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媒体技术学范文

数字媒体技术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媒体技术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媒体技术学

第1篇

关键字: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核心素养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核心素养载体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离不开作为指导性纲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改革也将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而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而言,是以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定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应用型数字媒体技术(简称数媒)专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整体教学体系中,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升华,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拓展对学生的自主和创新培养尤为重要[2]。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剖析了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湖南女子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实际情况,对实践课程体系与模式进行了研究。

1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二级学科,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艺术专业的相结合的跨学科专业。一部分课程是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艺术专业的与数字媒体相关性较大的课程,一部分是与传媒类相关性较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素养要求的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特别是平面设计技术、动画技术、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等相关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也应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数字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趋势,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多元化的需求。经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以下现实问题。在培养模式上,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更注重理论课程教学,对数字媒体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学习要求相对较高,专业教学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大多课程内容依靠课堂授课的方式完成。在交叉学科的融合方面,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不够深入,各学科相关的内容还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导致学生在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方面没有明确的主线,即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在实践教学方面,传统数字媒体主要以课内实践与集中实践为主,对于自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不利于创新素养的提高,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从而出现了校园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实践的内涵与必要性

改革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最终具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既是专业发展的需要,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1实践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层次化的实践课程体系是新媒体应用发展下的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的核心之一。一个完备的实践课程体系,不仅要兼顾基础性知识的培养,还要兼顾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生专项技能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单一的课程模型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要。如果学生仅仅以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仅以完成课程实践为目标,一方面不能好地融合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不利于提高专业的专项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将难以满足现在社会对数字媒体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立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岗位职业的要求。

2.2专业培养方向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科交叉性,使得国内外不同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有所区别,对应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如美国哈佛大学数字媒体方向的硕士学位,主要开设计算机技术方向的视觉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类课程[3]。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数字媒体相关的电脑动画系,以动画技术为主要方向,重点培养动画制作和数字艺术方面的人才[3]。国内的浙江大学的数字媒体方向专业主要培养动画和游戏等方面的人才。如福建师范大学的数媒专业不仅培养游戏设计和动画创作等方面的人才,还在影视后期制作方向有所发展[4]。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各不相同。此外,不同学校师资情况、学生的性别结构、学生的生源情况也所区别。基于此,制定适合学校以及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2.3专业实践技能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来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基本目标。专业实践技能是本专业相关岗位的考核内容,与就业情况息息相关。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与“专业实践技能”混为一谈,没有突出和强调培养过程中的专业实践操作,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单一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2.4自主创新实践

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结合一定的创新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应地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是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拓展和延伸。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以形成适应当代终身发展的关键品质。因此,创新培养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

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重构与人才培养

3.1层次化的实践课程体系重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层次化的实践课体系,可以逐步、进阶式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重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专业方向集中实训、创新实践和综合实践四大部分构成。课内实践是对理论课程的辅助,能从实践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专业方向集中实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项技能,是对专业方向技能的强化。创新实践是对专业教学实践的补充和延伸,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3.2多元的专业培养方向

本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均为女生,因此,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方向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本院制定了适合女性发展的数字动画技术与影视后期制作两个专业发展方向,并为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了课程群。如数字动画技术方向包括二维动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课程,影视后期制作方向包括音视频处理、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等课程。大一、大二以基础素质培养培养为主,包括全校性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必修课。从大三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方向。多元的专业培养方向,一方面顺应了女生的特色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特定的方向上更专业。

3.3多模式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

多种模式结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是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培养环节,主要包括校内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学校通过与校外同行业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可以通过引入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进校讲学,或者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使学生能直接与岗位工作无缝对接。此外,学生也可以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实习熟悉工作环境,锻炼实践能力,毕业后可以选择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实现就业的无缝连接。多模式的培养结构,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升专业知识,有助于专业实践技能贴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更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3.4多样化的创新活动

在重构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包含了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实践学分,通过完成创新实践学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活动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参与到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去。实践创新活动可包括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专业资格等级考试、或作品、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类型的活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通过校级或省级实训平台进行申报,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申报,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创新性国家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学科竞赛以专业学科竞赛为主,其他类型竞赛为辅,可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等级别。科学竞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专业资格等级考试可以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专业水平。其他的活动如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自身的素养,加深对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认知,从而引导今后的职业规划。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

科技的蓬勃发展将人们带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以此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数字媒体也为人们的相互沟通提供了更丰富的传播载体和表现形式,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也对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能面向社会、满足市场需要的现代设计人才。

1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影响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络技术、无线数字通信技术的成熟发展、相互融合与及快速普及,使数字媒体技术快速兴起,逐步成为主流,为人们提供高速、海量的信息和交流平台,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生产甚至是思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正步入数字时代,如今,传统计算机、新兴数字家电以及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型便携数码产品或利用传统网线或利用无线数字通信技术接入了互联网络实现了相互连接,使这些终端设备能将文本、图像、视频、声音等多元化交互式信息高效、快速、直观的传递给用户,创造了全新的互动性强、方便快捷、彰显个性、更具人性化的交流方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数码设备更是受到人们的追捧,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无论是日常办公、信息查询、交流互动或是娱乐休闲,都能通过各种视听效果进行展现,表达直观明了而且富有人性化,在人们获取所需信息的同时也极大的满足了感官上的需求。

数字媒体已将传统的平面印刷媒体、广播电视、电子出版、数字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了融合,时代的发展也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通过纸质来表现的图文信息逐渐转变成数字文件在各种电子设备上进行表现,人流密集区域出现的各种多媒体电子显示屏、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车载多媒体设备、各家各户的数字化家电设备、人们手中的便携数码设备等都是新的交流平台。目前,传统平面印刷媒体仍然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数字媒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纷纷为自己旗下的产品发行了适合网络传播或适合在各类型电子设备上阅读的电子版产品以增强竞争力,比如,美国知名杂志《新闻周刊》(Newsweek)于2012年12月31日推出它的最后一期印刷版,从2013年开始,《新闻周刊》将只发行数字版,新型的数字版杂志将基于用户订购的模式,通过便携式移动设备和网页的电子阅读工具进行,来服务于广大读者,《新闻周刊》于1933年2月17日开始发行,有着80年的印刷历史,然而,随着互联网络及数字媒体逐渐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量的美国传统报纸和杂志都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影响力大不如前,印刷出版和发行行业正面临着时展带来的挑战。

载体的变化是单一媒体到多媒体的跨越和延伸,未来甚至会出现更具互动性的交互式广告,使用户更能直观的了解、体验商品,这需要设计人员掌握多种学科知识,甚至需要涉及到传统艺术设计没有涉及的一些知识层面,并能对不同的知识进行融合及交叉运用,因此,社会的需要也推进了专业教学的不断改革,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2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教学

计算机软硬件的普及和发展为传统的艺术设计提供了许多便捷,也拓展了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在给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革新的同时也在艺术与科技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这个阶段,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也随之发生了革新,到如今,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范围正日趋增大,它所带来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也更新颖、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未来可能出现的交互式广告等设计展现方式,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融合发展,这也对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所需的人才不仅需要熟悉各类设计学科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1现阶段艺术设计教学的状态

我所在的贺州学院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开设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办学过程中,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直都在进行不断的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完善,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化、市场化的专业就业环境,我院一直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特色教学模式。在教学方面,为避免“重艺轻技”,一方面在校内注重学生的传统动手能力培养和专业设计软件的学习训练,一方面通过参加比赛、举办设计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各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资源,进行设计实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通过专业进修、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广告公司锻炼来加强实践能力,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始终与社会需求接轨,一方面探索利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教学理念,不定期邀请企业专业设计师到校开展讲座、授课等方式进行交流,以增强人才的社会竞争力。然而,在面对数字媒体领域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教学探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解决。

2.2数字媒体技术影响下的艺术设计教学探索

未来的用户更多的是进行交互式互动体验,要应对未来设计市场的需求,需要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进行相互融合,交叉互补,然而现有教学体系中,各个院系作为基本教学单位,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都比较缺乏,虽然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有艺术基础课程,艺术专业的学生也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但都是浅接触,效果仍然不够理想,还算不上优势互补。

现代设计教育从“包豪斯”开始就一直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如今的“技术”已不再是单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艺术设计教学理念需要通过创新来适应数字媒体艺术这一新领域、新学科的发展,艺术设计教学所需要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艺术设计素养,还要能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知识,这也决定了只有积极探索交叉学科发展、加强校企互补、建立复合型教师团队开展科研的产学研教学模式,才有可能使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呈现出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特色,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结语

未来的设计创意产业更多的是转化为虚拟的数字信息通过网络进行表现,面对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各高校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利用各种优势与特色进行互补教学。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沟通融合是必然之势。

参考文献:

[1] 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2]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媒体技术;艺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74-01

对于数字媒体的定义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有的专家说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和艺术的结合,有的学者说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通过数字化的呈现。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数字化

