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辩论的基本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印刷文化;现代性;精英;大众;民主
印刷传媒的发展历史是和社会的现代化过程紧密相关的,因为正是“在15世纪和16世纪,印刷术的扩散撕裂了西欧的社会生活结构,并用新的生活方式将它重新组合,从而形成了近现代模式的雏形。印刷材料的使用促成了社会、文化、家庭和工业的变革,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①从社会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印刷传媒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起源,也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素。不过,现代化及其所引起的社会的现代性问题非常复杂,它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但同时也对一些传统因素进行了否定或者重新改造。正如在19世纪以后,印刷传媒就受到现代化过程中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和新技术革命的多次冲击,它所具备的传统功能开始出现某种退化,直到在21世纪初期出现衰败的迹象。那么,作为一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印刷传媒的历史会就此终结吗?从目前来看,还很难下这个结论,因为从当前的传媒市场来看,印刷传媒依旧有其生存的空间,而它所代表的文化本质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它极有可能会在新的社会秩序和媒介秩序中继续存在,呈现出某种复归传统的可能。
一、印刷文化的本质
“15世纪中叶之前,欧洲各地都没有印刷所,然而到1500年,每一个重要的都市中心都有印刷所了。印刷所给数以百计的城镇增加了一个新的文化元素”。②将印刷传媒定位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机构,是理解印刷传媒发展演变及其现状的重要认识论基础。因为传媒的含义不仅包括它传递了什么,还有它代表什么和引起了什么,正如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所认为的,“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③这种尺度,即是媒介的文化本质及其社会规范性。印刷传媒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技术层面经过了多次改进,结构层面也日益成为规模庞大的现代企业,但根源于其起始阶段的文化本质没有变化,因此,考察印刷文化的兴衰史,就要抓住这种文化的本质。
首先,印刷文化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印刷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递主要依赖于口语,小范围的文字传播仅仅局限在上层社会。相较于口语交流,文字的交流以严肃性、逻辑性和内在的理性化为主要特征。具体来说,它首先展现的是一种线性的逻辑,“印刷文化的线性逻辑,不仅是因为其文字的书写是线性的运动,而且其文本由字、句、语段再及文本的结构方式也是线性地推进的,进而由概念的运动形成判断,由判断的运动形成推理,由推理再构成思想系统这样的语言―思维演绎还是线性递进的”。④显然,文字语言的线性逻辑要胜过口语零散、随意的非线性逻辑。另外,语言一旦付诸印刷机,就会成为一连串有特定含义的文字,而“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⑤麦克卢汉认为,正是“印刷术的同一性、连续性和线性原则,压倒了封建的、口耳相传文化的社会的纷繁复杂性”,⑥构成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分野。而更深入地看,它其实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出现,即由印刷文化引起的具有分析推理能力的逻辑性思维的出现。
其次,印刷文化代表一种个人化的存在方式。从印刷文本的书写,到印刷文字的传递,再到印刷文字的被阅读、被理解,印刷文化改变了传统文化中信息的交流方式,重塑了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学家里斯曼认为,在传统社会里,人们往往根据默认的规则采取行动或作出判断,形成所谓的“传统指向型人格”。而活字文化将文化从外界带入到传统的小团体交流方式中,提高了人们的内在修养,因此培养出来的是“内部指向型人格”,也就是思想意识能够独立于小团体的近代人类。用波兹曼的话来说,就是“印刷创造出一种心理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对个性的要求变得不可抗拒。这倒不是说印刷术创造了个人主义,而是个人主义成为一种正常的、可以接受的心理条件。”⑦从这个角度讲,正是印刷传媒的出现推动了属于资本主义价值范畴的个人主义的出现,而它和自由主义、理性主义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价值基础。
