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会固定资产定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原来的医院会计制度尤其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不同,贵重医疗设备较多,这就要求改革完善原来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使其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济能力,同时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给医院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现状与新制度的修改
1、原医院固定资产标准过于偏低,造成核算范围过宽,带来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准确。原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市场化和现代科技的更新发展,医疗设备设施价值已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标准。另一方面,同样的设备,金额小于800元,单件购入为低值易耗品,批量采购就是固定资产,不便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制度定义固定资产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将原划分标准提高后,使大部分办公、通用设备等价值较低的设备划出医院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使医院固定资产的界定不过于繁杂,更能体现医院资产的特点,更便于专业设备的核算、统计与管理。
2、原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原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核算为,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同时资产类科目“固定资产”与净资产类科目“固定基金”同时增加。实际工作中很容易漏作后一笔分录,导致少记固定资产,而且因为没有相应的钩稽关系,往往造成少记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另外,医院固定资产一经入账,直到报废,会计报表的固定资产净值一直等于原值,只是提取一定的修购基金,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中,它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因而固定资产的老化程度也无法在账面上反映,造成净资产虚增会计核算,不能客观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也就不能向医院的管理者提供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价。新制度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科目的备抵项列示,规定“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计提折旧的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规定或审批”站。从而相对客观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多而杂,对专业性要求较高,而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资产管理工作大多由财务人员兼管,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而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繁琐,往往无暇顾及更深入细致的核对监管工作,故强化固定资产制度化管理尤为重要。
1、加强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在固定资产盘点中我们往往发现,资产存放地点变更或移交时,管理人员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移交,导致盘点时科室台账与实物不符,给盘点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医院一方面要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发出、使用、报废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职能部门监管。另一方面应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责任心,强化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规模较大的医院应设置资产管理中心,逐步对各项资产进行登记、清产核资,管好用好本单位的固定资产,使资产管理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有重点、有步骤,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扎扎实实地推动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2、完善固定资产购置可行性论证。医院固定资产中医疗设备占的比重较大,其投入资金大,投资回收慢,其投资能很大程度的影响医院的业务发展,所以固定资产购买前应由设备管理、资产管理、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共同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进行分析、预测,以避免盲目投资,造成资金的浪费和资产的闲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主要指标有资产总值、总资产结构、资产完好率、设备平均使用率、万元资产净收入、单台设备投入产出等。
3、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管理。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必须通过信息化系统,才能更好地规范管理。实际工作中大中型公立医院已基本实现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但还存在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的问题。医院内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职能部门、使用部门以及维修部门之间的信息脱节,信息没有达到共享,获得信息的成本较高,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的高低,同时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重复劳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4、加强固定资产监管。大部分公立医院是国有事业单位,资产保值增值,上级主管、主办部门审批报废,各级部门对强化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定期对医院的固定资产及其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审计固定资产是否提足,是否有帐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新《医院会计制度》,2010年12月
[2]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09年8月
[3]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1998年11月
[4]李玉萍,《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湖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李艳萍,李艳丽,《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8期
[6]马翠莲,《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09年18期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化工行业;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研究
一、固定资产中入账价值的会计核算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主要指的是企业为商品的生产、劳务的提供、出租或是经营管理所持有的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的有形资产。同旧会计准则相较而言,减少了单位价值较高有关标准。而所制定的新准则则同化工行业其生产实际更加符合。有些配件例如减速机或搅拌桨等,虽然其单位价值较高,但由于其容易受到高强度及高腐蚀性环境的损坏,因而其使用寿命通常无法超出一个会计期间,也就不适宜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不过以税收筹划方面来说,那些单位价值相对较高的配件例如减速机或反应釜盖等,由于无法确定其使用寿命,有时可使用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而有时则几个月发生损坏,如果做固定资产管理的话,可以降低税收成本。如企业购入一只价值为6000元地反应釜盖,且不确定其使用寿命,若对企业进行配件管理的话,6000元中将会有5128.20元会进入生产成本中,进而进入存货价值,而抵扣由871.79元。假设企业所生产的存货在当年能够完全销售掉,全年的利润总额达到100万元,因而6000元反应釜能够抵扣进项税,即871.79元。若企业将6000元反应釜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根据5年的使用寿命进行计提折旧,假定净残值率是5%,则每年有1140元进入生产成本,利润总额较其作为存货管理时将增加3988.21元。假定此企业其所得税率为33%,那么其当年的所得税将增加1316.11元。由于配件管理成本较企业作为固产管理成本会多出3988.21元,而国家具有如下政策――若企业购买国产的设备,则可抵免40%的企业所得税,而当年则能够抵减2400元的所得税。第一年中,固定资产管理较资产作为配件管理相比,企业的税收将会节约212.10元左右。而第二年至第五年,税收还能节约1603.80元左右,由于以后年度折旧能够起到节税的作用,因而此作用还称为为税收挡板。因此,对于资产是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还是做为存货管理,应当以会计规定为依据进行执行。对于能够明显满足会计准则规定的应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执行;而对于那些游离于会计准则的,财务人员应根据本企业特点及税收筹划方面的具体需要进行灵活处理。
二、固定资产中实物流动控制及其会计核算
目前由于市场产品的竞争相当激烈,因此常出现以下问题,企业刚安装某种产品的生产设备没多久又需要进行另一
种产品的生产,然而,由于化工产品的生产同其他产品生产不同,各种产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或为了防止产品的交叉污染,因而造成生产部门必须进行设备的更换。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那些由于修理等的满足该准则规定条件的固定资产需要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对其的计提折旧;而对于不满足的条件的,不应将其转入在建工程,因而照旧进行计提折旧。新准则规定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加强同设备及其生产等部门的联系,对于那些由于修理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进行在建工程的及时转入,并停止对其进行计提折旧,这一点同旧准则不同。为了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应通过固定资产的台账对设备的流动进行跟踪,这样可以对设备的更新及改造进行较好的控制。设备台账可以分为车间设备台账以及仓库设备台账,公司进行设备的采购时,应在购入栏内填入相应的购入数量,且设备及仓库部门应在仓库的设备台账上进行签字,其格式见下表:
若修理或改造而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由车间转向仓库时,应在转入栏内填入相应的数量,若其再次转入车间时,应在转出栏内填入相应的转出数量且注明转入以及转出的部门。另外,车间也可通过以上台账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月末时,财务部门应按照仓库设备台账将停止使用固定资产进行在建工程的及时转入;而对于那些修理结束且重新投入生产的设备,应将其进行固定资产的及时转入,进而实现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准确核算固定资产的目的。
三、固定资产改建或扩建等的会计核算
由于化工行业的设备通常处于高强度及腐蚀性环境之中,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来确保其生产的安全性。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中由于更新改造以及房屋装修等费用符合该准则规定条件的,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且需将被替换部分账面的价值进行终止确认。且新会计准则重点对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的扣除进行了强调,而没有对此部分变价收入的处理进行规定。同旧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关于改建或扩建资产方面的入账价值同实际更为贴切,不过虽然新准则更加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其实际操作较为困难,因而如何对替换部分的资产账面的价值进行确定将会直接影响到核算的准确性。
四、结语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时,应当对固定资产的原价对其所预计净残值以及已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等的扣除进行累计金额的准备,但是旧会计准则并没有对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扣除进行累计金额的准备等相关内容进行规定。根据目前税法的规定,企业所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不能够在税前进行扣除,因此导致了企业税前所扣除的折旧成本相对较低,也为化工行业相关的上市企业等带来额外的税务成本,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则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会计准则的制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相互的沟通,并制定出相关的新税务政策,为相关企业实现会计核算的减轻提供一定的便利。
总而言之,虽然固定资产的管理看似较为简单,但实际相当复杂,因而相关财务人员不应掉以轻心,应多深入生产实践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俊菊. 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 商场现代化,2007,(03).
