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范文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第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内部员工公认的,认为合理并发挥作用的,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理论支持,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理论导向与集中体现。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愈发的凸显,与之相关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但两者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

1企业文化的分类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企业在以不一样的形式呈现,并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企业文化的不同类型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文章中,主要分为四类,即家族型、创新型、行政管理型和市场导向型。

1.1家族型企业文化

主要以日式企业和中国家族制企业为例,通过一定的途径维系企业全体成员,存在着成员之间的包容体谅与家长一言九鼎的权威。强调企业成员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同舟共济,企业成员在企业利益的感召下,会暂时放弃个人既得利益,不怕苦、不怕累、拧成一股绳,共谋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命令通达,如臂指使,保证了企业的高效率运转,带动企业发展。但同时也有其弊端,如过分强调亲缘关系,组织排外性以及领导者的独断专行。

1.2创新型企业文化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强调冒险精神、自主意识、敢打敢拼、思维活跃的价值理念;强调企业员工思维方式的不断自我突破与强调企业管理思想的前瞻性;提倡企业管理者的不断学习与自我发展;把创新作为企业全体成员的最高要求以及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鼓励和支持创新。

1.3行政管理型企业文化

该类型强调命令执行,注重用一系列企业规范和准则来对企业成员进行约束和管理,执行力度强但企业文化缺乏活力,企业成员的自主能力较差,企业决策者习惯性跟随国家政策动向,擅长把握国家发展方向,但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4市场导向型企业文化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市场导向型企业文化无疑更受欢迎,从市场出发、以市场为主成为主流。通过分析市场现状,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使整个企业保持一种“客户第一”的理解及行为态度。强调企业生命在于市场,以对市场的敏锐感觉来进行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也体现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存在残酷的竞争。

2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文化影响着全体员工的思维方式与企业管理者的经营风格,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素。另外,企业发展也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成功与否。

2.1塑造管理风格,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有其文化特色,本质上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领导者由于个人魅力、生活环境与受教育水平的差异造就了不一样的经营管理风格。而企业文化独具一格的能力就是在于塑造不同的企业管理风格,引导企业领导者改变现有管理思维模式,使之更适应企业自身发展与市场环境;使企业员工不由自主地为之奋斗与自豪;激发企业发展潜力,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

2.2提升员工综合水平,增强员工心理归属

企业优秀的经营理念指引着员工相关方面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使员工自觉遵守相关的准则;在企业文化塑造和建设过程中,以知识文化丰富员工精神世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业务水平;同时营造浓郁学习、文明、进取的氛围,协调各部门关系,贯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心理归属。

2.3有助于企业战略决策,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企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发展的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来决定。管理层的每一个决策都在牵动员工的心理状况,影响着公司的整体运行。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层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保证公司的良好运行。

3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很好的生存并实现企业自身的愿景。企业通过对企业自身文化体系的构建集中经济、人力资源、塑造管理风格,为公司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路径来实现。

3.1企业领导者发展眼光的培养

巨舰的航向从来都是由掌舵者来决定。企业领导者的意向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构成,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首要因素就是培养企业领导者的卓越领导能力、长远的眼光、人格魅力以及前瞻性的管理意识。

3.2契合企业全体成员的认知

一个企业要想良好运行必须要有一个公认的、符合企业全体成员认知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凝聚企业整体资源,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坚定不移地付诸行动,挖掘每位企业成员的潜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3.3了解企业管理现状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仅依据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以充分了解企业战略发展意图、企业员工人员构成、企业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因素为前提,郑重对待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一个要素。总之,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如创新企业管理理念、塑造领导者个人魅力等手段层出不穷。可见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取胜、实现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叶培帅.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3(30).

[2]杨影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探析[J].中国市场,2014(37).

第2篇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1]。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故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但不能完全等同于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在对于企业文化的构成问题上,不同的专家学者由于其研究视角的不同,对于企业文化的构成解释上有着一些的不同,但大致方向一致,结合先前学者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2]。“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内部文化是提升企业内部员工凝聚力,同时也是提升企业外部形象的最佳方式;就现代企业而言,对企业发展最为关键的两大文化分别是企业整体文化形象,还有一个是薪酬文化。企业整体文化形象主要概括性的通过企业文化对外形象进行构建,通过企业文化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员工都可以有效的获知企业的经营宗旨以及经营方式;对于企业整体文化形象而言,其会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产品形象具有一致性特征,这样更能强化自身产品的外在竞争力。企业内部文化所谓的薪酬文化,其主要说明的企业对于员工精神上的一种满足以及激励,让员工在企业内部的工作中得到充分的温暖以及关怀,其在企业中的具体展现可以是一个赞美,一声祝福,同样也可能是一个细节的把握。对于文化薪酬的使用形式较多多样化,不必拘泥与形式,因实施者、公司、对象三者因素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于企业中较为流行且较为常见的文化薪酬方式主要有细心倾听下属所提出的宝贵建议,同时并给与一定的分析以及赞赏;与员工一起共餐,餐桌可以有效的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双方产生更好的互动效果;主动关心员工的精神生活等等方面。

三、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点

(一)企业宗旨与企业文化。企业宗旨主要展现的是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主要基于怎样的理念以及使命,同时也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的终极目标,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方式。企业宗旨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其需要被内部员工认同,只有员工内部的认同以及社会的认同,才能充分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赢得社会广泛性的认可。而在企业宗旨建立以及贯彻的过程中,其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以及传递,企业文化更多的展现是从企业内部精神形态上强化对于企业宗旨的传递以及影响力提升。通过企业文化对于精神形态上的影响,时刻贯穿员工行为之上,才能最终保障企业最终经营宗旨的目标实现。再次,企业文化在构建的过程中还应当遵循追求卓越的原则,追求卓越体现的是企业的最高追逐目标,其能够广泛性的赢得企业内部员工追求卓越的共鸣。卓越性的企业文化更是为了迎合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形成企业内部的激励性,以企业最终目标为导向的企业向心力构建。

(二)企业经营策略与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策略主要体现的是企业在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坚持怎样的策略进行。当然在当今知识时代经营策略也较之初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企业经营策略只有迎合市场的需求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因而来说,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全新的经营模式以及策略都需要员工思想形态的更新,在进行员工思想形态更新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措施便是通过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培养。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策略实施的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贯彻以及巩固性的作用,其说明了企业经营模式的价值目标以及意识形态。企业文化对于员工行为的引导性作用,在企业经营策略变更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对于员工形成良好的引导;同时对于员工而言,企业文化也会作为新策略下员工行为的发动动机。

(三)企业流程与企业文化。企业流程是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中间流程环节,其是决定企业市场经营结果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流程的影响,主要是在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形态展现,如果企业文化能够有效的对于员工形成引导,那么在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企业流程不仅能够更好的获得企业员工的支持,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流程再造的价值体现。同时在企业在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过程中,进行企业流程再造的时候需要与企业文化呈现一致性,如果出现差别,那么在企业内部会形成一定的反作用。

四、基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构建准则

第3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022-02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存在,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锻造企业的战略资产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创立者或领导者倡导,并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并制定适合企业文化传播的激励的政策,从而使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逐步变化,成为全企业的共识,最终融合为全体企业人的默契、习惯和氛围。