数字媒体包涵人、内容、技术、应用。[1](p4)从概念上说,所谓“数字化”就是将信息模式化,变为可度量的信息数字、理论数据,以此为基石建立起一种模型,形成系列二进制的代码在计算机内部进行处理。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语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艺术创作已将数字影像作为自身的特有语言。这种数字化艺术语言的形成与计算机技术及艺术、虚拟生活场景技术及艺术、网络技术及艺术、远程通信技术及艺术等多种艺术和技术元素密切相关。计算机艺术的重要特征是它的非物质性,这种非物质性来自它的数据库,这是计算机艺术中的“数字主义”。这里所说的“数字主义”不仅仅存在于计算机艺术中,而且还极为普遍地存在于一切网络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其他数字化的艺术样式之中。比特作为最小的原子而存在,它是迄今最小的信息单位。比特之间能很快地相互牵手,可以被复制出N个比特,也可以同时或间隔出现。所有的信息包括文本数据、图像、声响等的结合形成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作为桥梁的过渡的词汇定义,说白了它只不过是比特的重复混编而已。能够从更为宽广的视点去分析信息的数字化和艺术化的是数字媒体。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新面貌

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在实现艺术创作的高效进程的同时,创造和展现出了更多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新奇视觉效果与艺术面貌。艺术创作的数字化带来的是各种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了各类艺术语言的统一性和百花齐放。在数字媒体艺术的领域里,科学、计算机技术、多种媒体、各类艺术等方面得到了开拓性探索和创意性陈述。从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语言状态来看,至少运用了数字化处理、网络传输、生物工程等;同时,这种多元化的表现手段远远超过了传统艺术相对单调的艺术语汇,适应了现代艺术家们表达更为丰富、复杂的审美意识的需要,也满足了欣赏者更为多样化的审美趣味。艺术创造借助数字技术使作品成为集看、听、互动于一身的综合性文本,实现了多种媒体、多种文化、多种技术和多种艺术特色的交织融合,呈现全新的人文内涵与美学精神。

数字影像是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纸张的品质对影像分辨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数字媒体能够到达150线(150LinesPerInch)以上的网线数品质,以确保印刷品的图文印刷质量。

三、现代数字媒体艺术与科学技术

现代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和表达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而传统艺术往往是手工人为的技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数字媒体艺术产生,同时计算机技术与产业日新月异的局面推动着数字媒体艺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长而成长。从实质上讲,数字媒体艺术最根源的部分是科技。可以说软件开发、程序设计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的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媒体艺术家不需要掌握这些语言。对于编程设计、动画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家都需要懂得。同样的道理,若要从事电子及网络游戏设计,必须要了解C++、VB和JAVA语言。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说是“技术的艺术性”或“艺术的技术化”。[2](P3)

四、结论

数字媒体艺术语言产生的基础是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而数字媒体艺术的成长更依靠于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进步。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就没有数字媒体艺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体验到的美好经验。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3](P110)

参考文献:

[1]希尔曼.数字媒体技术与运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虎.数字媒体艺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4篇

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校企合作,构建以数字化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课程、企业文化为突破口,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主线,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建设为核心,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师讲义、课件、企业文化理念、教学和顶岗实习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等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并将整合的资源有机地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参考资源。

1、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和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技术也在这场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普及的风暴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无论对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还是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1 专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高职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时间较短,很短时间内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上不可能有非常完善的成就。因此,从适应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时展的需要,从促进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来说,都迫切要求强化数字化的课程与专业拓展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意识,注重平时的资源的建设和积累,提升整体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的能力。

1.2 师生互动教学的需要

师生在数字化平台上交流教学内容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方法进行教与学的全新尝试,它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之一。完善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知识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校企合作的需要

良好的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合格人才的必需手段。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立给校企双方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企业参与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反映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知识数据库的可持续更新发展提供了生命力保障。

1.4 数字化学习的需要

随着第五媒体――手机媒体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变成了人们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给移动学习带来的有效的学习资源。强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的媒体化研究利于拓宽数字学习的范畴,实现大教育、大职教的理念。

1.5 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提升高职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满足市场对于高职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方式,而构建高职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当今时代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强化数字媒体实验室数字资源的建设,从而使学生能接受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的良好训练,培养其具有独立工作和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2、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原则

2.1 自主性学习的原则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普及和发展,媒体教学已经传统纸制资源补充,它的优点是生动趣味性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更适合自学,同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着力提供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的资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自己学习的进度和计划进行自主学习,

2.2 互动性教学的原则

高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环境,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点。因此,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尤其是在进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上要注重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同步或者异步的交流手段,如:BBS、Email、在线聊天室、在线会议系统、在线交流系统等,以便教学双方更好的进行互动。

2.3 平台化教学的原则

互联网时代更多的学习者在线学习方式都是通过相关的教学平台,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也如此,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达到教学计划合理监控化、教学组织合理实施化,师生教学互动化、教学管理全程化、评价体系完善化的目的。

2.4 职业性与技能性合一的原则

高职培养的学生以职业性和技能性为主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现代化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影视编辑技术,提供一个完善的有关数字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的实验环境,为影视视听语言、平面广告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应用、电视摄像技术、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视觉文化、数字音视频处理、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电视节目编导制作、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技及后期合成、数字摄影等相关课程提供完善的学习条件。从而使学生能接受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的良好训练,培养其具有独立工作和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2.5 因材施教原则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总体上是在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融合艺术设计类和人文类专业的特点来实施。在教学内容素材建设方面,需要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有主干课程的教学课件和数字化教学参考资料、教师上课的视频资料等,还可以将学生的艺术设计作业和作品进行收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数字化共建共享、因材施教的特色。教学形式上也集结了互联网交互式、个性化、增值服务特色。如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3、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3.1 注重校企合作

在资源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纽带作用,广泛进行资源的采集,资源获得途径有:自主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而与企业合作开发主要是通过在专业建设中产学合作的方式,双方不断进行资源的交流与互动,然后由专业教学团队策划,引进企业实际应用的情境、设备、工艺、技术等应用实例,进而转换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供教学使用。当然,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行设计、数据商购买、网络收集及其他途径,建设相关的教学资源。

3.2 注重平台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平台的建设有一个资源积累和推广使用的过程,它的建设应是动态建设与管理、日常教学与维护、资源共享与评价、教学督导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支撑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通,根据学院教学需要可分别设置使用者的权限以达到教学管理需求。目前各学院教学资源的平台基本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素材的采集、教学资源的集成、教学资源的与应用。根据使用对象对资源的需求与权限的不同,资源平台可为本专业和同专业的其他高职院校通过校际网提供资源共享。

3.3 精品课程开发

精品课程是以课程标准(或课程教学大纲)为出发点,体现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基本要求,将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集成,并通过课程网站,精品课程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及特色等方面展示出课程建设成果,同时,为教师同行提供教学帮助,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目前数字媒体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是主干课程的建设,类同于省市、国家级各个层而的精品课程,提供给学生完整的课程资源。

3.4 学生互动社区

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多种通信机制与交流手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活动是否发生、如何进行完全是由学习者根据自己学习需要而定,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互动交流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交互活动具有间接性、隐蔽性,与他人的交互活动多数是通过人――机――人的方式发生的,交流过程中不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往往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图表等符号实现。学习者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阅读下载网上信息或调用网络学习软件来进行学习交互活动,从而有效实现个别化教学。

3.5 教师交流平台与共享

为专业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多媒体网络。在校园网内增设专业服务器,实现网络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等,为教师备课、评课以及教务部门的数字化教学管理提供基础平台。该平台可以有效实现教学过程的全程化参与以及教研活动的交流,并能通过广域网络或连接到互联网实现校园之间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它也是我校校园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6 教学资源的积累与链接

链接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专业的相关资源,有利于拓宽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促进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同时也为学生更好的把握专业的动态提供良好的途径。

4、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应用

4.1 学生社区

重点建设日常作业提交子系统、资源链接系统、摄影作品展示系统、学生优秀影视作品评价系统、课程评估系统、在线学习系统、毕业设计、专业课程;课程成绩管理子系统;主干课程作业批改系统;毕业设计;动画作品提交与展示系统;实践教学视频点播系统等。

4.2 教师教学资源建设平台

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相结合,并以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据,构建资源库的框架;资源库平台应易用、可扩展、可共享,包含教学资源素材的采集、资源的组织与集成、资源的与应用三个层面。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涵盖集资源库的动态建设与管理、日常教学活动支持、资源共享与展示、资源建设质量评价以及教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支撑平台建设。主要建设:

课程系统在线:课程的各类详细报表,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出勤、学习、评价信息,课程的教学进度以及具体内容,为师生学习和评价提供依据;

在线学习与测试: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试题的编辑,包含各种题型,要充分满足日常的课程考核;

多媒体演播室:支持在线制作,增强多媒体支持功能,可以利用文字、图片、动画、影音等格式制作,并通过在线或者下载播放,轻松实现教师课件制作和学生作品的展示。

即时交流:支持在线交流讨论,可在模块下进行一对一以及一对多的即时交流;

职业技能证书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职业技能标准编制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利用系统为完成课程的学生发放标准化的结业电子证书;

专业平台拓展:平台设计引入插件技术,定义应用系统的接口技术,应用系统只需要按照接口进行安装接入即可扩展平台功能,满足不断拓展的专业教学需要。

4.3 精品课程的共享

与兄弟院校共享数字媒体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落实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料、课件、网络教材、特色教学资料、作品展示、教学视频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4 师生共建平台

通过开展视频点播、BBS、建立虚拟社区、在线交流系统、制作主题资源包等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建立数字媒体专业教研室、丰富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专题视频、教学视频、学生视频作品等。同时师生参与共同建设数字媒体专业网站,展示本专业教学科研动态、企业发展动态,对网站积极进行专业化的设计与整合,发挥技术与艺术优势,展现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特色。

5、结语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刚发展起来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培养优秀的技术型高端人才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要建设完善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强强联合,它避免了各校教学资源建设中各自为政、封闭式的建设弊端,也包容了不同地区学校的个性特征,使建成的资源库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为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同时积极采用云技术手段,实现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将会使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得更加科学而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占元在京出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 .

