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效率和有效性,本文提出了构建基于BIM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云平台信息系统,对该平台信息系统的框架,功能和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以天津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为例,进行风险源管理实证研究和部分模拟研究,使传统的二维安全管理向以BIM技术为基础的三维协同方式转变,体现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预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BIM;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6年初,共有44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规划规模4705km,预计总投资达24287亿元。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至2020年全国运营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以上[1]。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中最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之一,与一般建设项目不同,具有建设规模大、工期长,地下及地上周边因素复杂,涉及面广、施工方众多等特点,无论是盾构推进,还是车站深基坑,都存在重大危险源,属于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同时,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规模、高速度的建设,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计划的冲突,施工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工程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也使得近几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不安全隐患。如2003年7月1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横通道透水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1.5亿元左右;2007年北京地铁10号线“3.28”塌方、深圳地铁1号线“3.10”基坑地表沉陷、2004年广州地铁5号线“8.3”地质补勘钻破煤气、2008年杭州地铁一号线“11.15”基坑坍塌等,结果表明:除了一部分施工技术问题,导致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安全责任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流程不落实,对地下构建的空间定位不准,参与方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监管力度不够等。
1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仍处于完善阶段,国内学者也都做了大量研究。丁烈云[2]等针对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和预警,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工程图纸中自动识别施工安全风险和地铁施工安全风险信息融合与时空耦合的预警方法。郭红领[3]等通过构建BIM与定位技术(PT)的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系统来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发生。陈帆[4]等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地铁施工安全预警模型。仲青[5]等提出了将BIM与RFID进行集成,并应用于施工现场安全的监控系统,实现施工现场实时可视化、信息自动化、多方协同参与的安全监控。王艳辉[6]等提出了建设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范斌[7]等讨论了地铁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重要性,提出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强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监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但并没有文献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中对BIM、云平台集成进行系统化阐述和研究。本文认为,随着各类技术集成应用在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性,需要建立一个基于BIM云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系统用以从宏观层面上预防、分析、控制安全隐患和风险的管理平台,最大程度上把控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的信息数据,提高安全风险的预测能力,加强安全主体责任,按照“事先控制、主动控制”的原则,防范和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
2基于BIM云平台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对于BIM应用的局限性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至今,已经从概念普及进入到应用普及阶段[8],具有三维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BIM目前在轨道交通上主要是以设计为导向,借助三维模型的工具。近年来,BIM技术逐渐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上来。在上海地铁9号线三期(东延伸)项目中,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成功地将BIM技术运用到项目设计和施工全过程阶段,实现了场地仿真、管线搬迁模拟、交通疏解模拟、管线综合设计、施工仿真[9]等。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在长沙地铁3号线松雅湖南站的施工过程中也首次应用了BIM技术,如施工动画漫游、三维动画交底、施工方案模拟等,减少了建筑质量安全问题和返工。然而,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0],对于BIM技术的深入拓展与其他技术的集成还有待加强。
2.2BIM云平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优势分析
BIM云平台实现了BIM技术、云计算与3DGIS之间形成无缝和属性信息无损综合集成应用,将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和成熟的应用技术,直接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中,支持工程项目建设安全风险预警的可视化、精细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管理与应用。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的优势如下:
2.2.1提高信息安全的存储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由于工程量大,必定会产生大量的资料信息,传统BIM技术又只能使用户在个人终端或个人BIM工作站上进行数据存储和查阅。而BIM的云平台系统,以天津超算中心为依托,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作为支持。经平台的云端存储,与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相关的数据信息使用人员无论何地登录平台,可按类按时按需的进行上传,查阅。
2.2.2优化BIM技术在建设安全管理上的协同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质量管理虽然有较多的地质监测,但由于信息化方面的滞后和缺乏与其他技术的集成,导致施工监测实时而安全问题控制不及时。而BIM云平台利用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的同时,3DGIS可表达项目室外周边环境,各参与方共享同一套工程信息数据,可以通过平台可视化模型准确定位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所在,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同一性并且最大程度的利用工程数据信息。
2.2.3提高应急处置的反应效率和速度
城市轨道交通不可避免的要从一些建筑物多,商业繁华,人流量大的敏感区地下穿过,一旦出现危机,很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次生灾害。将BIM云平台中的基础工程数据信息应用于建设施工事故应急处置以及人员疏散等,可快速控制灾害的蔓延,提高工程应急处置力量。
2.2.4加强安全责任体系的落实
落实安全责任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和根本。当前工程建设过程难免会受到进度、成本和质量等制约,参与建设的任何一方若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淡薄,都会使得工程安全管理流程和责任制度难以落实。通过BIM云平台,可实现项目信息安全高速采集、整合到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同时建立一个闭环的安全管理流程。
3BIM云平台框架设计
3.1BIM云平台系统架构
BIM云平台的提出首先是一个集合多方管控,基于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天河云平台建设,以BIM作为项目相关数字化信息模型基础,以3DGIS技术作为地理空间支持,关联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资源等信息,为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服务的云端平台。除BIM模型整合服务器外,均使用天河云平台提供IAAS服务,包括云服务器、可视化云桌面、云存储和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的协同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管理。基于该平台的引入,业主及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可从前期设计开始将工程图纸、BIM信息模型、动态信息等上传于云端,经过云端服务器的处理,将模型和数据进行整合集成存储于云端。地端用户可通过网络即可及时收集、查看、分析和管理工程各个标段的安全数据信息,增强了工程安全信息的共享程度,实现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的预警,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3.2基于BIM云平台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应用集成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实质上是由技术集成、信息集成、进程集成、主体集成组成。安全技术集成是在平台强大兼容能力的基础上,让不同技术有效融合,BIM技术实现模型可视化,3DGIS则能更好的表达工程周边建筑环境,给设计方、施工方以直接的空间结构感,有效减少设计和施工安全问题和隐患。安全信息集成使得不同软件技术的信息能够全部汇总到平台,不同阶段不同标段的安全信息、安全知识可以通过平台准确的提供给相关责任主体。安全进程集成是在3DGIS、BIM模型与设计文件、施工资料等动态关联条件下,实现对项目整体安全信息的动态管理。安全主体集成实现了合理分配不同参与人员使用平台各个功能的权限,并且进行问题追踪时,对安全责任主体进行了明确划分,同时共享安全管理的信息。
3.3基于BIM云平台的安全管理的流程集成
传统的安全质量管理一般多采用手工方式管理,缺乏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流程方式,很难实现安全问题的有效跟踪,本平台以WBS(工作任务分解)为主线、以工作包为单位[11],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开展的时间进度,建立了一个闭环的管理流程,以安全问题的发现,安全问题确认,安全问题修正,安全问题验证,安全问题关闭为一个闭环,从而保证促进工程建设安全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12]。
4基于BIM云平台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本文以天津市某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为例。该交通线串接滨海新区南北片区与核心区的骨干线路,总长约43.7公里,各个区段于2017年逐步启动建设,最终在2020年实现通车试运营。该交通线一期工程就引进了BIM应用技术,在该项目中,通过云平台,将BIM模型与3DGIS结合,实现了三维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无缝和信息无损结合,实现3D浏览和3D漫游、距离测量等工程,并且将会把BIM技术应用到建设以及后期运营维护过程中。由于该工程刚刚开工建设,下面以风险源管理为重点,以针对该交通线平台的功能设计为例,来介绍和探讨BIM云平台对于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的功能架构。
4.1风险源管理
风险源管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进行严密监控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不同类别的风险源信息(包括风险源区域、分类,等级和影响关系等)进行归类汇总。此模块主要实现对施工前和施工中的安全风险预警,以及事故险情和安全隐患的管理。
4.2管线切改
基于BIM云平台,在设计图纸完成后,通过BIM三维可视化技术手段,对地下隐藏的各类管线进行可视化展示,规避施工风险。
4.3复杂节点施工方案模拟
3DGIS技术可将复杂节点专项施工方案模拟数据整合,并关联相关模型构件以定位复杂节点的具体空间位置。平台支持单独显示关联的构件和复杂节点相关资料,通过专项施工模拟,对地下施工环境有着很好的指导和可预见性,能避免很多施工安全风险和隐患,实现设计和施工的高效精准。
4.4进度管理平台
将施工进度计划与施工BIM模型进行整合,形成5D(包括3D可视化、时间,成本)施工模型,模拟项目整体施工计划进度安排,施工单位上报施工进度计划至该平台,平台自动化的对比出现场实际进度,辅助业主单位及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进度进行整体的把控。图7显示的是工程实际施工进度。图8所示为各个工作包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分析,实际施工时间,结束时间通过平台统一显示。这种双模型的对比,通过检查施工工序衔接,可减少由于施工方不按计划施工而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对于直接关系到建设安全的关键步骤,安全责任主体能更及时的得到回馈并做好风险预警和安全控制工作。
4.5监控量测本模块
主要基于BIM、3DGIS和轨道综合监控系统进行项目建设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报警(用户可以自行配置检测功能的报警值和责任人,系统会自动发邮件和短信进行报告)。对于已建立的安全隐患排查流程,如果该流程由该用户开始,可根据该流程新建流程任务,并在进行处理后,发送到下一个流程节点负责人处。如图9,图10所示。
4.5结论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的因素复杂多变,建立BIM云平台可实现科学、全面、动态、直观地掌握地铁在建工程的安全现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质量安全信息化和集成化程度。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事故特征和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IM云平台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的管理。BIM天河云平台在天津某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设计阶段的成功应用,有效实现了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自动识别和预警,同时,平台中存储的BIM模型和相关安全信息数据也会为今后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识别和预警提供有效的支持。今后的研究中将在BIM云平台的应用激励机制以及BIM与其他技术集合等方面进行深一步的探讨和完善,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建议,促进工程建设的发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郭聖煜,骆汉宾,滕哲,蒋晓燕.地铁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关联规则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科学技术,2015(10):185-190.
[2]丁烈云,周诚.复杂环境下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自动识别与预警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2(12):85-93.