[2] 程世娟. 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会计核算[J]. 财会研究,2009,(04).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的双重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积极对接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一、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一)投资保持平稳增长。1—6月,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2.2亿元,同比增长(简称“增长”,下同)14.2%,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居全省第6位,增速位居全省第5位,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5.2个、1.9个百分点。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年投资预期目标1310亿元的54.4%,实现投资总量过半目标。
(二)三次产业投资增速放缓。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3.1亿元,增长45.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7.2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回落5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3.1亿元,下降1.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3个百分点、降幅比今年一季度收窄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26亿元,增长18.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比较大。
(三)行业投资结构极不平衡。1-6月,全市有15个行业投资保持增长,其中金融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5个行业投资保持3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605.3%、328.6%、274.7%、145.9%、116.7%。全市有4个行业投资呈负增长,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9.04亿元,下降2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83.97亿元,下降17.4%;制造业完成投资100.87亿元,下降12.5%;教育业完成投资15.23亿元,下降6.5%。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等5个行业为投资重点领域,共完成投资570.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0.1%。
(四)民间投资逐步升温。受工业企业效益逐步回暖和国家出台刺激民间投资政策等因素影响,民间投资增幅逐步上升。1-6月,民间投资完成390.9亿元,增长10.4%,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9%,增速比今年一季度、1-4月、1-5月分别提高7.8个、2.5个、5.2个百分点,环比呈上升趋势。
(五)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市664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6.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61%,其中:156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1.1亿元、超时间进度13.8个百分点(27个列省独立考核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1.3亿元、超时间进度9.5个百分点),508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5.2亿元、超时间进度9个百分点。321个新开工类项目完成投资146.2亿元、占年度计划45%;154个加快建设类项目完成投资214.9亿元、占年度计划66.6%;189个竣工类项目完成投资135.2亿元、占年度计划8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和技改投资呈负增长。受宏观经济下行及市场整体低迷的影响,业主投资意愿减退,新开工工业项目减少,制造业投资下滑。1—6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49.8亿元(去年同期为154.5亿元)、下降3%;全市技改投资完成59.4亿元,下降39.4%。
(二)部分重大项目进展缓慢。6个省市重点项目,29个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因前期工作不到位、征地拆迁、设计变更等原因,未按计划开工。星光光电LED户内外照明灯具生产等10个续建省市重点项目因资金短缺、规划调整等原因,建设进度滞后。
(三)统计库存投资余额不足。新入库项目严重不足,在库项目余额持续处于“濒危”状态,不利于全年投资任务的完成。截止6月底,全市在库项目1386个,较去年同期(1651个)减少265个,下降16.1%。在库项目计划总投资结余282.2亿元、下降45.6%。
(四)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支撑乏力。呈现“小马拉大车”的态势。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增长较快,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1057个,完成投资214.3亿元,增长39.2%,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25个百分点。但大型投资项目进度缓慢,全市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329个,完成投资337.1亿元,下降6.9%,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21.1个百分点。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扩大开放协作,促进产业投资稳定增长。依托16个重大产业工作组,实施精准招商,着力签约引进一批优质高端工业项目。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切实解决招引工业企业“落地难”问题。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鼓励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技改和设备更新投入,帮助工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减轻成本负担,确保全市规上工业完成投资290亿元、增长8%以上,全年工业投资完成376亿元以上、技改投资完成175亿元以上。力促25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15个竣工项目、技改项目投产达产,尽快形成新的工业投资增长点。
(二)强化项目申报,激发专项基金撬动作用。全力做好今年第三、第四批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创新推行企业债、旅游专项债等融资方式,确保全年争取到位专项建设基金50亿元以上。对已获得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的项目集中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提高基金项目签约率、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基金支付率、配套资金到位率,确保发挥专项建设基金对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折旧 要素 本质 影响
一. 解读折旧的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在企业实际核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考虑六大要素:1.折旧基数2.预计净残值(率)3.预计使用年限4.折旧范围5.折旧方法6.账务处理。
1. 折旧基数
折旧基数通常是指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是固定资产折旧的起点,这样的处理可以使折旧的计算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不会受到个人主观的影响,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折旧基数越大,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折旧额就会越大,而折旧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就是费用,从开源节流的角度来看,企业为了减少各期费用,应该尽量减小折旧基数,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尽量减小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2. 预计净残值(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预计净残值的定义是,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从该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它的实际金额是在实际发生时才能确定的,所以企业平时核算时用的都是事前加以估计的,为了避免计算过程中受到会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净残值比例标准应在其原价5%之内,具体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如果企业情况特殊,需要改变预计净残值率的应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3. 预计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是指固定资产预计经济使用年限,也称折旧年限,对于会计人员核算时确定预计使用年限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 该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② 该资产的有形损耗
③ 该资产的无形损耗
④ 有关资产使用的法律或者类似的限制。
4.折旧范围
① 时间上的范围。在会计实务中,企业一般都是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为了简化核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简称为“当月不增,当月不减”。
② 空间上的范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除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外,在会计实务中,我们在确定折旧范围时还要考虑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等,比如对于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不要关注法律形式,应该以经济实质为基础,要关注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与报酬有没有发生转移。
5.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直线法,加速法。其中直线法这里介绍年限平均法(固定费用法)和工作量法(变动费用法),而加速法这里介绍双倍余额递减法(定率),年数总和法(定基)。
①平均年限法。分摊标准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将总的应折旧额平均分摊到使用的各年,这种折旧方法,各年折旧额相等,所以也称固定费用法。
②工作量法。分摊标准是各年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将总的折旧额按工作量的大小进行分摊,各年的折旧额的大小随工作量的变动而变动,所以也称为变动费用法。
③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双倍的直线折旧率作为折旧率,在这里要注意三点,一是这里的折旧不考虑资产的净残值,可以理解为在最初计算折旧时净残值是零;二是双倍余额递减法直接以直线折旧率乘以2来确定,对折旧率没有复杂的计算;三是这里的计算基数不再是固定资产原值而变成了年初固定资产净值。
④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以折旧当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数作分子,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数的总和作分母,分别确定各年的折旧率,然后以各年折旧率来乘以应提折旧总额计算各年的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企业通过变更折旧方法,在账务上造假。
6.账务处理
我们知道折旧在会计上本身是一种成本和费用,对于这类的账务处理,我们都秉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列支。此外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也要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费用一般计入管理费用,作为管理上的一种决策失误。所有的账务计提时都贷记到累计折旧科目。
二. 讨论折旧的本质
① 成本分摊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说法,会计上认为折旧就是一种费用和成本,是出于一种对构建固定资产成本的分摊。企业得到固定资产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是来自对固定资产服务潜能的利用,但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有限,这种潜力会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衰减直至消逝,根据权责发生制,所以我们才分期根据收益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认为加速折旧法在折旧上更合理,因为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是在逐年衰退,根据配比原则,对于固定资产的成本就必须要与所获得的经济收益进行配对。
② 后付年金论。这是财务管理上的说法,财务管理上认为固定资产的折旧其实是资金的一种运作,目的是在于更新设备,可以这么说通过平时计提折旧费用,而实际上企业并不进行当期资金的对外支付,我们可以把这种费用看成是一种企业每期把折旧的资金存放于银行单独账户,如果是按平均年限法折旧,就相当于每期投入一笔资金,到折旧结束期就可以拥有一笔资金,企业可以用这笔按期折旧预存起来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这样的方式相当于财务管理上的后付年金。
三. 分析折旧的影响
① 影响利润表。折旧本身作为一种费用会进入利润表,影响企业利润。折旧越多,利润就会越少,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利用这点做假账,在经营较好的年份多提折旧,将利润分摊,减小以后年度的盈利压力,在经营惨淡的年度少提折旧,以虚增利润,美化财务报表。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为防止企业作假,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② 作为抵税项目影响纳税。折旧会影响企业的营业利润,所以一定会影响所得税,折旧提的越多,利润越小,所得税交的就越少,反之,所得税交的就越多,企业可以在一开始通过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调节自己的纳税方案。
