滤+粗滤+细滤)、惯性式、油浴式、离心式、复合式、废气(柴油机排气)引射抽尘的三级空气滤清器等20多种型号,可按作业区空气含尘量择优选配。如厦工生产的沙漠型装载机,配置了大流量、低阻力、自动排尘的沙漠型空气滤清器,适应沙漠中空气含尘量大的环境,使进气含尘量少。另外,还可以采用降尘施工工艺来降低环境空气含尘量,从源头上降低进气含尘量,如在矿山和采石场,采用湿式凿岩,在隧道施工中采用湿喷施工工艺,在土方平基工地和粉料装卸场,采用喷水降尘等,减少施工粉尘的产生量。

2.4自动调节进气质量的装置

一些先进的工程机械机型,配置了自动调节进气质量的装置。自动装置主要应用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模块(ECU)来自动调控功能元件(如涡轮增压器、空气加热器、进气门等)的运行,从而调节进气质量,使其参数处于合理区间。如冠明斯柴油机运用自动控制技术,可调控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按工况要求精准调节进气的压力、流量;又如scanid生产的生态型柴油机,配置带传感器和ECU的电控进气门和可变截面的涡轮增压器,可根据工况变化自动调节进气量的大小。卡特彼勒开发的ADEM控制器,从工程机械柴油机内置的传感器获取信息可对临界参数进行实时调节,调控进气量和供油量,使之最佳匹配,另外还具有适应海拔高度变化的自动补偿功能。

3建议

1)本文介绍的新技术,既可在新机上应用,也可用于再用机的升级改造,如俄罗斯将AIR-TEC装置用于再用机的升级改造,提高了再用机的节能减排性能。

2)在对司机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时,加进气系统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司机和维修人员掌握提升进气质量的技术,提高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

第2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策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现状

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建立在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基础上的,其外汇市场仍属于初级市场,缺乏系统完善的运行机制,在形成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从交易主体上看,现行外汇市场组织体系不健全。按照国际惯例,规范的外汇市场组织体系应由一国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客户和外汇经纪人组成,而我国外汇市场主体只有外汇银行和中央银行。可见,我国现行外汇市场组织体系残缺,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垄断性,缺乏广泛性。

从交易性质上看,现行外汇市场还只是一个与现行外贸外管体制相适应的本外币头寸转换市场,并非具有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交易市场。

从市场开放程度上看,现行外汇市场垄断程度太高,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供求关系扭曲的市场。这种状况形成了市场双边垄断的供求格局,即中央银行居于买方垄断地位,中国银行居于卖方垄断地位。这种严重缺陷导致了现期汇率明显地偏离市场汇率,而远期汇率则人为地排除了市场风险因素。

从交易内容和品种上看,现行外汇市场交易的内容和品种过于单一化。目前我国外汇市场的交易币种仅仅是美元、日元、港元和欧元;交易品种只有即期交易,还缺乏调期、期货、期权等业务品种。这种现状不仅不能满足我国企事业单位对多样化外汇交易的需求。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对策

任何汇率制度不可能适应所有国家,也不可能适应某一国所有时期。我国应根据加入WTO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增加对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宏观调控能力,让人民币汇率充分反映外汇供求关系,并有效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加快建设货币市场

发达的货币市场是人民币汇率政策传导的重要媒介,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宏观调控目标的需要,通过货币市场的操作,增加干预外汇市场的主动性。如:当外汇供大于求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多余的外汇,同时在货币市场上卖出等值的短期国库券。这样既维护了汇率稳定,又不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可以改变目前中央银行被动吞吐外汇的局面。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今后应集中精力,分层次地推进各子市场建设,尽快培育发达的货币市场。

适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

由国际收支理论的货币分析法可知,为了维持固定的汇率水平,一国国际储备变动和基础货币供应必须服从于汇率稳定的需要。而实行弹性较大的汇率制度,不仅可以支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保证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也会防止投机性资本流入,减轻国外输入的通货膨胀压力;还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汇率风险意识。因此,人民币汇率应逐步扩大浮动空间,并根据市场状况在规定幅度内灵活调整。同时,通过汇率微调,主动调节国际收支,使汇率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杠杆。

完善外汇账户管理和银行结售汇体制

外汇账户集中反映了企业和个人的外汇资金收付,因而成为外汇收支监管的重要关口。加入WTO后,要逐步放松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开立使用的限制。这样,既可便利企业的外汇收付,也有利于通过外汇账户来规范企业的外汇收支行为。目前,合并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改革试点正在进行。由于外汇账户管理和银行结售汇体制密切相关,因而上述改革措施将有力推动强制结汇向意愿结汇的转变。实行意愿结售汇制,现汇帐户中的外汇既可以保留,也可以在外汇市场卖出。意愿结汇可以使央行摆脱外汇供求市场的被动地位,将外汇储备和汇率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提高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与外资企业享有同样的国民待遇;使企业、银行、央行各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可以加快外汇周转资金,提高外汇风险管理能力。避免出现外汇储备量大而企业普遍缺乏外汇,被迫发行外债的情况,更好的发挥外汇资产的效应。

积极完善现行外汇市场,向标准化、规范化的外汇市场靠拢

第3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商业银行;影响;策略

一、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同样具有双向影响效应,一方面,它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金融稳定。

