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表演教学法 实践 探索
表演教学法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和参与空间,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理解了语文知识,感受到语文文章中的感情,促使学生在掌握语文教材内容的同时丰富情感,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教师应当把握表演教学法的精髓,充分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本文通过深入探索分析表演教学法的必要性,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表演教学法的实践。
1.小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教学法的必要性
1.1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时代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了更广泛的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知识和优异的成绩,在能力和性格上也要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发展的全面要求,需要教师以更严格积极的态度进行语文教学,不断优化语文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更好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多的优势。表演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更多学习上的自由和参与机会,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表演,不仅可以掌握语文教材内容,还可以培养自身表现能力和想象力,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教学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必要性。
1.2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仅仅应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还应当是实际上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秉持素质教育的理念,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表演教学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还可以推动学生智力和体能的和谐发展,将素质教育有效实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教学法的实践对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教学法的实践
2.1鼓励学生认真表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鼓励学生表演就是给予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认真表演,深入学习。表演需要学生对教材内容全面了解,不仅掌握字词的读法,还要理解字词句及整篇文章的大意。学生通过表演从多角度掌握教材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认真表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文言文由于生字多,意思难以理解,致使学生学习进度慢,积极性低,教师可以将其与表演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扁鹊治病》这篇文言文时,可以将每三个学生分成一组,一人扮演扁鹊,一人扮演蔡桓公,一人读旁白。先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让学生还原对话,这时学生就会自主地学习文章,进行充分准备,然后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表演。表演的过程是学生展现对于知识理解程度的过程。教师在看完学生的表演后,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和查缺补漏。这种表演方式可以使文言文的学习更有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鼓励学生灵活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流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作为小学教学的主导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自由和机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表演教学法是自由的,它能够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灵活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表演青蛙,为文章续一个结局。有的学生可能会表演说:“小鸟说得对,我应该跳出去看看,说不定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很美呢。”然后做一个跳出的动作,睁大眼赞叹道:“原来小鸟没骗我呀,我要去看更远更美的风景。”有的学生可能会想象青蛙依然固执己见,一直待在井底看不变的风景,直到死去。这种开放性的表演将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3鼓励学生积极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完全主导课程的展开,学生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不仅导致学生难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导致性格活泼的学生难以表现自己,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性格形成都有不利影响。表演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扮演教学法会让性格活泼的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表现学生的天性,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外向性格的形成。同时表演教学法会让性格内向的学生产生兴趣,通过一步步的参与改变自身性格,学会表现和交流。所以表演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3.结语
教师应当注重表演教学法的多层次教育意义,充分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增强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淼著.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简单来说,文言文指中国古代人民所使用的语言符号,与现代的白话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主要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上古汉语书籍以及后历代作家所模仿的古书文献中所使用的语言,字句简练却意义深远,是对古代人民语言的高度概括,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素质教育实行之后,尤为重视了文言文在小学高年级课程中的渗透与应用,其中《杨氏之子》和《两小儿辩日》已被选入小学五年级课本之中作为教学素材,可见文言文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一、关于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如今,随着对文言文关注与文言文教学的应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不仅为了增长小学生的文言基本知识,更是为他们步入初中学习打好文言基础,但是想法做事比实践更具完美性。在小学文言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还处于较为幼稚阶段,对于拗口、难懂的文言文提不起兴趣,甚至根本没有学习的欲望,常常是过分强调背诵而忽视文章理解,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小学语文老师个人教学方法不当,仍是以督导者的视角看待学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死板,对于学习能力尚浅的小学生来说真是难以有效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小学课本选材的文言文数量较少,致使无法营造给学生浓郁的文言氛围,造成文言文学习难的情况。
二、关于小学高年级尝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具体实践
既然存在以上几种阻碍文言文教学的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文言文的困难呢?比这个人经过对此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觉得可以从以下几项具体实践内容进行小学高年级的文言文教学:
(一)教材方面。观察现今实行的各种小学教材版本,发现选入小学教材的篇目主要是以白话阅读和汉字识别为主,加之少量的古诗词背诵,所占比率最少的应当属于文言文选材篇目,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建议学校或者所在地区教育部门,加大对文言文素材的选取比例,把解决不了的问题逐级上报,直至教育部切实解决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所占比例小的问题,彻底解决教材对教学的影响问题。
(二)教师方面。如今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古文教学的问题上只注重背诵,缺乏教导学生对古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哪怕有些老师即使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也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无疾而终。对此,教师应该切实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将枯燥乏味的文言知识生动展现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真正为实现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高效率打好基础。
(三)教学方面。关于小学高年级文言文的教学实践问题,也是本文的重点叙述部分,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实行教学,力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于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问题,主要可以通过图画激趣、情境激趣这两种手法,均可以达到显著效果。图画激趣,即通过文本插图激发学生兴趣,就拿《两小儿辩日》这一短片文言文来说,在课本上必然匹配有一幅生动的插画解释文章,或者老师可以将这篇文章的辩解流程用漫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促进小学生理解。情境激趣,则指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整合,为学生首先创设出接近现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角色,为文言文的教学做好铺垫。