最后,印刷文化具有精英化特点。印刷文化是一种知识文化,是基于特定基础的知识生产。知识生产者只有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受教育水平、经济基础之后才能进入印刷过程。因此,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印刷文化表现为一种精英文化。而从布尔迪厄的文化场域理论来看,“随着专门化的文化生产者团体的出现,也出现了与之并行的一个文化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符号商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变得越来越独立于经济、政治、宗教”。⑧这表明,以印刷文化为知识特征的文化领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精英文化领域。除此之外,在现代社会,这种精英文化还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其一,现代社会的精英群体不是传统社会里相对固定的,以身份地位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群体,而是更加开放,具有很强流动性的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其二,处在社会结构顶层的精英群体通过印刷传媒进行信息与知识的传递,不仅形成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也通过影响舆论的方式对社会文化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其三,这种精英文化演变存在一个不断分化和收缩的过程,即一部分走向大众化,一部分相对收缩,呈现出范围相对较小、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特点。但从一种权力视野来看,后者明显处在支配性的位置。
二、印刷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的源起
马克斯・韦伯曾经从文化的角度论述过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精神起源的关系,认为“正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大量的《圣经》被印刷出来,使其由一本只有教皇才能加以解释的经典,变成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福音书。这样,在每个教徒都在通过一本容易得到的《圣经》与上帝进行对话的时候,他对教皇,对宗教团体的依赖明显减轻了”。⑨尽管他的论述重点不在印刷文化,但可以看出,印刷文化不仅和现代化的起点相同,对宗教改革及现代化同样有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这种作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印刷传媒以一种规模化的信息传播或知识生产方式,一方面打破了上层社会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实现了知识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另一方面也使得社会实现了大范围的、甚至是整体的文化现代化转向。从15世纪开始的书籍印刷到17世纪开始的报纸、期刊印刷,出版物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覆盖人群越来越广。以前只有上层社会掌握的知识开始被广大的平民所掌握,同时这种信息和知识的流通与交流广泛地改变了人们的知识文化结构和基本的人文素质。现代社会结构趋向的扁平化和多元化都和印刷传媒的规模化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其次,印刷文化为信息或知识的整理、储存和传播建立了现代标准,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现代社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从社会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现代社会是社会组织在分化的基础上实现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过程。从知识的源头进行分类,意味着理性的、系统的、科学的现代意识可以不断地得到普及并且以此形成制度化的社会管理。正如爱森斯坦所言,“研究使西方制度合理化的冲动时,你不必只考虑‘装备精良的作坊’。‘让万物各得其所’的欲望是中世纪学人和早期资本家共同的欲望。印刷所将思想活动和商业活动集于一体,发挥了重大的作用”。⑩
最后,印刷文化的出现极大地刺激了社会各阶层中思想者的力量,特别是在社会的转型时期,依赖于印刷广泛的传播力,新兴的文人阶层得以诞生,新旧思想也得以融合或转换。例如,欧洲“16世纪最先进的学术中心似乎从讲演厅和教学中心转移到了一些印刷商的作坊”,?“印刷作坊吸引各种才俊的方式有利于各种‘杂交’的思想成果。印刷商促进各种形式的联合行动,既有社交性质的活动也有思想性质的活动。这就改变了学者的关系,也改变了思想体系的关系”。?在各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思想体系的变革及其幅度的大小会对社会的走向产生深刻影响。例如,美国独立战争中,萨姆・亚当斯以《波士顿公报》为阵地对英国殖民者进行了长达20年的宣传战,代表了新的民族意识的诞生。
三、社会现代化与印刷文化的衰落
一般来讲,现代化是指以工业化为发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动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等方方面面的整体性的社会变迁,它是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现代性则是一方面强调追求人生精神价值的解放,另一方面又要求社会为迎合工业化而不断制度化、结构化,因此常常导致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与“文化”、“物质”与“精神”的分裂。从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出,现代化和现代性带有某种矛盾性,也就是现代性带有否定性和断裂性的特征。印刷文化也体现出这样的特征。它以精英性本质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但现代化产生的诸多因素分裂了它的精英本质,并使其出现衰退迹象。具体而言,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业革命对印刷文化的冲击