③ 时间价值。直线法和加速法折旧总额应该都是相同的,但直线法每年的折旧额相同,加速法前几年的折旧额较多,后面的折旧额较少,在相同的折现率的情况下,加速法的折旧额现值要明显比直线法多,也就是说,加速法对尽早收回垫支成本,避免投资风险是非常有利的。(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用友 上机实验 问题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形式下,企业对于财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在大学生当中往往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账册,仅把会计电算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实际上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意味着代替手工记账,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会计、管理、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另外,电算化使得以前手工记账时繁琐的对账、核算、分类等事情现在只需短短几秒钟就可完成,这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更高了。因此在高校培养财会专业学生时,财务软件的上机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高校中用来教学的财务软件比较普及的系统中,用友ERP-U8是其中之一。由于ERP-U8系统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操作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实验终止,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学会正确处理上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培养优秀的财会学生的独立处理,独立思考有着很大帮助。
一、账套主管不能审核凭证
现象:在上机操作时,财务人员在制单后,账套主管审核,弹出对话框“制单人与审核人不能同为一人”。
原因:这是由于学生在自己一个人做账时,往往要扮演会计、出纳、账套主管三个人,在操作中,学生忘记需要切换身份,误用账套主管的身份制单,或者使用会计的身份来审核凭证了。
解决方法:如果误用账套主管制单,则由会计作废该凭证,然后整理凭证,删除这个错误的凭证。接着由会计重新制作,账套主管审核、记账。如果是正常的会计制单,则只需要切换身份为账套主管,然后审核、记账就可以了。
二、无法结账
现象:账套主管在月末进行结账时,点击到最后一步,出现“未通过工作检查,不可以结账”的对话框。而在“月度工作报告”中,出现“本月未记账凭证 共1张凭证”。
原因:这是由于账套主管之前记账时,没有将“作废凭证”记账。由于学生可能误以为作废凭证不需要记账,所以产生了最后无法结账的结果。
解决方法:账套主管将作废凭证记账。如果不想将作废凭证记账,可由会计通过整理凭证将该作废凭证删除,之后即可正常结账。
三、结账时损益类未结转为零
现象:以账套主管身份结账,进行“月度工作报告”时,“本月损益类未结转为零的一级科目”下有“5502 管理费用”,但仍可顺利结账。
原因:以会计身份进行自定义结转和期间损益结转之后,账套主管直接将自定义转账生成的凭证和期间损益结转生成的凭证一起审核、记账,并没有把自定义转账生成的凭证审核记账后,再进行期间损益结转生成,导致自定义转账生成的凭证中的管理费用没有记入期间损益,故月末结账时损益类科目未结转为零。
解决方法:由会计再进行一次期间损益结转,然后账套主管审核、记账。而正常的操作步骤应为会计自定义结转,账套主管审核、记账,会计再期间损益结转,账套主管再审核、记账。
四、无法进行银行对账
现象:以出纳身份执行银行对账命令,进入“银行对账”窗口,发现左侧“单位日记账”一栏是空白,右侧“银行对账单”业务齐全。
原因: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之前进行过反记账,之后忘记进行记账。反记账是会计电算化中,在经过记账后,需要返回记账前状态时,进入对账状态下按住“CTRL”+“H”键激活恢复记帐前状态功能,然后点击它,就可以将电算化账务恢复到记帐前状态。
解决方法:账套主管对未记账凭证进行记账,再以出纳身份进行银行对账。
五、无法删除固定资产卡片
现象:会计在做固定资产科目时,在需要删除00003号固定资产卡片,点击固定资产卡片,删除,然后弹出“00003卡片已做了第[2]号[付]凭证,请先删除凭证”。
原因:当固定资产发生增加变动时,用友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要先删除记账凭证才能删除固定资产卡片。这样可以更清晰的管理固定资产,也能防止会计再制作完固定资产卡片后,忘记制单。
解决方法:先删除以及自动生成的固定资产记账凭证,再删除固定资产卡片。
六、商品入库的凭证无法制作
现象:在会计制作采购商品入库的凭证时,弹出窗口“总账系统不能使用其他系统的受控科目”,不能继续填制凭证。
原因:在一开始建立账套时,总账设置参数中有关凭证的设置错误,供应商往来款项应选为总账系统核算。
解决方法:由于已经设置了供应商往来科目,因此更改选项需要取消供应商往来科目。然后再进行制单。
七、无法删除会计科目
现象:想要删除一些会计科目时,发现部分会计科目无法删除。
原因:有三个原因会导致会计科目无法删除。第一,已录入期初余额或者已制单;第二,非末级会计科目不能删除;第三,指定的会计科目不能删除。
会计电算化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促进会计职能转变,高效快速提供会计信息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会计电算化明显比手工会计优越,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普遍采用会计电算化或正在推行之中,与此同时,相关的各类财务软件公司相继出现,通用的商品化财务软件被不断研制开发,以不断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过去,由于规模小、金额小,财务软件如何入账,国家无明确规定,企业购置或开发软件的费用,各单位看情况自行处理,有的计入无形资产或计入当期费用,有的甚至入固定资产。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个演进过程,随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购置或开发财务软件的费用,已从几千元上升到几十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样巨额的费用,如果国家仍不规范让企业自行处理,必然会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可比,甚至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这给国家和企业都会造成损害。企业财务软件应该如何入账,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财务软件计入无形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具有排它性。而财务软件购买时不具备排它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着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它往往是由法律或合同赋予的某种特殊的权利,或经营上的优势。我们购入商品财务软件时,不仅是光盘,主要是光盘里面的内容,只要是购买同一性质的软件,比如说购买工资核算子系统,那么这个工资核算子系统所有东西都会一样,就好比我们购买空白的财务报表一样,不属于企业所拥有的特殊权利。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则不同,它们在购买的那一时刻,就是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具有排它性。财务软件只能是在企业使用以后,由于各单位的数据资料不同,才形成各自的差异,这种差异和无形资产的排它性具有本质的区别。
(二)传统的无形资产是没有残值的,而财务软件则有残值。企业购买财务软件时,只是得到一张属于磁介质的光盘和一个加密狗,这张光盘安装到硬盘后,也就可以放在一边随时待命(由于某种情况可能需要重新安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设定使用次数的话,这张光盘可以无限制的使用,而且只要作好软件的管理工作,不让软件划伤或传染病毒等,它永远是一张新盘,它的物理损耗是微乎其微的。至于无形损耗,我们承认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可是只要有企业存在,有经济活动发生,那么就一定会有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我们现在的纸张账本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到目前仍在使用,这不是很好的见证吗?所以说财务软件一定会有残值,甚至还有重要价值。
(三)传统的无形资产不需要进行维护,财务软件要进行维护修改。使用财务软件的企业各不相同,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问题,那就需要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进行维护,比如,软件的二次开发、软件的升级。目前我国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低,财务软件又较复杂,再加上厂家加密,用户维护相当困难,因此我国商品化财务软件一般实行终身维护。企业在使用财务软件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由销售软件的公司负责,即售后服务。而传统的无形资产从取得至结束都不存在维修问题,更不存在售后服务。
(四)传统的无形资产购入后不需要培训,而使用财务软件必须培训。财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前提,而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中的运用,它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学为一体的学科,需要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如果我们购置了财务软件不会基本的操作,我们需要培训;如果会基本操作而不能很好的运用,我们也需要培训;如果不懂计算机的简单维护,我们又需要培训;总之,培训贯穿软件使用的全过程。而无形资产则不需要培训,比如说我们购买土地使用权,出售方不可能告诉你该土地应该如何使用。
(五)后续支出。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而企业购入财务软件以后,为了提高其使用效率或增加新的功能需要进行升级,虽然企业可以以最优惠的价格得到升级,但发生的升级费用不一定小,如果金额很大,是将其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呢?若财务软件进入无形资产科目,那么发生的升级费用(属后续支出)就应该计入当期费用。但根据重要性原则,金额较大的支出则应予以资本化。
二、财务软件计入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财务软件不能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第?6号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预计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企业用于生产、提供商品或劳务、出租或为了行政管理目的而拥有的有形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中我们知道,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我们说的有形,是看的见、摸得着的物体。而我们在市场上购买到的会计软件,是一种磁性介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退一步说,财务软件可以通过支持它的系统软件和硬件,让我们看到里面的内容,充其量也是文字数据,而不是有形的实物形态,所以它不能算作是有形资产。从我国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定义中可以知道:固定资产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而企业购买财务软件,是为了进行核算和管理。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记录在案,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持续,发生的经济业务也会不断增加,大量的经济业务输入财务软件,使得财务软件的内部数据越来越大,占用的容量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行业性质不同,许多财务软件购买以后,不一定马上就能使用,而是要进行二次开发后才能使用。二次开发以后,财务软件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就是说,财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属于固定资产。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财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也有必要进行软件维护,包括操作维护(主要是一些日常维护工作)和程序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适应性维护)。这些维护工作必然导致财务软件内部结构的变化,使其不能保留原有的物质形态。
(二)财务软件折旧的时间和净残值不能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无形损耗则是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等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财务软件是一种磁介质,不可能是有形损耗。而说它是无形损耗又不完整,我们购买财务软件的目的是让它来装载财务数据、产生财务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以求得企业的发展。所以说财务软件只是一个文字工具,是信息的载体,载体内的财务信息才是实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财务软件本身的价值可能会损失,可是由它装载的财务信息并不一定会减值。固定资产折旧,必然要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问题,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所以要合理的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财务软件的使用年限很难确定,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财务软件也可以不断的升级;财务软件中装载的资料,也不能确定何时无用。另外财务软件的残值也很难确定。
三、财务软件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存在的问题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如果财务软件计价不能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科目,那么能否可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呢?同样存在问题,那就是时间的确定问题。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的费用,在各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平均分摊。比如,大修理费用,应当在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在下一次大修理之前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可是,财务软件的分摊期如何确定?只要企业还在生存、发展,就必然发生账务,企业就会受益于账务。企业生存、发展是动态的,则企业受益于账务的时间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这个时间很难确定。国家对此也未做明确规定。
四、财务软件一次性的计入当期费用存在的问题