2、注重诵读思考结合。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的方式对于文意的理解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运用于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则就需要老师能够监督学生不断地读书,而且还要熟读成诵,并与脑中所思完美结合,从而真正达到对古文深意的理解。因此,老师应该在文言文教学开始之前给学生留够充实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检查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在随后的课堂教授中可适当提问一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现场阅读,究其错误、夸其长处,鼓励学生先行思考文章大意,注重学生诵读与思考的完美结合。
3、强调思维能力开发。笔者个人对古典文献的内容和意义有所归纳,发现古代学者所著文章不注重表意而在于明理,每一个文言小故事背后都潜藏着巨大的深意,值得现今的我们细细体味与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限于告知学生文章的基本表意,而是应该注重对文章深意的挖掘,让学生切实体会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感性的认知转化到理性的思考,这才是文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老师还要将这种思考文言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做到授之以渔,便于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满足以后学习需要。
4、善于积累所学内容。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应该持有一种不断思考的态度,希望挖掘到更为深层的东西并不断付出努力,所以在熟读、理解与体味的基础上还应该注意积累经典,真正学习到文言的精髓和内涵。文言文相较于白话文来说,语言更加凝练,韵律更加规整,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抑扬顿挫、平仄起伏十分鲜明,具有一定的音韵之美,如果监督学生长期诵读文言素材,对于学生的语感、词汇都有一定的帮助,有心的学生还会积累一部分好词好句,用于基本的写作中,达到双赢的效果。
5、拓展文言学习领域。新课改的内容有强调课堂教学资源需要与课外学习资源良好结合,展现出课外教学资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应该严格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课本内容的基础教授范围中添加一些课外教学内容,丰盈课本内容,使得课内课外的信息内容可以相互补充、互为结合,更好的为课堂所服务。同时,老师在课前语系或者课后总结,还应该告知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整合所学内容素材,最大限度的开发到足够丰富的课堂资源,为课程教学做好充实的准备。
三、结束语
总之,文言文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程中开展是一项极好的开发内容,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而且还遵循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时展的脚步,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的教学手段,需要我么大家的开发与维护。
参考文献:
[1]罗建霞.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J].才智.2011(06)
[2]杨红梅.小学文言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J].教育. 2010(07)
[3]邱静君.小学文言文教学激趣方法的探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1)
【关键词】经典诵读 问题 对策
经典诵读又称“诵读”或“古诗文诵读”,最早的发动者是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旨在能够让儿童利用13岁前记忆最佳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的基础,健全儿童的道德与智慧,为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作出贡献。南怀瑾先生曾经引用了这么四句话来描述儿童诵读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诵读能够持续且规律的对视觉和听觉神经进行刺激,有利于加强记忆力。而且诵读诸多经典能够加强学生知识的累积。诵读的经典都是前人智慧的高度浓缩,学生在诵读时得到的不仅是文字表面的含义还有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与价值判断观,能够塑造学生更健全积极是人格。
诵读对于学生的好处不言而喻,现在各小学的语文都已经开展了经典诵读教学。但是这一教学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诵读时间难以保证
教师在每节课中都有教学目标任务,能够利用来进行诵读教学的时间少且分散。目前的诵读教学都主要靠教师自己挤时间来开展,难以保证诵读教学的连贯性。而且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差,如果让学生在放学后进行诵读可能性不大。诵读要求要进行长时间的朗读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语言感受能力,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方式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教师对于经典诵读的认识不清
很多老师并没有把经典诵读作为一种单独的教学。经典诵读无论是“经典”还是“诵读”本身就有很广的涵盖范围,每个人对它的认识可能都不尽相同。现在很多老师出现了认识上的错位,将经典诵读等同于古诗文教学。很多老师认为经典诵读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前提上,专注于为学生解读含义,并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文章加以剔除。但是经典诵读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记忆下尽量多的经典作品。很多老师没有理解到这一点,不了解经典诵读不同于古文教学的特殊性。
(三)诵读形式化
经典诵读虽然已经列入了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但是目前并没有什么评价标准,与教学相关的各项考核中也没有对应项目,很多学校与老师不重视。学生对于相对枯燥的经典又缺乏诵读的积极性。在很多地方,经典诵读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老师一声令下声起,几分钟后一声令下声止。经典诵读成了课堂的一种点缀。
(四)诵读面较窄
诵读面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学生的诵读文章范围,二是进行诵读指导的学生范围。现在很多学生的诵读目标是课本上的文言文,没有向课外文献扩展,阅读面较窄,能够接触到的经典太少。现在进行诵读的教学时很多老师往往只注意到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其他学生投入的关注太少,大部分学生得到的指导不多,出现的错误难以及时改正。
(四)经典诵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经典诵读的教学只是被列入教学体系,还未有正规的评价方式。从制度上就难以调动起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了解了现阶段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该怎样解决呢?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种建议:
二、针对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方法
(一)加强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调动学生积极性
周围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状态有很大的影响。除去休息时间,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最多。校园的环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能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学校的走廊、公共橱窗、墙壁等张贴上图文并茂的名人介绍、典故讲解,将整个校园装扮得诗意浓浓,让学生时刻处于古典韵味的熏陶中,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必然能大增。
(二)扩大诵读范围
经典诵读的教学并没有指定资料和教学经验可以借鉴,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自身的行动就有很大关系。扩大诵读范围,一是扩大学生的诵读面。学生对于资料的分辨力较差,老师可以定期为学生制定需诵读的资料,绝不仅限于课本,最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视野。二是教师要做到对全体学生的诵读训练,将指导时间平均的分给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解惑,重视班级全体学生的水平。
(三)加大诵读教学时间
学校可以在课表上单独规定几节诵读课,让学生的诵读时间有基本的保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闲暇时间自主诵读。
三、结论
经典诵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经典诵读教学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塑造良好的性格,这是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的事情。每个老师都要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方法,做好经典诵读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将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柏孝涛. 刍议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1(8) .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了畏惧,在课堂学习中不敢主动发言,在教师提问时不能流利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种教学中存在的情况是由于课堂学习氛围压抑,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造成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时敢于发言,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在和谐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才能积极有效地思考,把他们的语文学习潜力挖掘出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一)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学生进行探究时,作为他们中的一员,通过对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对教师不再充满畏惧,而是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同伴,从而实现课堂学习的活跃氛围。
