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方法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研课题研究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研课题研究方法

第1篇

一、口述史研究方法的特点

1.口述史的概念

口述史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研究的方法。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的艾伦・内文斯(Allan Nevins)教授创建了口述史研究中心,第一次提出口述史的概念,并运用其研究方法记录、整理美国部分重要人物的回忆,由此,现代口述史研究作为一个新领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也开始了口述史的研究。尽管目前关于口述史尚未有一个明确权威的概念,但多数学者认为,口述史就是运用录音或录像设备,通过访谈或口语叙述的方法收集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门学科。同时,由于口述史是一种通过对话方式来收集历史事件的重要资料,所以,口述史又可以视为一种研究方法。

2.口述史研究方法的特点

口述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访谈、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下结论,其中,最基本的研究策略是借助录音或录像设备的口述访谈法,其本质上属于质性研究的方法,具有质性研究的特征。除了质性研究的一些特点之外,就口述史研究方法而言,还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动态性。口述史是一种对话,强调研究者和受访者之间的互动,所以体现出一种动态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口述的史料或资料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反映出某种动态性。同时,口述访谈虽然是研究者有计划的访谈,但是访谈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很多新的素材和观点,可能会改变原有的访谈计划,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也可以适应这种变化,是动态性的呈现。

(2)生动性。与单纯的文字记载相比,口述史研究方法重视录音和录像技术在访谈中的运用,所收集的史料或资料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北京大学张寄谦对于西南联大师生的口述史采访所收集的资料,以及齐红深教授主持“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口头回忆史料都很好地体现了生动性的特点,令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3)草根性。口述史研究方法突破了以往历史研究的局限,一反“政治史”或“精英史”的传统,使得普通大众成为研究的主体或主角,体现出很强的平民化或大众化趋势。这种研究方法更强调研究者和被访谈者的平等关系,重视研究者以及被访谈者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表达,尊重和维护口述史料的原生态面貌。

(4)易用性。录音、摄像设备是口述史研究方法的重要载体,应该说,技术的进步使得今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口述访谈和资料收集。录音、摄像设备的普及与发展,也使口述史方法越来越体现出它的简单、方便、易用,这也是口述史研究得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二、口述史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伴随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蓬勃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也从过去单一的量化研究过渡到“质”“量”并重,质性研究更适合运用在一些很难量化或不能量化的研究之中,它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们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例如,教师职业道德的状况,仅靠量化的统计和分析是无法准确描述的,必须辅以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访谈等手段,更全面、深入、具体地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才能使研究者和社会大众全面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状况。当然,对于课题研究的主体――广大教师而言,这种质性研究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也有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准确而生动的文笔,还需要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

口述史研究方法本质上就是一种质性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又恰到好处地弥补了现有质性研究上述的不足,因而在中小学的课题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可以丰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目前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总体来说较为单一,基本采用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手段,其表现形式也大多是文字、图表和图片。限于文笔和篇幅,所呈现出的文字或图表都是经过选择和加工的,这也使得研究者往往无法将研究实施的过程真实地再现。以访谈法为例,即便研究者和受访者高度合作,顺利完成访谈任务,研究者也没法完全将访谈过程和内容完完整整地再现出来,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加以整理,进行提炼、精简和概括,在研究成果中也只能以片段或节选的形式予以呈现。而采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则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真实地还原访谈的过程和内容。此外,口述史研究方法还有助于研究者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深入、具体的记录,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相结合,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立体化”表达,使访谈的问题典型、具体、深刻。

2,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生动的案例

案例研究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常见形式,也是一种课题研究常用方法。案例研究中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对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事件的实际情境进行动态性的描述,这关系到案例及案例研究的成败。目前的中小学课题研究中的案例大多是以文本形式呈现的,这对研究者的文字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不能客观、真实、生动地描述案例,就会使案例变得枯燥乏味,降低案例的应有价值,更有甚者还会使案例得出的启示或结论受到质疑。在课题研究中应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则可以减少文字水平不足带来的诸多问题,这样的案例不仅形象生动,真实还原了研究的场景,和文字相配合更是相得益彰,不仅可以避免那种课题研究常见的单调和枯燥,还可以让人全方位多角度地品味、解读案例,获得超越于研究者的启示和感悟。

3.可以完善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的课题研究缺少过程性资料的支撑,往往一个研究课题只有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客观上形成课题研究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这样的结果难免使人对教师的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产生质疑。究其原因,尽管确有一部分教师在研究中急功近利,存在研究的形式主义问题,但是也有很多教师是由于缺少时间和条件记录、整理自己的研究过程,以至于必须结题时拿不出反映研究过程的资料,尤其是那些重要的观察、访谈或座谈的记录材料。口述史研究方法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研究者可以利用录音录像设备,甚至是具有录音录像功能的手机,随时随地记录教师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内容,再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即成为具有支撑作用的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这样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使课题研究过程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表达,更成为一种立体、生动的展示。