未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前,企业是用纸质的账簿、凭证等记录发生的经济业务,可以一年采购一次,当年够用就行,所以价格不是很高,企业可以一次性的摊入当期费用——管理费用。而财务软件则不同,它是一次性的购入,长期使用,且费用较高,购买一个核算子系统少说也要几千元或几万元,那么购买一套财务软件(包括许多子系统)应该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如果是购买管理软件,比如目前国际上流行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在国际市场上ERP销售40%来自财务、20%分销、20%制造、20%人力资源),在国内,就拿用友财务软件公司生产的ERP系统来说,一套ERP系统要200多万元,在国外市场,如SAP等着名晶牌公司生产的ERP系统折合人民币要1000多万元,费用很高。如果一次性摊入管理费用,必会大大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企业自身也很难接受。况且,财务软件的受益期不只是一期,所以购买财务软件入账一次性记入当期费用不合理,不能简单一次性记入。
关键词:期末转账;自动转账;自定义转账;对应结转;转账生成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176-03
1 期末业务处理的含义
期末业务处理是指会计人员将本月所发生的日常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在每个会计期末都需要完成的一些特定的会计工作。它主要包括:期末转账业务、试算平衡、对账以及结账等。在手工会计条件下,每到会计期末,由会计人员手工编制记账凭证来完成这项工作,处理起来较为复杂和繁琐,难免会出现账项调整不准确和调整遗漏的现象,这样势必造成会计账簿数据的错误,从而导致财务报表数据不准确。许多会计人员在使用财务软件时,其期末业务也依然采取通过键盘直接录入的方式来编制记账凭证。这样的处理方式和手工条件下其实没有实质的差别,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依然无法避免手工条件下期末业务处理存在的问题。
2 期末转账业务的特点
2.1 期末转账业务每个会计期末都会重复处理
期末转账业务如税金计提、成本结转、损益结转等业务都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发生又基本稳定的业务。单从某一个会计期间来看,处理的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应用财务软件提供的自动转账功能,每期处理期末转账业务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不能得到提高。
自动转账凭证必须先定义,后使用。其过程是先登记一个转账凭证模板,然后对转账凭证模板进行定义。登记转账凭证模板包括设置转账序号、输入转账摘要、选择凭证类型等;转账凭证模板的定义包括设置科目编码、方向及金额的取数公式等。凭证模板的初始设置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此,自动转账的意义在于多次重复应用,只有对于不同会计期间须重复多次处理的业务,才能在反复应用中体现出简便、快捷的优势,才能体现软件自动处理的优势。
2.2 期末转账业务的会计分录事先确定
期末转账业务的会计分录往往事先是确定的,比如计提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摊销无形资产时,借:管理费用等,贷:累计摊销;结转制造费用时,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自动转账本身是智能的,但这种智能体现在用户的应用过程中,自动凭证一旦被设定.就只能按照事先的定义来生成实际业务的记账凭证。凡不能确定最终会计科目的业务,是无法以自动转账的方式来处理的。
2.3 期末转账业务的金额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期末转账业务的金额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事先预知或可以被描述。如折旧额可按折旧公式计算,无形资产可按某一确定的数额或比例摊销,而费用或成本则可按各该科目的当前余额结转。只有确定的金额来源,或者体现着某种规律性的金额取得渠道,才能事先以某种规范的方式将其描述和表达出来。反之,发生金额不能被事先预知,或不能被准确描述的经济业务,都无法交由系统进行自动处理。
正是由于期末转账业务有上述特点,会计人员应当灵活使用自动转账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3 自动转账的含义
自动转账是指会计信息化系统中,通过对记账凭证生成要素的设置,由系统自动生成指定业务的规范化记账凭证的一种操作功能。为在适当时刻生成记账凭证而将某一转账业务所涉及的摘要、借贷方科目、金额计算方法等要素预先予以设定,即建立一项业务的转账模型的过程,称为自动转账凭证的设置(或称为定义)。依据自动转账凭证模型来生成特定业务的记账凭证的过程称为自动转账。由自动转账产生的凭证通常称为机制记账凭证,有时简称为机制凭证。
4 自动转账的种类
在会计信息化实现过程中,自动转账分为内部转账与外部转账两种。内部转账是指在总账系统内部将某个或某几个会计科目中的余额或发生额结转到一个或多个科目中,主要包括自定义转账、对应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汇兑损益结转和期间损益结转等;外部转账是指将其他业务子系统生成的凭证转入总账系统中。下面以用友ERP-U8财务软件为例对自动转账的应用进行介绍。
4.1 内部转账
4.1.1 自定义转账
在会计信息化方式下,为满足各类企业的需要,用户可以自行定义自动转账凭证。自定义转账就是在转账设置时完全由用户自己设计一个凭证模板,包括凭证的摘要、借贷方科目、方向以及金额计算公式等。其中金额公式可以输入一个常数,也可以手工或利用向导方式输入软件提供的取数公式。
例:期末将“制造费用”科目的发生额按工人工时比例进行分摊:制造费用(5101)按2:3的比例分摊到生产成本――A产品(500101)、生产成本――B产品(500102)。
(1)自定义转账设置。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期末转账定义自定义转账”命令,进入“自定义转账设置”窗口,在此设置“结转制造费用”的转账凭证项目(见表1)。
(2)自定义转账生成。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期末转账生成”命令,选择“自定义转账”选项和要结转的自动转账分录,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保存后凭证上显示“已生成”字样,这是自动转账凭证的标志。
4.1.2 对应结转
对应结转又称平行结转,不仅可以进行两个科目一对一的结转,还可以进行科目的一对多(一个转出科目、多个转入科目)的结转,一定要注意对应关系,特别是将多个科目的数据转出时,有几个转出科目,就必须设置几张转账凭证;而将某一科目的数据转入到多个科目时,只需设置一张转账凭证,此时要注意相应的结转系数。对应结转的科目可以是上级科目,但其下级科目的结构必须一致(即明细科目相同),如有辅助核算,则两个科目的辅助账也必须一一对应。
沿用上例:期末将“制造费用”科目的发生额按工人工时比例进行分摊:制造费用(5101)按2∶3的比例分摊到生产成本――A产品(500101)、生产成本――B产品(500102)。
(1)对应结转设置。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期末转账定义对应结转”命令,进入“对应结转设置”窗口,在此设置“结转制造费用”的转账凭证项目(见表2)。
(2)对应结转转账生成。操作方法与自定义转账生成基本相同,只是转账类型由“自定义转账”改为“对应结转”,在此不再详述。
4.1.3 销售成本结转
销售成本结转是指月末根据商品销售数量和商品的平均单价计算各类商品销售成本并进行结转。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比较复杂,特别是企业销售多种商品,又必须分别计算各种商品的销售成本时,若采用销售成本结转功能模块,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销售成本的自动转账。
(1)销售成本结转设置。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期转账定义销售成本结转”命令,进入“销售成本结转设置”窗口,只要选择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三个科目对应的科目编码并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设置。但是,在定义销售成本结转之前,应首先保证上述三个科目的下级科目结构相同,必须带有数量辅助核算,但又不能带往来辅助核算。
(2)销售成本转账生成。操作方法与自定义转账生成基本相同,只是转账类型应选择“销售成本结转”,在此不再详述。
4.1.4 汇兑损益结转
汇兑损益结转用于期末自动计算包括外币存款、外币现金、外币结算的各项债权债务账户的汇兑损益,并在转账生成中自动生成汇兑损益转账凭证。
以用友软件为例,月终结转汇兑损益(财务费用――汇兑损益660304)。
(1)汇兑损益结转设置。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期末转账定义汇兑损益”命令,进入“汇兑损益结转设置”窗口,系统已列出所有具有外币核算的会计科目。输入“汇兑损益入账科目”,并对需要计算汇兑损益的科目进行选择,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见表3)。
(2)汇兑损益转账生成。操作方法与自定义转账生成基本相同,选择转账类型“汇兑损益结转”和外币币种,在此不再详述。
4.1.5 期间损益结转
期间损益结转用于期末将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以反映企业当期的损益。
(1)期间损益结转设置,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期末转账定义期间损益”命令,进入“期间损益结转设置”窗口。在凭证类别栏选择“转账凭证”,在本年利润科目栏输入代码“3131”,系统自动列出所有的损益类科目,系统默认将所有的损益科目的期末余额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去。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2)期间损益转账生成。操作方法与自定义转账生成基本相同,只是转账类型应选择“期间损益结转”,在此不再详述。
4.2 外部转账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总账系统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它与工资、固定资产、采购与应付、销售与应收、库存、存货等子系统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各业务环节的物流产生的信息都将实时传递到财务部门,并通过自动转账模块生成会计信息流传递至总账系统。这种从总账系统以外的其他子系统中获取数据,实现子系统之间的自动转账,就是外部转账。外部转账方式生成的自动转账凭证常被称为外部凭证。外部转账也是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的数据桥梁。常见的外部转账有以下几类:
(1)工资费用分摊结转。工资薪酬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工资汇总表自动生成有关分配工资费用、计提福利费、计提工会经费、计提职工教育经费等业务的记账凭证。
(2)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根据有关周定资产增减变动资料生成周定资产增减的记账凭证,根据设置的折旧方法及计提周期自动生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记账凭证。
(3)往来业务及坏账准备计提。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可以生成有关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发生及偿还等业务的记账凭证。并能根据应收账款余额自动计提坏账准备,生成计提坏账准备的记账凭证。
(4)差异结转与成本结转。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中,存货管理系统可以根据材料如入库记录,生成有关存货出入库业务的记账凭证.并能自动生成材料成本差异结转凭证。
5 自动转账的优势
财务软件提供的自动转账功能可以实现“一次性定义,多次反复应用”,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凭证模板定义之后,以后各会计期间,相关参数可不再调整,或只在业务变化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变更时作少量修改即可。如果会计人员能巧用自动转账功能,烦琐的凭证输入环节的瓶颈现象将大大缓解。在期末业务处理中,通过自动转账生成机制记账凭证具有明显的优势。
5.1 自动转账可以快捷的处理期末转账业务
自动转账凭证由系统自动生成,省去了处理过程中逐项输入凭证要素内容的程序,大大提高了生成凭证的速度,使期末转账与结账有机会在业务结束的当时快速完成。虽然少数凭证在生成过程中需要用户的干预,如输入期末汇率、分配结转比率等,但这些参数一般由软件即时提示,其录入方式也比较单一,通常不影响期末转账业务的处理速度。
5.2 自动转账可以保障记账凭证的正确性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由手工录入的凭证,可能因为工作疏漏、疲劳、判断失误等原因而出错。而由系统根据事先定义的自动转账模板所生成的凭证,其中多数要素内容已事先确定而不再有出错机会,唯一可能出错的是根据用户描述临时生成的凭证金额。由于金额来源于软件系统内部的数据库,软件本身是不会出错的。只要定义的凭证模板中的参数是正确的,则所生成的记账凭证就必定正确。所以,自动转账凭证具有较高的正确性保障。
5.3 自动转账保障会计业务的完整性
需要在期末进行处理的业务比较多,而且比较杂,若用户对企业业务整体不熟悉,则很容易出现遗漏、错转等情况,其中任意一笔业务的疏漏都将影响最终业务核算的准确性。而自动转账功能的应用,将业务交由系统内部程序来控制,期末业务处理可以严格按顺序逐笔进行。不再存在因操作疏忽而遗漏业务处理项目的可能性。
6 应用自动转账功能应注意的问题
(1)选用最佳转账类型。自动转账的类型很多,有的转账业务适用于多种转账类型,如制造费用的结转,既可以选择“自定义结转”,也可考虑“对应结转”。比较二者,对应结转初始设置时更简单一些,因为对应结转的转出科目只能是一个,但随着明细科目或产品种类的增加,设置的转账凭证数量将按梯级递增;而自定义结转尽管在初始设置时比对应结转稍烦琐些,但它将业务归集在一张凭证中进行处理,这比分散处理更规范,更便于查询和分析信息。
(2)“转账生成”后的凭证是未记账凭证,对它们仍需进行审核、记账操作,否则账务处理系统无法结账。对这些凭证的审核主要是审核结转是否正确。对于错误的凭证,系统一般不提供修改功能,只能通过修改设置后重新生成。
(3)多数转账凭证生成前先要将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登记入账。除了在“转账定义”时金额是由用户自己赋值的情况以外,转账凭证中各科目的数据都是从账簿中提取、经处理后生成的。因此,为了保证所取数据的完整、正确,在调用转账凭证模板生成转账凭证前,必须将本月发生的相关业务登记入账。
(4)“转账生成”业务要遵循一定的处理顺序。上面提到大多凭证生成时是去相关账簿取数的,对于所取数值毫无关联的转账业务可以不分先后地执行“转账生成”,例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无形资产的摊销业务。但有些期末转账业务必须依据另一些期末转账业务产生的数据,例如汇兑损益结转产生的财务费用会影响往本年利润结转的费用数额,那么就要先结转汇兑损益并将该凭证记账后再结转本年利润。因此,期末转账需要根据业务的特点分批按步骤来进行处理。用户可以利用软件提供的“转账序号”按业务正确的结转顺序进行“转账定义”。一般期末转账的处理顺序如下:工资、折旧等费用的计提辅助生产成本结转制造费用结转生产成本结转产成品结转销售成本、费用、收入结转。结转顺序一旦发生错误,即使凭证模板设置正确,转账凭证中的数据也有可能错误。
(5)期末结转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应由指定的专人进行。自动转账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账务系统的使用效率,但是由于其规则复杂,函数多样,不便于理解和操作,因此应由指定的专人进行。
综上所述,自动转账凭证的设置大多是一次性的工作。凭证设置好以后,将来公式中的相关参数可不再调整或作少数修改,直接生成凭证即可,比填制一些日常业务的记账凭证还要简单。如果会计人员能巧用自动转账功能,烦琐的凭证输入环节的瓶颈现象将大大缓解,会计的职能将显著改善,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有峰.自动转账凭证的设置原理与应用技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4-8.
[2]乔荣.使用自动转账功能提高会计电算化效率[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9-11.
