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进行评估,旨在判断课堂教学能否符合课标要求、能否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共同进步。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生命轨迹,对双方的终身发展有巨大影响[1]。本文基于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侧重探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的构建。
一、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1.我国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现状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组的研究表明,我国现行教学评价的基本特点如下[2]。
(1)定量评价占主导,过度注重甄别与选拔。这取决于我国采用的奖惩性人事制度,也映射出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2)评价指标有待商榷。评价要素过于简单,如把学生的课业成绩、升学率作为教师工作质量评定的主要因子,甚至有个别学校用“班级学生近视眼发病率”评价班主任工作。
(3)“以学评教”问题仍十分严重。参与问卷调查的校长、教学研究人员及教师中50%的人认为,新一轮教师评价改革应把改变“以学评教”作为工作重点。
(4)评价指标“本本主义”,评价标准“一刀切”。如硬性规定教师每学期至少去图书馆次数及写读书日记字数、每周听课次数、参与评课节数等。
(5)评价体系模式化。多以教师互评为主,评价主体单一。很多学校按图索骥,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评教,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工作止步不前。
2.新课改助力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评价过分利用硬性指标评定教师教学能力的弊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逐步建立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实施。
作为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的主体和主力军,教师同样是课堂评价的主体,新课改要求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中教育评价的实现取决于对课堂教学体制的变更,因此应创新评价体系。
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巧妙地学习利用学生评价成长记录袋,借助Blackboard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和Sakai网络学习空间将教师的授课理念、专业发展、授课视频、教学后记、教学叙事等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多角度记录教师发展进步的全过程,使教师在评教与反思中得到进步和成长[3]。
信息技术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先进的设备支撑,不仅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也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运用网络渠道、电视媒介等促进评教工作的进行,如MOOC、翻转课堂,微格教学等。对中学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可对相关评价因子及评价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教师成长记录用动态折线图表示,以更有效激励教师进步与成长,促进其专业终身发展。
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构建
新课程倡导建立一种发展性评价体系,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遵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科学地制定评价体系。
1.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为更全面了解当前我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具体状况,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南大学相关教师和开封市多位中学地理教师访谈调查,收集相关评价因子。发现当前评价体系中,教师评价方面以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所占比例最多,而在学生方面则是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被提及次数最多(见表1)。
通过调查访谈,发现目前评价主体越来越倾向于校长、专家、学生、家长和教师,中学教师较侧重听课教师、任课教师、听课学生三者的评价,这与提倡评价多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相符(见表1)。访谈中70%的中学地理任课教师认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技能、学生活动应作为新课堂评价体系的主要评价因子,其中以教学过程所占权重最大,在访谈后非常深入地了解到教学过程的开展在中学地理任课教师心目中极为重要。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施中应注意:评价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多主体主动参与,评价形式多样;教师要有开放心态,主动接受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自我反思及评价不应关乎其自身利益;多主体之间评价应有效协商;在实际工作中戒除本本主义、形式主义。
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为科学合理地构建中学地理课堂评价新体系,在评价指标初步拟定后,将其设计成调查问卷,对河南大学地理教学论教师、地理课程论研究生和中学地理教师进行咨询,主要探究初拟评价体系中评价因子和评价权重的科学性,并邀请相关人士对表1的内容及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修改,以便从多个角度制定评价体系。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40份,回收33份,回收率82.5%,从回收率看本次调查结果信度较高。
通过调查了解到,80%的地理教师并未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而是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改。90%的地理教师认为,地理课堂评价新体系应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作为评价内容,以体现新课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学生活动在评价中所占比重也有大幅提高,这充分表明广大地理教师已逐步深化教学活动中“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教学技能在评价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这充分说明发展性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逐步渗透,更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其专业成长。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价值观形成有直接影响,因此,地理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应把教师语言纳入评价表。通过访谈河南大学地理教学论教师和教育学教师,最终将教师语言权重确定为0.1。
3.结语
作为实施教学评价改革的主体和主力军,地理教师的授课直接影响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通过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的调查发现,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需加强对课堂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授课质量,强化其教学技能,使其成为符合新课程发展需要的地理专业型教师,以实现新课改对课堂评价体系的时代性、科学性要求,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澜.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16-17.
[2]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组.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调研报告.2003:18-21.