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济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因此,概括来讲,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它包含着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和企业形象,涵盖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内涵的广义的科学管理理论。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对企业适应激烈的竞争并发展壮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企业文化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离不开外在形象的竞争。包括企容企貌、工作环境、文化设施等,它是企业管理理念、价值观、职工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这种形象上的差别,因管理理念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企业文化来塑造。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和社会美誉度,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职工从心理上对企业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黏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形成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

2.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人本文化的形成发展。人是企业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实现企业发展、促进企业稳定、保证企业效能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企业文化管理倡导的人性化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中坚持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相互融合的。可以更好地提高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推行人本管理,把人看做是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能力的“文化人”、“社会人”,把人视为企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企业文化着重于精神激励和员工价值的体现,致力于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提供机会,通过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时,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一步确立员工是企业主人的观念,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增强责任感。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它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大大减轻管理者的负担,推动企业的各项工作。

3.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走进失败的深渊。

4.企业文化为企业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从而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坚定基石,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力在解放生产力中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发展企业的生产力。但是目前中国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还不够,因此,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要深刻认识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企业文化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内的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更重要的是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塑造为企业和消费者甚至社会共同信仰的品牌精神。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源之一,优秀的企业总是不遗余力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广大职工一定要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坚决抛弃那种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的错误倾向。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行动上统一部署、组织上加强领导,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实现现代化企业的重要内容来抓,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2.要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最终也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必须适时反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新风貌,推陈出新,去伪存真,为企业的发展进步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一个能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能够保持长盛不衰并发展壮大,不仅要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取得丰硕成果,而且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作出表率和示范作用。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体现企业当前发展的时代性,把握企业不断进步的规律性,创造性地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形

式和新途径。

3.要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视角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反映时代精神和时展要求。当前,在部分企业内部不同程度存在员工利益分配不和谐、劳动关系不和谐、员212,心理不和谐等各种矛盾。构建和谐企业,需要不断化解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从根本上讲,需要通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来实现,需要有先进的、正确的文化来引领,让企业核心经营管理理念渗透到员工的工作、生活中,使员工看到发展前景,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形成“支持积蓄”。在解决矛盾中求和谐,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注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利益,形成“党委重视、工会牵头、各方配合、职工参与”,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格局,从而促进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形成。

4.要坚持把打造品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品牌之争。品牌是文化的符号、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化身,文化是凝结于品牌中的企业精华。市场竞争的实践表明,在市场产品非常丰富的今天,通过打造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一个品牌的形成,除了需要过硬的产品质量作为后盾外,最为关键的是要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支撑。因此,企业应把打造品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并且要把是不是增强了产品的品牌价值、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巩固了企业的信任度作为判断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5.要重视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构建信用企业文化。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信用意识,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信誉的思想,把信用与发展、信用与效益结合起来。企业要把信用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培育信用文化,使信用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组织系统、每一项活动和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将企业信用文化与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起来,以信用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在管理和发展中体现信用文化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魏振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9,(9),

[2]古继宝.李妍.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及其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研究Ⅲ,管理学报,2009,(9).

[3]王文奎.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构建方法[J].企业家信息,2009,(9).

[4]胡江波.企业文化与制度文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36).

第4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管理制度 策略

一、引言

文化管理以及制度管理是目前企业两个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如果能够充分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有效融合,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来说是一个良好推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于文化与制度之间关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及把握,在具体管理实践中,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之间割裂甚至对立的问题比较突出,文化与制度之间的共生及互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结果文化管理以及制度管理的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还拖累了企业管理水平。因此,在企业面临的管理挑战和经营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企业应做好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之间的融合,充分发挥好文化管理及制度管理的作用,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各种挑战及压力,为日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概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长期经营中沉淀积累下来的,为广大员工认可,并对于员工行为有影响的企业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内容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和旗帜。自从企业文化概念诞生以来,学者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在企业文化内涵、作用、建设策略等方面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企业文化内涵来看,企业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企业文化中,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属于表层文化,而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属于深层文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客观存在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消亡而消亡,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落后的企业文化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集中体现在激励、约束、规范、辐射、凝聚等方面,观察基业长青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有卓越的企业文化,文化在这些公司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带来了健康发展。而企业文化对于员工行为的影响更多是一种软性约束,强调以人为本。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做到人尽其才,强调尊重人才、善用人才、培养人才,让人才发挥最大潜力,实现最大价值。

管理制度是指企业经营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规范经营管理活动,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完善的制度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企业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人事制度、营销制度、财务制度等等,通过制度的设置可以让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意志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度管理的一个要点就是注意制度的落实,有制度不执行所带来的危害要远远甚于没有制度,因此企业制度管理需要确保制度的权威,任何人都不能够凌驾于制度之上。而制度管理相对于企业文化来说是一种硬性约束,所以,一旦制度颁布实施之后,企业员工必须要遵守制度要求,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关系

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客观上存在于企业之中,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相互包含的同时又相互促进,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阐述如下:

(1)二者相互包含。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相互包含,二者有很多的内容是重叠的,很多时候并不容易分清那些是企业文化的内容,那些是管理制度内容,二者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从企业文化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包含制度文化的部分,而制度文化的具体表现就是各种规章制度,因此管理制度也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企业管理制度来看,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主要就是对于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以及规范,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文化的内容,所以,通过观察企业的管理制度,可以充分了解企业文化情况。

(2)二者相互促进。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是相互促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推动企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并有助于制度的全面落实;同时制度的完善反过来又会带来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改善,可以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自律意识,从而使他们自觉遵守企业文化的具体要求。如何让员工认可并接受企业文化内容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可以通过制度的约束,以更好地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提升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相反,如果制度与企业文化相悖,则会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很大的伤害,降低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可。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尽管是一个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的融合不需要外力的介入,事实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外部干预来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之间的有效融合,反而会导致二者之间出现内耗。对此,本文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将文化内容融入管理制度中。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融合关键就是在管理制度设计方面体现出更多的文化要求。考虑到制度内容能够反映企业的行为理念,因此在管理制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将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贯穿到管理制度中去,从而实现二者的无缝融合。

(2)为二者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要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提供一个良好的共生环境。鉴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不匹配或者匹配度较低所带来的各种危害,企业需要高度重视二者融合的良好环境的打造。对此,一方面要注意重点选择对于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高度认同的员工,减少文化与制度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各种渠道在企业内部进行二者之间共生关系的宣传。例如,通过组织座谈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大讨论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征文活动、巡回宣讲、企业文化故事征集等多种形式,让员工对二者之间的融合有一个基本认识。

(3)积极开展多种融合活动。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融合需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积极开展一些融合活动,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进行融合。举例而言,可以围绕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融合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益智活动、竞赛活动等,大力宣传践行企业文化的先进典型,让员工明白企业倡导什么、追求什么,形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使员工对二者之间相互关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并推动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

五、结束语

无论是企业文化也好,还是管理制度也好,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良好融合将会充分发挥二者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反之则会拖累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在深刻把握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的基础之上,为二者的有效融合创设良好的环境,并积极开展多种融合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管理以及制度管理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河南大有能源通讯分公司)