会计电算化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促进会计职能转变,高效快速提供会计信息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会计电算化明显比手工会计优越,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普遍采用会计电算化或正在推行之中,与此同时,相关的各类财务软件公司相继出现,通用的商品化财务软件被不断研制开发,以不断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过去,由于规模小、金额小,财务软件如何入账,国家无明确规定,企业购置或开发软件的费用,各单位看情况自行处理,有的计入无形资产或计入当期费用,有的甚至入固定资产。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个演进过程,随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购置或开发财务软件的费用,已从几千元上升到几十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样巨额的费用,如果国家仍不规范让企业自行处理,必然会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可比,甚至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这给国家和企业都会造成损害。企业财务软件应该如何入账,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财务软件计入无形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具有排它性。而财务软件购买时不具备排它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它往往是由法律或合同赋予的某种特殊的权利,或经营上的优势。我们购入商品财务软件时,不仅是光盘,主要是光盘里面的内容,只要是购买同一性质的软件,比如说购买工资核算子系统,那么这个工资核算子系统所有东西都会一样,就好比我们购买空白的财务报表一样,不属于企业所拥有的特殊权利。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则不同,它们在购买的那一时刻,就是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具有排它性。财务软件只能是在企业使用以后,由于各单位的数据资料不同,才形成各自的差异,这种差异和无形资产的排它性具有本质的区别。
(二)传统的无形资产是没有残值的,而财务软件则有残值。企业购买财务软件时,只是得到一张属于磁介质的光盘和一个加密狗,这张光盘安装到硬盘后,也就可以放在一边随时待命(由于某种情况可能需要重新安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设定使用次数的话,这张光盘可以无限制的使用,而且只要作好软件的管理工作,不让软件划伤或传染病毒等,它永远是一张新盘,它的物理损耗是微乎其微的。至于无形损耗,我们承认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可是只要有企业存在,有经济活动发生,那么就一定会有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我们现在的纸张账本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到目前仍在使用,这不是很好的见证吗?所以说财务软件一定会有残值,甚至还有重要价值。
(三)传统的无形资产不需要进行维护,财务软件要进行维护修改。使用财务软件的企业各不相同,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问题,那就需要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进行维护,比如,软件的二次开发、软件的升级。目前我国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低,财务软件又较复杂,再加上厂家加密,用户维护相当困难,因此我国商品化财务软件一般实行终身维护。企业在使用财务软件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由销售软件的公司负责,即售后服务。而传统的无形资产从取得至结束都不存在维修问题,更不存在售后服务。
(四)传统的无形资产购入后不需要培训,而使用财务软件必须培训。财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前提,而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中的运用,它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学为一体的学科,需要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如果我们购置了财务软件不会基本的操作,我们需要培训;如果会基本操作而不能很好的运用,我们也需要培训;如果不懂计算机的简单维护,我们又需要培训;总之,培训贯穿软件使用的全过程。而无形资产则不需要培训,比如说我们购买土地使用权,出售方不可能告诉你该土地应该如何使用。
(五)后续支出。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而企业购入财务软件以后,为了提高其使用效率或增加新的功能需要进行升级,虽然企业可以以最优惠的价格得到升级,但发生的升级费用不一定小,如果金额很大,是将其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呢?若财务软件进入无形资产科目,那么发生的升级费用(属后续支出)就应该计入当期费用。但根据重要性原则,金额较大的支出则应予以资本化。
二、财务软件计入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财务软件不能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第?6号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预计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企业用于生产、提供商品或劳务、出租或为了行政管理目的而拥有的有形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中我们知道,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我们说的有形,是看的见、摸得着的物体。而我们在市场上购买到的会计软件,是一种磁性介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退一步说,财务软件可以通过支持它的系统软件和硬件,让我们看到里面的内容,充其量也是文字数据,而不是有形的实物形态,所以它不能算作是有形资产。从我国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定义中可以知道:固定资产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而企业购买财务软件,是为了进行核算和管理。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记录在案,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持续,发生的经济业务也会不断增加,大量的经济业务输入财务软件,使得财务软件的内部数据越来越大,占用的容量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行业性质不同,许多财务软件购买以后,不一定马上就能使用,而是要进行二次开发后才能使用。二次开发以后,财务软件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就是说,财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属于固定资产。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财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也有必要进行软件维护,包括操作维护(主要是一些日常维护工作)和程序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适应性维护)。这些维护工作必然导致财务软件内部结构的变化,使其不能保留原有的物质形态。
(二)财务软件折旧的时间和净残值不能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无形损耗则是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等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财务软件是一种磁介质,不可能是有形损耗。而说它是无形损耗又不完整,我们购买财务软件的目的是让它来装载财务数据、产生财务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以求得企业的发展。所以说财务软件只是一个文字工具,是信息的载体,载体内的财务信息才是实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财务软件本身的价值可能会损失,可是由它装载的财务信息并不一定会减值。固定资产折旧,必然要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问题,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所以要合理的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财务软件的使用年限很难确定,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财务软件也可以不断的升级;财务软件中装载的资料,也不能确定何时无用。另外财务软件的残值也很难确定。
三、财务软件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存在的问题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如果财务软件计价不能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科目,那么能否可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呢?同样存在问题,那就是时间的确定问题。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的费用,在各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平均分摊。比如,大修理费用,应当在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在下一次大修理之前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可是,财务软件的分摊期如何确定?只要企业还在生存、发展,就必然发生账务,企业就会受益于账务。企业生存、发展是动态的,则企业受益于账务的时间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这个时间很难确定。国家对此也未做明确规定。
四、财务软件一次性的计入当期费用存在的问题
未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前,企业是用纸质的账簿、凭证等记录发生的经济业务,可以一年采购一次,当年够用就行,所以价格不是很高,企业可以一次性的摊入当期费用——管理费用。而财务软件则不同,它是一次性的购入,长期使用,且费用较高,购买一个核算子系统少说也要几千元或几万元,那么购买一套财务软件(包括许多子系统)应该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如果是购买管理软件,比如目前国际上流行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在国际市场上ERP销售40%来自财务、20%分销、20%制造、20%人力资源),在国内,就拿用友财务软件公司生产的ERP系统来说,一套ERP系统要200多万元,在国外市场,如SAP等著名晶牌公司生产的ERP系统折合人民币要1000多万元,费用很高。如果一次性摊入管理费用,必会大大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企业自身也很难接受。况且,财务软件的受益期不只是一期,所以购买财务软件入账一次性记入当期费用不合理,不能简单一次性记入。
基于以上考虑,企业财务软件入账,按现行的会计制度计入哪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会计实务操作对财务软件总需有一个科目入账才成,这方面尚需进行深化研究和规范。目前,笔者认为其改正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考虑:
会计电算化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促进会计职能转变,高效快速提供会计信息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会计电算化明显比手工会计优越,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普遍采用会计电算化或正在推行之中,与此同时,相关的各类财务软件公司相继出现,通用的商品化财务软件被不断研制开发,以不断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过去,由于规模小、金额小,财务软件如何入账,国家无明确规定,企业购置或开发软件的费用,各单位看情况自行处理,有的计入无形资产或计入当期费用,有的甚至入固定资产。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个演进过程,随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购置或开发财务软件的费用,已从几千元上升到几十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样巨额的费用,如果国家仍不规范让企业自行处理,必然会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可比,甚至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这给国家和企业都会造成损害。企业财务软件应该如何入账,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财务软件计入无形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具有排它性。而财务软件购买时不具备排它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它往往是由或合同赋予的某种特殊的权利,或经营上的优势。我们购入商品财务软件时,不仅是光盘,主要是光盘里面的,只要是购买同一性质的软件,比如说购买工资核算子系统,那么这个工资核算子系统所有东西都会一样,就好比我们购买空白的财务报表一样,不属于企业所拥有的特殊权利。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则不同,它们在购买的那一时刻,就是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具有排它性。财务软件只能是在企业使用以后,由于各单位的数据资料不同,才形成各自的差异,这种差异和无形资产的排它性具有本质的区别。
(二)传统的无形资产是没有残值的,而财务软件则有残值。企业购买财务软件时,只是得到一张属于磁介质的光盘和一个加密狗,这张光盘安装到硬盘后,也就可以放在一边随时待命(由于某种情况可能需要重新安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设定使用次数的话,这张光盘可以无限制的使用,而且只要作好软件的管理工作,不让软件划伤或传染病毒等,它永远是一张新盘,它的物理损耗是微乎其微的。至于无形损耗,我们承认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可是只要有企业存在,有活动发生,那么就一定会有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我们现在的纸张账本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到目前仍在使用,这不是很好的见证吗?所以说财务软件一定会有残值,甚至还有重要价值。
(三)传统的无形资产不需要进行维护,财务软件要进行维护修改。使用财务软件的企业各不相同,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问题,那就需要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进行维护,比如,软件的二次开发、软件的升级。目前我国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低,财务软件又较复杂,再加上厂家加密,用户维护相当困难,因此我国商品化财务软件一般实行终身维护。企业在使用财务软件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由销售软件的公司负责,即售后服务。而传统的无形资产从取得至结束都不存在维修问题,更不存在售后服务。
(四)传统的无形资产购入后不需要培训,而使用财务软件必须培训。财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前提,而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中的运用,它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学为一体的学科,需要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如果我们购置了财务软件不会基本的操作,我们需要培训;如果会基本操作而不能很好的运用,我们也需要培训;如果不懂计算机的简单维护,我们又需要培训;总之,培训贯穿软件使用的全过程。而无形资产则不需要培训,比如说我们购买土地使用权,出售方不可能告诉你该土地应该如何使用。
(五)后续支出。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而企业购入财务软件以后,为了提高其使用效率或增加新的功能需要进行升级,虽然企业可以以最优惠的价格得到升级,但发生的升级费用不一定小,如果金额很大,是将其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呢?若财务软件进入无形资产科目,那么发生的升级费用(属后续支出)就应该计入当期费用。但根据重要性原则,金额较大的支出则应予以资本化。
二、财务软件计入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财务软件不能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第?6号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预计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企业用于生产、提供商品或劳务、出租或为了行政管理目的而拥有的有形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中我们知道,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我们说的有形,是看的见、摸得着的物体。而我们在市场上购买到的会计软件,是一种磁性介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退一步说,财务软件可以通过支持它的系统软件和硬件,让我们看到里面的内容,充其量也是文字数据,而不是有形的实物形态,所以它不能算作是有形资产。从我国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定义中可以知道:固定资产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而企业购买财务软件,是为了进行核算和管理。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记录在案,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持续,发生的经济业务也会不断增加,大量的经济业务输入财务软件,使得财务软件的内部数据越来越大,占用的容量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行业性质不同,许多财务软件购买以后,不一定马上就能使用,而是要进行二次开发后才能使用。二次开发以后,财务软件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就是说,财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属于固定资产。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财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也有必要进行软件维护,包括操作维护(主要是一些日常维护工作)和程序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适应性维护)。这些维护工作必然导致财务软件内部结构的变化,使其不能保留原有的物质形态。