1.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利润增长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中有利于组织低成本的存款。无论是基金开户还是基金投资前的沉淀,基金的存款都是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不论基金是商业银行通过为基金提供销售、交易服务,在银行系统内部十分简便地以低成本直接将存款划转为基金,这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为自己扩大了客户源。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可以收取基金托管费,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是发起、管理、托管三权分立的机制,根据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基金托管业务必须由商业银行担任。但基金托管要求托管人有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而且要具备安全保管基金资产的条件,托管人必须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以保证基金发行、运营、赎回与清算的效率和质量,目前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来担任,一些资本实力雄厚而且业务能力强的股份制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所以基金托管业务将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业务,具体见下表。从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托管费收入来看,托管费收入上升速度很快,已经从1998年的1600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10.53亿元。商业银行通过介入基金托管业务,既可以改善其自身的资产结构,促进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发展,增加无风险业务收入,改善业务收入结构,也可以促进新型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素质提高与知识结构的改善,为商业银行现代资本市场金融业务发展拓宽空间。

2.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首先,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带来了冲击。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品种,具有强大的专业理财功能,它的出现顺应了降低资源配置成本的需要,使得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愿意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出现存款“脱媒”

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转型经济国家的一般特征,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间接融资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削弱其传统业务,中间业务又无法迅速跟上,银行的不稳定性增加,将会对我国的金融稳定产生冲击。进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投资基金的发展和变化,对传统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货币政策中的M1、M2、M3等形式的货币定义不断发生变化。毫无疑问,证券投资基金对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增加了货币控制的难度,对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出了新的考验。此外,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带来的低风险高盈利效应,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对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挑战。

二、商业银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对策。

①发挥商业银行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鉴于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力发展基金托管业务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强基金托管业务的市场开拓,不断增加托管基金的数量和资产总量;另一方面,要加强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的市场开拓,目的是将销售的基金按照协议的要求推介出去、销售出去。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销售基金,顺应潮流尽快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便利投资人投资的方式,让投资者享受安全、高效、便利的基金代销服务。还可以借鉴美国筹建类似于“基金超市”网站,销售各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也要充分考虑银行卡在基金销售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电话银行销售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便利。

②商业银行争取在政策指导下成立银行系基金,开展多元化经营。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公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4月6日,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工银瑞信等银行系基金应运而生。到2008年底,这3家基金公司的排名大幅上升,管理规模逆势增长,其中交银施罗德排名12位,建信基金排名20位,工银瑞信成为2008年规模增长最快公司,而且赢得市场和不俗的业绩。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银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不仅有利于在分业框架下推动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而且有助于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储蓄和资产的多元化。大量的储蓄资金将有可能通过购买银行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有效转化为投资性基金,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因此,各家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尽快尽早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减少存差,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一旦今后政策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银行就可以转换角色,成为基金管理人,直接管理经营基金业务。

③向开放式基金提供融资便利,进行业务创新,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中允许基金管理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融资,这使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又增加了一个途径。由于开放式基金可能面临非正常巨额赎回压力而产生流动性需要,往往需要借助于银行的短期资金支持,在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银证合作的前景十分看好。这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为将来实现混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④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托管业务服务。基金托管要求银行在财务核算系统软件、清算网络、监控手段、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提供快捷、便利、周到的基金销售和服务。商业银行庞大的储蓄网点、丰富的储户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良好的信誉等软硬件条件,不仅为基金提供了理想的基金销售平台,而且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清算结算网络系统、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系统结构,完全可以承担基金托管人的职责。在基金托管业务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发挥银行的优势,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

⑤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目前基金托管业务存在的很大问题是商业银行托而不管,过分注重基金的清算交割和保管功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监督管理基金规范运行,避免发生风险,影响金融稳定性,同样是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⑥加强银行基金业务人员的培训,在基金销售过程中进行专业化的服务。由于基金是新业务,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商业银行人员难免对基金业务产生陌生感,对基金业务销售和托管过程中需要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岗前培训、人才引入和员工业务素质学习才能保证证券基金业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第4篇

1.1土地成本

房地产开发离不开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国家一直严格控制土地出让一级市场。前几年出台的土地储备、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面的政策的实施使地价不断上涨;近几年又因宏观调控、信贷紧缩的影响,各地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市场不断出现流拍的情况。开发企业应关注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掌握市场数据,争取以客观合理的价格取得土地。具体在竞买过程中,应认真研究土地管理部门招标挂牌拍卖文件及出让合同文本,做好土地可能成交价的分析工作,应特别注意土地在形成熟地之前的拆迁成本。同时为防范风险,根据预控的原则,在竞拍前要为自己确定一个包括拆迁成本在内的可承受的心理价位。分析土地可能成交价与可承受的心理价位时宜采用房地产估价中的土地估价方法。

1.2建筑与安装费用

建筑与安装成本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建设的所有建筑物的土建、安装、装饰、设备购置费用之和。建筑与安装成本的控制可分招投标合同价管理、建设中造价管理及项目结算管理三个阶段。招投标合同价管理是建筑与安装成本控制的重点,这也体现了预控的重要性。首先应根据工程定额及工程类别等确定项目预算;然后在招投标过程中根据建筑市场、建材市场的供需情况,在预算的基础上调整为招投标底价;最后根据投标方在招投标过程中的竞争情况确定中标者,并确定合同造价。建造中造价管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控制建筑与安装成本支出的过程。因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规定有变更条款及工期、质量等方面的奖罚条款,所以合同造价并不就是建筑与安装成本。

