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教学创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素描一词来源于西方文化,是一种基本的绘画方法,素描是通过线条、明暗等元素的合理搭配将物体的形态结构等表现出来。当前人们逐渐认识到素描教学的重要性,明确素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艺术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素描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利于高校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为此就需要高校教师积极创新,转变理念与方法,使素描教学满足时展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就高校素描教学创新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高校;素描教学;创新
当前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素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性,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素描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素描教学应与文化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审美趣味关注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对应,从素描作品中反映出价值取向以及审美判断的标准,在此环境下,素描也不断发展。现今社会创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进而促进高校美术教学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高校素描教学的现状
首先缺乏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高校美术教育中,素描是一项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把握绘画的规律,这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素描教学需要以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前提,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1],提高学生素描学习的兴趣。但是目前的高校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对事物的外形描绘能力,对于素描本身的研究和分析重视不足,使得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不够科学,学生的注意力都在事物的表面上,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创造。其次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足。素描是利用点、线以及面等对作品进行创造的,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并且能够将创作者的艺术水平得到很好的反应。素描使思想与情感的有效表达方式,与创新也密切相关,因此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是十分必要以及重要的。但是当前的素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不足,教学缺乏创新性,虽然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培养上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美术教育的进步都是极为不利的。最后高校素描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素描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科学的定位学生,但是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评价的主观性比较强,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作业的表面质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策略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需要认识到素描教学是要以艺术审美作为前提,在指导学生的素描技巧以及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感受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对素描的本质进行分析与理解,这是高校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高校素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最开始,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得到巩固,通过写生进行练习。到了中期,就要加强学生对素描艺术语言以及风格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临摹、自由创作指导学生训练[3]。高级阶段后,就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作能力,让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开展各种展览活动等,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升。
2、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素描绘画形式
素描教学的开展能够将艺术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展现出来,并且在设计以及创作领域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变迁,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与改革,传统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学习和吸收先进的艺术思想与理念,明确素描未来发展的方向。传统的素描教学中,教师都是让学生从一点作为观察点,绘制的素描图画在整体构图、透视、大小等方面都满足要求,这些规定的出现能够使素描绘画更加科学严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素描观察以及绘画方式,让学生使用夸张、对比等方法,使素描绘画更加灵活,使画面更加生动,使素描的表现力得以提升。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新
艺术发展要以创新作为核心,当前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强,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进行熟悉,让学生敢于使用不同的材料以及工具进行创作,使素描作品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实现创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平台进行创意表达。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提出绝对化的要求限制,使学生的创作不会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能够在开放性的环境氛围中强化自己的创造能力。
4、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的主观性和偶然性比较强,新时期,高校应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和方式,实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针对性的发展与创作。
三、结束语
当前,艺术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也显得十分重要。应明确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创新,实现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作者:游伟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01:56-57.
关键词:高校;素描;教学;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对子女艺术方面的培养。美术就是一门能够增强学生艺术素养的专业,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也逐渐增多。素描作为高校美术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固有的素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美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创新高校素描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高校素描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当前,一些高校的素描教学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类似于高中美术教学。首先,素描教学形式单一,一些高校依然采用写实的教学手法,即给学生指定一个实物,然后学生对照实物进行素描绘图,完成后再开始另一个实物的绘制。重复性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素描的兴趣。其次,素描教学内容单一,高校素描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临摹过的作品,这种重复性且毫无新意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反感,不但难以使学生的素描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2.缺乏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素描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创新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素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而且能够培养独到的审美观念,能够通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具备较强的艺术欣赏能力。然而,当前一些高校的素描教师对教学目标并不明确,仍旧一味地注重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硬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绘画量,而较少培养学生对美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学生每天重复性地进行写实训练,反复地对实物进行描绘,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难以真正体会艺术的内涵和素描的内在美。
二、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方法
1.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当下,社会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还要具有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才能在美术行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高校素描教师不仅要重视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素描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素描使学生具有独立欣赏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想法,使作品得到升华,这才是美术的真正意义。基于此,在高校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段式教学方法。首先,教师从基础的素描教学开始,通过写生使学生的素描技能得到提升。其次,当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素描技巧后,教师开始让学生透过作品深入理解其内涵。最后,在了解作品后,教师开始加强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热情,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素描教学也可以利用现代设备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往一些教师一直沿用单一的素描教学方法,这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可以起到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作用。高校素描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制订适合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西方素描教学中有很多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高校教师可以选择西方素描教学方法中适合我国素描教学的方法,并注入新的观念和内容,从而创造新的素描教学手法和表现技巧,使素描成为学生主动表达内心情感的课程。当前,我国各大美术院校在创新素描教学方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不同的院校在素描教学探索的方向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因为有着对艺术的共同追求和作为教师的责任感,高校素描教师并肩战斗在素描教学改革的前沿。只有通过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探索,素描教学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才能展现出素描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结语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的素描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影响了素描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首先应该树立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然后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素描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性思维,进而提高素描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素描人才。
参考文献:
[1]游伟.高校素描教学创新分析.艺术品鉴,2016(11).