(二)财务软件折旧的时间和净残值不能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力的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无形损耗则是指由于技术进步等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财务软件是一种磁介质,不可能是有形损耗。而说它是无形损耗又不完整,我们购买财务软件的目的是让它来装载财务数据、产生财务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以求得的。所以说财务软件只是一个文字工具,是信息的载体,载体内的财务信息才是实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财务软件本身的价值可能会损失,可是由它装载的财务信息并不一定会减值。固定资产折旧,必然要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所以要合理的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财务软件的使用年限很难确定,因为随着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财务软件也可以不断的升级;财务软件中装载的资料,也不能确定何时无用。另外财务软件的残值也很难确定。
三、财务软件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存在的问题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如果财务软件计价不能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科目,那么能否可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呢?同样存在问题,那就是时间的确定问题。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的费用,在各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平均分摊。比如,大修理费用,应当在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在下一次大修理之前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可是,财务软件的分摊期如何确定?只要企业还在生存、发展,就必然发生账务,企业就会受益于账务。企业生存、发展是动态的,则企业受益于账务的时间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这个时间很难确定。国家对此也未做明确规定。
四、财务软件一次性的计入当期费用存在的问题
未实行电算化之前,企业是用纸质的账簿、凭证等记录发生的业务,可以一年采购一次,当年够用就行,所以价格不是很高,企业可以一次性的摊入当期费用——管理费用。而财务软件则不同,它是一次性的购入,长期使用,且费用较高,购买一个核算子系统少说也要几千元或几万元,那么购买一套财务软件(包括许多子系统)应该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如果是购买管理软件,比如国际上流行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在国际市场上ERP销售40%来自财务、20%分销、20%制造、20%人力资源),在国内,就拿用友财务软件公司生产的ERP系统来说,一套ERP系统要200多万元,在国外市场,如SAP等著名晶牌公司生产的ERP系统折合人民币要1000多万元,费用很高。如果一次性摊入管理费用,必会大大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企业自身也很难接受。况且,财务软件的受益期不只是一期,所以购买财务软件入账一次性记入当期费用不合理,不能简单一次性记入。
基于以上考虑,企业财务软件入账,按现行的会计制度计入哪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会计实务操作对财务软件总需有一个科目入账才成,这方面尚需进行深化和规范。目前,笔者认为其改正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考虑:
【关键词】会计业务处理 软件功能模块 差异 对策
一、两种软件的PK
做为同宗不同门的财务软件,用友U8V10.1(以下简称U8)与畅捷通T3(以下简称T3),从应用操作层面去比较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异,为了使得学生利用用友U8V10.1软件学习后能直接面对畅捷通T3软件为平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差异
(1)系统的启用。除了建立账套时可以直接启用各个系统之外,账套建立后再去启用系统的操作,U8可以由账套主管登录企业应用平台,先启用系统后再进行其他初始设置;而T3则需要由账套主管登录系统管理去启用,然后再登录信息门户去进行其他初始设置。
(2)期末转账生成凭证。U8在转账生成期末各项业务的凭证之前,必须将以前相关业务的凭证进行签字、审核、记账,这就造成处理期末的几项业务时经常更换操作员去频繁的注册登录;而T3则因其所具有的“包含未记账凭证”这一功能而简化了此项操作,适合于考试时时间上的约束。
(3)资产负债表的公式。主要是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公式。T3在模板生成的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公式中只体现利润分配科目,未包括本年利润科目,U8则包括了本年利润科目。
(4)人员类别和人员档案的增加。T3在工资系统里需要单独增加人员类别和人员档案,而U8要在基础档案里增加人员类别和人员档案,薪资系统可以利用基础档案的资料去【批增】。
(二)教学中采取的对策
(1)系统启用差异的对策。让学生了解U8和T3账套建立后再去启用系统的操作,但最好习惯性地在建立账套时去直接启用各个系统,以节省时间。
(2)期末转账生成凭证差异的对策。首先解释U8之所以要将以前相关业务的凭证进行签字、审核、记账的原因,进而让学生加深了解各项业务间的紧密联系。再利用相关操作的截屏演示,让学生掌握T3所具有的“包含未记账凭证”这一功能,以利于考试时的争分夺秒。
(3)报表公式差异的对策。因为在处理的相关业务中,期间损益结转是企业关键的一项业务,也是每题必考的业务,本年利润科目始终有期末余额,因而在教学意强化了未分配利润项目的讲解,嘱咐同学们在利用T3考试时一定要加上本年利润科目。
(4)人员档案增加的对策。利用T3在工资系统增加人员档案等相关操作的截屏演示,让学生加深了解U8基础档案的公用性及各个模块的相关性,在二者的对比中牢固掌握相关操作。
二、两种教材的PK
U8教材以王新玲、汪刚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4年2月第2
次印刷的版本为例。T3教材以天津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编写组《会计电算化初级》中的会计核算软件操作实务为例。
U8教材致力于介绍软件在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上所具备的综合功能,涵盖了如财务管理模块的总账管理、UFO报表、应收管理、应付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6个,人力资源模块的薪资管理1个,供应链模块的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3个等总计10个子系统。考虑教学课时上的局限,每一功能模块涉及的业务就相对较少。T3教材按考试大纲范围只涉及了总账模块、工资模块和固定资产模块,以一个核算主体的业务活动贯穿始终,业务量相对较多。对于U8教材缺少的、考证须掌握的、有操作特色技巧的业务,为了在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一)涉及的相关业务
销售退回业务: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业务:借:营业外支出,贷:固定资产清理。期末结转销售成本业务: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期末结转汇兑损益业务,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中行存款。期末结转未交增值税业务: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期末计提所得税业务: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期末结转所得税业务: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工资费用分摊业务: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发放业务: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
(二)采取的相应对策
(1)从销售退回业务的分录可以看出,该业务的考点是同方向红字冲减。为加深同学们的理解,特意结合了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科目金额公式的局限性(取贷方发生额)加以说明,千叮咛万嘱咐于“红字”上。
(2)对于固定资产清理的损益结转,因一直“疑惑”于为何该业务U8和T3都没有设置在固定资产系统去生成凭证,教学中也只能“遗憾”地指导同学们在总账系统去填制了。须注意的操作技巧就是利用凭证填制中的“余额”功能,查找出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金额以完成凭证的填制。
(3)对于期末结转销售成本业务,相对补充的内容较多。在初始的会计科目设置时,利用教材已有的生产成本科目及其生产成本项目核算所对应的资料,对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三个科目增加了明细科目和数量核算,日常业务里补充了一笔销售业务(该项业务也为期末转出未交增值税、计提所得税等业务做了铺垫)。即:借:应收账款(客户随机),贷:主营业务收入(阳光一型、阳光二型、打印机)(数量、单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又补充了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业务(利用自定义结转)。即:借:库存商品(阳光一型)(金额、数量),贷:生产成本(阳光一型)(项目)。在生成的凭证中关键是补充“数量”资料。至此,一是为同学们备考打下基础,二是让同学们结合所学会计知识,深刻领悟会计软件中【期末】之区别于其它动手为主的“动脑”功能,同时也是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一次实实在在的应用。
(4)汇兑损益结转业务的操作上比较简单, 增加了期末汇率(上升及下降可以分别进行演示)。其关键是汇兑为“益”时所生成凭证上的“财务费用”科目,须将其调整为红字冲销,并再次以利润表中财务费用科目金额公式的局限性(取借方发生额)加以说明,进而重申了损益类科目不能从相反方向冲减,必须用红字冲减的必要性。
(5)有了所增加的日常销售业务做铺垫,通过对期末结转未交增值税业务的处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期末】的自定义转账功能。
(6)有了所增加的日常销售业务做铺垫,进行了期间损益结转后有了本年利润的贷方结余,由此近一步展开了计提所得税业务的自定义转账处理。
(7)结转所得税的业务可以再次利用期间损益结转来进行,之所以采用对应结转,是为了让学生对软件中【期末】的所有功能都全面掌握。
(8)对于工资费用分摊业务, U8教材中将薪资管理模块单独展开,所处理的业务未与其他业务关联,生成的凭证未审核、记账,因而简化了由会计重新注册去生成凭证的环节,直接由账套主管进行的该项操作。
而T3教材及考证考点都涉及了“将会计设置为工资类别主管”的操作,为配合好同学们的考证需求,教学中必须补充这一知识点。
为加深学生对总账管理和薪资管理两个模块关联性的理解,启用薪资管理模块前引入的账套环境,没按U8教材的安排直接从试算平衡后开始,而是让学生利用总账系统已完成了10项日常业务(教材的9项及补充的销售业务)的账套环境去展开,这样在薪资管理系统生成了3张凭证后,指导学生直接进入总账的查询凭证窗口,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的13张凭证,可以清晰地体现由核算主体的业务活动贯穿始终的软件各个模块的作用。此时再一次引导学生去回顾教材开篇对软件进行宏观介绍的那张数据关联图示,图中由薪资管理指向总账管理的箭头及标示的凭证二字,会立即丰满充实,真真切切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学效果将由此提升。
(9)工资发放的业务U8教材未涉及,T3教材采取的是查询工资发放一览表的各项数据后在总账中由填制凭证来完成。为详细介绍薪资管理的工资分摊设置功能(其与总账中的期末自定义转账定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属软件中能灵活运用会计知识去“动脑”的功能),引导同学们利用工资发放一览表去分析各个工资项目的作用,结合手工会计利用工资表去编制分录的过程,并将该过程结合进软件的工资分摊设置中,一张通过薪资管理系统工资分摊设置功能设置并生成的发放工资的凭证,呈现在屏幕上。
三、结语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软件提供商的软件虽然界面不同,功能也有一定的区别,但都是根据会计业务处理的原理和实际流程设计的。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会计业务处理的原理和方法,再结合电算化的操作技巧,才能正确完成会计业务的处理。
若只强调如何操作软件,而不注重操作背后的会计原理,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结合会计理论来完成业务处理,只是记住了操作的顺序和方法。一旦遇到比较复杂的经济业务,就容易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操作步骤,而是要针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会计业务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理论与账务处理方法,在学生掌握了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再结合软件进行讲解。尤其是软件中 “动脑”性较强的部分,如U8和T3的总账系统【期末转账定义】和工资系统的【工资分摊】,金蝶K3的【结账】和【费用分配】等功能,学生只要掌握了会计业务处理方法,即使业务内容发生变化,也能很快找出解决办法。当业务处理出错时,也能自己分析出问题所在,根据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另外,当工作中使用的财务软件与所学软件不同时,只需要对界面和功能菜单作简单了解,就可以很快上手。
2017年在财务领域有两大关键词,即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进入深化阶段和实践阶段,为适应财务2.0 时代,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应分别满足会计工作岗位及会计技能抽考中的会计手工和信息化处理的能力要求,让学生通过本课程中的手工操作与财务软件操作训练,掌握与巩固会计业务流程中的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培养多元复合型会计人才。 一、财务2.0时代下实行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的背景研究新制造环境冲击传统会计行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将传统手工模式从大量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用友网络2000年提出以“预算、核算、结算”三算合一为核心思想的财务管控1.0时代,发展到如今以“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为核心的财务2.0时代,大量的中小规模的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虽然对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尚未形成需求,但是对用友集团旗下诸如U8/U9、电商、O2O等其他产品依然存在很大的需求。而高职教育主要向这批中小企业输送会计人才,因此会手工、会电算,能够融会贯通的多方位会计人才正是我们高职会计专业需要培养的,面对多变且不确定的就业环境,将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结合起来的《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更能够适应企业多元的会计人才需求,实现实训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同时,2017年全国高职组会计技能竞赛也新增了管理会计的内容,且分值较高,因此为适应财务2.0 时代的到来,在先手工后电会的基础上,应在会计实训课程中加入部分管理会计内容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经营意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协调能力。二、财务2.0时代下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财务2.0时代下的《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面对模拟仿真的实际业务与原始凭证,综合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按照实际会计岗位分工,依次从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用友U8 系列)两种方式出发,对企业完整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会计处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同时加入管理会计的内容,加强学生的预算管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大局观。此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erp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在企业复杂的经济活动中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内控制度要求下的业务协同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培养创新品质,以及在真实企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巩固会计基础知识、加强核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开展会计业务的手工操作及电算化操作,同时还能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内部控制要求,学到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进而完成从手工向电会、从理论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实现知识的系统应用与操作,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会计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财务2.0时代下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模式,采用先手工处理后财务软件处理的方式,通过分岗位实训完成工业企业一个月的会计工作任务,训练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相匹配的业务操作能力。具体而言,本课程以一个工业企业的案例资料先进行手工会计做账再进行电算化做账,便于对比和分析。1.模块一:手工实训本课程通过在主体企业财务部门不同岗位如: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训练学生从事财务部门相关岗位所需要的各种实际操作能力,下表为主体制造企业核心岗位技能标准分析:
(1)认知企业与会计工作按照了解案例企业概况;产品及生产基本流程,市场与客户;熟悉会计岗位与工作流程;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选用。(2)手工建账根据企业内部会计业务管理规定进行手工建账,手工建账包括建立总分类账、日记账、明细账、备查簿。(3)日常业务处理识别并审核各类原始凭证,进行日常费用核算、缴纳税款核算、销售与收款核算、采购与付款、收发存货(原材料及库存商品)、固定资产采购、无形资产购进、融资核算、对外捐赠核算等。(4)成本核算修理费、水电费、职工薪酬核算、计提折旧核算、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核算,计算与结转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销售产品成本并进行结转。
(5)期末会计事项处理坏账准备与费用计提。计算税费、账务处理、利润计算、分配利润、期末对账及结账、会计档案管理。(6)编制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预算表用于手工方法、Excel表等方法,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进行财务指标计算,进行图表分析,编制财务分析报告。编制现金预算表、利润预算表、资产负债预算表。2.模块二:电算实训(1)了解财务软件用友U8 系列最新软件(目前是V10.1 版本)的基本情况。同时,按照教材内容了解企业概况,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组织结构,会计信息化基本工作流程等。(2)建账及各模块的初始化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建立账套、设置操作员、授权以及账套的备份,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设置。由会计主管进行各模块的初始化。(3)日常业务处理在各模块中进行相应日常业务的核算,包括缴纳税款核算、销售与应收业务核算、采购与应付业务处理、收发存货(原材料及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模块处理、薪资模块处理、对外捐赠核算等。