(二)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动态进行认真观察,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并进行表扬,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在课堂环节中敢于发表对知识的看法,敢于和教师进行知识的讨论,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进行学习,使课堂氛围和谐、活跃,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开展语文活动,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为了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教师可以进行抢答式的提问,学生为了抢答,都积极地思考,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研究证明,小学生只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提问,提问的方式要巧妙,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有效的问题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起到催化的作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詹天佑》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詹天佑的画像,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是干什么的?学生积极地讨论起来,并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强烈的好奇心。然后我给他们讲述了詹天佑的故事,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探究学习。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在语文学习中,结合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为了获得活动的胜利努力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掌握语文教材中的重难点,提高了语文综合能力。在进行语文活动创设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知识探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学习中取得不断进步。
(一)采用竞赛方式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在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开展“你问我答”的抢答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积极地举手进行回答。同时,学生为了正确回答问题,都进行积极思考,有效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巩固了已有的知识。
(二)对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提高学生的理解
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之后,教师为了让他们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表演。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积极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体会人物的行为语言,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最精彩的表演展现出来。
四、进行合作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可以采用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并把问题归纳成几方面的问题,接下来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把问题一一解决。这个学习过程就是探究性的学习。通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研究专题,主动地参加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对老舍先生的生平和创作做研究。我们不是强求学生必须提出一些什么新的观点,而是让学生通过研究,知道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新的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体验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发展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结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积极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15-01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刨”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2、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难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内容。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据文章的主旨,头脑中只是一些赵州桥的外观及周围环境的零碎画面。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写字是识字的一种综合能力,必须借助大脑精细的分析、综合,身体各部位协调用力才能完成。可知,写字是一种活动结果,要求学生写出来的字正确、美观。写字的过程中却由大脑精细的分析和综合完成的,学生不写错别字,认识汉字的过程尤其重要。根据我们的分析发现,错别字产生是因为识字量太大,而汉字中又有许多字词音近或形似或笔画太复杂导致,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心理发展特点的低年级学生,对形似或笔画复杂的汉字更加容易混淆。面对识字量的增加,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认字,因为只有对字词有了深刻的印象,才能减少学生写字时用错字的现象。现在的学龄儿童经过幼儿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常见的汉字,一年级教师应该在第一学期加强拼音教学,掌握好拼音工具,每天鼓励学生阅读“注音读物”20分钟,这样,学生在阅读情境中认识到了很多生字,还能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课间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生活环境中,鼓励学生接触更多的汉字,比如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可多了,“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汉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如果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相信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大为增强。学生认的字多,显然对字的熟悉程度加深,在课堂中再次学习时也不会与其他字相混淆,还能准确地说出与其相似的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此时学生学习的心情无比轻松愉悦,对于生字的学习也是信心满满,不再有识字量大带来的压力和学习生字而感到枯燥的低落情绪,那么易错字也随之减少。
二、课堂“先入为主”———正面干预
“先入为主”,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当然,教师让学生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正确、记忆深刻的字词,即使把音近或形似的字放在一起,也不会混淆。有些教师刚教学生书写几个生字,就让学生根据生字听写组词,结果出现了许多音同的别字词语。如果能将要听写的词语汇总,让学生读一读,再动手抄一遍,即使不听写词语,学生也能在作业本上很好地表现。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吃一堑,长一智”,教师应该在学生没有出现错误前进行“先入为主”的有效正面干预,以减少和避免易错字的出现。
1.联想法。
联想法主要是通过故事或生活情境等启发学生记住易错字,如“瓜”字,问:西瓜长哪里?答:西瓜藤里躲。教师用彩笔强调学生容易漏掉的藤上西瓜(一点)。这样的联想法,既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又能使学生对关键的笔画记忆深刻。有很多生字因为形似,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少一笔或多一笔,有些字易与字形相近的字混淆。如果在教这些字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展开联想,将字的笔画特征想象成生活中的某种事物,学生印象深刻,就不会忘记。如“竹”字左右部分非常相似,除告诉学生只有一个钩外,还可以通过情境让孩子加深记忆:“竹”的左右两部分,多么像我们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左边像爸爸,右边像妈妈,爸爸妈妈长得可像了,只有一个地方不一样,原来妈妈怀里躲个小宝宝(尖尖的小竹笋)。又如区分拨、拔两个形近字,将“拔”字联想成“萝卜”、“快要掉的乳牙”、“草”等实物(竖折中的竖)拔走了,可以组词为拔草、拔牙、拔萝卜等。而用“拨”时则体现借用“手指”或“尾巴”等工具(将短竖联想成手指等工具)的一个动作过程,组词为拨珠子、拨头发、小鱼拨水等。从活动结果来看,99%的学生不再混淆这些生字的用法,这样的启发能让孩子们对形近字的精细分化产生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抓住字形的关键笔画,自主地分化易错字,从而不写错别字。
2.比较法。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辨析比较,区分异同,对于相似字词也能形成精确的分化抑制,帮助学生把字词书写正确。通过组词,组多个词语让学生在组词过程进行视觉强化生字,同时也是掌握概念的过程。因为词义在生活实践中有的常用,有的例举几个句子就能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以即使字形再相似或音相同,通过比较组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记忆生字也要比书写记忆的效果好。干扰理论指出,对于相互干扰的相似字词使学生的记忆痕迹相互重叠、掩盖,甚至出现变形的错字。采用“家族”归类区分混淆字也是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把某个字换偏旁,互相比较来增加记忆,如“钱”字,去掉金字旁,加上三点水,变成“浅”,加上皿字底,变成“盏”,并对每个形近字进行扩词比赛,比比哪个学生掌握得更好,一道题能使学生复习巩固很多生字,更能让学生区分形近字各自的形态和用法,再也不会因为“盏”字写成少一横或少一点而担忧,因为“盏”字归类到“钱”、“浅”家族中,也给与之混淆的另一家族“浇”、“烧”、“绕”、“晓”等组组词,就不会将这些字写成两横或右上加点(个别学生除外)的错字了,因为以上是各自的两个“家族”。另一种是音同或音近字,需要孩子们精确地明白字词的意思,才能正确地运用。比如“在”和“再”、“做”和“作”、“坐”和“座”、“哪”和“那”等字,采用“一字开花”的组词比赛,比比谁开的花最多、最好看,并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在词语情境中明白该字的用意。