关键字:高校舞蹈教学;创新;学生为主体
一、前言
在各高校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日益关注下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运动教学方式,其中把音乐、美结合起来加入动态因素的舞蹈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高校舞蹈教学也逐渐占领着高校教育中的一席之地,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的方向和充实教学内容。舞蹈是一门结合技巧动作和学生内心世界的形体艺术形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产生不一样的效果,通过研究得出舞蹈教学最好的模式是现代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途径。
二、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守旧
高校每学年的课程设置都是按照入学前对学生安排的人才培养计划来执行的。很多高校因为受到现代化教学设备不完善、研究实际能力不高以及师资教学力量不够这些方面的影响而无法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中设定的教学进度,在教务处也没有较好的处理方法下,教师就会减少授课的内容,通过这种单方面的追求效率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很多高校只把舞蹈课设为选修课,其中很大一部分舞蹈选修课没有实际的发挥作用而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大学四年只有一个学期来教授这门课,每个星期总共才两个课时,这种情况压根不能为学生创造完善的舞蹈教学环境,只会让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对舞蹈的学习,只是应付了事。对学生教学的方法也不对,把基本动作教会给学生而忽略对音乐聆听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陈旧教学方法的弊端。
(二)教学模式刻板、内容缺乏创新
在各大高校中,受到舞蹈教育开始比较晚和师资力量不够的影响,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好适合本院系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所以很多高校在舞蹈教学上都沿用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诸多高校设置的民族民间舞、芭蕾基训、素质技巧这些舞蹈教学课程都是以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的考试视频为标准。很多学生都是为了避免高考文化分数低的带来缺陷而选择舞蹈,他们没有很强的舞蹈功底,导致很多高校招进的学生基本水平都不高。很多高校老师在对学生授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生源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的沿袭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真实需求,这种情况只会造成学生动作不达标并且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讨厌推出新课程这三者不断地恶性循环下去。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创新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
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思想不仅影响着每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也涉及到高校的教学过程,学生的主观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增强,所以更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的重要性。只有确定了学生在教学地位中的重要性,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和把学生的需求融入到对教学内容的编辑中,把握好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舞蹈带来的动感和激情。舞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传统地位的变化得益于教学主体的转换,教师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学内容的一大重点来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持久发展下去。
(二)围绕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强化艺术感悟能力
舞蹈是一门结合肢体训练和培养学生情感的课程,只有把对音乐的理解与肢体训练融为一体才能发挥出舞蹈极致的感染力,把个人情感恰如其分的添加进去。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对舞蹈教学和智力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逻辑的清晰,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心理的潜能。学生对肢体语言和音乐节奏的感悟离不开丰富敏感的情感经历,通过增强学生内心世界对艺术的认识并通过感悟表达出来才是舞蹈教学最终的目的地。情感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可以引导学生往健康的情感观上延伸,把这种切身体会的感觉运用到学生身上,教会学生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朝健康积极地情绪上发展。
(三)陶冶性情、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以前守旧的舞蹈教学只注重对舞蹈技巧和肢体语言的学习,没有重视对舞蹈中艺术元素的培养和学生性格的形成,这就使以前的舞蹈教学只在乎外在的东西,让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气。新时期的到来促使各大高校加大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锻炼和对自身情感世界的感知,对90后的关注随着他们迈入大学校门而日益增加,90后这一代的诸多行为也存在着很多的争议。高校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同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学生好性情的培养可以通过舞蹈教学来实现,青少年内心的不拘可以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来消除,把学生情绪上的浮躁压下去,减少大起大落的心情的出现频率,舞蹈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学生负面情绪带来的过多影响,保证学生的身心朝健康的方面发展。
四、结语
高校舞蹈教学的开展逐渐取得了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学生也开始接受并且推崇这种教学模式,随着各大高校中舞蹈协会这一组织的产生,为舞蹈教学的延伸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教学模式的变化不仅增强了舞蹈教学的影响程度,还把高校舞蹈教学从原来单一的课堂上带到了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际生活中,完成了从简单的肢体语言到内心感悟的提升,开启了一条新的教学改革之路,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阻碍,这个扫除障碍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坚韧毅力最好的课堂。对于任何舞蹈学习者,无论你有没有很好的功底,只要找到学习舞蹈的方法,并且不畏艰难的去实践和探索,总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参考文献:
[1]王锦峰.优化高校舞蹈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26(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各个专业的教学方式不同程度发生着变化,钢琴教学在改革浪潮中也尝试着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何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点问题。本文就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综合改革;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
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锻炼学生的弹奏技巧有很大的帮助,其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效果是不容忽视的。高校的钢琴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学生情感教育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高校的钢琴教育偏离了主要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情感教育内容,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很难得到提升,这主要在于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鉴于此,需要加强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目前大多数学校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表现为集体授课模式,虽然教学中偶尔会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但是整体教学上仍然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高校教师采用的钢琴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和核心,采用灌输方式教学,对学生讲解很多的理论知识,并且内容仅仅限制在弹奏钢琴时指法的练习方法、音节练习等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折折扣,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钢琴的效率。
2、课程体系较为单一
高校钢琴教育课程设置中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一周只能接受2-3节课的钢琴教育,普通学校钢琴课程的开设时间较短,一般为两年时间,艺术院校的钢琴课程开设时间为三年,但是这种单一化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培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创新钢琴教学模式的主要对策
1、实施探索型的教学模式
传统钢琴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学生不会的问题教师会给他们纠正和提示,然后让学生更正问题后继续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导致他们习惯性的依赖于教师的指导,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需要开发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教学中由学生讲述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思路,然后按照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演奏,演奏完之后,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不同的演奏方式,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在综合意见的对比之下由学生再次进行作品的演奏,对演奏方式进行创新,直到满意的完成作品演奏内容。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热情,在演奏之前她们会参照各种演奏版本,研究一些音乐书籍,通过知识的汇总和查找来增强学生演奏钢琴作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对于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2、教学模式多元化
高校钢琴教学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演奏能力的提升。要从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钢琴即兴演奏的多元化两个方面创新教学模式。高校钢琴教学基本上都是集体性教学模式,教学课程针对的是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关注那些演奏能力较差的学生,钢琴授课中尽量选择一些简单的知识,可以集视奏、节奏、即兴演奏于一体,这样的综合课程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某一个领域的演奏技能,同时还不会让其他的学生感觉到枯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钢琴即兴演奏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高校钢琴教学中对于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赋予乐曲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利用音乐表达学生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即兴演奏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即兴演奏,区分钢琴演奏、伴奏以及即兴演奏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需要培养学生的演奏理论,有计划的实施教学,在培养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同时保障学生个体的发展。
3、加强教学流程的设计
钢琴教学形式要适度把握,不能过于复杂,也不能太过简单化,为此,需要加强对教学流程的设计。针对某一首音乐教学,在上课之前通过任务布置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了解音乐的背景及其内容,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深层次的对该音乐演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作为预习笔记。课堂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整理,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师自己准备的课件,让学生了解自身没有复习到的内容。紧接着,教师对该音乐的演奏方式、演奏技巧、需要注意的演奏问题一一进行分析,给学生奠定基础知识。再进行实践练习,先由教师演奏,学生作为观赏者和聆听者,并且在聆听的过程中注意教师演奏过程中手指的变化和音律的变动,教师演奏完成之后,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探讨相关演奏技巧,每一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台演奏,其他人可以聆听并且找出演奏者演奏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做综合性分析。这样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记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真正的从钢琴教学中获取更多的技巧和知识,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等新型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钢琴教学应该紧跟时展的潮流,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钢琴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渠道,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钢琴教育的艺术气息。此外,还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创新,设置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也可采取音乐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带来的艺术氛围,从而提升高校学生钢琴学习的综合能力。
作者:苏莎 单位:汉口学院音乐学院
课题名称:
深化综合改革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创新模式探究编号:SHB1412604
参考文献
[1]曾小莺.基于深化综合改革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探析[J].音乐时空,2015,(7):127-127.