[3]郭红领,刘文平,张伟胜.集成BIM和PT的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04):104-109.
[4]陈帆,谢洪涛.基于因子分析和BP网络的地铁施工安全预警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8):85-91.
[5]仲青,苏振民,佘小颉.基于RFID与BIM集成的施工现场安全监控系统构建[J].建筑经济,2014(10):35-39.
[6]王艳辉,罗俊,张晨琛.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04):33-37.
[7]范斌,骆汉宾,周诚.武汉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01):79-83.
[8]本书编委会.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BIM深度应用与发展[R].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5.
[10]陈永高,单豪良.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与实时控制研究[J].科技通报,2016(07):94-98.
[11]蔡蔚.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05):1-4.
关键词: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1市政轨道交通工程分类
按照我国现阶段市政轨道交通建设情况来看,市政轨道交通工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土建工程,另一类是机电工程,而机电工程又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机电常规设备、机电系统和装修装饰三类。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机电常规设备主要包括自动扶梯、中央空调、消防设备、照明设备以及列车内的自动门、门禁、报警设备、环境与监控设备、综合监控设备等。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机电系统主要涉及到列车系统主变电站、供电系统、电力控制系统、信号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自动售卖票系统等。而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装修装饰主要是指列车车站的装修以及列车的装修。机电常规设备、机电系统和装饰装修对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件,因此,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也应当围绕这三个环节进行。
2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管理
2.1施工安全风险预估及分析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工程量较大,整个工程的工期持续时间长,且施工难度较大,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施工的风险较大,对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进行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下文从触电、起重吊装、高处坠落以及火灾四个方面入手,对风险和风险管理做出了详细的解释。(1)触电风险。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大都是利用架空接触网供电,且电流属于轨回流模式的高压电流,本身存在较大触电风险。另外,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建筑机械使用频繁,尤其是一些体积较小不显眼的建筑机械可能会在施工期间一直运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触电风险。而且,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电线线路的交接也是错综复杂,电线不规范搭建、未接装保护器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还有不少施工人员为了施工方便私自连接线路,这种人为的不规范用电行为就从侧面大大提升了触电的风险。(2)起重吊装作业风险。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在施工过程存在较多的高空作业,高空作业起重机起重臂涉及的作业范围较大,如果起重机未经定期养护检查,起重机的绳索磨损较多且过于陈旧,起重机操作人员技术不娴熟,地面没有专人指挥或是起重机起重臂长度及绳索长度无法到达指定施工点,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起重吊装的作业风险。(3)高处坠落风险。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高空作业来完成的,例如装饰吊顶的安装、机电管线的安装、高架车站整体顶盖的安装等。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高空作业频繁,这就大大增加了高处坠落的风险。(4)火灾风险。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地下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整体较为狭小密闭,空气流通不畅通,而且不少建筑材料都堆放在地下施工点以便施工建设取用,有些建材属于易燃类型,遇到电焊等明火极易发生火灾危险。此外,鉴于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地下施工环境的密闭狭小性,万一发生火灾,人员很难迅速撤离。
2.2行为安全管理
(1)触电风险管理。要想规避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触电风险,首先就要确保整个电力系统供电之后的系统安全,系统安全主要表现为电力系统无漏洞,电力系统中所用电线等电力元件的质量都没有问题,且整个电力系统通电之后,电路显示一切正常。此外,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触电风险管理还应当从施工人员用电安全入手。虽然整个电力系统的硬件安全是降低触电风险的根本,但是机电施工人员是用电的主体,因此,对施工人员加强用电安全知识普及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对私拉电线,不重视电线搭建规范的施工人员要予以批评,情形严重者应当按照施工规章进行处罚。(2)起重吊装作业风险管理。起重吊装作业风险的管理首先应当从起重设备的质量检查入手,起重设备的检查就包括起重设备自身的硬件配合情况、起重臂长度及承载力、起重绳索的磨损程度及长度、起重臂的作业范围等,在检查过程中,施工方应当对起重机不合乎建筑规范的地方进行及时的修缮和处理,从根本上避免起重吊装作业风险的产生。另外,建筑方应当选用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起重经验也相对较为丰富的起重机作业人员,从而从施工环节上降低起重吊装出现问题的可能性。(3)高空坠落风险管理。对高空坠落风险的管理主要在于对施工人员施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建筑方应当在高空作业期间将地面辐射范围进行封围,并贴出警示牌,禁止行人通过,并提醒地面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此外,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定要确保地面有人和高空作业人员保持联系,为高空作业人员传递地面施工情况,加强高空作业与地面作业两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4)火灾风险管理。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施工的火灾风险管理首先要制定完备的火灾应急预案,这就保证了在发生火灾时施工队伍有章可循,能够按照应急预案的指示进行逃生和救援。此外,建筑方应当根据具体的施工项目严禁施工环境出现施工以外的明火,例如禁止施工人员在施工地抽烟等,并将易燃易爆的建筑材料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应当注意用电安全以及用火安全,不乱接乱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加强用电用火安全意识。
3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质量管理
3.1实体质量监督
设备材料质量监督。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工序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也较为多样,要保证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质量就要首先保证建设设备及建设材料的质量。首先,工程建筑方应当确保所用建筑材料的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不受眼前利益驱使而偷工减料。其次,施工人员应当实时关注和检查施工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出现问题的建设设备进行及时报修,避免产生更大的施工质量问题。
3.2质量行为监督
(1)关键施工点监督。对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可以从关键施工点的监督入手,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工序较多,而且交叉作业较多,但是与此同时,施工监督人员又比较少,所以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所以,对工程关键施工点的监督是十分必要的,譬如:施工环境电网的安装及运行状况,报警系统状况、给水排水测试等。(2)工程质量监督及验收。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大项目,所以,在整个工程竣工之后,对工程质量的核验一定要慎之又慎。建筑责任方应当组织专业的验收团队对工程质量进行细致的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请求建筑方进行处理和修缮。
4结语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机电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对于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整体的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不仅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是舒缓城市交通运行压力的必要路径,所以,对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及质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机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进一步改进,更有益于整个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项目的完善和发展。
作者:张俊英 单位:江西茂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梅晓海.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监督技术探讨[J].工程质量,2013(9).
[2]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北京,2010.
[3]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
在我国甚至其他国家,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随着城市中轨道交通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样问题,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风险,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有些地区受地质结构的影响,对于施工条件较差的地段,不仅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还会增加工程的建设周期。根据我国城市轨道的建设和施工过程中对安全风险的管理,必须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管控,而且必须全员参与。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建设中,对安全风险进行管理不进可以有效减低施工中的风险,还能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
1国内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地铁建设规模很大,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而轨道交通建设施工的环境比较复杂,所处的环境也比较恶劣,他工程存在明显的区别,规模大、风险高是主要特点,而地铁工程主要是在地下空间进行施工,所以,隐蔽性大、不可预见的因素也比较多,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会导致工程的质量难以达到标准的要求,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地铁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施工中,主要是在城市中心区域进行,周边建筑物比较多,地形条件也非常复杂,地下管线埋设比较复杂,影响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因此,地铁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期要求紧张、会影响比较大,因而导致其风险极高。因为存在这些因素,加上很多单位对于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或管理方式比较差,造成安全事故问题比较普遍。结合目前的地铁工程安全管理实际情况,传统的事后管理方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因此,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以促进总体安全水平的提升,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2国内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某些项目的研发深度不能满足实际的建设需求
目前,全国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是大势所趋,但参与轨道交通项目开发的设计机构不多,设计种存在拖延,随机套用,缺乏地方适应性和创新性等问题。有的设计不够完整,不够深入,无法在适当的情况下对高风险项目进行专项的专家论证,并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和隐患缺乏考虑。由于地质条件困难,调查出的详细数据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从而导致工程在后期的正常运行,进而给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影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质量,最终影响工程在后期的正常使用。
2.2 建设单位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应该设置专业的管理机构,比如,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监管部门要实现全面的安全管理和控制。但当前企业在人员配置方面欠缺,导致一些经验不足的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岗位,也有很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情况,使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都不能有效地进行,从而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同时,在安全管理上,缺少安全管理方法。
2.3 施工技术不足和建材质量差
建筑材料在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筑材料的质量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项目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的建筑材料不合适,则就会对建筑轨道交通的整个工程产生很大影响。由于所用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轨道交通施工中的施工技术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条件,这与施工风险密切相关,必须加以保证。通过选择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从而有助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管控的有效措施
3.1 要在工程设计钱对施工区域进行实地勘测
想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进行,就要在工程设计前对施工区域进行实地勘测,只有做好这项基础工作才能为工程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不仅如此,还要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地下管道、周围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及地质土壤的内部构造和稳定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整个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使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的满足人们对交通的使用。
3.2 安全标准化的应用
安全风险管理中,安全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标准化主要包括各项管理标准化、质量标准化、文明施工标准化、岗位检查标准化以及教育培训标准化等。第一,各项管理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主要是指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办法,使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依,包括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设备及材料管理、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岗位检查制度、岗位考核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第二,质量标准化。质量标准化主要是通过各种技术方案、产品质量标准化控制措施、施工方案和方法等方面的质量进行全面监督与控制。第三,文明施工标准化。文明施工标准化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来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作业环境,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第四,岗位检查标准化。岗位检查标准化主要是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标准检查制度和表格,对基层施工岗位人员进行标准化控制。第五,教育培训标准化。参建单位需要定期开展质量安全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借助标准化的培训方式和模式来提升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经验和技术。
3.3 对安全风险进行管理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工程建设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使工程建设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遵守相关的职责。为了全面加强对常识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还可以利用施工监测和第三方有资质的施工监测单位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中的各个标段和环节进行管控。在对项目进行归规划的时候还要对规划方案的风险进行调查和评估,要对重大关键节点的工程进行专项风险评估[2]。在调查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交通流和地面道路和建筑物进行调查,还要对所涉及范围内的文物、以及特殊性建筑和地下管道、线和障碍物等进行调查。除此以外还要对附近的铁路、水利设施以及军事基地和地下文物古迹等进行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安全风险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影响。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安全管理要点,相关管理人员应当要借助信息技术、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方式方法来加强安全风险的管理,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为整个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永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地产,2019(24):69.