[2]耿卫东,彭韧,李晓.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6).

第5篇

    术的普及和深入,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迫切。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楼宇视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对信息数字化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各种数字设计、媒体制作和传播等有关的工作。据相关专家估计,未来3至5年内,数字媒体产业将成为全国IT和娱乐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数字媒体人才的缺口将达到每年15万人左右,随着产业发展,未来10年的人才缺口会更大。数字媒体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技工学校开设和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以下思考,希望引起共同的探讨。

    一、创意产业的崛起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产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数字媒体技术正是根据数字媒体创意设计,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等技术为支撑,主要研究图、文、音、像等数字媒体的捕获、处理、存储、传播、运营管理、再现各个环节相关的技术,使抽象的信息或创意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数字媒体作品。

    美、日等国都把大力推进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美国权威统计机构“Dun&Bradstreet”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数字媒体产业在美国已发展成重要的支柱产业。以电影工业和电脑软件席卷全球的美国内容产业(包括数字媒体内容)每年营收4000亿美元,占GDP的4%。在时代华纳、迪士尼等传媒产业巨头的引导下,西方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数字媒体产业市场。日本是世界上数字媒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数字媒体产业中的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等产值是钢铁产业的两倍,成为日本目前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新加坡政府提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将数字媒体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大力发展以文化艺术、设计和媒体为主的创意产业。

    从我国的情况看,中国正进入数字媒体快速增长时期,中国数字媒体的相关产业,即影视、动漫、游戏、电子出版等已蓄势待发,数字文化、数字艺术促进了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怀进鹏教授表示,数字媒体产业链长,规模巨大。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极为迅猛,已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亮点,前景十分广阔。以上海为例, 2010年,上海数字媒体产品及技术服务的总产值达1000亿元,而在未来5年内,上海数字媒体人才缺口达12万人。目前上海数字媒体领域的从业人员只有2万余人。由此可见,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这就为技工学校开设和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提供了机遇。

    二、技工学校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就广东省技工学校的近年的计算机类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都开设有与数字媒体内容相关的动画制作、广告设计、多媒体影视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于2007年开设了计算机及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方向),率先吹响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口号,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于2010年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在2011年开设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数字视频拍摄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数字影音后期制作)两个专业。

    有部分教师可能会觉得,既然目前大多数技工学校都开设了动画、广告、网络技术等专业,让学生进行有效整合不就完成数字媒体专业的所有内容了吗,为什么还要单独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呢?殊不知,数字媒体技术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培养从事计算机技术出发,需要掌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并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综合性专业,因此与单一性专业对比而言往往具备更多的要求。

    众所周知,技工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非常明确,开设专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的技能人才。回顾历史,技工学校都能够及时抓住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专业的开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三、技工学校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些思考。

    数  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在我国刚刚兴起,其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也因为初级阶段,就当前的教育环境、教育模式来看,大力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显得不那么成熟,技工教育人还要在以下方面做一些努力。 (一)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为基础建设专业。 首先必须掌握社会对数字媒体作品制作人才的需求情况,对培养方向和目标做一个

    明确。技工学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数字媒体技术涉及的职业工种较多,是以数字信息媒体获取处理为主还是以数字媒体的存储传播为主?是强调数字媒体再现还是内容安全管理?依笔者之见,技工学校应该突出强调操作技能,在数字媒体技术方面应开设数字化媒体制作技术方面的专业,如数字图形信息获取(含人机交互技术)、数字音视频处理、数据压缩存储等,与此同时,要注意同步交叉结合专业前沿技术,如虚拟现实、人机交互、三维显示等技术。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科学规划,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编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也可以联系企业一起对计划和大纲进行修改,以使培养的学生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如针对媒体制作公司的要求,应设置非线性编辑、特效特技处理等课程,通过平时的强化实操,让学生能充分掌握日后工作中的基本操作技能。若能充分使用“项目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更佳,教师授课过程中强调案例的重要性,并通过一定的课时量来完成一些小的项目,在学期末完成大一点的项目,以公司项目流程进行管理,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适应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效的数字媒体教学团队。

    技工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此,师资水平是摆在专业建设面前的头等问题。技工教育重视生产实习教学,生产实习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恰恰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在学生实操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因此,需要实习指导教师予以跟进,方能产生良好效果。这也就要求,在理论教师到位的同时,本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也要担当起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技工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起步不久,专业教师异常缺乏。大部分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往往擅长于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缺乏数字媒体作品制作的实践经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突显了师资培训的重要性。而师资培训不能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上,更应该注重实操能力的学习。如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数字媒体作品的项目制作,使教师对作品每个制作环节深刻了解和掌握。专业教师只有不断跟进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步伐,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成就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目标。

    (三)以技能比赛促进学生进步,推动教学发展。

    完成一个媒体作品,对制作人的要求很高,手脑并用的能力、视听觉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在制作作品时,要求注意力集中,能够准确进行捕捉、合成等综合操作。因此,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就要花大力气进行思维反应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训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并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比赛是检验技工教育成果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看到,历年来进行的各项专业技能比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专业教学,促进了专业发展,对于一个以操作性为主的专业来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更要以比赛为平台,不但锻炼自身的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检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继而推动教学发展。

    数字引领时代,媒体传播未来! 技工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开设和进一步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 刘清堂,陈迪.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惠芬.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性质及学生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引言: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众多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进行了应用,保障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其中,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来讲,主要采用的是信息化教学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进行全面性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使得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被重新进行设计,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众多新型高素质、高效率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

时代的发展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在增强。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来讲,它在新的形势下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方式、艺术类课程知识来进行融合性的教学,最终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实践类型应用人才。原因在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与艺术类课程需要进行有效融合,使得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内容获得丰富。但是,许多学校以及众多的教师没有开展好这种融合性的教学,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自主性,培养自己的才干和素养,使得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新型复合数字媒体人才[1]。

二、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2.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需要应用有效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使得学习的质量和水平获得提高,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打好基础。比如:我们以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中的《版式设计》为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将众多的课程元素融入到《版式设计》学习中,使得学生不断对于其中的知识进行学习、探究、拓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品味,使得他们充分对于这些资源内容进行积累,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渐渐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版式设计》中知识的实践化应用。同时,良好实践化设计比赛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将会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定期举办有关方面的比赛,使得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提高自身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综合素质[2]。

2.2优化教学的方法

对于教师来讲,需要应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最终使得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具体来讲,第一,有效的应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展好微课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应用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才干。比如:我们以PPT的设计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教师应用以上的方式可以对于PPT设计中的风格、样式、首页、页面之间衔接的特点等进行有效性展现,如:设计的形式法则、编排设计的特点、视觉的流程等进行有效性展示,使得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实践化学习。这种方式的应用易于学生理解、学习和沟通,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前到后、从简单到容易进行有计划的学习。第二,教师需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有效性学习,增强对于学习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实践化应用。

2.3调整课程的目标

教师需要对于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比如:充分的结合众多的实践例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如:我们同样以版式设计课程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教师可以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方式将众多的影视剧和动漫作品作为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思考、然后进行这些素材的有效性版式设计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化设计质量和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这种实践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性巩固,提高教学的效果,充分实现新型的教学目标,即培养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实践化人才。结论: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探索,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剑.高职数字媒体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119-120.

第7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0.引言

2003年,浙江大学在国内首次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后,国内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纷纷开设了该专业,其中有些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软件工程专业设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如浙江大学、江南大学),有些是从艺术专业中分离出该专业(如中国传媒大学),而有些则依托自身在通信领域的优势开办该专业(如北京邮电大学)。这些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均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但他们的侧重点不完全一致,工科院校强调“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而艺术类院校则强调“以艺术为主技术为辅”,这就造成了目前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明确。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影视艺术技术专业从电气信息类下分离出来成为新目录中计算机类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并规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新目录进一步规范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性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培养的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应该具备什么样能力,并要求在加强学生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强调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为此,在专业建设与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提高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合理地开展实践、实训活动,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参与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制订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也要合理地安排实践与实训活动,这些对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条件,让学生在掌握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实训机会,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结合江南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近几年的办学历程,笔者以为,要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创新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合格高校毕业生的根本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结合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和自身条件,从市场和企业需求出发,面向社会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课程的设置要做到按需设置,在保证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能适度调整,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既掌握基本技能又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仅靠一门或几门课程所能奏效的,而要靠全部专业课程来协调和补充。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成败。根据江南大学目前的专业优势,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加强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同时强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教学模式,以体现“艺工结合”的办学特色。

为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将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实践性环节以及素质教育等6大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外语与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一些能体现专业特色的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课程,包括一些艺术类课程,实现学科交叉与渗透;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一些专业拓展性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打下基础;集中实践性环节安排在短学期(每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主要是针对已学过的课程而开设的综合应用与设计类课程,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应用能力,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化。

在课程的建设与执行方面,除通识教育课程外,对其他课程根据设置、知识点、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等采用课程链和课程群的方式进行,主要分为以下5大课程群:

(1)艺术类课程:素描、色彩与综合构成、艺术设计概论、平面设计、场景设计与表现、数字摄影与摄像及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

(2)程序与算法类:离散数学、程序设计I(c)、程序设计II、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面向对象技术与语言C++、Java与对象分布技术、脚本编程技术、计算理论及云计算技术等。

(3)系统与硬件类:数字媒体技术概论、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汇编与接口、数据采集技术、数字视音频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及人工智能。

(4)图形图像及应用类: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高级图形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技术、流媒体开发技术、信息可视化、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在线互动媒体技术、XML技术、数字安全技术及计算机前沿技术讲座。

(5)网络与动画游戏类: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与网络传播、动画原理与设计、动画动力学与运动学、计算机动画编程技术、移动媒体游戏设计及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

在以上课程体系中,要求各课程群内的课程相关性较强并相互依托,而群间的课程相对独立。通过对各课程群课程的设置、各课程的知识点与学分分配以及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等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加强不同课程间的衔接与协调,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教学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按课程群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既可以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它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创新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能提高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加深、提高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课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实践课程的监督与管理;编写并适时修改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及能力,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型实验的试验。

(2)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实训,做好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在校内,结合数字媒体学院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除平时课程的实验教学外,利用短学期(每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主要涉及面向对象课程设计、人机交互课程设计、三维建模、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互动媒体课程设计、网络游戏课程设计等。由专业指导教师布置课程的设计内容,要求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完成,最终以大作业或作品的形式提供成果,并评定成绩。通过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校外,我们联合企业建立多个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真实的实践环境。实训期间,学生顶岗培训,并要求企业指定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实训期间的技能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指导。通过实训,不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规守纪、团队协作、市场竞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3)以项目为驱动,促进学生介入科研活动。以讨论式教学、研究式学习、项目团队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学术观点和思想的交锋,追踪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前沿,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结合国家、省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项目的形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在组建学生项目团队时,要求团队成员中既要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也要有艺术专业的学生,以真正体现“艺工”结合的培养宗旨。这几年的经验表明,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爱好及其学习激情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了解专业发展前沿的同时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为以后从事数字媒体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与监督工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它有着任何课堂教学或教学实习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必须制订完善的规范与标准,并对整个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我们将整个过程分为毕业生动员、学生选题、教师指导、质量监控以及评阅答辩等,时间从每年12月开始到次年的6月。指导教师由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根据专业要求及从事的科研工作每位指导教师确定题目,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向选择;学生选题后由指导教师下达具体的任务,系部组织学生开题;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对学生的工作进程进行监控;严把毕业答辩关。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促进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5)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社会对专业的需求,聘请国内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和主题讲座。学术专家可以就专业现状、发展方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本科生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科学研究的兴趣;行业专家则介绍一些新兴产业的相关信息和发展现状,结合行业进行一些技术培训,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信息技术竞赛等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努力追求梦想、迎接挑战,同时营造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更加良好学风的形成。

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要不断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通过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加强实验、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校企、校所之间的合作,做好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推进讨论式教学、研究式学习、项目团队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

第8篇

学生音乐素质的现状

在教学中发现,该专业的学生多数具有美术及绘画能力或其他艺术类特长,因此他们对于专业学习中的图像、视频的设计往往都比较重视,一般能够制作出较理想的数字图像或画面。但对他们来说,进行声音方面的设计与制作就没那么容易了。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声音是数字媒体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他们对影视作品中声音的了解却只局限于一些歌曲本身,对作品中其他音乐元素、音响效果及声音类型特点等更深层次的东西不甚了解,针对不同类型的声音效果应配合何种风格的多媒体作品也知之甚少,这就造成了他们并不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风格、时代、地域等因素来考虑声音效果在媒体中的表现特点。可见,学生的音乐素质的确不容乐观。

同时注意到,一部分学生也具有音乐特长(如唱歌、器乐等),他们能够流畅地演奏某种乐器或者完整地演唱歌曲,却依然不能正确地处理好音画关系,将主题音乐、配乐、插曲等音乐形象同画面完美结合到一起。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大多是学习了器乐的一些演奏方法,而对于音乐的内涵、旋律的创作、和声的构成、音响的特点、配器的风格等方面知识还是了解较少,因此他们进行声音设计与制作的最大困难是缺乏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基础。目前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对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方面,所开设的课程一般有美术基础、色彩基础、动画基础、图形图像处理、三维艺术、摄影及影像技术、界面设计等,这些课程确实能够增强学生的画面美学素养,但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几乎没有开设任何课程。因此,有必要加强专业教育中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音乐素质的培养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培养和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开设音乐类素质课程

加强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的途径。例如对新生开设综合性艺术知识和修养的必修课,其中当然也包括音乐修养课,我院就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使学生对音乐及艺术能够有概括性的了解。另外,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开设形式多样的音乐类素质选修课,如计算机音效设计、音乐配器基础、经典音乐赏析、动画和游戏音乐赏析、中外器乐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进入专业前的实际情况结合兴趣方向进行相关的选修,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选修学分。

2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

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学好专业的重要因素。首先应了解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能看懂简单的五线谱和简谱,乐谱是音乐的语言,通过这门语言才能进行音乐上的交流,其次还要掌握音色、节奏、旋律等基本的音乐要素。如果要能够熟练制作背景音乐和游戏音乐、进行音效设计,还需具体学习一些和声、曲式、调式、配器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不可能像音乐学专业的教学那样系统化学习,但应该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础部分。如果要达到媒体音乐创作的水平,则还需要学习器乐知识,同时良好的音乐感觉、丰富的创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层次所要求的音乐素养就更高了。

3发挥专业特色,成立音乐工作室

理论学习之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建立计算机音乐工作室、数字录音室或相关兴趣小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工作室内强大的多媒体处理平台,学生可以进行动画的配音、录音、音频编辑、音效制作、声音合成等工作,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由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创意有机地融入到作品中去,这样能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与思维,真正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第9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多媒体教学;FLASH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3-3187-02

The Research of College Multimedia Teaching with Applying Flash Technology in the Digital Media Age

MA Lia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701, China)

Abstract: As the digital media developing, the teaching technology of our college is changed more than the changes of media form. If we could understanding the college media teaching with applying the flash technology correctly and making good use of the flash technology advantages, we will realize the upgrade of our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ffect with increase the study interesting of ou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multimedia teaching; flash technology

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崛起不只意味着媒介形态的变化,更蕴含着在新的媒介环境影响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的深刻变迁。一方面,数字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多媒体教学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变化;另一方面,数字媒体环境对当下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把Flash技术合理应用于大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吸纳FLASH新媒体技术的优点,形成一套不同于传统的高校多媒体教学手段,以适合当下高校教育环境的发展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升级跨越,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数字时代下的高校教育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1 FALSH技术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合理的现代教学媒体,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完成交互式操作,共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从而以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完成整个教学。[1]在众多多媒体技术中,FLASH技术是目前最具教学优势的多媒体技术之一。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FLASH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如能将文字、图片、声音融于一体,迎合当下大学生的学习“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复习等等。

Flash是一种交互式矢量多媒体技术,它可以将数字图像、音频特效与富有创意的互动界面结合在一起,制作出高品质的动画效果。将Flash技术应用在高校课堂教学上的优越性如下:

1)编辑功能强大,易于在课堂上展示和表达抽象概念。强大的动画编辑功能使得教师可以轻松地设计出高品质的动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语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设计教学情境,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传统课堂知识的传授,基本都是用语言描述的,如果涉及到一些抽象概念,学生更加需要加强领会,在脑中努力重现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在Flash课堂教学中,对一些复杂的知识,通过Flash课件形象的展示知识的原理,这样既能减少教学的压力,也能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讲授《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中的数据通信技术相关概念为例,如果单靠语言和传统图示的描述来让学生理解区分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的概念会较为困难。如果利用FLASH技术来制作一个演示动画,将一条物理信道进行动态划分,变成几条逻辑信道,再通过动画演示在不同的逻辑信道中传输不同的信号类型。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学生就能够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具象概念,理解起来也会较为轻松。

2)文档占用空间小,易于远程教学和学生复习。Flash由于使用了矢量图形的技术,使得其制作出的动画所占用的数据空间非常小。教室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将所讲授课程内容中的重要的知识点和相关问题的演示动画,上传至教学网络中,供学生在异地或者课后在线观看并下载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动画交互性强,易于互动。Flash技术交互功能的形式包括按钮、表单、文本和影片剪辑等等,制作者可对导航、按钮等对象进行程序语言编辑,从而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在观看这些演示动画的时候,可以通过点击相应的互动内容,就可以再次回顾上课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要点。动画中的视频和音频效果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学生还可以操作控制按钮,进行暂停、快进和快退等操作,反复观看理解,提高了学习质量。

基于以上FLASH多媒体技术优势,教师在整个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到知识巩固复习,都可以充分利用Flash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善于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调整FLASH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产生出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2 FALSH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1)盲目追求“高科技”教学手段,缺乏正确应用。当前,很多高校对FLASH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认识存在不少的偏差,盲目追求先进的“高科技”教学媒体技术,不能够合理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通通使用FLASH多媒体教学。有些高校甚至误认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等于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以至于很多利用FLASH多媒体技术上课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工作只是在电脑前进行一些简单的软件操作,缺少随机性的板书与拓展性的知识讲解。他们没有认识到任何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其实与传统的黑板演示教学一样,都只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已。

