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采购的管理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企业;采购;管理;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世界范围内, 对于一个典型的企业, 一般采购成本要占60%,而在中国的工业企业中, 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要占到企业销售成本的70% ,并且采购业务工作量大,运作环节多, 管理上容易产生漏洞。科学的采购管理,对于采购功能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使企业达到在最少的采购成本下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采购管理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到企业的最终利润,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能。
一、 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1、 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提高核心竞争力势必要求企业加快发展步伐,调整产品结构,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当前企业拉动式需求的经营模式,需要一套良好的采购机制与之配套,以确保产、供、销平衡发展,为企业争取有利的竞争地位。而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受理念陈旧、定位较低、体系僵化所限,是难以适应这一要求的。
2、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需要。企业要生存,就必须降低成本,加速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采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保供服务型采购模式向效益型采购模式转变,由简单的被动型采购向市场化经营的采购理念转变。采购体系运作的好坏,采购体系对市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对市场和价格行情变化的反应速度,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
2、 保证采购物资质量, 杜绝不正之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卖方竞争激烈,这种竞争会使产品的种类、规格、性能、包装等日趋多样化。这就为采购行为增加了难度, 企业必须对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方式、信誉等多方面加以比较选择,这就要求企业要切实加强采购管理。其次,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卖方会利用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甚至是不规范的返利、回扣、提成等方法来推销产品,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加以规范和监督,就会极大的损害企业利益。
物资采购工作如果出现问题,不但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降低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而且会破坏内部凝聚力,影响企业团结,更会损害企业形象。因而,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政治角度看,加强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企业采购管理方法的措施
1、建章立制、规范采购行为,完善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及检验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从规范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入手,制定与本企业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采购工作规范有序,明确采购程序和内容,协调各相关部门,完善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及检验标准,为实现价格审核和管理提供依据和打下坚实基础,通畅了物资管理渠道。通过实施多种采购方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合理完善的制度是采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用制度保证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实行采购公开制度,各部门协调参与制度,集体价格谈判制度等。
2、加强质价比监审
在当前市场瞬息万变,采购部门在接到物资采购计划后,必须对需要采购物资的市场价格进行认真调查,之后选择三家以上具有质价比优势的供货商进行质价比比较并将比值比价单递交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审计部门应根据业已掌握的市价进行客观评价,得出公正的结论,并给出书面意见。
3、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采购。企业利用互联网可充分了解全球范围内的供求信息,将所需商品信息进行整合,消除信息不畅与人为因素的干扰,结合自身生产计划随时开展电子商务采购,选定质优价廉服务佳的供应商,减少库存与资金占用,节省人力与管理费用,提高采购效率,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
4、大力推行招标采购。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与商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应尽可能采用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等方式,让多家供应商相互比价、比质、比服务,使企业拥有充分自主的选择权,按性价配比最佳、服务最优原则进行采购,增强采购工作透明度,尽力减少违规舞弊行为,同时大幅压缩采购进价,节约采购资金。该方法日渐成为企业采购大宗原材料与固定资产的首选。
5、加强审查采购合同
对签订采购合同环节严格审查,是企业事前监管的具体有效形式,企业内部必须加强合同控制机制建设,对超过规定数额的采购,应要求采购部门必须签署采购合同,且正式合同的签订必须是在采购监督审计部门审查批准以后,对于不签订合同的采购项目,财务部门应不准预付款,不准结算。
6、加强采购物资质检
采购物资入库前的质量检验是一种事中监管,其对象主要是企业已经购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以及燃料等物资的质量。对于可以直接进外观查验的又采购部门和物资使用部门一起进行验货。对于需要进一步分析化验的物资由质检部门进行取样化验,定期将质检结果以“检验报告单”的形式书面通知物资采购部门,避免因为低价导致质量较差,日后致使企业高消耗、高成本,造成长远损失。
7、加强审查采购票据
这是对企业采购的一种事后监管,其对象主要是:购货发票、检验报告单、运费单据、入库单等书面结算资料。对采购票据审查的重点在于:采购物资价格是否超按照合同约定执行,是否按照质量检验报告进行奖扣款计算,所有采购物资是否都具有“质量合格证”,发票是否符合要求,采购数量、金额以及单价等是否有错误计算现象等。
8、加强审查会计信息
主要是通过会计凭证以及复式记账的方式加以控制,通过账户和账簿、结账流程以及会计报表加以控制。对报表中的数字、内容检查分析,总结采购的经验教训,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确保及时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
8、加强采购人员管理,增强整体素质
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为一线服务意识。聘请供应商有关专家讲授与采购物资相关知识,并应举办《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学习班,采购人员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此外,还应定期举办公司有关专业人员、生产使用单位人员与采购员共同参加的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保证生产所需物资的供应,同时要求采购人员对生产单位提出的要求,必须给予答复,要深入现场,征求意见,强化一线服务好的意识。
总之,如何加强采购管理,把采购成本降下来,是当前企业优化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根据企业改革创新的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成果,可以从建立明确的责权机制、改革采购方式、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制等方面进行企业采购管理的创新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建军. 谈大屯公司采购管理的改进与建议[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5)
[2] 于敬春. 初试供应链采购管理新模式[J]. 中国石化. 2005(08)
[3] 田扬,李恩荣. 浅谈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管理及其在采购预算中的应用[J].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4(01)
一、物资采购标准体系的建立
1.企业物资采购标准应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标准执行。建立统一规范的采购标准体系,其中包括物资编码分类、统一的型号种类:统一的技术参数确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及组织框架。以确保物资采购流程标准。
2.物资采购标准内容包括专用部分和通用部分。从总体上,物资采购标准体系的建立包括产品的使用期限、技术性能以及质量检验方式,确保工程环境符合企业需求。一旦工程出现变更,可根据采购标准上的参数进行修改。基于电力设备的特点,应制定专业设备的成熟技术标准,从而为建立规范化的物资采购体系,确保智能电力设备的运行,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
二、物资采购标准体系的应用建议
1.需求标准化。采购人员应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以对生产部门上报的材料需求进行审核,调节不合理的物资采购标准。其中统一电力故障设备检修的主机机型,完善备件清单,尽量将物资使用控制在需求之内,减少物资采购变更。对一般物资,应进行统一分类。对一般通用物资,按照产品的性质、性能进行分类。以完善库存管理,降低库存管理人员压力。另外,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标准,采用统一的名称可有效解决可优化需求提报。具体上企业还应做到:做好申报项目可行性的相关标准,以确保电网设计物资的优化。赋予物资部门项目会签权。将设备材料的标准化列入项目采购编制中,建立标准化的审核制度;项目施工完毕后,将项目标准化列入企业运营管理中,以便于对企业采购物资质量的提高提供条件。而对于已经建立和应用的标准化内容,应出台项目标准化审查制度,要求各设计院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企业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将企业已有装置设计方案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清理、归类、优化,并形成书面格式。尤其是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成套设备是其运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提前制定设备规范标准化,梳理标准化可促进企业设备运营的合理性,确保企业采购标准管理程度。
2.采购标准化
(1)推进采购技术标准化。①为确保企业采购技术的成熟性,企业应编制统一的采购标准化手册,标准化设计管理程序及设计成果,加大采购标准化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执行人员的意识,使其在物资采购中起到积极作用。②建立完善的采购技术条件规范。采购人员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尤其是重点项目的技术规范整理和审核机制建立。通过技术考评工作,确保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和产品配置的统一,从而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采购技术规范,确保电力企业采购的标准化,提高物资采购的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2)推进技术协议标准化。企业在采购中的标准不统一,交流效率不高,这给采购部门的物资购进带来很多麻烦。物资制造与设计方案之间获得的信息不同,资料不统一导致一旦出现问题无法追根溯源。设计变更存在困难,供应商在这一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协议技术标准化要求企业人员制定有关订货明细、订货时间、订货数量的相关规范。
关键词:电力物资集中采购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企业进行库存管理,就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保持合理的水平,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加速资金周转。我国电力企业物资供应渠道多,物资的品种、规格千变万化,对库存管理造成一定难度。同时,电力企业的基建总投资中,大型发电厂的设备和材料投资占其总投资的70%左右;发电过程中各电厂从维护安全生产出发,都储备了大量的备品配件,库存占用资金每年要承担上亿的银行利息。因此,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和手段大力降低在电力建设、生产过程中的物流库存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是加快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一、导人物资“集中批量采购"模式,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从目前情况看,改进措施就是采取集中批量采购的策略,在优化采购策略的基础上实现对库存物资的科学管理,其采购模式分为战略性采购和操作性采购:
战略性采购在电力企业的具体实施,就是省级或者区域电网公司根据一段时问内基建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的品种、数量,不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组织招投标。然后,与一个或几个中标厂商签订一定时期内的供货协议,明确供货期,供货单价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的一种操作方式。包括建立采购物资类别、设计采购战略、建立供应商名单、选择实施方式、选择供应商、与供应商运营整合、进行市场基准化比较七个战略采购步骤。这样,公司与供应商建立起的是一种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对双方而言都实现了共赢。省级或者区域级电网公司的主要采购物资包括:220kV和110kV主变、SF6断路器、避雷器、电压互感器、VD4开关、GIS、开关柜和电容成套设备、电缆、导线、金具、铁件和零星小五金产品等。