[2]王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现状与发展建议[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148.
[3]周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9):42-43.
关键词:交通安全安全管理设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 道路交通中标线设置及施工技术
1 标线设置
1.1 标线的颜色
路面标线一般为白色及黄色,以白色为主;但白色的单一色调容易使长途行驶的驾驶员感觉疲劳。如果增加黄色标线,则可起到调节作用,有利于行车安全,但黄色标线的可见性比白色标线低。我国目前较少使用黄色交通标线,一般在同方向有二条以上机动车道且道路照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使用。另外,为提高夜间的视认性,标线可根据需要采用反光标线,立面标记可加设照明、闪光灯等设备。
1.2 标线的宽度
一般纵向标线的宽度为10~15cm,高速公路边缘线宽度规定为15~20cm,一般采用下限值,在需要强调的地方可采用上限值。横向标线宽度应比纵向标线宽,因为驾驶员在行车中发现横向标线往往是由远到近,尤其在距横向标线较远的时候其视角范围很小,加上远小近大的原理,加宽横向标线是根有必要的,一般宽度为20~40cm,斑马线为45cm。
1.3 标线实线与间隔长度的比例
若实线段与间隔距离太近,会造成闪现率过高而对驾驶员产生过分刺激;若实线段与间隔距离太远则闪现率太低的情况下又令驾驶员在行驶中获得的信息量太少。因此,选择标线比例的时候,既要考虑司机的心理、生理指标,也要考虑尽量采用每公里标线面积较小的因素。根据透视原理,一般纵向标线的最小宽度为10cm,纵向标线虚线的实线段最小长度为3m。
1.4 导向箭头的形式
对各种直行、转弯、直行和转弯组合箭头进行比较后归纳得出:最好的直行箭头的宽约为箭杆宽的4倍,箭头杆长度要比箭杆短,后掠式箭头和锥形式箭头都是不好的;最好的转弯箭头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对称的形式来显示方向的,其特征是保持箭头的转弯部分清晰。
2标线施工
2.1材料质量控制
标线厚度一般为1.8mm,振动标线的厚度一般则为3~4mm。为增强标线的反光效果,宜采用热熔型涂料,并对玻璃珠实行内掺和外撒。
2.2施工工艺流程
标线的施工工序为:放样―清扫路面―划底漆―划标线。
二 道路交通中标志设置及施工技术
1标志设置
1.1 指示标志
指示标志是表示遵行的行驶方向、通行权分配和应遵行的特殊规定。指示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其各部分尺寸的最小值,可根据道路计算行车速度,指示标志主要用来指示准许行驶的方向,如直行标志、环岛行驶标志、向左(或向右)转弯、靠右侧(或靠左侧)道路行驶等,也可用来表示专用车道、步行标志等。
1.2 指路标志
指路标志的颜色对一般道路为蓝底白图案,对高速公路为绿底白图案,其形状除地点识别标志、里程碑、分合流标志外,多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指路标志用来指示道路通往目的地的方向、地名、距离或与之相交道路的编号,名胜古迹,游乐休息或服务区等。指路标志板的尺寸先根据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确定汉字的大小,再根据汉字的字数及板面要求确定板面尺寸。指路标志按用于一般道路和高速公路分类,但有的指路标志既可用于一般道路,也可用于高速公路,可根据道路等级选择其颜色和尺寸。
1.3 禁令标志
禁令标志表示的遵行、禁止和限制等规定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其设置因目的不同而异。禁令标志的颜色一般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个别标志如禁止驶入标志是红底,中间一道白杠,解除禁止超车和解除限制速度标志是白底、黑圈、黑图案并有五道黑斜杠,禁止车辆停放标志为蓝底、红圈、红杠,停车让行标志为红底、白字、白边。禁令标志的形状为圆形、八角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其各部尺寸的最小值根据计算行车速度。
1.4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用来向道路使用者提供道路沿线存在的危险或应该注意的路段,提高警觉,并准备防范措施。警告标志的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顶角向上的等边三角形,尺寸代号,其边长、边宽的最小值根据道路计算行车速度。警告标志到危险地点的距离,可根据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如受实际地形限制,可以作相应的变更,但其设置位置必须明显,并不得小于安全停车视距。
1.5 施工安全标志
维修、养护等施工地段必须设置施工安全标志,以临时分割车流、引导交通、确保安全,在夜间施工路段还应设置施工警告灯。施工安全标志主要包括路栏、锥形交通路标、施工警告灯号、道口标柱、施工区标志和移动性施工标志等,其形状和颜色各异。
2 标志施工
2.1材料质量控制
除较大的标志板外,普通标志板一般应由单块铝合金板加工制作,不允许拼接,所采用的铝板厚度一般为3mm。反光膜宜采用钻石级,钻石级反光膜仅反光强度初始值大,而且经过10年使用后,仍能维持80%的原有亮度,使用年限较长,耐久性好。
2.2施工工艺流程
标志的基本施工流程为:按设计图纸放样基坑开挖钢筋绑扎、支模浇注混凝土标志安装。
三 道路交通中护栏设置及施工技术
1.护栏设置
1.1 护栏的高度
微型汽车的前车盖趋于流线型比较低时,在与护栏相碰就很容易钻入波形梁护栏的横梁下面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而重型汽车在与护栏碰撞时,可能产生跳跃问题,速度高时危险性更大。为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求确定护栏的合理安装高度。防止车辆钻撞和越出护栏的高度是:缆索护栏――从地面到最上一根缆索顶的高度950mm;箱梁护栏――从地面到箱梁顶的高度700mm;波形梁护栏――从地面到横梁顶的高度755mm。上述护栏高度,几乎可以适应所有乘用车,以及大部分轻型货车、箱式货车、多用途车。
1.2 护栏的最小设置长度
护栏的最短长度主要取决于碰撞能量,不同设计行车速度对护栏最小结构长度的要求如下:当设计行车速度v
2护栏的施工
2.1 材料质量控制
为保证防护栏的耐久性,路侧和中央分隔带的钢立柱以及波形护栏板均应进行防腐渗铝处理,渗铝厚度一般为70μm。拼接螺栓则宜采用高强级螺栓,并应进行防腐镀锌处理,镀锌厚度一般为50μm。每批材料进场都经过监理工程师、质检员的严格验收,彻底杜绝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
2.2 施工流程。
防撞护栏施工的流程为:放样安装立柱安装防阻块、端头和顶帽安装波形梁调整线形。
四 结语
交通标志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明确、直观、易懂的交通信息,从而保障众多出行者行车、走路的安全和顺畅,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和功能。并且在容易肇事或者应该特别注意的路段警告驾驶员提高注意力,减轻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合理设置的交通标志,可以提高道路和能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防止交通阻塞、节省能源、降低公害、美化道路沿线和周边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明. 全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 北京:中国公路学会, 2005.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时候风险较大,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较多,严重地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进行相应的分析,在完善管理发展与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基础上,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出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将远程监控系统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风险管理之中。
1系统架构
基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把握轨道交通信息系统架构设计过程中,我们采集和分析了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最新开发技术和主流架构设计技术,同时也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等要求。基于上述因素考虑,该系统采用了 Microsoft Silverlight 开发平台。服务器终端平台采用 Windows 2003 server 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 Microsoft SQL Server2005 技术,网站开发采用.NET 技术,WEB 采用 Win-dows IIS 服务。客户端平台采用支持 HTTP 协议的各种浏览器,客户端采用支持 HTTP 协议的多种智能终端,包括各种 PC、PDA 及多种智能手机,软件形式均采用独立程序运行模式,也拟兼容 Web 方式运行。软件开发平台以 Microsoft Silverlight 4.0为主,底层核心控件拟采用 C++开发的 ActiveX控件。系统架构分服务器和客户端两部分,独立程序采用 C/S 模式,Web 程序则采用 B/S 模式。在用户角色上分为常规用户和管理员用户。该信息系统的软件模块应采用分层次开发的框架设计,力求应用界面层、业务逻辑层(该层又分为业务逻辑模块和核心技术模块)及驱动和平台支持层。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理念,尽量做到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降低,同时模块详细设计上务必考虑可扩展性。软件结构如下:
2 系统功能
系统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工程信息传递和交流存在的问题,如:信息内容的缺失、信息扭曲、信息传递的延误等,实现了工程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和相对集中化、信息整理和变换的程序化、信息传输的数字化、信息获取的便捷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等。系统主要由我的关注、监测管理、风险控制、文档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子系统组成。整套系统满足当前基本的数据传输、汇总及分析以及主流的视频监控技术。下图系统整体组织结构
系统可以根据某个特定用户要求进行图形和报告编制的模板定制,轻松实现图形绘制和报告编制。其灵活性就在于能满足轨道交通所有参建单位的制图及报告编制的需要。将专业人员从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充分时间进行专业分析。轨道交通工程基本信息模块该模块为整个系统基础的模块,产生系统数据源"可以输入轨道交通工程的基本信息:工程名称!总长度!主管部门!负责人!施工单位!设计时速!总编组!预计总工期!工程项目总额!项目简介等,实现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有4大块功能:
(1).基本信息输入
在工程建立初期,需要将工程名称、总长度、主管部门、负责人、施工单位、设计时速、总编组、预计总工期、工程项目总额、项目简介等数据录入系统,以保证后续功能的使用,这是工程安全管理的基础,在录入时,各字段都有有效值合法性检验,当输入不合法的数值时,系统自动提示,并不允许提交至数据库。
(2).浏览工程项目
该子功能是显示系统内所有的项目,并分页显示,管理员可以挑选自己关注或需要操作的工程项目,进行浏览详细操作,可以看到该工程的所有详细信息"同时管理员还可以对项目进行排序调整,可以把重要、紧急的工程调整到前面。
(3)修改工程信息
修改工程信息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当工程由于施工原因或者不可控的原因导致工程参数变化时,或者当初在录入数据时由于粗心数据有误时,这就需要对工程项目的部分参数进行修改,以保证下面的工作正常进行。
(4).工程信息检索
当管理员要寻找确定的某个工程资料时,可以选择工程的工程名称,施工单位,项目简介等其中一项进行模糊查询,很快定位到需要的工程资料,从而进行相关的操作,方便快捷。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形式,此系统的运用和研发,拓展了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管理范围。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风险并作出相应示警,能将潜在事故扼杀在襁褓中,有效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能够实现各个分散项目部的集中管理,通过信息共享,管理干预,使得决策层领导能够通观全局,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远程监控系统的使用能够及时得到施工现场数据,并作出分析,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了工程建设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系统的全面使用,充分整合资源,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了各单位的工作效率,而且从根本上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时处理的风险管理链条,保障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有效降低和消除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艳辉,罗俊,张晨琛.基于 GIS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细心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10(4).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勘察;安全技术措施
1、概述
项目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规划2011-2015年建设方案中,十三号线(东西快线)一期:由鱼珠至新塘段,线路长28.3公里。主要功能为对接穗莞深城际线,加强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十三号线(东西快线)二期:由鱼珠至凰岗段,全长31.5公里。主要功能为与首期共同构建城市东西快线,加强城市东西部区域与中心城区联接。我院于2008年11月中标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A标段工程勘察项目。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线路呈东西向,西起白云区槎头,经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最后到达增城市新塘镇象颈岭,线路全长56.2km。十三号线分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为鱼珠站至象颈岭段,线路全长28.8km。共设9座车站,其中换乘站4座,平均站间距3.58km。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A标段是指鱼珠站(不含鱼珠站)至南岗(不含南岗站)站,共包括5个地铁站,5个区间及1段折返线(鱼珠站站后折返线)。全线拟为地下线。车站拟为地下站。
2、勘察地面环境条件和地质情况
2.1勘察地面环境条件
本段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起于鱼珠,出鱼珠站后下穿鱼珠综合市场及黄埔大道东等南行转东,下穿狮子桥涌、厂区、农田及村落等,进入丰乐路站,该站地面大量分布有仓库;出站后不远转北东,后转东南,该段地面主要为农田及村落,行至夏园村时设夏园站;出夏园站后继续沿东南向沿着107国道东行并进入107国道(广深公路),该段地面有大量的汽车及正在施工的BRT工程,路面状况极为复杂,最后止于南岗村。
2.2地质情况
本段岩土分层按岩土大层分为:Qml第四系人工填土、耕植土层;Q4mc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沉积层;Qel残积层及白垩系紫红色岩层及其各风化带岩层;震旦系混合花岗岩各风化带岩石。断裂及其破碎带本标段在区域上大体沿瘦狗岭断裂走向呈东西向展布,位于瘦狗岭断裂以南的构造区,主体构造呈东西向,由早古生代变质岩中的东西向片理、片麻理及其一系列不对称褶皱,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以及控制萝岗岩体入侵的东西向构造带组成。
2.3主要要求
(1)为不影响市内交通,交通路面只能占用一条车道,施工时间为早7:00至晚20:30。
(2)确保施工现场人员的自身安全。
(3)确保施工现场的交通畅通和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
(4)确保各类市政设施(各类管线和道路)正常运行。
(5)确保施工路线环境零污染。
3、危险源辨识
3.1安全事故隐患的分布
安全事故隐患的分布主要分为3个方面。
(1)勘察沿线上空架设的各类通讯光缆、高(低)压输变线路破坏造成的停电、触电、火灾事故;道路照明设施破坏造成的交通事故;道路交通标志破坏造成的交通违章事故等。
(2)施工因素造成的来往行人、施工人员人身伤害和车辆交通安全事故;各类施工设备造成的施工人员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施工时高空作业、高空坠物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施工人员穿梭于各施工点间的交通安全事故等。
(3)地下输、供电线路破坏引起的停电、触电、火灾事故;地下通讯光缆破坏造成的各类通讯故障事故;煤气管道破坏引起的煤气泄漏火灾、中毒事故;供、排水管道破裂造成的供水中断、道路淹没、汗水漫延等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事故。
3.2主要危险源
存在的主要危险源为:行人及施工人员的人身伤害和车辆交通安全、机械伤害、高空坠落、高空坠物、触电、火灾、通讯故障、停电停水、道路淹没、污染环境、天然气泄漏中毒、交通通讯设施的损坏等。
