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区经济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二、居住区的含义与规模
(1)居住区的含义。居住区是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规模不等的居住地段。(2)居住区的规模。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又称居住组团)。一是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二是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三是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和规模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但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大小不一,人民生活需求水平不同,而且居住区规划的理论还在继续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居住形态,因而不要简单化、模式化,不强求划一。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关键词】 居住区;景观设计;空间环境
一、现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景观设计尺度不宜人
小区景观的设计在图纸上往往表现的美妙绝伦,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
2.重平面忽视立体
如果只重视平面景观的规划设计,忽略了立体,那么这也是有缺陷的设计,合理的景观规划应摒弃华而不实的绿化面积,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体效果。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3.绿地成为观赏景观
按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小区中必须考虑留有一定的绿地面积,开发商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在绿地率和绿化率等文字上大做文章,用绿地率代替绿化率误导消费者,片面地追求绿地面积,大种草皮,没有树木,可以节约用地,可以降低成本。草地上禁止入内,本来可以游憩的草坪却成了只能观赏的景色,失去了绿化的本质意义。
二、改善的措施
1.景观开放式设计
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结合小区周围环境的特点,突破传统围墙式设计,涉及更大范围的设计领域。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其设计,并时常以普通游览者的身份和视觉角度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具有和谐之美。
2.重视人文气息的培养
现在居民在选择自己的居住环境时,不仅考虑硬件设施而且还要考虑具有良好的人文气息。
3.小区景观设计应该赋予居民参与的权利
在小区环境设计时应该主动邀请小区居民参与设计,听取意见,不但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加强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更加热爱小区,自觉维护小区的环境,有利于小区的长期管理和发展。
三、趋势
1.注重空间形态的变化
(1)高程变化。居住区的高程变化可以产生有趣的景观效果,甚至在立体层次上更为丰富。对于原有地形就有高程变化的基地,需要在规划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对于较为平坦的基地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土方调配,有意识地在高程上寻求一些突破。
(2)节点处理。整个居住区户外环境应通过网络步行系统进行划分,在住宅出入口、会所周围以及主要组团内部形成规模不一的“节点”区域,为交通组织、公共交往和休闲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这是户外环境中被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段,所以与居住区中的其它空间相比,“节点”的景观处理会更加精细。
(3)道路景观。居住区的交通系统是车行系统和绿色步行系统的叠加,呈网络状分布。从美学角度说,与直线形道路相比,曲线形道路所呈现的是不对称的画面构图,随着视点的移动,景观逐渐展现,更具含蓄美。
2.注重景观的“时间性”设计
绿化以常绿为主,增大乔木种植数量,特选常绿大树冠香樟为骨干树,辅以灌木花卉坪翠竹。在植物选择上注重其观赏性、多样性和地域适应性,尽量考虑到花期交错、四季连续的品种搭配,形成层次感丰富、高低错落、色彩纷呈的绿化景观,满足不同季节都有景可观的要求。
3.注重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均能享受这些共享资源;其次要营造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具有归属感的良好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4.注重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区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设计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性。
摘要: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关键词:居住区 景观设计
当今的居住区开发设计中,景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景观环境是一个小区成熟的标志,也是购房者所青睐的焦点。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人居,已成为全社会的目标和愿望,也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1、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理念
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地形、地貌、矿产、水源、植被等;而后者则指城市的建筑等人工的环境,它既有声、光、暖等功能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绿化设计,它体现在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人文景观三大方面,通过对总体环境、光环境、声环境、视觉环境、嗅觉环境、人文环境这六大方面的设计,达到整个景观系统的生态、功能和动观的效应,完成对居住区景观的综合塑造,使现代居住区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山水景观优美、功能质量优良、人民文化上乘、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能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安全、文化、心理、舒适、交往、休闲需求。
2、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2.1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2.1.1 坚持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 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2.1.2 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 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2.1.3 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 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 续发展。
2.1.4 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 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2.1.5 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 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 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 做到保留在先, 改造在后。
2.2 居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
2.2.1 总体环境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
2.2.2 光环境
在节约能源、避免光污染的前提下,根据被照建筑物的特征和要求,合理运用建筑轮廓灯、顶部泛光灯等照明方式,设计时可以综合使用多种照明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夜景照明效果;居住区绿地步行系统需设置照明设施,通过园林式的照明设计,满足绿地系统使用要求;道路照明应保证视线辨别和交通安全需要,公共场所照明应满足功能性及舒适性要求。
2.2.3 声环境
城市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45dB,夜间噪声允许值宜≤40dB。 靠近噪声污染源的住区应通过设置隔音墙、人工筑坡、植物种植、水景造型、建筑屏障等进行防噪。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
2.2.4 嗅觉环境
住区内部应引进芬香类植物,排斥散发异味、臭味和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必须避免废异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在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装置,推广垃圾无毒处理方式,防止垃圾及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
2.2.5 视觉环境
通过视觉控制环境景观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设计方法,采用对景、衬景、 框景等设置景观视廊都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由此而提升环境的景观价值。
2.2.6 人文环境
保持地域原有的人文环境特征,发扬优秀的民间习俗,从中提炼代表性设计元素,创造出新的景观场景,引导新的居住模式。
2.2.7其它
此外,还可通过温、湿度环境、通风环境、建筑环境等设计对居住区环境进行综合营造。
3、居住区的道路景观
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交通中以人为本即人行优先,有条件可人车分流。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住区道路系统要分级明显,架构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
4、居住区绿化种植景观
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公共绿地、院落组团绿地、宅旁绿地、架空空间绿化、平台绿化、屋顶绿化、停车场绿化等使植物群落或是单个植物个体在形态、线条、色彩等多方面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和联想,在塑造空间、改善环境、渲染意境氛围等方面营造出特定的绿化景观效果,成为小区景观设计有益的补充。
5、建筑外型、色彩、组合
居住区中的建筑布置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采用可多式多样,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立面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旋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6、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是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计和指示性志物等的统称。建筑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图中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如亭、池、廊、桥、漏茶墙、棚栏、华表、路壁、花坛、喷泉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适当的加以运用可以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反映居住区特色,点缀景观。环境景观小品在居住区景观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小区环境设计;小区户外活动特点;园林建筑作用