[2]冯会.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9):126-127.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措施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提升我国竞争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民族要想进步、国家要想兴旺发达,必须建设创新型战略目标,促使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性国家必须要有创新型人才,然而高等院校拥有着知识丰富、技术较强的尖端人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因此,高等院校应不断加强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创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一、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教学管理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在不断地增加,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使得教学管理变得极为复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部分高校由于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盲目的进行扩招,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以致不能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造成资源的浪费。
2.教学管理体制僵化
目前,大多数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进行灌输式教学,偏重理论课程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学习,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技能的锻炼。由于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不灵活,教学计划和课程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主导地位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部分学校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上加大了投资力度,忽略了教育管理岗位人员的培训,使得管理人员缺乏学习的机会,教育管理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无法认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严重削弱了教育管理岗位人员队伍的实力,导致了教学管理墨守成规,不能随教学目标的改变而改变,进而影响到教学水平和教育的质量。因此,应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培养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先进理念,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
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措施
1.教学管理观念的创新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应具有良好的教育管理理念,不断深化正确的教育观,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以达到教学的目的。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不断发展,高校教育思想和观念若要固步自封,势必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育思想的转变极为重要。为使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教育观念应实行终身制,通过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推进高等教育观念的改革,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实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丰富教学管理,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教学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在信息化社会,加强教学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可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高校管理人员应利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对多方面信息进行现代化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约投资成本。与此同时,应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认真分析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不断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更好的为工作服务。不定期的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养和技能,培养管理人员良好的协作意识和自主性,建立一支各方面精通的现代化管理队伍。
3.教学过程的创新
高校教学管理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适当增设难题,使学生在面对挑战时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对于学科的专业设置,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学生的需求,对专业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用发展的眼观看待学生,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4.教学管理目标的创新
加强教学管理目标的创新,首先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不断地探索,为学校的发展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以吻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第二,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多样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符合多样化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应选择良好的培养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性化教学管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各种挑战,各高校只有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及时地调整教学管理目标,创新教学管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大众化教育下的高等教育目标不再只专注于精英人才的培养,人才已有了多种标准,这就要求高校制定更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即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来源多样化、人才培养规格及培养方式多样化的现实,构建适应面更广、应变能力更强的管理模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圆圆.对中国教育大众化的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08).
[2]李辉生.高等学校的管理创新与创新教育[J].中国行政管理,2007,(5):85.
[3]郑淑红.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D].2009,(12):31- 39.
[4]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中国高教研究,2000,(11):9- 11.
[5]庄强,王功民.以人为本[M ] .北京:企业家出版社,1997.
[6]姜桂春.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0,(3):40- 42.
[7]丁景梅.论高校教学管理模式[J].华东经济管理,2000,14(4):106- 107.
[8]王宗禹.培养创新人才与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J].机械工业高校研究,2001,(1):1- 6.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9166(2010)011(C)-0172-02
前言:高校教学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一个学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和控制的过程。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是一项体现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重要的学校管理工作,它是维系学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教学管理已经逐渐无法适应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因此,创新教学管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一、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创新,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整合优化教学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持,推进社会和谐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有利于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初步完成了规模扩张,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机制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对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是师生的主观需求
一所高等院校的工作,用“治校办学”这四个字概括是最恰当的,治校是把学校管理好,办学是把学员教育好。在治校办学中,教职员工是关键要素之一。
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策略
(一)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首先是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因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管理理念的基础。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就是指在教学管理中用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来确定教学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个目标转换为通过管理塑造一种环境,激励和启迪人们自觉为实现学校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而奋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发挥教授专家治教的作用,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授为核心,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形成闭环的反馈机制。教学管理工作的三大核心内容是教育、管理、服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以管理为主的工作理念,而教育、服务功能被弱化、淡化,使教学管理的水平一直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招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新形势,以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不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和他们的成长规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要转变观念,逐步从管理型向教育、管理、服务型转变,转换工作职能。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是政府、受教育者、学校、社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与需求,组织专家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证,执行要相对稳定,同时又要有弹性、体现人性化的管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为目标,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计划创新
高等学校应依据“突出重点、强化训练、分流培养、反映特色”的教学方案,定期修订教学计划,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学科重组,使教学计划能及时地反映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通过经常走访毕业生用人单位,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情况,并对照市场安排,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了解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走访办学有特色、管理好的学校,借鉴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在教学计划公布前,请专家、教授、家长、学生多方反复讨论及论证,最后发给每名学生一本教学计划,让学生知道他们将学习那些课程。
(三)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制度创新是基础,机制完善是关键。各高校应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这个根本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在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推进管理人员的激励与人文关怀制度,学术评价与监督制度,领导下课堂听课等制度的完善,并继续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教学质量监督体制,督导组反馈等机制,使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及时总结经验,找出管理运行中的不足与漏洞,不断充实其内容,丰富其内涵,规范其管理,齐抓共管,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模式。
(四)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创新
为保证教师的授课质量,学校应专门成立由专家、领导和学生家长组成的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聘请德高望重的退休教授担任专职教学质量督导员,定期深入到各教学单位,了解和检查它们在办学方向、教学管理、教研活动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教学有关规定的落实情况,认真进行监督和指导。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建议或指导教研室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以利于改进。对教学中出现的严重问题,督学委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个别教师有惩罚的权力。同时,评估委员会还对学生的学风进行检查和监督,督学委员会组织对题库建设的检查、审定,监督各种考试的组织和实施。考试后,审查考卷,将整个教考分离的全过程置于督学委员会的监督之下。督学委员会负责对各教学单位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选院级优质课、评选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树立教学典型、评选优秀教学成果等主要由督学委员会评定。在评职聘任、干部配备、奖金发放等方面,督学委员会的意见应足够的重视和尊重。督学委员会每学期对全校教学工作作出总评价,并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供给学校领导,以便他们作为部署下学期工作的参考或依据。各班的学习委员负责记录教师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定期把教师授课情况及学生意见反馈给教务处。领导定期将教学意见反馈给每个教师,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同时也加强了教学管理,对缺课、漏课以及不负责任的情况,学校能及时补救,甚至解聘教师。通过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教学测评手段的运用,完善了教学管理的保障机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总而言之,我们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应明确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掌握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律,认清教学管理的要点与重点,把握好教学管理与运行的体制和制度,全面推进教育管理创新机制,不仅有利于顺利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陆应松.教育教学管理创新之我见[J].科教文汇.2008.35.