2)FLASH制作水平不高,动画表达能力有限。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提炼,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要点转换成FLSAH动画,使得FLASH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变成了一些简单的数字组合和图像的变换,计算机则完全成了播放课本内容的放映机。还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片面利用FLASH技术来追求漂亮的图像界面和绚丽的表现形式。希望学生加强注意力的用意虽好,但是这些课件华丽的“外表”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真正的知识内容,分散了学生的对于知识要点本身的注意力,反而使学生难以学习和理解真正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

3)FLASH技术“反客为主”,削弱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有些教师过于相信FLASH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认为只要备好FLASH演示知识要点,教室本人就不用在课堂上进行其他的教学讲解。养成了一种边看动画课件边讲解的习惯,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多媒体课件本身上面,认为课件就是教师,反倒削弱了对教师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也不复存在了。教师在课堂上成为了计算机的“配角”,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4)“走马观花”的教学方式,缺乏对知识点的合理讲授时间把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会非常注意课堂上重点难点知识点的讲授时间的比例分配,也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消化的时间。但是在利用FLASH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专注于播放多媒体演示动画,而忽略了教学内容中不同难度的知识点的时间分配,导致课堂讲授内容的信息量过大,学生很难在接受新知识点的同时判断出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非重点内容,更加难以有时间进行必要的思考和理解,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5)只顾动画演示互动,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实际互动。在FLASH多媒体教学课堂,由于教师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桌后面,程序化地向学生展示课件内容,很少走动,甚至不走动,学生反应如何,根本没有顾及。忽视形体语言和板书,更不用说用启发式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师生之间的交流受限,一堂课下来,教师不问问题,学生不提问题,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本来是双向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单向的知识灌输,课堂气氛沉闷。

3如何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合理地应用FLASH技术

1)将FLASH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合理控制教学节奏。

高校教师要形成对新兴教学手段的正确认识,不能片面地认为FLASH多媒体教学方式就一定比传统教学方式各方面都要好,也并非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用FLASH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表达与演示。教师要认识到FLASH多媒体技术只是一个教学的表达工具,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课程,教师应该有能力清醒地认识到哪些知识点适合使用FLASH多媒体教学,哪些知识点是需要结合传统的板书来加以讲解的教学方式,真正利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在播放FLASH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情绪变化,有意识地辅以提前准备好的板书和讲解内容,通过适时地强调重点、结合具体情况即兴发挥,不断地充实授课内容,控制好课堂的教学节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讲解完教学难点和重点以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消化和吸收,提高授课效率。

2)增强教师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的水平。

FLASH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不同的知识要点和不同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课件成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教师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认真研究课本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与此同时,还要根据与课程相关的学科发展和教学内容的最新变动等因素,不断更新教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FLASH多媒体教学来获取更加广泛的相关信息。不能够过多地追求课件的表达形式,要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完善和优化多媒体课件本身的知识含量。

3)强调教师的课堂引导力,加强师生之间的真正互动。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最大的优势也在于此。师生在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利用FLASH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利用软件的互动功能来加强师生之间的实际互动。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课堂教学却因为FLASH多媒体自身的互动功能,弱化了真正的教学互动。教师需要在播放多媒体教学演示内容时,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学习才会更主动。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FLASH技术类似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高校的课堂教学当中,作为高校教师,虽然需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但同时也要能够发现其不足,寻找合适的解决对策加以弥补,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才能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树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0(9):172-173.

[1]孟跃红.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

[2]刘永清,陈爱妩.多媒体教学的研究现状与理论研究框架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0(1).

[3]王红梅,张建龙.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探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1).

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数字化技术 桂西北 少数民族民歌教学 地方高校

桂西北,顾名思义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一带的地理区域,其范围包括以百色、河池、柳州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各地级县市与乡镇,在省级边界上毗邻云南、贵州、湖南三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桂西北地处我国南疆,该地区山清水秀、民歌资源极其丰富,素有“歌海”的美誉;同时它又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有多达12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该地区。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文明灿烂而多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少数民族人民勤劳、善唱,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形成了边劳作边歌唱的生活习惯,以此抒感、自娱自乐、颐养身心。这种“歌不离口、活不离手”的生产生活方式祖祖辈辈延续下来,也造就了桂西北地区丰富多姿的民歌文化,如壮族民歌、毛南族民歌、仫佬族民歌、瑶族民歌,以及京族、苗族、回族民歌等。其中有些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这些民歌是广西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是我国民歌艺术宝库中的奇葩,也是桂西北少数民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出来、并代代传唱下来的宝贵财富。

一、地方高校教学中对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

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是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其民族的文化与历史。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的迅猛发展代替了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传统文化艺术也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这一古老的艺术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与传承危机。一方面,作为民歌传播主体的年轻人,更加热衷于动感十足的现代流行音乐,对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本土音乐文化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传统民歌已经赶不上新时代的潮流;另一方面,随着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得到改善,男女交友恋爱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这使民歌整体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往各地兴盛的民歌演唱活动也在逐渐萎缩。

2004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强调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在《通知》的指引下,一些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相继在原有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试行本土音乐文化特色教育,创办特色声乐教育体系,探索一条与少数民族民歌发展相协调的教育之路。这些地方高校采取了有效、可行的有力措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河池学院作为地处桂西北的一所地方高校,是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播基地,担负着传播与发展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河池学院艺术学系一直将本地区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作为发展教育的根基,以弘扬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为教育方向,树立民族教学观念,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己任,全力以赴地为促进地方发展做贡献;创建具有自身优势的少数民族特色课程教育体系,集中力量创办民族特色教学,走特色发展之路。面对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地方高校也在不断创新与改变、实践与探索。尤其在桂西北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上,河池学院作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予以了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创建体现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优势的教育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民族地区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基本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多媒体数字化在教育领域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将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中,既为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极大地提高了声乐演唱教学质量。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声乐教学中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储存量大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欣赏桂西北少数民族优秀的民歌艺术,从而对其产生兴趣,对于提高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由于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具有图、文、声、像一体化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声乐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单调、枯燥的问题,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民歌演唱提供了方便、适用、快捷、声像一体化的全方位教学环境,这必然会对声乐演唱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民族地区的高校教育是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能够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保证。学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通过《广西少数民族民歌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到,当今大学生对计算机音乐多媒体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少数民族民歌的教学研究,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运用于声乐演唱教学中是必然的趋势。教师应对多媒体教学化技术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掌握其特性和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地运用于声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民歌声乐教学。

三、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数字化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中心,集信息存储、课件制作、语音处理、图像处理等功能于一体,并通过技术将信息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以方便使用者进行编辑、存储、控制与检索等。由于优点众多,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各高校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多种功能,能够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魅力,并对其表现手段和演唱风格做细致地了解与研究分析,大大丰富了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的内容,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并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运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录音录像功能,可以使学生客观地感受和评价自己的歌唱表演,有助于提高民歌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地方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多媒体的演示使教学的层次感清晰,教师、学生、多媒体之间实施多方面的互动。

(二)增加了民歌教学的互动性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中,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训练,学生可以现场进行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模拟。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计算机及时汇总信息并反馈,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客观、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族民歌演唱环节通过多媒体技术共同完成基本训练,完成了教学上的基本互动。

还有一种互动被称为协奏互动模式,主要是由教师操作多媒体技术进行控制。如教师可以通过MIDI踏板控制音乐的播放时间,根据计算机反馈的信息灵活调整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随着教学的深入课堂上的互动可以更深入,例如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一边听,学生的实时演唱,根据学生的演唱所发出的音色、音量、音高、音准、语言等的准确程度,一边作出自己的反馈内容,以及改进的措施。在这些互动中充分的刺激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为今后的表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多媒体技术带动课堂模拟互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并走进教学中,计算机音乐作品也在大量的涌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改编少数民族音乐的热情。师生在多媒体的教学氛围中如身临其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学生可以看见自己的表演、听见自己的声音,以便调整自己的表演与演唱,及时纠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学效果突出,课堂氛围令人兴奋。

(四)教师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

声乐教师作为多媒体技术的主要操作者,要了解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特点,并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结构特点来制作教学课件。如果不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也就无法在教学中与多媒体产生内在特质互动,那么多媒体技术在广西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中也就不可能很好的实施。

四、结语

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在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中创声乐课程的特色教学,使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声乐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优化教学结构,以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带给学生全面的视听感受,丰富他们对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了解,实现视、听、学全方位、一体化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的音乐工作者,有责任去研究、传播、继承和发扬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以达到推动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艺术发展的目的。因此,地方高校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办学模式,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14JGA212;2014年广西高校科研资助课题,课题编号:YB2014332。

参考文献:

[1]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农学冠.桂北瑶歌的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4]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第11篇

关键词:美术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动漫游戏;教学

1 美术基础课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技术(动漫游戏方向)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它要求学生既能懂得计算机编程,又能创作出动画作品,既要懂得熟练操作相关软件,又要具备良好的手绘能力,而对于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来说,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都没有美术基础,对于美术的认识也较欠缺。因此,美术基础课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最终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现能力,为后期的动画创作奠定手绘基础。

我们知道,在动画创作中,美术基础功底的高低会对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如二维动画的创作,美术基础直接决定了原画设计的质量,它是否能满足动画脚本对于形象角色、人物性格、场景安排、道具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是否符合整个作品的风格表现,都与美术基础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在三维动画中,美术基础对学生在人体结构、比例、运动规律、空间表现等方面的训练,是学生能否快速准确创建三维立体形象的直接影响因素。