一、与小区园林环境有关的各种人群的心理分析
小区园林使用的人群范围很广,从花甲之年的老人到刚出世的婴儿,活动也较复杂,因而在设计时应仔细分析各种人群的心理和活动的特点,力争创造美观,实用,宜人的园林环境,提升居民的户外生活质量。同时在楼盘的开发阶段,还担负了促销的作用,因而还要迎合开发商个人的喜好,兼顾风水要求。下面是各种人群的户外活动的特点分析。
1.匆忙的上班族
他们的户外活动时间较少,很少专门在小区停留,主要的活动局限于匆忙的上下班路径。因为匆忙,路径应该便捷而轻松,以降低工作的压力。因而两点之间保证基本上直线到达的同时,应避免枯燥的直线形式,路径线条应柔和,植物配置应尽量保证一定的绿量,点缀多些开花灌木和香味植物;而路径的铺装多使用天然材质,如锈石,洗米石,文化石等,色彩要柔和自然,式样应自然休闲。
瑞枫花园的香味园就处于一个三栋楼半围和的空间,三面都有楼梯口,显然就是一个交通要道。我设计时本着因势就形的原则,干脆就把花园设计成为一个以三条充满花香小路为主题的香味园,甚至将主要通道设计为“花之廊道”,一个充满花儿色彩,姿态,和香味的通道,即使是匆忙的上下班的人,也可以充分感受自然的气息。
2.家庭主妇
这里的主妇,主要指那些较多时间去买菜,做饭的妈妈婆婆等。他们要为家人的三餐而外出采购,有时还要带上小孩,因而回到小区已经非常疲倦了,他们需要便捷的休息设施。同时他们的时间会稍有松动,在休息的同时,还会有些相互间交流的需求。因而,我会为他们在必经之路设计一些方便就座,聊天的小平台,凉亭等。比如在路边凹入2-3米,设计半围和的曲线坐凳,即使拿着很多东西也可以马上坐下休息。
我在瑞枫花园的香味园,就在路边设计了凹入的平台,甚至直接在花之廊后面主路扩大为平台,而玫瑰园和竹园的主景点就是直接将必经路段设计为小广场,四周坐k环绕,在这里通道变成了交流和休息的场所,单调的外出活动变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沟通。
3.已退休的老人和学龄前的儿童
他们才是在小区停留最久,户外活动最多的人。通常老人会带上孩子一起在户外散步,游戏,聊天,而且学龄前的孩子时时都需要大人的看护,所以很多适于他们使用的设施都要以“孩子,家长”为中心来进行设计,要既有孩子游戏的设施,也要有供大人休息聊天的设施,而且相互之间还要保持视线通透,可以相互观望。另外因为使用者行动都不是很便捷,因而要考虑易达和安全。色彩上也应柔和,轻快,尺度不宜太大。
4.学生
他们是个独特的群体,精力充沛,户外活动己经不用家长陪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破坏力”。球场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若有较开阔的草坪,就很可能变成他们踢足球的地方了。对他们的活动,要引导和防备兼具,既要防止他们过多干扰年龄小的孩子活动,也应适当引导较小的孩子观察他们的活动,以便孩子们相互间的交流,模仿,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而,若条件许可,会尽量使二者的户外活动区域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达到隔而不断的效果。
二、园建的运用
园建往往是小区的点睹之笔,设计适宜的园林建筑往往会成为花园的焦点。如果细心对人流进行分析,安排得当,更会形成社区居民休息,聚集,交流的场所,可以大大提升小区居民的户外生活质量,对常用的园建设计心得总结如下:
1、亭
通常,我会将亭作为一个半开放的空间来进行设计。因为普通的亭不能容纳太多的人, ―般是1到4人或静坐休息,或聊天,或下棋。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他的功用也会有细微的区分,现分析如下
A. 把它作为一个完全静态的设施来处理。
亭在中国园林的意义里有“停”的意义,意思是一个坐下来赏景,看月,听雨、与自然静静交流的地方,他通常会被使用者冠以诗情画意的内涵。基于此种功能,我常将亭作为一个较内向的空间来处理。将其置于高处或水边,在周围设计杜鹃山坡,灿烂的花灌木,或是清朗开阔的水面,有时是潺潺的小溪绕亭而过。同时还可以配置带香味的植物,增添静坐赏景的情趣。这种含义下的亭,入口应半遮半掩,它的到达应有蜿蜒的小径,有意外,有惊喜。不能一起步就一览无遗,表达宜含蓄而不宜直白。
B. 把它作为一个交流的场所。
亭是中国人很喜欢的户外设施,它本身造型很美,四周通透, 植物的色香姿态可以与人完全亲近。同时它又能遮阳挡雨,在欣赏自然的同时又很舒适。三五朋友小坐亭中,下棋闲谈,为多数人向往的户外活动。这种情况下,亭就应该易于到达,但又不至于太过嘈杂,它的位置应该“闹中取静”,因而它只适于在园路一边,,通常应适当上1-2级,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受到过多的干扰。
而西式的亭常常作为某条轴线的端景,是整条轴线的。我在瑞枫花园的玫瑰园中,以拱形花架(未实施)为起点,在中轴线上布置了玫瑰花步道,休息小广场,小喷水池(后来施工时考虑清洁的原因改为玫瑰花坛),和特色花盆,最后以一个西式圆亭为端景,为了烘托圆亭,我还特意将圆亭的标高升高了三级。这样作为端景的亭就更加引人注目了。
2、花架,廊,景墙
花架,廊,景墙,因其的线性特性在园林空间中起着独特的作用。相对于亭的围合性,花架景墙对空间的分隔更为灵活,适用性也更广泛。我在实践中初步总结如下几点;
A. 空间的分隔和渗透
花架景墙在空间的分隔方面适用性非常广泛,既可以用于大型的中心广场、也适于中小型花园,如瑞枫月园中的月影墙和花架,它将花园和停车场分隔开来,同时利用景窗达到景物的相互渗透,于月影墙和花架宽仅1.8米的狭道形空间中毫无压逼之感,却另有种月影清辉,花影摇曳的景致,完全得益于景窗造成的空间渗透了。
B. 通道的作用
花架,景墙在分隔空间的同时,有时还有通道的作用,它可以强调、连接两个空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瑞枫香味园中的花之廊道,是个变相的景墙,它强调了全园主题,还界定了香味园的开始。同时,它还是个真正的通道,一个充满了花的美丽和香味的通道,它让匆匆而过的通道变成使人停留的地方,增加了景深,丰富了花园的内容。
3、水景
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景观元素,它宜虚宜实,动静皆宜。即可以营造月影清溪的景致,也能创造飞流瀑布的气势。现将它的主要运用归纳如下。
A. 以虚村实,扩大空间。
小区的园林用地较小,且处于实用的考虑,会在较近的距离设置较多的园建。多数时候,像亭这类的园建是不太够2-3倍视距的。这时除了运用植物的分隔之外,最有效的莫过于用水了。我在水园的石亭设计时,因为入口到石亭不够5米,且石亭顶显得较笨拙,除了将柱脚加大为梯形以取得平衡外,利用一个小小的戏水池,从而以虚衬实,消除了石亭给人的大体量感。
B. 创造动感,增强气势
【关键词】:街区,传承,文化内涵,景观
[ Abstract ]: every city has a historic cultural city, is the culture container. City culture should be covered in every corner of the city, including city landscape. A given culture landscape i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rmony, is the public to accept. Nanjing south to catch hall cultural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history and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without losing the flavor of the times, we should learn from.
[ Key words ]: block, heritage, culture,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1前言
提及街区景观,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街区到底是什么概念。当现代化的都市节奏吞没了我们曾经关于胡同、大院生活记忆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在一点一点被掩埋。传统的入户式的交流方式已经不能够被现代人所接受了,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新的交流模式,这就是街区。
然而,纵观现在被现代化高楼大厦所充斥的城市,很难找到能够供人们休息交流娱乐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间轰隆的机器声不仅仅吞没了我们的记忆,也在一点点吞噬着我们的城市历史文化。
社会的进步给景观设计师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广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全球化的进程所带来的是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矛盾,在保护好历史古迹的同时,发展创造适合我们新时代生活得景观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所面临的课题。
本学期的园林综合STUDIO,我们对校园进行了环境改造。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校园景观其实也缺少一种校园文化的底蕴,并且缺少能够供学生交流的公共空间。我想,一个没有以地域文化作为设计背景的景观只是一个躯壳而已,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在做每一个景观规划的时候,我们都应遵循着一个设计原则,那就是充分认识项目的本质特征,有效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将功能和艺术及维护密切地结合起来,以创造出个性化、本土化的并具有时代特征的景观作品。
下面,我想赏析一下由荷兰尼塔设计集团主持规划的对南京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
2项目背景
2.1城市背景
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与更新一直是南京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散落在南京各城区的历史风貌区与环状的明城墙风光带以及民国、明故宫、南唐三条历史轴线一道,绘就了脉络清晰、泱泱大观的南京历史文化地图。
南京共有10片这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颐和路、梅园新村、复成新村、慧园里、甘熙故居……本世纪以来,南京本着整体保护、修旧如旧、用活用好的思路,对历史街区进行了创造性的保护更新。这使得南京从单个的文保建筑保护,延伸到历史轴线的保护,进而扩展到整个风貌片区、历史街区的保护。风貌浓郁、街坊整饬的历史风貌区,成为文化南京的闪亮名片。
甘家大院是老城南整治最大的亮点。有“九十九间半”之称的甘熙故居,是我国大城市中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清代中期民宅。2001年,南京曾抢救性保护甘熙故居,腾迁住户,开发为南京收藏民俗物品,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俗博物馆。2006年5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重新命名为“甘熙宅第”。然而甘熙故居的周边环境,与其作为“国宝级”文保单位的地位极不相称。故居周围建筑历经时代变迁,风雨沧桑,年久失修,原来典型的江南风格的街巷和建筑美感已经荡然无存。
2.2基地概况
景观设计前期对场地的分析不应仅仅局限于场地本身,而是要包括更大范围的土地。
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地处南京老城南部,是体现古都南京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历史地段。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故居”。街区临近新街口商业中心,以及瞻园、夫子庙、中华门、朝天宫、莫愁湖等名胜古迹,区位条件良好,保护利用价值高。
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三期项目位于街区东南片,东至城市主干道中山南路,北至平章巷路,西至老坊巷,南至升州路,规划范围约2.5公顷。
南捕厅三期项目作为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甘熙故居进行的保护性开发项目,总体功能定位是融入传统特色的现代文化商业街区。街区建筑布局为院落街巷格局,建筑风格为具有传统 特色的“新中式”。
2.3功能定位
南捕厅三期项目面朝中山南路现代商业区,背倚甘熙故居历史名宅,是南京老城内又一处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为一体特色街区。
围绕甘熙故居,基地北部――内向庭院建筑群组成的创意园区
基地中部――条形建筑为主,主要为企业会所
基地南部――院落与街巷布局的建筑
功能以餐饮为主体,混合购物、办公、酒店等其他业态,打造金陵特色的历史文化风尚街区。
3景观设计赏析
3.1设计理念赏析
设计者以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切入点,并结合街区建筑风格、功能使用等因素,通过景观环境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打造了一处既具有文化底蕴,又流露时尚气息的整体环境。我想,这正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把设计思维局限于传统的视觉空间。人们对景观的期望在不断提高,景观设计的范畴已经扩大到对整个生态环境和生活空间的改造以及对整个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利用。