操作性采购对电力企业而言,针对为某些项目工程设计制造,通用性差的产品,如10kV以上的电力变压器、负荷开关、110V以上的输变电及配电设备、220V以上的铁塔、高压电瓷等,由各分公司汇总物流需求计划清单,然后由省级或者区域电网公司统一采购。另外市县级公司对于少部分物资可以自主采购,这些物资主要为:办公用品、小额的非标件加工、清洁服务等。
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采取的库存管理方法
在这种集中批量采购模式下,对于不同性质不同特征的电力设备、材料物资,电力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
1、对于常用的必须留有一定库存的设备材料,可以采取ABC和CVA分类法
ABC分类法,又称重点管理法,最早由美国通用公司在库存管理中采用,是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管理控制原理中最有用最有效的方法。
ABC分类法的原理是将所有库存物资按在技术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如图1所示,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为A、B、c三个等级。A类物资数量约为10%,所占资金约为60%左右;B类物资数量约为25%,所占资金约为20%左右;C类物资数量约为65%,所占资金约为20%左右。A、B、c三类物资区分后,便可以针对三种不同类型开展有区别的管理。
A、B、C方法对电力物资特别适合。电力物资中电力设备等大宗物资对电力系统最重要,而且具有数量少价值高的特点,可以将这些物资看作ABC分类法中的A类物资。对于这类物资,需要有详细的进出库记录,经常检查库存情况,精心做好货物存储工作,随时提供准确的库存信息,进行严格控制。在满足企业内部需要和客户需要的前提下维持尽可能低的经常量和安全库存,可采用定期库存控制法进行管理。而对于物资数量不多,所占资金总额也不多的B类物资,可以通过定量库存控制,库存的数量可以按照各种具体情况来决定。在电力物资中,一般的电力物资,则是数量和品种繁多而价值量相对较少,可以将其看作是ABC分类法中的c类物资。对这类物资的管理,可适当加大定购量,采用定量库存控制法进行控制。在库存配置上,可以经常性地放置在企业仓库中加以存储。
在对于C类物资的库存管理上,由于其所占价值量相对较少,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有可能会造成整个生产的停滞。鉴于此,电力企业有必要在物资库存管理中引入关键因素分析法(CriticalValueAnalysis,CVA)。具体的做法就是,对电力生产起关键作用的物资,划为最高优先级,一定要做好库存管理工作,不允许缺货;对于电力生产起基础性作用的物资,划为较高优先级,比较重视库存工作,允许偶尔缺货;对于电力生产比较重要的物资,划为中等优先级,允许合理范围内的缺货;而对于一些生产经营中需要,但可替代性较高的物资,则划为较低优先级,允许缺货。在电力物资的库存管理中,将ABC分类法和CVA管理法结合使用,可以达到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环节的效果。
2、对于一些备品备件则可以采用供应商
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方式在这种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下,放弃由各个基层单位自己保持备品库存或由总公司统一保持备品库存的方式,改由公司物资管理部门和生产运营部门依据各基层单位储备部门建议拟定备品储备计划,选择备品合格的供应商,并与之签订框架协议,在供应商仓库建立公司备品的“虚拟”仓库,而电力企业本身则实现了一个“零库存”。具体做法是:电力企业根据备品需求的轻重缓急程度,按设备货款值的一定比例定期向供应商支付保管、维护、检测费用。以后每年物资管理部门会同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有关部门,依据备品备件储备定额和设备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各基层单位建议,拟定备品备件补货计划,对超过一定年限的备品进行更新、升级。各供应商负责维护其所管理的备品备件库存信息,实时反映备品备件的库存、领用、余缺等情况,实现备品备件实时监控、调配。这样,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大大节约公司备品的库存、维护和定期检测费用,还可避免许多备品储备会因时间过长而造成老化或技术性淘汰。当备品备件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积累到一定成功经验时,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常规生产和建设所需物资的库存管理。
【关键词】医用耗材;采购;管理
一、引言
医用耗材(一般耗材、高值耗材)是医院维持正常医疗活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必需品。随着医疗手段和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医院所用医用耗材的种类也日益繁多。如何即能满足医疗需要,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科学管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效益是每个医院管理者都应考虑的问题。因此,医用耗材的采购方法及细节管理对医院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我院多年来的医用耗材采购以及管理,并结合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经验,现对医用一般耗材与高值耗材的采购方法及细节管理优化方案进行了阐述。
二、医院医疗耗材的分类
医院所涉及的医疗材料一般分为医用高值耗材和医用一般耗材。一般耗材的主要特点是价格低廉,临床需求量大。其代表性耗材主要有:输液器、无菌注射器、医用纱布、手术器械、缝合针等。
高值耗材一般指分属于专科使用、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且价值相对较高的医用耗材。目前,医疗过程常用的高值耗材主要分为麻醉材料类、心脏介入类、外周血管介入类、人工关节类、消化材料类等。另外根据高值耗材的特点,高值耗材又可分为通用高值耗材和跟台高值耗材。通用高值耗材是在手术前即可确定的耗材,主要包括人工晶体、人造血管等;跟台高值耗材是根据病患实际情况,在手术过程才能确定型号规格的耗材,主要是一些植入类材料。
本文搜集了3家省级医院的每月医用一般耗材与高值耗材的库存量、耗材单价等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出了耗材的资金占用情况和库存情况(见下表)。由下表可看出,与一般耗材相比,医用高值耗材在各医院普遍资金占用较高,而库存量较低。鉴于此数据,针对不同耗材的情况,医院就应建立完善的耗材采购及管理方案,以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确保耗材的安全使用。
三、医用一般耗材的采购与管理优化
医用一般耗材,即普通耗材,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不直接进入人体;二是价格较低;三是使用量较大且频繁。对于此类耗材,一般采用定量订购的集中采购方式。我院对于一般耗材的采购,对于低值易耗品以及一些新增卫生材料,原则上主要是由使用科室向材料供应小组提出申请,经审批后方能购置。另外,对于各科室经常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如注射针头、注射器、输液器、纱布、绷带、口罩、无菌手套等,最好每年进行一次招标。对于一次性医疗器械,如注射器、输液器等,因为它是直接接触患者的肌肉、血管、体腔等,对人体也会有潜在的危险,所以要严格控制此类耗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招标产品也要确保既能满足临床医疗需要又能确保质量,尽量选择企业信誉好、服务周到、价格低廉的产品投标商为医院提供货源。采购工作要统一由耗材管理部门结合不同科室的使用情况,定期填写易耗品需求计划表上报采购部,待采购后统一发放给各科室。对于使用量大的一般耗材,加之其需求时间比较紧张的特点,一定要做适量的库存,以确保医院医疗的正常开展。库存管理人员也要按时查货,在发现库存量使用到小于低储量时,应立即联系供应商供货,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断货。
四、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与管理
医用高值耗材是手术中非常重要的耗材,虽然其种类较为局限,但型号规格各异。高值耗材的使用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一般要根据手术过程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型号规格,所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高值耗材出现短缺,也会直接影响临床手术的开展,增加手术的风险,延误患者的病情。
1.高值耗材的采购方法
高值耗材往往价格昂贵,这不仅会增加医院的经济支出,也为患者增加了医疗负担。为此,对于高值耗材的购置,我们在采购过程主要是首选生产厂商,其次是一级商,原则上不与二、三级商合作,以尽量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降低虚高的医疗耗材价格,获得合适的价格。医用高值耗材的招标,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并于中标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医院也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仔细审查供应商的资历,也要对供应商进行相应的考核,对投诉高、产品质量不合格、供货速度慢的要根据情况取消其供货资格。
高值耗材临床需求量大、流通快,但价格高,如果盲目增加库存量不但会增加库存量、增加库存成本,也会影响其使用的安全性。所以对于此类耗材,一般保持3-7天的安全库存量。由于高值耗材缺乏有极高的风险,医院也应该了解同类耗材其它供应商的相关信息,也要密切了解院里临床的动态,与临床、供应商保持交流沟通,以在临床需求量增加、突发事件、供应商供货缓慢的情况下,能在较短时间内联系到供应商供货,确保正常医疗工作的运行。
2.高值耗材的管理优化
由于高值耗材的单位价值高,许多耗材也只能在手术过程中确定其品种规格,对于此类耗材目前许多医院都采用“零”库存的管理方式。但对于“零”库存管理的高值耗材,采购部门需要对供应商的可靠性和送货时间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对于“零”库存管理的医用高值耗材,应确保供应商在临床紧急需要时能在4-8小时内将耗材送至医院。这样不仅会为医院省去一定的资金占用情况,也确保患者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治疗。
对不需要在手术过程确定的耗材,如引导丝、介入类导管等,对于此类耗材,可运用二级库房管理原则,即在使用该耗材的科室储存一定量的产品,并安排专人管理,科室根据每月使用量,定期向设备科申请。库存管理部门也要定期检查此类耗材的库存量,确保库存达到最大库存水平,若库存量不足,应立即采购入库补充到库存点,如此不断采购入库确保临床的正常使用。
医用高值耗材的保管是临床医疗治疗好坏的保证。对于高值耗材,医院最好能建立单独的库房,保证其设备良好、安全监控到位以及管理的规范。高值耗材一般要将要存放在空气流通好、光线好、阴凉干燥的货架上,货架要远离墙壁、地面和天花板。室内温度和湿度一般分别在20℃和60%左右,但由于不同品牌耗材储存条件各异,库房最好选择各耗材交集的温度范围确定为库房的温度。库房内也要有防鼠、防尘、防潮、防火等措施,且禁止存放容易发生霉变、包装破损的物品。对于一些对储存条件有严格要求的耗材,管理人员要重点保管。耗材保管最好分区定位管理,根据临床使用情况由外向内摆放,以确保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库房内高值耗材的摆放也要严格根据采购入库的时间顺序,以确保临床使用时能做到先进先出,并在产品过期后能对积压产品做及时的处理,万不可将失效、过期、包装破损、标识不清的耗材下发到临床使用。
五、小结
医用耗材的采购与管理,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也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其经济负担。因此,医院医用耗材的采购方法与管理的完整规范对医院和患者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以上,各医院和诊疗机构应积极完善和规范医用一般耗材与高值耗材的采购方法和管理方案,以期能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为广大患者的医疗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淑娟,刘吉祥.初探高职专科医用耗材的全程监控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4(7):94
【关键词】建筑材料;采购管理;方法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建设成本也就会相应降低。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地实现预警、规范和转移风险,已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搞好材料采购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材料采购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价廉物美的(较好的性价比)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并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区域范围。
1 长期以来建筑企业材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1.1 长期以来, 一些企业领导一味抓生产、抓产值。认为生产是第一位的, 是压倒一切的, 忽视了对材料价格的管理, 更没有把它提到企业的议事日程, 使材料采购管理出现了真空。
1.2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部分材料的采购价格仍然很高。其原因不外乎没有建立企业自己的价格信息系统, 对市场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够。不了解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和行业市场、国内市场对区域市场和小市场的影响, 以及这些市场对企业所需材料价格的影响。对市场缺乏准确的认识, 造成企业的供应商单一, 制约了企业的材料供应。
1.3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设置了物资管理部门, 承担着企业材料的计划、采购、存储保管工作。技术检查部门负责材料采购入库前的检验,审计部门负责材料采购的监督, 财务部门负责材料采购的结算。这样的机构设置从表面上看很合理, 但是在一些环节上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弊端。如物资管理部门既管计划又管采购还管价格, 造成计划、采购、价格决策没有相互独立, 由一个部门说了算的局面。而审计部门的监督在不能系统了解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也只能进行事后审计甚至抽查, 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2 材料采购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采购决策透明度不高。以往我国的许多企业采购材料都是分散进行的, 由某个领导或负责人与供货商一对一的谈判定价, 个人因素起决定作用, 缺乏公开招投标机制, 购买决策方式不透明, 使得采购过程中可能存在暗箱操作, 出现大量的权钱交易、人情交易, 增加了企业的材料采购成本, 还不能保证材料的质量, 进而威胁到工程的质量,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2.2 采购市场不固定。由于材料的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而工程材料种类繁多,资源分散,采购面广,这些都使得企业不能形成有效统一的采购活动,不能拥有自己稳定的供货商,从而不能有效控制材料采购成本价格。