3.口诀、字谜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所以探究学习方法来设计教学方案,是有效的教学行为。小学生最喜欢玩游戏,如果让学生编口诀、猜字谜,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特别开心。如:有只小羊被关在羊圈里,用剪刀剪掉了羊毛。学生猜了好久,最后,出示“南”字,并一边解说,一边用笔勾出笔画。即有只小羊被关在羊圈里(竖,横折钩),用剪刀(一横一撇)剪掉了羊毛(少了一横)。又如出现错误率很高的“游”字,教师可以让学生猜字:小孩子必须在成人的带领下,才能去方方的池塘里玩水、洗澡(打一字),即“游”字,还可以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一举两得。如果让学生给易错字创造性编个谜语,使同学们牢牢地记住该字,学生还会立刻开动脑筋,结果好谜语接连不断。学生能形象性地根据生活情景编谜语。如:有一个小朋友伸出手,五指并拢,放在眼睛前面,挡住强烈的太阳光。这个谜语是许多老师寻找记忆“暖”字方法的“救星”,因为谜底“暖”字在以往作业中出现错误率很高。总之,猜谜、编口诀的过程成了学生掌握难字的关键时刻,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好途径。
三、课后“错了不再错”———及时巩固
1.多感官参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小学一、二年级3572名儿童调查发现,错别字中,由于观察不精细,对整个字形只有模糊印象而出现的错字占88.21%。尽管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学生也通过比较,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知识相似或相近的特点干扰着原有的记忆,教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在作业本上依然会发现以前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复习巩固,让易错字不再重演在作业本上。教师适时将易错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并抄一抄(一般3次),并提醒学生某个字要特别注意。这种眼、嘴、手等多感官参与的复习,再加上分散多次地复习,是巩固生字、再次正确记忆、减少遗忘的好方法。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一边玩,一边学,再次巩固易错字,提高作业的质量。
2.游戏巩固。
每一个孩子都爱玩,每一个孩子都要快乐。如果有游戏陪伴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我们的生活该多么快乐呀!“丢手绢”是老少皆知,小孩特爱玩的游戏。其中的一项游戏规则是“被放手绢的人要是不知道被放了手绢,而被丢手绢的人捉到的话,他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在学生普遍性要写错一个字时,不妨用用丢手绢的规则,即提醒强调后要求学生不能出现错字,如果出错的话,该同学需表演一个节目。这个游戏一宣布,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把字形记得尤为深刻,结果一个班同学没有出现错字或出现一个两个。当然那出错的学生表演了节目,活跃了气氛,给自己一个警告,以后会更专心地学习。教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的书写也整洁美观多了,这样良好的作业质量为扫平错别字铺平了道路。
四、结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19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23
语文中的“语”是指语言,“语言”是指“口语”;“文”是指文字,“文字”是指“书面语”。 语文教学实际就是口头语言和文字训练的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重“文字”轻“语言”这一问题一直存在。针对这一现实,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用恰当而精炼的语言展开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给学生良好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语言教学。
一、运用好口语化语言
教学语言重在传递信息,重在交流沟通,因此口语化的语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总是出口成章,书生气十足,就会给师生之间的沟通带来障碍。这是因为小学生虽然有着丰富的口语交流经验,但很多的书面词汇他们并不理解,所以教师在跟小学生交流之时,就要注意灵活调整自己的语言,根据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情况与他们展开交流。另外,教师在讲课时还要注意根据教学进度,适度向学生展现一些书面词汇,促进他们对这些词汇的理解,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多向学生解释一些词的意思,尤其是学生主动询问是什么意思或表现出非常不理解的状态的时候,一般来说,经过口语化的解释,原来不明白的词汇也就容易理解了。而在平时的沟通中,自然的交流即可,尽量使双方都感觉放松和自然。
二、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语言训练
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除了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语言的熏陶之外,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语言训练,而且,研究发现,这种训练只有在学生自主、自愿、自发的情况下,才会发挥更好的效果。那么,怎么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语言训练呢?首先,激发学生对语言训练过程的兴趣,也就是让语言训练的过程有趣。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咏古诗、讲故事、做游戏等训练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备课,给学生安排一些能够让他们沉浸其中,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的自信。其次,有意鼓励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小学生思维能力强,常常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闪光,鼓励以读促思,是语言训练的途径之一。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进行主动学习,大胆去创新,去质疑,去发问。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没有任何压力地去思考和发现;打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接纳,产生一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信心,敢问、善问,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思考来解决问题,若解决不了,教师再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领学生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通过幽默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
课堂上教师适时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融洽师生关系,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当然,幽默是一种智慧,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加积淀,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所以,教师可以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学习其中的幽默智慧之道,在生活中有意加以训练,慢慢就会有显著的提升。当然也不要刻意强求幽默。在教学中,学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需要教师给予纠正,但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不会感觉到尴尬,同时又能发挥纠错的效果,让学生以后不会再犯。这种时候便是教师发挥幽默语言的时刻。比如,初学标点符号的学生总是无法自如运用,出现各种问题。一次作文课上,一个学生写的一段文字忘记了标上标点符号,该教师特意拿出来范读。在范读时,老师故意表现出自己被憋得无法呼吸的痛苦状。学生见状哄然大笑,但很快便明白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当然,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不可滥用幽默讽刺学生,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通过范读促进语言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章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可以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教学,由于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通读课文会有很大难度,所以范读是有必要的。在范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在跟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这种美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提升语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
五、运用好角色化语言
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以上所述的情况都不适合教学,因为我们教师教学时应考虑到接受对象是儿童,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是一种特殊的、专为教育儿童而准备的语言。记得在绥阳县洋川小学实习时上科学课的情形:当我在办公室里精心备课时,指导教师说:“这个班的学生上科学课时纪律特别差,整间教室闹哄哄的,你得抓紧前10分钟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我顿时傻了,明明40分钟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10分钟怎能完成?哎,怎样才能把学生闹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呢?对了,他们不是喜欢大人们用小孩的语言亲切地与之交谈吗?这种语言就是儿童化语言。因此,当我走上讲台时,就用关心、商量的语气问:“小朋友们,今天开心吗?想跟着老师一起观察脂肪、蛋白质、淀粉……存在于什么地方吗?”当学生们听到老师用小伙伴之间才有的这种语气时,都兴致勃勃地做出肯定回答,因此,我的这节课完成得很轻松,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一事例充分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很重要的,它是信息传递的载体,要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就得琢磨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其具有艺术魅力、感染力、号召力。我将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准确生动
语言准确,是指说话时遣词造句要恰如其分,并符合语法规则,不出病句,不要含混不清或模棱两可,如你看见一个人长得比别人胖,你就不能用“肥得想头猪”来打比方,而可用“你身体很棒”等来形容。语言生动,一方面是指讲话的声音要有抑扬顿挫,要根据所讲内容的不同要有高低快慢、轻重缓急之分。
二、风趣幽默
教师的语言不能干瘪瘪的、平淡无奇,在教学中适当穿插点谚语、谜语、儿歌、顺口溜和歇后语来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幽默是教育的助手,有时用幽默的方式说明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让人接受。“日和曰”“士和丑”“叉和又”这样的汉字在教学中可以这样:“日”对“曰”说:“你也该减肥了!”“士”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叉对又说:“你脸上那颗痣呢?什么时候整容的?”