3.2设计表现手法赏析
与周围的自然和谐的景观才是真正自然的。对于文化街区景观,能够与周围的历史传统文化相辉映的景观才是和谐的。
设计师选取门、厅、堂、园、廊等典型传统建筑空间形式,与甘熙故居有机地融为一体,毫不突兀,并且使传统建筑的室内与室外空间、公共与私密空间相互融合,既将建筑空间环境化,又将环境空间建筑化。
景观元素不只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石材与各类植物的配置,更深层次地挖掘场地的历史文化沉淀、环境的限制因素及人的体验尺度,以现代的手法重新定义和诠释。如特色高杆灯、月洞门、竹篱强等,在文脉传承中不失现代感的造型追求。
3.3景观设计元素赏析
3.3.1“门”的元素
门的元素主要体现在南部广场空间,形成标志性的入口区域。
以月洞门作为景观空间界定,将现代都市与传统民居巧妙的衔接在一起。月洞门轴线两侧分别布置不同功能分区。以月洞门作为景观空间界定,引导视线,强化主入口的场所性。入口阵列的灯具设计,把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元素和符号灵活运用于景观小品中,既丰富了景观小品的形式,又把文化表现于现实生活中,作为街区的标志出现。
3.3.2“厅”的元素
借助于建筑“厅”的概念,展现其功能,空间不大,设计需要一定的弹性,满足进入街区的半私密性要求。
“厅”位于保留的民国建筑一侧,是精品酒店的一个重要出入口。设计中并没有大肆渲染中式园林气氛,而是使用与“门”相似的阵列灯具和大面积的水面作为设计中心,使人在不经意间得到现代的景观体验。
3.3.3“廊”的元素
“廊”分为窄、宽两类。
较窄的“廊”,由建筑围合形成,强调通过性,在建筑立面上装饰,形成窄巷空间的特色,加强领域私密性。较宽阔的“廊”,用于连接各广场空间,并使其成为室内空间的延续。
作为商业空间向外延伸的通过性空间,采用景观元素设置框景效果,以小见大,丰富空间层次,庭院植物与建筑门窗巧妙结合,塑造框景。内街绿化采用竹子与粉墙相互掩映,作为院与院的间隔。在尺度较大的空间内,增强场地的使用弹性,白天是通道,夜间可以转化成露天的咖啡吧或是建筑后花园。
3.3.4 “堂”的元素
传统建筑院落以“四水归堂”形成景观精神文化。景观设计中,在该空间依据建筑形式,应用“四水归堂”的情感线索。通过空间的划分,构成不同的功能分区,满足现代商业的需求
3.3.5“园”的元素
“园”为内部广场空间,由于周边建筑功能属性关系密切,相对稳定,因此可以营造广场本身特色,形成景观焦点。
作为街区内最为开放的空间,设计方案赋予“园”空间更多可变的弹性设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园,它提供了公共活动开展的场地。此处区域可以供人们进行交流休憩、休闲娱乐。
4感悟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一个很奇怪的社会现象是,有些开发商却对外国的文化有一种偏执的追求。法式的蔚蓝海岸,意大利的美丽的小城,普罗旺斯的度假村……他们真的适合扎根于我们这座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吗?
中国有这么好的文化,其实更应该从自己的文化中去发掘属于自己的风格。我们做设计,应该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不仅仅是做具有视觉效果好的景观,更要做具有文化内涵,满足人们需求的景观。
天安门一带,政治氛围十分浓烈,建筑不仅大气磅礴,而且传统文化气息很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在景观上,即最好应不露痕迹地融入周围环境,既让人眼前一亮,又不觉孤立突兀。美国社会学家,城市规划师刘易斯芒福德曾说过一句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作为北京甚至中国的代表长安街,聚集了北京大多数代表性建筑:体现当代西方文化的西单文化广场,炫耀资本的东方新天地广场,前卫怪异的国家大剧院,以及不断刷新北京城市高度的中央商务区……长安街用全部空间来压缩历史,更新记忆。
运用景观传承文化,运用文化指导景观设计,这才是我们应该好好解读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外景观――城市街区景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 景观之道――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李建伟主编,EDSA Orient组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关键:住宅小区;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一、住宅小区设计存在的问题
住宅小区绿色的概念尤为流行,住宅小区景观片面追求景观形态西洋化、概念化,由此带来了许多弊病。因此,重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追求楼盘绿化和景观的艺术营造,对于进一步提高住宅小区的居住品质和价值至关重要。
(1)经济性差
景观设计表面的美观、大气,加大投资成本,增加维护保养费用。
(2)功能性差
住宅小区的植物景观从设计到营造忽视“功能第一”的原则,注重于外表的美观表现,缺少住宅参与性、共融性的功能和作用。
(3)个性化
住宅小区景观缺乏个性,小桥流水、花架、亭子、水喷泉等景观雷同,没有鲜明特色。
二、住宅小区艺术设计
(一)住宅小区围墙一是作为小区周边的分隔围墙,二是小区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1)要设置围墙的地方,能低尽量低,能透尽量透,只有少量须掩饰隐,才用封闭的围墙。(2) 围墙要处于绿地之中,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即把围墙变成景墙。要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统一起来。(3) 做到隔而不分。尽量利用高差的地面、水体的两侧、绿篱树丛作为围墙。但能不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让小区居民更接近自然,爱护绿化。过去,墙体多采用砖砌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住宅小区已大不协调。(4)围墙墙体种类繁多,多隔音墙、浮雕墙、玻璃墙等,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围墙已不单是一种防卫功能,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二)住宅小区的园亭要有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一类是供人休息观赏的亭,另一类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票亭、售货亭等。
(三)住宅小区景观住宅也同园林一样,也可以有一些小品建筑,如坐凳、花架、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宜布置在视野好,安全和防护性好的地段 ,同时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
(四)住宅小区植物造景是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居民观赏。
(五)住宅小区水体有动静之分,动水有喷泉、瀑布、溪涧,静水有潭、池等。如果能将人工水体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利用水体的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生动而又奇妙的艺术境界。
(六)住宅小区园路是指小区绿地中的道路等各种铺装地坪。(1) 园路的线型有自由曲线,也有规则直线,可采用一种方式为主,另一种方式作为补充。(2)园路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3) 园路的尺度和分布密度应是小区内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4)园路的铺装宽度和空间尺度应根据小区地形地貌和住宅建筑形态决定。
三、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
(一)城市住宅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和功能要求,以及能否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小区绿化时,植物的配置应以生态小区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以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1)营造活泼、和谐的空间。住宅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它大部分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多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强烈,可以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硬空间,造就活泼、和谐的氛围。如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结合,适当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树种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安静优雅的人居环境。(2)营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住宅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配置植物时可以利用植物的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以此营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打破建筑群落的单调与呆板。(3)季相变化住宅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和游览休憩的场所,植物配置应有春夏秋冬的季相变化,使之与居民的日常生活规律同步,呈现出春天繁花似锦、夏季绿荫暗香、秋时霜叶似火、冬日翠绿常青的生动景象。 如春以樱花为主,辅以玉兰;夏以百日红为主,辅以棣棠;秋以石榴为主,辅以两株柿子树或红枫;冬以腊梅、云杉为主,穿插红瑞木。 整体来说,四季园内以云杉与大叶黄杨互相帮衬, 辅以富含季节特色的树木花卉,如此配置,既满足了景观设计要求,四季皆有佳景、景景皆光鲜,又紧扣四季主题,温馨又舒心。(4)住宅小区环境状况,可以选用具有防风、防晒、防噪声,以及能监测和吸附大气污染的植物,有条件的庭院,可选用在短期内有经济效益的植物,如核桃、葡萄、枣树等,既好看,又实惠(5)住宅小区中的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可以借助于山水、植物、山石、建筑小品、道路等来体现,但小区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生态效果,这不仅因为小区植物具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脏腑的芳香、美丽的名称,还因其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往往会成为人们感情的寄托。 因此,住宅小区设计者应学会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独特的优势,巧妙地将她们摆放在恰到好处的位置,让她们尽情地展现其特有的优美姿态。
(二)住宅小区绿化的标准,在满足小区绿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小区的景观性应该体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对小区景观的设计应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生态小区景观要求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和把握景观的动态性。因此,如何在小区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也是设计者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小区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小品等来体现。但小区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情感的寄托。用小区植物创造意境有分为:创造美的芳名。合欢:合家欢乐;桃花李花: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富贵、幸福;迎春则大地回春,欣欣向荣等。创造优美的姿态。如松有坚强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气概 ;竹为虚心有节,梅不屈不饶,柳强健灵活,飘洒俊逸。创造丰富的色彩。如色叶木:秋的联想;白花:宁静。创造沁馨的芳香。桂花:甜香;兰花:幽香;含笑:浓香;梅花:暗香;荷花:清香。
参考文献:
[1]李淑玲. 滨水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J]. 北方园艺,2011,18:122-125.