4、安全组织管理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采取的主要安全管理办法如下:
(1)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成立了项目经理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主管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2名专职安全员,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体系。
(2)坚持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和每天开钻前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3)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和专职安全员施工期间的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4)严格贯彻落实《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和本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5)增加安全资金投入。一是为所有施工人员配置完备的安全防护用品,尤其是安全帽和交通反光背心必须确保每人一套;二是为所有施工人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三是夜间施工现场全部按交通规范、规程要求给各施工机台配置了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用品,如锥形标、道路施工标志牌、警示灯等。
(6)认真做好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培训工作。
(7)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事故报告制度。根据本项目施工特点和主要危险源的辨识,建立了包括燃气、高(低)压供电线路受损时引起的触电、爆炸、火灾事故;供水管道破裂引起的供水中断、道路淹没事故;重要通讯光缆损坏引起的通讯中断事故等多项专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8)服从建设方主管部门和监理方的安全监督与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5、安全技术措施
(1)所有施工人员施工期间配备和正确佩带、使用统一的交通安全反光背心和安全帽、工作服等安全防护用品。
(2)在路面和道路两侧施工,勘探点两侧必须设置交通安全隔离墩或安全防护栏,距施工区两端安全距离不小于10m处放置交通安全警示(禁行)标志牌;夜间施工配置红色灯光安全标志,保证施工人员、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
(3)各类机械设备和电器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备、牢固和性能可靠,对缺损或性能不良的要及时更换。
(4)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在施工场地狭窄区域工作的施工机械,进出施工场区要慢行,树立“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思想。
(5)高空(塔上)作业人员必须带安全帽,系安全带,严禁向上、下抛扔工具等物品。
(6)开启各类窨井井盖前应清理好井盖周围的杂物,防止坠物砸伤井下作业人员及井下管线;井下作业不允许用明火照明;禁止作业人员敲打、脚踩、触摸井内任何一种管线;严禁井内上下抛扔工具。
(7)开挖坑洞施工,白天必须有醒目的防护围栏,夜晚要有红色灯光警示及防护围栏。
(8)施工场内用电线路、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9)钻孔孔位必须保持与空中架设的输变电线水平距离不小于5m,距通讯及其他线路水平距离不小于3m。
(10)各钻孔开钻前,必须采用RD400PXL-2/PDL-2管线探测仪进行详细的地下管线探测。在探测的基础上,各钻孔2.5-3.0m以前先用人工开挖,在确认无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下设施后再采用机械施工。机械施工中应密切观察钻进情况,严防毁坏由非开挖施工埋设的各类地下管线。
(11)钻探泥浆采用封闭循环方式,并及时打扫、清运。
(12)严格控制施工噪声,特别是在居民区附近施工时,进出车辆禁止呜喇叭。
6、体会与建议
(1)野外勘探施工自2008年11月15日开工,至2008年12月22日完工,历时38天,共完成工程钻探孔416个、进尺15506.5m,水文地质钻探孔14个、进尺1260m,及其他全部设计工程内容及工作量,施工中未发生任何人身伤害、交通安全及其他设施、设备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目标。
(2)培育了公司全员的安全生产文化,树立了牢固的“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全员安全生产思想理念。
(3)在大中城市中进行轨道交通线路的勘察施工,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人人思想上都能够紧绷安全弦,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认真、严格、细致的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技术措施,就能够有效的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4)建议在城市轨道交通勘察施工中引入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探索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勘察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也是解决当前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市政道路改造和市政桥隧建设勘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主要办法。
参考文献
[1]鄢泰宁.岩土钻掘工程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验收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状
21世纪以来,国内多个地区陆续开始了大规模城市轨道工程建设,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300余条轨道交通线路处于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阶段,总里程超过10000km,总投资超过1.5万亿。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除了2010年颁发的5号文和2014年3月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验收办法》等数量不多的文件外,监督依据均为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从事质量安全监督的机构,也大多是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监督机构。2011年12月,南京市政府为了加强对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专门成立了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是全国首家专门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监督机构。在此之后,合肥、温州、徐州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专业监督机构,负责本地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这突显了各地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重视,也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与市政、房建工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促使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者们必须在不断探索、研究中抓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2.1建设模式多样随着国家工程建设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也在随之变化发展,从政府下设的职能部门直接建设,到实现企业化运作,到BT、BOT以及当前热门的PPP模式,都有具体应用案例。加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需要与铁路、公路发生交互,还衍生出了多方代建的形式。这些模式的交替或者同时出现,给建设管理方以及工程监督机构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职责的确认和划分。2.2承发包模式多样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主要的承发包方式还是平行发包,没有实现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同时,因为涉及专业多,建设单位往往会将一部分专业工程进行直接发包,如接地网、幕墙等。另外,部分系统工程,如屏蔽门、FAS、AFC等工程的承包商,通常不具备施工安装资质。这些现象虽然与建设行业的常规做法和部分规定不一致,但多年来已经在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行业的普遍规律,迫使监督机构不能一味叫停,必须正视这个问题。2.3边设计边施工现象普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无论是设计还是审图的工作量都非常大。加上近年来,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都在蓬勃发展,从业机构和技术人员数量都已经跟不上发展的需求。这些因素导致了工程边设计、边审查、边施工的现象普遍存在。2.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数量多根据国家住建部87号文的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包含的危大工程种类、数量极多,由于工程规模大,往往又全都是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按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工作规程》规定,监督人员需加大监督频率,到场监督。在监督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何种有效监管措施,是摆在安全监督机构面前的现实问题。2.5涉及专业多,系统关联度高轨道交通工程除了常规的土建工程,还包括轨道、供电、通信、信号、FAS、BAS、PSD、AFC等多个专业工程,各专业工程之间设有不同的接口,通过软、硬件的连接及联合调试,共同实现设计的各项功能。
3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对它的监督不能生搬硬套既有的法律法规,不能凭老经验、老办法,一成不变的搞监督,需要监督人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探索、实践、提炼并总结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督的方法,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为规范和保障后续线路建设建立和提供必要的政策理论基础。几年来,围绕“确保工程质量,强化安全生产”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尝试,初步总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监督思路:(1)以法规为准绳,兼顾实际操作。(2)理顺各方关系,确保职责清晰。(3)行为监督为主,实体监督为辅。(4)严格行政执法,推动两场联动。(5)政府购买服务,弥补专业短板。(6)不断总结研究,提高监管效能。
4主要监督举措
(一)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工程安全管理
分析、识别、评估高架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预防、管理、控制,这就是安全管理的职责所在。当安全管理发现危险因素时,因及时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分析其所产生的危害程度、施工的风险以及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并根据所得到的评估策划出切合实际的预防措施,及时对高架桥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管理。
(二)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工程的解决方案
1、建立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工程虽然投资风险大,工程施工期长,但却为居民做实事,促进交通的流畅性。高架桥工程的安全性能高,更能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因此,加强高架桥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建立建设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保障工程的安全进行。2、加强安全建设,做好预防工作。将每一个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都是为大隐患,及时提出解决策划,保障施工安全进行;也要勤于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隐患并安全的解决隐患。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提高施工预防意识,做到监督到位,把住安全大关。加强全员的防范意识,施工相关的安全部门需事必躬亲,事事监督,关关了解,全程跟进,确保安全工作做到位。有些安全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不注重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没有严格把关,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影响基层人员。使他们形成懒散的工作态度,不以高度集中的态度对待工作,对于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终酿成大错。因此,施工单位的领导要树立起安全的责任意识,领导基层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和预防意识,用高质量完成高质量的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城市规划交通高架桥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大规模的工程,不仅投资大、风险大,而且工程所需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工程建设所需信息量较大,需依据所需的信息进行施工,为避免施工效率低下,所受干扰大,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就需要施工建设队各个阶段的相互协作。通过所得到的信息,对施工安全进行监控,时刻分析施工的建造设计,灵活的反应出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形成完整的检测制度体系。4、及时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对于施工时期所造成的污染,应尽量减小,选择在下风向位置进行混合建筑材料,减少粉末污染;设置排水沟,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当在道路之上施工时,应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协商后再施工,尽量将阻碍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并及时了解施工进度,随时跟进。针对施工场地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制定合理的相关措施,提出应急的解决方案。
(三)总结
关键词:城市轨道;建设管理;运营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 U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庞大而复杂,它的构成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它由车辆牵引子系统、供电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信号子系统、给水与排水子系统、屏蔽门与安全门子系统等子系统组成。该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设备内部结构错综复杂,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外部的联系也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无论系统中哪一个环节出现故障或隐患,都有可能对乘客造成严重伤害。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大力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进入了跨越性发展。2003年、2008年、2010年运营里程分别为202公里、770公里和1085年公里;截止2011年底,全国有25个城市的1500公里线路正在建设,预计“十二五”期间将建成223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论是建设速度,还是建设规模都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地铁建设市场。