现代化最直接的后果体现在工业领域,由于技术不断得到革新,生产的效率和规模也不断得到提高,生产的成本也随之降低,因此,大量的廉价商品就开始进入市场,使现代社会具有了消费性的特征。这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对印刷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使得印刷文化成为一种文化工业,另一方面借助印刷媒介催生了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从批判的角度认为前者其实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新的社会控制形式,后者则是一种假象,但从社会现象上来看,原本具有精英本质的印刷文化分裂出大众文化的特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2.政治革命对印刷文化的冲击
现代化在政治领域所产生的后果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传统的精英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化使普通民众通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获得而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之中。在这种民主的政治文化转向中,印刷文化也随之出现了重要变化。原本由上而下的单向的信息传播模式开始出现部分逆转,不仅成为精英文化的传播渠道,也成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渠道。更重要的是,普通民众可以通过这个渠道监督政府,享有民利。在这种前提下,解放政治演变为生活政治,印刷文化的精英性、导向性和革命性特点转换成了大众性、多元性和改革性的特点。
3.技术革命对印刷文化的冲击
这里所指的技术革命主要指媒介技术革命,即20世纪以后产生的电视和互联网。由于同属于信息传播媒介,存在功能上的冲突,它们对印刷文化的影响最为直接。例如,电视在快捷性、直观性和娱乐性等信息传播特性上已经超过了印刷传媒,而互联网更是在信息的传输能力、存储能力、检索能力以及更便捷的社交服务、商业服务等方面对印刷传媒施加了巨大压力。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千年以来,国内外众多的传统印刷媒体开始受到新媒体的极大冲击,有的改为网络版,有的改为周刊,而有的已经难以为继、纷纷破产,印刷媒体开始显现出衰落的迹象。
四、印刷文化的终结与复归
正如前文所言,将印刷传媒看作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机构,是理解印刷传媒历史演变的认识论基础。单个媒体的衰落或者传媒市场在总体上呈现出的衰败迹象并不能完全说明印刷文化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很有可能是处在一种结构的转化过程中。从历史和现状来看,印刷文化正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因此,它不是一种历史的终结,而应该是文化的某种复归。
首先,从历史来看,印刷文化的精英性本质是其存在的基础。尽管在现代化过程中,印刷文化的精英本质出现了某种分裂,外在的表现为大众性的色彩,但其内在的精英性本质没有变化,而且是支撑印刷文化走到现在的核心力量。以2002年的英国报业市场为例,当时超过一半的全国性日报服务于精英阶层,占市场总发行量的20%,而其他80%的发行量服务于其他读者。“在这种二元化的体系里,能够幸存下来的发行量较小的报纸,都是那些服务于广告价值较高读者的报纸”。?而在其他国家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精英性的印刷刊物往往生存能力更强,更少受到新媒体的冲击。
其次,从现状来看,印刷文化对抗新媒体冲击的有效手段还是坚持其精英性的本质。2012年,转向周报和网络平台的《纽约时报》开始在总体上实现盈利,标志着传统报业转型获得初步成功。值得注意的是,《纽约时报》的转型并未因平台的转移而改变了它的精英性本质,反而是因为很好地发挥了这种品质而再次赢得市场青睐。正如总编辑艾布拉姆森所讲,“我要确信我们得到了最令人信服的消息,我们将在准备好出版的时候再出版,而且不会再撤回”。?这表明,传统印刷媒体通过坚持或回归精英化的本质,以内容优势抵消新媒体的时效性优势,实现一种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是突破当前困局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报业市场的改革也体现出这样的特色。
最后,从一种文化格局或媒介生态格局来看,印刷文化正在经历一种结构性的文化重组,它的精英性特色会相对收缩,但更为集中和鲜明,而它的大众性色彩将更多地转向新媒体,从而体现出复归传统文化格局的现象。在传统社会,印刷出版物仅仅是上层阶级交流信息和传递知识的媒介,因此印刷文化代表着精英文化。而在现代社会,印刷出版物再次以其思想性、知识性、专业性与电子和网络出版物所代表的大众性、世俗性、娱乐性相区隔,仿佛又重现了传统社会的文化结构。目前来看,印刷传媒和新媒体及其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并无彼此替代的可能,只存在共同发展的可能,印刷文化会以一种传统的方式在新的文化格局中复归,而不是终结。
(郝建国,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②[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 [M].展江,殷文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4,26,41.