[2]孙健.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原则[J]. 美与时代(上),2012,05:57-58
关键词:小区;景观;照明
引 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生活小区的灯光也由单纯照明演变为景观照明系统工程,人们不仅仅追求灯光的亮度能提供夜间基本照明,更重要的追求视觉和身心感受.改善建筑物的功能效益和环境质量,并能增加环境空间美感、节约电能,同时还能抑制眩光的产生、避免光污染等,使景观照明与其它因素来共同营造优雅而自然的环境,创造和谐的环境空间气氛和意境,在该种情况下景观灯光设计也逐步成为一门系统科学而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1、景观照明的分类
重点照明:该类照明是指在公共活动场所适当位置而设置的能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特色灯具,用该类灯具来突出建筑小品、庭院或道路的出人口等细节性的东西或是某建筑需要突出的部分;
工作照明:其为小区室外照明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由需每日开启的门卫工作等等常用设置和仅在举办活动等特殊情况开启的必备设置,设计中对于常用设置的工作照明应避免其对其他照明效果破坏的影响;
环境照明:其是为小区内人们生活提供光线,能够看清周围环境的照明设备,该种照明应该为柔和的并且弥漫在空间的,而不能专门对某些工作场所和某个地方设置的照明。
2、照明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作为城市整体照明部分的景观照明项目其既要体现所处的局部区域的特色又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每个小区或节点的照明既应体现出各自的特点还应与区域景观风格及形式协调。因此在景观照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从不同的空间尺度模式来确定其定位与风格,既能保证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统一又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2 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小区景观照明设计不仅要考虑灯光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观赏的效果同时其不能破坏景观白天的效果以及其安装可靠性、维护的便捷性和运行的安全性等,即应充分实现技术与艺术相统一,避免因照明灯具安装而影响了原有的建筑美感或由于照明灯具安装角度和位置不合理而增加施工及维护难度,甚至对行人造成安全威胁等。
2.3 技术与经济的统一
小区景观照明设计中应最大程度的采用符合绿色照明条件的技术、材料和产品,尽量采用节能性好、稳定性好的新光源,既能从源头上实现节约能源又可采取一定措施提高照明效率,同时在管线布置敷设以及灯具安装方面应考虑人的安全及防火、防盗性能;在开关控制上应尽量采用定时自动控制并通过性价比来决定灯具类型等以保证其经济性等。
3、主要景观照明设计
3.1 中心景观广场照明
由于中心景观是小区内人员活动中心因此其也是照明设计的重点,设计中首先应保证其照度以保证夜间该部位的照度高于周围建筑物;在光色上应充分考虑到休闲游乐性也可充分采用彩色灯进行美化;在灯具选择上应做到美观大方、造型生动并应尽量避免眩光,以及产生光污染;由于该部位为人员集中区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灯具及管线的安全性。
3.2 主干道路灯设计
小区主干道照明灯具多采用高杆灯或庭院灯,设计中应注意其高度应根据路灯的布置方式、路面宽度、灯具配光及光源功率等因素确定,灯具间距应与其安装高度相统一,高杆灯间距一般在30m左右,庭院灯间距一般在15-25m左右,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景点及路径布置以保证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并应尽量采用节能灯,灯具选型应结合整个小区内的建筑时代气息,达到选配协调、美观、舒适的效果,既能从空间与平面上勾勒和美化小区景观也能够让夜间行人有良好的安全感。
3.3 喷泉及水景照明
目前部分高档小区在内部设置了大片水景及喷泉来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水景一般有喷泉、跌水等静止和流动型两种,在设计过程中一般静止水面和池塘采用浸在水下的投光灯具照明,流动式瀑布照明灯具则可装在水流下落处的底部,踏步式水幕则可在每个踏步前设置管状灯具,通过灯光颜色来改变使局部景观更加生动活泼等。
3.4 草坪及雕塑照明
小区内草坪灯的主要作用是起点缀景观环境的作用,其特点是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单灯功率小等,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根据时间段、季节的不同对其采取分项、分组控制,实行有主次功能的分组分别开关等;小区内雕塑、凉亭等小品可采用局部投光灯的照明方式,并应充分了解景观设计师的总体构思,对景点确定其主次,以便于对整体思想、内容以及照度水平、照明方式、光源及灯具、照明设备等进行确定。
4、供电、控制、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1)室外单相220V支路线路长度不宜超过100m,220/380V三相四线制线路长度不宜超过300m,并应进行保护灵敏度的校验和电压降的校验。2)安装于建筑内的景观照明系统应与该建筑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安装于室外的景观照明中距建筑外墙20m以内的设施,应与室内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距建筑物外墙大于20m宜采用TT接地形式。3)室外分支线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4)水池照明应采用交流电压不应大于12v供电,并做辅助等电位联结。5)在灯具安装位置方面,尽可能的做到“见光不见灯”效果。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1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分析
1.1 园林景观特性
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景观生态学在景观层面上来说,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中国的古典园林侧重于意境的渲染,而西方的园林侧偏重于美学视觉效果。
园林景观作为游览区域,必须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以园林学、美学作为景观规划的指导,围绕游览、教育、休闲度假、娱乐或环保为主题展开。在景观创意、内涵、表现形式和视觉形象方面均形成独特的表达特点,满足人们的视觉亲历和心灵感受。
1.2 园林景观的生态特性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于植物体内,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唯一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于生存的基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万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园林设计目的,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循环。近些年,人类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的这一生态特性。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2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对于县域城市而言,小区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景观设计相对大城市略显不足,但从生态城镇建设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县域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区的绿地景观设计与建设的优劣正成为改善住宅区和城市自然环境好坏的关键所在,对县域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探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具体思路如下:
2.1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对于以人为本的思路,以前很多小区实际上是以景为本,只重视景观观赏作用的雕塑、喷水池、西式柱廊矗立在公共绿地中,挤占面积,使实际绿地面积很局促。同时,有些楼盘把大面积草坪定为欧式景观基调,绿地内鲜见林阴,在炎热夏日,人们很难进入草坪内休憩。
目前,人们在经历了只重景观,忽略园林绿化主体的以景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之后,一些开发商与规划设的参与性回归,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以人为本,富有人情味;住宅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意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炎热的夏天能乘凉,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园林景观绿化。
2.2 住宅区景观设计思路
2.2.1 保留原有植被
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有植被,这是小绿地建设中常常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保留原有植物并非不加选择地将所有原有植物加以保留,而是要依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景观效果加以评价,当留则留,通常在城市中,经历了若干年的开发经营,几乎很难有原生的植物尤其是群落保留下来,比较常见的是次生群落及人工植被,由于这些植物材料与环境间长期的共存,已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故而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保留。
2.2.2物营养空间的定位
园林植物的配植以美观为目的,植物与植物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师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自然界植物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光照、海拔等影响而有水平及垂直分布现象,深入到某群落内部,乔灌木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空间的层次上,通常所说的摹拟自然植物群落就是要求人工栽植计划合乎自然群落构成规律。
小型绿地一般以2个配植层次为宜,即乔木与小灌木的搭配和乔木层加上地被层,这两种配植方法的优点是,充实顶层及地面,留出中层之虚空,从而可以保证视线的通透,避免郁闭感和植物对营养空间的需求。
2.2.3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物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劝态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们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间于互招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尽量保持物种多样性,避免单一化,注重与自然的协调。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要尊重所有其他物种的需要。
生态设计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有效手段,通过生态设计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增强城市生态服务功能,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城市生态设计中,将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审美功能和精神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城市景观格局,并运用产业生态学原理与技术组织改造城市产业,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使城市建设走向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态服务功能健全、环境良好的健康发展之路。
2.3 重视水景设计,实现动静合一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自古以来的城镇都是依水而建,因此,住宅区绿地规划设计特别要重视“水景”的设计。那么,水景设计的要点是什么呢? 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要有水容易做到,难的是成景。“一潭死水”会让住户掩鼻而过,叫苦连天。住宅区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也应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断头浜之虞,做到正的“活水”。
因此,在“水景”设计的同时,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真正做到“绿色”、“生态”。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古谚“流水不腐”,也是水景设计的座右铬。因为各种不同缓坡、不同水面宽狭,造就了各处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缓,浅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冲不淤,深的地方,可掘井促使上下循环。大型水面,还在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种种需要,并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高低起伏,即体现自然,又节省费用。在流域附近的绿地,采用自然水灌溉,形成水的生态良性循环和雨水的回收利用。同时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鱼类等,让人们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用完美的水系作为景观主体,串联起步行空间和绿化空间,并巧妙地运用石、阶、栏、廊、亭、桥、树木、花草等景观构成元素,以各种形式加以点缀、延续,加大景观的深度。
从叠水涌泉到春色满园至游泳池,从获水流瀑至秀水林荫到水韵轻风,以龙形水系的动感渲染着建筑之神韵,使水的灵性、建筑的韵律、草木的生机在动与静中相互融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住宅区的美好意境。
关键词:景观;水景设计;居住区水景
中国古典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正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水是园林的灵魂所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兴起,人们摆脱了以往的居住观念,对于居住环境品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居住区水景不但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同时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和活跃居住区的气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居住区水景的分类