轨道交通涉及诸多行业、专业,由众多的设备系统构成,从建设到运营管理涉及诸多的环节,因其自身的复杂性,安全隐患因素多,安全管理难度大。建设安全管理方面一般都面临着较大的工期压力,项目建设周期短,如一些地方为了抢速度而倒排工期,设计、施工、调试时间不够充分,容易留下安全隐患;运营安全管理方面,一定条件,在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和管理因素四要素之间部分发生短板,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出现漏洞,同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纰漏,容易导致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 城市轨道建设管理措施
近年来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风险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重视,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中都需要进行工程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其中包括投资收益风险、设计风险、施工技术风险和环境风险等,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减少人员伤亡等方面作用显著,然而对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及运营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及管理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
建立风险管理登记体系
建立内部风险管理委员会,并运用现有的风险管理理论,构建工程风险评估管理平台,通过对勘察、设计、施工、运营期间的各类风险进行辨识基础上,对工程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风险评价,评定风险等级,同时加强对工程风险的现场管理,进行有效的决策、控制和记录,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地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
地铁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建设单位要做好工程总体协调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前期基础数据,及时、足额拨付安全生产费用,不得对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勘察设计单位要保证工程勘察的可靠性,在充分探明施工环境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方案。施工单位要严格依照操作规程作业,统筹考虑安全、经济、工期等因素,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施工工法和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对地下空洞等工程环境安全隐患的调查和处理,摸清周边燃气、供排水、通讯管线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情况,消除可能影响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的因素。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责,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指导和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要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加强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的衔接
地铁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是龙头,规划设计对地铁的建设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前期的规划设计包含多个方面,因此要做好各阶段的文件审核工作,审核分5个阶段进行:工可研报告阶段、初步设计文件审核阶段、初步设计概算审核阶段、招标设计文件、技术规格书等审核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核阶段。规划设计是前期的蓝图,建设与运营就要建立在严谨的规划基础上,那么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审核工作就起到了衔接的作用。只有确保了各种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才能确保施工的高品质完成,最终地铁的实际运营才能安全、高效。
确保试运营阶段各影响因素的质量
试运营是正式运营前必须经历的阶段,影响试运营效果的因素有多方面,最主要的是人员因素。因此,试运营阶段前必须对所有运营人员进行培训。在车站装修、设备安装、调试、总联调阶段要确保前期运营介入人员到岗,参与调试,熟悉设备,监督工程质量,以便开展工程预验收工作,;在试运行阶段,要确保运营人员基本到位完毕,开展试运行,进行人员培训;在试运营阶段,全体人员必须到位,以高标准开展试运营。为了确保安全运营,在试运营前需会同集团设计、建设、安质等部门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整改作出妥善安排。
2.1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制定相关政策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业需要严格的规范制度来约束管理,这是由其自身的复杂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重视乘客安全的要求。在制定规范制度的工作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铁、轻轨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出现促进了城市人员的流动性,加快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分配,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出现故障或者伤及乘客安全的案例时有发生,政府在面对这一让人又爱又恨的交通工具时,应该本着稳定、安全、高效的要求,制定相关法规政策。2.2积极推进城市轨道建设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也要不断进行改进,去粗取精,实现科技的最优组合,推动产业生产力的发展。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城市轨道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通过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应用,我国城市轨道建设必定会不断完善,行业服务质量将更加符合人性需求。
2.3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中,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资源和市场竞争,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日益依赖使得交通工具必须考虑与对手进行合作,只有各自发挥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实现“共赢”,从而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良性发展。应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应该着眼于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受到很多安全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安全因素的分析不容忽视,其对于降低城轨交通运营风险、保障交通工具安全和乘客人身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3.1事故统计分析
事故在城轨交通运营中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再细小的原因也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也可能对交通工具本身的性能造成影响。这两种可能性可以同时并存也可能单独存在,但无论何种情况,只要有事故的发生都会造成损失。
因此,事故包括两方面,即非正常发生的事件和由此导致的后果。
对事故的管理也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事故管理就是从事故现象出发,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根据经验教训总结出预防对策和隐患转化规律。对于事故的统计分析有利于日后对安全隐患和事故的管理,对提高安全管理人员掌握和控制事故隐患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事故原因分析
A火灾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火灾事故究其原因又可以分为电路引起的火灾,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人为纵火,易燃物引起的火灾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等五种类型。
B列车厢中事故
列车事故主要就是列车相撞的问题,引起相撞的原因可能是系统出现故障,也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设备故障导致相撞的原因有:列车脱轨、信号故障或错误、电路故障、机械问题等。
C停运事故
停运事故虽然不会对乘客和列车造成损伤,但是该事故直接造成的损失就是时间损失,时间的耽误很可能会造成乘客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列车停运不仅仅会降低市民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的信任度,还会有损城市轨道交通的形象,这虽然不是直接损失,但是长此以往会直接影响到城轨交通行业的发展。一般来说,停运事故主要由供电系统故障,列车故障和信号系统故障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
3.2事故伤亡分析
事故造成的伤害是评价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本文收集的案例数据,在伤害方面的数据并不完整,不足以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在此,只是对各大类的事故的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火灾造成的伤亡数量最大,因此,可以认为火灾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最大威胁者,对于城轨交通安全运营的控制重点也就应该放在火灾的防范上。但是就单位造成的人员伤亡统计来讲拥挤踩踏事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类型,因此也必须改善运营条件,增强交通工具的运输能力,以此来降低伤亡率。此外,爆炸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容忽视,其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3城市轨道运营安全管理措施
3.1目标及管理方案
安全管理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制定目标过程中必须兼顾各部门的共性问题,也要突出不同部门的特殊问题,对于目标的制定要做到:对于会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因素,要做到杜绝发生,将此类风险发生率降到0;目标制定避免泛泛而谈,要实行量化,具体到每个细节和每个数据;要考察方案的可行性,充分利用资源;目标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目标要将责任分配到相关部门,做到权责明确。
3.2管理方面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是国家大环境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要求,因此在管理中应该将法律法规内化,指定在管理细节中。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企业管理这必须及时获取法律信息,及时跟进信息,将法律法规传递到员工层中,促进员工对于法律法规的遵守,从而保障管理的有效进行。
培训意识和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中,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加强安全意识,最基础的就是具备安全管理能力。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中,可以采用培训的方式对全体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可以根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任务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工作人员只需要管理搞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做好自己专业内工作的同时也要了解相关部门的安全知识,这有利于在关键时刻确保交通工具和乘客的安全。
(3)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的目的是对需要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将各部位的风险都降至最低,保证交通运行的最佳状态。对于运行控制,需要建立严格而流畅的程序化管理,程序化管理要尽量精细化,要让工作人员理解并熟练执行。对于运行标准的制定要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应急准备与响应
应急系统就是在紧急事故发生之前或同时,对紧急情况作出提示和相应的系统,应急系统在交通运行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可以提前预报或及时报告事故,这样有利于将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应急管理应当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方面。应急与响应能够有效控制损失,还有利于将危险遏制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结语
总之,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管理和安全运营管理应该从影响因素着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做到各部门权责分明,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最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交通工程专业定位方法研究和应用
2.大数据时代的交通工程
3.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经济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4.交通工程专业实践和实验教学探讨
5.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
6.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7.交通仿真技术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8.交通工程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9.基于出行特征的交通工程设计研究
10.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和监管体系研究
1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
13.交通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
14.深圳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研究
15.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特色探讨
16.山区县交通工程安全生产监管研究
17.交通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研究
18.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完善
19.大型交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风险与预防
20.辽宁LQ交通工程公司项目质量管理案例研究
21.智能模式识别方法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2.省域高速公路网交通工程总体规划系统
23.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24.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5.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系统分析及评价研究
26.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结构探讨
27.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
28.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基本信息量分析方法