故此,美术基础作为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首先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物体,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形成能较轻松塑造形象角色的能力,正确掌握人体结构、运动规律的知识,并且达到能分析色彩、运用色彩进行艺术表现的要求。

2 与传统美术基础课的区别

美术基础的训练通常包含素描、速写、色彩三方面。素描在传统美术基础的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能力和明暗关系的把握,强调的是在结构、形体、明暗中找寻构成画面的语言,于静态中塑造事物的内在与外在形式,以及艺术表现手法,观察方法是固定的,作画步骤也相对稳定,整个过程关注的是同一角度,意味着结构、比例、透视、动态也是相对不变的。而在动画专业的素描和速写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形体结构、比例外,更重要的是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关注的是事物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空间思维,还需要时间概念。比如在速写的训练中,传统教学可能是对一个静态的人物或组合进行表现,而动画速写则是对人物的一系列过程进行表现,这个过程中,人体角度会随之改变,甚至会出现正面、侧面、背面等角度,而且头、颈、胸腔、腹腔、胯、腿、脚的关系也会有所不同。而在色彩基础的教学上,传统美术主要是通过水粉画的表现来达到训练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色彩来塑造物体的能力,在动画的色彩教学中,重点在使学生掌握色彩原理,利用色彩的不同属性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营造不同的氛围,或者达到装饰的目的,其绘画形式可以各不相同。

3 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1)让美术融入生活。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美术基础,对美术的了解仅局限于中学美术课本,对素描、速写、色彩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茫然,加之作为工科背景的学生,谈到绘画难免会有恐惧感。在本学期的新生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上第一次课的过程中,在给学生讲完并作示范之后让学生尝试初步练习,有一部分学生竟然不敢下笔,问之缘由才知,由于之前毫无接触过绘画导致天生对美术或绘画无所适从,不敢下笔当然就能理解了。

因此,对于该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从最初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应消除学生的顾虑和恐惧之情,并贯穿到整个课程,因为在绘画的不同时期,学生会面临瓶颈期的问题,往往感觉不到进步甚至以为在退步,进而出现焦虑和烦躁情绪,有些学生还会认为自己天生就不适宜作画。作为美术基础课的教师,当发现这些问题后,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讲明美术基础课的学习规律,帮助学生能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重拾学习绘画的信心。其中较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让美术融入生活”,最开始不要求学生对绘画技能的高超掌握,而是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老师的示范,讲解有关美术的历史等,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关美术的点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一切美的事物,从而让美术慢慢地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进而从内心深处接受美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当建立起这样的感情基础后,再从美术角度去进行教学,会很大程度避免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消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也会较为顺利展开。所以,“让美术融入生活”这个环节在本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中尤为重要,甚至应该贯彻到整个专业学习,为该专业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美术氛围。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正确观察的习惯。无论何种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都是作好画的第一步。在进行绘画练习之前,首先必须给学生解决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的意义等一系列问题。如在美术训练中,强调整体的观察就是要使学生明白视线不能一开始就注意到任何一个细节,而应关注静物或模特的全貌,这样可以很好地快速构图并把握整幅画的基调。对于初学绘画的人,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整体的意识,喜欢观察局部,导致直接从局部开始作画,并且自始至终作画的焦点都停留在局部的点上,最终破坏了画面的整体,出现画面不统一、形不准等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比较的观察方法,从最初作画就应比较静物的大小、高矮、远近、虚实、黑白、色调、质感等诸多因素,还要找准物体间关键的点、线、面关系,才能准确塑造物体的形体;此外,理性的观察也是作画必不可少的条件,让学生对画面进行理性的观察与分析,避免被错觉误导画面,还有画面的取舍也要求经过理性的分析。

此外,美术基础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动画创作的规律是源于生活,尤其是对于人、动物的运动规律的把握,其专业特点决定了动画中很多细节均来自现实规律。所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留心一切人物、动物、景物,不断从大自然和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和创作素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观察中提高审美意识,形成创作的形象思维和生动活力,于平凡的生活中获取独特的艺术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转变造型观念。在动画创作中无论是原画设计还是草图绘制多以线条进行表现,针对这一特点,在进行美术基础造型训练时,就需转变传统造型观念,以符合该专业的训练方式来展开。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多采用明暗、色调的造型方法,而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美术教学时,则要侧重动画素描或速写的研究,特别是人体的结构、比例关系,这是学好该专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舍弃光影、调子、色彩等因素,用能体现结构、运动变化的线作为造型工具,培养学生用线来塑造形象。如在素描教学中,可以加大结构素描的训练,使学生用线来建立牢固的结构意识,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多视点的研究与表现,形成快速准确的表现内部结构、形象特征和运动规律的能力,为后期掌握运动中的造型变化奠定基础。

(4)结合专业特征,优化教学内容。在选择和组织美术基础教学内容时,不能照搬传统美术教学的套路和模式,要紧密联系该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使其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如素描与速写的教学,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相关教学内容按照认识规律和动画制作过程的逻辑展开,促进教学内容的实用化。在选择素描与速写教学内容时,应将写生重点从静止的物体或模特上移开,而增加动态速写的训练,选择一个完整的走路、奔跑、舞蹈、投篮、武术等动作进行塑造,重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对运动规律的把握。基于这一原则,在绘画教学中,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默写能力,不管是素描还是速写,均应增加默写内容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于人体结构、比例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力与敏锐性,培养学生对事物关键特征的把握,在默画过程中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这些对于该专业的学习都是很必备的。

而对于色彩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能理解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的区别。绘画色彩是将色彩作为表现物象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元素;设计色彩却是通过特定的色彩与色彩搭配来传达设计主题,相比较绘画色彩而言,设计色彩更具有抽象性却又体现出科学性,是理性的运用色彩规律,需要学生能科学理性地认识和运用色彩,而不再是单纯的对现实色彩的再现或情感表达。

根据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分析,在教学中需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利用色彩达到搭配、装饰、归纳的色彩表现能力,不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色彩感觉来进行作画。因此,在进行色彩训练之前,必须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与知识,要能理性的分析和利用色彩,用色彩来传达不同的情绪、心理、情感或者营造不同的气氛,或者表现作品内涵,达到主动驾驭色彩的目的。例如,让学生用不同的色彩对黑白照片或动漫图片等进行上色和变色处理,来塑造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5)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部优秀的动漫游戏作品,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新点,这就要求创作人员须具有创意思维。故在该专业的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时刻给学生灌输创新观念,利用发散思维对一个对象作大胆的想象与改变,尤其是在后期的教学中,这一思想尤为重要。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主题创作,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命题,如设计创作一个典型人物的系列状态,要求学生结合模特、图片或根据一个故事、文学作品等原型,自己设计一个人物形象,完成一个不少于二十个表情和动态的系列形象创作;又或是针对同一个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利用不同的风格、要素、技巧等来表现。

4 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门较年轻的专业,涉及多个不同学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把握专业发展趋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办出自身的特色。总的来说,该专业的学生因其本身的特殊性,需让美术充分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建立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自信,这是打好美术基础的关键。在课堂之外,还需引导学生广泛的接触优秀美术作品和相关展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并创建一个更为积极友好的美术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姜莉.动画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1.

[2] 杨平均.动画教育 创新思维――论动画专业基础美术的创新思维培养[J].科技信息,2013.

[3] 朱广宇.卡通漫画的技巧与欣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孙茂军.关于动画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

第12篇

关键词:多媒体 舞蹈教学 数字化

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数字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正日趋成熟并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在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和创新艺术教育的热潮中,舞蹈艺术教学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一、多媒体技术的教学需要

在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变得异常便捷。舞蹈艺术表现也正通过多样的视觉媒体传播和多感官刺激的手法丰富着自己的艺术语汇,开创着现代舞蹈艺术的创新之路。在这一情况下,传统舞蹈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M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声音、图形和图像等与计算机综合在一起,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五感”,交互式地完成教学目标。多媒体存储容量大、直观生动,其交互性和网络化可以来辅助舞蹈教学,对学生掌握舞蹈专业技能知识、优化能力结构,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求学网委员会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与舞蹈艺术教育的结合将成为现代艺术教育的核心和必然趋势,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优化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过程里创新艺术、放飞理想,这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多媒体技术对舞蹈教学的促进

1.优化教学资源,丰富舞蹈教学的形象性

利用MCAI等制作教学课件,极大地丰富了舞蹈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了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提高。教师可以通过MCAI系统地讲解舞蹈基本技能动作,灵活编排组合形式,全方位地分析舞美、队列、方位等舞台要素,使课程图文并茂、完整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利用MCAI制作课件,详略繁简自由控制,更有利于课程中要点、难点的讲解、分析和掌握。同时,利用录像反馈技术还可以让学生主动观摩、自我检查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影像手段,可以多角度展示不同舞蹈类型的文化背景,使学生把握舞蹈艺术肢体语言的情感语义和形态构成。例如,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对民族风情图片或影像的展示就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语言的认识和把握,民族音乐的导入欣赏可以引发学生对民族舞蹈艺术理解的情感共鸣。同时,视听资料信息传达的形象性是老师单纯的语言介绍所不能达到的,前者更为全面、形象和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内容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的。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教材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样一来,减少了教师示范动作的次数和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水平,也能使学生准确掌握动作的要领和韵律。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纠正和规范学生的动作,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和体验能力。