三、简洁流畅
课堂时间是短暂而宝贵的,容不得老师长篇大论、唠唠叨叨地分析问题,阐述观点。因此,对待小学生,我们务必抓住重点,简洁明了地讲述。同时,有的老师边想边说,总喜欢用诸如“嗯、啊、这个”之类的口头禅,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教师要使自己的语言简洁流畅,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咬准字音,分清方言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别;
2. 说话时分清主次,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3. 语言要口语化、儿童话。
四、发人深思
教学语言有书面语、口头语和态势语之分.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将教师的教育活动比成是一个源泉,是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语言幽默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饱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不断提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一位教师的教学语言的好坏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展示.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首先,语言的重复罗嗦.小学数学教育的问题在于小孩子不能安静集中精神听讲思考,所以老师就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反复讲述,造成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倦怠感.老师不断的重复,会让课堂显得没有重点,杂乱无章,学生会无法抓住重点,学的非常吃力.其次是形象感不强,教学需要老师准备的充分,选取的例子合适.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老师要尽可能选择教室内可见的事物为例子.如果学习圆形,可以选篮球为例子就非常形象,但是如果老师说地球是圆的,大多数学生脑子里是没有印象的,也就难理解.最后,老师在讲课中要注意态势语的引导.不少小学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态势语较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不好.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变化,语言和手势永远没有新意,也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
二、小学数学教育语言作用
1.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标实行以来,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那么提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要有好的教学情境.小学的其他各科的教学活动需要和数学教育联系起来,通过趣味性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语言设置教学情境,如果语言教学进行的顺利的话,就更容易顺利设置教学情境.例如,描述性语言用的好,可以很好的描述数学中的图形、应用题等内容,减少学生的误解.
2.利于学生的理解
小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有限,有很多汉字词语不知道意思,这就需要语文和数学的相互补充,这恰好说明了小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像小学教学中的“无限循环小数”.究竟是如何不循环、如何无限的?小学生可能弄不明白,如果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互影响,小学数学教育需要老师通过学生的认识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育语言的提升策略
1.相关部门的有计划培养
在小学阶段,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搞好小学教育的语言,需要相关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如,小组内部的互相听课、评课,通过内部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同一地区的各个小学可以在教育局的统一调度下互相交流.教育部门还可以根据需要安排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培训讲座,甚至可以将教育的语言问题作为专门的讲座内容.还可以举办教学语言提升的比赛活动,以各种形式为小学数学教育的语言培养提供机会,借此给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
2.教师提升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
教学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小学数学老师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需要保证语言的简练、精确,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路.对课本中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理会.比较容易弄错的地方就要反复的解释,多举例子,让学生有反复的练习的时间.在课堂中,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时语言的艺术性.丰富形象的词汇能引起的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和当前的生活热点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
3.增加语言的幽默性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心理.小孩子喜欢被鼓励,所以,无论孩子的问题是否回答正确,我们都必须用一种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即使对孩子的批评也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如,在考试中有学生抄袭,老师如果说:“有些小朋友成了长颈鹿了.”这样,孩子就知道错了,减少了孩子被批评后产生的负面情绪.对不同层面的孩子要区别对待,课堂发言给予他们鼓励的语言,结合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这样更好的解答他们的疑问,引导他们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4.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行动(身动)体验是主要形式之一,通常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做”中得到丰富的体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趣味游戏、科学实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社会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多样方式,给学生更多实践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保持盎然的学习情绪,在亲身体验中得到满载的收获,体验的感悟、灵动的文字在学生的笔下汩汩流淌。如教学苏教版第九册习作2,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模仿例文,从动作与外形等方面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描摹观察体验。即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简单的画出动物的外形,介绍所画动物的特点。介绍时,可适当运用夸张、拟人与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与其他动物展开对比,突出特征。而后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动物的描写方法:描写动物外形等特征时,要注意由整体至部分、自上到下等顺序进行表达;还可以写写这种动物的各种习性状态,比如活动、吃食、休息、嬉戏等。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想想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该如何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欢之情。再引导同学们在观察体验、交流探讨的基础上自由选材,自主拟题,动笔成文。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写,也有整体构思与方法,写出的习作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二、心动体验,触动心灵
与行动体验相比,心动体验强调“思”,需要心理活动的参与,主要表现为想象训练、思维与逆向训练等等,从而引动学生丰富情感,开启学生无限思维,引发同学们头脑“风暴”,涌现万千思绪,给动笔写作奠定良好情感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手段设置逼真情境,给学生情感冲击与震撼,触动心灵,使其生成真实体验与感受,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而不是空话假话连篇。如组织“亲情测试”,引导孩子们明白“抉择”的内涵,感悟亲情与人生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拿出作文稿纸,提笔写出自己最爱的5个人,写之前可以慢慢想,想到这几个人时,会有怎样的感受涌上心头呢?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结果,简单说说与他们的故事等等。接着,让同学们划去1个最爱的人。这时,不少学生踌躇万分,难以下笔。再让他们逐步划掉,到一个都不剩。老师板书:失去这一切爱,并引导学生回顾与最爱的人的难忘点滴,体验这份“离别”,触动心灵,有的孩子还留下了伤心的泪水。教师顺势引导:刚才只是测试,你们最爱的五个人依旧在你们身边,想想那时候为何会哭呢?(稍停片刻)现在请提笔用文字记录之前发生的那—幕幕,自上课的第一刻起,老师讲了些什么,你们又是如何做的,当时有何感受与想法,其他同学又有何表现。面对最爱的人,当你们将其依次划去时,你在头脑中闪现了哪些故事与画面,请在另外一页稿纸上写下自己的心声。而后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心理体验与回忆“命名”,感悟抉择,感受“爱”。
三、想象体验,大胆创造
一、从文学价值角度体现儿童文学选文特色
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实际上具有基础性的审美功能。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比较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关注教科书选文的平衡性,充分体现文学审美功利性特点。所谓的功利性,实际上是指选文需要注重选择作品主旨的鲜明性,让学生更好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此外,选文还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个性发展相契合,通过简单的故事来体现人类的美好品德,让学生体味到生命的巨大力量以及自然人类的包容性、坚韧性。教师还需要注重作品选择的文学价值,注重典型文学人物的塑造,特别是针对高年级小学生,需要选择具有优秀性格人物的作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通过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心理成长,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与成人相比,小学生存在着特殊性,性格较为单纯,并没有形成成熟的身心,因此,文学作品人物对小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从个体价值角度体现儿童文学选文特色