2.3 缺乏预算,无计划采购。企业没有根据工程量来制定科学的采购预算,没有根据需求量来制定采购计划,从而导致盲目采购、重复采购、随意采购等问题,造成仓储设施重复投资、部分物资库存储备过多,而另一部分材料却供应不足或不及时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采购成本,还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4 采购信息量不够。企业对材料的市场价格动态没有把握好, 没有建立自己的价格信息系统, 对材料的种类、价格、性能等的变化不了解, 从而无法选择最好的供应商, 价格谈判缺少主动权, 制约了企业材料采购成本的降低。
3 如何控制采购材料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建筑材料的采购制度
1.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采购制度的建立应规定申请程序,获得授权人的准可权,确定各种材料的报价和价格。比如,可在制度中明确规定采购的材料要向供应商询价,实行列表比较,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其他事宜。
2.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备案制度。对各类材料的供应商要求建立档案,并不断进行更新,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评估,把供应商的相关合法证件,以及联系方式,地址,银行账户等信息列入供应商档案。
3.建立内部市场价格体系。采购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建立内部价格体系,在进行采购的时候,原则上不超过内部价格体系。如超过内部价格水平,要对此进行书面说明并记录到档,同时不断对价格水平进行及时的更新,预测。
4.对采购人员实施奖惩制度。根据采购人员的工作成绩,对低于采购价格的要结合实际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降低建筑材料成本的方法
1.科学分工。施工企业消耗的物资材料品种繁多,采取科学的分工方式,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科学划分,把材料分解到各个部门,实行分级采购,严格执行采购程序,做到分工明确,规范有序。
2.实行批量采购。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是降低价格的重要手段。
产品质量管理 检测质量管理 实验室管理
Discussions on Approaches to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Product Purchasing Quality Management
ZHANG Xue-song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Beijing Co., Ltd., Beijing 100007, China)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y of quality manag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achievements of Beijing Mobile in product quality detection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Three aspects are included. The first is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which is crucial for control of product quality. The second is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normal working order in laboratory, enhanc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detection room, the purchasing department of Beijing Mobile draws strict management system. The third is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product quality detection process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tection standards to quality control in detection process.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dete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laboratory management
1 产品质量要求管理
在整个质量管理阶段中产品质量要求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此阶段,北京移动采购部制定并了产品质量检测规范和标准,此检测规范和标准严格按照中国移动有限采购[2014] 30号――关于印发《中国移动2014年供应链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落实开展一级集采21类重点产品质量检测各项工作。采购小组在项目采购时,依据检测规范和项目需求确定产品质量控制要求,并纳入技术规范书;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将各项要求纳入合同。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供应商在物流配送中,要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影响。以一级集采21类重点产品中无源器件中的功分器为例,各项指标如插入损耗、输入端口驻波比、带内波动、输入口反射互调抑制、功率容量等特性指标具有严格的标准。
2 产品质量实验室管理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检测室安全,北京移动采购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1)对检测实验室技术安全制度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检测室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安静、安全;恒温楼内应保持肃静,严禁大声喧哗、奔跑,做到文明检测;做好检测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打扫室外环境卫生,疏通排水沟,保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无环境污染现象等。
(2)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所有检测仪器设备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贴有标识,需检校的设备报送北京移动相关部门进行检定。检测仪器设备布局应整齐、清洁;下班前整理好现场,仪器仪表归位,关好门窗,切断三源(水、电、气);检测室的水、电、气路和仪器设备的布局必须符合安全要求,未经本机构负责人同意不得随意改变水、电、气的线路等。实验室图片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室图片
(3)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安排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如各检测室应确定1名负责人,负责本检测室的安全、检测工作;依据现场情况,检测室负责人提出本室仪器设备的购置、更新、改造及保养计划,组织仪器设备的送检和校验工作;实验人员需妥善保管各类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技术资料外借时应办理借阅手续。超过保管期的技术资料应分门别类,造册登记经北京移动批准后,统一处理等。
(4)对实验室送检设备管理做出了严格要求。如送检设备放置于送检设备室(库)由专人保管;送检设备到达后,由送检设备保管人员会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封检查,按检验标准要求,确认送检设备完好,数量、规格、龄期等符合要求后按来样单位办理登记手续,不符合要求的送检设备,不予检查,同时要求受检单位补充或重新取样;送检设备室环境条件及设施应能满足存放送检设备的要求,确保送检设备不变质、损坏或降低性能等。
3 产品检测质量管理
3.1 北京移动质量管理3个阶段介绍
(1)事前预防阶段:采购、生产、物流配送等阶段
采购部制定产品质量检测规范和标准,采购小组在项目采购时,依据检测规范和项目需求确定产品质量控制要求,并纳入技术规范书;在签订采购合同时,纳入合同。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供应商在物流配送中,要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2)事中控制阶段:到货交付、仓储
采购部调度部按照采购订单制定到货计划、产品检测要求和任务,并通过邮件通知采购部物流管理中心或需求使用部门(集团要求一级集采检测产品入库物资由物流管理中心按照规则执行)。在接收到货产品时,采购部物流管理中心或需求使用部门,应按照采购部调度部的检测任务进行产品抽样和送检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采购部调度部,如出现检测不合格的情况,还应通过SPM问题管理模块反馈检测不合格的具体情况。仓储管理应按照产品管理的不同要求进行管理,实现入库物资的质量保证。
(3)事后监督阶段:到货交付后的工程建设、维护使用、后评估、回收利用
使用单位负责建立产品质量档案。产品质量档案应包含但不限于产品到货日期、安装日期、启用日期、采购合同号或订单编号、巡检维护记录、故障处理记录和其它影响产品使用的情况记录等,作为供应商评估及产品质量分析的基础数据。采购部结合采购周期和项目进度,有计划地组织产品后评估工作,并通过采购流程管理系统(SPM)建立问题处理模块,接收公司员工提出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建议,对这些问题和建议进行分析,并提出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措施,经相应层级审批后实施。
3.2 北京移动产品质量检测要求
根据产品对检测环境和设备要求程度的不同以及公司具备的检测能力和条件,分为自行检测和第三方检测这2种类型。自行检测: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对单独产品的检测和对系统整体运行的检测。第三方检测:公司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或第三方生产厂商对单独产品的检测和对系统整体运行的检测。在自行检测中,针对月报报送、对供应商考核方法及检测流程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以月报报送为例,具体要求如图2所示:
图2 质量管理月报报送要求
3.3 检测过程质量管理
北京移动在产品检测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质量管理要求,以1―6月份无源器件中的腔体耦合器的测试数据为例,最终结果显示:在严格的质量管理下进行检测,产品的各项指标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1)测试评判标准
耦合度30dB以下腔体耦合器的常温电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2)测试数据分析
1月份腔体耦合器三阶互调测试结果统计如表2所示。
900M三阶互调折线图和1800M三阶互调折线图分别如图3、图4所示。
如表2所示,1月份自检了虹信和三元达生产的普通耦合器,除了一般的外观检测外,主要是测试其三阶互调指标,统计结果显示,三元达8dB耦合器全部通过互调检测,虹信10dB和12dB均未能通过互调测试。根据图3和图4可知,虹信10dB、12dB耦合器的互调显著低于警戒值120dBc,虹信10dB耦合器最差指标达78dBc,虹信12dB耦合器最差指标达80dBc,严重低于警戒值。检测出不合格情况,将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后续处理,此种情况达到了自行检测的目的,同时达到了督促供应商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目的,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及可靠性。
表3为2月份华为耦合器数据统计,图5是华为各型号耦合器驻波比折线图,图6是华为各型号耦合器耦合度偏差折线图,图7是华为各型号耦合器隔离度折线图。
由图5、图6、图7可以看出华为生产的各型号耦合器隔离度、驻波比等参数特性均符合检测标准,曲线的波动都介于警戒值之内。
3月份华为高品质耦合器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3月份华为高品质耦合器的指标均符合检测标准。由折线图及数据统计表可以得出:2月份和3月份华为的耦合器特性指标均符合检测标准,同时3月份与2月份相比较,检测结果有所提高。
表5、表6分别为福建先创8dB和10dB耦合器检测结果统计:
表5 福建先创8dB耦合器检测结果统计
三阶互调均值/dBc 900MHz 149.2 合格率100%
1800MHz 138.54 合格率100%
驻波比(SWR)均值 1.08 合格率100%
插入损耗均值/dB 0.05 合格率100%
耦合度偏差均值 0.30 合格率100%
端口隔离度均值/dB 40.55 合格率100%
表6 福建先创10dB耦合器检测结果统计
三阶互调均值/dBc 900MHz 134.36 合格率100%
1800MHz 133.95 合格率100%
驻波比(SWR)均值 1.11 合格率100%
插入损耗均值/dB 0.05 合格率100%
耦合度偏差均值 0.38 合格率100%
端口隔离度均值/dB 37.96 合格率100%
由先创1―6月份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到:北京移动在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下,所检测产品的性能指标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合格的指标又提升了一个档次,不合格的指标全部合格。上例中耦合器测试指标均符合检测要求,各方面指标均显著高于检测要求。在这种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下,真正地达到了北京移动集采产品到货检测的目的,使得每一件产品都在严格的质量把控下进行应用。
4 结束语
北京移动已经认识到质量管理在加工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质量管理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旺,质量管理应贯彻到加工生产的每一个方面,从产品的原料产地到需求使用部门,整条生产和运输链条中都要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对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尤建新,杜学美,张建同. 质量管理学[M]. 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2] 甘烽,宋光贵. 技术与质量管理(修订版)[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3] 于晓霖,陈仕华. 质量管理[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4] 毛春元. 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1(4).
[5] 邓卫华. 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 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2002(2).
