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11-01
新课标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它明确指出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当今的初中音乐课堂教育能否实现新课标对其的殷切希望与要求呢?为此,笔者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一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音乐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在全新音乐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音乐教学理念正展现出勃勃生机。在这样的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时期,日喀则地区学校的音乐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音乐教师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且在一系列的改革、发展基础上,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取得了振奋人心的伟大成就。
然而,在我们面对这些令人欢欣鼓舞的可喜成绩时,却不得不正视当前日喀则地区初中音乐教育中同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具体表现为:有些教师过分地追求形式主义,在没有理解学科综合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弄成了“大拼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追求时尚,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教学;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有些音乐课堂的合作学习时效性不高,且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等。
上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导致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更严重地影响了课堂功能的整体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审美为其主要核心的教育,研究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审美要素以及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审美特征已成为了当今音乐课程最突出、最重要的课题。所以,在现今日喀则地区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已成为了当今时代赋予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使命。
其次,扩大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管其是否有音乐天赋,都应让其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的快乐。如《我的家在日喀则》,为学生讲解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地域风俗,提升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及了解,让他们富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
不可否认,音乐教育是一种承认个别差异的教育,然而,承认个别差异并不代表着“选择”和“淘汰”。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以开发,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相信这是每一名音乐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第三,重视学科综合、创新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领域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倡导各科课程逐渐向学习者的生活和经验回归;重视学科课程与学习者发展需要的联系;追求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结合以及整合。由此可见,要将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密切地联系起来,不仅是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手段。所以,初中音乐的教师们应尤其注重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更能加深学生对该音乐所表达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的感悟与思考。
第四,了解多元文化、重视教学评价和反思。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与发展的世界,学生只有详细地了解多元文化、认识多元文化,才能够接受、尊重多元文化,并从各种不同文化中汲取精华、丰富知识。所以,当今日喀则地区的初中音乐教师们应注重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正确审视各种文化,找出其中的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为其今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
三 小结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观、树立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然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所以,初中音乐教师们应顺应时展的潮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4)
[2]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23)
关键词 初中 音乐 新课程 教学
1 音乐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2 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像“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箫、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4 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33-01
新课标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它明确指出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当今的初中音乐课堂教育能否实现新课标对其的殷切希望与要求呢?为此,笔者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1.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传统的你教我学的状态,不仅抹杀和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抑制了学生潜能以及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再加上评价标准的过于单一化和统一性,阻碍了学生自我个性和特色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新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老师的权威,和老师积极的探讨和交流学习方法和内容,教师也能更加的了解学生,明白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困惑之处,及时的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内容要创新
2.1 节奏创编教学。即根据达尔克罗兹节奏教学体系,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来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从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比如在《鼓乐铿锵》这一章,在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生是以身体作乐器,做一些拓展训练。通过身体动作发出的声响,进行音乐训练的一种手段,当然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在学生的节奏训练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声部,其中女高音声部用头顶上的拍手动作来代替,女低音则是胸前拍肩的动作,男高音可以用拍腿来代替,男低音用跺脚来代替。
2.2 即兴创造。即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即兴创造教学,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培养创新胆略和创新精神,发掘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流行风》这一课,可让学生根据班训即兴唱一曲(可以自己作曲,也可套用歌曲)。学生们积极踊跃参加演唱创,形式多样,有流行风格,有美声,有说唱,有戏剧等。因此学生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2.3 学科综合。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结合,如美术的综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欣赏到《一个人的流派》时,在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画家作曲家风格的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拿起画笔描绘出一幅印象派作品《大海》。
2.4 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电脑音乐系统作为新一代的音乐教学媒体已经进入高中音乐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法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并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发展运动的全过程,便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获得最充分的感知,使教学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5 形体教学。它通过对学生形体的训练,达到内塑气质、外塑形象和提高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在《非洲歌舞》这一章,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赏析音乐的同时,带领学生做一些非洲歌舞身体上的律动。黑人舞蹈的节奏强烈,它的动作特征主要是强调了人体的每个部位,如:头、颈肩、胸、腰、跨和四肢的表现力,其中最突出的是头部的甩动、胸部的起伏、腰部的屈伸、跨部的摆动和旋转。
3.教学策略设计
3.1 教法的选择与设计。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设计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能为核心"的"三主一核心"教学指导思想,做到灵活多样,具有主导性,体现主体性和有效性。
3.2 学法指导的设计。在学法指导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学法指导要既具体又明确,既恰当又体现主体性,要把学法指导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上来考虑。
4.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
学习音乐的人,都有通过音乐使自己愉悦,并感动别人的愿望,并希望通过特定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来,使情感得到表现。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用自己的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不知不觉地随音乐动起来,尽可能地激发与满足学生表演的兴趣与愿望。还有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编,单独表演,用载歌载舞的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这样,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并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地受到艺术的感悟和激励,激发他们把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而有了思想上的共鸣,学生就会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在愉悦中维持着对音乐的积极心态。
一、音乐课堂教学目标
设计目标应该注意三个维度的整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课改之前的音乐教学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因此教学目标过多地围绕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这显然是一种偏颇;然而当前则又有走向另一偏颇的倾向性,那就是无知识要求的情感态度,或无目标达成的过程方法,这两种不良的音乐教学状态都应引起关注。以下案例值得大家思考。