按照水的形态可分为动态水景和静态水景;按照艺术风格可分为规则式水景和自然式水景;从历史文化发展角度又可以分为现代水景和古典水景。按照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点缀型水景,如喷泉、跌水等;生态型水景,如池塘、人工湖等;亲水型水景,如泳池、旱喷等;意象型水景,如日本的枯山水做法。
2 居住区水景的特征和作用
2.1 居住区水景的特征
居住区水景在规模上并不大,有水池、瀑布、喷泉等表现形式;集观赏、娱乐、生态、游憩等功能于一体;安全性较好,服务对象具有特定指向性;设计方法多样,多借用于建筑的设计手法;并且对局部小气候有一定影响。
2.2 居住区水景的作用
2.2.1 美化环境。居住区水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以动水和静水在形态上的融合,结合水生、地被、乔灌木等植物,用假山、置石、雕塑小品、亭台楼榭等做点缀,同居住区环境和建筑风格相契合,并运用现代技术,配以灯光、音响等设施,在听觉和视觉等方面体现水景的美化作用。
2.2.2 休闲游憩。亲水是人们对水的需求的强烈表现,水是人们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载体。居住区水景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同亭、桥或者植物相结合,形成景色优美的滨水空间,滨水空间往往是人们聚集活动的场所,这样的场所不仅可以起到聚集人群的作用,又可以拉近人和水的距离,满足居民亲水的需求。
2.2.3 美化心灵,调节情绪。亲水的设计会拉近人和水之间的距离,水景可以安抚人们躁动的情绪,给人们心灵释放的空间。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水环境可以使人体温下降、脉搏平稳,特别有助于消除城市人在精神上的压抑感,有着重要的镇静安神的作用,从而使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产生舒畅的心理感受。
2.2.4 空间的引导和拓展。点状的水面或者水池,是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在景观环境中起到点景的作用;线形的水景具有分隔空间、引导暗示的作用,直线型的造型会提升空间的秩序感,曲折的水面则暗示空间的连续和环境的含蓄;大面积的水面,具有控制空间环境尺度的作用,弱化的边缘有助于空间的拓展,水中的倒影更是增加了空间的深远。
2.2.5 调节小气候,提升居住质量。水景可以增加居住区环境的空气湿度,降低周边环境的温度,同时还可以降低粉尘浓度,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它能明显增加居住区域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2.2.6 防灾功能。一些居住区内的水体景观,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雨季和旱季可能出现灾害的情况,雨季洪涝,一些水景设施可以蓄水,以减少灾害;旱季又可以利用蓄存的水浇灌植物或者抵挡旱灾、火灾等一些灾害的发生;特殊条件下,还可以作为饮用水提供给居民所使用。
2.2.7 社会经济效益。由于水景在居住区环境中的重要性,加上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新要求,在房地产行业中,有水景的项目可以直接提升项目的档次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提升房价,转为经济方面的效益,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3 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影响因素
3.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道德规范、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直接影响着人们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在一定区域空间内,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直接影响当地的价值观念,这对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影响。
3.2 经济因素
对开发商而言,投资是否会产生经济效益,这是影响居住区水景乃至整个居住区景观品质的最大因素;对于管理部门而言,水景日常运行产生的管理费用和后期的维护费用,都取决于水景的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这对居住区水景的品质是很大的制约;而以上两种投资费用的来源,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居民的物业费和购房费用,费用过高,居民自然不会买账,所以居民对于费用的承受能力也会影响到居住区水景的设计。
3.3 文化因素
理水”则是中国造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园林灵魂的载体,是园林生机盎然的动力。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讲求的是意境和手法,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对水的品格的理解,运用一定的技艺和处理方法,并赋予其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使其具有生命力,但这是对水体的再创造,并不是对自然水体的简单浓缩和模仿。
不同地域的文化也是影响水景设计的重要因素,水景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融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征,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使景观具有标识性和地方代表性。
3.4 地理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因素主要包含自然地理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动植物分布情况等自然生态环境;光照、风向、气温、降水等气候环境;声音、空气质量等物理环境。人工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居住区所处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应在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地理环境的条件下,营造符合当地地理环境的景观。
3.5 人为因素
水景的诞生过程,离不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参与,建设单位对水景的意向,如规模、样式、风格等方面有决定性作用;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职业素养,以及团队的协作能力,直接决定了水景的形式;施工单位的实地操作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图纸的理解和深化能力,则直接影响水景的最终效果。
4 结语
文震亨曰:“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理水是中国园林的重要主题,理水的关键就在于将水的灵秀通过艺术加工,赋予抒情写意的意境。未来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应秉承我国传统理水理念,将中国历史文化融入其中,结合创新思路,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意蕴深厚的现代居住区水景。
参考文献
[1] 丁自峰.城市居住区水景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9.
[2] 鞠伟琴.园林水体在居住区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177-178.
关键词:现代住宅区景观设计 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居民结构日益呈现多元化。使得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设计的核心越来越趋向于引导“家园”形象的形成。首先要营造亲切平和的空间感受,规划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并且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便于增加居民对小区的归属感,因此住宅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着重研究并确定合理的建筑空间尺度。其次,在住宅区环境设计中,且让人工的痕迹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多一些,努力塑造出简洁温馨的视觉形象。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尽量体现自然之美,充分发挥和利用自然的优势。让自然的本原的东西得以充分利用.把自然更好地融人到景观设计当中,让人们不出家门就能轻松地接触自然,享受自然。同时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住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
一、住宅区设计原则
住宅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健康的、共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住宅区的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的原则、人性化的原则和当地文化与特色的原则。
1、居住环境生态设计原则
(1)住宅区环境建设应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尽可能将它们组织到住宅区的生态环境中去。新增的植物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多样化植物种类,避免植物种类间的直接竞争,使之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种群稳定的复合群落结构。建造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改善住宅区的生态环境。
(2)住宅区环境设计应尽量结合现有的溪流、湖泊、池塘等水文特征,减少对原有自然排水的扰动。努力达到节约用水、控制径流、补充地下水、促进水循环并创造良好小气候环境的目的。
2、居住环境人性化原则
(1)环境设计最终是为人服务的,设计必须符合人的需求。住宅区居民使用绿地的行为可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锻炼休闲与交往活动;群体与个体活动;安静与喧闹活动;儿童、青少年、中年与老人活动,这几类活动常常交叉进行.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活动类型.使居民各得其乐,让人性得以充分发挥。
(2)根据居住区的功能分区和居民生活上的需求,进行绿化规划布局时,必须根据小区总体特色及分区功能,搞清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使用区之间性质差异处理动和静、内部与外部等逻辑关系,从而保证整体的秩序性而又不破坏其各自的完整性。重视居民的需要、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从居民的行为出发,通过居民的使用来实现居住区的社会价值。
3、当地文化与特色
设计应符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体现当地的价值观。了解当地的生活,才能有符合当地生活的公共空间设计。住宅区景观设计应遵循“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理念、将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有机结合,为人们创造诗意的场所和个性的空间。
二、 景观设计
景观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住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但要求美观大方,更需要实用。居住区的一草一物都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到每处景观的实用性。
1、硬质景观设计
开阔的广场、华丽的铺装,白色的景观柱,木制花架、亭子。应有尽有。但广场位置不合理,距离住宅太远,导致广场的使用仅限周围一些居民,再者,偌大一个广场没一棵树,而到夏季是人们户外活动最多的季节,导致使用率大大降低。要是在广场周边或者一定的范围加上带座椅的种植池,池内栽植落叶大树,夏季枝繁叶茂可供乘凉.冬季秋叶落尽可晒太阳;亭子的位置也应选择比较安静、围合的空间;还有,建议留出单独的“晒被场”。另外,景观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宅间距离,规划成组团布局,在每一个组团里都设置出足够的空间和小品.使每个区域都拥有自己的景观中心和活动中心,更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既满足需要,又形成了每个组团的特色景观标志,具识别性能。
2、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植物的选择注意植物的生态习性(抗污染性,吸粉尘,生长速度,耐荫性),形态特征(乔木,灌木,树冠大小,树形,叶色);植物的种类选择尽量突出植物特性,体现植物一年四季的自然生长规律。在植物的配置上,除注意植物的乔灌草高低错落搭配之外,还要注意与建筑之间的距离,严格遵循设计规范。距离建筑窗户处尽量避免栽植大乔木,特别是速生树种和常绿乔木。生长速度快的植物即使在遵循标准设计距离5m条件下,也由于过于生长快速而影响到住宅的安全;常绿的植物则使窗户被挡,夏不通风,冬不透光,严重影响了居住。在窗户处尽量不要种植大灌木,严重遮挡了一楼住户的采光、透风。
小区园林绿化大多存在以草坪为主、树木较少的问题,这是因为开发商为了一次性节约投资。然而草坪的后期养护费要远远高于其他植物,而且其释氧固碳能力大大低于其他植物。大片的草坪对于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还存在后期养护投入很少,以至使小区的绿化质量比较差。在这方面建议可以通过执法部门强制实施,这样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在此,建议小区的绿化植物不需要名贵的植物,可以选取一些乡土树种,对于开发商来说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达到了绿化效果。
三、 住宅区中的安全设计
1、道路
现在小区的道路设计已经实现了车流和人流的分离,改变了以往人车共道的情况,一来人行安全,二来汽车尾气不影响休闲场所的环境质量。有些小区把停车场设在地下,进行地面绿化,这既可增加绿化率,又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值得提倡。
2、铺装
广场铺地在住宅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平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等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以下几种: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在装饰混凝土广场中砌人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