1.3政府规制费

房地产行业的主要工作对象除购房者外就是政府各有关部门。政府规制费也是开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界所谓“靠政策吃饭”所讲的也就是政府规制费的管理。政府规制费主要包括项目立项、规划、消防、环保、施工等手续办理过程中应向政府各有关部门交纳的费用。各项费用的交纳都有各级政府的文件规定。在这一阶段工作过程中,正处于项目前期,开发企业尚未取得预售资格、很难取得银行贷款,资金压力很大。这时能够利用各项政府优惠政策,免交、缓交各项费用,不仅能减轻资金压力,还节省了贷款利息等财务费用。

1.4配套设施开发成本

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能有偿转让的大配套设施及不能有偿转让、不能直接计入开发产品成本的公共配套设施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即在开发小区内发生,可计入土地、房屋开发成本的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费用,如钢炉房、居委会、派出所、幼儿托、消防、自行车棚、公厕等设施支出。

1.5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及开发现场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现场管理机构人员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建设资金贷款利息等。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以上五类成本的控制能力及控制效果,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2控制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措施

2.1努力做好房地产投资决策

房地产开发决策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智力化或知识密集性,决策工作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因为决策阶段产生的决策结果是对开发项目的使用功能、基本实施方案和主要要素投入做出总体策划。决策的好坏、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成本控制。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建立成本控制目标。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事前控制,由于决策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程度最高,因此在决策阶段就应对项目投资成本进行预测,建立成本控制目标体系,确定投资控制目标。对于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就是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是决定决策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投资估算是拟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2.2做好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控制建设工程成本,首先应从设计开始,因为设计是工程项目付诸实施的龙头,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达70%—90%。设计阶段工作水平的标低,设计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施工阶段投资的多少,而且也影响到项目建成投产以后经济效益的高低。规划设计的考虑,要围绕商品住宅销售的市场和利润的大小来研究,如高层、多层的比例要合理,容积率高,设计平面组合好,将会使产品销售好,从而经济效益也高。因而要保证设计的质量,尽量减少施工期间的洽商变更,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成本管理。其措施,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设计阶段的经济论证;实行限额设计;实行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方法;加强设计出图前的审核工作。

2.3在企业内部引进竞争机制

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在承发包上实行招投标,是实现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把竞争机制引入全过程投资控制,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招标承包,择优挑选工程承包公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实践证明: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工程招投标,推行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还是实现优胜劣汰,选择理想的建筑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杜绝承发包领域的腐败行为的有效手段。通过设计招投标优选设计方案,为工程造价控制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同样,施工招投标,可以选择报价合理,施工方案先进,技术力量强,工期短的施工企业,为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通过公平竞争,可达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使人员、机械和材料的安排更加合理;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缩短了工期,促进了销售,加快了建设资金的回笼,从而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溥才,郭镇宁.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方案优化策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68-181.

[2]决策资源房地产研究中心.房地产成本控制方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38-241.

[3]赵晶晶.房地产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会计之友,2004,(6):17-18.

第5篇

【论文关键词】茶叶机械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茶叶机械是我国高等学校茶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涉及到物理学、制图、机械、高等数学等多学科。目前绝大多数茶叶企业产业已经实现了茶叶生产的机械化加工,从业者必须会使用并简单维修茶叶机械,因此就对学科教育提出较高的要求。针对茶叶机械课程的特点,结合茶叶企业生产需要及学校茶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茶叶机械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改革措施,以期提高茶叶机械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茶叶人才[1]。

1生源特点与教学目标

1.1生源特点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原茶叶、茶学专业)创办于1982年。信阳农专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都来自产茶区或茶叶消费区,对茶叶机械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同时部分是对口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慢,给授课带来一定的难度[2]。

1.2教学目标

茶叶机械是茶叶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与茶树栽培学、制茶学等茶叶专业课密切相关,现代茶园的建设和茶叶制作都离不开机械,要积极而有效地研制因地制宜的茶园耕作、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和茶叶修剪机械;同时进一步研制适应各种茶类特点的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茶叶加工机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国内外茶叶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茶叶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掌握茶叶机械的操作方法和维修保养知识,掌握中小型初精制茶厂的规划、设计和作业机械的安装技术[3]。

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用单纯的课堂讲解教学法,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即“老师念讲稿,学生记笔记,期末圈重点,考前突击背,考后就忘记。”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容易照本宣科地讲授,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会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缺乏自主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亦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的能力。

2.2教学内容更新慢

该课程教材多参考浙江省农业大学主编的茶叶机械。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叶机械也在迅速的发展,有些内容需要及时补充更新,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具先进性。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几年来,茶叶机械生产厂开始的研制一些名优茶加工机械,市场上已经出现一些名优茶加工机械,并且在有些茶厂开始投入使用。而对于这些新型机械技术,需要适时传授给学生。

2.3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化,缺乏实践环节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的茶叶机械课程安排共48个理论课时,没有实践课时,学生虽然对专业有一定了解,并对专业课进行全面学习,但茶叶机械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对初学者来说还是一门比较陌生和抽象的课程,纯理论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还增加了授课难度。