其一:唱歌课《如今家乡山连山》。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教师采用独唱、对唱、小组唱、全体齐唱等多种形式唱了一遍又一遍。但每遍都没有情感和技能上的任何提示和要求(情绪、表情、速度、力度、节奏等)。结果重复演唱了许多遍后,不仅学生的歌声不见起色,而且流露出厌倦之感。
其二:唱歌课《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师在指导学生唱歌时,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歌曲有几个乐句,由几部分组成,可以运用几种演唱形式等。教师站在一旁若有所思,似乎在思考下一步的教學环节,在计算课堂上已过去的时间,既没有参与学生交流,也没有调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情况,就随意地在各小组间巡视了一遍后结束讨论。前后没有几分钟,在学生讨论兴趣正浓时打断了讨论,进入了下一阶段的教学。结果,学生茫然、失望的神情写在脸上。
以上案例中的教学现象集中反映了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问题。很明显,上述两个课例都存在音乐教学目标不清晰,缺乏鲜明的指向性与达成性设计的问题。还有一些音乐课,教学内容过杂,太孔,知识无序,教学过程鲜见有机的组合与连接,教学形式与方法过于外在和花哨,往往与教学内容脱节,有活动没体验,有形式没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缺乏目的性。有些音乐课追求形式,而不是神似,一些根本不需要的形式(如分组)却乐此不疲,一些直接明了的问题也让学生去讨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也要学生去创编。这样的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于整合
在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方面,我们要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音乐课程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的关系。音乐教学内容虽然划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不同领域,但体现在教学中却是一个整体。因此.不同教学领域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的整体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和谐发展。
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例如感受与欣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而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力、欣赏力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展示创造力的过程。反过来看,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同样,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具体到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里,可以有一两个主要的内容,或者两个内容相互结合,或者与其他内容相配合,形成以某些内容为主的综合课。
一、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
学科综合化体现了现代课程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学习领域的扩展,是素质教育理念在实施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图通过课程与教学的变革来打破传统的课程缺乏内在联系、课程内容脱离实践、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符合少年儿童知识学习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音乐学科走向综合提供了指导方向与目标。
二、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体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内在的规定性
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艺术学科。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学科走向综合既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音乐学科本身内在品性的体现。
三、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是音乐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诉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实践中倡导音乐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其它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音乐与其它非艺术学科的综合,以期实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育目标。然而,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标准》的要求,如何实现学科的综合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国内目前区域之间初中音乐教材版本不一,又给初中音乐学科的综合化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加强综合化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应然路径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42-02
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是从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旋律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与视唱。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音乐学科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加强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十分必要。鉴于现在初中音乐教学效率较低的现状,笔者选择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社会教育意义的。
一、加强教学环境的创新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学环境的衬托与辅助。为了让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性提高,当代初中音乐教师要学会创设一个有利于音乐学习的课堂环境。一个创新型的教学环境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具有较高的音乐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氛围的营造时,要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学会利用音乐语言以及实物演奏等方法进行情境创设工作的辅助。教师更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与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快速提高。音乐教师是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场所,加强音乐教室室内设计的创新度,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具有直接作用。音乐教室的室内设计创新,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应当将音乐教室内的设备以及繁重器材进行合理布置,学生随处可见乐谱表与乐理知识等。比如在讲解《金色的秋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秋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形象的氛围中感受秋天的美感。在音乐教室的室内设计方面,可以利用圆形摆放的方法对桌椅进行安排,方便学生对于秋天的印象与感受进行讨论,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在讨论学习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交流,了解了他人的不同想法,更容易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当中。
二、加强教学目标的创设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初中音乐教学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理解能力是当前初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大创新。教师要利用音乐教学让学生得到音乐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的提高,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过程,更要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教学目标的创新设计,有利于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层次,使初中音乐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开发。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祖国颂》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创新。首先,让学生在这个音乐作品中获得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其次,要学生理解《祖国颂》的创作目的以及其传达的感情。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找到民族自豪感。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不同于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初中音乐学习中获得立体性的进步。
三、加强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
新的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对于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结构的有效设计可以让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教师要加强新旧知识的结合,利用动与静两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来。在初中音乐课堂之上,演唱与演奏是音乐学习与欣赏的不同方法,在音乐艺术的欣赏中,学生的乐理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一节音乐课堂应当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辽阔的草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作品进行听的欣赏,从听觉角度想象作品所描绘出的画面。之后,教师要针对作品中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此音乐作品。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或者进行视唱。这样,在一节音乐课上,利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四、加强师生关系的创新
师生关系的创新,就是要求当代初中音乐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在课堂下,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其交谈的对象之一。在师生交流中,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感情上的依赖,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促进作用。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此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多让学生发言,多留时间与学生交流。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针对初中音乐教学创新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希望当代初中音乐教师加强教学思想的更新,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使初中音乐教学可以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初中音乐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加长久。
参考文献:
[1]刘波.在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9).