在上个世纪之初,西方的素描教学采用的就是将具像作为写生,这是素描教学的最为基础的程序,从此以后,这种由西方引进的素描教学模式在中国高校的素描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至今。它注重于画法的整体性,它将透视学和解剖学融入描绘艺术之中。在我国高校的素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的不断革新,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与时俱进,显示出一些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弊病,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依然表现得我行我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给高校素描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素描教学在我国可以说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其真正的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发展,则可以追溯到时期。而随着我国近现代西式艺术教育理念的引进,并由我国部分学者如等等对于西学方式的推荐提倡,则使得我国的素描教学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定的西方文化和西方素描艺术的影响。而由于我国在政治方式的因素,使得我国在对苏联艺术方式进行引进之后,以契斯恰柯夫为首的素描教学方式也逐渐成为了我国一个时期写实主义素描艺术发展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中,其非常注重对于绘画技巧的教学,其表现在绘画题材较为单一等等,并且其也还与此同时非常注重学生在素描创意方面的能力训练,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则同我国目前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创新性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得素描仅仅是我们在实际素描过程中训练造型方面的一个重要基础,且其需要同艺术创新设计课程来说需要以分离的方式进行。而通过我们对我国当前高校中素描教学的观察则可以看到,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素描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方式上还是方法上都没有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引起应用的重视,而在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也不能够将学科方面应有的知识同学生自身知识进行良好的结合。在课程结构方面,其也仅仅满足于自身学科的发展以及独立性,使其不能够同美术之外的课程进行良好的融会贯通,这对于素描这门课程的综合化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影响。而从我国素描历史发展过程中则可以看到,我国由于独特的文化以及以往历史方面的原因,使得在思想层面上较易受到极端主义的思想,在文艺作品创作方面往往会过分的强调形式上、内容上的突出性以及政治性,并且在艺术作品的主题方面也较为倾向于绘制具有宣传主题以及情节性特点的画作。而经过时间看来,这种非常偏执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素描造型塑造方面是具有较为严重缺陷的,且从我国当前素描教学的情况中看来也可以看到我国当今的素描教学无论是在内容上、方式方法上还是目的上都较为落后,且对于素描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同我国其它学科目前所号召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趋势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课程设置方式过于单一、课程内容重复性较为严重等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非常大的对我国素描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影响。
二、高校素描教学创新的方式
(一)开展实验性教学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来说,其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社会。对此,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法时能够良好的根据这种特点,而通过实验性的方式更好的适应我国目前社会的需要。对于我国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中所开展的艺术课程来说,通常都分为素描、工具材料以及色彩方面的应用,对于这三者来说,其不但是一个整体,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也需要我们能够把握这三者的关系以及特点,从而更好的开展素描教学。
1.技术形式的探索对于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来说,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媒介载体图形,比如立体还是平面、有色还是无色等等。而我们要想使画作能够具有更强的空间感以及立体感,就需要能够具有良好的知识以及技术,对于素描作品的构图方面来说,形体和空间以及掌握好画面整体感,控制好点、线、面十分重要,处理好影调(如对黑、白、灰的明暗进行处理),要正确地运用解剖知识和透视规律,就应该通过在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中区别对待,从而完成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描述,并尽可能的通过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对形体进行表达。而要想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一开始就重视对其强化训练。
2.造型理念的观念造型是我们开展素描教学的重要基础,而对于造型理念的教学方面,则由于不同学生特点的不同而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并最终形成一个更适合我们教学的方案,而这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以及借鉴我国以及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则具有较大的关联。而在发现学生自我的方面,也需要能够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加深对于前人艺术作品的认同和鉴赏。对此,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开创艺术之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更好的对于素描的新观念、新方式进行理解,从而更好的在心中形成不同优秀作品的空间、体积、量感等重要的因素,并能够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对于不同方向的流派进行比对,从而能够在心中产生不同的艺术共鸣,且户使得自身对于素描的个性创造能力以及人文精神也能够在对素描艺术寻觅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3.运用素描语言在素描抽象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对于形式语言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对于素描艺术来说,其是由点、线、面以及结构等一系列元素组合而成的,不但能够组成抽象艺术,同时也能够组成具象艺术。而对于现今社会的艺术氛围来说,抽象艺术的方式更能够对现代人神秘、难以描述等精神视觉进行表现。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联系这种情况,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向其中加入抽象的训练内容,则能够较好的对学生自身心理情绪的表现力以及对于素描基本元素的感悟能力进行加强,从而将点、线、面等等元素都能够以具象的方式融入到微观的元素方面,再通过微观元素的顿悟下进行再一次的整合,并最终形成具有意味的抽象图式。
4.发挥素描工具材料潜能对于我国目前的素描教学来说,对于学生素描材质方面的表现意识来说通常都采取了很大的忽略,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单纯铅笔加纸的方式虽然能够在课堂上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保持一定的步伐,但是对于学生丰富、多样性的学习来说却是不利的,会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聊。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更好的安排材料以及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帮助他们以制造独特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于不同材质所具有的美感情况以及视觉效果进行全面的表达,并适当的根据情况向其中加入有色材质以及新型工具,从而在最大程度拓展素描表现力、丰富素描语言的同时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对于素描课程的良好学习兴趣。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实验性的原则,来适当的鼓励学生能够对素描过程中新材料进行应用以及比较,从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来寻找到更加适合自身主观情感表达的方式,并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油画、国画等要点以及核心在素描的方式方法方面进行全面的渗透。
(二)素描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在对待艺术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加强思维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创作必须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具有社会价值的理论以及观点,是教育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来说,其也向我国传统的美术思维方式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对此,只有我们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美术课程实际教学的教学质量。而要想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我们能够更加注重素描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我国目前高校的素描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则主要具有以下几点:
1.形的动感创意在素描造型方面,其主要包括态动感和笔意动感形态动感主要来自某些形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动态暗示。其中,笔意动感是通过作者笔触的方式更好的为观察者带来一种视觉方面的感受,而动感则能够为人们在观察作品时能够感到一种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2.发散思维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这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素描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多因素、全方位的,而其由于这种不羁的特点也能够在学生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带给他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对此,就需要教师学生能够在艺术设计素描的过程中更好地教育和启发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维。
3.将具象转为抽象素描教学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将具象的形象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即具象转为抽象。而将人们抽象之中的形象用具象来表达对学生进行启发训练,而再将具象的形象抽象化,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现代艺术中艺术家们惯用的手法。在素描教学中,这种训练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大有裨益。
4.改变逻辑关系使用某种特殊的方式来改变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就必然使人产生某种诧异,或者在人们思维中产生某种陌生感。采用改变逻辑关系的教学方式在高校素描教学中能够取得创造性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素描基础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发散思维,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并且获得了全新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型教学;教学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曹永梅(1980-),女,湖北钟祥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助教。(河南 郑州 45004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26-02
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教学流程,它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为指导,其目的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涉及课堂结构框架的设计与教学流程的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其应能揭示教学规律,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有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实行灌输式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只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往往形成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适合创新教育的新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创新既是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又是课程改革发展阶段特征的必然要求,还是构建名师名校的成功之道。可以说,教学模式创新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而新的教学模式的灵魂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核心应该是教学目标,同时应具有合理的教与学的结构框架和教学程序,并具备系统完善的评价机制。