3改革措施

3.1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找出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独特教学方法。一是结合现场教学。机械课程实践性较强,而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机械操作的实际情况,在首次课程中采用课堂讲解和实验室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将1节课分成2个部分,通过讲解绪论、机械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在实验室再结合实际讲解机械的分类和构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多媒体演示法。茶叶机械发展较快,种类较多,有些机械只有在特定的产茶区才可以见到,而对于来自各地的学生来讲,授课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茶叶机械的图片,对图讲解,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加和充实了课堂容量,培养和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并且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4]。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茶叶机械课程的教学要立足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其传统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缺少实践教学,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实践环节的教学必须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3.2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观摩为实践课程教学提供实物基础,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书本知识[5]。信阳农专茶学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对该专业比较重视,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如校茶叶研究所实训基地,该所的机械基本能完成六大茶类的制作,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茶叶制作机械,但还比较缺乏对茶园管理机械和茶叶精制机械的投入建设,同时茶园耕作机械也投入甚少,应加强重视,可以从一些大型茶厂买一些较昂贵的废弃机械作为教学样板,这样既节约成本,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茶叶机械的理性认识,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改观。学校应该从学科学位建设的高度引进和培育人才,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中形成合理的师资、科研梯队;教师本人应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加大与科研院所、生产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强专业技能、开阔视野,实现以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学改革促进科技研究的教学科研一体化[2]。茶叶机械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该门课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教师必须在教学主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学习先进的研究技术,同时探索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体现实践环节的分量,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

3.4改进考核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高技能、应用型是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典型特征。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注重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可依靠实践环节和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践环节的考核正是对动手能力的检验,对技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试方式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试卷成绩为考评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使考试方式单一化、考试内容理论化、考试结果分数化。这种应试观念不利于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6],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培育目标格格不入。因此,对原有的考试模式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结合专业技能鉴定考试要求,采取一系列举措,创新了茶叶机械课程考试模式。将该门课程的成绩分成3个部分:平时学习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实践技能考核占40%。新的考核模式将加大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考核,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参考文献

[1]浙江农业大学.茶叶机械基础[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郭桂义.《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57-5958,5966.

[3]刘晓娜,郭桂义,胡孔峰.茶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2):42-44.

[4]王会芳.高职院校《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0,38(4):249-251.

第6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钢筋问题;成因;防治措施

引 言:为了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必须要加强对施工的管理、克服各种条件的制约。道路桥梁一般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则是一座桥梁的骨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钢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介绍了一些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筋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道桥施工中钢筋工程问题的具体表现

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钢筋工程会出现各种质量上的问题,例如:钢筋质量不高、规格不适当、钢筋锈蚀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道桥钢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也会进一步影响到道桥工程的施工进程、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是道桥施工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要抓住导致问题的关键因素,踏实工作,力争彻底地消除影响钢筋工程的质量隐患,确保钢筋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现实施工中因各种因素引起的钢筋工程质量问题有很多,文章按照行为主体的不同划分为:设计方面导致的钢筋工程问题、施工方面导致的钢筋工程问题、管理方面导致的钢筋工程问题和自然环境方面导致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关于设计方面所导致的钢筋工程问题

钢筋作为钢筋混凝土构建中的主要材料,在结构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再设计方案上面,一定要规范设计图纸。要做好相关的调查,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设计的精确度。一定要规范操作流程,以免质量受到影响。

由于在道桥工程设计时对实际施工情况预测不准或者是照搬先前设计,这导致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数量不足,构件难于承受压力、剪力和应力,从而对道桥工程带来质量隐患。例如:钢筋、钢拱架数量不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钢筋间距和设计数量矛盾,一般发生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按照间距施工,由于设计间距计算的根数与钢筋表中给定的钢筋根数不一致,而造成间距合格,数量不足,使得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达不到应有的设计标准。

(二)在具体施工方面导致的钢筋工程问题

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受力钢筋在构建中的位置也很重要。有些时候会因为一些实施单位中存在一些问题,人员的配置对于施工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要求规范具体的施工步骤,分工明确,权责分明。使施工质量达到标准,不要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钢筋间距不均匀、钢筋的质量不合格,链接的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桥梁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性。

(三)管理对于钢筋工程问题的重要性

钢筋问题是道路桥梁施工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管理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合同以及其他相关合同对道路或桥梁工程的施工中的钢筋问题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管理需要对钢筋的质量、工程的进度、相关信息的管理,以及对工程项目与各方面进行组织协调。管理对于事故的防御和质量的保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坚持做好这项工作,才可以保障质量。

主要是对钢筋加工与安装质量控制重视程度不够,施工单位自检体系未有效运行,现场技术、质量管理不严,未严格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案施工;监理单位未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工序把关不严;承包人与作业班组劳务协作矛盾,薪酬太低,或工资不保证,职工有逆反情绪,近年该问题较为普遍,成为企业自检体系有效运行及实施监理工作的最大障碍。

(四)自然环境方面对施工的影响

地形因素与自然环境对于道路桥梁建设的影响也非常大。崎岖的山谷更是施工较难的地形。地表不平,地势较为复杂,铺装层的密度和强度全都不同。四季天气的变化也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雨季地表土质疏松,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将会使地表变形,甚至无法施工,会造成沉陷、沥青骨料表面解吸。地表积水与地下水通过路面并长期存留在空隙中间,长时间的浸泡和清洗会将钢筋混凝土照成腐蚀,这样就会出现特别大的质量隐患。

二、有关于道桥施工中钢筋工程问题与防治

(一) 要建立质量控制系统

应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及有关文件,制定钢筋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及治理措施,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权、利,齐抓共管,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实现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严格控制和强化施工管理,是严把工序检验关,对于在施工中检查发现或分项工程工序检验存在的不合格工程,应坚决予以返工,必要时责令停工整改,并分析原因,追查责任,制定切实可行措施予以杜绝。