[2]鲍铁萍.浅谈创新思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1).
[3]周宁.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6).
【关键词】音乐;课程资源;学生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那如何有效、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本地的音乐课程资源,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最根本的思路是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突出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体思路是:
(一)确立音乐课程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学科地位
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具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对升学考试不起直接作用的音乐等学科的轻视。音乐课作为“饭后甜点”而存在,成为可有可无、可上可停的自由学科,一有考试或学校其他活动,就会对其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音乐学科在初中学校教育中的从属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
(二)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上述的特殊性,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四)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必要因素。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其次,建设各种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学生音乐课外活动小组;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开展音乐实践和创造。学生中蕴藏着大量的音乐课程资源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
二、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一)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中学校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教师资源是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环境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活动资源则是指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如:文艺汇演、友情演出等。像我我们文昌中学是一所规范化学校,在音乐教学设施的配置方面很好,学校还拥有音乐排练室、多媒体教室等,有自己的校园网站、广播站,并且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站经常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音乐,对学生在起床、吃饭、午休、就寝的时间段,都精心设置了相应的音乐。这样使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学习的场所,而且还是一个充满情趣、美化生活、享受生活的殿堂。
(二)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社区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资源。开发社区音乐课程资源,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使音乐课程的教学富有特色。我们成立了校合唱团和器乐团,定期邀请专家来指导。
(三)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长资源主要指一些具有艺术专长或一定艺术素养的家长及他们的亲友及他们所拥有的有关艺术的书籍、音像资料、可利用的艺术器材等。在全校家长中征集了一名“客座音乐老师”,这一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学生在这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下,欣赏到了当地耳熟能详的民歌、豫剧、农村红白喜事中常用的音乐、民俗音乐……这样联合家长参与的音乐课程,不但为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巩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音乐能力,也使音乐学习的层面更广泛。
(四)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音乐;课程资源;学生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那如何有效、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本地的音乐课程资源,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最根本的思路是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突出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体思路是:
(一)确立音乐课程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学科地位
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具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对升学考试不起直接作用的音乐等学科的轻视。音乐课作为“饭后甜点”而存在,成为可有可无、可上可停的自由学科,一有考试或学校其他活动,就会对其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音乐学科在初中学校教育中的从属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
(二)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上述的特殊性,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四)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必要因素。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其次,建设各种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学生音乐课外活动小组;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开展音乐实践和创造。学生中蕴藏着大量的音乐课程资源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
二、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一)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中学校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教师资源是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环境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活动资源则是指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如:文艺汇演、友情演出等。像我我们文昌中学是一所规范化学校,在音乐教学设施的配置方面很好,学校还拥有音乐排练室、多媒体教室等,有自己的校园网站、广播站,并且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站经常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音乐,对学生在起床、吃饭、午休、就寝的时间段,都精心设置了相应的音乐。这样使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学习的场所,而且还是一个充满情趣、美化生活、享受生活的殿堂。