[3] 朱郁华.用评价促进教师发展[J].教学研究,2004:428-429.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理想
【中图分类号】G633.5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的翻译,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1]。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尽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该学校挑选了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分别对高中课程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和历史八门专业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本次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将引进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同我国改革后的教育模式以及学校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寻找最优的教育模式和融合点。实验结果的调查研究表明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被大学数的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成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作业问题答疑[2]。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等[3]。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其中:A级是最优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示在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B级是中等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示学生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够非常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而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取得的学习成果一般;C级是最差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情绪低落,不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学习任务。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质量的总结和反思、知识体系梳理[4]。
(一)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自己在地里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二)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之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的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学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地理课上有所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本文试图从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课程改革使初中地理教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全面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一几点:
1、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地理课;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不同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地理。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地理课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地理活动。例如:在教学研究地震时怎么样产生时,先让学生猜测地震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然后在多媒体上播放相关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及危害的视频资料,接下来用视频来讲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地震产生的原因,这样学生看着生动形象,学生易懂,最后交流、归纳,找出地球运动的规律及总结地球的运转等知识,让学生感悟到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
2、领会教材意图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中。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学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初中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使地理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中国地形地貌时,要求能力弱的一些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知识点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各地区的一些季节的变化及地区文化遗产。
2、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如把“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形象,增强教学效果。
三、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充分了解学生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不仅要考虑地理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地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地理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2、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地理对提升初中生的素质、对正确认识世界和身边环境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地理不是主课,部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对其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影响了学生地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研究。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从当前初中地理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重视程度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地理时,往往都会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认为这门学科内容丰富、实践性很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业学习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语数外”学科事关升学更为重要,而地理却对自己的未来帮助不大,导致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很差,学生们对地理课程学习兴趣缺乏,认为只要及格就可以了,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致使不少班级地理课程学生成绩优良率很低。不少学生直到地理课程学习结束时,仍未掌握诸如气候类型和方向方位判定、实地距离计算、经纬度判读等基础实用技能,对地理这门学科仍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不利于将来对地理理论实践形成正确的认知。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方向
当前,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地理教师普遍认识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切实提升教学有效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研究发展方向上,从学生层面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主动性学习,学生对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教师则由过去那种单一授课者的地位演变为教学进程的引导者和辅导员,这同素质教学理念是契合的;从教学进程层面,对理论同实践的相结合更为重视,即更加注重将课本中的知识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衔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对地理问题形成更为准确的认知,并触类旁通,升华分析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养成对地理这门课程的热爱;从教学氛围层面,逐u摒弃过去那种僵化死板枯燥的课堂氛围,更加注重营造生动活泼的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们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倡导“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范围延伸至校外,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之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不再枯燥,学习效果自然也得以提升。
三、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
面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根本目的,创造性地实施各种教学模式和策略,才能不断推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学科是同生活息息相关的,只有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才能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内,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专注力,进而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一章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们谈一谈本地一年四季不同时期天气的变化规律,总结气温、降水等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而对天气的变化规律形成更为准确的认识。更进一步,如果遭遇极端恶劣天气,自己该如何应对,如何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规避风险。八年级下册《认识省级区域》一章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们看一些介绍新疆的视频,听一下优美的维吾尔族歌曲,充分感受到异域风情和祖国的雄伟博大,欣赏完音视频资料后,让学生谈谈新疆地区的生活习俗、建筑风格、社会面貌、文化风情等同内地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关联的地方,两族是如何在新疆这片广袤土地相亲相爱的,这对培养学生们的国家自豪感是有很大益处的。
(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地理学科中的深奥知识,打牢坚实的地理知识基础,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学习引导者和疑惑解答者的角色。
例如,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教学时,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将学生们带到山区,让学生们近距离直观看到山川走势,通过仔细观察,看到山谷、山顶、山脊、陡崖等不同地形的具体特点,将教材中的抽象理论知识同实地地形地物地貌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再为学生们介绍等高线的概念,使他们认识到如何利用等高线表示具体的地貌特征,如何通过观看地图判定具体的方向方位路线。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章教学时,有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地区,教师就可以首先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中是如何帮助父母完成农活的,农田里在不同的季节种植有哪些农作物,如何更好地种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实现增产增收,为什么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才能取得好的收成等等。很多学生都认识到,正是由于受天气气候、水土水文、农业技术、种植区域等影响,只有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才能获得最好的收成。
(三)充分运用各种手段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果,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之中,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在七年级上册《地图》一节教学时,可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为每名学生准备一张本地区的地图,认真观察整个城市是如何在一张图中标绘出的,再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周围的标记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接着,教师再向学生们介绍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按照具体比例尺,学会将实际地形地貌标记在图中。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一章教学时,可采取分组互助教学方式,谈一谈对祖国不同地区的具体认识。特别是有不少同学都在父母带领下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对其风土人情有着更为深刻生动的认识。有的学生谈到,在海边玩耍时,看到潮汐变化的规律,一天不同的时间,潮水的高低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谈到,在山区时,必须认真辨认山川走势,才能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且能够节省体力,还能够通过阳光方向、林木疏密、星辰变化等自然规律,在山区准确找寻方向,这些都是对指导实际生活技巧非常有益的方面。
(四)加强学习督促检查
素质教育能动式教学不等同于放任自流,不等同于完全忽视教师的地位。恰恰相反,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利用好督促检查这一手段,使教学方向不偏移、教学效果不降低。
例如,在采取分组教学时,学生在活动后期,教师可让每名学生对本次学习效果和收获进行自评,说说通过参与分组学习,收获了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不足,后期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接着,再让本组的其他同学为其提提意见,指出这名同学的学习过程有什么错误,认识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等。这种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把握更加准确。教学全程,教师应将课内和课外充分结合起来。课堂中教师要对每位学生当堂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指出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什么不足;课堂外教师要安排一定的课外辅助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紧密连接,并对活动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当然,二者做出的评价都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尽量以表扬鼓励为主,防止学生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被挫伤。
四、结语
初中地理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学科。各级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己任,创新思维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也会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国栋.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 2015(05):221-223.