29.天津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研究
30.探讨交通工程专业特色发展
31.中山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32.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地面交通管理与组织方法研究
34.排队论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5.低碳理念在城市综合交通工程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36.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
37.我国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VISSIM在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9.交通工程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多维教学方法探索
40.微观仿真软件在交通工程专业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41.深圳市交通工程建设政府监管研究
42.中国交通工程面临的挑战
43.交通工程检测技术现状与对策
44.中国交通工程展望
45.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6.交通工程项目虚拟动态优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47.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
48.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49.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0.基于工程案例的交通工程专业开放实验教学探究
5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策划问题研究
52.交通工程安全设施设计技术研究
53.广州市内环路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设计与思考
54.保险在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5.在生态脆弱区交通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恢复研究
56.青岛市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设计及实现
57.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58.浅析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开放实验的意义
59.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60.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61.关于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62.提高交通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措施研究
63.浅谈我国交通工程的现状与发展
64.从就业趋势看交通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优化
65.城市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研究
66.GIS在交通工程领域的几项应用探索
67.交通工程施工中环保理念的运用
68.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控制
69.轨道交通工程日常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70.试论展望国内交通工程
71.论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72.工作分解结构在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73.试析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几大问题及改善对策
74.交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75.城市大型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社会风险评价研究
76.法国公路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设计
77.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78.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79.面向工程的“交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80.谈交通工程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
81.交通工程中防雷技术应用探讨
82.试论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83.如何加强交通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
84.大数据、云计算在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需求
85.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86.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
87.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8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
89.北川新县城一体化交通工程设计方法与实践
90.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特点加强科研活动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9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92.交通工程中的仿生结构
93.交通工程CAE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94.实验交通工程法的应用实践和理论探索
95.交通工程专业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
96.高速公路网交通工程系统评估方法
97.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的自主创新技术研究
98.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外部客观环境
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大多在市区进行,地面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无处不在,需要进行拆迁安置的工作量大,特别是地下明挖车站较为明显。如六号线上新街车站,一半暗挖一半明挖,至暗挖段车站建成,明挖段车站受拆迁安置影响还未开展施工。
1.2 地面交通流量大,交通转换困难。明挖车站需要对地面交通组织进行多次疏解或转换,交通、市政等部门的审批手续复杂耗时。
1.3 地下各种管线、管网迁改困难,地面绿化迁移及各种市政设施搬迁协调难度大,影响施工总体安排。如三号线嘉州明挖车站,几乎涉及了各类型、各型号的管线和管沟迁改。
1.4 车站建设用地(临时用地和永久用地)占用协调难度大,影响建设周期,如六号线红旗河沟车站需要占用盛泰汽车城部分地块作为通风竖井用地,但前后协调近两年毫无进展,最后只有在设计上考虑其他方案。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自身特点
2.1 点多、线长、面广。车站多,分散施工;轨道线路长,呈带状分布;车辆段(车场)占地广,规模大。
2.2 受地形、地面建筑及规划影响,线路敷设方式灵活多变,即有地下线路和地下车站,又有高架线路和高架车站,部分区段还设置地面线路和地面车站。另外,重庆轨道交通线路受地理条件限制,还具有跨江大桥和长大隧道。
2.3 专业多,系统复杂。轨道交通建设涉及的专业多,接口协调工作复杂,管理难度大。
2.4 建设周期长,控制性节点工程多。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周期一般在4~5年,控制性节点工程如长大隧道、跨江大桥及与市政、公交枢纽、火车客站同步建设的枢纽工程应提前开工建设,采用TBM、U梁等新设备、新工艺的试验段工程也宜尽早安排实施。
2.5 施工场地狭窄,施工总体布置困难,材料多次转运,一次摊销成本多,措施费用较高。
2.6 市区施工,对文明安全施工标准高,排污、出碴、噪音控制要求严格,工序作业不能按常规施工进行。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进度管理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进度管理,以洞通、轨通、电通、车通和站通为主线,以车站施工为重点,全面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实施有效的进度管理,应特别抓好洞通、轨通、电通、车通和站通节点目标管理。
洞通是前提和基础,也是最难实施的一步,一旦实现,便为以后的轨通、电通和车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狭义上的洞通是指地下区间隧道全线贯通,具备铺轨条件;广义上洞通是指全线区间工程(包括地下区间、高架区间和车站范围)轨行区内的施工内容全部完成,包括隧道贯通、桥梁架设完毕、路基形成,具备铺轨施工条件。全线洞通以后,正线土建工程已完成过半,重点是铺轨施工。铺轨施工具有多点、分段进行施工作业的优势,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供电线路施工还可以提前穿插到铺轨施工中进行。在电通实现后车通以前,应抓紧完成轨行区内剩余工程,特别是影响车辆线上线调试的人防门、屏蔽门/安全门、消防管道、通风设备、 区间照明、轨旁设备等专业应提前安排施工。
站通是建设周期最长的节点目标,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最多,也是轨道交通各专业、各系统的集中场所。车站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是关键,应早安排施工。一般地下车站土建施工工期在18~24个月,装修及设备安装施工工期在10~15个月,应充分保证车站有足够的施工工期。
另外,应抓好车辆段(车场)建设进度,以满足车辆进场、停放、检修、调试为基本条件,提前开展车辆段(车场)内各控制节点工程施工。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进度管理内容
4.1 搞好工程筹划。工程筹划是实施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应具有全局性和总揽性。工程筹划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有专门篇章,全面研究前期工作的各环节和各种施工技术、施工方案,并系统地进行建设工期安排。工程筹划应具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4.2 提前开展管线迁改、房屋拆迁、建设用地占用等前期工作,使轨道建设一旦开工即可顺利进入实施阶段。前期工作的细致、深入程度,决定了工程实施的顺利程度和建设进度。
4.3 抓好工程设计进度管理,确保轨道建设施工用图需要。受规划、拆迁、用地、各系统接口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工程设计图纸往往滞后于现场施工进度。工程设计进度是工程建设进度的一项重要保障,也是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投资管控的重要前提。
4.4 提前开展系统设备各专业招标,特别是制造、安装、调试周期长的车辆、信号、PC轨道梁道岔等设备宜早作安排,以后序专业进场为条件倒催前面专业施工进度。
4.5 做好物资采购和供应工作。应尽量减少甲供物资,宜采取甲控乙供的方式,以减少或避免物资供应环节因各种因素推委扯皮而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对于关键设备和质量要求高的物资,可由建设单位统一采购供应。但常规的、普通的材料物资,宜由各承包商自行采购。
4.6 搞好进度计划系统管理。重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进度管理以生产调度令的方式明确一级网络进度计划,下达各参建单位执行。业主方的项目执行层分解一级网络进度计划,编制并下达二级网络进度计划。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分别编制监理总进度计划和施工总进度计划。其他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分别编制资金保障、设计出图、物资供应等计划。
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进度管理措施
5.1 建立进度计划管理体系,建设单位设立生产调度室或总控部,项目建设执行机构设立进度管理小组,监理单位设立进度管理分部,各施工单位设立进度计划控制部(室)。各管理层应落实专人负责工程建设进度计划的编制、下发、检查、反馈、纠偏、报告等工作,形成各级进度管控体系。
5.2 适时调整一级网络进度计划,以年度为单位进行动态调整。编制年度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作为全年建设工作任务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5.3 召开建设工作生产例会,系统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4 组织现场检查,协调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5 建立进度考核机制,设立目标奖,并与里程牌进度款、目标激励挂勾,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5.6 领导重视并参与工程建设进度管理,建立动态管理协调机制。通过各级领导检查或上级部门考核等形式,对工程进度的预警、纠编等进行有效督促,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助推工程建设进度。
关键词: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1市政轨道交通工程分类
按照我国现阶段市政轨道交通建设情况来看,市政轨道交通工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土建工程,另一类是机电工程,而机电工程又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机电常规设备、机电系统和装修装饰三类。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机电常规设备主要包括自动扶梯、中央空调、消防设备、照明设备以及列车内的自动门、门禁、报警设备、环境与监控设备、综合监控设备等。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机电系统主要涉及到列车系统主变电站、供电系统、电力控制系统、信号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自动售卖票系统等。而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装修装饰主要是指列车车站的装修以及列车的装修。机电常规设备、机电系统和装饰装修对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件,因此,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也应当围绕这三个环节进行。
2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管理
2.1施工安全风险预估及分析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工程量较大,整个工程的工期持续时间长,且施工难度较大,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施工的风险较大,对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进行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下文从触电、起重吊装、高处坠落以及火灾四个方面入手,对风险和风险管理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1)触电风险。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大都是利用架空接触网供电,且电流属于轨回流模式的高压电流,本身存在较大触电风险。另外,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建筑机械使用频繁,尤其是一些体积较小不显眼的建筑机械可能会在施工期间一直运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触电风险。而且,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电线线路的交接也是错综复杂,电线不规范搭建、未接装保护器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还有不少施工人员为了施工方便私自连接线路,这种人为的不规范用电行为就从侧面大大提升了触电的风险。
(2)起重吊装作业风险。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在施工过程存在较多的高空作业,高空作业起重机起重臂涉及的作业范围较大,如果起重机未经定期养护检查,起重机的绳索磨损较多且过于陈旧,起重机操作人员技术不娴熟,地面没有专人指挥或是起重机起重臂长度及绳索长度无法到达指定施工点,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起重吊装的作业风险。
(3)高处坠落风险。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高空作业来完成的,例如装饰吊顶的安装、机电管线的安装、高架车站整体顶盖的安装等。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高空作业频繁,这就大大增加了高处坠落的风险。