一、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落后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严重落后,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与“学”的标准,考试中取得高分成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学习,变成了“考试机器”,忽视了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创新思维的发展,结果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低下。
2.教学内容陈旧
高等教育当前的主要教材依然选用十几年前甚至更早的,这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影响,但不能使学生了解到相关内容的科技前沿知识,把握所学内容的科学研究动向,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不够
不少高校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致使不能及时更新实验设备,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等,有的专业甚至迫不得已缩减或舍弃某些实践教学环节,减少了学生动手实践、动脑研究的锻炼机会,弱化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其缺乏创新精神。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部先后实施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措施,旨在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研究型教学的现代教学模式。所谓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研究为本,立足创新的教学模式,[1]在教学过程融入科研,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要求
1.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客观、公正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效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使其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教学评价体系可实施学校、学院和系所三级专家评教和督导制度,同时实施师生互评,即学生通过网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适当的时候向教师和学生公布结果,使二者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共同打造教学相长的“教”、“学”局面。
目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多采用考试的形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应采用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考核形式。通过考试方式来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试题适当减少知识性、记忆性命题,增加分析题、应用题等,侧重于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除考试外,还可采用读书笔记、论文、面试等多种方式,开阔学生思维,使其创造力有发挥的空间。实践表明,考试方法改革对提高学生出勤率、促进学生听讲和培养专业能力都是有益处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研究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需要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所谓科研型教师,即会科研的教师,是指用科学方法探求教育教学本质和规律,并在教育教学的学术领域里有一定造诣的教师。[1]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能够将科研成果灵活运用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新的科研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实现教学与科研彼此促进,相互提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教师队伍对完善创新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密切的互动交流,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教师的知识水平、学术修养、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等潜在的教育力,不断熏陶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成长,从而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其次,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高校教师,要想使自己始终处于学科的前沿,只有不断学习,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立足讲坛,培养出创新人才。
3.优化教学内容
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按照专业发展需要和学科自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逐步优化教学内容,夯实课程基础,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新课程体系和教材。要求各专业教学团队在研究相关教学教材的同时,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修订和补充,增加本领域内科学技术的最新动向;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授课教师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方法,一方面可使授课内容更为生动,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们展示专业未来的前景,可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要求以教师本身的科研项目为依托,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在使学生不断学习的同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并形成高年级学生主动带动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浓厚学术氛围。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引导学生利用电子图书馆和互联网等现代手段获取信息和知识,加快学生的知识更新速度;帮助学生确立研究课题,使之明确学习与研究目标;总结和点评学生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5.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采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电教技术,是当前最为流行和普及的教学辅助手段,[2]可拓展教学的内容容量,深化教学的层次,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另外,教师一定要认识到的一点就是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是课程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PPT仅是多媒体最基本和较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不是多媒体的代名词。因此,要不断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丰富多媒体教学内容,构建电子教材、网络课程等为主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6.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快速、直接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高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充分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增加实践教学时间,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间,重点利用好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认知事物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即减少验证性实验,尽可能增加设计性实验。
(3)对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探索课堂与实训一体化,即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结合课题大作业过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合二为一。
四、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新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活动,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新的科研课题,以科研丰富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对选修课重视度不够,比如教师对选修课备课不充分,上课不够认真,而学生认为选修课容易考及格,学习也不刻苦努力,导致选修课的质量难以达到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学分制的发展。
2师资的需求不能够满足
学分制大力推行,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师队伍无论人员结构还是学科知识结构都是按学年制来完成的,显然师资配置偏少,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3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策略分析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全面了解学分制度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工作,要想创设中国学分制,首先就是要对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理性变革。这主要包括一是加大宣的力度,推行学分制要让高校的每一个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明确推行学分制的目的和意义,向每位学生都要发放选课指南,以方便学生选择。二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推行学分制,从学校领导到学生都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变展开大讨论,为学分制的推行作基础工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提高学生的观念。对于刚走近大学学生,对于新的事物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学校应加大对他们进行学分制的宣传工作,让学生从应试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一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分制的不断推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自己开的课程不怎么受欢迎,自身的价值也得不到体现,所以,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二是教师要做好宣传工作。对于自己开设的课程,要学会自己进行宣传,比如,天津大学的教师采取挂牌上课,这本身就是一种宣传,不仅把该门的课程内容宣传给了学生,同时把授课教师的专长也宣传给了学生,以让学生对此课程感兴趣,吸引了不少的学生来听课。三是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教师要通过自我学习或进修培养等方式,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四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要充分挖掘教师队伍的潜力,建立有效的教师竞争机制和激励政策,促使教师多开课,开质量好的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3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教务处财务处品学工部等多个部门,它方便了学校对信息集中管理,实现了全校信息共享,为师生带来了方便,也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二是建立了学生网上选课系统。这主要包括首先是建立了规范的选课流程,让学生方便地自主选择不同档次的课程;其次是建立了学分的实施条例,好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和安排学习的相关进程;最后是建立了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制度,方便了学生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学习和毕业资格信息\课程和教学内容信息保证公开,使学生在进行自主选课和设计学习进程的过程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三是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学分制实施后,在教学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所以只有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才能保证高校教学管理有序的进行。