(4)期末会计事项处理各子模块的期末处理,总账的期末处理,包括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入库、各项税费的自定义转账及生成,期间损益的结转、利润的计算与分配,期末对账、记账、结账,以及查询自动生成的各项账簿。(5)编制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预算表运用财务软件中的报表模块生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自定义报表,比如财务分析表,设置相应的财务指标公式,生成数据,做出相应的图表分析,编制财务分析报告。编制现金预算表、利润预算表、资产负债预算表。
关键词:C/S;数据库;J2EE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66-01
基于C/S模式的旅游区酒店管理系统根据其涉及业务,可划分为五个子系统:前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消费点收银管理系统,电话计费管理系统和远程预订系统。系统的设计中,我们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结构,以辅助决策为中心的系统分析方式,根据用户权限装配菜单的菜单装配技术和三级安全保护措施加强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采用树型菜单与动态按钮(屏幕下方、可由用户定义)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超级用户,系统显示全部菜单项目,对于普通用户,菜单项目的显示是根据其拥有的权限来决定的。系统支持八种客源类型(散客、公司、团队、会议、宴会、VIP,长住、VVIP)不同类型不同管理,屏幕中间的房态盘是实时刷新的,深绿色背景为空房且未清洁,灰色背景为空房且已清洁。
一、回头客
回头客登记时,系统自动调出客人历史信息(根据姓名从档案库查找)。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客人上次入住日期和房间号,在屏幕下方显示客人历次消费记录和客人的习惯爱好信息。可以根据来店次数、姓名、房间号查询回头客,如果需要了解回头客详细信息(基本信息、消费信息、爱好习惯信息、)可鼠标双击某行,在此窗口中,用户可以录入修改爱好习惯信息。客人离店后,系统自动将其信息记入回头客档案,但对于习惯爱好信息,需要用户补充录入。该窗口既可录入回头客习惯爱好信息,又可产生在店回头客习惯爱好信息报表。
二、公司消费和竞争对手分析
协议公司在酒店消费后,系统自动对其消费额进行累加,并可生成消费排名分析表,用户可以查询任何时间的消费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要了解公司明细消费信息,双击某行即可。酒店可以收集相关酒店的资料,将其基本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分析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引客手段、客源市场等,以便能调整经营策略,在市场竞争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客房管理
系统采用房态核查方式确保客房房态的准确性。计算机房态由机器自动生成,客房核查房态由客房部秘书通过此界面管理,如果两者有差异,则自动产生房态差异表,用户可随时查询。客人在酒店的洗衣消费可以通过洗衣房服务员迅速录入到电脑中,并自动转入客人帐单中,从而使酒店客人的洗衣费用实现自动记帐。系统中出现的洗衣项目可由用户定义。对于非住店客人在酒店消费时,如果与酒店销售部签定了消费协议,则不仅可以享受打折优惠,而且可以在酒店建立一个永久帐号,在付款方面可以采用不定期付款的方式。
四、消费管理
客人消费帐目既可通过各消费点自动转入,也可通过前台手工录入。前台收银员可录帐、转帐、挂帐、冲帐、结帐、打折、收押金等,可查询修改打印帐单、查询电话费和各种报表。夜间审核除进行房费、电话费自动过帐和数据效验外,还要进行手工单据和计算机数据的核对,最后产生各种夜审日报表,由于酒店消费点经常变化,系统提供夜审报表的自定义功能。程控计费将程控电话费用自动记入客人(或永久帐号)中,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电话费率、节假日折扣率、缺省费率、起始计费时间、计费格式、非计费号码、用户界面、使用密码。
五、成本及资产管理
系统提供简洁清晰的图文界面分析酒店任意时期的重要数据,如客房出租率、酒店总收入、客源收入、房类收入、餐饮收入、娱乐收入等,提供各类信息报表和实时收入查询报表。用户只需要输入各中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单据,系统自动以一物一卡的方式建立相应卡片,用户可以指定任意一种折旧方式,系统自动进行月折旧,并生成报表和台帐。
系统支持多种仓库管理,通过输入入库单和出库单产生各种库存报表。用户可以自定义仓库,并随意赋给用户对某个仓库的使用权限,对某个仓库,系统自动判断库存物品的在库状况。主要用来控制客房日用品和清洁用品的消耗量,客房日用品根据消耗定额和出租夜次计算理论值,清洁用品根据消耗定额和清洁面积计算理论值,其实际值是根据客房二级库存来计算。
设备管理用来管理酒店的一些大型设备的详细信息,并跟踪它的使用状况、检修情况以及报废、转让、变卖等,它与固定资产管理有密切的关系,两者通过固定资产编号联系。采购管理实现采购单登记、审批、采购、收货、库存、领用的一条龙管理,它与仓库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进行供应商管理、货品信息管理、通过INTERNET网络实现供应链管理。
六、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不仅仅用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创建、修改、调动、查询、打印),而且还用于员工培训管理、考核管理、劳资管理、保险管理等,还可进行员工工资合理性分析、员工素质分析等。车队管理主要用于酒店派车计划、车辆本身和车队司机的管理,该功能可以实现总台与酒店车队的联网操作,可以统计每台车辆的费用、出车次数和行驶公里,可以考核司机的业绩。档案管理包括档案信息管理、档案目录编制、档案销毁、档案借阅、档案检索和档案库房管理,它可用于酒店多个部门,如:办公室、销售部、财务部、保安部、工会、动力部、人事部等。
七、小结
系统通过采用自由装配菜单、三级安全密码、二级数据备份、用户操作日志等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利用触发器、存储过程、视图、数据有效性检测等数据处理技术来保证酒店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徐炳文.基于C#的酒店餐饮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1:90-94
[2]王玉时,于晓明.用.Net Remoting技术实现酒店管理系统友情查询功能[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2):110-113
[3]彭伟民.基于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J].微机发展,2005,10:1-6
编者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会计准则也在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全面执行。那么,《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到底存在哪些差异?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如何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进行纳税调整?本刊根据中国税务报系列文章理出一组文章,希望对读者理解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有所帮助。
一、职工薪酬的范围
会计准则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一)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二)职工福利费。(三)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其中,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以购买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也属于职工薪酬。(四)住房公积金。(五)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六)非货币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七)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八)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没有职工薪酬的概念,但在《实施条例》第34条,对工资薪金进行了界定。并将会计上的职工薪酬,分解为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人身安全保险费、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分别作出规定。在税务处理上,不能简单地把职工薪酬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在税前扣除,应把会计上的职工薪酬分解为税法对应的费用支出,根据税法规定确定能否在税前扣除。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税前扣除的一般原则
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除此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企业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但解除劳动关系补偿(下称“辞退福利”)除外。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1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其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按照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在税务处理上,根据《实施条例》第34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在税前扣除;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资本化后分期扣除。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是属于当期的实际发生的金额,仅计提的应付工资支出不发放给职工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二)工资薪金支出存在“任职或雇佣关系”,即连续性的服务关系,提供服务的任职者或雇员的主要收入或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于任职的企业,并且这种收入基本上代表了提供服务人员的劳动。所谓连续并不排除临时工的使用,临时工可能是由于季节性经营活动需要雇佣的,虽然对某些临时工的使用是一次性的,但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需要看又具有周期性,服务的连续性应足以对提供劳动的人确定计时或计件工资,应足以与个人劳务支出相区别。
(三)与任职或雇佣有关的全部支出,包括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全部报酬。
(四)工资薪金支出应是合理性的。因任职或雇佣关系支付的劳动报酬应与所付出的劳动相关,这是判断工资薪金支出合理性的主要依据。企业的职工除了取得劳动报酬外,可能还持有该企业的股权,甚至是企业的主要股东,因此,必须将工资薪金支出与股息分配区别开来,因为股息分配不得在税前扣除。特别是私营企业或私人控股公司,其所有者通过给自己或亲属支付高工资的办法,变相分配利润,以达到在企业所得税前多扣除费用的目的。企业支付给其所有者及其亲属的不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应推定为股息分配。
三、专项费用
在会计处理上,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比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并按照准则的规定处理。
在税务处理上,根据《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另外,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同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实施条例》对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扣除问题重新作出规范,主要考虑:一是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处理保持一致,同时解决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职工福利费的处理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企业损益,取消过去对职工福利费预提的办法。另外,过去职工福利费没有严格的定义,企业的许多支出在此项目中归集,甚至一些企业借职工福利支出私设小金库,导致国家的税收流失。鉴于此,《实施条例》规定,对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支出准予在税前据实扣除,同时对职工福利支出作出界定,即必须是满足职工共同需要的集体生活、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二是与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政策保持一致。《工会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工会经费支出,在职工工资、薪金总额2%(含)内的,准予扣除。同时,近年来,国家为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5%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实施条例为保持与《工会法》、《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有关规定保持一致,按照《工会法》、《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有关规定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税收扣除作了调整。
四、非货币利
在会计处理上,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在税务处理上,根据《实施条例》第25条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利发放给职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的,应当视同销售,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货物收入;同时,按该价值计入工资、薪金支出或职工福利费支出。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要受税法规定标准的限制。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不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税前扣除,应作纳税调整,否则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会形成重复扣除。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每期应付的租金不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应作纳税调整,否则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会形成重复扣除。
五、辞退福利
会计上,辞退福利包括: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辞退福利通常采取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一次性支付补偿的方式,也有通过提高退休后养老金或其他离职后福利的标准,或者将职工工资支付至辞退后未来某一期间的方式。企业应当根据准则的规定,严格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对于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应当根据辞退计划条款规定的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对于自愿接受裁减的建议,应当预计将会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计提应付职工薪酬。符合准则规定的应付职工薪酬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关键词:职业能力;会计电算化;学习情境;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54(2016)03-0022-03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已成为共识,高职院校进行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开发与改革迫在眉睫。会计电算化是与财会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也是财会类专业必修课程。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应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逻辑为主线,并融入工作全程。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分析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会计工作的能力,是会计上岗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课程。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财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学习该课程前应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手工会计处理技能,这是学习该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如学生不具备这些能力将影响课程学习的顺利展开。学生学习完该课程后应能利用财务软件独立从事会计工作。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涉及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软件系统的构造及其操作原理,也会涉及相关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学生在前续课程中已掌握的,不应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门课程要学生将已学会计理论知识与财务软件理论知识相结合,用软件完成财务核算工作。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与课程内容,该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的任务。任务设计应根据实际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系统化处理,并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熟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流程,掌握会计软件构造及操作原理。从笔者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经验来看,一方面,学生对纯粹的软件理论讲解提不起兴致,对尚未在操作中运用到的相关理论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软件操作比较感兴致,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深入理解软件操作相关理论。