(二)要学会分阶段强化施工管理

首先,施工准备阶段,施工、管理和监理人员应该熟悉设计文件,熟悉每种钢筋的设计规格、数量、尺寸、形状及安装位置、保护层厚度,和与其它钢筋、预应力钢筋的位置关系。钢筋施工的钢筋必须要规定的加工地点进行加工,钢筋等主材必须是合同规定的料源场(厂)。其次,施工期间的监理应加强首件工程管理。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建议先申报施工首件工程,首件工程验收合格,总结经验成熟后,方开始大面积的工程施工,对于工程质量的提高有较好的意义。

(三)必须认真做好钢筋工程的设计工作

在设计阶段应重点对施工地段进行技术、地质和水文等方面的详细调研,全面掌握施工地段的各方面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道桥工程的设计工作,促进钢筋工程设计方面问题的解决。

(四)对于施工现场的控制

钢筋间距不匀、位置不准确以及保护层合格率低、甚至漏筋的治理是现场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两个典型的问题,应该推行施工标准化,施工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放样、划线,按线操作,按尺寸施工就可以有效防治上述现象的发生。

(五)要对然因素有效控制

要想避免问题的发生就要对自然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现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钢筋尽量避免暴漏在外,尽量使用一些新材质,避免雨水的侵蚀。要对钢筋做恰当的防锈处理。

三、结束语

要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优化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提高道路桥梁的耐久性。提高科学化监管的能力,明确科学技术在道路桥梁建设的重要性。工艺要细致化,抓住重要问题。对于施工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要坚持做到最好,把好质量关。钢筋的问题其实是可以预防并消除的,可以通过优化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于施工单位及过程的监督来保证质量。要提高原材料的质量,要严格遵守工程与技术的规范性。控制道路桥梁建设质量问题的出现。提高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同时提高每一位检测工程师的技术水平,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使质量得到保证。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合国家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焦小龙.钢筋加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0.

第7篇

 

搬货物、查资料、看现场、录数据、在中心库盘点物资和现场理货,在配送中心和业务科室之间奔走忙碌……这是亿金公司大学生乔丹丹近一个月的真实写照,她在为自己的创新论文不断寻找“基础资料”。

据了解,临矿集团“青工创新工作法”评选命名表彰活动以来,受青工榜样激励,亿金公司掀起了“论文热”,大学生纷纷“秀出”工作实践中萌发的好想法。为了增加研究成果的含金量,该公司为在职的80余名大学生提供到一线学习机会,鼓励大学生深入到生产现场,掌握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利用工作实践充实研究成果,力求研究成果在继承、创新、提升的基础上,服务于公司经营,将企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这样的论文绝不会是纸上谈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公司效益提升是不言而喻的。”亿金公司领导向记者介绍说。通过让大学生“走基层”,引领大学生实现“创新梦”,这是亿金公司在临矿集团“管理提升”理念下的一项新措施,要求大学生俯下身子、贴近实际、在基层、到现场,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来提高论文质量。大学生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就是企业管理提升道路上的“锦囊妙计”,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打开亿金公司邮箱,已经收到的创新论文多达20多篇,皆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次无线条码的研究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将会对公司经济的再提升提供直接效益。”虽然还没有最终完成论文,但信息中心的大学生已经对自己的论文充满自信,“这次论文写作不仅让我重新梳理了大学四年的知识体系,更对理论知识如何服务于现场生产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

“只有亲身实践的才有说服力。通过企业不断引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实现自我的良好环境和平台,为青年人才发展打通渠道,把优秀理论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实现人才队伍培养和公司效益的双赢,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亿金公司领导如是说。

第8篇

一、机械基础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低。中职学校教学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以前教学对象都是初中毕业生中较为优秀的学生,而现在则是初中毕业生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基础较差,而且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2、传统理论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机械基础传统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理论学习较为抽象,没有与实践相结合的话,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并且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往往都是死记硬背,因此学习积极性不大。

3、配套实习实训设备缺乏。由于经济问题,很多学校机械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设施以及实验实习器材相对比较短缺,没有相配套的实习实验,这门课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自然学生难以理解,也没有很高的学习兴趣。

二、对于《机械基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于机械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改革,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先实践教学再理论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大部分没进过工厂,对于机械方面的各种名词概念从未听过,也几乎没有见过机床设备。而传统教学模式一开始就是理论教学,学生对于没听过、没见过的各种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理解,在课程教学的初期就不会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学习更是没有积极性了。而在理论教学之前,先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去实习场地参观或者直接参加拆装实训,则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且由于有新奇感,很容易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2、理论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物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上课时如果仍然按照书本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对于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小,最后产生厌学情绪,破罐子破摔,“反正听不懂,也就不学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想办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结合,让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平时所见的东西相关联,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例如,在讲解齿轮轮系时,讲到轮系的传动比的变化,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坐公交时经常可以看到司机师傅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为什么随着拨杆位置的变化,汽车行驶的速度会时快时慢?然后让学生讨论,因为学生对汽车的兴趣一般较大,所以讨论会比较激烈。最后让学生说出讨论的结果,教师再告诉学生,司机拨动拨杆是在调整汽车变速箱里齿轮轮系中的齿轮位置,从而改变轮系的传动比,从而改变汽车行驶的速度。经过这样的过程,课堂上的气氛就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大不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学习知识。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板书结合挂图以及少量的教具模型,进行课堂讲解分析。教学手段较为单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抽象并且较为枯燥,课堂气氛一般也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这些传统教学方式产生的问题,可以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1)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利用板书、模型、实物以及挂图进行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靠的是老师的仔细讲解,利用挂图和模型来比划机械零件的构造、作用和传动机构运动、传动的原理。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很卖力、很详细,但是学生在讲台下却听得云山雾罩,完全没明白这个原理是怎么回事,效果很不理想。多媒体教学则能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因为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各种零件的外形以及内部结构、传动机构中各个零件的相对运动通过FLASH等计算机软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三维动态的画面演示,很容易地理解各种机构的运动原理。这样可以使教材上的内容更为生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进行“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与机械的接触不是很多,有些学生更是对机械一无所知。而在机械基础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也没有什么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是学生一般会有强热的好奇心,并且有十分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因此可以尽量利用学校现有条件进行“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例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这一章节时,因为内容较为抽象,职校生一般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给他们一些长度不一的竹片,让他们用螺栓螺母将竹片组装成简易的四杆机构,然后针对课本上的四杆机构的类型以及运动原理,让他们用自己组装的四杆机构进行观察、讨论。最后,将各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展示,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4、完成理论教学后,应转入实习教学。