第5篇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扩大产品知名度,占据市场份额

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形成企业巨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这种效果,是单纯的硬件设施和工资福利手段所达不到的。以小天鹅公司为例,1989年还是个亏损97万元的小厂,1991年产品质量获得行业第一,1992年无故障销售是3年前的3倍,1995年以4 300万元国有资本控制18亿元的社会资本,而今天的小天鹅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市场份额20年前是想不到的。小天鹅的崛起,得益于深入企业每个员工心髓的“末日管理”的企业文化。谈“末日”并不是要末日,而是要努力消除诱发“末日”到来的隐患。使顾客的反映和需求在其技术创新、个性化设计的延伸服务上体现出来;从而增加用户对小天鹅品牌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最终扩大市场份额。

2、有利于提升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形象,实施科学的企业形象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形象管理的成果又会凝结成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的思想中,支配着员工的行为。成立于1988年的深圳华为公司,到今天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只用了十几年时间。集团总裁任正非认为:是强烈的企业危机感意识造就了今天的华为:危机迫使我们谋求独立,谋求独立又需要依靠科技,于是,技术成为企业的发展根本。”正是秉承“危机意识”理念,华为才有了今天中国通信行业领头羊地位,也使得欧美一些电讯公司刮目相看。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在决定未来成功或失败方面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一般分析而言,可以得到较为普遍的结论:企业经营业绩与其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越大,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反之,则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优秀的文化帮助企业取得高绩效,这是因为这种文化能产生不同寻常的激励效果,能使员工感觉到为公司工作是有益处的,同时,员工对公司更有责任心、更为忠诚,员工会觉得他们的工作更有回报。

二、中国企业如何塑造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

1、价值标准的界定

正确的价值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基础,如行业特点,企业成员的构成,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意识等,选择适当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否则,企业不被他人所认可。同时,要把握好价值观与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使价值标准与企业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相统一。

2、不断创新

只有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才能发展,才能增强竞争优势。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转贴于

3、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

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 , 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在此过程中,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

4、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

5、 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品牌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文化日益显示出它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灵魂的作用。更直接体现了企业的传统、企业的价值观和品牌的力量,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价值观念的“软件”与企业管理机制“硬件”的结合,是企业管理与人际关系调整的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文化是人类文明外在表现,各国的文明表现为各国的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表现为各具特色的文化。如古希腊、古雅典、古印度的文明。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如俄罗斯、泰国、巴西、南非,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外部影响、民族发展过程及不同,表现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多元、多民族的文化。 企业的文化也不例外,它依据企业的发展史,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行业性质、产品特征,反映出一定企业在一定阶段的文化。 任何企业的任何一种有价值的产品都凝结着丰富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文化水平。产品的文化含量越高,附加值就越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就越强。茅苔、王粮液 、格力电器、海尔电器都反映了现代新文化的品牌潮流,著名品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兴起则体现了企业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品牌特征。

企业文化与生产力。生产力的文化含量包括人的文化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和技术素质,包括企业生产设备的文化含量即装备的技术水平,包括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和工艺水平的文化含量,还包括新的技术成果、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流程、技术改造、产品开发、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群体关系,人际关系,教育培训水平等等,都离不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含量高、等级高,人员技术素质和装备素质就高,这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企业文化素质越高,即技术装备、工艺技术、采用材料和企业各项管理越先进,企业的生产力就越高。企业文化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此重要,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的文化、教育、技术投入、 加大“软投入”和“无形投放”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纵观中外卓有成效的大企业集团,如日本的丰田、美国的波音、中国的阿里巴巴等现代企业集团都十分重视企业教育和培训,以整体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文化含量,使企业产品不仅质量高,而且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品种,从而确保了企业的长足进步和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上牢牢站稳了脚根。

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企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良好的、和谐的、协调的人际关系,需要从企业管理人员到企业的广大员工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实际上就是企业的精神动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它体现着企业员工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良好的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团结一致的协调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创业精神,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凝聚全体员工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风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风景线。企业精神的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商业银行的企业精神建设应在从金融形势的实际特点出发,培育以爱岗敬业的核心,突出反映职工的优良传统作风和主人翁意识的,也体现现代经济制度和市场意识的精神,把精神动力转化为工作动力。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反映了企业的外在风貌和精神面貌,也是企业内部员工和企业外部民众对企业的认识、感受及评价,是企业自我塑造和社会公众认识的统一体。是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塑造企业形象,首先要树立领导者、管理者的良好形象,既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作风,又有较高的文化、道德和学识修养,有较强的决策力、创新力、感召力,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受群众拥护和具有较高的威信,在本企业内部和所在地区社会中都具有良好形象。其次,要有良好的员工形象,按照“四有”职工队伍要求,建设一支具有良好道德风尚、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有战斗力的、良好作风的员工队伍,爱岗敬业、守纪律,对外又讲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再次。要有良好的环境形象,商业银行的广告、新闻宣传等设计创作,都应精心设计,精心实施,以扩大企业影响。

第7篇

摘要在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技术创新、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企业大多数发展历程短、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其健康发展。中小企业无论产品还是形象,都应该有其自身的特征;无论规模大小,在发展过程中,都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体现其企业文化。中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创造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以此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故在本文中主要对新常态下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融合发展

一、新常态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内容与形式

(一)理念和制度创新

理念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根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中小企业要树立新理念,并适应时代变化,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第一步。企业理念的创新涉及生产、技术、营销、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要将创新理念融入员工的实际工作中,以助力企业员工自觉按照新理念新要求去完成工作。有了理念创新,还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创新,才能使创新理念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制度创新要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具体内容相适应,促使员工通过相关制度贯彻企业文化,以更好地发挥实际效用。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更应该把握新常态的内涵,使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也成为新常态。

(二)协作关系创新

由于规模所限,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市场开拓能力,其产品生产、营销和创新都离不开商业合作者。在新常态下,中小企业需要与合作者建立一种围绕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得到来自投资方、业务发展、法律事务、网络开发等方面的帮助,企业要与这些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领导风格创新

企业领导风格的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领导在企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和市场经营走向,其领导风格和领导艺术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理念能否得到员工的认同,也决定着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更是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影响着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的使用效率,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凝聚人和培养人,充分重视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与员工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坚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新常态下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发展

(一)以管理制度孕育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者应对员工进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当员工的责任感上升到为全社会生产服务的层次时,就会自觉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形成优质的价值观。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者要善于运用企业管理制度,及时纠正出现的道德失范行为,制衡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员工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切实发挥管理制度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员工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认识到企业发展壮大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关系,才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从而在企业文化的感召下,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饱满的热情、振奋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投入自己的工作。

(二)营造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相互促进,不过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两者往往有着不协调的地方,如果企业文化不能有机结合管理制度,而是浮于形式,甚至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某些内容相冲突时,企业文化反而会变成一种负担,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并运用好“人”这一资源,创建和谐、稳定的人文和制度环境,创造积极、健康的工作和学习氛围,构筑共同愿景,在企业的大目标下营造出积极和谐的企业氛围,为员工提供向上发展的空间,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进取心和创造力,引导员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庭,在企业中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理想目标,鼓励员工在创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实现个人价值。