[2]李旭辉.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 新课程. 2016(6).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地理
一、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一、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一、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1 强化情感目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2 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幽默语言、讲述故事、列举实例、热点讨论、分组竞赛、戏剧扮演等。例如,讲地震时教师可以列举2010年印度洋海啸和唐山大地震;讲沙漠地区人口分布稀疏时可列举我国科学家彭家木在西北大沙漠考察遇难的事例。这些事例不仅与课本内容紧密联系,而且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和教育性。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大胆让学生自学、讨论、评价、归纳,然后教师释疑。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按时复习的好习惯。只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好了,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3 充分利用地图,提高识图能力,让学生会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一、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1 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1 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1.3 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2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3 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
4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5 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一、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801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三、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
四、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五、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关键字重视基础;教学情感;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89-02
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同时要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的是整合和端正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而更关键的是应把地理学科放在同等学科的位置上,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否则地理教师还是个副职。
1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
2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3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学,改革
1.“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2.“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
3.“新情景”在地理新课引入时必少不可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教师非专业科任或兼任现象普遍,所以,新课引入方法,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讲”法:“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老师现在讲……”,这样就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法。“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经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4.“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
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
5.“能力化”是地理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
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要与地理教学评价的改革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近年来,中考政史学科采取开卷考试,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欢迎,非毕业班的段期政史考试都这样进行。有的地方,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也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开卷,开卷的范围从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体现了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的分析能力,学生很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也高,所以我认为,地理学科也要像政史学科一样“全开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操作上也比“闭卷”方便的多。我认为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真实的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提高读图能力,这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
地理学业评价试题的特点应具备:
5.1 框架性,即公民必具备的知识,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之最,世界地理之最等。
5.2 地图性,即所有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题。
文/张云哲
【摘 要】伴随着初中地理新课改的实施,众多教师开启了地理课堂的改革之路,怎样的地理课堂是高效的,是学生和教师所认同的?笔者认为学生要学活知识点,要从知识学习中获得实践的能量,就要善于并乐于探究。本文就如何构建探究性的初中地理课堂展开论述,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地理探究性课堂的构建,即:以疑问引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合作铺路,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实践回归,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以评价促改,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
关键词 初中地理;探究性课堂;构建;高效;新课改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虽然费了很大的精力在课堂上讲解,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有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昏昏欲睡。而探究性课堂正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完成从“教”到“不教”,从“不学”到“学”的过程。基于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具体来说,探究性的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实施:
一、以疑问引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学课堂的主体,但是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体,久而久之这样的课堂就很容易形成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中就失去了质疑和反馈。其实探究性的地理课堂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由此可见,学生的质疑是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的起点。教师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时候,要善于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才能以疑问引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以合作铺路,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一种新的思路,也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众多教师将合作学习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但是成效怎样呢?如何进行分组安排呢?笔者认为这里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对小组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比如在划分小组时,应该避免仅仅通过座位、编号来进行划分,而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愿组合,并且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比如一个小组中安排特长和能力各异的学生,方便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发挥优势互补。初中地理课堂以合作铺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理念。
比如在学习“环境与环境问题”时,笔者曾经在课堂上提问:“人口增多与环境遭到破坏有没有必然联系?”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小组认为有必然联系,人口增多导致资源使用增多,资源使用增多必然导致废弃物排放增多,肯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有小组认为没有必然联系,而且举例说明,很多人口密集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得非常好,相反很多人口稀疏区,环境却遭到很大的破坏。当然也有的小组有着更加辩证的观点,他们认为人口增多与环境被破坏有联系,但不是绝对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对自然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通过此种讨论性的设问方式,各种意见交流和碰撞,学生们的思维进一步互补、共融,对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而透彻。