第9篇

关键字:建筑施工;组织管理;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优化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日渐紧张,大型建筑、高层建筑近年来不断增加。这些建筑在施工难度、施工工序等方面都较传统建筑要繁琐很多。在这种行业形势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组织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混乱现象,加快施工建设的进程,进而缩短施工周期,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科学、有序化的组织管理,能够使施工的各项工序,按照施工设计的指标和设计图纸的规范严格进行,进而提高了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此外,高质量的建筑项目组织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避免施工过程中危险作业的交叉进行,减少了施工过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2 目前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质量的组织管理不到位

目前,国内许多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施工质量方面的组织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切实落实好施工过程中一些重大项目的质量审核工作,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比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许多管理者没有切实对施工人员的施工状况进行严格审查,没有及时发现实际施工中与理论设计的差异,造成工程项目达不到理论设计的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项目和工序较多,许多管理者有时会忽略一些重点项目的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工作,致使许多施工人员对于施工建设的一些规范和注意事项不明确,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水平;此外,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实际施工条件的要求,有时需要对原有的施工的规划和设计做出一定的调整。对于调整工作,企业的组织管理者应当把调整计划让相关工程项目专家进行审核,通过后才能批准施工的进行。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这方面的组织管理不到位,往往忽略这个流程,极易影响最终的工程质量。

2.2 施工人员的组织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建筑工程的项目的施工难度加大,施工周期加长。为了保证施工建筑的整个过程中的有序化、高效化,科学、完善的施工人员组织管理工作十分必要。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许多施工人员并没有充分明确各自的分工,没有明确自身施工项目在整个工程建设的作用,经常使项目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标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现场施工人员组织管理不到位,经常使得施工的无序化,多种危险施工交叉作业等情况的发生。这不仅使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给工程建设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施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相关企业组织管理人员要切实、有效的加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

2.3 新型施工材料组织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许多新型的材料被引入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这些新型材料如果能够有效的运用到施工建设过程中,不仅会提高建筑的整体外观质量和实用性能,而且能够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有时这些新型材料使用不当或者材料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国内一些建筑企业,经常发生引入新型材料后造成的建筑质量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材料的组织管理不到位。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对这些新型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使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投入建设中,影响建筑的质量。

3 优化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措施

3.1 优化施工质量组织管理的有效措施

为了切实、有效的保证城市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在施工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质量的组织管理工作。由于工程项目施工期间,许多项目会同时进行施工,施工组织管理人员,要提早介入、认真规划,有效的加强建设过程中各个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切实保障工程的建设工序按照设计阶段的标准进行。同时,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组织管理人员要加强一些重点项目的图纸审核、技术交底工作。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施工工序或施工难点,要及时与建设方沟通,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切实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此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组织管理人员要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案的质量审核力度。尤其是对于需要变更的一些施工工序,都要把调整规划交予相关专家进行质量审核。新的调整计划在确定没有问题后,才能批准继续进行施工建设。某商务楼施工过程中,公司严格按企业标准及企业OA系统进行质量组织的管理。加大了工程管理效率,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如下图)

3.2 优化施工人员组织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为了充分落实好施工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企业管理人员要根据工程的规模、工程的进度以及其它一些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工程任务的分配。通过合理的任务规划和分配,并推行质量目标的责任化制度,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成为工程质量的控制主体,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加强施工人员的组织管理,进行科学的职责分工,可以有效的把复杂的建筑工程有层次的分解,把任务分配到个人身上,使每项工作都能够高效、保质的完成。此外,为了更好的落实施工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使施工人员更好的完成好工程任务,企业管理人员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采取一些组织管理方面的培训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使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多种机械的使用技巧等,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施工质量。

3.3 优化新型施工材料组织管理的有效措施

随着建筑施工过程中,新型材料使用的不断增多,加强新型施工材料组织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强建筑周转材料的管理,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如下图所示,项目部将主体工程使用结束的方木材料有序堆放,合理保护,在下个工程中仍可继续使用,节约工程的成本。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新型材料时,相关组织人员要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并确定施工技术的一些必要保证措施;同时,相关组织管理人员要加强新型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对新型材料进行必要的试化验,并把试验结果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充分做好材料质量的监管工作。材料是建筑项目的物质基础,是工程项目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企业相关组织管理人员务必要对施工现场准备阶段所需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做好材料质量把关,进而保证工程项目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余春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J]. 价值工程.2011(20)