(三)实现自律与他律融合发展

企业管理制度是一种显性的制度,是用“他律”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但只是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就很容易产生教条主义思想,最终使企业管理机制固滞,制约企业的创新精神。正式制度之外有着管理不及之处,就需要企业文化来配合,通过“自律”来激励和约束员工,使他们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可见,自律和他律融合发展,软性文化和硬性制度相结合,企业才能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四)把企业文化转化为生产力

企业文化彰显了企业的主流价值观,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企业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使企业员工生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与企业发展目标协调共振,从而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管理制度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在日常工作中互相约束鼓励,形成你追我赶、争优创先的大好局面,使企业经营管理规范而高效。

总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越来越大,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中小企业要想在经济新常态下,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以符合时展要求和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支撑,在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企业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实现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突破,为企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蔡静.在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中彰显人性[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

第8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中国特色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要不断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需要,为社会提品或劳务,企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要发展企业就要弘扬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它反映了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和我国企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目标导向,行为约束,动机激励和企业凝聚力等基本功能,它能够使企业适应外部变化,进行内部协调,减少职工焦虑,始终困扰企业的宗旨,为企业总目标服务。正因为企业文化具有这些功能,加之本人在企业工作中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下面就企业文化与发展间的关系加以论述。

一、首先,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上分析,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企业文化突出重视人的因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的作用,对于人的培养致力于提高起素质,以自觉地培养某种价值观念为立足点。

(二)企业文化在培养企业价值观念方面,注重以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为核心。

(三)企业文化重视职工参与管理的作用,使职工感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激发职工的工作主动性,提高工作质量,促进管理改善。

(四)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融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不仅要受到本国传统文化和其他组织文化的影响,而且要受到国外的民族文化和组织文化影响。一个先进的企业文化必然是博采众长,融合提炼的效果。

二、其次,企业文化包容以下几个丰富内容

(一)企业基本信念。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以企业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企业基本信念,即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宗旨,使命和理想的界定,一般以高度思想语言来概括和表达。例如美国国际商用公司(IBM)以“IBM就是服务”为信条,以“尊重个人、顾客至上、追求卓越”为基本信条,企业精神一旦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就为一切工作定下主旋律和格调,对企业职工起着巨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企业获得强大的精神主动和内在活力。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精神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基石。

(二)企业道德实质特定的企业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 信念来维持,它是社会道德在企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它们是1.坚持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2.兼顾国家、企业、职工和消费者利益的原则,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3.坚持社会主义公平与竞争原则,使企业每个成员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4.坚持社会主义主人翁劳动态度原则。

(三)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及其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规划化的反应。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企业文化的演变

(一)企业文化得由来。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与日本产生了较大得差距,导致了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得热潮,在美国产生了一批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管理著作。通过研究,总结出日本企业善于学习别人先进成果和极为重视做人的工作的两条成功经验,从而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我国与企业文化有关的实践可追述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主资本主义企业。建国以后,以普遍的政治理论做为企业共同的文化准则,以企业劳动模范英雄人物为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出过许多有益的企业信念,鼓舞了亿万职工的斗志。但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看,我国企业文化水平普遍看来仍十分落后,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个性,许多企业尚未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四、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模式。我国当前所要建立的企业文化,一是具有本企业独特性格和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个性。二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联系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共性。其具体表现在:企业必须牢固树立追求利润与社会服务相统一的企业经营宗旨和观念;树立职工当家做主的职工主体精神;树立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树立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提倡求实、奉献、开拓、创新、“严”字当头、民主、竞争等社会主义风格,这个模式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原则。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2.是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相结合。3.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是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根据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模式,必须建立起适合我国政治条件和符合国情,符合我国企业现状及发展的企业文化。

1.建设企业文化要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结合,通过经营管理活动逐渐形成企业文化。

2.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明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使战略意识,经营宗旨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3.企业领导者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带头人,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趋向是企业经营者从管理者型向企业家型转变。

4.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全体职工为主体,以人为中心,真正推行民主管理,运用民主管理加强企业文化。

5.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6.对明确的企业精神、宗旨哲学、方针目标、价值观念等进行大力宣传,企业领导进行示范,宣传先进事迹,树立英雄人物,从而深化企业文化的实践。

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二者不能分开,如果只谈企业发展而否定企业文化,或只谈企业文化而抹煞了企业发展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应该用辩证的,唯物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两者的关系。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企业文化提高了企业。企业才能发展。我们处在新世纪的开始,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环境中,要立足于现实。从本单位,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企业定会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将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玛格丽塔・斯通,李钊平.经济学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7.

[2]李钊平.商业周刊[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7.

[3]曾仕强.中国式管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03.

第9篇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企业的生命周期及企业的内在机制等,这些因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企业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与前提条件。研究表明,世界上基业长青存在多年的许多大企业,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不是归功于强大的资本、先进的技术、灵活的组织形式或精明的管理技巧,而是归功于“理念或信条”的力量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对员工的巨大凝聚力。企业为了生存和取得成功,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念或信条体系作为所有决策和行动的前提。以企业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具有其它资源如资金、设备、土地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开发潜力大,能长期稳定使用,使企业更有能力和更自觉地处理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矛盾,这些企业确定的企业理念、价值观念往往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如:我国许多优秀企业形成了产业报国的企业理念,这就促使企业的价值观有着更高的内涵,即获取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如何获利及通过获利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是这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企业正确确定自己的使命和长期发展目标,担负企业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在保证自身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上,保持长期相对的竞争优势,必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可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初是面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种被动行为,然后才发展成为企业追求长远利益的一种内在要求,企业社会责任并非是公司无原则地为自己包揽额外的义务,实质上恰恰是企业基于收益成本分析的一种管理之道。企业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公司愿景,将诚信经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关注相关方利益等社会责任相关联的经营理念贯穿于企业产品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以及市场服务等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企业社会责任变成企业的内在约束与主动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将在不断提高消费者价值与社会福利的基础上,使企业长期受益。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存在相当广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都是企业一种长期的管理思想,都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让这种能力延续发展的能力。

其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都是企业内生的一种行为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长远利益过程中的内在要求。企业文化本身就是在企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及企业内部的各个子系统逐步形成的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并将它们与企业及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联系起来,最终成为企业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也是由企业内部机制所产生的。

再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都是企业对外界的一种宣言、告示。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产品或服务的缩影,公众可以通过公司的企业文化来认识企业。企业员工在对消费者服务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他的影响已经体现在其工作行为之中,他的言语、形态、态度、一举一动无不显露企业文化的烙印。

最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决定着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反作用于企业社会责任。

四、创建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主要从以下方面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一,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驱动力。第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可以塑造企业形象,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张力。第三,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第四,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获得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第10篇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下的社会大环境,不仅要求企业拥有发展的资本与能力,更要求企业在此基础上丰富企业文化,使企业成为一个完成的丰满的组织。因此只有大力发展企业文化,打造文化强企业,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增强企业职工的归属感,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效发展。