4.可以强化教师课题研究的主体意识

第2篇

一、明确课题研究档案袋制度实施的目的

可以说,在我们的历史长河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起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的量化评价模式,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甄别、奖惩、选拔等含义。《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教师自评,也就是让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本人在发展性自我评价中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课题研究档案袋制度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让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人。同时,这一制度的出台,让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到,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对档案袋的运用是实现自主性评价的重要而有效方式之一,会让教师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动机。当全体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时,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很快提高,这一课题的开展首先得到教师的支持。

二、确定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运用的方法

首先,建立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教师依据总科研课题与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班级情况,填写“子课题申请表。”针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方法、实施阶段、预期成果等进行设计,并全面反思、评价自己在工作生涯中专业成长及课题研究的路线;为了更客观体现教师评价的效度与信度,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加入“管理者和同事评价、家长评价”等透明的评价方式,让教师获得更加充实、更加全面的评价信息,评价结果也就更有利于教师自我把握专业成长的方向。

其次,在经过评价面谈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个人或两人合作式的课题研究具体目标与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通过目标的确定,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检测等方式来达到实现课题发展的目标。

第三,教师搜集有关课题研究、自我专业成长的素材,并通过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形式,促进课题和自我发展。在“教师成长档案”中,大部分素材来自于课题研究本身,包括:第一类:准备阶段;第二类:实施阶段;第三类:总结阶段。

第四,针对在业务能力强,反思能力强的教师,给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自主选择展示的内容,在展示、评价活动中发扬自身的优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他们给同事展示的同时,给全体教师创造了相互交流、学习、评价、反思的条件,在评价与反思中,教师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找准改进的方向,获得课题研究的经验实现专业成长。

第五,从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的评价指标来看,幼儿园提出的评价标准基本是粗线条形式的。因为每位教师的起跑现都存在着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尤为重要,根据教师制定的自我评价指标,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个性化评价指标,让教师充分发挥专长和潜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三、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研究的实效

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的运用与研究提高了教师自主性评价的内涵,也就是它真正体现的是对教师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以教师为本的评价,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就实现自主性评价的作用来看,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教师有了实际意义上的自我意识,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发挥,这种意识和自主性代表了从他律走向自律的一个过程。当教师的自主性得到发挥时,孩子们手中也拥有了活动的主动权。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的运用,对优秀教师而言,增加了他们工作的满足感,激发了他们自主的动机,增长了才干,支持了创新;对困难教师而言,他们在自主性评价与他评的结合中获得了帮助、获得了咨询的机会,为恢复信心、改进工作付出努力。

第3篇

现象与反思

目前,吴江区所有学校的主课题都已经在大市级及其以上立项,绝大多数学校能够规范、扎实地推进课题研究,但也不乏只做表面文章的,课题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镀金式”课题。更多的是为了课题的立项,拿到某个级别的立项证书,很少有实质性的研究,缺乏思考与实践,更谈不上适切的科研方法。到了课题结题时,只能选择延迟结题或者不了了之。

2.“拿来式”课题。在课题申报的时候请上几个专家,帮助“揉捏”出某个课题,而这个课题跟学校平时的教学现状乃至办学层次都不太吻合。课题虽然立项了,但学校面对着基本上陌生的“舶来品”课题,面面相觑,无从下手。这样的课题研究充其量只是一张立项证书,几乎没有研究的意味,更不要谈方法与成果了。

3.“箩筐式”课题。有些学校觉得课题研究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因此设计了很多的活动,包括学校的一些常规活动,都往学校主课题这个箩筐里装。看上去课题研究搞得轰轰烈烈、风生水起,过程性资料也是“异彩纷呈”,其实这些材料跟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关联度,研究方法也只是申报书上的摆设。

4.“经验式”课题。有的学校对于课题研究,从“十五”“十一五”到“十二五”,各个阶段的课题在研究主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大多套用课题研究的老经验,先是课题论证,上几堂课,搞几次活动,写几篇论文,最后一个研究报告,再搞一本汇编。这样的研究缺少针对性,也谈不上研究个性,更缺乏课题研究的学术品位。

方法与对策

上述几种现象,与学校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不够端正有关,也有不少学校想研究但不知道怎么研究,我们有必要进行教科研方法的普及与运用方面的指导,以进一步凸显课题研究的品位与价值。