③⑦[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0:33,41.
④ 胡潇.媒介认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1.
⑤⑥[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9:47,190.
⑧ [美]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2006:257.
⑨ 孙立平.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M].哈尔 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20.
⑩??[美]伊丽莎白・爱森斯坦.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 播与文化变革[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4,51,45.
一、利用故事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一则有趣的故事轻松导入。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大家都认识吧,他今天拿来一个西瓜要和八戒分着吃,他对八戒说:“八戒我给你二分之一西瓜吧!”八戒撅着大嘴说:“不够,不够!”孙悟空第二次说:“四分之二?”八戒还是摇头。孙悟空第三次说:“六分之三?”八戒继续摇头。孙悟空第四次说:“八分之四?”八戒依然摇头。直到悟空说“十分之五”时,八戒终于满意地点头笑了!这时,孙悟空和沙僧大笑起来!可唐僧却一个劲地摇头!请问:八戒高兴什么?孙悟空和沙和尚笑什么?唐僧为什么摇头?
这样,有趣的故事引出有趣的话题,新课内容顺利导入。学生围绕这个生动的故事进行讨论,最终得到三点认识。八戒的高兴在于:他以为得到的西瓜变大了,其实西瓜的大小没有变。孙悟空和沙和尚的笑在于:他们觉得八戒很傻。唐僧摇头在于:他懂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大,分数值不变,可惜八戒却搞不清楚这一点。总之,利用故事导入可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知识迁移”
接下来,我又问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大,这个我们看到了;分数的大小没变,这个不容易看出来,谁有办法证明分数的大小没变呢?这样,把要研究的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梳理刚刚领会的知识,看看他们能否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看到分数想到平均分,于是,提出画图法。进而,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1:先画圆,再平均分,从而表示大小一样。
学生2:先画线段,再平均分表示,从而表示大小一样。
教师:这都是通过画图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3:2÷4=0.5。
这时,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知识,发现除了可运用画图法,还可运用计算法,于是,便把以前学过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迁移到当前的问题解决中来。
“变异理论”认为:任务A的学习之所以对学习者在任务B上的表现有影响,是因为这两项任务之间有共同因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同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在本质上相同。
三、利用“正例”与“反例”的对比
“变异理论”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正例”与“反例”的对比进行概念教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设计了崭新的教学环节。
教师:我们知道了,那么我们如何证明这一结论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出示数轴课件,如图1所示。]
教师:这三个分数在数轴上处于相同的一点,所以。还可以用哪些分数表示这一点呢?
学生1: ……。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具体运算。]
学生2:和不相等。
教师:之前为什么会认为它们相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学生思考和交流。]
学生3:把的分子、分母同时减去1,得出,而不是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学生4:的分子和分母虽然同时扩大倍数,但扩大的倍数不相同。
通过对“反例”的分析,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接着,我又向学生出示了更为复杂,需要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别填写分子或分母的题目()。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分子、分母扩大或缩小倍数时的“同时”“相同”的基本规定,学生最终在获得正确答案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基本属性的认识。最后,我又设计了一道习题:把的分子加上9,要是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此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这里却突然变成了分子加9,解决这个新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经过分析,学生算出分子加9后等于12,即分子扩大4倍。根据分数的基本属性,要想使分数值不变,分母也要扩大4倍。
[关键词]会计;公允价值;房地产
[DOI]10.13939/ki.zgsc.2016.01.147
1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除了对于房屋的买卖置换,还出现了为赚取租金和资本增值为主要目标的投资性房地产市场。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需满足的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2)投资性房地产在两种方式下的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需要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折旧和摊销。
2 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国内的运用实例
当今历史条件下,采取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已成为大势所趋,国际上对投资性房地产也大多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共有893家公司拥有投资性房地产,而其中仅有28家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以金隅股份(601992)为例,该公司于2010年年底发出公告将从历史成本计量方式向公允价值计量方式转变。分析其公司2011年度的年报,可以看出在2011年投资性房地产净额为11599000000.00,而该公司资产总计达76912959523.75,投资性房地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高达15.08%。该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总额为770347551.26,当年利润总额为4670008892.82,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收益占总利润的16.50%。这体现了公允价值的变动是当年利润的一大主要来源。在2011年年末,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总额为5462631511.94,而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为11599000000.00,公允价值变动总额占账面价值的比例为52.90%,这充分反映出在当今市场,公允价值的变动对投资性房地产影响之深。