1.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

通过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打造出一个丰满的立体的形象,使企业的外在看起来更加完善,同时能够在企业内部增加职工的归属感,使职工将企业看做是自己的企业,更加愿意为企业贡献力量,由此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带动整体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能够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2.实现企业优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另一种形式的管理模式,通过企业文化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职工的思想,在文化交流与传授之间改变企业职工的思想及观点,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企业文化又被称为企业的“软管理”。客观来说,企业文化是将一些基础的、广泛的思想道德内容加以包装后再次传送给职工,通过企业文化的交流与建设,能够使职工的思想水平得以提升,由此规范企业职工的行为及思想,使传统的企业“硬管理”更加轻松容易,提高企业管理的综合水平。

3.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从思想道德、团队合作以及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与职工构建的交流渠道,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使所有职工具备统一的基本价值观,由此增加职工之间的交流与尊重,使职工个人得到完善,由此既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更能够使职工在工作中更加积极,更加具有创造性。企业文化的建设,将职工与企业放在了同一位置,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使职工的主人意识更加强烈,在工作中也更加的积极认真,从而提高了职工团队的整体水平。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逐渐重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积极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范围中,但由于实践经验较少,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偏差与不足。

1.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受长久以来经济发展观念的影响,一些企业在发展中始终追求着片面的效益增长,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一些领导甚至将企业文化的建设看做鸡肋,忽略其对企业所能够产生的巨大作用。这种想法不仅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更使得企业的发展变得空虚、浮躁。而在具有企业文化建设相关机制的企业中,由于缺少实践经验,也会出现各种由于缺少完善发展制度而导致的各种问题。

2.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只有具备差异性,这个灵魂才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灵魂,这个企业也才会区别于其他企业。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由于对企业文化的轻视,在建设企业文化时盲目抄袭他人企业文化内容,导致所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大同小异,严重缺乏个性,无法突出企业特色。从而导致企业的软实力及综合竞争力难以提高,制约企业的发展。

3.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职工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将其作用于职工,提高职工的个人素质,从而由量变产生质变,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和综合实力。然而许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却本末倒置,将建设企业精神放在重点之上,而忽略的职工的重要性,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以传递命令或者强制授课的形式传播企业文化,这种方式下建设的企业文化,可想而知有多么脆弱。相应的职工在这一过程中也更加难以理解企业文化,甚至产生敷衍、厌恶的情绪,是企业文化的建设成为一种表面工作,无法达到其最后的目的。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路径

1.强化企业文化观念,强化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建设企业文化的第一步应该是提高全体职工及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度,增加其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职工从心里真正的认可企业文化,愿意接受企业文化、愿意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职工的素养。因此,企业各级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将企业文化的建设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自觉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主动建设企业文化,并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及环境的改变适时调整企业文化的内容,使企业文化始终以领航者的身份出现在职工面前,成为职工的精神支柱,由此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则要求企业正确对待企业文化,通过学习、宣传等多种方式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让职工真正的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之中,从根本上认识企业文化、支持企业文化。除此之外,企业还需对错误的、有失偏颇的企业文化内容进行及时的修正与改善,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能够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下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为企业职工指引方向。只有清楚的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才能够使企业的文化得到良好的建设,也才能够为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始终保持有利地位。

2.针对企业现实状况,打造凸显个性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主要凸显在企业的发展与更新之中,通过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能保持与整体市场环境共同进步又能够在过程中展现独特的企业个性。发展企业文化能够将企业自身与其它相似企业区别开,使企业更具有独特的生命力,使其他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优势。以我国海尔公司为例,作为我国电器企业中的领头羊,海尔公司不仅有雄厚的发展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具备特殊的企业文化,即企业在发展经营中所不断追求的精品、卓越与自我否定。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使海尔公司的发展有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灯塔,是企业发展的指明灯,只有完善企业文化并以此激励职工,才能够有效凝聚职工力量,提高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工作中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创造性。

3.提升职工参与热度,增强凝聚力

企业领导者必须重视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让职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啊的建设中,尊重职工的意见,探索出适合企业职工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文化更加贴近企业职工,更加容易被企业职工所接受,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职工综合素养水平。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时,要首当其冲的将企业文化与管理工作结合,使企业文化融入管理之中,创造出适合企业文化发芽、成长的环境,并在此环境中与职工共同成长,利用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改变职工的思想,增强职工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整体凝聚力,从而提高企业的软实力,使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再成为纸上谈兵,真正的作用于职工身上,体现于职工的日常行为之中,落实于职工的工作之中。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全球化语境;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25-03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高校和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多,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高校得以实现。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已经成为两者得以互动的重要纽带。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随着校企合作的积极开展,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在两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中,高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得以更好地进展。但是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在互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高校礼仪文化建设落后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两者的互动方面没有凸显全面性等。由于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还不是太成熟,随着两者合作密切程度的加大,这些问题必然能够迎刃而解。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趋势研究

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趋势越来越表现为全方位、互动性、多元性。随着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与企业合作,通过两者文化的互动来实现制度、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两者的互动性会进一步增强;全方位体现为:在企业文化和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过程中,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校园礼仪文化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会进一步地影响高校教学体系的改变,从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革新,即体现为全方位的改革;校园礼仪文化与企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文化的互动和作用下,文化不仅仅是文化,同时还深入到教学内部去,在影响教学本身的同时,还对师生的素质和思想模式进行了改革。以上的特征必然会成为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的必然趋势。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的重要意义

(一)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提供价值引导

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它是企业得以健康发展的软实力,企业文化的塑造强调的是企业本身的精神取向、文化内涵、凝聚力,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而对于校园礼仪文化来说,它对于开启学生的心智、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校园礼仪文化从根本上为学生的成长塑造了积极向上的软环境,对于高校教学氛围的塑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校企文化对接可以使学校在与企业的交流中,通过校风学风、文化交流、价值观念、职业规划等方式表现出来的高度观念体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价值取向。可以说,文化环境是一个组织得以前行的重要动力,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校企合作的大门,对于人才的培养、教学环境的提升、教学改革的实现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现与校园礼仪文化的社会对接和制度对接

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对于实现校企制度对接有重要的意义。文化是一个组织独特的语言符号,它代表了组织本身的管理方式、制度、经营理念等等。通过校企文化对接,可以使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之间的融合,学校会增加与企业之间的共同语言,有利于全方位的校企文化融合,帮助学生早日适应企业需求。在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下,校园礼仪文化能够促进高校的制度改革,以此来拉近与企业的距离,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对接,这就为高校教育及人才培养打开了大门。总而言之,实现企业文化和校园礼仪文化的融合与对接,不仅仅能够促进文化的改观,同时还对学校制度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三)企业文化为校园礼仪文化提供了教育指导

在校企文化交融和互动过程中,企业文化为校园礼仪文化提供了教育指导,为高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向进行了方向性的说明,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学生能够从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吸收到一些积极的思想观念,在这种积极的思想观念的感染下,学生会认识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企业文化来了解社会,为未来身份的转变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并从在校期间就树立起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另外,学生可以从职业位置的要求为出发点,增强学生未来对职位的适应能力等等。可见,企业文化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对校园礼仪文化进行了改变和熏陶,同时也进一步地影响到了高校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学习起到了督导作用,让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中出现的问题

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校园礼仪文化,对于文化本身而言,它具有文化传承、文化育人、文化兴校、文化品牌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一个组织独特的语言符号,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能够从根本上来促进高校教学的顺利实现,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但是在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互动中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校园礼仪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过于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的互动;校园礼仪文化的构建处于被动地位。下面将重点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校园礼仪文化落后于企业文化