第10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详细项目经理成本管理

建筑业企业的项目管理是建筑业行业管理的一个窗口,更是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建筑业企业,项目管理是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基层、最基本的管理。项目施工水平的高低、施工质量的优劣、文明施工的好差,与项目管理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建筑施工企业把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来抓。

施工项目:投标—中标—施工—竣工—保修期满。

1选好项目经理

⑴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

⑵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遏制不良现象。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设,让他们有机会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或见习项目经理岗位上锻炼,并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业务素质。

⑶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2对项目详细评估、签好合同

实行项目评估、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堵塞项目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首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成本组织预测、规划、考核、实施分析控制等一系列价格管理活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施工项目是否盈利。在工程总价承包的情况下,成本越低,盈利越高。因此要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另外,要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办会计。四要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帮助项目经理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3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特别是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在用工高峰期适当补充外部劳务工,做到养在社会、用在企业。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和供应基地。不使用一些无资质、低资质、低素质的劳务队伍,避免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企业承担,造成项目亏损。

4深化责任成本管理

不少施工企业一直未能摆脱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

⑴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一是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⑵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班组)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

⑶堵住“四个漏洞”,实行“六项制度”。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5激励约束机制

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⑴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

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

⑵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要根据项目经营承包合同书,做好项目年度和终结考核工作。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的,要严考核、硬兑现,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真正形成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关系,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益地运行。

第11篇

【关键词】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投标;施工及竣工决算审计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1.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项目建议书阶段,通常由建设单位向公司投资计划部提出投资估算,内容相当简单往往造成漏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该投资估算经审批后将作为此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但由于本阶段以经济分析和方案为主,工程量不明确,所以设计院本阶段的投资估算,准确性较差,同时由于建设单位通常不是投资估算和造价控制的内行,而且对工艺流程和方案缺乏认真研究;有时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搞“钓鱼工程”,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

1.2、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2.1、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

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1.2.2、认真做好市场研究,是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关键

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可能性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要做好市场研究,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3、做好方案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项目前期方案优化过程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为80%左右,所以,要真正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就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前期工作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1.2.4、合理确定评价价格和基准参数是做好经济效益的基础

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在财务评价中,评价价格的选用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关键,直接影响评价的质量。

2、项目设计阶段

2.1、项目设计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

2.1.1、技术和经济的结合不够

长期以来,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设计和投资控制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提到设计,大家必然想到那是设计人员的责任;一提到造价控制,想当然的是造价人员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选择方案,进行设计,不同阶段向造价人员提供条件,进行估价或预算。造价人员对工程概况、现场情况了解很少,无法将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全面。

2.1.2、设计中成本控制认识不足,影响竞争能力

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般都比较注重设计产品安全实用,技术先进,强调设计的产值,而对设计产品的经济性不够重视,不抓设计中的经济指标和成本控制工作。

2.1.3、造价控制环节脱节

目前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管理部门都采取分段式的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的估算、概算、预算和结算也是分段编制的。设计单位一般负责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但结算一般都不参与,造成投资控制的脱节。现在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更新,价格不断变化,定额调整滞后,对工程造价的约束力降低,预算和结算差距不断增大,如果设计单位没有机会了解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做不到评价前阶段造价控制质量如何,缺乏信息反馈,无法进行事后分析,积累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就不能有所突破,不能进一步提高造价工作的质量。

2.2、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2.2.1、设计阶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失误和浪费

限额设计是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所确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为依据,在投资估算限额范围内进行工程设计,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另外,从业主的角度讲,业主的资金是有限的,他的目的是通过项目建设实现经济效益,设计的任务就是利用业主的有限资金,合理确定工程标准、规模,确保项目的实施完成,保护业主的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限额设计更是业主所关心的。

3、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

3.1、招投标、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些建设单位为了减少建设资金,利用"僧多粥少"这一现象,在招标工程中任意压价,导致工程造价严重失真。使得个别施工单位通过低价中标,而在施工过程中想方设法增加现场签证及技术变更,以获得额外收入,或干脆偷工减料,在材料上以次充好来蒙混过关,留下质量隐患。

3.2、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

3.2.1、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要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这里工作,应该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建立造价资料积累制度,实现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管理系统化。造价人员每负责一个项目,在完成后都要及时将该项目造价资料按统一的格式录入微机管理系统,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信息。

3.2.2、加强工程招投标,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二是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防止压标或低价抢标;三是严格禁止招标人利用施工企业"找活"心切的特点,人为地要求施工企业压价让利和提出垫资施工等条件;四是标底的确定原则上应使招投标双方都有利可图,达到双赢的目的。

3.2.3、加强施工管理,科学组织施工,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施工阶段控制造价的特点是可控制的周期长、控制面广、费用支付划分点多、造价是动态控制等。

4、竣工结算阶段

4、1、目前存在问题

竣工结算、后评估阶段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算书普遍存在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调查资料显示,对施工单位的结算审查核减率一般在15%~25%。

4、2、改进建议

在竣工阶段,按有关规定编制竣工结算,计算确定整个项目从筹建到全部竣工的实际费用。

总之,现在我国的造价控制管理还是静态滞后的,不利于动态的控制投资,这就要求造价管理人员规范、系统地做好造价资料的积累,以适应造价工作新的要求,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第12篇