1.科研方法的深度学习

一是科研方法论著的学习。作为一线小学教师,对于科研方法还是比较陌生的,不清楚各种教育科研方法的内涵与意义,更不清楚各种科研方法如何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沉下心来,了解和比较各种教育科研方法的适切性。目前,吴江区不少学校都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读书沙龙和每月研讨活动,通过阅读、聆听、研讨,教师在科研头脑风暴中逐步明晰了各种科研方法的特点及运用,提升了教育科研能力。

二是他人研究经验的借鉴。也许有的教师会觉得捧着枯燥乏味的教育科研理论书籍难以悟透,那么,身边的科研骨干就是自己最好的学习榜样,我们不妨借鉴他人运用科研方法的成功经验,开始甚至可以依葫芦画瓢地进行模仿。如吴江区汾湖实验小学在课题研究中叙事研究法运用非常出色,区教育局就组织全区小学教科、教务主任进行观摩,汾湖实验小学的教师依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将一个个鲜活的研究故事精彩呈现,阐述了在研究历程中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所悟,他们在记录与撰写叙事故事的同时,更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这次活动给参会者以很深的感触,现在,吴江区域内很多小学的教师都在运用叙事研究作为自己草根研究的主要方法,他们在科研的“自留地”上耕种得法,其乐无穷。

2.科研方法的适切选择

一是基于课题研究内容。在学校主课题研究中,科研方法的运用一般依据课题内容而定。如“合作学习理论与本土价值的研究”,势必要用到文献研究法,需要教师检索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理论,理清本校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基础,分析国内外合作学习理论对本校的价值等等;再如“‘作后讲评’操作范式的实践研究”,要用到行动研究法,需要教师在构建“作后讲评”操作范式时,不断实践,发现问题,专业分析,行动改进,使得“作后讲评”操作范式的构建不断趋于完善。

二是找准自身研究特长。在科研方法的选择中,有时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依据自身研究的优势,选择适合的教育科研方法。如同类型的案例研究,有的教师选择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法,并依据研究主题,进行跟踪性的观察、记录、反思、分析,有目的地进行对比思考,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与进程。而有些教师则依据研究主题选择叙事研究,围绕研究点,记录教育、教学片断,通过不断撰写主题明确的教育故事,进行跟踪、对比与反思分析,观察并印证自己的课题研究。

三是借力区域科研优势。在进行学校主课题研究中,行动研究法是很多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但在我们吴江区,很多老师在研究进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借助课堂观察进行课题研究。因为课堂观察研究在吴江起步较早,区教科室还有省级此方面的重点课题,并设立了课堂观察研究的实验区,在各个学段成立了课堂观察协作组,多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进,所以教师们对课堂观察较为熟悉,知道怎么操作,也比较认可。除了个人经常运用课堂观察法以外,有时还会借助学校教研组进行小团队的课堂观察,相互协作,促使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因此,区域科研优势是教育科研方法选择借力的重要来源。

3.科研方法的规范操作

一是方法科学。科研方法的运用,要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和程序,需要教师进行精当的操作,还应结合自己研究的进程选择适切的时机。例如不少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采用“行动研究法”,那么,发现和提出问题―筛选和归纳问题―研究分析问题―采取行动尝试解决问题―总结行动的成败得失―提出改进办法,这其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符合“行动研究法”的基本规范,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与此同时,还要根据研究的进程选择合适的时机,毕竟科研方法的运用不是走过场,是需要契合具体研究内容与进展的。

二是过程规范。课题研究重在过程,需要在研究进程中不断进行积累、反思、调整和改进。例如,用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的进程中,教师首先要在既定研究主题背景下,有意识地选取含有核心问题与疑难情境的典型事件,而且自始至终必须保证事件的真实性,所撰写的案例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已经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决策进行评价。这样的案例研究呈现了整个研究的进程,符合我们吴江区域提出的学校主课题研究要“接地气”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真研究”。

4.科研成果的提炼推广

一是注重成果提炼。科研成果的提炼是学校主课题研究的关键步骤。首先科研成果需要提炼,经验总结法是最常用到的成果提炼方式,在经历实实在在的过程性研究之后,必有教育规律蕴含其中,需要教师拥有宽广的教育视野和丰厚的教育底蕴进行有价值的提炼;其次科研成果的总结往往要有一些新意,有新的切入点,呈现个性的风采,这就需要我们从习以为常的经验中跳出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学会比较,发现其鲜明的个性与差异,真正提炼出有价值的成果。

二是注重成果推广。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也是检验教科研成果的重要显性标志。我们要注重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运用,用研究所得去指导区域内外的教育教学实践,去解决新的教育难题。当然,在科研成果推广时,也要根据教育对象和时空的不同,对原来的成果进行新的探索,并加以补充和完善,使其更具有普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