经营管理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调沟通的重要意义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二者能够充分协调沟通,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就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会计活动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现协调沟通,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加工的工作量。实现协调沟通,可以提高管理会计的决策质量。实现协调沟通,为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协调沟通,便于实行会计电算化。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调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两门会计在资料的协调沟通上存在问题。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两个子系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相当密切。管理会计一方面充分利用财务会计记账、算账提供的资料;另一方面,它还从财务会计基本信息系统之外取得有关信息,根据管理上的要求进行加工计算,借以为管理上提供各种有用资料。但实际上,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往往把日常核算建立在制造成本计算的基础上,这与管理会计所需的变动成本资料没有充分衔接,给管理会计信息的进一 步生成带来了麻烦,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两门会计在确认基础和计量基础上的不协调问题。现行财务会计基本上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强调经济业务的权责关系及其影响期间;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来反映成本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而管理会计却以现金制为确认基础,来回避权责发生制的存货估价及费用摊配问题, 并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计量基础。这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之间缺乏统一性,对于会计信息的生成、提供与利用带来了许多困难和不便。
两门会计在投资项目的评价与考核上的不协调问题。管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成本, 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 而现行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对于一投资项目, 这种差异将导致投资项目的配置效益评价与投资项目的使用效益考核不协调。这就意味着让管理人员用一种标准进行决策,而对他们的业绩用另一种标准进行评价,从而失去了项目决策的意义。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实现协调沟通的可能性
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不协调,可以看出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协调和沟通。但就目前的理论与实务来看, 想让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完全的沟通似乎是不现实的, 不过在某些方面,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协调沟通是可能的。其主要原因是:
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但二者并非互不相关,他们之间有许多内在联系,这表现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信息同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主要经济指标相互渗透。正因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给二者的协调沟通提供了条件。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给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协调沟通提供了可能。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科学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会计确认己不仅限于权责发生制基础,会计计量模式从原来单一的计量基础发展到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些为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调沟通奠定了基础。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调沟通的解决办法
为了协调沟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某些差异,促进会计科学的发展,人们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笔者认为,要实现二者的协调沟通,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
在财务会计日常核算中使用变动成本法, 使其与管理会计更易于衔接。与制造成本法相对应的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由于变动成本计算可以提供每种产品变动成本资料,这为分别确定它们的贡献毛益提供了便利条件。以此为基础,可以进行管理会计中的盈亏临界分析和量本利分析,也为正确地进行成本的计划、控制和经营决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而且变动成本计算还便于和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在计划和日常控制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财务会计中引入变动成本法可以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更易于衔接沟通。
建立财务会计新的确认基础和多种计量模式。
在确认基础上,财务会计应突破只单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唯一模式, 而要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同时考虑到现金流量, 建立以权责发生制基础为主, 以现金流量为补充的两者相结合新的确认基础。通过处理,一方面协调了两门会计的确认基础,减少了管理会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投资的现金流量信息的对外报告,满足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在计量属性上,财务会计应使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多种计量模式共存, 相互配合。由于金融创新和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使财务会计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属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财务会计通过日常多种计量属性的信息收集,便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加工利用,以实现两门会计的协调沟通。
关键词:第三方理财机构 法律监管原则 监管措施
自诺亚财富在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后,第三方理财机构开始闯进更多人的视野。据银行业监管部门统计,仅在北京,各类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就不少于300家。第三方理财最早出现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香港地区在10余年前起步,而中国大陆则还处在起步阶段。在美国,第三方理财机构拥有60%的市场,英国大约为55%,澳大利亚大约为50%,中国香港大约占30%。目前我国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占比仅为1%。然而,我国高净值人士数量急剧增加,理财需求也日趋强烈。可见,国内的第三方理财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是各种资本聚集在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原因。
一、中外第三方理财机构特点之比较
目前我国第三理财机构可粗略分为三个类型:诺亚类和展恒类及恒天类。分类依据是三者的产品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诺亚财富产品结构中 PE要占到60%以上,固定收益信托类大概30%,阳光私募10%左右。展恒理财为客户配置的主要产品是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基金。脱胎于中融信托北京第一财富中心的恒天财富,则是“信托系”的代表,其公然宣称主要专注做信托理财产品。但总体而言,我国80%以上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推介的产品是信托。其原因主要是信托产品销售风控措施较为严格、客户接受度较高。
然而,如果我们把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具体的中外对比,可发现有如下不同:
第一、我国第三方非纯粹第三方,反而类似金融中介机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第三理财机构还处于艰难的成长期中,业务、市场、品牌、口碑等都是百废具兴,第三方为了生存只好在各大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证券等夹缝中求生存与发展。
第二、营利模式不相同。境外,向客户和机构收费并行;我国,主要是向是金融机构的佣金,向客户收费还“不太现实”, 也无法收取咨询费和会费。所以从“营销服务”模式,转向“私人理财管家”模式是中国第三方理想之路。
第三、市场经济法治化程度不同,影响中外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不同发展与监管效果。境外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相对发达,这种较高程度的法治化有利于监管。
第四、理财观念也有较大的差异。境外较成熟,国内较保守。成熟的理财观念使人培育着良好的权利意识,也能投资理财显得更为理性与理智。
第五、法律完善程度也不太均衡。境外如美澳都有较系统完备的法律规制方法,国内却几乎为零。这种法律法规的欠缺既不利于第三方理财的监察管理,也不利于其稳健发展。
针对上述不同,在对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监管时需注意以下相关的监管原则与监管措施,才能使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健康茁壮成长。
二、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法律监管原则
1、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精神所在。在对第三方理财机构监管中,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界定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性质、模式、监管机构、业务范围、行业规章、法律责任等。而现在的问题正是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立法监管上缺失。对此,我国可充分借鉴境外一些第三方理财监管经验成熟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适度与谨慎移植,加快构建我国第三理财机构的法律监管系统,从而促进其稳健合规的发展。
2、扶持原则
鉴于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巨大的发展潜力,精英阶层随着财富的逐渐积累有着强烈的理财愿望,我国面对这一新兴的行业,要本着与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原则对第三方理财进行政策上的扶持,以便使这新生儿能在国家政策与法律的扶持下稳步前行,沐浴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阳光之下。
3、引导原则
由于第三方理财有着巨大的利益诱惑,致使这一新生行业野蛮生长,无序竞争。这就得依靠国家在政策扶持中进行正确引导,才有利于第三方的正确繁荣与发展。比如,中国证监会在2010年10月推出了投资顾问制度,虽然基于简单荐股模式的狭义型投资顾问也在2011年市场的寒潮中遭遇了初推期的尴尬,但这毕竟是种有益的行业资格引导,有利于金融行业的发展。
4、公平原则
众所周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并称现代金融行业四大支柱。这些金融行业分别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而发展迅猛的第三理财却处境尴尬,一方面地位不明,至少目前还不是金融行业;另一方面也暂无人监管,这种放羊式的自由,其实使第三方理财机构游离在制度之外,一旦出事,则整个行业因为没有规范而面临重新洗牌的危险,这种不公平的地位和不明朗的未来,无疑给这一行业蒙上阴影,从某种意义上制约了它的发展。
三、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法律监管措施
针对缺失监管的第三方,我们应在坚持法治、公平、引导、扶持等原则,合理构建与主动创新。具体而言,监管措施主要有:行业准入制度;职业准入制度;风险控制制度;探寻技术支持制度,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制度等。
1、行业准入制度
目前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的产品涵盖信托、阳光私募基金、PE产品,未来还有公募基金。这几个产品分别由银监会、发改委以及证监会监管。最可行的模式是每个销售牌照都拿一个,然后由三方的共同监管。但是这如九龙治水,监管成本也会非常高。可行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第三理财机构的行业准入制度,规定相关的行业性质、业务范围、资金要求、监管内容、法律责任等。对符合行业准入制度的机构发放营业牌照,并通过年检及考核的方法对其时行跟踪鉴定与监管,优胜劣汰,从而保证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品牌性与认证性。
在发牌照时有两种方式。一是分类式,二是综合式。分类式是指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不同的产品,就由相关的鉴管部门发给相关的销售牌照。发行信托产品,必须要有信托牌照。目前的基金销售和保险销售都有专门的资格认证。二是由有权机构发给第三方理财机构综合的能销售市场上应有的产品的牌照。这一设想有一定难度,譬如:在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下,由谁牵头作为有权机构使行颁发牌照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暂时不得而知。
在第三方支付牌照正式发放之后,笔者希望尽快明确第三理财机构的性质:是不是金融机构?如何对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定性定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2、职业准入制度
如同要获得律师证才能从事法律职业一样,我国需要规范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从业人员资格,规范理财规划师的认证体系,提升理财人员的专业素养。
第一、要制定第三理财从业人员的职业标准。投资理财需要综合性的素质与能力才能真正做好高端客户的财富管家。首先,理财顾问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资质。如良好的教育背景、金融业从业经历、所获各种殊荣,都能作为初步判断理财顾问资质的标尺。其次,理财顾问应具有理财资格或水平证书,比如CFP(注册金融规划师)、RFC(注册财务顾问)、RFP(注册财务规划师)等。最后,能否制定好的理财规划的方案。好的方案的评介标准总体原则是为客户谋求投资理财利益的最大化,理财方案风险可控度是否合理。
第二、要重视理财人才培养。美国的理财队伍大多是经验丰富、信用优良、有金融或法律从业经历成功人士,而我国合格优秀的理财人员很是缺乏。这需要我们加强理财人才的培养,尽快建立一支职业道德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理财队伍。与此同时,高素质的执法监管人才的培育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3、风险控制制度
第三方理财存在着不同的风险。可借鉴其他金融法律法规,强调第三方理财在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等风险防范与控制。具体可在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资本要求、产品风控、责任认定、法律途径等方面进行相关的风控制度的明确与落实。也可借鉴其他金融行业进行风险控制较成功的制度,例如信托公司在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前进行的各种风控措施与要求都可合理地适用于第三理财机构的风险控制制度建设。
4、技术支持制度
应研发及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尽管可能作用不会很大,但从长远看,第三方支付平台确实为第三方销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物理支持,将来第三方机构销售可能就不再会出现开车带客户去银行买基金的现象了。无论是第三方支付的获批还是更多的第三方销售机构面世,都为改变理财销售市场所迫切需要的。证监会在发展基金第三方销售业务上一直持鼓励态度,民生银行与汇付天下以及天相投顾的合作都是在其鼓励之下。
5、行业自律制度
应尽快成立行业自律组织——第三方理财机构协会。一个行业除了需求国家法律法规的引导与监管外,自己形成一种自律的组织也显得极为重要,因为这种行业自律组织能充分调动集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形成良好的职业行规与职业道德。如同律师有律师协会一样,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应成立相关的行业自律组织,诸如第三方理财机构协会等,名称并不重要,重要是建立相应的协会规章,督促行业内的公司企业及从业人员能共同遵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我国第三理财机构监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众所周知,法律的有效实施要依赖许多法律外的东西,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为了更好对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监管,我们还应注重从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法律监管效果。
1、培育健全的法治市场经济
纵观境外第三方理财机构较为成熟的法律监管经验,我们会发现这些国家或地区都是市场经济较为发达,而且社会信用体系相对完善。正是这种健全的市场经济滋生了理财机构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市场经济孕育着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反观作为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我国的当今国情,如果要从经济的考量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法律监管,我们应重视信用体系的创建,在从事工商活动时要时时落实诚实信用原则,把相关的经济活动纳入法制的正确轨道上,所以培育健全的法治化市场经济势在必行,好在我国已在路上,假以时日,我们有理由看到这是一个富有希望的锦绣前程。