(二)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社区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资源。开发社区音乐课程资源,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使音乐课程的教学富有特色。我们成立了校合唱团和器乐团,定期邀请专家来指导。
(三)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长资源主要指一些具有艺术专长或一定艺术素养的家长及他们的亲友及他们所拥有的有关艺术的书籍、音像资料、可利用的艺术器材等。在全校家长中征集了一名“客座音乐老师”,这一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学生在这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下,欣赏到了当地耳熟能详的民歌、豫剧、农村红白喜事中常用的音乐、民俗音乐……这样联合家长参与的音乐课程,不但为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巩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音乐能力,也使音乐学习的层面更广泛。
(四)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事实上正是如此,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正因为如此,很多初中生对音乐都充满了无穷的兴趣。在课间的时候只要认真观察,总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小声哼唱着自己喜爱的歌曲。遗憾的是:虽然初中生如此喜欢音乐,但是却有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所造成的。如何有效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往往只对一些枯燥的音乐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完美的。在没上音乐课之前,很多学生都是满怀希望地盼望音乐课,音乐课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轻松愉悦。但是,当他们真正上音乐课之后却非常失望,他们发现音乐课仅仅只是一些抽象的音乐概念或者是音乐知识的堆砌。试想这样的音乐课堂怎么可能会激发起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来的全新理念,这个理念的提出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要时刻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引导同学们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传统的教法就是播放音乐让学生用心体悟。事实上,对于音乐知识相对贫乏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也很难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我在播放这首音乐的时候,还配以故事朗诵。故事的梗概大体是: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听到这个故事,同学们再去欣赏音乐自然能很容易体会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正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有效激发了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运用学科整合,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学科与很多学科教学是相互联系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妨运用学科整合的方式来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这一点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已经进行了多次验证。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运用学科整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例如,在执教《大海啊,故乡》的时候,我首先是要求同学们进行听唱练习。由于这首歌很多同学以前都听过,因此,很快同学们就学会了。学会之后,我还运用了合唱、领唱以及男女生伴唱等形式,让同学们对这首歌进行反复练习。做完这些练习之后,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我要求同学们在听歌的时候配以《大海》这首诗进行朗诵。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朗诵得非常有感情。而正是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下课很久了他们还不愿意离开教室,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在执教《春之声》一课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不浓。看到此种情况,我略感失落,但是又非常庆幸。幸亏我之前准备了一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春之声》这首歌曲与《春晓》这首诗有效地结合起来,并配以了若干动画。面对这样的教学形式,同学们的眼前一亮,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除此之外,我还利用美术知识,把《春之声》这首歌曲的曲谱画得有声有色。这样的学科整合方式,不仅有效激发了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同学们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三、发挥学生联想,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艺术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模糊性特征,而正是因为音乐的模糊性和自由性也给予了人们更多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是要死板地进行音乐教学,而是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联想,让同学们在联想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九寨沟音画》的时候,同学们纷纷被这首美妙的歌曲所吸引。看到同学们如痴如醉,我适时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让同学们利用这首歌曲自己再根据其他一些风景名胜自编歌词。这个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大家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联想。于是就出现了诸如:“美丽的武陵源,田园风光,秀美和谐,翠竹依依,炊烟袅袅,令人陶醉。”“美丽的丽江古城,郁郁葱葱,花木清香,古朴壮丽”等美妙的歌词。歌词虽然很短,但是也足见同学们的用心良苦,他们是真正用心去写的。再如,学习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了很多类似的歌词并创造了类似的几个小节的音乐节奏。同学们对于完成这样的任务都非常感兴趣。音乐是一门艺术,而艺术都离不开联想,这也是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真正原因。
爱因施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初中生缺乏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那么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本是不能实现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多进行有效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研究。为初中生创造一个乐学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刘秀芹.初中音乐教学随笔[J].考试周刊, 2012(40).
[2]封喜花.论中学音乐教学[J].新课程,2011(8).
[3]张云霞.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J].科学教育,2011(4).