华丽光滑的大理石、瓷砖、磨光花岗岩等铺装材料,美观又大方,但在设计时如果设计使用不当,会造成安全威胁。这些材料大多用于装饰地面,采用拼花的形式,若两块40cm×40cm的光滑材质拼在一起,一般的人一步跨不过去,正好落在80cm范围之内,雨雪天或表面稍微有点水,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台阶采用的材质禁止表面光滑,且与其衔接的铺装颜色越容易区别越好,这样不至于行走时因为忽略而造成事故。
3、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内要树种树型丰富,色彩明快,比例恰当。一般采用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无飞絮的树种。配置的方式要适合儿童的心理,色彩丰富,体态活泼,以便于儿童记忆和辨认。
对于儿童活动区,儿童接触较多的是游戏器械和砂坑。因而,游戏器械的边角面避免突兀、尖锐,地面一般设置安全地垫,避免儿童跌倒、滑落时受到伤害:砂坑需要注意边沿软质或圆滑处理。但是据调查,现今很多儿童活动区都采用水泥界石或者用仿木木撤围合,边角未做任何处理.这样对于幼儿来说是很危险的。
4、植物选择
植物的选择注意无毒,无刺,花果无强烈气味和过敏,无衣物污染,特别在人体易触及的活动场地周边。
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小区的园绿化设计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要营造高质量的环境,使人们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在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时要不断创新,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庄巧玲,张素梅.小区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25(04):36-38.
关键词:居住环境 , 景观 , 建筑设计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ity people about two-thirds of the time to spend on settlement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psychological, physical and spiritual life. This paper analyzes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status, and how to live in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the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and design public building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with the organic union,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and belonging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were introduced,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on a higher level.
Keyword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居住区环境景观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塑造的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自然,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
1 原先的居住区环境景观
居住小区引入我国以来,对住宅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大多采用居住小区模式。但封闭性是居住小区建筑模式的局限性:为了保证给居民提供一个安垒、宁静的居住环境,建筑设计师尽量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将小区独立于喧嚣的城市生活之外。这样城市道路遇到小区时不是嘎然而止就是绕道而过,不能顺畅地穿越通行,或者将高层建筑沿周边布置在小区的外侧并利用裙楼与外部分隔,内部则安排多层住宅和公共设施,身处其间虽然安静,却难免有闭塞郁闷之感。而且以这种相近单一的模式来规划设计城市居住区,很容易造成简单模仿、千城一面,缺乏地方特色。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居住形式与风格。建筑、景观设计师应尊重与延续本地历史“文脉”,克服居住小区单一模式与历史“文脉”延续性间的矛盾,保护利用好历史“文脉”在旧城里业已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街巷空间等历史文化地段。通过建筑设计师的巧手,突破小区单一模式,使住宅小区设计融入城市的传统之中以增强归属感,保证新建的人造环境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恰当沿袭当地历史“文脉”,都市旧城改造中的文化传承、古迹保护、社区特征等得以持续。
2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然而由于有关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研究滞后[1],且开发商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力,再加上大量非专业以及专业素质不高的设计人员加入到这一行业,使居住区环境设计出现了诸多弊端,导致居住区环境塑造走入一些误区。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2.1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的忽视。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状况。然而,设计师们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适当引入国内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对外籍人士现在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适当营造欧式居住环境,对丰富我们的居住区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是成为“风气”和“时尚”,就走入了误区。
2.2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
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设计师们往往忽视了居住区景观环境诸要素在各种不同空间的具体要求及相互冲突。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关系。
2.3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
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2.4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3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3.1 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3.2 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3.3 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3.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4结语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要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以全新的生态环境观念,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并使居住区环境更完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虎志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讨[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关键词:居住景观设计;微地形设计;植物设计
0引言
居住区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业主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为密切的场所。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还要满足业主各种活动的需求,为业主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业主的活动、休闲、交往。更要突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是业主在居住环境内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满足业主生理和心理对居住区的环境需求。
1中国园林中地形设计的溯源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将山水视为园林的灵魂,历史上的造园大师都把山水地形的设计作为造园工作的关键部分[2]。中国园林的圣经《园冶》中的就提到“园地为山林胜”,讲究山林地址的高凹、曲深、峻悬、平坦、推崇“自称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以及“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宗旨,即地形设计中的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造景原则[3]。可见,地形设计在传统园林设计中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地位,现代景观设计师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启迪。
2居住区地形的概念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书中认为“地形”是地貌的近义词,是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坡地地形就是山地地表外观。山地城市中的坡地包括复杂多样的类型,其中山谷、山峰、悬崖等地貌即属于“大地形”。在园林的范围内,坡地还包括山丘、斜坡等,这类地形统称为“小地形”,起伏最小的叫微地形。园林微地形是指在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广泛应用于居住区景观、城市街头绿地、道路景观绿化等设计。微地形设计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多层次的景观层次,从而达到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
3居住区中的微地形设计与分类
居住区景观中地形的高度起伏变化较小,一般称为微地形或小地形。这个居住区内常用的设计手法之一。在这个设计过程中,通过山地、平底、坡地与台阶等高差处理的办法,丰富地形的变化。
起伏的微地形可以分为凸地形和凹地形。凸地形环境比周围高些,视线流畅且具有视觉延伸性[5]。其空间发散程度较高。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动态感与行进感,比较适合塑造在游览路线之中,而高度关系又使其本身具有支配性与焦点的特征,适合具有吸引力的标志性的景观设置于其上,凸显重要性。凹地形环境比周围地形低,视线较之封闭,空间集聚性较强。此类地形属于内向型,良好的视线汇聚力使其适合作为休息观赏点,其不受外界干扰的特性适合于私密空间[6]。
4居住区微地形的功能
4.1景观作用
在居住区景观环境中,微地形的景观作用有三点。一,微地形成为植物、水体、建筑小品等景观背景的依托,软景和硬景更加突出,形成较好的观赏效果,成为一张构图协调的风景画;二,可以通过微地形设计,控制游人的视线。即可以引导视线,也可以控制视野。这个是景观设计常用的手法。如利用凸地形顶部的视线的开阔性与凹地形视线的向心性可以强调某一处景观。通过组织地形与景物的关系,引导游人的视线,并将视线控制在重点景物处,重点突出。三,营造意境。通过和微地形的变化与植物的高度、疏密,形成开敞、封闭、半开敞等空间变化,增加景观的趣味性[7]。
4.2生态作用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设计,具有生态功能。首先微地形设计可以改善小气候。一定规模的地形可以改善日照、影响风向、隔音隔噪。在冬季,向阳的坡面接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可以阻碍或减轻冬季寒冷的侵袭。在夏季,可以运用地形引导语汇集夏季风。改善通风状况,降低高温。如在当地夏季风的上风位置上建造水景或小型的湖泊水面,可以增加季风中的空气湿度,改善局部微气候,在炎炎夏日可以带来舒适的感觉。[8]
其次,微地形可以增加种植面积,丰富种植品种和层次。如在高楼林立现代都市居住环境中,增加了绿地面积和绿化率。而且,在地库上面进行地形设计,提高了覆土厚度,土方量的增加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空间,为后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形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态居住环境。
5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地形设计案例分析
5.1项目概况
宗地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南端,外环南路和友谊南路的交口处,项目规划总面积为56.97万m2。紧邻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与梅江会展公园,与周边的现有的居住区已形成一个“大梅江居住区”。宗地东临友谊南路,南临外环南路,西临梅江西路,北临梅江风景区公园。在这个人文环境气氛中,景观设计力争传承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发扬创新风格,不但要营造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生活小区,还要满足业主的归属感的彰显居住品质。
逸涛园为第一期开发工程。东侧为江湾路、南侧汇川路、西侧梅江风景区水面、北侧海波道。总占地面积7.34万m2,景观绿化面积为5.5万m2左右。
5.2项目规划布局分析
逸涛园的规划布局形式为轴线式布局。轴线布局是指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的常有线性的道路、水体、绿化带等构成,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聚集性,可构建出具有节奏性的空间序列。逸涛园的空间布局特征明显,属于具有明显可见性的空间轴线。两个入口之间作为竖向的主轴线,楼座之间块状的宅间绿地形成横向次轴线。
5.3排水设计
小区所属区域地势平坦,并无大的起伏。在小区出入口的标高设计中,依据东侧和南侧相邻城市道路的标高,平缓顺接,满足车辆进出小区的使用要求。小区内中间为地库和楼座,环路紧临小区围墙,即形成中间高环路低,高差约1.2m的竖向设计;在小区围墙北侧和西侧是属于二期未开发的地块,围墙与周边地形的标高设计综合考虑竖向设计(见图1)。
小区的排水的方式主要采用两种:一是地库上采用沥水层设计,雨水渗透到碎石层,由盲管汇集到地库边的收水井,再排到小区外的市政雨水井内。二是在环路上的收水井设计,每隔25-30m设计一个收水篦子,将地表的雨水汇集到环路上的雨水井。
图1地形分析示意图
5.4逸涛园的微地形设计