2、重视培养理性的理财观念
法律是文化的一种,而理财主要是经济行为。这两者看似关系不大,其实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境外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蓬勃发展的一个原因是这些国家或地区有着正确的理财观念。特别是信托法原理在这些国家或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会相信独立理财机构的理财规划或资产配置建议有利他们财产的保值增值,加上出于避税等原因,极大的刺激了理财机构的兴盛与发展。而中国素来有藏富丰富的文化传统,没有像西方有着要财富管家的习惯,加上社会诚信体系的缺位,诸多高净值精英人士无法真正做信托法上所说的“正信任而托付”进行理财行为。这种传统文化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第三理财机构的发展,当然也不利于对这些理财公司的监管。
3、发挥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
从长远的角度看,一种制度的良好建立与实施,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引导是必需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国家政府的支持,美国等国家或地区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不可能发展如此蓬勃兴旺。第三方理财机构相对于银行、券商来说,还处于弱势,而且实力强者不多。我国现如今正在建设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为人民服务是法治政府的根本要求,当我们把“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私人财产”庄严地写入宪法后,现对我国高净值的财富人越来越多的资产配置及理财规划,第三方理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适时而起时,我国政府应顺应民意,本着藏富于民,以人为本的原则,对这类机构进行政策上的扶持与引导,从而使第三方理财机构这个野蛮生长的新生物能在国家与政府的正确的扶持与引导下走上规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稳健茁壮的成长。
五、结语
第三方理财公司稳健发展需要内外两方面支持。首先、第三方理财机构自身需要加强管理资金的安全性和品牌影响力、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理财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诚信体系信誉、从而扩大客户规模提升业绩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在宏观管理方面,尽早弥补第三方理财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管理政策的空白。缺乏行业执业标准、囿于国内金融分业经营的模式、没有法律法规的监督与管理,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金融市场的迅速成长。因此,尽快把我国第三理财机构纳入法治轨道促其安稳发展已迫在眉睫。当务之急就是及时落实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法律监管原则与相关的鉴管措施。
可以预见,未来的第三方理财市场定是海阔天空大有可为的市场,谁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谁就能在这个日益发展的大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而健全完善的法律监管无疑会使分蛋糕过程更加公正公开,力求结果公平。
参考文献:
[1]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喜荣,李丽荣. 我国第三方理财发展探讨[J]. 金融会计,2008(1).
[3] 郑文.第三方理财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10 ).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办法
中图分类号:F234.3;F2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125-02
过去,我国主要依赖需求侧管理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扩大需求、刺激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方式虽然可短期内快速拉动中国经济,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当前,我国GDP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前所未有、总需求低迷与产能过剩并存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严峻形势下,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日渐疲乏,难以实质性扭转当前中国经济出现的困境。这表明中国经济中的矛盾已经不仅仅是短期的、周期性的、外部的打击,而且是中长期的、结构性的、内生性的问题[1]。我国政府研判国外形势,结合当前国内经济现实情况,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审时度势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理念,为中国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
新理念,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在经济学领域,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概念对应存在。供给侧强调从供给端、生产端切入,通过一系列减税赋、降成本、促投资等改革措施提高企业创新力和积极性,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新兴领域集聚,促使企业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从而使企业对自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自主调整,使之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达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的目的,进而最大限度释放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中长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通过改革换血,提高生产效率,淘汰落后产能,最终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根据国情实事求是提出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稳步推进。国有出版企业作为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一分子,正真切的感受到改革对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对此,国有出版企业应做出改变,实质性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有出版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微观构成部分,首先必须认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分析利弊,才能在改革中谋求发展机遇,更好适应市场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有出版企业产生影响。
国家层面上,相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将陆续出台,国有出版企业运营成本有望降低。为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势必出台相应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政策工具为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目前,上海市、天津市、黑龙江省等地已陆续出台供给侧改革意见,并从用地成本、税费、用工成本、用能成本等多方面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减轻企业运营负担,为企业转型提供保障。
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要求,企业内原有经营理念、思维方式需作出相应调整。目前,国内市场原有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面临转型升级问题。对国有出版企业来说,原有中低档图书市场日渐饱和,收藏级图书、精品图书市场却是大片空白。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大量简装图书、内容同质化图书出现明显滞销,而打价格战、利用低价竞争来巩固市场的方式已不合时宜。国有出版企业必须理清经营现状,转换思路,了解市场,真正对企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国有出版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最大程度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人是生产活动主体,只有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当前,图书销售早已进入薄利时代。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加大文创产品生产及技术投入,寻求产品创新,提高利润附加值,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二者相结合,国有出版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都将得到优化,技术、智力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将由此提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清理“僵尸”企业成为必然选择。“僵尸企业”是指一些经济效益不佳,长期扭亏无望,主要依靠银行信贷和政府补贴维持生存,且难以顺利从产业内退出的濒临死亡的企业[2]。“僵尸企业”的存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大大降低了国有出版企业的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对国有出版企业调整自身产业结构造成阻碍,拖累了企业整体发展。另外,“僵尸企业”依赖于银行信贷和政府补贴,加剧了国有出版企业的债务风险。因此,国有出版企业必须适时予以清理,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合理利用投融资工具,防控经营风险。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入,大批企业将进入改革的阵痛期,短期内出现盈利水平下降的情况。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利用投融资工具盘活企业的资产并保持企业低风险运营,是国有出版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可以预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从多方面影响国有出版企业的发展。认清实际,解决问题,将改革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使国有出版企业化挑战为机遇为自身发展获取先机。而这一切都少不了财务部门的一步步配合。
依据上文可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从多方面影响国有出版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范围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始终。国有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更应在改革中有所作为,积极调整自身工作重点,辅助企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财务管理部门应从思想上提高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财务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注度,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注意比较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种经济环境下财务工作侧重点的不同,从思想层面上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国有出版企业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从而真正将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
财务管理部门应重点强化对成本的把控,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我国国有出版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低、原材料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损失浪费大、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3]。这些问题抬高了国有出版企业生产成本,无形中折损了国有资产,减少了企业盈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对生产成本必然进行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部门需做好相关监管工作。因此,应从传统的以生产过程成本控制为核心内容的成本管理向上游延伸[4]。财务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以业务源头为起点,在保证有效投入和产出的前提下,科学设定各流程成本目标区间,将成本监管工作贯穿全程。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数据库建设,实现企业内部财务信息与企业业务信息的高效整合,消除信息的不对等性,提高信息数据的实时性,实现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平台透明化。此外,国家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会推出配套政策,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要活用财税政策,合理统筹规划,积极争取相关政府部门支持,在保证企业、员工的利益下,合理避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财务管理部门应重点做好“僵尸企业”排查及后续清理工作,为国有出版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扫清障碍。目前,国有出版企业下属公司依然存在“僵尸企业”。财务部门应按照技术、能耗、盈利等相关指标,对下属单位逐一排查,了解“僵尸企业”的数量并进行评估,分析是否有拯救价值,分情况对待。对于有拯救价值的单位,积极协商谋求发展,利用自身输血、人才输送等方式,尽力挽救。对于没有挽救价值的单位,应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加速清理,使之退出市场,以便为健康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财务部门应做好相关企业的注销、破产清算工作,或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另外,对失业人员需要进行安抚,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补偿和技能学习培训,帮助其再就业。
财务管理部门应完善奖励激励措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鼓励企业创新,调动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实现内生增长,从而优化企业自身的产业结构是提高国有出版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办法。因此,财务部门必须完善原有激励奖励制度。一方面,对有技术创造能力的员工予以相关荣誉称号等精神奖励,提高其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从绩效考核入手,提高技术占比,提升技术创新员工的薪酬福利。对有突出技术贡献的员工,可以以智力股的形式给予股权,保证智力股得到应有的尊重。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做好奖励激励制度的调整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助力国有出版企业发展。
活用杠杆,合理投融资,规避经营风险。财务部门要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合理控制企业负债,防止经营杠杆系数不断上升加剧经营风险;要控制固定资产扩大化投资,合理处置闲置固定资产,对固定性费用支出要酌情降低;要在充分考虑企业中长期经营风险承受的能力下,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加快对行业内新兴领域的探索,但要严防低效无效投资。财务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利率变化,了解贷款形势,根据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时间差异,减少资金使用成本。此外,要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活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实现多元融资,多方筹措资金,维护国有出版企业发展根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下,对国有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部门应分清工作重点,把握主要矛盾,适应新情况,做出新改变,发挥基础作用,成为国有出版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
综上,笔者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入手,分析了改革的原因和其内涵,从而推断出改革将对国有出版企业产生哪些影响,进而从财务管理部门角度提出具体工作做法,为国有出版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浅显的参考。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下为国有出版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曹红辉,熊文.如何认识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涵[J].人民论坛,2015,(36):25
[2] 佚名.财务人员如何利用“互联网+”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总会计师,2016,(3):143.