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意识,实现学生知识视野的有效拓展。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实际上是通过想象来进行世界认知完善的,很多的儿童作品加入了大象的想象成分,因此,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的开放性。文学作品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由于生活环境局限性,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丰富的学习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文学作品来反映生活经验。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感悟来补充生活经验,发挥文学作品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引领作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获得愉悦感受,滋润读者灵魂,根据自身阅读思维来感受文学故事发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三、从社会价值角度体现儿童文学选文特色
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美德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对形成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重要作用,借助文学作品来实现传统美德的有效灌输和感染,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年级相对较高的学生可以增加科普类的作品阅读,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儿童故事,引导学生形成勤劳勇敢、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学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儿童文学选文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对提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坚持责任意识,将儿童文学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儿童作物阅读来感悟文学情感。教师需要从课本内容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性格发展特点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实现文学选文的详细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教师需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弥补课文中叙述内容、人物塑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注重教学多样性,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通过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结合来突出学科价值。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鸦鹊湖乡鸦鹊湖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潘中原
现代儿童为何要读文言文?我想其中的原因至少有三:1.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世代传承的主要载体。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炎黄子孙必须继承的无与伦比的瑰宝。因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文言文,并且力求读懂文言文。2.学习文言文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文言文语言简练,内涵丰富,许多文言名句格言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成语,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不仅可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改善和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3.学古文可以丰富人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让人明白许多深刻的哲理和基本的为人处世的礼仪,还能了解许多历史人物、史实、风俗、典故等文化知识。多读古诗文,就容易“知书达理”,其言谈举止就会显得温文尔雅。怎样指导现代儿童阅读文言文呢?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教学文言文,首先就是让学生读,一遍又一遍地读,一直要读到滚瓜烂熟。
这样一遍一遍机械地读,会抑制学生的兴趣,当然不能机械照搬。但我们必须懂得多读、反复读,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教师对“读”的指导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先是读正确,即帮助学生读准古文中难读字、生僻字的字音,扫除朗读的障碍;再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朗读,把文章读连贯读通顺,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文章的大意,把文章读成一个整体。其次,指导学生理解。古时候一些开明的塾师其实也反对儿童死记硬背,在蒙童熟读文章以后也重视逐词逐句串讲文意,称作“开讲”。塾师串讲的目的在于使蒙童理解和把握文意,并不在乎提高蒙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其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灌输为主。现代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提倡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教学。根据我的总结,小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对照课文中的注释理解文意。现在课文中编写的文言课文或供少年儿童阅读的文言读本一般都附有注释,充分利用好这些注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大部分难理解的词和句子(现在有些教材或课外读本中的文言文还给出了白话文大意,这样当然可以降低文言文阅读的障碍,但是这样的方式对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否有利,还值得研究)。二是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并“猜”出不理解的词与句子的意思,这是许多教师教学文言文时最常用的方法———猜读。所谓猜读,就是让孩子们联系前后文,猜一猜文中的词或句子是什么意思。与现代白话文不同,文言文中的用词大多为单音节词,而且古今字义也有不小的变化,但现代汉语毕竟是在文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词语中的许多双音节的语词与文言单音节的语词有着内在联系,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做一番深入思考,常常可以“猜”出大部分词语的意思,这种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阅读文言文奠定扎实的基础。三是不求甚解,其实这也是一种读文言文的非常实用的方法。现在不少教师教学文言诗文追求字字落实,在讲解字义句义上花费大量时间,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可嘉,却不一定值得肯定,因为花费的时间与收获不成比例。其实成年人阅读文言文,包括阅读文白相间的古白话文小说,也不是字字落实,句句解义。读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很简单,跳过去,说不定读到后面,突然就明白前面词句的意思了;即使全部读完还不懂也没啥关系,因为个别词句不理解并不影响对全篇(文)的理解。其实,我国古代典籍中解释不通或不能解释的词句大量存在,有些词句的解释专家们也众说纷纭、争论不断。比如,“易经”之“易”,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不同的解释,并不会动摇其经典的地位。
于丹解读《论语》之所以会受到部分专家的批评,就是因为对一些语段各家有不同的解读。陶渊明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效率,教师也可以少费许多口舌,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朗读背诵上。再次,指导学生熟练背诵。我听过不少教师讲解文言文课文,对文言文教学理解比较深刻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一般都设计有背诵环节,遗憾的是,往往由于没有时间匆匆而过,显得浮光掠影,远没有达到人人都能背诵的程度。古人读书必定是先能背诵,再讲意思,将背诵视作儿童学习文言文的第一要务。他们认为,儿童开始读文言文,对读的书可以不完全懂,但是读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贯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体的懂”,关键就在于熟练背诵,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现代人学习文言文注重理解,但忽视了背诵,对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形成以及今后阅读理解文言文,都是不利的。如果只是追求文章内容的理解,以便使文中故事走进学生的心里,达到思想道德教化的目的,那么学白话文课文效果会更好。读文言文的价值更在于熟悉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言表达形式,在于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从这一目标出发,那么小学文言文教学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解读可大大压缩,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背诵,最好能做到人人都能熟练地背诵。熟读成诵,是古代蒙童学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是否也应该成为现代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我认为,评价一堂文言文教学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这堂课给学生留下什么痕迹,具体说就是对学生今后阅读这一类作品是否能产生迁移。