校园礼仪文化的构建明显落后于企业文化是目前两者互动中凸显的重要问题。首先,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企业是收纳人才的场所,这种供求关系决定了人才的发生动向,不是高校决定企业发展,而是企业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这样,高校必须要根据企业文化来构建校园礼仪文化,加上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其进行深入地掌握,这其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导致校园礼仪文化构建落后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其次,高校范围大、学生数量多、教学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企业则与学校相比,具有更强的灵活度。在两者的文化塑造方面来看,企业文化的构建和调整则比较容易,而校园礼仪文化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样,在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方面,高校礼仪文化的调整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二)两者互动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互动

在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上,互相范围狭隘化、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的互动,这是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中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在急功近利的时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片面的,在人才的选拔方面,企业过多地重视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人才,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功利化色彩过于严重。高校不得不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规划,为了提升就业率,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对于人才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单向度”的人才,他们只掌握了企业需要的重重技能,能够带给企业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却没有养成科学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人文知识储备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等,这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正是由于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的狭隘性,最终导致两者互动的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的互动,最终与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校园礼仪文化处于被动地位

校园礼仪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过程中,校园礼仪文化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不利于健康向上校园文化的塑造。一方面,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都是依据社会及企业的需要来进行的,它们是供求关系,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不得不按照企业的需要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一来校园礼仪文化就要按照企业的要求来改变,因此校园礼仪文化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另一方面,在很多高校的校园礼仪文化构建过程中,缺乏高校的特色与核心精神的支持,一味地迎合企业文化与企业需求,使得很多高校的文化塑造形式和内容都过于“散乱”,不利于优秀校园文化的构建。这从根本上导致校园礼仪文化的构建处于被动地位。长久以来,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才培养效果。总而言之,只有扭转这种错误的关系,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良性互动。

四、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探析

(一)充分挖掘校企文化精神的结合点

要想实现良性的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必须要充分地挖掘企业及高校文化精神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之上来实现校企文化的互动与交流。首先,作为高校来讲,必须要挖掘学校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办学理念,培育和弘扬学院精神的同时,注重校企精神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以体现企业精神文化的元素和精髓为依托,立足本位,突出特色。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放宽对于人才的需求,站在人性化和高素质的立场之上,来对人才进行评价,重在考察学校背景、学校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及素质,而不能仅仅意味地看中学生的技能,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素质。充分挖掘校企文化精神的结合点,就是要求高校和企业能够站在同样的制高点上,对人才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行要求,尽量实现企业精神与校园精神的融合。

(二)构建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教学体系

构建健全的校企文化互动理论教学体系,对于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要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来构建高校理论教学体系,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工学结合等方面来进行构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人才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不能一味地实现与企业单向度的合作,而是要坚守本校的教学特色,构建富有本校文化特色但又不失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体系;最后,高校应该坚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核心精神,通过社会调研与企业交流,具有前瞻性地来对于未来人才需求状况进行预测,准确地把握未来的人才需求,以此来开设别具特色的理论教学课程,构建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只有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来实现教学体系的构建,才能够从根本上来实现校企文化互动,让这两者在良性的互动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三)建立校企文化互动平台及实践基地

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就要建立校企文化互动平台和实践基地,真正确保两者互动性的实现。首先,在高校课程设置上,要通过设置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多安排实践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讲,可以依托规模大、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对新技术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以此来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指明道路。再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构建、多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参观,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企业的认识,让学生不断地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还可以通过奖学金等激励机制的完善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他们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开展专业竞赛,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积极开展专业竞赛,实现校企文化融合,是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方式。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专业特色,结合行业需要,邀请相关企业进入,由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专业技能比赛,为学生提供实践自我、提高专业技能的科技创新实验平台,把学生的课内外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形成统一规范,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特别优异的学生,还可以直接邀请他们毕业之后到企业来工作,从而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竞赛,对于校企进一步融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礼仪文化

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礼仪文化,既要与企业文化相统一,又要保持本校的教学特色,这是实现两者互动的关键所在。对于高校校园礼仪文化来说,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来实现,比如开展校级的就业创业大赛,邀请企业的优秀人士或管理者来参加,对他们做出评价;积极邀请社会专家级企业优秀人士来高校作讲座,让他们给出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规划,并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给予充分地指导。此外,在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礼仪文化的时候,还要根据本校的办学背景,及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等,来制定出符合本校办学特色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学校广播、校园报刊等形式来进行宣传,让其积淀成为本校的文化,进一步地来鼓励学生的发展。总而言之,实现高校校园礼仪文化的塑造必须要能够凸显本校的特色,这对于增强与企业文化互动的主动性有重要的意义。

第12篇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趋势中,精神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任何企业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感染与支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煤炭企业等重工产业也开始注重自己的文化发展,逐渐建立起全面的企业文化系统,而安全文化与生活文化正是煤炭企业当下最为重要的企业文化。

一、煤矿安全文化新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煤矿企业在推行的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它是以提升人的潜意识为出发点,建立起以人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新手段。煤矿安全问题可以说是企业以及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涉及到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多方面。我们常常说“企业生存,安全第一”,而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五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安全责任、安全法规、安全科技、安全投入都在安全文化的统领下进行。

山西焦煤集团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企”的核心价值观,人是企业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想“以人为本”,首先要保证人的安全问题,而与企业安全密不可分的就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塑造安全生产力历史证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对稳定的信息流,人类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都是由相应的文化培育成的。正是高度发展的安全文化才使人们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之一;理解安全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出“伤亡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的”这一观念的深刻涵义,认识到自己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而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总之,没有具备现代安全文化素质的人作为现代企业的安全生产力,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还是要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真正从认识上重视起来,把它纳入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下大决心去抓。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其安全意识和行为,才能使职工从被动服从管理制度向主动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转变。

如何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创新也是很关键的一点,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瓶颈,找不到新的突破口。因而要创造性开展安全文化活劢,以丰富整个矿井安全文化内涵,其目的是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这是区队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其主要任务是不折不扣执行决策层的安全文化建设要求。从区队管理入手,在生产、安全、经营以及区队建设等方面提炼出安全管理理念,用于指导班组文化建设。同时不断推广过去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创新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不内容,增强安全文化宣传的渗透力。做到点面结合区队安全文化和班组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尤为关键的环节。

二、矿区生活文化大繁荣

文化活动是促进企业文化融合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山西焦煤主要建立了三项文化活动机制。一是坚持开展职工技能运动会。2002年举办山西焦煤首次职工技能运动会,提出“百个工种大比武、万名职工争状元”的技能大赛口号,此后年年举办,从不间断,并随之开展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推广和表彰奖励活动,职工学艺竞技热情空前高涨。二是经常举办文体活动交流活动。定期举办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球类比赛,开展文艺节目交流演出活动,开展主题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文化交流活动。2009年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开展《山西焦煤之歌》歌咏比赛,抒发“山西焦煤一家亲”的情怀,进一步拉近了各子分公司职工之间的心灵距离。三是精心塑造企业形象。认真举办合同签订仪式、重点工程开工仪式、周年庆典仪式等机会,积极承办全国煤炭系统素质工程现场会、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现场会等大型会议,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奥运保电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客户的沟通交流。通过这些努力,精心塑造企业形象,不断提升企业知名度,为企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矿区文化虽然已经做了许多努力,但这些仍然是不够的。中国现在大约有550多万矿工,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的生存与生活质量关系到整个国家。矿区通常处于郊区,这就更需要做好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多多扶持,社会应加大对矿工关注、保护和帮助,让矿工们感觉到社会的温暖。总之,矿工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虽然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他们有着纯朴而坚韧的生命,他们对生活有着无限的热望,在飞舞的煤尘和隆隆的机器轰鸣中,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照亮世界,他们从事的事业最平凡也最伟大!