【关键词】电力物资管理;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1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
目前,在不断地发展中,很多电力企业已经越来越关注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一些积极地管理措施,但是还有一部分电力企业依然在物资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1.1 不健全的物资采购运作机制
电力企业实施物资采购管理中,选择产品供应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工作,根据以前传统的采购模式,采购物资的时候,要进行商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比较,至少需要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择优购买。但是,很多电力企业都是直接向一家产品供应商联系,直接向供应商订货,没有落实询价、比较、选择的过程,没有全面的运走采购询价机制,从而导致了物资采购出现了盲目的行为。其次,在现在这个阶段中,一些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缺乏对供应商的监管力度,没有对供应商做分类管理,也没有做分级管理,和供应商之间缺乏稳定的合作。从而导致物资采购运作机制的不健全,阻碍了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发展。
1.2 不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
首先,在目前,电力企业的采购部门施行物资的采购咨询价格,由采购部门决定向那些供应商进行询价,确定物资供应商。同时,电力企业采购部门在购买物资的时候,对询价过程缺乏相应的监督,很容易导致出现违反要求的现象。其次,当下,很多电力企业在制定采购价格的时候,对得出的数据缺乏相应的约束,只是居于历史采购价格的加权平均家,往往会导致出现虚报价格的现象,对采购价格缺乏合理的制约,甚至有很多电力企业根本就没有制订采购价格标准。
2 如何加强电力物资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1 根据“招评定三分离”的原则,贯彻电力物资招标制度
设立完善的招标管理部门,并且在日常招标活动中,由其统一管理企业的物资招标活动,在电力企业需要购买大量设备物资的时候,在购买前要拟订严密的电力物资招标制度,保障供应商提供的设备物资是安全的、先进的、经济的、成熟的。其次,根据“招评定三分离”,的原则按照国家和网省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招标工作,贯彻电力物资招标制度:①不允许具有审查投标单位资格的人员参加评标工作,不允许参加定标工作;②在审查投标单位资格的时候,不允许评标人员和定标人员参加,同时,在定标的时候也不允许评标人员和定标人员参加。而在特殊的情况下,上述的两项工作确实需要一人兼任的话,招标领导小组要对其通过审核后,才能批准其参与到评标和定标的工作中。另外,不允许资格预审小组组长、评标委员会主任以及招标领导小组成员交叉担任职务。如果在特殊情况下,就需要经过招标领导小组的审核,才能在推荐、评标以及定标三项中工作,并获得批准才能进行工作。再者,开展活动要依照相应的招标步骤,才能顺利的实施招标活动的必要保障,确保招标活动的顺利进行。第四,要实施监管手段,监管企业内物资招标的情况,设立企业物资管理监督部门,是招标活动中的违法乱纪的行为得到有效地杜绝,确保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投标活动的进行,从而确保电力物资的健康发展。
2.2 强化物资采购方式,加强电力物资采购的管理
电力企业管理中,物资采购管理是一个不可缺的重要部分。电力生产需要很强的技术,很大的资金,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具有周期短、造价低的特点 ,因此要强化物资的采购方式,加强电力物资采购的管理。为了维护电力生产的稳定、安全性以及经济运行等等,需要电力物资管理部门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电力物资,具备合理的物资采购价格。一般情况下,电力物资采购可以用一下几种采购方式:①招标购买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物资采购方式,即招标采购方式,它采用了一种竞争采购的方法,在购买大中型基建设备的时候,为了能够得到很好的物资采购效果,通常电力企业采取的一种采购方式。②常规采购方式。一般情况下,电力物资采购管理中,分为三个级别的物资采购部门,在(网)省公司的组织指导下,来采购金额大、要求高的物资,如:基建设备、进口部件、大宗材料等等。这三个部门包括: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总公司以及基层单位等。这样能够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优势,可以实现主渠道供应。一般情况下,要先制订物资使用计划,然后经过审批核实后才能制订采购计划,同时,要点差市场,并结合信息资源了解商品供应商的价格、货源以及信誉等等,商品供应商一般选择三家或者三家以上,进行比对,最后才能则由购买。③定点采购方式。通常在供应商货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采取定点采购的方式。买卖双方金额以事先签订供货协议,实现互惠互利,减少了中间环节,供货也很及时,价格比较合理减少了库存,提高了电力物资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④一般情况下,采购低值易耗的物资,采取模糊采购方式,如对物资的型号、规格等等一时不清楚等。
2.3 采用ABC分类管理法及其它管理方法,加强电力物资库存管理
电力企业为了加强电力物资的库存管理,维护物资服务和库存投资之间的平衡,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物资有效地配置,在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物资的监管,通常库存的管理方法有:即ABC分类管理法及其它管理方法。一般情况下,ABC分类法是最常用和最有效地管理方法,在电力物资管理中,由于电力系统中许多设备价值很高,但是数量却很少,因此,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为了实现电力物资有效地管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把库存物资分多个等级。从未实现电力物资库存管理的目的。而经济定货批量法、离散定货批量发等等也适用于电力企业库存管理。因此要根据电力企业的现实情况,选择使用的物资库存管理方法。
3 总结
在电力企业中,要充分运用电力物资管理的优势,做到灵活运用物资管理方法,从而实现有效地管理电力物资目的,徐金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聪,李子强.电力物资管理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4).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电力行业是一种重要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重点。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依赖于它的装备水平,装备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电力生产和建设的整个过程,其中的主要环节都需要借助于电力设备与材料等。设备采购工作的开展也会影响工程造价,和电力生产成本密切相关,对电网公司的整体效益带来重大的影响。由此看来,电网公司的设备采购环节至关重要,可以称之为是电力公司的“效益中心”,将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电网公司的设备管理需要利用先进的采购模式,并且确保在电力公司的采购行为中能够切实可行,不断改善和优化电网公司的采购管理模式,提高设备采购管理水平。概括起来,加强电网公司的设备采购管理具有以下作用:第一,能够提高采购效率。在完善的采购管理模式下,电力公司的交易时间会尽量缩短,从而提高设备采购效率,还可以降低电力物资的成本投入。第二,能够增强设备采购效果,增强电网公司的市场竞争实力,提高保价的准确性;第三,规范化的采购管理模式还可以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利用高质量的设备与材料确保电网运行中各环节的安全;第四,能够提高采购环节的经济效益。采购环节管理的规范化开展,可以不断完善采购的各环节,优化采购系统的供应体系,并能够达到电网公司与供应商的共赢。
二、新形势下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1.联合采购。
这种采购方法可以提高采购环节的效率,实现采购环节的统一化与规范化管理。具体来讲,联合采购通常是按照区域将采购订单进行划分,并将同一区域的订单合并起来,共同做好供应商接洽的工作,形成以区域为单位的独立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电网公司的采购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利用联合采购的方法可以实现采购行为的规模化,从而在价格方面得到更高的优惠,并且还可以在采购过程中接触更多的大型供应商,提高议价能力。
2.物流环节的整合采购。
在电网公司的整个供应链体系中,采购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范围也在不断扩展。电力企业要加强与供应链系统之间的连接,实现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同步运作,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做好采购管理工作。在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引导下,设备采购的价格与成本也会适度降低,设备采购会在更为合适的时间与地点完成采购商品的任务,进而将电力设备顺利地转到电网企业中,实现电力物资的顺利交接,提高采购供应过程的运转效率,不断完善电网公司的核心采购模式,使得采购供应链更能够符合当前形势的需求,并且增强电网公司的市场竞争实力,实现企业供应链体系的不断调整与优化。
3.整合采购与生产计划。
在具体的采购工作中,供应商的管理需要依靠一定的技术条件,只有提高供应商管理的技术水平才能促进供应商的规范化。同时,很多具体的操作规范一旦确定下来,就会成为一种固定的程式,很难加以调整与变更。鉴于此,应当将电网公司的采购工作与生产计划相连接,实现采购与生产计划的整合,根据企业生产计划的目标来制定相应的采购规范,使两者能够协调。鉴于现阶段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电力物资种类,在采购业务上对专业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现阶段,通常需要电力物资采购部门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与技术水平,并且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另外,电力物资采购部门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能够从电网建设和公司发展的全局出发,制定出符合公司发展目标和公司实际的生产战略与管理方法,使电网公司的采购计划能够与企业发展计划相吻合,并实现采购计划与建设计划的统一与协调,在满足各个时间段内电力设备与材料需求的基础上,做好采购部门与工程技术部门之间的联接,顺利完成设备采购计划。
4.采购管理集中化。
利用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充分发挥集约效应,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并且能够加快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采购管理通常表现为小型化的特点,管理的过程比较分散,属于分散化管理,这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也不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必然会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为此,可以采取集中化的采购管理方法,利用统一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形式增强电力物资采购的效率,并利用切合实际的市场营销战略,顺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总之,集中化的采购管理方式更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规律,也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利用集中化的规模资金增强企业管理的优势,从而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与物资成本,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5.采购管理职能化。
根据目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电网公司都将采购部门独立出来,实行单独管理、单独汇报的管理方式,尤其是省级供电公司,已经独立于生产部门之外,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直接向省级主要负责人联系和汇报。在此发展背景下,采购管理的职能空间和范围得到强化,采购环节的作用也显得更加重要。为此,必须加强电网公司的采购管理,利用更为科学的采购管理方法,优化采购管理流程与环境,并提高电力物资管理的效率,实行集约化的管理方式,减少电网公司采购管理人员的数量,并且提高电力物资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要加强对物资采购管理者的培训与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采购管理各环节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并且充分理解所采购的设备与材料的性能与质量,掌握材料采购的技术要领与原理,深入了解电网公司设备采购的整个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让电力企业的采购工作更加的专业化。最后,为了避免出现职务犯罪的问题,还要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并严格依照规程和制度进行管理与控制,使电力设备采购环节更加规范化,同时也使电力物资采购人员更加注重自己的个人行为,避免出现职务犯罪等问题。
三、电网发展战略对采购管理的要求
加强电力公司的管理是为整个地区电网负责的表现,也是更好地为用户负责的体现,是实现电网公司服务大众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电网公司管理的重要理念与战略。为此,电网公司必须依照工作方针和发展战略的指引,坚持贯彻电网公司发展的宗旨与理念,不断优化采购管理的流程与环节,加强对采购管理过程的控制,利用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采购管理模式,增强电网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时提供电网公司的社会效益,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好地回馈用户与社会。新时期,电网公司的发展战略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采购管理的发展思路也需要做到相应的转变。具体说来,电网公司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第一,要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管理,增强电网公司发展的基础。为了顺应新时期电网公司发展的需要,促进电网公司内部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电网公司的全体员工都要增强安全意识,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电网在安全的前提下平稳运行。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电网公司也必须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管理,做好电力规划工作,并加强新建电力网架的建设,并加强对已有骨干网架的管理。若设备存在老化的问题,或者设备不适应新形势下电力改造的需求,就需要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快新设备的引进与电网架设。此外,电网公司还应当增强电网调度能力,不断提高电网管理的科技含量,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实现电网管理的科学化发展,确保电网的平稳与安全运行。要以加强采购环节的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制定出强本的具体管理思路与管理流程,严格要求与规范化管理电网物资采购流程,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采购能力与管理效率,尽量缩短采购环节所需时间,高效率地完成电网设备采购的任务。第二,要树立创新意识。对于电网公司的采购管理来说,电网公司除了要在业务上和技术上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外,还要在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顺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归根结底,电网公司采购管理的创新需要企业员工不断增强创新思维,要有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利用各方面的创新充实与发展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提高电网公司采购管理的总体水平。采购管理是电网公司发展的基础,加强采购管理的创新是夯实企业发展根基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要不断引进和推广新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提高整个员工队伍的素质。要实现管理理念方面的创新还必须及时更新思想,将创新思维作为发展采购管理的重要环节,利用先进的理论方法为基础,实现电网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当前,很多现代化的采购管理技术与方法都值得借鉴,电网公司需要充分参考这些管理技术与管理理念,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推动电网公司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不断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将领先作为发展导向,具有战略眼光与国际化视野。电力公司不仅要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还应当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能够掌握电力市场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并且要具备敢于争先、敢于变革的意识。另外,企业还必须将眼光放长远,以国际化的发展视野看问题,这样才能从战略发展的目光看待企业采购管理的技术水平,增强采购管理环节的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质量与速度,直至企业达到业内领先的水平。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采购管理的各环节将会得到改善,一些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也会得以引进,企业要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标也将成为现实。