前几年浙江一位教师上的《猴王出世》引起很大的争议,这堂课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语言”这样一种阅读的方法,教学目标和意图非常明确。但是,我认为这一目标设计,过高估计了小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小学生读原版的古典名著,最大的困难是语言障碍,不少学生因为语言理解比较费劲就不读了,这样就始终不能走进经典。对大多数还没有接触或者刚刚开始接触古典名著的小学生而言,教一点如何“读懂”的方法策略似乎更有必要,因为流畅地阅读是基础,阅读时没有或少有语言理解的障碍,学生才可能喜欢去阅读。至于文言文的阅读欣赏,应该是在大量文言文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有这样一句话:“操千曲而后晓声,舞千剑而后识器。”文言语言欣赏必须以大量的文言文作品阅读以及相当的文学素养和认知水平为前提条件。因而,对文言作品的语言欣赏应是高中语文甚至是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我国传统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也是“止能讲其大义。若欲博综精研,可俟入大学堂后为之”(《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当下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教学的要求,也只是“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不要求对作品语言进行研读分析。如果以为学生通过一堂课欣赏了这样几个句子,以后就会这样去阅读古典文学作品,那就过于天真了。即使是作为成年人的语文教师,通过这样一堂课的训练,也未必就能独立欣赏文言作品的语言。
作者:吴忠豪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76-01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的知识获得与能力提升,真正把作文作为提升学生能力,发挥课堂效果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把作文当做任务来完成。真正实现学生作文练习和实践能力的结合,使作文教学更能凸显学生的地位和教学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作文练习来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更加注重发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真正的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在作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要从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出发,在作文题目确立和写作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语文的作文课堂更加能够具有时效性。
如何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作文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在生活中找寻写作的素材
真正的写作源自现实的生活,做好的写作素材不是通过想象完成的,而是真真切切的让学生观察现实的生活,通过描述生活,从而更好的感受生活。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把语文知识同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并学习更多的知识,把每一个词汇和成语,转变成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结合的知识构建,从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证语文作文课堂的高效,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
以“最喜欢的花”为例,首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每一种花的颜色,成长的各个阶段,花的变化,不同季节花的种类,然后可以鼓励学生到户外切实去感受自己喜欢的花,在学生描述花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喜好与近期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鼓励学生运用新词和新句,在短文写作中至少用2-3个比喻句、排比句或感叹句,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教师的写作要求的结合,能够改变过去学生写作无从下手的情况,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以后遇到对任务、植物和动物的描述,就能够信手拈来,在描述阶段完成后,应该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不仅能够学生有所思,有所写,也能够真正实现学生对知识学习和生活体验的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引导学生写作的方法,保证学生写作的质量。
二、在阅读和积累中修饰写作的素材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掌握的词语和汉字比较少,所以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差,对于作文的主旨表达不透彻。他们对于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比较模糊,词汇量比较匮乏,在小学生写作的初期,他们更多的不是≈苯颖泶铮而是依靠对范文的阅读和模仿,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课文,学生会对文章的整体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在阅读中也能够使学生的词汇量增加,写作方法增大,使他们的思想得到熏陶,让学生感受优秀作品的情怀。比如,通过品读李白的《赠汪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的桃花潭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感情,通过对比就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解读作者的作品。
要想让文章丰满起来,还要注重日常的积累,作文课堂的有效性不仅仅体现在作文课上,而是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因为小学生的识字数量和表达技巧是有限的,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强,所以可以鼓励学生准备一个阅读笔记,把他们每天独到的好的词句积累下来,在积累过程中,把不认识的词语进行标注,然后对它们进行系统的落实,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黑板报,每位学生轮流在黑板的一角写下自己的座右铭或名人名言,经过长久的积累,学生就会有基础知识的积累,从而能够对自己积累的素材进行修饰语润色。
三、在写作练习中成就素材
评价作文课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是否得到了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提升,而这些东西的实现效果都要通过学生的写作来表现出来,无论是对生活中写作素材的收集,还是通过阅读对素材的修饰与润色,都要看最终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何。所以,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写作,不要把作文的表达框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是能够结合每天所学课文的主旨以及近期学习的写作手法进行命题,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巩固课堂的理论知识。
例如在学习课文《一次比一次又进步》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在哪些事情上,自己是不断进步的,对自己不断进步的事情进行描述,对自己取得进步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对学生取得进步的方法进行总结,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让学生再列举一个自己近期的目标,通过写作来写出自己计划如何一次一次的去的进步,去实现自己的这一目标,通过祖儿在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动起笔来,还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够自主自觉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表达。
通过日常的写作练习,真正把作文落在日常的每一堂课上,这样不仅能够改变过去学生遇到写作课就扎耳挠腮,无从下手的情况,也能够充分利用写作课堂,提高写作课的效率,保证小学作文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小学的作文课堂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而且小学语文课堂的效果不仅仅会影响到教学的目标,还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奠基阶段,所以对于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结合当前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感受生活;通过阅读与积累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润色,最终将所有的积累运用在学生的写作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切实保证学生在作文课上有所得,还能够通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为以后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1相关概述
1.1小学语文
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性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大都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会小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等。
1.2时代背景
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的有效性是时展的要求。在国外有效教学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而发展至今学者普遍认为教育亦是科学,有方法可求,所以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方式来研究教学问题。国内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的有效性这块的研究也随着时间的演变而愈渐活跃,例如崔允教授的研究成果《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而当研究成为教育界内的趋势,新课程改革也大受其影响,要求让学生学习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强调实际性的作用,提倡一种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含量的提高则依赖教育,此外教育可以塑造人格,完善人的发展,所以课堂的有效性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2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