(4)火灾风险。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地下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整体较为狭小密闭,空气流通不畅通,而且不少建筑材料都堆放在地下施工点以便施工建设取用,有些建材属于易燃类型,遇到电焊等明火极易发生火灾危险。此外,鉴于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地下施工环境的密闭狭小性,万一发生火灾,人员很难迅速撤离。
2.2行为安全管理
(1)触电风险管理。
要想规避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触电风险,首先就要确保整个电力系统供电之后的系统安全,系统安全主要表现为电力系统无漏洞,电力系统中所用电线等电力元件的质量都没有问题,且整个电力系统通电之后,电路显示一切正常。此外,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触电风险管理还应当从施工人员用电安全入手。虽然整个电力系统的硬件安全是降低触电风险的根本,但是机电施工人员是用电的主体,因此,对施工人员加强用电安全知识普及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对私拉电线,不重视电线搭建规范的施工人员要予以批评,情形严重者应当按照施工规章进行处罚。
(2)起重吊装作业风险管理。
起重吊装作业风险的管理首先应当从起重设备的质量检查入手,起重设备的检查就包括起重设备自身的硬件配合情况、起重臂长度及承载力、起重绳索的磨损程度及长度、起重臂的作业范围等,在检查过程中,施工方应当对起重机不合乎建筑规范的地方进行及时的修缮和处理,从根本上避免起重吊装作业风险的产生。另外,建筑方应当选用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起重经验也相对较为丰富的起重机作业人员,从而从施工环节上降低起重吊装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3)高空坠落风险管理。
对高空坠落风险的管理主要在于对施工人员施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建筑方应当在高空作业期间将地面辐射范围进行封围,并贴出警示牌,禁止行人通过,并提醒地面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此外,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定要确保地面有人和高空作业人员保持联系,为高空作业人员传递地面施工情况,加强高空作业与地面作业两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火灾风险管理。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施工的火灾风险管理首先要制定完备的火灾应急预案,这就保证了在发生火灾时施工队伍有章可循,能够按照应急预案的指示进行逃生和救援。此外,建筑方应当根据具体的施工项目严禁施工环境出现施工以外的明火,例如禁止施工人员在施工地抽烟等,并将易燃易爆的建筑材料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应当注意用电安全以及用火安全,不乱接乱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加强用电用火安全意识。
3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质量管理
3.1实体质量监督
设备材料质量监督。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工序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也较为多样,要保证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质量就要首先保证建设设备及建设材料的质量。首先,工程建筑方应当确保所用建筑材料的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不受眼前利益驱使而偷工减料。其次,施工人员应当实时关注和检查施工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出现问题的建设设备进行及时报修,避免产生更大的施工质量问题。
3.2质量行为监督
(1)关键施工点监督。
对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可以从关键施工点的监督入手,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工序较多,而且交叉作业较多,但是与此同时,施工监督人员又比较少,所以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所以,对工程关键施工点的监督是十分必要的,譬如:施工环境电网的安装及运行状况,报警系统状况、给水排水测试等。
(2)工程质量监督及验收。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大项目,所以,在整个工程竣工之后,对工程质量的核验一定要慎之又慎。建筑责任方应当组织专业的验收团队对工程质量进行细致的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请求建筑方进行处理和修缮。
4结语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机电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对于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整体的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不仅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是舒缓城市交通运行压力的必要路径,所以,对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及质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机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进一步改进,更有益于整个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工程项目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晓海.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监督技术探讨[J].工程质量,2013(9).
[2]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北京,2010.
[3]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孙海东.刚性悬挂接触网在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铁路技术创新,2011(1).
关键词:市域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施工;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市域轨道交通,在国外也被称之为区域性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圈中或城市群之中、各城市间之中便捷、快速、大运量、衔接合理的客运轨道交通系统。比如说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是一个高度有序的、开放的城市交通中心,墨尔本有着城际轨道交通网,岂会覆盖墨尔本市以及维多利亚省的发达的交通网,同时可持续服务于世纪该地区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其在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区域中心周围的快速轨道交通》之中提出,依据美国、日本以及欧洲、澳洲等等国家以及地区的经验,区域性的市域轨道交通具有较为显著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可以不断促进土地增值,并且不断增强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保险业的吸引力,逐渐促进商业、工业、建筑业、旅游业的不断增强。所以,区域性的市域轨道交通则就可以方便逐渐提高经济区域的整体实力,促使其在世界级的竞争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1、市域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创新以及实践
1.1、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包括国家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规划。主要目的是支持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促进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和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不断实现。其主要的任务则是需要制订轨道交通发展目标以及策略,同时不断协调城市空间结构以及轨道交通线网架构,并且确定好轨道交通线网的功能、布局、结构、规模以及组成,同时提出轨道交通设施用地规划、综合系统规划方案和分期实施计划等等。而建设规划则是轨道交通近期实施的控制性以及依据性规划。其主要目的则是上报国家而提供依据,也可以给展开线路可行性研究提供规划条件。其主要的任务则是在发展规划的基础之上,明确近期建设线路的功能定位、速度目标、走向布局、运量等级、工程规模、结构层次、运营模式、工程筹划和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等等问题。
1.2、设计管理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管理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设法规、政策,技术规范、标准以及省、市地方政府有关地铁工程建设规定;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落实地铁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和审批意见;贯彻落实审查批准的地铁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贯彻落实地铁公司的建设、运营、经营战略思想以及公司文化、管理理念。从设计上处理好地铁工程与城市各方面的关系,以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运营效果;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还要实现调节城市功能的目标,使其发挥把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到新水平的规划引导作用。同时要协调好地铁建设与城市各方面的矛盾,既要做到地铁施工少扰民、维持市民正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又要确保建设工期、节约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设计满足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通过对设计标准的控制以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对使用功能的控制以保证适用性;通过对主要参数的选择以保证经济性。通过对设计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地铁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目标在设计阶段的实现。保证工程设计遵循安全可靠、质量优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做好管理和配合工作,组织协调勘察、设计单位之间以及其他单位之间的工作配合,为设计单位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以保证其及时提供设计文件,满足工程需要,使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处理好众多专业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实现安全、准时、快速和高效益的现代化。
1.3、对车厢内的站立密度合理布置,不断提升旅客的舒适度
车厢之内的站席面积标准会影响到列车定员、乘客服务水平以及系统规模的重要因素,而在进行系统方案设计之前需要确定好乘客站立标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服务水平。而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之中第四章第三十七条规定“车内面积扣除坐席区及相关设施的面积后,按6人/口计”。
当前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的背景之下,带空调的公共汽车已很普遍,但是最近几年低地板横排座位设置以全座位为主的公交车诸多增多。所以改善轨道交通乘车舒适度特别是远期舒适度也是大势所趋。所以,依照属于超长线路,旅行时间比较长,其定员乘车计算原则强调以人为本,尽量安排多的座位来提高乘客舒适度。使用车辆2+2横排座位,而站立密度应该依照5人/口计,不断满足旅客的出行要求。
1.4、使用快慢组合运营模式
对于此种超长线路,需要实现其快速功能,尤其是需要实现副中心到中心区1小时出行圈,而如果依照普通线路的运营模式,那么就比较难实现快速功能。而依据每一个区域的客流分析,客流交换通常集中在各个组团,并且客流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达性以及组团性,并且需要制定好快慢车组合运营的方案,开行大站车以及普通车,缩短组团客流间的旅行时间,提高列车满载率。 结合组团之间的相互关系,全线使用大小交路运营,使用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快慢车组合运营之中开行大站车以及普通车。大站车之中需要停靠6座车站,普通车每站均停,并在中间站有效实现快车运营的越行功能。而依据客流预测结果,大站车以及普通车的开行比例是1:2。
1.4、市域轨道交通设计创新管理
1.4.1、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设计例会、机电例会,设计协调会。组织各系统专业对土建与系统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各车站及主变建筑、结构、风、水、电施工图进行检查、会签;组织设备系统对全线车站进行设备开孔等梳理、复核工作;召开轨道交通10号线车站地面附属设施景观审查专题会,做好设计方案,与周边建筑风貌、建筑形式充分协调与融合。通过这些会议,业主、总体组共同监督各分项设计单位贯彻执行总体组下达的技术指令和进度安排,检查各分项设计单位设计质量和完成情况,并对工作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商讨解决。
1.4.2、开展限额设计
对涉及到超出投资指标的设计修改方案,要严格控制。总体组要对需变更设计的内容进行审查,优化方案后报业主批准,确保限额设计目标完成。
2、施工组织创新
2.1、地下区间单洞双线大盾构隧道
列车设计最高速度120km/h,地下区间隧道列车的活塞风效应引起地铁系统空气的非稳定流动,产生列车内外的压力变化。如果采用常规盾构隧道,压力变化将会超过乘客舒适标准,并损害设备和结构,因此设计结合工程实际,深入研究列车高速运行的空气压力学效应以及压力变化会产生诸多的不利影响、控制压力变化而使用相关的措施,等到工程实施之后,就可以不断满足乘客压力舒适以及设备耐压的相关要求。而在一些工程地下区间则可以使用内径10.4m的单洞双线大直径地铁盾构隧道。大盾构隧道使用预制拼装之中隔墙的新技术,其在隧道通风上,活塞风量的增加可以方便排除列车运行余热而促使的隧道温度不断降低;并且在压力控制上,可以有效消除区间进出洞处、过中间风井处较为不利错车工况之下的压力变化叠加而给舒适度带来的影响;同时在安全疏散上,在纵向应急通道宽度较窄的约束条件之下,每间隔300m之处就设置一组相邻区间的旁通门,也可以不断系统的安全性,并且不需要设置较多的中间逃生井或者是辅助隧道。此外,隧道洞口的喇叭口设计以及中间风井的过渡衔接处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之上有效缓解高速列车运行而导致压力波对于人体舒适性产生的不利影响。
2.2、新型盖挖法施工技术
以前的盖挖法施工技术主要使用传统顶板逆作盖挖法以及半幅盖挖法。顶板逆作盖挖法逆作法的工艺原理则是把施工地下连续墙或者其他支护结构,并且施工中间立桩以及立柱桩,其作为施工期间承重竖向支撑;之后施工地下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而作为地下连续墙的水平支撑,之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并浇筑各层地下结构,一直到底板封闭;而在上海盖挖法应用之中,其还在一种半幅路面板盖挖法形式,使用浇筑半幅混凝土路面整板作为其临时路面。而新型盖挖法施工技术通常被用来解决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场地同道路交通要求矛盾,通常是通过“盖挖-逆作一体化技术”法,其可以建立了一个标准化以及模数化的临时路面体系。钢路面板盖挖法在上海轨道交通常熟路站、上海图书馆站、7号线肇家浜路站、7号线昌平路站、7号线长寿路站以及11号线曹扬路站等等都获得成功应用。
2.3、深层地基加固新技术
相对于普通三重管旋喷最大30m的加固深度,在这之中较大1.5m的加固直径,此种三重管双高压旋喷注浆加固工艺其形成的桩径以及加固深度较普通三重管大,其最大的加固深度将会达到50m,而最大桩径则就可以达到2.4m。有着加固范围比较大,单桩其可以进行大深度、大直径的土体加固;较为适合土层范围比较广,加固体强度均匀;其施工过程之中较为有效地控制地面的隆起等其他注浆方法没有办法相比的优点。
2.3、MJS高压旋喷施工技术
MJS高压旋喷施工技术这是一种全方位压力平衡高压旋喷工法,当前已经成功应用在上海的徐家汇枢纽站。其围护深度16m,桩型是φ2600mm全圆以及半圆;加固深度8.55m,桩型φ2600mm全圆;其在在开挖阶段保护周边车站,现场MJS加固方量达11187.7m3。轨道交通车站变形控制其在轨道交通保护标准之内。
3、结语
市域轨道交通是特大型城市解决市域交通出行的重要方式,如何实现其快速功能是发挥市域轨道交通作用的重要支撑。力求不断促进市域轨道交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杨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