景观的微地形设计是在规划设计基础数据为前提的。为了在平坦的地形上,营造出起伏感比较明显的地形,特意把小区的微地形分成两大部分进行设计分析。第一部分是楼宇之间的微地形设计。虽然该地块呈狭长状,但是绿地空间比较宽阔。在主轴线和次轴线的微地形处理上,尤其是人流密集,也是客户敏感点的位置,多采用凹地形和凸地形结合的手法。凹地形收拢空间,集聚视线焦点;凸地形视野开阔,增加空间的延展性。两种手法适当结合,巧妙的增加地形的层次感和景观空间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环路两侧的微地形设计。基本采用的是凸地形设计。这种地形形式设置在环路两侧、步入宅前的台阶、坡道两侧,强调了地形的起伏感(见图2、3)。
图2环路两侧微地形设计
图3宅间绿地微地形设计
5.5与微地形结合的种植设计
种植与微地形结合设计,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构筑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在改地块内全冠移植的成树约有2000余棵。均选自适合天津土壤环境的树种,如天津本地树种:千头椿、国槐、白蜡,姿态较好的五角枫、蒙古栎、合欢、法桐等;常绿树种:白皮松、雪松、油松、云杉等;大花灌木品种最为丰富,有八棱海棠、西府海棠、山杏、樱桃、山楂、石榴等;变色树种有金枝槐、紫叶李等。这些多样的树种,保证小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在宅间,种植设计与微地形的标高设计结合,进行立体绿化种植。结合凹地形和凸地形设计,安排种植的高度、冠形、色彩搭配,形成多层次的立体化种植。在本小区内一都采用五层种植效果,这种种植手法增加小区的绿量和生态效果(图4)。在环路两侧,结合凸地形采用高大的乔木,如白蜡、千头椿,法桐进行序列式种植,形成庄重的仪式感。
图4微地形与种植结合
5.6居住区微地形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结逸涛园小区的微地形设计经验,有以下几点:首先,排水设计。全局考虑大区的排水竖向设计,还需要考虑细部排水,如楼宇周围与微地形的衔接处理,雨水应向楼宇四周排走;其次,管线的路由需要与地形结合,保证管线交叉处的覆土深度。最后,小区的无障碍设计,更加要体现对人性的关怀。生活区无障碍设计要考虑充分到位,尤其是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如地面材质的防滑处理,坡道的宽度、坡度、扶手等都需要满足人出行的需要。
7结语
微地形设计不但可以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增加绿化面积,形成丰富的种植层次,缓解视觉疲劳,而且还可以提升小区的居住品质、营造业主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尤其是北方的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设计师把微地形设计――这一重要的景观设计要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参考文献:
[1]韦爽真.景观场地规划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晓舟.试论北京古典园林地形处理手法及空间效应.(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3
[3]计成(明).陈植注释.园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4]王健.风景区规划中地形的分析与利用。(D)风景园林硕士论文.北京林业大学.2001
关键词:景观设计物质元素精神元素 环境景观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city residents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esidential areas, put forward more and more high request,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introduce anhui hefei city urban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came, for you refer to.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the physical elements spirit element environment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合肥市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环境优美,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9085.5公顷,城市绿地率达到40.2%、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在整治昔日“庐阳八景”的基础上,又新建成十大自然景点及一系列绿色公园,加上城内城外数十处街区游园相匹配,使全市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景的花红树绿的世界,尽管这样,合肥市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也十分重视。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由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构成的住宅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而且其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共享性和均好性、文化性、一步一景与季节变幻相映衬、强调环境景观的植物布局与水景点缀相结合、鲜活风情与建筑特色相匹配、赏心悦目与实用价值相依附等方面发展。本文将简要分析这些新趋势,以供大家参阅。
一、使用新型环保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 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重视色彩的表现;复合材料的使用;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另外,还必须考虑居住者的需求和特定地段的需要等因素。
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应用建筑废弃物,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这样不但能建造起伏蜿蜒的实景,也能节约成本。
二、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追求欧陆风情式(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发展为回归历史的趋势。现今,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三、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和均好性
目前,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共享性和均好性,在环境景观规划时,根据城市的气候特点、居住者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一等情况,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这些优美环境,已成为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景观设计时,应追求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如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草坪等绿化植物的比例;应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四、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目前,崇尚中国文化历史及地方区域特色,已成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如今,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和地域特色,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开始朝着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发展,而且还充分利用居住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五、强调环境景观的一步一景与季节变幻相映衬
目前,园林规划已经从简单的植物铺陈发展到现在的应景设计。这种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在植物上,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风光,而不断变幻的景观、季季不同的园林,能让社区保持更多的新鲜感与活力。 应景能带给居住者更多的审美情趣,每走到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不同角度领略小区的景色,不会感觉乏味,这就是一步一景。当前楼盘景观设计运用得最多的是营造缓坡 ,让人感觉面积增大了,植物绿化面积也更多了,小区园林更有层次感。另外,在小区的绿化上,用在四季植物中配有常绿植物,不但能让一年四季的景观在园林社区里得到更好呈现,也能满足在冬天净化空气的需要,使不同的阶段都有美的表现手法,让居住者感受到季节的自然变化。
六、强调环境景观的植物布局与水景点缀相结合
目前,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已从大型水景的流行变为点缀式水景的广泛运用。据调查,有大型喷泉和景观泳池的居住区是2000年左右开发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开发商和居住者把居住区水景的多少作为判断园林好坏的标准。尽管合肥市处于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可以引用自然水来作为循环水系统,但由于大型水景的后期维护费用相当高昂,这种用大型水景的造园方式也逐渐不被采用。
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提出节能节水等计划,且部分城市的水费也在逐年上涨,因此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开发商和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水景多少作为环境景观设计的目标,在设计上变为“以绿化为主,水景点缀为辅”,即植物布局与点缀性水景并举,则成为现代楼盘造景的新风尚。
七、强调环境景观的鲜活风情与建筑特色相匹配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经着重强调充满乡土味的设计特征与国内外知名机构相结合。现今,随着居住者的眼界与景观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其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开始追求品牌价值和品质感;且开发商已意识到园林景观比户型设计带给业主的感觉更直接。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商一方面不断创新园林设计,使现代的园林和建筑遥相呼应,所有的造景都围绕一个主题,提出了夏威夷风情、北欧森林、西班牙风情、印尼风情等概念景观,如以热带风情为主题的居住区,以棕榈类植物和水景为主;以打文化牌的园林景观,以古典雕塑为主等,使居住者直观感受到整个小区的居住氛围。另一方面花重金让国外知名设计机构为园林布局造景,成为了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发展趋势。
八、强调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与实用价值相依附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简约式园林发展为名贵树种的大量引进。现今,逐渐被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所应用,由于名贵树种、稀缺植物不仅可更好的衬托居住区的品质,为居住区增色;还能使居住区引起轰动效应,因此其开始成为目前居住区园林发展的新趋势。目前, 很多开发商的首选便是高大的古树。 但当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不应进行盲目的堆砌,而应按照植物群落来布局。周围的建筑类型对栽种何种类型的树木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这就是应景的设计手法,如古典风格的楼盘适合种植芭蕉树,现代建筑体则适合几何形状的乔木等等。让人赏心悦目又能给居住者创造实用价值的树种才是最可贵的造景方式,过分追求稀缺品种或者洋品种并不是健康的楼盘园林发展趋势。
九、景观设计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首先,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
其次,景观设计要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建筑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趋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因此应将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展现居住区整体的持久魅力。 另外,最好要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用建筑去巧妙的围合和分隔空间。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分隔,即层次感,其是评价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处于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为其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使各层次之间有平缓的过渡。
十、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合肥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候,不仅仅体现了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还结合了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展现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共享性和文化性,并且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能够顺应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创造了优美的居住区环境,这样不仅直接提高人们的居住生活质量,还能消除都市的喧嚣,松弛神经安抚情绪,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进而从整体上可提高城市环境的景观质量。相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会有更多的新趋势出现,使之创造出具有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和现代时尚等特点的优秀景观。
【参考文献】[1]《城市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教程》赵衡宇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趋势发展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27-01