[4]侯亚敏.让创新的火花在音乐课堂上绽放[J].教育教学论坛,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1
1、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2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音乐学科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是:组织和引导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艺术教育工作工程规程》,进一步深入研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品质。要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以课题研究和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基地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器乐进校园”和各项艺术活动,努力促进我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专题研讨活动。
3、组织高中音乐教师对音乐鉴赏必修模块进行集体备课,开设研究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小学、初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1、继续组织好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课标本新教材的实践研究,组织和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培训。
2、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学习常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预设的能力。
3、搞好高中音乐各选修模块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5、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才艺大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积极发现、总结、推介教学第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
7、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组织部分音乐教师结合音乐学科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和模块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
2、研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关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音乐表现,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学生的音乐活动之中。
3、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初中学生音乐学业考核、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为抓手,组织课题组老师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中小学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4、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对青年教师的范唱、伴奏能力要有一定的考核要求。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召开小学、初中音乐学科中心组会议。
2、思考器乐进校园有关事宜。
十月份
1、十月教科研月主题活动。
2、武汉8+1城市圈交流研讨会。
十一月份
1、中小学音乐教师《会唱歌,唱好歌》专题研讨会。
十二月份
1、音美教师才艺大赛。
2、小学音乐教师器乐进校园活动初步验收。
元月份
1、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3
本学期在结合上学期课题的基础上,继续研讨《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这一持久性课题,力争将这一课题中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3)班的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下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如: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中歌词从我是一个谁?还会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通过调查了解了我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施的一些基本情况,看到了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音乐教学取得的巨大进步,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调查虽然是区域性的,然而调查中所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则具有普遍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地反映了目前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现状。现将调查的部分结果作一浅显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初步设想,以期为广大高中音乐教师和教研员研究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音乐教师配备情况
被调查的307所高中音乐教师配备总数为629人,平均约为每校两名,按人均周课时量16节计算,基本能够满足中等规模学校音乐课的正常开设。
从学历达标情况看,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38%,其中音乐专业毕业占99.04%,确保了高中音乐课的专业性。但从了解到的教师专业结构来看,目前音乐教师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声乐、钢琴和舞蹈三个领域,而能够担当选修模块中的戏剧表演、创作或其他乐器专业教学的比较少,导致目前高中学校普遍存在不缺教师缺专业的现象。
如何改变目前音乐教师专业结构单一的现状?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使教师能一专多能,胜任不同模块教学的需要。同时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也要考虑本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结构,合理调配教师。另一方面是改革师范教育,音乐师范院校要根据课程改革和一线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在学好声乐、钢琴这两个基础专业的同时鼓励学生选学其他专业,以满足高中音乐课程内容多样化的需求。第三方面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提倡教师或学生走班上课,甚至可以让区域之间的音乐教师实行跨校兼课,或者聘请社会上的音乐专业人士到校兼课,以弥补本校师资的不足,落实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音乐课程开设情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了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学生在音乐课上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须在音乐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54课时)。
各校音乐开设总课时数及模块选择情况见下表: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能按规定开足54课时的学校占被调查的307所高中的20.52%,有61.88%的学校开设总课时为36课时。各校选学的模块主要集中在“音乐鉴赏”和“歌唱”这两个模块,另外几个模块开设的相对比较少。这表明,目前高中音乐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课时不足,选学模块单一,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要求,是为了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而设定的。因此,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把握课程标准,开齐开足音乐课程。在开齐开足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快推进选修模块的开发与开设。
浙江省于2012年9月开始实施《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加快选修课程建设,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根据该方案,我省普通高中课程的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为学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程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同时,我们也可以基于目前的现状,积极探索高中音乐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促进高中音乐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我省广大音乐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如: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最大效能和价值(详见《中国音乐教育》2011第1期《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重组策略探究》);对音乐教学模块进行整合教学(详见《中国音乐教育》2012第6期《以鉴赏为基础的多模块整合教学》);开展高中音乐教学的分模块小班化教学,即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组,由两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实施不同的模块教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我省许多高中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专业特点,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等模块进行了拓展与二度开发,形成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标”化,根据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结合当地的音乐资源开发地方课程,这些地方课程一方面能够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传承和发展了当地的音乐文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三、音乐教材配备与使用情况
调查的教师中完全按教材上课的占10%左右,基本按教材上课的约占71.3%,只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的占18.6%。学生用书的配发率达到86%左右,还有少部分学校补充使用自编校本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问卷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造成教师只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或者在选择与处理教学内容方面比较随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音乐课时数少而教材内容比较多,让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难以取舍;教师自身对教材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少;选修模块的教学参考资料较少,教师拿到这些教材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按教材要求实施教学有一定难度等,导致教学的系统性受到一定影响。