三、以实践回归,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近年来的中小学教育备受外界的质疑,原因也正在于此。大多数质疑者认为中小学教育有些“脱节”现象,不少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点,不能投入到实践中,有的学生虽然是课堂上的尖子生、好学生,但是在动手操作实践方面却一无所长,这样的学习是没有价值和效果的。所以探究的课堂主张要将课堂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延伸,以实践回归,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也一直在努力尝试着将教学贴近生活,将学生的所见所闻,融入到教学当中。比如在学习我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们,为什么冬天的时候,我国很多北方的人都想去海南旅游呀?”学生们回答道:“因为海南暖和,北方寒冷。”“好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为什么北方冷南方暖和的原因。”于是在教学中学习了气候、气温等知识点,我运用生活中的例子补充道:“海南岛属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受东北和西南季风影响,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全年气温海南年均气温23.8℃,气温最低的月份为1至2月,平均气温18℃。海南岛全年日照量在300天以上,日照量最充足的地区是三亚市。所以海南三亚一直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三亚海边的酒店房价也都很贵,每年到了冬天,三亚更是进入旅游高峰期,不少北方人出门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准备夏装去三亚。”通过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以引用、贯穿,让学生们对地理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基于这一点,我将地理知识与旅游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生活案例的引用,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度、配合度较高,在我布置的随堂练习中,主动参与并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以评价促改,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
评价改革是新课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评价形式都是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或者课堂回答给予正确或错误的评价,这样简单的评价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挫伤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自暴自弃。探究课堂中的评价可以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语言等多方面开展改革。
在评语改革中,教师要善于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优等生,为防止其骄傲自满,可以采用鞭策性的评语,督促其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探究式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以及自主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和价值,作为教师还要善于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营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感、所愿,才能更进一步走近学生,理解学生,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中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学习策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1期
[2]卢发胜.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10年7月
[3]王迎杰.构建初中地理优质高效课堂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32期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注重五化”教学效率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校应试教育思想和社会重学轻能思潮的双重影响,中学地理教育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只是将地理教学作为一般性课程来对待,导致地理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始终处在低下状态。有的学生甚至对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等基本实用技能都不能准确掌握,使得初中地理教学成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已经成为学校学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双提高,我根据教学实践体会,提出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五化”。
一、注重地理教学的情感化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之一,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主动学习、学好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初中地理教师往往注重教材知识目标的传授,忽视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专业和非专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教学的侧重点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优美精炼的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走进学生中间,进行沟通谈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增强自身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使师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使学生在欢声笑语的轻松氛围中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讲解“地球的面貌”一章中“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时,我通过这样的语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在看地球时,惊呼:我们生活的地球,应该不叫地球,而应叫“水球”,那么,地球上海陆的分布是怎样的呢?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课本教学不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科学的定位,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到地理课堂中来,将地理课堂教学的外延进行丰富和扩展,把地理课堂教学的触角延伸到网络、社区、野外等领域。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创设教学情境,模拟地理新闻会议,进行地理新闻点评,扮演地理类型角色等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互动环节时要把握住“度”,做到能放能收,收放自如。如在进行水资源讲解时,我提出“面对我国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我们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时,学生们小声地议论。这时有一个学生一本正经提出将黄海、渤海的水从海边挖一条运河,使海水流淌到黄土高原、沙漠等缺水干旱地区,以此解决这一问题。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急着进行评判,而是提出“假如你们住在那些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这一问题,促使全班学生积极地讨论,引导他们从经济效益、地理位置等方面谈了看法,激发他们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推动课堂教学向有效深化发展。
三、注重新课教学的情境化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形成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初中地理教学一般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他们在教学上往往沿用“讲”和“翻书”这两种单板的教学方法,把本因师生互动的双向活动变成“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活动,缺少贴近教学内容的情境化教学。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一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优化课堂教学。基于地理学科研究范围和内容的广阔性,教师仅仅用图片和文字的单板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则可以辅助地理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如采用录像剪辑、动态模拟、图文并用、问题显示等方式,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节点采用画面展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民族”时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歌曲声中让学生掌握我国有56个民族,领会我国的民族政策。又如讲解“我国地理概况”时,通过播放高原雪域的涓涓细流、金沙江水的波涛汹涌、三峡大坝的旖旎风光等图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运用活动创设参与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创设活动情境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胜心、好奇心、自尊心、表现欲强烈这一实际,设计小组竞赛、角色反串、上网查询、社会调查、游戏活动等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理,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注重教学过程的地图化
作为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的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辅助作用。地图是地理学科有关信息的良好载体,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几乎都要借助地图来掌握。对初中生而言,地理学习是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能培养地理思维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准确掌握地图图例和注记、比例尺的组成,懂得辨别地图方向、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等内容,对学生地图教学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运用、制作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认识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掌握判读方法,把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看作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主要的目标之一,让学生从无边无际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五、注重学业评价的能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