3.4加大对学生各种渠道的培养一是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各种社团都为大学生挖掘了很多方面的潜能,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天地。所以,高等院校应该加强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二是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方式是思想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学校应当大力支持学生自己创立的社团,比如舞蹈队\书画协会等等,鼓励学生自己创建,以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三是引入电脑网络教育,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创建一些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搞高校的德育实效性。本文来自于《学术论坛》杂志。学术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摘 要 新疆高校排球教学过去所使用的板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这种教学方式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传授能力和学生生搬硬套,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对各种知识都是追求记忆和熟知,并没有达到融会贯通的要求,造成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不深入。
关键词 新疆高校 排球教学 创新
排球以特有的健身、娱乐特征而备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并且逐渐成为新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就教学实践而言,新疆高校体中的排球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排球运动的好处,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面对这种现象,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并且做好这些环节的科学衔接、互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一直以来,受到我国传统教学体制和思路的限制,排球教学问题十分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下面我们有必要对新疆高校排球教学的创新进行探讨和钻研。
一、新疆高校排球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方法陈旧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而引起的,我国过去所使用的板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上千年历史,它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这种教学方式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传授能力和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对各种知识都是追求记忆和熟知,并没有达到融会贯通的要求,造成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不深入。这种现象在新疆高校体育教学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排球教学仍然如是,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学习要求并不协调,对排球运动的认识不深。虽然近几年来,西方教育思想逐渐进入到我国教学领域,也对我国教育体制形成一定的冲击,让更多的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主动性和主体地位的作用,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传统教学体制在上千年的应用中早已深入教学工作者骨髓,因此教育改革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所以,教学方法陈旧仍然是我国现阶段排球教学的重点影响因素,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现状所在。
(二)教学内容不丰富
教学内容过少是我国高校排球教学中的通病。在传统的排球教学中,大多教师都是将排球技巧作为教学重点,且这种方法在目前仍然被广泛应用在新疆高校排球教学中,也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只会讲述和示范一些简单的垫球、传球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练习,这个时候教师则处于休息状态。即便如此,教师如果在每一节课都讲述一些新鲜动作和技能,那么学生学习也就不会觉得过于单调和枯燥,但是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所讲述的排球动作技术都局限在那么几个,其他技巧的传授几乎为零,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和枯燥,另外严重打击了学生排球学习积极性。
(三)师资力量薄弱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数据得出,我国普通新疆高校教学系统中,有八成以上的新疆高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在一些历史悠久、国家重点高校来说他们对体育教学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较大,各项体育教学的设施也较为完善,但这种学校全国才有几所,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体育教学投资较少的现象。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深入和新疆高校学生扩招趋势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校将重点放在学校扩招方面,而对于内部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投资不断缩减,由此引发更为严重的教学投资现象,这也给体育教学质量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同时,由于我国体育教育体制的起步晚、改革力度低,其中还存在众多的不完善之处,教师培训制度和岗位要求更是漏洞摆出,由此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师资问题,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不高以及教学态度不端正的现象与当今高效体育教学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也是影响新疆高校排球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新疆高校排球教学创新改革要点
(一)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学方法改革要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开展,将教学地位重新划分,转变传统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教师由过去的教学传授者转变成为指导者、合作者和辅助者,让整个教学环境有封闭式教学向着开放式教学转变。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小组竞赛的方法来将不同基础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达到优劣互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的目的。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和相互帮助,而且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详细指导和解答,并适时地将最新的排球理论与学生共享,使学生在自护学习的基础上增长了排球见识,提高了排球学习热情。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兴趣
在排球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排球对抗比赛,获胜的一方可以得到奖励,这样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如此,现代化教学要具有丰富的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有所突破,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排球教学发展的关键。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新疆高校排球教学比较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队伍的落后,为了提升排球教学水平,学校必须对排球教学的师资队伍进行扩充和完善。首先,学校要加大投资,多招聘一些排球教师,扩充师资队伍,满足学生日常学习要求,其次,加强排球教师培训,不管是排行在岗培训,根据国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改变,结合当今大学生特点制定适合的培训计划。对于教师培训问题,要特别注重以下方面: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准入制度,教师的上岗招聘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学历水平,更是要结合排球教学的特殊性注重教师的实际经验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还要加大青年教师的引入力度为排球教学输入新的血液,增加创新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建设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教师在岗培训制度,不仅提供教师公平的进修机会,而且扩大教师的交流范围为,促进排球知识的更新此外学校还可以制定合理的培训奖励制度,激励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核心目的就在于提高授课质量。其关键就在于课程体系的完善。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钢琴教学改革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到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来,完善教材内容,增加钢琴欣赏教学的比例,加强演奏实践,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
二、深化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钢琴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钢琴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立足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特点,积极创造新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一)教学内容与方式相结合
只有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提高钢琴教学的效率。钢琴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既定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一对一教学,小课结合大课,集体课和小组课合理穿插的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开展专题系列讲座,根据课时安排适当的,不定期的开设公开课,加大座谈和讨论活动的比重,以多变的形式和有差异性的座谈活动范围,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自主自发的思考和学习,从而了解钢琴学术的理论动态,更好的学习和体会钢琴的演奏技巧,增加演奏经验。另外,有条件的话,还要为学生多提供去音乐厅环境欣赏专业的,较高水平的音乐会,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艺术欣赏氛围,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感染力。最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和琴房,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开展以学生为主题的钢琴音乐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高校钢琴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更多的安排学生参加实践,创造更多的即兴伴奏,即兴演奏题目,锻炼学生的能力。或者通过小型音乐会的举办,为学生创造登台演出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演奏经验,锻炼应变能力,培养良好的临场气度。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记谱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的领悟和体会钢琴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蕴含在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并在专业知识的高度上,对钢琴作曲家的创作方式,创作意图,以及音乐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分类对比。在和声学知识教授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记谱能力,试奏能力,培养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和声语言。在曲式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音乐中的逻辑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和整体乐感,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乐曲,以形成良好的结构意识,加强整合结构的能力。在复调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着力于调性,调式,节拍,节奏,力度等,以及音乐表情,织体样式等,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度,加强演奏能力。