我们也对音乐教材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结果如下图:
调查表明:广大音乐教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认同度总体比较好,很满意率为7%,基本满意率达到57%,不满意仅占了5%。
不少音乐老师在调查中对教材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如:增加学生感兴趣和易于理解、学习的内容,不至于过于专业和深奥;教材应该编写得更精练,符合当前音乐课时的实际需求;要从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现有音乐基础出发,重视城乡和地区差异,不能一刀切;多选一些学生熟悉的经典的名家名作编入教材;增加中国传统的经典曲目欣赏,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一些贴近现实生活,顺应时代潮流的学习内容,多一些现代的元素,适当增添近代创作的优秀作品……
四、学生音乐学业评价情况
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对学生的音乐学业成绩评价实行学分制,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对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调查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校是由音乐教师自行组织评价的,评价内容以“音乐鉴赏”和“歌唱”居多,评价方式多为书面测试与现场表演。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学校对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工作还不够重视,对评价的标准、内容、方式等都缺少明确的要求,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也缺乏指导和监管,导致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音乐学业的评价流于形式,随意评价、随意送分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加快研究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音乐学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建立系统科学的音乐学业评价机制,使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在一个科学体系中得到全面的体现,提高学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同时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也要成立学生学业评价领导小组或其他专门的组织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业评价的指导和管理。高中音乐教师更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中音乐学业评价的方式、方法,如采用现场表演、听音乐答题、问卷调查、论文、报告、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小组活动、课堂陈述等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表演或书面测试。要重在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能简单地以学生艺术竞赛结果或参与学校艺术活动情况来代替音乐学业评价。
五、学校音乐室配备情况
从各校音乐室配备情况来看,具有一类配备标准音乐室的学校有207所,约占67.42%,基本能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音乐教室硬件配置要求也更高了,特别是对于选修模块所需的专用教室需求更迫切,但从数据显示来看,选修模块教学所需要的舞蹈室、乐器排练室或琴房、数字音乐教室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为此,建议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满足基本的教学所需。有条件的学校还要为开设音乐学科选修模块提供专用教室,提供网络服务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六、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在调查时,我们也就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据我们了解到大部分音乐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工作压力相比于其他高考学科要轻,但老师普遍感到在学校的待遇和地位不如其他学科教师。一些老师在问卷中这样反映:因为要高考,学校、家长和学生一切以高考科目为主,像音乐学科这些不需要参加高考的学科就普遍得不到重视,教好教坏一个样;还有的学校对艺术教育只看重比赛结果,不重视平时课堂教学;学校其他老师对音乐课以及艺术活动或比赛不理解、不支持的也比较多,一些学生也抱着学好学坏无所谓的态度等等。因此在工作量计算、课时津贴发放、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音乐教师明显低于其他学科教师。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教育部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开展了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培养。而初中音乐课程对初中生的美育和欣赏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开展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只有不断及时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音乐价值,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此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重以音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课程自身的优越性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
一、营造互助氛围,开展分组式研究学习
目前,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倡开展研究型教学,即由音乐教师引导,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相关资料,经过讨论得最终结果。最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音乐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此外,该标准还明确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我们在开展初中音乐合作学习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初中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适时开展一些小组合作的竞赛活动,如小合唱比赛、“我爱记歌词”、“歌词大接龙”等音乐竞赛活动,将学生分成几组合作小组,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援同时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大多数被收录的都是经典老歌,与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不符,难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对教材中的歌曲内容不能理解,更无法体会歌曲的意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音乐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选择易被初中学生接受、理解并可产生情感共鸣的内容,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初中学生学习《手拉手》这首歌时,音乐教师可将其与2008 年北京奥运会相结合,先让初中学生欣赏开幕式会歌《我和你》,让初中学生了解历年奥运会中的优秀音乐作品,这样既实现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也可激发初中学生的音乐兴趣。
此外,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学带来的冲击,初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教师应该认真分析现在的流行音乐,尤其注重筛选流行音乐中不适合初中生的内容,让初中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欣赏流行音乐。
如大多数初中学生喜欢的歌手周杰伦,对于他写作歌曲的风格、曲调和曲风特点、演唱技巧等都是初中教师可与学生交流、学习的内容,通过初中教师的正确引导,也会让初中学生改变过去一味追求流行歌曲的态度,避免盲目跟风,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水平与音乐素质。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
审美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通过音乐对初中学生进行的审美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该理论并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初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音乐课堂教学呈现立体化,将抽象的音乐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现出来,可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极大的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基于信息化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将逐渐的成为初中音乐教育的主流。基于良好的多媒体平台,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情境的设置,多媒体技术有着其独到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音乐的历史背景,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
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在对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创设出基于音乐本质的情景。同时;基于多媒体的视听平台,初中教师可以自如的进行音乐教学的转变,以及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开展。
四、活动式音乐教学
活泼、生动是音乐本身最优越的特性。然而初中生在课堂上接触的都是理论知识,其记忆力也有限,而且音乐课在中学一般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者是下午最后一节,课程这样安排的初衷在于缓解初中学生学习的压力。那么作为音乐教师,应想办法在缓解初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让学生接受音乐,喜欢音乐,懂得欣赏音乐。此外,传统的理论硬性教学,也就是俗话说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以运用音乐课程的活动性,以活动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
如:在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歌曲时,音乐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提前让初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准备上音乐课的相关资料,在音乐课堂上让小组之间进行讲说、竞争,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让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初中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以及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代初中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加强教学思想的更新,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初中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使初中音乐教学可以服务于初中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初中音乐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加长久。