3 会计政策变更的动机
通过分析金隅股份的案例,我们也可以发现几个企业进行有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政策变更的动因。
3.1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由于市场的波动以及不确定性,投资性房地产基于历史成本的账面价值已经远远低于持有期间的市场价值,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无法真实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只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外部环境的波动,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相关性。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是投资者做出选择的重要依据与可靠保障。
3.2 资本结构债权人在确保获得本金的基础上期望收到利息收入,因此债权人会通过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从而驱使了企业采用可以使得利润变高的会计政策。
3.3 管理者报酬
以公司利润为考察管理者表现的指标,将报酬与利润相挂钩,使得管理者拥有充分的动机去调节利润,以获得薪酬的最大化。
3.4 收益平滑
在投资市场中,投资者对风险还是趋之若鹜的,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企业通过平滑利润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4 会计变更的影响
4.1 利润
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下,有三种情况可以增加利润:
第一,存货在项目未完成前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等到完工后才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在完工当年会有巨大的利润入账。由于这一变动会对企业的利润情况产生深刻影响,在企业净利润中占很高比例,有些企业甚至依赖于这种变化来保证其当年的赢利水平。但是这种变动是一期性的,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一旦选择从历史成本计量转为公允价值计量则不能再转回。
第二,身处复杂多变的市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是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就成为了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计入利润表来影响企业的收益。
第三,由于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企业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降低了资产的折旧额,从而提高了利润。
4.2 所有者权益
利润的增加将会提高企业的留存收益。同时,企业不会将当年的利润全部分红给投资者,所以年末未分配利润增加,从而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和每股收益。
4.3 纳税处理
在我国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和税法的处理不同,若企业采取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在计量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会产生差异,同时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5 问 题
5.1 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由于房价从20世纪末开始不断上升,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才有所回落,而近两年又呈现出有升不降的趋势,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为企业盈余管理开启了新的大门,企业管理者拥有更多的空间操纵利润。投资者看到的是企业不断提升的利润水平,以为该企业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然而,这种通过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巨大利润并没有实际的现金流来支撑,只能算是一种虚假的利好信号。
5.2 公允价值的确认存在难度
由于房地产个体差异巨大,这对公允价值的获取加大了难度。确认公允价值有三种可行方法:一是寻找专业的评估机构来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二是参考同类房地产市场来得出公允价值,三是采取第三方调查报告来确认公允价值。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法会受到评估人员的主观性所局限。若市场缺乏活跃性,第二种方法也很难实施。企业若要采取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则必定会增加计量成本与信息成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5.3 税收难度
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纳税仍然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这造成了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难度。
6 建 议
6.1 信息披露
目前,许多进行了会计政策变更的企业并没有充分披露变更的影响。而且,企业对信息披露有自主选择权利。由于披露项目没有统一规定,造成了有些企业披露了从历史成本转换为公允价值方法的转换条件,而有些企业没有。监管部门应该对披露的要求和内容做出详细的规定,从而使得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变得更加规范和可靠。
6.2 加大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
所谓“杀鸡儆猴”,只有加大对于会计造假和恶意会计政策变更的惩罚力度,才能警醒企业的管理层,从根源上杜绝盈余管理的行为。
6.3 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指标来对公司业绩进行评估
许多投资者都执着于企业的净利润,净资产来评估企业经营水平。其实除了这些指标之外,还可以运用辅助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净利率等来考察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帅鑫.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