三、结语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对教师数量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学校的各个专业增加了许多年轻的授课教师,这些教师学历高、有热情,但授课经验不足,对分许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的方式有所欠缺。再加上学生在分析化学的基础各有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好有坏,也导致了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2将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在实际教学中,要围绕高等教育的要求,结合分析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结合以上所提到的主要问题,对分析化学教学进行改革。
2.1更新当前的教学理念
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这也对当前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应用型高校和应用型专业来看,我们主要的目标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改变以往分析化学课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地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达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分析化学无法深刻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应当淡化传统教学教育的功利性,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向教师反馈,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教育理念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综合修养。
2.2构建合适的多层次教学模式
分析化学在不同院校中有是许多不同专业的基础课,教学课程设置应体现出专业的层次性。根据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分析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课程教学更加需要体现其实用性。在保持完整的知识体系状态下,明确分析化学的各个知识点,加强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在实践实验中,更要将实验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在价钱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技能基础上,适当减少验证性和纯品分析的实验,增加实际、复杂样品的分析实验。针对不同的实验,开始数量不等的专项实验课程。
2.3注重应用,创新教学方式
注重学科应用是现代应用型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与自学相结合,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抓好课堂上的教学,确保分析化学的讲授效果。采用现代数字化媒体授课方式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常规教学,通过数字化媒体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和一些较难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较容易的内容讲授时,可采用课前给学生提出课堂自学提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在提纲中引入提问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并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逐渐改变学生一味只在课堂上听讲、学知识的方式。
3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期望效果
通过以上的方式进行对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学生的主动学习方式、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提升,必定将会得到较为可观的突出效果。通过以上的问题分析和改革方向,学生通过教师对相关化学岗位人才的介绍和能力要求,提升了学生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化学有了适合的方式方法,相关专业如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工程、应用化学、食品工程等专业的就业率将会大大提升,成为相关行业的人才成为了每一个毕业生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一、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1.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推进作用
在高校中,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管理工作从其本质上出发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学校管理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对高校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通过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可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加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知识型、创新型人才。
2.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方向。对高校教学管理进行创新,正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符合高校师生的主观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的良好发展。通过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从而使得高校教育得到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化,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也发生着很多的变化,因此,我们要想高校教学管理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发挥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作用,就要不断地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的措施
1.加强高校教学管理观念的更新
要想对高校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就要不断加强对高校教学管理观念的更新,教学管理观念的更新对于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的影响,往往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比较忽视,不能很好地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管理中过于僵化、过度强调规范性,这些严重影响了高校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对这些教学管理观念进行更新,在教学管理中,加强学生创造力与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判定,对于高校学生不仅仅要注重其对知识学习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创新与运用。在教学管理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心理素质与自主创业的培养,以使得高校学生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2.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对于教学管理制度来说,它是一种稳定的、标准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属于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保证质量的激励约束机制。对高校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其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将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转向现代的管理体系,向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系统转换,实现制度创新,从而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中,我们要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加强现代管理方法的引入,增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在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中,管理者只是注重对传统管理的延续以及经验的积累,其管理方法存在很强的机械性、经验性思维,而对现代管理方法的引进却不足。因此,在新期下,为了更好地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我们要加大现代管理方法的引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中引进更另科学的现代化科学理论,从而增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4.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于高校教学管理来说,它具有着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这就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其事务性工作是比较多的,因此,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将更多的有能力的人才聚集到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从而做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对于教学管理人员来说,要不断加强业务素质的提高,加强业务学习能力,要及时把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带入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之中,紧紧把握现代教学管理的脉搏。
同时,还要加强对高校老师的创新。在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引导学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倡,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创新能力,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高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这就使得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更高难度的挑战性。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迫切任务。高校管理工作要不断地深入改革与创新,从而逐渐完善教学管理工作,使得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可以更好推进高校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创新方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扩展,体育教学也要通过不断创新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方案,改进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几项重要举措,也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 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校的体育的创新教学仍受各种因素制约,存在着诸多实质性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现状,结合我国教育体制的客观实际,对其具体实施方案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以期寻找最佳途径完善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方案,促进高校体育创新教学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创新教学虽然有较快的发展,然而跟很多先进国家、地区的体育创新教学相比,仍然相对落后。通过详细的分析,本文总结了我国高校体育创新方案现状表现出的几个明显的问题。
1、 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理念落后
现今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都是继承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多半强调的是“注入式”教学。这种观念上的落后就直接导致了体育教学的重心偏向了教师,如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就失去了必要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明确,考核的标准也死板和程序化,这种观念上的偏差最终也导致了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目的模糊不清,觉得体育教学为的只是单纯的“竞技运动”,只是单纯的应对学科加分,这在很大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方式不合理