参考文献
[1]袁杰.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黄河之声,2011(14)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形成学生学习音乐持久的情感态度。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为了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初中生面临中考升学压力,音乐教学在很多学生看来是浪费时间的,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将原本静态的音乐转变成动态,引起學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音乐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在声、光、影等多种要素的综合下,使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变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当教师在进行《说唱脸谱》的歌曲教学时,先设计好歌曲背景相关的知识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脸谱”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的魅力,然后在感受京剧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歌曲教学。
2.渲染音乐氛围,使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
初中生年龄小,对于色彩和声音特别敏感。而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感受音乐,对音乐中包含的情感难以领会,教师也缺乏合适的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有效教学,仅仅是通过语言引导,难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正好利用多媒体音画结合的优点来制作音乐欣赏课件,引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出符合音乐情境的教学环境、营造出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通过多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从而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开阔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门感官和思想上的美感艺术,初中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学是多边性活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充分协调好教学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分配。当学生在有了美好的音乐视听感受后,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会从听、看、想等多种渠道去品味和把玩音乐,从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来深层次地评价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音乐内容感受用语言描述,将音乐音律美转化为文字美,充分感受音乐带给人类的画面美[3]。
比如,当指导学生倾听《春江花月夜》时,学生就能以此乐曲为基础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将倾听音乐的感受一一的描述成画面,这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春江花月夜》音乐流畅、舒朗,感受到的音乐画面主要是:夜渐渐深了,江水也逐渐地恢复了平静。平静的江面在月光照耀之下,显得让人着迷。这时候,劳动了一天的人们都已经进入了甜甜的睡梦之中……”,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用动画、视频将这一系列画面一一展示出来,学生在画面、音乐的双重作用下,也能充分感受到《春江花月夜》的魅力色彩。
结语
初中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一定区别性和特殊性。音乐本质上是一门美的艺术,初中教育教学开展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鉴赏、学习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入多媒体课件,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渲染音乐氛围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琴.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实现初中音乐教学创新[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2:50-51.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中音乐教育得不到人们的重视。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对初中音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初中音乐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这就在直接导致了初中音乐课堂教育发展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的不良现象。
(二)在教学方法上忽视了技能的培养。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大多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繁琐的理论知识和以歌唱为目的的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泯灭了初中生的个性,不利于他们在音乐的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老师主观上不重视教学的现象,由于音乐不用考试,音乐教学的压力就会随之减小,所以在备课上不够认真,在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上也只是应付,不能够了解学生在音乐中的优缺点,造成学生的音乐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好。由于音乐教育者的不重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上没有钻研和成果,这也是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还缺乏针对性,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在教学内容上对难、易点的划分不明显,对重点知识缺乏讲解,在讲课中机械、教条的照本宣科,缺乏新意和创作激情,没有将音乐教学与实际生活想联系,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改革教学观念,实现有效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摒弃传统的对音乐不重视的错误观念,认识音乐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理念上,要建立开放、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念,这是音乐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基本前提。老师要明确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音乐教育中要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观念和目标,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使他们乐于学习音乐,这是实现音乐课堂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二)精心钻研备课,开阔学生思维。在音乐课前,老师要认真备课,深入研读教材,精心预备生动的音乐课堂。通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音乐课堂,才能够在真正的课堂上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师要从以往的对学生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技巧的教学模式里走出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拓展他们对音乐的想象空间。老师首先要充分的、有效的利用教材,挖掘潜藏在教材中的可用信息;其次,可以正确的利用显性的教材资源,比如校内的音乐教学设施、图书馆中音乐资源等,来开发新课程资源,来进行更好的教学;还可以启发和指导学生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创新,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实现课堂互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景,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对创设情景的观察和体验,拉近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创设的情景与所教的音乐课程的内容相融合,这样使学生对音乐课程更容易理解,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音乐课堂具有开放性,它不仅局限于机械的教与学,而是在更多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中展开的。音乐课堂上的对话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使师生体验到探索和求知的乐趣,有效地促使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四)通过具体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传统音乐教育初中生处于被动地位,老师只是机械的、过分系统的进行授课,而不考虑和关心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乐于探究音乐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具体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歌唱技巧,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有效的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使音乐教学富有趣味性。音乐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场听觉盛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设备。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的教学设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所要欣赏的音乐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加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作品带来的震撼,丰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不再局限于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以及对音乐进行创新的潜能。
三、结语
总之,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精心钻研备课、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并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一个和谐的音乐学习的课堂氛围,才能够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水平,从而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23).