第13篇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理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企业内部受大家认同的一些行为习惯和主导这些行为习惯的心理、观念的总和。笔者认为,在探讨企业文化时,不仅要看到现象,而且要看到本质;不仅要注意外表的完整性,而且尤其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在的联系。企业文化的内在共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左右企业的走向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广大员工普遍认同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的总和,是约束员工行为倾向的一种重要力量。打造企业文化首先应将管理者对员工行为倾向的期望值予以明确。一个企业的特定文化一旦形成,它又相对独立于企业基本实体而存在,并时刻对企业和企业成员的思想、行为实施重大的影响,潜移默化,作用久长,关乎企业的兴衰和存亡。

(2)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状况的映射。企业文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体现了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服务对象、企业与企业竞争对手、企业与员工和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地位和利益关系。

(3)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性质的文化,反映着企业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面貌,包含了企业员工的理想、向往和希望,是企业员工的精神寄托。通过遵守具有文化内涵的规章制度,使内部员工体会出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接受和认同本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最终使本企业文化转变为员工的精神追求。

(4)企业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它同社会其它方面的文化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有它自己的生命过程。它产生于企业的社会经济活动和人际活动,扎根于企业,同企业生死攸关。优良的企业文化是需要不断提炼、升华和总结才能够形成的,是一个持续的扬弃过程。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

(1)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2)导向功能。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的。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3)激励功能。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4)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员工明确工作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行为,要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1)创新并建设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企业文化创造,只有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不断在实践中进行积极而正确的创新,才能真正有效和有力地突破定势、独辟蹊径、焕发光彩,实现品位、力量、价值与功能的全面重构与提升。

(2)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核心与精髓。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创立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的关键在于人,发展的根本也在于人。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应把人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人的素质,凸显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形成有企业特色的价值理念,特别注重信用理念的培育。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职业行为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4)充分发挥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作用。就企业文化建设而言,企业家应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可以说,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起的核心作用是一般人所不能替代的。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可以概括为:企业文化的主旨设计者、积极倡导者、文化建设的实施者、文化更新和转换的积极推动者。

(5)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实施机制。这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健全执行文化,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执行能力。执行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保障。在这一方面要注重以下几点:职工要树立主人翁精神,企业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协调团队等等。

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的确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

(1)主张“文化万能”。一些对企业文化过分的宣传使部分企业盲目地认为企业文化是一服灵丹妙药,企业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靠企业文化建设来解决。于是不管管理中的一些具体内容与企业文化是否有联系,统统向企业文化靠拢,造成所谓“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局面。这样,企业文化就被错误地理解为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的思想、行为和过程。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企业文化是从文化的深层面来研究和探索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成功之道的,它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指导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企业文化必须与其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效。

(2)企业文化建设口号化。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提出一套口号,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等等,然后贴在办公室、车间或者作为对外宣传的工具。不能说这样的工作没有意义,但是相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而言还是太肤浅了。

(3)企业文化建设文体化。仅仅单方面强调企业文化的对外辐射、宣传作用,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出版自己的刊物,然后对外发放,告诉外界我这里的文化活动很活跃、管理很规范,而不管是否真的达到这样的高度。不能否认企业文化在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中的作用,但如果认为企业文化只是对外宣传的工具,那就是本末倒置。所以,要想真正建设好企业文化,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准备,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并做好完善的计划。

企业文化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作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途径,愈来愈受到理论家的高度重视和企业家的积极实践。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行为,要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正确的公司价值观。健康的企业文化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可以帮助、引导企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促进与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时,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理论资源和实际案例,突出人本思想、诚信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创新的、有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严国萍,黄华新.企业文化与生命型企业建构[J].科学学研究,2002,(5).

[2]吴照云,王宇露.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一个基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分析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

[3]程继川.企业文化理论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经济论坛,2006,(9).

[4]唐修国.突破企业文化的传统理念[J].经贸导刊,2002,(12).

第14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发展

交通运输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宏观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交通运输业的文化投影,是交通运输业在长期的运输、管理等方面形成的整体境界、规范与价值的总和。其主要包括以下两层:(1)物质层,它包括运输部门的技术系统、基础设施、载运工具状况,这些是运输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2)制度层,主要是运输部门的组织纪律、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管理机制等,对交通运输企业文化起到调控和制约的作用。

一、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1)导向作用。在交通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大多蕴含着无私奉献、努力拼搏以及大公无私等优良品质。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能及时的调整企业员工的工作认识,同时还能端正其工作态度及思想认识。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好的与企业的制度及生产相符合。不仅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凝聚作用。在交通企业文化建设中,交通运输部门的主要特点是点多、线长、分散,企业必须通过交通运输企业文化这一粘合剂来凝聚职工,使之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之下,团结一致,并使职工关心企业的意识成为一种强烈的必然追求和自觉行为。由此可见,在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增强了企业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还为企业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意志。(3)约束作用。面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一些员工往往因抵挡不住诱惑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以至于走上违反犯罪的道路。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日常运行,同时还影响着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在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公约、制度以及人际关系等。不仅规范了企业员工的思想,同时还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及价值取向。(4)融合作用。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影响着企业今后的发展,同时还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及思想道德。其主要表现在:首先,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对职工的思想、性格、情感,行为等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保证职工拥有一致的理想和价值观念,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其次,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有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信息的沟通及相互关系的协调。

二、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建设途径

(1)文化建设内容要符合企业管理。在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想真正的发挥出企业文化的作用,其基本前提是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相一致。其主要理由如下:首先,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者。只有得到企业管理者得认可,才能使其在建设的过程中受到相应的注重。其次,企业管理者在指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时,必须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相一致。否则,将会阻碍文化建设的发展,使其内容发生改变。(2)企业文化建设要与紧密结合市场经济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完善更新。这就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结合着市场经济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避免企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跟不上时代的步伐。(3)企业文化建设要与员工的利益相结合。受社会经济的影响,企业员工在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时,往往会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及思想观念,从而做出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因此,企业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与企业员工的利益、思想及价值观紧密的结合起来。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能及时的纠正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同时还能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在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同时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在企业日常运行及今后的发展中,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同时结合着企业的发展,真正的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发展及生产等紧密的结合,从而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楚春源.公路运输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

[2]袁晓建,邱观建.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8(9)