校体育创新教学方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看重形式,忽略实效。部分体育教学工作者却单纯在“新”字上下功夫,虽然在形式上个使人耳目一新,但在实际操作中有诸多不便,实效欠佳。其二,注重训练,忽视教育。体育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自身身体为媒介,并通过相应的运动练习而谋求一定教育目的的特殊学习方式。其三,看重共性,忽略个性。很多学生的体育上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这种教学方式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忽视的对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
3、 高校体育创新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高校体育创新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主要也有三个表现:首先,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室内活动场地短缺,体育器材和图书资料较全,但仍有差距,一些器材道具年久失修已经不能正常使用。其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业务素质较高,但是缺额较大,年长的教师缺乏创新,年轻的教师缺乏经验,因而整体的师资的力量较落后。最后,高校在体育创新教学资源上的投入力度不够大,虽然今年来部分高校有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但是在维护费用和管理费用上投入不足,除此在之外,在其他硬软件设施上投入力度也不够大。
二、解决高校体育创新教学问题的方案
1、 转变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的理念
转变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的理念,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改变以往传授式、强制式的教学理念,回归体育创新教学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从主观上引导学生定下合理科学、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正确目标,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高校创新教学中去。由于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兴趣被极大的提高了。
2、 改进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的方式
高校体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创新的作用,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根据现状分析得来,改进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有三个主要途径:其一,形式和实效缺一不可,在形式上创新并不是坏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实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良,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其二,加强训练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多进行指导和鼓励,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达到锻炼自己接受教育的目的;其三,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发扬其特长、培养其兴趣,这样更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的开展。
3、 加大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的投入力度
为了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还应该要加大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的投入力度。首先,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要加大体育创新教学的重视程度,保证财政的投入力度,资金上侧重体育创新教学的投资,保障体育创新教学能够长远发展;其次,注重体育教师的培训,提升年轻教师的指导水平,创新年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从根本上提高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的师资力量;再次,加大硬件软件设施的建设,根据实际需要建设相关场所,购买所需器材,为体育创新教学方案是实施创造更好的条件;最后,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体育创新教学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刺激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方案的实践,促进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的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创新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新时期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需要加强体育教育,因此加强体育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困难,但相信在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高校体育事业一定能取得较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海晶;;浅谈体育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 教学模式 创新 必要性 措施
一、创新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作用的发挥
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既是对教学实践的升华又是在理论上对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在公共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对其进行合理的把握,才能使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在整个高校教学系统中的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高校在开展公共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假如没有一套相对合理的教学模式,即使教学设施再全面、教师知识结构再好、学生质量再高,也难以将公共音乐教学的整体功能进行充分的发挥。对高校现有公共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可以在理论上使公共音乐教学工作得以发展和丰富,使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力、实践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并且还可以起到指导音乐教学实践、改革的作用。在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可以使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结构中的各个要素得以有效调节,进而使整个音乐教育系统的功能得以最大的发挥,最终达到预期的公共音乐教学目标。
(二)有利于高校公共音乐教学规律的展现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其本质上的规律,并且这种规律还可以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显现出来。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与其它的事物一样,同样存在着其自身的本质规律,它可以从整体上帮助我们综合探讨和认识公共音乐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因素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以及其表现的具体形态,进而有利于我们对音乐教学过程的规律和本质进行动态的把握。并且对于公共音乐教学理论来说,教学模式是其重要的载体、实践的参照以及其具体的操作方式。传统的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强调围绕教材、教师、课堂来开展教学工作,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十分相像,也是以对音乐知识的系统讲授为目标,对于前人的音乐成就追求最大程度的复现和继承。随着素质教育在高校中的深入发展和实施,新的教学理论不断冲击着现行的公共音乐教学模式,现行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高校现代公共音乐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创新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目标的方向
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之一就在于过于重视对音乐理论知识以及专业音乐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这使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学严重倾向于专业院校。其实,在智能上对学生进行培养的目标主要就是为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实现其创新的能力,而关键就在于在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创新是从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得来的,因此在公共音乐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组织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时,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积极、自主的参与到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中来,以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如此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人们普遍认为音乐欣赏的过程其实就是对音乐所表现的的形象进行评判、理解、感受的过程。而实际上,音乐欣赏其实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在审美上对音乐的再创造,进而获取审美情趣的愉悦感的过程。创新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公共音乐教学中由教师来指导学生自主的去发现、追求、探索未知的事物。在使学生获取正确结论和答案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一种自我表现、创造、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增强其对音乐学习的体验,使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的调动,为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教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师作用发挥的形式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对教学所起到的作用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教师在教学中主导的地位是不会受到任何因素的动摇。即便是诸如多媒体、网络等这些最先进的教学技术,也难以完全取代教师的地位,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只会使教师更加注重对自身执教能力的提高。但是,在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下,教师主导作用所发挥的具体形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影响下,其主导作用更多的倾向于对课件的设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公共音乐教学中,高校不应再将技能、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进行追求,而应努力创新教学目标,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例如,当今的大学生对于流行音乐表现出了普遍的热爱,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生硬的阻止,要寻找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疏导。因为大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段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情绪化、容易浮躁逆反,其容易对偶像产生崇拜的心理,这种心理既不长远也不固定,具有很大的变异性、盲目性。因此教师只能利用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利用其喜欢新奇事物的特点,在公共音乐课堂教学中,设计互动版块,让学生分别对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介绍,并详细的分析歌曲的创作风格、背景、特点等。这样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马琦.对高职非音乐专业《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09).
[2]孙明明,陈晓英.浅析美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杂志,2007,(01).
[3]郭萌.普通高校音乐公选课实施方式的新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黄沛舜.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新音乐进课堂的文化思考[J].黄河之声,2008,(15).