2.1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观念还是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教师依然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身的中心地位,这就与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相悖,他们采用的诸如填鸭式、灌输式及题海战术都不合时宜。
2.2有效性贯彻力度还不够
课堂是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在课堂的实践,充分加以利用。关于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个人认为贯彻力度还是远远不够。众所周知,我国的发展存在南北差异,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理念的更新速度快,硬件设施好,可以为课堂有效性提供较好的环境与保障。而落后地区则各方面都相较落后。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效贯彻合作、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寻求学习的快乐,经济条件好的教育机构可以很好落实,而落后地区则只能维持较短时间,很快就又变回原样。
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3.1转变观念,紧随时代
针对上文中所提及的问题,个人认为应该转变小学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且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对于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变化,虽然得到不少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和拥护,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师生关系仍然存在,例如之前借助互联网爆出来的新闻,就有关于学生学习任务重、老师体罚学生等。学习任务重,即表明目前仍有学生深受灌输式、填鸭式的荼毒。体罚学生一方面是教师的自身素养问题,更多的还是反映了当前学生与老师之间并未真正民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应该更务实地塑造个人人格,教师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而不是体罚等手段。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就应该多加耐心,而不是填鸭与灌输知识。基于小学生的年龄,个人认为学习次要,而乐趣才是最重要的,在课堂有效性的探索中,可以通过游戏等手段,一方面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国外学者表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能力更强。所以转变观念并增添新的教育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可以为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发挥实质作用。科技的发展,在带来一系列教育需求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提供了不少物资方面的保障,例如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繁荣。首先计算机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又符合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课件的形式还能将课堂变得生动。例如传统的纸质课文,是不具备声音、图像特质的,投影仪的使用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点。以写话为例,传统的课件只能为学生提供一张图片或是一段对话,而新的课件则可以用视频来加以反映,结合时代特征而赋予新的活力,让小学生更有兴趣自主学习。
3.2综合管理,贯彻落实
小学是教育的初始阶段,就从事该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整体实力来看,相比较于更高阶段的教师,其储备能力还是有限,所以要对课堂有效性提高,纯粹凭骨干和先锋是远远不够的,个人认为只有加强对教师的录用管理,才能较好地从源头进行革新。对此可以选择科班出身的人员优先录之,一方面接受专业教育的人,专业素养还是普遍过硬,且经过系统的学习,对新观念的接收能力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更好地对课堂有效性加以贯彻。就上文中所提及的问题而言,落后地区存在部分小学老师专业素养不够,所以他们沿用传统方式。对教师的管理,还应该有一定的综合考核,例如对教师的各方面成绩进行评定,再确定要不要让其再继续担任重要的职务,对上级部门的要求,也要做到在综合考量下坚定落实。
4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历来是国之大计,做好教育工作,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国家科技实力才有望得到质的飞跃,而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快速发展,对文化和科技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所以如何加强课堂有效性是有现实意义可言的。结合时代的发展,新型的教育方式应该要求以学生为主。构建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俞英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五都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2007,(Z1).
[2]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07,(4).
学好高中文言文,不是学生背诵几篇经典文言文就行的,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学目的。一方面,教师应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另一方面,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加强课前预习,重视文言文的朗读,主动学习,注重积累。
一、教师的有效教学
高中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扮演好主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工作。
1.注重课前准备
高中文言文教学非常不易,所以教师必须注重细节,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同时,教师还要翻阅相关资料,补充课外文言文的知识点。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学这篇文言文的目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滕王阁序》堪称其中的经典,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笔者把掌握字的释义、基本的句式、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够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句等确立为教学目的。
当然,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就应及时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加完善,使教学顺利进行。
2.注重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是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最佳的教学方法、最佳的教学形式来实施教学,利用巧妙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被文言文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古代的一员大将,有两国强兵来袭,你会选择什么策略来退他人之师?是像张飞一样喝退强敌,还是坐以待毙?”这个问题成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待学生发言完毕之后,笔者趁机说:“姜还是老的辣啊。在当时,一位老叟,不费一兵一卒,智退两国熊兵。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知道他是用什么计策来退兵的吗?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看看烛之武老人是如何做到的,他有何高明之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被烛之武的智慧所吸引,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全神贯注地跟随笔者的思路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二、教师的有效引导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工作。
1.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可见其的重要性。因为高中文言文中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句子,其中有些词有多种释义,甚至一个字都有十几种解释。如果学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难以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思路,难以适应教学节奏,以至于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告诉学生预习的重点,对于学生自己不能独立理解的知识点,应做上标记,以便于课堂上向教师提问。
2.引导学生朗读
文言文是文章的一种形式,反复阅读,能掌握其含义,正如古人所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效的阅读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情感。即使学生对文中晦涩的句子不甚了解,但由于对全文有了整体了解,所以也能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感知其精妙之处。因此,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言文,确保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后复习中都能进行有效阅读,以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