第15篇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的载体,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程度。因此,发展也是企业的第一要义,企业文化建设要始终贯穿这个第一要义,切实服务于这个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把企业文化管理的“以人为本”的主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以前我们谈到企业文化的“以人为本”时,通常总是说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等,但是从其着眼点来看,都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去搞好工作。然而,从科学发展观来看,这是有失偏颇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只是看到了人的手段性一面,而没有看到人的目的性一面。即除了企业的发展之外,还要关注人的发展。因此,我们讲“以人为本”应是“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即把“发展人”作为“以人为本”的根本内涵之一。“发展人”的根本意义在于使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即使每个人的个性全面健康的发展,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和释放。实际上只有把“发展人”纳入到其中,才体现了企业文化管理的“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的真谛。而这也正是我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和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使企业发展建立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奠定了基础。对于企业,如果说企业文化回答的是“我是谁”,企业发展则回答的是“我要做什么”。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二者应相互匹配、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必须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则反过来改造企业文化。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统筹兼顾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观所集中体现的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做到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兼顾各方、综合平衡,更好地推进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

我认为,主要有五方面问题应予科学统筹解决,亦可概括为“五化运作”:即系统化、制度化、通俗化、细节化和全员化的运作。

(一)系统化运作。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贯穿于企业全面工作的战略来考虑和部署,着眼于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建立一整套适合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落实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运作,有计划有步骤的逐一实施,使企业文化力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即有些企业搞企业文化建设,他们的重点不是放在企业文化三个层面的协调发展上,而总是片面地强调先进文化理念的灌输,却忽视了物质和制度层面建设的协调运作,因此效果甚微。实践表明,在进行企业精神文化宣贯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企业员工们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员工们的物质利益等各层面问题的解决,才能使那些先进的文化理念深入员工们的心中。否则,如果只是让员工树立主人翁精神,而不去关注员工们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人翁利益,那么员工们是不可能树立起主人翁精神的。因为这不符合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群众利益无小事”,如果管理者有了为民、亲民、爱民之心,员工们也就有了主人翁精神。也就是说,从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要求来看,只有把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全面、协调地发展搞好了,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够真正的树立起来。

(二)制度化运作。即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仅就观念抓观念,它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作为硬性的约束来配合,否则就可能成为空对空式的说教。这种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是一个逐渐减弱的过程。在初始阶段,带有硬性约束的宣贯是必要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要求也是必要的。因为无此约束,再先进的文化观念也不会自行其道。当然即使这时制度强制性约束,也应当体现人性化的关怀。随着员工对于企业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会逐渐淡化,而员工的软性自我约束则会逐渐增强。当员工将企业价值观内化于心灵之中,能够实行自我管理时,制度的外在硬性约束就已经消 失,而代之以员工们的内在自我约束的自觉行为。而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阶段就在于实现“自主管理”,亦称“没有管理的管理”或“不管理的管理”。

(三)通俗化运作。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初始阶段,提出企业文化理念系统,编制《企业文化手册》等都是必要的,但是如何使这些抽象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能够被广大员工所理解和接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宣贯过程中,应该注意采用广大员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海尔集团采用的员工的“画与话”、ge公司的企业价值观卡以及许多优秀公司的讲故事(西方叫企业神话)等,实践证明都是行之有效的形式。

北京有家民营企业科瑞集团,它的一位副总裁郭梓林先生主抓企业文化建设并兼任企业内刊《科瑞人》主编。他创作的《并非肚皮官司》,根据企业常遇到的问题编写了上百个问题,例如“为什么要撤销食堂?”、“挣钱与做企业”和“信赖的作用”等,每个问题都配有漫画和作者评论。漫画生动活泼,点评深刻透辟,结果不胫而走,广为流传。这就是一个成功地宣贯企业文化的典型案例。如果我们的企业领导都把传播企业文化放在心里,就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宣贯形式来。

(四)细节化运作。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文本被广大员工理解和接受是重要的,然而把这些精神理念的东西转化为每个员工的实践行动则是更为重要的。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连接在一起的,没有什么游离于生产经营之外的企业文化。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细节中。

从横向层面来看,就是要落实到每个班组、科室、每个岗位之中。沈阳一运实业公司在企业改制后进行了系统地企业文化再造。在他们的每个办公室、每个岗位都看到了各自的座右铭。这种座右铭就是企业精神的岗位化,很具体也很生动。它是员工的自我规范约束,可以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沈阳香雪面粉公司的每个车间都有自己的岗位格言,挂面车间的岗位格言是“条条出精品,袋袋送温情”,而检斤工为自己制定的岗位格言是“斤斤计较,两两不差”。这些朴素生动的群众智慧语言已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用当今流行的企业文化语言来说,就是文化力转化成为生产力。

把企业文化落实到细节中,从纵向层面来看,就是要落实到每个工序和工作环节之中。上海宝钢公司实施的“用户满意工程”(tcs),就是把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系统贯彻到了每个工序与工作环节之中。把先进的企业文化贯彻到生产经营活动的细节之中,它会产生文化力,实际上也就是当前许多企业所倡导的执行力。企业文化固然要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然而战略确立之后,执行就是关键问题了。而把企业文化落实到细节的过程,也就是执行文化的形成和运作过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细节化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全员化运作。当前有许多企业仍处于企业文化建设初期,这时候强调企业家文化、企业领导班子文化或者“老板文化”的作用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过程,而企业家文化的提出就是这个过程的起点和发端。换言之,只有企业家具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才可能在企业中引进企业文化管理。如果把它比喻为打球,那么企业家就是第一发球人。然而要使这场球赛运作起来,还必须让广大员工们投入其中,才能够实现。这实际上就是如何把企业家文化转化为企业全体员工文化的问题。从企业文化发展过程来看,这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实践表明,这是相当艰巨和复杂的工作任务,然而我们又无法回避而必须解决。原因很简单,如果企业家文化不能转化为全员文化,那么就只能是企业家个人的文化,而不能成为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接受和认同的主流文化。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它能使企业赢得员工的共识和支持,调动并整合各个经营管理环节的积极因素,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驱动力,能使企业员工在逆境中同舟共济,在顺境中求实进取,自始自终为企业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对于构建企业文化,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把可持续发展等人类文明世界关于发展的新认识吸收到企业理念当中去,才能创建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现代企业。

摘 要: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已广为人知,但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存在“形式化”、“口号化”、“被动化”等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如何利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经营发展,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成为重点研究的问题。企业文化作为反映企业经营发展的上层建筑,也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和完善。

关键词:企业 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对内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等方面的成效,已为实践所证实,因此也为愈来愈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接受和认同。同时它还被视为企业管理成熟的标志,企业经营者成熟的标志,而赢得各界人士的青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这并不仅是对于国家和各地区发展的战略要求,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企业文化,也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文化力,凝练好企业的文化精髓,打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品牌,使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总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经逐步以质量竞争、市场竞争、服务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企业文化也逐步深化,企业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相比之下,有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完全跟上时展的步伐,存在着不尽如意的方面,表现为:

一是对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和作用缺乏深刻的理解,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贯穿于企业全面工作的战略来考虑和部署,尚未形成统一而完整的企业文化战略。

二是缺乏组织机构的支撑,在企业文化实施过程中,没有系统的规划,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制定战略、转化战略、规划运营、监督和学习、检验和调整战略”的闭环式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