2.创新舞蹈音乐伴奏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对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

在舞蹈教学中,利用MIDI等现代音乐技术进行舞蹈伴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模式参与到舞蹈基训课的音乐伴奏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基训内容在音乐的渲染下,启发学生对肢体语言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就改变了单调刻板的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交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成功的艺术体验中增强自信心、激发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

声像教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舞蹈伴奏音乐形象、新颖的音乐内容、丰富的音乐意境和多样的音乐风格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的机会,能够加强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同时,对姊妹艺术的欣赏也促进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深层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导入和舞蹈形式的结合,增强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导入数字化舞蹈的审美教育,启迪学生创新舞蹈艺术语言

第13篇

关键词:高性能计算;数字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889-03

1 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是以我校计算机学院2009年申办的“数字媒体技术”新专业和“油气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为支撑进行建设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隶属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是2009年申办的新专业。专业定位是培养“技术为主导,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因此,本专业的学生不仅将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还需要接受数字媒体开发所需要的软件技术与艺术设计的基本训练,借助于计算机的广告动画、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电子出版、多媒体及远程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制作、电视电影的特技制作、电子游戏设计制作、虚拟现实中的各种媒体表现,掌握必备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编程技术,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络视音频艺术设计与制作,掌握面向网络环境、新型交互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毕业后可服务于与IT有关的各大门户网站、网络公司、电视台或电台网站、广告制作公司、电子音像出版社、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公司、电脑视音频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开发与制作公司等与各种数字设计、媒体制作和传播等工作。

“油气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石油行业各类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建模方法、系统开发、系统集成和系统支撑技术等规律性问题,为以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石油行业各类信息系统提供科学的开发方法、管理手段及有关的工具、标准、规范等。经过近八年的努力,实现了研究中心(实验室)在科研项目和经费(包括纵向课题)、科研文章(包括核心期刊)、专著和教材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术梯队和有一定特色的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

2 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平台建设本着坚持“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能力、注重素质”的教改思路,在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学科与学科、长远和当前的关系的基础上,搞好整体设计布局,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增加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室的扩容、改造和建设,提升实验条件,提高实验室建设层次,力争实验设备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提升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协调发展,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建设目标

3.1 项目建设目标

“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平台”是将传统的数字媒体教学与高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有机地结合,建立一个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和实时交互能力的综合性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从而将教学与科研环境提升到一个具有技术创新水平的平台高度。立足于本科教学,兼顾研究生教育,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方法始终与社会需求相紧密联系,强化工程实践环节的建设,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满足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三维动画技术、数字摄影与摄像技术、数字视音频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游戏设计与开发、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数字媒体设计、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动画广告创意与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在艺术方面通过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场景设计 、角色形象设计等知识渗透,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学习环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以后从事广告设计、网站设计、计算机图像处理、媒体视频处理、电影特效处理、游戏艺术设计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在科研上重在突出油气信息高性能计算在计算智能的油藏表征与描述、基于软计算的石油地质建模理论与方法、计算智能与石油测井数据分析与评价、计算智能与地震资料的数据处理、计算智能在钻井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计算智能与油气藏描述、计算智能与油气开采的风险评估、地质网格计算与油藏模拟、有限元法与油藏模拟、流线式油藏模拟、空间数据库与空间数据挖掘、地质统计学及其应用、数字油田等方面的科研应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石油工业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不断增长的需求。

3.2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3.2.1 建设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广播、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能适应传媒业所需和参与数字媒体、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创意人才与技术人才。毕业生要求能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理论,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络多媒体制作、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等。

同时,为了适应西北地区能源这一人才市场的需求,随着石油单位以及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应用的增加,我系新申办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该专业前景发展十分广阔。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平台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唯一专业实验室,它的发展前景也和专业发展前景一样广阔,在教学和科研上该实验平台能够提升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培养出更多的能适应于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目前学校的教学实验平台较落后,阻碍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此拟申请共建专项资金用于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科研条件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水平,从而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3.2.2 可行性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及艺术等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围绕新世纪我国动画和计算机游戏等数字媒体产业对专业设计制作人才的需求,以及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信息可视化与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迫切需求,以技术为主、技术与艺术并重,以培养学生的动画和计算机游戏等数字文化艺术作品的设计、制作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强调数字媒体制作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需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的数字媒体的开发设计能力,实现大众知识体系与产业需求之间无障碍对接。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化人机接口技术,也是数字媒体技术的高级阶段。它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知的三维虚拟环境,用户可通过使用各种交互设备身临其境地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仿真和信息交流。

高性能计算作为第三大科学方法和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与作用被广泛认识,并开始走出原来的科研计算向更为广阔的商业计算和信息化服务领域扩展。更多的典型应用在电子政务、石油物探、分子材料研究、金融服务、教育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中得以展现。由于商品化趋势使得大量生产的商品部件接近了高性能计算机专有部件,标准化趋势使得这些部件之间能够集成在一个系统中。高性能计算走向普及已是大势所趋。

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正是立足于凸显虚拟现实和高性能计算技术,从教学和科研两个环节的紧密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该平台学生参与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够很直观、真实地体验媒体开发的整个过程,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室项目建设符合我校学科发展规划要求,在技术上是先进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教学上是适用的。对于转变实验教学思想、优化学科结构、改善实验条件、提高专业实验教学水平是有利的,其建设是必要的。

4 主要建设内容

该项目建立的实验平台主要由九个组成部分:开发与渲染平台、三维沉浸式显示系统、桌面型开发子系统、6自由度实时交互系统、集成控制系统、高性能集群服务器、快速网络交换机、负载共享系统软件Platform LSF、非PC环境的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接口装置等,使各部分协同工作,共同组成一套完整的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1)开发与渲染平台。即三维图像生成与处理系统,包括虚拟现实工作站和虚拟现实软件平台两部分。采用高性能专业虚拟现实工作站作为图像生成处理的硬件开发平台,负责虚拟现实应用的开发、运算、渲染和显示输出;虚拟现实软件平台部分作为二次开发的高层API,用于建立三维图形场景驱动和软件开发环境。

2)三维沉浸式显示系统。采用双通道沉浸式柱面立体投影显示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高度沉浸感的沉浸式显示环境,用户利用必要的交互设备即可从不同角度和方位实现与虚拟场景的实时交互、操纵,漫游。

3)桌面型开发子系统。为个人或小组单独用于学习和科研的小型数字媒体VR系统。建设30套,可满足30-60人规模的班级同时开展实验。该子系统与大屏幕沉浸式柱面立体投影系统相结合,将构成一个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教学系统。

4)6自由度实时交互系统。实时交互性是虚拟现实技术与三维动画及多媒体技术的根本区别之处,因此,实时交互是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必备功能。配置6自由度空间模型交互系统作为主要的交互系统设备,作为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的实现载体。该交互系统是虚拟现实应用中的人机交互接口,利用它可获得非常逼真的人机交互感觉。

5)集成控制系统。是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管理与控制中心,采用无线触摸屏中央控制系统,使整个平台的各部分顺利地运行并能够协同工作。

6)高性能集群服务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基于服务器和终端机的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同时种类繁杂的各种应用程序自身的代码缺陷导致的漏洞致使网络整体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的攻击,而黑客的攻击行为也从单纯的能力炫耀转变为利益驱使的不法商业行为,所以网络中整体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其承载和处理信息的服务器安全和保密技术保障尤为重要。高性能集群服务器一方面能全方位地针对各种不同的威胁和脆弱性,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另一方面提高海量数据信息的计算效率。

7)快速网络交换机。EN-3408SVW 11英寸铁壳WEB管理型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提供8个10/100/1000Mbps RJ45自适应端口。所有端口均支持自动翻转功能(Auto MDI/MDIX),既可用作普通口,也可用作Uplink口。EN-3408WVW提供了一个简单、经济、高性能、无缝隙、标准的迁移到1000M网络的解决方法,提供全中文Web管理和通过 Console口进行的带外管理,提供线路检测功能,为线路故障排除提供方便。支持端口限速、端口镜像、端口汇聚、基于802.1x的端口安全控制和基于端口的VLAN管理等功能,在提高工作组性能上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具有使用简单灵活,安装方便,性能优越,性价比高的特点。

8)负载共享系统软件Platform LSF。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许多传统大型计算机的客户都纷纷将自己的计算业务和数据处理转到分布式计算环境之中,这种转向无疑增强了工作站的计算能力,降低了成本,但同时却带来了如何使分布和异构计算机网络形成协调一致的计算环境问题。负载共享系统软件LSF(Load Sharing Facility)可使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实现负载共享,使用户最大限度地利用分布式异构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9)非PC环境的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接口装置。非PC环境的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接口装置主要由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系统硬件平台、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系统软件平台、实时音视频采集与监控接口、实时音视频网络用户及控制接口四大部分所组成;通过实时音视频采集与监控接口,连接的音频采集、视频采集设备,连接音频监控、视频监控的设备及实施音视频监控的用户;通过实时音视频网络用户接口,连接网络上的不同用户,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网的用户;通过RS-232接口,连接PC控制和解码平台。本装置采用嵌入式媒体处理器的单片集成解决方案,将控制逻辑、通信协议处理与多媒体处理运算联合实现,提高了集成度和可靠性,减少了元器件和功耗、缩减了体积、大大降低了成本。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 信息网络技术 平面设计教育 数字媒体技术 面对全球化 寻求差异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其高速、海量的特点使之成为当今各行各业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新媒体”一词用来描述近几年才出现的各种数字媒体,包含社交网络、游戏、移动设备等各种数字形式的媒体传播渠道。“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与进步是时代的要求,而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平面设计教育目前依然以平面、设计、广告、电视为主轴,基本上还是遵循传统思路教学。面对这些新技术的冲击,如何改革现代平面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促进自身的进步呢?