四、当前电网公司的主要采购方法
现阶段,电网公司的主要采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这两种采购方式是相对而言的,集中采购是在建立核心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利用专业化的采购机构负责设备采购问题。很多采购公司利用专业化的全球采购部门,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采购工作,并实现统一化管理,通过利用集约化的优化的优势,取得价格方面的优惠,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分散采购则是自主进行的,主要由下属单位或者子公司进行,是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采购活动;第二,联合采购。这种采购是一种统一的采购形式,是指在某一地域内进行的采购行为,有利于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利于发挥集体优势,达到共赢的目的;第三,询价采购。这种采购方式主要是对多家供货商的报价进行对比与分析,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第四,即时采购。也就是将合适的设备按时保量地配送到指定的地点,是一种直接配送形式的采购,有利于确保货物准时达到需求点;第五,招标采购。本着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利用招投标的形式进行电网设备采购;第六,电子采购。主要是利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采购,是一种“端对端”的采购形式,这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并且也极大地提高了采购工作的效率,是未来电网公司设备采购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论文摘要:研究采购与库存管理对于医疗单位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资的采购与库存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采购与库存中存在的问题,将供应链管理理论运用到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资的管理上,以实现采购与库存的科学管理。
现阶段,医院采购的物品主要包括药品、设备、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资等。在一些医院中,这些物品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独立采购,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相对封闭,存在着采购不规范、不完善等现象。在库存方面,库存数量过多、库存成本偏高、库存周转率低下等问题都制约着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1.原有的采购和库存流程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医用材料的采购周期约为1个月1次,在实际工作中。仓库保管人员并没有统计每月实际用量,而是在库存量接近零时才通知采购人员,采购人员没有计算最佳订货量。而是凭以往的经验进行采购,结果出现在某段时间内医用材料库存过量,某段时间内无货可供的现象。
后勤物资方面由于采购周期太长,造成物品库存过多,占用了大量仓储空间、增加了库存成本。
2.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资的采购与库存管理的相应措施
2.1集中采购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我认为应采用对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质等进行集中采购管理的方法。就是将医用材料、后勤物资的采购职能全部合并,归到一个采购中心。这种对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质进行集中采购的管理方法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对医院的组织结构进行整合,由过去的多头采购整合为集中采购管理,这样既能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机构设置,又便于资源的集中调配,降低运营成本。②能够对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通过科学分析原有业务流程的优缺点,再结合医院的战略规划,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业务流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职工的凝聚力,提高采购部门为临床服务的质量。
2.1.1ABC采购管理法在对各类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质的采购管理时,我们拟运用ABC采购管理法进行管理Ⅲ。ABC采购管理法把各种物品分成三大类品种:A类物品的价格是最高的。它在价值上占到全部物品的60%~70%,但在物品数量上仅占总数的5%~20%,如人体植入材料、心脏起搏器、介入导管、支架等,对于A类物品的科学管理是采购中心今后工作的重点。B类物品的价格不如A类高,但比c类高,在数量上占全部物品总数的20%左右。价值上也约占到总量的20%。采购中心对B类产品也要进行科学化管理。C类物品是使用量大,但价格便宜的物品,这类物品数量上占到总数的60%~70%,但价值只占总数的5%~20%,如纱布、棉签等,C类物品库存量较大,管理可以相对简单。
我们要结合业务流程重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医院的各科室应根据医疗服务的实际需要提出采购申请,各科室应将所需的材料数量按月在规定时间内上报采购中心,申请单必须注明所需物品的数量,用途、规格、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内容,由科室负责人签字。采购中心根据全院各时间段的实际消耗量,把临床群室的需求统一汇总,再结合仓库的实际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表,上报院长审批。
2.1.2合理的采购方式在采购的方式上,对于大宗医用材料和物资,中心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采购,对小批量材料和物资,中心主要采用谈判采购方式。供应商的选择是集中采购和科学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采购中心要注重收集供应商的信息资料,并根据供应商的资质材料进行筛选。我们要求供应商必须具备以下这些资质材料: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需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等。
我们应制定对供应商进行量化的评估体系,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_。供应商的企业性质、规模、财务状况、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品质保证能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通过对供应商进行量化评估,我们可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只有合格的供应商才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在合格供应商中,我们采购时首选生产厂商,其次是一级商,减少和二、三级商的业务。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直接从生产厂商处购买产品,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可以获得较优惠的采购价格。②对于那些通过商销售的企业,我们应首选一级商,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比较低的折扣率,也可以采购到品种较齐备的产品。
为便于对各种医用材料和物资的管理,我们应在采购、保管、发放的各个环节,建立多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如在采购环节建立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对供应商资质、规模、基本情况等进行汇总,由于供应商的资质材料具有时效性的,当某供应商的“三证”到期时,该系统可以及时报警,使采购人员及时掌握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这个系统的建立将为采购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和信息保证。
2.2科学的库存管理
对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质进行集中采购和科学管理就必须与材料的库存管理结合起来。库存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持存货量与订购次数的均衡。维持适量的库存,合理地运用流动资金,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增加利润。
某医院医用材料库存金额约为150万元(不包括骨科材料、介人材料、检验试剂等专购物品),每月出库金额约在85万元,医用材料的存货周转率约为6.8,存货周转天数约为53d。后勤物资库存金额约为34万元,年出库金额约148万元。后勤物资的存货周转率约为4.35,存货周转天数约为82d。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指标的好坏反映存货管理水平,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此单位的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还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库存管理系统的运行可以提高医院对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质库存管理的能力,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库存的详细情况,合理运用资金,调配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资的采购数量、采购计划,从而满足医院发展需要。
结合采购和库存管理系统得建立,我们应把信息管理系统和科学管理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骨科材料、介人材料、检验试剂等专购物品,应建立人体植入材料存档管理的制度。
我们还应在采购和库存管理中尝试运用多种科学管理方法,如ABC库存管理法、物料需求计划(MRP)、经济订货批量(EOQ)、零库存管理等方法。零库存管理的运用是要根据临床科室在单位时间内的使用量和需求量,结合采购时效、运输环节等因素,设立最高和最低库存量。库存量保持在最高和最低之间,就是合理的库存量。
【关键词】:方法论;工程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7-0668(2008)0210061-02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前提下,项目建设成为许多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手段。有的城市甚至提出" 项目兴市"的口号。在经济进步主要依靠新科技成果应用、依靠内涵式扩展、依靠知识创新的形势下,靠粗放式项目建设并不是合适的振兴经济的手段,我国也一直在为投资决策的失误付出巨大代价,所以利用科学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将是项目建设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不仅是具体方法,也包括思想,必须做到科学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具有层次性
狭义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在限定的工期、质量、费用目标内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项目预定目标,但随着投资规模、领域的扩大,投资来源多样化、工程项目对环境、经济影响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已不限于实施过程,而是扩展到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维护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从施工承包发展到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多种形式。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其目标已不仅仅是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还要与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联系起来,项目的目标、管理都应按"广义"考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除了具体的技术性方法,还要向前后期的评价延伸,要考虑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体现这些思想。综上所述,本文将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分为两个层次:思想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或者说,项目管理思想和方法。
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性方法
首先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的背景、环境日益复杂,涉及环节、因素增多,项目对环境、经济的影响较大,并受到人文、社会关系的影响,资金来源、建设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如果仅仅着眼于具体的技术方法,不能从战略高度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观念相协调。
工程项目管理体现出来的思想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应该是系统思想。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思想包含两个含义。
一是将工程项目自身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也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信息反馈与调控,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二是将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又是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大系统"包括项目所在行业、所在地经济、社会环境、以至于地区、国内、国外市场等,要将工程项目放到社会经济系统中,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看待,特别要注重项目建设与环境、资源、文化、区域发展规划等大系统的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项目自身是一个系统,又是社会环境系统的子系统,项目自身的顺利实施是一个目标,符合社会、环境、发展要求又是一个目标。 省略 在线
3. 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性方法
技术性方法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或工具,在不同环节有不同的方法。建设项目除了与环境协调的宏观目标,具体应有质量、时间、费用三大目标,前期需经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合同、采购、信息、人力资源、风险等的管理,对于上述目标和过程中的管理内容,目前都有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共同控制、协调项目以保证项目建设的成功实施。