[3]李媛媛.市域轨道交通快线的合理站间距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关键词: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地铁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意义
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是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性,提高轨道交通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安全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交通事故风险, 降低地铁工程施工成本,缩短建设工期, 避免事故伤亡和损失,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安全保障。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是进行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的关键环节,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错号安全管理措施,不断找出地铁运行中的不足和成功经验,以便于及时的进行调整和吸取经验教训,对于整个地铁项目的安全监管和控制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同时也为改善交通部门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帮助。一方面,地铁安全管理通过对交通建设项目的目标、施工过程、实施效益做出全面的安全保证,全力致力于地铁工程施工安全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为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运行提供重要基础,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发展理念和目标始终是坚持交通建设工程所追寻的。
二、地铁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内容
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主要由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部门。其中, 地铁工程施工中,对施工过程的风险因素的有效辨识保障地铁工程建设管理的前提;风险分析作为风险辨识和管理之间的纽带,只有在认真分析风险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要求决策者和管理者掌握扎实飞风险安全知识,具体的风险分析方法有:风险矩阵法、等风险图法、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进度计划评审技术等;风险应对是决策者在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基础上采取的有效应对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应对是管理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是提高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的高效管理的关键环节。
三、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策略
加强地铁工程的风险管理手段的多样化
首先,根据当前的地铁工程施工管理实际状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管理,加强管理手段的多样化,强化安全管理力度。地铁工程的安全管理手段要结合地铁工程施工建设的形式,统筹兼顾,转变管理思想,提高对地铁工程施工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的认识程度,从而从地铁工程内部着手,深化改革,加强地铁工程风险管理层次的建设,建立安全管理控制机制,提高管理力度,本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运营观念,以人为本,转变生产经营观念;其次,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加强对地铁工程员工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思想认识和道德意识上强化管理手段将地铁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建立在一个开放的、安全的、高效的、诚信服务的良性运营机制上。
推动地铁工程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推进设备的技术升级改造
在加强地铁工程安全管理手段的基础上,要积极地推动地铁工程的安全体制的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改革的文件精神,积极地推进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和改革进程,推动区域地铁工程的安全体制改革,确立其区域性的地铁工程施工责任安全的主体地位。此外,要不断利用科技更新地铁工程施工生产设备的改造,抓好设备的选型与配套,立足于国际、国内最新技术进步搞好设备选型,大力引进、推广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设备和仪器,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淘汰,加大对专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力度,实现了设备标准化和监控系统信息化,大大提高地铁工程施工设备和安全系数,为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生产保驾护航。此外,必须在安全的思维方式上转变,着重抓预防,着重抓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消除。细化和量化安全标准项目,提高了现场作业的可操作性,保证了安全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提高对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树立普遍的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意识
地铁工程施工部门必须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确立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尊重生命与健康、以人为本观、保护环境、预防为主的超前意识以及本质安全的科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地铁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理念和基本观点,教育和培养职工树立自我保护、自我约束管理、防范风险、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以人为本就是在安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因为,提高工作人员对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活动的安全意识,树立地铁工程施工运行安全管理意识,不断丰富安全管理知识,每个工作人员既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又是客体,每个人都是处在一定的安全管理层面上,离开了人就无所谓安全管理。在安全管理活动中,作为安全管理对象的要素和安全管理系统各环节,都需要人管理、运作、推动和实施。推动任何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人的工作能力、创造能力、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能力、主动关心安全、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保证地铁工程施工、管理机构、运行机制的稳定性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强化安全责任机制的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地铁工程要进一步实施市场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地铁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的完善,将地铁工程放到市场经济规律主导下的运行体制中开放运行与发,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考核体系,分两个层次对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进行安全责任教育。第一个层次是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责任教育;第二个层次是对广大职工进行现场安全责任教育。通过两个层次的安全责任教育,使大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做到知其任、明其责、尽其职。健全风险安全责任考核奖罚机制对于队组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考核,由安全中心负责;对于员工的安全责任考核,由基层队组负责。设立地铁风险安全管理专项基金,专门用于落实安全责任的奖罚。对完善监督制约安全体制的建设。
结语
总之,完善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是累计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综合工程实施的全方位的系统分析,提升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是强化决策者和工作人员道德责任感的有效方式,要求地铁工程施工项目决策人员和操作人员尽量避免因主观原因造成的决策失误等,不断的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弥补和改进安全管理实施的全过程,上升到理论建设的高度,进而知道项目建设的实践,提升地铁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决策水平,从而大大增强地铁工程施工运营效益的提升,为地铁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工作奠定良好的安全建设基础,为我国城市地铁工程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1]毛儒. 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J]. 都市快轨交通, 2004,17( 2): 3- 5.
[2]路美丽, 刘维宁, 李兴高. 风险管理在城市地铁工程中的应用初探[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5( 5): 96- 100.
(1)贯彻“能力为核心,就业为指导”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思路,修订培养方案
近年来,高校轨道交通类安全工程专业就业渠道日趋广泛,究其工作性质,大致分为“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技术,施工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检测及监控,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故障分析与诊断、检测与处置,运用维护安全管理”等五类。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既要满足培养这五方面工作能力的要求,又要重点突出。按照“能力为核心,就业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教学计划,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培养,按照“加强基础、拓宽选修、突出个性”原则,坚持实践教学和素质培养四年不断线,使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得到保障、贯彻和执行,改善以往学生“理论强、实践弱”,“高分低能”缺点,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培养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发展需要、具备从事轨道交通建设及运用维护安全设计、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满足现代轨道交通安全工程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2)面向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建设和运用维护实际,研究由浅入深、由内到外实践性教学体系
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实践教学按照由浅入深、由内到外的顺序逐步发展。由浅入深,主要是指实践环节的展开从强化轨道交通类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的实践环节,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开始,逐步进行到以拓宽和加强专业背景、培养综合能力的专业实习与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从以增强专业与轨道交通工程背景为主的专业工程实践,逐渐步入到以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能力为主的科技竞赛,最终进入到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为主的科技训练。由内到外,主要是指实践教学活动逐步从校内与课内扩展到课外与校外,充分利用已有或在建的实践基地,实现内外教学在时间、空间和资源方面的互补。
(3)打破单一实践教学环境,研究能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开放式实践新教学模式
目前部分高校轨道交通类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环节综合性不够强,过多地强调某一门课程或教学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缺乏连续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对轨道交通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自主创新等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打破单一的实践环境和教学内容,从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构建多层次、多学科、多领域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4)转变传统的教学辅导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动力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辅导为主,忽略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模式,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将抽象的专业理论具体化为可操作性的实践理论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知识、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校园,同其他学校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增强自信心、自主性、创新性,使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设计与实践应用能力,还有分析和创新能力。
(5)探索与创新理念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障
秉承“明德求索、锲而不舍”校训精神和“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优良传统,探索在学校总体框架下的、与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质量考核标准,形成“以教学目标监控、教学过程监控、教学结果监控为核心,以教学信息监控为纽带,以常规教学管理监控、教学督导监控、评价激励监控为手段”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从而为特色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二、结束语
(1)按照培养轨道交通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标准,找准市场需求,凝练专业特色,优化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计划。
(2)建立基本技能、专业实验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性能力训练的“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模块、专业实验技能模块、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模块”,从而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创新性。
(3)进一步完善高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实践(简称“理实”)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