另外,为了激励学生,每个任务要有明确的成果,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方便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职业能力导向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工作过程及职业特征,将课程分解为主题学习单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即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的关键是根据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确定学习情境载体类型,如可以选择以问题、活动、产品、设备、生产性零部件制作等为载体。选择了学习情境载体即确定了按什么样的工作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选择载体之前需要考虑,期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做哪些他们在学习课程之前不会做的事情。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生应能用财务软件对单位以货币表现的基本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核算。因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可为企业基本经济活动的核算,包括总账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采购核算、销售核算和库存核算六大具有并列与包容关系的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在核算内容方面具有特殊性,如固定资产核算主要内容是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计提以及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等;工资核算主要内容是工资的计算、计提和分配等。但与此同时,各学习情境在核算工作流程方面具有一致性,按照系统初始化、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凭证账簿查询和报表生成与输出五个步骤开展工作。综合以上六大情境载体以及各学习情境在核算流程上的一致性,每一学习情境将按核算流程设计学习活动,即按核算流程设计学生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该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以上设计思路既考虑了企业各项基本经济业务的特殊性又考虑了会计核算流程的同一性,既有新的知识技能注入又可以不断地强化相关职业能力的训练。一方面,不同学习情境的不同核算内容能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企业各项基本经济活动的财务核算,且六个学习情境的核算内容难度是递增的。总账核算情境涉及基本的记账凭证填制、审核和记账等内容,固定资产核算情境涉及资产卡片管理及计提折旧等特殊业务,工资核算情境会有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计算与工资分摊发放等特殊业务,采购、销售及库存模块会涉及大量原始单据的结算及审核问题,一项业务的完成往往要运用软件的多个模块,形成较复杂的业务流转及勾稽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习情境工作流程的趋同,按工作流程设计的工作任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反复或递进性,能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执行中强化训练核心职业能力,并在情境变换过程中培养相关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
三、电算会计各工作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
电算会计工作流程五个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系统初始化
系统初始化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管理账套,进行财务分工,设置系统及模块的基本信息、参数、数据等,包括进行系统级初始化和模块级初始化。系统级初始化包括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账套,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员及其操作员权限,设置系统公用基础信息;模块级初始化包括设置模块控制参数,设置模块基础信息以及录入初始数据。
(二)凭证填制和审核
凭证填制和审核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凭证的录入、修改和审核,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折旧计提和分配、设备管理,进行工资数据的收集、员工工资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摊,处理应收应付款项的收回、支付和转账,核算存货的出入库和库存金额、余额,确认采购成本、分配采购费用和确认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
(三)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
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已审核的凭证完成自动记账;定义并生成各类转账凭证,包括进行自定义转账生成和期间损益结转;完成自动对账工作,包括总账和明细账、总账和辅助账、明细账和辅助账户核对;进行期末自动结账工作,包括计算和结转各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终止本期账务处理。
(四)凭证、账簿查询与输出
凭证、账簿查询与输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凭证查询;进行科目账的查询,包括总账、明细账、余额表、多栏账、日记账的查询;进行辅助账的查询,包括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个人往来、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的辅助总账、辅助明细账查询;进行查询凭证和账簿输出。
(五)会计报表生成与输出
会计报表生成与输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报表模式设置,包括定义报表尺寸、行高和列宽、画表格线、定义单元属性、定义组合单元;进行报表公式设置,主要是计算公式的设置;进行报表数据的自动生成;进行报表数据的保存与输出。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各学习情境工作任务设计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以及每一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遵循工作任务编排的职业成长性原则,以及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单项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各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设计如表1。为了将完整的工作过程融入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整体认识,课程分为两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第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企业财务链的核算,涉及总账、固定资产和工资的核算。三个学习情境将以某企业某月发生的前后连续的财务链经济活动核算资料为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情境一“总账核算”和学习情境二“固定资产核算”包含核算流程中的四个步骤,只有学习情境三“工资核算”包含完整的五个步骤,因为最后一个步骤意味着一个会计基本工作循环的结束。第二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企业供应链的核算,涉及采购、销售和库存的核算。这三个学习情境将以某企业某月发生的前后连续的供应链经济活动核算资料为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从表1也可以看出,学习情境四“采购核算”和学习情境五“销售核算”包含核算流程的四个步骤,只有学习情境六“库存核算”包含完整的五个步骤,完成第五个步骤即结束了这一轮会计基本工作。遵循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第二轮完整的工作循环比第一轮更高一层。另外,根据教学设计原理,一是认知需要被强化,即任何知识技能均需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被掌握;二是要进行教学迁移,即要借助多样化的项目任务让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因此,课程除了这两个完整工作循环的核算资料外,还将结合对应强化任务资料,促进学生巩固相关知识技能。五、会计电算化课程单个学习情境设计真正意义的教学是“有目的地安排外部事件以促进学习过程”。课程学习情境确定之后,要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学习情境编排达成应有的效果,需制订学习情境目标、工作内容、课时、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考核评价内容方法等,对各个学习情境进行具体设计。学习情境目标应该是整个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是能力导向的表现性目标,以学生学完该学习情境能做什么来进行描述。学习情境目标的达成通常需要许多节课的学习及嵌于其中的学习活动的完成,工作内容即为预期目标,在规定的课时内学生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应完成的简明扼要的工作任务。这种不同于以往教学内容的工作内容描述是职业能力导向学习的一大特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教学方法而言,与职业能力导向教学设计对应,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建议除了不得不讲授的内容外,多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环境即实现情境目标、完成工作任务、运用相关教学法需要的硬件设施及软件条件等。考核评价方面需廓清评价的主客体和评价的内容。此外还需确定学生学习该内容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教师组织教学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对每一学习情境具体的设计可以通过对学习情境的描述直观地表现出来。根据以上观点,以学习情境一“总账核算”为例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的描述(见表2)。其他五个学习情境的描述方法同上,不再赘述。对各个学习情境进行描述需重点关注各学习情境能力目标的特殊性和层次性、工作内容的职业针对性、教学方法的行动性、教学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考核评价的多维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关键词 会计准则;职工薪酬;核算
一、新准则要点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后简称新准则)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但此准则不涉及对于企业年金和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的规范。它们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总体而言,新准则与以往相比,有以下几点显著的区别和特点。
(一)首次系统规范
此准则是相关规范内容的首次制定、归纳和颁布,即首次在一个准则中系统地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用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而以往则是分散在其他准则中零星地涉及规范。
(二)明确定义和规范内容
新准则在第二条中就明确了职工薪酬的定义并规范其内容。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同时还在第三条中明确职工薪酬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这是会计准则中首次如此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
(三)增加了内涵
此准则所规范的职工薪酬较以往相比内涵大为增加,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更是增加了诸如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新增的职工薪酬形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四)规范了确认、计量原则
此准则规范和明确了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 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具体如: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而以往则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的职工薪酬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
2 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应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进行计算,确认为应付职工福利的负债,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费用冲减企业职工福利费负债的余额。而以往则是各类企业不尽相同,有的按工资总额的1 4%计提并保留余额。有的则按实列支不留余额,此准则统一了对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
3 导入了新增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1)辞退福利:对于企业在正常退休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以及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的补偿,在符合企业已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和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这两个条件时应确认为负债并列入当期费用。(2)带薪休假等新型职工薪酬:对于非累积的带薪休假,诸如产假等,由于权利和义务不能结转下期,故会计上不作处理;对于可累积的带薪休假,由于权利和义务可以结转下期,根据下一年度预期休假数超过带薪休假数对应的工资金额确认为负债,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以现金补偿未行使的职工累积带薪休假时,冲减已计提的负债,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五)统一信息披露
新准则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因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二、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为了便于归集职工薪酬,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同时下设“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辞退补偿”、“带薪休假费用”等各明细科目,进行统一核算。
(一)确认负债时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 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2 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3 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4 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5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补偿”。
(二)货币性支付时
1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2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如职工的借支、代垫的家属药费、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3 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4 企业支付工会经费,用于工会运作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 企业支付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工培训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6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企业负担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
险”,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7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企业负担的住房公积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8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补偿”,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三)非货币利支付的核算
企业在给职工发放福利时,不仅仅用货币支付。有时还经常用实物等非货币形式发放。相对货币形式而言,非货币发放更复杂,因为它往往涉及到其他税法的规定,比如视同销售处理等。如果不按相关税法规定处理,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往往是需要进行项目调整。下面用实例进行说明。
例1 A股份公司属于一般纳税企业,共有职工2 000名。其中直接生产工人1500名,车间管理人员100名。销售人员300名,总部管理人员100名。公司于2008年12月24日,以其生产的单位成本为0,5万元的液晶彩电为福利,发放给公司每一个职工。该型号的液晶彩电的单位售价为0,7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
注意:在计算福利成本时。此情况应视同销售处理,即应以市场售价来计算,不应以生产成本结算。同时还应确认收入。
会计分录:
1确认福利支出并计入相关成本、费用
彩电增值税销项税额=2000×0.7×0.17=238(万元)
借:生产成本(1500×0.17+1500×0.7×0.17) 1228.5万元
制造费用(100×0.7+100×0.7×0.17) 81.9万元
销售费用(300×0.7+300x0.7×0.17) 245.7万元
管理费用(100x0.7+100×0.7×0.17) 81.9万元
贷:营业收入(2000×0.7) 14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38万元
2 结转彩电的库存成本
借:营业成本(2000×0.5) 100万元
贷:库存商品(2000×0.5) 100万元
(四)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五)本科目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结余
三、对企业资产、损益的影响
执行新准则关于职工薪酬的核算规定,将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资产。
因为新准则规定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均计入相关生产成本,旧准则只是将职工工资及14%的福利费计入相关生产成本,而其他的附加费用,如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均计入当期损益。可见执行新准则后,职工薪酬核算对企业当期资产、损益的影响比较大,即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