[2] 郑旭英.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08).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育 多元化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评价
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 in music education)衍生自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论及音乐课程内容的规划需要走向多元性。许多学者认为,音乐原本就是多元的,各民族都拥有悠久的音乐文化,因此,音乐教育更应该落实其多元文化特性。2002年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根据初中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音乐课程的性质,初中音乐新课程在不同方面都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点,反映了音乐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创造性和显著的综合性。
一、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音乐是一种整体性和包容性的文化,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学科综合。以音乐本质为主体,将音乐与语文、美术、历史、地理等学科融合在一起的初中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而且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1.音乐与文学综合
音乐与文学是姊妹艺术,特别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初中的音乐教材中,不乏出现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作品,例如歌曲《阳关三叠》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在演唱过程中,伴随着古典韵律的诗句,优美古朴的音乐曲调慢慢呈现,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情思的、富有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领略到了音乐与文学带来的无穷魅力。
2.音乐与美术综合
音乐与美术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二者都是通过教学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如德彪西的印象派交响诗《大海》中第二部分《海浪的嬉戏》就是与美术紧密结合的音乐作品。在音乐课中加入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学生在欣赏这幅世界名画的同时学习歌曲,更直接地理解音乐形象,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3.音乐与历史综合
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把历史知识及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融入在音乐教学内容中,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如学习
《义勇军进行曲》一曲时,我就贯穿了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
生在感知中领悟作品内容,感受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的大无畏精神。在学唱
这三个加强递进时,学生会油然而生民族的责任感、紧迫感。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争的紧迫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既能掌握音乐知识,又能复习历史知识,还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二、音乐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化,音乐教学手段必然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更生动多彩。以歌唱和音乐欣赏两个模块为例:
1.演唱教学的多元化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存在不同性质、风格、特点的歌曲,如歌曲《江河万古流》可以引导学生将声音竖起来些,寻找美声演唱的感觉;《青春舞曲》等民歌就可以要求学生将声音靠前,用偏向民族化的唱法演唱;《茉莉花》等用自然的、有表情的声音演唱即可。初中的演唱教学提倡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根据歌曲的特点和风格对三种唱法进行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教学。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三种唱法的共同点以外,也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它们的不同点,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各自特点,对三种唱法进行因材施教。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习并掌握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表现力。同时,在注意三种唱法的基础上,音乐教学也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歌曲风格上的理解和音乐特征的把握。
2.欣赏教学的多元化
中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教学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初中音乐课改的深入,欣赏课更多的是结合音乐的特点和所表达的意境,从朗读、画画、舞蹈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对非语义性、非可视性的音乐有更直接、更具体的感知,从而更完整、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
3.创作教学的多元化
许多音乐教育家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倡导音乐创作教学,初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旨在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创作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进行单独创作之外,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使每一位创作者都充分发挥优势并体验到只有集体合作才能实现的默契的审美愉悦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要多样性,同时还要提倡即兴创作。并引导学生运用电脑音乐系统,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三、音乐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初中的音乐教学从属于音乐审美教育,其内容和要求都是从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情感需要出发,不作过高过难的要求,因此,以往那种把演唱、演奏、读谱视唱割离开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指出,音乐教学评价应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初中音乐教育多元化的特点。
1.音乐学习情感的评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新课程将情感态度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因此,学生的音乐情感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学习情感的评价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2.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知识技能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多元化的特点,综合演唱、演奏、读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避免了单纯的技能技巧考核。
3.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
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造是指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新课程认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创造能力作为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三个方面,其评价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积极性。
纵观《音乐新课程标准》,其教育目标主要是从学生本体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又有个性地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步骤正是从学生本体考虑,通过音乐学习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及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元化的初中音乐教学,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则平,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