摘要:分析了战略成本会计系统对信息要求的特点,设计了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结构,阐述了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精入、处理与愉出,提出了战略成本会计系统运作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战略成本会计战略成本会计系统制造企业会计系统

一、问题提出

战略成本会计是近20年来成本会计发展的新趋势,是成本会计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制造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要想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制造企业必须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向战略管理的转移。实行战略管理,成本是管理的关键.因此,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制造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战略成本会计系统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二、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结构

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结构有别于传统成本会计系统,它是为战略成本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的系统,强调按成本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来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其与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区别可以用图1、图2结构对比图来体现。通过对图1、图2两个系统结构图的比较不难发现,由于加强了成本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战略成本会计系统可以提供比传统成本会计系统更加有针对性的成本信息支持。而且,管理人员可以将原本由自己进行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工作交给成本会计人员来完成,充分发挥成本会计人员收集和处理成本信息的特长,从而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

三、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输入、处理与输出

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输人、处理与输出的过程可以用图3来描述:

(一)信息输人信息输人可以是反映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和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的各种形式的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与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相比,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输人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复杂一些。从内容上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将关于企业的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的数据都纳入信息搜集的范围;从形式上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更加直观的非财务信息也是战略成本会计系统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信息处理首先,来自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的各类原始数据要经过指标体系的筛选和处理后才能成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指标值的计量与计算应由会计人员根据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来完成。指标体系中的基本指标是指那些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来的指标,例如,企业的销售收入。复合指标是那些以基本指标为计算基础,经过二次处理得来的指标,例如,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两类指标的综合程度有所不同,进而对战略成本决策的支持作用也不尽相同。好的战略成本会计指标体系应同时包括“诊断性指标”和“战略性指标”.所谓“诊断性指标”就是指那些能表明企业的运作是否处于控制之中,并能预示某些必须立即予以处理的不正常的事件的指标。“战略性指标”则是指那些能够反映企业战略目标,将决定企业能否获得战略优势的关键因素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联系起来的指标。“战略性指标”使成本会计系统可以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评价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是否促进了企业战略优势的形成。其次,该系统所计量与控制的指标应具有全面性与适当的超前性。全面性是指尽可能地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以及所有重要的环境因素的变化。超前性是指企业的指标体系要考虑到管理人员今后的信息需求变化,尽可能地为今后的信息需求作积累。指标体系之所以要具有这两方面的性质,是因为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决策的信息需要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仅凭以往的或目前的信息需求情况来设计指标体系,必然会难以满足新的信息需求。再次,好的指标体系应能满足企业各层次员工的信息需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偏好于运用具有较强概括性的财务信息来作决策,而企业基层的工作人员则更需要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来评价和监督日常工作的效率。

(三)信息输出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输出主要是以战略决策和管理分析报告的形式出现。分析报告是以特定的形式将经过上述指标体系处理后的信息呈现给管理人员。在编制分析报告时必须明确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谁是信息的使用者2.所提供信息有何用途3.信息的内容是什么4.信息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5,信息所涵盖的时间与空间范围有多大6.信息应间隔多长时间提供给使用者才是最合适的每一个战略分析报告都针对一项决策或某一管理过程的信息需求,因而具有较灵活的报告内容、报告形式和报告期间。为保持信息的相关性,战略成本会计分析报告应按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来编制,其内容只应该包括与特定的战略决策相关的指标。如果是一个生产部门的技术经理需要分析报告,成本会计系统提供给他的报告就不应以对他来说十分抽象的财务数据为主,而应以具有直接操作指导意义的非财务信息为主。每一个分析报告提供的周期,甚至于报告中不同指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都可以根据信息使用人的需要来调整.

四、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运作

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战略成本会计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运作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传统会计系统中,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运算和存储功能来替代烦琐重复的手工计算和记录。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还可以为企业的战略成本会计系统作很多其它的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运作的效率:

1.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可以应用于预测分析。提供预测信息是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一个特点,借助计算机,成本会计人员可以将较为复杂的预测模型程序化,这样对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预测过程就可以转化成不同变量的计算过程,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生产的发展使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更加快捷。这种结合的紧密性为战略成本会计系统追踪和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

3.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有来自各个生产部门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利用企业内外的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可以提高信息输人的效率。

4;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还可以使生成和传递各种形式的报告更加迅速,使战略成本会计随时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供成为可能。

(二)加强与管理人员的交流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管理人员与成本会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环节。传统成本会计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具相关性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之间缺乏交流。这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而且降低了成本会计系统的运行效率.首先,缺乏交流使成本会计人员不了解管理人员的真正信息需求。其次,缺乏交流使管理人员不了解成本会计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资源。第三,缺乏交流使成本会计人员不了解管理人员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三)战略成本会计系统要适应企业。战略的动态变化企业制订战略是为了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机遇,完善自我,超越对手,以求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实力总是在不断变化,企业需要通过调整企业的战略来适应和利用这些变化。企业的战略因此而呈现出一种动态变化的趋势。战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统,必须具有适应企业战略动态变化的灵活性.企业战略变动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所在的行业的演变影响了企业的经营行为,产业演变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新兴产业、成长产业和衰退产业,相应的企业战略行为表现为建立、保持、领导、收获与退出。其次是企业与竞争对手力量对比的变化,促使企业采取不同的战略取向,即追求成本优势或产品的歧异。这两种战略取向可以在产业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内与企业的战略行为相配合.

参考文献:

焦跃华,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J].会计研究,2001,(2):34一3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