一、当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冲击着我们的感官。如今,我们处于数码网络时代,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MP3,我们每天都被淹没在由众多“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网络技术对新世纪的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 具有视觉、听觉、互动交互信息的第四媒体

数字媒体技术是继纸媒介(报纸、书刊、杂志)、广播、电视后出现的第四媒体,是平面设计的新舞台。数字媒体的出现将人们带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虚拟世界。图片、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辅助展现信息内容,使得画面美观、表达直观,兼顾图文、声情并茂,更富趣味性和人性化;同时,新的资讯和前沿信息更新速度快,不论是娱乐休闲还是获取信息,都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数字化媒体日益普及,对传统印刷媒体有巨大的冲击与影响,这成为当代多个学科如计算机科学、平面设计教学、信息科学等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2 数字媒体技术交织着科技的助力而发展壮大,传统科目也要借“科技之壳”复兴

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视听技术、数码技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感官的需求。但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数字媒体技术也不例外。数字媒体技术得益于计算机、网络、软件等多种学科交叉作用,而各种视听效果又与传统艺术如平面、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结合,是经典艺术与当代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例如新数字媒体技术――数字电影发展迅速,在电影中,若没有CG特效的运用,大场景的视觉效果和气势就会大大消弱。著名导演卡梅隆说:“通过3D技术来制作电影,我们将进入电影界新的时代,观众会看到数码时代前任何技术都达不到的特效画面。”

在时代要求下,传统科目也必须要借“科技之壳”复兴。当电脑和各种科技成为你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数码科技取代纸和笔,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形式成为平面设计者下一个开拓的目标。

3 数字媒体的新时展和对平面设计提出的新时代要求

因为媒介发生了变化,不断有很多新的媒体形式出现。近年在日本首见“数字纸”,能够将每个广告牌、广告柱,或是悬挂式活动广告变成数字屏幕,并提供多元化的素材和近乎网站的营销功能。文字及影音简讯能够跨越地域接触消费者,甚至包括从前那些传统平面设计无法到达的地方。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平面设计空间正在发生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

展望未来,新数字媒体的数量将会持续攀升,并且更具渗透性及侵略性。因此现代平面设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以往的教授知识与技巧,应该与网络时代更多融合,引导学生立足设计基础,确立新媒体的观察方法和思维习惯。

二、当代平面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包括很广的设计范围和门类,平面设计、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等等。平面设计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形式的创造,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经历了手绘――铅印――石版印――摄影――计算机――数字化等阶段。当前大多数平面设计作品都是运用数字化设计完成的。

在激烈市场竞争的今天,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把提高平面设计水平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手段,从报纸到杂志、从电视到网络、从品牌到包装、从广告到形象设计,平面设计的功能不断放大,其影响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行业,也加速了平面设计行业的竞争。

当代高校平面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有:

1 平面设计学科和专业定位不够明确。近几年来,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到目前为止已超过1000所高校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平面设计办学规模急剧扩张,带来学科定位不清晰、教学不规范、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育思想和方法比较陈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存在着严重的脱节,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2 平面设计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平面设计教育一直是以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长期以来“重艺轻技”,尤其是严重缺乏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技术实践教育,已经造成中国设计教育体系的落后。对于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依然是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典型案例。现代设计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起步,一直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技术教育在我国平面设计教育体系中的长期缺失,应该值得认真反思。很多学校教学模式上未适应时代需求而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同时,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相对甚少,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对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影响当代生活了解不够,学习态度过于被动,学生只是顺理成章地完成教学需要的基本课程,没能在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上大步提高。

3 平面设计教育面对时代趋势改革的局限。随着新数字媒体设计范围日趋增大,时代对平面设计教育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各类设计学科的交叉化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当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大众化、全球化以及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这些对平面设计及其教育体系带来革命性冲击。教育需要面对商业化,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产业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却极其迅猛。但是,我国数字媒体相关的技术研发、数字内容的生产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数字动画、游戏设计、数字艺术设计、数字出版、网络广告、影视特效等数字媒体技术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数字媒体设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而我国平面设计教育体系面对时代趋势转变机 制不够迅速,如何应对数字媒体产业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快速调整平面设计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4 设计教育目的是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当前平面设计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数字媒体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是最自由、最具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和平面设计都将以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教学目的,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新的艺术创意。

5 平面设计教育缺乏实际设计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对设计的理解非常概念化,其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明显不足。这是实践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规范化的课程、固定性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缺少持续创新能力。这给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我国平面设计教育变革应从普及化到专业化,分层次地发展。教育内容和结构都应改变固步自封的模式,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做较大的改革。使新科技、新思想、新设计意识和形态的变化,新型的平面设计素质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缓。

三、信息网络技术下平面设计教育改革的探索

法国国立布尔日艺术学院保罗・德沃图指出:“所有艺术领域都受到网络的影响,可以说电脑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艺术。我们更习惯用新的工具去做以前的艺术,只要一点点变化,新的事物就会产生。”

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今天,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各行业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而国际化进程加快,不少高校平面教育体系却显得滞后于时代的需求。传统平面教育体系如何打破传统粗放式、同质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快速与时代接轨?

为了适应数字媒体产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平面教育体系应有机融合各自的学科资源,通过优势与特色的互补,积极探索交叉学科结合教学,推动数字媒体跨学科人才培养。“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是数字媒体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1 归纳教育科目创建新体系。教育理念上,要将数字媒体领域和计算机技术与平面设计完美结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多层次培养大量具有竞争力的实用型、国际化数字媒体设计技术人才;以面向需求、开放式办学为指导思想,在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要研究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激发创新活力;提倡重视设计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把中国文化和世界现代设计相结合。“东方+西方=我”,在传统和创新中注入崭新的设计文化理念,使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呈现生机勃勃的信息时代特色。

2 转变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平面设计最核心的教育问题是对学生树立现代平面设计观念,设计的实践过程里二维或三维的空间中,要设计者展开无限的遐想,达到确切传达沟通信息的目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艺术造型能力强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高校平面教育体系应该以实施创新教育为前提,转变学生的设计观念和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3 为传统产业加入灵魂元素。平面设计的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体裁要紧跟信息网络技术步伐,反映信息网络技术特色,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设计切入点。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能为传统产业加入灵魂元素。打破呆板的思维创意,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培养学生对新现象新事物的感知能力,从而使学生创作出好的作品。

4 平面设计教学要面对全球化,寻求差异化。当代中国的平面设计教学面临的挑战即数码媒体所带来的网络化环境。要面对全球化,寻求差异化。我们需要提升创意这一灵魂元素,用文化创意实现价值再造。如果创意产业能够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一定能产生1+1>2的效果。

平面设计教学要以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跨学科能力培养,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与社会发展、数字媒体产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使之成为数字媒体技术、数字艺术设计、动画等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和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实践的基地。

第15篇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 性质及学生特点 信息化教学 设计方法

引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众多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进行了应用,保障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其中,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来讲,主要采用的是信息化教学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进行全面性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使得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被重新进行设计,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众多新型高素质、高效率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

时代的发展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在增强。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来讲,它在新的形势下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方式、艺术类课程知识来进行融合性的教学,最终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实践类型应用人才。原因在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与艺术类课程需要进行有效融合,使得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内容获得丰富。但是,许多学校以及众多的教师没有开展好这种融合性的教学,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自主性,培养自己的才干和素养,使得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新型复合数字媒体人才[1]。

二、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2.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需要应用有效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使得学习的质量和水平获得提高,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打好基础。比如:我们以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中的《版式设计》为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将众多的课程元素融入到《版式设计》学习中,使得学生不断对于其中的知识进行学习、探究、拓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品味,使得他们充分对于这些资源内容进行积累,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渐渐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版式设计》中知识的实践化应用。同时,良好实践化设计比赛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将会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定期举办有关方面的比赛,使得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提高自身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综合素质[2]。

2.2优化教学的方法

对于教师来讲,需要应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最终使得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具体来讲,第一,有效的应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展好微课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应用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才干。比如:我们以PPT的设计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教师应用以上的方式可以对于PPT设计中的风格、样式、首页、页面之间衔接的特点等进行有效性展现,如:设计的形式法则、编排设计的特点、视觉的流程等进行有效性展示,使得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实践化学习。这种方式的应用易于学生理解、学习和沟通,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前到后、从简单到容易进行有计划的学习。第二,教师需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有效性学习,增强对于学习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实践化应用。

2.3调整课程的目标

教师需要对于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比如:充分的结合众多的实践例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如:我们同样以版式设计课程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教师可以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方式将众多的影视剧和动漫作品作为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思考、然后进行这些素材的有效性版式设计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化设计质量和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这种实践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性巩固,提高教学的效果,充分实现新型的教学目标,即培养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实践化人才。

结论: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探索,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