对于项目建设的直接管理可分为项目评价、直接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综合管理四个部分,各部分可采用相应的方法。
3.1项目评价方法
项目评价主要指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其思路基本一致,只是角度不同,前者只考虑项目本身,后者从国民经济整体考虑(一些效益、费用由于只是在全社会转移而不予考虑,如税金、利息等),同时采用影子价格(资源优化配置状态下的价格)为数据基础。
3.2项目过程管理方法
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内容、环节需要管理,对项目实施影响较大的有:
(1)合同管理:合同是约定项目参与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2)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建设的实现要靠团队进行。从现代管理角度,人们开始把人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而不是作为工具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词越来越多地提及,虽然实际上离这个词的本意还有很远。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组织结构图、责任分配图进行人员需求分析,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参与人的积极性,保证项目实现。
(3)采购管理:项目建设中设备、材料的采购是一个重要内容,关系到大量投资。采购的原则是既不影响建设,又不要造成积压浪费,影响资金流动。采购管理方法除了计划,主要以库存计算为依据,即根据进度、市场价格因素计算出合理库存量,按进度采购,满足建设需要。
(4)沟通管理:沟通在管理中越来越重要,有效的沟通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是实现项目各目标的条件。沟通以信息为基础,通过信息的取得、辨别、处理、反馈实现良好的协调。信息技术是沟通管理的主要方法。
3.3项目综合管理
项目综合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项目各目标、各环节、各要素、各过程进行全面协调,以保证项目整体效果最优,这也是系统思想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项目综合管理采用计划、统筹、协调的方法。项目综合管理是针对项目系统进行,而不是某一个别目标和过程。综合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 物资供应成本; 采购成本; 供应商成本; 库存成本
物资供应的成本策划的目标是确保供给、实现最低库存、供应商的发展以及追求最低的所有权总成本。企业的物资供应可以划分为采购策划、供应商策划和库存策划三个环节,物资供应的成本策划也相应地分为采购成本策划、供应商成本策划和库存成本策划三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采购成本、供应商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构成分析,估算与比较、流程的规范,为降低物资供应总成本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采购成本策划
采购成本是指企业进行采购行为而发生的成本。按照采购环节,采购成本策划主要包括采购成本构成分析、采购成本的估算与比较和采购流程的规范三个方面。
(一)采购成本构成分析
采购成本按照采购行为的先后顺序可以划分为采购前成本、采购中成本和采购后成本。
1.采购前成本。采购前成本是指为准备采购而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确定需求、分析供应市场、评选供应商、获取报价和谈判等方面的成本。
2.采购中成本。采购中成本是指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成本,主要包括采购价格、采购物流费用、税收费用、验收费用等。
3.采购后成本。采购后成本是指在采购行为发生后与采购相关的所有成本,主要包括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物品库存管理、缺货及质量风险、环保、采购失败和处理以及资金占用等方面的成本。
(二)采购成本的估算与比较
这里所说的采购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处理物资采购行为而耗费的成本。归其影响动因来看,采购行为对企业的采购前成本、采购中成本和采购后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采购成本的估算与比较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找出每项采购成本的主要动因;第二,采用一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在现行采购方案下每项物资采购成本项目进行预计和测算;第三,将每项物资采购项目预计和测算的采购成本与产品设计时对某种物资的目标采购成本进行比较,找出超过目标采购成本的环节与原因,以便加以改进。如表1所示。
(三)采购流程的规范
采购流程的规范就是在做好采购成本构成分析和采购成本的估算与比较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来规范采购流程,以达到加强采购过程中成本控制的目的。主要包括高效的采购部门、完善的采购计划、合理的采购渠道、合理的采购方法和安全的采购措施五个方面,其流程规范如图1所示。
二、供应商成本策划
供应商关系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与供应商伙伴关系的维护与加强,形成供需双方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供应环节价值增值和降低供应环节成本。供应商成本策划是指利用供应商关系管理和成本管理相融合的方法对供应商与物资供应成本之间关系的分析和策划,以寻求供销双方成本降低和价值增值的过程。其内容可分为供应商成本构成分析、供应商成本估算与比较、供应商管理体系的规范三个方面。
(一)供应商成本构成分析
供应商交易主要从交易频率、交易的不确定性以及资产的专用性三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物资供应的购买成本、库存成本和质量成本。
1.购买成本,是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入库前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采购价格、订货成本和入库前杂费等。
2.库存成本,是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物资入库后到出库前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仓储保管费用、缺货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等。
3.质量成本,是企业在使用购买的物资而发生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等。
(二)供应商成本估算与比较
这里所说的供应商成本主要是指由于供应商的原因导致企业物资供应增加的成本。归其影响动因来看,供应商对企业的购买成本、库存成本和质量成本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供应商成本的估算与比较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找出每项供应商成本的主要动因;第二,采用一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在现行采购方案下每项物资供应商成本项目进行预计和测算;第三,将每项物资采购项目预计和测算的供应商成本与产品设计时对某种物资的目标供应商成本进行比较,找出超过目标供应商成本的环节与原因,以便加以改进。如表2所示。
(三)供应商管理体系的规范
供应商管理体系的规范就是在做好供应商成本构成分析和供应商成本的估算与比较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来规范采购流程,以达到加强对供应商成本控制的目的。其内容包括科学的供应商管理流程、健全的供应商审核、完备的供应商监督和严格的供应商质量控制四个方面,其流程规范如图2所示。
三、库存成本策划
库存成本是企业在物资入库后到出库前发生的成本,库存成本产生的原因主要源自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以及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库存成本策划是指利用库存管理和成本管理相融合的方法对库存成本与其成本动因之间关系的分析和策划,以寻求最低库存成本的过程。其内容可分为库存成本构成分析、库存成本估算与比较和库存管理方法的优化三个方面。
(一)库存成本构成分析
根据企业中库存产生的原因,库存成本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库存持有成本,是指为保持库存而发生的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与库存数量无关;可变成本包括资金占用成本、存储空间成本、库存服务成本和库存风险成本四个部分。
2.库存获得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得到库存而需承担的费用。抛开库存的本身价值,如果库存是企业直接通过购买而获得的,则获得成本体现为订货成本,包括与供应商之间的通信联系费用、货物的运输费用等,订购或运输次数越多,订货成本就越高;如果库存是企业自己生产的,则获得成本体现为生产准备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一批货物而进行的生产线改线的费用。
3.库存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库存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原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延迟发货损失和营销机会丧失带来的损失、企业采用紧急采购来解决库存的中断而承担的紧急额外采购成本等。
(二)库存成本估算与比较
这里所说的库存成本主要是指由于物资库存量变动的原因导致企业物资供应增加的成本,归其影响动因来看,库存对企业的物资持有成本、物资获得成本和物资短缺成本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库存成本的估算与比较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找出每项库存成本的主要动因;第二,采用一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在现行采购方案下每项物资库存成本项目进行预计和测算;第三,将每项物资采购项目预计和测算的库存成本与产品设计时对某种物资的目标库存成本进行比较,找出超过目标库存成本的环节与原因,以便加以改进。如表3所示。
(三)库存管理方法的优化
库存管理方法的优化就是在做好库存成本分析和库存成本的估算与比较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来优化库存管理方法,以达到加强对库存成本控制的目的。其优化方法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利用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和库存优化四个方面,其优化流程如图3所示。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采购成本策划、供应商成本策划和库存成本策划,最终达到降低物资供应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靖.生产成本管理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94-97,108-110.
[2] 刘敏,蔡三发.基于交易成本的供应商选择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5(4).
[关键词]装备;采购;合同管理
1装备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法律环境不完善
法律是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法律已无法满足装备采购合同管理的需求,法律环境不完善成为装备合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法律效力不强,在装备合同管理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合同履行中的严肃性不足,部分条款由于缺乏法律保障,致使无法切实履行,甚至还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第二,对合同违约的仲裁力度不够,造成拖、降、涨等情况屡有发生;第三,行政干预较多,使合同无法正常履行,预定目标也很难实现。
1.2合同乙方管理机构不健全
从目前的情况上看,相对于军方,装备合同乙方的合同管理结构不健全。多数合同乙方没有统一规范的机构和标准对装备合同进行管理,从而导致对合同签订的监督审查能力较弱,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合同审查方式不一致,有的要经过厂内合同签订评审程序,有的在现场直接由市场部人员签订,没有厂内流程;第二,对合同的审查力度不够,不管装备合同是否走厂内流程,都存在对签订合同条款认知不充分的情况,这说明装备合同条款的签订存在“盲点”,只关注重点条款,忽视辅助条款;第三,乙方合同签订人员能力水平层次相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合同乙方工作制度及方法有差别,对合同的重视程度有差别。
1.3采购合同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当前,装备采购合同管理中尚未引入系统化、科学化的全寿命管理理念,受经费来源不同、合同管理思想守旧等因素的影响,装备采购合同管理往往由多个部门负责,在装备科研、生产、使用、维修、报废等不同阶段均由不同部门管理。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在装备采购过程中,各部门以合同形式明确与承包商之间的权责,使装备采购合同出现分段签订情况,严重削弱了装备合同管理各阶段之间的紧密联系,导致合同管理缺乏整体性、连贯性,不利于实施装备采购的全过程管理。
2解决装备合同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2.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制定与完善装备采购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体系。例如:完善《装备采购条例》《装备采购合同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等。如果从完善装备采购合同管理各个阶段上看,则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与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监督、合同纠纷处理等相关的法规制度,比如:完善《装备采购招标管理办法》《装备询价采购管理办法》《装备竞争性采购管理办法》、装备采购合同订立管理办法》《装备采购合同履行监督工作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定《装备采购合同纠纷处理办法》等法规及其配套的实施细则。通过上述法规细则的制定和完善,不但能够使装备采购活动更加规范和统一,而且还能有效弥补装备采购合同法律环境薄弱的问题,有助于增强装备采购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降低行政干预,杜绝弄虚作假及拖、降、涨情况。
2.2健全合同乙方管理机构
完善的合同管理组织机构是实现装备采购合同制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法治化管理的根本要求。因此,按照当前的装备建设情况,应健全乙方合同管理机构并由其全权负责装备采购合同的监督、审查,同时,可在该机构下设立一些相关组织,如法律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等,分别行使不同的管理职责。各个系统也应建立起专门的装备采购合同管理机构,以此来提升工作效率及合同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立,可以将合同签订与合同履行等职能从组织上分开,并形成相互制衡、互相监督的局面,有效避免了机构权力集中的问题。此外,还要对乙方合同订立管理部门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与军方进行合同管理交流学习,促进合同订立质量与水平。
2.3运用科学的合同管理方法
针对当前装备采购合同管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一方面可对装备的采购经费进行统筹协调,将所有经费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以此来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可将装备采购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视作一个整体,实行科研、订货、维修、保障的一体化管理,这有助于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做好采购全要素的管理,在合同中除了应对传统的几大要素(如质量、价格、进度等),进行明确规定外,还应对涉及装备系统的特殊要素(如装备的可靠性指标、保障性要求等),加以明确规定。由此不但能使采购的装备质量获得整体性提升,而且还能使相关要素之间得到平衡,进而获取装备的最佳效能。
3结语
在装备采购项目中必须重视合同管理,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合同管理效益。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装备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规环境、健全合同管理机构、明确机构中各部门的职责、提升人员素质,实现对装备采购过程的统一化、系统化管理,从而促进装备建设快速发展。
作者:胡军龙 单位:海装装备采购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