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应,即所谓景观效应。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1、使用新型环保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 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重视色彩的表现;复合材料的使用;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另外,还必须考虑居住者的需求和特定地段的需要等因素。
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应用建筑废弃物,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这样不但能建造起伏蜿蜒的实景,也能节约成本。
2、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追求欧陆风情式(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发展为回归历史的趋势。现今,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3、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和均好性
目前,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共享性和均好性,在环境景观规划时,根据城市的气候特点、居住者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一等情况,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这些优美环境,已成为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景观设计时,应追求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如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草坪等绿化植物的比例;应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4、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目前,崇尚中国文化历史及地方区域特色,已成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如今,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和地域特色,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开始朝着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发展,而且还充分利用居住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5、环境景观的一步一景与季节变幻相映衬
目前,园林规划已经从简单的植物铺陈发展到现在的应景设计。这种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在植物上,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风光,而不断变幻的景观、季季不同的园林,能让社区保持更多的新鲜感与活力。
应景能带给居住者更多的审美情趣,每走到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不同角度领略小区的景色,不会感觉乏味,这就是一步一景。当前楼盘景观设计运用得最多的是营造缓坡 ,让人感觉面积增大了,植物绿化面积也更多了,小区园林更有层次感。另外,在小区的绿化上,用在四季植物中配有常绿植物,不但能让一年四季的景观在园林社区里得到更好呈现,也能满足在冬天净化空气的需要,使不同的阶段都有美的表现手法,让居住者感受到季节的自然变化。
6、环境景观的植物布局与水景点缀相结合
目前,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已从大型水景的流行变为点缀式水景的广泛运用。据调查,有大型喷泉和景观泳池的居住区是2000年左右开发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开发商和居住者把居住区水景的多少作为判断园林好坏的标准。
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提出节能节水等计划,且部分城市的水费也在逐年上涨,因此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开发商和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水景多少作为环境景观设计的目标,在设计上变为“以绿化为主,水景点缀为辅”,即植物布局与点缀性水景并举,则成为现代楼盘造景的新风尚。
7、环境景观的鲜活风情与建筑特色相匹配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经着重强调充满乡土味的设计特征与国内外知名机构相结合。现今,随着居住者的眼界与景观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其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开始追求品牌价值和品质感;且开发商已意识到园林景观比户型设计带给业主的感觉更直接。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商一方面不断创新园林设计,使现代的园林和建筑遥相呼应,所有的造景都围绕一个主题,提出了夏威夷风情、北欧森林、西班牙风情、印尼风情等概念景观,如以热带风情为主题的居住区,以棕榈类植物和水景为主;以打文化牌的园林景观,以古典雕塑为主等,使居住者直观感受到整个小区的居住氛围。另一方面花重金让国外知名设计机构为园林布局造景,成为了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发展趋势。
8、加强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与实用价值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简约式园林发展为名贵树种的大量引进。现今,逐渐被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所应用,由于名贵树种、稀缺植物不仅可更好的衬托居住区的品质,为居住区增色;还能使居住区引起轰动效应,因此其开始成为目前居住区园林发展的新趋势。目前, 很多开发商的首选便是高大的古树。
但当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不应进行盲目的堆砌,而应按照植物群落来布局。周围的建筑类型对栽种何种类型的树木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这就是应景的设计手法,如古典风格的楼盘适合种植芭蕉树,现代建筑体则适合几何形状的乔木等等。让人赏心悦目又能给居住者创造实用价值的树种才是最可贵的造景方式,过分追求稀缺品种或者洋品种并不是健康的楼盘园林发展趋势。
9、景观设计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首先,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
其次,景观设计要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建筑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趋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因此应将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展现居住区整体的持久魅力。
另外,最好要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用建筑去巧妙的围合和分隔空间。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分隔,即层次感,其是评价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处于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为其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使各层次之间有平缓的过渡。
综上所述,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候,不仅仅体现了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还结合了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展现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共享性和文化性,并且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能够顺应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创造了优美的居住区环境,这样不仅直接提高人们的居住生活质量,还能消除都市的喧嚣,松弛神经安抚情绪,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进而从整体上可提高城市环境的景观质量。相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会有更多的新趋势出现,使之创造出具有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和现代时尚等特点的优秀景观。
参考文献:
[1] 袁栋.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城乡建设.1999,(4).
[2] 杨向杰.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住宅科技.1997,(4).
关键词:住宅区的发展;景观设计原则
Abstract: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level and quality of the district, but it also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of real estate developer is able to operate a successful commercial residentialsale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Synchronized with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gardens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ype of garden design, the garden design ideas also entered a new active period, and with the entry of foreign landscape design ideas, blend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garden design ideas to a new stage, where we called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stage. In this paper, tentatively explore some design ideas about landscape in residential area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content and practices.
Keywords: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TU97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1 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
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居住小区环境的改善力度,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小区没考虑到儿童、老人的特有需要导致设施不足;有的小区过于追求形式,设计大面积纯观赏性绿化而忽视人的参与;有的小区景观风格缺少协调照搬外来文化等。建造一个居住小区就等于建造一个包括建筑物、道路、水道、设施、树木和花草等在内的一切事物的小世界。
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为了给居民创造休闲和活动的空间,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要把握人们视觉感受的对象与方式。由于人的视觉活动不同,所感受的环境对象也不同。一般居民很少有机会去领略居住小区的全貌,环境的秩序只能在每一种景观设施构成的连续性上得到实现。因此,小区整体环境的塑造应达到以下目标: 创建安心、安全、舒适并能够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能够满足多样化的使用要求,长期耐用;继承多年积累具有历史特点的场所特征,充分注意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地区感的营造;强调具体地点的个性化特征,建立社区个性感的景观点。
2 居住小区道路景观设计
2.1车行道景观
车行道一般指小区级或组团级道路,住宅平行或垂直于道路布置。由于许多人一般是在车辆上经过时观看小区景观的,因此,道路景观应有连续性,在适当的地方外部空间布局形式可有一定的变化,局部形式小的开放空间。或者路面材质上有变化,形成重复的节奏感,可以打破道路空间的单调感。
2.2步行道景观
步行道一般位于住宅组团内部,承担内部步行交通和休闲活动功能,是居住小区道路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部分。从景观上讲步行路宜曲不宜直,这样可以在连续的道路上,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住宅沿道路有规律的布置,可以形成良好的围合感和居住氛围。步行道一般宽4M左右,空间的尺寸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绿化、景观小品来控制并取得较强的领域感。
2.3人车共行道景观
在小区道路设计中,有些人主张实行人车分流能营造安全的环境,但是实际上小区中很多道路都是人车共行的。这种人车共行道,必须结合步行与车行两种道路景观;在路面设置各种减速岛,通过地面铺砖的不同,形成安全美观的街道景观。
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木、藤木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特别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
结束语
住宅区景观环境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场所。住宅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住宅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为居民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更要突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使居民在居住区环境内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上对住宅区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